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游子吟课件

古诗游子吟课件
古诗游子吟课件

古诗游子吟课件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古诗游子吟课件,欢迎阅读。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了解古诗内容,感受母亲博大的爱,展开想象,初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 理解诗句,培养自学能力.

3.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4. 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语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课前准备: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情引趣

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歌吗?《世上只有妈妈好》是呀,母亲的爱,是神圣而伟大的,古今中外,好多诗人都满怀真情,写出好多赞美、

讴歌母爱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母亲的古诗——《游子吟》。

二.学习《游子吟》

1、教师范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写的这首《游子吟》。

2、今天请同学们按――“五读学诗法”自学本诗。

附自学提示:步骤要求方法

(1)朗读读全诗注意读音

(2)细读懂词义看注解

(3)译读直译每行诗意

(4)通读串诗意意会、串讲全诗

(5)品读悟情境品评、领悟

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五读学诗法”自学本诗。

3、好,自学到这里。

①指名读;生齐声朗读全诗,注意停顿、读准字音。

②结合齐读情况,指导读准字音、停顿和重音。

4、学生讨论对诗中词意的理解:

5、把上述词意带入诗中,说说每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同桌互说互听,再指名说给大家听。)

6、指名朗读全诗并说说全诗大意。小组讨论全诗意思,再推荐代表在全班说,注意词序的变通、句意的完整、过渡衔接和语气的把握。

7、总结全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诵读《游子吟》讲课稿

古诗词诵读《游子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 教学理念:品味情感升华体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汇报《三字经》 1、同学们,在我们每天的古诗词诵读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字经,现在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复习一下。(全班诵读三字经) 2、出示“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在这句三字经里,有一个《孟母三迁》的故事,你们知道吗?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生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二、学习《游子吟》 1、是呀,多么伟大的母亲啊,为了给孩子选择一个合适的环境,她不辞辛苦,竟搬了三次家,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她毫不犹豫,剪断了刚织好的布。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些伟大的母亲,请大家来看一下。(出示图片,教师简介) 2、出示《游子吟》图片,说一说,图中的母亲正在做什么? 3、这是一位正在为即将远行求学的儿子缝补衣裳的母亲。看到老母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为自己缝补衣裳,做为儿子,心里非常感动,

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就叫《游子吟》。 4、(出示《游子吟》)有谁会读这首诗的,教师范读。 5、认识生字 6、学生自由练读,反复读,直到把这首诗读熟。 7、指名汇报读,同桌互读,全班齐读。 8、画出节奏,师生合作读两遍,跟师读一遍,自由练读,试着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9、小组互读,评议。 10、小组推荐读,全班评议。选出朗读能手。 11、小组讨论: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理解诗意: 慈母手中拿着针线,正给准备外出的儿子缝制衣服.母亲担心儿子走后迟迟回不来,就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更耐穿一些.正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儿子怎能报答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 9、出示第一句,指名读。想像一下,母亲在油灯下为儿子缝补衣裳的样子,试着做一做母亲的动作。师述:“夜深了,母亲还在灯下缝制着儿子远行要穿的衣服,缝啊缝啊,缝啊缝啊,眼睛累了,看不清了,母亲揉揉双眼,又继续缝,缝啊缝,油灯暗了,母亲用针尖挑了挑灯芯,又继续缝,缝啊缝,直缝到月亮升起又落下,直缝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天亮了。”缝了这么久的衣服,你有什么感受?是呀,为了自己的儿子,再苦再累,母亲也心甘情愿。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一句,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游子吟 古诗全文意思]游子吟古诗意思

[游子吟古诗全文意思]游子吟古诗 意思 导语:《游子吟》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下面是游子吟古诗意思,欢迎阅读。 游子吟 唐乐府·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1】 慈母做着手里的针线活,为将要出远门的儿子缝制衣服。外出的行装,缝得密密实实,怕的是儿子短期内回不来,在外地没有人给他缝补。谁能说细嫩的小草能够报答得了春天的阳光给它的恩情呢?孩子们同样无法报答母亲的恩惠呀! 【译文2】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译文3】

