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类零部件轴径尺寸检测工装的制作技术

轴类零部件轴径尺寸检测工装的制作技术
轴类零部件轴径尺寸检测工装的制作技术

图片简介:

本技术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的轴类零部件轴径尺寸检测工装,所述的轴类零部件轴径尺寸检测工装的底座(1)上设置支杆(2),支杆(2)上设置辅助支撑块(3),支杆(2)上还设置上支撑架(4),上支撑架(4)上固定安装表架(5)和定位块(6),表架(5)和定位块(6)之间的上支撑架(4)上还活动安装滑块(7),所述的千分表(8)安装在表架(5)上,千分表(8)的表针抵靠在滑块(7)上,本技术新型所述的轴类零部件轴径尺寸检测工装,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可靠对待检测零部件,并且代替千分尺进行检测,从而可以快速检测识别待检测零部件轴径尺寸是否合格,提高待检测零部件检测效率。

技术要求

1.一种轴类零部件轴径尺寸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类零部件轴径尺寸检测工装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置支杆(2),支杆(2)上设置辅助支撑块(3),支杆(2)上还设置上支撑架(4),上支撑架(4)上固定安装表架(5)和定位块(6),表架(5)和定位块(6)之间的上支撑架(4)上还活动安装滑块(7),千分表(8)安装在表架(5)上,千分表(8)的表针抵靠在滑块(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类零部件轴径尺寸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类零部件轴径尺寸检测工装的支杆(2)靠近下端位置安装辅助支撑块(3),支杆(2)靠近上端位置设

置上支撑架(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类零部件轴径尺寸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杆(2)垂直焊接或拧装布置在底座(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类零部件轴径尺寸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支撑块(3)套装在支杆(2)上,辅助支撑块(3)上拧装调节螺母(9),辅助支撑块(3)侧面设置定位弧面(1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类零部件轴径尺寸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类零部件轴径尺寸检测工装的滑块(7)通过卡条活动卡装在上支撑架(4)上的卡槽内,滑块(7)的卡条设置为截面呈T字形结构,上支撑架(4)的卡槽设置为截面呈T字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类零部件轴径尺寸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类零部件轴径尺寸检测工装检测待检测零部件(11)的轴径尺寸时,待检测零部件(11)下端设置为能够贴合在定位弧面(10)位置的结构,待检测零部件(11)上端设置为能够夹装在定位块(6)和滑块(7)之间位置的结构。

技术说明书

一种轴类零部件轴径尺寸检测工装

技术领域

本技术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轴类零部件轴径尺寸检测工装。

背景技术

在汽车零部件加工过程中,对于与轴承配合安装的轴类零部件,需要磨削加工,以使得配合尺寸符合要求。因此,轴类零部件要求轴径尺寸全检,且尺寸要求高。目前主要依靠人员使用千分尺检测,检测耗时长,且有读错风险。因此,现有的检测方法无法满足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技术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可靠对待检测零部件,并且有效代替千分尺进行检测,从而可以快速检测识别待检测零部件轴径尺寸是否合格,有效提高待检测零部件检测效率的轴类零部件轴径尺寸检测工装。

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技术新型为一种轴类零部件轴径尺寸检测工装,所述的轴类零部件轴径尺寸检测工装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支杆,支杆上设置辅助支撑块,支杆上还设置上支撑架,上支撑架上固定安装表架和定位块,表架和定位块之间的上支撑架上还活动安装滑块,所述的千分表安装在表架上,千分表的表针抵靠在滑块上。

所述的轴类零部件轴径尺寸检测工装的支杆靠近下端位置安装辅助支撑块,支杆靠近上端位置设置上支撑架。

所述的支杆垂直焊接或拧装布置在底座上。

所述的辅助支撑块套装在支杆上,辅助支撑块上拧装调节螺母,辅助支撑块侧面设置定位弧面。

所述的轴类零部件轴径尺寸检测工装的滑块通过卡条活动卡装在上支撑架上的卡槽内,滑块的卡条设置为截面呈T字形结构,上支撑架的卡槽设置为截面呈T字形结构。

所述的轴类零部件轴径尺寸检测工装检测待检测零部件的轴径尺寸时,待检测零部件下端设置为能够贴合在定位弧面位置的结构,待检测零部件上端设置为能够夹装在定位块和滑块之间位置的结构。

采用本技术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技术新型所述的轴类零部件轴径尺寸检测工装,在进行待检测零部件轴径尺寸是否合格检测时,将待检测零部件放置到底座上,使得待检测零部件下端贴合在辅助支撑块上,然后将待检测零部件上端放置到定位块和滑块之间,此时,因为滑块与千分表的表针接触,待检测零部件放置到定位块和滑块之间推动滑块相对于上支撑架移动时,滑块就能够推动滑块推动千分表的表针移动,从而使得千分表显示数值,此时,千分表偏摆量为待测件与标准尺寸偏差,通过尺寸偏差值,可以快速识别待检测零部件的轴径的真实值。当尺寸偏差值处于允许公差范围数值时,确认待检测零部件的轴径满足要求,而当待检测零部件的尺寸偏差值超出允许公差范围数值(目标值)时,则确认待检测零部件的轴径不符合要求,这样,有效替代千分表,简化检测步骤,排出主观因素影响,提高检测准确度,提高检测效率。本技术新型所述的轴类零部件轴径尺寸检测工装,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可靠对待检测零部件,并且代替千分尺进行检测,从而可以快速检测识别待检测零部件轴径尺寸是否合格,提高待检测零部件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图1为本技术新型所述的轴类零部件轴径尺寸检测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分别为:1、底座;2、支杆;3、辅助支撑块;4、上支撑架;5、表架;6、定位块;7、滑块;8、千分表;9、调节螺母;10、定位弧面;11、待检测零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新型为一种轴类零部件轴径尺寸检测工装,所述的轴类零部件轴径尺寸检测工装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置支杆2,支杆2上设置辅助支撑块3,支杆2上还设置上支撑架4,上支撑架4上固定安装表架5和定位块6,表架5和定位块6之间的上支撑架4上还活动安装滑块7,所述的千分表8安装在表架5上,千分表8的表针抵靠在滑块7上。上述结构,在进行待检测零部件轴径尺寸是否合格检测时,将待检测零部件放置到底座上,使得待检测零部件下端贴合在辅助支撑块3上,然后将待检测零部件上端放置到定位块和滑块之间,此时,因为滑块与千分表的表针接触,待检测零部件放置到定位块和滑块之间推动滑块相对于上支撑架移动时,滑块就能够推动滑块推动千分表的表针移动,从而使得千分表显示数值,此时,千分表偏摆量为待测件与标准尺寸偏差,通过尺寸偏差值,可以快速识别待检测零部件的轴径的真实值。当尺寸偏差值处于允许公差范围数值时,确认待检测零部件的轴径满足要求,而当待检测零部件的尺寸偏差值超出允许公差范围数值(目标值)时,则确认待检测零部件的轴径不符合要求,这样,有效替代千分表,简化检测步骤,排出主观因素影响,提高检测准确度,提高检测效率。本技术新型所述的轴类零部件轴径尺寸检测工装,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可靠对待检测零部件,并且有效代替千分尺进行检测,从而可以快速检测识别待检测零部件轴径尺寸是否合格,有效提高待检测零部件检测效率。

