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山体绿化规划设计探析

城市山体绿化规划设计探析
城市山体绿化规划设计探析

第40卷第2期2013年6月福建林业科技

Jour of Fujian Forestry Sci and Tech

Vol.40No.2

Jun.,2013

doi:10.3969/j.issn.1002-7351.2013.02.45

城市山体绿化规划设计探析

杨建虎1,孙雪茹2,张国昕1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54)

摘要:以甘肃省宁县四山绿化规划设计为例,探讨城市山体绿化规划设计的理念和方法,以期为其他城市山体绿化规划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城市山体;绿化规划;甘肃宁县

中图分类号:TU98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51(2013)02-0182-05

Analysis of the Urban Mountain Greening Planning and Design

YANG Jian-hu1,SUN Xue-ru2,ZHANG Guo-xin1

(1.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Xi'an710054,Shanxi,China;

2.Urban Planning DesignResearch Institute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Xi'an710054,Shanxi,China)

Abstract:Taking4mountains afforest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in Ning County,Gan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urban mountain green planning and design ideas and method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other urban mountain greening plan-ning and design.

Key words:urban mountain;greening planning;Ning County,Gansu Province

黄土高原地区很多城市都是依山傍河而建,而黄土高原地区全年干旱少雨,土壤瘠薄,自然植被很少,以杂草和灌木为主,紧靠城市的山体或者城市中的山体黄土裸露,斑驳的景象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尤其到了冬季,更是一片枯黄,十分萧条。响应国家退耕还林、国土绿化的政策,很多城市近10a都在荒山绿化,但是由于缺乏科学规划,有些山绿起来了,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却没有相应的大幅增长。本文通过甘肃省宁县四山绿化规划设计,结合实践体会,探索城市山体绿化规划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1项目概况

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是甘肃省庆阳地区的一个小县城,东依子午岭,南接陕西,北靠宁夏,西临泾、蒲二河。境内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层深厚,物产富饶。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8.7?,年日照时间2375h,无霜期160 180d。年均降水量600mm。境内有马莲河、泾河、蒲河、九龙河、城北河等7条河流。

宁县县城沿马莲河而建,四周群山环抱,成盆地之势。根据当地习惯,把环绕县城的山体依据方位的不同,分别命名为东山、西山、南山和北山,四山呈典型的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特征,沟壑纵横,粱、塬、峁、冲沟等形态各异,山体植被覆盖率不到30%,黄土裸露。目前山上植被主要是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杏(Prunus armeniaca L.)和少量杨树(Populus L.),植被种类单一。

上位规划将宁县定位为“黄土绿洲·人文宁县”,“生态宜居型山水园林城市”,如何成就这一目标,四山绿化是重中之重,不仅让山体绿起来,更重要的是提升四山作为自然旅游资源景观,进一步提升四山的景观品质。

收稿日期:2012-08-07;修回日期:2012-08-28

作者简介:杨建虎(1971—),男,陕西华阴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城市景观方面研究。E-mail:365604352@https://www.360docs.net/doc/3815136762.html,。

第2期杨建虎,等:城市山体绿化规划设计探析2

研究方法与设计思路2.1调查与研究方法

2.1.1上位规划资料调查宁县县城重点片区旅游景观修建性详细规划对四山进行了评估,并提出规划原则及发展定位,同时,也结合四山设置了相应的旅游项目。因此对四山绿化规划设计要考虑旅游项目所在位置,并紧扣四山的发展定位。

2.1.2立地类型调查黄土高原立地类型由于耕作而发生了变化。在充分研究地形图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踏勘,采用线路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立地条件的特点,确定阳坡、阴坡、陡坡、缓坡或平地,并编制立地类型表。

2.1.3现有植被、乡土树种及地带性植被调查根据1?5000最新地形图,利用GIS 系统实地调查现有植被种类、生长环境和生长状况。根据林业部门资料,并从实际树种的成活情况,来判断适宜的树种。另外,在宁县范围内子午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区段,选择保存较好的常绿与阔叶混交林,采用样方法进行详细的群落学调查(样方大小为乔木层20m ?20m ,分割为4个10m ?10m 小样方;灌木层5m ?5m ,草本层1m ?1m ),确定群落名称与类型、结构和种类组成,尤其是建群种、主要伴生种的种类。调查乡土树种的种类、在群落中的地位和生长情况。

2.1.4造林技术和森林经营技术调查研究搜集国内关于黄土高原阔叶树造林、混交林造林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文献、成果资料,分类整理;并寻访庆阳地区子午岭森林养护办的技术专家,结合国家的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在子午岭选择类似的典型实例,就造林地立地条件类型、造林树种、混交配置、造林技术、树种适应性、抗性和生长情况、经济投入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与分析,编制《造林类型表》和《补植改造

类型表》

。2.1.5四山现有植被景观调查目前,四山植被数量很少,未覆盖整个塬面,油松的规格都很小,未能形成松林景观。四山树种都很单一,景观也很雷同,不能形成各具特色的四山植物风貌。唯有南山的东侧有数10株胸径25cm 左右的杏树,每逢春至,形成一团粉霞。另外,少许丁香(Syringa oblata )和黄刺玫(Ro-sa xanthina Lindl.)也给四山增添了一抹色彩。总之,乔木量少、树种单一,种植配置方式不能形成植物景

观,

四山更没有景观差异性,并且冬季效果极差。2.2设计思路

山体绿化常常是以造林学和森林生态学为理论指导,营造良好的山林生态环境,发挥山林多重效益为最终目标。而城市山体绿化不仅要遵循自然山体绿化的准则,更要结合景观学理论,营造具有旅游景观特征的山体景观。宁县四山环抱宁县县城,四山绿化不仅要发挥其生态效益,更要注重其景观品质,因此,宁县四山绿化规划设计首先对四山进行植物景观风貌定位,确立四山基调树种,并选择四山的景观树种,突显四山的景观差异性,使其各具特色,远观成林,近观叠绿,布局合理,风貌多样,季相丰富;其次,结合地形地貌特点,遵循生态造林的技术体系,充分考虑营建范围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设计和实施更新造林、补植改造等营林措施,营造一个呈现生态美、自然美的绿色生态屏障。

树种选择上,主要采用乡土树种,景观营造上突出城市形象、地形特征、地方特色。运用生态学的理念,指导山体绿化,最终形成人工种植到自然生境的过渡。尽可能保护现有植被,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混交景观林;此次山体规划主要以常绿植物为主,在不同的山体上规划具有特色的植物景观,使得四山真正成为城市的绿色森林、生态之肺,并各具风貌,又浑然一体。

3

设计结果与分析3.1树种规划

3.1.1树种选择的原则

1)适地适树原则: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地适树的种源,基本上以乡土树种为主,选择适生、接近演替顶级的乡土建群种或优势种。山地生境复杂,充分考虑生境的多样性,尤其是坡向与植物的生长

