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农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土地流转难题使农民难以集体经营,需要加强土地流转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农民收入增长不明显,应采取措施促进农产品增值和农民收入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突出,需要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

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农村发展。

结论指出,应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效。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对策、土地流转、农民收入、基础设施、环境污染、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农村发展、环境保护、治理工作。

1. 引言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实现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农村是重要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旨在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

只有建设好农村、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才能有坚实可靠的后盾,为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农村发展中的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2. 正文2.1 土地流转难题及对策土地流转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却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农民对土地的情感依恋导致他们不愿意流转土地。

土地流转中存在着土地权属不清、流转利益不明等问题,导致流转交易不顺畅。

一些地方政府过于强调土地流转的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导致土地流转后农民收益不增反降。

针对土地流转难题,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

加强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土地所有权和流转权,保障农民的合法利益。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

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为此,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十五"发展期间以来,我区在发展农村经济和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取得显著成效。

其中主要成绩有: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

虽然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乡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和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有下列因素制约着我区农村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因此我们做了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掌握农村大学生和农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了解和看法,了解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对像:青岛理工大学在校学生(农村学生),黄岛丁家河社区、胶南红石崖社区三、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见附录)。

发放问卷是在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校区)校园随机选择学生和丁家河社区、胶南红石崖社区村民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

学校发放调查问卷50分,两个社区各25份。

问卷回收率达到95%四、调查时间:2010年4月20日~2010年5月3日五、调查团队:六、调查结果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改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深远,任务艰巨,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兼顾,稳步推进。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近年来,农民收入虽然逐年增多,但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依然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为突出的矛盾。

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由于多年来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加之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渠道变窄,这一矛盾进一步恶化。

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矛盾不解决,发展生产、致富农民只能是一句空话。

3、农民的素质偏低。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但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较短,文化程度比较低,特别是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力都在外务工,留守人员多为年龄较大或年龄较小的老人或儿童,难以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担。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已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4、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

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各项改革也在不断深化。

但是城乡二元结构仍未彻底打破,土地、资金等影响农村发展的因素未能得到有效、合理地配置,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5、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但是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

有的党员干部“双带”作用发挥不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强;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能成为领导农村发展的核心;个别村甚至连正常办公地点都没有,成为“无办公用房、无办公设施、无活动场所”的“三无”支部。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精选12篇)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精选12篇)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精选12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精选12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1xx区始终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以加快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夯实基础设施为依托,以发展特色产业为动力,以助农增收为目的,因地制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新农村建设情况1.特色乡村建设有了新成效。

东龙镇列入了自治区第一批百镇建设示范工程,镇区亮化工程等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

樟木金洋小区二期等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三里新街小区、五里商贸小区、大岭富岭小区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xx镇龙凤村、姚山村立足生态农业发展,部分村屯规划设计完成初稿,为村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2.管理水平有了新提高。

深入开展“清洁乡村”活动,建立完善了长效工作机制,以良好成绩通过自治区考评验收组验收,被评为一类县市区。

扎实开展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双违”整治活动和市容市貌集中大整治活动,启动“美丽xx·生态乡村”活动,全面治理城乡、农村脏乱差的现象,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二、新农村档案工作开展情况1.区档案局将农村档案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乡镇全面开展了争创合格档案室活动,各行政村也全面开展了建档立卷工作,通过争创,乡镇档案室10%达到合格标准,比“十一五”末增长100%。

2.依法治档,执行一年一度的档案工作年检和配合执法检查,每年进行行政执法检查及专项检查次数不少于2次。

通过档案执法检查及时纠正和发现制止档案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3. 做到每年对区直和乡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累计培训3500人次。

新农村问题调查报告

新农村问题调查报告

调查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这五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含义。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尤为重要。

在调查中发现,有将近百分之九十的村民对现任村级领导班子不满意,还有百分之六的村民不在乎,只有将近百分之四的村民对现任的村干部感到满意,而且这百分之四的人不排除这些村干部的亲朋好友等感情因素。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干部领导班子,支持率和满意率竟是超出意料的低,没有群众的拥护,没有带领致富的能力,带头致富倒是做的很出色。

此外村干部思想认识存在误区,没有全面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把新农村建设视为新村建设;重当前见效,轻长远受益,存在短期行为和追求轰动效应的思想,为求“政绩”而急功近利;只知道争取上面资金支持,不组织农民投工投劳。