所述的轴类零部件轴径尺寸检测工装的支杆2靠近下端位置安装辅助支撑块3,支杆2靠近上端位置设置上支撑架4。上述结构,上支撑架用于安装表架5、定位块6、滑块。表架和定位块分别与上支撑架固定连接,而滑块位于定位块和表架之间,能够相对于上支撑架在水平状态移动。这样,进行待检测零部件的轴径尺寸检测时,将待检测零部件上端夹装到滑块和定位块之间,而待检测零部件下端贴合在辅助支撑块上,辅助支撑块用于对待检测零部件测量前的定位。

所述的支杆2垂直焊接或拧装布置在底座1上。上述结构,支杆处置布置在底座上,这样,当待检测零部件下端贴合在辅助支撑块上时,保证了待检测零部件与底座之间处于垂直状态,保证检测精确。

所述的辅助支撑块3套装在支杆2上,辅助支撑块3上拧装调节螺母9,辅助支撑块3侧面设置定位弧面10。上述结构,拧松或拧紧调节螺母,可以实现辅助支撑块安装定位在支杆的不同部位,满足不同的待检测零部件的检测需求。定位弧面的为垂直状态,提高待检测零部件与辅助支撑块的接触面积,确保待检测零部件贴合后垂直。

所述的轴类零部件轴径尺寸检测工装的滑块7通过卡条活动卡装在上支撑架4上的卡槽内,滑块7的卡条设置为截面呈T字形结构,上支撑架4的卡槽设置为截面呈T字形结构。上述结构,滑块与上支撑架活动连接,能够相对移动。这样,当待检测零部件夹装在定位块和滑块之间时,待检测零部件推动滑块移动,从而推动千分表的表针移动,这样,千分表上准确显示待测件与标准尺寸偏差,便于判断。

所述的轴类零部件轴径尺寸检测工装检测待检测零部件11的轴径尺寸时,待检测零部件11下端设置为能够贴合在定位弧面10位置的结构,待检测零部件11上端设置为能够夹装在定位块6和滑块7之间位置的结构。上述结构,待检测零部件下端贴合在定位弧面,确保待检测零部件相对于底座的垂直度,而待检测零部件上端夹装在定位块和滑块之间,使得待检测零部件作用在滑块上,实现数值显示。

本技术新型所述的轴类零部件轴径尺寸检测工装,在进行待检测零部件轴径尺寸是否合格检测时,将待检测零部件放置到底座上,使得待检测零部件下端贴合在辅助支撑块上,然后将待检测零部件上端放置到定位块和滑块之间,此时,因为滑块与千分表的表针接触,待检测零部件放置到定位块和滑块之间推动滑块相对于上支撑架移动时,滑块就能够推动滑块推动千分表的表针移动,从而使得千分表显示数值,此时,千分表偏摆量为待测件与标准尺寸偏差,通过尺寸偏差值,可以快速识别待检测零部件的轴径的真实值。当尺寸偏差值处于允许公差范围数值时,确认待检测零部件的轴径满足要求,而当待检测零部件的尺寸偏差值超出允许公差范围数值(目标值)时,则确认待检测零部件的轴径不符合要求,这样,有效替代千分表,简化检测步骤,排出主观因素影响,提高检测准确度,提高检测效率。本技术新型所述的轴类零部件轴径尺寸检测工装,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可靠对待检测零部件,并且代替千分尺进行检测,从而可以快速检测识别待检测零部件轴径尺寸是否合格,提高待检测零部件检测效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技术新型具体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技术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机械加工中工件尺寸精度测量的5大方法

机械加工中工件尺寸精度测量的5大方 法 (1)试切法 即先试切出很小部分加工表面,测量试切所得的尺寸,按照加工要求适当调刀具切削刃相对工件的位置,再试切,再测量,如此经过两三次试切和测量,当被加工尺寸达到要求后,再切削整个待加工表面。 试切法通过“试切-测量-调整-再试切”,反复进行直到达到要求的尺寸精度为止。例如,箱体孔系的试镗加工。 试切法达到的精度可能很高,它不需要复杂的装置,但这种方法费时(需作多次调整、试切、测量、计算),效率低,依赖工人的技术水平和计量器具的精度,质量不稳定,所以只用于单件小批生产。 作为试切法的一种类型——配作,它是以已加工件为基准,加工与其相配的另—工件,或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件组合在一起进行加工的方法。配作中最终被加工尺寸达到的要求是以与已加工件的配合要求为准的。 (2)调整法 预先用样件或标准件调整好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的准确相对位置,用以保证工件的尺寸精度。因为尺寸事先调整到位,所以加工时,不用再试切,尺寸自动获得,并在一批零件加工过程中保持不变,这就是调整法。例如,采用铣床夹具时,刀具的位置靠对刀块确定。调整法的实质是利用机床上的定程装置或对刀装置或预先整好的刀架,使刀具相对于机床或夹具达到一定的位置精度,然后加工一批工件。 在机床上按照刻度盘进刀然后切削,也是调整法的一种。这种方法需要先按试切法决定刻度盘上的刻度。大批量生产中,多用定程挡块、样件、样板等对刀装置进行调整。 调整法比试切法的加工精度稳定性好,有较高的生产率,对机床操作工的要求不高,但对机床调整工的要求高,常用于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 (3)定尺寸法 用刀具的相应尺寸来保证工件被加工部位尺寸的方法称为定尺寸法。它是利用标准尺寸的刀具加工,加工面的尺寸由刀具尺寸决定。即用具有一定的尺寸精度的刀具(如铰刀、扩孔钻、钻头等)来保证工件被加工部位(如孔)的精度。