·381·

福建林业科技第40卷关系,从而选择适栽树种。

2)种间关系原则:充分考虑植物的种间关系,避免把具有偏害关系及病虫害易感的物种栽在一起,充

分利用植物生态学科研究成果,

筛选具有正作用的植物进行配置。3)经济节约原则:山体绿化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苗源和成熟的造林技术选择山体绿化树种,不可盲目追求新、奇、特和一次成景,还要充分考虑后期养护的成本。

4)景观艺术原则:树种选择应充分考虑其群体外貌和季相变化,常绿与落叶树种混交搭配及林相之间的辉映,追求大尺度景观的艺术效果。

3.1.2树种规划根据上述原则及造林苗木的市场供应,育苗、造林技术掌握情况,提出造林规划设计备选树种。

1)四山基调树种规划: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结合现状绿化,突显四山的植被风貌。选择油松、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Franco )、刺槐为基调树种。

2)骨干树种:北山,以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Swingle )为骨干树种;西山,以火炬树(Rhus typhina L.)、黄栌(Cotinus coggygria Scop.)、五角枫(Acer mono Maxim.)为骨干树种;南山,以山杏(Siberian apricot )、山桃(Prunus davidiana (Carr.)Franch )为骨干树种;东山,以丁香、黄刺玫和图1总平面图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 )为骨干树种。

3)一般树种:针对四山的复杂地形,在崖畔、陡

坡等地不宜栽植大乔木的地方可以采用垂直绿化;

在一些道路转弯或者重要地段,可以选择一些其他

树种。如:乔木有桧柏(Sabina chinensis (L.)

Ant.Juniperus chinensis L.)、垂柳(Salix babylonica

L.)、白蜡(Fraxinus chinensis Roxb.)、楸树(Catalpa

bungei C.A.Mey )、臭椿、枣树(Zizyphus jujuba

Mill.)、山杨(Populus davidiana )、香椿(Toona sinen-

sis (A.Juss.)Roem.Cedrela sinensis A.Juss.)、泡桐

(Paulownia fortunei (Seem.)Hemsl.)、五角枫(Acer

mono Maxim.);灌木有丁香、黄刺玫、紫穗槐(Amor-

pha fruticosa L.)、迎春(Jasminum nudiflorum

Lindl.)、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thunb.)Vahl )、绣

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 L.)、柠条(Caragana korshin-

skii Kom.)、沙地柏(Sabina vulgaris Ant .(J.sabina

L.)、文冠果、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藤本

有地锦(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Sieb.et Zucc.)

Planch.)、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 (Thunb.)Loisel.)、

蛇葡萄(Ampelopsis brevipedunculata (Maxim.)Trautv );

地被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小冠花(Coro-

nilla varia L.)。

3.2四山绿化规划宁县四山绿化规划着眼于从城市看四山的景观效果,因此,四山植物景观应各具特色,总平面图中的植物区划充分反映了四山不同的植物风貌和季相变化(图1)。

3.2.1东山绿化规划东山作为城市的靠山,在景观上兼顾各个季节的同时,突出当地黄刺玫灌丛景观和紫丁香灌丛景观。在保留现有植物的基础上,成片栽植侧柏和油松,形成常绿针。叶植物群落,成为东山植被风貌的大基调;在县城正对视线开阔的塬面上成片栽植黄刺玫、紫丁香和文冠果,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灌丛景观,与松柏林错落有致,块状混交,呈现出东山特有的植物风貌。东峰亭是明清建筑,雕梁画

·481·

第2期杨建虎,等:城市山体绿化规划设计探析图2东山灌丛景观栋,追求华丽,周边恰好是成片的文冠果树,每逢仲

春,花团锦簇,更显得东峰亭秀丽飘逸。最终形成层

次错落,

灌丛袭人的自然山林的植物风貌(图2)。3.2.2南山绿化规划南山北侧隔九龙河与东山

对峙,可俯瞰县城南郭。南山山势较为陡峭,有3条

较为明显的冲沟伸向九龙河。南山面向城市的一面

补种山杏和山桃,与原有的山桃、山杏连成片,每逢

早春,灿若烟霞,蔚然壮观。山顶上规划有关帝庙、

财神庙、火神庙,周边遍植刺槐、油松,古朴典雅,别

图3南山桃林景观有情趣。最终形成山木葱茏,庙宇秀林,春花烂漫、

桃李芳菲的景观风貌(图3)。

3.2.3西山绿化规划西山作为城市的对景山,其

绵延横亘在城市西侧,是城市的主要观赏面,由于西

山成长龙盘踞之势,在保留原有植物的基础上,主要

栽植油松林和侧柏林,形成绿色基底,在紧靠县城新

区的山上种植大片火炬林,在与南山对峙的山坡上

种植黄栌林,在去坳马的路两侧成片种植五角枫

图4西山秋色叶树林景观西山上的西峰亭掩映在黄栌林里,空灵有致。最终

形成苍山如黛、松柏葱茏、层林尽染、秋色绚烂的壮

美画卷(图4)。

3.2.4北山绿化规划北山有烈士林园和北峰唐

塔,在植物种植上突出肃穆的景观风貌,在植物的选

择上以常绿植物为主,同时北山的山势更像一个巨

大的生态绿楔插入城市内部,对城市的生态景观有

重要的影响。在唐塔周围,

成片的油松林,簇拥着唐图5北山白桦林景观塔,更显得塔的巍峨、挺拔。墨绿色的油松和灰瓦红

柱的唐塔辉映成趣。在阳坡种植成片白桦林,成为

北山的景观林,北山最终形成四季常绿、白桦林幽、

突显生态美的森林风貌(图5)。

3.3不同类型地貌的种植设计构想

3.3.1冲沟的种植方式冲沟是黄土高原特有的

地貌特征,4座山大大小小的冲沟无数,对于底平坡

缓沟、沟深面大的冲沟可以作为游人游赏场所。底部运用柳树、

杨树、臭椿、泡桐等高大落叶乔木形成疏林草地,并开设园路和活动场地及休息设施。阳

岸根据坡度栽植山桃、黄刺玫、侧柏、油松、文冠果、丁香等植物。阴岸栽植侧柏、绣线菊、柠条、紫穗槐、蛇葡萄、黄栌等植物。两岸地形缓,采用乔冠等相结合,坡度在60?以上形成灌草结构。花谷幽深,色彩斑斓。真正使冲沟成为景致迷人的好去处。

3.3.2坡脚的种植方式坡脚是与城市用地接合最紧密的地段,也是与人的生活行为最为密切的地方,因此主要采用高大落叶乔木枣树、楸树、柳树成片栽植的纯林的形式。形成纯净、大气、壮观的坡脚景观。同时也与山体形成很好的过渡。

3.3.3塬面的种植方式塬面是视线感受最直接、面域最大的一种类型。绿化方式采用块状(50m ?50m )混交的形式,以常绿乔木、油松、云杉为基调,混交其他骨干树种。落叶乔木下层种植迎春、连翘、黄刺

