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南京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宏观部分简答题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最新复试要求并结合历年复试经验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复试科目该题型常考及重点复试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由于复试复习时间短,时间紧张建议直接背诵记忆,考研复试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重要提示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试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2020年南京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宏观部分简答题精编

1.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答案】(1)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强调相机抉择的需求管理政策,认为在经济运行低迷时,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央行应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使均衡产出达到潜在产出的位置。而在经济体过热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央行应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使得经济体回到潜在产出的位置。简言之,政府和央行应相机抉择,“逆经济风向行事”,使宏观经济保持在潜在产出的位置。

(2)在IS-LM模型中,当均衡产出低于潜在产出时,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购买支出或减少所得税,提高均衡产出。同时,为了防止利率上升挤出私人投资,央行应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营造低利率的环境,促进私人投资,提高均衡产出。

在均衡产出高于潜在产出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购买支出或提高所得税,降低均衡产出;央行应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抑制经济体过热的局面,促使均衡产出回到潜在产出的水平。通过IS-LM模型可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这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强调的相机抉择的需求管理政策具有一致性。因此,可以说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2.为什么摩擦性失业不可避免?政府如何降低摩擦性失业的数量?

【答案】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所引致的失业。摩擦性失业一直存在,并不会消失。摩擦性失业是自然失业的一部分。

政府为了降低摩擦性失业可以采取的措施:(1)加快劳动者的流动。政府对失业率高的地区提供就业补贴,用高工资吸引劳动力跨地区就业。(2)建立完备的就业信息体系和相应的就业机构,为失业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提供相关就业指导和培训。(3)降低个人所得税,对收入低于一定标准的家庭,按其实际收入的大小给予补贴,以鼓励人们参加工作。

3.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案】理性预期学派是作为凯恩斯主义的对立物而出现的,这个学派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70年代中期形成。由于这个学派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与货币学派有密切联系或相近,因此又被称为激进的货币主义,或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卢卡斯、托马斯·萨金特、罗伯特·J.巴罗和尼尔·华莱士等。

理性预期学派阐述其观点的两个依据是:(1)理性预期假说。(2)自然率假说。

该学派的理论观点主要有:

(1)界定经济当事人的理性预期,并应用于建立宏观经济模型。

(2)利用附加预期的劳动供给曲线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

(3)货币的非预料到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但同时也形成经济周期。

(4)从微观经济基础上彻底否定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有效性。

(5)利用理性预期假说和自然率假说否定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理性预期学派的政策主张:

(1)主张实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主张政府制定并公布长期不变的原则,形成公众的稳定预期,同时政府还是要管理货币储备、政府开支、总的价格水平或通货膨胀率等,使之稳定在一定水平上。

(3)改善和刺激劳动供给,降低自然失业率。

4.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来解决滞胀问题?

【答案】(1)滞胀指经济生活中出现了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存在的现象,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者直接批判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政策,认为滞胀是长期实施膨胀性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以增加有效需求的办法来刺激经济,实质上是过度发行货币,经济中的自然失业率是无法通过货币发行来消除的。

(2)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是指改变政府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劝告等措施。这些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3)当经济出现滞胀时,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可以抑制社会总需求,防止经济过热和制止通货膨胀;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旨在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因此,这种政策组合的效应就是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但货币政策过松就难以制止通货膨胀。

5.简述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答案】(1)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经济效应。其作用机制如下:政府支出增加会导致国民收入增加,在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国民收入的增加会使利率升高,而私人投资与利率负相关,因此,私人投资最终下降,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时的增加量。

(2)在IS—LM模型中,若LM曲线不变,向右移动IS曲线,两种市场同时均衡时,利率

上升,国民收入增加。但是,这一增加量小于利率不变时的增加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引起的“挤出效应”。

(3)“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其中,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程度和投资需求的利率敏感程度是“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因素,它与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负相关、与投资的利率敏感程度正相关。

(4)“挤出效应”的大小会影响财政政策的效果。一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如果“挤出效应”很大,则财政政策的效果就会很小;反之,财政政策效果就会很大。

6.根据鲍莫尔-托宾模型,决定人们去银行的频率的因素是什么?这种决策与货币需求有什么关系?

【答案】鲍莫尔-托宾模型分析了持有货币的成本与收益。持有货币的收益是方便性:人们持有货币是为了避免在想买东西时每次都要到银行取款。这种方便的成本是放弃他们把货币存入支付利息的储蓄账户所得到的利息。

去银行的频率取决于去银行的总成本,即放弃的利息和去银行的成本之和,表示如下:

总成本=放弃的利息+去银行的成本=rY/(2N)+FN

去银行的次数N越大,放弃的利息就越少,而去银行的成本则越大。但一定存在最优次数,,能够使得总成本最小。

平均货币持有量是,该式表示,去银行的固定成本越多,或者支出Y 越多,抑或利率r越低,个人持有的货币就越多。

7.假如你是一个追求跨期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正处于青年时期,下列事件的发生将如何影响你现期的消费行为。

(1)一位失散多年的亲戚突然与你取得联系,并在其遗嘱中将你列为其巨额遗产的唯一继承人;

(2)你目前所从事的行业属于夕阳行业,未来几年你将面临下岗的威胁;

(3)医生根据你目前的身体状况预测你可以活到90岁。

【答案】(1)事件1会导致消费者当期收入增加,从而引起预算约束线向外侧平移,如果消费品为正常物品,消费者的现期消费将会增加。

(2)事件2会导致消费者未来收入减少,从而引起预算约束线向内侧平移,如果消费品为正常物品,消费者的现期消费将会减少。

(3)事件3将会导致消费期数的增加,而这一时期收入为0,因此整体跨期预算约束线会向内测发生平移,如果消费品为正常物品,消费的现期消费将减少。

8.相对收入假说

【答案】相对收入假说是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杜森贝里于1949年提出的消费函数理论。该假说认为个人或家庭的消费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①其他家庭或个人的收入水平,即消费者在国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