典型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6.4典型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6.4.1 轴类零件加工的工艺分析 (1)轴类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 1)基本加工路线 外圆加工的方法很多,基本加工路线可归纳为四条。 ① 粗车—半精车—精车 对于一般常用材料,这是外圆表面加工采用的最主要的工艺路线。 ② 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 对于黑色金属材料,精度要求高和表面粗糙度值要求较小、零件需要淬硬时,其后续工序只能用磨削而采用的加工路线。 ③ 粗车—半精车—精车—金刚石车 对于有色金属,用磨削加工通常不易得到所要求的表面粗糙度,因为有色金属一般比较软,容易堵塞沙粒间的空隙,因此其最终工序多用精车和金刚石车。 ④ 粗车—半精—粗磨—精磨—光整加工 对于黑色金属材料的淬硬零件,精度要求高和表面粗糙度值要求很小,常用此加工路线。 2)典型加工工艺路线 轴类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是外圆表面,也还有常见的特特形表面,因此针对各种精度等级和表面粗糙度要求,按经济精度选择加工方法。 对普通精度的轴类零件加工,其典型的工艺路线如下: 毛坯及其热处理—预加工—车削外圆—铣键槽—(花键槽、沟槽)—热处理—磨削—终检。 (1)轴类零件的预加工 轴类零件的预加工是指加工的准备工序,即车削外圆之前的工艺。 校直毛坯在制造、运输和保管过程中,常会发生弯曲变形,为保证加工余量的均匀及装夹可靠,一般冷态下在各种压力机或校值机上进行校值, (2) 轴类零件加工的定位基准和装夹

1)以工件的中心孔定位在轴的加工中,零件各外圆表面,锥孔、螺纹表面的同轴度,端面对旋转轴线的垂直度是其相互位置精度的主要项目,这些表面的设计基准一般都是轴的中心线,若用两中心孔定位,符合基准重合的原则。中心孔不仅是车削时的定为基准,也是其它加工工序的定位基准和检验基准,又符合基准统一原则。当采用两中心孔定位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在一次装夹中加工出多个外圆和端面。 2)以外圆和中心孔作为定位基准(一夹一顶)用两中心孔定位虽然定心精度高,但刚性差,尤其是加工较重的工件时不够稳固,切削用量也不能太大。粗加工时,为了提高零件的刚度,可采用轴的外圆表面和一中心孔作为定位基准来加工。这种定位方法能承受较大的切削力矩,是轴类零件最常见的一种定位方法。 3)以两外圆表面作为定位基准在加工空心轴的内孔时,(例如:机床上莫氏锥度的内孔加工),不能采用中心孔作为定位基准,可用轴的两外圆表面作为定位基准。当工件是机床主轴时,常以两支撑轴颈(装配基准)为定位基准,可保证锥孔相对支撑轴颈的同轴度要求,消除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误差。 4)以带有中心孔的锥堵作为定位基准在加工空心轴的外圆表面时,往往还采用代中心孔的锥堵或锥套心轴作为定位基准,见图6.9所示。 锥堵或锥套心轴应具有较高的精度,锥堵和锥套心轴上的中心孔即是其本身制造的定位基准,又是空心轴外圆精加工的基准。因此必须保证锥堵或锥套心轴上锥面与中心孔有较高的同轴度。在装夹中应尽量减少锥堵的安装此书,减少重复安装误差。实际生产中,锥堵安装后,中途加工一般不得拆下和更换,直至加工完毕。 图 6.9 锥堵和锥套心轴 a)锥堵 b)锥套心轴

零部件尺寸测试

零件尺寸测量和量具使用 一、尺寸量测: 在产品检验中, 尺寸量测是最基本的检验项目, 通过尺寸量测, 可知产品或零件的尺寸是否满足设计规格或使用要求, 从而判定合格与否, 能否使用; 同时, 能所量测尺寸数据进行记录、统计、分析, 可掌握制程加工的规律, 找出潜在的问题隐患, 从而预防问题的发生. 1.尺寸量测的项目: 如零件的长度、直径(内外径)、深度、高度等. 2.尺寸量测的量具: 卷尺、直尺、卡尺、内外径千分尺、投影仪、通止规等. 二、量具的使用和尺寸量测 1.量具的选择: 量具除根据被量测尺寸的大小而选择相应的量程外, 更重要的是要根据被量测尺寸的精度和公差而选择相应测量精度的量具. a.选择量具的最小量测值: 量具的最小量测值, 必须要小于或等于被量测尺寸的最小读数, 如尺寸(10.05)的最小值为0.01mm., 必须使用量测最小值等于或小于0.01mm.的量具, 如带表卡尺、数显卡尺或千分尺, 而不可使用直尺或卷尺等. b.选择量具的量测精度值: 要根据被量测尺寸的公差范围来选择不同量测精度的量具, 一般情况下, 量具的量测精度必须小于或等于尺寸公差值的1/3, 如尺寸10.5±0.05mm.,可选用量测精度为±0.02mm.或±0.03mm.的带表或数显卡尺, 如尺寸φ8.00±0.015mm., 则不可选用量测精度为±0.02mm.或±0.03mm.的带表或数显卡尺, 可选用量测精度小于 0.01mm.的千分尺.尺寸5.000±0.005mm., 则必须选用量测精度为±0.002mm.以下和量测最小值为0.001的千分尺. 2.卡尺: 是应用最广泛的量具, 一般用于量测中等精度要求的尺寸, 有游标卡尺, 带表卡尺, 数显卡尺几种, 我司常用的是带表卡尺和数显卡尺. a.不同卡尺的性能参数见下表 卡尺类型测量范围分度值或分辨率精度 游标卡尺0~150mm. 0.02或0.05mm. ±0.03或±0.05mm. 带表卡尺0~150mm. 0.01或0.02mm ±0.03mm. 数显卡尺 0~150mm. 0.01mm. ±0.02mm. b.卡尺的使用 ·在使用前, 须检查卡尺性能是否良好以及是否归零, 对于数显卡尺, 可先将卡尺拉开一段后轻轻推上, 此时卡尺应显示0.00, 如卡尺不归零, 先检查使用手法是否正确, 否则可按动归零按钮来实现, 注意使用卡尺时一定要用右手大拇指来拉开或推动卡尺的转轮, 其它手法均可能导致测量误差. ·卡尺可用来量测零件的外形尺寸(如长度/外径)、内空尺寸(如内腔长度/内径)以及深度尺寸. ·用卡尺量测外形尺寸要注意用力的松紧程度, 一般情况下, 当卡脚卡紧被测物体后, 须松开手或不用力来读数, 如仍用力按住卡尺握把读数, 这时的读数值会较实际值偏小. ·量测时尽量将被量测零件卡在卡脚的1/3处, 而不是卡在卡尖上. ·量测内径时,卡尖要尽量伸入内部, 轻轻转动零件或移动卡尺, 使量得的尺寸为量大值, 不可将卡尖卡住零件内壁后大幅转动零件, 这样会磨损卡尖而影响量测精度. ·量测深度时, 要注意卡尺的垂直, 因此要找到比较准确的支撑点或面, ·为了防止量测误差或错误, 可对一个尺寸进行多次量测复核, 一般同一尺寸可在不同位置或角度量测3次(如外径), 其每次量测的数据都应符合公差的要求. ·卡尺使用完毕后, 要将电源关闭, 存放时要注意将两卡尺松开一丝间隙. 同时将卡尺的卡脚和其它部位擦拭干净.

