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体育学院教案

成都体育学院教案
成都体育学院教案

成都体育学院教案

基本部

63 四、200M慢走放松

五、柔韧性和关节灵活性练习

1、腿部韧带牵拉练习

(1)正面、侧面压腿

(2)向前、向侧、向后踢腿

2、肩部韧带牵拉练习

(1)正面压肩

(2)反向拉肩

(3)两人相互拉肩

3、肩关节灵活性练习

(1)双臂同时饶环

(2)单臂交替饶环

(3)双臂异向饶环

六、篮球活动

要求:

1、前2000M尽量保持整体队伍的一致性,前后相互

照应。

2、调整好呼吸,掌握好呼吸与步子的节奏。

3、步副尽量拉大,前脚掌着地,逐步缓冲。

4、不允许中途走动,人人努力完成自己的强度。

要求:深呼吸,逐步使自己的气息调顺。

组织教法:

1、学生成两列横队,位于肋木前,听口令共同练习。

2、一组练习,另一组观察、放松、帮助。

3、每个练习振动8*8拍,静力性练习30秒。

要求:

1、尽量把肌肉、韧带拉伸。

2、相互帮助牵拉时,注意不要受伤,掌握好牵拉的

力度。

3、认真对待柔韧练习。

提问:

1、柔韧训练的对游泳运动员的作用?

2、柔韧训练的最佳练习时期?

组织:

1、分成4个小组,每5人一组,每小组2女3男。

2、4打4半场比赛,每3个球轮换,输的做下蹲20

次,俯卧撑20次。

束部分5

1、集合整队、清点人数

2、小结本次课学习情况,对

学生的提问进行解答。

3、布置课后作业

4、组织学生归还器材

队形:

○○○○○○○○○○

○○○○○○○○○○

要求:

1、迅速按照上课队形集合,快、静、齐

场地器材口哨一个、秒表一块

课后

小结

成都体育学院教案

基本部分8

水上练习

一、水上准备活动

1、200M自由泳

2、200M腿、划手

组织教法:

1、学生成3路纵队依次下水,自己掌握时间游。

2、打腿、划手自己任选姿势。

要求:每个动作舒展、放松,把四肢关节活动开。

基本

部分52

二、爬泳腿技术游

1、8*50M爬泳腿

2、8*50M爬泳分解游

爬泳分解动作要领:两臂交

替划手三次后,侧身打腿,

体会高肘抱水。

三、四种游泳姿势技术游

1、蝶泳

4*50M蝶泳配合游

2、仰泳

4*50M仰泳配合游

3、蛙泳

4*50M蛙泳配合游

4、自由泳

8*50M自由泳配合游

小计总量:2200 M

三、有氧耐力练习

2*800M自由泳低强度有

氧游

组织教法:

1、打腿、分解游、配合游时,分4人一组,共同

练习。

2、休息时,讨论游泳时的感受.

3、教师示范、并纠正错误动作

要求:速度不能慢,保持85%的强度。

各泳姿练习要求:

1、蝶泳:注意换气的时机,重点体会S型划水路线。

2、仰泳:着重体会呼吸与手臂配合的时机,体会抱水、

屈肘90度加速划水。

3、蛙泳:体会手臂与呼吸配合的节奏和时机,感受平

式蛙泳、波浪式蛙泳的技术特点。

4、自由泳:踝关节放松,体会鞭状打水的动作。

组织教法:

1、4人一组练习,速度慢的同学尽量跟上队伍。

要求:

1、70%——80%的强度。

2、尽量使呼吸顺畅,掌握好呼吸的节奏。

3、整体动作放送、协调、柔和,节奏感强。

4、注意体会鞭状打水和划水路线。

4、第1个夹板划手,第2个配合游

成都体育学院教案

本部分8

水上练习

一、水上准备活动

1、200M准备活动游(自选)

2、200M 腿、手自选

组织教法:

1、学生依次下水,自己掌握时间游。

2、打腿、划手自己任选姿势。

要求:每个动作舒展、放松,把四肢关节活动开。

基本部分52

二、爬泳配合技术练习

1、8*50M爬泳分解

动作方式:

1、抬头—低头爬泳,体会游进

时的阻力。

2、单臂划手,四次交替,另一

手置于体侧。

2、8*50M爬泳配合游

三、无氧阈练习

1、4*400M中等强度游

2、100M放松

四、4*50M强度游

(25M冲刺+25M放松)

组织教法:4人一组,出发,共同练习。

要求:

1、控制好身体位置,头部不要摆动。

2、体会转肩、抱水。

要求:

1、打腿频率要快,身体位置控制好。

2、出发起跳,重点体会爬泳入水的角度。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水后,能讲述清楚爬泳出

发的技术特点。

4、见习生找出几个动作技术有特点的同学,进行爬

泳出发技术分析,并改正其错误动作。

组织教法:4人一组,看表练习,后面的同学跟队游。

要求:

1、80%——85%的强度,6:30秒包干。

2、尽量使呼吸顺畅,掌握好呼吸的节奏。

3、第一组要求5:45完成,第二组要求6:15完成,

第三组要求6:30完成。

4、脉搏要求:26-30次/10秒

5、必须采用滚翻转身,转身时动作迅速,连贯。

组织教法:

学生4人一组,出发,共同练习。

要求:

1、重点体会入水的角度。

2、主项,完成强度100%。

5 五、爬泳出发、转身练习

1、10*15M爬泳,出发冲刺游

2、10*15M爬泳转身

六、放松练习

100M放松游

总量:3500M

组织教法:

1、4人一组,由见习身发口令。

要求:

1、爬泳出发入水要浅,在水下快速打腿。

2、转身后,第一次划臂不要换气。

3、估计好自己划臂的次数与距离。

组织教法:

学生自己练习

要求:

起水后,把各关节、各肌肉拉开,特别注意肱二头

肌、肱三头肌、背阔肌肌肉。

束部分5

1、集合整队、清点人数

2、小结本次课学习情况,对学

生的提问进行解答。

3、布置课后作业

4、组织学生离开游泳池

队形:

○○○○○○○○○○

○○○○○○○○○○

要求:

1、迅速按照上课队形集合,快、静、齐

2、解散后要迅速冲洗,5分钟后离开更衣室。

场地器材口哨一个、秒表一块浮板每人一块

课后小结

成都体育学院教案

本部分8

水上练习

一、水上准备活动

1、200M准备活动游

2、8*25M快速打腿(爬、仰)

组织教法:

1、学生依次下水,自己掌握时间游。

2、爬泳打腿频率要快。

要求:每个动作舒展、放松,把四肢关节活动开。

基本

部分52

二、复习仰泳完整配合技术

1、8*50M仰泳腿

2、8*50M仰泳分解游

动作方式:

1、连续三次划手后打六次腿。

2、两臂交替的一臂划手,另

一臂前伸上举。

三、无氧阈练习

1、8*200M强度游

爬泳6*200M

仰泳2*200M

2、100M放松

四、6*100M高强度游

组织教法:4人一组,共同练习。

要求:

1、打腿频率要快,身体位置控制好。

2、包干游1:10.包干,重点体会鞭状打腿动作。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水后,能讲述清楚仰泳臂与

腿配合技术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

4、见习生找出几个动作技术有特点的同学,进行仰泳

技术分析,并改正其错误动作。

难点:转肩

重点:划水

组织教法:同上

要求:

1、肩下沉,体会转肩。

2、体会入水后,像抱住一个球向后扔。

组织教法:4人一组,看表练习,后面的同学跟队游。

要求:

1、85%——90%的强度,3:30秒包干。

2、尽量使呼吸顺畅,掌握好呼吸的节奏。

3、第一组要求2:50完成,第二组要求3:00完成,

第三组要求3:15完成。

4、脉搏要求:

爬泳:26-30次/10秒

仰泳:25—28次/10秒

组织教法:

学生4人一组,每组间隔10秒,共同练习。

要求:

1、重点体会划水路线,掌握好划水的感觉。

2、1个快—主项,1个慢—自选。

3、主项完成强度95%。

成都体育学院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成都体育学院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坚实的体育基础理论、宽广的体育知识,具有较强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体育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一)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胜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专业技术交流。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学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2年。 四、培养方式 采用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培养、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养、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 课程学习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实践环节,安排多种实践教学和专题讲座。 实行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以校内导师为主。聘任具有丰富经验的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管理者作为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重点突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43学分(一般16-18学时为1学分),分为公共课、专业领域核心课、专业课、选修课和教学实践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公共课为必修课,包括自然辩证法、逻辑学、外语和计算机。 专业领域核心课为必修课,学生须学习本专业领域的核心课程不少于5门,每门课程3学分。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提高本专业领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选修课是所有领域学生的任意选修课,每门课不超过2学分。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发展个性,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在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公共课(10学分) 1、自然辩证法32学时(2学分) 2、逻辑学32学时(2学分) 3、外语72学时(4学分) 4、计算机32学时(2学分) (二)专业领域核心课(15学分) 1、体育课程导论48学时(3学分) 2、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48学时(3学分) 3、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48学时(3学分) 4、社会体育学48学时(3学分) 5、运动医务监督48学时(3学分) (三)专业课(4学分) 包括研究方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方向的专题讲授,计72学时。 (四)选修课(6学分) 1、体育科研方法24学时(1.5学分) 2、体育管理实务24学时(1.5学分) 3、体育统计与spss软件应用48学时(2学分) 4、休闲体育学24学时(1.5学分) 5、运动心理学24学时(1.5学分) 6、奥林匹克运动24学时(1.5学分) 7、运动技术的解剖学分析24学时(1.5学分)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版)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版) [专业代码()]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专业领域具有独立从事较高水平学术研究和教学的创新型人才。具体包括: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一)具有敏锐的思维和分析能力,能够判断研究问题的价值,跟踪学术前沿,进行理论和知识创新。 (二)具有学术研究的感悟力,理解学术研究的真谛,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规范,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并做出自己的创造性贡献。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三)对体育相关问题有敏锐的洞察力,并能提炼形成科学问题,进行理论升华与创新。(四)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好的外语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二、研究方向 .运动项目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学校体育与青少年健康教育 . 运动干预与健康促进 . 运动康复与损伤防治 . 体育史与体育文化传播 . 体育改革与西部体育产业 . 武术与西南民族传统体育 三、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至六年(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四至六年),未按时毕业的博士生,以肄业处理。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四、培养方式 (一)博士研究生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应全面负责博士生的学习成绩、科研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二)博士研究生在入学三个月内,由导师和博士生共同研究制订个人培养计划,经教研室、系批准报研究生部备案。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 (三)博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以课程学习为主,在第三学期结束前,研究生培养单位对博士生进行中期考核,对其思想表现、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社会实践和健康状况等做出综合评价,合格者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组成 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包括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非学位课程包括选修课和必修环节。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 博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行学分制(学时为学分)。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至少取得学分(见博士研究生课程学分结构表)。其中学位课程学分,即公共课学分,专业基础课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学分,即选修课学分、必修环节学分(具体内容参看各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和学时学分分配表)。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 博士研究生课程学分结构表 课程性质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 总计公共课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必修环节 学分 比例 根据本专业和研究方向需要,我校暂时不能开设的课程,博士研究生可到有条件的高校选修

请 假 条 - 成都体育学院 教务处

请假条 系级专业 研究生部制表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第一条为规范研究生学籍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院在籍研究生。 第三条研究生部是研究生学籍管理的职能部门,各系、所培养单位承担协助管理的职责。 第一章入学与注册 第四条按照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和学院规定的有关证件,按规定日期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报到的,应事先向研究生部请假,请假一般不得超过两周,未经请假或请假后逾期两周不报到的(不可抗拒原因除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五条新生报到后学院按招生规定进行复查,复查合格方可注册,取得学籍;经复查不符合招生条件的,按招生规定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一经查实,即取消其入学资格或学籍。 第六条新生体检复查患有疾病者,经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在短期内可以达到招生健康标准的,经本人申请由主管校长批准可保留入学资格一年,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并应回原单位或回家进行治疗,治疗期间不享受在校研究生的待遇。保留入学资格的研究生,必须在下学年开学前向学校申请入学,经县以上医院证明,学院附属医院复查合格,方可重新办理入学手续。 第七条新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经研究生部报主管校长批准,取消入学资格: (一)未经请假或请假逾期超过两周不报到者; (二)入学复查不合格者; (三)保留入学资格期满的新生未按规定申请入学,或虽申请入学但经复查不

