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急救课程论证
急救课程开设情况英语作文

急救课程开设情况英语作文英文回答:I remember when I was in high school, our school offered a first aid course as part of the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It was a great opportunity for us to learn valuable skills that could potentially save lives in emergency situations. The course covered a wide range of topics, including CPR, wound care, choking relief, and basic first aid techniques.One of the most memorable experiences from the course was when we had a hands-on practice session on CPR. We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and had to take turns performing chest compressions and rescue breaths on a mannequin. It was abit nerve-wracking at first, but our instructor was very patient and guided us through the process step by step. By the end of the session, we all felt more confident in our ability to perform CPR if ever needed.Another important lesson we learned was how to properly apply bandages and dress wounds. We practiced on each other, taking turns pretending to have different types of injuries. It was a bit messy at times, but we all had a good laugh while learning how to properly clean and dress wounds to prevent infection.Overall, the first aid course was not only educational but also fun and engaging. It taught us important lifeskills in a hands-on and interactive way. I believe that offering first aid courses in schools is crucial in preparing students to respond effectively in emergency situations.中文回答:我记得当我还在高中的时候,我们学校开设了急救课程作为健康教育课程的一部分。
急救培训试讲教案范文模板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
2. 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应对的心态,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 使学生了解急救的重要性,树立关爱生命、服务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2. 常见急症和意外伤害的急救方法。
3. 心肺复苏(CPR)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1. 急救技能的准确操作。
2. 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的心态。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播放急救视频,让学生了解急救的重要性和常见急救场景。
2.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紧急情况?如何处理?二、讲授新课1. 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确认现场安全- 检查意识- 呼叫救援- 进行急救措施- 转移伤者2. 常见急症和意外伤害的急救方法-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PR)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 创伤出血:止血、包扎、固定- 中暑:立即转移到阴凉处,补充水分- 刺激性气体吸入:立即离开现场,呼吸新鲜空气3. 急救技能的准确操作- 演示心肺复苏(CPR)的正确步骤和手法- 演示止血、包扎、固定的正确方法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CPR)和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技能的实践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急救培训的主要内容,强调急救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急救操作中的不足。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次急救培训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拍摄一段急救操作视频,与家人、朋友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其急救技能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其学习效果。
七、板书设计1. 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流程2. 常见急症和意外伤害的急救方法3. 心肺复苏(CPR)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4. 急救技能的准确操作通过以上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应对的心态,树立关爱生命、服务社会的意识。
急救培训试讲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急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掌握急救的基本技能,如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等;3. 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自救和互救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等基本急救技能;2. 教学难点: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急救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操作步骤;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急救的重要性;3. 实操演练法:让学生亲自操作,掌握急救技能;4.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入急救案例,引起学生兴趣;2. 说明急救的重要性。
二、讲解急救基本概念和原则1. 解释急救的定义、目的和原则;2. 强调急救过程中避免二次伤害的重要性。
三、讲解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等基本急救技能1. 止血:讲解止血带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2. 包扎:讲解不同类型的包扎方法、适用场景等;3. 心肺复苏:讲解心肺复苏的步骤、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实操演练1. 学生分组进行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等技能的实操演练;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操作。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回顾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等基本急救技能;2. 引导学生总结急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讲解急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安全意识: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确保自身安全;2. 及时性:在第一时间采取急救措施,争取最佳抢救时间;3. 正确性:严格按照急救步骤操作,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三、模拟演练1. 教师模拟紧急情况,让学生进行现场急救;2.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总结1. 总结急救培训内容,强调急救的重要性;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急救知识,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
五、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急救的感悟或心得;2. 向家人、朋友宣传急救知识。
急救培训试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急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掌握急救的基本技能,如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等;3. 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自救和互救的能力。
急救培训课程

急救培训课程引言概述:急救培训课程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旨在向普通民众提供关键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各种突发状况的增多,掌握急救技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急救培训课程的重要性以及课程内容的五个部份。
一、基础知识1.1 呼叫急救电话:学习正确的呼叫急救电话的方式和步骤,包括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和详细的病情描述。
1.2 人体解剖学:了解人体主要器官的位置和功能,以便在急救过程中准确判断和处理问题。
1.3 常见疾病和伤害:学习常见疾病和伤害的症状和处理方法,例如心脏病发作、中风、骨折等。
二、基本急救技能2.1 呼吸道管理:学习如何清除被阻塞的呼吸道,包括正确的头后仰法和胸外按压。
2.2 心肺复苏(CPR):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技术,包括按压胸部和进行人工呼吸。
2.3 创伤处理:学习如何处理创伤,包括止血、包扎伤口和固定骨折。
三、特殊情况急救3.1 中毒急救:了解不同类型的中毒症状和处理方法,如食物中毒、药物中毒等。
3.2 烧伤急救:学习如何处理不同程度的烧伤,包括冷却烧伤部位和避免感染。
3.3 溺水急救:掌握溺水急救的技巧,包括救援溺水者和进行心肺复苏。
四、儿童急救4.1 儿童心肺复苏:了解儿童心肺复苏的特殊技巧和注意事项。
4.2 儿童窒息急救:学习如何处理儿童窒息状况,包括使用背部拍击和胸部挤压。
4.3 儿童骨折处理:掌握儿童骨折处理的方法,包括使用夹板固定和安抚受伤的孩子。
五、心理支持和紧急情况管理5.1 急救心理学:了解急救过程中可能浮现的心理反应和应对方法,包括紧急情况下的镇静处理和与受伤者的有效沟通。
5.2 紧急情况管理:学习如何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组织和协调,包括与急救人员和医疗机构的合作。
5.3 自我保护和急救器材使用:了解急救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措施和正确使用急救器材的方法。
结论:急救培训课程提供了关键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使每一个人都能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反应。
通过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急救技能、特殊情况急救、儿童急救以及心理支持和紧急情况管理,我们能够为自己和他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
急救知识备课教案-急救意识