·581·

福建林业科技第40卷玫等灌木。常绿乔木下层种植沙地柏、绣线菊等灌木。模拟植物群落的种植模式。俭畔10m 种植蛇葡萄、连翘、地锦、沙棘等灌木可间种侧柏等耐贫瘠树种。

3.3.4陡坎护坡阶地平台上种植苗木规格高为1.5m 的侧柏和乌头叶蛇葡萄,坡面采用拉网喷播植草方式。阶地底部采用浆砌石护坡,并修排水渠。排水渠和车行道之间留绿地,种植高大落叶乔木。由于现有苗木规格偏小,应换成规格为胸径12 15cm 的国槐,间植苗木高度1.8m 的侧柏,下植爬墙虎。俭畔种植迎春和沙地柏。覆盖裸露的黄土崖,丰富山路景观。

4小结

城市山体绿化工作复杂而艰巨,城市山体绿化设计不仅要考虑国家有关造林规划设计技术规范的基本要求,还涉及林学、群落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和林业生态工程学原理及技术原则,即要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价值,也要森林的景观价值。宁县四山绿化规划设计尽可能考虑了这些因素,由于国内森林生态学科基础研究的薄弱,对于群落的演替,物种之间的生态关系,本文没有深入研究与应用,希望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科之间的交融,把更多、更好的森林生态学研究成果引入山体绿化规划设计中来,以推动和完善我国山体绿化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高育剑,孔强,赵壮乐,等.近自然林业在山体绿化规划中的应用[

J ].浙江林业科技,2004(3):21-24.[2]黄枢,沈国舫.中国造林技术[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3]胡洁,吴宜夏,张艳.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种植规划设计[

J ].中国园林,2006(6):25-31.(上接第178页)只是对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体系进行了粗浅的研究,希望可以为完善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政策和规章制度,为功能区生态补偿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徐邦凡.浅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设立[

J ].林业财务与会计,2000(4):6-7.[2]赵彤堂,李继武.生态林补偿问题的探讨[

J ].吉林林业科技,1998(5):34-37.[3]邓燔,陈秋波,章芸.森林生态补偿体系的现状和局限[

J ].现代农业科技,2007(10):47-49.[4]孔凡斌.退耕还林(草)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J ].林业科学,2007,43(1):95-100.[5]秦艳红,康慕谊.退耕还林(草)的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研究—以西部黄土高原地区为例[J ]

.中国人口环境与资源,2006,16(4):28-32.

[6]冉瑞平.论完善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

J ].生态经济,2007(1):299-308.[7]杨丽韫,甄霖,吴松涛.我国生态补偿主客体界定与标准核算方法分析[

J ].生态经济,2010(5):298-302.[8]谭秋成.关于生态补偿标准和机制[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6):1-6.[9]黄富祥,康慕谊,张新时.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的经济补偿问题探讨[

J ].生态学报,2002,22(4):471-478.[10]杨斌.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及补偿资金的筹集[J ].江苏环境科技,2007,20(1):104-106.·681·

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说明

经济技术开发区道路景观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构成区域文化的灵魂要素。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2.气象概况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但冬夏长春秋短降水和气温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较大。 路线所经区域的气象概况 温度:年平均气温在15.4℃,冬季一月份平均气温0.4℃,;夏季炎热七月份平均气温26.4℃。年日照总时数为2026.80小时,相对湿度54%。 降雨:年平均降雨量580-608mm多集中在夏秋二季。 蒸发量:年蒸发量平均700-750mm. 日照:年日照2058.2小时辐射总量为114.0千卡/平方厘米。 风: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 结冻:最大冻深为35cm。 3.区域内土壤条件 的土壤主要为泥质潮土和沙质壤土,PH值8.38。 4.区域内水资源 地下水位较高,埋藏深度一般为2—5米,水量丰富,水质清洁,是西安市重要的水源地。 二、区位分析 是陕西制造业整合的重要平台,是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将在3~5年内建成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位于泾河以北,西铜高速公路以东,园区交通便利,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目前累计入区项目101个,总投资368.5亿元,已形成商用汽车、重型机械、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总投资150亿元的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新增产值300亿元,未来将重点培育发展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和精细化工产业。 三、规划设计依据 1、相关的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关系的探析 李强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关系的探析李强 发表时间:2018-12-17T17:18:32.3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作者:李强 [导读] 摘要: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湖北十堰 442600 摘要: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建筑设计是微观的,通常以城市建筑为研究对象。二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即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前提和先导,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因而研究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重点就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关系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关系;探析 引言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建筑作为最终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直接对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景观产生影响。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过程中,只有加强两者在实际工作中的沟通联系,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取得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和谐统一,最终达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良好效果。 1相关概述研究 1.1城市规划设计概述 城市规划设计是指对一定时期内的城市的经济及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等一系列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对城市空间的分析和设计。简单点说,城市规划设计就是对人们活动的区域空间以及各区域空间之间关系的协调,用发展的眼光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规划城市布局,让城市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原则,适应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让城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发展都能有更好的发展,适应人们的生活状态,方便人们的生活。 1.2建筑设计概述 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设计在空间上的具体表现,建筑作为城市的象征和核心的产物,必定要有它独特的特点和意义,建筑设计决定了建筑不管是在室内还是室外的和谐统一,同时也要做到建筑群在整个城市中的协调,不但要追求室内的经济价值和美观,也要在建筑的外观上和建筑群在城市中所起到的象征作用,要和谐美观,是城市规划设计在空间上具体落实。 2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2.1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有指导作用 当前我国的建筑业发展速度较快,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通常采用强制性指标组合法,此方法在沿海城市建设中使用较多。在此规划方法下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会综合各种组合方式,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依据规划方案,使建筑设计可以满足规划方案中的各种要求和指标。不过就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建筑设计在满足城市规划设计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更多的呈现出设计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从而使城市规划设计更具活力。 2.2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实践论证 就当前我国城市建筑的发展形势而言,建筑设计方案的规划与施工,不仅仅影响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还可以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是否科学合理,这样来看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常在规划早期调整阶段,通过建筑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报告论证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在规划编制时,为了避免控制指标出现偏差,也会依据可行性建筑方案来论证规划的地段和重要节点。 2.3城市规划与城市建筑设计相辅相成 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区域的城市规划需要结合特定的城市环境和特点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案。确定了城市的整体风格后,可以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将设计理念和整体风格充分应用到建筑设计之中,这样使得城市的整体风格趋于一致性,利用建筑设计反应出城市整体风格和文化,将抽象的规划设计指标变得真实具体。 3如何协调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3.1明确二者的设计方向 我们从上文两者关系的阐述中不难发现,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我们在进行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能够明确两者的设计方向,以城市规划设计作为两者设计的重要参考方向,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能够将城市规划的相关内容作为建筑自身设计的重要要素,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现两者之间的和谐性,能够保证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城市规划设计资源的综合运用和充分利用,促进城市规划设计的有效发展。 3.2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引导建筑设计 完善的建筑设计必须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理念作为引导,因此确保城市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对城市的地理特征以及周围的环境进行综合考虑,并且对城市规划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充分分析,与城市本质特征以及发展规模进行有机结合,使得城市规划设计理念更加准确。经过大量实践研究表明,将城市可持续发展观念融入建筑设计过程中,使得建筑设计更加的科学合理,同时也能促进建筑设计达到最佳的效果。 3.3建筑设计要依赖于城市规划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建筑设计也逐渐从满足基本的使用需求,向兼具使用性和观赏性的方向发展,建筑的风格和造型也逐渐朝着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方向转变,建筑设计师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不应只追求建筑的独特与个性,还要充分考虑到建筑整体效果与城市规划的融合性,不能单单为了彰显建筑的独特性而标新立异。此外,建筑设计还要与城市的发展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因为建筑设计方案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建设成本,如果建筑设计超前于城市发展追平,那么建筑建设也会为城市的发展增加负担,所以建筑设计要以城市规划为指导,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使城市建筑与城市规划相适应。 3.4培养设计人员创新思维,提高设计创新性 从事任何行业,人们的主观活动都是受到自身潜意识的影响,通过人们的潜意识会形成一种主观性的形态,人们在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开展行动,因此人们意识对于行为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也会受到自身行为意识的

