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2020完整版)

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2020完整版)
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2020完整版)

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2020完整版)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被认为是慢性病,需要进行长期管理。不同年龄阶段的内异症患者的需求和问题存在个体化差异,只有充分理解,真正做好分阶段处理,分层次治疗,才能在患者的各个年龄阶段给予最需要的帮助。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多次讨论制定了本共识,旨在以2015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为基础、在新的诊治观念的背景下强调、重视、推广和规范内异症的长期管理策略,以提高中国的内异症诊治水平。

一内异症为什么需要长期管理?

1. 内异症的病因不明或病因难以去除,经血逆流的现象也很常见,保守性手术后容易复发、难以根治。

2. 内异症具有易侵袭的类似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常常累及肠管、泌尿系统等重要器官,手术难以彻底。

3. 内异症可以发生癌变,危及患者的生命。

4. 内异症应被视为“慢性病”,需要长期管理。使用药物控制病情,避免重复手术操作。

二内异症长期管理的原则和目标

1. 坚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患者为中心,分年龄阶段处理,综合治疗。

2. 长期管理的目标:重在减轻和消除疼痛、促进和保护生育能力、降低和减少复发、警惕和早期发现恶变,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3. 规范手术的时机、术式的选择,重视术后的综合治疗、长期管理,使患者的手术获益最大化、手术损伤最小化。

4. 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分年龄阶段管理,解决不同年龄阶段最主要的临床问题。

三青春期内异症患者的长期管理

青少年内异症主要的问题是疼痛和卵巢囊肿。长期管理的目标主要是控制疼痛、保护生育、延缓进展、预防复发。

(1)疼痛:疼痛的控制以药物治疗为主。

口服避孕药是青少年内异症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对于年龄<16岁的内异症患者也是安全、有效的。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成年内异症最有效的药物,也用于青少年内异症的治疗。

(2)囊肿:青少年内异症患者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手术方式首选腹腔镜手术,但要注意掌握手术指征。

(3)青少年内异症长期管理的随访:

建议青少年内异症患者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应包括:疼痛控制情况、药物副作用、妇科超声检查、有卵巢囊肿者应复查肿瘤标志物,同时应对青少年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四育龄期内异症患者的长期管理

(一)内异症相关疼痛的长期管理

1.内异症相关疼痛的诊治流程参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

2.内异症相关疼痛的术后长期管理:

(1)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指导和帮助妊娠是长期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应该明确建议患者积极妊娠。

(2)无生育要求的患者的术后长期管理应为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

疗、定期随访、健康教育、心理问题的咨询。长期管理中也应该注意药物副作用的管理。

(3)药物治疗的建议:

一线药物:NSAID、口服避孕药及高效孕激素。

二线药物包括GnRH-a、LNG-IUS,以及中医中药。目前,GnRH-a 仍然是内异症药物治疗的”金标准”。Meta 分析的证据支持内异症保守性手术后GnRH-a的长程(6个月)治疗比短程用药更能显著降低复发的风险,同时成本效益分析也显示6个月的GnRH-a治疗对于预防复发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益比。另外,GnRH-a可以在内异症长期管理的序贯治疗中联合其他药物使用,发挥其迅速减轻症状、萎缩病灶的作用。

(4)育龄期内异症患者术后随访建议:

建议术后半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半年后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的重点在于药物治疗、药物副作用的管理、病情的监测、生育问题的指导。随访内容包括妇科检查、盆腔超声检查、卵巢储备功能监测、CA125等。

(二)内异症合并不孕的长期管理

(1)内异症合并不孕的长期管理首先应该按照不孕症的诊疗路径进行全面的不孕症检查,排除其他的不孕因素。

(2)临床上可疑合并不孕的内异症患者,建议腹腔镜探查,以确定内异症的诊断、类型、分期并行生育能力的全面评估,同时行内异症病灶清除。

(3)复发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伴不孕者不主张反复手术,临床评估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无恶变的前提下,建议经B超引导下穿刺治疗、GnRH-a 2~3个月预处理及IVF-ET。

(4)对于DIE合并不孕的患者,建议手术应作为IVF-ET失败的二线治疗方法。

(5)内异症合并不孕患者长期管理的随访建议:

建议每3~6个月随访1次,随访的重点应包括:内异症症状的控制、对子宫腺肌病及卵巢囊肿的监测以及再次生育的指导。随访内容包括妇科检查、盆腔超声检查、卵巢储备功能监测等。

(三)内异症复发的长期管理

1. 治疗原则:内异症复发的长期管理重在初治规范、预防复发。

2. 内异症复发长期管理的随访建议:

建议对于内异症复发的患者无论是症状复发还是卵巢囊肿的复发,每3~6个月随访1次。随访的重点应包括:内异症症状的控制、生命质量、卵巢囊肿情况、卵巢囊肿良恶性质的监测、药物副作用以及生育的指导。随访内容包括:妇科检查、盆腔超声检查、卵巢肿瘤标志物、卵巢功能等,对于连续使用GnRH-a 6个月以上的患者,应监测骨密度。

五围绝经期内异症患者的长期管理

1.围绝经期内异症的长期管理需关注与内异症相关的肿瘤,特别是警惕内异症恶变的风险。

2.围绝经期内异症患者长期管理的随访建议:

建议围绝经期内异症患者每3~6个月随访1次。随访的重点应包括:内异症症状的控制、卵巢囊肿情况、卵巢囊肿良恶性质的监测以及盆腔其他肿瘤的发生。随访内容包括妇科检查、盆腔超声检查、卵巢肿瘤标志物(如CA125、CA199)、卵巢功能等。

六子宫腺肌病患者术后的长期管理细则

1. 如患者要求生育可直接给予4~6 个月的GnRH-a治疗,在停药后可直接行IVF-ET或自然妊娠。

2. 如患者不要求生育,则在GnRH-a治疗6个月后放置LNG-IUS或口服避孕药或孕三烯酮或高效孕激素(地诺孕素)等治疗,进行序贯或交替治疗以达到长期治疗的目的。

