可持续发展社会运行机制!

可持续发展社会运行机制!
可持续发展社会运行机制!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陈玉和&’()*+,-

男-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副编审-博士.张幼蒂&’(//+,-

男-中国矿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可持续发展社会运行机制!竞争0协同0和谐理论

陈玉和-张幼蒂

&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

""’##1,

要!本文讨论了可持续发展社会的运行机制-认为可持续发展社会是竞争2协同与和谐

的统一体-规范的竞争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积极的协同是社会运行内禀的制约与稳态机制-能使社会导向其更高层次的目标-和谐是使社会保持其发展活力的机制.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3社会运行机制3竞争原理3协同原理3和谐原理中图分类号!4(

%$#"文献标识码!5

文章编号!’##($’#)6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77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8

国语0郑语9一个否定生存斗争这种天性的人类社会-必然要从外部遭到毁灭3一个被这种天性统治的

社会-必然要从内部遭到毁灭.

赫胥黎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也饮-其争也君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

保合太和-乃利贞.

8

周易集解9卷一可持续发展原理&理论,-不仅仅是要说明它的价值方面-他还涉及动力2制约与活力0机0

制-过程和目标状态的诸方面-尤其是可持续发展过程的0内0在0要0求和0目0标0状0

态的本质特征.可持续发展需要持续的动力支

撑体系-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又是一个过程-一个需要不断校正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特征和目标状态是什么-从可持续发展来讲也并非本质以外的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压力2动力和活力机制-关键在于动力机制-没有合理的发展动力机制-发展的压力也会压垮发展本身-没有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活力更无所依附.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或过程有其内在的要求和本质的特征-不符合其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的发展不可能是可持续的发展-认识和把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系统过程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讲-其发展的动力在于0竞0争-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于0协0同0和0谐-也可以讲协同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协同和谐既是可持续发展系统内在的本质要求-又是可持续发展过程的本质体现-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的本质特征.本文讨论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竞争2协同与和谐机制.

一2竞争!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化得益于其生生不息的内驱力2活力和张力.在人类面对发展的危机-追求具有更高价值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时候-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之发展规律-为运用这一机制来推

动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建设奠定理论基础.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第/期

:;<=>?@;A B C D >?E>D F G =H D I J;A KD >D >LMN G O C >;@;L J &P ;O D ?@P O D G >O G H ,

"###年(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月

万方数据

人类社会发展的内驱力蕴藏于社会个体本身!个体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的发展是个体发展的保障"个体的全面#

充分发展是社会不断发展的活水源头"个体的最高发展是个体的价值实现$"从理论上讲追求真理#追求美好是人的天性!但在不同的人文社会环境下人的追求将会产生差异!但竞争始终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之中"当人类处于原始蛮荒的时代!人类从本能的要求出发依靠自身的生物能力去征服自然与同类!同时发展出原始的智慧"这是一种原始的竞争!这种竞争既保证了人类作为一种生物在发展进化中需要的优良品质!同时使其智慧得到快速的发展!从而超越其生物的本能!为进化出具有社会性的人奠定了基础"

竞争是与垄断相对的矛盾范畴%!竞争与垄断也是一对社会历史范畴"竞争分为常态竞争和病态竞争两种"常态竞争是规范的#普遍的#公开的#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效率与效益#增进社会福利的竞争"在社会没有进入工业化!没有创立现代的文明法律之前!在存在着封建制度的任何国度均没有常态的规范竞争"所以!社会竞争既是文明发展之成果!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

人类对幸福#独立#自主#创造和尊重的追求!对痛苦#奴役#思想禁锢等的痛恨和反对是我们这个社会获得进步的伟大动力!是我们所有的内在的不可抗拒的本质推动力"这种本质的推动力来源于自由和竞争!也即自由和竞争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本质之所在"

竞争需要自由!自由有赖法治"能够实现竞争的环境是有起码的形式平等!在由征服#垄断#限制#特权#行政交易等人为造成的不平等条件下!首先要在立法上保证社会的平等!然后在组织和行政程序上做到规范!逐步使社会的平等得到实现!使竞争成为有序"

竞争出效率#制约显公正&竞争中有制约!相互制约才能形成真正的竞争"处于垄断地位的供给者!不仅价格上可以任意确定!在供给时间#服务质量上也可以恣意妄为"无论是教育供给#科技供给#还是安全供给!等等!一切的一切!只要形成有序的竞争!我们这个社会就有发展的不竭动力"

竞争与开放也是同行客"竞争的活力往往来自外部!外部力量的出现是压力!但它能激发内部的积极性!转化为动力"开放是压力#是交流!是学习!可以增加选择"开放与保护#限制#封闭隔隔不入!要获得系统内部结构的转换与优化!必须吸收外部的能量#信息与物质!舍此系统就会因保守而老化#丧失活力#没有动力渐趋死寂"因此!社会系统的开放是社会系统内能够进行有序竞争的重要前提"竞争者为了发展必需去发现发展的机会#开拓闲置的市场资源!促进区域社会系统的进化!优化系统运行成本"开放是在竞争中学会竞争!因此开放要以学习消化#去粗取精为宗旨!争取积极的开放!在增加社会福利#增加社会活力的同时!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竞争是自主的!竞争也是民主的!竞争的自主性是公众的自主

民主"自主反映个体的主动性!实现

自我价值的选择&

而民主则反映公意!说明大众价值的共同性"竞争是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过程!是个体价值实现与社会福利增进的双重体现"竞争的实践是民主的实现!民主的理想要付诸竞争实践!这即是竞争和民主的辩证关系"

当然竞争#民主#制约#法治#自由等是相互联系的!但在这几项内容中!竞争起着核心的#决定性作用"虽然它们是相互独立的概念!但在事实上!它是不可分割的制度整体"因此!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就又表现出缠绕和嵌套"规范的竞争是社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

二#协同机制

从协同学的研究内容与协同机制的形成来讲!协同即是相互之间的一种制约规律!或系统的一种过程’

历时(结构"协同性或协同机制是有生命参与系统’开放的#耗散结构的系统(内蕴的"协同有自在协同和自觉协同!简单协同与复杂协同"自在协同由其自然过程来完成!是有生命但无智慧系统的典型特征!但在有智慧的人类活动中也并非罕见!市场经济中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就是一种自然协同的例子"自觉协同是有智慧系统可能达到的一种理想

和谐"自觉协同也可以认为是社会个体的共同选择!对人类社会来讲协

同并不意味着简单的服从!或者对某种专制与权力意志的屈服与遵从!而是由于共同的价值!共同的利害

)

*+),---年第.期陈玉和等/可持续发展社会运行机制/竞争)协同)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和谐理论

$%垄断是独占与控制&

竞争有多元主体的存在!是多样化的条件"经济学中有垄断的竞争者和垄断竞争理论"这里是由于产品的差别!销售者对他自己产品的垄断!而竞争是与不完全替代品的竞争!即每个销售者都是垄断者!同时也是竞争者张伯伦所称的垄断的竞争者"垄断竞争是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垄断竞争理论则是用于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的分析理论"因此!垄断竞争与我们所说的1竞争与垄断是一对矛盾范畴2没有冲突垄断竞争是竞争市场分额!本质是竞争而不是垄断"

马斯洛在3动机与人格4一书中给出了人的需求层次图式!认为自我实现是其最高层次的需求!笔者拟而用之!认为1人的最高发展是其价值实现2"

万方数据

关系作用而追求的最低过程成本或最大目标效益!这既是对共济体而言的!也是针对个人来讲的"事实上!通俗地讲协同是一种组织与自组织现象#"

简单$理想%的协同$自组织%过程可以用一个非线性动力系统方程来描述&

’(’)*+($,-(

.

