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雨说导学案2节附教学反思

2.雨说导学案2节附教学反思
2.雨说导学案2节附教学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导学案使用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导学案”使用之反思 “学案导学”模式在我校已经推行了一年多的时间,老师们的教学都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出发点,以导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下面我就从我个人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思考粗略谈谈导学案导学。 一、“导学案”使用的优势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学案导学”比以往的教案教学有很多的优势,从指导思想出发“导学案”为学生自学提供导和助的功能,为教师实施提供了依据。从学习的目标上实现了知能的统一。从内容上看给学生明确了结构,理清了思路。从方法上看指导学生如何学,老师教学避免随意性。不仅如此,“学案导学”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自学的能力,合作能力,创新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能力,更重要的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在学案导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思维能力,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根据预习案、导学案和巩固案,能清晰地掌握老师的教学思路,提高了课堂听课效率,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统一的目的。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决定了“学案导学”在政治课堂上的新颖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的结合,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 二、导学案的设计思路及环节

我校的“学案导学”的模式体现导学案这个载体上,而我们政治备课组根据政治课的特点设计出了适合我们自己的导学案思路,备组内成员先利用导学案的设计模式自行设计每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学习要求、前知回顾、新知预习、新课导学、当堂练习、本课小结、课后巩固、探索与思考几个教学环节,这些环节主要分为三个层次:预习案(学习要求、前知回顾、新知预习)---导学案(新课导学、当堂练习、本课小结)---巩固案(课后巩固、探索与思考),然后经备课组全体成员集体讨论,需要修改和补充的一起完成,确定学案的定稿。具体的环节有: 1、学习要求环节。学习要求的确定要让学生能一目了然,让学生在预习和课堂的开始就引起注意并落实。 2、前知回顾环节。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简单重温前面课学习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否和这节学的内容有联系,引起学生的思考。 3、新知预习环节。此环节非常重要,“学案导学”模式侧重把以前的复习环节提到预习这一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通过预习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探究的能力等,为课堂提高的教学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预习可分为填空式、图解式、图表式、习题式、问题式等。实际上一个预习案往往是以上几种形式的综合运用。 4、新课导学环节。导学问题的设计不是把课本所学知识变成问题然后简单逻列,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社会现实问题,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是问题式、简答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在素养教育的实践中,在"五严"要求的形式下,本学期,学校大力推行教学案导学的新的教学模式,在进行了一具多月的试验之后,我获益匪浅,范文之心得体味:导学案心得体味。下面我谈谈我的实践体味。 一、合理分工,群策群力。 传统的教案是教师自备自用,而教学案摒弃了这一点。它注重的是教师的合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在每一单元备课前由备课组长精心安排,谁负责出哪一部分的知识点和学案。学案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当堂反馈,以及课后的巩固练习。例如:8B Unit2 Travelling 我负责的是Comic stripWelcome to the unit,Reading(Ⅰ),Reading(Ⅱ)。我们备课组认为这三课时衔接比较的密切,由同一具人构思比较的好。就这三部分,我研究教材,寻资料,寻题目,就用了三天的时刻。然后就由组长牵头,集体讨论。集体讨论是如此的:先由主备人阐述自己的教学构思,然后其他的老师质疑,讨论,补充。最后才形成定案,交由文印室打印。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索。 "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培养才是关键。