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色原理

分色原理

制版时,原稿要分成青(C)、品红(M)、黄(Y)、黑(K)四色,其分色原理是什么?

答:彩色画稿或彩色照片,其画面上的颜色数有成千上万种。若要把这成千上万种颜色一色色地印刷,几乎是不可能的。印刷上采用的是四色印刷的方法。即先将原稿进行色分解,分成青(C)、品红(M)、黄(Y)、黑(K)四色色版,然后印刷时再进行色的合成。所谓"分色"就是根据减色法原理,利用红、绿、蓝三种滤色片对不同波长的色光所具有的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而将原稿分解为黄、品、青三原色。在分色过程中,被滤色片吸收的色光正是滤色片本身的补色光,以至在感光胶片上,形成黑白图像的负片、再行加网,构成网点负片,最后拷贝、晒成各色印版。这是最早的照相分色原理。

由于印刷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印前扫描设备将原稿颜色分色、取样并转化成数字化信息,即利用同照相制版相同的方法将原稿颜色分解为红(R)、绿(G)、蓝(B)三色,并进行数字化,再用电脑通过数学计算把数字信息分解为青(C)、品红(M)、黄(Y)、黑(K)四色信息。

三原色混色原理理论

三原色混色原理理论 三原色,所谓三原色,就是指这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它色可由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色彩学上将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 混色理论 色彩的混合分为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色彩还可以在进入视觉之后才发生混合,称为中性混合。 (一)加法混合 加法混合是指色光的混合,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光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之和。色光混合中,三原色是朱红、翠绿、蓝紫。这三色光是不能用其它别的色光相混而产生的。而: 朱红光+翠绿光=黄色光 翠绿光+蓝紫光=蓝色光 蓝紫光+朱红光=紫红色光 黄色光、蓝色光、紫色光为间色光。 如果只通过两种色光混合就能产生白色光,那么这两种光就是互为补色。例如:朱红色光与蓝色光;翠绿色光与紫色光;蓝紫色光与黄色光。 (二)减法混合 减法混合主要是指的色料的混合。 白色光线透过有色滤光片之后,一部分光线被反射而吸收其余的光线,减少掉一部分辐射功率,最后透过的光是两次减光的结果,这样的色彩混合称为减法混合。一般说来,透明性强的染料,混合后具有明显的减光作用。 减法混合的三原色是加法混合的三原色的补色,即:翠绿的补色红(品红)、蓝紫的补色黄(淡黄)、朱红的补色蓝(天蓝)。用两种原色相混,产生的颜色为间色: 红色+蓝色=紫色 黄色+红色=橙色 黄色+蓝色=绿色 如果两种颜色能产生灰色或黑色,这两种色就是互补色。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相混,所得的色可以是黑色或黑灰色。在减法混合中,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会有所下降。 (三)中性混合 中性混合是基于人的视觉生理特征所产生的视觉色彩混合,而并不变化色光或发光材料本身,混色效果的亮度既不增加也不减低,所以称为中性混合。 有两种视觉混合方式: A:颜色旋转混合:把两种或多种色并置于一个圆盘上,通过动力令其快速旋转,而看到的新的色彩。颜色旋转混合效果在色相方面与加法混合的规律相似,但在明度上却是相混各色的平均值。 B:空间混合:将不同的颜色并置在一起,当它们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小到一定程度时,这些不同的颜色刺激就会同时作用到视网膜上非常邻近的部位的感光细胞,以致眼睛很难将它们独立地分辨出来,就会在视觉中产生色彩的混合,这种混合

调色原理及方法

调色原理及方法 红、黄、蓝称为三原色。 纯色(也叫色相,基本色)加黑白可以得出明暗不同的颜色。 红+黄、黄+蓝、蓝+红,这三个大格,叫“二次色”。每一种二次色都是由离它最近的两种原色等量调合而成的颜色。也就是说“红+黄”这一格的颜色,就等于“原色红”1份+“原色黄”1份。其他同理。 1、2、3、4、5、6这六个大格,叫“三次色”。三次色是由相邻的两种二次色调合而成。也就是说,格子“1”的颜色,是由“原色红”+二次色“红+黄”格子里的颜色调出来的。其他同理。

一.这个图就是原色以及它们的间色和复色~~ 那么到底什么是原色~~不能用其它色混合而成的色彩叫原色~用原色却可以混合出其它的色彩~当然并不是全部~~所以在大家的颜料里~原色的色彩是必不可少的~~ 光也是有三原色的~~分别是朱红光~翠绿光~蓝紫光~~间色是朱红光+ 翠绿光~得到黄光~~~ 翠绿光+ 蓝紫光~得到蓝光~~~蓝紫光+ 朱红光~得到紫红光~~它们的复色是白光~~ 这些就是原色~~ 二.原色之后~再简单的了解下色彩的三要素~~ 这个应该有很多吧友知道或听过~~ 色彩的三要素指的就是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 之所以称它们为色彩的三要素是因为所有的色彩都具有这三个特点~除了黑

~白~灰~~ 黑白灰我们称之为无彩色~~三个要素中它们只具有明度特点~~ 1.色相~简单说就是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的名称~~红~橙~黄~绿~蓝~紫 ~每个字都代表一类具体的色相~~它们之间的差别就属于色相差别~ 通过图片我们来了解由原色所调出的12色色相环和24色色相环~ 色相的混合练习可以帮助大家了解色彩调色的方法~~得到自己想要的色彩~~ 所以~如果有时间和精力大家也可以把上面两张图中的色彩调一调~~就当做是色彩的调色练习吧~~ 2.明度~~ 明度指的就是色彩的明暗程度~~也可以叫亮度或深浅度~~