浅谈城市生活型道路的绿化设计

浅谈城市生活型道路的绿化设计 【摘要】道路是构成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功能上大致分为生活型道路和交通型道路。城市生活型道路在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方面主要考虑其安全性、舒适性、绿化线条、视觉等方面的要素。本文深入探讨了城市生活型道路绿化设计要素,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对策。 【关键词】城市生活;道路绿化;植物配置 1. 城市生活型道路绿化景观的类型 1.1 城市街道型。城市街道多为分布在城市支干道的道路,有少量的车辆通行,路面幅度比较窄,在城市老城区中主要体现在一些城市老街,新城区中主要体现在支干道。这类型道路是市民行走和车辆行驶在城区中接触最多的道路,此类道路的绿化包括道路两侧的建筑(垂直绿化)、成行的行道树、街头绿地的绿化等等。这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城市街道的整体形象,其中又以行道树和街头绿化为主要支持点,在城市道路系统中按一街一景原则进行植物的绿化配置设计,并提供市民身同心受的景观观赏特点。 1.2 游赏步道型。现今城市步行街绿化已经成为了城市重要的公共休闲空间的组成部分。这类道路中植物的绿化效果已经不能满足步行街道的绿化要求,还必须考虑到布置有供居民休憩、漫步的绿地,以及花坛、雕塑及儿童游乐场地等文娱设施和公用设施等。如在步行街道绿化地带设置一些园林小品如小型喷泉雕塑,增加一些树池和树阵等以达到增添道路的自然情趣的效果。道路景观雕塑小品在强

调形式美观、功能多样,富有当地特色的前提下,同样能让整条道路显得自然、有趣、活泼、轻松。 1.3 生活工作型。生活工作型道路主要是指分布在各类居住区以及各企事业区内部的道路,是市民聚集比较集中的区域,其道路绿化大致可分为:居住区道路绿化、办公区道路绿化。居民集中区道路是联系各住宅以及各办公区域的游园式道路,一般宽2 m左右,主要是用来供人行走,少量提供小型车行驶。其绿化布置大多是置于道路后退0.5~1 m,以便必要时急救车和搬运车驶近住宅,也有一部分是紧贴路边栽种,能让人和大自然联系更为紧密。 2. 生活型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要求 2.1 道路景观要求体现精美细致。生活型道路由于车辆行驶较少,道路路面不宽,车行速度比较哦缓慢,市民在这类型道路上对景物的观赏速度较慢,属于慢行观赏性路段,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不能大面积地运用植被和色彩等,要求要做到精美细致化,如花境的运用。在绿化景观设计时要考虑到植物塑造出的景观模式不能像交通型道路,色块分隔过长,市民无法看到一个整体景观,只能看到局部的景观效果,不利于市民对景观的观赏,要精致地对待每一个色块或花坛的细部绿化景观的设计,达到对这类型道路景观的精美细致的要求。 2.2 道路景观要求考虑到人的实用性需求。生活型道路由于与人的接触最为密切,所以在考虑其绿化景观塑造的过程中,更多地是要考虑到人的实用性需求。无论是从树种的选择上还是景观的营造

国内外优秀城市设计案例与实施分析

国内外优秀城市设计案例与实施分析 一、城市设计案例简析 古往今来,世界上优秀的城市设计实例为数不少。如按城市总体设计、中心广场设计、干道设计、绿化设计等去细分,更是不胜枚举。这里只能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名城,加以分析。 城市设计资料图片 1.北京 北京是我国首都,又是著名的古都。北京的城市设计,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世界城市设计实例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北京的古城基本上是明代建成的,她的前身是元大都城,就是按《周礼·考工记》的理想都城模式设计的。明北京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吸取了明初中都和南京的布局和形制的特点,使这种“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格局更加突出,城市轴线也延伸到外城,形成了长达8公里的雄伟庄严的南北中轴线。北京作为封建都城,城市设计的主题就是要突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君临天下的气势与威严。北京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城市设计,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在意识形态上都充分满足了这一要求。譬如在功能上满足了皇家政治(前朝)、生活(后寝)、游憩(御苑)以及礼制(坛、庙)、防御(城墙城楼)等方面的需要;在意识形态上,全城以皇宫为中心,中轴线为脊柱,左右对称,轴线上一重重城门,极力烘托出皇帝的权威,即所谓“非壮丽无以重威”。北京城由于经过整体设计,全城空间布局井然有序,更可贵的是有六海园林水系与之相陪衬,使规整中见自然,严肃中有活泼,这是历代都城中少见的。198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重要批复中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规划和建设,要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国家首都的独特风貌。对珍贵的革命史迹、历史文物、古建筑和具有重要意义的古建筑遗址,要妥善保护。在其周围地区内,建筑物的体量、风格必须与之相协调”。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并发展北京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优秀传统。 2.华盛顿 华盛顿(Washington D.C.)是美国首都,也是世界名城,1791年由法国工程师朗方(L’anfant)规划。她的主题思想是体现美国在战胜英国殖民统治后,建成民主、自由、独立的新兴资产阶级国家这一国体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政体。城市设计巧妙地利用地形,以国会山高地为标志,设计了纵横两条轴线。主轴东西向,以国会为全市中心,南北轴线以总统府(白宫)为重点,两条轴线交叉点上建立华盛顿纪念碑(方尖塔),城市主轴以宽阔绿化为主。城市设计方案以后又经过补充完善,在主轴线两端建成