3. 子宫腺肌病患者长期管理的随访建议:

建议对于子宫腺肌病患者,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的重点应包括:子宫腺肌病症状的控制、生命质量、药物副作用以及生育的指导。随访内容包括妇科检查、盆腔超声检查、CA125、血常规等,对于连续使用GnRH-a6个月以上的患者,应监测骨密度。

七内异症患者的教育细则

在医院,病房通过健康讲堂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月经相关的生理知识、内异症的症状、高危因素以及各种治疗方案及其优缺点等内容的教育。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规范(20210201142048)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规范 一、定义: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侵润、反复出血,或者引发疼痛、不育及结节包块等。 二、内异症的临床病理类型: 1. 腹膜型或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Peritoneal Endometriosis, PEM ) 2. 卵巢型或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varian Endometriosis, OEM ) 3. 阴道直肠隔型或者阴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Recto-Vaginal Endometriosis, RVEM 4. 其它型或其它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Other Endometriosis, OtEM ):I (肠道)类,U(泌 尿道)类、L (肺)类、S (瘢痕)类一A (腹壁)& P(会阴)类 腹膜型或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指盆腔腹膜的各种内异症种植灶,主要包括红色病变(早期病 变);棕色病变(典型病变)以及白色病变(陈旧病变)。又根据侵润的程度分为表浅型及深部侵润型,后者表现子宫直肠窝的封闭。 卵巢型或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EM):又根据囊肿的大小以及囊壁的粘连以及侵润程度分成I 型,II 型。I 型囊肿多小于3cm, 囊壁多有粘连,手术不易剥离;II 型囊肿又分为ABC三种。 IIA,卵巢囊壁无明显侵润但合并生理性囊肿如黄体囊肿或滤泡囊肿,手术易剥离;IIB 囊壁有侵润,手术仍较易剥离;IIC 囊肿明显侵润或多房,手术不易剥离。 阴道直肠隔型或者阴道直肠隔内异症:病灶位于阴道直肠之间,在腹腔下阴道直肠窝无粘连或仅有轻度变形。腹腔镜对其诊断意义有限。三合诊检查更明显。 其它部位的内异症: 包括肠道、泌尿道、肺以及瘢痕内异症(腹壁切口及会阴切口),以及其它少见的内异症。 三、内异症的发病机制 1. 尚未完全明了,以Sampson经血逆流种植及体腔上皮化生学说为主导理论。 2. 子宫内膜在宫腔外需经粘附、侵袭、血管性形成过程得以种植、生长、发生病变,在位内膜的特质起 决定作用。 3. 机体全身及局部免疫状态和功能,激素及细胞因子和酶亦起重要作用。 4. 内异症有家族聚集性。外界环境污染(如二恶英,Dioxin)有一定影响。 不同类型内异症其发病机制可能不同 1. 腹膜型内异症:经血逆流种植。 2. 卵巢型内异症:种植学说及卵巢间皮化生。 3. 阴道直肠隔内异症:苗勒氏管残迹化生。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12例漏诊误诊分析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年3月第32卷第3期 论著文章编号:1005-2208(2012)03-0235-03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12例漏诊误诊分析 葛欣1,2,王锡山1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漏诊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 三医院结直肠外科自1980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的13例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中漏诊误诊的12例的临 床资料,结合文献总结其诊治情况。结果13例病人中术前正确诊断仅1例,正确诊断率7.7%(1/13),其余12例 属漏诊误诊,其中误诊3例,误诊率23.1%(3/13)。腹痛或盆腔痛是其最常见的症状,在9例病人中出现;2例病人 有经期血便。在7例行妇科检查的病人中有4例(57.1%)可触及子宫直肠窝肿物,4例行肛诊检查的病人有3例 (75.0%)有阳性发现。12例病人均行开腹手术,8例行节段性肠切除,4例行单纯直肠前壁结节切除。结论直肠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诊断困难,正确诊断率低,影像学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手术是治疗的首选方式。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直肠肿物;误诊 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 Missed diagnosis and misdiagnosis in patients with rectal endometriosis:an analysis of12cases GE Xin*, WANG Xi-shan.*Department of Colorectal Surgery,the Thir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erbin150081,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WANG Xi-shan,E-mail:wxshan1208@https://www.360docs.net/doc/3712351143.html,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asons of missed diagnosis and misdiagnosis in patients with rectal endometriosi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12cases of missed diagnosis and misdiagnosis among all13cases with rectal endometriosis admitted between January1980and December2009in the Department of Colorectal Surgery,the Thir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Only one(7.7%)of13cases was diagnosed correctly before surgery.Among other12cases,3(23.1%)cases were misdiagnosed.Abdominal or pelvic pain was the most regullar symptom,which was occurred in9cases.Two cases showed hematochezia during menstrual period. Four(57.1%)in7cases of gyneclogical examinations were touched nodules in Douglas’pouch.While3(75.0%)in4 cases of anal examinations had positive founding.All12cases were received surgery including8cases of segment intestinal excision and4cases of rectal anterior wall excision only.Conclusion Rectal endometriosis is difficult to be diagnosed before operation.Imaging techniques are mandatory and surgery is the first choice for treatment. Keywords endometriosis;rectumtumor;misdiagnosis 子宫内膜异位症按组织发生和临床表现等的不同可分为腹膜型、卵巢型和深部浸润型3种。其中深部浸润型又可分为4型,第4型主要累及肠道,称为肠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直肠和乙状结肠是最易受累的部位[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自1980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13例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仅1例诊断正确,其余12例均未作出完整的诊断。现结合文献对漏诊误诊12例病人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自1980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13例。13例病人中有1例术前因做妇科检查在子宫直肠窝内触及3个蚕豆大小的质硬肿物而考虑卵巢内膜异位症累及直肠,其余12例术前均未做出完整诊断。12例病人中最小年龄27岁,最大50岁,平均39.6岁。有4例未记录婚史及生育流产史,其余8例均为已婚已生育病人,其中7例病人有流产史,1例无流产史。5例首次入院科室是腹部外科,7例在妇科就诊。术前诊断为盆腔肿物6例,直肠肿物4例,直肠类癌并左卵巢畸胎瘤1例,子宫颈肿物1例。