印刷基础理论-四色及网点介绍

印刷基础理论-四色及网点介绍为 什么要讲印刷呢?不精通后工序又怎么做好前工序,这道理不用多讲. 四色印刷: 只要R+G+B三色按比例相撞能生成何止千万色.哪为什么要黑色呢?对,R.G.B比例相等时就能产生黑色,但是要三种油墨才能生成一种色,从经济角度看是行不通的.而实际上在设计的过程中黑色的运用是非常之多,这其实就是为什么要用四色印刷.还有一点:RGB生成的黑色与用油墨直接调配而得的黑色相比之后,前者有一种虚浮感,而后者就感觉较沉实. 1.有了四色原理大家就容易接受得多了.它相当于输出时的四张胶片,亦相当于PHOTOSHOP里面的channels 中 cyan,magenta,yellow,black(C,M,Y,K)四条通道.我们处理图像时对通道的修改,实际就是对胶片的改变. 2.网目\网点\网角\平网和挂网. 网目:每平方英寸,所放的网点数目,常用印刷品用175目,报纸用60目到100目不等,视纸质而定.特殊印刷有特殊的网目,视质地而定. 网点:分圆形.椭圆.菱形.方形.钻石形.调频网点等.上图就是由圆形网点组成的. 网角:最紧密相连的网点形成的直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角度.上图为45度 平网:整块胶片的网点都是有规律平均分布的且大小一样,有如一个平面,没有层次感.上图就是平网 挂网:网点大小不一样,网片有层次感,如下图网角为60度) 输出菲林前应该做些什么 一、文件的格式 现输出中心大部份采用方正栅格世纪RIP(pspnt)输出系统,及HQ510、以色列的赛天使、海德堡等照排输出系统。全都支持postscrit打印机描述文件。也就是后缀名为.ps的文件。 其它常见的可以直接RIP输出的文件格式有:s2、s72、ps2(方正书版)、EPS、TIF、PDF等。 目前较普遍使用的设计软件:photoshop、pagemaker、coreldraw、illustrator等,都可通过postscrip虚拟打印机生成一个PS文件或是PDF文件,而像方正书版、维思、飞腾等一些方正软件所生成的s2、ps2、ps文件,也可直接在方正世纪RIP输出,但其它输出系统就不支持。其它还有一些像word、wps2000等一些字处理软件,同样可以通过posts cript 虚拟打印机生成ps文件。实际上印前输出都要进行诸如拼版、加套准规线、裁切线等一些处理,而word、wps2000等软件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无能为力,特别是彩色稿,一旦做好后,再去后期加工,将会带来极大的困难。所以,尽量选用pagemaker等一系列专业设计、排版软件。 二、图片的格式、精度。 现代胶印采用的都是柯式印刷(四色套印),也就是将彩色图片分成四色:青(C)、品(M)、黄(Y)、黑(B)四色网点菲林,再晒成PS版,经过胶印机四次印刷,出来后就是彩色的印刷成品。 印刷用图片不同于平常计算机显示用图片,图片必须为CMYK模式,而不能采用RGB模示或是其它模式。输出时将图片转换为网点,也就是精度:dpi,印刷用图片理论上精度最小要达到300dpi/像素/英寸,而平时大家经常在电脑上看到的精美图片,在显示器上感觉非常漂亮,其实大多为72dpi的RGB模式图片,大多数都不能用于印刷。采用的图片不能以显示为准,不要因为图片经过acdsee或是其它软件看到挺精美,放大后也很精美就认为可以作为印刷用,一定要经过photoshop打开,用图像大小一项来确认其真正精度。 举例说:某图片分辩率为600*600dpi/像素/英寸,那么,它现在的尺寸就可放大至一倍以上使用也没有问题。如果分辨率为300*300dpi,那么它就只能缩小或是原大,不能再将其放大。如果图片分辨率为为72*72dpi/像素/英寸,那么必须将其尺寸缩小,(dpi精度相对会变大),直至分辩率变为300*300dpi,才可使用。(用此项功能时将photoshop内图像尺寸选项内 "重新定义像素"一项定为无。) 常见的图片格式有:TIF、JPG、PCD、PSD、PCX、EPS、GIF、BMP等,做稿时,TIF彩色、黑白位图,EPS矢量图或是JPG=

三原色混色原理理论

三原色混色原理理论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三原色混色原理理论 三原色,所谓三原色,就是指这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它色可由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色彩学上将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 混色理论 色彩的混合分为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色彩还可以在进入视觉之后才发生混合,称为中性混合。 (一)加法混合 加法混合是指色光的混合,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光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之和。色光混合中,三原色是朱红、翠绿、蓝紫。这三色光是不能用其它别的色光相混而产生的。而: 朱红光+翠绿光=黄色光 翠绿光+蓝紫光=蓝色光 蓝紫光+朱红光=紫红色光 黄色光、蓝色光、紫色光为间色光。 如果只通过两种色光混合就能产生白色光,那么这两种光就是互为补色。例如:朱红色光与蓝色光;翠绿色光与紫色光;蓝紫色光与黄色光。 (二)减法混合 减法混合主要是指的色料的混合。 白色光线透过有色滤光片之后,一部分光线被反射而吸收其余的光线,减少掉一部分辐射功率,最后透过的光是两次减光的结果,这样的色彩混合称为减法混合。一般说来,透明性强的染料,混合后具有明显的减光作用。 减法混合的三原色是加法混合的三原色的补色,即:翠绿的补色红(品红)、蓝紫的补色黄(淡黄)、朱红的补色蓝(天蓝)。用两种原色相混,产生的颜色为间色: 红色+蓝色=紫色 黄色+红色=橙色 黄色+蓝色=绿色 如果两种颜色能产生灰色或黑色,这两种色就是互补色。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相混,所得的色可以是黑色或黑灰色。在减法混合中,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会有所下降。 (三)中性混合 中性混合是基于人的视觉生理特征所产生的视觉色彩混合,而并不变化色光或发光材料本身,混色效果的亮度既不增加也不减低,所以称为中性混合。 有两种视觉混合方式: A:颜色旋转混合:把两种或多种色并置于一个圆盘上,通过动力令其快速旋转,而看到的新的色彩。颜色旋转混合效果在色相方面与加法混合的规律相似,但在明度上却是相混各色的平均值。

