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一手擦磷化剂

二合一手擦磷化剂
二合一手擦磷化剂

工业上有一种化学剂,叫做二合一手擦磷化剂,此产品是普通手擦磷化剂的升级,功能更为齐全,兼具除油和磷化,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相较于之前节省了很多的工序,提升了工作效率。本文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样一个产品。

二合一磷化液主要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助剂、磷酸盐、磷化改性剂、氧化剂等组成。

优点

除油磷化一次完成,可除去浮锈,磷化成膜快,钢铁表面干净无灰,与基材及涂层的结合力好,耐蚀性优良,比四合一磷化液具有更优越的综合性能。用于钢铁件的一般涂装前处理,不能用于镀锌件表面处理。

处理工艺

除锈→水洗→中和→水洗→脱脂磷化→晾干

脱脂磷化→水洗→烘干(用于喷淋工艺)

使用方法

1、浸泡时按20-25倍水稀释,处理时间5-15分钟。如仅用BW-261对工件进行浸泡处理,应按如下方式操作:浸泡5-8分钟后将钢铁表面擦洗一遍,然

后在药液内漂洗干净,取出晾干即可。

2、擦洗操作时按如下步骤进行:第一遍擦洗稀释8-10倍水,第二遍擦洗稀释10-15倍水,擦洗后再用干净的干棉布擦净。油污不大时也可以省去第二遍擦洗,但第一遍擦洗的稀释比例应为6-8倍水。操作时应注意:等工件反应0.5分钟后再用干布擦拭。

3、擦拭布尽量在干净的清水中漂洗,使用时先在药液中浸泡一下。

4、当PH值大于3.0时补加药液,并调整到2.5-3.0。

5、擦拭后的钢铁表面干燥后不能有发粘和残留白灰的弊病,磷化膜晾干后为光亮的彩虹色,手擦后无黑灰。

6、工件表面有锈蚀时,可用浓度稍高的磷化液(5倍水)预先擦洗一遍锈迹,无需反复擦拭,再次擦洗时锈迹很容易清除。

注意事项

1、药液内不含重金属离子和其他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2、该产品为化工产品,作业过程中勿入口,勿接触面部及眼睛,如不慎溅入眼睛应用大量清水冲洗,非操作人员远离工作环境及化工药液存放处。

如有二合一手擦磷化剂相关需求,欢迎致电南京坚盾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咨询!

南京坚盾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地处古城南京江宁,紧邻宁杭高速、沪宁高速及京沪高铁南京站,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发达。

公司是一家集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股份公司。可向汽车行业、

制桶行业、电器箱柜行业、家电行业、办公家具行业等提供各种型号的金属表面处理产品。专业从事水性防锈剂、漆雾凝聚剂、环保脱脂剂、无磷脱脂剂、硅烷皮膜剂、铝材钝化剂、涂装表面处理剂、无磷磷化等。公司在技术上要求创新,进取、精益求精,才能有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

固化剂和促进剂安全使用规范

固化剂和促进剂安全使用规范 福建首创嘉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固化剂和促进剂安全使用规范 受控状态: 编制:张明日期:2015年12月28日 审查:日期:年月日 核准:日期:年月日 版次:A/0 发行编号:FJSCJJ-JS-05-012

1范围 是引发剂的一种,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促进剂是可以提高反应速率的一种用量较少的物质。固化剂及促进剂直接混兑,会发生剧烈反应而引起燃爆,不正确使用,会带来极大的安全事故。因此,特制定本使用规范,该规范确定了沭阳嘉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相关部门所有岗位在固化剂和促进剂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作业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安全生产管理标准 3职责 技术部负责制定固化剂和促进剂安全操作管理规范。 各相关部门、车间、班组严格执行本规范。 4.控制要求 存放 固化剂与促进剂及丙酮盛装桶严禁混用,否则将引起燃爆 仓库及各岗位严禁将固化剂和促进剂进行混放,放置间距应不少于5米。 存放温度不超过25℃,避免阳光直射。当室温高于25℃时,需将固化剂及促进剂桶分别放置于不同的容器中,盛入冷水进行降温。 使用规范 固化剂使一种很强的氧化剂,对人皮肤有很强的腐蚀性,若不慎滴洒到皮肤上会有灼伤感,若进入眼镜则很有可能造成短时失明,因此,使用固化剂时要做好防护,带上胶皮手套和防护眼镜,促进剂对人体也有很大的危害,使用时尽量避免直接接触, 制造部各车间按根据需要设置专门树脂调配区,指定专人进行树脂调配,其他任何人不得擅自操作。树脂调配区内固化剂存放不超过1桶(25公斤),促进剂不超过1桶(20公斤)。 公司所有树脂进厂时需确定是否进行过预促进处理,如添加促进剂,则要确定其混合比例,由树脂调配人员按需调配。 除树脂调配区允许存放树脂、固化剂、促进剂外,各班组岗位上严禁存放促进剂、固化剂。 树脂调配时应先加入适量促进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固化剂,搅拌均匀。操作中应杜绝促进剂和固化剂同时加入,否则将会产生化学反应起火。 固化剂的使用器具应该严格区分于促进剂的器具,盛装过促进剂的器具,禁止再用于固化剂。 固化剂不能与丙酮混放,更不得将固化剂与丙酮混合,否则,也会起反应造成燃爆。 添加了促进剂和固化剂的树脂,必须在完全固化后方可放入垃圾桶。由于固化过程中急剧放热,会引起燃烧,造成火灾,因此,要求各班组对树脂用量必须按需调配,杜绝浪费及安全隐患。 各班组长为固化剂及促进剂安全使用第一责任人,需随时保持车间清洁卫生,避免因地面残留的

《疫源地消毒剂通用要求》编制说明

《疫源地消毒剂通用要求》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参与协作单位、简要修订过程、主要修订起草人及其所承担的工作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2015年10月正式立项,2016年正式下达,为修订项目,编号为20161708。2019年国标委立项为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号20191343-Q-361。 本标准由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修订起草编制工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中国人民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所、江苏省卫生监督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加修订,参加本标准修订课题组由陈素良、韩艳淑、张流波、孙印旗、班海群、崔玉杰、孙克勤、王茜、张海霞、王金燕、姚楚水、李新武、顾健、崔树玉、朱仁义、胡国庆、孙惠惠组成。 修订小组于2016年1月召开课题研讨会,根据内容进行分工,由陈素良负责起草,张流波、姚楚水、李新武负责指导,韩艳淑、孙印旗、崔玉杰、孙克勤、王茜、张海霞、班海群、朱仁义、胡国庆、崔树玉、王金燕等负责查阅文献和试验研究,韩艳淑、班海群、顾健、孙惠惠负责资料审查。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2016年卫生标准立项评审会的意见,对《疫源

