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说明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编号:(901003)

2.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3.总课时:44

4.总学分:2.5

5.开课时间:第四学期

6.适用专业:师范生

7.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二、课程简介

《普通心理学》是师范生的公共必修课,本课程立足于学院“一实二高三强四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为学生学习《普通教育学》、《学科教学法》等课程提供理论支撑,而且给学生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提供实践指导,特别是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普通心理学》,学生不仅能够系统地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而且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主要的是为其日后在中小学工作提供了帮助。

三、教学目的、要求和方法

1.教学目的:

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普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形成正确的心理学观念,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强化解决教育实践中典型心理学问题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培养高素质的中学教师。

2.教学要求:

第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意做到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又有具体的教学案例,力求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有所突破,形成特色,以适应教学使用。第二,为了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对教学内

容不做过细要求,注重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不苛求教师,但强调教师的专长,让学生在教师的专长上受益。

3.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观影、自学、团体心理辅导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各种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心理现象的本质、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五、课外作业

自学作业2次、复习作业1次、观影报告1次、团体心理辅导报告1次

六、课程考核

1.考试方式: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课堂笔记、作业、观影笔记、章节重难点考核、开卷笔试等考核方式.

2.考试次数:共9次,其中平时考核5次,阶段考核3次,结课考核1次。

3.记分方式:采用百分制计分方式。

4.课程总评成绩构成:

七、参考书目

1.《新编心理学》刘萍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普通心理学》王雁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心理学新论》李铮.姚本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心理学》张世富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5.《心理学》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

二、各章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理解并牢固掌握心理学的对象及心理现象、心理学等概念。

2、使学生明确心理学面临的任务及其分支;在此基础上认识心理学对教育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3、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掌握研究心理学的一般方法。【教学要求】

1、在讲授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心理学的相关基础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2、让学生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3、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及方法。

【章节重点难点】

重点:心理学研究对象。

难点: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现象的实质。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概述

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二、心理学的性质

三、心理学的分支

第二节心理现象的实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第三节学习研究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一、心理学的任务层次

二、学习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第四节心理学的发展

一、心理学的历史

二、现代心理学派别

三、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四、当代心理学发展的趋向

第五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原则

二、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感知觉

【教学目的】

1、掌握感、知觉的含义及其种类;能利用这些概念来解释一切生活实例。

2、在掌握理解感、知觉规律的基础上能把它们应用到实践中去。

【教学要求】

1、让学生通过对感知觉定义、种类及规律的学习,能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

2、能够将相关学习应用于实践。

【章节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性的变化;观察力的培养。

难点:知觉的特性。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二、感知觉在认识中的作用

三、感觉的种类

四、知觉的种类

第二节感觉和知觉的规律

一、感觉的规律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第三节观察力的培养

一、什么是观察力

二、观察力的培养

第三章注意

【教学目的】

1、了解注意的定义、特征、功能及其品质,并深刻理解注意品质形成的条件。

2、牢固掌握每种注意产生发展的条件,并能利用这些规律组织课堂教学。

3、了解少年期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并能根据其特点,避免学生分心。【教学要求】

1、通过对注意的定义、特征、功能及品质的讲解,是学生能够掌握注意品质形成的一般条件,并能判断各种注意的类型。

2、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学生能够将注意的相关理论应用于未来的教学工作。

【章节重点难点】

重点:注意的概念;注意规律的运用。

难点:注意的种类;注意的品质。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含义与特点

二、注意的功能

第二节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

二、有意注意

三、有意后注意

第三节注意品质

一、注意的范围

二、注意的稳定性

三、注意的分配

四、注意的转移

第四节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二、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三、有意后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第四章记忆

【教学目的】

1、了解记忆的基本概念、记忆的几个系统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并能解释生活中的记忆现象。

2、牢固地掌握保持的规律,并能正确运用,以减少遗忘的发生。

3、掌握记忆的基本过程及影响记忆的因素,使学生能根据其规律,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活动。

【教学要求】

1、通过系统讲解记忆的概念、种类等,使学生能够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践。

2、使学生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能够更加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章节重点难点】

重点:记忆的概念;遗忘的原因;记忆规律的应用。

难点:记忆的种类。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概述

一、记忆的概念

二、记忆的种类

三、记忆内容存储的形式

第二节记忆过程的心理分析

一、识记

二、保持

三、再认和回忆

第三节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遗忘规律

二、记忆策略

三、记忆方法

第五章思维与想象

【教学目的】

1、理解思维与想象的概念、种类,并能利用其特征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掌握思维的基本过程及影响解决问题的基本因素,使学生能根据其规律,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活动。