印前菲林分色详解

原稿→分色稿→出菲林→制版→印刷 流程描述 基础流程:原稿→分色稿→出菲林→制版→印刷。 题外话,好多人问学习平面设计有用吗?平面设计非常好,学它当然有用了,学好平面设计,必须要了解原稿→分色稿→出菲林→制版→印刷的流程才行! 一、原稿原稿就是我们要印刷的稿件,应该不用我多解释了。 我们知道,印刷通常提到“四色印刷”这个概念,是因为印刷品中的颜色都是由C、M、Y、K四种颜色所构成的。成千上万中不同的色彩都是由这几种色彩根据不同比例叠加、调配而成的。其调配原理同水彩、水粉等相同。 通常我们所接触的印刷品,如书籍杂志、宣传画等,是按照四色叠印而成的。也就是说,在印刷过程中,承印物(纸张)在印刷过程中经历了四次印刷,印刷一次黑色、一次品红色、一次青色、一次黄色。完毕后四种颜色叠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画面上的各种颜色。 二、分色 分色是一个印刷专业名词,指的就是将原稿上的各种颜色分解为黄、品红、青、黑四种原色颜色;在电脑印刷设计或平面设计图像类软件中,分色工作就是将扫描图像或其它来源的图像的色彩模式转换为CMYK模式。 一般扫描图像为RGB模式,如果要印刷的话,必须进行分色,分成黄、品红、青、黑四种颜色,这是印刷的要求。如果图像色彩模式为RGB 或Lab,输出时有可能只有K(黑色)版上有网点,即RIP(RIP是用来把计算机图像数据解释为菲林需要的数据的,其所用的解释语言为PostScript。PostScript是一种编程语言,最适用于打印图象和文字,无论是在纸,胶片或非物质的CRT都可。用现今的行话讲,它是页面描述语言。它与1985年由Adobe推出。)解释时只把图像的颜色信息解释为灰色。 在Photoshop中,分色操作其实非常简单:只需要把图像色彩模式从RGB 模式或Lab模式转换为CMYK模式即可。具体操作是执行Image/Mode/CMYK。这样该图像的色彩就是由色料(油墨)来表示了,具有4个颜色的通道。图像在输出菲林时就会按颜色的通道数据生成网点,并分成黄、品红、青、黑四张分色菲林片。 我们这里理解的分色就是把原稿上的颜色分开,分成独立的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当图2中的四种颜色印刷到纸张上时,就会实现图1中的效果,当然其间还有一些技术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网点的定义:要了解网点的定义同时要先了解连续调和非连续调的概念。绘画作品或彩色照片都是用连续调表现画面浓淡层次的,即色彩浓的地方色素堆积得厚一些,色彩淡 的地方色素也相应薄一些。然而印刷品再现绘画作品或彩色照片,是用网目调来表现画面色彩的浓淡层次的,具体讲就是利用网点的大小表现画面每个微小部位色彩的浓淡。在印刷品上,通过放大镜,可以看到层次是由网点来表现的(如图3)地方网点大,色彩轻的地方网点小,(当然如果你看到是一片色彩而没有点子了,那就是实地,实地就是100%的网点,也就是说全部是墨。大小不等的网点组成了各种丰富的层次。网点的形状有各种各样、圆形、菱形、方形、梅花形等等,网点的大小是决定色调厚薄的关键因素,印刷中把网点的大小按“成数”计,即:有几成网点,也可以用百分比计。如五成网点就是50%的网点。另外,我们可以看到图3中的网点有一定角度,这个就是加网角度,加网角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因为如果加网角度不合适、很容易出现龟纹,龟纹指的是在打样或印刷中由于阳图版的角度搭配不当所出现的一种不悦目的网纹图形。避免方法有: 1.品红、青、黑三块强色版之间的网屏角度差必须不小于30°、黄版设在90°; 2.有浅色版时,不得加深浅色版的墨色;

2021大班优秀美术公开课教案《三原色—加色法原理》

大班优秀美术公开课教案《三原色—加色法原理》 1.引导幼儿认识三原色,感知颜色的变化,产生探索颜色变化的兴趣。 2.能在活动过程中探索颜色的变化,并能说出×颜色和×颜色混合在一起变成×颜色。 多媒体课件,颜料(红、黄、蓝),一次性杯子,A4纸。 1、故事导入,引起兴趣。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向你们介绍三位可爱的宝宝,他们分别是红宝宝、黄宝宝、蓝宝宝(师出示课件),他们是最好的朋友。一天,蓝宝宝和黄宝宝一起到公园玩,她们在公园里跑呀,跳呀,玩的非常开心,并且激动地抱在了一起,(出示课件)她们抱啊转啊,结果……你们猜怎么样? --结果他们都变成了绿宝宝,你们相信吗? 2、让幼儿感知颜色变化。

今天我把黄宝宝和蓝宝宝都带来了,我们一起看看,会不会变成绿色呢?"好了,(教案出自:教案网)小朋友仔细看清楚了,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咯!"(教师示范操作)学生观察教师操作,感受颜色的变化。(教师实物操作)小结:蓝宝宝和黄宝宝抱在一起变成了绿宝宝。 师:我把红宝宝和黄宝宝也请来了,我请一位小朋友来变变看。(邀请一名幼儿示范操作)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 小结:红宝宝和黄宝宝抱在一起变成了橙宝宝。 --生活中常见的橙色的物体(展示课件图片)小朋友再想一想,假如红宝宝和蓝宝宝抱到一起,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宝宝呢?(幼儿思考,自由猜想。)邀请一名幼儿操作演示,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 小结:红宝宝和蓝宝宝抱在一起变成了紫宝宝。 --生活中常见的紫色的物体(展示课件图片)

3、总结:引出原色概念(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称之为原色,原色可以合成其他的颜色,(教案出自:教案网)美术色彩三原色:红,黄,蓝)加色法原理:蓝+黄=绿红+黄=橙蓝+红=紫 4、幼儿欣赏图画艺术作品,探索颜色变化。 师:这些颜色宝宝不仅会变颜色,还能印出许多漂亮的图案,(师课件展示范作品,幼儿欣赏),这些图案好不好看啊?我们下一节课也来动手印一印吧! 5、结束:儿歌《彩色的世界真奇妙》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混合颜色原理(颜色的相加与相减)

