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教学大纲

宪法教学大纲
宪法教学大纲

《宪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Blaw202

2、课程名称:宪法

3、课程名称:Constitution

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5、课程适用层次:本科

6、课程适用对象:法学本科

7、总学时:54 周学时:3

8、学分:3

二、课程概述

《宪法》课程的目的,是在大学本科入门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初学者掌握《宪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为其学习行政法、刑法、经济法学等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

1、使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制度和基本原则,掌握宪法知识的基本框架,从而对《宪法》学科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2、加强学生在《宪法》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训练,学生在领会《宪法》基本概念的同时,还要熟练运用《宪法》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处理一些常见的法律业务,努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计划

四、教学内容

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宪法学在国内外的历史发展;

2、熟悉宪法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意义;

3、掌握宪法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体系体系。

教学学时:1

教学重点和难点:宪法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内容:

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

(二)宪法学的研究范围

二、宪法学的历史发展

(一)宪法学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

(二)宪法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

三、宪法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体系

(一)宪法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

(二)宪法学的学科体系

四、编写本教材的基本思路

五、学习和研究宪法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和研究宪法学的重要意义

(二)学习和研究宪法学的方法

思考题:

1.简述德国宪法学发展时期不同学派关于宪法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2.简述马尔佩的宪法学理论。

3.简述法国宪法学家埃斯曼的宪法学理论。

4.简述西方宪法学发展时期日本宪法学的特点与内容。

5.简述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的联系与区别。

6.试从西方宪法学萌芽和创立时期入手,简述有关“基本法”的思想。

第一编宪法基本理论

第一章宪法的概念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宪法词义的演变及关于宪法本质的各种学说;

2、熟悉宪法的定义及分类;

3、掌握宪法的特征。

教学学时:2

教学重点和难点:宪法的特征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宪法释义

一、“宪法”词义的演变

二、宪法的特征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二)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三)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三、宪法的定义

(一)中外学者的宪法定义

(二)宪法定义新探

第二节宪法的本质

一、认识宪法本质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宪法本质的学说评价

(一)神的意志论

(二)全民意志论

(三)阶级意志论

三、宪法的本质

第三节宪法的分类

一、宪法分类的意义

二、资产阶级学者传统的宪法分类

(一)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

(二)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三)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

三、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宪法分类

四、其它的宪法分类评价

(一)原生宪法与派生宪法

(二)纲领性宪法、确认性宪法和中立性宪法

(三)政治自由主义宪法、君主立宪主义宪法、社会改良主义宪法和独立民族主义宪法思考题:

1.简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2.简述宪法最核心的价值。

3.如何理解“宪法是全民意志的体现”?

4.简述宪法分类的意义。

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近现代宪法产生发展的过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2、了解中国宪法产生、演变的过程和发展趋势;

3、掌握现行宪法的优点和特点。

教学学时:2

教学重点和难点:宪法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近代意义宪法的产生

(一)英国宪法的产生

(二)美国宪法的产生

(三)法国宪法的产生

(四)宪法产生的条件

二、宪法的发展

(一)近代宪法的发展

(二)现代宪法的发展

三、宪法的发展趋势

(一)宪法发展呈现出两方面的发展趋势

(二)宪法越来越重视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

(三)宪法保障得以加强,建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关成为一种潮流(四)宪法发展的国际化趋势进一步扩大

(五)宪法形式上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演变一、晚清皇帝、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的制宪活动与宪法

(一)晚清宪法

(二)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的宪法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宪法

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

第三节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二、1954年宪法

三、1975年宪法

四、1978年宪法

五、1982年宪法

六、我国宪法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

1.简述近代宪法的主要特点。

2.简述英国宪法的产生及其特点。

3.评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

第三章宪法的制定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宪法制定权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了解制宪权主体与制宪机关;

3、熟悉、掌握宪法制定程序。

教学学时:2

教学重点和难点:宪法制定程序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宪法制定权

一、宪法制定权的概念

二、宪法制定权的性质与基本特征

三、宪法制定权的界限

第二节宪法制定机关

一、制宪权主体

二、制宪机关

第三节宪法制定程序

一、制宪机构的设立

二、宪法草案的提出

三、宪法草案的通过

四、公布

思考题:

1.简述西哀耶士的制宪权理论。

2.简述制宪权的性质。

3.简述宪法制定的一般程序。

4.简述制宪权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宪法基本原则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宪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掌握四项宪法基本原则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在各国宪法中的体现;教学学时:2

教学重点和难点: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制度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宪法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人民主权原则

一、人民主权学说的历史发展

(一)人民主权学说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权思想

二、人民主权原则在各国宪法中的体现

第三节基本人权原则

一、人权理论的历史发展

二、基本人权原则在各国宪法中的体现

第四节权力制约原则

一、权力制约思想的历史发展

二、权力制约原则在各国宪法中的体现

(一)资本主义国家宪法中的分权原则

(二)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中的监督原则

第五节法治原则

一、法治原则的含义及其发展

(一)法治的含义

(二)法治理论的历史发展

二、法治原则在各国宪法中的体现

思考题:

1.法治原则在资本主义各国宪法中有哪些主要的表现形式?

2.简述宪法的基本原则。

3.简述权力制约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中的体现

第五章宪法形式与宪法结构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宪法的渊源形式,掌握我国宪法的渊源形式;

2、了解宪法结构基本理论,掌握我国宪法结构。

教学学时:2

教学重点和难点:宪法序言与正文的结构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宪法形式

一、宪法形式的概念

二、宪法的渊源形式

(一)成文宪法典

(二)宪法性法律

(三)宪法惯例

(四)宪法判例

(五)宪法解释

(六)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

(七)权威性宪法著作

三、我国宪法的渊源形式

(一)成文宪法典

(二)宪法性法律

(三)宪法惯例

(四)宪法解释

(五)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

第二节宪法结构一、宪法结构概述

(一)宪法体系

(二)宪法典的形式结构

(三)宪法典的内容结构

(四)宪法结构与宪法形式的区别

二、宪法的序言

(一)宪法序言的分类

(二)宪法序言产生的原因

(三)宪法序言的法律效力

(四)宪法序言的功能

三、宪法的正文

(一)宪法正文的总则

(二)宪法正文的分则

(三)宪法正文的附则

四、我国宪法的结构

思考题:

1.简述宪法结构与宪法形式的区别。

2.简述宪法正文的总则与宪法序言的区别。

3.谈谈宪法序言的功能。

第六章宪法规范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宪法规范的特点及逻辑结构;

2、掌握宪法规范的种类;

3、了解宪法规范的效力及变动

教学学时:1

教学重点和难点:宪法规范的逻辑结构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宪法规范概述

一、宪法规范

二、宪法规范的特点

(一)宪法规范的政治性

(二)宪法规范的组织性与限制性

(三)宪法规范的最高性

(四)宪法规范的稳定性与适应性

(五)宪法规范的制裁性

(六)宪法规范的原则性

(七)宪法规范的历史性与概括性

第二节宪法规范的逻辑结构与种类

一、宪法规范的逻辑结构

二、宪法规范的种类

(一)确认性规范

(二)禁止性规范

(三)权利性规范与义务性规范

(四)程序性规范

第三节宪法规范效力与宪法规范变动

一、宪法规范的效力

二、宪法规范的变动

思考题:

1.简述各国为保障宪法规范的最高性地位而采取的具体措施。

2.如何理解宪法规范的历史价值?

3.试论宪法规范的适用模式。

第七章宪法关系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并掌握宪法关系主体中的公民、国家;

2、熟悉并掌握宪法关系的内容;

3、了解宪法关系的客体。

教学学时:1

教学重点和难点:宪法关系的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宪法关系概述

第二节宪法关系的主体一、公民

(一)政治关系得历史变革是公民成为宪法关系主体的前提

(二)公民是宪法关系中最为活跃的主体因素

二、国家

(一)国家的历史演变是其成为宪法关系主体的重要条件

(二)国家在宪法关系中的存在方式

三、宪法关系的其它主体

第三节宪法关系的内容

一、权利—权力关系是宪法关系的基本内核

二、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是宪法关系的基本精神

(一)权利制约权力是人民的主权者地位决定的

(二)权利制约权力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三、国家权力的互相制约是权利制约权力的重要补充

第四节宪法关系的客体

一、宪法行为是宪法关系得客体

二、宪法权利行为

三、宪法权利行为

四、违宪行为

思考题:

1.简述公民在宪法关系中的地位。

2.简述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第八章宪法的价值与作用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宪法的基本价值;

2、了解宪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教学学时:1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民主和人权是宪法最核心的价值追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宪法的价值

一、宪法价值概说

二、宪法的基本价值

(一)人民主权

(二)宪政秩序

(三)社会发展

(四)社会正义

三、民主和人权是宪法最核心的价值追求

第二节宪法的作用

一、宪法作用的概念和特点

二、宪法的规范作用

(一)宪法规范作用的主要方式

(二)宪法作用于公民和国家的方式的区别

三、宪法的社会作用

(一)宪法对政治关系的作用

(二)宪法对经济关系的作用

思考题:

1.简述宪法价值。

2.简述宪法规范作用的意义。

3.简述宪法规范作用的主要方式。

4.简述宪法对经济关系作用的方式。

5.宪法对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九章宪法观念与宪法文化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宪法观念的种类、作用和历史发展;

2、了解宪法文化的概念、类型和结构;

3、了解当代中国应如何促进宪法文化的发展。

教学学时:1

教学重点和难点:当代中国应如何促进宪法文化的发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宪法观念

一、宪法观念的概念和种类

(一)宪法观念的含义

(二)宪法观念的种类

二、宪法观念的历史发展

(一)宪法观念的哲学化时期

(二)宪法观念的神学化时期

(三)宪法观念的理性化时期

(四)宪法观念的多元化时期

三、宪法观念的作用

(一)宪法观念对宪法的创制作用

(二)宪法观念对宪法实施的作用

(三)宪法观念对民主政治建设的作用

第二节宪法文化

一、宪法文化的概念和类型

(一)文化与法律文化

(二)宪法文化

(三)宪法文化的类型

二、宪法文化的结构

(一)宪法文化的认知要素

(二)宪法文化的评价要素

(三)宪法文化的情感要素

三、加强宪法文化研究,促进宪法文化发展

(一)加强宪法文化研究,传播和普及宪政社会的基本理念

(二)提高全民族的宪政精神和加强制度建设是促进宪法文化发展的重要措施思考题:

1.简述宪法观念的主要作用。

2.简述树立和增强公民宪法观念的途径。

3.简述宪法文化的结构。

4.简述宪法文化的类型。

第十章宪法与宪政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宪政的概念,熟悉并掌握宪政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2、了解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3、了解当代中国宪政建设的条件及模式。

教学学时:3

教学重点和难点:宪政的基本内涵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宪政概说

一、宪政的概念

(一)从民主政治角度来解释宪政

(二)从法治的角度界定宪政

二、宪政的基本内涵

(一)宪政与民主政治

(二)宪政与法治

(三)宪政与人权

三、宪政的特征

(一)宪法的实施是建立宪政的基本途径

(二)建立有限政府是宪政的基本精神

(三)树立宪法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体现

第二节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一、宪法与宪政的联系

二、宪法与宪政的区别

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

一、当代中国宪政建设的指导思想

二、宪政建设的条件

三、我国宪政建设的模式

思考题:

1.简述宪政与人权的关系。

2.简述宪政与法治的关系。

3.简述有限政府与宪政的关系。

第二编宪法基本制度

第十一章国家性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国家性质的概念和决定性因素;

2、掌握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内涵;

3、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

教学学时:1

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家性质概说

一、国家性质的概念

二、国家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三、各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

(一)资本主义国家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

(二)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

(三)各民族主义国家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

第二节国家政权的阶级归属

一、国家政权的阶级归属是国家性质的政治要素

二、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发展

(二)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

(三)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构成

(四)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结合

三、爱国统一战线

第三节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经济制度及其在各国宪法中的表现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一)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种基本形式

(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三)正确理解和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

(一)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及其实现途径

(二)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节国家的基本文化制度

一、文化制度及其在各国宪法中的表现

二、我国宪法关于基本我文化制度的规定

思考题:

1.简述当代各国宪法调整国家经济制度的特点。

2.简述我国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

第十二章国家形式(上)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政体与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和种类;

