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流站与变电站-为何采用高压直流输电

换流站与变电站-为何采用高压直流输电
换流站与变电站-为何采用高压直流输电

换流站与变电站,为何采用高压直流输电

1.总论

电厂的任务是发电,电厂要能正常发电就需要使用和维护设备,使用和维护设备就是电厂的主要工作内容。

变电站是将电厂发出的电能通过电力设备进行各种变换,然后输送出去。其主要工作任务是:

1、使用和维护电力设备,使之保证长期连续对外供电。

2、监控电力设备运行情况,作好各项监控记录,以便将来作为技术或故障

分析的原始资料。

3、有些变电站还具有监控线路运行状况的功能。

2.换流站

高压直流输电的一种特殊方式,将高压直流输电的整流站和逆变站合并在一个换流站内,在同一处完成将交流变直流,再由直流变交流的换流过程,其整流和逆变的结构、交流侧的设施与高压直流输电完全一样,具有常规高压直流输电的最基本的优点,可实现异步联网,较好地实现不同交流电压的电网互联,将2个交流同步电网隔离,能有效地隔断各互联的交流同步网间的相互影响,限制短路电流,且联络线功率控制简单,调度管理方便。与常规直流输电比较,其优点更突出:

1、没有直流线路,直流侧损耗小;

2、直流侧可选择低压大电流运行方式,以降低换流变压器、换流阀等有关

设备的绝缘水平,降低造价;

3、直流侧谐波可全部控制在阀厅内,不会产生对通信设备的干扰;

4、换流站不需要接地极,无需直流滤波器、直流避雷器、直流开关场、直

流载波等直流设备,因而比常规的高压直流输电节省投资。

换流站是直流输电工程中直流和交流进行相互能量转换的系统,除有交流场等与交流变电站相同的设备外,直流换流站还有以下特有设备:换流器、换流变压器、交直流滤波器和无功补偿设备、平波电抗器。

换流器主要功能是进行交直流转换,从最初的汞弧阀发展到现在的电控和光控晶闸管阀,换流器单位容量在不断增大。

换流变压器是直流换流站交直流转换的关键设备,其网侧与交流场相联,阀侧和换流器相联,因此其阀侧绕组需承受交流和直流复合应力。由于换流变压器运行与换流器的换向所造成的非线性密切相关,在漏抗、绝缘、谐波、直流偏磁、有载调压和试验方面与普通电力变压器有着不同的特点。交直流滤波器为换流器运行时产生的特征谐波提供入地通道。换流器运行中产生大量的谐波,消耗换流容量40%~60%的无功。交流滤波器在滤波的同时还提供无功功率。当交流滤波器提供的无功不够时,还需要采用专门的无功补偿设备。

平波电抗器能防止直流侧雷电和陡波进入阀厅,从而使换流阀免于遭受这些过电压的应力;能平滑直流电流中的纹波。另外,在直流短路时,平波电抗器还可通过限制电流快速变化来降低换向失败概率。

3.变电站

3.1简介

改变电压的场所。为了把发电厂发出来的电能输送到较远的地方,必须把电压升高,变为高压电,到用户附近再按需要把电压降低。这种升降电压的工作靠变电站来完成。变电站的主要设备是开关和变压器。按规模大小不同,称为变电所、配电室等。

3.2组成

变电站(Substation)是把一些设备组装起来,用以切断或接通、改变或者调整电压,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是输电和配电的集结点,变电站主要分为:升压变电站,主网变电站,二次变电站,配电站。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压的电力设施,它通过其变压器将各级电压的电网联系起来。

变电站起变换电压作用的设备是变压器,除此之外,变电站的设备还有开闭电路的开关设备,汇集电流的母线,计量和控制用互感器、仪表、继电保护装置和防雷保护装置、调度通信装置等,有的变电站还有无功补偿设备。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连接方式,按其功能不同而有差异。

3.3工作原理

变压器是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分为双绕组变压器、三绕组变压器和自耦变压器即高、低压每相共用一个绕组,从高压绕组中间抽出一个头作为低压绕组的出线的变压器。电压高低与绕组匝数成正比,电流则与绕组匝数成反比。

变压器按其作用可分为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前者用于电力系统送端变电站,后者用于受端变电站。变压器的电压需与电力系统的电压相适应。为了在不同负荷情况下保持合格的电压有时需要切换变压器的分接头。

按分接头切换方式变压器有带负荷有载调压变压器和无负荷无载调压变压器。有载调压变压器主要用于受端变电站。

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变压器相似,它们把高电压设备和母线的运行电压、大电流即设备和母线的负荷或短路电流按规定比例变成测量仪表、继电保护及控制设备的低电压和小电流。在额定运行情况下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为l00V,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为5A或1A。电流

互感器的二次绕组经常与负荷相连近于短路,请注意:绝不能让其开路,否则将因高电压而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或使电流互感器烧毁。

开关设备。它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高压熔断器等都是断开和合上电路的设备。断路器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用来合上和断开电路故障时在继电保护装置控制下自动把故障设备和线路断开,还可以有自动重合闸功能。在我国,220kV以上变电站使用较多的是空气断路器和六氟化硫断路器。

隔离开关(刀闸)的主要作用是在设备或线路检修时隔离电压,以保证安全。它不能断开负荷电流和短路电流,应与断路器配合使用。在停电时应先拉断路器后拉隔离开关,送电时应先合隔离开关后合断路器。如果误操作将引起设备损坏和人身伤亡。

负荷开关能在正常运行时断开负荷电流没有断开故障电流的能力,一般与高压熔断丝配合用于10kV及以上电压且不经常操作的变压器或出线上。为了减少变电站的占地面积近年来积极发展六氟化硫全封闭组合电器(GIS)。它把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接地开关、互感器、出线套管或电缆终端头等分别装在各自密封间中集中组成一个整体外壳充以六氟化硫气体作为绝缘介质。这种组合电器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不受大气条件影响,检修间隔长,无触电事故和电噪声干扰等优点,具有发展前765kV 已在变电站投入运行。目前,它的缺点是价格贵,制造和检修工艺要求高。

3.4其它相关

变电站还装有防雷设备,主要有避雷针和避雷器。避雷针是为了防止变电站遭受直接雷击将雷电对其自身放电把雷电流引入大地。在变电站附近的线路上落雷时雷电波会沿导线进入变电站,产生过电压。另外,断路器操作等也会引起过电压。避雷器的作用是当过电压超过一定限值时,自动对

地放电降低电压保护设备放电后又迅速自动灭弧,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氧化锌避雷器。

4.为什么采用高压直流输电?

