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

关于东城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

东城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刘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东城区人民政府委托,向人大常委会报告东城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一条主线、四个重点”战略任务,在工作中认真贯彻市委、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优化发展、城市更新改造、城市精细化管理、“首都文化中心区”建设、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了主要指标“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经济良好开局、社会和谐稳定。

(一)“疏解整治促提升”全面提速

疏解体系更加完善。继续坚持抓好疏解与提升两条线、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算好人口和效益两笔账的工作原则,确定并推进“10个点、15条线、3个面”的重点任务,实行“日报送、周排名、月通报、季拉练”,健全完善“三起来”工作体系,建

立了14项工作机制、22项政策制度和37本基础台账。积极营造社会舆论氛围,拆违等新闻报道数量居全市首位。

人口调控扎实推进。故宫周边、簋街、南锣鼓巷、东四三至八条和隆福寺等列入全市专项行动的五个重点区域涉及人口减少16863人,完成进度达到119.1%。全市“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共有15个指标,涉及中心城区的10个,我区有9个指标已完成全年任务,其中6个指标在16区排名进入前3名。截至六月底,已经完成全区疏非控人涉及人口减少12.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8.7%;户籍人口较去年末减少1640人,下降0.2%;常住人口86.4万人,较去年末减少1.4万人,下降1.6%,下降率位居全市第一。

疏解提升成效显著。严格执行禁限目录,上半年,未通过审批的属于禁限目录的市场主体144家。完成2家工业企业生产环节退出。实现永外城文化用品市场整体闭市。提前完成全年教育培训机构疏解任务。南锣鼓巷地区四条胡同修缮整治项目主街“瘦身”关停商铺81家。关停广德普惠菜市场,升级改造新民菜市场,新建、规范提升便民商业网点66个。簋街“五一”全新亮相。王府井地区大街水吧全部拆除,主街南口交通畅通率提高88%。

(二)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主要指标保持平稳。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保持平稳,实现1017.2亿元,同比增长6.3%;财政收入实现小幅增长,完成95.7亿元,同比增长3.9%;固定资产投资扎实推进,实现116.6亿元,

同比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稳步提升,实现499.9亿元,同比增长5.7%;外经外贸形势好于预期,保持较高增长势头,进出口额实现509.7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出口额实现94.6亿元,同比增长23.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828元,同比增长6.9%;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31%。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重点产业支撑稳健。金融业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上半年实现增加值241.1亿元,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23.7%,稳居各行业首位;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44亿元,同比增长9.1%;信息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实现平稳增长。充分发挥功能区带动作用,东城园上半年实现增加值380.5亿元,同比增长7.9%;园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964.5亿元,同比增长29.2%,占全市高新总收入的比重为4.5%;园区地均产出率、劳均产出率均快于预期进度目标要求。航星科技园完成一期项目建设。嘉德艺术中心、王府中环即将竣工验收。

发展环境持续改善。进一步规范升级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四个一”模式试运行。推动东城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规范、透明的政务服务。充分发挥协会、商会作用,带动中小微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不断提升企业服务水平,继续做好重点企业精准服务,动态关注企业发展趋势,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区域经济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

(三)城市更新改造持续深入

项目统筹持续加强。按照“启动一批、实施一批、筹备一批”

的原则,确定2017年68项重大项目,目前在施在建41项,前期研究27项。强化重大项目建设统筹调度,形成投资月报机制,结合投资重点项目关键节点,定期召开专题调度会,确保计划落实到位。科学安排区财筹资金,合理投入市政设施、医疗卫生等领域19个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并将投资指标任务落实到项目、到主体。结合重大项目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和城市建设绩效考核实施细则的调整完善,进一步加大监督落实力度。

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上半年,已完成棚改任务5319户,提前超额完成市级下达的全年任务目标。望坛项目整体签约率达95.4%。天坛东里北区1—8号楼腾退项目整体签约率达96.5%。南锣鼓巷地区四条胡同保护整治项目累计腾退居民315户。西忠实里项目启动绿化工程建设。南中轴路周边环境整治项目达到预签生效比例。历史遗留项目取得突破,西河沿项目滞留户已全部搬迁,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民生工程进展顺利。上半年,实现开工建设并筹集棚改定向安置房1183套。顺义、大兴2万套保障房已基本完成选址和实施主体授权。大兴团河5500套设计方案已基本完成。通州“两站一街”、定福庄等项目有序推进。采取“代建租用”形式,完成城六区首部正式投入使用的增设电梯试点项目。完成平房修缮796户,完成率66.3%。开展廉租实物住房选房工作两次,廉租实物住房分配率达到100%。