我们设计的教学案增强了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学生借助学案,完成课前的预习部分,经过预习就理清了学习的思路和线索,知道了自己的学习的障碍在哪里。教师经过批改预习作业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上有目标的解决咨询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认为一具老师假如别把课堂的效率放在第一位的话那就别是个称职的老师。 另外,学生能够从学案上看到教师教学设计预计的全过程。比如:学习Reading部分时,学案设计的咨询答题和填空题,学生就能够带着咨询题去阅读,如此既节省了教师呈现咨询题的时刻,也幸免了学生看完了课文头脑里仍然是一团浆糊的事情。甚至部分学生还可以在学案上补充咨询题,给其他的学生回答。真正的做到了举一反三。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三、及时练习,当堂巩固。 学生经常会浮现这种事情"一说就知道,一学就会,一走就忘"。意思算是说老师在时什么都会,老师一离开教室,说的东西也跟着老师走了。这别是因为老师没说透,而是学生却缺少相关的巩固练习。知识是需要反复练习,加强理解的。特别是我们的英语,有的用法是需要反复举例,才干加深经历。 教学案的大容量算是为这一点而设计的,而且上面的习题基本上教师精挑细选出来的。真正的做到了精说精练。 四、教后反思,精益求精。 一堂课下来,关于预计的教学效果,教师哪些地点做到了甚至更好。存在哪些别脚之处,基本上值得坐下来好好反思的。哪些好的经验要整理下来,能够推广,让大伙儿共同学学习。而别脚之处更要好好想想,错在了哪里?什么原因?怎么样处理才会更好呢?要给每堂课一具小结。如此才是一次完整的教学。 "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是教学案的三大特点。教学别是作秀,要真正的,切实的,有效地去开展教学案导学。为此,我们要探索的还有不少不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向来存在着重教法轻学法,重提咨询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进展等现象。教师始终扮演主角,学生不过教学活动中的配角,甚至是观众,这阻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也就谈别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怎么样才干使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制造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我们认为实施高质量的学案导学是解决这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 雨说 新人教版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3、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4、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学习重点】 赏析诗歌意象意境,把握诗歌内涵,体会作者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学习难点】 学习和运用生动形象、凝练精美的诗歌语言。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2、相关资料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现代诗以自由诗为主,它的特点是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年)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意象:融入诗人主观感情倾向的事物,如文中的“雨”“星星”。 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自主学习】 1、注音。 田圃( ) 禁锢( ) 留滞( ) 喑( )哑( ) 襁( )褓( ) 2、“雨说”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理出诗作结构。 3、雨是什么时候来的?雨说了些什么,它的来意是什么? 4找出从视觉、听觉、触觉上描写的词句,体会雨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和困惑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改如火如荼地展开,传统的“保姆式”教学方式已退出教学舞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早已成为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关注的焦点。 六步导学教学模式的大力推广和使用,大到全县的教育小到一节课,都在发生变化:老师变了,学生变了,思想接受着洗礼。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忐忑与惊喜交织,担忧自己领悟不透彻,思想转变不及时,惊喜自己有思想,有精力,还年轻,有自信。在课改初期也煎熬和迷茫过,倾听孙学良老师对新教学模式的解读,让我系统全面的了解了六步导学教学模式。在多次的集体学习中,让我更深刻的情不自禁的主动学习,备课中主动积极运用,多听骨干教师的课,我在工作中摸索前进,积累经验。每一节课反复揣摩,写教学反思,尽可能的优化课堂。我坚信自己努力了,付出了就会有收获,离成功更近一步了。 作为一名山村教师,对我感触最深的是导学案的使用,在教学中颇有收获,下面我就使用导学案后的体会简单谈谈。 一、学生变了: 学生变了,会学习了。最显著的体现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上,以往孩子们只是圈圈字,画画段落,读读课文,预习就算完成了,学习形式简单,内容少。自从有了导学案,孩子们不再盲目,有