CAD 等轴测图绘制

CAD轴测图绘制 等轴测图形在CAD界被称为“二维半”或“假”三维图,通过沿三个主轴对齐,用二维线条来表现三维效果。这类三维图虽然就立体效应而论,不能与真正的三维图相比,但是具有操作简单、易于绘制、线条清晰等优点,是三维画法无可比拟的. 等轴测视图中,捕捉角度假定为0度,那么等轴测平面的轴是30 度(X轴)、90 度(Z轴)、150 度 (或-30°Y轴),即 首先需要将捕捉样式设置为“等轴测”,就可以在三个平面中的任一个上工作,每个平面都有一对关联轴. 左视图:y轴和z轴 俯视图:x轴和y轴 右视图:z轴和x轴 选择三个等轴测平面之一,十字光标就会沿相应的等轴测轴对齐。这时如果“正交模式”是打开的,所绘图线也将与所选择的模拟平面对齐。 二、绘制方法 1.“等轴测捕捉/栅格”模式 通过设置“等轴测捕捉/栅格”模式,能够创建表现三维对象的二维等轴测图像。这时光标将与三个等轴测轴中的两个对齐,并显示栅格点。用户可以沿三个等轴测平面之一轻易对齐

对象,创建等轴测图形. 1).选择菜单“工具”->“草图设置…” 2).选择“捕捉和栅格”选项卡 3).在“捕捉类型和样式中”选项组内,选择“栅格捕捉”样式为“等轴测捕捉”或是直接单击状态栏上的按钮(如果开启此按钮呈彩色) 俯视等轴测图光标: 左视等轴侧图光标: 右视等轴侧图光标: 按F5键或CTRL+E组合键,将按顺序遍历左视图、右视图、上视图 总结: 右视图文字旋转/倾斜30/30

左视图文字旋转/倾斜-30/-30 俯视图文字旋转/倾斜X轴30/-30 Y轴-30/30 为了整齐和清晰,等轴测图中的尺寸标注遵循尺寸线和所在平面的轴平行的原则,即左视图中应该和y轴或z轴平行;俯视图中应该和x轴或y轴平行;右视图中应该和z轴或x 轴平行。尺寸标注步骤如下: 1.“标注”(“Dimension”)——对齐”(“Alignd”) 2.选择需要标注的两点,并拖放到合适的位置 3.“标注” (“Dimension”)——“倾斜”(“Oblique”)或输入Dimedit,再输入O 4.设置合适的倾斜角度。如果尺寸线要与x轴平行,倾斜角度为-30(或330);如果要与y轴平行,输入30;如果要与z轴平行,输入30(在左视图上)或-30(在右视图上). 标注尺寸时,不一定要用F5或Ctrl-E选择到相应的等轴侧面。因为使用Alignd命令,尺寸线会自动和需要标注的两点平行,尺寸文字会自动和尺寸线垂直 平面画法中的直径、半径和角度的标注不再适用于等轴测图。因为等轴测图其实是二维表示,其中的90度,在二维里不是60度就是120度。所以,如果标直径,可以直线画出圆的直径,然后再标注直径的两端;如果标角度,可以使用文字代替。

轴类零件毕业设计

绪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制造技术在现代工业中地位越来越重要。机械制造工艺是机械制造技术的重要内容和核心技术,精密加工、自动加工、高速加工等先进制造技术就是以制造工艺的内容为基础的。 机械制造的过程是将原材料经过工艺系统中的各种加工方法变成机械产品的过程。机械制造工艺就是以制造过程为主线,介绍零件制造的方法和技术,是包括零件机械加工与装配以及机床夹具设计为基本内容的一门应用技术综合课程。 在机械加工工艺教学中,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及数控技术专业学生都要学习数控车床铣床操作技术。让学生了解相关工种的先进技术,同时培养工作岗位的前瞻性;在讲授数控知识的同时,必须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机械加工工艺,增强系统意识,理解手动操作与自动操作之间的联系,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各种工作环境和岗位的多面手。数控车工基础工艺理论及技能有机融合,包括夹具的使用、量具的识读和使用、刃具的刃磨及使用、基准定位等,分类叙述了车床操作、数控车床自动编程仿真操作、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的初、中级内容。以机械加工中车工工艺学与数控车床技能训练密切结合为主线,常用量具识读及工件测量、刀具及安装、工件定位与安装、金属切削过程及精加工,较清晰地展示了数控车工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途径。对涉及与数控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专业计算,都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论述,目的在于塑造理论充实、技能扎实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本文以与切削用量的选择,工件的定位装夹,加工顺序和典型零件为例,结合数控加工的特点,分别进行工艺方案分析,机床的选择,刀具加工路线的确定,数控程序的编制,最终形成可以指导生产的工艺文件。在整个工艺过程的设计过程中,要通过分析,确定最佳的工艺方案,使得零件的加工成本最低,合理的选用定位夹紧方式,使得零件加工方便、定位精准、刚性好,合理选用刀具和切削参数,使得零件的加工在保证零件精度的情况下,加工效率最高、刀具消耗最低。最终形成的工艺文件要完整,并能指导实际生产。

轴测图画法

轴测图画法 管道轴测图CAD画法 轴测图是反映物体三维形状的二维图形,它富有立体感,能帮人们更快更清楚地认识产品结构。绘制一个零件的轴测图是在二维平面中完成,相对三维图形更简洁方便。 一个实体的轴测投影只有三个可见平面,为了便于绘图,我们将这三个面作为画线、找点等操作的基准平面,并称它们为轴测平面,根据其位置的不同,分别称为左轴测面、右轴测面和顶轴测面。当激活轴测模式之后,就可以分别在这三个面间进行切换。如一个长方体在轴测图中的可见边与水平线夹角分别是30°、90°和120°。 一、激活轴测投影模式 1、方法一:工具-->草图设置、捕捉和栅格-->捕捉业型和样式:等轴测捕捉-->确定,激活。 2、在命令提示符下输入:snap-->样式:s-->等轴测:i-->输入垂直间距:1-->激活完成。 3、等轴面的切换方法:F5或CTRL+E依次切换上、右、左三个面。 二、在轴测投影模式下画直线 1、输入坐标点的画法: ?与X轴平行的线,极坐标角度应输入30°,如@50<30。 ?与Y轴平行的线,极坐标角度应输入150°,如@50<150。 ?与Z轴平行的线,极坐标角度应输入90°,如@50<90. ?所有不与轴测轴平行的线,则必须先找出直线上的两个点,然后连线。 2、也可以打开正交状态进行画线。如下图,即可以通过正交在水平与垂直间进行切换而绘制出来。 ▲ 实例: 在激活轴测状态下,打开正交,绘制的一个长度为10的正方体图。 1、激活轴测-->启动正交,当前面为左面图形。 2、直线工具-->定第一点-->水平方向10-->垂直方向10-->水平反方向10-->C 闭合, 3、F5:切换至上面-->指定顶边一角点-->X方向10-->Y方向10-->X 方向10-->C闭合, 4、F5:切换到右面-->指定底边右角点-->水平方向10-->向上垂直方向10-->确定完成, 三、定位轴测图中的实体 要在轴测图中定位其它已知图元,必须打开自动追踪中的角度增量并设定角度为30度,这样才能从已知对象开始沿30°、90°或150°方向追踪。 1、如要在上例中的正方形右面定一个长度为4的正方形,则: 捕捉右面左底角-->X轴方向:3-->垂直方向4-->水平方向4-->下垂直方向4-->C闭合,2、如要在顶面绘制一直径为4的圆,则: F5切换至顶面-->椭圆工具-->等轴测圆:i-->捕捉对角线交叉点-->半径:2-->确定完成, 四、轴测面内画平行线 轴测面内绘制平行线,不能直接用OFFSET命令进行,因为OFFSET中的偏移距离是两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而沿30°方向之间的距离却不等于垂直距离。 为了避免操作出错,在轴测面内画平行线,我们一般采用复制COPY命令或OFFSET中的“T”选项;也可以结合自动捕捉、自动追踪及正交状态来作图,这样可以保证所画直线与轴测轴的方向一致。。

