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实验报告_卓越14_彭佳伟

实验八实验报告_卓越14_彭佳伟
实验八实验报告_卓越14_彭佳伟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卓越工程师班

日期2014年12月17日成绩

第八次实验指针实验指导教师李开

学生姓名彭佳伟学号U201414716

实验组别同组人姓名

实验名称指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指针的说明、赋值、使用。

(2)掌握用指针引用数组的元素,熟悉指向数组的指针的使用。

(3)熟练掌握字符数组与字符串的使用,掌握指针数组及字符指针数组的用法。

(4)掌握指针函数与函数指针的用法。

(5)掌握带有参数的main函数的用法。

二、实验任务

1.源程序改错

下面的源程序中是否存在错误?如果存在,原因是什么?如果存在错误,要求在计算机上对这个源程序进行调试修改,使之能够正确执行。

源程序1

#include

int main(void)

{

float *p;

scanf("%f", p);

printf("%f\n", *p);

return 0;

}

2.源程序完善、修改、替换

(1)下面的源程序的功能是:通过函数指针和菜单选择来调用字符串拷贝函数或字符串连接函数。请在程序中的下划线处填写合适的表达式、语句或代码片段来完善该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void)

{

char a[80], b[80], c[160], *result = c;

int choice, i;

do

{

printf("\t\t1 copy string.\n");

printf("\t\t2 connect string.\n");

printf("\t\t3 exit. \n");

printf("\t\tinput a number(1-3) please! \n");

scanf ("%d", &choice);

}while(choice < 1|| choice > 5);

switch(choice)

{

case 1: p = strcpy; break;

case 2: p = strcat; break;

case 3: goto dowm;

}

getchar();

printf("input the first string please! \n");

i = 0;

printf("input the second string please! \n");

i = 0;

result = (a, b);

printf("the result is %s\n", result);

dowm:

;

return 0;

}

(2)请上机运行第(1)题程序,使之能按下面要求输出结果:

1 copy string.

2 connet string.

3 exit

input a number(1-2) please!

2(输入)

Input the first string please!

the more you learn,(输入)

input the second string please!

the more you get.(输入)

the result is the more you learn, the more you get.

3.跟踪调试源程序

请按下面的要求对所给的源程序进行操作,并回答问题和排除错误。

(1)单步执行源程序。进入strcpy时,watches窗口中s为何值?返回main时,watches 窗口中s为何值?

(2)排除源程序中的错误,使程序输出结果为:there is a bote on the lake.

源程序3

#include

char *strcpy(char *, char*);

int main(void)

{

char a[20], b[60] = "there is a boat on the lake.";

printf("%s\n", strcpy(a, b));

return 0;

}

char *strcpy(char *s, char *t)

{

while(*s++ = *t++)

;

return (s);

}

4.程序设计

编写并上机调试运行能实现以下功能的程序或函数:

(1)已知一个长整型变量占4个字节,其中每个字节又分成高4位和低4位。试编写一个程序,从该长整型变量的高字节开始,依次取出每个字节的高4位和低4位并以数字字符的形式记性显示。

(2)利用大小为n的指针数组指向用gets函数输入的n行,每行不超过80个字符。试编写一个函数,它将每一行中连续的多个空格字符压缩为一个空格字符。在调用函数中输出压缩空格后的各行,空行不予输出。

(3)编写一个程序,输入n个整数,排序后输出。排序的原则由命令行可选参数-的-d决定,并且有参数-d时按递减顺序排序,否则按递增顺序排序。要求将排序算法定义成函数,利用指向函数的指针使该函数实现递增或递减排序。

(4)设某个班有N个学生,每个学生修了M门课程。输入M门课程的名称,然后依次输入N个学生中每个学生所修M门课程的成绩,并且都存放到相应的数组中。试编写下列函数:

①计算每个学生各门课程平均成绩。

②计算全班没门课程的平均成绩。

③分别统计低于全班各门课程平均成绩的人数。

④分别统计全班各门课程不及格的人数和90分以上的人数。

在调用函数中输出上面各函数的计算结果(要求都用指针操作,不得使用下下标操作)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

1 源代码:

// 2.8.1

//

// Created by apple on 14/12/17.

// Copyright (c) 2014年 pjw-hust. All rights reserved.

//

#include

int main(void)

{

float *p;

float a;

scanf("%f",&a);

p = &a;

printf("%f\n",*p);

return 0;

}

运行结果:

2.1 源代码:

// 2.8.2.1

//

// Created by apple on 14/12/17.

// Copyright (c) 2014年 pjw-hust. All rights reserved. //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void)

{

char *(*p)(char *s1, const char *s2);

char a[80],b[80],c[160],*result = c;

int choice,i;

do{

printf("\t\t1 copy string.\n");

printf("\t\t2 connect string.\n");

printf("\t\t3 exit.\n");

printf("\t\tinput a number(1-3) please!\n");

scanf("%d", &choice);

} while (choice < 1 || choice > 3);

switch (choice) {

case 1:

p = strcpy;

break;

case 2:

p = strcat;

break;

case 3:

goto down;

default:

break;

}

getchar();

printf("input the first string please!\n");

i = 0;

while ((a[i++] = getchar()) != '\n' );

a[i-1] = '\0';

printf("input the second string please!\n");

i = 0;

while ((b[i++] = getchar()) != '\n');

b[i-1] = '\0';

result = p(a,b);

printf("the result is %s\n",result);

down:

;

return 0;

}

2.1.2 运行结果:

3 源代码:

// 2.8.3

//

// Created by apple on 14/12/17.

// Copyright (c) 2014年 pjw-hust. All rights reserved. //

#include

char *mystrcpy(char *, char *);

int main(void)

{

char a[60], b[60] = "there is a boat on the lake."; printf("%s\n",mystrcpy(a,b));

return 0;

}

char *mystrcpy(char *s, char *t)

{

char *p = s;

while ( *t != '\0')

{

*p = *t;

p++;

t++;

};

*p = '\0';

return s;

}

运行结果:

4.1 源代码:

// 2.8.4.1

//

// Created by apple on 14/12/17.