%上式称为/0123425

方程!它可以用来描述多种简单的动力系统过程!如简单的生态系统6简单的经济生产过程或简单的销售模型等"/0123425方程与一般二次非线性方程相同!其中+为系统状态变量(的增长率$也称内禀增长率%!.则为系统的定态值!

该值取决于环境的容许程度"(

*稍.!8!时!!(无于8(*又化

=

:另一方面!系统尽可能远离风险最大的两端(*8和(*.!而采取保护性的>半好?对策!把发展拉向以<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区@A 内!使其加速度保持稳定!而在孕育期B @内尽可能加快其加速度C "

对人类社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复合系统来讲!协同则是一个复杂巨系统D ,E $F 7,%

的复杂协同!它的运行遵循着复杂的物理关系6

事理关系6情理关系和地理关系!由这四个方面的原理支配着拥有无限多样的物质流6能量流6信息流6资金流6人口流的人类社会生产与自然生态复合系统协同进化"

G 四个方面的科学原理是这样归约的&物理原理包括一般的物质运动与演变的科学理论!如物理学6化学6生物学6生态学和地质学等:事理涉及经济学6管理学6政治学6法学6教育学6系统工程及一般的工程技术理论:地理是自然地理6经济地理6文化地理和环境地理等科学理论:情理由心理学6伦理学和社会学等科学所揭示的科学原理组成"人类社会生产与自然生态复合系统的发展演化一般地都可以通过以上四大类科学原理得到解释!人类的行为能协同于以上四大类科学原理则能保证人类社会生产与自然生态复合系统演化达成可持续发展"

社会生活的逻辑是这四大类原理统摄支配的反映"以往一切社会发展的历史无不是人类自觉不自觉地利用上述四大类原理的成就"如果说!在过去的时代人们是不自觉地利用了四大类原理的话!那么面对生存与发展的压力!我们惟有自觉运用才能解脱人类的苦难渡向光明的彼岸!从不自觉向自觉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展望人类社会生产与自然生态复合系统的演进过程如表,7H 所列"表,7H 中对人类社会生产与自然生态复合系统的协同描述是简略的6

线性的6理想主义的!实际的过I

J ,I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H 888年K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月#C G 这里人类社会生产与自然生态复合系统的进化是超生态系统进化"尚玉昌6蔡晓明$,K K H 年%

在M 普通生态学N $上册%F

,=O 页有这样的叙述&>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或种群!而不是生态系统!目前还没有人试图证实整个系统也在进化"尽管如此!整个系统的确也显示出了适应性!至少是生态系统内各物种之间的协同适应使整个生态系统似乎也发生了进化"?

并进而揭示了这种进化的原理&>

整个系统所显示的这种协同进化主要是由于下述事实!即个体的进化过程是在其环境的选择压力下进行的!而环境不仅包括非生物因素!而且也包括其他生物"因此!一个物种的变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在很多情况下!两个或更多物种的单独进化常常互相影响!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协同适应系统$50P ’P F 4Q ’3R 34Q S %

"?逻辑曲线规律是协同机制的一个方面!可以看成是一种利导与制约D T E $F 7T %"逻辑曲线规律又是自然6生态6

社会经济中的一种普遍的协同规律!而>系统动力学?运用逻辑曲线仅是其一个方面"

协同与协作是不同的概念!协同是生物6物理和社会现象!协同有正协同与负协同之分!但协作则不一样!协作是为了一个确定的目标而工作!协作是合作:协同还是一种规律或一种机制!协作则不是"

万方数据

程要比这张表复杂千万亿倍!复合系统演进的协同是复杂协同"它是比组合协同要复杂得多的多维超立体矩阵的协同"它是由无限多样的#型发展组成的超空间过程"简单地讲"可以用马世俊和王如松$%&&’年(

概括的利导因子与限制因子进行解释)*+$,-*..(

"但实际要比这复杂得多!人类社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要调控利导因子与限制因子"

使利导因子占居主导地位!表/-/系统演进的动力学特性

121"34323"5425425"6426426"742748089:;<$%=<

>

(1增加

;>

?

增加

;>

@减小

;>

?

减小

18*089*:;

B :%$%=B <

>(1C1;*>

D %1

E <

C11F1=;*>

D %1

E <

F118.

089.:;

$%=B <

>(1

C11

F1F1

F11

C11

演进阶段

孕育期

全盛期

成熟期

持续发展期

期项极

$据马世骏"王如松-%&&’年改编(G 表中H 3

:>*

=>D *.

"5

:>*"6:>

*

I >D *.

"7

:>表/-J 人类社会生产与自然生态复合系统的协同演进描述

原理范畴

演进方向

发生机理物理

环境变化

物质迁移能量流动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

无用变有用K

有用变无用集中L 转换L 耗散自然作用与机械作用生产循环与自然循环

热力学规律事理

使用价值变化科技发展制度进化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变化形态K 性能转化

发现K

发明与创造依附M 塔式"平民化M 网络

缓慢L 跳动L 持续丰裕L 危机L 无限经济原理与规律

智慧K

探秘与迁移人的权利与发展综合协调技术

节流M 开源M 循环再生地理

人口变迁文化演变生产发展游牧L 定居L 城市化自然的K 交往的K 一体化个体的K 组织的K 集约化人需要的经济社会取长补短K 协同进化差异协同K 结构优化情理

个人发展行为调节天人关系

被动L 主动L 自由自发L 自主L 社会化混沌L 役使L 和谐合一

需求满足K 动机生存K 发展K 伦理本能K 征服K 合目的性

三K 可持续发展与和谐

通过对和谐语义的研究"将和谐概括为以下几点H

N 和谐是一种品质"

是人或系统内秉的!O 和谐是一种程度"

是人K 组织K 系统行为表现得恰到好处!P 和谐是一种状态"

是人K 组织$团体(K 系统健康而有活力的表征!Q 和谐是一种匹配"五味K 六律K 七色匹配恰当"可调口K 聪耳K 悦目!R 和谐是妥协"

中庸"使和解"不分胜负!通过以上归纳总结"我们已从多个侧面认识了和谐的特征"这为我们深入研究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中的和谐开拓了视野"也为我们揭示其原理奠定了基础!

在自然和社会问题上讨论和谐"首先是从系统出发的"不是简单的均一!系统是多层次"多要素K 多功能的"对复杂系统来讲还是多稳态的!因此我们在此处所讨论的和谐不仅是多方面K 多层次的"而且还应是

多准则的G 不仅是静态的还应是动态的$过程的(G

不仅是局部的"还应是全局的G 不仅是自然和社会各自内部的"还应是自然与社会之间的"总之是复杂多样的!

