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导学案

合集下载

《光的折射》 导学案

《光的折射》 导学案

《光的折射》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折射时的光路是可逆的。

2、掌握光的折射规律,能运用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了解折射率的概念,知道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光的折射规律。

(2)折射率的概念及计算。

2、难点(1)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实际问题。

(2)理解折射率的物理意义。

三、知识梳理(一)光的折射现象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日常生活中的光折射现象(1)将一根筷子插入盛水的碗中,从侧面看,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2)潜水员在水下看岸上的物体,比实际位置要高。

(3)海市蜃楼是一种光折射形成的自然奇观。

(二)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3、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三)光路可逆性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四)折射率1、定义: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这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折射率,用符号 n 表示。

2、公式:\(n =\frac{\sin i}{\sin r}\)3、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某种介质的折射率,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与光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v 之比,即\(n =\frac{c}{v}\)。

4、折射率反映了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

折射率越大,光从真空射入该介质时偏折越厉害。

四、实验探究(一)实验目的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二)实验器材激光笔、玻璃砖、量角器、白纸等(三)实验步骤1、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砖放在白纸上。

2、用激光笔沿着玻璃砖的一个表面斜射向玻璃砖,在白纸上观察折射光线的径迹。

3、用量角器分别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4、改变入射角的大小,重复步骤 2 和 3。

光的折射导学案

光的折射导学案

4.1光的折射【实验观察】一、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当光垂直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

二、折射术语注意:1、折射角、反射角、入射角都是光线与的夹角,不是与界面的夹角!2、当光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

三、探究折射规律(一)、和线(在/不在)同一平面内。

(二)与分居在法线两侧,且在的两侧。

例题:如右图,一束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在图中标出:①法线②界面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④折射角、反射角、入射角(三)角度关系空气→水或玻璃1、归纳1:光从空气射入水或玻璃的规律①折射光线法线,即折射角入射角;②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但折射角总入射角;③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

2、解释现象:①水下看岸上的物体变了,这是由于光从斜射入中发生了。

②水底之蛙,视野了,这是由于光从斜射入中发生了。

水或玻璃→空气1、归纳2: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的规律①折射光线法线,即折射角入射角;②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但折射角总入射角;③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

技巧:中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是较大!(四)折射现象中的光路(也是/不是)可逆的。

【解释现象】1、水中的筷子向弯折,这是由于光从进入发生了。

2、水中的硬币变(深/浅)了,是由于光从进入发生了。

3、水中的鱼变(深/浅)了,是由于光从进入发生了。

如左下图,要用鱼叉叉到鱼,应对着看到的“鱼”的(上/下)叉。

4、如右下图,怎样照亮水下石块?应对着照射。

5、日出、日落是由于太阳光进入大气发生造成的。

我们看到的是太阳的。

6、变形的太阳、三日同辉等现象是由于光的。

7、海市蜃楼(图2)、沙漠蜃景(图3)是由于光的。

8、一笔三折,光从进入,再由进入发生。

9、画出玻璃砖的折射光路:10、侧面看水中的笔,折断并变了,是由于光的。

11、水槽中的光斑,如右上图,作出水面及折射光线。

方法:光斑移动的方向与入射点移动的方向。

12、在岸边看到池底变,是由于光从进入发生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4:光的折射_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4:光的折射_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4:光的折射_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掌握光的折射规律;3.能够应用光的折射规律解决简单问题。

二、课前预习1.请回顾一下光的传播特点以及光的反射现象;2.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包括什么是光的折射、什么是折射角和入射角等基本概念;3.了解光的折射规律,即斯涅尔定律。

三、新知学习1. 光的折射现象光在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方向的改变,这种现象被称为光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现象与光的传播速度和两种介质的光密度有关。

2. 折射角和入射角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分界面上的法线所成的角分别称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3. 光的折射规律关于光的折射现象有一个重要的规律,即斯涅尔定律。

斯涅尔定律又称为光的折射定律,它表示为:光线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的入射角的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为一个常数。

数学表达式为:折射定律其中n1、n2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光密度。

当光从光密度较小的介质射向光密度较大的介质时,折射角变小;当光从光密度较大的介质射向光密度较小的介质时,折射角变大。

四、学习重点1.理解光的折射现象;2.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五、学习方法和建议1.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加深对折射现象的理解;2.多思考,多练习,加深对光的折射规律的掌握程度。

六、课后练习1.请解释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角,入射角的概念;2.两种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1.5和1.2,求光从第一种介质射向第二种介质的入射角和折射角;3.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角为45°,求折射角。

