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下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练习题

小学科学六下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练习题
小学科学六下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练习题

物质的变化

一、填空题

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和(),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

2、物质的化学变化伴随一些现象,比如()、()、()和()等。

3、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整个世界都是由()构成的。

4、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包括()、()和()等。

二、判断题

1、有些物质会变化,而且变化速度也有快有慢,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发生变化。()

2、加热白糖的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3、因为我们摸不到看不到声音,所以声音不是物质。()

4、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人也是由物质构成的。()

5、物质一旦发生颜色的变化说明它发生了化学变化。()

6、馒头、面包遇到碘酒变成了蓝紫色,因为他们都含有淀粉。()

7、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就一定会生成新的物质。()

8、生产水泥的过程十分复杂,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9、给铁的表面进行电镀,可以有效的减缓铁生锈的速度。()

10、硫酸铜溶液和铁进行反应后,拿出铁后剩下的液体还是硫酸铜。()

11、生成气体的变化肯定是化学变化。() 12、铁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

13、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14.物质的形状、状态、体积和位置的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 )

15.二氧化碳气体能帮助蜡烛燃烧,使蜡烛的火焰越烧越旺。 ( )

16.化学变化不一定有气体产生,也不一定发光发热,只要有新的物质生成。 ( )

17、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 18、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只要产生了新物质就属于化学变化。()

19、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

三、选择题

1、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会熔化成蜡烛油,这种变化属于()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小苏打和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是()

A醋 B小苏打和醋 C新物质和反应剩余的小苏打或醋

3、影响铁生锈的原因是()

A空气 B水 C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

4、下列哪种环境下铁容易生锈()

A缺水的沙漠 B潮湿的森林 C干燥的高原

5、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是()发明的。

A古代的科学家 B当时的政府人员 C古代的炼丹道士

6、下面两种物质混合后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小苏打和白醋 B米饭和碘酒 C黄豆和面粉

7、下面和铁不是同种物质的是() A铁棒 B铁锈 C铁网

8、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倒向燃烧的蜡烛火焰,火焰会()

A马上熄灭 B等一分钟后熄灭 C不会熄灭

9、下面不含淀粉的食物是()

A土豆 B藕 C虾米

10、食物在体内转化为营养物质时发生了()

A简单的物理变化 B没发生变化 C 复杂的化学变化

附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否产生新物质;2.改变颜色,产生气体,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3、物质,物质;4、无色无味,比空气重,能熄灭火焰;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15.× 16. √ 17、√ 18、√ 19、×

三、选择题

1、 A

2、 C

3、 C

4、 B

5、 C

6、 C

7、 B

8、 A

9、 C 10、 C

生物与环境

一、判断题

1.绿豆种子发芽一定需要阳光。()

2.香蕉树、松树和仙人掌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3.凤仙花生长消耗水和肥料,所以它是消费者。()

4.自然界没有植物,动物照样能生存下去。()

5.母鸡能下蛋,所以它是生产者。()

6.生态瓶中的植物放得越多越好。()

7.自然界里一些生物濒临灭绝与我们毫无关系。()

8.食物链通常是从植物开始的。()

9.仙人掌的叶变形为刺就是为了让吃它的动物无法下嘴。()

10.生态系统中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1.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12.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13.食物链中横向箭头代表“被…吃”,箭头指向的是捕食者。()

14.在蚯蚓选择干土还是湿土的实验中,如果一条蚯蚓爬到干土这边就可以中止实验,认为蚯蚓喜欢干土环境。()

16.生物不会改变它所生存的环境。()

17.当生态瓶里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发生变化时,生态瓶里生物的生活一般不会受到影响。()

18.做一个生态瓶,首先要装水,然后把田螺、小鱼、小虾、泥鳅等放进去就行了。()19.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盒子都放三粒种子是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20.发芽后的绿豆种子如果得不到阳光,是无法正常生长、开花、结果的。()

三、选择题

1.生态瓶的制作过程正确的是( )

A 去盖→种水草→放鱼虾

B 铺沙装水→种水草→放鱼虾 C铺沙装水→放鱼虾→种水草2.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A 阳光

B 温度

C 水

3.由蛇、蝗虫、高粱、青蛙可以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A 高粱→蝗虫→青蛙→蛇

B 蝗虫→高粱→青蛙→蛇

C 高粱→青蛙→蝗虫→蛇

4.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

A 食物链

B 食物网

C 生态系统

5.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A 相互利用的关系

B 吃与被吃的关系

C 互惠互利的关系

6.蚯蚓适宜生活在()的环境。

A 阳光充足

B 高温干燥

C 阴暗潮湿

7.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条件不发生变化。

A 一个

B 二个

C 三个

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以写出的食物链是()

A 螳螂→蝉→黄雀

B 蝉→螳螂→黄雀

C 树→蝉→螳螂→黄雀

9.浸泡在水里的种子不容易发芽的原因是()。

A 缺少阳光

B 缺少空气

C 水温太低

10.下列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是()。

A 青蛙捕食昆虫

B 黄鼠狼吃鸡

C 长颈鹿吃树叶

11.大量捕食青蛙带来的后果是()。

A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B 粮食增产

C 害虫增多

12.鱼必须生活在水里是因为()。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改变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