轴类零件数控加工工艺

摘要 此次设计是基于FANUC-OI-TD的典型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数控技术及数控机床在当今机械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效益,显示了其在国家基础工业现代化中的战略性作用,并已成为传统机械制造工业提升改造和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标志。数控技术及数控机床的广泛应用,给机械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种类和档次以及生产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数控机床是现代加工车间最重要的装备。它的发展是信息技术(1T)与制造技术(MT)结合发展的结果。现代的CAD/CAM、FMS、CIMS、敏捷制造和智能制造技术,都是建立在数控技术之上的。掌握现代数控技术知识是现代机电类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 本次设计内容介绍了数控加工的特点、加工工艺分析以及数控编程的一般步骤。并利用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完成零件的三维造型,进行加工轨迹设计,实现加工仿真。利用FANUC-OI-TD仿真软件完成仿真加工。利用CAD/CAM软件及G 代码指令进行手工编程。 关键词:数控技术CAXA2008制造工程师三维造型仿真加工手工编程自动编程

Abstract The tax system of real estate is a powerful leverage to keep the market’s fair competition and realize the macro adjustment and control on real estate. The design is based on the typical components FANUC-OI-TD programming and processing. CNC technology and CNC machine tools in today's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important position and great efficiency, showing its presence in the national infrastructure in the strategic role of industrial modernization, and has become the traditional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enhanc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realization of automation, flexible, integrated an important means of production and logo. CNC technology and CNC machine tool widely used for industrial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roduct type and grade as well as the mode of production has brought a revolutionary change. CNC machine tool is the most important modern processing plant equipment. It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T)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T) integrated development results. Modern CAD / CAM, FMS, CIMS, agile manufacturing a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re based on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on top of. To master modern CNC technology, modern machinery and electronic knowledge is essential for students. The design of the content presen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NC machining,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alysis, and numerical control programming general steps. And take advantage of CAXA 2008Manufacturing Engineer to complete part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software, for processing trajectory design, implementation process simulation. Complete the simulation using simulation software FANUC processing. The u se of CAD / CAM software and G code instructions manua l programming. Keywords:CNC Technology CAXA2008 Manufacturing Engineer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Simulation processing Manual programming Automatic Programming

通用机械零部件检验规范

通用机械零部件检验规范 适用范围 指导QC部门的日常工作 工作指引 工作的分派: QC的检查工作由组长统一安排,分派,调控。 QC组长在安排QC工作时,须具体分析工件的检查难度,并结合QC的工作经验加以考虑来分派。 QC组长在分派QC工作时,应留意被分派的工件以往是否出现过质量问题,提醒QC注意,以防止相同的问题再次出现。 QC工作时应注意力集中,认真负责。如有疑问要及时反映,由组长实施指导。 检验方案 全检项:要求外观电镀色差相同,尺寸保持一致性。 抽检项:批量<50PCS,抽检5件。 检验的依据及优先顺序: 第一为物料承认书,第二为图纸,第三为本检验规范。 检验设备 游标卡尺千分尺高度尺角度尺塞尺针规螺纹规环规大理石平台投影仪二次元纯净水

甲基化酒精异丙醇检测夹具、色板、喷砂样板或签样 检验步骤 1)对照图纸要求之版本,是否与实物一致。 2)清点图纸要求之数量,是否与实际相符 3)识别图纸要求之材料,是否与实物相符。 4)审查技术说明。留意: 是否有对称件。 不同类型的热处理、光洁度等对加工的要求。 英文/日文的注解说明。 5)审核图纸的尺寸、形位公差、外观要求、光洁度等,决定检查方 法,合理选用量具,保证检测质量。 6)QC按次序对工件进行检验,检完一个尺寸,作一个记号,不能漏 检。 7)检出不良品,由组长或厂部确认是否返修,报废。 8)检验完毕签署检验记录,工件按要求进行清洗,清点包装,粘贴 标识。 9)入库/出货。 注意事项 1)审图时注意图纸是否模糊不清、是否漏盖工艺章。 2)图纸数量理论上只许多不能少。 3)审核所有材料,避免错料,混料。 4)检查是否有漏加工之处。

介绍轴类锻件加工工艺

介绍轴类锻件加工工艺 轴类锻件一般如果较大的轴的话采用自由锻,自由锻里面就有一类是轴类锻件,如果你有兴趣过来看看,浙江一重特钢有限公司我们主要生产自由锻锻件和锻造圆钢,其中有一类就是轴类锻件。 第一节轴类零件加工 一、概述 (一)、轴类零件的功用与结构特点 1、功用:为支承传动零件(齿轮、皮带轮等)、传动扭矩、承受载荷,以及保证装在主轴上的工件或刀具具有一定的回转精度。 2、分类:轴类零件按其结构形状的特点,可分为光轴、阶梯轴、空心轴和异形轴(包括曲轴、凸轮轴和偏心轴等)四类。 轴的种类 a)光轴b)空心轴c)半轴d)阶梯轴e)花键轴f)十字轴g)偏心轴h)曲轴i) 凸轮轴 若按轴的长度和直径的比例来分,又可分为刚性轴(L/d<12=和挠性轴(L/d>12)两类。 3、表面特点:外圆、内孔、圆锥、螺纹、花键、横向孔 (二)主要技术要求: 1、尺寸精度 轴颈是轴类零件的主要表面,它影响轴的回转精度及工作状态。轴颈的直径精度根据其使用要求通常为IT6~9,精密轴颈可达IT5。 2、几何形状精度 轴颈的几何形状精度(圆度、圆柱度),一般应限制在直径公差点范围内。对几何形状精度要求较高时,可在零件图上另行规定其允许的公差。 3、位置精度