M

&%M *111年第.期陈玉和等H 可持续发展社会运行机制H 竞争M 协同M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和谐理论

万方数据

!理论自然科学把自己的自然观尽可能地制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事实上%自然界的和谐是系统整体存在的本质特点或系统整体的存在是和谐的基础%系统整体的有机联系是和谐的机制%系统整体的合目的

性是和谐的源泉%

和谐是一种理想%和谐是一种进化的成果%和谐是一种结构%和谐是一种状态和谐是一种存在方式%

如果不是一种存在%那么我们讨论和谐的意义何在&自然界的和谐不是自然秩序的全部"!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

张载)正蒙*太和篇+,

和谐是自然界的主旋律"在低等生物阶段与自然界的不和谐%通过适应与变异来调节’人类社会中的情形则是通过改革-发展%对人类不和谐的行为动机惩罚之-调整之%对有利于和谐的行为激励之-鼓舞之"人类社会进化出的自组织-自调节机制以合目的性为宗旨%以和谐为目标的发展%可忍受-能承

受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

世界或人类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与物质供给%人与生态环境千万年来所形成的和谐状态就不能被打破%同时还要求人类社会内部也进化出复杂的和谐体系人类社会生产发展与自然资源拓展-生态

环境演变过程的和谐和结构的和谐"

这是一个分级分类的-递阶分布的-超立体的和谐"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因此%人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要求"首先%人的个体和谐是人的全体和谐的基础%因此%就当代来讲促进个体人的和谐成长与发展是社会的主要工作及责任"当然人的个体和谐是自然与社会和谐

的产物%

同时又是和谐的人创造着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从前一部分来说%就是没有自然的生态和谐就没有人的创生%没有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就没有人的发展’从后一部分来说%则是没有和谐的人就不能促进自然与社会的和谐演进"造就和谐的个体%就是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能合理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林

林总总-复杂多样-大大小小的各种关系-养成适当处事的态度%也即能确定其自身的生态位%做到溶入自然%溶入社会"每个人的和谐发展(自由全面的发展,是一切人的和谐发展的前提"这是一种符合马克思主

义关于人的发展的个体本位的观念"社会的和谐有赖于人的和谐%集体的和谐是建立在个体和谐的基础之

上的%

即社会发展是以人为主体的%人的发展是以个体为本位的%社会关爱人-集体承认个人-尊重个人-给个人以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

个体是社会的分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因此%从规模上讲家庭和谐是个体和谐的自然延伸%进而是社

区和谐%

区域和谐以至国家和谐与世界的和谐"在不同的和谐层次上和谐的内容-和谐的形式-和谐的要求各不相同"所有的疾病都是细胞的疾病%由此可见%家庭的和谐对社会和谐%对个体的和谐是多么的重要和必要"当然在由个体到世界的社会链条中有许多层次和环节%人是其环境的部分%绝无例外%家庭也是其环

境的一部分"和谐的个体与和谐的家庭之关系是%

家庭既赋予个体以遗传物质%而健全的人格寓于健全的身体-形成于和谐的氛围%也即家庭的和谐对于个体有着双重作用%在此也可以套用一句%家庭每个成员的和谐发展是家庭一切成员和谐发展的条件和谐带来和谐-和谐促进和谐"

社会和谐是十分复杂的关系协调与关系增长%关系协调是矛盾双方或矛盾的多方面运动过程中能达到并保持着双赢或多赢结局(状态,’关系增长是随着社会的分工发展及技术科学的进步而发展的人们的交往和联系%也是人的活动空间扩展的必然后果"构成社会关系的基础是社会分工%社会分工是保证社会

供给的多样化及优化的前提"社会分工的和谐是社会中各类人员的比例构成的合理性-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社会效率的增长性"社会的和谐是其成员集体都为社会提供积极有用的生产劳动%即为社会提供广义

的价值%社会存在财产的私人管理性%但确保了财富的社会共享"在分工精细的社会中%每个人有追求幸福

和自由%

每个人也有为社会提供福利的义务%每个人因着自身的智能条件%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事自己理想的工作%为社会提供必需的服务%社会根据其劳动的质和量给予其合理报酬%这即是一种双赢或多赢的状态%社会在良性运行"社会的最佳分工是指社会中的每一类人员均是最少的数量为社会提供最丰富-最大

的社会价值%

尤其是针对社会的公务员而言%因为社会的公务员不参与社会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而仅仅是协调社会事务%保证社会公正%促进生产效率和社会安定%虽然他们也为社会所必需%一旦他们的队伍膨胀本身即表明社会是低效率或无效率的%故而也就妨碍了社会的和谐"

社会与自然或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口规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毫无疑问%没有一定的人口规模人类社会的发展会是缓慢而艰难的%相反人口规模过大也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这就是人口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张力所在"人口规模过大不仅对自然造成巨大的压力%对社会本身也会是

巨大的压力%

过大的人口规模不仅自然界的生物资源无力供养%事实上社会供给能力也有其限度%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自然供给有充分的冗余%更需要社会的必要积累%没有必要的积累人类甚至不能脱离其动物状态"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人口规模是处于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口临界规模之上%又在自然资源供给*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0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2345%北京6人民出版社%70478参见6乌杰8系统辩证论827/0%呼和浩特6内蒙古人民出版社%70998虽然恩格斯在这里对理论自然科学是一种谐谑%但自然界的和谐整体本质作为一种存在%还是被概括和揭示了"

万方数据

能力之下!当然自然资源供给能力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高维非线性函数!而不是某个单一的指标"就当前而言!依照人的和谐发展需要来讲!人口规模已经超过了自然资源的供给能力!世界处于不和谐的

边缘"迫切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自身的调控能力的完善!

降低人口规模对社会发展的压力和对自然环境的压力!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理想#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实践#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竞争#协同与

和谐的过程"

发展是增长#发展是变化#发展是进步#发展是改革!但发展更是合目的性的实现"竞争是合目的性#协同是合目的性#和谐也是合目的性!竞争$协同$和谐是合目的性的综合集成!她可望成为共同

性#

公平性和持续性的基础或内核%竞争是文明发展的动力!协同是文明发展的合理机制!和谐是文明发展的集中体现!

对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三者各司其职#共同作用#缺一不可"竞争是规范的!协同是反映人的主体性的#脱离了自然的过程!和谐也不是混沌的而是复杂的立体结构!它们是发展的结果!同时又是发展本身"因此!可持续发展是竞争#协同及和谐诸过程的统一体"

参考文献

&’(钱学森!于景元!戴汝为)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

()自然杂志!’++,!-’.&/(马世骏!王如松)复合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0()复杂性研究&1

()科学出版社!’++23&2(马世骏!王如松)复合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0()胡涛!陈同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从概念到行动&1()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43&5(陈玉和)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命题及研究的系统科学观&*()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4(陈玉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矿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6()中国矿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3&7(周世鹏!周曼殊!孙多勇)社会经济系统协同发展方程的建立与稳定性分析&*()系统工程!’+8+!-7.3&9(刘传祥!承继成!李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7!-/.3&8(王斌)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可持续发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7!-/.3&+(陈玉和)系统认识与系统改造问题&*()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5.3&’,(:美;<)拉兹洛)进化广义综合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823&’’(陈敏豪)生态文化与文明前景&=()武汉出版社!’++43&’/(孙咏)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人的发展观评价&*()江苏社会科学!’++9!-2.3&’2(牛文元)持续发展导论&=()科学出版社!’++53&’5(:法;>)巴斯夏)和谐经济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3&’4(尚玉昌!蔡晓明)普通生态学-上#下.&=(

)北京大学出版社!’++/!’++43&’7(王如松)生态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科技日报!’++9@,8@,4!-4.3&’9(叶文虎!陈国谦!涂又光)和谐可持续发展观的灵魂&0()可持续发展A 理论与实践&1

()中央编译出版社!’++93

B C D E F G H I JKI L H J MKD N O F J H P Q I R S T P G F H J F U V D W D L D V I C QD J G S I N H D G X

A Y O D Y O D I E XI R Z I QC D G H G H I J !S X J D E M XF J [\F E QI J X

1]

-1‘f g h i g f j a k l f m nd o =f g f g ph g eq a r ‘g d s d p n !t _u ‘d _//’,,8!1‘f g h