(2)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难。

村的集体经济非常薄弱,村级集体收入每年不足1万元。

目前发展集体经济比较困难,原因也很多,一是受到资金的限制,二是缺少技术,三是缺少优秀管理者及有效的管理机制。

但发展集体经济对于维护基层工作正常运转、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乃至巩固基层政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资金“瓶颈”制约。

各级政府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很高,力度很大,但面临的困难是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一是地方财力的承受能力与相关配套政策之间有差距。

目前县乡财政比较困难,县市以下政府的各项配套建设资金难以落实。

二是建设资金来源有限。

村税费改革后,村义务工正在取消,“一事一议”筹资方式和额度,远远不能满足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公益性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三是村债务沉重。

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村平净负债仍有4.31万元,投入新农村建设力不从心。

(4)近几年来,随着村民收入的逐渐增加,改善居住条件已成为村民的迫切愿望,而且建房标准规格也越来越高,回眸村里住房的发展历史,村民有这样几句话:70年代建土砖平房,80年代起楼房,90年代建洋房,新世纪农民建别墅房。

2023最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优秀7篇)

2023最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优秀7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优秀7篇)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

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7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篇一一、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基础环境和条件恶劣。

一是地理劣势。

山区群众常说“看到屋,走得哭”,真实地反映了山区沟渠纵横、山高坡陡的地理特征,这一特征使农业生产生活非常困难。

二是土壤贫瘠。

土壤肥力差、保水能力弱,不少地方仍沿袭刀耕火种,产出效益低。

三是自然灾害频繁。

山洪、干旱、风雹、地质滑坡等自然灾害年年发生,仅丫口组目前就有15户农户居住在滑坡危险地带,而农民抗御灾害能力较差。

四是人居分散。

山区大部分人口多为散居,密集度不高。

据实地调查,村的人口密度仅为168人∕平方公里,很显然,村新农村建设的聚集动力非常弱。

(二)社会服务体系不到位。

一是基础建设落后。

由于多年来投入不足,导致贫困山区基础设施十分落后,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问题比较严重,普遍存在吃水难、上学难、行路难等问题。

二是社会保障不完善。

村卫生室形同虚设。

山区群众无钱治病,大多数农民生了病也是硬撑,小病酿成大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突出。

据实地调查,村农村妇女只有15%的人生了大病才去医院就医。

同时,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养儿防老仍然是村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家庭成为重要支撑。

三是文化生活匮乏。

由于缺书少电,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情况较为普遍。

“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是村现状的真实写照。

由于文化生活的匮乏,使封建迷信、赌博等乘虚而入,败坏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山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

四是城乡人民权利不平等。

由于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为了阻止农民进城找工作,实行了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使农村人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民在教育、就业、卫生、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受到与城市人不平等的待遇。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和经验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包括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收 入、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如坚持政府主导、 注重规划先行、强化政策支持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尽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城乡差距依然较 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等。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 的调查报告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
题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策与建
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调查背景与目的
调查背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村发展 的重要战略,旨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 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医疗卫生
02
03
教育水平
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改善, 许多村庄都建立了卫生室或诊所 ,方便了农民就医。
农村教育水平得到了提高,许多 村庄都建立了小学或中学,方便 了农民子女上学。
0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 题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交通不便
电力和通信设施不完善
部分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落后,道 路状况差,影响农民出行和农产品流 通。
鼓励农村创业
鼓励农民创业,发展农村企业,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来 源。
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
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竞 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05
结论与展望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 ”问题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 全面发展。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内容提要:随着社会和经济更好更快向前发展的趋势,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虽然“农村、农民和农业”三农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国家,但是国家高度重视和关注,努力推行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改善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对此,本人利用寒假假期时间,进行社会实践调查,针对农村的建设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的总结报告呈现如下: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农”建设;现状一、调查事项1.调查时间:2013年2月20日——2013年2月28日2.调查地点:XXX省XXXXXX州XXXX县XXX乡XXX村3.调查对象:村民和村干部4.调查方式:采用走访调查、交谈和采访等方式5.调查目的:通过与当地的村民进行交谈和对村干部进行采访等方式,来了解我村现在的村建设情况,村民的生活情况,以及对村建设的意见和看法。

并且撰写相应的调查报告来进行自己的思考。

二、调查采访内容(附件)三、调查内容分析(一)村建设的现状1.村容、村貌方面通过对村民们的走访,了解到:最近几年来,村里投入一大笔资金来进行环境的治理和整修,大大改善了以前“脏、乱、差”现象,使得村容和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例如:现在的道路比以前好了很多,村里铺上了水泥公路;道路旁种了很多的树木,让村里的绿化面积大大改善;等。