(四)城市精细化管理逐步加强

“百街千巷”整治提升全面推进。出台《东城区“百街千巷”

综合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以环境治理的“十无”为标准,以城市管理的“十有”为抓手,以创建“十无示范街巷”为载体和突破口,全面启动“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确定两年内完成178条主要大街整治、三年内完成1005条背街小巷整治目标。制定《东城区区级领导包街道工作实施意见》,落实街巷长制,17个街道、3个地区已全部落实街巷长实名制工作,1030名街巷长接受上岗培训并对外公示。

城市秩序持续改善。邮通街、政协路等14条大街,苏州胡同、交道口北头条等35条背街小巷已完成“十无示范街巷”创建。全区共拆除违法建设16.2万平方米,治理违规开墙打洞3340处、8.6万平方米,清理地下空间48处,查处群租房1228户,清理直管公房违规转租转借3289户,查处无证无照经营400户,整治占道经营396处,均提前完成全年任务。依法无偿收回违规转租转借直管公房4间,属全市首例。全区10个平房区街道、302条背街小巷已引入物业管理机制。胡家园东区和春秀路小区2个老旧小区试点项目已确定实施主体,组建居民自治管理组织。制定《2017年东城区缓解交通拥堵工作方案》,列入计划的35条次支路已有8条进入施工阶段,实施青年沟西口等5项疏堵工程。加强静态交通治理,对15条主要大街的停车秩序进行了集中整治。东四、南锣地区等5处胡同停车设施已开工建设,新增共享停车位1500个,簋街新增停车位200个。

城市环境显著提升。上半年,淘汰转出老旧机动车19524辆,完成燃气锅炉低氮改造572蒸吨,细颗粒物平均浓度达到69微

克/立方米,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9.5%。突出留白增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立体拓绿,高标准完成高峰论坛期间绿化美化整治提升。大通滨河公园景观建设工程完成进度近45%。制定《东城区进一步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方案》,依托“河长制”加强对河道的巡查治理。综合利用“渗、蓄、滞、净、用、排”的海绵措施,实现雨洪利用改造。推进龙潭等4个街道实现垃圾分类工作全覆盖。完成53座公厕品质提升。继续在44条大街开展垃圾不落地工作。

(五)民生保障力度不断加大

社会保障措施到位。上半年,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达到0.86%,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人数为5084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开展“春风行动”等就业援助活动,举办招聘会50场。五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收缴130.47亿元。加快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17家拟新建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已有16家完成初步选址。融坤养老院项目进展顺利。升级托底保障老年人基本服务菜单,确定4类18项服务内容,按需提供精准服务。出台《东城区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开展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区建设。建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有效对接机制,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高龄、重病、失能及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上半年,向全区12457名低保对象、187名特困供养人员发放生活慰问金共505.76万元。

社会事业均衡发展。顺利完成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全区264家医疗机构统一实施药品阳光采购,三级医院、区属医院的门急

诊量同比分别下降4.7%、9.9%,社区门急诊量同比增加21.4%,全区公立医院药占比下降7.1%,取得了预期效果。继续深入推进“学区制”义务教育综合改革,新增5对深度联盟学校,新建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加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通过有效挖掘现有园所空间、街道牵头选址教委租赁场地办园等途径增加学位。扎实推进“健康·成长2020工程”,全面启动“文化·传承2030工程”。出台跨区域合作办学管理办法,新增支持城市副中心、大兴区办学项目6个。成功举办“快乐周末”系列比赛、东城区环湖长跑比赛暨东城区全民健身体育节、首届“时传祥杯”龙舟大赛等活动。

社会治理全面加强。顺利通过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验收,进一步完善“多元参与、协商共治”社区自治模式。将社区协商“五民工作法”与“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相结合,与平房区物业管理服务相结合,推动居民、物业公司、社区居委会、派出所等多方参与社区建设。启动25个“社区之家”示范点建设,新建29个智慧社区。上半年,通过网格平台受理96010热线、12345电子派单、微信举报等七种渠道的便民事项诉求共23869件,办结率96.74%;网格案件共立案201487件,有效结案率97.44%。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全区安全生产事故同比下降75%。

(六)文化强区战略深入推进

历史文化保护取得突破。启动六片“历史文化精华区”建设。制定《2017年东城区文物腾退保护工作方案》,积极破解文物腾

退、修缮难题。安乐禅林腾退工作已完成总任务量的75.4%,清华寺二期制定腾退工作方案,丰城会馆等项目均已完成资金和房源测算。袁崇焕祠、文天祥祠、于谦祠三祠官德教育基地升级改造完成并对外开放。前门东区项目全面推进,三里河水系美景重现。东四三至八条保护整治项目已基本完成整体保护规划研究。