急救知识备课教案-急救意识标题:急救知识备课教案-急救意识引言概述:急救意识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重要技能,因为在面对突发状况时,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拯救生命。
为了提高大众对急救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本文将介绍一份急救知识备课教案,匡助读者了解急救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一、认识急救的重要性1.1 急救可以拯救生命急救是在突发状况下迅速采取措施,以减轻伤害或者拯救生命的行为。
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在关键时刻拯救受伤者的生命,提高生存率。
1.2 急救可以减轻伤害及时的急救措施可以减轻伤害程度,避免病情恶化,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1.3 急救是一种社会责任学习急救知识不仅可以保护自己和家人,还可以在他人遇到紧急情况时伸出援手,履行社会责任。
二、急救的基本原则2.1 保护现场在进行急救时,首先要确保现场安全,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戴手套、清理杂物等。
2.2 判断意识和呼吸在急救时,要先判断受伤者是否故意识和呼吸。
可以通过呼吸和脉搏检查等方式来确定患者的状况。
2.3 寻求匡助如果遇到严重伤情或者无法处理的情况,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护人员的匡助。
三、常见急救技能3.1 心肺复苏(CPR)心肺复苏是一种重要的急救技能,可以在心脏骤停时拯救生命。
掌握正确的按压和人工呼吸技巧是进行CPR的关键。
3.2 止血处理在出血较多的伤情中,正确的止血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失血量,避免伤者休克。
可以使用压迫止血法或者包扎止血等方法。
3.3 手部骨折固定在发生手部骨折时,正确的固定方法可以减轻疼痛,避免骨折移位。
可以使用夹板或者绷带进行固定。
四、急救知识的普及4.1 开展急救培训社会各界可以开展急救培训活动,提高公众对急救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可以邀请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普及急救技能。
4.2 制定急救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可以制定急救应急预案,明确急救流程和责任分工,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可以定期组织摹拟演练,提升员工的急救意识。
学习急救知识的安全教育课程

学习急救知识的安全教育课程安全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面对突发紧急情况时,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学习急救知识的安全教育课程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对学习急救知识的安全教育课程进行详细的分析说明。
首先,学习急救知识的安全教育课程涵盖了广泛的内容。
这些课程通常包括但不限于心肺复苏(CPR)、止血、骨折固定和烧烫伤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参与者可以了解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面对不同紧急情况时的正确应对方式。
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提高自救和互救的能力,还可以起到挽救生命的作用。
其次,学习急救知识的安全教育课程具有实践性。
这类课程通常采取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模拟真实紧急情况的场景训练,帮助学员们真实体验并掌握急救技能。
例如,在CPR的学习过程中,学员们经常会使用模拟人体进行实际操作,从而熟悉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急救技术。
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员们的技能应用能力,并能够在真实紧急情况中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
此外,学习急救知识的安全教育课程在提升社会公众意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普及和推广急救知识,可以增强民众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紧急情况下的处理能力。
当面对意外伤害或突发疾病时,能够正确应对可能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害,甚至挽救生命。
另外,学习急救知识的安全教育课程还可以减轻急救队伍的负担,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现象。
然而,学习急救知识的安全教育课程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资源不足问题。
目前,不同地区和群体的急救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许多地区仍然缺乏合适的急救培训机构和师资力量。
其次,普通民众对于学习急救知识的意愿和需求有限,对于安全教育课程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知。
因此,推广急救知识的安全教育课程需要各级政府、媒体以及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
综上所述,学习急救知识的安全教育课程对于提高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应对突发紧急情况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涵盖广泛内容和实践性教学模式,参与者能够全面掌握急救技能,并在紧急情况中做出及时、正确的应对。
急救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案模板【课程名称】:急救知识培训【授课对象】:全体师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急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如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心肺复苏等。
3. 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教学重点】:1. 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2. 常见急症的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1. 急救技能的实际操作。
2. 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正确判断和处理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急救知识,使学生了解急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演示法:演示急救技能,使学生直观地掌握操作方法。
3. 实践操作法: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设施设备及教具】:1. 投影仪、音响设备2. 急救包、绷带、剪刀、消毒棉球、三角巾等急救用品3. 模拟人、假人等教学道具【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可能遇到哪些紧急情况?如何应对?2. 介绍急救知识培训的目的和意义。
二、讲授急救基本概念和重要性1. 介绍急救的定义、原则和流程。
2. 强调急救在挽救生命中的重要作用。
三、演示急救技能1. 止血:演示如何使用止血带、指压法等止血方法。
2. 包扎:演示如何进行伤口包扎,包括三角巾、绷带的使用方法。
3. 骨折固定:演示如何进行骨折固定,包括固定带、三角巾的使用方法。
4. 心肺复苏:演示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方法及程序。
四、分组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技能的实践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复习急救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
2. 回顾常见急症的处理方法。
二、实际案例分析1. 分析典型急救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应对紧急情况。
2. 讨论急救技能在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三、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急救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四、布置作业1. 阅读相关急救知识书籍或资料。
急救说课稿模板