3、明确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及其特征,掌握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普通心理学_彭聃龄_超详细笔记

普 通 心 理 学 彭聃龄

第二编人的信息加工 第三章感觉 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感觉 ?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剥夺实验 ?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其中视觉、听觉、嗅觉接受远距离的刺激,又叫距离感觉。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机体自身的运动与状态),因而又叫机体觉,如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等。 二、近刺激和远刺激 ?远刺激是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因而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如一定波长的光线。近刺激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等。 三、感觉的编码 ?感觉编码(sensory encode)是指将刺激的能量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 ?光幻视(phosphenes) ?19世纪德国著名生理学家缪勒(Johannes Muller)最早研究了感觉编码问题,并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学说(theory of specific nerve energy)。认为各种感觉神经具有自己的能,他们在性质上是互相区别的。缪勒的学说有其合理的地方能不能说明感官分化的真正原因。 ?当代两种有代表性的感觉编码理论:①特异化理论(specificity theory)认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的。②模式理论(pattern theory)或模块理论(module theory)认为,编码是由整组的激活模式引起的。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感觉系统中,神经系统同时采用了特异性编码和模式编码。四、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觉是由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某种感官引起的。但是,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做出反应。这个刺激范围及相应的感觉能力,我们称之为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和感受性(sensitivity)。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绝对感觉阈限(absolute sensory threshold); 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absolute sensitivity)。 两者在数值上成反比例。 E=1/R (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受阈限)。 阈限值不是绝对不变的。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difference threshold)或最小可觉差(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简称JND)。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difference sensitivity)。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Weber)得出公式: K=△I/I (P.97)韦伯定律,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虽然揭示了某些规律,但只适用于刺激的中等强度。 ?费西纳发现,感觉的大小(或感觉量)是刺激强度(或刺激量)的对数函数(对数定律)。史蒂文斯认为,心理量并不随刺激量的对数的上升而上升,而是刺激量的幂函数(幂定律)。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12) 十二、人格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义 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它既包括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要求做出的外在言行,也指人不愿展露的真实自我。 凯程2014年心理学考研保录班考入北师大心理学5人,首师大3人,再创心理学保录班新高,心理学大题全部压中,学员通过全日制封闭式高三式培训,加上凯程关系疏导,顺利考入理想院校。有考研择校问题,对考研复习不熟悉的地方,请联系凯程咨询老师。 2.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互相作下形成的。 (2)稳定性:偶然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人格,但随着自身和环境的成熟和改变人格也能或多或少地变化。 (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4)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 3.人格的结构(新增)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二)人格理论 1.人格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评测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 (1)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共同特质:特定社会文化形态下,群体或多数人共有的特质 个人特质:个人身上独具的特质,根据在生活中作用可分为以下三种 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和概括性的特质,影响人各方面行为 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 次要特质:不太重要,较少表露的特质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A,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直接与环境接触,随环境而变化,是从外部可观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概论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他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一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2、个体心理可以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三方面。 3、人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开始于感觉和知觉。 4、人类的认知和行为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所谓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 5、心理特征包括能力和人格两个方面。 6、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情景下产生的。 7、人的心理不同于低等动物的心理,它具有意识的特点。 8、与意识有密切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注意。注意是意识对事物和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9、探索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是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10、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11、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和个案研究法等。 12、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3、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心理学派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

14、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15、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心理学界涌现出一股研究认知过程的潮流。 16、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17、神经元始通过接收和传递神经经冲动来进行交往的。 18、反射弧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系统的中枢部位、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19、神经系统分为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部分。 20、外周神经系统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 2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22、边缘系统特别是海马在记忆功能中有重要作用。 23、人类认识世界是从感觉开始的。 24、感觉也可以说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25、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的感觉。这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叫绝对感觉阈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觉性。 26、绝对感觉性可以用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绝对感觉阈限越大,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大,感觉性就越小。相反,绝对感觉阈限越小,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小,则感受性越大。27、适应是我们熟悉的一种感觉现象。它是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 彭聃龄版

精心整理 心理学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把其他心理学学科的探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它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等心理现象。 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人格也称个性,它不是不独立,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感觉(只有某种感觉器官)、知觉(有了各种感觉器官)、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 7.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活动的产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我们的生活的经验;临床事实和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获得的大量资料都证明这一观点。 9.心理现象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心理反映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 10.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 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1.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主张从意识经验的结构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