在诊断为直肠肿物的4例中,3例明确考虑为直肠占位性病变,癌可能性大,误诊率为23%(3/13),1例怀疑盆腔内占位性病 作者单位: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结直肠外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1;2黑龙江省医院普外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36 通讯作者:王锡山,E-mail:wxshan1208@https://www.360docs.net/doc/3712351143.html, ··235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误诊为直肠癌1例诊治体会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误诊为直肠癌1例诊治体会 标签: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直肠癌;诊治体会1病例介绍患者,女,40岁。以“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两月”为主诉于2009年4月15日入普外科病房。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腹部平软,左下腹轻微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直肠指诊未触及包块。盆腔CT检查示:直肠左侧壁管壁增厚,最厚处约0.8 cm,直肠周围脂间隙模糊。意见:直肠改变符合直肠癌表现。腹部B超检查示:子宫肌瘤(2.5 cm×2.2 cm)。钡灌肠检查示:直肠上部见一长约3.5 cm管腔明显狭窄段,呈向心性,管壁僵硬,扩张明显受限,边缘毛糙。意见:考虑直肠癌,建议内镜活检。肠镜检查示:直肠距肛管11 cm处可见一新生物,肿块表面溃烂、渗血,质硬,肠腔狭窄,活检五块。诊断:直肠新生物(癌?性质待定)。分别于2009年4月16日、2009年4月20日两次活检病理诊断均考虑慢性炎症。临床诊断直肠癌,行手术治疗。术中所见:肝脏、腹主动脉旁和髂内血管附近淋巴结无肿大,直肠中上段腹膜反折处有一约4.0 cm×3.5 cm×3.5 cm包块,质地硬,边界不清,前方和子宫颈部及阴道后壁浸润,直肠及乙状结肠系膜可触及多枚肿大淋巴结,子宫肌层内有一直径约3 cm包块,术中请妇产科会诊分离直肠肿瘤和子宫之间的浸润,切除子宫肌瘤,缝合子宫。笔者所在科继续游离乙状结肠及直肠,距肿瘤下端约4 cm切断直肠,距肿瘤上端约15 cm切断乙状结肠,并清扫淋巴结,端端吻合器吻合。手术顺利,术后病检回报示,(1)(子宫内包块)子宫腺瘤样瘤。免疫标记结果:CK(+),CD34(-)。(2)(直肠包块)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标记结果:ER(+),PR(+),P53(-)。(3)直肠外膜淋巴结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顺利恢复,痊愈出院。2讨论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其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该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组织学上虽然是良性的,但却有增生、浸润、转移及复发等恶性行为,是生育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1]。子宫内膜组织离开子宫侵犯直肠所致的病理状态,即为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处形成硬块,造成部分梗阻,个别情况异位子宫内膜侵及肠黏膜引起出血,则更似直肠癌,所以子宫内膜异位与直肠癌容易混淆。但直肠癌的发生率远较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高。一般直肠癌患者体重减轻明显,肠出血较频,与月经无关,无痛经。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体重不减轻,肠很少出血,个别出血也在月经期发生,痛经较重。子宫内膜异位如果异位到直肠,对人体的伤害是更严重的,所以需要及早的进行治疗。该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与直肠癌极其相似,临床上极易误诊。通过本例的诊治过程笔者有如下体会:(1)专科医师询问病史及查体时过于侧重专科检查,容易忽略他科检查,对疾病分析不够全面。直肠子宫内膜异位应详细询问患者月经史、性交史、生育史及对患者进行阴道检查、双合诊等。(2)过分依赖辅助检查,本病例患者钡灌肠及CT检查均考虑直肠癌,容易形成思维定势。(3)当高度怀疑某一疾病,而主要辅助检查结果又不相符时,应当放宽诊断思路。该患者术前多次病理活检均未见癌细胞,就要反向思维,不是癌还会有哪些其他可能。(4)对有任何疑问的病例,均可开展讨论,小组讨论、科室讨论、相关科室讨论甚至全院讨论、上级医院会诊等。知识是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过程,有些疾病之所以容易误诊除了疾病本身不好鉴别外,临床上见少了,思维一时无法扩散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此外,对于学医者来说,不仅要知道某个疾病的症状,更要学会分析导致某个症状的多种原因。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状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状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这个词语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陌生,当然这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妇科疾病,一听到这个词语,就知道这种症状非常复杂。那么,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状有哪些呢?子宫内膜异位怎么诊断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吧。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状有哪些 第一,下腹痛和痛经。疼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症状,典型症状为继发性痛经或进行性痛经加重。疼痛部位多出现在下腹、腰骶及盆腔中部,有时会阴部、肛门和大腿处也会出现疼痛,常于月经来潮时出现,并持续至整个经期。少数患者可表现为持续性下腹痛,经期加剧。 第二,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率有40%。引起不孕的原因有:盆腔微环境的改变影响精卵结合及运送,免疫功能异常导致抗子宫内膜抗体增加并破坏子宫内膜正常代谢及生理功能,卵巢功能异常导致排卵障碍和黄体形成不良等。中、重度患者可因卵巢、输卵管周围粘连而影响受精卵运输。 第三,性交不适。多见于直肠子宫陷凹有异位病灶或因局部粘连使子宫后倾固定者。性交时碰撞或子宫收缩上提而引起疼痛,一般表现为深部性交痛,月经来潮前性交痛最明显。子宫内膜异位怎么诊断 第一,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时诊断卵巢异位囊肿和膀胱、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方法,可确定异位囊肿的位置、大小和形状。盆腔CT和MRI对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诊断价值,但费用较高,不建议作为首选的诊断方法。 第二,血清CA125测定。CA125是一种糖蛋白。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可能增高,重症患者更为明显,但由于变化范围很大,临床上多用于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疑似深部异位病灶者。 第三,腹腔镜检查。是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的最佳方法。在腹腔镜下见到明显病灶或可疑病变进行或组织检查即可确诊。只有在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直视下才能确定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期。 小编介绍的这些内容,希望朋友们听完有所收获哦。子宫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特别是妹子们。现在,很多妹子由于各种问题而生活不规律,饮食不健康,这是非常不好的。所以妹子们要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多多注意个人卫生,多多锻炼身体。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有达那唑(Danazol),内美通或孕三烯酮(Gestrinone,三烯高诺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或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alogus ,GnRH-a),孕激素类药物及口服避孕药物等。本期专家观点特邀钟绍涛,为您详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帮助您早日战胜疾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之达那唑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之内美通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之GnRH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之孕激素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之雌激素 查找专家免费咨询直接通话预约加号咨询正规医院子宫内膜异位症专家(共380位): 如果您也有疾病问题,在此描述病情向在线专家提问预约