讲到绘画、图像,自然离不开谈颜色,所有的图案都是由基本形状和颜色组成,颜色构成了我们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下面我们将要了解颜色的原理,它将是我们美工的基础。 (一) 三基色原理 在中学的物理课中我们可能做过棱镜的试验,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多种颜色逐渐过渡的色谱,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这就是可见光谱。其中人眼对红、绿、蓝最为敏感,人的眼睛就像一个三色接收器的体系,大多数的颜色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这是色度学的最基本原理,即三基色原理。三种基色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一种基色都不能有其它两种颜色合成。红绿蓝是三基色,这三种颜色合成的颜色范围最为广泛。红绿蓝三基色按照不同的比例相加合成混色称为相加混色。 红色+绿色=黄色 绿色+蓝色=青色 红色+蓝色=品红 红色+绿色+蓝色=白色 黄色、青色、品红都是由两种及色相混合而成,所以它们又称相加二次色。另外:

红色+青色=白色 绿色+品红=白色 蓝色+黄色=白色 所以青色、黄色、品红分别又是红色、蓝色、绿色的补色。由于每个人的眼睛对于相同的单色的感受有不同,所以,如果我们用相同强度的三基色混合时,假设得到白光的强度为100%,这时候人的主观感受是,绿光最亮,红光次之,蓝光最弱。 除了相加混色法之外还有相减混色法。在白光照射下,青色颜料能吸收红色而反射青色,黄色颜料吸收蓝色而反射黄色,品红颜料吸收绿色而反射品红。也就是: 白色-红色=青色 白色-绿色=品红 白色-蓝色=黄色 另外,如果把青色和黄色两种颜料混合,在白光照射下,由于颜料吸收了红色和蓝色,而反射了绿色,对于颜料的混合我们表示如下: 颜料(黄色+青色)=白色-红色-蓝色=绿色 颜料(品红+青色)=白色-红色-绿色=蓝色 颜料(黄色+品红)=白色-绿色-蓝色=红色

色彩匹配与色彩原理基本知识

“数字影视特效”本身是基于计算机的软硬件环境,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学原理和方法,将 多种源素材(包括实拍的画面和计算机生成的画面)混合成单一复合图像的处理过程。多种 源素材能否在色彩、运动、透视、素材锐度等方面达到真实统一将直接影响到影视作品的可 信性,尤其对于影视艺术的最重要表现元素——色彩——的处理,更加直接关乎影视艺术表 现的艺术性。因此对于任何一位数字影视特效制作者,无不深知色彩在整个影视特效制作环 节中的重要作用。 一、动画电影与数字影视特效中的色彩匹配与校正 数字影视特效中的色彩调整主要分为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 制作中有时又是相互叠合。因此对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的探究,不仅对数字影视特效制作具 有指导作用,还将对影视艺术提供一种新的创作可能。 在数字电影色彩的运用和创作方面,现代的数字电影制作者有很多新的认识。北京电影 学院院长张会军教授在《电影摄影画面创作》中写道:“色彩的应用,实质是一种经验”。这种 强调个人的经历和感受对创作的影响,是毋容置疑的。一个经验丰富的摄影师对色彩的敏感度,色彩捕捉能力通常强于初学者。但当进入数字影像制作时代,这种理念将无法指导数字 化的影像后期制作。 数字影视制作中,相当多的问题需要数据化、需要量化,需要有明确的制作目的性,如 果仍旧单纯套用经验进行制作,不仅很难达到作品的预期艺术性,同时还消耗了大量的时间 和金钱。 数字影像的另一主要表现形式数字动画电影的色彩匹配与校正与数字影视特效又有很大 的不同,动画电影的色彩处理更为突出色彩夸张及色彩造型。因此,本文在进行数字色彩匹 配和校正方法研究的同时,更是想激发影视色彩处理的更多可能。 二、色彩处理原理及色彩检测 人们对色彩是如此地敏感,计算机的色彩处理能力也越来越强,并早已实现了千万色的 色彩再现,那么在影视创作中,如何在人眼的色彩感知范围内使计算机处理的色彩得到最大 程度的艺术表现,对数字色彩处理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探讨数字色彩匹配和色彩 校正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眼识别色彩的基本规律,以及计算机对色彩处理及检验的基 本原理。 1.人眼对色彩识别的一般规律 从原理上讲,单一波长的电磁辐射所发出的可见光称为谱色光或单色光。人眼对此感觉 到的是一种单纯、鲜艳的颜色,可称为谱色或单色。但在自然界中,人眼所看到的各种光源 发射出的可见光都不是谱色光,他们是由连续光谱或是线状光谱构成的,它们所发出的光线 称为复合光。 无论谱色光(单色光)或复合光,都基于亮度、色调、饱和度三个参量得以描述。 亮度表示彩色光对人眼刺激的强弱,与进入人眼的色光所包含的能量有关。光源的发光 强度越高和彩色物体表面的光谱反射率越高,物体的亮度越高。 一

印刷四分色模式

印刷四分色模式 印刷四分色标准 印刷四分色模式是彩色印刷时采用的一种套色模式,利用绘画的三原色原理,用四种颜色混合迭加形成各种复杂的颜色,四种标准颜色是: ?C:Cyan =青色,在英文的翻译里是名词‘青绿色’。 ?M:Magenta =品红色,又称为‘洋红色’。 ?Y:Yellow =黄色。 ?K:Black =黑色,为了避免与RGB的Blue蓝色混淆而改称K。 品红加黄色会形成红色;品红色加青色形成蓝色;青色加黄色形成绿色;理论上只用上述三种颜色相加就可以形成黑色,但实际印刷时三种颜色的相加只能形成一种深灰色或深褐色(因为油墨里含有杂质的缘故);另外三层颜色也不容易立即干燥,所以不利于快速印刷;再来三层印刷需要非常精确的套印;用黑色替代三层颜色也可以大大节省成本,所以采取四种颜色的配色方法。 印刷时用黑色作为标定套版位置的颜色,所以也叫做定位(Key)套版的颜色。用黑色代替其他颜色的量不尽相同,取决于采取不同的印刷技术、纸张和黑色油墨的质量。由于印刷和电脑的屏幕显示,使用的是不同的色彩模式,电脑一般用三原色光模式,所以在电脑屏幕上看到的图像色调和印刷出来的有一些差别。 颜色模式的转换 这种转换实际并不总是完全一致的,例如从三原色光模式可以转换成印刷模式,印刷品仍然可以再转换成三原色光模式显示。但一件印刷模式的图片转换成三原色光模式显示,再转换成印刷模式就会造成色彩的畸变,两件印刷品的颜色会有区别。所以如果商业应用需要颜色非常精确时,不要使用转换的方法。 印刷四分色模式向三原色光模式转换时,需要经过一个中间三分色模式的变化,将黑色版的因素去掉。 从四分色向三原光转换 转换成三分色 然后再转换成三原色光