兹母用手中的线,缝好了出门远行的儿子身上的衣服。她在儿子临行时密密麻麻地缝了一针又一针,心上怕的是独生子迟迟不回家。谁说小草的嫩茎,能够报答春天阳光的恩德。 【诗意1】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诗意2】 这首诗表现的是伟大的母爱。 母亲对儿女的关心爱护是无微不至的,诗人选取了一个看似平常而饱含深情的临行缝衣的场景,不仅写出慈母为将出远门的儿子细针密线缝制衣服的动作情态,显得十分真切感人,而且写出了母亲的内心世界。她之所以要细针密线,缝得那么结结实实,原来是担心儿子迟迟不能回来。面对朴素而伟大的母爱,诗人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特意用反问句设问:“谁说小草的一点绿意,能报答得了整个春天太

中班古诗《游子吟》

中班古诗《游子吟》 中班古诗《游子吟》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学习按照古诗的韵律、节奏朗诵。 2.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学会体贴、孝敬母亲,激发心中热爱母亲的情感。 活动准备: 《游子吟》视频,《游子吟》背景图,歌曲《游子吟》。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游子吟》,渗透古诗意境。 1.听故事引题 从前唐朝有个诗人叫孟郊,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他的母亲忙着给他缝制着衣裳,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逢着,她想,儿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孟郊无摸着身上的衣裳,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就象春天里太阳的光辉,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母亲的爱孟郊永远铭记在心理,就在他五十岁那年写成一首著名的古诗叫《游子吟》。 2.提问理解古诗意境 提问:故事里有谁?他们都干了什么事情? 古诗的题目叫什么?是谁写的? 二、借助视频、古诗新唱,初步欣赏、理解古诗。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把握古诗的韵律、节奏,请幼儿欣赏。 提问:你在古诗里听到了什么?(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完整的诗句回应)

2.借助视频再次欣赏古诗,熟悉理解古诗。 帮助幼儿理解“游子、寸草、三春晖”等词语的含义,幼儿尝试跟念古诗。 3.欣赏古诗新唱《游子吟》,帮助记忆古诗内容。 三、通过朗诵古诗《游子吟》,进一步理解古诗。 1.根据图片,引导幼儿完整朗诵古诗。 2.请个别、分组、集体等朗诵形式进行朗诵表演。 3.根据图片,教师给幼儿解释古诗《游子吟》的意思。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孟郊写的,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四、联系生活,情感迁移。 1.情感迁移,师幼互动,幼儿说说母亲关心自己的事情以及自己帮母亲做什么。 2.结束语:晚上,小朋友可以把古诗作为礼物朗诵给妈妈听,并向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谢谢妈妈”等话语表达对妈妈的爱。 附: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活动反思: 本次期中开课是开展古诗教学,我选择的是《游子吟》,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幼儿乐意欣赏古诗《游子吟》,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大概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从而教育幼儿从小学会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在活动过程我首先对古诗的理解上做到胸有成竹,深透了解古诗内涵,然后设计适合自己班的教学方法,

古诗游子吟的内容

古诗游子吟的内容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这是一首 母爱的颂歌。大家知道游子吟的相关的知识内容吗?一起来了解一下! 游子吟 【作者】孟郊【朝代】唐 译文对照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 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注释 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体名称。 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⑸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⑹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

《游子吟》古诗介绍

《游子吟》古诗介绍 《游子吟 》 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 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 数读者强烈的共鸣。分享了《游子吟》的古诗 给大家欣赏! 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注释: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 天和煦的阳光 鉴赏 深挚的母爱, 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 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 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 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 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 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 理的刻画, 深化这种骨肉之情。 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 难归。 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 前面四句采用白 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1/5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 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 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 形象的比喻, 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 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 诗人饱尝世态炎凉, 穷愁终身, 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 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 所以千百年来赢得 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 :“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 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作者简介 孟郊, (751~814), 唐代诗人。 字东野。汉族, 湖州武康 (今浙江德清) 人, 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 诗歌 500 多首, 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 代表作有 《游子吟》 。 有“诗囚”之称, 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 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2/5