// Copyright (c) 2014年 pjw-hust. All rights reserved. //

#include

int main(void)

{

long int n = 0x1234ABCD;

char *p = (char *)&n;

int high_half,low_half;

int i;

for (i=3; i>=0; i--) {

low_half = p[i] & 0x0f;

if (low_half < 10)

low_half += '0';

else

low_half += 'A' - 10;

high_half = ( p[i] & 0xf0 ) >> 4;

if (high_half < 10)

high_half += '0';

else

high_half += 'A' - 10;

printf("%d\t%d\n",high_half,low_half);

}

return 0;

}

运行结果:

4.2 源代码:

// 2.8.4.2

//

// Created by apple on 14/12/17.

// Copyright (c) 2014年 pjw-hust. All rights reserved. //

#include

#define N 5

#define MAX 80

void ChangeInput(void);

int main(void)

{

ChangeInput();

return 0;

}

void ChangeInput(void)

{

char s[N][80];

char *p[N];

int i;

printf("Please input %d lines:\n",N);

for (i=0; i

{

gets(s[i]);

p[i] = s[i];

}

for (i=0; i

{

int j;

for (j=0; p[i][j]!='\0'; j++){

if (p[i][j]==' ' && p[i][j+1]==' ') {

int k=j+1;

while (p[i][k++]==' ');

k--;

int tmp=j+1;

while (p[i][tmp++]=p[i][k++]); }

}

}

for (i=0; i

printf("%s\n",*(p+i));

}

运行结果:

4.3 源代码:

// 2.8.4.3

//

// Created by apple on 14/12/17.

// Copyright (c) 2014年 pjw-hust. All rights reserved. //

#include

#include

#define n 5

void sort1(int *, int);

void sort2(int *, int);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a[n];

int i;

void (*p)(int *, int);

printf("input %d integers:\n", n);

for (i = 0; i < n; i++)

scanf("%d", &a[i]);

if (argc > 1 && !strcmp(argv[1], "-d")) p = sort1;

else

p = sort2;

p(a, n);

printf("after sort:\n");

for(i = 0; i < n; i++)

printf("%d ", a[i]);

printf("\n");

return 0;

}

void sort1(int *a, int m)

{

int i, j, t;

for(i = 0; i < m - 1; i++)

for(j = 0; j < m - 1 - i; j++)

{

if(*(a + j) < *(a + j + 1))

{

t = *(a + j);

*(a + j) = *(a + j + 1);

*(a + j + 1) = t;

}

}

}

void sort2(int *a, int m)

{

int i, j, t;

for(i = 0; i < m - 1; i++)

for(j = 0; j < m - 1 - i; j++)

{

if(*(a + j) > * (a + j + 1))

{

t = *(a + j);

*(a + j) = *(a + j + 1);

*(a + j + 1) = t;

}

}

}

运行结果:

4.4 源代码:

// 2.8.4.4

//

// Created by apple on 14/12/17.

// Copyright (c) 2014年 pjw-hust. All rights reserved.

//

#include

#define M 3 //subjects

#define N 4 //students

struct Student{

int score[M];

int sum;

};

void AverageStudents(struct Student student[N]);

//每个学生各门课的平均成绩

void AverageSubjets(char subject[M][10], struct Student student[N], float *average);

//全班每门课的平均成绩

void BelowAverage(char subject[M][10], struct Student student[N], float average[M]);

//低于全班各门课程平均成绩的人数

void Below60_Above90(char subject[M][10], struct Student student[N]);

//各门课程低于60分和高于90(包含90)分的人数

int main(void)

{

char subject[M][10];

float average[M];

struct Student student[N];

int i,j;

//初始化struct student

for(i=0; i

{

for(j=0; j

{

*((student+i)->score+j) = 0;

}

(student+i)->sum = 0;

}

printf("Please inpt %d subjects:\n",M);

for (i=0; i

{

scanf(" %s",*(subject+i));

}

printf("please input score of %d students:\n",N);

for (i=0; i

{

for (j=0; j

{

scanf(" %d", (student+i)->score+j);

}

}

AverageStudents(student);

AverageSubjets(subject, student, average);

BelowAverage(subject, student, average);

Below60_Above90(subject, student);

return 0;

}

void AverageStudents(struct Student student[N])

{

//每个学生各门课的平均成绩

int i,j;

for (i=0; i

{

for (j=0; j

{

(student+i)->sum += *((student+i)->score+j);

}

}

printf("\nAverage Score Of Each Student\n");

for (i=0; i

{

printf("\tStudent%d\t%d\n", i+1, (student+i)->sum/M);

}

}

void AverageSubjets(char subject[M][10], struct Student student[N], float average[M])

{

//全班每门课的平均成绩

int sum[M];

int i,j;

for (i=0; i

{

*(sum+i) = 0;

}

for (i=0; i

{

for (j=0; j

{

*(sum+i) += *((student+j)->score+i);

}

}

printf("\nAverage Score of Each Subject\n");

for (i=0; i

{

printf("\tsubject %s : %.2f\n", *(subject+i), *(average+i) = (*(sum+i))*1.0/N);

}

}

void BelowAverage(char subject[M][10], struct Student student[N], float average[M])

{

//低于全班各门课程平均成绩的人数

int i,j;

int cnt[M];

for (i=0; i

{

*(cnt+i) = 0;

}

for (i=0; i

{

for (j=0; j

{

if ( (*(student+j)->score+i) < *(average+i))

{

*(cnt+i) += 1;

}

}

}

printf("\nStudents Below Average\n");

for (i=0; i

{

printf("\tsubject %s : %d\n", *(subject+i), *(cnt+i));

}

}

void Below60_Above90(char subject[M][10], struct Student student[N])

{

//各门课程低于60分和高于90(包含90)分的人数

int i,j;

int cntBelow60[M];

int cntAbove90[M];

for (i=0; i

{

*(cntBelow60+i) = 0;

*(cntAbove90+i) = 0;

}

for (i=0; i

{

for (j=0; j

{

if (*((student+j)->score+i) < 60)

{

*(cntBelow60+i) += 1;

}

if (*((student+j)->score+i) >= 90)

{

*(cntAbove90+i) += 1;

}

}

}

printf("\nStudents Below 60\n");

for (i=0; i

{

printf("\tsubject %s : %d\n", *(subject+i), *(cntBelow60+i));

}

printf("\nStudents Above 90\n");

for (i=0; i

{

printf("\tsubject %s : %d\n", *(subject+i), *(cntAbove90+i)); }

}

运行结果:

四、实验体会

编写C语言程序应熟练掌握指针的说明,赋值,使用;熟悉指向数组指针的使用;同时还要掌握指针函数、函数指针以及指针数组的用法。掌握带有参数的main函数的用法。

在本次实验过程中,自己在指针数组应用这方面还不是很熟练,在用指针表示一维和多

维数组时总是不能一次性得到正确的结果,今后在这方面还有待加强,还要多加训练。

武汉理工大学电工学实验报告

[电子电工实习报告] 车辆1104班 吴昊宇 2019年7月11日

目录 1.0实验目的 (3) 1.1实验原理 (4) 1.1.1原理图及原理说明 (4) 1.1.2电路装配图 (7) 1.1.3连线图 (7) 1.2实验内容 (8) 1.2.1实训过程 (8) 1.2.2元件清单 (8) 1.2.3作品展示 (22) 1.2.4实验数据分析 (23) 1.3总结 (23)

1.0实验目的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电工电子技术在现代化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小到家用电器,大到军事设备,在这些形形色色的种类繁多的设备中都用到了电工电子技术。很多的自动化半自动化控制的未处理系统都是以电子元件为基本单元,通过集成电路来实现的,这就要求工科学生掌握基本的电路设计、制作、检查和维修知识。 本实验的目的如下: ●强化安全用电意识,掌握基本安全用电操作方式。 ●基本掌握公共电烙铁的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和焊接、拆卸过程,能掌握基本的电路维修维修方法。 ●基本掌握电路原理图、装配图的绘制,能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电路的设计。 ●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 ●能够正确识别常用电子元件,并通过查阅相关手册了解其相关参数。 ●熟练的掌握万用表等仪表,并能够独立的检测电路的各种参数,且能检测出简单的电路问题。

1.1实验原理 1.1.1原理图及原理说明 图18 彩灯音乐盒电原理图 本电路以555芯片、二极管、三极管、电解电容与瓷介电容、音乐芯片、喇叭为其核心元件,LED交替发光产生明暗变化,伴随着喇叭发出事先录制的音乐。 工作原理综述:电源开关K1闭合,发光二极管LED3亮,开始由于电容C1短路,所以555芯片的2和6脚为低电平0,又4脚恒为高电位1,由555芯片的输出特性知输出端3为高电平1,LED1亮,三极管VT2截止,LED2灭,7 C1通过电阻R1,R3充电,2和6脚电位升高,最终达到高电平1、3脚输出低电平0,LED1灭,三极管VT2导通,LED2亮,7为低阻态,通过电源负开始放电致使2和6脚电位降低至0,3脚又输出高电位1,LED1亮LED2灭,循环往复。而LED3绿灯和喇叭都一直接

自控实验报告 控制系统串联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III)

一、实验名称:控制系统串联校正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和掌握串联校正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2. 研究串联校正环节对系统稳定性及过渡过程的影响。 三、实验内容 1. 设计串联超前校正,并验证。 2. 设计串联滞后校正,并验证。 四、实验原理 1. 系统结构如图3-1 图3-1 其中G c(s)为校正环节,可放置在系统模型中来实现,也可使用模拟电路的方式由模拟机来实现。 2. 系统模拟电路如图3-2 图3-2 各电阻电容取值 R3=2MΩ R4=510KΩ R5=2MΩ C1=0.47μF C2=0.47μF 3. 未加校正时G c s=1 (a >1) 4. 加串联超前校正时G c s=aTs+1 Ts+1 给定 a = 2.44 , T = 0.26 , 则G c s=0.63s+1 0.26s+1 (0

(1)未加校正 (2)超前校正 (3)滞后校正

3. 系统波特图 (1)未加校正环节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 s= 4 s2+s (2)串联超前校正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 s= 2.52s+4 0.26s3+1.26s2+s

(3)串联滞后校正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 s= 40s+4 83.33s3 + 84.33s2+s 六、数据分析 1、无论是串入何种校正环节,或者是否串入校正环节,系统最终都会进入稳态,即三个系统都是稳定系统。 2、超前校正:系统比未加校正时调节时间短,即系统快速性变好了,而且超调量也减小了。从频率角度来看,戒指频率减小,相位稳定域度增大,系统稳定性变好。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报告单

一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其余学生自备。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2.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指针是否与平板之间有摩擦? 3.感受: 用手拉测力计,使指针分别指在1N、3N、5N,感受一下1N、3N、5N的力的大小。 4.测量: (1)把笔袋挂在挂钩上,提起笔袋,笔袋对测力计的拉力,F= (2)把笔袋挂在挂钩上,在桌面上水平拖动笔袋,笔袋对测力计的拉力,F= (3)拉断一根头发,所需要的力,F= 5.使用弹簧测力计时: (1)如果所测量的力的大小超出测力计的量程,会 (2)如果没有认清分度值,会 (3)如果指针指在零刻度线的上方或下方就进行测量,会使测量值或

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正确绘制数据图像,根据实验数据和图像总结出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勾码一盒。 1.看勾码盒上的标注,每个勾码的质量是kg。 2.逐次增挂钩码个数,测出所受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3.在右图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 描点并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 4.分析数据和图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用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用字母表示为: 5.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三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通过探究,知道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平衡。 实验器材:长木板(两端有滑轮)一个,小车一个(两端有挂钩),钩码一盒,细绳两段。 1.小车保持平衡状态,是指小车处于状态或状态。 2.按右图所示装好器材 3. 两端挂上数量不相等的钩码,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4. 两端挂上数量相等的钩码,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5. 两端挂上数量相等的钩码,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再放手,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把实验条件和观察到现象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6.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方向,并且 ,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这时物体就处于状态或状态。

电工学实验报告A2

请在左侧装订成册 大连理工大学Array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工学实验A(二)学院(系):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联系电话: 2015 年~ 2016 年第2 学期

实验项目列表 姓名:学号: 注意集成运算放大器实验的上课时间(3学时):第一节:(1.2节课)7:30 第二节:(3.4节课)10:05 第三节:(5.6节课)13:00 第四节:(7.8节课)15:30 第五节:(9.10节课)18:00