原稿-分色稿-出菲林-制版-印刷

稿-分色稿-出菲林-制版-印刷 流程描述 基础流程:原稿-分色稿-出菲林-制版-印刷。 一、原稿原稿就是我们要印刷的稿件,应该不用我多解释了。 我们知道,印刷通常提到“四色印刷”这个概念,是因为印刷品中的颜色都是由C、M、Y、K四种颜色所构成的。成千上万中不同的色彩都是由这几种色彩根据不同比例叠加、调配而成的。其调配原理同水彩、水粉等相同。 通常我们所接触的印刷品,如书籍杂志、宣传画等,是按照四色叠印而成的。也就是说,在印刷过程中,承印物(纸张)在印刷过程中经历了四次印刷,印刷一次黑色、一次品红色、一次青色、一次黄色。完毕后四种颜色叠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画面上的各种颜色。 二、分色 分色是一个印刷专业名词,指的就是将原稿上的各种颜色分解为黄、品红、青、黑四种原色颜色;在电脑印刷设计或平面设计图像类软件中,分色工作就是将扫描图像或其它来源的图像的色彩模式转换为CMYK模式。 一般扫描图像为RGB模式,如果要印刷的话,必须进行分色,分成黄、品红、青、黑四种颜色,这是印刷的要求。如果图像色彩模式为RGB 或Lab,输出时有可能只有K(黑色)版上有网点,即RIP(RIP 是用来把计算机图像数据解释为菲林需要的数据的,其所用的解释语言为PostScript。PostScript是一种编程语言,最适用于打印图象和文

字,无论是在纸,胶片或非物质的CRT都可。用现今的行话讲,它是页面描述语言。它与1985年由Adobe推出。)解释时只把图像的颜色信息解释为灰色。 在Photoshop中,分色操作其实非常简单:只需要把图像色彩模式从RGB 模式或Lab模式转换为CMYK模式即可。具体操作是执行Image/Mode/CMYK。这样该图像的色彩就是由色料(油墨)来表示了,具有4个颜色的通道。图像在输出菲林时就会按颜色的通道数据生成网点,并分成黄、品红、青、黑四张分色菲林片。 我们这里理解的分色就是把原稿上的颜色分开,分成独立的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当图2中的四种颜色印刷到纸张上时,就会实现图1中的效果,当然其间还有一些技术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网点的定义:要了解网点的定义同时要先了解连续调和非连续调的概念。绘画作品或彩色照片都是用连续调表现画面浓淡层次的,即色彩浓的地方色素堆积得厚一些,色彩淡的地方色素也相应薄一些。然而印刷品再现绘画作品或彩色照片,是用网目调来表现画面色彩的浓淡层次的,具体讲就是利用网点的大小表现画面每个微小部位色彩的浓淡。在印刷品上,通过放大镜,可以看到层次是由网点来表现的(如图3)地方网点大,色彩轻的地方网点小,(当然如果你看到是一片色彩而没有点子了,那就是实地,实地就是100%的网点,也就是说全部是墨。大小不等的网点组成了各种丰富的层次。网点的形状有各种各样、圆形、菱形、方形、梅花形等等,网点的大小是决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一、比例尺的概念及比例尺的分类。 比例尺:图上长度与相应的实地水平长度之比,称为该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的分类 ①小比例尺:1:25 万、1:50 万、1:100 万 ②中比例尺:1:2.5 万、1:5 万、1:10 万 ③大比例尺:1:500、1:1000、1:2000、1:5000、1:1 万 二、白纸测图与数字测图的基本概念。 (1)白纸测图:传统的地形测量是利用测量仪器对地球表面局部区域内的各种地物、地 貌(总称地形)的空间位置和几何形状进行测定,以一定的比例尺并按图式符号绘 制在图纸上,即通常所称的白纸测图。 (2)数字测图:广义地讲,生产数字地图的方法和过程就是数字测图。数字测图实质上 是一种全解析机助测图方法。它以计算机为核心,在相关输入输出设备的支持下, 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贮、处理、输出和管理。 三、什么是大比例尺数字地图? 贮存在数据载体(磁带、磁盘或光盘)上的数字形式的大比例尺地图。 四、大比例尺数字地图的特点。 (1)以数字形式表示地图的内容。 (2)具有良好的现势性。 (3)以数字形式贮存的1:1 的数字地图,不受比例尺和图幅的限制。 (4)具有较高的位置精度且精度均匀。 (5)为与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 (6)地图的建立需要较大的费用和较长的时间。 (7)读写需要相应的软硬件的支持。 五、数字测图技术特点。 (1)精度高 (2)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 (3)更新方便、快捷 (4)便于保存与管理 (5)便于应用 (6)易于发布和实现远程传输 六、数字测图系统的工作过程及作业模式。 数字测图(digital surveying and mapping,简称DSM)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 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硬、软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 图、输出、管理的测绘系统。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分为三个阶段: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地图数据的输出。广义地理解数字测图系统:采集地形数据输入计算机,由机内的成图软件进行处理、 成图、显示,经过编辑修改,生成符合国标的地形图,并控制数控绘图仪出图。 七、数字测图的数据采集方式有哪几种?