2.生活方面①居住条件的改善。

随着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村民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通过走访观察,我们看见有些村民家正在建造平房,钢筋水泥代替了原来土木结构的房屋。

走进村民家里更是发现,房屋装饰的漂亮气派也尽显示出他们生活的水平的改善和提高。

②出行方式的改善。

同时由于通了公路,连公交车也驶进了我们村,有的村民更是骑上了自行车,摩托车,一改村民出门的不便。

③生活家用的改善。

来到村民家里,我们看到电视机,DVD,电冰箱等家用电器都有摆设,特别是电话手机的联系方式,家家都有,人人必备,通过村民的介绍,以前都是利用秸秆,干稻草和树枝等来生火,后来生活好了些,便用起煤来。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调研报告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调研报告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调研报告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三农”工作的主线,如何调动各方面力量,全面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全面小康进程,是值得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

文章针对莆田市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阐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剖析莆田市推进新农村建设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应该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民收入;农村消费;社会保障;农村建设;正文: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大问题,也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

三农问题解决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质量的好坏。

胡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提出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1]。

莆田市在这种现实环境和历史背景中,如何调动各方面力量,全面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值得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2]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

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对此应当有明确而又深刻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上来,上下一心、步调一致地为之努力奋斗。

农村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我国当前的一个基本国情。

十八大中提到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已经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在这个关系下,只有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新农村修建状况及问题调查见习汇报范文

新农村修建状况及问题调查见习汇报范文

新农村修建状况及问题调查见习汇报范文目录:一、调查背景二、调查目的及方法三、调查结果分析1.新农村修建状况2.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四、问题原因分析1.经济原因2.政策原因3.管理原因五、解决方案1.加大投入2.优化政策3.加强管理六、总结与展望一、调查背景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农村建设逐渐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然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

为了深入了解新农村修建状况及问题,本次见习决定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对新农村建设有所贡献。

二、调查目的及方法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新农村修建的实际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调查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农民进行,通过询问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来了解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看法;实地访谈主要是对新农村建设的相关人员、专家和政府官员进行深入的访谈,了解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观点。

三、调查结果分析1.新农村修建状况通过调查发现,新农村修建的进程较为缓慢,很多地方的农村还停留在传统的农舍和乡村风貌上,缺乏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

部分地区虽然进行了新农村改造,但由于投入不足和规划不合理,建设效果不佳,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2.新农村存在的问题调查发现,新农村建设存在以下问题:(1)投入不足。

农村经济相对较弱,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不够,导致修建质量不高、效果不佳。

(2)规划不合理。

部分地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导致新农村的布局和建筑风格不统一,美观度较差。

(3)管理不善。

有些地方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机制,导致一些公共设施的保养和维护不到位。

(4)政策不配套。

新农村建设需要有相关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但目前政府的相关政策不够完善,无法很好地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四、问题原因分析1.经济原因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农村经济相对较弱,很多地方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然而在实践中却存在诸多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农民素质有待提高,影响了农村的整体发展。

农村产业结构亟待优化,生态环境保护不力,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民教育水平,加强农村产业带动,强化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健全农村土地利用规划。

只有通过综合施策,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好的效果,实现我国农村全面振兴的目标。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及对策,农村基础设施,农民素质,农村产业结构,农村生态环境,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投入,教育水平,产业带动,生态文明建设,土地利用规划。

1. 引言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旨在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背景上,我国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存在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不均衡、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符合我国农村面临的现实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要求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助力推进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农村全面振兴。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等措施,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使我们必须认识到农村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及时采取有效对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农村建设对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农村建设,可以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素质提升,对于实现粮食安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一、引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报告旨在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仍然不够完善,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三、产业发展农村产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样性。

农业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缺乏现代化农业的支撑。

同时,农村旅游、文化等产业的发展也相对滞后。

四、公共服务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公共服务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质量不高,制约了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

其次,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存在。

此外,农村文化娱乐设施缺乏,农民文化生活单调。

五、环境保护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一方面,环境污染严重,土壤、水源、大气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另一方面,农村垃圾处理不规范,大量垃圾被随意倾倒,导致环境恶化。

六、人口结构我国农村人口结构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人口老龄化严重,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农村人口空心化。

其次,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制约了他们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七、对策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

2. 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旅游、文化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3.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

4.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环境污染行为。

关于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的调查报告●实践主题:调查分析(王马社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实践任务及目的:一、了解现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二、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三、发表自己对新农村建设的反思。