电工学实验须知 一. 选课要求 实验选课前需确认已在教务选课系统中选择该课程。电工学实验实行网上选课,请按选课时间上课,有特殊情况需事先请假,无故选课不上者按旷课处理,不给补做,缺实验者不给成绩。 二. 预习要求 1.课前认真阅读实验教程,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本节实验预备知识,回答相关 问题,按要求写好预习报告,注意实验内容有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 2.课前在实验报告中绘制电路原理图及实验数据表格(用铅笔、尺作图); 3.课前在实验报告中列出所用实验设备及用途、注意事项(设备型号课后填写); 4.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要求课前完成必要的电路设计和实验方案设计; 5.没有预习报告或预习报告不合格者不允许做实验。 三. 实验课上要求 1.每个实验均须独立完成,抄袭他人数据记0分,严禁带他人实验报告进入实验室; 2.认真完成实验操作和观测; 3.所有实验记录均需指导教师确认(盖印),否则无效; 4.请遵守《电工学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则》。 四. 实验报告 1.请按要求提交预习报告; 2.所有绘图必须用坐标纸绘图,并自行粘贴在报告上; 3.实验完毕需各班统一提交实验报告,没有按要求提交报告者不给成绩;抄袭实验 报告记0分。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项目:典型环节的时域相应 实验地点:自动控制实验室 实验日期:2017 年 3 月22 日 指导教师:乔学工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时域特性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TDN-ACC+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理想阶跃相应曲线和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比差异,分析原因。 3.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PC 机一台,TD-ACC+(或TD-ACS)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 下面列出各典型环节的方框图、传递函数、模拟电路图、阶跃响应,实验前应熟悉了解。 1.比例环节 (P) (1)方框图 (2)传递函数: K S Ui S Uo =) () ( (3)阶跃响应:) 0()(≥=t K t U O 其中 01/R R K = (4)模拟电路图: (5)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对照曲线: ① 取R0 = 200K ;R1 = 100K 。 ② 取R0 = 200K ;R1 = 200K 。

2.积分环节 (I) (1)方框图 (2)传递函数: TS S Ui S Uo 1 )()(= (3)阶跃响应: ) 0(1)(≥= t t T t Uo 其中 C R T 0= (4)模拟电路图 (5)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照: ① 取R0 = 200K ;C = 1uF 。 ② 取R0 = 200K ;C = 2uF 。

1 Uo 0t Ui(t) Uo(t) 理想阶跃响应曲线 0.4s 1 Uo 0t Ui(t) Uo(t) 实测阶跃响应曲线 0.4s 10V 无穷 3.比例积分环节 (PI) (1)方框图: (2)传递函数: (3)阶跃响应: (4)模拟电路图: (5)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照: ①取 R0 = R1 = 200K;C = 1uF。 理想阶跃响应曲线实测阶跃响应曲线 ②取 R0=R1=200K;C=2uF。 K 1 + U i(S)+ U o(S) + Uo 10V U o(t) 2 U i(t ) 0 0 .2s t Uo 无穷 U o(t) 2 U i(t ) 0 0 .2s t

六年级科学上实验报告单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探寻植物角花草倾斜生长原因 实验器材水、植株、土质、遮光纸盒、水壶、剪刀 猜测花草倾斜生长与光源的方向有关 实验步骤1、准备好4个相同的矿泉水瓶,剪掉上部后,留下10厘米做花盆,在花盆内盛入土质量,并用水壶盛如水,均匀地浇上水; 2、在每个花盆中央栽入1株准备好的植株,用手指压紧覆盖根部的土; 3、分别用遮光纸罩住每一盆植株,并编上序号,在1号的左侧、2号的右侧、3号的前边、4号的顶部剪一个透光孔; 4、每天定时给4盆植株均匀地浇同样多的水。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现象:两个星期后: 1号盆的植株把头偏向了左测的透光孔; 2号盆的植株把头偏向了右测的透光孔; 3号盆的植株把头偏向了前测的透光孔; 4号盆的植株直立向上生长。 实验结果: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与光源的方向有关。 实验结论植物倾斜生长与光源的方向有关,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探寻植物角花草倾斜生长原因 实验器材水、植株、土质、水壶 猜测花草倾斜生长与水分供应的方向和距离有关 实验步骤 1、准备好做花盆,在花盆内盛入土质量,并用水壶盛如水,均匀地浇上水; 2、在每个花盆中央栽入1株准备好的植株,用手指压紧覆盖根部的土; 3、给每盆植株编上序号,命名为1号、2号、3号和4号,把四盆植株摆放到自 然光下; 4、每天定时在1号盆的左侧、2号盆的右侧、3号盆距离10厘米左右、4号盆距 离20厘米左右浇水。 观察到的现象 或实验结果 现象:两个星期后:四个盆内的植株无偏头情况 清除土质后发现: 1号盆的植株的根系大部分向左侧发展; 2号盆的植株的根系大部分向右侧发展; 3号盆的植株的根系较1号和2号盆的偏少和偏短; 4号盆的植株的根系较1至3号盆的最少,且最短; 实验结果:花草倾斜生长与水分供应的方向和距离无关。 实验结论 植物倾斜生长与水分供应的方向和距离无关,但根系生长的方向与水分供应的方向、长短和多少与水分供应的距离有关,植物的根部生长具有向水性。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探寻植物是否通过根来“喝水” 实验器材烧瓶、植物油、水、菊花 猜测植物通过根来“喝水”

电工基础实验报告

电工基础实验报告 电工学 实验报告 实训时间:2012/3/26 指导老师: _______

班级:_1_ 姓名: ________ 学号:11

科目 电子电工技术班级 1 报告人:_同组学 生 __________ 日期2012 年 3 月_26 日 图1-38直流电路基本测量实验电路 广州大学给排水工程专业学生实验报告 NO 1

解:由图中可知,图中共有3个支路,AFED, AD,ABCD, 因为流经各支路的电流相等,所以 I i =I 4 I 2=15 图中有两个节点A 和D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 KCL )节点个数n=2,支路个数 b=3对节点A 有I 1+ I 2= I 3 对于网孔ADEFA,按顺时针循环一周,根据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列出 I i R i +13R 3+14R 4 E 1 I i 510 I 3510 14510 6V 对于网孔ADCBA,按顺时针循环一周,根据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列出 I 2R 2 +I 3R 3 + I 5R 5 = E 2 l 21000 +l 3510 +l 5330 =12V 联立方程得 F U 1 + - I 1 / —? \ I 2 < -- U 2 - + R 1 510 Q R 2 1k Q f 3 + + R3 E 1 C )6V U 3 510 Q 12V 厂 1, U 4 U 5 B E D + + R 4 510 Q R 5 330 Q + E 2