.v U P G E F N G A w gm ‘f lx h x a k !m ‘ad x a k h m f d g h s y a r ‘h g f l y d o l _l m h f g h z s ae a j a s d x y a g m l d r f a m nf l

e f l r _l l a e ){_l m h f g h z s a e a j a s d x y a g ml d r f a m n f lh r d y x a m f m f j a !l n g a k p f rh g e ‘h k y d g f d _l a g m f m n )?d k y h sr d y x a m f m f d g f lm ‘af g a |‘h _l m f z s ax d }a kd ol d r f h sf y x k d j a y a g m )~d l f m f j a l n g a k p nf l m ‘a f g ‘a k a g m r d g e f m f d gh g ez h s h g r a y a r ‘h g f l y f gr f j f s f u a el d r f a m nh g er h gl m a a k

m ‘al d r f a m nm dha j a gy d k a‘f p ‘a kr f j f s f u a ep d h s )]h k y d g nf lm ‘ay a r ‘h g f l y }‘f r ‘r h g

y h f g m h f gm ‘a j f m h s f m nd o l d r f h s e a j a s d x y a g m

)!D X "I E [P A l _l m h f g h z s ae a j a s d x y a g m %l d r f h s y d j f g py a r ‘h g f l y %r d y x a m f m f j ax k f g r f x s a

%l n g a k p f r x k f g r f x s a %‘h k y d g f d _l x k f g r f x s a

$

’/$/,,,年第2期陈玉和等A 可持续发展社会运行机制A 竞争$协同$#

########################################################和谐理论

万方数据

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可持续发展思想其基本内涵是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保证人类的世代繁荣。三十年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要想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遵循自然和谐原则和社会公平的原则,最终达到人与环境、人与人的和谐。 关键字:生态平衡、和谐、生态环境 一、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将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彻底消除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摈弃旧的观念,改变一些政府官员惟GDP增长论英雄的观念。在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更需要我们转变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活观念、消费观念,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建设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抛弃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需要我们环保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用好这一制度,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使国家保护环境的意志在经济发展中真正得到体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可持续发展新思想的产生 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人类片面追求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又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地球的负荷能力,从而导致了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过度消耗等一系列严重的全球性问题,极大地威胁了人类的继续生存和发展。为此,1972年6月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与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提出了“人类要生存,地球要拯救,环境与发展必须协调”的口号。从此,可持续发展思想升华为一种发展战略。其基本内涵是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保证人类的世代繁荣。三十年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要想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遵循自然和谐原则和社会公平的原则,最终达到人与环境、人与人的和谐。 三、资源环境与人类的矛盾 资源环境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范畴,包括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石油,煤,化石燃料,木材,森林,水,空气,土地,金属和稀土金属,各种动植物,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切。 从古代到工业革命以前,虽然我们人类一直在改变环境使他为我们人类服务,不过那些没有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环境可以通过自身的修复作用还原,19世纪中期以后人的开发力度加大和科学技术水平的突飞猛进,致使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受到环境的报复,近几年的地震、海啸、火山、洪

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

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 一、运行机制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社会政策运行机制 所谓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是指社会政策行动各个环节运行的基本方式。 从广义上看,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是涵盖了社会政策行动所有阶段和环节的运行机制,包括社会政策主体的组织方式、资源调动机制、受益者选择机制以及社会服务传递机制等各个方面。 从狭义上看,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一般是指社会服务的传递机制。所谓服务传递机制,是指政府的社会政策资金如何转化为一定的服务方式而传递到受益者。政府确定了福利预算以后,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将社会福利资金转化为一定的服务,然后传递给服务的受益者。从内容上看,社会政策行动中的服务传递机制包括在服务传递过程中的组织安排、资金运行方式、资金使用和服务活动中的各种规范等方面。 (二)社会政策行动运行机制的重要性 首先,通过有效的运行机制可以规范社会政策行动中各个行动者的行为。 其次,通过合理的运行机制可以兼顾社会政策行动公平与效率的目标。 最后,通过合理的运行机制可以兼顾公共服务方式与个人自由选择。 二、社会政策行动中的资金供应模式与服务传递模式 从其具体运行过程来看,大量的社会政策行动都可以被看成是一个“资金供应——服务传递”的过程。因此,分析一个社会政策行动的运行机制也主要从其资金供应和服务传递的方式展开。 (一)社会政策行动的资金供应模式 在实际的社会政策过程中,影响资金供应量的基本因素主要有社会福利需要和可调动的财政资源。但在不同的社会政策体系中,政府对这两个基本因素的反应是不同的,从而形成了社会政策行动中资金供应的两种不同模式:一是需要导向型,二是预算约束型。在需要导向型模式下,社会福利主管部门倾向于按照社会对福利的实际需要来计划社会政策行动方案及其所需的财政支出,然后要求政府财政部门提供相应的经费;而在预算约束型的模式下,则是政府财政部门事先在财政总支出的计划中给社会政策各个领域划分一定的数额,然后社33 会福利等部门在事先的预算总额内安排具体的行动及资金使用方案。 (二)社会政策行动的服务传递模式 从服务传递过程的角度看,社会政策行动中涉及服务受益者、服务机构和政府三个方面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这三个方面的角色分别是: 服务的受益者(如学生、病人、老人、残疾人等)是服务的需求方; 社会服务机构(如学校、医院、老人院、残疾人康复中心等)是服务的提供方; 政府或民间资助者是服务项目的付费方。 这三者之间的基本关系是:社会服务机构向服务的需求方提供服务,以满足其需要,而这种服务所需的费用完全或部分由政府来支付。但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以上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有多种模式。 模式一:政府直接经营社会服务机构(付费方与服务供应方合一)。 在这种模式中,政府组建公立学校、公共医院、国办养老院等服务机构,由这些机构直接向应该获得服务的人提供相关的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一般根据需要来建设各种社会服务机构,并且给社会服务机构提供人员及其他运行所需的经费,以使他们能够担当起为社会成员提供福利性服务的任务。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政府养服务机构”的模式。 这种模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福利国家社会服务体系和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社会服务

第十章社会制度

第十章社会制度 关键概念 【社会制度】 ·通常具有三层次意义: ①宏观:作为意识形态的或政治学的专门术语,指代的是社会的根本制 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②中观:指特定领域中具有特定价值取向的行为模式,规则,习惯 ③微观:日常工作中的规章制度。 主要考察第二层次 第二层次中要指中观层次的经济政治教育,宗教制度,可拓展到宏观及微观·结构功能主义认为: 制度是满足社会有机体的功能需要的。 定义: 社会制度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 范体系,她是社会行动所发生的重要的结构框架。 另一教材定义: 是用来满足社会基本需要的社会结构中相对稳定的一簇要素。 ·社会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结构形式,他是使社会运行体的各部分有机的连接在 一起的一种主要方式,是社会运行机制的重要构建,一般有社会价值观,社会规 范体系,权威与地位结构以及社会机构及设置等要素构成。 ——社会价值观 指人们对事物的好与坏,幸福与痛苦,美与丑,善良与邪恶,值得与不值得 等的主管判断。任何具体的社会制度都是对特定人群的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调 整和规定。 ——社会规范体系:略 ——权威与地位结构 权威与权力不同:权力是不顾他人反对而贯彻自己一直的能力或遏制他人行 动的能力。 权威指的是规范和准则所支持的对他人是假影响的权力。 权威的大小取决于人们的服从程度。权威常是某种社会制 度的化身。 也是社会制度存在的重要基石。 权威存在——社会制度所具有的合法性为此社会领域中的 人普遍认可 削弱消失——人们对某种社会制度的偏离和抛弃。 权威与社会制度不是一一对应的。一种社会制度,有时需 要多种权威维持。而有时候,一种权威能维护多种社会制 度 韦伯对权威类型划分:传统权威——依赖于对产同习俗的认可。包括老年人,族长,世袭皇族权威等。权威的永久性是这种权威的重要特征 感召权威(魅力型)以领袖人物的非凡才能和美丽为基础。精神领袖 合法权威(法理型权威)源于人们对正式规定的,非个人专断的规范的认可,,形式合法权威的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现行的法规的明确承认。(科层制)