浅议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浅议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文明的窗口和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绿化做得好,不仅能够美化街景,而且还有净化空气、减弱噪音、减尘、改善小气候、防风、防火、保护路面、组织城市交通、维护交通等作用。我国早在《汉书》中就记载:“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说明二千多年前我国已有用松树作行道树的做法。道路绿化作为城市设计中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而通过带状或者块状的“线”性组合,使城市绿地连为一个整体,成为建筑景观、自然景观以及各种人工景观之间的“软”连接。 道路绿化的类型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仅指城市中的干道绿化,广义上则包括城市干道、居住区、公园绿地和附属单位等各种类型绿地中的道路绿化。本文仅以城市干道的绿化为例,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 一、景观规划方面的现状及问题: 1、使用树种单一,植物配置较为单调,主次干道设计没有特色,没有创新,缺乏生机与活力。分车带设计没有与道路整体规划相结合考虑,且缺少路侧绿化带,使道路结构显得拥挤,道路两侧显得单薄,景观效果大打折扣。 2、绿地使用率偏低。城市道路绿化在规划建设时缺乏长远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导致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与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不协调,同时由于用地紧张,城市道路在规划建设时常常会占用绿化用地,造成道路绿地使用率偏低。另外,由于对城市道路绿化的认识不充分、重视程度不够,因而存在大量的交通挤占绿地现象。 3、绿化用地的规划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有时竟然出现同一条路上有好几种种植方式和植物配置,景观比较凌乱,没有形成整体统一的景观效果;有的道路因为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只有有限的停车位和通行区域,而人流量、车流量却很大,结果就造成人为破坏严重情况,苗木根本无法种植和存活。另外,部分地区片面强调绿化,忽视道路的交通功能,对城市交通系统的顺畅通行带来极大的不便。 4、上级部门对道路绿化景观规划的相关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将其它的规划(例如电煤气管线、通讯管线、排水管网系统、交通指示系统等)作为最优先考虑,

浅析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中绿化带的重要性

浅析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中绿化带的重要性[摘要]道路的绿化设计也是评价城市道路设计好坏的一个标准。在城市道 路横断面设计中,绿化带的设计布置是道路绿化设计的首要条件,而绿化带的设计布置同时也将会对道路的使用功能产生影响。中央绿化带好还是侧分带好,怎样合理利用绿化带的设计布置,才能把道路使用功能和道路绿化功能两者和谐统一、发挥最大的作用呢?本文将就这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中央绿化带;侧分带;潮汐车道;总体景观;道路使用功能;道路景观功能 城市道路作为一个城市的交通枢纽,各个地方之间的纽带,它联系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因为道路的纵横交错,使整个城市的地块都是割裂的,而不是一个整体;那我们如何减少道路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而造成对城市整体感的破坏呢?答案就是城市道路绿化。绿色作为可以调节一切东西的“万金油”,放在什么地方都能把原来的割裂感弥补回来,使之前割裂的部分重新连接,而能够为道路带来绿化的就只有城市道路横断面中的绿化带了。绿化带除了对整个城市的总体效果有重大意义之外,它单独作为一个景观绿化也有重要的作用。 城市道路绿化同时也是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为使道路绿化更好发挥绿化功能,协调道路绿化与相关市政设施的关系,利于行车安全,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中绿化带的设计布置将十分关键。近年来,各个城市都通过进行大量的道路升级改造项目,来提升城市的环境、市容市貌;在新建的道路工程项目中,道路的绿化设计也是评价城市道路的设计好坏的一个标准。在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中,绿化带的设计布置是道路绿化设计的首要条件,而绿化带的设计布置同时也将会对道路的使用功能产生影响,怎样合理利用绿化带的设计布置,才能把道路使用功能和道路绿化功能两者和谐统1发挥最大的作用呢。本人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主要谈谈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中,绿化带的设计布置,对道路绿化效果以及道路的使用功能的重要性以及两者的统一。 在道路设计中肯定是绿化带越多,效果就越好;但是道路是有规划宽度控制的,它还有功能性需求,因此我们现在讨论的都是按照规划宽度、满足功能性的前提下,来进行最大限度的设计,使道路功能性和绿化效果两者和谐统一。以这个为前提,绿化带放在中间作为中央绿化带的时候,或者是放在两侧作为侧分带的时候,都是做到极限大;而不是把功能性和景观性各取50%那种中央绿化带取2m,侧分带又取2m这样的折中形式。我们下面讨论的是,如果绿化带是中央绿化带的话,最少要4m宽,这样才能种得了大树,搭配更多的植物,才有真正的景观效果,两侧就是在人行道种树池;如果绿化带是侧分带的话,中间就是做隔离栅、防撞墙或者是直接画双黄线,这样才能保证侧分带(最少 2.5m)有足够的宽度种植不同的植物,作出良好的景观效果。 下面我们按照绿化带在横断面中的不同的位置分类来探讨各自的优缺点。

道路景观论文道路绿化论文

道路景观论文道路绿化论文 浅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摘要:道路绿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城市现代化道路交通的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带来了城市现代化和城 市道路建设的突飞猛进,我国道路绿化为适应新的功能要求,在不断 的创新中发展提高,出现了一条又一条绿化带宽阔、层次丰富、林荫夹道、景观多样、芳草如茵、行车通畅、行人舒适的现代化城市道路,形成了多行密植、层次丰富,落叶树与常绿树相结合,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用大树绿化城市道路等北京城市道路绿化的特点与特色。 关键词:绿化作用存在问题景观营造 一、道路绿化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功能及在大园林中的作用 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在大部分的城市中,道路的面积约占所有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kevin Lych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把构成城市意象的要素分为五类,即道路、边沿、区域、结点和标志,并指出道路作为第一构成要素往往具有主导性,其它环境要 素都要沿着它布置并与它相联系。街道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要素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 资源,构成区域文化表象背后的灵魂要素,上海浦东的世纪大道、南京东路步行街、外滩滨江路景区、苏州观前步行街都是成功的范例。因此,加强道路建设,讲究道路空间的艺术设计,追求“骨架”与整体的

平衡和谐,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据观测资料,在城市中40m宽的林带能降低噪音10分贝一15分贝,4m宽的绿篱可减弱噪音约6分贝;根据苏联的测定,树木下空气的含尘量比露天广场中的空气含尘量低约42%;又根据北京的测定,多排树木的道路比没有树木的道路能减弱风速约50%。 此外,城市道路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城市疏散交通的重要功能,是现代化城市必备的重要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城市道路,在满足交通等道路使用功能外,搞好道路的绿化美化,能起到防眩光、缓解驾车疲劳、调节心情稳定情绪等作用。 二、道路绿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绿化与地下管网、架空线路的矛盾。在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上盲目栽植大型乔灌木,结果使植株生长势减弱,甚至因根系无法伸展,吸取不到所需养分而死亡;在有架空电线的下面盲目栽植毛白杨、垂柳等大型乔木,因产生树线矛盾不得不疏枝,影响了美化效果,更严重的是大风季节,因疏枝不及时,造成线路中断,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二)片面强调绿化,忽视道路的交通功能。在人行道上栽植树型不紧凑的灌木,影响步行或骑车;在较窄的分车带上密植大量的乔灌木,阻挡了行车视线。

