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必修一课时作业附答案1.1.2

人教版数学必修一课时作业附答案1.1.2
人教版数学必修一课时作业附答案1.1.2

[基础巩固](25分钟,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已知集合P={x|x2=1},Q={x|ax=1},若Q?P,则a的值是()

A.1B.-1

C.1或-1 D.0,1或-1

解析:由题意,当Q为空集时,a=0;当Q不是空集时,由Q ?P,a=1或a=-1.

答案:D

2.已知集合M={y|y=x2-2x-1,x∈R},集合N={x|-2≤x≤4},则集合M与N之间的关系是()

A.M>N B.M N

C.N M D.M?N

解析:因为y=(x-1)2-2≥-2,

所以M={y|y≥-2},所以N M.

答案:C

3.已知集合A={1,2,3},B={3,x2,2},若A=B,则x的值是() A.1 B.-1

C.±1 D.0

解析:由A=B得x2=1,所以x=±1,故选C.

答案:C

4.已知集合A={-1,0,1},则含有元素0的A的子集的个数为()

A.2 B.4

C.6 D.8

解析:根据题意,含有元素0的A的子集为{0},{0,1},{0,-1},{-1,0,1},共4个.

答案:B

5.设A={x|2

A.m>3 B.m≥3

5分,共15分)

A B.

A B

.设集合A={1,3

________.

∵A={1,3,

+1∈

-3,

所以A={1,2}.

因为B?A,

所以对B分类讨论如下:①若B=?,即方程ax-2=0无解,此时a=0;

②若B≠?,则B={1}或B={2}.

当B={1}时,有a-2=0,即a=2;

当B={2}时,有2a-2=0,即a=1.

综上可知,符合题意的实数a所组成的集合C={0,1,2}.

[能力提升](20分钟,40分)

11.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于2018年7月30日至8月5日在中国南京举行,若集合A={参加羽毛球锦标赛的运动员},集合B={参加羽毛球锦标赛的男运动员},集合C={参加羽毛球锦标赛的女运动员},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A?B B.B?C

C.C A D.B A

解析:易知集合B,C是集合A的子集,且是真子集,而B,C 之间没有关系,因此只有D选项正确,

答案:D

12.已知集合A={1,3,5},则集合A的所有子集的元素之和为________.

解析:集合A的子集分别是:?,{1},{3},{5},{1,3},{1,5},{3,5},{1,3,5}.注意到A中的每个元素出现在A的4个子集,即在其和中出现4次.故所求之和为(1+3+5)×4=36.

答案:36

13.已知集合A={1,3,x2},B={x+2,1}.是否存在实数x,使得B?A?若存在,求出集合A,B;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析:假设存在实数x,使B?A,

则x+2=3或x+2=x2.

(1)当x+2=3时,x=1,此时A={1,3,1},不满足集合元素的互

异性.故x ≠1.

(2)当x +2=x 2时,即x 2-x -2=0,故x =-1或x =2. ①当x =-1时,A ={1,3,1},与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矛盾,故x ≠-1.

②当x =2时,A ={1,3,4},B ={4,1},显然有B ?A .

综上所述,存在x =2,使A ={1,3,4},B ={4,1}满足B ?A . 14.已知集合A ={x |-3≤x ≤4},B ={x |2m -1

解析:∵B ?A ,

(1)当B =?时,m +1≤2m -1, 解得m ≥2. (2)当B ≠?时, 有????

?

-3≤2m -1,m +1≤4,2m -1

解得-1≤m <2. 综上得m ≥-1.

即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m |m ≥-1}.

数学必修一浙江省高中新课程作业本答案

数学必修一浙江省高中新课程作业本答案 答案与提示仅供参考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 1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列举法表示为{(-1,1),(2,4)},描述法的表示方法不唯一,如可表示为(x,y)|y=x+2, y=x2. ,12,2. 1 1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1},{-1,1}.5. .6.①③⑤. = ,{1},{2},{1,2}},B∈A. =b=1. 1 1 3集合的基本运算(一) 或x≥5}.∪B={-8,-7,-4,4,9}.. 11.{a|a=3,或-22<a<22}.提示:∵A∪B=A,∴B A.而A={1,2},对B进行讨论:①当B= 时,x2-ax+2=0无实数解,此时Δ=a2-8<0,∴-22<a<22.②当B≠时,B={1,2}或B={1}或B={2};当B={1,2}时,a=3;当B={1}或B={2}时,Δ=a2-8=0,a=±22,但当a=±22时,方程x2-ax+2=0的解为x=±2,不合题意.