地消毒剂卫生要求》的修订意见提出5条建议:1、名称修改为《疫源地消毒剂通用要求》;2、标准性质建议与原来标准保持一致,部分指标可修改为推荐性;3、根据新发传染病情况增加或调整相应内容;4、根据GB 19193-2015调整相关内容;5、根据现有消毒剂标准调整相应剂量; 6、增加起草单位。2016年8月召开启动会议,开始实验论证,形成初稿。2017年4月召开课题组在廊坊召开全体人员草稿审定会,根据课题组成员提出的修改建议,2017年5月继续搜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对修改稿进一步完善。2017年6月20日,在长沙召开专家评审会,来自国家卫计委消毒标委会成员、大学教授、医院感染控制专家、CDC专家、卫生监督专家、生产企业代表共计44人参加评审会,对标准进行了广泛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2017年9月8日在秦皇岛再次召开全体成员标准审定会。 二、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标准的关系 2011年12月30日,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GB 27953-2011《疫源地消毒剂卫生要求》,属于强制性国家标准。2003年和2015年,我国修订了GB 19193-2015《疫源地消毒总则》。GB 19193是规范疫源地消毒原则,而《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的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侧重于疫源地消毒的方法,GB 27293-2011《疫源地消毒剂卫生要求》是规范疫源地使用的消毒剂,其使用剂量不适用于预防性消毒。三个标准、规范的适用范围不同,多年来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GB 27953-2011颁布后,国内外传染病疫情形势十

磷化液配方总

1.配方原料质量份 磷酸110~180 氧化锌30~50 硝酸锌150~170 氯化镁15~30 酒石酸5~10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4 重铬酸钾0.2~0.4 钼酸铵0.8~1.2 水1000 2. 锌钙系磷化液重量比的物质组成 磷酸二氢锌∶硝酸钙∶磷酸∶硝酸镍∶柠檬酸或葡萄糖酸∶柠檬酸或葡萄糖酸的钠盐或钙盐∶氟化钠∶水=2.5∶3.5∶4.9∶-8.4∶0.5-1∶0.02-0.16∶0.015-0.06∶0.002-0.04∶0.002-0.8∶4-60。 3. 锌钙系磷化液重量比的物质组成 氧化锌:磷酸:硝酸:碳酸钙:碳酸氢铵:硝酸镍:有机酸:有机酸盐:氟化钠:水=0.8-1.1∶3-4∶4.5-6∶3.5-5.5∶0.1-0.3∶0.02-0.16∶0.015-0.06∶0.002-0.04∶0.006-0.08∶4-60; 4. 中温锰基磷化 用浓度为40~65g/1马日夫盐,配成总酸点40~60,游离酸点4~6,酸比 1:9~13的磷化液。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磷化液加入浓度为0.8~1.5g/1的添加剂EDTA二钠盐或浓度为1~2g/1的添加剂硼酸,浸泡式磷化时,磷化温度为70~85℃。磷化时间10~40分钟,磷化温度与磷化时间成反比。 5. 硝酸钙,磷酸锌,硝酸镍,硝酸钴,硝酸锡,柠檬酸,酒石酸,E.D.T.A,表面活性剂OP和水组成。 6. 酸洗液和磷化液 1)酸洗液:磷酸,5-50硫尿,0.005-0.015十二烷基磺酸钠,0.0 5-0.15平平加,0.05-0.15氯化十六烷基三甲铵,0.05-0.15柠檬酸,1-10水,93.845-39.535(2)磷化液:硝酸钙,5-15磷酸锌,5-15硝酸镍,0.15-0.25硝酸钴,0.045-0.055硝酸锡,0.045-0.055柠檬酸0.15-0.25酒石酸,0.045-0.055E.D.T.A,0.045-0.055表面活性剂OP,0.008-0.02水89.512-69.26。 7. 除油除锈磷化液 磷酸、柠檬酸、硫脲、磷酸三钠,聚氧乙烯辛基酚醚,其特征是该液还有添加剂,添加剂是 蓖麻油衍生物。 8. 常温下制作和操作的防锈磷化液 磷酸、硝酸、氧化锌、亚硝酸钠、碳酸钠、水,按其重量成份的配比为:H↓[3]PO↓[4]27.2kg HNO↓[3]24.5kgZuO22kgNa↓[2]CO↓[3]10kgH↓[2]O800kg。 9. 钢铁表面防腐处理的磷化液 磷酸、氧化锌、氧化剂、络合剂A、促进剂B等组成, 磷化处理需加温35℃ 10. 常温快速磷化液 磷酸、氧化锌、亚硝酸钠、磷酸二氢锌、氧化剂、络合剂A、促进剂B组成,它在0℃~37℃温 度范围内使用,配方按克/升配比如下:A、磷酸25~35克/升(工业级)氧化锌18~23克/升(工业级)磷酸二氢锌22~30克/升(工业级)亚硝酸钠5~10克/升(工业级)氧化剂0.2~0.5克/升(试剂纯)络合剂A0.2~0.6克/升(试剂纯)促进剂B0.2~0.6克/升(试剂纯)B、当没有络合剂A、促进剂B存在时,以上磷化液也具相对的效果,C、磷化液处理的钢铁表面呈彩色至灰色磷化膜。 11. 新型磷化液 磷化液的配方为:(克 /升)磷酸,5—15硝酸,3—10氧化锌, 3—15催化剂,0.01—2硝酸镍,0.3—3 水,余量。