中华经典诵读 《游子吟》

中华经典诵读《游子吟》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掌握“意恐”、“三春晖”等词义,理解诗的意境。 3、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爱母、敬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出每首诗的意思,培养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 引导感悟。 [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诵读感悟。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歌曲、教师下水文。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师引入:(课件: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同学们,世间的爱有千种万种,你在日常生活中都体会到哪些爱呢?(学生回答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孟郊的《游子吟》,体味一下孟郊笔下道出的是哪种爱?(板书:游子吟孟郊) 二、简介作者:请同学借助工具书简介作者孟郊。(学生互相补充) 三、读文感悟: 1、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4人一组)轮流朗读全诗,纠正字音。 2、分组齐读。 3、教师提出重点易错字:行、晖。(学生正音) 4、朗读感悟: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教师指导朗读: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学生谈感受:说说你读了这首诗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简述诗的内容及个人感受) 6、欣赏画面,诵读体会。(是啊!这首诗勾勒出了这样的一幅画面:) (放舒缓音乐,在乐声中展放《游子吟》画面,学生低声诵读。) 7、想象写作,理解意境:请大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想象一位慈母在子女外出前,借灯光为子女缝衣服的情景。(学生合作作文,读文交流。) 8、师生赛文:(老师也写一篇下水文,和大家交流一下。) 明天,儿子要外出求学了。晚上昏暗的灯光下映照着母亲苍老的面庞,丝丝银发见证着母亲的辛劳,她正在为儿子赶缝衣裳,母亲是多么舍不得儿子远行啊!可是为了孩子求学,为了孩子能出人头地,母亲还是把对儿子的千般情,万般爱都缝进了这一针一线之中。尽管没有绫罗绸缎,有的只是土布粗衣,但这密密麻麻的针脚中却缝进了母亲的亲情。只恐怕出门的儿子迟迟不能回家,想到明天就要分别,在油灯的微光中,母亲再一次泪眼朦朦……但她强忍着泪水,生怕儿子发现,可她哪里知道面对着母亲的一针一线,儿子早已泪花莹莹,因为儿子知道,寸草一般的赤子之心,怎能报答母亲阳光般的深恩呢?他心中明白,自己唯有努力、努力、再努力…… 9、内容归纳:慈母一线缝衣,意恐迟归,反映出深切的母爱。 明确:意恐、三春晖的意义。 点拨:哪些词更能体现出深切的母爱?(密密、迟迟)这些词如何读? 指导:读时语气温和厚重、深长,读出对母亲慈爱及儿子亲切的感激之情。(学生读诗体会) 归纳:孟郊写母亲抓住了“一针一线缝衣”这一细节,写出的都是深切的母爱。 四、情感教育 1、每个人的母亲都很疼爱自己的儿女,你和你的母亲之间也一定会有很多细

游子吟古诗全文范文

游子吟古诗全文范文 游子吟 诗人:孟郊朝代: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古诗赏析: 【注释】 ①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吟,说。 ②意恐:担心。 ③寸草:小草,比喻游子。 ④三春晖: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⑤归:回来,回家。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担心孩子一走很晚才会回来。谁能说儿子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赏析】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孟郊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

古诗《游子吟》诗意

古诗《游子吟》诗意 《游子吟 》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大家知道 这首诗的诗意吗? 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诗意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 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 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 情呢? 《游子吟》注释 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⑸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 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⑹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 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 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游子吟》赏析 深挚的母爱, 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 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 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 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
1/5

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 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 理的刻画, 深化这种骨肉之情。 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 难归。 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 前面四句采用白 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 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 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 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 诗人饱尝世态炎凉, 穷愁终身, 故愈觉亲情之可贵。 “诗从肺腑出, 出辄愁肺腑”(苏轼 《读孟郊诗》 )。 这首诗, 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 所以千百年来赢得 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 :“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 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2/5