合格者; (四)报考过程中有弄虚作假、严重违规违纪或作弊等行为者; (五)入学前隐瞒或录取后发现有严重政治、经济、学术或品德问题者; (六)未经学校批准,拒绝交纳或不能足额交纳学校规定的各项费用者。 第八条每学年开学注册前,在籍研究生须先到计财处交纳学费、住宿费等规定的费用,凡未交清规定费用者,不予注册。经各系、所及研究生部确认,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贷款或者其他形式的资助,补齐有关手续后注册。 未经请假或请假未获准而不按期注册,逾期两周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第二章考核与考勤 第九条研究生应参加学校培养方案要求学习规定的课程,参加科学研究、学术活动、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参加所修课程的考核,遵守实践考核和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 第十条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必须修得规定的学分后,方可申请参加论文答辩。 第十一条研究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参加考核。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考核通过、成绩达到要求者方能取得规定学分。考核成绩记入成绩册,并归入本人档案。 第十二条研究生在考试、考查中要严格遵守考场纪律,研究生严重违反考核纪律或者作弊的,该课程考核成绩记为无效,并由学校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十三条研究生要按时参加培养计划规定和研究生部统一组织的活动,因故不能参加者,必须请假。未经批准擅自缺席者,按旷课处理,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

成都体育学院足球教研室

成都体育学院足球教研室 《女子足球运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 课程定义 足球运动是一项以脚支配球为主,在同一场地内进行攻守的对抗性体育运动项目。《女子足球运动》课程是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女生、经济管理系社会体育专业女生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足球运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以足球运动作为载体开展各种健身娱乐活动的能力。 (二) 编写依据 本大纲以2008年《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为指导,依据《现代足球》以及《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学院2008年教学改革精神的宗旨由足球教研室于2008年7月重新制定。 (三) 目的任务 1(通过足球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修身立业、顽强奋进的精神与品质; 2(使学生对大纲要求掌握的主要教材内容(理论与技术、技能)建立正确的概念、掌握正确的规格,并对次要教材具有一定的体会和了解; 3(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大纲的理论知识,增强自己对足球运动基本知识的认识; 4(通过足球运动课程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些以足球为载体进行健身娱乐的活动方式、方法。 (四) 课程编码及适用专业 课程编码:,

本课程适用于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女生、经济管理系社会体育专业女生。 (五) 学时数与学分 本课程总学时36学时~共2学分。 (六) 教学要求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关系,教师教学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注重育人和课堂的和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2(狠抓教材重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突出主要教材和关键环节。 3(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相互贯通与融合,促进教材内容与“中小学新课程标准”的有效结合,提高教材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以致用。 4(严格按大纲要求进行理论和实践考核。 5(教学应根据学生水平注重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充分合理利用场地器材,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注意体现学生自我特点,在实践中展示各自的特色。 6(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的示范,示范动作正确、位置适当,组织教学充分运用口令、术语。 7(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启发、调动学生主动、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安排形式多种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活动(以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蓝本),转变意识、与时俱进。 (身体素质是一切体育活动的基础,因此大纲中列出的身体素质训练内容,应由教师根据8 具体需要安排到课时。 二、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内容理论时数实践时数备注足球运动概述 1 0 实践28学时中含