急救说课稿模板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将为大家展示一堂关于急救知识的说课稿。
一、课程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紧急情况,如心脏骤停、窒息、创伤等。
在这些情况下,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往往能够挽救生命。
因此,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急救的基本概念,掌握几种常见的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CPR)、止血和包扎等,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初步的急救处理。
三、教学重点1. 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2. 心肺复苏(CPR)的操作步骤。
3. 创伤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止血、包扎技巧。
四、教学难点1. 心肺复苏(CPR)的实际操作技巧。
2. 创伤急救中止血和包扎的正确方法。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多媒体演示和现场模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急救技能。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急救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出急救的重要性。
2. 讲授新知识:首先介绍急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然后详细讲解心肺复苏(CPR)的操作步骤。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CPR的模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操作技巧。
4. 创伤急救讲解:介绍创伤急救的基本原则,演示止血和包扎的正确方法。
5. 模拟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创伤急救的模拟练习,包括止血和包扎。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强调急救技能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学习和实践。
七、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课后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准备一份关于急救知识的心得体会,下次课上进行分享。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我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反思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冷静应对,为他人或自己提供及时的帮助。
谢谢大家的聆听,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正规急救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
2. 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应对、迅速处理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命安全的认识,树立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课程对象:社会各界人士三、课程时长:2课时四、课程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真实案例视频,让学生了解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 提问:遇到紧急情况,我们该如何应对?2. 教学内容- 急救原则:现场评估、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问题。
- 常见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1. 创伤急救: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2. 中暑急救:迅速降温、补充水分、保持呼吸道通畅。
3. 心脏骤停急救: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
3. 实操演示- 教师演示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操作。
-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4. 总结- 强调急救知识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第二课时:1. 导入新课- 回顾上一课所学内容,提问:如何正确进行心肺复苏?2. 教学内容- 心肺复苏(CPR)的操作步骤:1. 评估现场环境,判断患者意识。
2. 检查呼吸,判断心跳。
3. 进行胸外按压。
4. 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
5.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或医护人员到达。
3. 实操演示- 教师演示心肺复苏操作。
-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4. AED使用教学- 教师演示AED的使用方法。
-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5. 总结- 强调心肺复苏和AED使用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采取行动。
五、课程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提问、回答问题、练习操作等。
2. 操作技能:检查学生在练习操作中的动作规范性和熟练程度。
3. 知识掌握:通过提问或小测验,评估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熟记急救原则和操作步骤。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他人安全,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
急救知识备课教案-急救意识

急救知识备课教案-急救意识标题:急救知识备课教案-急救意识引言概述:急救意识是指人们对急救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应对的能力。
具备良好的急救意识对于处理突发状况、救助伤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急救意识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
正文内容:1. 急救意识的重要性1.1 提高生存率:急救意识的培养能够提高突发状况下的生存率,减少伤亡人数。
1.2 缓解病情:及时的急救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病情,减少病情的恶化。
1.3 保护自己和他人:急救意识的培养不仅能够保护自己,还能够保护他人,避免二次伤害的发生。
2. 急救意识的培养方法2.1 学习基本急救知识: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
2.2 参加急救培训课程:参加专业的急救培训课程,学习专业的急救技能和应对策略,提高急救意识和技能。
2.3 进行摹拟演练:通过摹拟演练,让自己在真实场景下进行急救操作,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2.4 定期复习和更新知识:急救知识是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的,定期复习和学习最新的急救技术和知识。
3. 急救意识的培养应注意的问题3.1 心理素质的培养:急救意识的培养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镇静、果断、勇敢等。
3.2 法律意识的培养:急救行为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培养正确的法律意识,不超越自己的能力范围进行急救。
3.3 团队协作的培养:急救行为通常需要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急救效率。
4. 急救意识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4.1 家庭急救:家庭中的急救意识培养能够在家庭成员发生突发状况时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
4.2 公共场所急救:在公共场所,急救意识能够匡助他人应对突发情况,保护生命安全。
4.3 工作场所急救:在工作场所,急救意识的培养能够提高工作人员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减少事故伤害。
5. 急救意识的总结急救意识是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培养急救意识需要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参加培训课程,进行摹拟演练,并注意心理素质、法律意识和团队协作的培养。
《基本救护技术》课程标准