固化剂和促进剂安全使用规范

固化剂和促进剂安全使 用规范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1范围 是引发剂的一种,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促进剂是可以提高反应速率的一种用量较少的物质。固化剂及促进剂直接混兑,会发生剧烈反应而引起燃爆,不正确使用,会带来极大的安全事故。因此,特制定本使用规范,该规范确定了沭阳嘉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相关部门所有岗位在固化剂和促进剂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作业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安全生产管理标准 3职责 3.1技术部负责制定固化剂和促进剂安全操作管理规范。 3.2各相关部门、车间、班组严格执行本规范。 4.控制要求 4.1 存放 4.1.1 固化剂与促进剂及丙酮盛装桶严禁混用,否则将引起燃爆 4.1.2 仓库及各岗位严禁将固化剂和促进剂进行混放,放置间距应不少于5米。 4.1.3 存放温度不超过25℃,避免阳光直射。当室温高于25℃时,需将固化剂及促进剂桶分别 放置于不同的容器中,盛入冷水进行降温。 4.2 使用规范 4.21 固化剂使一种很强的氧化剂,对人皮肤有很强的腐蚀性,若不慎滴洒到皮肤上会有灼伤感,若进入眼镜则很有可能造成短时失明,因此,使用固化剂时要做好防护,带上胶皮手套和防护眼镜,促进剂对人体也有很大的危害,使用时尽量避免直接接触, 4.2.2 制造部各车间按根据需要设置专门树脂调配区,指定专人进行树脂调配,其他任何人不得擅自操作。树脂调配区内固化剂存放不超过1桶(25公斤),促进剂不超过1桶(20公斤)。 4.2.3 公司所有树脂进厂时需确定是否进行过预促进处理,如添加促进剂,则要确定其混合比例,由树脂调配人员按需调配。 4.2.4除树脂调配区允许存放树脂、固化剂、促进剂外,各班组岗位上严禁存放促进剂、固化 剂。 4.2.5树脂调配时应先加入适量促进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固化剂,搅拌均匀。操作中应杜绝促进剂和固化剂同时加入,否则将会产生化学反应起火。 4.2.6固化剂的使用器具应该严格区分于促进剂的器具,盛装过促进剂的器具,禁止再用于固化 剂。 4.2.7 固化剂不能与丙酮混放,更不得将固化剂与丙酮混合,否则,也会起反应造成燃爆。

无渣磷化液配方组成,磷化机理作用及技术开发

无渣磷化液配方组成,磷化机理作用及技术开发 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无渣磷化液的研究背景,理论基础,参考配方等,本文中的配方数据经过修改,如需更详细资料,可咨询我们的技术工程师。 无渣磷化液广泛应用汽车、机械加工、电子加工行业金属表面处理,禾川化学专业从事磷化液成分分析、配方还原、研发外包服务,为磷化液相关企业提供一整套配方技术解决方案。 一.背景 无渣磷化液广泛应用汽车、机械加工、电子加工行业金属表面处理,专业从事磷化液成分分析、配方分析、配方检测、配方还原、配方研制,为磷化液相关企业提供整套技术解决方案一站式服务。磷化是金属材料防腐蚀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目的在于给基体金属提供防腐蚀保护、用于喷漆前打底、提高覆膜层的附着力与防腐蚀能力及在金属加工中起减摩润滑作用等。磷化是常用的前处理技术,原理上应属于化学转化膜处理。工程上应用主要是钢铁件表面磷化,但有色金属如铝、锌件也可应用磷化。钢铁表面涂装前处理工艺指脱脂(除油)、除锈、表调、磷化。然而由于工件表面的状况不同,则生产工艺也有所不同,有的工艺中没有脱脂或没有除锈工序,有的工艺则没有表面调整工序,但磷化工序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在涂装处理过程中,如果不清除油脂、氧化皮和锈层,不进行磷化处理,直接进行涂漆和静电喷涂,就会使钢铁表面的涂层产生脱落,失去了涂装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的金属加工业、薄板加工业、石油行业及汽车、自行车、高低压开关柜、防盗门、铁路等制造业普遍采用的是中、高温磷化,存在着操作不方

便、能源和材料消耗大、调整频繁、成膜不均、成本高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常温磷化已成为国际磷化行业的必然和研究课题。常温磷化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还可以解决操作不方便、材料消耗大、调整频繁、成膜不均、成本高等问题。 禾川化学技术团队具有丰富的分析研发经验,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可以运用尖端的科学仪器、完善的标准图谱库、强大原材料库,彻底解决众多化工企业生产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利用其八大服务优势,最终实现企业产品性能改进及新产品研发。 样品分析检测流程:样品确认—物理表征前处理—大型仪器分析—工程师解谱—分析结果验证—后续技术服务。有任何配方技术难题,可即刻联系禾川化学技术团队,我们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配方技术解决方案! 二、磷化液 2.1磷化概念 磷化液的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盐,如zn(h2po4)2以及适量的游离磷酸和加速剂等。加速剂主要起降低磷化温度和加快磷化速度的作用。作为化学加速剂用得最多的氧化剂如no3-、no2-、cio3-、h2o2等。磷化是金属与稀磷酸或酸性磷酸盐反应而形成磷酸盐保护膜的过程。 工件(钢铁或铝、锌件)浸入磷化液(某些酸式磷酸盐为主的溶液),在表面沉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型磷酸盐转化膜的过程,称之为磷化.把金属放入含有锰、铁、锌的磷酸盐溶液中进行化学处理,使金属表面生成一层难溶于水的磷酸盐保护膜的方法,叫做金属的磷酸盐处理。磷化膜层为微孔结构,与基体结合

金属表面的磷化处理方法

金属表面的磷化处理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将经过上述除油清洗的工件浸入酸性磷化液中,磷化的水溶液含有锌化合物,其含量相当于0.5克/升-1.5克/升的锌离子,相当于5-30克/升磷酸根离子的磷酸盐,相当于0.01至0.2克/升亚硝酸根离子的亚硝酸盐和(或)0.05至2克/升的芳族硝基化合物,溶液温度为40°-70℃,浸渍15至120秒。然后以同样温度的同样磷化液喷2秒以上,通常在喷后依次用自来水及去离子水清洗。 磷化液中的主要成份是锌离子,含量可以是0.5-1.5克/升,最好是0.7-1.2克/升。低于0.5克/升时,就不能产生均匀的磷化膜,而只形成不均匀的蓝膜。含量高于1.5克/升时,会产生均匀磷化膜,但膜层易于含有叶片状结晶,就象普通喷淋工艺所形成的那样,因而就不宜于作阳离子电泳漆的底层。锌离子的加入,可用氧化锌、碳酸锌、硝酸锌等。磷酸盐离子含量可为5至30克/升,最好是10至20克/升。低于5克/升时易于形成不均匀的膜层,超过30克/升时不会再有很大的作用。磷酸根离子的来源可为磷酸、磷酸钠、磷酸锌、磷酸镍等。 作为磷化促进剂,可用亚硝酸根离子。其含量为0.01-0.2克/升,最好是0.04-0.15 克/升。或者是使用芳族硝基化合物,含量为0.05-2克/升,最好是0.1-1.5克/升。亦可二者共用。倘若这些促进剂含量低于下限,就不可能获得足够的磷化,而生成黄锈或类似的膜层。如含量超过上限,就会形成不均匀的蓝色膜层。亚硝酸根离子的来源可为亚硝酸钠、亚硝酸铵等。至于芳族硝基化合物,则可用间-硝基苯磺酸盐类(如间硝基苯磺酸钠)、硝基苯甲酸、硝基间苯二酚等。 磷化液除含有上述锌离子、磷酸盐离子、亚硝酸盐离子及一种芳族硝基化合物外,还可以含有硝酸盐离子、氯酸盐离子、镍离子和钴离子。这些任选的附加离子含量可为:硝酸盐1-10克/升,最好是2-8克/升;氯酸盐0.05-2克/升,最好是0.2-1.5克/升;镍离子0.05-2克/升,最好是0.2-1.5克/升;钴离子0.05-2克/升,最好是0.1至1克/升。这些附加成分可为一种,亦可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结合使用。其添加形式最好是硝酸、硝酸钠、硝酸铵、硝酸锌、硝酸镍、盐酸、氯酸钠、氯酸铵、碳酸镍、硝酸镍、氯化镍、磷酸镍、碳酸钴、硝酸钴、氯化钴、磷酸钴等。 用这种磷化液处理时,磷化液温度可为40°-70℃,最好是45°-60℃。温度低于40℃时,不能平稳地获得磷化,要获得令人满意的磷化膜需要较长时间的处理。温度超过70℃时,磷化液的成分会不平衡,这是由于促进剂的分解和一些成分沉淀所致,因而就不可能得到令人满意的膜层。 关于处理时间方面,首先是浸渍15-120秒,然后喷2-60秒。最好是浸渍30-50秒,然后喷5-45秒。如果浸渍时间不到15秒,就不可能获得良好的立方晶体,而会形成不好的叶片状晶体。浸渍时间即使超过120秒,也不会得到任何较大的收效,而只会增加了设备。喷淋的时间倘若不足2秒,浸渍时沉积上去的污渣冲洗不净,就会紧附于工件的表面,在用水清洗的工序时也几乎不能把它们除去。这样,电泳漆膜的结合力和外观质量就会受损。若喷淋时间超过60秒,也不会再产生更好的效果,其结果亦只是增大了设备费用。 按本发明的方法来磷化,就可以使内凹陷部位(如侧梁之内侧、门内侧等)耐腐蚀性能大大提高。而