针对性,有清晰的思路,可以借助工具书,问老师和同学。在日复一日中学生渐渐的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适合自己学习的模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变得爱思考了,会质疑了,不再沉默,而是喜欢张嘴问,张嘴说了,这是老师最幸喜的。除此之外,导学案中的一些关于合作探究的习题,同学们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 二、老师变了: 首先老师的观念变了。新课程推出“教师即研究者,引导者”的理念。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广大教师积极学习、研究,主动性被极大的激发出来。在教学的同时坚持写心得、写随笔、写读书笔记,教师之间一起讨论遇到的问题和疑惑,主动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请别人提供帮助,自己也为别人提供帮助。彼此共同进步和成长。再次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时,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老师想把自己准备的认为有必要的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学生,还害怕自己讲少了,生怕露了,担心学生没有理解和掌握,有时老师觉得讲美了,讲好了,而学生听到昏昏欲睡,他们也烦,也累。那时的老师很辛苦,很累。自从用了导学案,老师转变了角色,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从明确学习目标、质疑、小组合作、展示到训练孩子们动起来了,活跃了,有竞争,有渴望。老师学会了放手,原来放手也是一种信任和肯定。 三、减轻了老师的压力: 以往,老师要在备课时付出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查找各种

导学案的作用与意义

导学案的作用与意义 吕河初级中学袁文柯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很荣幸参加这次由城关一中片区举行的“实施学案导学,打造高效课堂”教研活动,但作为专题交流发言人,心里很是惭愧。因为在这之前,我对导学案这个概念及相关理论几乎一无所知(仅限于今年3月1号听了赵玉萍老师的一次高效课堂培训专题报告会),就更谈不上对于实施学案导学的实践了。所以我这次来主要是向在座的各位学习的,至于让我与大家进行导学案的作用与意义专题交流,只是赶鸭子上架,完成领导交给我的任务罢了。现将本人所搜集的一些相关导学案作用与意义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如下: 一、实施导学案的作用 新课改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基本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失误;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分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泵”;不把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真正当作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导学案所体现的教学理念和呈现教学模式与新课改要求正好相吻合、一脉相承。 大家都知道,导学案是与通常所说的教师教案相对应的学生学习方案。它是在教师广泛调研学生的学习状况,研究学生建构自主学习诸种因素及可能性的前提下,集思广益,精心编写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辅助材料。导学案与现在学案、学案导学、讲学稿等混用。其共同特点:是“先学后教”和“少教多学”。它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载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使教学过程由“教”变为“导”,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雨说》导学案 新人教版

2 雨说 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能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3.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诵读全诗,体会诗歌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领悟主旨,品味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田圃. ( ) 禁锢.( ) 留滞.( ) 喑哑 ..( )( ) 襁褓 ..( )( ) 蓑.衣()斗笠.()润如油膏.() 2.解释下列词语: 寒浅:留滞: 喑哑:襁褓: 忍冬:洗礼: 3.了解作者郑愁予以及写作背景。 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tao),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15岁开始写诗,49岁随家人去台湾,现旅居美国。他的诗歌多描写旅人心绪,故被称为“浪子诗人”,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诗风豁达而不失婉约,其名作《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本诗写于1979年,此时,诗人身在美国,心系祖国,他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着祖国儿童的成长,并通过此诗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的真诚祝福。诗歌中“雨”就是一位温柔美丽而又亲切的爱的使者,作者通过它寄寓了自己对祖国儿童最真诚的祝福和希望。

4.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雨“说”了哪些话?请你在文中用横线标出。 [导学释疑] 1. 初读课文,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疑问。 2.再读课文,品味语言。找出课文中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3.合作交流 ⑴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⑵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雨的到来为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 ⑶齐读第1-5节 思考:雨让大地生气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用精彩的语句来描述。(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内容。)

导学案的反思

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广泛的事实与推进。教改后,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一年多的试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小学数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新授课和复习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我的感想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放开思维,我们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创新,踏实肯干,推动教改工作继续向前发展。

雨说教案(精选多篇)

雨说教案(精选多篇) 第一篇:《雨说》教案 《雨说》教案 【教材分析】 《雨说》是诗人郑愁予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温情的倾诉,是诗人用拳拳之心为我们谱出的一曲爱之歌。 这首诗清新明丽,节奏欢快,充满情趣,特别适合朗诵。教学时可淡化其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加强诵读,感知“雨”的形象,品味诗的语言,体验诗的魅力,让学生真正走进诗的世界,与诗同歌,与诗共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介作者郑愁予的主要事迹。 2、积累重要字词 〈能力目标〉 1、鼓励学生尝试写作。 〈情感目标〉 1、反复诵读,感知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感受雨的形象。 【教学重点】 1、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感情进行沟通。 3、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感受雨的形象。 2、学生尝试写作。 【教学方法】 1、献法。课前收集有关雨的诗词,上课初始全班交流。 2、诵读法。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诗歌语言的意蕴和情味。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诗人杜甫描写雨的名句。雨,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人墨客多情的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阅读郑愁予的诗《雨说》,看看这位天空的泪水是如何给田野带来微笑的? 二、作者简介 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韬,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

“导学案”在课堂应有中的教学反思

“导学案”在课堂应用中的一点反思 本学期随着“学案导学”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老师们一道投入了“导学案与学生学习能力有效整合”的教学改革中。在此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学案导学”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体会。 一、精心设计学案 教师对学案的设计,是“学案导学”的关键。教师应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学案的设计应达到以下要求:(1)要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每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2)要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练习题,引导学生围绕教师设计的问题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教师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学会看书,学会自学,进而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4)要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要。学案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份好的学案就是教学成功的一半。 二、合理使用学案 我们的学案包含“出示明标--自学质疑--小组交流--展示点拨--训练拓展--小结反思”环节,由于学案的编制还不是很完善,因此在使用中要因材施教,合理运用。在使用中使学案逐步完善。 1.根据学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究,有效学习。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启发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让学生经历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形式表现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暴露学生在思维活动中的困难、障碍、错误和疑问,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和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总之,学生的自主探究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名校教室】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2 雨说 导学案汇编