正规大医院122位妇科专家的门诊加号: 吴鸣 北京协和医院妇科主任医师 预约成功208位立刻预约 华克勤 上海红房子医院妇科主任医师 预约成功207位立刻预约 孙静 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妇科主任医师 预约成功56位立刻预约 全部可预约专家(122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之达那唑最新咨询 钟绍涛 职称:副主任医师 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科室:妇产科

达那唑为17-a-乙炔睾酮的衍生物,因此,有一定的雄激素作用。 达那唑可阻止垂体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激素的释放,从而抑制卵泡发育和排卵,血雌孕激素水平显著下降,不利于异位子宫内膜的生长和发育。 达那唑使用后,血雄激素水平上升,同时,因血浆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含量下降,使游离雄激素水平明显上升,也是其治疗异位症的重要机理之一。达那唑对子宫内膜有直接的抑制作用。长期使用达那唑后,异位子宫内膜萎缩,甚至死亡。 研究还表明,达那唑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机体抗子宫内膜抗体的产生,停药后利于妊娠。自月经期第1天~5天内开始服用,每次200mg,每天2次~3次,以闭经为准,可适当调整药量,最大用量每日800mg,连服半年。 常见副反应有体重增加、痤疮、性情急躁、潮热、食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2015年版)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2015年版)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年第3期161~169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子宫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继而引发疼痛、不孕及结节或包块等。内异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内异症病变广泛、形态多样、极具侵袭性和复发性,具有性激素依赖的特点。 一、发病机制 以Sampson经血逆流种植为主导理论,逆流至盆腔的子宫内膜需经黏附、侵袭、血管性形成等过程得以种植、生长、发生病变;在位内膜的特质起决定作用,即“在位内膜决定论”;其他发病机制包括体腔上皮化生、血管及淋巴转移学说以及干细胞理论等。 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异常、免疫炎症反应以及性激素受体表达异常等与内异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内异症有家族聚集性。一级亲属中有内异症患者的妇女发生内异症的风险升高7~10倍。 二、临床病理类型 1、腹膜型内异症或腹膜内异症:腹膜型内异症或腹膜内异症(peritoneal endometriosis)指 盆腔腹膜的各种内异症种植病灶,主要包括红色病变(早期病变)、棕色病变(典型病变)以及白色病变(陈旧性病变)。 2、卵巢型内异症或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卵巢型内异症或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ovarianendometriosis)又根据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大小和粘连情况分为Ⅰ型和Ⅱ型。 Ⅰ型:囊肿直径多<2 cm,囊壁多有粘连、层次不清,手术不易剥离。 Ⅱ型:又分为A、B、C 3种。 ⅡA:卵巢表面小的内异症种植病灶合并生理性囊肿如黄体囊肿或滤泡囊肿,手术易剥离; ⅡB:卵巢囊肿壁有轻度浸润,层次较清楚,手术较易剥离; ⅡC:囊肿有明显浸润或多房,体积较大,手术不易剥离。 3、深部浸润型内异症:深部浸润型内异症(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指病灶浸 润深度≥5 mm,包括位于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阴道穹隆、阴道直肠隔、直肠或者结肠壁的内异症病灶,也可以侵犯至膀胱壁和输尿管。 4、其他部位的内异症:其他部位的内异症(other endometriosis)包括瘢痕内异症(腹壁切口 及会阴切口)以及其他少见的远处内异症,如肺、胸膜等部位的内异症。 三、临床表现 1、内异症的临床症状具有多样性:最典型的临床症状是盆腔疼痛,70%~80%的患者有 不同程度的盆腔疼痛,包括痛经、慢性盆腔痛(CPP)、性交痛、肛门坠痛等。痛经常是