追溯历史,最初采用的输电方式是直流输电,于1874年出现于俄国。当时输电电压仅100V。随着直流发电机制造技术的提高,到1885年,直流输电电压已提高到6000V。但要进一步提高大功率直流发电机的额定电压,存在着绝缘等一系列技术困难。由于不能直接给直流电升压,输电距离受到极大的限制,不能满足输送容量增长和输电距离增加的要求。19世纪80年代末,人类发明了三相交流发电机和变压器。1891年,世界上第一个三相交流电厂在德国竣工。此后,交流输电普遍代替了直流输电。随着电力系统的迅速扩大,输电功率和输电距离的进一步增加,交流输电遇到了一系列技术困难。大功率换流器(整流和逆变)的研究成功,为高压直流输电突破了技术上的障碍,直流输电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1933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为布尔德坝枢纽工程设计出高压直流输电装置;1954年,建起了世界上第一条远距离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之后,直流输电在世界上得到了较快发展,现在直流输电工程的电压等级大多为±275~±500kV,投入商业运营的直流工程最高电压等级为±600kV(巴西伊泰普工程),我国计划在西南水电送出的直流工程中采用±800kV电压等级。

在现代直流输电系统中,只有输电环节是直流电,发电系统和用电系统仍然是交流电。在输电线路的送端,交流系统的交流电经换流站内的换流变压器送到整流器,将高压交流电变为高压直流电后送入直流输电线路。直流电通过输电线路送到受端换流站内的逆变器,将高压直流电又变为高压交流电,再经过换流变压器将电能输送到交流系统。在直流输电系统中,通过控制换流器,可以使其工作于整流或逆变状态。

我国目前建成的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均为两端直流输电系统。两端直流输电系统主要由整流站、逆变站和输电线路三部分组成。两端直流输电系统可以采用双极和单极两种运行方式。

在双极运行方式中,利用正负两极导线和两端换流站的正负极相连,构成直流侧的闭环回路。两端接地极所形成的大地回路可作为输电系统的备用导线。正常运行时,直流电流的路径为正负两根极导线。实际上,它们是由两个独立运行的单极大地回路系统构成。正负两极在地中的电流方向相反,地中电流为两极电流之差。两极电流之差形成的电流为不平衡电流,由接地极导引入地。在双极运行时,不平衡电流一般控制在额定电流的1%之内。

单极运行方式又分为单极金属返回和单极大地返回两种运行方式。在单极金属返回运行方式中,利用两根导线构成直流侧的单极回路,直流线路中的一根导线用作正或负极导线,另一根用作金属返回线。在此运行方式中,地中无电流通过。在单极大地返回运行方式中,利用一根或两根导线和大地构成直流侧的单极回路。在该运行方式中,两端换流站均需接地,大地作为一根导线,通过接地极入地的电流即为直流输电工程的运行电流。

高压直流输电与交流输电相比,具有诸多优点:

1、高压直流输电具有明显的经济性。输送相同功率时,直流输电线路所用

线材仅为交流输电的1/2~2/3。直流输电采用两线制,与采用三线制三相交流输电相比,在输电线路导线截面和电流密度相同的条件下,若不考虑趋肤效应,输送相同的电功率,输电线和绝缘材料可节省约1/3。

如果考虑到趋肤效应和各种损耗,输送同样功率交流电所用导线截面积大于或等于直流输电所用导线截面积的1.33倍。因此,直流输电所用的线材几乎只有交流输电的一半。另外,直流输电线路的杆塔结构也比同容量的三相交流输电线路的简单,线路走廊占地面积也大幅减少。但

是,直流输电系统中的换流站的造价和运行费用要比交流输电系统变电站的高,当输电距离增加到一定值后,直流输电线路所节省的费用刚好抵偿了换流站所增加的费用,此时这个输电距离即被称为交流输电与直流输电的等价距离。如果把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两种输电方式在输送一定功率时,所需的费用和输电距离之间的关系绘成曲线,两曲线交点的横坐标就是等价距离。

2、在电缆输电线路中,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不产生电容电流,而交流输电线

路存在电容电流,引起损耗。在一些特殊场合,如输电线路经过海峡时,必须采用电缆。由于电缆芯线与大地之间构成同轴电容器,在交流高压输电线路中,空载电容电流极为可观。而在直流输电线路中,由于电压波动很小,基本上没有电容电流加在电缆上。

3、采用直流输电时,线路两端交流系统不需同步运行,而交流输电必须同

步运行。采用远距离交流输电时,交流输电系统两端电流的相位存在显著差异;并网的各子系统交流电的频率虽然规定为50Hz,但实际上常产生波动。这两种因素导致交流系统不同步,需要用复杂而庞大的补偿系统和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加以调整,否则就可能在设备中形成强大的环流而损坏设备,或造成不同步运行而引起停电事故。采用直流输电线路将两个交流系统互连时,其两端的交流电网可以按各自的频率和相位运行,不需进行同步调整。

4、高压直流输电控制方便、速度快,发生故障的损失比交流输电的小。两

个交流系统若用交流线路互连,则当一侧系统发生短路时,另一侧要向故障侧输送短路电流。因此,将使两侧系统原有断路器切断短路电流的能力受到威胁,需要更换断路器。若用直流输电将两个交流系统互连,由于采用可控硅装置,电路功率能迅速、方便地进行调节,直流输电线路向发生短路的交流系统输送的短路电流不大,故障侧交流系统的短路电流与没有互连时几乎一样。因此不必更换两侧原有开关及载流设备。

5、在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各极是独立调节和工作的,彼此没有影响。所

以,当一极发生故障时,只需停运故障极,另一极仍可输送至少50%的电能。但在交流输电线路中,任一相发生永久性故障,必须全线停电。

高压直流输电也有其缺点:

1、直流换流站比交流变电站的设备多、结构复杂、造价高、损耗大、运行

费用高;

2、谐波较大;

3、直流输电工程在单极大地回路方式下运行时,入地电流会对附近的地下

金属体造成一定腐蚀,窜入交流变压器的直流电流会使变压器噪声增加;

4、若要实现多端输电,技术比较复杂。

由上可见,高压直流输电具有线路输电能力强、损耗小、两侧交流系统不需同步运行、发生故障时对电网造成的损失小等优点,特别适合用于长距离点对点大功率输电。而采用交流输电系统便于向多端输电。交流与直流输电配合,将是现代电力传输系统的发展趋势。

在现代直流输电系统中,只有输电环节是直流电,发电系统和用电系统仍然是交流电。

在输电线路的送端,交流系统的交流电经换流站内的换流变压器送到整流器,将高压交流电变为高压直流电后送入直流输电线路。

直流电通过输电线路送到受端换流站内的逆变器,将高压直流电又变为高压交流电,再经过换流变压器将电能输送到交流系统。

什么是变电站的一次接线图(即模拟图)?答:将变电站的一次接线用规定的设备文字和图形符号按工作顺序排列,详细地表示电气设备或成套装置(GIS)的全部组成和连接关系的单线接线图,称为变电站的一次接线图。也可认为是模拟图。

将电站'>变电站的一次接线用规定的设备文字和图形符号按工作顺序排列,详细地表示电气设备或成套装置(GIS)的全部组成和连接关系的单线接线图,称为电站'>变电站的一次接线图。也可认为是模拟图。

用来表示控制、指示、测量和保护主接线(主电路)及其设备运行的接线图,称为二次接线图,也称二次回路图

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设备按作用不同可分为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一次设备是指直接进行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的电气设备,包括发电机、变压器、母线、架空线路、电力电缆、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等。由一次设备连接组成的电路称为一次接线或主接线。

要实现电力系统的正常稳定经济运行,除了一次设备外,还必须有相应的二次设备。二次设备对一次设备起检测、控制、调节、保护的作用,包括各种测量仪表、控制和信号器具、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等。由二次设备按一定要求构成的电路称为二次接线或二次回路。二次回路一般包括控制回路、继电保护回路、测量回路、信号回路、自动装置回路、计算机监控回路等。描述二次回路的图纸就称为二次接线图或二次回路图。