13.一些珍稀的动物正面临灭绝,保护它们的最好办法是()。

A 进行人工饲养

B 把它们迁移到安全的地方

C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被破坏

14.菜场上有的绿豆芽发黄,主要原因是()。

A 缺少空气

B 缺少阳光

C 浇水太多

15.下面不在食物链中的是()。

A 蔷薇

B 瓢虫

C 花坛

16.在下列环境中,绿豆芽的根会朝着哪个方向生长?()。

A 有水

B 没有水

C 与有水没水无关

17.在生态瓶中,为动物提供了氧气的是()。

A 微生物

B 土壤

C 植物

18.制作生态瓶时,小鱼的数量()。

A越多越好 B越少越好 C适度放养

19.在种子发芽实验中不是必需条件的是( )

A 适宜温度

B 土壤

C 水分

20.下列食物链没有问题的是( )

A 落叶→蚯蚓

B 草→山羊→狼

C 毛虫→小鸟→鹰

21.春天,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

A 褐色

B 绿色

C 黄色

22.生物之间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的食物关系,叫做()。

A食物网 B食物链 C 生态群落

23.增加()可以为生态瓶中的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

A 水

B 植物

C 动物

24.农田、苗圃里的植物,株与株之间,行与行之间,都留有一定的距离,这主要是为了获得合适的()。

A 温度

B 水分 C光照

附答案:一、填空。

1.种子;2.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3.实验、对照;4.阴暗、潮湿;

5.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6.生态系统;7.小鱼、金鱼藻、小虾;水、沙石、泥土;8.绿色植物、凶猛的食肉动物;9、环境、环境;10.草→羊→老虎;草;羊、老虎;11.2;水稻;12.食物网;13.沙尘暴;14.一个;15.小麦;麻雀、老鹰;

二、判断题

1.×2.×3.×4.×5.×6.×7.×8.√9.×10.√ 11.×12.√13.√14.×16.×17.×18.×19.√20.√三、选择题

1. B 2. B 3. A 4. B 5. C 6. C 7. A 8. C 9. B 10. C 11. C 12 . C

13. C 14. B 15. C 16. A 17. C 18. C 19. B 20. B 21. B 22. A 23. B 24. C

宇宙与地球

一、填空题

1.月球是地球的(),月球围绕地球转的方向是()。

2.月球在 ( ) 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 ),它是在月球的()过程中形成的。3.月球地形的最大特点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

4.太阳系是以()为中心,()、()、()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八大行星分别依次是()、()、()、()、()、()、()、()。

5.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处在()之中。

6.在北部天空的小熊星座上有著名的()星,我们可以依靠()座的明显标志()来找到它。

7.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组成的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它的直径有()光年。

二、判断题

1.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由缺变圆,再变缺。()

2.月球是一个发光的球体。()

3.恒星都会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

4.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

5.光年就是光走一年的距离,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6.天空中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星星距离我们的远近是一样。()

7.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英雄是前苏联航天员是加加林。()

8.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到了宇宙的边缘。()

三、选择题

1.两次月圆的时间相隔()。

A 一个月

B 一年

C 15天

2.月食往往发生在农历()前后,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前后。

A 初一

B 初十

C 十五

3.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

A 月球

B 金星

C 火星

4.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

A 木星

B 土星

C 海王星

5.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是()。

A 月球

B 金星

C 火星

6.1969年,美国的()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A “阿波罗”11号

B “月球”号

C “神舟”号

7.火箭最早是由()。发明的。

A 中国 B美国 C前苏联

8.中国历史上首位飞上太空的人是()。

A 杨利伟

B 聂海胜

C 费俊龙

9.月球地形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

A 火山

B 环形山

C 海洋

。附参考答案

一、 1.卫星,逆时针方向;2.圆缺变化,月相,公转;3.环形山;4.太阳,八大行星,矮行星,小天体,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5.膨胀;6.北极,大熊星,北斗(七)星;7.恒星,银河系,十万

二、1.× 2.× 3.× 4.√ 5.√ 6.× 7.√ 8.×

三、选择题

1.A 2.C A 3.B 4.A 5.A 6.A 7.A 8.A 9.B

小学科学《改变物体的沉浮》教学设计

《改变物体的沉浮》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改变物体的沉浮》这一课,课本的初衷是想通过学生研究改变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来发现改变橡皮泥接触水的体积就可以改变橡皮泥的沉浮。而学生只发现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就可以改变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这一表象,因为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过“体积”这个概念,因而就不能够得出:改变橡皮泥接触水的体积就可以改变橡皮泥的沉浮。 设计理念: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使学生知道与自己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使学生经历各种改变物体沉浮的情况。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能选择一个恰当的问题研究,并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2.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改变物体沉浮。 3.能意识到把大家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往往是最好的结果。 教学重点: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改变物体沉浮。 教学难点: 用获得经验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以下材料和工具: 学生用:瓶子、橡皮泥、鸡蛋、潜水艇模型、水槽、石块、钩砝、盐、搅拌器。 老师用:铁盖、塑料尺、水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演示:猜一猜。 (1)出示铁盖,问:口朝下,放在水面上,沉还是浮?猜(沉) (2)问:口朝上,放在水面上,沉还是浮?猜(浮) 2.同样方法让学生猜:一把塑料尺,平着放或竖着放入水中是沉或浮?(沉浮) 3.小结: 从刚才的实验中,同学们可以看到,铁盖、塑料尺的形状重量都没有改变。只是改变它们的入水的方式,就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那么,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呢?想不想知道更多的方法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这节课一 起研究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出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1.介绍实验物品: 让学生观察桌面上有哪些物品? 学生讲,老师板书:橡皮泥、瓶子、鸡蛋、潜水艇模型、盐、