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再认识及其意义_郎景和

[收稿日期] 2009-08-08;修回日期 2009-08-14[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9830350) [作者简介] 郎景和(1940-),男,满族,吉林珲春市人,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妇科肿瘤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 -m ai:l l angj h@hot m ai.l co m 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再认识及其意义 郎景和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100730) [摘要]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严重影响育龄妇女健康及生育的常见病、多发病。课题组在该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过程中,形成了独到的病因学观点。即认为,内异症是由异常的子宫在位内膜组织随经血逆流至盆腹腔,在异地完成粘附、侵袭、血管形成之病理过程,而形成病灶。致病的关键系子宫在位内膜本身,而在位内膜干/祖细胞或其微环境的改变可能是根本原因。此外,内异症还表现出类肿瘤特质。上述病因学研究结果推进了临床诊疗技术和水平。近年来在位内膜标志物的检测和局部治疗更反映了 源头 诊疗的新观念。对内异症发病机制的再认识和新观念,直接影响了临床问题解决的新方向。[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11.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1742(2009)10-0137-06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在育龄妇女中有10%~15%的发病率,且有明显上升趋势, 有 现代病 之称。80%内异症患伴者有盆腔疼痛,50%合并不育,是严重影响中青年妇女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多发病、常见病。但内异症发病机制复杂、病变广泛、形态多样、极具侵袭和复发性,有诸多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在过去的二十余年里,课题组对内异症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形成了独到的发病机制观念及普遍推行的临床诊治规范。现就对其的再认识论述如下。 1 对内异症发病机制的再认识 1885年,Von Rok itansky 首次描述该病。1921 年,Sa mpson 提出了经血逆流种植学说,成为主导理论。亦有上皮化生学说、远处转移学说、苗勒管残迹学说等,但都未臻完善。特别是经血逆流见于90%的育龄妇女,几乎是生理现象,而罹患内异症的却只有10%~15%,故Sa m pson 学说遭到质疑。对此,学者们又提出遗传、炎症、免疫、激素等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争论不辍。课题组对内异症的病因学研 究,在科学诠释、模型建立和临床循证的原则指导下逐步形成新的认识和思路。1.1 内异症发病的 3A 模式 在内异症病灶的形成过程中,经血逆流种植应达到四个 必须 :a .经输卵管逆流入盆腔的经血中必须含有子宫内膜组织;b .内膜碎片中的腺上皮和间质细胞必须是 活的 ;c .这些细胞必须有能力种植在盆腔组织器官上;d .盆腔内异症病灶的解剖分布与经输卵管播散的方式必须一致(见图1)。而且,逆流之内膜需突破 三道防线 :腹水中的炎症因子、腹腔中的免疫细胞和腹膜的细胞外基质。课题组经相关组织病理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总结出了内异症形成 三步曲 :粘附、侵袭、血管形成,可将其称为 3A 程序(attachm ent-agg rassion -ang i o genesis)。粘附是异位内膜 入侵 盆腹腔腹膜或其他脏器表面的第一步,继而突破细胞外基质,血管形成是其种植后生长的必要条件[1] 。亦即所谓 生根、生长、生病 的 三生 过程。 3A 程序还可明晰解释及描述内异症临床病理表现,即早期的红色病变、典型黑色病变及后期白色病变。 137 2009年第11卷第10期

微波结合中药治疗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

微波结合中药治疗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17-06-14T16:08:07.90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3月第5期作者:刘会玲[导读] 评价微波结合中药治疗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 湖北省汉川市中医医院 431600 【摘要】目的:评价微波结合中药治疗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收治的58例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实验组采用微波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治疗,并且随时观察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和不良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改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出现体重增加,痤疮等不良反应。实验组均无上述症状。结论:应用微波结合中药治疗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安全的,有效的。【关键词】微波;中药;治疗;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活动功能的子宫内膜生长在直肠部位,并在卵巢激素的周期性影响下产生的一种非癌性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它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中仅次与卵巢内异位的一种高发病症。近年来,中青年妇女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虽然是一种良性病,但具有浸润、转移及高复发性的恶性特点,临床表现为周期性痛经、便血、肛门坠胀、便秘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妇女的身心健康。由于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了,治疗效果不明显,现在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检测和诊断技术的不断完善,结合临床特点,笔者总结了一套用中医中药结合微波技术的治疗方法,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借鉴。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一般资料 2011年4月-2014年12月我院收住的58例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9例微波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29例,口服西药,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1.1.2统计方法 根据数据特征,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分类资料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u检验。 1.2方法 1.2.1仪器 应用南京康友微波应用研究所生产的应用微波仪,按国际卫生组织的治疗频段的标准研制成一种柱状微波腔内辐射器(直径1.0cm,长15cm),配附热敏传感器,达到温度控制效果,治疗温度控制在39℃~41℃,柱状微波辐射器可透热至直肠子宫,陷凹和直肠阴道隔1.7cm左右达到设计和治疗要求。 1.2.2中药方 实验组:药方组成:血竭、飞甘石、乳香、儿茶、滑石、梅片、朱砂,以上药物研末凡士林调成膏药备用。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对照组:西药 1.2.3治疗过程 实验组:患者月经第14天开始治疗,两天一次,经前两天结束,连续治疗3个疗程。具体操作:患者取侧卧位,将微波柱状辐射器包裹橡胶指套用适量的消炎膏涂抹纸套外层,然后缓缓的从患者肛门插入至直肠子宫凹陷病灶处。治疗功率35瓦,每次治疗20分钟,温度控制在39℃至41℃,以病人适度为限。 对照组:口服西药小金胶囊等 1.3疗效评价 明显改善:改善两级或症状消失,与治疗前比较中度改善:改善一级,与治疗前比 无改善:无变化,与治疗前比 病情加重:症状加重,与治疗前比 结果

(整理)什么是子宫内膜异位症

什么是子宫内膜异位症 在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覆盖于子宫体腔面,如因某种因素,使子宫内膜在身体其他部位生长,即可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这种异位的内膜在组织学上不但有内膜的腺体,且有内膜间质围绕。在功能上随雌激素水平而有明显变化,即随月经周期而变化,但仅有部分受孕激素影响,能产生少量“月经”而引起种种临床现象。 目前医学界多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诱因: 1、黄体功能不足: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卵泡和黄体细胞上的LH受体数量较正常妇女明显少,导致黄体期黄体分泌的激素不足而影响受孕。 2、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此病征为卵巢无排卵,但卵泡细胞出现黄素化,患者虽然基础体温呈双