1 1 3集合的基本运算(二) 或x≤1}.或或x≤2}.={2,3,5,7},B={2,4,6,8}. ,B的可能情形有:A={1,2,3},B={3,4};A={1,2,4},B={3,4};A={1,2,3,4},B={3,4 }. =4,b=2.提示:∵A∩綂UB={2},∴2∈A,∴4+2a-12=0 a=4,∴A={x|x2+4x-12=0}={2,-6},∵A∩綂UB={2},∴-6 綂UB,∴-6∈B,将x=-6代入B,得b2-6b+8=0 b=2,或b=4.①当b=2时,B={x|x2+2x-24=0}={-6,4},∴-6 綂UB,而2∈綂UB,满足条件A∩綂UB={2}.②当b=4时,B={x|x2+4x-12=0}={-6,2}, ∴2 綂UB,与条件A∩綂UB={2}矛盾. 1.2函数及其表示 1 2 1函数的概念(一) ,且x≠-3}.略.(2) 2 1函数的概念(二) 且x≠-1}.5.[0,+∞).. ,-13,-12,.(1)y|y≠25.(2)[-2,+∞). 9.(0,1].∩B=-2,12;A∪B=[-2,+∞).11.[-1,0). 1 2 2函数的表示法(一) 略. 8. x1234y9.略. 2 2函数的表示法(二)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五:课时作业11有答案

课时作业(十一) 1.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1=2,a 2+a 3=13,则a 4+a 5+a 6等于( ) A .40 B .42 C .43 D .45 答案 B 解析 ∵a 2+a 3=13,∴2a 1+3d =13.∵a 1=2,∴d =3. 而a 4+a 5+a 6=3a 5=3(a 1+4d )=42. 2.在等差数列-5,-312,-2,-1 2,…中,每相邻两项之间插入一个数, 使之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则新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A .an =34n -23 4 B .an =-5-3 2(n -1) C .an =-5-3 4(n -1) D .an =5 4 n 2-3n 答案 A 解析 首项为-5,公差为-312+52=3 4, ∴an =-5+(n -1)·34=34n -23 4 . 3.若a ,b ,c 成等差数列,则二次函数y =ax 2+2bx +c 的图像与x 轴交点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1或2 答案 D 解析 ∵a 、b 、c 成等差,∴2b =a +c . ∴Δ=(2b )2-4ac =(a +c )2-4ac =(a -c )2≥0.