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

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 翟廷立,李 芳,罗元翔,胡 雪,庞 洁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系,湖北武汉 430079)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专家咨询的方法,以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途径为逻辑起点,分析了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设置的情况;比较了体育院校与艺术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区别;提出了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不同途径;构建了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规格及要求和课程体系,为新办专业的建设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体育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育院校 中图分类号:G80 05;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520X(2006)01 0070 04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program of arts talents in P.E.institutes QU T ing li,LI Fang,LUO Yuan xiang,et al (Sports&Arts Dept.,Wuhan I nst.,of P.E.,W uhan430079,China) Abstract:Through literature study,interv iew s and expert consultation,and in view of 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arts,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urricular design of arts in P.E.schools and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alent development models of P.E.schools and arts academ ies.It also proposes w ays to com bine sports w ith arts,to construct the arts talent development model,standards and requirements of P.E. schools. Key words:sports&arts;arts talents;development program;P.E.institute 随着体育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体育科学体系的不断完善,体育与艺术的交融呈现出良好发展的势头。近几年来,天津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8所体育院校相继增设了艺术类表演、舞蹈学和舞蹈编导专业,使体育教育与艺术教育的结合不仅成为理论上的可能,而且成为持续发展的现实。然而,如何建设好新办专业,构建好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是一个亟待研究与探索的课题。 1 对体育与艺术融合途径的考察与分析 体育与艺术的融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学者的重视。但是如何结合,怎样结合,仍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从宏观上讲,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都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中明确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 收稿日期:2005 07 03;修回日期:2005 09 05 基金项目:武汉体育学院教学研究课题。 第一作者简介:翟廷立(1956-),男,湖北英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操教学与训练。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 教育部在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中也明确提出: 体育和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体育和美育工作 到2001年,通过颁布 艺术教育工作条例 ,深化教育改革和器材配备等工作,初步建立大中小学相互衔接、较为科学合理的体育、艺术教育体系,保证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提高教学水平[1]。 中共中央、国务院之所以重视体育和艺术教育,是因为艺术和体育这两种活动方式,在强健学生体魄、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方面,长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2]。而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在增强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协作精神方面,在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创作冲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等诸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独特作用。 从中观上分析,体育与艺术的融合是双向的律动。纵观体育史可以看出,体育发展离不开艺术。综观艺术史也可以窥测到,体育活动的发展可以促使艺术的升华。 从艺术向体育游移的律动中分析,促成体育与艺 第40卷第1期2006年1月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 f W uhan Institute o f P hysical Educatio n Vol.40No.1 Jan.2006

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现代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能够在体育教育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等领域从事教学、训练、健身指导、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行优良,作风朴实,学风严谨,具有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愿意为振兴祖国的体育事业而献身的思想,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实干精神及严肃的科学态度。 2.掌握体育教育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等相关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能熟练地掌握和使用计算机,具有独立从事体育教育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以及在各级各类体育机构中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3.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并具备一定的写作和听说能力。 4.身心健康。 二、培养方式 1.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2.培养工作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生要深入了解和联系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实践前沿,发 现和解决问题。 3.培养过程提倡校内外相结合,邀请校内外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参与校外有关学术活动和调研活动,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科研能力。 4.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导师的主导作用。导师应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学习成绩、科研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导师组应与导师共同做好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认真搞好专业理论课的教学,组织安排教学实践,组织研究生定期参加有关学术活动,鼓励并尽力帮助研究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 5.研究生入学后三个月内,由导师和研究生共同研究制订个人培养计划。 6.硕士生课程学习安排在前三学期完成,中期考核应在第四学期开学一个月内完成。中期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 7.学院成立指导委员会,指导研究生培养工作,在方案修订、导师配备、专业课落实、论文选题、中期检查、论文答辩评审等主要环节进行指导。 三、专业内容介绍 四、课程设置与要求 研究生须修读30-32学分,其中学位课19学分,教学实践2学分,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报告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16学时计1学分。 未获学士学位(学历)考取的研究生及跨学科考取的研究生,或在招生考试时被认为在基础理论或专业知识方面有缺陷、需要在入学后进行适当补课的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不少于二门),并通过相应的考核,方能申请参加论文答辩。补修课程填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体能训练是由体能相关理论、体能训练及实验教学部分组成的课程内容。 (二)编写依据:根据2008版《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结合旅游与户外运动方向的教学具体情况,以及新形势的需要而制定。 (三)目的任务: 1、培养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学习,树立刻苦锻炼和吃苦耐劳的思想品质。 2、系统学习和掌握体能相关理论、基本训练方法和体能能力对技能的渗透基本原理。 3、在系统学习和掌握体能相关理论及训练方法基础上,重点领会各户外运动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达到贯通学生所学基础和户外运动理论与训练实践的结合,为学生认识体质与运动能力关系打好基础。 4、具有独立从事户外运动项目的体能训练及基本科研工作能力。 5、增强运动素质能力,提高专项运动技术和运动能力水平。 6、完成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及考核要求。 (四)课程代码: (五)教学时数与分配:本课程52学时, 3 学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总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教学时数 理论课20 实践课16 实验课12 考核 2 机动 2 合计52 1、理论课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体能及体适能概念及关系释义2学时 体能的构成及各主要项目体能构成的特点4学时 体能的实现方式及促进与限制因素2学时 影响体能的因素2学时