磷化配方中的主要成分

磷化配方中的主要成分 磷化配方中的主要成分 1:新型磷化药剂的种类: 对于新型涂装前处理的磷化药剂来说,一般指的是低温磷化药剂和常温磷化药剂。这两大药剂还进一步分为亚硝酸盐药剂和非亚硝酸盐药剂或内含促进剂药剂和外加促进剂药剂。如果按配方是否含镍盐来分,还可以分为有镍和无镍两种药剂。概括的说,新型磷化药剂是指低温的亚硝酸盐含镍的磷化药剂,低温内含促进剂非镍磷化药剂,常温亚硝酸盐含镍药剂,常温内含促进剂无镍药剂。 2:新型磷化药剂的特点 A:磷化温度低,能源消耗少。这类磷化药剂主要是指磷化温度在35-55度的低温磷化药剂和冬天也不需要加温的常温磷化药剂。 B:低污染,低毒性。这类磷化药剂是指无亚硝酸盐的药剂。尤其是不含亚硝酸盐也不含镍的药剂。当然类似铬离子等污染中的成分也没有。 C:长寿命,低成本。这类药剂是使用寿命长,单耗少,综合成本低的磷化药剂。 D:可以满足新型涂装方式,即可以满足电泳涂装和静电喷涂等新型涂装方式的磷化药剂。 E:操作简便,管理简单。这类药剂的组分少,添加方便,管理简单。 3:新型磷化药剂的基本成分和作用 新型的磷化药剂成分要比普通的中温和高温磷化药剂组分要复杂的多,除了成膜物质外,通常含有促进剂,改性剂,降渣剂,添加剂等多种成分。 成膜物质

A:磷酸二氢锌 新型磷化药剂的主要成分仍然是磷酸二氢锌,碱金属磷酸盐。磷酸二氢锌的制备一般用氧化锌和磷酸反应制得。制取1克的磷酸二氢锌约用锌0.28克磷酸0.8克。在锌系磷化液(粉)中,锌离子的含量对磷化膜的影响较大。一般的说,锌离子的含量高,可以形成更多的结晶核心,可以加速磷化反应。使磷化膜致密,光泽性好。但是锌离子含量过高,磷化膜结晶粗大,膜脆,挂灰,影响涂膜附着力。锌离子含量过低时,磷化膜薄,不利于磷化膜的形成。磷化时间延长。且磷化膜颜色发暗。根据磷化液中锌离子含量的不同,把锌系磷化液(粉)分为高锌,中锌,低锌。对于电泳涂装,主要采用含量在0.3-1.3克每升的低锌磷化液。对于镀锌钢铁工件的磷化主要采用含锌量在0.9-1.1克的低锌磷化液。 B:碱金属磷酸盐, 这类成膜物质主要在磷化液中。常用的碱金属磷酸盐包括碱金属一代磷酸盐,二代焦磷酸盐,多磷酸盐。它使磷酸与金属离子形成磷酸盐,构成磷化膜的成分。碱金属磷酸盐通常在金属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彩色磷化膜。碱金属磷酸盐所形成的磷化反应,产生的磷化沉渣少。槽液易于管理,使用成本低,但是由于磷化膜薄,耐蚀性较差。 C:磷酸 磷酸是与金属离子形成磷酸盐的成膜物质,其含量过多过少都直接影响磷化膜的质量。磷酸含量过高时,游离酸就会增加,磷化膜易返锈。磷酸含量过低时,槽液的稳定性就会降低,磷化沉渣就会增加。磷化膜发暗,多孔,甚至磷化不上。磷酸在磷化槽液中的含量一般为14-16克每升为宜。磷酸根和硝酸根的比值会直接影响磷化效果。 D:硝酸钙盐 作为成膜物质的硝酸钙盐主要在锌钙系磷化液(粉)中,它的制取一般用碳酸钙与硝酸反应,钙离子的加入,使磷化膜的结晶得到改善。并可以减少磷化前的表调工序。但是钙离子和锌离子的比值在磷化槽液中有个临界值的问题。当钙