I 1=1.92mA 12 5.98mA 13 7.90mA 各电阻两端的电压 U 1=I 1R 1=1.92 10-3 510=0.9792V U 2=I 2R 2 5.98 10-3 1000 5.98V U 3=I 3R 3=7.9 10「3 510=4.029V U 4=I 4R 4 U 3=I 3R 3=7.9 10-3 510=4.029V U 5=I 5R 5=I 2R 5 5.98 10-3 330=1.973V 以A 点作为参考点则V A = 0 U AD =0 U 3 0 4.029V 4.029V U BF U BA U FA 5.980V 0.9792V 5.0008V U CE U CA U EA 1.9734V 4.029V 2.0556 [、f ZX — 、/十 ryj r [ V D = 0 以D 点作为参考点则 U AD U 3 4.029V U BF U BD U FD =5.980V 0.9792V 5.0008/ U CE U CD U ED 1.9734V 4.029V 2.0556V 厂 h510 打510 I 2IOOO 4510 2 I 1+| 2 =I 3 11 I 4 12 I 5 L I 1=1.92mA 12 5.98mA 13 7.90mA I 4510 6V I 5 330 =12V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学号: 班级: 姓名: 老师:

一.运动控制系统实验 实验一.硬件电路的熟悉和控制原理复习巩固 实验目的:综合了解运动控制实验仪器机械结构、各部分硬件电路以及控制原理,复习巩固以前课堂知识,为下阶段实习打好基础。 实验内容:了解运动控制实验仪的几个基本电路: 单片机控制电路(键盘显示电路最小应用系统、步进电机控制电路、光槽位置检测电路) ISA运动接口卡原理(搞清楚译码电路原理和ISA总线原理) 步进电机驱动检测电路原理(高低压恒流斩波驱动电路原理、光槽位置检测电路)两轴运动十字工作台结构 步进电机驱动技术(掌握步进电机三相六拍、三相三拍驱动方法。) 微机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数控轮廓插补原理,计算机高级语言硬件编程等知识。 实验结果: 步进电机驱动技术: 控制信号接口: (1)PUL:单脉冲控制方式时为脉冲控制信号,每当脉冲由低变高是电机走一步;双 脉冲控制方式时为正转脉冲信号。 (2)DIR:单脉冲控制方式时为方向控制信号,用于改变电机转向;双脉冲控制方式 时为反转脉冲信号。

(3)OPTO :为PUL 、DIR 、ENA 的共阳极端口。 (4)ENA :使能/禁止信号,高电平使能,低电平时驱动器不能工作,电机处于自由状 态。 电流设定: (1)工作电流设定: (2)静止电流设定: 静态电流可用SW4 拨码开关设定,off 表示静态电流设为动态电流的一半,on 表示静态电流与动态电流相同。一般用途中应将SW4 设成off ,使得电机和驱动器的发热减少,可靠性提高。脉冲串停止后约0.4 秒左右电流自动减至一半左右(实际值的60%),发热量理论上减至36%。 (3)细分设定: (4)步进电机的转速与脉冲频率的关系 电机转速v = 脉冲频率P * 电机固有步进角e / (360 * 细分数m) 逐点比较法的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 一.直线插补原理: 如图所示的平面斜线AB ,以斜线起点A 的坐标为x0,y0,斜线AB 的终点坐标为(xe ,ye),则此直线方程为: 00 00Y Ye X Xe Y Y X X --= -- 取判别函数F =(Y —Y0)(Xe —Xo)—(X-X0)(Ye —Y0)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

物理实验报告册 八年级 彭原初中

目录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 (2) 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3) 三、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4) 四、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5) 五、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6) 六、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7) 七、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8) 八、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9) 九、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1) 十、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 (12) 十一、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14) 十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5) 十三、探究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关系 (16) 十四、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关 (17) 十五、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8) 十六、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9) 十七、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0)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目的:学会用刻度尺直接测长度,学习测量特殊长度、学习测量时间 实验器材:刻度尺、三角板、铅笔、机械停表 实验设计: 1、测量前“三观”:一观:二观:三观: 2、测量长度时: 一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二读、视线要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 三记、记录数据由数字和组成。 3、观察停表 停表有个表盘,大表盘数字代表,小表盘数字代表; 有根指针,长指针是,短指针是。 停表秒针走一圈是分钟。 4、停表时间等于分针指示能准确读数部分加上秒针指示读数部分。 进行试验: 1、测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宽 测量对象长度cm 宽度cm 课本 作业本 2、用停表测出你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 s,1min内你的脉搏跳动了次。评估交流: 1、为使测量更精确,应选用分度值的刻度尺(填“大”“小”) 2、你还知道哪些特殊的测量方法?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下册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日期: 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实验名称: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器材、药品: 放大镜、水、小字体的书、昆虫各种小晶体(盐、糖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 1、认识放镜的构造, 了解放大镜的应用。 2、用放大镜瞧书、报纸等(自己的发现) 3、了解其它有方大功能的物体, 水滴放大镜。 4、用放大镜观察昆虫, 了解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5、用方、放大镜观察晶体。(盐、白糖) 实验结论: 在放大镜下瞧到的物体比实际的大得多。

奇特的身体构造 实验名称:奇特的身体构造 日期: 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实验器材: 放大镜2 只、蝇子蟋蟀蝴蝶等动物的标本1 套 步骤: 1、观察昆虫的触角: 发现触角不就是一根直的,而就是一节一节的; 2、苍蝇的眼: 发现不就是一个,网格状的分布着几千个小眼; 3、蝴蝶的鳞片: 彩色的鳞片其实就是扁平的细毛; 4、蟋蟀的外壳: 光滑的外壳上,还有许多“小刺”; 5、苍蝇的脚: 脚的底端有“吸盘”, 所以可以在天花板上倒立 结论: 我认为观察的小昆虫与肉眼大不相同, 借助放大镜, 可以观察到小动物的细微之处