相,子宫内膜呈分泌期改变,但因为无排卵,而无受孕可能。已经有很多文献报告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的发生率较正常妇女显著升高,所以多发生不孕。 3、自身免疫反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内B 淋巴细胞会产生一种抗子宫内膜抗体,这种抗体可干扰早期受精卵的输送和着床,同时腹腔内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存在而引起大量的巨噬细胞的聚集,这种巨噬细胞可以吞噬精子和干扰受精卵细胞的分裂,从而导致不孕。 4、其他原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性交时会发生深部的性交痛,或多或少会影响患者的情绪,甚至抑制排卵。部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长期腹泻而导致营养不良,也会影响卵巢的排卵功能。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 1、痛经:为常见而突出的症状,多为继发性,即自发生内膜异位开始。

2、月经过多: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量往往增多,经期延长。可能由于内膜增多所致,但多伴有卵巢功能失调。 3、不孕: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常伴有不孕。不孕与内膜异位症的因果关系尚有争论,盆腔内膜异位症常可引起输卵管周围粘连影响卵母细胞捡拾或导致管腔堵塞。或因卵巢病变影响排卵的正常进行而造成不孕。 4、性交疼痛:发生于子宫直肠窝、阴道直肠隔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使周围组织肿胀而影响性生活,月经前期性感不快加重。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常规

第二十一章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 概述: 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 位症,简称内异症。异位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绝大多数位于盆腔脏器和壁腹膜,以卵巢、宫骶韧带最常见,其次为子宫及其他脏腹膜、阴道直肠隔 等部位,故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之称o内异症是激素依赖性疾病,内异症在 形态学上呈良性表现,但在临床行为学上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特点:如种植、侵袭及远处转移等。 诊断要点: 【病因】 1.种植学说,传播途径主要包括: (1)经血逆流:该学说无法解释在多数生育期女性中存在经血逆流,但仅少数(10%?15%)女性发病,也无法解释盆腔外的内异症。 (2)淋巴及静脉播散:远离盆腔的器官,可能就是内膜通过血行和淋巴播散的结果。但该学说无法说明子宫内膜如何通过静脉和淋巴系统,而盆腔外内异症的发病率又极低。 (3)医源性种植: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或分娩后会阴切口出现内异症,可能是手术时将子宫内膜带至切口直接种植所致。 2.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卵巢表面上皮、盆腔腹膜均由胚胎期具有高度化生潜能的体腔上皮分化而来,在受到持续卵巢激素或经血及慢性炎症的反复刺激后,能被激活转化为子宫内膜样组织。 3.诱导学说此学说是体腔上皮化生学说的延伸,在兔动物实验中已证实,而在人类尚无证据。内异症的形成可能还与遗传因素、免疫与炎症因素及其他因素有关。 【病史】 生育期女性有继发性痛经且进行性加重、不孕或慢性盆腔痛史。 【临床表现】 1.症状 (1)下腹痛和痛经:典型症状为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有患者无痛经,因此痛经不是内异症诊断的必需症状。 (2)不孕:引起不孕的原因复杂。 (3)性交不适:一般表现为深部性交痛,月经来潮前性交痛最明显。 (4)月经异常: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淋漓不尽或经前期点滴出血。 (5)其他特殊症状:肠道内异症可出现腹痛、腹泻、便秘或周期性少量便血,严重者出现肠梗阻症状;膀胱内异症常在经期出现尿痛和尿频;异位病灶侵犯和(或)压迫输尿管时,出现腰痛和血尿,甚至形成肾盂积水和继发性肾萎缩;手术瘢痕内异症患者常出现周期性瘢痕处疼痛和包块,并随时间延长而加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时,可发生急腹痛。 2.体征 妇科检查子宫后倾固定,直肠子宫陷凹、宫骶韧带或子宫后壁下方可扪及触痛性结节,一侧或双侧附件处触及囊实性包块,活动度差。阴道后穹隆可触及、触痛明显,或直接看到局部隆起的小结节或紫蓝色斑点。囊肿破裂时腹膜