4.数列{an }中,a 1=15,3an +1=3an -2,那么该数列中相邻两项的乘积为负数的是( ) A .a 21和a 22 B .a 22和a 23 C .a 23和a 24 D .a 24和a 25 答案 C 解析 由3an +1=3an -2可知{an }为等差数列,又a 1=15, ∴an =15+(n -1)·(-23)=-23n +473=47-2n 3. 令an ·an +1<0,即47-2n 3· 47-n + 3<0. 可得4520的等差数列{a n }的四个命题: p 1: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 p 2:数列{na n }是递增数列; p 3:数列{a n n }是递增数列; p 4:数列{a n +3nd }是递增数列. 其中的真命题为( ) A .p 1,p 2 B .p 3,p 4 C .p 2,p 3 D .p 1,p 4 答案 D 解析 如数列为{-2,-1,0,1,…},则1×a 1=2×a 2,故p 2是假命题; 如数列为{1,2,3,…},则a n n =1,故p 3是假命题,故选D 项. 6.(2013·广东)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3+a 8=10,则3a 5+a 7=________.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课时作业设计(共40份,含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课时作业设计(共40份,含答案) 第1课时精打细算 1.填空。 (1)下面各题的商哪些是小于1的?在括号中画“√”。 3.06÷3() 19.86÷31() 5.98÷6() 8.87÷12() (2)在括号中写出下面算式的商的最高位。 53.5÷9() 80.56÷13() 7.68÷31() 151.7÷23() 2.用竖式计算。 74.7÷15 16.35÷15 2.31÷3 10÷16 3.李师傅用17.5米的布做了5套同样的服装,平均每套服装用布多少米? 参考答案: 1.(1)后3个(2)5 6 0 6 2. 4.98 1.09 0.77 0.625 3. 17.5÷5=3.5(米) 答:平均每套服装用布3.5米。 第2课时打扫卫生 3.直接写得数。 5.5÷5= 6.7÷67= 0.9÷3= 0.08÷2= 6.6÷11= 0.84÷2= 0÷3.24= 3.2÷8= 0.48÷12= 4.用竖式计算。 6÷24= 52.95÷75= 0.578÷17= 3.明明家客厅的面积是32.5平方米,正好是用65块地砖铺成,每块地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参考答案: 4. 1.1 0.1 0.3 0.04 0.6 0.42 0 0.4 0.04 5. 0.25 0.706 0.034 6. 32.5÷65=0.5(平方米) 第3课时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1.填空。 (1)计算0.045÷0.09时,先把()的小数点向()移动()位,因此()的小数点也应(),然后按照()的除法进行计算。 (2)把下面算式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算式。 (3里填上>”“<”或“=”。 1.36÷ 3.14÷ 2.用竖式计算。 10.8÷1.2 142.2÷0.18 0.832÷0.26 27.5÷0.025 3.一只鸵鸟0.75时跑了51千米。这只鸵鸟的奔跑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参考答案: 1.(1)0.09 右两 0.045 向右移动两位除数是整数 (2)左框:56 388 32 100 右框:5300 326 9.68 59 1610 44 (3)(横排)> > < = 2. 9 790 3.2 1100 3. 51÷50.75=68(千米/时) 答:这只鸵鸟的奔跑速度是68千米/时。 第4课时人民币兑换 4.填空。 (1)求积的近似值,如果保留三位小数,要看小数点后第()位。(2)2.3×0.87的积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3)求商的近似值,一般用()法,要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一位。 (4)25.3÷1.7的商精确到百分位是()。 5.填表。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必修2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练习(第7 页) 1.(1)圆锥;(2)长方体;(3)圆柱与圆锥组合而成的组合体; (4)由一个六棱柱挖去一个圆柱体而得到的组合体。 2.(1)五棱柱;(2)圆锥 3.略 习题1.1 A组 1.(1) C;(2)C;(3)D;(4) C 2.(1)不是台体,因为几何体的“侧棱”不相交于一点,不是由平等于“底面”的平面截棱锥得到的。(2)、(3)也不是台体,因为不是由平行与棱锥和圆锥底面平面截得的几何体。 3.(1)由圆锥和圆台组合而成的简单组合体; (2)由四棱柱和四棱锥组合而成简单组合体。 4.两个同心的球面围成的几何体(或在一个球体内部挖去一个同心球得到的简单组合体)。 5.制作过程略。制作过程说明平面图形可以折叠成立体图形,立体图形可以展开为平面图形。 B组 1.剩下的几何体是棱柱,截去的几何体也是棱柱;它们分别是五棱柱和三棱柱。 2.左侧几何体的主要结构特征:圆柱和棱柱组成的简单组何体;中间几何体的主要结构特征:下部和上部都是一个圆柱截去一个圆柱组成的简单组何体;右侧几何体的主要结构特征:下部是一个圆柱体,上部是一个圆柱截去一个圆柱组成的简单组何体。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练习(第15 页) 1.略 2.(1)四棱柱(图略); (2)圆锥与半球组成的简单组合体(图略); (3)四棱柱与球组成的简单组合体(图略); (4)两台圆台组合而成的简单组合体(图略)。 3.(1)五棱柱(三视图略); (2)四个圆柱组成的简单组合体(三视图略); 4.三棱柱 练习(第19 页) 1.略。 2.(1)√(2)×(3)×(4)√ 3.A 4.略 5.略 习题1.2 A组 1.略 2.(1)三棱柱(2)圆台(3)四棱柱(4)四棱柱与圆柱组合而成的简单组合体 3~5.略 B组 1~2.略 3.此题答案不唯一,一种答案是由15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简单组合体,如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高一人教版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一人教版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一】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x-3>2},{x|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B={-1,1}“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AB,BC,那么AC ④如果AB同时BA那么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运算类型交集并集补集 定义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