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任务就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克勒、考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杜威。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等等等等~~~ 7.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他们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它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8.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9.生理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和心理活动时大脑的物质代谢。 1.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 3.我们把组成神经元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4.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5.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6.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概论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间接的反映。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上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情绪和情感:对待所认识的客观事物总是持有一定的态度,人对这种态度的体验就是情绪和情感。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的稳定的动力特点。 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实际上就是实事求是原则。 测量:是指心理或行为可以被科学地观察和记录。 发展性原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那么,作为对客观事物反映心理也是发展变化的。 系统性原则: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去分析认识。教育性原则:在进行心理研究时,研究的选题、实用的方法和程序不应损坏被试(即被研究者的身心发展的,即以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分析时,在选择方法对被试身心是否产生不良影响。 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的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在特定的实验中,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因素进行实验,以研究人的心理的方法。 自然实验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因素加以控制或改变去研究人的心理的方法它可以研究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示. 测验法: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各体心理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是指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的问题的研究方法。 活动产品分析:通过分析活动产品来研究被试心理特点的方法。 个案研究法: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个案法。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完整word版,华师版《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华东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作者:江苏师范大学韩中元 **注:不包含第三、十、十三章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分为认识、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方面。 3.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简述和论述 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心理过程和个性。 2.简述心理的实质 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说有哪些? A: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 1.无(非)条件反射: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反射。 2.条件反射:有机体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 3.**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4.**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 5.条件性抑制:是在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形成的抑制,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6.非条件性抑制:有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二、简述和论述 1. 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脑的三个机能系统 A: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脊髓和脑。 脑的三个机能系统:感觉区、运动区、言语区。 2.比较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反射的异同 A: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同样依赖于强化,都很重视强化的作用; 区别:操作性条件无条件刺激不明确;在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达到目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3.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和系统性功能 A: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普通心理学小题版概论

一、选择题(1分/题) 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心理学家 ( D ) A、亚里斯多德 B、冯特 C、柏拉图 D、詹姆斯 2.割裂脑的研究发现,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 ( B ) A、右半球 B、左半球 C、丘脑 D、下丘脑 3.无条件性抑制主要有( B ) A、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B、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C、消退抑制和外抑制 D、分化抑制和超限抑制 4.主张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的情绪理论是( A ) A、詹姆斯—兰格理论 B、坎农—博德理论 C、沙赫特的情绪理论 D、汤姆金斯—伊扎德的理论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属于( A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习惯化 D、定势 6.听觉的共鸣理论的提出者是 ( A ) A、赫尔姆赫茨 B、贝克 C、杜威 D、托马斯.杨 7.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有:( C ) A、晶体调节 B、视轴辐合 C、重叠遮挡 D、视差 8.从表象兼具直观性和概括性看,它是( C ) A、从感知觉过渡到记忆的桥梁 B、从记忆过渡到思维的桥梁 C、从感知觉过渡到思维的桥梁 D、从具体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桥梁 9.瓦特从蒸汽把水壶盖推得上下移动而进入蒸汽机的发明制作,这是作用。( A ) A、原型启发 B、迁移 C、科学幻想 D、再造幻想 10.儿童言语获得的单词句阶段出现在:( B ) A、 6个月左右 B、1岁左右 C、18个月左右 D、3岁左右 1.动物出现大脑皮层开始于( C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动物 2.有意后注意的显著特点是 ( B ) A、有目的指向并需意志努力 B、有目的指向但无需意志努力 C、无目的指向而需意志努力 D、无目的指向且无需意志努力 3.读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时,头脑中所出现的表象的过程属于( C )。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注:标红字体为需要重点识记的内容;标蓝字体为历年真题;题后附答案。 基础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及内容P1-P2 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 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心理过程 认知 感觉、知觉、记忆、 思维、想象 情绪、情感和意志 人格 需要和动机需要、动机、兴趣等 能力、气质和性格 ◎真题:心理现象可分为()。 (A)心理过程和人格(B)认知、情感和意志 (C)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D)认知、情感、意志和性格 ◎真题:()不是一种心理过程。 (A)知觉(B)记忆(C)思维(D)注意 答案:A;D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P3-P5 人的心理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 ◎真题:人的心理是() (A)脑的机能(B)客观现实的反映(C)大脑活动的产品(D)一种看得见的现象 答案:AB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P5-P9 科学心理学的建 立 科学心理学诞生冯特于1879年,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学派的纷争构造心理学派 代表人冯特、铁钦纳 主张 心理学应采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并 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 心理过程的规律。 行为主义学派 代表人华生 主张 抛开意识,研究行为,提出刺激-反应(S-R)理论模 式研究心理。条件反射,强化等是其代表性概念。典 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格式塔心理学派 代表人魏特海墨等 主张整体大于部分的相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试题