在电力系统中,二次设备及二次回路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即使一次设备正常运行,一旦二次设备出现异常,也将导致严重后果。例如,线路保护接线有误或整定值不正确,当发生短路故障时,保护会拒动或误动,造成越级跳闸,扩大停电范围或损坏电气设备;测量回路有问题,则会造成测量不准确,影响对运行设备工况的正确分析判断;计量回路有问题,则会影响电力系统自身或用户的经济利益。所以,二次设备虽然没有直接参与电能的生产过程,但其作用不可忽视,在自动化水平较高的大型发电厂、变电站中这一点尤其重要。

换流站与变电站,为何采用高压直流输电

换流站与变电站,为何采用高压直流输电 1.总论 电厂的任务是发电,电厂要能正常发电就需要使用和维护设备,使用和维护设备就是电厂的主要工作内容。 变电站是将电厂发出的电能通过电力设备进行各种变换,然后输送出去。其主要工作任务是: 1、使用和维护电力设备,使之保证长期连续对外供电。 2、监控电力设备运行情况,作好各项监控记录,以便将来作为技术或故障 分析的原始资料。 3、有些变电站还具有监控线路运行状况的功能。 2.换流站 高压直流输电的一种特殊方式,将高压直流输电的整流站和逆变站合并在一个换流站内,在同一处完成将交流变直流,再由直流变交流的换流过程,其整流和逆变的结构、交流侧的设施与高压直流输电完全一样,具有常规高压直流输电的最基本的优点,可实现异步联网,较好地实现不同交流电压的电网互联,将2个交流同步电网隔离,能有效地隔断各互联的交流同步网间的相互影响,限制短路电流,且联络线功率控制简单,调度管理方便。与常规直流输电比较,其优点更突出: 1、没有直流线路,直流侧损耗小; 2、直流侧可选择低压大电流运行方式,以降低换流变压器、换流阀等有关 设备的绝缘水平,降低造价; 3、直流侧谐波可全部控制在阀厅内,不会产生对通信设备的干扰; 4、换流站不需要接地极,无需直流滤波器、直流避雷器、直流开关场、直 流载波等直流设备,因而比常规的高压直流输电节省投资。

换流站是直流输电工程中直流和交流进行相互能量转换的系统,除有交流场等与交流变电站相同的设备外,直流换流站还有以下特有设备:换流器、换流变压器、交直流滤波器和无功补偿设备、平波电抗器。 换流器主要功能是进行交直流转换,从最初的汞弧阀发展到现在的电控和光控晶闸管阀,换流器单位容量在不断增大。 换流变压器是直流换流站交直流转换的关键设备,其网侧与交流场相联,阀侧和换流器相联,因此其阀侧绕组需承受交流和直流复合应力。由于换流变压器运行与换流器的换向所造成的非线性密切相关,在漏抗、绝缘、谐波、直流偏磁、有载调压和试验方面与普通电力变压器有着不同的特点。交直流滤波器为换流器运行时产生的特征谐波提供入地通道。换流器运行中产生大量的谐波,消耗换流容量40%~60%的无功。交流滤波器在滤波的同时还提供无功功率。当交流滤波器提供的无功不够时,还需要采用专门的无功补偿设备。 平波电抗器能防止直流侧雷电和陡波进入阀厅,从而使换流阀免于遭受这些过电压的应力;能平滑直流电流中的纹波。另外,在直流短路时,平波电抗器还可通过限制电流快速变化来降低换向失败概率。 3.变电站 3.1简介 改变电压的场所。为了把发电厂发出来的电能输送到较远的地方,必须把电压升高,变为高压电,到用户附近再按需要把电压降低。这种升降电压的工作靠变电站来完成。变电站的主要设备是开关和变压器。按规模大小不同,称为变电所、配电室等。 3.2组成

直流电与交流电在应用中的优缺点

直流电与交流电在应用中的优缺点 高压直流输电方式与高压交流输电方式相比,有明显的优越性.历史上仅仅由于技术的原因,才使得交流输电代替了直流输电.下面先就交流电和直流电的主要优缺点作出比较,从而说明它们各自在应用中的价值. 交流电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发电和配电方面:利用建立在电磁感应原理基础上的交流发电机可以很经济方便地把机械能(水流能、风能……)、化学能(石油、天然气……)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交流电源和交流变电站与同功率的直流电源和直流换流站相比,造价大为低廉;交流电可以方便地通过变压器升压和降压,这给配送电能带来极大的方便.这是交流电与直流电相比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直流电的优点主要在输电方面: ①输送相同功率时,直流输电所用线材仅为交流输电的2/3~l/2 直流输电采用两线制,以大地或海水作回线,与采用三线制三相交流输电相比,在输电线载面积相同和电流密度相同的条件下,即使不考虑趋肤效应,也可以输送相同的电功率,而输电线和绝缘材料可节约1/3. 如果考虑到趋肤效应和各种损耗(绝缘材料的介质损耗、磁感应的涡流损耗、架空线的电晕损耗等),输送同样功率交流电所用导线截面积大于或等于直流输电所用导线的截面积的1.33倍.因此,直流输电所用的线材几乎只有交流输电的一半.同时,直流输电杆塔结构也比同容量的三相交流输电简单,线路走廊占地面积也少. ②在电缆输电线路中,直流输电没有电容电流产生,而交流输电线路存在电容电流,引起损耗. 在一些特殊场合,必须用电缆输电.例如高压输电线经过大城市时,采用地下电缆;输电线经过海峡时,要用海底电缆.由于电缆芯线与大地之间构成同轴电容器,在交流高压输线路中,空载电容电流极为可观.一条200kV的电缆,每千米的电容约为0.2μF,每千米需供给充电功率约3×103kw,在每千米输电线路上,每年就要耗电2.6×107kw·h.而在直流输电中,由于电压波动很小,基本上没有电容电流加在电缆上. ③直流输电时,其两侧交流系统不需同步运行,而交流输电必须同步运行.交流远距离输电时,电流的相位在交流输电系统的两端会产生显著的相位差;并网的各系统交流电的频率虽然规定统一为50HZ,但实际上常产生波动.这两种因素引起交流系统不能同步运行,需要用复杂庞大的补偿系统和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加以调整,否则就可能在设备中形成强大的循环电流损坏设备,或造成不同步运行的停电事故.在技术不发达的国家里,交流输电距离一般不超过300km而直

准东—华东±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准东—华东(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河南段)拟压覆省地勘基金项目勘查成本价值评估报告 摘要 编号:融矿矿评字()号 重要提示:“以下内容摘自本勘查成本价值评估报告,欲了解本评估项目的全部情况,请仔细阅读勘查成本价值评估报告全文”。 评估机构:重庆融矿资产评估房地产土地估价有限公司。 评估委托人:河南省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办公室。 评估对象:准东—华东(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河南段)拟压覆省地勘基金项目勘查成本价值。 评估目的:“准东—华东(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河南段)拟压覆省地勘基金项目核实报告”已经评审备案,按照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管理工作通知的意见(豫国土资发【】号)及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规范建设项目压覆省地勘基金项目有关工作的意见(豫国土资办函【】号)及国家现行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对该建设项目压覆区进行勘查成本价值评估,为确定准东—华东(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河南段)拟压覆省地勘基金项目区应当缴纳补偿费用提供依据。本次评估即为实现上述目的而为评估委托人提供该压覆区勘查成本在本评估报告中所述各种条件下及评估基准日时点上公平、合理的价值参考意见。 评估基准日:年月日。 评估方法:勘查成本效用法、地质要素评序法。 评估报告主要参数: (一)建设项目拟压覆“河南省西峡县大香沟金矿预查”主要实物工作量:激电中梯(长导线)测量(×);激电中梯(长导线)剖面测量(点距);;∶土壤测量(×)。重置直接勘查成本:万元;间接费用分摊:万元;重置勘查成本:万元,工程布置合理性系数:,勘查工作加权平均质量系数:,效用系数:。