科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科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学期 期末测试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一填。(共20分) 1.指南针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请将人的身体结构填到相应的位置。 3.磁铁有两个磁极,用汉字表示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相应的字母表示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二、辨一辨,对的画“√”,错的画“×”。(共9分) 4.条形磁铁两端的磁力最大。 5.使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会使我们得到的信息比较复杂,不准确。 6.钥匙落入桶中的声音和毛绒玩具落入桶中的声音是一样的,听不出区别。 三、选一选,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8分) 7.现象( )不可以说明条形磁铁有两个磁极。 A. 用回形针接触条形磁铁的不同部位,感受到两端的磁力大,中间的磁力小 B. 将磁铁放在铁粉盒子上,轻轻晃动盒子后,大部分的铁粉聚集在磁铁两端 C. 条形磁铁可以磁化没有磁性的钢针 8.下面的( )不是为了方便视力障碍的人更好地生活。 A. 盲文 B. 盲道 C. 助听器 四、进行下面画线部分的行为时,分别用到了哪种感觉?(共10分)

9.进行下面画线部分的行为时,分别用到了哪种感觉? ①味觉②触觉③听觉④视觉⑤嗅觉 放学回家后,一进门,我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________ 我朝厨房里看了一眼,原来是妈妈正在厨房里做饭。________ 回屋后,我开始写作业。不一会儿,就听到妈妈喊我:“吃饭啦!”________ 妈妈做的菜味道非常好。________ 等吃完饭,我自告奋勇,帮妈妈洗碗,水有点凉,________ 不禁觉得妈妈平时真的很辛苦,我应该多帮助妈妈干家务活! 五、应用题。(共10分) 10.下面两幅图中一共有5处不同,请你全部找出来。 六、下面是小亮的身体发育记录表。(共22分) 11.下面是小亮的身体发育记录表。 (1)从表中可以看出小亮的体重这几年一直在________,身高一直在________,头围一直在________。 (2)小亮是2010年11月21日出生的,请你根据上面的数据和实际生活经验预测一下,到2020年,他的体重是________千克,身高是________厘米,头围是________厘米。 (3)除了这三个方面,还有哪些方面可以证明小亮在不断生长? 七、简答题。(共21分)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复习题及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检测题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每个空格2分,共20分): 1、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而()的发明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2、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等。 3、我们利用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4、放大镜把通过透镜所能观察到的范围称为()。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 6、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40×,那么物体图像将被放大()。 7、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鼻子”。 8、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那是植物进行蒸腾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 ( )。A、反射 B、折射 C、不变 2、凸透镜是( )、透明的镜片。 A、中间厚边缘薄 B、中间薄边缘厚 C、一样厚 3、()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 B、动力学 C、仿生学4、蟋蟀的耳朵在 ( )。 A、头部 B、足内侧 C、腹部5、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 ) 倍。 A、200 B、2000 C、200万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 。 A、相同 B、相反 C、无关 7、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对足。 A、2 B、3 C、4 8、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 ( ) 越小。 A、放大倍数 B、焦距 C、视野 9、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物体,可以获得 ( ) 的信息。 A、更少 B、同样多 C、更多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有答案)

教科版2018-2019学年二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 (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计30分。) 1、磁铁能够吸引和镍。 2、磁铁指北的磁极叫做,用大写字母表示。磁铁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大写字母表示。 3、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2000多年前,中国人最早发现了磁石,制作了。 4、人的身体分为、颈、躯干、四个部分。 5、我们观察周围的世界可以利用、、嗅觉、味觉和触觉。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物体中能够被磁铁吸引的是()。 A橡皮B回形针C塑料小尺 2、下列哪种方法不能使铁质小车运动起来?() A用手拉B用手推C用磁铁吸引D用眼睛看 3、不接触回形针,磁铁就能够把回形针吸过来,这说明磁铁()。 A能够隔物吸铁B能够隔空吸铁C磁力很强 4、条形磁铁有()个磁极。 A一B两C三 5、磁悬浮列车运用的是磁铁()的原理? A同极相斥,异极相吸B隔空吸铁C隔物吸铁 6、拿一根条形磁铁的S极去靠近另一根条形磁铁的S极,会发生什么现象?() A相互吸引B相互排斥C没有变化

7、判断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我们可以用()。 A耳朵B眼睛C鼻子 8、盲人摸读盲文利用的是()。 A听觉B触觉C嗅觉D视觉 9、下列()可以测试人的反应速度。 A翻拍手游戏B拔河游戏C讲故事比赛 10、在抓尺子的游戏中,谁抓住尺子的次数多,说明谁的反应()。 A快B慢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ⅹ”。每空3分,共计21分。) 1、磁铁可以吸引铁的东西。() 2、只有条形磁铁才会发生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 3、当我们用耳朵贴近一名同学的背部去听,会听到呼吸的声音,那是因为人体的肺在这里。() 4、我只需要用眼睛就可以观察周围的世界,不需要再用鼻子、耳朵等器官。() 5、人的反应速度是可以训练的,只要多加训练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的反应速度。() 6、要想自己健康的成长,我们必须要合理饮食、科学作息、坚持锻炼身体。() 7、无论离得多远,磁铁都能够吸引含铁的东西。() 三、简答题。(学生每答出一点得4分,计16分,卷面分3分。) 出生后我们的身体在一天天生长,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我们的身体在一天天长大?