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析说明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析说明 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 和间质)出现在宫腔被粘膜覆盖以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简称内异症。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22 EMT以痛经、慢性盆腔痛、不孕为主 要表现,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该病的发病率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发病率约占育龄妇女的10%~15%,占痛经妇女的40%~60%。在不孕患者中,30%~40%合并EMT,在EMT患者中不孕症的发病率约40%~60%。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33 该病一般仅见于生育年龄妇女,以 25~45岁妇女多见。绝经后或切除双侧卵巢后异位内膜组织可逐渐萎缩吸收,妊娠或使用性激素抑制卵巢功能可暂时阻止此病的发展,故EMT是激素依赖性疾病。 EMT虽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肿瘤远处转移、浸润和种植生长能力。异位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最常见的种植部位是盆腔脏器和腹膜,以侵犯卵巢和宫底韧带最常见,其次为子宫、子宫直肠陷凹、腹膜脏层、阴道直肠膈等部位,故有盆腔EMT之称。 44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55 一、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关于 异位子宫内膜的来源,目前有多种学说。 1.种植学说妇女在经期时子宫内膜碎片可随经血倒流,经输卵管进入盆腔,种植于卵巢和盆腔其他部位,并在该处继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续生长和蔓延,形成盆腔EMT。但已证实90%以上的妇女可发生经血逆流,却只有10%~15%的妇女罹患EMT。剖宫产手术后所形成的腹壁瘢痕EMT,占腹壁瘢痕EMT 的90%左右,是种植学说的典型例证。 2.淋巴及静脉播散子宫内膜可通过66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规范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规范 一﹑定义: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侵润﹑ 反复出血,或者引发疼痛﹑不育及结节包块等。 二﹑内异症的临床病理类型: 1.腹膜型或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Peritoneal Endometriosis, PEM) 2.卵巢型或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varian Endometriosis, OEM) 3.阴道直肠隔型或者阴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Recto-Vaginal Endometriosis, RVEM 4.其它型或其它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Other Endometriosis, OtEM):I(肠道)类, U(泌尿道)类﹑L(肺)类﹑S(瘢痕)类—A(腹壁)& P(会阴)类 ●腹膜型或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指盆腔腹膜的各种内异症种植灶,主要包括红色病变(早 期病变);棕色病变(典型病变)以及白色病变(陈旧病变)。又根据侵润的程度分为表浅型及深部侵润型,后者表现子宫直肠窝的封闭。 ●卵巢型或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EM): 又根据囊肿的大小以及囊壁的粘连以及侵润程度 分成I型,II型。I型囊肿多小于3cm, 囊壁多有粘连,手术不易剥离;II型囊肿又分为ABC三种。IIA,卵巢囊壁无明显侵润但合并生理性囊肿如黄体囊肿或滤泡囊肿,手术易剥离;IIB囊壁有侵润,手术仍较易剥离;IIC囊肿明显侵润或多房,手术不易剥离。 ●阴道直肠隔型或者阴道直肠隔内异症:病灶位于阴道直肠之间,在腹腔下阴道直肠窝无 粘连或仅有轻度变形。腹腔镜对其诊断意义有限。三合诊检查更明显。 ●其它部位的内异症: 包括肠道﹑泌尿道﹑肺以及瘢痕内异症(腹壁切口及会阴切口),以及其它少见的内异症。三﹑内异症的发病机制 1.尚未完全明了,以Sampson经血逆流种植及体腔上皮化生学说为主导理论。 2.子宫内膜在宫腔外需经粘附﹑侵袭﹑血管性形成过程得以种植﹑生长﹑发生病变,在 位内膜的特质起决定作用。 3.机体全身及局部免疫状态和功能,激素及细胞因子和酶亦起重要作用。 4.内异症有家族聚集性。外界环境污染(如二恶英,Dioxin)有一定影响。 不同类型内异症其发病机制可能不同 1. 腹膜型内异症:经血逆流种植。 2.卵巢型内异症:种植学说及卵巢间皮化生。 3.阴道直肠隔内异症:苗勒氏管残迹化生。

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的几种类型

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的几种类型 提到子宫内膜异位症大多数患者应该都会觉得是子宫内膜上面发生了病变,与其他的器官并没有什么联系,这你就想错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因为病理改变常常会出现几种不同的表现类型,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的几种类型。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现在的剖腹产、人工流产、经期检查、腹部手术及性格和情绪等因素均有直接关系。性格内向抑郁和易怒暴躁妇女更易患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其局部表现也有所差异,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卵巢内子宫内膜异位症 卵巢是最容易受异位内膜侵犯的器官。卵巢的异位内膜病灶分为微小病变型和典型病变型两种。 2.盆胖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 病灶为多发性,典型病灶呈紫色、蓝色或黑色结节。 3.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和子宫后壁下段子宫内膜异位症 轻者局部有散在紫色斑点状出血,宫骶韧带增粗或呈结节样改变。 子宫内膜异位症因病变部位及程度不同,因此治疗比较复杂,各种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 1.目前,西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常用雄性激素类药物来进行,长期服用易使女性呈男性化,因此存在很多的局限性。 2.病情较为严重时,多采取手术的方法来进行治疗。手术治疗一般以切除卵巢和子宫为主。 3.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中医辨证中属于症瘕和痛经症的范畴,因此,多以妇炎丸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利湿等功效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因为中医治疗的范围较广,且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因此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地改善疾病的症状或者进行治愈。 了解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的几种类型以及治疗方式,相信对于患者朋友们的治疗可以得到一定的帮助或者借鉴。最后,祝患者朋友们可以早日恢复健康。

子宫内膜异位症能治好吗

子宫内膜异位症能治好吗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因为经血不畅,子宫内膜的一些碎片随着经血通过输卵管倒流到其他组织,这些内膜碎片虽然脱落但并没有丧失生命力,因此在到达其他组织后就会象撒种子一样,在其他的组织或器官上扎根、生长起来,它同样受内分泌的控制,周期xing的生长、脱落和出血,由于找不到流血的出路,便在局部一点一点的聚集起来,形成一个个内膜异位结节或囊肿。 子宫内膜异位症既不是炎症,也不是肿瘤,但是却具有恶xing肿瘤的增生、浸润、扩散、甚至转移的特点,并且病变的发展和扩散是在内分泌功能的控制下进行的。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危害 1、痛经:痛经可发生在月经前、月经时及月经后。有的痛经较重难忍,需要卧床休息或用药止痛,甚至痛得“滚炕”或撞头,疼痛常随着月经周期而加重,月经结束而消失。 2、宫外yun:异位的子宫内膜可以引起盆腔粘连,输卵管运行障碍,受精卵只有在局部种植发育,导致异位妊娠的概率增加。 3、周期xing膀胱刺激症状:当内异症病变累及膀胱腹膜反褶或侵犯膀胱肌层时,会同时出现经期尿急、尿频等症状。若病变侵犯膀胱粘膜(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则有周期xing血尿和疼痛。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能治好吗 异位的子宫内膜,在月经周期中受卵巢激素的影响,亦可出现增生或分泌期改变,但这种形态上完全良xing的内膜组织却可像恶xing肿瘤一样播散、种植与转移,这种病变的发生发展和消散是在内分泌功能控制下进行的。 很多女.性.在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时都会担心能不能治愈,这样会对女.性.的心理造成沉重的压力。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能够治愈的。 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存在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所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主要是依靠活血化瘀改善内异症的局部血液循环,改变盆腔瘀血病灶,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中医通过辨证施治的方法,依据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做到活血化瘀、温经止痛,没有副作用,能够在治病的同时调节机体的内分泌,做到.治.愈的目的。 消膜调经贴 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主要成分:桂枝、云茯苓、香附、川 穹、肉苁蓉、鸡血藤、没 药、血竭等多味道地中药 材。 用法:取本方小贴贴敷于(肚脐) “神阙穴”,大贴贴敷于(后 腰)“命门穴”即可,用药 之前先以生姜擦拭相应 贴敷部位。 注意事项:女子经期可用,孕妇禁用。 四、子宫内膜异位症食疗 食疗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辅助的作用,有以下几种食疗方法: 1).阳起石牛肾粥: 阳起石30克用纱布包裹,加水1.5升煎1小时,取澄清煎液,入牛肾1个、大米50克、适量水,如常法煮粥,粥熟后入油盐及调料食。1次/日。主治阳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2)木耳汤: 黑木耳15克、红糖适量共加水500毫升煮烂食。分2次服,1剂/日。主治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惹的祸