红对勾·讲与练高中数学北师大必修五:课时作业 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课时作业3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已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2 011-2 012n,则此数列() A.是首项为2 011的等差数列 B.是首项为-1且公差为2 012的等差数列 C.是公差为2 011的递增等差数列 D.是首项为-1且公差为-2 012的递减等差数列 【答案】 D 【解析】a1=-1,a n+1-a n=[2 011-2 012(n+1)]-(2 011-2 012n)=-2 012<0.故选D. 2.已知在数列{a n}中,a n+1-a n=2,且a1=2,则这个数列的第10项为() A.18B.19 C.20 D.21 【答案】 C 【解析】由条件知{a n}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故a10=a1+9d =2+9×2=20. 3.在等差数列{a n}中,a1+a5=10,a4=7,则数列{a n}的公差为() A.1 B.2 C.3 D.4 【答案】 B

【解析】∵a1+a5=10=2a3, ∴a3=5.故d=a4-a3=7-5=2. 4.在等差数列{a n}中,a1+a9=10,a2+a10=14,则a4的值为() A.3 B.6 C.8 D.10 【答案】 A 【解析】由a1+a9=10,a2+a10=14得d=2, ∵a1+a9=2a1+8d=10, ∴a1=-3,∴a4=-3+3×2=3. 5.已知递增的等差数列{a n}满足a1=1,a3=a22-4,则a n=() A.2n B.2n-1 C.n-1 D.2n+1 【答案】 B 【解析】设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d(d>0). 由a3=a22-4得a1+2d=(a1+d)2-4,即1+2d=(1+d)2-4,d2=4.又{a n}是递增数列,所以d=2, 故a n=a1+(n-1)d=1+(n-1)·2=2n-1. 6.设S n是数列{a n}的前n项和,且S n=n2,则{a n}() A.是常数列B.是等差数列 C.是摆动数列D.非以上三种数列 【答案】 B

高中数学必修2《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含详解第2章 2.2.1

§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课时目标】1.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含义.2.会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准确描述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并知道其地位和作用.3.能运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线面关系的简单问题.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直线与平面______公共点. 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______________一条直线与________________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用符号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以下说法(其中a,b表示直线,α表示平面) ①若a∥b,b?α,则a∥α; ②若a∥α,b∥α,则a∥b; ③若a∥b,b∥α,则a∥α; ④若a∥α,b?α,则a∥b.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A.0 B.1 C.2 D.3 2.已知a,b是两条相交直线,a∥α,则b与α的位置关系是() A.b∥αB.b与α相交 C.b?αD.b∥α或b与α相交 3.如果平面α外有两点A、B,它们到平面α的距离都是a,则直线AB和平面α的位置关系一定是() A.平行B.相交 C.平行或相交D.AB?α 4.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和BC上的点,若AE∶EB=CF∶FB=1∶3,则对角线AC和平面DEF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相交 C.在内D.不能确定 5.过直线l外两点,作与l平行的平面,则这样的平面() A.不存在B.只能作出一个 C.能作出无数个D.以上都有可能 6.过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任意两条棱的中点作直线,其中与平面DBB1D1平行的直线共有() A.4条B.6条C.8条D.12条 二、填空题 7.经过直线外一点有________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平行. 8.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的面中:

2020年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测试(含详细答案)

第3题图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教学质量检测卷 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一、选择题(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入下面的表格。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各组对象中不能构成集合的是( ) A 、佛冈中学高一(20)班的全体男生 B 、佛冈中学全校学生家长的全体 C 、李明的所有家人 D 、王明的所有好朋友 2、已知集合{}{}5,1,A x R x B x R x =∈≤=∈>那么A B 等于 ( ) A.{1,2,3,4,5} B.{2,3,4,5} C.{2,3,4} D.{}15x R x ∈<≤ 3、设全集{}1,2,3,4,5,6,7,8U =,集合{1,2,3,5}A =,{2,4,6}B =, 则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 A .{}2 B .{}4,6 C .{}1,3,5 D .{}4,6,7,8 4、下列四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x x f =)(,2())g x x = B.()2 21)(,)(+==x x g x x f C.2()f x x =()g x x = D.()0f x =,()11g x x x =-- 5、函数2()21f x x ,(0,3)x 。()7,f a 若则a 的值是 ( ) A 、1 B 、1- C 、2 D 、2± 6、2,0()[(1)]1 0x x f x f f x ()设,则 ,( )+≥?=-=?