美丽的晶体 实验名称: 美丽的晶体 日期: 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实验器材: 药品: 食盐、白糖、碱面、味精、放大镜、实验方法与步骤 1、用肉眼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 2、再用放大镜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实验结论: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 但它们都很有规则。

制作晶体 实验名称:制作晶体 日期: 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实验器材: 放大镜2 只、食盐20 克、白糖20 克、碱面20 克、味精20 克、滴管 4 支、玻璃片 4 片、100ml 烧杯 4 只我的猜测: 小颗粒的晶体形状与大颗粒的形状应该就是相同的 步骤: 1、将四只烧杯中分别放入50ml 的清水, 2、分别加入食盐、白糖、味精、碱面, 搅拌, 使其溶化 3、分别用滴管汲取它们的饱与溶液, 滴在玻璃片上,让水分自然蒸发 4、用放大镜观察玻璃片上晶体的形状观察到的现象: 这四种晶体的几何形状就是不同的 结论: 我认为不同物质的晶体颗粒的形状就是不同的, 同种物质的大小颗粒,晶体的形状就是相同的

自控实验报告-系统校正

西安邮电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报告

实验三系统校正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系统校正的一般方法。 2.熟悉掌握典型校正环节的模拟电路构成方法。二.实验原理及电路 1.未校正系统的结构方框图 图1 2.校正前系统的参考模拟方框图 图2 3.校正后系统的结构方框图

图3 4.校正后系统的模拟电路图 图4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测量未校正系统的性能指标 (1)按图2接线 (2)加入阶跃电压观察阶跃响应曲线,并测出超调量和调节时间,并将曲线和参数记录出来。 2.测量校正系统的性能指标 (1)按图4接线

(2)加入阶跃电压,观察阶跃响应曲线,并测出超调量以及调节时间。 四.实验结果 未校正系统 理论值σ% = 60.4% t s = 3.5s 测量值σ% = 60% t s = 2.8s 校正后系统 理论值σ% = 16.3% t s = 0.35s 测量值σ% = 5% t s = 0.42s

五.心得体会 在课本的第六章,我们学习了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包括串联校正、反馈校正以及复合校正等矫正方法,相对于之前学习的内容,理解起来相对难一些,做起实验来也不容易上手。试验期间,遇到了很多难题,反复调整修改甚至把连接好的电路全都拆了重连,最后终于完成了实验。相对于之前的几次试验,这次实验师最让人头疼的,幸好之前积累了些经验,才使得我们这次实验的时候不至于手忙脚乱,但是也并不轻松。 虽然遇到的困难很多,但是我们却收获的更多,线性系统的校正是自动控制原理中重要的部分,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再加上实验课的实践,我终于对这些内容有个系统的理解。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课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实验名称

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规范操作要点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与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备注 放大镜的作用一一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一一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就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实验通知单 课题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实验名称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与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规范操作要点 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与蚊蝇嶂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有的昆虫翅膀就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 备注 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一一由小眼组成 触角——形状结构各异 足---- 密布细毛,有钩爪 实验通知单 课题 3、放大镜下的晶体 实验名称 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电子电工综合实验报告

电工电子综合试验——数字计时器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目录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二,设计容简介 四,电路工作原理简述 三,设计电路总体原理框图五,各单元电路原理及逻辑设计 1. 脉冲发生电路 2. 计时电路和显示电路 3. 报时电路 4. 较分电路 六引脚图及真值表

七收获体会及建议 八设计参考资料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常见集成电路实现单元电路的设计过程。 2,了解各单元再次组合新单元的方法。 3,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可以实现00’00”—59’59”的可整点报时的数字计时器 二,设计容简介: 1,设计实现信号源的单元电路。( KHz F Hz F Hz F Hz F1 4 , 500 3 , 2 2 , 1 1≈ ≈ ≈ ≈ ) 2,设计实现00’00”—59’59”计时器单元电路。 3,设计实现快速校分单元电路。含防抖动电路(开关k1,频率F2,校分时秒计时器停止)。4,加入任意时刻复位单元电路(开关K2)。 5,设计实现整点报时单元电路(产生59’53”,59’55”,59’57”,三低音频率F3,59’59”一高音频率F4)。 三,设计电路总体原理框图 设计框图: 四,电路工作原理简述 电路由振荡器电路、分频器、计数器、译码器、显示器、校时电路和报时电路组成。振荡器产生的脉冲信号经过十二级分频器作为秒脉冲,秒脉冲送入计数器,计数器通过“时”、“分”、“秒”译码器显示时间,将分秒计时器分开,加入快速校分电路与防抖动电路,并控制秒计

时器停止工作。较分电路实现对“分”上数值的控制,而不受秒十位是否进位的影响,在60进制控制上加入任意时刻复位电路。报时电路通过1kHz或2kHz的信号和要报时的时间信号进行“与”的运算来实现的顶点报时的,通过两个不同频率的脉冲信号使得在不同的时间发出不同的声响。 五,各单元电路原理及逻辑设计 (1)脉冲发生电路 脉冲信号发生电路是危机时期提供技术脉冲,此次实验要求产生1HZ的脉冲信号。用NE555集成电路和CD4040构成。555定时器用来构成多谐振荡器,CD4040产生几种频率为后面电路使用。 实验电路如下(自激多谐振荡电路,周期矩形波发生电路) 震荡周期T=0.695(R1+2*R2)C,其中R1=1KΩ,R2=3KΩ,C=0.047uf,计算T=228.67*10-6 s ,f=4373.4Hz产生的脉冲频率为4KHz,脉冲信号发生电路 和CD4040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则从Q12输出端可以得到212分频信号F1,即1Hz的信号,Q11可以得到F2即2Hz的信号提供给D触发器CP和校分信号,Q3输出分频信号500Hz,Q2输出1KHz提供给报时电路 二,秒计时电路 应用CD4518及74LS00可以设计该电路,CD4518是异步清零,所以在进行分和秒十位计数的时候,需要进行清零,而在个位计数的时候不需要清零。所以Cr2=2QcQb,Cr4=4Qc4QB。当秒个位为1001时,秒十位要实现进位,此时需要EN2=1Qd,同理分的个位时钟EN3=2Qc,分十位时钟端EN4=3Qd。因此,六十进制计数器逻辑电路如下图所示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73809