主要是指装配传动件的配合轴颈相对于装配轴承的支承轴颈的同轴度,通常是用配合轴颈对支承轴颈的径向圆跳动来表示的;根据使用要求,规定高精度轴为0.001~0.005mm,而一般精度轴为0.01~0.03mm。 此外还有内外圆柱面的同轴度和轴向定位端面与轴心线的垂直度要求等。 4.表面粗糙度 根据零件的表面工作部位的不同,可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值,例如普通机床主轴支承轴颈的表面粗糙度为Ra0.16~0.63um,配合轴颈的表面粗糙度为Ra0.63~2.5um,随着机器运转速度的增大和精密程度的提高,轴类零件表面粗糙度值要求也将越来越小。 (三)、轴类零件的材料和毛坯 合理选用材料和规定热处理的技术要求,对提高轴类零件的强度和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同时,对轴的加工过程有极大的影响。 1、轴类零件的材料 一般轴类零件常用45钢,根据不同的工作条件采用不同的热处理规范(如正火、调质、淬火等),以获得一定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 对中等精度而转速较高的轴类零件,可选用40Cr等合金钢。这类钢经调质和表面淬火处理后,具有较高的综合力学件能。精度较高的轴,有时还用轴承钢GCrls和弹簧钢65Mn 等材料,它们通过调质和表面淬火处理后,具有更高耐磨性和耐疲劳性能。 对于高转速、重载荷等条件下工作的轴,可选用20CrMnTi、20MnZB、20Cr等低碳含金钢或38CrMoAIA氮化钢。低碳合金钢经渗碳淬火处理后,具有很高的表面硬度、抗冲击韧性和心部强度,热处理变形却很小。 2、轴类零件的毛坯 轴类零件的毛坯最常用的是圆棒料和锻件,只有某些大型的、结构复杂的轴才采用铸件。 (四)、轴类零件的预加工 轮类零件在切削加工之前,应对其毛坯进行预加工。预加工包括校正、切断和切端面和钻中心孔。 1、校正:校正棒料毛坯在制造、运输和保管过程中产生的弯曲变形,以保证加工余量均匀及送料装夹的可靠。校正可在各种压力机上进行。 2、切断:当采用棒料毛坯时,应在车削外圆前按所需长度切断。切断叮在弓锯床上

机械制造及工艺——轴类零件工艺过程分析要点教程文件

轴类零件工艺过程分析 1.轴类零件加工 轴类零件是回转体零件,其长度大于直径,它的主要表面是同轴线的若干个外圆柱面、圆锥面、孔和螺纹等。按其结构形状,可分为光滑轴、台阶轴、空心轴和曲轴等四大类。 在机械中,轴类零件主要用来支承传动零件(如齿轮、带轮等)和传递转矩。光滑轴的毛坯一般选用热轧圆钢或冷轧圆钢;台阶轴的毛坯,可选用热轧或冷轧圆钢,也可选用锻件,主要根据产量和各台阶直径之差来确定,产量越大,直径相差越大,采用锻件越有利;当要求轴具有较高力学性能时,应采用锻件。单件小批生产采用自由锻,成批大量生产采用模锻;对某些大型、结构复杂的轴可采用铸件,例如曲轴可以用球墨铸铁作毛坯。 1.机械加工工艺特点 (1)定位基准的选择 用两中心孔(顶尖孔)定位,工件装夹方便,符合基准统一和基准重合原则,容易保证较高位置精度,应用很广泛。加工过程中,中心孔始终要保持准确和清洁。每次热处理后,在转入下一加工阶段前应对中心孔进行研磨或修整,以去除中心孔表面的氧化皮或其他损伤。 用外圆表面定位,一般用卡盘装夹。因基准面的加工和工件装夹都比较方便,故此法应用也较多。车削长轴时,常将轴的一端装夹在卡盘中,另一端用后顶尖顶住或用中心架托住,因此工件加工时刚性比用两顶尖定位时好。但是,卡盘定位精度低,工件调头车削时,两端外圆表面会产生同轴度误差,影响位置精度。

(2)工艺过程分析 轴类零件一般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如下: ①预备加工校直、车断、车端面和钻中心孔。 ②粗车工序粗车顺序是先加工直径较大外圆表面,后加工小直径外圆表面。端面加工顺序与外圆加工相同。 ③精车工序按粗车的加工顺序精车外圆和端面,然后进行车槽、倒角、车螺纹等。 ④其他工序铣健槽、铣花键、钻孔、磨轴颈外圆等。 ⑤热处理工序按工艺需要可在粗车或半精车工序后安排热处理工序。 ⑥磨削工序当外圆面精度较高.粗糙度值较小,及淬火后工件,可用磨削加工。若轴上有深孔,应在深孔加工前,利用中心孔先粗车或半精车外圆,然后再加工深孔。这样,可保证深孔加工时所用定位基准(外圆面)的质量,并可使深孔与外圆同轴,壁厚均匀。 传动轴加工工艺过程 图6-16为车床溜板箱中一根传动轴。现以此轴为例进行机械加工工艺分析。 (l)传动轴各主要部分的作用及技术要求 ①在φ24±的轴段上装一个双联齿轮,为传递运动和动力,轴上开有键槽。 ②轴上左、右两端φ22±和φ20±为轴颈,支承在溜板箱箱体的轴承孔中。 ③φ22±、φ24±和φ20±等配合面对轴线 A

机械零件尺寸高效测量方法

机械零件尺寸高效测量解决方案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过程自动化的飞速发展和精密加工的广泛应用,对生产加工的机械零件的精度要求日益提高,机械加工零件的尺寸测量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目前,主流的机械零件尺寸测量方法还是人工用测量仪器一边测量一边记录数据.这种方法由于人工读数所带来的误差比较大、效率非常低;而且当数据量大时,无法对数据的及时处理及误差分析.所以企业急需一种更有效新型测量方式的出现. 随着计算机以及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 检测仪器数字化是当前及未来仪器的普遍趋势.目前很多测量仪器都配串口,如RS232/485等, 通过对具有数据接口的测量仪器配置太友科技的数据分析仪,将使测量仪器的性能大大得到提高,数据采集仪的主要作用是自动从测量仪器中获取测量数据,进行记录,分析计算,形成相应的各类图形,对测量结果进行自动判断.系统能及时、准确地对工件进行检测和误差分析.大幅度缩短测量工件和统计分析的时间,使操作者能够及时了解工艺系统的工作状态、加工误差的变化趋势及加工误差的影响因素,以便及时调整工艺系统,使加工误差的在线测量、实时分析得以实现. 说明: ●量具要求: 测量仪器必须要配有串口,如RS232/485等; ●数据采集仪可自动从测量仪器中获取测量数据,进行记录,分析计算;

●测量结果会在趋势图上实时体现出来,方便了解测量过程的整体趋势; ●可设置测量上下规格值, 数据采集仪可对测量结果进行自动判断,一旦测量值超出所设置的上下 规格值时,系统可自动报警; ●在现场采集数据后,测量数据可传送到服务器的SPC数据库中,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及监控,所 有的分析自动完成,分析的图形包括控制图,CPK分析,RUN Chart,良品率推移图等; ●如果需要更大程度地提高检测的效率,可同时连接多个测量仪器进行检测,则可更大程度上提高 检测的效率.