游子吟朗诵技巧

游子吟朗诵技巧 是白云对蓝天的感恩 ; 我们沐浴着父爱的阳光长大 ; 我们滋润着母亲的真 情成长; 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游子吟 朗诵技巧,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慈母 手中线, 游子 身上衣。 临行 密密缝, 意恐 迟迟归。 谁言 寸草心, 报得 三春晖。 【朗诵技巧 】 节奏 古诗词 的诵读节奏的划分,通常有两种依据。或按音节划分,或按语意划分。也就 是说在朗读时停顿的单位可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音节或意义。 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 的韵味。 语速 朗读速度的快慢是根据所表达的作品的具体内容来决定的, 要与语意感情相 协调。内容决定速度,一般地说,诗词特别是古典诗词要读得慢些,给人以体味 的余地,景物描写也应读得慢些,给人清晰的印象。与此相反,快速的动作、紧 张的场面、引人入胜的情节,都应该读得快些。在表达欢乐、兴奋、惊惧、激动 情绪时语速较快,在表达忧郁、悲伤、痛苦、失望、迟疑情绪或心情沉痛及回忆 往事时, 语速比较缓慢。 语速的快慢可根据诗文中作者情感的抒发或情节发展灵 活处理。一般情绪欢快、情节紧张时快,情绪悲伤、情节舒缓时慢。 语调

语调的抑扬变化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感受和效果。 依据感情内容的不同, 采 用升降平曲四种曲调, 可形成朗读中的声音变化, 表现各种感情态度。 一般地说, 表达高昂激动的感情或疑问、 命令的语句, 用升调; 表达低沉平缓的感情或感叹、 祈使的语句, 用降调; 表达内容分量较重的文句或仅是叙述、 解释的话, 用平调; 表达复杂的情绪或隐晦的感情等,用曲调。 语调和语速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调的抑扬升降和语速的快慢缓急往往连为一 体: 语速缓慢的, 语调往往下降而平抑; 语速急切的, 语调往往随之上升而高扬。 反之,语调低沉平抑的,语速就较慢;语调激昂高扬的,语速就较快。 重音 在词或语句里念得加重的音叫作重音。重音又可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 语法重音是句中的主要动词和表性状和程度的状语。 逻辑重音是读者随情感的需 要突出和强调的词语 。诗歌朗读要处理好这两方面的重音。 古诗 文的重音的处理,要结合句子 找出规律,以更好地表情达意。它可根据语句所要表达的重点决定的,也可 出现在表现内心节奏强烈,情绪激动的情况中,使朗读的作品色彩丰富,充满生 气,有较强的感染力。

《游子吟》唐诗原文

《游子吟》唐诗原文 游子吟
作者:唐·李益 女羞夫婿薄,客耻主人贱。 遭遇同众流,低回愧相见。 君非青铜镜,何事空照面。 莫以衣上尘,不谓心如练。 人生当荣盛,待士勿言倦。 君看白日驰,何异弦上箭。 《游子吟》注释 ①游子吟:乐府《杂曲歌辞》名。 ②薄:鄙薄。 ③贱:轻视。 ④遭遇:待遇。同众流:谓视同平庸之辈。 ⑤低回:徘徊。 ⑥照面:比喻看人只看表面。 ⑦心如练:谓心地纯洁。练,白熟绢。 ⑧当荣盛:在显达兴盛时。 ⑨白日驰:以太阳飞驰比喻荣华易逝。 《游子吟》作者介绍 李益(748—829),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家居 郑州(今属河南)。公元 769 年登进士第,公元 783 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 意,客游燕赵。公元 797 年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公元 800 年南游扬州等地。 公元 820 年后入朝,历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左散骑常侍等职。公元 827 年以礼 部尚书致仕。更多古诗 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 频道”的李益的诗全集栏目。()
1/5