磷化工艺

磷化工艺

磷化(I)——基本原理及分类 磷化是一种化学与电化学反应形成磷酸盐化学转化膜的过程,所形成的磷酸盐转化膜称之为磷化膜。磷化的目的主要是:给基体金属提供保护,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金属被腐蚀;用于涂漆前打底,提高漆膜层的附着力与防腐蚀能力;在金属冷加工工艺中起减摩润滑使用。 1 基本原理 磷化过程包括化学与电化学反应。不同磷化体系、不同其材的磷化反应机理比较复杂。虽然科学家在这方面已做过大量的研究,但至今未完全弄清楚。在很早以前,曾以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简单表述磷化成膜机理: 8Fe+5Me(H2PO4)2+8H2O+H3PO4 Me2Fe(PO4)2·4H2O(膜)+Me3(PO4)·4H2O(膜)+7FeHPO4(沉渣)+8H2↑ Me为Mn、Zn 等,Machu等认为,钢铁在含有磷酸及磷酸二氢盐的高温溶液中浸泡,将形成以磷酸盐沉淀物组成的晶粒状磷化膜,并产生磷酸一氢铁沉渣和氢气。这个机理解释比较粗糙,不能完整地解释成膜过程。随着对磷化研究逐步深入,当今,各学者比较赞同的观点是磷化成膜过程主要是由如下4个步聚组成: ①酸的浸蚀使基体金属表面H+浓度降低 Fe – 2e→ Fe2+ 2H2-+2e→2[H] (1) H2 ②促进剂(氧化剂)加速 [O]+[H] → [R]+H2O Fe2++[O] → Fe3++[R] 式中[O]为促进剂(氧化剂),[R]为还原产物,由于促进剂氧化掉第一步反应所产生的氢原子,加快了反应(1)的速度,进一步导致金属表面H+浓度急剧下降。同时也将溶液中的Fe2+氧化成为Fe3+。 ③磷酸根的多级离解 H3PO4 H2PO4-+H+ HPO42-+2H+ PO43-+3H-(3) 由于金属表面的H+浓度急剧下降,导致磷酸根各级离解平衡向右移动,最终为PO43-。 ④磷酸盐沉淀结晶成为磷化膜

磷化工艺流程

磷化工艺 开放分类: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化工术语 (I)基本原理及分类 磷化工艺过程是一种化学与电化学反应形成磷酸盐化学转化膜的过程,所形成的磷酸盐转化膜称之为磷化膜。磷化的目的主要是:给基体金属提供保护,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金属被腐蚀;用于涂漆前打底,提高漆膜层的附着力与防腐蚀能力;在金属冷加工工艺中起减摩润滑使用。 1 基本原理 磷化过程包括化学与电化学反应。不同磷化体系、不同其材的磷化反应机理比较复杂。虽然科学家在这方面已做过大量的研究,但至今未完全弄清楚。在很早以前,曾以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简单表述磷化成膜机理: 8Fe+5Me(H2PO4)2+8H2O+H3PO4 Me2Fe(PO4)2?4H2O(膜)+Me3(PO4)?4H2O(膜)+7FeHPO4(沉渣)+8H2↑ Me为Mn、Zn 等,Machu等认为,钢铁在含有磷酸及磷酸二氢盐的高温溶液中浸泡,将形成以磷酸盐沉淀物组成的晶粒状磷化膜,并产生磷酸一氢铁沉渣和氢气。这个机理解释比较粗糙,不能完整地解释成膜过程。随着对磷化研究逐步深入,当今,各学者比较赞同的观点是磷化成膜过程主要是由如下4个步聚组成:①酸的浸蚀使基体金属表面H+浓度降低 Fe –2e→ Fe2+ 2H2-+2e→2[H] (1) H2 ②促进剂(氧化剂)加速 [O]+[H] → [R]+H2O Fe2++[O] → Fe3++[R] 式中[O]为促进剂(氧化剂),[R]为还原产物,由于促进剂氧化掉第一步反应所产生的氢原子,加快了反应(1)的速度,进一步导致金属表面H+浓度急剧下降。同时也将溶液中的Fe2+氧化成为Fe3+。 ③磷酸根的多级离解 H3PO4 H2PO4-+H+ HPO42-+2H+ PO43-+3H-(3) 由于金属表面的H+浓度急剧下降,导致磷酸根各级离解平衡向右移动,最终为PO43-。 ④磷酸盐沉淀结晶成为磷化膜 当金属表面离解出的PO43-与溶液中(金属界面)的金属离子(如Zn2+、Mn2+、Ca2+、Fe2+)达到溶度积常数Ksp时,就会形成磷酸盐沉淀 Zn2++Fe2++PO43-+H2O→Zn2Fe(PO4)2?4H2O↓ (4) 3Zn2++2PO43-+4H2O=Zn3(PO4)2?4H2O↓ (5) 磷酸盐沉淀与水分子一起形成磷化晶核,晶核继续长大成为磷化晶粒,无数个晶粒紧密堆集形而上学成磷化膜。 磷酸盐沉淀的副反应将形成磷化沉渣 Fe3++PO43-=FePO4 (6) 以上机理不仅可解释锌系、锰系、锌钙系磷化成膜过程,还可指导磷化配方与磷化工艺的设计。从以上机理可以看出:适当的氧化剂可提高反应(2)的速度;较低的H+浓度可使磷酸根离解反应(3)的离解平衡更易向右移动离解出PO43-;金属表面如存在活性点面结合时,可使沉淀反应(4)(5)不需太大的过饱和

磷化液中的各组成的作用及影响

磷化液中的各组成的作用及影响 4.1 pH值的影响 成膜金属离子浓度越低,所要求的溶液的pH值越大,反之,随着成膜离子浓度的提高,可适当降低溶液的pH值。 4.2 游离酸度的影响 游离酸度指磷化液中游离磷酸的含量。酸度太低不利于金属基体的溶解,因此也就不能成膜。但如果酸度太高则大大提高了磷化膜的溶解速度,也不利于成膜,甚至根本不会上膜。 4.3 总酸度的影响 总酸度主要指磷酸盐、硝酸盐和游离酸的总和,反映磷化内动力的大小。总酸度高,磷化动力大,速度快,结晶细。但如果总酸度过高,则产生的沉渣多和粉末附着物多;如果过低,则磷化慢,结晶粗。 4.4 酸比值γ的影响 酸比值是磷化必须控制的重要参数。它是总酸度和游离酸度的比值,以及表示总酸度和游离酸度的相互关系。酸比小,则意味着游离酸度太高,反之,则意味着游离酸度低。酸比值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一般常温下控制在20--25:1。 4.5 加速剂的影响 4.5.1 氧化性加速剂 氧化性加速剂有两个十分重要的作用。1)限制甚至停止氢气的释出。这个作用限于金属/溶液接口处,决定磷化膜沉积的速度,是磷化液具有良好性能所必须的条件。2)使溶液中某些元素(特别是还原性化合物)发生化学转化,如把二价铁离子氧化成三价铁,生成不溶性磷酸铁沉渣,从而控制磷化液中亚铁的含量。此外,还可以迅速氧化初生态氢,可大大减少金属发生氢脆的危险。 4.5.1.1 硝酸盐的影响 硝酸盐是常用的氧化剂,可直接加入到磷化液中。NO3-/PO43-比值越高,磷化膜形成越快。但过高会导致膜泛黄。单一使用NO3-会使磷化膜结晶粗大。 4.5.1.2 亚硝酸盐的影响 亚硝酸盐是常用的促进剂,常与NO3-配合使用,以亚硝酸钠的形式加入到磷化液中。但亚硝酸盐不稳定,易分解,用亚硝酸盐做促进剂的磷化液都采用双包装,使用时定量混合,并定期补加。含量过少,促进作用弱;含量过高,则沉渣过多,且形成的膜粗厚,易泛黄。一般含量在0.7-1克/升。 4.5.2 金属离子促进剂的影响 磷化剂中添加金属盐(一般为硝酸盐),如Cu2+、Ni2+、Mn2+等电位较正的金属盐,有利于晶核的形成和晶粒细化,加速常温磷化的进程。 4.5.2.1 铜离子影响 极少量的铜盐会大幅度提高磷化速度。工作液中含Cu2+在0.002-0.004%时,使磷化速度提高6倍以上。但铜离子的添加量一定要适度,否则铜膜会代替磷化膜,其性能下降。 4.5.2.2 镍离子的影响 Ni2+是最有效、最常用的磷化促进剂。它不仅能加速磷化,细化结晶,而且能提高膜的耐腐蚀性能。Ni2+含量不能过低,否则膜层薄;与铜盐不同的是,大量添加镍盐时,并无不良影响,但会增加成本。一般控制Ni2+含量在1.0-5.0克/升