(二)建设项目拟压覆“河南省内乡县大桥—淅川县上集一带钒矿普查”主要实物工作量:钻探工作(钻孔,孔深;钻孔,孔深);槽探();勘探线剖面测量,工程点测量个;地质填图约;地质测量约。重置直接勘查成本:万元;间接费用分摊:万元;重置勘查成本:万元,工程布置合理性系数:,勘查工作加权平均质量系数:,效用系数:,调整系数。 (三)建设项目拟压覆河南省唐河县常湾东塔院金多金属矿预查项目常湾重点工作区,该区目前仅施工钻孔,暂未开展其它勘查工作,建设项目距离钻孔约。建设项目未压覆河南省唐河县常湾东塔院金多金属矿预查项目任何实物工作量。 (四)建设项目拟压覆河南省桐柏县黄金冲金银多金属矿预查区主要实物工作量:地质简测,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勘探线剖面测量。重置直接勘查成本:万元;间接费用分摊:万元;重置勘查成本:万元,工程布置合理性系数:,勘查工作加权平均质量系数:,效用系数:。 (五)建设项目拟压覆河南省桐柏县老湾金矿深部及外围普查区主要实物工作量;勘探线剖面测量,地质简测,地质修测。重置直接勘查成本:万元;间接费用分摊:万元;重置勘查成本:万元,工程布置合理性系数:,勘查工作加权平均质量系数:,效用系数:。 (六)建设项目拟压覆河南省桐柏县沙子岗一带萤石矿预查区主要实物工作量:∶地质简测,∶高精度磁法测量。重置直接勘查成本:万元;间接费用分摊:万元;重置勘查成本:万元,工程布置合理性系数:,勘查工作加权平均质量系数:;效用系数:。 评估结论:经评估人员现场调查和当地市场分析,按照矿业权评估的原则和程序,选取适当的评估方法和评估参数,经过仔细计算,确定准东—华东(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河南段)拟压覆省地勘基金项目勘查成本价值在评估基准日年月日所表现的价值为人民币万元,大写人民币壹佰肆拾万捌仟叁佰元整。 其中:“河南省西峡县大香沟金矿预查”项目压覆区勘查成本价值为人民币万元,大写人民币玖仟捌佰元整;

高压直流输电与特高压交流输电的优缺点比较

高压直流输电与特高压交流输电的优缺点比较 从经济方面考虑,直流输电有如下优点: (1) 线路造价低。对于架空输电线,交流用三根导线,而直流一般用两根采用大地或海水作回路时只要一根,能节省大量的线路建设费用。对于电缆,由于绝缘介质的直流强度远高于交流强度,如通常的油浸纸电缆,直流的允许工作电压约为交流的3倍,直流电缆的投资少得多。 (2) 年电能损失小。直流架空输电线只用两根,导线电阻损耗比交流输电小;没有感抗和容抗的无功损耗;没有集肤效应,导线的截面利用充分。另外,直流架空线路的“空间电荷效应”使其电晕损耗和无线电干扰都比交流线路小。 所以,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在线路建设初投资和年运行费用上均较交流经济。 直流输电在技术方面有如下优点: (1) 不存在系统稳定问题,可实现电网的非同期互联,而交流电力系统中所有的同步发电机都保持同步运行。直流输电的输送容量和距离不受同步运行稳定性的限制,还可连接两个不同频率的系统,实现非同期联网,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2) 限制短路电流。如用交流输电线连接两个交流系统,短路容量增大,甚至需要更换断路器或增设限流装置。然而用直流输电线路连接两个交流系统,直流系统的“定电流控制”将快速把短路电流限制在额定功率附近,短路容量不因互联而增大。 (3) 调节快速,运行可靠。直流输电通过可控硅换流器能快速调整有功功率,实现“潮流翻转”(功率流动方向的改变),在正常时能保证稳定输出,在事故情况下,可实现健全系统对故障系统的紧急支援,也能实现振荡阻尼和次同步振荡的抑制。在交直流线路并列运行时,如果交流线路发生短路,可短暂增大直流输送功率以减少发电机转子加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4) 没有电容充电电流。直流线路稳态时无电容电流,沿线电压分布平稳,无空、轻载时交流长线受端及中部发生电压异常升高的现象,也不需要并联电抗补偿。 (5) 节省线路走廊。按同电压500 kV考虑,一条直流输电线路的走廊~40 m,一条交流线路走廊~50 m,而前者输送容量约为后者2倍,即直流传输效率约为交流2倍。 下列因素限制了直流输电的应用范围: (1) 换流装置较昂贵。这是限制直流输电应用的最主要原因。在输送相同容量时,直流线路单位长度的造价比交流低;而直流输电两端换流设备造价比交流变电站贵很多。这就引起了所谓的“等价距离”问题。 (2) 消耗无功功率多。一般每端换流站消耗无功功率约为输送功率的40%~60%,需要无功补偿。 (3) 产生谐波影响。换流器在交流和直流侧都产生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使电容器和发电机过热、换流器的控制不稳定,对通信系统产生干扰。 (4) 缺乏直流开关。直流无波形过零点,灭弧比较困难。目前把换流器的控制脉冲信号闭锁,能起到部分开关功能的作用,但在多端供电式,就不能单独切断事故线路,而要切断整个线路。 (5) 不能用变压器来改变电压等级。 直流输电主要用于长距离大容量输电、交流系统之间异步互联和海底电缆送电等。与直流输电比较,现有的交流500 kV输电(经济输送容量为1 000 kW、输送距离为300~500 km)已不能满足需要,只有提高电压等级,采用特高压输电方式,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浅谈高压直流输电与交流输电各自优缺点

浅谈高压直流输电与交流输电各自优缺点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追溯历史,最初采用的输电方式是直流输电,于1874年出现于俄国。当时输电电压仅100V。随着直流发电机制造技术的提高,到1885年,直流输电电压已提高到6000V。但要进一步提高大功率直流发电机的额定电压,存在着绝缘等一系列技术困难。由于不能直接给直流电升压,输电距离受到极大的限制,不能满足输送容量增长和输电距离增加的要求。19世纪80年代末,人类发明了三相交流发电机和变压器。1891年,世界上第一个三相交流发电站在德国竣工。此后,交流输电普遍代替了直流输电。随着电力系统的迅速扩大,输电功率和输电距离的进一步增加,交流输电遇到了一系列技术困难。大功率换流器(整流和逆变)的研究成功,为高压直流输电突破了技术上的障碍,直流输电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1933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为布尔德坝枢纽工程设计出高压直流输电装置;1954年,建起了世界上第一条远距离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之后,直流输电在世界上得到了较快发展,现在直流输电工程的电压等级大多为±275~±500kV,投入商业运营的直流工程最高电压等级为±600kV(巴西伊泰普工程),我国计划在西南水电送出的直流工程中采用±800kV电压等级。 在现代直流输电系统中,只有输电环节是直流电,发电系统和用电系统仍然是交流电。在输电线路的送端,交流系统的交流电经换流站内的换流变压器送到整流器,将高压交流电变为高压直流电后送入直流输电线路。直流电通过输电线路送到受端换流站内的逆变器,将高压直流电又变为高压交流电,再经过换流变压器将电能输送到交流系统。在直流输电系统中,通过控制换流器,可以使其工作于整流或逆变状态。