-150-100 -50 50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及阶跃响应分析 1、比例环节 可知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一个常数: 当Kp 分别为0.5,1,2时,输入幅值为1.84的正向阶跃信号,理论上依次输出幅值为0.92,1.84,3.68的反向阶跃信号。实验中,输出信号依次为幅值为0.94,1.88,3.70的反向阶跃信号, 相对误差分别为1.8%,2.2%,0.2%.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实际输出满足理论值。 2、 积分环节 积分环节传递函数为: (1)T=0.1(0.033)时,C=1μf (0.33μf ),利用MATLAB ,模拟阶跃信号输入下的输出信号如图: T=0.1 T=0.033 与实验测得波形比较可知,实际与理论值较为吻合,理论上T=0.033时的波形斜率近似为T=0.1时的三倍,实际上为8/2.6=3.08,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满足理论条件。 3、 惯性环节 i f i o R R U U -=TS 1 CS R 1Z Z U U i i f i 0-=-=-=15 20

惯性环节传递函数为: K = R f /R 1,T = R f C, (1) 保持K = R f /R 1 = 1不变,观测T = 0.1秒,0.01秒(既R 1 = 100K,C = 1μf , 0.1μf )时的输出波形。利用matlab 仿真得到理论波形如下: T=0.1时 t s (5%)理论值为300ms,实际测得t s =400ms 相对误差为:(400-300)/300=33.3%,读数误差较大。 K 理论值为1,实验值2.12/2.28, 相对误差为(2.28-2.12)/2.28=7%与理论值 较为接近。 T=0.01时 t s (5%)理论值为30ms,实际测得t s =40ms 相对误差为:(40-30)/30=33.3% 由于ts 较小,所以读数时误差较大。 K 理论值为1,实验值2.12/2.28, 相对误差为(2.28-2.12)/2.28=7%与理论值较为接近 (2) 保持T = R f C = 0.1s 不变,分别观测K = 1,2时的输出波形。 K=1时波形即为(1)中T0.1时波形 K=2时,利用matlab 仿真得到如下结果: t s (5%)理论值为300ms,实际测得t s =400ms 相对误差为:(400-300)/300=33.3% 读数误差较大 K 理论值为2,实验值4.30/2.28, 1 TS K )s (R )s (C +-=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目的要就认识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 实验用具 酵母菌培养液、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碘液、吸水纸。 实验步骤观察现象并记录 1、仔细观察酵母菌 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2、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对酵母菌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 观察被染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 3、观察青霉 从培养皿中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子皮,垫上白纸,用放大镜观察。 4、观察青霉 用解刨针挑取少许长有孢子的菌丝,制成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交流 1、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有什么特点? 酵母菌的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 2、青霉孢子的颜色和着生状态有什么特点? 青霉孢子呈青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去呈扫帚状。 3、你是否在某个酵母菌的菌体上看到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什么? 是。这是芽体。 实验名称制作孢子印(书上78页)实验目的 1、了解真菌的生殖。 2、学会制作孢子印的方法。 实验器材 新鲜蘑菇,解剖刀,白纸,培养皿,放大镜。 实验步骤 1、选取一个较大的新鲜蘑菇,用解剖刀或解剖剪将菌盖从菌柄上取下来。 2、把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白纸或玻璃板上,扣上培养皿或玻璃杯,以免散落的孢子印 被风吹散。 3、第二天,拿开培养皿和菌盖,就可以看到在白纸或玻璃板上留下与菌褶排列一致的 放射状孢子印。 4、孢子印是由菌褶上散落下来的孢子组成的。用放大镜观察孢子,它们呈淡 应观察到的现象看到鱼菌褶排列一致的放射状孢子印。实验结论了解了真菌的生殖和制作孢子印的方法。 讨论与交流 1、通过制作孢子印,你有哪些体会? 通过实验我认识了什么是孢子印,同时学会了制作孢子印。进一步了解了真菌的特点。 2、根据你所制作的孢子印,预测一个蘑菇能产生多少个孢子? 15~16亿个。 3、为什么实验要求选择一个大蘑菇?小蘑菇不行吗? 4、不行。大个蘑菇的外部形态规则,制作出来的孢子印才清晰、美观。

自控第二次实验报告

成绩 实验报告

实验二频率特性测试与频域分析法建模实验 实验时间第12周周三上午实验编号 同组同学无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频率特性的测试原理及方法。 2.学习根据所测定出的系统的频率特性,确定系统传递函数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测定给定环节的频率特性。 系统模拟电路图及系统结构图分别如图 2.2.1及图 2.2.2。 取Ω===M R R R 10.432,F C C μ121==,Ω==k 101R R 系统传递函数为: 1=K 时,取Ω=K R 10,则10 1010 )(2++= s s s G 2=K 时,取Ω=K R 20,则10 1020 )(2 ++=s s s G 若正弦输入信号为)sin()(1t A t Ui ω=,则当输出达到稳态时,其输出信号为)sin()(20?ω+=t A t U 。改变输入信号频率π ω 2= f 值,便可测得二组2 1 A A 和ψ随f(或ω)变化的 数值,这个变化规律就是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2.根据测定的系统频率特性,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

三、实验原理 1.幅频特性即测量输入与输出信号幅值A 1及A 2,然后计算其比值A 2/A 1。 2.实验采用“李萨如图形”法进行相频特性的测试。以下简单介绍一下这种测试方法的原理。 设有两个正弦信号: )sin()(t X t X m ωω=) sin()(?ωω+=t Y t Y m 若以X (ωt )为横轴,Y (ωt )为纵轴,而以ω作为参变量,则随着ωt 的变化, X (ωt )和Y (ωt )所确定的点的轨迹,将在X -Y 平面上描绘出一条封闭的曲线。这个图形就是物理学上所称的“李萨如图形”,如图2.2.3所示。 图2.2.3李沙育图形 3.相位差角的求法: 对于)sin()(t X t X m ωω=及) sin()(?ωω+=t Y t Y m 当0=t ω时,有0)0(=X ;)sin()0(?m Y Y =即)/)0(arcsin(m Y Y =?,2/0π?≤≤时成立 4.记录实验结果数据填写表2.2.1。 表2.2.1实验结果数据表 编号 1 2 3 … 10 ω A 2/A 1Y 0/Y m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

