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雨说》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科导学案

课型:预习课设计:宫纵审核:审批:

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月日星期

课题:《雨说》第 1 课时累计课时学习过程(定向导学:教材6页至 9页)

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

【知识链接】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一、解读目标

1、熟读课文,识记字词。读出诗歌的重音、节奏。

2、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理解诗歌的意象,领悟主旨,品味作者的感情。

学生质疑:

我认为这首诗歌应该学什么:

我觉得可以怎么学:

二、夯实基础

1、诗歌要朗读,首先要读准音,试一试读一读听一听,你读对了吗?田圃( ) 禁锢( ) 留滞( ) 喑哑 ( ) 喧嚷()拥挤()襁褓()披蓑戴笠()1、用红色笔勾画知识链接中的重要信息并记忆。认真阅读,了解作者及感受诗人的情感?

2、诵读课文。要求:一、借助工具书,读通读顺课文,标记不能理解的字、词、句;二、反复诵读课文,在诵读中想象、品味、感悟,感受课文之美,可适当做上标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查字典或根据书,注好音。

对子学习,把握诗歌节奏,可用铅笔划分小节奏,自己试按节奏读一遍。

4、课文可以选读,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对子读,小组分工读。

润如油膏()

2、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

采用多种形式读,感受一下怎样读效果更好,可以小组合作。

三、提升能力

1、在第一节和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相同的景物? 有何作用?

2、1-5节中,雨让大地生机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文章哪些方面是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来描述,试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再读诗歌时,你又有了哪些疑问,提出来,先自主探究,不能解决,小组合作探究。

四、总结梳理

1、归纳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归纳赏析景物的方法

3、也可以是你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收获,也可以是对文章的质疑,写下来吧。

五、过关检测

你喜欢雨吗?请你用:我喜欢雨,因为它、、、、、、、;我喜欢雨,因为它、、、、、、;我喜欢雨,因为它、、、、、、。写一段排比句。5、找出相应的句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品析写景的妙处。

6、学会赏析景物

抓住“感官”(视觉、听觉、触觉等)的角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