LED灯具混色原理及颜色控制方式

LED灯具混色原理及颜色控制方式 LED灯具的颜色控制近年来,固态LED照明灯具大量普及,笔者在此尝试解析LED颜色技术的复杂性及其控制方式。关于加法混色LED 灯具采用多个光源获得各种色光和强度。对于演艺灯具行业,加法混色已是老生常谈了。多年来,从业者采用带滤色片的灯具来投射天幕上的同一区域,这种方式控制起来并不容易。笔者使用的首台智能型灯具是一台采用 3 个MR16光源的聚光灯,它们分别带有红色、绿色和蓝色滤色片。早期,这类灯具只有3个DMX512控制通道,没有独立的强度控制通道。所以很难在调光过程中保持颜色不变。通常,电脑灯程序员还会设置一个“灭光换色”,以便轻易地熄灭灯具。当然,还有更好的方法,此处不再一一列举。颜色的控制与定义如果使用者不用纯粹的DMX 值来控制智能型灯具,而用某种抽象的控制方式,就可以采用一个虚拟的强度值。即使制造厂家规定灯具使用3个DMX通道,抽象的控制方式也可分配4个手柄来控制:强度值和3 个颜色参数。此处笔者写的是“ 3 个颜色参数”,而非红色、绿色和蓝色,因为RGB 只是描述颜色的一种方式。另一种描述方式是色调(hue)、饱和度(saturation )与亮度(luminance)——HSL (有人称它为强度(intensity)或明度(lightness),而非亮度)。另一种描述是色调(hue)、饱和度(saturation)与明度(value)——HSV。 Value(明度)也常被称为brightness(亮度),它与luminance (亮度)相似。然而,HSL和HSV对于饱和度的定义差别很大。为简单起见,笔者在本文中把色定义为颜色,把饱和度定义为颜色的量。

印刷分色一本原理

原创: 印刷分色 文字文字 ]1 印刷 1 网屏 CMYK每种颜色的油墨在印刷时,表现为一系列大小不一的点。每一颜色的点按一定的角度来排列,就可在视觉上产生出所有可印刷的颜色。在印刷上把每一种颜色的点的排列称为网屏。 2 网线频率网屏是每种颜色的点,按一定角度的排列。则单位长度上的排列线数就是网频。网线频率是每英吋内的线数。 2 颜色模式 1 RGB 模式 是加法模式。RGB三色相等的情况下为灰色。大部分可见光都通过RGB的色域范围中得到。 2 CMYK 模式 是减法模式。CMY 与RGB为互补色。由于CMY 在实际中不能形成黑色,所以需外添黑色,而成CMYK。 CMYK 模式的色域范围较RGB模式为小,所以它的颜色远不如RGB 来得鲜艳。 3 专色 专色是在印刷过程中,用的一种颜料,只印刷一次的颜色。它可以是CMYK色域中的颜色,也可是色域外的颜色。 在以下情况下可使用专色: (1)在单色或双色印刷任务中为了节约经费。 (2)在设计或印刷徽标或其它需要精确配色的图形时。 (3)印刷特殊颜色的油墨,例如金属色、荧光色或珠光色等。 3 颜色管理 1 从下拉式菜单中选择显示器。 2 从打印机下拉式菜单中选取打印机。 3 从引擎下拉式菜单中选取颜色管理系统CMS。 4 从预期方式菜单中有下列选择: (1)感性的(图象) (2)饱和的(图象) (3)相对比色 (4)绝对比色 5 如想要打印出屏幕上的色彩,可选上“在屏幕上模拟打印颜色” 的选项。 4 文档信息 文档信息中包含了对象、颜色、字体等很重要的印刷信息。在文档交付印刷前,先把文档信息保存,再用任何文本编辑器查看和打印后,与文档一起交给印刷商。 5 分色 在印刷机上印制彩色文档,首先须分解为CMYK原色以及任何要应用的专色。这过程称为分色。 1 PostScript印刷机描述文件(PPD) 该文件包含了关于输出设备的有关信息,包括可使用的页面尺寸、分辨率、可使用的网频及网屏的角度等信息。 出血 出血是指溢出在印刷边框或裁剪标记和修剪标记外面的作品量。 出血的默认量是18磅。设置的出血量可从0 - 72 磅。 2 分色 如没有专色的情况下,会分成CMYK 四色来印刷,当有了专色,选取“转换到过程色”的选框,则会把专色转化为CMYK四色来处理。否则会进行五次印刷。 3 设置网频

色彩混合原理(加色法与减色法)

色彩混合原理(加色法与减色

颜色模型 颜色模型简介 RGB颜色模型 RGB颜色模型是最佳的色彩模式,可以提供全屏幕的24bit的颜色范围,即真彩色显示。但是,如果将RGB模式用于打印就不是最佳的了,会损失一部分亮度,比较鲜艳的色彩肯定会失真的。 CMYK颜色模型 CMYK(cyan,magenta,yellow)颜色空间应用于印刷工业9印刷业通过青(C)、品(M)、黄(Y)三原色油墨的不同网点面积率的叠印来表现丰富多彩的颜色和阶调,这便是三原色的CMY 颜色空间。实际印刷中,一般采用青(C)、品(M)、黄(Y)、黑(BK)四色印刷,在印刷的中间调至暗调增加黑版。当红绿蓝三原色被混合时,会产生白色,但是当混合蓝绿色、紫红色和黄色三原色时会产生黑色。既然实际用的墨水并不会产生纯正的颜色,黑色是包括在分开的颜色,而这模型称之为CMYKo CMYK颜色空间是和设备或者是印刷过程相关的,则工艺方法、油墨的特性、纸张的特性等,不同的条件有不同的印刷结果。所以CMYK颜色空间称为与设备有关的表色空间。而且,CMYK具有多值性,也就是说对同一种具有相同绝对色度的颜色,在相同的印刷过程前提下,可以用分种CMYK数字组合来表示和印刷出来。这种特性给颜色管理带来了很多麻烦,同样也给控制带来了很多的灵活性。在印刷过程中, 必然要经过一个分色的过程,所谓分色就是将计算机中使用的RGB颜色转换成印刷使用的CMYK颜色。在转换过程中存在着两个复杂的问题,其一是这两个颜色空间在表现颜色的范围上不完全一样,RGB的色域较大而CMYK则较小,因此就要进行色域压缩;其二是这两个颜色都是和具体的设备相关的,颜色本身没有绝对性。因此就需要通过一个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来进行转换,即可以通过以上介绍的XYZ或LAB色空间来进行转换。 Lab颜色模型 Lab颜色模型是有国际照明委员会(CIE)于4976年公布的一种颜色模型,Lab颜色模型弥补了RGB和CMYK两种色彩模式的不足。Lab颜色模型由三个要素组成,一个要素是亮度(L), a和b是两个颜色通道。a包括的颜色是从深绿色(低亮度值)到灰色(中亮度值)再到亮粉红色(高亮度值);b是从亮蓝色(底亮度值)到灰色(中亮度值)再到黄色(高亮度值)。因此,这种颜色混合后将产生具有明亮效果的色彩。 HSI颜色模型 HSI (Hue-Saturation-lntensity(Lightness),HSI 或HSL)颜色模型用H、S、I 三参