文创产业多元发展。国家、市、区三级联动,积极推进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创建,探索设立示范区产业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示范区建设。发布东城区2016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完成区文创专项资金2016年项目评审工作,对29家重点文创企业给予专项资金支持。推进文化要素市场建设,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影视产权交易平台正式启动,建立了多元化产品体系和完整的交易制度。

公共文化全民共享。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果。积极推进与北京演艺集团战略合作,探索引入社会力量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成功举办第34届龙潭庙会和第32届地坛庙会,接待游客161万人次,丰富了百姓生活。举办“百姓周末大舞台”等活动,7000余名群众受益。推动“书海听涛”全民阅读工程,两万余名群众参与。深化“戏剧东城”建设,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活动顺利开幕,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地坛文化庙会”走出去活动继续举办,“台北之旅”活动总人流量逾21万人次。通过“17小时寻找北京”网络直播推广“骑迹东城”特色旅游品牌,网络话题点击量超过5.1亿次。

半年来,全区各项重点任务进展顺利,但要看到,工作中仍

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完成主要指标仍需加大力度。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难度较大。大气污染治理任务艰巨,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指标完成困难。二是“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难点亟待突破。随着疏解工作的深入,对接安置政策、资金、房源急需解决,文物腾退工作中涉及的中央或市属单位产权的协调难题亟待破解。三是“大城市病”还比较严重,破解“二元结构”难题、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的任务依然艰巨。对此,我们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半年,我们要继续全面贯彻中央、市、区各项重要决策部署,学习宣传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奋力拼搏、迎难而上,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凝心聚力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

前瞻谋划顶层设计。打好疏非控人“整体仗”,与“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同步落实,与城管改革同步推进,与民生改善同步谋划。编制完成《东城区2018—2020年“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方案》,科学安排阶段目标,做好年度间任务的衔接,体现支撑和引领。针对当前已完成年度目标的专项行动,研究设定挑战目标和配套激励措施。加强整体宣传策划,全面反映工作成效,重点针对开墙打洞整治、违法建设拆除等社会关注度高、利益冲突多、舆情风险高的问题,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引导。

全面加强人口调控。不断拓展市区联动机制,推动天坛医院整体搬迁,做好市委、市政府搬迁属地服务保障,促进中央和市属产权文物的腾退。继续狠抓对推动常住人口下降实际影响显著的整治措施,加快推进进展相对较慢的专项行动,确保点、线、面全部完成任务目标。严格户籍管控,持续开展季度拉练检查和第三方督查,实现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双下降,确保各项疏解整治成果不反弹、不回流。严格执行禁限目录,坚决防止非首都功能和人口再聚集。

优化升级经济结构。加强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完成永外现代商务区规划研究,积极推动百荣世贸商城转型升级,建设好永外城文化科技园。制定王府井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争取“国际化商圈”试点政策落地,不断推进王府井街区整体转型升级。推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引导基金设立。科学合理利用疏解腾退空间,引导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产业和企业集聚发展。按照精准、精心、精细的标准,全面提升企业服务水平。加快产业项目建设,积极推动三利大厦、航星园、国际戏剧中心和西部会馆等项目顺利实施。出台《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升级“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新建15个社区商业便民综合体,实现街道全覆盖;新建、规范蔬菜零售网点25个。

(二)多措并举推进城市更新改造

精准促进有效投资。继续加强全区重大项目建设统筹调度,做到进度、资金、投资有机结合,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实施。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居家养老服务、平房区及老旧

小区物业管理等领域。创新融资思路,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深入推进与市属大型国有企业合作,借力大型国企资本运营实力,补齐重大项目资金短板。

推动实施重大项目。继续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基本完成天坛周边简易楼、望坛、南中轴路和西忠实里等在施项目的收尾工作。重新启动金鱼池二期西项目,推动北京站周边、建内二期等棚改储备项目尽快实施。继续推进草厂三至十条整体风貌保护和品质提升,完成架空线入地及市政改造工程。加快推进草厂地区精品酒店建设,“十一”前完成酒店主要功能区域建设。继续推进历史遗留项目,确保宝华里项目年内启动滞留居民搬迁,实现西河沿项目部分楼栋结构封顶,推动崇外6号地等项目的规划调整。

加快建设民生工程。力争实现豆各庄、“两站一街”保障房6014套开工,“两站一街”经济适用房3728套竣工。上线运行东城区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平台,实现保障房建设管理工作制度化、可视化、长期化。继续推动新中西里20—22号楼等简易楼腾退试点项目。确保如期完成1500户危旧平房修缮任务,全力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继续配合轨道公司推进地铁3号线、8号线三期、12号线的施工进场工作。