《基本救护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基本救护技术课程类型:职业能力拓展课学时:24建议学分:1分适用专业:康复治疗技术开课学期:第一学期一、课程定位《基本救护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职业能力拓展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救护新概念、心肺复苏技术、创伤救护技术、常见急症、意外伤害和突发事件处理。
养成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责任意识,能对创伤、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突发事件能进行自救和互救。
在预防意外事件发生的同时,提高现场施救率,丰富校园生命教育内涵,提升卫生健康服务类院校学生的全面素质。
本课程后续课程是《临床医学概要》、《运动治疗技术》、《常见疾病康复》等。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树立基本的急救意识,具有积极应对突发意外事件及各种急危重症救护的基本素质。
掌握院前急救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作为“第一反应人”运用基本救护知识与技能准确评估急危重症患者,制定正确救护方案,实施及时有效救治。
并养成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责任意识。
(一)知识目标1.了解心肺复苏机制、创伤病理生理变化、突发事件现场医疗救护特点等。
2.熟悉现代救护特点,“生命链”,“第一反应人”,救命黄金时间等概念的内涵,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的相关知识和理论,颅脑创伤、胸部创伤、腹部创伤伤情评估和急救处理。
药物、农药、酒精中毒现场救护原则;毒蛇咬伤、火灾的自救和互救等。
3.掌握现场挽救生命原则,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常用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方法及注意事项,预防意外伤害发生方法和处理方法,突发事件现场救护要点等。
(二)能力目标1.能在模型上正确、有效、熟练地进行心肺复苏(成人、儿童、婴儿)操作,能进行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的操作,能进行心肺复苏及复苏成功后的体位安置。
2.能正确应用海氏手法解除成人及儿童气道异物梗阻,能在婴儿模型上进行婴儿气道异物梗阻的救治。
3.能对创伤患者进行有序评估,根据病情正确实施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4.能对常见急症患者进行正确评估,根据病情采取正确现场急救。
急救知识备课教案-急救意识

急救知识备课教案-急救意识引言概述:急救意识是指人们对于突发状况下的紧急情况能够做出正确反应的认识和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突发状况时常发生,因此急救意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急救意识的培养和重要性。
一、了解急救意识的定义和重要性1.1 急救意识的定义:急救意识是指人们对于突发状况下的紧急情况能够做出正确反应的认识和意识。
1.2 急救意识的重要性:具备急救意识可以帮助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提高生存几率。
1.3 急救意识的培养:通过学习和参与急救培训,人们可以逐渐培养起正确的急救意识。
二、掌握常见急救知识2.1 呼吸急救:了解正确的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的方法,以及如何判断呼吸是否停止。
2.2 出血急救:学会如何止血、包扎伤口,并掌握不同类型出血的处理方法。
2.3 骨折急救:了解正确的骨折固定方法,避免进一步伤害,并学习如何正确搬运伤者。
三、认识急救应急设备3.1 急救箱:了解急救箱的常见急救用品,如绷带、消毒棉、止血带等,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
3.2 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掌握AED的使用方法,了解在心脏骤停情况下如何正确使用AED进行除颤。
3.3 紧急电话号码:熟悉当地紧急救援电话号码,如120急救电话,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求助。
四、培养应急反应能力4.1 学会冷静应对:在突发状况下保持冷静,不慌张,以便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措施。
4.2 制定应急计划:在家庭或工作场所制定应急计划,包括灭火器的位置、紧急出口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行动。
4.3 参与模拟演练:参加急救培训和模拟演练,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和信心。
五、宣传急救知识,提高社会急救意识5.1 社区宣传:通过社区活动、宣传栏等方式向社区居民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大众的急救意识。
5.2 学校教育:将急救知识纳入学校课程,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和能力。
5.3 媒体宣传: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渠道,广泛宣传急救知识,提高社会大众的急救意识。
关于急救课程教案的主题说明

关于急救课程教案的主题说明
让学生初步掌握应对常见突发伤害事件的急救处理办法和传染病防控的基本方法,形成对生命安全与健康的正确的态度、认识和行为习惯。
通过学习,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安全避险方法和急救常识,可以提高在社会交往中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所以能够普及急救知识,让学生多学习一些急救基础知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学校普及急救知识可以提升全民自救互救素养,学校教育是普及急救知识技能的最佳途径,一方面简单易行覆盖范围大,另一方面学生接受能力强,培训效果佳。
在发达国家,医学急救知识通常被列入常规教学课程,从幼儿园开始就讲授安全救护知识。
有些国家已经把心肺复苏被列为中小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
各类学校全面深入普及急救知识技能非常必要。
建议将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技能纳入学校必修课程,教师必须参加红十字会等机构组织的应急救助知识和技能培训,掌握急救技能并通过考评。
关于急救知识课程的总结

