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三大守恒讲解

高中化学三大守恒讲解
高中化学三大守恒讲解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归类解析

一、电离平衡理论和水解平衡理论

1.电离理论:

⑴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消耗的电解质及产生的微粒都是少量的,同时注意考虑水的电离的存在;例如NH3·H2O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

【分析】由于在NH3·H2O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NH3·H2O NH4++OH-,H2O H++OH-,所以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c(NH3·H2O)>c(OH-)>c(NH4+)>c(H+)。

⑵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的,主要以第一步电离为主;例如H2S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分析】由于H2S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H2S HS-+H+,HS-S2-+H+,H2O H++OH-,所以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c(H2S)>c(H+)>c(HS-)>c(OH-)。

2.水解理论:

⑴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因水解而损耗;如NaHCO3溶液中有:

c(Na+)>c(HCO3-)。

⑵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的水解是微量的(双水解除外),因此水解生成的弱电解质及产生H+的(或OH-)也是微量,但由于水的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平衡的存在,所以水解后的酸性溶液中c(H+)(或碱性溶液中的c(OH-))总是大于水解产生的弱电解质的浓度;例如(NH4)2SO4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

c(NH4+)>c(SO42-)>c(H+)>c(NH3·H2O)>c(OH-)。

(3)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主要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例如: Na2CO3溶液中水解平衡为:CO32-+H2O HCO3-+OH-,H2O+HCO3-H2CO3+OH-,所以溶液中部分微粒浓度的关系为:c(CO32-)>c(HCO3-)。

二、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

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如NaHCO3溶液中:n(Na+)+n(H+)=n(HCO3-)+2n(CO32-)+n(OH-)推出:c(Na+)+c(H+)=c(HCO3-)+2c(CO32-)+c(OH-)

2.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如NaHCO3溶液中n(Na+):

n(c)=1:1,推出:c(Na+)=c(HCO3-)+c(CO32-)+c(H2CO3)

3.导出式——质子守恒:

如碳酸钠溶液中由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将Na+离子消掉可得:

c(OH-)=c(H+)+c(HCO3-)+2c(H2CO3)。

如醋酸钠溶液中由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将钠离子消掉可:c(OH-)=c(H+)+c(CH3COOH)。[规律总结]正确的思路:

【常见题型】

一、溶质单一型※※关注三个守恒

1.弱酸溶液:

【例1】在0.1mol/L的H2S溶液中,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A.c(H+)=c(HS-)+c(S2-)+c(OH-)

B.c(H+)=c(HS-)+2c(S2-)+c(OH-)

C.c(H+)>[c(HS-)+c(S2-)+c(OH-)]

D.c(H2S)+c(HS-)+c(S2-)=0.1mol/L

分析:由于H2S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H2S H++HS-,HS-H++S2-,H2O H++OH-,根据电荷守恒得c(H+)=c(HS-)+2c(S2-)+c(OH-),由物料守恒得c(H2S)+c(HS-)+c(S2-)=0.1mol/L,所以关系式错误的是A项。

(注意:解答这类题目主要抓住弱酸的电离平衡。)

2.弱碱溶液:

【例2】室温下,0.1mol/L的氨水溶液中,下列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

A. c(OH-)>c(H+)

B.c(NH3·H2O)+c(NH4+)=0.1mol/L

C.c(NH4+)>c(NH3·H2O)>c(OH-)>c(H+)

D.c(OH-)=c(NH4+)+c(H+)

分析:由于氨水溶液中存在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所以所得溶液呈碱性,根据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知BD正确,而一水合氨的电离是微量的,所以C项错误,即答案为C项。

3.强酸弱碱盐溶液:

【例3】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c(Cl-)>c(NH4+)>c(H+)>c(OH-)

B.c(NH4+)>c(Cl-)>c(H+)>c(OH-)

C.c(NH4+)=c(Cl-)>c(H+)=c(OH-)

D.c(Cl-)=c(NH4+)>c(H+)>c(OH-)

分析:由于氯化铵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过程:NH4Cl=NH4++Cl-,H2O H++OH-和水解过程:NH4++H2O H++NH3·H2O,由于NH4+水解被消耗,所以c(Cl-)>c(NH4+),又因水解后溶液显酸性,所以c(H+)>c(OH-),且水解是微量的,所以正确的是A项。(注意:解答这类题时主要抓住弱碱阳离子的水解,且水解是微量的,水解后溶液呈酸性。)

4.强碱弱酸盐溶液:

【例4】在Na2S溶液中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c(Na+) =2c(HS-) +2c(S2-) +c(H2S) B.c(Na+) +c(H+)=c(OH-)+c(HS-)+2c(S2-)