七、拓展延伸1.了解光的折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折射望远镜、眼镜等;2.了解光的折射对大气中的光学现象的影响,例如彩虹、大气折射等。

八、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光的折射现象是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其中入射角和折射角分别表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与分界面法线之间的夹角。

光的折射导学案15

光的折射导学案15

光的折射导学案15
一、学习目的:
1.了解光发作折射的条件。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光从水或其他介质射入空气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作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4.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学习重点: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学习难点:解释复杂的折射现象。

二、导学交流:
(一)光的折射:
★思索后尝试:
1.光在同种平均介质中怎样传达?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又将如何传达呢?预备带色的半杯水,在下面装满烟雾,将一束红光射向水中,观察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的传达途径。

3. 如下图,当一束光线AO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我们发现水中的光线的方向发作了偏折,这种现象我们把它叫做光的折射
(1)分界面(MN):
(2)法线(PQ):
(3)入射光线( ):
(4)折射光线( ):
(5)入射角(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6)折射角( ):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小组协作:探求光折射时的特点
提出效果:
猜想:
所需器材:
实验步骤:
(1)让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在白纸上记下玻璃、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点位置
(2)让光线逐渐接近法线再做两次,观察折射光线的变化状况并再次记在纸上
(3)让光线垂直射向玻璃,观察折射光线的传达状况并记在纸上
(4)让光线逆着原来折射出来的方向从玻璃射向空气,观察折射光线的传达并记在纸上
(5)用量角器量出每次折射时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大小。

光的折射完整导学案

光的折射完整导学案

第四节《光的折射》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掌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光路是可逆的。

2.能够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完成光的折射光路图3.知道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现象【学习过程】知识链接1、光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光的反射定律是:3、我们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将光到我们的眼中。

引入新课: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同学们想一下,当光射入水、玻璃内部或者光从水、玻璃射入空气时光的传播路径会怎样呢?板块一:折射现象【自学天地】1、阅读课本完成下面的填空(1)在物理学中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

(2)请指出法线,界面,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板块二:光的折射规律1.通过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折射光线是向法线偏折?还是向界面偏折?(2)改变入射角大小,折射角怎样变化?(根据现象回答)结论:讨论总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参照光的反射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充:掌握光的折射规律应注意:3.巩固:1、让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观察到光线在处改变了传播方向。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会不会)3、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两侧②(光线从空气斜射水中)折射角入射角,折射光线法线。

(光线从水斜射空气中)折射角入射角,折射光线法线。

即光路是(可逆不可逆),光的反射现象也有类似的情况。

③光线垂直射入水面时,传播方向。

4、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和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的大致光路图。

板块三光折射现象的解释(1)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为什么?(2)我们看到筷子向上弯折,光线是从中折射到(3)画出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的大致光路图.用光的折射来解释眼睛受骗的问题(1)叉鱼时,我们同学会叉在鱼的上方,原来鱼从水中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会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鱼像发出来的,鱼像是鱼的,鱼像比鱼位置。

光的折射导学案

光的折射导学案

第四节光的折射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应用。

2、会应用有关光的折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二、导学过程:
1、光的折射:
2、如图16介绍有关光的折射的名词:
入射光线:折射光线:
法线:入射角:折射角:
3、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1)让手电筒的光斜射入烧杯中水面,观察水中的折射光线,比较折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关系。

(2)使入射光线靠近法线。

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3)根据光路具有可逆性,让光从水中斜射空气会有什么现象?
结论:①②③④
4、光的折射知识的应用
(1)解释“潭清疑水浅”、“海市蜃楼”等现象
(2)解释插在水中的筷子从旁边看起来变弯了。

三、随堂检测:
1. 完成图21所示的光路图,并设想: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光线将会如何移动?当入射角增大到足够大(例如接近90°)时,可能发生什么情况?能否验证你的结论?
2、请在图中画出其入射光线。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实用7篇)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实用7篇)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实用 7 篇)篇 1: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当定下来讲《光的折射》这节课时,我们九年备课组每位教师都设计出自己独特的备课思路,每位教师都写出一篇导学案。

如果把前提准备、初始教材、问题导读、合探解疑,每人分一块,一人备一部分,这样不科学,因为各个环节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所以每位教师都设计自己的备课思路,然后共同磋商、共同研究导学案的每一个环节,有的老师把自己的课换到其它节上,就是为了一起共同研究导学案的每一个细节,问题怎么提到位,话怎么说通俗易懂,导学案的设计是集体备课,集体智慧的结晶。