一、单选题: 1.(C)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A觉知 B感觉 C知觉 D认知 2.看到一张桌子,听到一首乐曲, 闻到一种菜肴的芳香,微风拂面感 到丝丝凉意等,这些都是(B)现象。A认知 B知觉 C感觉 D觉知3、(B)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A动物心理 B个体心理C团体心理 D社会心理4、()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区别开来。 A认知过程 B情绪 C意志 D心理特性5、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 ( ).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认知的观点6、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某种潜意识动机驱使的心理学观点是(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精神分析的观点 7、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8、在现代心理学流派中,主张采用内省方法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的是( ). A.构造主义 B.机能主义 C.行为主义 D.格式塔心理学 9、在心理学研究中,能够有效揭示事件因果关系,并对结果进行重复验证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10、如果一个学生在一个月时间里接受两次测验,所得成绩相差很大,那么我们说这两次测验的(C )不好. A.效度 B.施测时间 C.信度 D.常模 11、20世纪5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作为一种研究取向,仍活跃在心理学的某些应用研究领域中,下面哪一项不是行为主义研究在实践中的运用?( ). A.程序学习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思维 心理过程情感 心理现象意志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1、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即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1)单细胞动物:无心理现象 (2)环节动物: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如蚯蚓(触觉)、蚂蚁(嗅觉)、蜘蛛(感受震动)(3)脊椎动物:有了知觉 (4)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阶段 (5)人类:思维,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心理发展史 (1)科学心理学建立: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艾宾浩斯(德):“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3、心理流派的分类 (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奥地利) 人格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分类一:心理学三大势力(2)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 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是一 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 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 心理流派分类分类二:内省实验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 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 机能主义——杜威(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心理学实际应用) 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分类三: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4、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 5、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量表)、个案法、实验法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6、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功能是接受信息,传递信息。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试题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试题 一、单选题: 1.( )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A觉知 B感觉 C知觉 D认知 2.看到一张桌子,听到一首乐曲,闻到一种菜肴的芳香,微风拂面感到丝丝凉意等,这些都是( B)现象。 A认知 B知觉 C感觉 D觉知 3、()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A动物心理 B个体心 理 C团体心理 D社会心理 4、()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区别开来。 A认知过程 B情绪 C意志 D心理特性 5、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 (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 D(认知的观点 6、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某种潜意识动机驱使的心理学观点是 (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精神分析的观点 7、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 (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8、在现代心理学流派中,主张采用内省方法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的是( ). A(构造主义 B(机能主义 C(行为主义 D(格式塔心理学 9、在心理学研究中,能够有效揭示事件因果关系,并对结果进行重复验证的研究方法是 (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10、如果一个学生在一个月时间里接受两次测验,所得成绩相差很大,那么我们说这两次测验的 ( )不好. A(效度 B(施测时间 C(信度 D(常模 11、20世纪5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作为一种研究取向,仍活跃在心理学的某些应用研究领域中,下面哪一项不是行为主义研究在实践中 的运用?( ).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普通心理学 1. 心理现象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2. 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心理 现象及其规律。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领域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 第四节心理科学的发展 1.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1)行为主义学派(2)精神分析学派(3)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4)认知心理学学派 第五节科学的心理观 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1)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是一种反映,而人的心理是物质 世界中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类具有高度 发达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异常丰富,物质基础。心理现 象与脑的结构与机能分不开。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灵活,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 第一节心理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神经元和神经系 统1) 2)3)4)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脑内的神经元数目大约有1011~1012 个,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元数量的10 倍,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内,起支持,营养,形成髓鞘,绝缘,修复等多种功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构筑,信息传递功能的发挥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和可塑性有重要影响,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神经回路:神经元通过化学突触和电学突触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元回路或神经通路。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它们的活动是机体行为的基础。 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包括身体各种腺体的活动,例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体温调节和性活动等。 脑干:脑干的下界与脊髓相连,上界以视束与间脑毗邻,自下而上有延脑,中脑和桥脑三部分组成。 大脑皮层各叶与不同的心理活动有关,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则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5)

