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黄老根料与80后

海黄老根料与80后
海黄老根料与80后

海黄老根料,我们80后的最后盛宴

今天,与各位家人分享一篇家人【老吴不老】的原创文,一起来听他诉说有关海黄老根料的精彩故事吧:

海黄老根料的来源?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回顾下历史。渊源70年代上山下乡运动,支持四个现代化建设,有到海南农村的,主要工作就是开荒山,开荒山就是砍掉杂树杂草种植橡胶,那会海南黄花梨同工业需要的橡胶来说还很不值钱,于是就砍掉了海南黄花梨的树木。

有的时候砍伐的人偷懒,直接放火烧山,这也是我们收来一些老料有被火烧过的痕迹,不论是砍伐还是火烧树林,都会留下树墩,树墩下面有树根,在2000年左右海南黄花梨的价值已经升至翻番很多,因此树墩被当地的人们挖出来卖钱了,挖树墩的时候那些树根由于挖出来太费劲,就直接把树根砍断,只要能挖出树墩就行了,因为那会树根没人要,于是在海南省各个山上的地下遗留了大量的树根。

文章转载自“藏友汇”平台

https://www.360docs.net/doc/374349975.html,

当年的海南黄花梨树根也不是绝对的没人要,有收做中药财的收购,只不过价格相当的便宜,做药材的树墩还收不过来呢,树根也不爱要,本人老吴不老曾经去过北方中药材之都,安国,去那里不是买药材了,而是当地有个做中药材的囤积了几吨当年的海黄料,我是过去看看,只不过料质对于做精品工艺来说有些不满意。

文章转载自“藏友汇”平台

https://www.360docs.net/doc/374349975.html,

现如今我们的同仁堂中成药药方,只要是降血压的药方全部都有降香成分,所谓降香即降香黄檀,即海南黄花梨,据我去安国了解到,古时候是用料海南黄花梨,后来变成了用越黄,到现在很多用酸枝冒充了....听此闻我顿然觉得有些想骂人的想法...到底是因为不良药商缘故还是黄花梨越来越贵用不起的缘故呢?我觉得还是人良心问题,再贵海黄的木屑也是不贵的,药用根本用不了多少的。

文章转载自“藏友汇”平台

https://www.360docs.net/doc/374349975.html,

海南黄花梨工艺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这些树根了,有海南黎族农民兄弟上山挖药材,顺带着偶然能挖到一些很老树根,这些树根白皮已经全部自然腐蚀完,只剩下可用的心材,而非

人工方式砍掉白皮,因此一般这样材料都会品质非常好,因为几十年的土壤与白蚁腐蚀,能留下了的都是料质极好的,多以油梨为主,因为根部油性大,颜色深,这也就是为什么市场上海南黄花梨油梨的珠子啊,手球啊,雕刻手把件摆件什么的都以油梨为主的原因,也是大家普通喜欢的原材料类型之一。

文章转载自“藏友汇”平台

https://www.360docs.net/doc/374349975.html,

另外一个来源就是木材当地农户的农具,简单的家具都是海南黄花梨制成的。有专门的木材商人从农户手里收集海南黄花梨的农具配件,织布机配件,各种家具等散件。

文章转载自“藏友汇”平台

https://www.360docs.net/doc/374349975.html,

海南黄花梨木料上可以分为工艺料,家具料,我们现代与普通老百姓打交道较多的就是工艺料,工艺料包括珠子料,壶料,烟斗料,雕刻料,根料的油性,密度,比重,颜色,花纹等品级较干料来说要好很多,加之现代人对品味的追求,所以在国内市场上现在工艺料的买卖非常火爆。

文章转载自“藏友汇”平台

https://www.360docs.net/doc/374349975.html,

也可以这么说,黄花梨木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时期,对海黄根料利用的如此之好,我们现代的加工工艺,审美,以及大量有才有艺的匠人们的制作的器物,在我们之前历史上是没有的。

文章转载自“藏友汇”平台https://www.360docs.net/doc/374349975.html,

随着现代加工工艺以及美术设计水平的提高,收藏的人群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有钱,越来越多的有钱人喜欢收藏,导致海南原野生黄花梨山上每年大量的黎族人上山挖料,挖出来的数量逐年下降,本人从业这么多年,隐隐的觉得可能再来个3至5年,就基本上挖不到什么料了。

文章转载自“藏友汇”平台

https://www.360docs.net/doc/374349975.html,

虽然当年遗留了大量的海南黄花梨老根料,但是经过自2000年至今差不多15年大规模的采挖,山上依然没什么料了,偶尔的一根两根精品料,远满足不料市场的需求,现在偶尔能买到几百斤或者几十斤的精品料,全部都是之前有眼光的囤积的库存,而库存是用一点少一点。

我们可以这么算,海口加之全国做工艺的店,略微有点规模的,每个店年均消耗约1000至2000市斤,也就是半吨到一吨,这个数字是根据我们现实经营情况推算的,是比较靠谱的,而我们全国有多少这样规模的店?据我自己估算有这样消耗能力的商家不下50家,也就是年均消耗约50吨老根料,这个数字是我们近两年内的数字,恐怕从今算前五年是个最高峰,再从此以后恐怕这个数字会随着原材枯竭,逐年下降.....

文章转载自“藏友汇”平台

https://www.360docs.net/doc/374349975.html,

▲图片为我们购别人囤积15年以上的老根料一批留影,这样的情景恐难以再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