六年级科学练习题((全册))

1、使用工具 一、填空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我们用(羊角锤)拔钉子,用(拧螺丝刀)拧螺丝钉,用(撬棍)撬动大石块,用(小刀)从木头中取出图钉,用(木板)把重油桶很轻松地移上汽车,升旗杆上用到了(定滑轮)。 二、判断 1、使用工具时要注意不伤到自已就行。(×) 2、用铅笔刀削铅笔也是在使用工具。(√) 3、小学生太、小不能制作工具。(×) 三、简答 1、如何正确使用合适工具帮助我们呢? 答1、选择合适的工具,可以使我们做事情更加省力、方便。 2、不同的工具能有不同的作用,同样不同的工具也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杠杆的科学 一、填空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2、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3、钉锤, 压水井的压杆和跷跷板(杠杆) 二、问答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呢?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呢?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一、填空 1、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杠杆是否省力,主要是由它的3个点(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的位置决定的。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的杠杆。 2、小杆秤就是一个(杠杆)工具。小小秤砣压千斤是利用了杠杆(省力)的作用。 3、提绳的位置对秤的使用,提绳距离重物点(阻力点)越近,就能称起越(重)的东西,提绳距离重物点(阻力点)远一些,就只能称(轻)一些东西。 4、轮轴的秘密 一、填空 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2、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 3、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轮轴有(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板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等二、选择 1、下列机械中属于轮轴的是( C )。 A、天平 B、剪刀 C、扳手 2、下列机械中属于杠杆的是( A )。 A、剪刀 B、螺丝刀 C、方向盘 3、下列机械中属于杠杆的是( C )。 A、自行车的车把 B、拧螺丝的螺丝刀 C、缝纫机踏板 三、判断 1、轮轴的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用力在轮上才能省力(√) 3、在使用螺丝刀时,拿在柄上要比拿在刀尖上更省力(√) 5、定滑轮和动滑轮 一、填空 1、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的作用是(不能省力,但可改变了力的方向)。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与浮》知识点总结演示教学

第一单元《沉与浮》知识点总结 1、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实心),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即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变)。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沉;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4、潜水艇的原理是靠改变自身重量实现上浮和下潜。 5、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6、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觉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托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7、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8、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也就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9、阿基米德发现了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原理——阿基米德定律,即: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10、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它受到的重力时,会下沉;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它受到的重力时,会上浮。 11、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 12、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他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13、死海淹不死人的原因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等物质,造成了水的浮力大,所以沉不下去。 为什么叫死海?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等物质,水太咸了,湖边很少长草,水里没有鱼,一片死气沉沉,所以得了死海的名称。 14、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一般情况下,液体越重,其产生的浮力会越大。液体越轻,其产生的浮力会越小。 15、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在液体中下沉;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轻,在液体中上浮。 16、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浓盐水中上浮。 17、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大大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18、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 答:因为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所以会上浮。

(完整)小学二年级科学试卷

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一 一填空题。 1.()为我们的地球家园带来光和热,它在天空中的位置会不断()。 1.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土壤上生活着许多()。 2.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做()。 4.清晨面对太阳升起的方向,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5.我们的周围既有()世界,如山脉、河海等;也有人类设计、制造的 6.()世界,如高楼、车船、衣服、家电等。 二判断题。 1.一片土地生活着一种植物。() 2.适宜的天气会有助于动植物的生长和生存。() 3.如果全球变暖,地球的冰山会慢慢融化,但对我们的生活不会有影响。() 4.蒲公英在夜晚和阴雨天闭合。() 5.大雁南飞是季节对植物的影响。() 6.把纸叠成瓦楞状,会增大它的承载力。() 7.能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 8.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9.不同季节,我们家园的景色是一样的。() 10.相同大小和厚度的塑料碗比陶瓷碗轻。() 三、选择题。 1.下列属于季节对人的影响的是() A.青蛙产卵 B.冬天开暖气,夏天开冷气 C.春天百花盛开 2.满月到下一次满月的时间大约是()