李益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其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 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擅长绝句,尤 工七绝;律体也不乏名篇。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诗集》二卷。 《游子吟》繁体对照 女羞夫婿薄,客恥主人賤。 遭遇同眾流,低回愧相見。 君非青銅鏡,何事空照面。 莫以衣上塵,不謂心如練。 人生當榮盛,待士勿言倦。 君看白日馳,何異弦上箭。
2/5

3/5

4/5

学前班古诗课件:《游子吟》

学前班古诗课件:《游子吟》 学前班古诗课件篇一:《游子吟》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学习按照古诗的韵律、节奏朗诵。 2、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学会体贴、孝敬母亲,激发心中热爱母亲的情感。 活动准备 《游子吟》视频,《游子吟》背景图,歌曲《游子吟》。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游子吟》,渗透古诗意境。 1、听故事引题 从前唐朝有个诗人叫孟郊,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他的母亲忙着给他缝制着衣裳,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逢着,她想,儿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孟郊无摸着身上的衣裳,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就象春天里太阳的光辉,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母亲的爱孟郊永远铭记在心理,就在他五十岁那年写成一首的古诗叫

《游子吟》。 2、提问理解古诗意境 提问:故事里有谁?他们都干了什么事情? 古诗的题目叫什么?是谁写的? 二、借助视频、古诗新唱,初步欣赏、理解古诗。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把握古诗的韵律、节奏,请幼儿欣赏。 提问:你在古诗里听到了什么?(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完整的诗句回应) 2、借助视频再次欣赏古诗,熟悉理解古诗。 帮助幼儿理解“游子、寸草、三春晖”等词语的含义,幼儿尝试跟念古诗。 3、欣赏古诗新唱《游子吟》,帮助记忆古诗内容。 三、通过朗诵古诗《游子吟》,进一步理解古诗。 1、根据图片,引导幼儿完整朗诵古诗。 2、请个别、分组、集体等朗诵形式进行朗诵表演。 3、根据图片,教师给幼儿解释古诗《游子吟》的意思。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孟郊写的,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四、联系生活,情感迁移。

古诗《游子吟》教案

《游子吟》 执教:重庆市彭水县第一小学王娇娥教材:(选自西师版二年级上)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真挚感情。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 2、教学创新点:低声吟诵《游子吟》,想像一位慈母在孩子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孩子缝制衣服的情景,借助故事讲述创设意境,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歌曲引入,创设情境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2、学生交流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妈妈是怎样照顾自己的? 3、教师小结: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妈妈扶我学走路,教我学说话,妈妈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们操劳。 唐朝大诗人孟郊,他曾写下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游子吟》。[出示课件:游子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把课题写在黑板上,(指导书写“游”,)“游子”指的就是长期离家外出的人,比如你们的爸爸妈妈长期在外地打工没有回家,那他们就是你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游子。而这首诗中的游子指的就是“孟郊”。“吟”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写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右边的“今”写成

了“令”,请大家齐读课题:游子吟。 一、初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1、孩子们现在就请你们打开书第155页,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读古 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刚才孩子们读得可认真了,课文里有些戴小红帽的生字娃娃你 发现了吗?赶快拿出笔圈住他们,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3、看看和老师找的一样吗?(出示生字课件),反复拼读这些小红 帽的生字娃娃,记住它的名字。 4、通过刚才的拼读你觉得哪些字容易读错,谁来给大家提个醒。 谁的发音最准确,最响亮,老师就请他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三次。(学生教读,相机纠正) 谢谢我们的小老师,孩子们请用你们的火眼睛睛牢牢地记住它,亲亲热热地打打招呼,一起读---- 5、瞧,生字娃娃可调皮了,它把拼音小帽摘掉了,你还认识它吗? (指读:男、女生各一个,相机纠正读音) 6、咦,生字娃娃和好朋友一起手拉手,出来啦,你还能叫出它们 的名字吗? 7、刚才小伙伴们读得可认真了,现在我们一起把生字宝宝送回田 字格家,(出示生字课件并齐读:寸、归、迟、临、密、游), 注意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觉得哪一个字最不 好写,老师来帮帮你。[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8、学生练习写字,老师相机指导,并展台点评。[学生静息20秒