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发展规划与研究成果

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发展规划与研究成果 摘要:本篇文章在对一次性能源具有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之后,对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技术研究设备进行研究之后,分析了实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可行性。与此同时,并结合当下雾霾给环境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对下一步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方向做出了相应的规划。 关键词:特高压直流;输电发展;规划;研究成果 近年来,雾霾对环境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今年,李克强总理在召开国务院会议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解决雾霾问题的首要措施就是要实施跨区域的送电项目。有关人员认为,这一举措实质上就是预示着特高压提速的信息。直流输电技术是世界上目前解决高电压以及远距离输送的重要措施。直流输电是把交流电通过电流转换器变换成直流电,再由直流输送电路将电流送至受电的一端,并在最后通过换流器再将其变为交流电的过程 1.我国实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必要性分析 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已经发现的煤炭有2/3部分在我国北部地区,有2/3的水电在我国西南地区,但是我国能源需求量最大的地区既不是西南地区也不是北部地区,而是在东南部的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据测量,能源产地和需求地区间的距离大约在1000km~2500km 之间。一次能源的分布情况和能源需求明显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正因为这样,一定要探索出一种新型的能源需求方式,进而不断提高对能源的输送效率。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雾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加快特高压输电技术是解决雾霾问题的首要措施。 2.我国实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为了找到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的良好措施,中国的电力企业正在积极规划对电网和电源的有关建设,并随着能源以及需求中心距离不断加大的趋势影响下,这种安全性高、节能环保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之中。在我国特高压技术研究的不断推动之下,特高压输电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研究的热度又一次进行了升温,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在我国对±800kV直流输电设备的研究基础之上,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机构逐渐在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内的研究内容越来越深入化和科技化,经一些研究成果表明,目前已有一些制造的厂家研究成功了特高压直流输电设备。 3.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的建设 依据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设备市场的需求分析,我国在未来要建设有以下

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系统技术经济分析

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系统技术经济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正处于稳步上 升阶段。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好地解决了当前输电技术存在的经济性 较低以及无法实现或者实现难度较大的更远距离输电问题,进一步提高了输电系 统供电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对于当前特高压输电网而言,1000kV以及±800kV输电系统的技术经济性是重中之重。基于此,研究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系统 技术经济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特高压交直流水电系统;技术经济性 引言: 1000kV与±800kV输电系统的技术经济性是发展特高压输电网的重要基础。从我国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成功运行经验讨论1000kV与±800kV输电的技术 经济性对推进特高压输电网的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1000kV和±800kV输电系统建设成本阐述 1.1 1000kV输电系统的建设成本 一般来说,都是使用单位输电建设成本来表示1000kV与±800kV输电系统的 建设成本。同时,参照示范工程投资决算实对其施估算。以2009年投入运行的1000kV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为例来看,其最初建设成本为56.9亿元。根据 试验示范工程相关元器件成本以及建设成本的实际情况,使用工程成本计算方法 对其建设成本进行估算,拟使用1000kV、4410MW、1500km特高压输电系统, 其单位输电建设成本预期估算成本为1900元/km?MW。若将500kV输电系统建 设成本按照2500元/km?MW的价格来看,那么此1000kV特高压输电系统的单位 建设成本则近似为500kV输电系统的8成左右。 1.2 ±800kV输电系统的建设成本 对于±800kV直流输电系统而言,首先需要把各发电单元机组通过电站500kV 母线汇集在一起,接着借助500kV输电线路连通到直流输电的整流站中,从而把 三相交流电更换成直流电,再使用两条正负极输电线路将其配送到逆变站中,再 把直流电转变为三相交流电,最后输送到有电压作为保障的500kV枢纽变电站中。和其余输电系统相同,±800kV直流输电系统在进行长距离、大规模输电的过程中,也需要两个电厂作为支撑,拟将其发电机组定位6×600MW以及5×600MW,线路 总长度为1500km,通过±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数据对其输电建设成本 实施估算。某±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的直流输电线路总长度为1891km,额定直流电流为4kA,额定换流功率为6400MW,分裂导线的规格为6×720mm2,开工建设的时间为2007年,不断对系统进行调试,最终于2010年正式投入使用。根据系统调试以及投入运行的实际结果来看,自助研发的±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 系统及其相关设备具有较高的运行性能。该±800kV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建设成本为190亿元,其中换流站与相关线路的成本均占总成本的一半。根据示范工程建设 成本进行估算,±800kV、6400MW、1500km直流输电系统的单位输电建设成本应为1780元/km?MW。 1.3 1000kV和±800kV输电系统建设成本对比分析 一般来说,通过逆变站的输出功率对交流输电进行估算,而直流输电的估算 亦是如此;1000kV交流输电系统的单位建设成本与±800kV直流输电系统的单位 建设成本基本一致,都为1900元/km?MW,处于相同等级。1000kV交流输电系 统的对地电压为578kV和±800kV直流输电系统极线的对地电压相匹配。±800kV

柔性直流输电与高压直流输电的优缺点

柔性直流输电 一、常规直流输电技术 1. 常规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主要设备。常规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主要设备一般包括:三相桥式电路、整流变压器、交流滤波器、直流平波电抗器和控制保护以及辅助系统(水冷系统、站用电系统)等。 2. 常规直流输电技术的优点。 1)直流输送容量大,输送的电压高,最高已达到800kV,输送的电流大,最大电流已达到4 500A;所用单个晶闸管的耐受电压高,电流大。 2)光触发晶闸管直流输电,抗干扰性好。大电网之间通过直流输电互联(背靠背方式),换流阀损耗较小,输电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高。 3)常规直流输电技术可将环流器进行闭锁,以消除直流侧电流故障。 3. 常规直流电路技术的缺点。常规直流输电由于采用大功率晶闸管,主要有如下缺点。 1)只能工作在有源逆变状态,不能接入无源系统。 2)对交流系统的强度较为敏感,一旦交流系统发生干扰,容易换相失败。 3)无功消耗大。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谐波含量高,需要安装滤波装置来消除谐波。 二、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1.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主要设备。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主要设备一般包括:电压源换流器、相电抗器、联结变压器、交流滤波器和控制保护以及辅助系统(水冷系统、站用系统)等。 2.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优点。柔性直流输电是在常规直流输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传统的直流输电技术具有的优点,柔性输电大都具有。此外,柔性输电还具有一些自身的优点。 1)潮流反转方便快捷,现有交流系统的输电能力强,交流电网的功角稳定性高。保持电压恒定,可调节有功潮流;保持有功不变,可调节无功功率。 2)事故后可快速恢复供电和黑启动,可以向无源电网供电,受端系统可以是无源网络,不需要滤波器开关。功率变化时,滤波器不需要提供无功功率。 3)设计具有紧凑化、模块化的特点,易于移动、安装、调试和维护,易于扩展和实现多端直流输电等优点。 4)采用双极运行,不需要接地极,没有注入地下的电流。 3.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缺点。系统损耗大(开关损耗较大),不能控制直流侧故障时的故障电流。在直流侧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由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的换流器中存在不可控的二极管通路,因此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不能闭锁直流侧短路故障时的故障电流,在故障发生后只能通过断开交流侧断路器来切除故障。可以使用的最佳解决方式是通过使用直流电缆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率。 三、常规直流输电技术和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对比