A.两个月 B.半个月 C.一个月 3.下列哪个词语是描述夏季的() A、春色满园 B、烈日炎炎 C、大雪纷飞 D、秋风习习 4.木制餐具碗的特点() A、反光 B、光滑 C、粗糙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天中太阳的方向是不变的 B、与南边相对的是北边 C、蒲公英无论在什么样的天气情况下都能开花 6.秋天是庄稼()的季节 A、播种 B、收获 C、盛开 7.现代人们装订纸质书籍通常会选用() A、订书钉 B、穿线 C、大头钉 8.下列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A、教科书 B、钥匙 C、手套 9.用下列材料制成的餐具易碎的是() A、木头 B、陶瓷 C、金属 10.东汉时期()改进了造纸术,是现代纸的渊源。 A、蔡伦 B、张衡 C、郑和 四、连线题。将材料与其对应的特点连起来。 金属碗光滑、坚硬、容易碎 陶瓷碗很轻、颜色鲜艳 塑料碗有气味、有条纹 木碗光滑、坚硬、不易碎、较重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过程与方法 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米饭、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 教学难点:米饭产生甜味的原因以及根据颜色的变化来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事先写上淀粉字的白纸课题、喷雾器、碘酒、淀粉、滴管、课件等。 小组活动:米饭、淀粉、碘酒、滴管、培养皿、15种常见食物样品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生谈话,出示神秘信件。 2、表演魔术,显现课题。 揭示课题: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设计意图:把教材安排于最后的制作神奇的信件的魔术提到这里进行表演,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二、品尝米饭 1、交流:你印象中米饭的味道。 2、学按要求细细品尝米饭。 3、交流品尝后的发现,思考:米饭原本是甜的吗?米饭变甜说明了什么?米饭为什么会变甜? 4、观看微课介绍:米饭是甜的吗? 5、交流:通过微课介绍,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亲自品尝米饭的味道,教师提出非常具体的要求,使这个过程有序、高效。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并配合微课介绍,突破难点。]

三、探究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1、出示淀粉,仔细观察淀粉。 2、实验感受淀粉特性:用滴管滴1-2滴碘酒,观察。 3、用滴管滴1-2滴碘酒在米饭上,观察,说明了什么?验证前面所学。 4、思考:蓝紫色的物质还是我们的米饭和淀粉么?是一种新物质么?这是一种化 学变化。 5、拓展提升:你还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在淀粉、米饭滴碘酒,马上会出现蓝紫色,生成的 一种新物质,更加激发探究科学的激情。在探究中让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引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寻找淀粉的踪迹 生活中含有淀粉的食物还有很多,有办法鉴别吗? 1、课件出示记录表,展示食物种类。 2、师生交流,用碘酒来检测时,要注意些什么? 3、展示温馨提示单。 4、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交流实验结果 (1)、指名小组上台汇报、展示实验结果 (2)、说说在实验过程中还有哪些发现? 6、师小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趁热打铁,学以致用,及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 问题,有机地在课堂中再现生活,不仅巩固所学知识,还让学生从小就认识到课本知识 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激趣拓延:神秘信件 1、在革命时期,需要写无字密信传递情报。 2、介绍微课:《制作神秘信件》的网址。 六、总结提升 谈谈今天的收获与困惑。 [设计意图:在课临近结束时,以问题的形式师生一起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巩固所 学的内容。科学探究是无止境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培养持续探究的习惯。] 附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 为主体,以学生对相关活动的主动观察和探究为核心,重视对科学情感的培养,重视学 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突出了以下几点:

六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3课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2.被覆盖的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 3.科学家根据化石标本,借助现代技术可以复原出古代生物的(外形),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古生物的(原貌) 4.我们居住的地球上生活着(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生物 5.最早的马出现在距今约(5000)万年前,称为(始祖马) 6.约(300)万年前,出现了完全现代类型的现代马 7.(达尔文)是英国的生物学家,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全面提出)了(生物进化学说) 8.生物的繁衍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发生的,同一物种内哪些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它们就比其他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衍)下来 9.恐龙是陆地上生活的大型(爬行动物),生活在距今(1.3)亿年前,是当时地球上(称霸一时)的动物 二、判断题(在你认为对的题后画√,错的画×) 1.化石的形成是它们自己死后变成的(×) 2.古代的猛马象的牙齿比现代象的牙齿要长而弯(√) 3.古代的马与现代的马没有什么差别(×) 4.喙大而强壮的地雀更适宜吃外壳坚硬的种子(√) 5.为了吃到更高出的树上的嫩叶,长颈鹿的颈长得特别长(√) 6.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的核心就是自然选择学说(√) 三、问答题 1.人们通过什么可以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 (通过研究古代的地层和古生物的化石) 2.地球上的生物自古以来就是今天这个样子吗? (不是,古代生物经过千百万年的发展进化才形成今天这个样子) 3.古代的气候环境与现代有什么不同? (古代的气候环境比今天的气候环境更温暖.更湿润,更适宜较低等的动.植物生长) 4.昆虫的的化石一般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一般是以琥珀的形式存在的)5.中华龙鸟与现代鸟有什么不同? (中华龙鸟身上大羽毛较少,大多是绒羽,翅膀上还有一队前翅) 四、实践技能题 1.这是一块鱼化石(见课本P3下图),推想这条鱼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鱼死后〈或者鱼被活埋〉)被覆盖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2.观察比较两种恐龙化石中的牙齿(课本P4上图),推测这两种恐龙分别吃什么。 (前一种恐龙吃动物属肉食动物,后一种恐龙吃植物属草食动物) 3.观察课本P7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古到今马的前肢有什么变化? (2).现代马比它们的祖先更适应温带草原生活吗?这表现在哪些方面? (〈1〉.马的前肢变化有:前肢骨越来越长,脚趾由四趾逐渐变成一趾,第二.四趾只留痕迹;〈2〉更能适应,原因见课本P8上小资料) 4.观察课本P9图,讨论为什么有的地雀能生存下来,有的地雀不能生存下来?(见课本P9小资料)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会看到一个个小点由(红)、(绿)、(蓝)三色组成。 3、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英国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人们为什么把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因为(放大镜中央凸起且又是透明的)。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镜片中央凸得越厉害,放大倍数越高)。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组成物质内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8、食盐、白糖的晶体是(立方体)的,味精的晶体是(柱状)的。 9、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但并不是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如(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就不是晶体。 10、制造晶体的方法:1.(减少水分);2.(降低温度)。 1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12、(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使用显微镜的步骤:①安放;②对光;③上片;④调焦; ⑤观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后来人们又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13、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4、洋葱表皮上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5、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6、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小学科学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第五单元沉和浮 2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感知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2. 描述橡皮泥漂浮物的形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制造橡皮泥漂浮物,进行美育。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教学难点:描述橡皮泥漂浮物的形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用:水槽、小药瓶、浮标。 小组观察用:橡皮泥、泡沫塑料、石头等。 制作“潜艇”用饮料罐、塑料软管、塑料笔帽、橡皮泥、塑料矿泉水瓶等。 学生自带制作“潜艇”的材料。 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 ·上次课,我们研究了有关物体的沉浮现象,谁能说说物体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关? ·推测:把玻璃瓶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 ·观察玻璃瓶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改变玻璃瓶的沉浮。 ·怎样使浮着的玻璃瓶沉下去(或怎样使玻璃瓶浮起来)? ·怎样使玻璃瓶悬在水中? ·讨论: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玻璃瓶的沉浮变化。 3.改变浮标的沉浮。 ·观察浮标的沉浮。 ·怎样使浮标下沉或上浮? ·说说改变浮标沉浮的方法与改变玻璃瓶沉浮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改变其他物体的沉浮。 ·观察橡皮泥、泡沫塑料、石头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想办法使橡皮泥浮起来。 ·想办法使泡沫塑料、石头下沉或上浮。