磷化液配方

磷化液配方 说明书页数: 3 权项数: 002 文摘: 一种除锈磷化液,能实现酸洗磷化一步法工艺.它是由磷酸、酒石酸、油酸酰胺丙烯二甲胺、磷酸三钠、聚氧乙烯辛烷基酚醚、邻二甲苯硫脲和水配制而成.另外还配有添加剂--咪唑啉衍生物,从而达到消除"三废"污染、提高金属表面的涂装质量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权利要求: 一种除锈磷化液,其中含有磷酸、酒石酸、油酸酰胺丙烯二甲胺、磷酸三钠、聚氧乙烯辛烷基酚醚、邻二甲苯硫脲。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该除锈磷化液还配有一种添加剂,该添加剂为咪唑啉衍生物。 文摘: 本发明属于金属表面化学防腐用的锌钙系磷化液,由下述重量比的物质组成,磷酸二氢锌∶硝酸钙∶磷酸∶硝酸镍∶柠檬酸或葡萄糖酸∶柠檬酸或葡萄糖酸的钠盐或钙盐∶氟化钠∶水= 2.5∶ 3.5∶ 4.9-8.4∶1.5-1∶0.02-0.16∶0.015-0.06∶0.002-0.04∶0.002-0.8∶4-60。本发明的磷化液不仅低成本、低能耗、省漆、磷化速度快,而且磷化膜质量好。 权利要求:

一种金属表面化学防腐用的锌钙系磷化液,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比的物质所组成: 1)磷酸二氢锌:硝酸钙:磷酸:硝酸镍:有机酸:有机酸盐:氟化钠:水=2.5-3.5∶4.9-8.4∶0.5-1∶0.02-0.16∶0.015-0.06∶0.0002-0.08∶4-60; 2)氧化锌:磷酸:硝酸:碳酸钙:碳酸氢铵:硝酸镍:有机酸:有机酸盐:氟化钠:水=0.8-1.1∶3-4∶4.5-6∶3.5-5.5∶0.1-0.3∶0.02-0.16∶0.015-0.06∶0.002-0.04∶0.006-0.08∶4-60; 所述的有机酸是柠檬酸或葡萄糖酸,所述的有机酸盐是这二种酸的钠盐或钙盐。 文摘: 本发明采用革新方案,提供一种含丹宁酸的钢铁表面涂漆前处理液 — 一步磷化液,适用于普碳钢、低合金钢、铸铁构件的涂装前处理,采用本发明一步磷化液处理的钢铁构件,在7-30分钟可一步完成除油、除锈、磷化、钝化全过程,并在钢铁件表面形成4~9μ 的防腐膜,硫酸铜检验指标为3~14分钟,用3%氯化钠溶液浸泡8小时无锈迹,室内存放一年半无锈蚀,与油漆附着力达一级,处理方法采用槽浸、喷射和刷涂

手消毒剂八个卫生要求国标的新变化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手消毒剂八个卫生要求国标的新变化 标准名称变化1变化2变化3变化4 易挥发性的醇类产品开瓶后的使使用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以碘类、醇类、胍卫生手消毒:手的预防性消毒的GB手消毒剂卫生要求。用期不超过30d过程。(原:医护人员在各种操作类、季铵盐类、酚类为原料,以卫生手消毒:取适量的手消毒剂 前,应用皂液流动水冲洗双手。于手心,双手互搓使均匀涂布 每水或者乙醇为溶剂制成的用于手不易挥发的产品开瓶后的使用期27950-2011个部位,作用1.0min(原:2.0min )。不超60d 。进行各种操作后,应进行手的卫不适用于用于皮 消毒的消毒剂。生消毒。)肤消毒的消毒剂。外科手消毒:

外科洗手后,取适外科手消毒:手术前医务人员手量的 手消毒剂均匀涂布与双手、3作用前臂和上臂下1/3 的皮肤,与前臂的消毒的过程。(原:外科min ~5min 。手术前后医护人员手的消毒。)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阴道黏膜消毒:擦拭、灌洗法有效成分与杂质限量:碘伏有效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诊疗前后用黏膜消毒剂通用要求成分含量≤500mg/L ,葡萄糖酸氯鼻黏膜消毒:棉拭子擦拭不适用于医用级、食品级或化学纯的质量于黏膜消毒的消毒剂。不得使用工业级。,要求外生殖器消毒:擦拭、冲洗法黏膜抗抑菌产品和非医疗使用的己定或醋酸氯己定应用液中有效GB 27954-2011 5000mg/L成分含量≤黏膜消毒的消毒剂。 完整皮肤常用消毒剂的种类:醇本标准适用于完整皮肤和破损 皮开封后使用中的消毒剂感官性破损皮肤常用消毒剂的种类:季皮肤消毒剂卫生要求状、有效成分含量、pH 等符合产类、碘类、胍类、季胺盐类、酚肤消毒的消毒剂,不适用于手消胺盐类、胍类消毒剂以及过氧化品质量要求,菌落总数≤完整皮肤消毒剂。氢、碘伏、三氯羟基二苯醚、酸类、过氧化物类等。GB 27951-201150cfu/mL(g) ,霉菌和酵母菌≤毒剂菌落总数≤10cfu/mL(g) ,霉菌性氧化电位水等。破损皮肤的消10cfu/mL(g) ,不得检出和酵母菌≤ 10cfu/mL(g) 。应符合GB15982 的毒剂应无菌。用消毒剂涂擦