古诗词赏析--游子吟

古诗词赏析-----《游子吟》 唐代著名的诗人 最著名的应该是【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还有“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和杜牧】。唐朝知名诗人还有【白居易】、【李贺】、【王维】、【刘禹锡】、【王昌龄】、【孟浩然】、【韩愈】、【柳宗元】。这些人应该都有耳闻,都是比较知名的诗人。 孟郊(751-814),唐代著名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汝州(今属河南汝州),少年时期隐居嵩山。[1]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2]。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仕历简单,清寒终身,为人耿介倔强,死后曾由郑余庆买棺殓葬。故诗也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孟郊现存诗歌574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五言古诗,属于古体诗。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此诗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4)临:将要。 (5)意恐:担心。 (6)归:回来,回家。 (7)言:说。 (8)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9)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10)报得:报答。 (11)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白话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2] 文学赏析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中班古诗教学教案游子吟

中班古诗教学教案《游子吟》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学习按照古诗的韵律、节奏朗诵。 2、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学会体贴、孝敬母亲,激发心中热爱母亲的情感。 【活动准备】 《游子吟》视频,《游子吟》背景图,歌曲《游子吟》。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游子吟》,渗透古诗意境。 1、听故事引题 从前唐朝有个诗人叫孟郊,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他的母亲忙着给他缝制着衣裳,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逢着,她想,儿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孟郊无摸着身上的衣裳,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就象春天里太阳的光辉,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

了太阳的恩情啊。母亲的爱孟郊永远铭记在心理,就在他五十岁那年写成一首著名的古诗叫《游子吟》。 2、提问理解古诗意境 提问:故事里有谁?他们都干了什么事情? 古诗的题目叫什么?是谁写的? 二、借助视频、古诗新唱,初步欣赏、理解古诗。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把握古诗的韵律、节奏,请幼儿欣赏。 提问:你在古诗里听到了什么? 2、借助视频再次欣赏古诗,熟悉理解古诗。 帮助幼儿理解“游子、寸草、三春晖”等词语的含义,幼儿尝试跟念古诗。 3、欣赏古诗新唱《游子吟》,帮助记忆古诗内容。 三、通过朗诵古诗《游子吟》,进一步理解古诗。 1、根据图片,引导幼儿完整朗诵古诗。 2、请个别、分组、集体等朗诵形式进行朗诵表演。 3、根据图片,教师给幼儿解释古诗《游子吟》的意思。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孟郊写的,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游子吟(古诗)

游子吟(古诗) 活动目标: 1.乐意表达自己读古诗的感受和体会,萌发回报妈妈的美好愿望。 2.能在与老师、同伴的交流中理解古诗。 3.体验诵读的乐趣。 活动重点:连贯朗诵,萌发回报妈妈的美好愿望。 活动难点:在与老师、同伴的交流中理解古诗。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游戏情境的导入:(说妈妈) 1.播放歌曲《好妈妈》。 2.交流:这首歌里唱的是谁,你爱自己的妈妈吗?妈妈都为你做了哪些事,让你如此爱她。 3.练习说话:妈妈为我,我爱她。 (引导幼儿尝试表达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句子) 4.师引: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唐代诗人孟郊写的古诗《游子吟》里也有一位好妈妈。 二、游戏活动的准备:(读古诗) 1.播放古诗视频。 2.引导幼儿交流:

(1)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及结合图片阅读的能力) (2)妈妈在干什么?她为什么把针脚要缝得密密的?作者想到了什么? 3.播放古诗音频,引导幼儿感知古诗的音韵美。 4.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尝试朗读。 (可采用跟录音读、接读、师小声幼儿大声等多种形式) 三、游戏活动的过程:(诵读古诗) 1.这首古诗好听吗?这首诗和歌曲《好妈妈》一样都是赞扬妈妈的。你想怎样读,表达自己对妈妈的赞美之情。 2.创编动作诵读。(通过创编动作,加深幼儿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3.分组合作朗诵。 4.集体配乐朗诵。 四、游戏活动的延伸:(表达爱) 1.小朋友,小草都懂得回报春天的阳光,你打算为妈妈做哪些事来回报妈妈的爱。(引导幼儿表达:我爱妈妈,我要为妈妈。)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引导幼儿练习表达:妈妈,您,我爱你。)