探析城市规划设计中概念性规划的应用

探析城市规划设计中概念性规划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10-01T17:40:01.5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作者:任凯翔[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的发展,概念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的发展,概念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城市规划设计可以使城市建设更加科学化,对于一个城市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概念规划的设计成本低于传统城市规划。并且在实际使用上非常灵活,具有很大的调整空间,显着地缓解了传统城市规划设计效率低下的刻板印象缺陷,使城市资源的最大开发利用符合当前城市化的趋势。本文主要研究 概念规划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为城市规划的进一步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概念性规划;应用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采用城市规划设计,可以简化城市建设,减弱建设过程中一些不利因素的干扰。概念规划兼具城市建设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的优势。通过前瞻性和创造性思维对城市规划的全过程进行考察,从而实现城市规划设计的不断调整和更新。它保证了城市规划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打破了原有僵化的城市规划体系。总的来说,合理应用概念性规划,不仅有利于缓解城市建设中人地矛盾的社会问题,还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城市建设方向的正确性。 一.概念性规划的内涵 概念规划是建立在传统城市总体规划刚性体系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发展思想,强调规划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创新性。它不能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方面,强调科学、有效、及时的城市规划;另一方面,可以纠正现代城市规划在灵活性、战略性、宏观性等方面的不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种刚性设计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它能够全面地改善城市传统[1]。 从内容和结构上看,概念规划主要是建立在总体概念规划的基础上的。概念规划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不那么受执行的主观条件的限制,例如资金、技术、交通、时间等。它从整体格局和概念出发,紧密地包含了规划、统一和整合空间时间和景观布局的一些关键要素,相当于一个概念,没有详细描述。 二.概念性规划的作用 2.1为城市的长远发展提供依据 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大多是根据城市发展的现状做出规划决策,但缺乏对城市发展的长期可预测决策。因此,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虽然能在短期内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容易出现缺乏耐力或偏离初衷的问题。概念规划更注重城市的长远发展,不仅可以帮助现阶段的城市发展提供指导,也可以使城市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化。此外,概念规划具有很大的调整空间,可以纠正当前城市规划中的隐患,减少短视规划造成的损失[2]。 2.2为地方政府的政策调整提供参考 地方政府是城市的管理者,其管理政策在理念上是好的,但在实际实施中往往由于不可抗力因素的变化,需要政府部门做出相应的调整。从某种意义上说,概念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战略指导思想,涵盖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与政府的政策方针密切相关。因此,通过概念规划,可以对地方政策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解读,有助于找出政策中不合理的地方,帮助地方政府完成政策调整,使政策发挥应有的作用。 2.3促进城市各个部门间的合作 城市规划将涉及到许多地方政府机构和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但传统的城市规划在对话中是不平等的,虽然它在整体上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但也会影响一些人的利益。概念规划以长远为基础,重视沟通的优势,使城市各部门之间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使更多的人参与城市规划,从而有效地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强调城市规划的人性化[3]。此外,多部门合作也使概念规划形成内部约束、外部监督态势,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2.4督促细节问题的处理 城市规划通常是以全局为基础,从宏观的角度来指导城市的发展,所以很容易忽视或遗漏部门的细节,如果以后的整改也会增加规划的成本。概念规划避免了短视规划中的漏洞,与社会各阶层的包容性观念相区别,暴露出不易发现的细节。这样,规划部门就可以在问题恶化之前解决问题,减少细节的危害和处理问题的成本。 三.概念性规划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3.1以地方文化为核心打造城市特色 城市是某一地区最繁华的地方,中国城市通常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概念规划是基于当前城市的发展,挖掘和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由于当今许多城市规划中盲目追随外来城市文化的现象,中国的城市是一成不变的,没有特色的。通过概念规划,城市的地域文化得以深入发展,自然景观、历史古迹、城市习俗等可融入城市规划之中,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格,既增强了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又增强了当地人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3.2构建成熟的城市体系 城市发展将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许多城市规划方案无法有效实施,导致城市体系难以实现预期目标。通过概念规划,可以有效地协调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困难。无论是环境保护、节能还是人地冲突,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即使短期内无法实现,也可以在长期规划中逐步完善。这对城市体系的完整性、现代化和成熟具有重要作用[4]。 3.3建立完善的决策和监督机制 城市规划设计通常是由地方政府、各级部门实施的,缺乏与人民的沟通。概念规划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注重与社会各阶层的沟通,使城市规划设计涵盖了许多人的思想,这有利于城市规划决策更符合公众的使用。概念规划可以改进决策和监督体系和机制。通过听证等多种渠道,可以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监督工作,从而打破原有的决策和监督机制。一些非官方的城市规划设计部门也有机会参与城市规划设计过程。同时,概念规划更加公平透明,各级部门由公众监督实施,确保实施工作的正确性,减少城市规划中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3.4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论文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论文 引言 道路绿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很早就开始在路边种树,有了进行道路绿化的意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就命令在所有街道旁都要种上树,地方官吏就遵旨在他出巡行进的道路上,清水泼街,黄土垫道,在道路两侧种植树木。XX作为六朝古都,早在元朝建大都之时,就在“市”的道路两旁种植树木;随着“三海”水系的形成,在河岸路旁也植了树,初步有了绿化与湖光山色相辉映、游乐与园林景观相交融的景色。栽植树木不仅给道路增加了艺术感染力,丰富了道路的园林景观。 解放前我国城市道路狭窄,路面质量差,有的人行道虽宽,但很少植树,只有少数几条道路上种了树,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道路绿化的雏形。解放以后,随着城市现代化道路交通的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带来了城市现代化和城市道路建设的突飞猛进,我国道路绿化为适应新的功能要求,在不断的创新中发展提高,出现了一条又一条绿化带宽阔、层次丰富、林荫夹道、景观多样、芳草如茵、行车通畅、行人舒适的现代化城市道路,形成了多行密植、层次丰富,落叶树与常绿树相结合,绿化与美化相结合,

用大树绿化城市道路等XX城市道路绿化的特点与特色。 一、道路绿化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功能及在大园林中的作用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尽情地享受到现代化带来的各种文明,与此同时也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密集、人工设施的充斥、机动车辆的增长、自然环境的污染等这些对环境的人为改变,使原有区域的碳氧平衡、水平衡、热平衡等因素随之改变。平衡被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正在越来越突出地凸现出来。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要在接受大自然赠与的同时,必须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城市中,特别是车辆拥挤的道路、立交桥和交叉路口等这些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大量种树、栽花、种草能起到人为强化自然体系的作用,利用绿色植物特有的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功能;吸收有害物质,减轻空气污染的功能;除尘、杀菌、降温、增湿、减弱噪音、防风固沙的功能等等生态效益,应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 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在大部分的城市中,道路的面积约占所有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kevin Lych 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把构成城市意象的要素分为五类,即道路、边沿、区域、结点和标志,并指出道路作为第一构成要素往往具有主导性,其它环境要素都要沿着它布置并与它