浅析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浅析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发生不久前的紫金矿业污染案进行简要陈述,剖析紫金矿业案背后的利益驱动与幕后黑手。当今许多企业和公司以利益为追求,以环境和社会利益为代价,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企业发展理念和企业社会责任。这两个全新的理念颠覆了以前只以股东利益至上的企业生存法则,本文重点介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精髓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并且阐述二者关系。现代公司法与经济法也对这两个学理理念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旨在为现代企业的发展指出一条康庄大道,怎样将这些理念切实执行,引入实际,本文也提出了几点粗浅的建议。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在完美的发展理念横空出世之际,怎样执行才是现代企业生存的王道。 论文关键词紫金矿业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 一、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回顾 在过去的2010年里,福建的紫金矿业公司由于一件污染事故从不为人知到家喻户晓。 7月3日,福建省上杭县紫金(金)铜矿,因为连续降雨,导致厂区溶液池区底部黏土层掏空,污水池防渗膜多处开裂,渗漏事故由此发生。污染事件后果严重,造成了9100立方米的污水顺着排洪涵洞流入汀江,导致汀江部分河段污染及大量网箱养鱼死亡。此次污染事件,无论是对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还是居民的健康来说,都是大灾难。 回顾整个事件,紫金矿业在事故发生之前早有多次污染源渗漏事件,厂方也多次爆出向媒体部门给“封口费”的丑闻,在汀江,附近居民对紫金矿业的污水处理方式不当早有意见,“死鱼”事件早在2010年初就发生。只是状告无门,百姓们只能忍气吞声。事故已经爆出,上杭县公安局就于去年7月15日对紫金矿业涉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案立案侦查。整个侦查诉讼过程长达大半年,终于在今年1月,新罗区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决结果是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犯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判处罚金人民币3000万元。直到5月4日,紫金矿业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福建省龙岩市中级法院刑事判决书,维持新罗区法院对紫金矿业集团的一审判决: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犯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判处罚金人民币3000万元。 紫金矿业素有“中国第一大金矿”之称,它采矿成本低在行业中是出了名的。国际金价节节攀升,在诱人的利益面前,紫金矿业不顾自身对冶炼技术的不成熟运用而贸然采用了国际先进的生物氧化技术里提取矿物中的铜金属。这次悲剧的发生,正是紫金矿业忽视企业应当承担的对周边社区,对环境应尽的社会责任,低估了自己生产造成的环保代价,不符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剖析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 紫金矿业的丑闻爆出,也立刻引起了学术界关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激烈争论,企业作为社会团体,不应该只以单纯的股东经济利益为追求,在利益背后,更有高尚的社会责任作为企业运营的约束。这里有必要先就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做一下简要概述。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我想很多人还觉得很陌生,可是这一理念在欧美发达国家早已是企业生存必须遵循的法则。这里有必要对企业社会责任的 涵义做一下简单的论述。所谓“企业社会责任“(CSR: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对社会合乎道德的行为。即: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支持慈善公益事业等。”又有学者认为,就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而言,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作为主体,对社会承担的“最有”责任“范围”,具体责任是博弈参与方之间侧率互动的博弈结果。同时,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应包括三个方面:(1)企

社会企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社会企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摘要:社会企业是一类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的的企业。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些发达国家 的福利制度开始面临挑战,高额的福利费用支出以及官方福利机构的臃肿低效,促使 高福利国家政府思考并探索福利制度改革。社会企业成为发达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的一 种创新尝试,同时间在发展中国家社会企业也崭露头角。 关键词:社会企业,可持续发展 社会企业的历史背景: 最早期的社会企业有着久远而鲜为人知的历史,在十二世纪欧洲各国设立称为 “行会”( guild)的手工艺者协会,这种手工艺者协会是对罗马帝国的互助协会 (collegia )以及早期伊斯兰世界的技工团体如纸匠会(warraqeen)的一种效仿。 这些中世纪初期的行会负责调整手工艺术者的工作条件,对获准从事相关职业的 人加以管理,并限制手工艺者的工作时间。为数众多的圣徒纪念日被教会专门留作修 建教堂和大教堂等土建工程以及为穷人提供救助之用,而行会被在这些日子里必须暂 停工作。在手工艺作坊中,学徒在匠师家中居住并劳动,师徒一起吃饭,“一起”“吃饭”这两个拉T单词“con" "panis”则构成了“公司companis"。此外,行会还主张 利润应用于社会商品再投资。基于以上两点特征,这类行会被视为社会企业的雏形。 现代社会企业在各地的萌芽、发展 现代的社会企业概念在上世纪70年代由英国提出,90年代末,经合组织(OECD) 和欧盟开始在成员国中推广这一概念,英国也将这一模式作为国家文化的一部分向全 球推广印度的G.Venkataswamy博士于1976年创立亚拉文眼科医院,该院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眼科专科医院之一,医院一直采取对富人收费、穷人免费的收费模式,其企业的 目标“消除印度的可避免盲”就是典型的社会企业目标。医院财务保持透明公开,其 所得利润用于企业自身发展。 孟加拉的默罕默德·尤努斯同样也在1976年创立了格莱氓银行,银行专门针对贫 困人群的小额贷款帮助数以万计的家庭改善生活,银行的所有权不是归属于少数几个 股东,而是属于所有借贷者。 亚拉文眼科医院和格莱现银行都是典型的社会企业,只是在那个时候社会企业这 一概念还没有被明确提出。跟随这两间企业的脚步,之后在印度和孟加拉两国的社会 企业的创新活动也是比较活跃的。 在日本,社会企业家的兴起,以70年代的公害问题为契机,人们开始提高对于环 境和农药问题的关注,1975年成立的Daichi(大地宅配)是一家经营有机食物的社会企 业。在日本,NGO都面临着个人捐赠规模小、政府补助金额有限的窘境,因此,社会 企业成了NGO寻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途径。 在中国,1999年郑卫宁先生在深圳创办的残友集团”,是大陆较早出现的社会企 业,从1999年最初的30万元资金,5位残障人士,一台电脑和一个“残友网社”,到2010年的“残友集团”(包含一家慈善基金会、四家非营利机构、十五家高科技福利 企业),吸收1160名残障人士就业。 社会企业能带来的多赢局面,在一个日趋多元化的社会中总是能吸引眼球,这也 是为什么各界对社会企业关注有加的原因之一。 这类准社会企业多以民办非企业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福利企业、民办教 育机构的形式出现。媒体将这类准社会企业作为社会企业报道时,通常关注的是这个