普通心理学复习笔记之心理学概论-毙考题

普通心理学复习笔记之心理学概论 2017研究生入学考试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此阶段的复习同学们仍应紧扣考纲,重视笔记与精要知识点。做到查缺补漏,将自己已经记住的重点强化,未记住的重点重新记忆!下面是普通心理学冲刺必备笔记。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心理学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

2020年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就在下面,希望可以帮助各位同学。 《普通心理学》小知识点总结【1】 特征: 1、注意(2)【指向性,集中性】 2、知觉(4)【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3、表象(3)【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4、思维(2)【间接性,概括性】 5、创造性思维(3)【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 功能: 1、注意(3)【选择,保持,调节监督】 2、想象(3)【预见,替代,补充】 3、情绪、情感(5)【信号,动机,适应,组织,健康】 4、动机(3)【激活,指向,维持调节】 品质: 1、注意(4)【广度,稳定性,分配,转移】 2、观察(4)【目的性,客观性,精细性,敏锐性】 3、记忆(4)【敏捷性,持久性,准备性,准确性】 4、良好思维品质(6)【广阔性与深刻性,独立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捷性】 5、意志品质(4)【自觉性[对盲从,果断性[对优柔寡断,自制性[对任性怯懦,坚韧性[对动摇性】

6、兴趣(4)【广度,中心,稳定性,效能】 其它: 1、记忆的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2、想象的加工方式【黏合,夸张,典型化,拟人化】 3、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4、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 5、自我防御的机制【压抑,否认,置换(转移),文饰(合理化),投射,代偿,升华】 6、动机斗争【双趋,双避,趋避,多重趋避】 7、性格的结构特征【态度,意志,情绪,理智】 8、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需要【包容,控制,感情】 思维、言语及想象【2】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1、思维的特征 (1)间接性 ①能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为媒介,对客观事物加以认识 ②能对根本不能直接感知到的客观事物,借助于媒介进行反应 ③还能对尚未发生的事件作出预见 (2)概括性

普通心理学试卷概论

华中师范大学2007–2008 学年第一学期普通心理学试卷 华中师范大学2007–2008 学年第一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A卷) 课程名称心理学课程编号上课时间/教室/教师 ( B)1、 B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并被誉为“科学心理学之父”。 A. 詹姆斯 B. 冯特 C. 弗洛伊德 D. 马斯洛 (D )2、大脑左半球的 D 受损会导致听觉性失语症,即病人不能理解口语单词。 A. 布洛卡区B.感觉皮层区C.运动皮层区 D.威尔尼克区 ( B )3、研究已证实,___________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 A. 情绪 B. 动机 C. 需要 D. 思维 ( A)4、面部表情中最难以识别的表情是。 A.怀疑B.快乐C.悲哀D.恐惧 ( C )5、通常,心理学中指的四种基本情绪包括___________。 A.快乐、期待、恐惧、同情B.厌恶、接受、愤怒、惊讶 C.愤怒、快乐、恐惧、悲哀D.悲哀、自豪、惊讶、同情 ( D )6、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电影、动画等都是利用了的原理制作的。

A.自主运动 B.动景运动 C.相对运动 D.诱导运动 (D)7、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将智力划分为___________。 A. 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 B. 成分智力、背景智力、经验智力 C. 语言智力、数学逻辑智力、空间智力等 D. 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 (C)8、当过度学习程度为___________时,记忆的效果最好。 A.50% B.100% C.150% D.200% (C)9、“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体现了人格的_____C______。 A.独特性 B.复杂性C.稳定性 D.综合性 (B )10、采用了离差智商,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出个体的智力状况的智力量表是___________。 A.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 B.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C.比纳-西蒙量表 D.瑞文推理测验 ( A)11、既不想学习又怕考试不及格反映了___________冲突。 A.双避 B.双趋 C.趋避 D.多重趋避 (D )12、心理学家把如活泼好动、灵活善变、善于交往的气质类型叫做。 A.胆汁质 B.抑郁质 C.粘液质 D.多血质 ( B)13、对事实类的信息,如字词、地名、人名、观点、概念等的记忆是。 A.内隐记忆 B. 陈述性记忆 C. 程序性记忆 D. 技能记忆 (C)14、斯坦福—比奈量表智力测验中测得某实际年龄为10岁儿童的智力年龄为11岁,他的智商为__ _________。 A. 90 B. 100 C. 110 D. 120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知识要点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知识要点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想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普通心理学考试题概论