叙永县白腊中心校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组别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测定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测定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停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木块、刻度尺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 2.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o以内),将弹簧片固定在斜面底端。 3.将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4.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5.重复步骤2-4,进行第二次测量 6.分别计算两次小车的平均速度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物理量路程s 时间t 平均速度第一次 第二次 回答问题 两次测量所取的路程不同,小车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叙永县白腊中心校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组别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量程0℃~100℃,最小刻度值1℃),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2个烧杯。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 2.估测热水的温度。 3.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4.估测冷水温度。 5.用温度计测冷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6.整理器材。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1.观察器材:温度计的量程,最小刻度值。 2.记录数据: 手指的感觉(热或 估测温度实测温度冷) 回答问题 为什么不能用体温计测量温水的温度?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实验八实验报告电工学

中山大学电工原理及其应用实验报告 SUN YAT-SEN UNIVERSITY 院(系):移动信息工程学号:审批 专业:软件工程实验人: 实验题目:实验九:BJT单管共射电压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电路动态性能(电压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以及幅频特性等)的测试方法。 3. 进一步熟练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二、预习思考题 1.阅读教材中有关单管放大电路的内容并估算实验电路的性能指标。 假设:3DG6 的β=100,Rb2=20KΩ,Rb1=60KΩ,RC=2KΩ,RL=2KΩ。 估算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增益AV,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O 2、阅读实验附录中有关示波器的使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简介以及放大电路干扰和自激振荡 消除的内容。 3、能否用直流电压表直接测量晶体管的VBE?为什么实验中要采用测VB、VE,再间接算出VBE的方法? 答:一般的电压表直接测不准,会引起电路参数变化,因为电表直接接在输入端,形成额外的输入信号。而测UB、UE时,电压表的一端是接地的,不容易形成额外输入。 4、怎样测量Rb1阻值? 答: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 5、当调节偏置电阻Rb1,使放大电路输出波形出现饱和或截止失真时,晶体管的管压降VCE怎样变化?

答:饱和失真时Uce减小Ic增大,截止失真时Uce增大Ic减小。 6、改变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Ri有否影响?改变外接电阻RL对输出电阻RO有否影响?答:因为Ri≈Rbe‖Rb1‖Rb2;Ro≈Rc,所以对输入电阻有影响对输出电阻吴影响。 7、在测试AV,Ri和RO时怎样选择输入信号的大小和频率?为什么信号频率一般选1KHz,而不选100KHz或更高? 答:应该选Ui=10mv作用f=1KHZ左右,因为,试验电路为阻容耦合单管共射放大电路,阻容耦合单管放大电路的下限频率fL越小电路的低频响应越好,所以采用1KHZ而不用更高的 8.单管共射级放大电路测试中,如果将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示波器中任一仪器的二个测试端子接线换位,将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对于函数信号发生器:如果有波形输出,例如正弦波,则在示波器端的显示是反相。 交流毫伏表:正电流显示为负电流,负电流显示为正电流,容易造成仪器损坏。 示波器:只是显示的通道不同了而已,没影响。 三、原理说明 图9-1为射极偏置单管放大电路。它由Rb1和Rb2组成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 阻Re,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当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vi后,在放大电 路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vi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vo,从而实现电压放 大。 图9-1

自控实验报告5

实验报告(5) 实验名 称 实验五线性系统串联校正 实验日期2014-6-6 指导教 师 于海春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用MATLAB 语句绘制频域曲线。 2.掌握控制系统频域范围内的分析校正方法。 3.掌握用频率特性法进行串联校正设计的思路和步骤。 二、预习要求 1.熟悉基于频率法的串联校正装置的校正设计过程。 2.熟练利用MATLAB 绘制系统频域特性的语句。 三、实验内容 1.某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4 ()(1) G s s s = +,试设计一超前校正装置,使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120v K s -=,相位裕量050γ=,增益裕量20lg 10g K dB =。 2.某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3 ()(1)k G s s = +,试设计一个合适的滞后校正网络,使系统阶跃响应的稳态误差约为0.04,相角裕量约为045。 3.某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2) K G s s s s = ++,试设计一滞后-超前校正 装置,使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110-=s K v ,相位裕量0 50=γ,增益裕量 dB K g 10lg 20≥。 三、实验结果分析 1.开环传递函数为的系统的分析及其串联超前校正: (1)取K=20,绘制原系统的Bode 图: ①源程序代码: num0=20; den0=[1,1,0]; w=0.1:1000; [gm1,pm1,wcg1,wcp1]=margin(num0,den0); [mag1,phase1]=bode(num0,den0,w); [gm1,pm1,wcg1,wcp1] margin(num0,den0)

2014-2015八年级(下)物理实验报告单

庆坪中学探究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物理(下) 一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其余学生自备。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5N ,分度值是0.2N 。 2.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指针是否与平板之间有摩擦? 3.感受: 用手拉测力计,使指针分别指在1N、3N、5N,感受一下1N、3N、5N的力的大小。 4.测量: (1)把笔袋挂在挂钩上,提起笔袋,笔袋对测力计的拉力,F= 4N (2)把笔袋挂在挂钩上,在桌面上水平拖动笔袋,笔袋对测力计的拉力,F=1.5N (3)拉断一根头发,所需要的力,F= 5.使用弹簧测力计时: (1)如果所测量的力的大小超出测力计的量程,会损坏弹簧秤 (2)如果没有认清分度值,会出现读数错误 (3)如果指针指在零刻度线的上方或下方就进行测量,会使测量值偏大或偏小

庆坪中学探究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物理(下) 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正确绘制数据图像,根据实验数据和图像总结出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勾码一盒。 1.看勾码盒上的标注,每个勾码的质量是0.05 kg。 2.逐次增挂钩码个数,测出所受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实验次数一个钩 码两个钩 码 三个钩 码 四个钩 码 五个钩 码 六个 钩码 质量m/kg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重力G/N 0.49 0.98 1.47 1.98 2.45 2.94 重力与质量之比9.8 9.8 9.8 9.8 9.8 9.8 3.在右图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 描点并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 4.分析数据和图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 成正比关系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9.8 (用g表示)。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用字母表示为:G =mg 5.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表示的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