特高压交流和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运行损耗及经济性分析

特高压交流和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运行损耗及经济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8-04-12T10:36:46.21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2期作者:常彦 [导读] 摘要:特高压交流和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损耗对于输电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具有直接重要的影响,对于提高输电系统设备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促进电力资源优化合理配置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山西省太原市 030031) 摘要:特高压交流和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损耗对于输电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具有直接重要的影响,对于提高输电系统设备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促进电力资源优化合理配置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特高压交流;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运行损耗分析;经济分析 在我国覆盖全国电网的整体输电系统中,输电系统运行损耗都是不可避免的重要问题,运行损耗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输电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经济性。其中,关于特高压交流和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这一在整个电网中占有重要比重的输电系统的运行损耗和相关经济性分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特高压交流和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及其经济性概述 中国是世界上国土面积第四大的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形复杂多样,并且由于地形地势气候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资源能源需求量呈现西低东高的阶梯式分布。与其相反的是,我国的能源资源分布却是西高东低,具体到与电力相关的资源能源来说,我国目前有超过百分之七十的水力资源在西南,有大约百分之七十五的煤炭资源储存西北,风电和太阳能等能够用于发电的可再生能源也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因此,这种电力资源能源分布和电力资源需求的极不平衡性,决定着我国能源分配面对的巨大压力,以及通过多种方式优化电力资源配置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其中,特高压交流和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就是当前技术成熟,应用较为普及的两种主流输电方式,它们为我国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的大好局面,提供了重要的助力。所以,不断地分析和研究特高压交流和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也是提高电力资源配置效率和质量的必然要求。 分析输电系统经济性的重要内容,就是分析输电系统的运行损耗。对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来说,特高压交流和直流输电系统经济性分析主要集中在前期建设投资、中期的输电网络运性维修、输电运行中不可避免的输电损耗和以及停电造成的损失费用四个方面。 2特高压交流和直流输电系统经济性分析 本文主要运用对比法分析特高压交流和直流系统的经济性,其中涉及二者经济性比较,主要从投资、运维、输电损耗和停电损失费用四个方面来进行比较,最后再进行综合汇总。 在对比分析法中,我们需要设定一个恒量,为了便于比较和计算,设置特高压交流和高压直流两种输电系统中,输电距离相同,在500-2000千米范围内,分为500千米、1000千米、1500千米和2000千米四个固定值。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输电能力的大小、额定输送量和负载率对两种输电系统的影响大小。 采用的研究对象中,两种输电系统的具体参数分别为:特高压交流输电系统2个1000千伏变电站和多个中间开关站以及1回输电线路组成,线路规格为8×500平方毫米,并且每400千米一个间距设置一个开关站。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无变电站及中间开关,但需架设1台换流站,同时采用的是6×900平方毫米的线路。 2.1投资费用分析 特高压交流输电系统中,需要建设变电站,变电站的建设费用为430元/千伏,8×500平方毫米规格的线路为425万元/千米。所以,变电站的建设费用为86亿元,线路的费用为500千米21.25亿元,1000千米42.5亿元,1500千米6 3.75亿元、2000千米85亿元。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不需要建设变电站,但是需要投资建设换流站,一台换流站单价为65亿元,6×900平方毫米规格的线路单价为397万元/ 千米,因此,线路的费用为500千米19.85亿元,1000千米39.7亿元,1500千米59.55亿元、2000千米79.4亿元。 因此,经过对比,在不考虑其他任何因素的情况下,在特高压交流电输电网络的前期站设投资要远远大于高压直流电的输电网络。直到输电距离达到6000千米,高压直流输电网络才更加具有经济价值。 2.2运维费用分析 输电网络的运维就是指输电网络硬件设备的元件耗损率和故障维修的费用。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高压直流换流站设备和阀组众多,系统的运行状态比交流系统多,类似换流变压器和阀组这部分元件故障频率较多,维修更新的时间较长,特高压交流变电站的元件较少且故障持续时间短。因此,可以说在各个距离高压直流输电网络的运维费用都要大于特高压交流输电网络,在运维费用方面,特高压交流输电网络更具经济性。 2.3输电损耗费用分析 特高压和超高压交流输电系统的运行损耗主要包括变电站损耗和输电线路损耗两部分。一方面变电站损耗包括变压器、电抗器、电容器等设备损耗等硬件和变电站日常运行用电造成的损耗,这种损耗鱼输电系统的随输送容量基本成正比,随着输送容量的变化成比例调整。另一方面,输电线路损耗主要包括电阻损耗、电晕损耗和泄漏损耗,其中电阻损耗属于硬件损耗的一种,电阻损耗量同样随输送容量的变化成比例变化,电晕损耗的变化则基本受电压等级、导线结构和天气情况等因素影响,泄漏损耗通常并不计入记录分析中。 2.3.1电阻损耗 通常情况下,电路损耗是理论意义上的损耗,是指线路在满负荷运行时造成的功率损耗。然而在实际电力输送中,输电系统不可能不间断地满负荷运行。 计算公式如下:线路电阻损耗值=线路电阻×额定电流×损耗小时数 计算结果可由两种输电系统的具体参数估算到。 2.3.2电晕损耗 交流线路电晕损耗很容易受到线路电压、导线结构和气候条件的影响,经过研究发现,在雨雪天起电晕平均损耗可以达到为晴朗天气平均损耗的37-50倍。电晕损耗年平均值计算公式为 电晕损耗年平均值=(好天气小时数损耗+雪天小时数损耗+雨天小时数损耗)/全年日历小时数” 2.4停电损失费用分析

交、直流输电的优缺点及比较

交、直流输电的优缺点 直流输电的优势 直流输电的再次兴起并迅速发展,说明它在输电技术领域中确有交流输电不可替代的优势。尤其在下述情况下应用更具优势: (1)远距离大功率输电。直流输电不受同步运行稳定性问题的制约,对保证两端交流电网的稳定运行起了很大作用。 (2)海底电缆送电是直流输电的主要用途之 一。"输送相同的功率,直流电缆不仅费用比交流省,而且由于交流电缆存在较大的电容电流,海底电缆长度超过40km时,采用直流输电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技术上都较为合理。 (3)利用直流输电可实现国内区网或国际间的非同步互联,把大系统分割为几个既可获得联网效益,又可相对独立的交流系统,避免了总容量过大的交流电力系统所带来的问题。 (4)交流电力系统互联或配电网增容时,直流输电可以作为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这是由于它的控制系统具有调节快、控制性能好的特点,可以有效地限制短路电流,使其基本保持稳定。 (5)向用电密集的大城市供电,在供电距离达到一定程度时,用高压直流电缆更为经济,同时直流输电方式还可以作为限制城市供电电网短路电流增大的措施。 4直流输电与交流输电的技术比较 4.1直流输电的优点 (1)直流输电不存在两端交流系统之间同步运行的稳定性问题,其输送能量与距离不受同步运行稳定性的限制; (2)用直流输电联网,便于分区调度管理,有利于在故障时交流系统间的快速紧急支援和限制事故扩大;

