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二节 课时跟踪训练

第一章  第一、二节  课时跟踪训练
第一章  第一、二节  课时跟踪训练

[课时跟踪训练]

(满分50分时间2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二战以来,世界粮食生产发展的总趋势是()

A.粮食生产发展较慢,粮食生产的增长率低于人口的增长率

B.粮食生产发展很快,粮食生产的增长率高于人口的增长率

C.粮食生产发展很快,随着人口的增加使得世界人均粮食呈现稳定趋势

D.粮食生产发展很快,随着人口的增加使得世界人均粮食呈现下降趋势

解析:二战以后,世界粮食生产发展迅速,粮食生产的增长速率快于人口增长速率。

答案:B

2.转基因技术在植物品种改良方面应用广泛,其中一项转基因技术是改造CO2固定酶,其目的是()

A.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B.延长果实的储藏期

C.培育新作物品种

D.提高植物的抗性

解析:改造CO2固定酶,能提高植物对CO2的固定效率,从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通过转基因技术抑制乙烯形成酶基因的表达可以延长果实的储藏期。提高植物的抗性是通过将抗性基因(抗虫、抗除草剂、抗旱、抗涝、抗盐等基因)转入植物,并使之表达来实现的。

答案:A

3.达尔文根据克格伦岛上的甲虫有近半数是无翅或残翅的,得出海风对甲虫有“选择”作用的结论。达尔文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A.分类、观察B.观察、建立模型

C.观察、推理D.观察、交流

解析:达尔文有目的的、有计划地收集了关于克格伦岛上甲虫翅的信息,属于观察;在观察之后,他又将岛上甲虫翅的特异现象和海风联系起来,这是推理。

答案:C

4.把某些特征相似的物体归类到一起的逻辑方法称作()

A.比较B.归纳

C.分类D.求异

解析:将某些特征相似的物体归类到一起的逻辑方法称作分类。

答案:C

5.右图是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四种生物进行的不同分类,其

中分类标准不.正确的是()

A.有无染色体

B.有无细胞壁

C.有无核糖体

D.有无线粒体

解析:本题考查对分类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无论是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细胞内都能合成蛋白质,所以它们都有核糖体。

答案:C

6.下列属于科学思维中的建立模型过程的是()

A.将化石按年代排放

B.开会提出研究的设想

C.绘制生态系统组成示意图

D.达尔文发现甲虫无翅或翅不发达

解析:建立模型是用来显示事物或过程的表现手段,如画图、列表等。

答案:C

7.下图所示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说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颈鹿个体之间许多性状存在差异,如颈和前肢的长短不同

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而引起生存斗争

C.颈和前肢长些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得到食物而生存并繁殖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适宜的长颈鹿个体朝着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

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变异、自然选择、遗传(使微小的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的综合作用。其中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图中并未体现与人类的关系。

答案:D

8.下列关于中性突变进化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信息大分子的进化标准速率是10-9

B.中性或近中性突变的随机固定是分子进化的原因

C.分子进化可导致生物体在形态和生理上产生差异

D.中性突变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不能对生物进化起到作用

解析:中性突变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主导因素不是自然选择,而是中性突变的随机固定。并不是自然选择不能对生物进化起到作用,而是只有当分子进化导致生物在形

态和生理上发生差异后,自然选择才能发挥作用。

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26分)

9.(14分)据下图和生物进化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上图为脊椎动物起源与进化简图,实际上这是一种________。

A.观察B.推论

C.建立的进化模型D.分类

(2)根据上图,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以下四种叙述分别体现了哪种进化思想?

①“生活在地下水井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体现了________的________学说。

②“食蚁兽的长舌是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不断伸长所致”,体现了________的________学说。

③“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体现了________的________学说。

④“血红蛋白α链的氨基酸每年都以大约 1.2×10-9的速率发生置换”,体现了________的________学说。

解析:(1)题中图示是一个脊椎动物起源与进化的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可以更准确地推出各类动物之间的关系。(2)由图中各类脊椎动物出现的顺序和亲缘关系可以看出:多种脊椎动物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各种动物之间存在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3)拉马克的观点是在自然界里,环境的影响使生物发生变异,生物的器官是用进废退的;达尔文的观点是自然选择,即环境选择生物进化的方向;木村资生的观点是分子水平上的进化是由选择中性或近中性突变基因的随机固定而实现的,提出10-9是分子进化的标准速率。

答案:(1)C

(2)多种脊椎动物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各种动物之间都存在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3)①拉马克用进废退

②拉马克用进废退

③达尔文自然选择

④木村资生中性突变

10.(12分)某同学将100 mL酵母菌培养液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并且于相同时间间隔等量均匀地先后取样5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结果如表:

(1)图中所示数值为________的结果。(填科学思维过程)

(2)请绘制酵母菌种群数量及pH随时间动态变化曲线图。

(3)上述绘制曲线的过程属科学思维中的________环节。由所绘制的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曲线图,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时间与酵母菌数量关系)

解析:(1)图中所示数值为某同学在相同时间间隔均匀地取样、测定的结果,即科学思维过程中观察的结果。(2)图中所示数值与一个量有关,可用坐标系表示,如时间—酵母菌数量。(3)当培养条件适宜时,酵母菌会增殖,而酵母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影响环境条件。由于空间和营养有限,当酵母菌数量过多时会导致种内斗争激烈而数量不再增加,甚至一段时间后数量会下降。

答案:(1)观察

(2)如下图

(3)建立模型在一定时间内酵母菌数量增加,超过一定时间,酵母菌数量反而下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