凝胶制剂及总结

凝胶制剂概况 凝胶制剂由药物溶解或均匀分散于凝胶中制成。因凝胶能与作用部位紧密黏附,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多通过皮肤、黏膜给药,也可口服发挥药效。由于凝胶吸水溶胀后形成的水化凝胶层对药物有一定的控制释放作用,现广泛用于缓释、控释系统,加上凝胶制剂本身具有透气性佳,不污染衣物,作用持久,使用方便等特点,近来对凝胶制剂的研究日益增多。 1. 制剂类型 1.1 按作用部位分 ①皮肤用:此类制剂非常多,所用药物主要涉及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解热镇痛激素、局部麻醉、解毒、维生素类以及许多具有祛瘀镇痛、活血通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疗疮等作用的中药。 ②口腔黏膜用:多用于治疗口腔厌氧菌感染及促进溃疡愈合,以硝咪唑类药物为主。 ③眼贴膜用:盐酸地匹福林眼用凝胶剂,阿昔洛韦眼用凝胶。 ④鼻粘膜用:复方环麻滴鼻凝胶剂,用于治疗急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及感冒引起的鼻塞等。 ⑤直肠粘膜用:直肠用凝胶剂来治疗小儿哮喘。 ⑥口服:口服云南白药凝胶治疗消化道大出血。 1.2 按剂型分 ①普通亲水凝胶:凝胶制剂大多采用亲水性高聚物为基质,制成含药的普通亲水凝胶。 ②复乳型凝胶:司盘. 80和三乙醇胺为复乳的乳化剂,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Na) 和聚乙烯醇(PVA. 124)作为混合型亲水凝胶基质,制成W/0/ W复乳凝胶剂,具有 药物浓度高、不易挥发、作用持久的特点。 ③脂质体凝胶:为解决皮肤或黏膜给药所致的药物不良反应问题,将剂型改作脂质体。有报道对硝酸益康唑脂质体凝胶和盐酸丁卡因脂质体凝胶进行研究,取得满意效果。 2. 常用基质 凝胶是由大分子材料交联成网状结构作为骨架,凝胶基质多为单独或联合使用亲水性高聚物的大分子材料,基质的选择对凝胶剂的流变学性质及释药性有重要影响。常用基质有以 下几种。 ①丙烯酸树脂类:以卡波姆为代表,还有以 1 %交联聚丙烯酸钠-400(SDL-B —400)为 基质的。卡波姆,又名卡波普(carbopol)为一类由丙烯酸与烯丙基蔗糖或季戊四醇交联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根据聚合度的不同,形成了多种规格的产品。卡波姆易溶于水形成酸性胶体溶液,加无机碱或有机碱可将卡波姆中和成透明且稠厚的凝胶,释药快,无毒,无刺激, 与皮肤、黏膜具有良好的藕合性,所成的凝胶还具有良好的乳化性和成膜性,目前已成为最常用的理想的凝胶基质。 ②纤维素衍生物:常用的有CMC—Na、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羟丙基纤维素(HPC)羧甲基淀粉钠等。 ③乙烯聚合物:常用的有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卜聚乙烯醇(PVA)等。 ④天然树胶:有西黄耆胶、果胶、明胶、海藻酸、黄原胶、琼脂等。 3. 几种凝胶基质的配方举例 ①苓柏凝胶的最佳基质配方为:羟丙甲基纤维素 2 . 5%,卡波姆0. 75%,三乙胺 0.75% ,甘油5% ,丙二醇5% ,,氮酮2% 。(加入药物、蒸馏水等总重的比例) ②盐酸米诺环素微球凝胶基质处方:卡波姆940 1 . 0 g,丙二醇10 g,甘油10g,氢氧

磷化处理技术+配方

磷化处理技术(1) 所谓磷化处理是指金属表面与含磷酸二氢盐的酸性溶液接触,发生化学反应而在金属表面生成稳定的不溶性的无机化合物膜层的一种表面的化学处理方法。所形成的膜称为磷化膜。它的成膜机理为:(以锌系为例) a)金属的溶解过程 当金属浸入磷化液中时,先与磷化液中的磷酸作用,生成一代磷酸铁,并有大量的氢气析出。其化学反应为; Fe+2H 3PO 4 =Fe (H 2 PO 4 ) 2 +H 2? ↑ (1) 上式表明,磷化开始时,仅有金属的溶解,而无膜生成。 b)促进剂的加速 上步反应释放出的氢气被吸附在金属工件表面上,进而阻止磷化膜的形成。因此加入氧化型促进剂以去除氢气。其化学反应式为: 3Zn(H 2PO 4 ) 2 +Fe+2NaNO 2 =Zn 3 (PO 4 ) 2 +2FePO 4 +N 2 ↑+2NaH 2 PO 4 +4H 2 O (2) 上式是以亚硝酸钠为促进剂的作用机理。 c)水解反应与磷酸的三级离解 磷化槽液中基本成分是一种或多种重金属的酸式磷酸盐,其分子式 Me(H 2PO 4 ) 2 ,这些酸式磷酸盐溶于水,在一定浓度及PH值下发生水解泛音法,产 生游离磷酸: Me(H 2PO 4 ) 2 =MeHPO 4 +H 3 PO 4 ( 3 ) 3MeHPO 4=Me 3 (PO 4 ) 2 +H 3 PO 4 ( 4 ) H 3PO 3 =H 2 PO 4 -+H+=HPO 4 2-+2H+=PO 4 3-+3H+ ( 5 ) 由于金属工件表面的氢离子浓度急剧下降,导致磷酸根各级离解平衡向右移动,最终成为磷酸根。 d)磷化膜的形成 当金属表面离解出的三价磷酸根与磷化槽液中的(工件表面)的金属离子(如