8、下列四个图像中,不可能是函数图像的是 ( ) 9、设f(x)是R 上的偶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增,则f(-2),f(3),f(-π)的大小顺序是:( ) A 、 f(-π)>f(3)>f(-2) B 、f(-π) >f(-2)>f(3) C 、 f(-2)>f(3)> f(-π) D 、 f(3)>f(-2)> f(-π) 10、在集合{a ,b ,c ,d}上定义两种运算⊕和?如下: 那么b ? ()a c ⊕=( ) A .a B .b C .c D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 、函数0(3)y x =+-的定义域为 12、函数2()610f x x x =-+-在区间[0,4]的最大值是 13、若}4,3,2,2{-=A ,},|{2 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是 . 14、下列命题:①集合{},,,a b c d 的子集个数有16个;②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x 必满足 (0)0f =;③()()2()21221f x x x =+--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④偶函数的图像一定与y 轴相交;⑤1()f x x =在()(),00,-∞+∞上是减函数。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把你认为正确的命题的序号都填上). 三、解答题(本大题6小题,共80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题满分12分)已知集合A ={x| 73<≤x }, B={x| 2

【人教A版】2017版高中数学必修五:课时作业含答案2

课时作业(二) 1.在△ABC中,a=2b cos C,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答案 A 2.已知△ABC中,AB=3,AC=1,且B=30°,则△ABC的面积等于() A. 3 2 B. 3 4 C. 3 2或 3 D. 3 4或 3 2 答案 D 3.在△ABC中,a=15,b=10,A=60°,则cos B=() A.-22 3 B. 22 3 C.- 6 3 D. 6 3 答案 D 解析依题意得0°

解析 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得1sin A =3 sin B . 又∵B =2A ,∴1sin A =3sin2A =3 2sin A cos A . ∴cos A =3 2,∴∠A =30°,∴∠B =60°,∠C =90°. ∴c =12+(3)2=2. 5.(2013·陕西)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b cos C +c cos B =a sin A ,则△ABC 的形状为(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确定 答案 B 解析 ∵b cos C +c cos B =a sin A ,由正弦定理,得sin B cos C +sin C cos B =sin 2A ,∴sin(B +C )=sin 2A ,即sin A =sin 2A . 又∵sin A >0,∴sin A =1,∴A =π 2,故△ABC 为直角三角形. 6.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60°,a =3,b =1,则c 等于( ) A .1 B .2 C.3-1 D. 3 答案 B 7.已知△ABC 的面积为3 2,且b =2,c =3,则( ) A .A =30° B .A =60° C .A =30°或150° D .A =60°或120° 答案 D 8.已知三角形面积为1 4,外接圆面积为π,则这个三角形的三边

高中数学必修二课时安排

高中数学必修②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需8课时) 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共2课时)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课时) 1.1.2简单几何体的结构特征(1课时)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共2课时) 1.2.1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1课时) 1.2.2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1课时)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共2课时) 1.3.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课时) 1.3.2球的体积与表面积(1课时) 实习作业(共1课时) 小结(共1课时)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需11课时)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共4课时) 2.1.1平面(1课时) 2.1.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1课时) 2.1.3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课时) 2.1.4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课时)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共3课时) 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1课时) 2.2.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1课时) 2.2.3 直线、平面平行的性质与2.2.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1课时)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共3课时)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课时) 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课时) 2.3.3 直线、平面垂直的性质与2.3.4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1课时) 小结(共1课时)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需9课时)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共2课时) 3.1.1倾斜角与斜率(1课时) 3.1.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1课时) 3.2直线的方程(共3课时) 3.2.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1课时) 3.2.2直线的两点式方程(1课时) 3.2.3 直线的一般方程(1课时)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共3课时) 3.3.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1课时)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五课时作业20 基本不等式

高中数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 精心整理制作) 课时作业20 基本不等式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a +b ≥2ab (a >0,b >0)中等号成立的条件是( ) A .a =b B .a =-b C .a =|b | D .|a |=b 【答案】 A 【解析】 由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易知. 2.x 2+y 2=4,则xy 的最大值是( ) A.12 B .1 C .2 D .4 【答案】 C 【解析】 xy ≤x 2+y 2 2=2,当且仅当x =y =2或x =y =-2时,等号成立,∴xy 的最大值为2. 3.若a >b >1,P =lg a ·lg b ,Q =1 2(lg a +lg b ),R =lg a +b 2,则( ) A .R