2雨说 轻灵飘洒的春雨,素来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载体。春雨之夜,杜甫写下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喜悦;李清照发出了“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的感慨。而今,台湾诗人郑愁予的笔下,春雨淅淅沥沥地走来了,它在向我们轻声地诉说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聆听雨的絮语。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把握语气和语调,通过朗读理解诗意,体会诗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 2.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3.理解“雨”的形象的象征意义。 4.领会文章主旨,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当金黄的油菜花在江南的田间竞相绽放时,当乡间小路夹杂着春雨散发出浓郁的泥土气息时,无疑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同时也会让人又无限的遐思。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雨说》中的各种生机。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田圃(pǔ)禁锢(gù)留滞(zhì)喑(yīn)哑 丝缕(lǚ)喧(xuān)嚷帘(lián)子耸(sǒng)立 蓑(suō)衣斗笠(lì)油膏(gāo)襁褓(qiǎng bǎo) 2.学生结合语境解释词义。 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寒浅:初春时淡淡的余寒。 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 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喧嚷:(很多人)大声地叫或说。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润如油膏:细腻光滑得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样。 安息:安静地休息,多指入睡或长眠。 3.作者简介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4.背景链接 《雨说》是郑愁予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当时正值我国“文革”灾难结束不久,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诗的音乐美。 (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作,可选择集体、个别自由朗读的方式。要求:字音要读准,停顿要恰当,句子的层次要分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顿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①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②停顿: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③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的词要重读。 2.文本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适时入组点拨。) “雨说”在诗中出现了几次?尝试划分诗作的结构层次,并为诗作的每个部分命名。 【交流点拨】“雨说”一共出现了五次。 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雨的到来 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雨的来意 d.第四部分(九节):雨的祝福 (二)深层探究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雨说》教学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雨说》教学 设计 内容预览: 《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4.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5.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而诗人郑愁予的寸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 1、作家简介 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tao),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

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舛9年随家人去台湾,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到纪弦的赏识,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 雨的到来 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 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 雨的来意 d.第四部分:(九节) 雨的祝福 4.提问: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5.提问: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合作讨论,找出第一节到第五节出现的景物:田圃、牧场、鱼塘、小溪。 6.说明诗作开篇点题,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来,第一节描绘了大地枯旱的景象: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水落石出。 在教师的讲解中,想象缺少雨水滋润的大地的景象,体会春雨来临所带来的生命气息。

实施导学案的收获和反思

实施导学案的收获和反思 导学案曾被《中国教师报》给以关注和肯定,各种媒体和版面对导学案的教学效果给予关注和肯定。现结合自己的一些实施过程和想法,趁此机会予以梳理。 我们学校曾在上学年实施过导学案。从使用导学案来,从开始时自己的不适应,学生的迷茫,到现在的渐渐有所理解。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反思了很多。简单总结下自己的的几点感受,为后续的学习的顺利开展铺垫道路。 初期接触导学案,对于导学案的具体实施满腹疑虑。真的不知道自己改从哪里入手,自己又不懂怎么在课堂上驾驭导学案,尤其是面对一群9岁的活蹦乱跳的孩子,他们生性活泼,让他们安安静静一节课都自己思考问题再讨论交流,想想就觉得困难重重。还好在娟姐的带动下,我们二年级数学组开始了初期的摸索。 第一节课,带着疑虑开始了导学案的第一次尝试,本来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一动手却一节课怎么都完不成。接着别的老师交流使用的效果,商讨改进的内容。慢慢的一节课、一节课,学生动手多了,思考多了,才发现有了导学案自己说的少了,学生慢慢也适应了这种模式,每节课上也开始自己给自己学习进行达标检测。虽然目前还是有很多的问题,但尝试总归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很多我们预想的学生自

学能力其实也是我们脑海中的禁锢,放手尝试才让改革愈发焕发出新的生机。 之前在马寨一中也听取了2位老师的导学案讲授,学生的参与率明显比“讲授式”多了更多的自主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检测能力也在导学案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接着在听课后的教研中,各位老师也针对自己的困惑和疑难进行了交流。通过交流,我对如何开展导学案有了清晰的认识。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利用导学案教学,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学生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就是学生的引导者。 教学贵在反思,反思贵在坚持。虽然中间出现的问题重重,但尝试-反思-改进,这样的流程下来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学习方法的获得。所以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老师们的尝试和辛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即便辛苦也幸福! 导学案作为高效课堂体系的主要支撑点之一,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课导学案(人教版) (1)