固化剂和促进剂安全使用规范

固化剂和促进剂安全使用 规范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1范围 是引发剂的一种,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促进剂是可以提高反应速率的一种用量较少的物质。固化剂及促进剂直接混兑,会发生剧烈反应而引起燃爆,不正确使用,会带来极大的安全事故。因此,特制定本使用规范,该规范确定了沭阳嘉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相关部门所有岗位在固化剂和促进剂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作业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安全生产管理标准 3职责 技术部负责制定固化剂和促进剂安全操作管理规范。 各相关部门、车间、班组严格执行本规范。 4.控制要求 存放 固化剂与促进剂及丙酮盛装桶严禁混用,否则将引起燃爆 仓库及各岗位严禁将固化剂和促进剂进行混放,放置间距应不少于5米。 存放温度不超过25℃,避免阳光直射。当室温高于25℃时,需将固化剂及促进剂桶分别放置于不同的容器中,盛入冷水进行降温。 使用规范 固化剂使一种很强的氧化剂,对人皮肤有很强的腐蚀性,若不慎滴洒到皮肤上会有灼伤感,若进入眼镜则很有可能造成短时失明,因此,使用固化剂时要做好防护,带上胶皮手套和防护眼镜,促进剂对人体也有很大的危害,使用时尽量避免直接接触, 制造部各车间按根据需要设置专门树脂调配区,指定专人进行树脂调配,其他任何人不得擅自操作。树脂调配区内固化剂存放不超过1桶(25公斤),促进剂不超过1桶(20公斤)。 公司所有树脂进厂时需确定是否进行过预促进处理,如添加促进剂,则要确定其混合比例,由树脂调配人员按需调配。 除树脂调配区允许存放树脂、固化剂、促进剂外,各班组岗位上严禁存放促进剂、固化剂。 树脂调配时应先加入适量促进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固化剂,搅拌均匀。操作中应杜绝促进剂和固化剂同时加入,否则将会产生化学反应起火。 固化剂的使用器具应该严格区分于促进剂的器具,盛装过促进剂的器具,禁止再用于固化剂。 固化剂不能与丙酮混放,更不得将固化剂与丙酮混合,否则,也会起反应造成燃爆。

《皮肤消毒剂通用要求》编制说明

《皮肤消毒剂通用要求》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参与协作单位、简要起草过程、主要起草人及其所承担的工作等 本标准为2015年度国家卫生计生委法制司下达的消毒标准制修订任务,项目编号为20151708。2018年8月,国家标准委立项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计划号:20201951-Q-361。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承担本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参与单位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山东大学等单位,与参与人员详见表1。 表1 参与标准制定人员

程中的组织协调、任务分工、起草标准(讨论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和报批稿)等具体工作。参加标准制修订的人员有:崔树玉、孙启华、张流波、温宪芹、孙文魁、杨彬、赵克义、李涛、李炎、鲁飞、陈璐、刘文杰、杨娜、朱汉全、吴刚、刘峰、徐燕、朱子犁、王金强、孙文胜、杨志等 (一)本标准主要修订人分工 崔树玉,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技师,现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标准消毒专业委员会委员。负责本标准结构框架制定、标准修订阶段质控、内容核定工作,负责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的制订和标准解读、编制说明的审核,为本项目负责人。 孙启华,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技师,负责本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的制修订和编写,负责文献检索、现场调查问卷设计、现场调查和现场验证及相关资料整理汇总分析,参加各阶段指标的讨论及修改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等工作。 张流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消毒检测中心主任,研究员,现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标准消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参与本标准结构框架修订、标准修订阶段质控、内容核定工作,承担报批稿的制订和标准解读、编制说明的审核。

磷化、脱脂原理和经验配方

磷化是一种化学与电化学反应形成磷酸盐化学转化膜的过程,所形成的磷酸盐转化膜称之为磷化膜。磷化的目的主要是:给基体金属提供保护,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金属被腐蚀;用于涂漆前打底,提高漆膜层的附着力与防腐蚀能力;在金属冷加工工艺中起减摩润滑使用。 1 基本原理 磷化过程包括化学与电化学反应。不同磷化体系、不同其材的磷化反应机理比较复杂。虽然科学家在这方面已做过大量的研究,但至今未完全弄清楚。在很早以前,曾以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简单表述磷化成膜机理: 8Fe+5Me(H2PO4)2+8H2O+H3PO4 Me2Fe(PO4)2?4H2O(膜)+Me3(PO4)?4H2O(膜)+7FeHPO4(沉渣)+8H2↑ Me为Mn、Zn 等,Machu等认为,钢铁在含有磷酸及磷酸二氢盐的高温溶液中浸泡,将形成以磷酸盐沉淀物组成的晶粒状磷化膜,并产生磷酸一氢铁沉渣和氢气。这个机理解释比较粗糙,不能完整地解释成膜过程。随着对磷化研究逐步深入,当今,各学者比较赞同的观点是磷化成膜过程主要是由如下4个步聚组成: ①酸的浸蚀使基体金属表面H+浓度降低 Fe –2e→ Fe2+ 2H2++2e→2[H] (1) H2 ②促进剂(氧化剂)加速 [O]+[H] → [R]+H2O Fe2++[O] → Fe3++[R] 式中[O]为促进剂(氧化剂),[R]为还原产物,由于促进剂氧化掉第一步反应所产生的氢原子,加快了反应(1)的速度,进一步导致金属表面H+浓度急剧下降。同时也将溶液中的Fe2+氧化成为Fe3+。 ③磷酸根的多级离解 H3PO4+H2PO4-+H+ +HPO42-+2H+ +PO43-+3H-(3) 由于金属表面的H+浓度急剧下降,导致磷酸根各级离解平衡向右移动,最终为PO43-。 ④磷酸盐沉淀结晶成为磷化膜 当金属表面离解出的PO43-与溶液中(金属界面)的金属离子(如Zn2+、Mn2+、Ca2+、Fe2+)达到溶度积常数K sp时,就会形成磷酸盐沉淀 Zn2++Fe2++PO43-+H2O→Zn2Fe(PO4)2?4H2O↓ (4) 3Zn2++2PO43-+4H2O=Zn3(PO4)2?4H2O↓ (5) 磷酸盐沉淀与水分子一起形成磷化晶核,晶核继续长大成为磷化晶粒,无数个晶粒紧密堆集形而上学成磷化膜。 磷酸盐沉淀的副反应将形成磷化沉渣 Fe3++PO43-=FePO4(6) 以上机理不仅可解释锌系、锰系、锌钙系磷化成膜过程,还可指导磷化配方与磷化工艺的设计。从以上机理可以看出:适当的氧化剂可提高反应(2)的速度;较低的H+浓度可使磷酸根离解反应(3)的离解平衡更易向右移动离解出PO43-;金属表面如存在活性点面结合时,可使沉淀反应(4)(5)不需太大的过饱和即可形成磷酸盐沉淀晶核;磷化沉渣的产生取决于反应(1)与反应(2),溶液H+浓度高,促进剂强均使沉渣增多。相应,在实际磷化配方与工艺实施中表面为:适当较强的促进剂(氧化剂);较高的酸比(相对较低的游离酸,即H+浓度);使金属表面调整到具备活性点均能提高磷化反应速度,能在较低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