关于急救知识课程的总结摘要:1.急救知识课程的重要性2.课程的主要内容3.课程的实际应用4.课程的启示与建议正文:一、急救知识课程的重要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种意外事故时有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大家的急救意识和技能,我国推出了急救知识课程,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救人一命。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急救知识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急救基本原则: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要迅速评估现场环境,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然后进行救治。
2.常见伤口处理:如何处理创伤、擦伤、切割伤、烧伤等常见伤口,以及如何进行简单的包扎。
3.突发病症的识别与处理:如心梗、中风、癫痫等突发病症的早期识别和初步处理。
4.常见意外事故的应对:如何应对火灾、溺水、触电等常见意外事故。
5.急救器材的使用:如何正确使用急救器材,如心肺复苏机、自动体外除颤器等。
三、课程的实际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掌握急救知识课程的内容,可以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例如,当身边的人突然晕倒,我们可以迅速判断其意识和呼吸,进行心肺复苏;当有人遭受创伤,我们可以及时进行包扎处理,防止失血过多。
这些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
四、课程的启示与建议1.加强宣传:政府部门、媒体和社会组织应加大急救知识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急救意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急救知识的普及中来。
2.培训普及:各级医疗机构应开展急救知识培训,使更多的人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
3.完善设施:公共场所应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急救器材,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使用。
4.立法保障:建议将急救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急救知识普及的实施。
总之,急救知识课程对于提高人们的急救意识和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安全急救技能课程设计思路

安全急救技能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常见意外伤害的类型及原因;2. 学生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如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止血等;3. 学生了解如何正确拨打急救电话,并能够提供必要的信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心肺复苏(CPR)的基本步骤;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突发意外伤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关注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2. 学生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关爱他人生命;3. 学生在面对紧急情况时,保持冷静,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勇气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技能类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急救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讲授、演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应对突发意外伤害的能力,为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意外伤害的类型及原因分析;- 急救原则及注意事项;- 拨打急救电话的要点及提供信息;- 心肺复苏(CPR)的重要性及基本步骤;- 止血方法及操作要领。
2. 实践操作:- 心肺复苏(CPR)操作演练;- 止血带使用方法演练;- 现场模拟急救处理流程。
3.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课时:意外伤害的类型及原因分析,急救原则及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拨打急救电话的要点及提供信息,心肺复苏(CPR)的重要性及基本步骤;- 第三课时:止血方法及操作要领,实践操作(心肺复苏、止血带使用);- 第四课时:现场模拟急救处理流程,总结与反馈。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 《中学生安全教育与急救技能》第二章:意外伤害的类型及原因;- 第三章:急救原则及注意事项;- 第四章:拨打急救电话及心肺复苏;- 第五章:止血方法及操作。
大学教案怎么写急救课程

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急救知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掌握常见急救技能,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为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重点:1. 常见急救技能: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烫伤处理等。
2. 急救知识的应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急救技能的掌握程度。
2. 如何将急救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过程:一、导入1.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急救知识普及。
二、急救知识讲解1. 心肺复苏(CPR):讲解CPR的基本步骤、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2. 止血:介绍不同出血情况的止血方法,如动脉出血、静脉出血等。
3. 骨折固定:讲解骨折固定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 烫伤处理:介绍烫伤的紧急处理方法,如冷敷、涂抹烫伤膏等。
三、实践操作1. 教师演示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之间互相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案例分析1.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学生在急救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急救技能。
五、总结与反思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急救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3. 鼓励学生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勇敢地运用所学知识救助他人。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操作。
2. 技能掌握程度: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急救技能的掌握程度。
3. 急救意识: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急救知识的运用情况。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医生或急救人员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急救知识。
2. 组织学生参加急救知识竞赛或模拟急救演练,提高学生的急救技能和应对能力。
3. 建立校内急救知识交流平台,让学生分享急救经验和心得。
教学注意事项:1. 教师在讲解急救技能时,要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急救培训课程