C .Q

b >1,∴lg a ·lg b 1 2(lg a +lg b ),故选B. 4.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 .x +1 x ≥2 B.x 2+2 x 2+2≥ 2 C.x 2+3x 2+4≥2 D .2-3x -4 x ≥2 【答案】 B 【解析】 A 项中当x <0时,x +1 x <0<2,∴A 错误. B 项中,x 2+2 x 2+2=x 2+2≥2,∴B 正确. 而对于C ,x 2+3x 2+4=x 2 +4-1x 2+4 , 当x =0时,x 2+3x 2+4=3 2<2,显然选项C 不正确. D 项中取x =1,2-3x -4 x <2,∴D 错误. 5.设0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全部教案(最全最新)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由六根火柴最多可搭成几个三角形?(空间:4个) 2在我们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 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

3、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 问题:请根据某种标准对以上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二)、研探新知 空间几何体:多面体(面、棱、顶点):棱柱、棱锥、棱台; 旋转体(轴):圆柱、圆锥、圆台、球。 1、棱柱的结构特征: (1)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体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 思考: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讨论) (2)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棱柱的概念): ①有两个面互相平行;②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③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 (3)棱柱的表示法及分类: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课时作业【1】及答案

一、填空题 1.△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3,A =60°,C =45°,则c =______. 【解析】 ∵a sin A =c sin C ,∴332=c 22 ,∴c = 2. 【答案】 2 2.(2018·扬州高二检测)在△ABC 中,已知A =75°,B =45°,c =32,则b =________. 【解析】 ∵A =75°,B =45°,∴C =60°,∴b sin 45°=32sin 60° ,∴b =2 3. 【答案】 2 3 3.在△ABC 中,A ∶B ∶C =4∶1∶1,则a ∶b ∶c =________. 【解析】 由已知得A =120°,B =C =30°,∴a ∶b ∶c =sin A ∶sin B ∶sin C =3∶1∶1. 【答案】 3∶1∶1 4.(2018·韶关高二检测)已知△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a =2,b =3,B =60°,那么A 等于________. 【解析】 ∵2sin A =3sin 60°,∴sin A =22 ,∵a <b , ∴A <B ,∴A =45°. 【答案】 45° 5.在△ABC 中,B =45°,C =60°,c =1,则最短边的长为________. 【解析】 A =75°,∴B 为最小角,∴b 为最短边, ∴由c sin C =b sin B 得b =63. 【答案】 63 6.(2018·石家庄高二检测)在△ABC 中,若b =5,B =π4 ,tan A =2,则sin A =________;a =________. 【解析】 由tan A =2得sin A =2cos A .又sin 2A +cos 2A =1得sin A = 255. 又∵b =5,B =π4,根据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 a =bsin A sin B =252 2 =210. 【答案】 255;210

高一数学必修二 课时分层作业7 平面

课时分层作业(七)平面 (建议用时:45分钟) [基础达标练] 一、选择题 1.已知点A,直线a,平面α,以下命题表述正确的个数是() ①A∈a,a?α?Aα;②A∈a,a∈α?A∈α;③A a,a?α?Aα;④A∈a,a?α?A?α. A.0 B.1C.2D.3 A[①不正确,如a∩α=A;②不正确,∵“a∈α”表述错误;③不正确,如图所示,A a,a?α,但A∈α;④不正确,“A?α”表述错误.] 2.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①三角形是平面图形; ②四边形是平面图形; 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面图形; ④圆是平面图形. A.1个B.2个 C.3个D.4个 B[根据公理2可知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B.] 3.两个平面若有三个公共点,则这两个平面() A.相交B.重合 C.相交或重合D.以上都不对 C[若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这两个平面相交或重合,若三点不共线,则这两个平面重合.] 4.如果空间四点A,B,C,D不共面,那么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A,B,C,D四点中必有三点共线 B.A,B,C,D四点中不存在三点共线 C.直线AB与CD相交

D.直线AB与CD平行 B[两条平行直线、两条相交直线、直线及直线外一点都分别确定一个平面,选B.] 5.三条两两平行的直线可以确定平面的个数为() A.0 B.1 C.0或1 D.1或3 D[当三条直线是同一平面内的平行直线时,确定一个平面,当三条直线是三棱柱侧棱所在的直线时,确定三个平面,选D.] 二、填空题 6.设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于l,直线a?α,直线b?β,a∩b=M,则M________l. ∈[因为a∩b=M,a?α,b?β,所以M∈α,M∈β.又因为α∩β=l,所以M∈l.] 7.在长方体ABCD-A1B1C1D1的所有棱中,既与AB共面,又与CC1共面的棱有________条. 5[由题图可知,既与AB共面又与CC1共面的棱有CD、BC、BB1、AA1、C1D1共5条.] 8.已知平面α与平面β、平面γ都相交,则这三个平面可能的交线有________条. 1或2或3[当β与γ相交时,若α过β与γ的交线,有1条交线;若α不过β与γ的交线,有3条交线;当β与γ平行时,有2条交线.] 三、解答题 9.已知:A∈l,B∈l,C∈l,D l,如图所示. 求证:直线AD,BD,CD共面.