2、熟悉并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熟悉并掌握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

教学学时:2

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教学内容:

第一节政权组织形式概说

一、国家形式概述

二、政体与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

三、政体与政权组织形式的种类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四、政体与政权组织形式的意义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

(一)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逻辑起点

(二)选民民主选举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前提

(三)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键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四、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理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其它机关组织的关系

(二)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身建设

第三节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

一、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概说

二、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特点

三、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组织

四、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任务

(一)居民委员会的任务

(二)村民委员会的任务

五、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思考题:

1.简述国家形式和国家性质的关系。

2.简述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十三章国家形式(下)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种类和决定因素;

2、了解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原因和优越性;

3、熟悉并掌握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熟悉并掌握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

教学学时:2

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家结构形式概说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和种类

二、决定国家结构形式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一、我国采用单一制的原因

二、我国实行单一制的优越性

三、行政区划

第三节民族区域自治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和内容

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发展

三、民族自治地方及民族自治机关

(一)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立和法律地位

(二)民族自治机关的概念和特点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四、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五、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

第四节特别行政区

一、特别行政区是“一国两制”构想的产物

二、特别行政区的概念和特点

三、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一)特别行政区对中央人民政府的直接从属性

(二)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四、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一)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

(二)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制度

第五节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

一、国旗

二、国徽

四、首都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我国是单一制国家?

2.简述我国民族自治机关在组成上区别于一般行政区的特点。

3.简述我国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制度。

4.简述我国国旗和国徽的含义。

5.简述“一国两制”的含义。

第十四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上)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公民、国籍、人民和人权的概念、联系及区别;

2、掌握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3、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保障、界限和限制方式。

教学学时:3

教学重点和难点: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保障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说

一、公民和国籍

二、公民与人民

三、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四、公民权与人权

五、新中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保障及其界限

一、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保障

二、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界限

三、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限制方式

宪法学复习题及答案

宪法学复习题及答案(2) 一、简答题 1.简述宪法学及其研究对象。 答:宪法学是以宪法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法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即是社会科学的一门学科,也是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正因为宪法学是关于宪法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之科学,由此可知,宪法是宪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具体而言,是指宪法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宪法现象是相对于宪法发展规律而言的,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以外的一种法现象,即表现于各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成文与不成文宪法(宪法规范、宪法原则、宪法概念)及其形式、宪法的运行制度(宪法的创制、实施、监督制度)、宪法行为(合宪与违宪)、宪法关系、宪法文化、宪法传统等总和。具体说来,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1)宪法的基础理论,这主要是关于宪法的概念界定、宪法的本质与分类、宪法的渊源形式与结构、宪法规范概念、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价值与作用、宪法与宪政的关系、中外宪法的历史发展等宪法的理论层面问题。 (2)宪法的实体规范,这是关于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及其相互关系的制度性规范与操作性规范的展开,它具体涉及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系列问题的宪法确认、公民基本权利体系的维护与国家机关权力体系的规制等宪法的规范层面问题。 (3)宪法的运行程序,这主要涉及宪法的创制(包括宪法的制定、解释和修改)、宪法的实施和实现(包括宪法关系、宪法的适用与遵守、

宪法秩序的形成与宪法实现)、宪法实施的监督等宪法的实践层面问题。2.简述宪法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答:由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所决定,宪法学在法学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和核心地位。一般而言,宪法是一国法律体系的核心,宪法至上是宪政与法治的关键。宪法的至尊地位使宪法学具有了超越于其他部门法学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宪法学通过其研究成果促进宪法、法治、宪政以及宪法学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宪法学与其他部门法学之间的联系远比宪法同其他部门法的联系要紧密得多。宪法学的原理构成了各部门法学统一性和“合法性”的依据,它是一国法律、法学体系的基础。一部法律可以没有宪法条文上的依据,但一个法学部门却不能超越宪法学的基本原理和精神。没有宪法学的繁荣,就“不会有其他部门法与部门法学的繁荣,更不会有整个法律体系和法学的繁荣”。 3.何为宪法学的基本问题? 答:宪法学作为一个部门法学,也存在诸多要研究和解决的特殊学科“问题”:如宪法的本质和特征问题、宪法的形式和结构问题、宪法的基本原则问题、宪法的价值和作用问题、宪政问题、宪法的产生和演变规律问题、国家基本制度问题、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问题、宪法的创制与实施问题、宪法的保障实施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可归结为宪法本质问题、宪法原则问题、宪法历史问题、国家权力的规制问题、公民权利的配置问题、宪法实施问题共六大问题。在这六大问题中,有一个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基本问题,即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问题。

宪法学课程简答题、论述题2

简答题40道(考其中5道) 1.简述宪法学的基本特征 1、宪法学具有更加鲜明的现实政治性。因其研究对象的政治性,且宪法比其他法律更集中、更全面地体现了统治阶级意志。 2、宪法学在法学学科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宪法学的知识体系对于各个法学学科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许多学科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都根源于宪法;许多部门法问题的研究同样以宪法学的相关知识为基础;各个部门法实施中可能出现的违宪问题通过宪法监督制度予以纠正。 3、宪法学具有特殊的规范性和实践性。宪法学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与事例。 2.简述宪法的特征 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问题。宪法的内容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对外交往等各方面的重大原则性问题,涉及国家的根本制度。 2、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简述宪法的分类 1、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和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3、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4、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 5、近代宪法与现代宪法 4.简述宪法解释的原则 1、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宪法解释机关在解释宪法时,应当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这是宪法解释是具有正当性和法律效力的前提。 2、符合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任务和目的。宪法解释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实现宪法规定的根本任务和目的。 3、协调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宪法规定一系列根本原则,需要综合认识不同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分析宪法不同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宪法的实际内涵。 4、协调宪法规范与社会实际的关系。宪法解释机关通过解释宪法,最大限度地协调宪法规范与社会实际的关系。 5.简述宪法的效力 1、纵向效力:宪法在多层级的法律体系中所具有的最高法律效力。 2、横向效力(适用范围):宪法在何时何地对何人何事具有法律约束力。 (1)、空间效力:宪法在什么地域范围内发生效力。宪法的空间效力及于国家行使主权的全部空间,也就是一个国家的领土(包括领土、领海、领空、驻外使馆、驶离本土的船舶和航空器),我国宪法的效力包括港澳台地区。 (2)、时间效力:宪法在什么时间段上发生效力,具体而言就是宪法的生效和失效问题。(3)、对人效力:指宪法对哪些主体发生效力,具体分为: ①宪法所约束的公权力主体; (4)、对事效力:指宪法对社会生活的哪些领域、哪些事项发生效力。宪法一般调整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对公共领域涉及国家权力运行的事项发生效力,在特定条件下,以特定的方式也可以对私人领域产生效力。 5.简述资本主义宪法的基本特征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1210212 英文课程名:The Development of Multimedia Course 总学时:72(其中含实验教学 36 学时) 学分:4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广播电视编导 预修课程:多媒体素材处理、教学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是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它系统、完整地讲述了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的原理及应用软件——Authorware等的使用,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课件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方法;并能独立完成大型、完整、自选主题的多媒体CAI课件,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并最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基本理论部分、基本实践部分和课件开发部分。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部分 6课时 专题一:多媒体技术与课件设计 2课时 专题二: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流程 1课时 专题三: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学习理论基础 2课时 专题四:多媒体教学模式 1课时 第二部分:基本实践部分 20课时 第一节 Authorware基础 1课时 1、常用的多媒体课件的创作工具