(3)直流输电控制系统响应快速、调节精确、操作方便、能实现多目标控制; (4)直流输电线路沿线电压分布平稳,没有电容电流,不需并联电抗补偿; (5)两端直流输电便于分级分期建设及增容扩建,有利于及早发挥效益。 4.2直流输电的缺点 (1)换流器在工作时需要消耗较多的无功功率; (2)可控硅元件的过载能量较低; (3)直流输电在以大地或海水作回流电路时,对沿途地面地下或海水中的金属设施造成腐蚀,同时还会对通信和航海带来干扰; (4)直流电流不像交流电流那样有电流波形的过零点,因此灭弧比较困难。 5直流输电与交流输电的经济比较 (1)直流架空线路投资省。直流输电一般采用双极中性点接地方式,直流线路仅需两根导线,三相交流线路则需三根导线,但两者输送的功率几乎相等,因此可减轻杆塔的荷 重,减少线路走廊的宽度和占地面积。在输送相同功率和距离的条件下,直流架空线路的投资一般为交流架空线路投资的三分之 二。" (2)直流电缆线路的投资少。相同的电缆绝缘用于直流时其允许工作电压比用于交流时高两倍,所以在电压相同时,直流电缆的造价远低于交流电缆。 (3)换流站比变电站投资大。换流站的设备比交流变电站复杂,它除了必须有换流变压器外,还要有目前价格比较昂贵的可控硅换流器,以及换流器的其它附属设备,因此换流站的投资高于同等容量和相应电压的交流变电站。

三大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背景资料

三大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背景资料 一、特高压直流线路基本情况 ±800kV复奉直流线路四川段起于复龙换流站,止于377#塔位,投运时间2009年12月,长度187.275km,铁塔378基,途径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高县、长宁县、翠屏区、江安县、泸州市纳溪区、江阳区、合江县共8个区县,在合江县出境进入重庆境内。线路全部处于公司供区,途径地市公司供电所35个。接地极线路79公里,铁塔189基。±800kV 复奉线输送容量6400MW。 ±800kV锦苏直流线路四川段起于锦屏换流站,止于987#塔位,投运时间2012年12月,长度484.034km,铁塔988基,自复龙换流站起与复奉线同一通道走线,途径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普格县、昭觉县、美姑县、雷波县、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水富县、宜宾市屏山县、宜宾县、高县、长宁县、翠屏区、江安县、泸州市纳溪区、江阳区、合江县共16个区县,在合江县出境进入重庆境内。线路处于公司供区长度268.297公里、铁塔563基,途径地市公司供电所44个;另有0036#-0344#、0474#-0493#区段(长度153.268公里、铁塔320基)处于地方电力供区,0494#-0598#区段(长度62.469公里、铁塔105基)处于南方电网供区。接地极线路74公里,铁塔207基。±800kV锦苏线输送容量7200MW。

±800kV宾金直流线路工程四川段起于宜宾换流站,止于365#塔位,试运行时间2014年03月,长度182.703km,铁塔366基,途径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珙县、兴文县、泸州市叙永县、古蔺县共5个区县,在古蔺县出境进入贵州境内。线路全部处于公司供区,途径地市公司供电所22个。接地极线路101公里,铁塔292基。±800kV宾金线输送容量8000MW。 线路名称线路长度 (km) 杆塔数量投运时间 途径区县数 量 途径属地公 司供电所 ±800kV 复奉直流 187.275 378 2009.12 8 35 复龙换流站 接地极线路 79.106 189 ±800kV 锦苏直流 484.034 988 2012.12 16 44 锦屏换流站 接地极线路 74.147 207 ±800kV 宾金直流 182.703 366 2014.03(试 运行)5 22 宜宾换流站 接地极线路 101.174 292

超高压直流输电

目录 前言 (2) 主要设备 (3) 远距离输电优势明显 (3) 工程应用 (3) 超高压直流输电和交流输电的性能对比 (4) 超高压直流输电的优势及其依赖的技术 (5) 超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结构 (6) 超高压直流输电的故障保护系统 (7)

前言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被用于通过架空线和海底电缆远距离输送电能;同时在一些不适于用传统交流联接的场合,它也被用于独立电力系统间的联接。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1954年诞生于瑞典,用于连接瑞典本土和哥特兰岛,由阿西亚公司(ASEA, 今ABB集团)完成。 在一个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电能从三相交流电网的一点导出,在换流站转换成直流,通过架空线或电缆传送到接受点;直流在另一侧换流站转化成交流后,再进入接收方的交流电网。直流输电的额定功率通常大于100兆瓦,许多在1000-3000兆瓦之间。 高压直流输电用于远距离或超远距离输电,因为它相对传统的交流输电更经济。 应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电能等级和方向均能得到快速精确的控制,这种性能可提高它所连接的交流电网性能和效率,直流输电系统已经被普遍应用。 高压直流输电是将三相交流电通过换流站整流变成直流电,然后通过直流输电线路送往另一个换流站逆变成三相交流电的输电方式。它基本上由两个换流站和直流输电线组成,两个换流站与两端的交流系统相连接。 直流输电线造价低于交流输电线路但换流站造价却比交流变电站高得多。一般认为架空线路超过600-800km,电缆线路超过40-60km直流输电较交流输电经济。随着高电压大容量可控硅及控制保护技术的发展,换流设备造价逐渐降低直流输电近年来发展较快。我国葛洲坝一上海1100km、±500kV,输送容量的直流输电工程,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此外,全长超过2000公里的向家坝-上海直流输电工程也已经完成。该线路是目前(截至2011年初)世界上距离最长的高压直流输电项目。

高压直流输电课后习题答案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思考题及答案 一.高压直流输电发展三个阶段的特点? 答:1 1954年以前——试验阶段; 参数低;采用低参数汞弧阀;发展速度慢。 2 1954年~1972年——发展阶段; 技术提高很大;直流输电具有多方面的目的(如水下传输;系统互联;远距离、大容量传输)。 3 1972年~现在——大力发展阶段; 采用可控硅阀;几乎全是超高压;单回线路的输电能力比前一阶段有了很大的增加;发展速度快。 二.高压直流输电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直流输电线路的基本原理图见图1.3所示。从交流系统I向系统X输电能时, 换流站CS1把送端系统送来的三相交流电流换成直流电流,通过直流输电线路把直流电流(功率)输送到换流站CS2,再由CS2把直流电流变换成三相交流电流 三.高压直流输电如何分类? 答:分两大类: 1 单极线路方式; A.单极线路方式; 采用一根导线或电缆线,以大地或海水作为返回线路组成的直流输电系统。 B.单极两线制线路方式; 将返回线路用一根导线代替的单极线路方式。 2 双极线路方式; A. 双极两线中性点两端接地方式; B. 双极两线中性点单端接地方式; C. 双极中性点线方式; D. “背靠背”(back- to- back)换流方式。 四.高压直流输电的优缺点有哪些? 答:优点:1 输送相同功率时,线路造价低; 2 线路有功损耗小; 3 适宜海下输电; 4 没有系统的稳定问题; 5 能限制系统的短路电流; 6 调节速度快,运行可靠 缺点:1 换流站的设备较昂贵; 2 换流装置要消耗大量的无功; 3 换流装置是一个谐波源,在运行中要产生谐波,影响系统运行,所以需在直 流系统的交流侧和直流侧分别装设交流滤波器和直流滤波器,从而使直流输 电的投资增大;