急救培训课程标题:急救培训课程引言概述:急救培训课程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旨在提供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以匡助人们在紧急情况下提供适当的援助。
本文将介绍急救培训课程的内容和重要性,以及为什么每一个人都应该参加这样的培训。
一、基本急救知识1.1 呼叫急救电话在急救培训课程中,学员将学习如何正确地拨打急救电话,并提供必要的信息,如事发地点、伤者状况等。
这是急救过程中的第一步,确保救援人员能及时赶到现场。
1.2 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学员将学习如何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这是在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下拯救生命的关键步骤。
他们将了解正确的手法和步骤,以及如何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设备。
1.3 出血控制和包扎在急救情况下,控制出血是至关重要的。
学员将学会如何快速、有效地控制出血,并正确地进行包扎,以减少伤者的痛苦和血液流失。
二、常见急症处理2.1 中暑和热射病急救培训课程还将涵盖中暑和热射病的处理方法。
学员将学会如何识别这些症状,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如降温、补充水分等,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2.2 骨折和扭伤在日常生活中,骨折和扭伤是常见的急症。
学员将学习如何正确地处理这些伤情,包括固定断骨、冷敷和提供适当的疼痛缓解。
2.3 烧伤和创伤处理烧伤和创伤是常见的急症,学员将学习如何正确处理烧伤,包括清洁伤口、涂抹药膏和覆盖伤口。
此外,他们还将了解如何处理其他创伤,如刀伤、撕裂伤等。
三、急救技巧和应急场景3.1 窒息和呼吸难点学员将学习如何应对窒息和呼吸难点的紧急情况。
他们将学会正确的急救技巧,如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以保持伤者的呼吸道通畅。
3.2 中风和心脏病发作中风和心脏病发作是常见的急症,学员将学习如何识别这些症状,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如保持患者平卧、拨打急救电话等。
3.3 意外伤害和突发疾病急救培训课程还将涵盖意外伤害和突发疾病的处理方法,如突发心脏骤停、癫痫发作等。
学员将学习如何快速、有效地应对这些紧急情况,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和病情的恶化。
关于急救知识课程的总结

关于急救知识课程的总结摘要:1.急救知识课程的重要性2.课程的主要内容3.课程的学习体验与感受4.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5.对未来急救知识教育的建议正文:一、急救知识课程的重要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意外事故时有发生,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可以在关键时刻救人一命,甚至挽救自己的生命。
因此,急救知识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国政府和教育部门也高度重视急救知识的普及,将急救知识课程纳入了中小学及高校的课程体系中。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急救知识课程涵盖了诸多方面,主要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转移等基本技能,以及处理常见的突发事件,如触电、溺水、中毒、地震等。
这些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三、课程的学习体验与感受学习急救知识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急救技能,还增强了自己的安全意识。
通过模拟实际场景进行演练,同学们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了各种急救任务。
这样的学习方式既轻松又有趣,让我们在快乐中学习,更好地掌握了急救知识。
四、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急救知识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非常高。
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不仅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自救,还可以救助他人。
例如,心肺复苏术在关键时刻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止血、包扎等技能可以帮助伤者及时得到救治。
此外,在面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能够提高我们的自救互救能力,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五、对未来急救知识教育的建议针对急救知识教育,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将急救知识课程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从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急救知识水平,保证教学质量。
3.增加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定期开展急救知识竞赛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总之,急救知识课程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自救互救能力,还可以在关键时刻挽救他人的生命。
《急救知识及应用》主题班会教案