普通心理学考试题(25分钟) 1、单项选择题(30题) 1.对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1.遗传力对能力发展的影响具有决定性 2.遗传决定了能力发展的可能的范围或限度 3.环境决定了在遗传所决定的范围内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 4.教育是能力发展的关键 2.心理现象可分为()和人格两大类。 1.性格 2.心理过程 3.情绪情感 4.需要 3.属于外部感觉的是:()。 1.味觉 2.运动觉 3.平衡觉 4.机体觉 4.巴甫洛夫所做的实验是这样的:每次给狗吃食物之前都给它一个灯光,经过灯光和食物的几次结合之后,灯光一亮,狗就要流口水。这时,灯光成了食物的信号。下列各项中,引起第一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的刺激物是:()。 1.口水 2.铃声 3.食物 4.灯光 5.以下哪一概念不是由巴甫洛夫提出的:()。 1.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2.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3.操作性条件性反射 4.动力定型 6.皮亚杰的认知研究所采用的临床技术实际上是一种()。 1.观察法 2.谈话法 3.问卷法 4.实验法 7.不能够反映注意分配的是()。 1.边听讲边做笔记 2.自言自语 3.边吃完饭边看书 4.自拉自唱 8.以下对需要论述错误的一项是()。 1.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2.需要不一定具有对象。 3.人的需要是不断发展的,人的需要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4.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9.个体早期的想象大部分是()。 1.幻想 2.无意想象 3.有意想象 4.空想 10.很多感觉都能发生适应的现象,而()则难于适应,因为它具有保护性的作用。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 ——心理学考研必备教材伴随着2016年心理学考研前辈们紧张的复试备考,2017年心理学考研的征程已经开启。作为备考心理学研究生考试的小伙伴们,普通心理学无论是在心理学学硕还是心理学专硕、统考还是自主命题的考试中都占据了很大分值。312统考中甚至占了近100分(专业课满分300分),这么大的分值我们必然要引起重视。博仁考研老师通过研究历年真题,发现普通心理学的考查在难度方面几乎只能说是中等难度,然而题目考查点是非常细,面非常广一定程度上无形中提高了难度。那么,对于这样一科关乎我们考研成败的科目,究竟该如何去备考呢?下面由博仁考研老师为大家仔细讲解我们到底要如何学习这本书。 对于普通心理学的备考首先是教材的选择,根据近几年博仁考研老师对于考试大纲的研究,博仁考研老师推荐:《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四版,想要购买心理学考研备考教材的同学可以咨询博仁考研老师。 考研的小伙伴都在用这本书复习哦,也可以看到大家对于彭聃龄老先生《普通心理学》的认可:

确定了心理学考研复习用的参考书,下面来看一下这本书的大致内容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复习这本教材,复习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一、普通心理学提纲内容 备考2017年心理学研究生的同学们来说,首先我们需要对参考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开始进一步的学习。博仁考研老师整理出《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四版提纲内容:第一编绪论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 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 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46 第一节神经系统的进化 第二节神经元 第三节神经系统 第四节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第五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一体液调节 第二编人的信息加工 第三章感觉/91 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视觉 第三节听觉 第四节其他感觉 第四章知觉/149 第一节知觉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知觉的特性 第三节空间知觉 第四节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第五节错觉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202 第一节意识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第三节注意的一般概述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

一、绪论 1、心理学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1、从动态性维度划分: 心理过程(注意伴随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需要与动机、态度价值观) 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稳定的)) 2、从意识性维度划分: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客体意识(对外界事物的觉知) 自我意识(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 无意识(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 3、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1、心理是脑的机能 2、脑是心理的器官(沟回)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4、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1885)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5、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 (即意识。意识分为感觉、意向、感情三个要素) 2、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 观点:心理活动或心理机能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而不像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 3、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 观点: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直接的观察 和测量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内省发是不科学的。 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威特海墨、考夫卡、苛勒) 观点:主要研究有关人的知觉过程,认为人的知觉过程就是构建 “完型”的过程。 5、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要研究: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意识理论:意识、前意识(可控)、无意识(不可控) 无意识分为(被压抑的无意识,潜伏的无意识) 人格结构理论:1、“本我”:本能冲动,追求快乐原则 2、“自我”:现实原则,规则意识 3、“超我”:道德化的自我 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性感器): 1、口唇期(0-18个月)孩子刺激口唇(最大的快乐) 唇舌是动情区,依赖性和攻击性,产生贪婪和产生依赖 2、肛门区(18个月-3岁)肛门排放性性格 肛门便秘性性格 3、性器区(3岁-6岁)生殖器(性感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