联轴器的分类选型及参数尺寸-联轴器标准尺寸表

联轴器 令狐采学 用来联接不同机构中的两根轴(主动轴和从动轴)使之共同旋转以传递扭矩的机械零件。在高速重载的动力传动中,有些联轴器还有缓冲、减振和提高轴系动态性能的作用。联轴器由两半部分组成,分别与主动轴和从动轴联接。一般动力机大都借助于联轴器与工作机相联接。 一、联轴器的分类 ?刚性联轴器(无补偿能力) ?挠性联轴器(有补偿能力): o无弹性元件 o有弹性元件 1.无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 令狐采学创作

这类联轴器因具有挠性,故可补偿两轴的相对位移。但因无弹性元件,故不能缓冲减振。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凸缘联轴器(1) 这是普通凸缘联轴器,采用铰制孔用螺拴联接,并靠铰制孔(对应铰制孔螺栓) 螺拴来对中,依靠螺拴的抗剪切能力传递扭矩。 凸缘联轴器(2) 这是采用普通螺拴联接的凸缘联轴器,依靠两半联轴器结合面上摩擦力传递扭矩。 令狐采学创作

凸缘联轴器(3) 这也是采用铰制孔用螺栓联接的凸缘联轴器,但半联轴器外缘有防护边, 这种结构主要保证联轴器运行时的安全性。 十字滑块联轴器 十字滑块联轴器属于挠性联轴器;由两个端面上开有凹型槽的半联轴器和两面带有凸牙的中间盘组成。凸牙可在凹槽中滑动,可以补偿安装及运转时两轴间的相对位移。一般运用于转速n小于250r/min,轴的刚度较大,无剧烈冲击处。 滑块联轴器 滑块联轴器是由两个带凹槽的半联轴器和一个方形滑块组成,滑块材料通常为夹布铰木制成。由于中间滑块的质量较小,具有弹性,可应用于较高的转速。结构简单、紧凑、适用于小功率、高转速而无剧烈冲击处。 令狐采学创作

万向联轴器 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由两个叉形接头、一个中间联接件和轴组成。属于一个可动的联接,且允许两轴间有较大的夹角(夹角α可达35°-45°)。结构紧凑、维护方便,广泛应用于汽车、多头钻床等机器的传动系统。 齿式联轴器 齿形联轴器由两个带有内齿及凸缘的外套和两个带有外齿的内套筒组成。依靠内外齿相啮合传递扭矩。齿轮的齿廓曲线为渐开线,啮合角为20°。这类联轴器能传递很大的转矩,并允许有较大的偏移量,安装精度要求不高,常用于重型机械中。 2. 有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 这类联轴器因装有弹性元件,不仅可以补偿两轴间的相对位移,而且具有缓冲减振的能力。弹性元件所能储蓄的能量越多,则联轴器的缓冲能力愈强;弹性元件的弹性滞后性能与弹性变形时零件间的摩擦功愈大、则联轴器的减振能力愈好。这类联轴器目前应用很广,品种亦愈来愈多。 令狐采学创作

基于图像处理的机械零件尺寸检测方法研究.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基于图像处理的机械零件尺寸 检测方法研究 院(系):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签名): 主管院长(主任) (签名): 时间:2017年3月15日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含主要技术参数) 基于图像处理的零件种类的识别及零件尺寸的检测是非常实用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它不仅克服了接触式测量的弊端,同时又有其特有的优势。本设计要求采集零件图像,并运用一些图像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灰度变换、阈值处理、图像去噪、边缘检测和模式识别等,实现图像检测技术在零件尺寸检测方面的应用。具体要求包括:1)掌握Matlab仿真软件的使用和开发调试方法,特别是要熟练掌握Matlab图像处理和获取工具箱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探讨零件图像的采集方法,并获取零件图像样本。 3)对零件图像进行预处理,如灰度变换、阈值处理、图像去噪、边缘检测等。 4)设计良好的零件尺寸验证方案。 5)运用Matlab软件对上述方法进行仿真,给出仿真结果。 6)撰写合格的毕业设计说明书。 二、毕业设计(论文)应完成的具体工作(含图纸数量) 1.按时完成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等任务; 2.完成算法的设计及调试,提交算法流程及源程序代码; 3.在多个应用实例上给出算法执行结果; 4.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完成答辩。 三、毕业设计(论文)进程的安排(起讫日期:2017年3月20日至2017年6月16日) 序号设计(论文)各阶段任务日期备注1了解机械零件尺寸检测的相关原理和技术 3.20~3.261周2图像预处理,编写相应代码,进行结果分析 3.27~4.102周3对目标进行特征提取,实现相应算法 4.11~4.242周4验证算法性能、结果分析 4.25~5.153周5撰写毕业设计说明 5.16~6.063周6完成毕业答辩 6.07~6.162周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

XX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08 级 论文题目:典型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 姓名赵萌萌 班级数控084班 系别机电工程系 学校XX职业技术学院 指导教师蒲筠果 2011年6月8 日

典型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 摘要 本文综述了轴类零件的加工制定过程包括轴工艺分析、毛坯确定、工艺路线设计、工序设计完成了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和编程。通过查阅相关手册、书籍确定了工序的安排、加工余量的计算、切削用量的选择,研究了典型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 关键词:典型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工序,编程

目录 摘要 (1)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 (2) 1.1 零件的作用 1.2 图纸分析 1.2.1零件图的完整性与正确性分析 1.2.2零件技术要求分析 1.2.3尺寸标注方法分析 1.2.4零件的材料分析 1.3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二、毛坯的确定 三、工艺路线设计 3.1加工方法的选择 3.2加工阶段的划分 3.3工序的划分 3.4加工顺序的安排 四、工序设计 4.1 机床的选择 4.2 定位基准与加紧方案的确定 4.3 夹具的选择 4.4 道具的选择 4.5量具的选择 4.6进给路线的设计确定和工步顺序的安排 4.7工序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偏差的确定 五、填写工艺卡片 六、数控编程 七、参考文献 八、致谢