2、Authorware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多媒体素材的引入与编辑 3课时 1、Authorware基本操作 2、在多媒体课件中输入与编辑文本、图形、图像 3、在多媒体课件中设计动画、引入声音和影片 4、在多媒体课件中设置时间延迟和擦除效果 第三节交互式多媒体CAI课件的创作(上) 4课时 1、交互的概念 2、交互循环的组成 3、使用按钮交互制作交互式多媒体课件 4、使用热区交互制作交互式多媒体课件 5、使用热物交互制作交互式多媒体课件 6、使用移动交互制作交互式多媒体课件 第三节交互式多媒体CAI课件的创作(下) 4课时 1、使用下拉式菜单交互制作交互式多媒体课件 2、使用按键交互制作交互式多媒体课件 3、使用条件交互制作交互式多媒体课件 4、使用尝试交互、时间限制交互制作交互式多媒体课件 5、使用文本交互制作交互式多媒体课件 6、使用、调试永久性响应 第四节导航式多媒体作品的制作 2课时 1、导航结构的组成 2、分析框架图标程序流程 3、使用超文本

宪法学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题

电大法学专科《宪法学》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题题库 电大法学专科《宪法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库 简答题题库 32.简述宪法实施的监督及其内容。 参考答案:宪法实施的监督是为了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而对一切违宪活动所进行的审查和纠正。(2分) 内容包括: (1)审查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2分) (2)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为的合宪性;(2分) (3)审查政党、社会团体等行为的合宪性。(2分) 33.简述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的主要依据。 参考答案: 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的主要依据有: (1)从历史因素看,实行单一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1分) (2)从民族关系发展的因素来看,统一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2分) (3)从我国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分布的情况来看,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民族的团结。(2分) (4)从我国资源分布的情况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来看,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2分) (5)根据我国尚未完全统一和少数民族多的特点,我国需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具有灵活性的单一制国家。(1分) 31.简述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含义。 参考答案:

宪法最高法律效力表现在: (1)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3分) (2)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违反宪法的法律无效。(3分) (3)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根本的活动准则。(2分) 32.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表现。参考答案: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表现是: (1)从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上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级人大代表都是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的代表组成的。(3分)(2)从人民代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统一体系。(3分) (3)从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上看,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划分是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2分) 32。如何理解宪法规范的科学性?参考答案: 所谓宪法规范的科学性是指宪法的各项规定必须真实的反映现实的社会关系,使宪法具有严密的完整的科学体系。(2分)首先,取决于宪法在指导思想上的正确性;(2分) 其次,它要真实的反应并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使之规范化、条文化;(2分) 再次,还要求宪法必须概念清晰、含意严谨、明确界限分明、做到解释的排他性,避免使用时产生歧义。(2分) 33.简述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的主要依据。参考答案: (1)从历史因素看,实行单一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1分) (2)从民族关系发展的因素来看,统一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2分) (3)从我国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分布的情况来看,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民族的团结。(2分) (4)从我国资源分布的情况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来看,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2分)

宪法学原理

编号:17157 书名:宪法学原理(高等院校法学教材) 作者:朱福惠 出版社:中信 出版时间:2005-1-1 入库时间:2005-1-24 定价:38元 图书内容简介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宪法的概念与特征 (3) 第一节宪法的概念3 一、宪法词义的演变 二、近现代的宪法概念 第二节宪法的特点4 一、宪法的根本法特征 二、宪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特点 三、宪法规范的特点 四、宪法结构的特点 第三节宪法的类型10 一、宪法形式上的分类 二、宪法实质上的分类 第二章宪法的价值与功能 (14) 第一节宪法的价值14 一、我国宪法学者对宪法价值的认识 二、宪法的价值体现 第二节宪法的功能19 一、宪法功能的含义 二、宪法功能的表现 第三章宪法的创制与变动 (26) 第一节宪法创制26 一、宪法创制的概念 二、宪法创制权 三、宪法创制程序 第二节宪法变动33 一、宪法变动的概念 二、宪法的正常变动 三、宪法的非正常变动 第四章宪法的产生与发展趋势 (39) 第一节宪法的产生39 一、宪法产生的概念 二、近代宪法产生的原因

三、宪法产生的规律 第二节宪法的发展趋势48 一、福利政府危机与宪法的发展趋势 二、经济全球化与宪法的发展趋势 第五章宪法的基本原则 (56) 第一节宪法基本原则的含义56 一、宪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在不同国家间的区别 第二节人民主权原则58 一、人民主权原则的创立与发展 二、宪法对人民主权原则的确认 第三节基本人权原则60 一、人权理论的形成 二、宪法对基本人权原则的确认 第四节法治原则63 一、法治的含义 二、宪法对法治原则的确认 第五节分权与制衡原则67 一、分权学说的产生及其理论争议 二、三权分立原则在宪法中的表现 第二编政府. 第六章有限政府原理 (75) 第一节政府概说75 一、政府的概念与特征 二、政府的起源 三、政府职能 第二节有限政府80 一、政府的分类 二、有限政府的含义 三、有限政府的合法性 第三节有限政府的理论及其发展84 一、有限政府理论的萌芽 二、有限政府学说的形成 三、有限政府原理的发展 第七章政府权力的形成 (92) 第一节政府权力的来源92 一、专制政府之政府权力的来源 二、民主政府之政府权力的来源 三、关于政府权力来源的宪法规定 第二节政权组织形式95 一、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二、政权组织形式的类型 三、我国宪法中关于政权组织形式的规定 第三节选举制度100