《急救知识及应用》主题班会教案急救知识及应用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及技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乐于助人,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
1. 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2. 常见紧急情况的识别与处理:窒息、心跳停止、创伤等。
3. 急救技能的演示与实践: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
三、教学步骤
1. 引入新课
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同学们思考并讨论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
老师讲解常见紧急情况的识别与处理方式,包括窒息、心跳停止、创伤等。
并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使同学们更直
观地理解。
3. 技能演示
老师或邀请专业人士,现场演示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同学们观看并记忆。
4. 实践操作
在教师和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同学们分组进行人工呼吸、心肺
复苏等急救技能的模拟操作,增强记忆,提高技能掌握程度。
5. 总结反馈
老师引导同学们总结学到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开展互评和反馈,巩固研究成果。
四、教学要求
1. 同学们要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操作,主动研究。
2. 在老师和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研究和操作急救技能,确保安全。
五、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和测试,评估同学们对急救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急救技
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家庭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学到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进行家
庭急救知识的普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课程框架目的:本课程旨在向学员提供培训,使其能够根据STCW规则A-VI/I的要求,在船上实施基本急救。
目标:本大纲的内容涵盖了STCW1995公约VI/I节,表格A-VI/I-3所有规定的要求。
在符合进行基本急救的最低适任要求后,学员在遇到事故和医疗紧急情况时,能在具有医疗紧急救护能力或负责船舶医疗工作的人员到来之前,立即采取行动。
入学标准:本课程适合所有在远洋商船上工作的海员,不做特别的教育程度要求。
课程证书:在顺利完该课程的学习并满足适任要求后,可颁发证书,以证明持证人已经达到STCW1995公约表A-VI/I-3 所规定的适任标准。
证书只能由主管机关颁发。
课程人数限制:每一期培训的最多学员人数应根据教员数量及培训设备和设施而确定,每一教员培训学员平均人数不超过6人。
教员要求:本课程应在合格的急救人员的管控以及其他经适当培训的人员的协助下进行。
教学设施和设备:教学需要普通教室设施及投影仪。
操作指导、示范及实习时可用较小的教室。
并备妥以下设备:1.船用药箱及箱内物品(不需要药品)。
2.各类船用背带等。
3.敷料绷带。
4.供复苏训练使用的真人大小模型。
5.担架。
教具:A1教材。
A2急救系列视频。
本课程所需要的参考资料已列在课程汇编资料(T1)中。
IMO 及其他参考书目(R):R1 《STCW1995》1998年版R2 《国际信号规则》医疗部分1987年版R3 “船舶医务负责人的培训和资格”大会决议A.438XIR4 IMO/ILO 指导文件1985R5 《船舶国际医疗指导》第二版R6 《与危险品有关的事故中的医疗急救指导》教科书:提供课程汇编,作为教科书使用。
(2)培训纲要教学大纲:理论课应尽量利用学员所熟悉的背景知识予以讲解,并充分运用实际案例。
讲授过程中应通过适当运用简图、照片和图表以加深理解,内容应与海上生活相关。
课时分配课程表(3)教学大纲实施细则基本急救熟悉学习目标:1. 遇到事故或医疗紧急情况时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时机报警2.对受伤原因、性质和程度做出及时和完整的判断,能根据对生命的危险程度有序采取措施3.始终将对自身和伤员的进一步损伤风险降到最低知识、理解和熟练(4)课程实施指导备课1 介绍1.1 任何事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周全和有效的准备1.2 尽管IMO的示范课程的制作已经尽可能全面,但用充分的时间和资料进行备课还是十分重要的。
备课不仅涉及管理或组织方面的事务,还包括准备任何可能需要的课程注释、图纸、草图和投影胶片等2 总体设想2.1 应仔细研究整套课程,特别是对教学大纲和相关资料必须专注和透彻地研究。
从成功实施本课程所需要的资源这一角度清楚地理解所需要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2 ·2 在备课的所有阶段应当使用如附录Al中所示的那种“检查表",以确保尽早、有效地进行所有必要的行动和活动。
检查表能使备课程序的状态受到监控,并且有助于确认满足期限所必需的纠正措施。
为评估备课的状况并“诊断"任何困难,有必要经常召集与授课有关的所有人员开会2 ·3 应当与要讲授该课程的教学人员讨论该教学大纲,而且应当接纳他们针对要讲授的特定部分的观点。
对大纲进行的研究将决定人学的学员是否需要准备工作以便满足人学标准。
教学大纲细则是以“培训效果"的格式制定的。
每一个特定的效果准确地阐述了学员必须做什么来表明己经达到了该效果。
在附录中给出了示范课程大纲的示例。
第3部分涉及课程的制定并解释了如何编制和使用大纲。
2·4 将要讲授本课程的教学人员应当编写讲课注释或教案来达到这些效果。