促进体能提高的因素2学时 体能训练的恢复原理2学时 早期高强度体能训练的正面与负面效果2学时提高基础体能能力与专项体能能力的方法及原理4学时 合计20学时 2、训练课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静态与动态柔韧能力及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 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静态起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 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动态起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 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起动与疾加速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疾加速能力与高速运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 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无氧移动耐力能力及无氧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 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有氧移动耐力能力及有氧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移动灵敏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 机动2学时 合计18学时 3、教学实验课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个人经历体能训练评价4学时* 观摩运动训练专业和竞技体校体能训练课及评价2学时 制定发展各种运动素质训练计划并讲解其依据4学时提出各个项目体能训练难点及探疑2学时* 合计12学时*每人5分钟×32人计算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一)理论课 1、体能及体适能概念释义及关系辩析 1)目前国内外关于体能及体适能概念

成都体育学院 学生手册考试题

学生手册考试题 一.填空题 1.成都体育学院的校训是厚德博学,,睿智健体 2.因故不能办理注册手续的必须履行请假或暂缓注册手续。未经请假,逾期2周包含2周不注册的按自动退学处理 3.对犯有错误的学生,学校可视其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纪律处分的种类分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出学籍。 4.学生应当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教 学环节的考核,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5.学生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可办理休学手续,保留学籍至退役后一年。 6.第一学年,学生实际取得的学分累计低于30分,予以学业警示,第二学年,累计学分低于(50),予以退学第三学年,累计学分低于80分,予以退学。 7.学分和平均学分积点是学生学习量和质的重要评 价标准。 8.我院现设奖学金项目任意三项:优秀奖学金,贫 困生奖学金,单项奖学金。 9.学院组织的各种集会活动,学生都要参加,未经

批准不参加者,以旷课处理。 10.学生须持有效证件或身份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 种考试考查,严禁作弊。 11.补办学生证流程:本人登报挂失后,写书面申请,由所在年级和系署意见,场馆管理中心核实签章后,再到教务科办理补发手续,补发学生证须缴纳手续费和工本费。补办时间分别为:每学期第6,12,17周进行。 12.计算学生休学时间以学年为单位,累计不超过2年,休学一年期满后须继续休学者,要办理再休手续,逾期未办手续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13.学生对考核成绩有异议,应在开学一周内向所在系提出书面申请,经系统一后转该课程所在系,部,所,室查阅。查阅结果交所在系,部,所,室主任审查。若有更正,要填写成绩更正表,上交教务处。 14.缓考课程的考试随该课程的补考进行,补考不及 格或再缓者不再安排补考,必须重休。 15.对未完成培养方案且在该校学习一年以上的学 生,学院发给肄业证。 二.判断题 1.每学年(期)开学时,如本人因故不能如期注册, 可由他人代为注册。(错)

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670401 为了提高我院运动训练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运动训练的建设水平,根据2015年国家公布了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依据是《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10号)、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山西体育职业学院2016年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备案目录》、《山西体育职业学院高职各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山西体育职业学院关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晋体

职院教〔2009〕8号文件)。结合我省社会经济与体育事业发展需要及运动训练专业发展现状,特制定本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调研报告 为使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化、合理化,通过深入与本专业紧密相关的体育行业、企业等,从专业发展目标、人才需求现状、专业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调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把握相关行业和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状况。 (一)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基本思路与方法 调研的基本思路是,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部署,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紧贴体育产业发展需求,通过调研,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校企深度融合,为我省和国家输送大批体育高端技能型人才。调研采取实地调研与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采取的主要方法有文献法、实地调查法、定性和定量分析、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 1、针对省内体育行业、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调研 我省体育事业的发展是运动训练专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我系通过对省球类管理中心、省排球协会等体育相关行业进行调研,较为准确地把握了我省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趋势。 2、针对用人单位对体育人才数量及人才培养规格要求进行调研 通过与众多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电话访谈、