《宪法学》课程第一次平时作业

《宪法学》课程第一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题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领导的、以为基础的的国家。 2、宪法实施监督的方式主要有:事先审查、、 和。 3、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 机关和机关。 4、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5、世界各国有关宪法监督的机关主要有:监督、或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监督,专门设立的宪法法院或监督。 6、宪法是制定国家普通法律的和。 二、选择题 1、宪法实施的监督包括以下内容()。 A、审查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 B、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为的合宪性 C、审查公民行为的合宪性 D、审查政党、社会团体等行为的合宪性 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无产阶级专政。 A、就是 B、形式上是 C、实质上是 D、不是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颁布过()。 A、两部宪法 B、三部宪法 C、四部宪法 D、五部宪法 4、根据宪法的效力与修改程序的不同,可将宪法分为:()。 A、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 B、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B、钦定宪法与民定宪法D、理想宪法与现实宪法 5、我国现行的宪法是()。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6、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 A、到会代表的1/2以上的多数通过 B、全体代表的1/2以上的多数通过 C、到会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D、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7、法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宪法性法律是()。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自由大宪章》 D、1791年《法国宪法》 8、世界法律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A、意大利宪法 B、英国宪法 C、法国宪法 D、美国宪法 9、宪法和一般法律的区别主要有()。 A、宪法的内容与一般法律不同 B、宪法的法律效力与一般法律不同 C、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与一般法律不同 D、宪法的文本形式和普通法律不同 10、宪法实施监督的方式概括起来主要有()。 A、事先审查 B、事后审查 C、附带性审查 D、宪法控诉 三、问答题 1、论宪法的主要作用。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courseware 授课专业:英语学时:34 学分:2 开课学期:2017?2018学年第1学期 适用对象:师范专业学生、英语(教育)专业学生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英语课件设计与制作》是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本 课程是集PPT设计理论与制作实践于一体的综合应用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PPT设计与制作基本理念,了解PPT设计的基本步骤,掌握PPT制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PPT设计、制作与演示能力,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并最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制作及在课件中使用的基本方法与技能,掌握课件设计中的动画设计、界面设计和交互设计,重点掌握演示型、交互型和资料型课件的设计、制作与应用的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PowerPoint 课件制作基础(1学时) 第二章让PowerPoint课件清晰表达文字(3学时) 第三章让PowerPoi nt 课件更形象------------ 图形和图示 (3学时) 第四章让PowerPoint课件更直观——图像(3学时) 第五章让PowerPoint课件更直观——图表(3学时) 第六章让PowerPoint课件有声有色一一声音和视频(3学时)

第七章让PowerPoint课件更生动——动画(5学时) 第八章PowerPoint课件界面设计(4学时) 第九章PowerPoint课件交互设计(7学时) 第十章典型PPT课件应用解析(1学时) 第^一章顺畅地播放PPT课件(1学时)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制作及在课件中使用的基本方法与技能,教学难点:课件设计中的动画设计、界面设计和交互设计,演示型、交互型和资料型课件的设计、制作与应用的方法。 五、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时数3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22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 六、教学方式 以多媒体演示教学与上机实践教学为主,教学中注重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方法。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应该在学生学习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后开设,经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促进学生教育实习、教育见习的开展。 八、考核方式 期末考试以提交课程设计作品的形式进行;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比例为7:3 ;平时成绩以提交实验报告册和设计作品及出勤情况进行考查。 九、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仿宋四号,加粗): 主教材:让课堂更精彩:精通PPT课件设计与制作,廖亮,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14年6月。 参考书:让教学更精彩:PPT课件高效制作,孙方,电子工业 出版社,第三版,2015年7月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多媒体课件实践》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多媒体课件实践 英文名称:Practice on the Multimedia Courseware 实验学时:32 实验学分:2 适用专业:对外汉语课程类别:必修 实验课性质:非独立设课 先修课程: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一、实验性质与任务: 《多媒体课件实践》是依托于专业选修课《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的一门实验课。其目的是通过实验验证、巩固和加深对多媒体技术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初步掌握数字音频、数字图像、数字视频的处理能力,为以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实验一课件制作 ㈠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与综合设计,巩固加强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㈡实验内容 以自己为主题,设计课件。 ㈢实验要求 1. 提交一个ppt文档。 实验二视频处理 ㈠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与综合设计,巩固加强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视频文件制作的基本技能,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提高学生动手操作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㈡实验内容 以与留学生的一对一辅导为主题,分组合作制作一段视频,可尝试用不同编码和参数进行AVI压缩。 ㈢实验要求 各小组提交一段关于留学生辅导或对外汉语教学的视频文件。 三、实验课时分配: 四、考核方法 本实验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 各实验环节完成情况占20%,提交作业80%。 五、课程参考书 1、张军征编著《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07.8 2、张思民梁维娜编著《图形图像处理应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 3、张洪星等主编《FLASH 动画设计与制作》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12 制定人:柴红梅 2012年9月