社会政策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 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2.社会政策: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 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3.社会政策主体:社会政策的主体是指发起或参与社会政策行动过程的行动者。 4.社会政策对象:社会政策对象是指社会政策行动的接受者。可以分为一般性对象和专门 对象,以及普遍性对象和特殊服务对象。 5.社会政策资源:指维持社会政策行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包括资金性资源和非资金 性资源。 6.社会政策运行机制:指社会政策行动各个环节运行的基本方式。包括社会政策主体的组织方式、资源调动机制、受益者选择机制、以及社会服务传递机制等各个方面。 6.价值:价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作出不同点界定和划分,包括效用论价值和本质论 价值。价值的本质是指客体的存在、属性及其变化同主体的尺度和需要相一致、相符合或接近。 7.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 看法。价值观是稳定性和变动性的统一体。 8.社会政策执行: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执行:某项社会政策、方案、决议、意见等 的具体贯彻、推行和实施。广义的执行:是指执行者为贯彻、落实社会政策指令,实现预期目标的全部活动和整个过程。 9.社会政策评估: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应用特定的方法,对社会政策的科学性、可 行性及实施后的效果、效益、效率进行分析、比较与综合后所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并以此作为决定社会政策继续、调整或终结依据的一种管理行为。 10.社会政策效果:指由社会政策的实施所引起的社会政策目标团体和社会环境所达到的状 态。 11.社会政策调整:指社会政策制定者依据评估结论反馈的信息,对社会政策的内容和形式 予以部分改变或全部改变的行为。 12.社会政策终结:指经过由政府组织或社会自发的政策评估之后,社会政策决策者或制定 者采取一定措施,将过时的、无效的或多余的政策、计划、功能或组织予以终止或结束的一种行为。 13.社会政策周期:指社会政策经过制定—执行—评估—终结这几个阶段后形成的一个完整 的运行过程。 14.社会政策效力:指一项社会政策在运作过程中对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客观影响,强调(1) 客观性(2)社会政策效力不同于法律效力(3)社会政策效力不同于社会政策的有效性。包括正效力与负效力。 简答题 1.社会政策基本特征: 一、社会政策是由政治组织制定和实施的政治措施。 二、社会政策是理论指导实践的中间环节。 1)社会政策必须以理论为指导,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

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社会

---------------------------------------------------------------范文最新推荐------------------------------------------------------ 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社会 可持续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我国人均资源相对不均匀,生态环境基础薄弱, 聚宝山社区党总支书十分重视党员服务中心建设,通过开展党务政策咨询、传播党建理论知识、提供党员活动场所、帮扶生活困难党员、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等,努力为党员营造一个温馨的党员之家。 第十一周国旗下讲话稿:期中考试后总结 老师们、同学们: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 世界上有三样东西要等好久才能到来:生日、寒假、暑假。 世界上又有三样东西随时都会到来:阶段考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对待考试,我想各位都很有经验了,因为这已经是家常便饭,但是为什么“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总是不会在某些同学的身上灵验,一次次的考试失败之后还是失败。我想这跟考试后对待考试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 1 / 3

有的同学考试前对试题卷是“可欲而不可求”,考试时则是对试题卷“奉若真神”,生怕漏了一道题,但是考试后则是把它无情的抛弃。这时,他们的眼中只有分数了。时下不是流行可持续发展吗?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同学没有把眼光放在以后。其实分数只不过是对你这阶段努力的一个评价,有些同学,考完后只是盯着它,盯着它难道就能把66分变成99分吗?应该找出丢失分数的原因,并分析不清楚的知识和这阶段的不足。我们的目标不是这一次次的小考,而是将来的中考、高考。 当然了,也只有在这一次次小考之后及时总结并改正,才能在未来的中考、高考中看见辉煌。 考试完后总结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找到新的起点,有的同学一次考试失败了就一蹶不振,我想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哭完、发泄完就应该静下心来重新找到自己的起点,当然了,找到了起点后决不能停在起点不动,而要奋斗、前进。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这时他就非常的有动力,列出了一大堆的学习计划,下了一大堆的决心,但是几天过后就又像以前一样了,又失去了几天前的动力。所以对待学习,我们要有坚定的毅力,如果还是一直像以前一样,不做出改变的话,那么下次考试恐怕又要名落孙山了。学习正如吃饭,而考试失败则就像是饭中的一粒石子,你总不能在人生中对知识最渴求时,因为一次的失败而放弃学习,正如你不会因为饭中有一粒石子而饿着不吃饭。明天是美好的。但美好的明天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它要靠今天每个人的智慧和勤劳,只有今天的努力,才能换来明天的美好。“暴风雨

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共兰山区委党校尤洪军 【教学目的】了解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了解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要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如何推进绿色文明建设,学习了解我国的环境保护战略。 【要解决的问题】了解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解决现阶段有些人“社会经济发展要以环境为代价”的错误认识,形成“环境是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的意识;了解一些政策法规,自觉进行环境保护,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 【导语正文】 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关问题。 一、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一)科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 现代科技革命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新飞跃,引起社会产业结构、生产组织、劳动方式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新的重大变化,是人类进步史上特别值得骄傲的篇章。 但是当人们高歌自己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征服自然界的胜利时,自然界却呈现出一种永不屈服的姿态向人类挑战了。工业化时代的所谓“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三高方式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也给地球带来了病痛和灾难。首先,大量矿藏开发和利用,几十万种人工合成化学物质进入水圈和气圈;再者,工业产生的大量废物进入环境,打破了上亿年来地球表面形成的生态平衡等等。于是,环境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酸雨肆虐、气候异常、臭氧层出现空洞等等日益威胁著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与此相联系的人口爆炸、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并超形成了全球性的危机,即所谓全球问题。人类终于警觉到,如任这种恶性循环不断发展,必将危及人类的前途、地球的命运,于是开始了漫长而艰巨的探索,逐渐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20世纪60年代初,第一个给人类敲响警钟的是美国卡逊写的《静寂的春天》一书,说明了滥施化肥、农药导致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标志着人类关心环境问题的开始。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环境问题已被提高到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来考虑。以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上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为标志,认识到我们只拥有一个地球,环境污染和不断恶化,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大因素,各国必须采取共同行动、保护环境、拯救地球。l987年,联金国环境与发展世界委员会提出的报

社会政策 重点

社会政策概论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政策行动的价值优先性:是指某种政策行动相对于其他行动而言的重要性程度,这种相对的重要性不是纯粹由客观事实来决定的,而是在一定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由社会中的组织、利益群体或个人按其利益及价值观为基础做出的主观判断。 公共政策的目标: 1.公共政策应该通过利益综合性原则而代表社会中大多数群体和个人的利益。 2.公共政策应该通过利益分配原则兼顾少数弱势群体的利益。 3.公共政策应该通过合理的利益选择原则考虑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4.公共政策应该兼顾个人利益、地方利益和社会整体的利益。 5.公共政策应该注重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社会政策: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社会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的关系:许多国家和许多研究者所使用的“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这两个概念所指的行动领域可能是一致的,以至于许多文献中这两个概念可以互换使用。但是这两个概念在表达问题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1.这两个概念表达问题的角度仍有很大的不同。2.在不同的国家这两个概念所包含的外延也并不相同。 社会政策的学科特点: 经过100多年的演变,社会政策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如今,社会政策通常被认为是研究国家与其公民的福利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把国家和社会的作用纳入到个人的“福利组合”中去的一门应用社会科学学科。社会政策研究的问题主要是一系列与国家和社会相关的个人福利问题,因此,它必然会涉及政府财政、收入分配等领域,以及非政府部门对个人福利的影响。 蒂特马斯的社会政策研究取向三长二短: 1.蒂特马斯肯定了价值在社会学科中的作用,认为社会政策研究不可能是价值中立的。 2.蒂特马斯认为社会科学既不是价值中立的,也不能离开客观事实,因此主张把关于社会政策的研究结论与建议建立在事实和可以检验的证据基础之上。 3.对于蒂特马斯来讲,社会政策的论题比社会服务广泛得多。 1.单一价值取向。在强调价值和价值冲突在社会政策中的角色的同时,蒂特马斯非常执著于费边主义的价值观和他自己的福利观,以至于他总是拒绝其他的价值观点。 2.非理论的取向。蒂特马斯的社会政策分析取向是特别的、非系统的和非理论的。 艾斯平—安德森提出的“三个世界模型”: 第一个模型是具有自由主义特点的昂格鲁—撒克逊模式。在此模式中,公共福利的责任范围较窄,并主要是针对穷人;而大多数人更愿意通过私人市场去满足他们的需要。 第二个模式是欧洲大陆传统模式,其前提是就业和贡献相关联的公共社会保险计划。这一制度也具有相当大程度上的“家庭化”特点,因为许多福利要由家庭本身来承担。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题) 一、单选题 1.所谓企业社会责任是指通过透明和道德的行为为其决策和活动对社会环境(B)而承担的责任 A.关系 B.影响 C.价值 D.贡献 2.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核心是(C) A.利润最大化 B.竞争力提升 C.可持续发展 D.社会福利最大化 3.企业的利益相关方理论是对传统的(D)理论的扩展和革新 A.关系 B.影响 C.价值 D.贡献 4.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是哪位著名学者提出的(A)