◆四、提高调查能力和沟通能力。

●调查时间:2013年8月1日~8月5日●调查地点:华宁县王马社区●调查方式:群众访谈、网上查阅前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为加快新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寻求破解我区城镇建设与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快城镇建设和发展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我区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繁荣农村经济,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庄规划和治理,改善村容村貌,营造良好人居环境;积极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树立文明风尚。

狠抓各项惠农政策和工作措施落实,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但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环境、农民素质、农业科技落后等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耕地减少,淡水紧缺,部分农产品产需缺口正在扩大,农业发展正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

在新农村建设问题中,随着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及城市化建设,我区大量耕地被征用,农村耕地日益减少,失地农民日趋增多,后续产业基础薄弱,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任务艰巨。

在2012年,我区因为扩宽公路,公路沿线大量水田被征用,农民虽然获得了赔偿,但是钱总会花完的,十分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2012年年末,又因建设需要,征用农民土地大约600平方米,所获赔偿较少。

仅在我区,耕地减少的问题就如此突出,可见,在全国范围内因新农村建设而被征用的土地更不在少数,耕地减少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一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当前我国各地都在开展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

但是在新农村建设中仍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过于或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忽视对环境的保护,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人与自然不和谐不可持续发展。

通过深入调研,结合自身生活及工作经验,收集民情民意,调研论证,研究分析,调查了解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存在的若干需要注意的问题。

以便当地政府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实情,拿出有效解决和应对方案。

由此可见,新农村建设不等于新村建设,应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切不可谋求一时的成效而牺牲环境,应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起步,但走过了一段弯路。

当前党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予以推动,使“三农”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辟了道路。

然而,在实施惠农政策的同时,也存在和产生了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问题,必须予以重视和解决。

主要有六个方面的问题:(一)为谋求发展导致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严重破坏农业生态环境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虽然落后于城市,但从资源分布情况看,我国的森林资源、水资源、耕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都集中在农村地区。

以森林、河流、山脉为特征的自然资源,构成了农村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气候状况产生积极影响,保障了农业生产,并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优势所在。

一些农村地区尽管贫困,但当地农民依靠独特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够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产生了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强调发挥农村的资源优势,加快发展资源型企业,导致森林、矿藏、水等自然资源遭到掠夺式开采。

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本身就对资源消耗提出了新的要求。

大规模修建农村公路和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既侵蚀占用大量耕地,减少耕地面积,又因大量用水、伐木、排污,而消耗、损毁自然资源,使农村地区山林、河流等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或污染,地表地貌和植被状况补改变,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从而影响整个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与措施
政策体系
资金投入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 文件,包括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战略 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
土地利用
各级政府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 包括财政专项资金、金融信贷支持等,为 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人才培养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承包经 营权流转市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 农业规模经营。
农村教育与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影响 农民生活质量和子女教育。
环境问题
随着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农 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垃圾处理、 污水处理等。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产业升级与多元化:鼓励农村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产业 多元化,提高经济抗风险能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大投入,提升农村道路、水利 、电力等基础设施水平。
04
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与建议
推进农村产业升级与融合发展
转型升级传统产业
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 模式,提升传统农业、畜 牧业和渔业的产值和效益 。
发展特色产业
根据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 优势,培育壮大乡村旅游 、特色农产品加工、农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 发展,打造农村全产业链 ,提升农村经济整体竞争 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推动农民技能培 训和素质提升,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 撑。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成果
01
经济目标
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成果: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升级。
02
社会目标
改善农村民生条件,提高农民生活品质,推动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成果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调研报告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调研报告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三农”工作的主线,如何调动各方面力量,全面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全面小康进程,是值得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

文章针对**市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阐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剖析**市推进新农村建设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应该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民收入;农村消费;社会保障;农村建设;正文: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大问题,也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

三农问题解决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质量的好坏。

胡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提出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1]。

**市在这种现实环境和历史背景中,如何调动各方面力量,全面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值得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2]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

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对此应当有明确而又深刻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上来,上下一心、步调一致地为之努力奋斗。