·想一想,我们使用的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分别属于哪一类,把思考的结果填入表内。 ·想一想,并说说改变物体的沉浮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了解潜艇是怎样下沉和上浮的。 5.制作、研究我们的“潜艇”。 ·用饮料罐制作一个“潜艇”,想办法使它下沉和上浮。 ·用自带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简易“潜艇”,说说是用什么方法改变“潜艇”的沉浮的。 6.沉浮自如的“潜艇”。 ·教师演示操作“塑料笔帽潜艇”,有趣吗? ·课后请大家仿照课本制作一个“塑料笔帽潜艇”,试试“潜艇”能自如地下沉或上浮吗?并思考:挤压瓶子与“潜艇”的下沉有什么关系?

最新二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二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填空题。(20分) 1. ( 太阳 )为我们的地球家园带来光和热。 2.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3.土壤上生活着许多(动物)和(植物)。 4.清晨面对太阳升起的方向时,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5.(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现在一般用芦苇、木材等造纸。 6.蒲公英在(清晨)开花,在夜晚和阴雨天闭合。 二、判断题。(20分) 1.一片土地生活着一种植物。( X ) 2.我们可以直接用眼睛观察太阳。( X ) 3.太阳对动植物的活动是影响的。(√) 4.适宜的天气会有助于动植物的生长和生存。(√) 5.如果全球变暖,地球的冰山会慢慢融化,但对我们的生活不会有影响。( X ) 6.不同的夜晚貌月相不同。(√) 7.大雁南飞是季节对植物的影响。( X ) 8. 塑料花是植物。( X ) 9.我们吃的蔬菜、水果和鸡蛋都是植物。(X ) 10.草帽、竹筷子、木质家具都是由植物制造的。( √ ) 三、选择题。(24分) 1.下列不属于地球家园的是( B ) A.高山 B.月亮 C.草地 2.下列属于季节对人的影响的是( B ) A.青蛙产卵 B.冬天开暖气,夏天开冷气 C.春天百花盛开 3.中午放学时,太阳在( A ) A .南边 B.东边 C.西边 4.满月到下一次满月的时间大约是( C ) A.两个月 B.半个月 C.一个月 5.到校园里观察和认识植物,要及时进行( C )。 A.采摘 B.拔下来 C.记录 6.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植物?( B )