(三)齐抓共管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

深化城管体制改革。重构组织框架,梳理职能定位,优化工作流程;研究细化发现、处置和考核三项机制,搭建起集中决策、统筹协调、监督考核于一体的工作平台;制定完善一整套城市管

理制度体系,明确管理办法和作业规范,提高管理整体效能。打造综合执法、物业管理、考核评价三个平台,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常态化管理水平。深入推进“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建立监测指标体系,加强台账和信息化管理,打造一批环境优美、彰显文化内涵的精品街巷。加强以“街巷长”为中枢的扁平化城市管理,充分发挥“街巷长”作为城市管理在末端综合的中枢作用,持续加强环境秩序管控。全面推广“小巷管家”管理模式。

提升城市保障水平。确保12个平房区街道、630条胡同和背街小巷物业管理服务全覆盖,实现管理服务标准的统一化和系统化。加快推进北极阁头条、后椅子胡同道路工程项目等35条次支路建设,组织开展疏堵工程和慢行系统整治工程。通过建管结合、市场化运作,增加有效车位供给,完成全区56条大街停车示范街建设任务;确保新增13处停车设施;下半年实现共享停车位新增1300个。开展低洼院落整治,分批次解决低洼院落日常排水问题。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推进阳光餐饮工程,提升食品安全质量水平。进一步加大安全检查执法力度,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动员“守望岗”等各方力量,确保“五个坚决防止”,全力做好党的十九大安保维稳工作。

打造优美城市环境。以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和市级环保督察为契机,加快完成2.4万辆老旧机动车淘汰、1800蒸吨低氮锅炉改造和氮氧化物污染减排任务。深化扬尘污染控制,最大限度实现空气质量改善,力争实现细颗粒物年平均浓度达到60微克/立方米左右。完成屋顶绿化1.2万平方米,确保公园绿地500米服务

半径覆盖率达到88.5%。统筹实施龙潭东湖、中湖、西湖水体治理,完成青年湖水质改善工程。全面抓好前门桥湾地铁站周边等5个项目,积极推进中心城区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试点工作,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魅力。

(四)落实落细加强民生保障

做好就业社会保障。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保持为零,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率达到98%以上。稳妥落实社保领域各项改革任务,做好医保付费方式改革、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封闭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工作。建成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搭建养老服务体系的枢纽平台。建成17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力争打造2—3个精品示范驿站。继续推进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区建设。

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以街道地区管理委员会为基础,选择试点街道,搭建街道层面协商平台,推进街道层面民主协商。推广普及“五民工作法”,深化社区层面民主协商。做好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准备。全面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探索社区公共服务外包制度,倡导社会组织全面介入。完成东城区行业协会商会脱钩第一批试点工作。

促进社会事业均衡发展。成立东城区教育督导委员会,进一步探索“管办评”分离教育综合改革评价机制。多措并举完成增加幼儿园(址)10个、学位1500个和1个配餐中心的任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就医费用增幅可控制,药占比总体降

到30%左右。继续推动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创建7个区级中医重点专科。推广“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确保重点人群签约率达90%以上。继续推进奥林匹克体育生活化社区三期13个社区工程建设以及“一个中心、两个冰场”项目建设。

(五)坚定不移推进“文化强区”战略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加强旧城整体保护,开展城市设计,打造展示古都风韵、延续历史文脉的品牌街区。结合棚户区改造和历史文化精华区建设,以解决突出安全隐患为重点,以区属直管公房为切入点,有序腾退不合理使用的文物建筑。完成东堂子4、6号,清华寺二期等11处文物的腾退工作。建立央地、市区联动、高位统筹的协调机制,加大协调力度,研究推进太庙、皇史宬等文保单位的腾退工作。

促进文化经济繁荣。继续积极推动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创建,设立示范区引导基金,实现文化与金融的合作与相互促进。启动2017年文创专项资金项目征集评审。推进文创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制定优质文创企业培育支持计划,通过资金补贴、金融服务、人才服务等多种方式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创企业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方案,培育未来行业龙头,确保文创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8%。

加强公共文化建设。出台《北京市东城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行动计划》。完成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专业化、社会化运营公共文化设施试点工作。公共文化服务

居民满意指数达到80%。做好京津冀文化联盟轮值主席,加强三地间文化交流。继续加强戏剧东城建设,举办第七届中国儿童戏剧节、第九届北京青年戏剧节等活动,鼓励“东城故事”原创剧目走出去。区文化活动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外城东南角楼图书馆实现对外开放,区文化遗产博物馆建成开馆。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在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北京市的各项重要决策部署,不断深化对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认识,继续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强化责任担当,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区”,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