一、工艺分析 1.1零件的作用 该零件为轴类零件,在使用过程中,主要起支撑传动零件、承受载荷、传递扭矩的作用。 1.2图纸分析 1.2.1 零件图的完整性与正确性分析 该零件为轴类零件,仅用此一个视图即可将零件表达清楚,视图足够、正确。尺寸及相关的技术要求标注齐全,其中两个R10的圆同时与Φ45的外圆表面和R16的圆弧面相切;才C2的倒角在螺纹加工中自动生成。 1.2.2 零件技术要求分析 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主要是指零件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等的分析。零件的这些要求应在保证零件使用性能的前提下经济合理。过高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会使工艺过程复杂、加工困难、成本提高。此零件的技术要求如下表: 加工表面 尺寸精度位置精度表面粗 糙度 备注基本尺寸公差等级类型公差值基准 Φ48外圆48 0.03 IT8 同轴度Φ0.02 A 1.6 Φ36内孔36 0.02 IT7 1.6 Φ20内孔20 0.02 IT7 3.2 左端面至 Φ20右端 面的轴向 尺寸 45 0.1 IT10 零件的总 长度 112 0.1 IT10 1.2.3 尺寸标注方法分析 零件图上的尺寸标注方法有局部分散标注法、集中标注法和坐标标注法等。此零件在数

轴类零件的加工及工艺分析

数控加工是机械制造中的先进的加工技术是一种高效率,高精度与高柔性特点的自动加工方法,数控加工技术可有效解决复杂、精密、小批多变零件的加工问题,充分适应了现代化生产的需要,制造自动化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技术是数控技术,数控技术是综合计算机、自动技术、自动检测及精密机械等高新技术的产物,它的出现及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已引起了世界各国技术与工业界的普遍重视,目前,国内数控机床使用越来越普及,如何提高数控加工技术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随着数控加工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数控机床用户感到,数控加工工艺掌握的水平是制约手工编程与CAD/CAM 集成化自动编程质量的关键因素。 数控加工工艺是数控编程与操作的基础,合理的工艺是保证数控加工质量发挥数控机床的前提条件,从数控加工的实用角度出发,以数控加工的实际生产为基础,以掌握数控加工工艺为目标,在介绍数控加工切削基础,数控机床刀具的选用,数控加工的定位与装夹以及数控加工工艺基础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分析了数控车削的加工工艺。

前言 第一章设计概要 (1) 第一节设计题目及目的 (1) 第二节选用设计软件 (1) 第二章实体设计 (2) 第一节 CAXA平面图的绘制 (2) 第二节零件实体的构造 (4) 第三章工艺分析 (7) 第一节零件工艺分析 (8) 第二节刀具的选择 (9) 第三节刀具卡片 (10) 第四节确立工件的定位与夹具方案 (10) 第五节确定走刀顺序和路线 (11) 第六节切削用量的选择 (15) 第七节数控加工工艺文件的填写 (16) 第八节保证加工精度的方法 (17) 第四章数控加工程序 (18) 第五章零件仿真加工 (23) 第一节仿真软件简介 (23) 第二节仿真加工过程 (25) 结论 (30)

CAD轴测图画法详解

轴测图CAD画法 轴测图是反映物体三维形状的二维图形,它富有立体感,能帮人们更快更清楚地认识产品结构。绘制一个零件的轴测图是在二维平面中完成,相对三维图形更简洁方便。 一个实体的轴测投影只有三个可见平面,为了便于绘图,我们将这三个面作为画线、找点等操作的基准平面,并称它们为轴测平面,根据其位置的不同,分别称为左轴测面、右轴测面和顶轴测面。当激活轴测模式之后,就可以分别在这三个面间进行切换。如一个长方体在轴测图中的可见边与水平线夹角分别 是30°、90°和120°。 一、激活轴测投影模式 1、方法一:工具-->草图设置、捕捉和栅格-->捕捉业型和样式:等轴测捕捉-->确定,激活。 2、在命令提示符下输入:snap-->样式:s-->等轴测:i-->输入垂直间距:1-->激活完成。 3、等轴面的切换方法:F5或CTRL+E依次切换上、右、左三个面。 二、在轴测投影模式下画直线 1、输入坐标点的画法: ?与X轴平行的线,极坐标角度应输入30°,如@50<30。 ?与Y轴平行的线,极坐标角度应输入150°,如@50<150。 ?与Z轴平行的线,极坐标角度应输入90°,如@50<90. ?所有不与轴测轴平行的线,则必须先找出直线上的两个点,然后连线。 2、也可以打开正交状态进行画线。如下图,即可以通过正交在水平与垂直间进行切换而绘制出 来。 ▲ 实例: 在激活轴测状态下,打开正交,绘制的一个长度为10的正方体图。 1、激活轴测-->启动正交,当前面为左面图形。 2、直线工具-->定第一点-->水平方向10-->垂直方向10-->水平反方向10-->C闭合, 3、F5:切换至上面-->指定顶边一角点-->X方向10-->Y方向10-->X方向10-->C 闭合, 4、F5:切换到右面-->指定底边右角点-->水平方向10-->向上垂直方向10-->确定完 成, 三、定位轴测图中的实体 要在轴测图中定位其它已知图元,必须打开自动追踪中的角度增量并设定角度为30度,这样才能从 已知对象开始沿30°、90°或150°方向追踪。 1、如要在上例中的正方形右面定一个长度为4的正方形,则: 捕捉右面左底角-->X轴方向:3-->垂直方向4-->水平方向4-->下垂直方向4-->C闭合, 2、如要在顶面绘制一直径为4的圆,则:

数控机床轴类零件加工工艺

数控机床轴类零件加工 工艺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毕业论文设计 (数控车床轴类零件加工工艺) 学校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姓名张丽娟 学号 18 数控机床轴类零件加工工艺 摘 要 ........................................................................... .............................................. 3 第一章概述............................................................................ ............................... 3 第二章零件图车削加工工艺分 析 ................................................................. 4 2.1数控加工工艺基本特 点 .......................................................................... ....... 5 2.2设备选 择 ........................................................................... ................................. 6 2.3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和装夹方 式 ........................................................... 6 2.3.1粗基准选择原 则 ........................................................................... .................. 6................................ 6 (6) 6 2.4加工方法的选择和加工方案的确 定 ............................................................... 8............................................................................ 8 2.4.2加工方案的确 定 ........................................................................... ................ 8 2.5工序与工歩的划 分 ........................................................................... .................. 8....................... 8 2.5.2工歩的划 分 ........................................................................... ........................ 8 2.6确定加工顺序及进给路 线 ........................................................................... ..... 8 2.6.1零件加工必须遵守的安排原 则 (8) 2.6.2进给路 线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