但是,李老师是主讲人,她承受的压力更大些,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这节同课异构比她自己讲的任何一节公开课倾注了更多的努力。

那么我从导学案设计的各个环节说一下这节课的备课思路。

一、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确立这样三个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出光的折射特点。

2、知道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利用光的折射特点,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其中,第一个学习目标,光的折射规律及其探究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问题导读研究。

第三个目标学习目标,分析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折射现象,既涉及到光的折射规律,又与人的视觉习惯有关,学生不易理解,是本节的难点,应该放在和探解疑研究。

二、引课:用引人入胜的导入语拉开序幕,“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潭清疑水浅,包含着物理现象光的折射引出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两句古诗引课,体现物理的简洁之美。

既简练,又省时高效。

三、前提准备: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让学生标出入射角,反射角为后面的探究做铺垫。

2、让学生猜一猜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的传播方向是怎样的吗?当备课组研究这一环节的时候,觉得猜一猜是最恰当、最合适的。

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有效猜想;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判断和推理,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向,培养学生一种能力。

《光的折射导学案》

《光的折射导学案》

《光的折射》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变化,能够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一、导入引导(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规律。

2. 提出问题: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二、观点讲解(15分钟)1. 介绍光的折射现象: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2. 讲解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定律表明,光线在两种介质交界面上折射时,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有一定的干系,即$n_1\sin\theta_1=n_2\sin\theta_2$,其中$n_1$和$n_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theta_1$和$\theta_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3. 举例说明光的折射规律:通过实验演示和计算,让学生理解折射定律的具体应用。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设计实验:准备一个通明容器和一束光线,让学生通过改变入射角度和介质折射率,观察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情况。

2. 实施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3. 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验证折射定律的正确性。

四、练习与拓展(25分钟)1. 练习题目设计:设计一些与光的折射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

2. 拓展思考: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讨论光的折射对光学仪器的影响。

五、教室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如光的折射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2. 展示效果:各小组展示讨论效果,分享彼此的见解和思考。

六、教室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进修收获和不足的地方。

2. 帮助学生解决进修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七、课后作业(5分钟)1. 安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稳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4.4光的折射---导学案
科目物理课型新授年级八时间
主备班级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 知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3.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学习重点:
1 •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2 •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学习难点:
1.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解释有关光的折射现象。

学法指导: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归纳总结比较法一、知识再现:
(1)光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反射定律是:
⑶反射时光路具有________ 性。

二、新课引入:1,把铅笔斜插入桌上盛有水的烧杯中,从水面上方的不同角度观察从烧杯的不同角度观察插入水中的铅笔;2,在不透明人杯底放一枚硬币,移动眼睛到恰好看不
到硬币,当杯内加水后,就能看到硬币;引入光的折射。

三、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课本P81—P82,在课本上划出关键字句。

完成下列内容.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_______ 另一种介质时,.
传播方向发生_____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
2、根据现象画出光的折射的光路图,明确图中的几个概念
①入射点是:________ ; ②法线是:__
③入射光线是:______ ; ④折射光线是:________ ;
⑤入射角是:________ ; ⑥折射角是:__________ ;
⑦反射角是:_________ ;
四、自主探究:
(一)光的折射现象
1.提出问题:关于光的折射你想知道些什么问题?(与光的反射对比,分组讨论)
2■分组实验,观察现象。

3、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①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在法线的什么位置?
③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折射光线将__________ 法线(选填靠近、远离),也就是折射角_______ 入射角(选填>、二、V)。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_____ ;
结论:讨论总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的折射规律: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线(选填靠近、远离),
也就是折射角_______ 入射角(选填>、二、V)。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
之________ ;
结论:讨论总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的折射规律:
⑤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玻璃中时,传播方向_______ ,此时入射角、折射
角都等于______ 度。

⑥猜想光的折射光路是否可逆呢?(学生动手验证)(二八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展示交流)
1•把筷子斜插入水中,水中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3. 渔民怎样才能叉到鱼?
4. 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地面上的人却能看见他,这是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你学到了什么?哪几个知识点)通过今天学习,有哪些收获?
五、体验成功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海市蜃楼
B.日食的形成
C•水中的倒影 D.小孔成像
2. 请你画出下图中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并标出入射角和折射角
玻璃
空气
3 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某种透明物质,已知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34°,且它的折射光
线和反射光线互相垂直,则反射角为_______ ,折射角为_____ 。

4.想一想:岸上的人看水中的物体会感觉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一些,我们知道这是由光的折射引起的,如果人在水中看岸上的物体,会是什么样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