A.迈克尔‘波特 B.卡罗尔 C.弗里德曼 D.埃尔金顿 5.共享价值理论提出企业的本质责任是企业用(B)来解决社会/环境问题 A.收益 B.战略和业务 C.产品 D.服务 6.以下哪项不属于当前我国社会责任发展中的重大社会责任议题(D) A.精准扶贫 B.生态环境保护 C.海外社会责任 D.工作与生活平衡 7.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与(C)沟通的重要工具和载体 A.股东 B.政府 C.利益相关方 D.社区 8.2017年度,中国企业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大约有多

少份(A) A.2000 B.1000 C.500 D.100 9.以下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要求中,哪一项是针对报告的生命周期管理过程(C) A.可持续性 B.可比性 C.过程性 D.完整性 10. 以下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要求中,哪一项是针对报告的数据披露(B) A.可持续性 B.可比性 C.过程性 D.完整性 二、多选题 11.联合国全球契约十项原则包含哪些方面(ABCD) A.人权 B.劳工 C.环境

D.反贪污 12.企业社会责任的三重战线理论认为,社会责任包含哪些方面的责任(ACD) A.经济责任 B.道德责任 C.社会责任 D.环境责任 13.企业的利益相关方包含哪些(ABCD) A.员工 B.客户 C.供应商 D.股东 14.当我们观察到企业的以下经营行为时,可以用什么理论去判断该行为是否时对社会负责的行为(BC) A.金字塔理论 B.功利主义理论 C.道德主义理论 D.相关利益方理论 15.中国社会责任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ACD) A.企业办社会 B.企业关注法律责任 C.企业专注经济责任

社会政策复习资料

社会政策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政策: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2、社会保护:是指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3、公共政策:政府或者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4、伊丽莎白济贫法:1602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颁布的社会福利法案,该法在实行过程中建议应对不同类型的贫民采用不同的救济方法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体力健全的贫民需要送入劳动工厂,对不能工作的贫民送入救济院或者施以院外救济,为失依儿童安排学徒训练机会。 5、福利国家:是一种工业国家的国家形态,它不只是社会保险或公费医疗,也不只是家庭福利或社会救助计划,甚至也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保障或社会政策,而是它们的综合。 6、公积金法案:是新加坡的一种社会制度法案,为了改变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人民生活条件恶劣,失去工作能力的人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的状况。 7、剩余型模型:剩余型模型假定家庭和市场经济是满足个人需求的两个“自然”渠道和优先性的福利供给结构,当这些制度不能发挥功能的情况下,社会福利制度才发挥作用,是一种补救性的制度,当正常渠道重新发会适当作用后,它就应当撤离出来。 8、制度型模型:制度型模型把社会福利看作是现代工业社会中帮助个人达到自我实现的一个适当的合法的功能。 9、社会需要:是指社会整体的需要,也即社会整体生存、运行、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 10、民间组织(民间非营利组织):按照非营利组织的原则建立的组织,其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他们向社会成员,尤其是困难者提供福利性服务。 11、就业组织(雇主):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以及一些个体雇主,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向其雇主提供各种福利性服务。 12、普惠型福利模式:是指社会政策行动倾向于不加区分地给全社会或某些群体中的所有社会成员都提供相同的福利待遇,而不论他们是否每个人都有没满足的需要。 13、选择型福利模式:是指社会政策行动更倾向于首先要界定社会中或一个群体中哪些人真正具有特殊困难,在此基础上将福利项目集中提供给那些最困难的个人或家庭。 14、社会政策受损者:是指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利益受到相对损害的个人或群体。 15、弱势群体:①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中能力低下的群体。 ②弱势群体是指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群体。 ③弱势群体的概念是按照人群的某种外部特征来划分类别,它往泛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人。 16、社会支出:政府社会支出是政府在社会政策各个领域所做的财政投入量的总和,也是指政府财政总支出中用作实施社会政策的部分。 17、准市场模式:主要是指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引入一定的市场机制。 18、社会政策议程:一般特指政府根据各项任务的轻重缓急而安排的制定社会政策的计划。 19、社会政策评估:一是指对政策方案的评估;二是对社会政策具体行动及其效果的评估。 二、简答(书后习题) 1、什么是政策、公共政策、社会政策? 答:⑴政策:是指政府或政党有关行动的规则体系。 ⑵公共政策: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⑶社会政策: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浅谈社会运行机制的优化及其途径(一)