高中数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人教A版

习题1.2(第24页)

练习(第32页) 1.答:在一定的范围内,生产效率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提高,当工人数量达到某个数量时,生产效率达到最大值, 而超过这个数量时,生产效率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可见,并非是工人越多,生产效率就越高. 2.解:图象如下 [8,12]是递增区间,[12,13]是递减区间,[13,18]是递增区间,[18,20]是递减区间. 3.解:该函数在[1,0]-上是减函数,在[0,2]上是增函数,在[2,4]上是减函数,在[4,5]上是增函数. 4.证明:设 12,x x R ∈,且12x x <, 因为 121221()()2()2() 0f x f x x x x x -=--=->, 即12()()f x f x >, 所以函数()21f x x =-+在R 上是减函数.

5.最小值. 练习(第36页) 1.解:(1)对于函数 42()23f x x x =+,其定义域为(,)-∞+∞,因为对定义域内 每一个x 都有4242()2()3()23()f x x x x x f x -=-+-=+=, 所以函数42()23f x x x =+为偶函数; (2)对于函数 3()2f x x x =-,其定义域为(,)-∞+∞,因为对定义域内 每一个x 都有33()()2()(2)()f x x x x x f x -=---=--=-, 所以函数 3()2f x x x =-为奇函数; (3)对于函数 21 ()x f x x +=,其定义域为(,0)(0,)-∞+∞ ,因为对定义域内 每一个x 都有 22()11 ()()x x f x f x x x -++-==-=--, 所以函数 21 ()x f x x +=为奇函数; (4)对于函数 2()1f x x =+,其定义域为(,)-∞+∞,因为对定义域内 每一个x 都有22()()11()f x x x f x -=-+=+=, 所以函数 2()1f x x =+为偶函数. 2.解:()f x 是偶函数,其图象是关于y 轴对称的; ()g x 是奇函数,其图象是关于原点对称的. 习题1.3(第39页) 1.解:(1)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五:课时作业15有答案

课时作业(十五) 1.(2013·江西)等比数列x,3x +3,6x +6,…的第四项等于( ) A .-24 B .0 C .12 D .24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得:(3x +3)2=x (6x +6),解得x =-3或-1.当x =-1时,3x +3=0,不满足题意.当x =-3时,原数列是等比数列,前三项为-3,-6,-12,故第四项为-24. 2.在等比数列{a n }中,a 2 010=8a 2 007,则公比q 的值为( ) A .2 B .3 C .4 D .8 答案 A 解析 依题意得 a 2 010a 2 007 =q 3 =8,q =2,选A. 3.在等比数列{a n }中,a 5-a 1=15,a 4-a 2=6,则a 3等于( ) A .4 B .8 C .-4或4 D .-8或8 答案 C 4.已知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的第2,3,6项依次构成一个等比数列,则该等比数列的公比q 为( ) A.13 B .3 C .±13 D .±3 答案 B

5.如果a ,x 1,x 2,b 成等差数列,a ,y 1,y 2,b 成等比数列,那么x 1+x 2 y 1y 2 等 于( ) A.a +b a -b B.b -a ab C.ab a +b D.a +b ab 答案 D 解析 x 1+x 2=a +b ,y 1y 2=ab . 6.两个正数插入3和9之间,使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而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那么这两个正数之和是( ) A .1312 B .1114 C .1012 D .0 答案 B 解析 设 4个正数为3,a ,b,9,则??? ?? a 2=3 b , 2b =9+a , ∴2a 2=3(9+a ),∴2a 2-3a -27=0,(2a -9)(a +3)=0. ∵a >0,∴2a -9=0,a =92,∴b =274,∴a +b =45 4. 7.等比数列{an }的公比为2,则2a 1+a 2 2a 3+a 4的值为( ) A .1 B.12 C.14 D.18 答案 C