2.《雨说》 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能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学习重点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学习难点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79年,时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身在海外而关注中国大陆。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诗中“雨说”即诗人在说,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田圃.()禁.()锢.()留滞.()喑.()哑.()襁.()褓.()2.解释下列词语。 寒浅:留滞: 喑哑:襁褓: 忍冬:洗礼: 1. 思考:诗歌的每一小节各写了什么内容? 2. 找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诗句,仔细体味: 3.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雨“说”了哪些话?请你在文中用

如何正确使用导学案讲解学习

如何正确使用导学案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下,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强化科研意识、转变课程理念、落实研修实效”,全面提高自身的研修能力和综合素质。 研究主题:如何正确使用导学稿 研究背景: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生源结构复杂:外地打工子女较多、学生整体数学基础偏差、个体差异较大。诸多因素和以往传统的教学思想、方法、观念制约了学生数学的发展,这也给学生的后续发展带来影响。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没有很好的预习、思考、合作、交流、练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为此,我校从2008年开始结合学校实际大胆尝试导学稿教学模式并已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成果显著。 校本研修指导思想:通过导学稿教学模式,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校本研修目标:利用导学稿教学模式,通过课前预习、例题展示、课堂交流、随堂练习、课堂检测、课堂小结等环节让学生尽快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通过每一个环节的不断深入使学生领悟学习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的品质。 利用导学稿进行有效教学的具体做法: 1、开学初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组织能力等进行全面的了解。 2、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什么是导学稿?导学稿的编写过程、呈现的内容、使用要求是什么? 3、导学稿的编写要依据课标,紧贴教材,适当拓展,不同课型的导学稿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并且要结合实际把学生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应具有科学性、实效性。内容要缜密、准确、科学、严谨,书写格式要正确、规范。 4、以备课组为单位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做好每一期导学稿的材料搜集、整理、定初稿、修改、定终稿,力争重点突出、难点分解到位、训练科学合理。 5、上课前要认真查阅学生的预习内容,分析学生的完成情况,以导学稿为“蓝本”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和细节。要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 6、上课时要以导学稿为准绳,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在导学稿基础上个性创新,将每一个环节落实扎实,在教学细节处理的方式和方法上力求百花齐放、各显己长。 7、教学中多倾听学生的认知、理解过程,给学生留够足够的探索时间及空间并及时大度给予表扬。 8、导学稿的批阅要做到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教师要整理学生在完成“导学稿”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编好“错题集”。 9、教师要在查阅、讲解、批阅导学稿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 在的问题,对学困生要采取当面辅导、当面纠错、当面批阅等方法解除其疑 难,从而让全体学生人人过关。

人教版九年级第2课《雨说》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第 2 课《雨说》导学案《雨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能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 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3. 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学法指导】 《雨说》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说话能力,采用第一人称与儿童对话,塑造了一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 的形象。全诗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学习这首诗,大家应该多读,使朗诵声情并茂,体会诗歌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 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田圃( ) 禁锢( ) 留滞( ) 喑哑( )( ) 襁褓( )( ) 2. 解释下列词语:寒浅留滞喑哑襁褓忍冬洗礼 3. 了解作者郑愁予以及写作背景。 4. 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雨“说”了哪些话?请你在文中用横线标出。 5. 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

交流。 2《雨说》导学案- 常青树- sxyqjmh 的博客2《雨说》导学案- 常青树- sxyqjmh 的博客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美读并思考:雨说的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三)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初读课文,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疑问。 2、再读课文,品味语言。找出课文中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3、归纳总结。试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归纳文章的主题。 (四)比较阅读,鉴赏提升读杜甫的《春夜喜雨》,比 较作者的感情。 春夜喜雨 [ 唐]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 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 城。 (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 请你谈出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解三、布 置作业,完成练习。