理解三色原理教你调色

理解三色原理教你调色 讲到绘画、图像,自然离不开谈颜色,所有的图案都是由基本形状和颜色组成,颜色构成了我们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下面我们将要了解颜色的原理,它将是我们美工的基础。 (一) 三基色原理 在中学的物理课中我们可能做过棱镜的试验,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多种颜色逐渐过渡的色谱,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这就是可见光谱。其中人眼对红、绿、蓝最为敏感,人的眼睛就像一个三色接收器的体系,大多数的颜色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这是色度学的最基本原理,即三基色原理。三种基色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一种基色都不能有其它两种颜色合成。红绿蓝是三基色,这三种颜色合成的颜色范围最为广泛。红绿蓝三基色按照不同的比例相加合成混色称为相加混色。 红色+绿色=黄色 绿色+蓝色=青色 红色+蓝色=品红 红色+绿色+蓝色=白色 黄色、青色、品红都是由两种及色相混合而成,所以它们又称相加二次色。另外: 红色+青色=白色 绿色+品红=白色 蓝色+黄色=白色 所以青色、黄色、品红分别又是红色、蓝色、绿色的补色。由于每个人的眼睛对于相同的单色的感受有不同,所以,如果我们用相同强度的三基色混合时,假设得到白光的强度为100%,这时候人的主观感受是,绿光最亮,红光 次之,蓝光最弱。 除了相加混色法之外还有相减混色法。在白光照射下,青色颜料能吸收红色而反射青色,黄色颜料吸收蓝色 而反射黄色,品红颜料吸收绿色而反射品红。也就是: 白色-红色=青色 白色-绿色=品红 白色-蓝色=黄色 另外,如果把青色和黄色两种颜料混合,在白光照射下,由于颜料吸收了红色和蓝色,而反射了绿色,对于 颜料的混合我们表示如下: 颜料(黄色+青色)=白色-红色-蓝色=绿色

彩色印刷设计基本知识

彩色印刷设计基本知识 2009-10-03 13:33:56| 分类:专业|字号订阅 1、制版时,原稿要分成青(C)、品红(M)、黄(Y)、黑(K)四色,其分色原理是什么? 答:彩色画稿或彩色照片,其画面上的颜色数有成千上万种。若要把这成千上万种颜色一色色地印刷,几乎是不可能的。印刷上采用的是四色印刷的方法。即先将原稿进行色分解,分成青(C)、品红(M)、黄(Y)、黑(K)四色色版,然后印刷时再进行色的合成。所谓"分色"就是根据减色法原理,利用红、绿、蓝三种滤色片对不同波长的色光所具有的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而将原稿分解为黄、品、青三原色。在分色过程中,被滤色片吸收的色光正是滤色片本身的补色光,以至在感光胶片上,形成黑白图像的负片、再行加网,构成网点负片,最后拷贝、晒成各色印版。这是最早的照相分色原理。 由于印刷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印前扫描设备将原稿颜色分色、取样并转化成数字化信息,即利用同照相制版相同的方法将原稿颜色分解为红(R)、绿(G)、蓝(B)三色,并进行数字化,再用计算机通过数学计算把数字信息分解为青(C)、品红(M)、黄(Y)、黑(K)四色信息。 2、印前图像为什么要加网? 答:因为印刷工艺决定了印刷只能采用网点再现原稿的连续调层次,图若放大看,就会发现是由无数个大小不等的网点组成的。我们看到网点大小虽然不同,但都占据同等大小的空间位置,这是因为原稿图像一经加网以后,就把图像分割成无数个规则排列的网点,即把连续调图像信息变成离散的网点图像信息。网点越大,表现的颜色越深,层次越暗;网点越小,表现的颜色越浅,表示的层次越亮。每个网点占有的固定空间位置大小是由加网线数决定的,例如,加网点目数为150lpi,则在一英寸的长度或宽度上有150个网点。网点空间的位置和网点大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例如C50%代表的含义是网点大小占网点空间位置的50%,100%是指网点大小全部覆盖网点空间位置,即印刷中所称的"实地",0%由于没有网点,只有网点空间位置,所以这块地方就没有油墨被印上。显然挂网目数越大,网点所占空间位置越小,能描述的层次就越多,越细腻。事实上,原稿的层次和色彩就是通过这种挂网的方法被再现出来的。 3、什么是印刷色? 答:印刷色就是由不同的C、M、Y和K的百分比组成的颜色,所以称为混合色更为合理。C、M、Y、K就是通常采用的印刷四原色。在印刷原色时,这四种颜色都有自己的色版,在色版上记录了这种颜色的网点,这些网点 由半色调网屏生成的,把四种色版合到一起就形成了所定义的原色。调整色版上网点的大小和间距就能形成其它的原色。实际上,在纸张上面的四种印刷颜色是分开的,只是相很近,由于我们眼睛的分辨能力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分辨不出来。我们得到的视觉印象就是各种颜色的混合效果,于是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原色。 Y、M、C可以合成几乎所有颜色,但还需黑色,因为通过Y、M、C产生的黑色是不纯的,在印刷时需更纯的黑色,且若用Y、M、C来产生黑色会出现局部油墨过多问题。 4、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的设备有哪些?软件有哪些?