宪法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宪法:宪法是规定一个国家的根本问题,使民主制度法律化,集中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反映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国家根本大法。 宪法学:以各种宪法典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律课程,是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刚性宪法:是指创制宪法的形式和程序不同于一般法律,具有特殊严格的要求.不论是制定宪法,修改宪法,还是解释宪法,都必须按照一套严格的法律程序进行,以体现创制宪法活动的神圣性 柔性宪法:是指创制宪法的形式和程序与一般的普通法律一样,由此产生的宪法在法律效力上与普通的法律的效力是一样的 成文宪法:在一个国家中用名称为宪法的成文法典来表现的各种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 不成文宪法:是指没有统一的法典形式,而散见于多种法律文书、宪法判例和宪法惯例的宪法 钦定宪法:是由君主或以君主名义制定和颁布的宪法 民定宪法:指由民意机关或者公民公决制定的宪法 协定宪法:指由君主与国民或国民的代表机关协商制定的宪法 宪法惯例:是指在国家长期政治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涉及有关国家根本问题,调整相应基本社会关系,并为公民及全体社会普遍承认有约束力的习惯和传统的结合。 解释宪法:对于宪法规范的内涵和外延以及词语用意,依据立法精神原则及意图加以准确地诠释或说明 国家性质:指的是国家的本质属性。国家性质在政治学上和在宪法学领域其含义有所不同,在政治学上国家性质亦称国体。在宪法学上,国家性质一般是指以有关的宪法内容和宪法规范所规定和反映的一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基本特征以及该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属性。 统一战线:是指无产阶级极其政党在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为了获得最广泛的同盟军以壮大自己的力量而同其他阶级以及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群所组成的政治联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政协: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各民主党派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进行政治协商的组织,是我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形式 政党制度:就是有关政党的产生、法律地位和作用 一党制:就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权完全掌握在一个政党的手里,只有该政党才是唯一合法政党的制度。 两党制:就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内,政治上存在着势均力敌的两个政党,它们通过几年一次的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控制议会或控制政府,用轮流上台的方式交替地掌握政权的一种制度。 多党制:指在一个国家里存在着三个以上的政党,其中没有一个政党能长期保持绝对优势,而只能靠选举时的一时获胜或与其他政党结成联盟来掌握国家政权的一种制度。

法学——《宪法学》课程考试大纲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19年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宪法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方式及题型 宪法学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题型: 1、选择题:占总分的30%,内容为概念和基本原理,覆盖本门课程的各部分知识点。 2、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占总分的50%,主要从宪法学相关理论和知识点方面考察,灵活运用并分析实际问题。 3、论述题:占总分的20%,主要从总体上把握宪法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历史发展,运用相关知识点进行论述。 二、大纲内容 (一)导论部分 导论部分主要讲述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简要叙述宪法学在西方国家和在中国产生、发展的历史;介绍宪法学的分类和特征;说明宪法学的意义并提出学习要求。 考试内容: 第一节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了解:宪法学概念、宪法学的体系和结构安排。 掌握: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宪法学的历史发展 本节内容了解即可。 第三节宪法学的分类与特征 了解:宪法学的分类。 重点掌握:宪法学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学习宪法学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本节内容了解即可。 (二)第一章宪法学基本原理 本章阐明宪法的概念和本质,宪法的分类和渊源,宪法的制定、解释与修改

以及宪法效力和宪法作用等宪法学基础理论。 第一节宪法的概念和本质 了解:宪法的概念、特征、本质。 第二节宪法的分类和渊源 掌握:宪法的分类,重点关注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区别,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等的区别。 重点掌握:宪法的渊源。 第三节宪法的制定、解释与修改 了解:宪法制定概念、制宪机关、制宪程序和新中国宪法制定情况,宪法解释概念、宪法解释种类,宪法修改的概念、限制、方式、和程序。 掌握:宪法解释机关和宪法解释体制类型、宪法解释原则、我国宪法解释权归属。 重点掌握:语法解释、逻辑解释、历史解释、系统解释和目的解释能进行判断。 第四节宪法的效力和作用 了解:宪法效力的概念。 掌握:宪法效力的分类。 重点掌握:宪法的作用。 (三)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 本章介绍宪法的产生及其历史发展。 第一节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了解:英、美、法等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能识别各个国家代表性宪法文件,资本主义宪法的基本特征、资本主义宪法的发展趋势,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社会主义宪法的发展、社会主义宪法的主要特征。 重点掌握:资本主义宪法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宪法 了解:清末预备立宪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宪法发展史及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文件。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性质、制定背景及内容和历史

《课件制作》教学大纲

《课件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2430403 课程名称:课件制作 英文名称:Courseware Authoring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 54 学分: 3 适用对象: 小教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课件制作》是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它主要讲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以及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和应用的方法,为学生教育实习和今后从事计算机辅助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理解课件设计与制作对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意义,掌握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制作的基本方法与技能,重点掌握演示型、交互型和网络型课件的设计、制作与应用的方法。 本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理论教学27课时;课堂实践27课时。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跨1个学期,分为《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课件设计》、《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制作》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三个部分。本课程重点是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掌握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制作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的能力;难点是多媒体及其在课件制作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课件设计》的重点章节是第1章第4节、第2章第2节。难点章节是第2章第5节。 《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制作》的重点章节是第2章第2节、第3节、第4节。难点章节是第2章第5节。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重点章节是第4章、第5章。难点章节是第4章第2节、第4章第3节、第5章第2节、第5章第3节。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件制作》教学以多媒体演示教学与上机实践教学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网络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多媒体演示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操

宪法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西南财经大学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2013级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宪法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必须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签字笔作答,并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及填涂准考证号等信息。 2.本次考试与一般的考试不同,它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提出并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测试。 3.本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总时限为120分钟。 5.考试结束铃声一响,请你立即放下笔,将试题、答题卡和草稿纸交给监考员验收后方可离开考场。 一、单选题(下面题目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内括号内,每题1分,共35分) 1.我国现行宪法是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 D)年通过的。 A.1954 B.1975 C.1978 D.1982 2.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有一百三十八条,其四个修正案共有(B )条。 A.三十 B.三十一 C.二十 D.二十一 3.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 D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A.生态平衡 B.生存环境 C.自然环境 D.生态环境 4.我国宪法规定,(C )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A.人民民主专政 B.生产资料公有制 C.社会主义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任何公民,非经( A )批准或者决定或者()决定,并由()执行,不受逮捕。 A.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机关 B.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C.人民法院,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 D.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6.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C )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宪法学基本理论练习题