浅谈社会运行机制的优化及其途径(一) 论文关键词:社会运行机制优化 论文摘要:社会的良性运行是一个社会稳步发展的基础。运行机制的选择和优化是社会良性运行的保障。应当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协调发展,建立真正有效的社会监督约束机制;建立社会的,公共应急机制等方面对社会运行机制进行选择和不断优化。 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的发展,我国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也愈益增加。各方面的利益冲突,社会关系的纷繁复杂和失衡,都昭示出这一点。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的发展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目标,都是对改革开放中社会的矛盾、问题的一种应对,是理性的决策。其目的,就是为了寻求社会的有序的、和谐的发展,以有利于加快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因此,探求社会运行机制的优化的途径,对于建设和谐发展的现代社会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机器良性运行的必要性 按照系统论的思想来分析社会,社会是一个包含着若干个子系统和各种各样要素的有机整体。其中,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以及子系统与要素之间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以及相互作用之中。当其中一个子系统或要素出现故障和问题,将连锁性地影响到其它子系统或要素,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大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社会机器应始终保持一种良性的运行。 具体而言,社会良性运行首先可使社会机器本身保持一种“自适应”的运转状态,它能随时清除在运转中产生的“废物”或阻力,化解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摩擦,协调社会各群体、阶层的利益冲突。其次,社会的良性运行可使社会的发展保持一种“可持续”状态。这种可持续性是一个社会稳步发展的前提。它能够摒弃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大起大落以及严重的失衡现象,使社会发展中涉及到的眼前和长远、急需和常规需要、主体关系和非主体关系等得到妥善的安排和统筹。要保持社会机器的良性运行,须寻求一种较好的运行机制,这就必然涉及到运行机制的优化问题。 二、事物运行的机制及其优化 事物的机制,也称机理,它是指一个系统事物内部组织、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事物的机制对于确立事物的存在以及影响事物发展都是意义非常重大的。事物内在的机制如何,直接关系到事物的存在是否有优势以及发展变化的速率。机制对事物的影响,主要体现为:第一,机制可以使得事物内部组织或内部因素得到整合,以使事物的要素分布处于有序状态,从而减少阻抗和摩擦。第二,机制是激发事物内部组织或要素活力的前提。由于机制协调了事物内部组织或要素的关系,从而使得事物每一内在要素的潜在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每一要素的内在力量得到最好的挖掘,进而使事物的活力得到最佳状态的发挥。总之,由于机制的作用,使得事物在纵横两个方面——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的关系和事物内部要素自身的层次上都得到完好的表达。 机制对于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所发生的作用,是就一般意义而言的。就具体事物而言,某一事物内部又可建立多种的机制,于是,就有了机制的适用性和机制的选择问题,进而就提出了事物机制的优化问题。机制的适用性和选择遵从一个原则——是否有利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由于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事物的机制也应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许多情况下,一种机制对于事物而言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即它对于事物而言是适合的;但是,由于时过境迁,事物发生了变化,则该机制不再适合于事物,须要选取新的机制,淘汰旧的机制。另外,有些情况下机制对于事物而言并非过时,但不够完善,此时就须健全机制——即对事物机制进行补充和完善。 以上所涉及的对于事物机制的选择、淘汰、健全等方面实质上反映出机制的优化问题。事物的机制是否达到了优化,有一判别的标准。这一标准是根据机制本身的特点——制约事物内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在具体内容方面,可持续发展涉及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以及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这表明,可持续发展虽然起源于环境保护问题,但作为一个指导人类走向21世纪的发展理论,它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论将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一个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性战略。 1)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以环境保护为名取消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发展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基础。但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以提高经济活动中的效益、节约资源和减少废物。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方面的体现。 2)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因此,可持续发展强调了发展是有限制的,没有限制就没有发展的持续。生态可持续发展同样强调环境保护,但不同于以往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对立的做法,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转变发展模式,从人类发展的源头、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3)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是环境保护得以实现的机制和目标。可持续发展指出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可以不同,发展的具体目标也各不相同,但发展的本质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这就是说,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生态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才是目的。下一世纪人类应该共同追求的是以人为本位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

山大网络教育《社会政策》含答案

社会政策概论模拟卷(一) 一、填空题 1、社会政策的学科性质有综合性、应用性、(系统性)。 2、社会问题的特点包括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 3按照社会政策行动的运作方式,社会政策的对象可以分为(一般性对象)和选择性对象。 4、从政府或其他组织资源投入的方式上看,社会政策资源大致上可以分为资金性资源和(服务性资源)。 二、名词解释 1、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2、社会政策:是公共政策的重要领域,是公共政策中关于公民福利、社会公平的政策,旨在满足人们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是国民经济的二次分配,它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政策、劳动就业政策、教育政策、社区社会政策、公共住房政策、个人性社会服务政策等。 3、剩余性福利模式:是由维伦斯基和莱博提出来的社会福利的两种福利模型之一,也叫补缺型福利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只有在家庭和市场不能满足个人需要的时候,社会福利设施才介入运作,并且只该时暂时的。这种模式有种慈善和施舍的印迹,救助者被视为弱者,被贴上耻辱的标签。 三、简答 1、影响社会政策决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客观方面:社会政策的需求情况、社会政策的成本与效果、社会政策的信息系统、社会政策的制定机制。 主观方面:政府和政党的目标、政治领袖、政府职能部门、利益集团。 2、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有哪些主要环节? ⑴确立社会政策议程⑵社会政策的方案设计⑶社会政策的可行性研究⑷社会政策的试点⑸社会政策的审批与文本发布 3、政府在社会政策体系中有哪些责任和作用? 政府组织是一种公共性组织,它对福利领域的全面介入是现代社会政策产生的基础。没有政府部门对公共福利的干预,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社会政策。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是社会政策的发起者和实施者(2)政府为社会政策行动提供资源支持(3)政府直接提供社会服务 四、论述 1、分析下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的关系 社会政策的研究以福利为基本着眼点,因此可以把社会福利视为与社会政策重合的学科。 福利被作为社会政策主体的价值基础,因此,社会福利的变迁和福利的改变必然引起社会政策的变迁和发展。不同的福利观会影响社会政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如何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指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正如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国家多方面协调。我个人认为,必须特别关注就业、通货膨胀、自主创新、循环经济等方面问题。 1 就业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就业问题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因为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是改革的前提。党的十八大强调推进更高质量的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表明党对就业问题的高度重视。 讲小康、讲和谐、讲安居乐业,都离不开就业。就业问题在我国显得特别重要。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大批的知识青年从农村返回城市,从生产建设兵团返回城市,失业非常严重,所以那时中央决定要解决失业问题。时代变迁,就业对象仍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高校大量扩招,大批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竞争压力大,社会经验浅薄等问题,更有甚者催生出“啃老族”。据调查,2012年就有57万大学生在家待业,今年更创699万大军就业,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针对此种情况,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主要负责领导要确保本地本校毕业生就业率水平基本稳定,有条件的地方要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经费,加强保底就业服务,完善企业吸纳毕业生的扶持政策等。抓好税收、贷款、贴息、落户、场地等政策落实,进一步简化毕业生创立企业、办理小额担保贷款的手续;

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复习提纲 一道难解的题世界的PRED问题 一道难解的题是什么?面对当代世界“发展”的主题,如何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成为摆在世人面前的一道难解的题。P46最后一段 PRED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 PRED问题的实质:人口增长过快,自然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酸雨等环境问题严重,它们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1998年洪灾原因:1、自然原因:长时间的暴雨 2、人为原因:①生态破坏:森林破坏导致水土流失。 ②盲目围湖造田:湖泊面积减少,蓄水量下降,调蓄能力下降。 P48 ③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产生的负面生态效应不容忽视。 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前时代:崇拜、顺从农业时代:改造自然工业文明时代:改造与征服后工业时代:人与自然协调行进中的世界人口列车世界人口问题 一道难题中的关键因素:人口原因:P50第一段 世界人口(1)、人口增长过快针对展中国家来说(印度、中国为例p52)带来的影响:P50最后一段前半句 问题现状(2)、人口增长过慢针对发达国家来说(日本为例p52)带来的影响:P50最后一段前半句 分析发展中国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P50第三段(20世纪50年代……人口增长率很高) 人口应该如何发展才适合?一个国家的人口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一个国家的人口应该同这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合,同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不能超过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同时也要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资源出现短缺世界环境问题 自然资源的概念:在大自然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都是自然资源。P53第一段 自然资源的分类: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等)和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自然资源与人类的联系:自然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人与自然资源是休戚与共的关系。 人类不能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P53第二段最后(然而……耗竭的过程) 资源短缺的表现:城市缺水、农民耕地紧张、某些矿产资源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P53最后一段 自然资源和生活:P54从身边的生活谈起 失去平衡的环境世界环境问题 环境概念:以人类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中心事物:人类环境要素: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 环境分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与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不合理活动 不同时代的不同环境问题:史前时期: 农业社会:P56第二段 工业社会: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关乎全球的问题:P56最后一段和P58 (环境问题:世界各地的关切) 中国的PRED问题 人口警钟须长鸣 我国人口基本特点: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不高 我国的人口问题:1、增长速度减缓,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数量增加快。 2、我国人口素质不高。P59文字描述和P60——P61三个材料 3、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银色”浪潮) 4、我国人口分布不平衡:东多西少,农村多,城镇少 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人口问题的危害(总的):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带来沉重的压力,同时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也可以是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的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