【古诗游子吟全诗带拼音】古诗游子吟全诗

【古诗游子吟全诗带拼音】古诗游子吟全诗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古诗游子吟全诗是什么?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吧?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游子吟全诗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游子吟 原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

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古诗诵读《游子吟》教学设计

2018年全国“一师一课”部级优课课例—— 古诗诵读:《游子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会认课后双线中的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过程与方法:熟读古诗,背诵古诗,丰富古诗积累。 3.感情态度价值观:在诵读古诗中,了解诗歌大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孝心。能用语言和行动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难点: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中表达的真挚感情。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识字基础,会用不同的方法识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会通过自读自悟,想象画面,反复诵读,合作交流来读懂古诗内容。 【教学内容】 鄂教版2011课标版(2017年8月第1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诵读《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作品。这首诗语言质朴简洁、感情细腻深厚,通俗易懂,抒发自己对母爱的感叹,历来被人们广泛传诵。在诗中,母亲将深情倾注在那细密的千针万线之中,心里满是别愁,虽未分离,已盼归期。这份拳拳之情,犹如春天的阳光对小草那样深厚,可是儿子如小草一样细微的孝心,又怎能报答博大的母爱呢?作者用简短的诗句抒写着游子对慈母火一样的热情,又表现了自己有心报母恩而深感难以兑现的无限惆怅的心理。反复诵读诗句,让学生想象诗人描绘的画面,联系妈妈对自己的关爱,去体会诗句的意境和诗人对母亲真诚的感激,激起学生心中对父母最诚挚的热爱和感恩。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导入,激趣揭题 1.同学们喜欢读古诗吗?从一年级到现在,大家积累了不少古诗,谁来为大家诵读一首你最喜欢的诗?(生背古诗)

古诗词游子吟赏析

古诗词游子吟赏析 游子吟 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 故愈觉亲情之可贵。给大家分享古诗词 游子吟的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1.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吟,诗歌 的一种名称。 2.寸草:在这里象征子女。 3.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在这里心字双关。 [简析]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 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 孟郊一生穷愁潦 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 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 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 恐迟迟归, 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 深化这种骨肉之 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 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 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 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是作者直抒胸臆, 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 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女儿 怎能报 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 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 诗人
1/5

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 只给他半俸。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 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因而引起了无数读 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深挚的母爱, 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 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 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 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 ,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 肉之情。 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 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 行前的此时此刻, 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 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 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 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 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 想和深挚的忆念。
2/5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游子吟》

《游子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古诗,熟背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诗的含义,着重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这句诗所蕴涵的深义和喻义。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 4、体会作者孟郊所表达的思母情怀;并能用思想和行动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吟诵诗句,体会诗的感情。 教学流程示意图: 图片导入——引领全文节奏朗读——引入情感理解诗意——挥发情感精读体验——深入悟情尝试实践——延续情感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阅读图片,情感铺垫 1、一边听歌曲录音,一边认真地阅读《母子图》,你从图画中看出了什么?(学生反馈,教师点评)

2、师述:看到这样一幅动人的“母子图”,你就会想怎样的一首诗?(引出——《游子吟》、作者:孟郊,唐朝诗人。) 师述:孟郊——唐朝著名诗人,很早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与 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自己从小刻苦攻读,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 是多次落榜,只到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当了一名县官。这首诗就是 孟郊当了县官了之后,回忆往事,思绪万千时候写就的。下面我们 就来欣赏这首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看图片,导入本首诗的学习,初步感受母子情。了解诗的作者孟郊。) 二、节奏朗读,引入情感 1、出示本诗,指导朗读,初步导出学生的感情。(用反复诵读的方 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1)请学生来朗诵。(想一想,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什么)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2)让听的学生说出她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