浅析城市道路景观的组成要素

浅析城市道路景观的组成要素 摘要:道路景观整体中的各种要素繁琐复杂,需进行分配协调,使各种要素所具有的功能得到充分利用,进入最佳状态,构成了道路空间的景观特色,最终以达到展示城市的空间形象和历史人文风貌的作用。 关键词:道路景观,要素,城市形象 Abstract: the road landscape of the whole complex elements, need to undertake allocation are coordinated so that all kinds of factor as the function of get making full use of, into the best condition, constitute the road space landscape features, and eventually to achieve the space of city image display and history of the landscape and the role. Keywords: road landscape, elements, the image of the city 0引言找出道路景观中具体的景观要素并仔细推敲各要素存在的意义和作用,才能创造出简洁精练的道路形式。为了理解多种多样的景观要素,需要对道路景观元素加以梳理和分类,以便我们更好的把握其特征。在这里,把道路景观设计要素主要分为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历史人文要素、社会要素等四个方面。 1.自然要素 1.1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影响道路景观特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道路景观地域文化的差异性。每条道路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山川、湖海、森林或者地形变化的不同都可以丰富道路景观面貌,有助于创造出有特色、有底蕴的城市道路景观形象。在人工化日益加强的城市中,城市中生活太久的人们愈发向往大自然的美好景色。日本多磨新城富士见大街就是一个以山岳作为道路标志物的例子。 1.2 季节、气候、时间 在四季分明的地区,雨、雪、风等诸多自然现象会对人的活动方式、道路绿化栽植生长、沿街建筑物形态等造成一定影响。在雨雪天气,应该考虑如何利用气候因素来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景观氛围。此外,白天和夜晚的道路景观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色,特别是夜晚的景观的灯光设计营造更需要重视。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一.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设计分析 1.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的主中心,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 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2.城市总体定位为:一个以水为特色的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定位为:一个城水交 融、生活生态和谐的城市生态新区。 3.主要职能:济宁主城的新城中心,以旅游度假为中心、行政服务及商务办公为 主线,居住生活为支撑的城市新区。 4.用地规模:北湖生态新城规划总用地约97平方公里,行政辖区用地面约57平 方公里,其中滨湖路以南的度假区用地约25平方公里,滨湖路以北的区域除去水域的建设用地约32平方公里。即除绿地面积9平方公里,其他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6平方米。 5.规划的总体功能结构为:一轴一带系两区、四心绕一湾。 ?一轴:城市发展主轴:是沿北湖路由老城中心往北湖延伸的城市发展轴。是城 市核心发展轴,重点发展综合服务功能。 ?一带:是京杭古运河文化发展带。是济宁运河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的重要空 间,也是本片区的特色之一。 ?两区:北部的城市建设区与南部的北湖度假旅游区。 ?四心绕一湾: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度假服务中心四个城 市中心围绕北湖湾布置,共同构筑济宁滨湖城市中心区。 6.片区发展策略 ?01片区:铁路北片区,规划范围日荷铁路以北,荷花路以西,梁济运河以东, 北到规划界限。规划用地面积1.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0.9万人。该区是产业转移区,近期逐步将规划区的工厂转移到该区,适当发展无污染工业,作为近期的经济支撑。 ?02片区:荷花片区,规划范围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济安桥南路,南起高压走 廊, 北至日荷铁路。规划用地面积3.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2万人。由于该片区邻近老城区,是近期重点建设的居住区,包括安置和部分房地产开发。 ?03片区:文体片区,范围由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梁济运河,南起外环路, 北至 高压走廊。规划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1万人。该区以高教园区及文体中心为重点,建立济宁文化体育设施基地。 ?04片区:古运河西片区,规划范围东起京杭古运河,西至北湖中路,南至外 环路。规划用地面积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7万人。本片区以运河文化为中心,建设济宁运河之都的风貌。 ?05片区:古运河东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南起礼贤 路,北到规划边界。规划用地面积5.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8.0万。该区是近期居住重点建设区域,沿古运河建设运河文化区。 ?06片区:南环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北起礼贤路, 南到望湖路。规划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6万人。是发展居住为主的区域。 ?07片区:北湖湾东片区。规划范围北起外环路,南至北湖北堤;东临洸俯河, 西至经北湖路。规划用地面积4.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1万人。商业金融业为核心,完善配套居住。传承运河文化精髓,将石佛村打造为“江北

浅析城市规划设计理念

浅析城市规划设计理念 【摘要】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虽然我国的城市规划和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但城市正处于一系列激烈的社会经济变革之中,传统的城市规划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城市必须以科学的观点、变化的观点来认识城市。本文主要就城市规划设计理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理念 【Abstract 】City is the main carrier of economic activities. while China's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steps into a new period, city is in a series of fierce social economy reformation, and the traditional urban planning is encountered the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So, to build the new citi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ust understand the city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and changing view.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design concept of city planning. 【Keywords 】city planning; design concept 中途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进步与发展,现代城市建筑的新概