《传统体育养生学》

成都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传统体育养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 传统体育养生学是在中国传统养生理论指导下,通过一定的身体姿势或动作,进行自我调息、调心的内练,以求健康身心的一门学科;课程包含的实验教学包括创编出以一定的身体姿势或动作进行自我调息、调心的内外兼修健身的功法并进行教学演示,以达到让学生开拓思维,培养综合能力为目的的一门学科。是社会体育专业限制性选修课程。 (二)编写依据 本大纲根据《成都体育学院2013版经管系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结合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体育院校教材《传统体育养生学》而制定。 (三)目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传统体育养生的源流和基本理论,以及传统养生的基本功法(即实践部分包括养生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站桩功等),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提高其技术技能。培养学生对传统养生功法学习和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倡导开拓思维,勇于创新。培养学生对传统养生功法学习和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创编与实际教学能力,提高在社会实际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课程编码及适应专业 1、课程编码:(空) 2、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五)学时数与学分 本课程总学分为4学分,总学时数为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0.5学分,6学时;实践教学2.5学分,40学时;实验教学1学分,14学时。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总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表1 ×××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授课学期教学基本内容 教学安排 小计理论教学技术教学实验教学课外实践 第×学期 传统养生学概论 2 2 传统养生的历史渊源 2 4 中国传统养生基本理论 2 6 基本技术与方法 2 8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体育)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体育)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为宽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较高的外语水平,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事体育教育实践和体育教育理论研究的高层次人才。基本要求是: (一)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谨记“敬业、博学、求实、创新”校训,学风严谨,品行端正,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二)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坚实的体育课程与教学专业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了解相关学科知识,能独立承担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和从事体育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工作。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撰写论文摘要;具有较强的外语口语能力,能进行一般的学术交流。较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和数理统计能力。 (四)善于沟通,乐于奉献,富有合作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研究方向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为三年。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可申请提前毕业;对于没有达到学校和本专业培养要求,完不成学业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四年(含休学)。延期学习期间,培养经费自筹。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一)本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的课程结构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大类。 本研究方向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半,本专业修完37学分(含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各2学分)即为完成课程学习。课程结构及学分分配见教学计划表。 学位课程必须至少修满23学分,其中包括公共课程8学分,基础理论课程6学分,专业课程9学分。非学位课至少修满10学分,其中包括专业选修课6学分,公共选修课2学分,跨专业选修课程2学分。跨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

安徽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 主要内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一文首先介绍了本专业人才的现状,全面的阐述了如今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理论知识的缺乏、创新实践能力的不足、社会价值观念的不明确及如今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就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1)理论知识的缺乏根本原因是老师的教风不严肃、学生的学风不端正,从而导致了如今大学生学不全甚至学不到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 2)创新实践能力的不足在于学校不重视本专业的发展,培养方案的不明确,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以及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实习安排的不正确等都造成了如今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 3)缺乏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经济诱惑力的社会,更多的大学生更倾向于把自己的事业投入到高回报的行业,社会公益性行业几乎为人问津,这就导致了像社会体育这样低报酬的行业人才的匮乏。所以,如今高校大学生更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把自己的一身献给社会需要的地方。 4)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压力,由于现如今我国社会体育事业还未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加上本专业人才对社会体育专业知识的不完善,实践能力的不精通都导致了就业的难度加大,为数不多的社会体育事业岗位在选拔人才管理的时候更青睐高素质人才。这就造成了大量高校所培养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向企业、学校或其他领域的流失。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和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群体性事件的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和掌握了所要研究问题的信息并确定了自己所要研究内容的范围。 2、问卷调查法,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了他们对本专业的一些看法以及如何看待本专业的不足,大部分学生认为,在校期间根本学不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思路:本文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重点分析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案。首先,分析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现状及就业面临的问题,也就是为什么要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进行研究。其次,分析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面临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