子宫内膜异位症惹的祸 忙碌的上班族小瑜一直抽空维持良好的运动习惯,所以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很满意。可是,有个问题长期困扰着她──每当“大姨妈”来报到时,便会感觉严重的腹痛不适,所以每个月总有几天像电力快耗尽的电池,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后来小瑜到妇产科就医检查发现,原来这恼人的经痛,竟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惹的祸! 经期腹痛?当心子宫内膜异位症 随着每个月周而复始的贺尔蒙变化,女性的子宫内膜组织也会逐渐增厚然后剥落,这些伴随内膜剥落流出的血液,正是女性每个月都会来报到的“好朋友”──月经。 什么是子宫内膜异位? 在正常的情况下,内膜组织会在子宫内发育生长,但若子宫内膜跑到卵巢、输卵管、子宫肌肉层、腹膜、肠道等子宫外的地方,即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于青春期至停经前的生育年龄女性,生长在不正确位置的子宫内膜到了生理期会剥落出血,却无法顺着子宫颈流出体外,经血长期蓄积在体内可能会影响到周遭组织与器官,引起腹痛、性行为疼痛等不适症状,倘若病灶出现在卵巢和输卵管等器官,甚至会导致不孕。 好发于青春期至停经前的生育年龄女性 子宫内膜可能侵犯的部位 (1)输卵管:当子宫内膜跑到输卵管上可能造成水肿或沾黏,因此导致不孕。

(2)卵巢:生长在卵巢上的子宫内膜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瘤──俗称巧克力囊肿(Chocolate cyst)形成,甚至影响到卵巢功能。 (3)子宫肌肉层:异位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的肌肉层内,被称为“子宫肌腺瘤”或“肌腺症”,可能会有经痛、月经量多、不易受孕等症状。 (4)肠道:可能引起肠沾黏、排便不顺、腹部疼痛等症状。 (5)腹膜:子宫内膜异位好发于骨盆腔内,特别是子宫后面与直肠交接之处的腹膜,肉眼往往呈现淡黄色或紫黑色的点状组织。 (6)其他:另有极为少数的个案,内膜散布到鼻黏膜、肺部、直肠内,因此在月经期间会出现流鼻血、咳血、血便等症状。 巧克力囊肿是什么? 一般来说,内膜组织应该生长在子宫内,但有一些跑错位置生长在卵巢的子宫内膜,会使得月经来潮产生的经血蓄积在卵巢里,让囊肿外观呈现深咖啡色、内有浓稠的液体,因此被称为“巧克力囊肿”。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虽然初期不见得会显现不适,但是随着囊肿逐渐变大,严重时甚至会有月经失调、骨盆腔疼痛、囊肿破裂等问题发生。 了解致病原因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形成原因仍未十分明朗,天主教圣功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洪思齐说明,目前研究归纳出的可能因素可以分为4个面向:

子宫内膜异位症讲稿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流程及治疗策略 一、概述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部位的疾病,近年来强调异位内膜必须有反复周期性出血,引起病理变化进展并出现临床症状。EM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可达10%-15%。EM所引起的痛经、下腹痛和性交痛等,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是不孕症的主要病因之一。此病一般仅见于生育年龄妇女,以25~45岁妇女居多,初潮前无发病者,绝经后或切除卵巢后异位内膜组织可逐渐萎缩吸收,妊娠或使用性激素抑制卵巢功能可暂时阻止此病的发展,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与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有关。EM的发病机制不清,目前的病因学说有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及诱导学说等,但没有一种理论可以解释所有病例的E M局部表现。此外还有遗传因素、免疫与炎症因素及环境因素等可能与EM的发生有关。 EM病变广泛,形态多样,且有浸润、转移和复发等恶性生物学行为,诊断和治疗困难。EM的诊治已经成为当代妇科的热点问题。在1998年召开的第六界子宫内膜异位症研讨会上,学者们提出:EM是遗传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炎症性疾病;由于出血引起的疾病;器官依赖性疾病和激素依赖性疾病。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高危因素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明显增加,多数为30~40岁育龄妇女。发病原因较多,重视下述高危因素对预防和早期发现本病有积极意义: 1、月经初潮早、周期短、经期长、经量多者,或有原发性痛经及先天性宫颈狭窄或阴道闭锁者。 2、月经期间运动量较大,如经期跑步、打球、游泳、骑自行车等均可加重盆腔充血,甚至经血逆流。 3、子宫手术如剖宫产术或剖宫取胎术,其它宫腔内操作的手术如人工流产术、输卵管造影术、通水术等不慎均可能将子宫内膜逆入盆腔而形成异位症。近年来因人工流产术引发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显著增多,所以应切实避孕,不做或尽量少做人工流产为宜。 4、不孕。据统计,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妇女中不孕率可高达30%~40%,其原因与异位症造成的盆腔广泛粘连有关。如月经持续来潮≥5年而未怀孕者有易发本症倾向。 5、体质因素、免疫原因、家族史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