农村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我国当前的一个基本国情。

十八大中提到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已经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在这个关系下,只有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与思考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教育资源向乡镇和中心村集中,提高教育质量。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03
1
2
3
传统农业比重较大,现代农业发展缓慢,农产品附加值低。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滞后
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缺乏专业技能和知识。
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市场信息不对称,农产品价格波动大。
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的新农村建设中,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更加注重城乡一体…
通过加强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衔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更加注重创新驱动…
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农村教育资源优化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
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权益。
结论
0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通过新农村建设,可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农村市场体系不完善
农村道路交通不便
道路状况差,交通拥堵,影响农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
农村水利设施老化
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灌溉排水能力不足,影响农业生产。
农村电力通讯落后
电力和通讯设施不完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
学校数量少,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不高。
农村教育资源不足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精品文案范文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精品文案范文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一、我省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当前,我省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正在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规划工作,为下一步新农村建设的全面部署、扎实推进做好全方位的准备。

但是,当前我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新农村建设与规划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注:(一)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培训工作亟待加强。

当前绝大多农民素质不容乐观,文化水平不高,思想保守落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法制观念淡薄,道德素质差,缺乏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不强,文盲、科盲、法盲的比例还非常大。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省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约占15%,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约占30%,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10%。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民大量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留在农村的农民素质呈逆向发展态势,并且呈现老年化趋势。

同时,大批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因缺乏城市生活常识和就业技能而就业不稳,回流现象较为普遍。

而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没有农民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思路,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新农村。

因此,必须对农民进行大规模的引导和职业技能培训。

当前我省农民培训工作主要存在哪些制约因素?据调查,我省农村幅员广阔、地域差别大、农民以多业兼营为主,教育培训需求呈个性化和多元化特点,难以集中;长期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薄弱,农民教育培训发展滞后,条件手段落后,难以满足需要;农业经济效益低,农民收入不高,农村生活艰苦,农民想方设法跳出农门,离开农村,难以形成良性循环;至今为止,农民教育培训权益仍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

(二)农民整体收入偏低,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调查显示,我省相当地方的农民整体收入偏低,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城乡二元化发展趋势日趋明显,城乡差距日渐拉大。

1、影响我省农民收入增长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一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吞食农民收入的增长份额;二是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名特优农产品比例不高,制约农民增收后劲;三是因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造成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的程度较大,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四是农民走出去的渠道不够畅通,各种合法的正当权益难以保证,城乡壁垒依然存在;五是内地县市本地工商企业欠多、欠大、欠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较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其总体要求为在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情况(一)历史背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使用过类似提法,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

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上看,许多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后都会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发展模式。

从而加快本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为国民经济全面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

我国现在正处于国民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重大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三)建设实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以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

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各地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符合自身发展的措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因地制宜促进新农村建设合理健康进行。

并且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四)调查地区基本情况滕州在中央、山东省和枣庄市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突出发展农村生产力,强化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工业化,同步推进城镇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我们从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现代农业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展示新农村建设情况。

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近年来,滕州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

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明显,xx年实际利用市外资金96亿元,增长19.1%;开工建设过亿元重点项目45个,完成投资71亿元。

开发区建设卓有成效,滕州经济开发区入区项目达到210个,总投资143.1亿元,154个项目建成投产。

工业化进程加快,xx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20.8亿元、利税60亿元、利润35.4亿元,分别增长30.6%、38.9%、36.5%。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xx年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168亿元,增长31.6%。

城市规模档次不断提升,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0.5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41.8%。

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促进了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xx年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2.2亿元,是xx年的3.1倍,年均增长25%;市财政支持“三农”的资金达2.1亿元,是xx年的14.8倍,年均增长71%;在全省率先全面取消农业税,4000多名村级“四职”干部工资由市级统筹发放。

现代农业建设近年来,滕州市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培植壮大了粮油、蔬菜、畜牧、林果四大优势产业。

xx年粮食播种面积150.5万亩,总产82.2万吨;蔬菜播种面积达90万亩,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60万亩;建设高标准养殖大棚308栋,年出栏肉鸡3700万只,肉免240万只;农机总动力87万千瓦,各种配套农具2.6万台(套),农业机械化程度达65%以上,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52%以上。

滕州市先后被授予“中国马铃薯之乡”、“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全国第二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市)”、“全国畜牧生产先进县(市)”、“全国出口肉鸡标准化示范区”、“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试点县(市)”等荣誉称号。

农业产业化经营滕州按照“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要求,不断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品牌农业。

xx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总数发展到68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8家,枣庄市级22家,实现销售收入58.7亿元,利税3.73亿元。