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练习题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练习题答案 单元概述:本单元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激发他们深入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一.单项选择题。 1.(D )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A.近视镜 B.显微镜 C.远视镜 D.放大镜 2.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 制造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C ) A.伽利略 B.布鲁诺 C.培根 D.傅科 二.多项选择题。 1.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B ).放大倍数与(C )直接有关。 A.不透明的 B.透明的 C.中间较厚 D.中间较薄 2.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ACD)有着密切的关系。 A.生活 B.生命 C.生产 D.环境 3.在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常见的有(ABCDE )。 A.草履虫 B.变形虫 C.喇叭虫 D.眼虫 E. 团藻 三.填空题。 1.(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3.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 )组成。 4.使用放大镜的观察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 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5.使用放大镜的观察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6.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7.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8.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9.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10.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 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显微镜)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它使人类的视野一下子拓宽了许多。 11.生物学家(列文虎克)把两个镜片嵌在圆形金属管子的两头.中间还安上了可以调节两个镜片距离的螺旋杆.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12.1663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他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 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 ) 四.判断题。 1.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2.微生物没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3.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6.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4.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器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15毫米大 小的微生物体。(×) 5.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 更多的信息。(√) 7.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象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8.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 人们又研制了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100万倍。(×) 9.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0.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的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含有的细胞数量超过20万个。(×)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与浮测试与答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与浮测试与答案姓名:得分: 一、我的填空。 1、把泡沫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块有一个向上托的力,我们把这个力称为水的________。 2、在日常生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沉的。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3、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__________。 4、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它受到的重力方向__________。 二、我的判断。 ()1、大小、形状相同的物体,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2、轻重相同的物体,大的容易沉,小的容易浮。 ()3、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体积较大的形状容易浮在水面上。 ()4、在死海里,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淹死,是因为死海很浅。 ()5、马铃薯在浓盐水中会浮,是因为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 ()6、现在的船是钢铁制造的它在水中不会沉,所以钢铁在水中是浮的。 ()7、物体在水中下沉,是因为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8、相同体积的盐水要比清水重一些。 ()9、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 ()10、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轻重、大小无关。 三、我的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以下方法中,改变物体的(),不能改变物体沉浮状态。 ①自身的重量②体积③颜色 2、要使浮在液体上的马铃薯下沉,可以在液体中()。 ①加盐②加清水③加糖 3、下面的()可以使马铃薯在水中浮起来。 ①往水里加盐②水倒掉一些③水里加纯净水 4、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主要与()有关。 ①物体的重量②物体的颜色③物体排开的水量 5、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来达到上浮和下沉。 ①轻重②大小③体积 6、下面液体中,能使鸡蛋下沉的是()。 ①盐水②油③水银 7石头沉在水底时,它受到的浮力()它受到的重力。①大于②等于③小于 8、浮在水面的木块,受到的浮力()它受到的重力。 ①大于②等于③小于 9、如果以下三个物体的大小、形状都相同,那么重量最轻的是()。 ①木块②石块③铁块 10、如果以下三种液体的体积相同,那么重量最重的是()。 ①水②油③水银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word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 一、填空题。 1.()为我们的地球家园带来光和热。 2.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 3. 土壤上生活着许多()和()。 4.清晨面对太阳升起的方向时,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5.梧桐春天发芽,()茂盛,秋天结果,冬天()。 二、判断题。 1.一片土地生活着一种植物。() 2.我们可以直接用眼睛观察太阳。() 3.太阳对动植物的活动是有影响的。() 4.适宜的天气会有助于动植物的生长和生存。() 5. 如果全球变暖,地球的冰山会慢慢融化,但对我们的生活不会有影响。() 6. 不同的夜晚月相不同。() 7.大雁南飞是季节对植物的影响。() 三、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地球家园的是() A.高山 B.月亮 C.草地 2.下列属于季节对人的影响的是() A.青蛙产卵 B.冬天开暖气,夏天开冷气 C.春天百花盛开 3.中午放学时,太阳在() A.南边 B.东边 C.西边 4.满月到下一次满月的时间大约是() A.两个月 B.半个月 C. 一个月 5.下列事项中,哪一项与天气无关()

A.上学路上突然下起大雨 B.今天天气晴朗 C.春节期间,我国南方的居民喜欢到黑龙江欣赏冰雕 四、连线题。 (1) 春夏秋冬 (2) 棉花玉米猪树木橡胶西瓜 衣食住行 五、简答题: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爱护小动物?爱护小动物我们应该怎样做?

参考答案: 一、1.太阳 2. 月相3. 动物植物4. 东西北南5. 夏天落叶 5. 衣食住行 二、1.× 2. × 3. √ 4. √ 5. ×6. √ 7.× 三、1. B 2.B 3.A 4.C 5. C 四、(1) 春夏秋冬 (2) 棉花玉米猪树木橡胶西瓜 衣食住行 五、示例:关爱小动物的生存与生活环境就是关爱我们人类自己!爱护小动物应从实际的行动做起,让我们行动起来,从点滴的小事做起,共同为动植物与我们自己建造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园!

六年级科学下册1-4课练习题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 细胞 一填空: 1植物、动物和人都是有(),它们的身体都由()构成。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生物体都是由_______构成的,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不断生长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3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洋葱的表皮是由一个个的“小格子”构成的。这些小格子叫做()。4植物体是由很多()构成的。植物不同部分的细胞,其()、()各不相同。5细的胞是()国科学家()发现的。 6()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7细胞的一般结构包括()、()、和()。植物的细胞和动物的细胞不同在于植物的细胞还有() 8细胞比较小,观察时要用(),要用()眼观察,()眼看着记录。显微镜的主要组成部分有。 二判断: 1植物体同一部分,不同作用的细胞,形状、大小不相同。() 2动物体和人体细胞形状,大小相同。() 3细胞有生长、繁殖、变化、衰老、死亡的过程。() 4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细胞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 5我们的身体里只有一种细胞() 6构成生物体的细胞外形都是一样的( 7、草履虫是单细胞原生动物。() 三、选择题: 1、以下关细胞的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 ( ) A、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 B、细胞的结构千差万别 C、同一生物细胞是完全相同的 四、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的过程和细胞有什么关系 我从哪里来 一、填空。