宪法学基本理论练习题 第一章宪法学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宪法不同于其他普通法律的根本区别是 A.宪法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 B.具有不同的内容 C.宪法是调整国家根本社会关系的根本大法 D.宪法具有严格的程序性要求 2.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规定说明了 A.宪法具有最高效力B.宪法内容具有根本性 C.宪法程序更加严格D.宪法是普通立法的基础 3.有些国家宪法规定,修改宪法要全民进行公决,这反映了宪法具有下列特征 A.内容具有根本性B.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C.具有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D.具有至高无上性 4.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分类的标准是 A.根据宪法是否具有书面表现形式 B.根据制定的程序是否严格 C.根据宪法制定的主体 D.根据宪法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国家类型和阶级本质 5.提出完整系统的三权分立学说的学者是 A.亚里士多德B.卢梭C.洛克D.孟德斯鸠 6.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下列有关宪法法律效力的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A.在不成文宪法的国家中,宪法的法律效力高于其他法律 B.在我国,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规范、宪法基本原则和宪法精神相抵触 C.宪法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为对公民的行为约束 D.宪法的法律效力不具有任何强制性 7.按照宪法的理论,制宪主体不同于制宪机关。下列关于我国宪法的制宪主体或制宪机关的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制宪主体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制宪主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制宪机关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制宪机关,宪法起草委员会是它的具体工作机关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是我国的制宪机关 8.根据宪法制定的机关不同,可以把宪法分为民定宪法、钦定宪法和协定宪法。下列哪一部宪法是协定宪法? A.1830年法国宪法B.1779年美国《邦联条例》 C.1889年日本宪法D.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 9.关于我国1982年《宪法》的结构,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这部宪法只有正文 B.这部宪法由序言和正文构成 C.这部宪法由序言、正文和附则构成 D.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规定在这部宪法的附则中

宪法学知识点

宪法学知识点 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 基本要求: 了解:宪法的概念、特征、分类、制定,宪法产生的条件,旧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新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现行宪法的基本特点与修正内容,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与法律的关系,宪法的功能和作用,宪法渊源,宪法结构,宪法规范,宪法效力。 理解: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和权力制约原则及其在我国宪法上的具体表现。 熟悉:现行宪法的基本特点与修改内容、宪法的基本原则,并能够结合宪法文本的相关规定分析和评价有关宪法现象、宪法事例或宪法问题。 考试内容: 第一节宪法的概念 宪法的含义宪法的基本特征宪法与法律的关系宪法的分类宪法的制定 第二节宪法的历史 近代意义宪法的产生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旧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新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现行宪法的历次修改) 第三节宪法的基本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约原则 第四节宪法的基本功能 宪法的一般功能宪法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作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 第五节宪法的渊源与结构 宪法的渊源(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国际条约)宪法典的结构(序言正文附则) 第六节宪法规范 宪法规范的概念宪法规范的主要特点(根本性最高性原则性纲领性稳定性)宪法规范的分类 第七节宪法效力 宪法效力的概念宪法效力的表现宪法与条约的关系 第二章国家的基本制度(上) 基本要求: 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内涵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爱国统一战线、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国家的基本文化制度、国家的基本社会制度的内容。 理解: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我国宪法关于文化制度的规定,以及我国宪法关于基本社会制度的规定。 熟悉: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文化制度的一般原理,并能够具体运用。

法学概论课程简介

《法学概论》课程简介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学 总学时:54 理论学时:54 实验学时:0 考试性质:考试课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标 1、课程的性质、地位 《法学概论》是公共事业管理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概要论述法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法学课程,内容包括法学基础理论,宪法、民商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主要部门法律及国际法的基础知识,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的基础性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并具有一定的法律思维能力,为学生学习其他与法律相关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法学概论》的教学目的是普及法学知识,加强法制教育;为学习本专业的有关课程或其他法律课程奠定必要法学的知识的基础。 为此,要求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概要地掌握法学的一般原理,了解我国宪法及其他基本法律的主要规定,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般法律问题。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目前,全体教师都能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能自己动手制作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课堂小组讨论,以法律案例为载体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法律法规的实际应用能力,从法学的基本原理入手,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探讨,进而了解并掌握我国法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加强学生法制观念。丰富的教学手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考核办法 本课程为考试课,考核方法为期末考试、平时考核相结合。其中,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成绩占50% 。考试题型主要为名

多媒体课件制作步骤和要求内容

多媒体课件制作步骤及要求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确定之后,对教学质量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授课技巧。成功的教学设计可使课堂教学更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吸引学生,排除干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这一切都可以体现在多媒体课件之中。多媒体课件是各种多媒体技术的集成,利用性能卓越的硬件设备,通过科学合理的软件设计,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及影像等多媒体素材根据创作人员自己的创意融为一体,形成具有良好的交互性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软件。网络多媒体课件:适用于internet网络传输和用于网络教学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步骤 1. 选题 选择开发课件的课题是整个课件开发的第一步,确定一个好的课题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选题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必要时还得进行“查新”,避免与其他单位的作品雷同。选题的原则:(1)价值性:课题应选择学科较为重要的内容或急需的内容,以及较为抽象的重点和难点。 (2)主题单一性:课题内容尽量集中,涉及面不要太宽。(3)课题表现性:在选题上应选择用常规方法难以表现而又适

合于计算机多媒体表现的课题。例如:一些微观、图片多、动画多、具有形象性的教材,适合于计算机模拟,直观性强,教学效果好,有利于开发和树立形象。 2. 编制原则 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必须具备: (1)教育性:课题内容必须符合教学大纲,其表现形式必须符合教育心理学。 (2)科学性:课题中涉及的科学原理、定义、概念一定要准确无误,阐述的观点、论据和涉及到的素材一定要真实、准确、标准化并符合科学的逻辑。 (3)技术性:熟练掌握制作设备的各项功能,尽量使用较新的设备以表现出新的创意,各项技术指标不能低于标准。 (4)艺术性:编制的课件应具有艺术感染力,从构图、色彩、美工设计、布光、组合等等都应具有主题鲜明,从视觉和听觉上具有一定冲击力,逻辑思维应能引人入胜。 3 . 可行性分析 确定课题内容时,一定要根据现有的技术情况、设备情况、资金情况、编制人员素质情况来决定,没有把握完成的课题就尽量不要实施。选题确定后,必须经过专家的审议和有关领导的审定。开发这个课件的预算应在单位能够承受的财力之内,并且从这个课件上所获得的利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大于对它的投入。另外,还应考虑:你打算用什么软件平台来开发这个课