色彩混合原理(加色法与减色法)

色彩混合原理 颜色模型 颜色模型简介 RGB颜色模型 RGB颜色模型是最佳的色彩模式,可以提供全屏幕的24bit的颜色范围,即真彩色显示。但是,如果将RGB模式用于打印就不是最佳的了,会损失一部分亮度,比较鲜艳的色彩肯定会失真的。 CMYK颜色模型 CMYK(cyan,magenta,yellow)颜色空间应用于印刷工业,印刷业通过青(C)、品(M)、黄(Y)三原色油墨的不同网点面积率的叠印来表现丰富多彩的颜色和阶调,这便是三原色的CMY 颜色空间。实际印刷中,一般采用青(C)、品(M)、黄(Y)、黑(BK)四色印刷,在印刷的中间调至暗调增加黑版。当红绿蓝三原色被混合时,会产生白色,但是当混合蓝绿色、紫红色和黄色三原色时会产生黑色。既然实际用的墨水并不会产生纯正的颜色,黑色是包括在分开的颜色,而这模型称之为CMYK。CMYK颜色空间是和设备或者是印刷过程相关的,则工艺方法、油墨的特性、纸张的特性等,不同的条件有不同的印刷结果。所以CMYK颜色空间称为与设备有关的表色空间。而且,CMYK具有多值性,也就是说对同一种具有相同绝对色度的颜色,在相同的印刷过程前提下,可以用分种CMYK数字组合来表示和印刷出来。这种特性给颜色管理带来了很多麻烦,同样也给控制带来了很多的灵活性。在印刷过程中,必然要经过一个分色的过程,所谓分色就是将计算机中使用的RGB颜色转换成印刷使用的CMYK 颜色。在转换过程中存在着两个复杂的问题,其一是这两个颜色空间在表现颜色的范围上不完全一样,RGB的色域较大而CMYK则较小,因此就要进行色域压缩;其二是这两个颜色都是和具体的设备相关的,颜色本身没有绝对性。因此就需要通过一个与设备无关的

印刷中的分色、挂网

为保证印刷后正文在裁剪和折叠以后,页面能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还应注意拼版的顺序: 在装订成册时,要在书籍的天头,地角和书口各切去3mm的毛边 如题,印刷中的挂网50%是什么意思?在photoshop和coreldraw中怎样将这个数值表现出来? 你好,我是从事印前制作的,你的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挂网50%,顾名思义印刷中的颜色是由无数的网点组合而成,一个专色中有100%的挂网称为实地,也就是说100%充满了此专色的网点那么50%的挂网,意思就印刷品该专色平均布满50%的网点 那么在软件中,我们怎么来体现挂网的具体分布数值呢?如果是真要做印刷制版的话,主要用通道表现如果是只是做设计或效果的话,要求就没那么严格,除了通道,用图层也可以 那么我把具体做法说一下,cmyk是印刷色,当然还可以加其他专色,我以专色品红为例,那么挂网50%的品红可以在拾色器中在品红一栏中设置为50,填充到图层中还有一种在图层直接填充100的品红,然后再调节图层的透明度为50%,这样也可以而通道挂网比较复杂些,每个通道代表每种颜色,同上所述,除了cmyk模式中cmyk四个通道外还可以有其他的专色通道,那么通道中的挂网比,是由专黑色体现出来,因此我们我们单选通道中的品红通道,然后填充50%的黑色,那么在图像中显示也就是50%品红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实质性的帮助 问题补充,你显然没有认真的看我上面所写的制作方法,我们先在通道中新建一个(c13 m20 y65 k70)的专色通道,然后根据上面所述,通道是有黑色k来表现的,那么挂网50%的(c13 m20 y65 k70),只要在专色该通道中,填充50的黑k就可以了专色通道具体设置我附加一个图给你看看,应该会比较好理解 一般说网时,所用色为纯色比如黑网就是黑色不是百分百而是30%或50%之 类的在coreldraw中你填充一个圆为50%黑:选中圆,c:0 y:0 m:0 k:50 选中该圆时,状态栏处有显 示:一个油漆桶色块(黑色)50%黑(即为网值) 同样,在photoshop中做同样操作,其数值在信息栏(窗口-信息或者直 接按f8)中显示:c:0%m:0%y:0%k:50%注意:在信息栏里看时将鼠标

印刷工艺

印刷工艺 1.什么是印刷设计? 答:印刷设计是印刷品的设计,是美术设计人员在印刷技术和印刷工艺的基本规律统筹下进行的平面美术设计。印刷品最基本的排版和布局,可以说是最初意义上的印刷设计。 2.印刷本由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而现代印刷设计却首先出现在欧洲。 第一章 1. 公元868年我国雕版印刷的《金刚经》问世。 2. 公元1090年是我国宋代印刷发展的高峰期。 3. 雕版印刷是最早的印刷方式。属于凸版印刷。 4. 公元1440年德国人约翰-谷登堡把木刻活字改良成铅铸活字,发明了木制印刷机。 5. 公元1450年法人登纳把木制印刷机改为铁制。 6. 公元1460年意大利人非尼古拉发明了雕刻金属凹版印刷法。 7. 公元1905年路贝尔发明了间接印刷方式的平版印刷机。 8. 印刷有哪几个要素? 答:原稿承印材料油墨印版印刷设备。 9. 原稿:是整个制版,印刷工艺中的依据。直接关系到印刷品的艺术效果和复制还原效果。印刷原稿一般分为文字原稿、绘画原稿、摄影原稿、包装原稿、广告设计原稿、装帧设计原稿、实物原稿和彩稿与黑稿八类。 10. 印版:供印刷用的原版(或称模版),是原稿与印刷品在印刷过程中的重要媒介物。印版因着墨和不着墨部分的结构形式不同而分为平板、凸版、凹版、孔版(滤过板)四类。 11. 承印材料:在印刷中承载图文油墨的材料。 12. 什么是凸版印刷? 答:凸版印刷简称凸印,俗称铅印,历史最久。是直接加压的印刷方法。印版上的图文均为反象。图文部分凸出,空白部分凹下。 13. 什么是凹版印刷? 答:图文部分低于印版表面的空白部分。凹版印刷主要利用油墨的半透明和凹痕的深浅来反映原稿的明暗层次。凹版印刷分为雕刻凹版和照相凹版。 14. 什么是平版印刷? 答:其印版上的图文和空白两部分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利用水油相斥的原理,印纹部分涂一层富有油脂的油膜。非印纹部分吸收适当的水分。印版上油墨后,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