1.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开始的。 2.受精卵是由()和()结合在一起生成的。 3.受精卵是在妈妈的()长大的。 4、受精卵是在妈妈的()长大的。 5、双胞胎可以分为()双胞胎和()双胞胎。 6受精卵大约经过()周就成为一个有脑和脊椎骨的胚胎,受精卵大约经过()周就成为一个有模有样的胎儿,各器官都已形成。胎儿在子宫里呆大约()个月,就准备呱呱坠地了。 二、判断。 1.受精卵大约三周后长成为一个有脑和脊椎骨的胚胎。() 2.一般情况下,胎儿在黑暗的子宫里大约待5个月。() 3.胚胎长成一个有模有样的胎儿的时候,各种器官就已经形成。() 三、选择 1、受精卵靠吸收()身体里的营养慢慢长大。 A爸爸B妈妈C胎儿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受精卵6周后就可以成长为一个有脑和脊椎骨的胚胎 B胎儿在子宫里只是睡觉不会醒来 C双胞胎也是由细胞发育来的。 四、简答 1、胎儿在母亲的子宫里是怎样发育的 2、双胞胎是怎么回事 3、试管婴儿是怎么回事试管婴儿有什么意义 人的一生 一、填空

六年级科学下册课时练习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 1.1放大镜 一、填空: 1.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见_________毫米大小的物体;凸透镜不仅能使物体的图像放__________,而且能让我们观察到物体更多的_________。 2.放大镜也叫__________镜,它由镜架、_________两部分组成。镜片是中间_______,边缘_____。(“凸”是中间________;“透”是________的意思。)只要有和放大镜片相同的结构,就应具有同样的功能。 3.通过凸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凸透镜的 _________。如果一个放大镜平贴在书上能看清一排有10个字,提升高度以后字被放大到最大而不模糊时,只能看清楚2个字,说明这个放大镜能够把字放大_________ 倍,这个放大镜的倍数是________倍。 4.凸透镜的凸起程度越 _______,放大的倍数越__________。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_________,看到的范围_________;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_________,看到的范围_________。 5.早在_________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_______中被广泛应用。 6.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_________的影像;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_____________,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_______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__________。 7.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常用到的_________之一,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能让我们观察到一些平时看不到的_____________。 8.计算机显示器和电视屏幕的图像在放大镜下是由红、绿、蓝三色的_________点组成的。 二、选择 1.凸透镜是( )、透明的镜片。 A、中间厚边缘薄 B、中间薄边缘厚 C、一样厚 2.下列物品中,没有放大能力的是()。 A、老花镜 B、一滴水珠 C、近视镜 3.下面的透明玻璃镜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 B 、C、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有关。 A、凸度 B、材料 C、面积 5.发明了能提高视力的眼镜()。 A、格罗斯泰斯特 B、牛顿 C、培根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它的视野()。 A越大B越小C不变

改变物体的沉浮

改变物体的沉浮 山东省青州市南张楼小学孙兴福 教学构思: 沉和浮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现象,但是他们有许多是懂非懂的问题:在水中,钢铁回沉下去,用钢铁作的轮船为什么能浮起来?有的树叶飘在水面上,有的树叶却沉下去等等问题,《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沉浮现象进行观察,在认识矛盾冲突中和问题的驱使下展开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问题来开展教学的。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活动,并体验了物体沉浮变化的过程,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收集、记录和表述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合作学习。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探究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乐于探究与发现物体奥秘的欲望,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情感态度。还学到了改变物体沉浮的办法和其中的道理。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几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探究,了解怎样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方法。 2.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科学。 3.通过对几种物体在水中沉浮,探究了解怎样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方法 探究活动流程: 一、引入 1.上节课我们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这节课继续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拿起一个小玻璃瓶)这是什么? 2.推测(把小玻璃瓶放入水中,手按在玻璃瓶上)放入水中它是会出现什么现象?(有的学生猜测是沉的,有的学生猜测是浮的,老师把手放开,小玻璃瓶浮上来了。) 3.推想:你有办法让它沉下去吗? 1.把里面灌满水 2.用沙子填满。 3.我觉得只要往杯子里装任何东西都可以的。(课堂实录:当一位学生说只要往杯子里装任何东西都可以的,其他学生马上就提出异议)(装空气就不行啦!) (点评:这时学生说法不一,但都在开动脑筋想方法,也就是运用了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玻璃瓶子”的沉和浮引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新课标中要求的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出发理念,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好的开头,是上好这一堂课的关键。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上课一开始,我首先利用生活中的“玻璃瓶子”的沉和浮现象进行导入。先请学生猜想用什么方法是瓶子沉下去,接着启发学生对猜想进行验证,从而引出了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一节课所要研究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问题上,自然而然的进入愉快主动的学习情境,强化了有意注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兴趣。通过教学导入,明确了实验目的,确定了研究活动的方向。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地指导学生开始这一课的学习。)师:嗯,装空气不行,装其他东西就可以了,对吧? 二、引导学穿插玻璃瓶在水下中的沉浮现象 https://www.360docs.net/doc/355107966.html,/view/dd31eb040740be1e650e9a32.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