宪法学考试论述复习题

1、试述宪法产生的基础。 宪法产生的经济基础: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特别是近代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为宪法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宪法制度为市场经济提供稳定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宪法是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宪法是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 宪法产生的政治基础:为了打破封建专制的束缚压迫,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资产阶级掀起争取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斗争。资产阶级在长期的反封建斗争中建立了以普选制、议会制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能够使资产阶级以全体人民代表的名义进入议会和国家机构,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和要求。资产阶级在革命胜利以后便将这种政治制度以根本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从而为近代宪法的产生创造了政治条件。 宪法产生的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人性得到解放,西方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关于民主、自由与人权等思想观念和理论主张,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这些民主宪政思想为近代宪法的产生创造了思想条件。 2、在我国,由于过于强调宪法的政治性,过于注重宪法的政治标识功能,过于注重宪法的阶级本质和统治属性,宪法在我国被视为“政治纲领”、“治国章程”等等而被束之高阁,特别是我国宪法监督制度还不健全,宪法没有实行司法化,因而违反宪法只有政治责任,而无法律责任。久而久之,宪法被远离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老百姓对其敬而远之,因此,许多老百姓认为宪法与公民的生活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你认为宪法对公民的生活重要吗?请从宪法学的原理谈谈你的观点。 宪法对公民的生活很重要,因为宪法是人权保障书。列宁说: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李维汉说:宪法是人民自由权利的保障书。李步云说:在人权制度的形成过程中,宪法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人权制度的基础是宪法制度。宪法之所以对公民的生活很重要,这是因为:1、宪法通过合理配臵权力以保障人权。2、宪法通过规定基本人权原则以维护人权。3、宪法通过确认人权内容予以保障人权。4、宪法通过建立宪法保障制度以保护人权。 3、材料分析题 2012年是现行宪法颁布30周年的纪念年。回顾百年中国宪政建设的历程,从1908年“逼上梁山”的清末立宪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宪法《钦定宪法》之后,中国的近代的立宪经历过“转瞬即逝”的民主共和、军阀混战时的“宪政闹剧”、国民党党治下的“训政”和中国共产党20多年的“磨练”。新中国建立后,先后制定过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以及现行宪法,现行宪法也经历过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四次修改。纵观中国宪政建设百年史,不难看出,时至今日,中国依然没有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宪政国家,但不可否认,在百年宪政建设过程中我们积累了许多经验。 [问题] (1)根据所学宪法知识,分析中国近代难以构建宪政的主要原因。

第一章宪法学基本原理

第一章宪法学基本原理 第一节宪法的概念和本质 1、概念:宪法是确认民主事实,集中反映一国政治力量对比关系,通过规范国家全力保障 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2、特征:(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问题(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性质、社会制度、 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等内容) (2)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制定:a.宪法的制定一般要求成立一个专门机构;b.宪法草案的通过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 修改:a.只有宪法规定的特定主体才可以提出修改宪法的议案;b.修改宪法的通过程序更严格;c.对修改宪法内容的限制 (3)宪法最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调整的主要社会关系是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主要功能是规范和限制国家权力) a.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 b.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3、本质:(1)宪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的基本形式 (2)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 a.阶级斗争的产物 b.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c.随着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节宪法的分类和渊源 1、分类:(1)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和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其他分类 ?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1884年英 国宪法学家蒲莱斯) 成文宪法:是只有一个或者几个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宪法 性法律文件所构成的宪法典。(1787年美国宪法) 不成文宪法:既有书面形式的宪法性法律文件、宪法判例,又由非书 面形式的宪法惯例等构成的宪法 ?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宪法的法律效力与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的不 同(1901年英国宪法家詹姆斯·布莱斯) 刚性法律:制定和修改程序比一般法律严格、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 法 柔性宪法:是指制定和修改程序、法律效力与一般法律完全相同的宪 法 ?钦定宪法、协定宪法和民定宪法:制定宪法的主体 ?近代宪法和现代宪法:宪法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 现代宪法产生的主要标志是1918年作为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代表的苏 俄宪法和1919资本主义类型宪法代表德国魏玛宪法 ?平时宪法和战时宪法:宪法适用的时间 ?战时宪法会中止宪法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的适用,适用其他的特殊规范。 ?君主宪法和共和宪法:国家政体 ?原始宪法和派生宪法:宪法是否具有创制性 2、渊源:宪法渊源是指宪法的表现形式

宪法学教案

《宪法学》 教案 主讲教师:莫良元 安徽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012年2月 教案序号:01 授课时间 2012年2月14日,星期二,下午6-7节课 授课学时 2 教学内容 绪论 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二、学习宪法学的意义三、宪法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宪法学基本理论 第一节宪法的概念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学习宪法学的意义及宪法学的研究方法。宪法的特征、宪法的概念、掌握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其内容上具有根本性,与其相适应,一般国家的宪法都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并规定了严格的制定、修改程序和监督、调控手段。 教学重点 与难点 宪法的定义。关于宪法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对宪法所做的定义划分成若干个类型。如有的学者将其划分成实质意义的宪法、形式意义的宪法、古代意义的宪法、近代意义的宪法、现代意义的宪法、功能与作用意义的宪法、政治或阶级意义的宪法、主要有十几种类型。我们认为,宪法的定义应表述为:宪法是反映一国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权利、限制国家权力的国家根本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加提问 思考题与参考书 思考题: 1、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是什么? 2、怎样认识宪法的概念? 参考书: 1、徐秀义、韩大元主编:《现代宪法学基本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许崇德主编:《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课后小结 系统地学习了绪论部分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学习宪法学的意义、宪法学的研究方法及第一章宪法学基本理论中的第一节宪法的概念,应了解宪法的特征,掌握宪法是反映一国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权利、限制国家权力的国家根本法。 讲授内容与课堂组织 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 我们认为,宪法学是以宪法为研究对象的法律科学,这里的宪法应从动态的角度,做广义的理解。具体而言,是指宪法及其发展规律。包括宪法及有关宪法的理论、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宪法文化、宪法实施的状况等等。 二、学习宪法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意识。 (二)有助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有助于我们学好其他部门法。 三、宪法学的研究方法 (一)理论联系实际 (二)分析的方法 (三)认真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 第一章宪法学基本理论 第一节宪法的概念 一、宪法词义的演变 二、宪法的特征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其内容上具有根本性,与其相适应,一般国家的宪法都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并规定了严格的制定、修改程序和监督、调控手段。 (一)宪法的内容带有根本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