以盈泰集团、春藤食品为龙头的畜牧产业化,以东谷面粉、恒仁工贸为龙头的粮油产业化,以海风冠都、泰兴源食品为龙头的蔬菜产业化初具规模。

全市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3557个,带动农户10万户。

注册农产品商标23个,获得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9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7个。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滕州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xx年,全市完成投资6.1亿元,完成各类村镇建设130万平方米,新修道路180公里,新增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和客车,进一步增强了小城镇的聚集能力,建成文明生态村118个,其中枣庄市级文明生态村48个;全面启动工程总投资6700万元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确保两年内全市农民都可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2亿元,实施世行三期项目和湖东堤治理工程,改造中低产田8万亩,开发复垦土地3.3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99.6万亩。

积极推广户用沼气,新发展农村户用沼气6690户,中小型沼气工程40处。

滕州市到2010年,建设户用沼气池5万个、小型沼气工程500处。

市委、市政府决定对每个户用沼气池补助600元,对每个小型沼气工程补助1万元,五年共投资3500万元。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滕州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重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成功创建了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农村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保持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8.6%,投资1450万元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和“三新工程”。

进一步完善了镇村卫生院建设,75.9万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农村常住人口的78.3%。

全市创建文化大院615个,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37.2%,百户拥有彩电100台、电冰箱23台,全市农村拥有小轿车3235辆。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滕州市在抓好物质文明的同时,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

深入开展乡村移风易俗活动,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不断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治本之策,全面推行民主自治和村务公开制度,顺利完成了“村两委”换届。

农村面貌和精神面貌明显改观。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使各地农村在许许多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但是,随着建设的深入进行,在一些方面矛盾逐渐显露,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这些矛盾和问题不仅表现于农村传统经济体系、社会环境、文化习俗对新兴事物的阻力,而且存在于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政府工作方式方法的不恰当、不合理中。

就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从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法制这五个方面进行了调研。

通过对农村传统与改变,发展与现实的对比,对于新农村建设中问题的产生与发展进行分析,并对问题的解决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一)经济建设粮食价格持续低迷,农资价格持续走高,农业生产成本增加;部分农民生产资金不足;农民增收缺乏新亮点。

是现阶段困扰农村经济建设的主要问题。

财政对“三农”投入的相当一部分要用于支持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并不能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依靠“多予、少取”政策增收的空间有限。

主要农产品的产量不会有太大增长,粮食等农产品价格经过两年的恢复性增长后逐步开始回落,对农民农业收入增长的支撑作用减弱。

畜牧业生产形势严峻,劳务输出难度加大,对农民增收的支撑作用减弱。

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

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村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也很单一。

二是农村产业化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农业竞争力总体不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公司加农户和协会加农户等模式给农民增收带来的实惠不大,农村产业化需要进一步调整。

三是村民在种植作物的选择以及其他生产项目的确定上存在着盲目性。

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同时盲目的确定生产项目也使农民的生产面临着更高的风险。

(二)政治建设农民政治参与不足与缺失,集中体现为政治参与热情不高;政治参与的质量较低;参与的制度化程度较低,非制度化参与有扩大的趋势。

另外主体意识缺乏与制度性缺陷也是制约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因素。

相当数量的农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程度不高,不能正确利用国家赋予自己的政治权利,习惯于行政越权安排。

他们热衷于能带来实利的经济活动,忽视政治生活。

我国的基本社会制度虽然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根本的保证,但规范参与行为、畅通参与渠道、保证参与实施的具体制度却不够健全。

此外,利益表达对象的不作为和信访途径的尴尬也制约农民有序政治参与。

(三)文化建设农村文化建设程度滞后于其它方面,新农村建设出现木桶效应。

新农村建设把重点放在了“村容整洁”上,而对“村风文明”投入甚少,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

一方面,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

另一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

各种农村陋习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制约了社会的向前发展,有的甚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危害。

文化生活单调,基层文化建设滞后。

农村文化事业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

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民间文化遗产得不到发挥和有效保护。

村级的文化室名存实亡,适合农村的各类科普资料缺乏;农村有线电视普及率不高农村文化生活匮乏;导致赌博等不良现象突出。

(四)社会建设农村教育负担仍然很重。

一方面,教育布局调整不科学。

因教育布局调整撤了学校,学生只有到较远的中心完小读书,家长因孩子太小只好实施“1+1”工程(即花一个劳动力去陪读)。

一位家长给我们说:“国家虽然减免了学杂费,但现在要一个劳动力陪着,负担还是很重”。

另一方面,教育成本过高。

读完小学、初中9年需要7200元,读完高中要1万多元,读完大学要5~6万元,按目前我们人均收入计算,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费8年多的纯收入。

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艰难。

一方面,乡镇医院运转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