直流开关在换流站中的应用

直流开关在换流站中的应用 摘要:为了适应直流输电的快速发展,设计开发了相应的直流转换开关和直流 旁路开关设备,目前已经在国内大量应用。本文介绍了这种直流开关设备的工作 原理、结构参数及应用等有关内容,该产品的开发及应用将为我国直流输电的发 展做出重大贡献。 关键词:直流开关;换流站;应用研究 近年来,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进一 步发展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目前也已经成功投产,稳定运行。 直流输电和传统的交流输电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直流输电架空线路只需正负两极导线、杆塔结构简单、线路造价低、损耗小;②直流电缆线路输送容量大、造价低、损耗小、不易老化、寿命长,切输送距离不受限;③直流输电不存在交流输电的不稳定性问题,直流输电线路无电容充电电流,直流线路无电容充电电流,电压分布平稳,负载大小不发生电压异常不需并联电抗。并且调节速度快, 运行可靠,有利于远距离大容量送电;④直流输电有利于实现电力系统之间的联网;⑤直流输电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容易控制,可以改善交流系统的运行性能;⑥可以利用大地为回路,提高运行可靠性;⑦直流输电可以方便的分期建设和 增容,有利发挥投资效益。 虽然直流输电在我国发展较晚,但因为其特有的优点,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使其发展迅猛,并且电压等级也逐渐提高,现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开始阶段 直流开关设备主要依靠进口,根据国家要求关键设备国产化的要求,国内厂家也 积极开发同类产品,但是由于开发难度大、投资大,国内只有较少厂家能够生产 该类产品,依托西电集团公司在电力行业强大技术优势和制造基础,西安西电高 压开关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西开有限公司) 最早在国内开发和制造直流转化开 关和旁路开关的厂家,并且生产的产品在国内的换流站中大量应用。 1.直流转换开关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一般配置有 4 种高压直流转换开关,分别是金属回线 转换开关、大地回线转换开关、中性母线开关和中性母线接地开关。其中,MRTB 将直流电流从大地回路转换到金属回线通路的开关设备,ERTB 将直流电流 从金属回线通路转换到大地回路通路的开关设备,NBS 安装在换流站站内接地线上,用于把停运的换流桥与中性母线断开的开关设备,NBS 还应把直流极线故障 所产生的故障电流转换到由接地极及其引线构成的回路中。NBGS 安装在换流站 站内接地线上,用于提供站内临时接地的设备,NBGS 最重要的作用是最为一个 快速合闸开关;另外在 NBS 转换失败(开断不成功)时,NBGS 也可提供暂时的大地 回路通路。 1.1运行方式转换 ①正常双极运行时,双极两端中性点接地,NBS11、NBS12、NBS21、NBS22、MRTB 闭合,ERTB、NBGS11、NBGS12 断开,电流回路见,直流电流的路径为 正负两根导线,电流方向相反,双极对称运行时,接地极中无电流流过,双极不 对称运行时,两极中的电流不相等,接地极中电流为两极电流之差。 ②当换流阀 V13、V14 出现故障或需要检修时,NBS12、NBS22、S16、S26 断开,把停运的换流桥与中性母线断开,转入单极大地回线运行方式。 1.2直流转换开关与直流电流的分断 目前,应用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的直流转换开关主要采用两种方式来实现,

特高压直流输电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电力需求日益旺盛,电力工业的发展速度加快。2004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0 5GW,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440GW;2005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约70GW,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突破500GW;预计到2010年、2020年,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700GW和1200GW。 新增电力装机有很大数量在西部大水电基地和北部的火电基地。这些集中的大电站群装机容量大,距离负荷中心远。如金沙江的溪洛渡、向家坝水电厂,总装机容量达到18.6GW,计划送电到距电厂1000~2000km的华中、华东地区;云南的水电有约20GW容量要送到1500km外的广东;筹划中的陕西、山西、宁夏、内蒙古的大火电基地将送电到华北、华中和华东的负荷中心,距离近的约1000km,远的超过2000km。 在这种背景下,要求输电工程具有更高的输电能力和输电效率,实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大容量、远距离送电。特高压直流输电是满足这种要求的关键技术之一。 1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技术特点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电压等级概念与交流输电不一样。对于交流输电来说,一般将220kV 及以下的电压等级称为高压,330~750kV的称为超高压,1000kV及以上的称为特高压。直流输电则稍有不同,±100kV以上的统称为高压;±500kV和±600kV仍称为高压,一般不称为超高压;而超过±600kV的则称为特高压。 对于单项直流输电工程而言,通常根据其送电容量、送电距离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方面的综合比较,对工程进行个性化设计而确定相应的直流电压等级。我国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电压等级进行研究和论证时,考虑到我国对直流输电技术的研发水平和直流设备的研制能力,认为确定一个特高压直流电压水平是必要的,并把±800kV确定为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标称电压。这有利于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和设备制造的标准化、规范化、系列化开发,有利于进行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和管理。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不仅具有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所有特点,而且能将直流输电技术的优点更加充分发挥。直流输电的优点和特点主要有[1]:①输送容量大。现在世界上已建成多项送电3GW的高压直流输电工程。②送电距离远。世界上已有输送距离达1700km的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我国的葛南(葛洲坝—上海南桥)直流输电工程输送距离为1052km,天广(天生桥—广东)、三常(三峡—常州)、三广(三峡—广东)、贵广(贵州—广东)等直流输电工程输送距离都接近1000km。③输送功率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快速控制和调节。④直流输电的接入不会增加原有电力系统的短路电流容量,也不受系统稳定极限的限制。⑤直流输电可以充分利用线路走廊资源,其线路走廊宽度约为交流输电线路的一半,且送电容量大,单位走廊宽度的送电功率约为交流的4倍。如直流±500kV线路走廊宽度约为30m,送电容量达3GW;而交流500kV线路走廊宽度为55m,送电容量却只有1GW。⑥直流电缆线路不受交流电缆线路那样的电容电流困扰,没有磁感应损耗和介质损耗,基本上只有芯线电阻损耗,绝缘水平相对较低。⑦直流输电工程的一个极发生故障时,另一个极能继续运行,并通过发挥过负荷能力,可保持输送功率或减少输送功率的损失。⑧直流系统本身配有调制功能,可以根据系统的要求做出反应,对机电振荡产生阻尼,阻尼低频振荡,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水平。⑨能够通过换流站配置的无功功率控制进行系统的交流电压调节。⑩大电网之间通过直流输电互联(如背靠背方式),2个电网之间不会互相干扰和影响,必要时可以迅速进行功率交换。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特点:①电压高,高达±800kV。对与电压有关的设备,如高压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