(完整word)人教版经典高一数学必修一试题

人教版经典高一数学必修一试卷 共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 ?已知全集U {1,2,345,6.7}, A {2,4,6}, B {1,3,5,7}.则A (QB )等于 ( ) A. {2,4,6} B. {1,3,5} C. {2,4,5} D. {2,5} 2. 已知集合A {x|x2 1 0},则下列式子表示正确的有( ) ① 1 A ②{ 1} A ③ A ④{1, 1} A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 若f : A B能构成映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1)A中的任一元素在B中必须有像且唯一; (2)A中的多个元素可以在B中有相同的像; (3)B中的多个元素可以在A中有相同的原像; (4)像的集合就是集合B.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 如果函数f(x) x 2(a 1)x 2在区间,4上单调递减,那么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 A、a w 3 B 、a》3 C 、a w 5 D 、a》5 5. 下列各组函数是同一函数的是 ( ) ① f (x) J 2x3与g(x) x42x :② f (x) x 与g(x) V x2; 1 ③ f (x) x0与g(x) 0:④ f(x) x2 2x 1 与g(t) t2 2t 1。 x A、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6.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断定方程e x x 2 0的一个根所在的区间是

( )

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套教案

课题:柱、锥体的结构特征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通过实物模型,观察大量的空间图形,认识柱体、锥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体、锥体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柱、锥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不同的几何形状。 由这些物体抽象出来的空间图形叫做空间几何体。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课本P2图1.1-1的物体,它们具有什么样的几何结构特征?你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吗?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最后归类总结。 上图中的物体大体可分为两大类: (一)由若干个平面多变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二)由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的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叫做旋转体,这条定直线叫做旋转体的轴。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多面体——柱、锥的结构特征。 二、讲授新课: 1. 棱柱的结构特征: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分类,再对比一下图 1.1-1中(2)(5)(7)(9)中的几何体,并寻找它们的共同特征。(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出棱柱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1)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2)棱柱的有关概念:(出示右图模型,边对照模型边介绍) 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底面(简称底),其余各面叫做棱柱的侧面,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侧面与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顶点。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五:课时作业5有答案

课时作业(五) 1.若P在Q的北偏东44°50′,则Q在P的( ) A.东偏北45°10′B.东偏北45°50′ C.南偏西44°50′ D.西偏南45°50′ 答案 C 2.在某次测量中,在A处测得同一方向的B点的仰角为60°,C点的俯角为70°,则∠BAC等于( ) A.10° B.50° C.120° D.130° 答案 D 3.一只船速为2 3 米/秒的小船在水流速度为2米/秒的河水中行驶,假设两岸平行,要想使过河时间最短,则实际行驶方向与水流方向的夹角为( ) A.120° B.90° C.60° D.30° 答案 B 4.江岸边有一炮台高30 m,江中有两条船,由炮台顶部测得俯角分别为45°和30°,而且两条船与炮台底部连线成30°角,则两条船相距( ) A.10 3 m B.100 3 m C.2030 m D.30 m 答案 D 解析设炮台顶部为A,两条船分别为B、C,炮台底部为D,可知∠BAD=45°,∠CAD=60°,∠BDC=30°,AD=30. 分别在Rt△ADB,Rt△ADC中, 求得DB=30,DC=30 3. 在△DBC中,由余弦定理,得

BC 2=DB 2+DC 2-2DB ·DC cos30°,解得BC =30. 5.某人向正东方向走x km 后,他向右转150°,然后朝新方向走3 km ,结果他离出发点恰好 3 km ,那么x 的值为( ) A. 3 B .2 3 C .23或 3 D .3 答案 C 6.两座灯塔A 和B 与海洋观察站C 的距离都等于a km ,灯塔A 在观察站C 的北偏东20°,灯塔B 在观察站C 的南偏东40°,则灯塔A 与灯塔B 的距离为 ( ) A .a km B.3a km C.2a km D .2a km 答案 B 7.海上有A 、B 、C 三个小岛,已知A 、B 相距10海里,从A 岛望C 岛和B 岛成60°的视角,从B 岛望C 岛和A 岛成75°的视角,则B 、C 的距离是( ) A .10 3 海里 B.1063 海里 C .5 2 海里 D .5 6 海里 答案 D 8. 如图所示,设A 、B 两点在河的两岸,一测量者在A 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 ,测出AC 的距离为50 m ,∠ACB =45°,∠CAB =105°后,就可以计算A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