在附录A3中提供了大纲示例中某个科目的教案示例。
2.5 讲授本课程的人员随课程的进展向该课程负责人转达他们对课程的评估,这是很重要的。
3 具体设想3.1 课程范围在审查课程范围时,教员应当决定是否需要做出任何调整以便满足额外的地方或本国的要求(见第3部分)。
3 ·2 课程目标3.2.1 课程材料中所阐述的课程目标应当非常仔细地予以斟酌,以便完全理解其含义。
为涵盖本国或地方性规定对成功完成本课程的学员要求的其他任务,课程目标是否需要做一步扩充?反过来,未经本国行业要求确认的要素是否包括在内?3.2.2 对课程所做的任何后续评估应当包括对课程目标的审查,这一点很重要。
3· 3 入学标准3 ·3 · 1 如果计划人学的学员不能满足人学标准,则应当首先要求人学的学员完成一个提高班,使其提升到规定的人学水平。
或者,通过插人会覆盖所需知识的课程材料使受影响的课程部分能够得到扩充。
3 ·3 ·2如果计划人学的学员超出人学标准,你不妨删节或省略不需要教授的或可以用修订的方式来处理的课程部分。
3 ·3,3带着上述问题来研究课程材料,并且着眼于评估在参加课程之前学员是否需要进行准备工作。
学员准备材料的范围可以是复习笔记、从教科书中选择的题目、技术论文选读,直至讲授的正式课程。
将准备工作和修改形式的示范课程材料结合起来使用可能是必要的。
必须强调,在示范课程涉及国际要求,例如经修正的《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的条款时,不得降低标准;在很多情况下,该公约的意图就是要求为获得高一级证书而接受培训的申请人对其知识进行复习、更新或深化。
3·4 课程证书、文凭或文件如果要给顺利完成本课程的学员发放证书、文凭或文件,则要保证能够签发这类证明并且措辞恰当以及本行业和所有相关机关完全知晓其目的和意图。
3 · 5 课程人数限制3 ·5 · 1本课程设计人已对可能参加课程的学员人数的限制提出了建议。
尽可能地不要突破该限制,否则课程的质量就会降低。
3 · 5 ·2 可能需要就学员的住宿、就餐和交通设施做出安排。
这些方面必须在早期准备时就予以考虑。
3.6教员要求3.6.1富有经验的人,最好是有编制教程及整套课程经验的人,负责实施本课程,这一点很重要3.6.2这样一个人经常被称作“课程协调人"或“课程指导人"为有效实施本课程,还需要其他的人员,例如讲师教员、实验室技师、车间教员等。
需要向从事授课的人员适当地简要说明其将要处理的课程工作,而且必须建立制度来核查可能要求他们准备的材料。
为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彻底地研究大纲并且根据被招来授课的人员的能力分配课程工作的内容3.6.3负责实施课程的人应当考虑在下列方面监控教学的质量,如实施的种类和形式、与学员的关系以及交流和互动的技巧;必要时,还应当提供适当的咨询和支持。
3.7教学设施和设备场所及其他服务3 · 7 · 1对使用的教室、实验室、车间和其他场所尽量实际可行地提早预定,这是很重要的3 · 7 ·2对在3 · 7 · 1中提到的场所中所需设备的使用,必须及早做出安排以便支持和进行课程的工作。
例如:.1黑板和书写材料;.2用于任何相关演示和试验的实验室器材;·3车间内的机械和相关设备;·4其他场所中的设备和材料(例如用于演示灭火、个人求生等)。
3.8教具应当制作被列为对课程至关重要的任何培训教具或检查其可用性以及工作状况3.9视听教具为加强课程某些部分的学习过程,建议使用视听教具。
这类建议将在示范课程第1部分中予以确认。
应当牢记以下要点:·1投影仪查看本课程中提供的用于制作投影片的任何插图,并按授课的顺序排好。
为制作投影片,需要提供透明胶片。
插图可以通过复印转到透明胶片上。
或者,可以通过在透明胶片上书写或画图的方式制作投影片。
强调重点时,彩色的笔十分有用。
应确保有备用的投影仪灯泡..2幻灯机如果你要排列课程框架中注明的幻灯片,则需对其核对并按授课的顺序排好。
幻灯片常用照片的负片制作。
如果需要更多的幻灯片但当地不能制作,则应当使用投影仪·3视频设备检查所用录像带的类别是十分重要的。
通常使用的两种是VHS和B。
!。
`。
尽管存在能够播放任一种磁带的特殊机器,但大多数机器只能放映其中一种。
注意,VHS和B。
!“。
`不兼容;要求用正确的机型来与磁带相配。
另外,检查磁带中使用的电视光栅(即线数帧/秒、扫描顺序等)是否适合所用的电视设备(这方面可能需要寻求专家的意见)。
在课程使用之前应当对所有录像带进行试播。
·4计算机设备如果使用基于计算机的教具,则检查其与放映机和可用软件的兼容性。
.5总体提示必须检查电源的电压以及是交流电还是直流电,而且必须采取每一项预防措施以保证设备稳定、安全地运行。
使用正确设置的适当幕布是重要的;在有些情况下,可能需要遮挡日光。
必须进行检查以保证有适当的纱窗或百叶窗。
所有要讲授的材料应当予以试用以便清除任何可能的故障并要按播放的正确顺序放好,并且在课程时间表和教案中进行适当的确认和对昭3 · IMO参考书目本课程的内容及其标准反映了所有相关皿O国际公约的要求以及示范课程中注明的其他文件的规定。
相关出版物可以从皿O出版服务处获得,如果其注明的摘录没有包含在随课程提供的提纲内,则至少应当向参与讲授本课程的人员提供这些出版物。
3 · 1 1教科书大纲细则可以引用一本或多本教科书。
参加课程的每一名学生能够得到这些教科书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教科书的供给有限,则可以将这些教材的复印本借给学生用,在课程结束时再归还。
一些课程还配有一个摘要,该摘要包括所有或部分支持本课程所需要的培训材料。
3· 12参考文献任何有用的补充性原始材料由课程设计人确认并列人示范课程中。
应当向学员提供该目录,以便使其知道可以获得额外资料的来源,而且在培训机构图书馆中,每一本书或出版物应当有至少两本供参阅3,13时间表示范课程中提供的时间表,仅供指导。
可能只需一到两次授课就能确定一个最优化的时间表。
但是,即使在此时也必须牢记,依据任一班级中学员的一般要求以及教员和设备的可使用情况,任何时间表都有待于变更教学技巧注释1 备课1.1 确认要涉及的那部分大纲1.2 充分阅读和研究所有大纲要素。
1.3 获得与要讲授的培训科目相关的必要教科书和参考论文1.4 确认所需的设备及其运转所需的辅助人员。
1.5 使用“教案"十分关键,教案能够为协调讲稿和辅助活动提供简化的格式。
教案将材料细分成可识别的步骤,使用可能加人关键词的简要陈述并注明为每一步骤分配的适当时间。
应当在讲稿中的正确节点做好使用视听材料的索引并留出适当的时间。
视听材料应当在授课使用前试运行。
在附录A3中给出了一个教案示例。
1.6 大纲由培训效果的格式构成,因此它相对直接地评估了每名学员对授课期间所讲主题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