浅谈浙江省温州城市道路绿化设计

浅谈浙江省温州城市道路绿化设计 摘要:道路绿化是道路环境和城市绿地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体现城市绿化风貌与景观特色的重要载体,直接形成城市面貌、道路空间性格、市民交往环境,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长期的视觉审美载体,从而成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息息相关,其优劣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一个城市的评价。 关键词:道路;道路绿化;植物配置;生活环境 一、气候和土壤分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气候环境不仅对于人的生活重要,而且对于植物的生长、成活同样重要。在了解一个地区的树木绿化情况之前必须要了解该地区的气候和土壤。因此在调查温州道路绿化之前先对温州气候、土壤情况进行分析。 (一)气候分析 温州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润湿性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温度适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1~18.2摄氏度,1月份平均气温6.8~8摄氏度,7月份平均气温25.5~28.2摄氏度。冬无严寒,夏少酷暑。年降水量在1500~1900毫米之间。春夏之交有梅雨,7~9月间有台风,无霜期为260~280天。全年日照时数在1700~2000小时之间。 (二)土壤分析 温州地区以红壤土和黄壤土为主,而这也正是整个浙江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同属酸性土壤,平均PH在5.5~6.0之间,比较利于植物生长。但红壤土和黄壤土土质粘重,且有机质含量比较少,不利于植物根系的伸展和植株的生长。 二、观测点及观测方法 (一)观测地点 选择温州市区较为典型的道路绿化主干道人民路、公园路、学院路、机场大道、温州大道、车站大道、市府路、江滨路、马鞍池路等。如滨海大道等新路段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二)观测时间 观测时间大多选在天气晴好的工作日,但也有个别的观测时间为阴天或雨天。 (三)观测方法 采用实地考察的方法进行。 三、观测结果及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关系的探析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关系的探析 发表时间:2018-11-26T17:21:56.583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25期作者:袁克瑾[导读]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虽然经历了快速增长阶段,但城市化的需求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增长空间,房地产市场具有巨大的需求增长潜力。 袁克瑾 江苏博文五行土地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虽然经历了快速增长阶段,但城市化的需求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增长空间,房地产市场具有巨大的需求增长潜力。推动了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产业的快速发展。总体而言,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是互补和协调的。建筑设计是指在城市规划总体规划下统一城市人文理念和城市规划要求的过程,使完成的建筑充分反映城市的特点,充分满足用户和社会的要求和使用。城 市规划指的是以发展眼光将有限的城市自然空间资源统筹考虑,科学引导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决定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并且提出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协调关系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关系;探析 1 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内涵 1.1 城市规划设计内涵 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指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空间布局工作。采用科学、有效的设计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使城市空间布局设计更加合理,在设计过程中应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在城市规划和设计过程中,重要的是要以经济学为指导,全面性和专业性,以确保城市规划和设计方案对城市的总体发展作出良好贡献,并确保人们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2 建筑设计内涵 建筑设计是指在设计建筑物时,选择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确保建筑物更实用经济,外观更美观,以符合每位业主对居住环境的不同要求。一个好的建筑设计方案既能反映城市的背景,又能提高建筑的长期价值。此外,在建筑设计上,应充分考虑背景环境和城市规划设计,使建筑能与周边环境保持协调,与城市规划设计建立良好的联系。 2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2.1 建筑设计是对城市规划的论证过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业正在蓬勃发展,这对促进城市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建筑设计方案的研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因此,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的一个论证过程,它可以检验城市规划的合理性,进而检验建筑设计的可行性。该方法更适合规划期,针对规划的重点领域,以确保可行的施工方案受指标控制。 2.2 城市规划约束着建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往往会限制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城市的城市规划不仅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城市的活力。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建筑更多的是服务和人的生活。这就要求建筑设计能够保证城市规划的完整性和完整性。城市规划约束了建筑设计,但约束下的建筑设计将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建筑设计应考虑城市的整体影响。无论是建筑的功能性还是建筑的外观,创新对于建筑设计都是重要的。但必须立足于城市的整体发展,结合城市发展的定位,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确保建筑设计符合城市的发展规划。 2.3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相辅相成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特色,城市的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城市的建筑设计对城市的规划和发展起着更加决定性的作用。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城市设计的设计理念贯穿于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细节,能够在城市的地理和物质之间形成良好的整体关系,从而改善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保证城市各要素与不同地区的和谐。建筑设计可以使抽象的城市规划更加具体。此外,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建筑设计可以更好地向好的方向发展,城市建筑在功能和空间上能够更好地体现城市规划的总体理念。 3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相互影响与联系 3.1 建筑设计和场地设计保持协调 建筑设计不单单是设计一个建筑体,同时还要考虑到场地设计,因地制宜地使建筑设计与场地设计协调统一。场地设计指的是除了建筑本体之外的其他设计活动,主要包括工程设施、环境绿化、交通便利等多方面的外部使用环境的设计,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展开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精细设计,而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进步会有更多的新内容融入进来。建筑师需要在项目用地上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设计工作,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与业主进行积极、有效的商议,通过对建筑方案的完善与改良,最终确认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综合协调的最佳方案。 3.2 场地设计必须服从城市规划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场地的设计必须要服从城市规划,主要满足以下要求:(1)场地设计必须要满足城市总体规划的用地性质要求以及城市综合布局的合理性,必须服从于城市规划,能够充分体现城市规划的宏观控制作用。(2)场地设计需要充分满足控制性的详细规划的要求。控制性的详细规划是影响场地设计的重要因素,从很多方面直接制约着场地的开发建设,比如开发强度、建筑高度、绿地率以及布局形态等。 3.3 建筑设计应当落实城市规划的目标与要求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些城乡人口大规模涌入城市。这些人的涌入为城市的现代化带来了更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的现代化。同时,城市规划者也充分考虑了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外来人口的工作和住房等因素,对外来人口进行了合理的安置,使他们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平等的社会资源。促进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和谐。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建筑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落地工作,应当严格遵守城市规划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文化底蕴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最终实现安全、卫生、舒适、方便的建筑环境。 3.4 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当参考与遵从城市规划

浅谈城市道路绿化的作用及现状分析

浅谈城市道路绿化的作用及现状分析 摘要:城市道路绿化的景观构成对城市形象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化覆盖率中占较大比例。介绍了城道路绿化的作用及当前城道路绿化在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作用现状 1 前言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在接受大自然赠与的同时,必须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道路绿化分隔带虽小,但在城市中分布广泛,位置重要显眼,对城市面貌影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道路绿化的景观构成对城市形象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化覆盖率中占较大比例。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增加,交通污染日趋严重,利用道路绿化改善道路环境,发挥好城市道路绿化在改善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的作用已成当务之急。 2 城市道路绿化的作用 在城市中,特别是车辆拥挤的道路、立交桥和交叉路口等这些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大量植树、栽花、种草能人为强化自然体系,利用绿色植物特有的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功能,来吸收有害物质,减轻空气污染.起到除尘、杀菌、降温、增湿、减弱噪音、防风固沙等等生态效益。 道路绿化在一般意义上包含行道树、交通岛绿化、分隔带绿化以及街景绿地等,究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防火功能 ○1在车行道之间、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广场及停车场等处进行绿化,可起到引导、控制人流和车流、组织交通、保证行车速度、提高行车安全等作用。在交通岛、中心岛、导向岛、立体交叉绿岛等处常用树木作为诱导视线的标志。 ○2道路绿化可以防止火灾蔓延,树体储藏大量水分,能使燃烧减缓,另外植物也可以使风速降低,减弱火灾的扩大。 (2)美化环境、美化市容、体现城市风貌等景观功能 城市中高楼林立,车行如梭,烟尘弥漫,工作节奏很快,易使人产生压抑感、疲劳感,缺乏宁静感,缺乏自然美。因而,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已是城里人的一项重要追求。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城里,按照园林手法加以组合栽植,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色,就能美化环境、美化市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风貌。美好的园林景色,不仅能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人们到了美好的园林景色中,不仅感到赏心悦目,而且感到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现代化城市要求形成安静、舒适、优美的环境,创造四季季相变化的城市景观。美好的市容风貌,是映入来到该市所有人眼帘的第一印象,而且影响长远,美好的市容风貌,有利于吸引人才和资金,有利于经济、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发展。 总之,城市绿化可以为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公园和绿地所开展的各类活动的突出特点是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项目多样,能够各取所爱,老少皆宜,自由度大,这一特色是任何其它场地.活动难以具备的。因此,城市绿化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3 城市道路绿化的现状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形象。道路绿化的效果对完善道路服务体系,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的居住环境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