使用“导学案”的感想

使用“导学案”的感想 导学案是一座桥,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过渡的课堂师生共用的预案,这是课堂改革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下面我就谈谈我对导学案的看法: 一、对导学案的理解 导学案就是学生的学案和老师对学生的导向作用,也就是说要反映出“学什么”和“怎样学”。从而也体现出教师的“教什么”和“怎样教”,也就是说导学案对教好每一节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导学案带来的变化 从教案到导学案,不但仅是形式上的变化,关键是质的变化;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教师备课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在一节课里把所要学的知识讲的精彩完美,整节课就是满堂灌,只求讲解完所学的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水平;同时因为教师是自备自用,学生课前对教师的教学意图不了解,学习比较茫然,比较被动。而使用导学案,把“教案”改革为指导学生学习的学案,变“灌”为“导”,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使学生有一种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合作学习的习惯,课后也能经常在一起探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做到了相互促动、同共进步的可喜局面。 通过一段实践,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收获:第一、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变单纯的授课为师生之间的相互探讨,使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参与了,把“授业”变为“传道、授业、解惑”。第二、促动了教师的成长,编写导学案事先要大量搜集次料,并加以消化整理,,所以编写导学案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对教材的理解要更透。第三、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传统的预习,学生仅仅看一下课本,抓不住重点,仅仅走一下形式,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起不到好的作用。而导学案能明确告诉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能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落到实处,从而也就学有动力。第四、促动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高效课堂强调小组合作学习,从而增强了学生与同学的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拓展,同时在展示环节往往能得到同学的赞赏,内心享受到了学习带来的快乐,达到了良性循环的目的。 “商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最后一个教学内容。教材内容分两部分表现,第一部分是商变化规律,第二部分是商不变规律。这节课我借助导学案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适度调整教材内容顺序,使学生容易理解、掌握。 教材内容先是商变化规律,然后是商不变规律,在教学中,商变化的规律是个难点,学生不容易发现与表述。为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教材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先探究商不变的规律,在初步掌握观察、探究的方法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总结出商的变化规律。 2.以故事形式导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商不变规律,一开始我就给学生讲了“猴子分桃”的故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爱听故事,特别是他们感兴趣的故事人物“小猴”为分得更多的桃子所发生的故事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之分析猴妈妈为什么偷偷的笑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轻松探究出商不变的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本节课以教师位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活力课堂”。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结合导学案,通过填表、观察、发现、总结商的变化规律。再加上教师的有效引导和适时点拨,使得学生掌握观察方法,抓住“什么没变,什么变了,怎么变的”这个主干线,完全放手让孩子们自己迁移前面商不变规律的方法主动去观察,并口述规律,得出结论,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对小学数学导学案实施的反思和建议

对小学数学导学案实施的反思和建议 现代教育理念昭示着我们,高效课堂是和谐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是高效课堂生成的基础。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一直关注并执著追求的目标。实现课堂高效性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很多时候也是困难的,针对个人教学实践,我从导学案的角度对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进行了思考。 在创设“高效课堂”的口号下,教师们都采取课前布置预习学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导学案”的课堂常出现课堂效率更低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效课堂的实施。 一、目前导学案的使用存在几点问题 1.重视了导学案,忽略了自主探究 常见的数学预习学案由以下内容组成:预习题、探究题、巩固题、拓展题、检测题。当然,每个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同版本的预习学案,但呈现的都是一片试题的“泥潭”,学生拿到学案导学往往不是首先去认真看书,而是浅尝辄止,急于做题,在概念原理都不甚理解的情况下对照例题等直接解题。 2.乏味的数学课堂 因为年龄特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往往只是为了完成作业任务而学习。实施导学案教学,更多的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表达各自的意见,但同时,这样的课堂变成了师生核对答案的讲堂,因为学生需

要的是完成导学案,需要的是正确答案,至于为什么是这个答案很少有学生关心,这样学生失去了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数学课堂一旦失去头脑的思考,必然变得乏味。 3.师生精神失去了家园 较长时间(如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内,使用同一种形式的导学案,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会受到挫伤和压抑。长此以往,师生的激情消磨殆尽,课堂气氛再度沉闷,持着对“导学案”的怀疑,教学方式很有可能重回原点。 二、实施导学案教学的几点建议 1.导学案的设计要多体现主观性 课标是教学的依据,预习应该按课标要求去掌握概念、理解例题、会模仿例题完成课本练习题。应使应试式的学案回归生态化的学案,使试题式的学案回归问题式的学案。更多的时候,主观一点的问题,更容易让人发挥大脑的思考,尤其在小学生“减负”永远完成不了的情况下,问题式的学案可以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使身心得到放松。 2.传递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 在“导学案”教学方式中,导学案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不但通过导学案直接传递有形的知识,而且还要把尽可能多的能力培养调整在有形知识之上,传递给学生。导学案除了为学生疏导知识、辅导探究外,还应该具有指导学法的作用,这也是学案导学的预期优势。体现在指导学生在关键和重点处有所突破,在学案中往往以“建议”“注意”“提示”等加以提醒。课堂上,根据学生课前准备情况,着重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