C.c(Na+)>c(S2-)>c(OH-)>c(HS-) D.c(OH-)=c(HS-)+c(H+)+c(H2S)

解析:电荷守恒:c(Na+) +c(H+)=c(OH-)+c(HS-)+2c(S2-);

物料守恒:c(Na+) =2c(HS-) +2c(S2-) +2c(H2S);

质子守恒:c(OH-)=c(HS-)+c(H+)+2c(H2S),选A D

5.强碱弱酸的酸式盐溶液:

【例5】(2004年江苏卷)草酸是二元弱酸,草酸氢钾溶液呈酸性,在0.1mol/LKHC2O4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CD)

A.c(K+)+c(H+)=c(HC2O4-)+c(OH-)+ c(C2O42-) B.c(HC2O4-)+ c(C2O42-)=0.1mol/L C.c(C2O42-)>c(H2C2O4) D.c(K+)= c(H2C2O4)+ c(HC2O4-)+ c(C2O42-) 分析:因为草酸氢钾呈酸性,所以HC2O4-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故c(C2O42-)>c(H2C2O4)。

又依据物料平衡,所以D.c(K+)= c(H2C2O4)+ c(HC2O4-)+ c(C2O42-)正确,又根据电荷守恒:c(K+)+c(H+)=c(HC2O4-)+c(OH-)+2c(C2O42-),所以综合上述C、D正确。

练习:

1、(2001年全国春招题)在0.1mol·L-1 Na2CO3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c(Na+)=2c(CO32- B.c(OH-)=2c(H+)

C.c(HCO3-)>c(H2CO3) D.c(Na+)<c(CO32-)+c(HCO3-)

2、在0.1mol/L的NaHCO3溶液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c(Na+)>c(HCO3-)>c(H+)>c(OH-)

B.c(Na+)=c(HCO3-)>c(OH-)>c(H+)

C.c(Na+)+c(H+)=c(HCO3-)+c(OH-)+2c(CO32-)

D.c(Na+)=c(HCO3-)+c(CO32-)+c(H2CO3)

3、已知某温度下0.1mol·L-1的NaHB(强电解质)溶液中c(H+)>c(OH-),则下列有关说法

或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

①HB-的水解程度小于HB-的电离程度;②c(Na+)=0.1mol·L-1≥c(B2-);

③溶液的pH=1;④c(Na+)=c(HB-)+2c(B2-)+c(OH-)。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

4、(2006江苏)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1mol·L-1氨水中,c(OH-)=c(NH4+)

B.10 mL 0.02mol·L-1HCl溶液与10 mL 0.02mol·L-1Ba(OH)2溶液充分混合,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0 mL,则溶液的pH=12

C.在0.1mol·L-1CH3COONa溶液中,c(OH-)=c(CH3COOH)+c(H+)

D.0.1mol·L-1某二元弱酸强碱盐NaHA溶液中,c(Na+)=2c(A2-)+c(HA-)+c(H2A)

5、(05上海)14、叠氮酸(HN3)与醋酸酸性相似,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HN3水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顺序为:c(HN3)>c(H+)>c(N3ˉ)>c(OHˉ)

B、HN3与NH3作用生成的叠氮酸铵是共价化合物

C、NaN3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N3ˉ) >c(OHˉ)>c(H+)

D、N3ˉ与CO2含相等电子数

二、两种电解质溶液混合后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关注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

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质的电离和水解的情况,一般判断原则是:若溶液中有酸或碱存在,要考虑酸和碱的电离,即溶液相应地显酸性或碱性;若溶液中的溶质仅为盐,则考虑盐水解情况;对于特殊情景要按所给的知识情景进行判断。

1、两种物质混合不反应:

【例】:用物质的量都是0.1 mol的CH3COOH和CH3COONa配制成1L混合溶液,已知其中C(CH3COO-)>C(Na+),对该混合溶液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H+)>C(OH-)

B.C(CH3COOH)+C(CH3COO-)=0.2 mol/L

C.C(CH3COOH)>C(CH3COO-)

D.C(CH3COO-)+C(OH-)=0.2 mol/L

[点拨] CH3COOH和CH3COONa的混合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和CH3COONa的水解因素同时存在。已知C(CH3COO-)>C(Na+),根据电荷守恒C(CH3COO-)+C(OH-)=C(Na+)+C(H+),可得出C(OH-)<C(H+)。说明混合溶液呈酸性,进一步推测出0.1mol/L的CH3COOH和0.1mol/L

的CH3COONa溶液中,电离和水解这一对矛盾中起主要作用是电离,即CH3COOH的电离趋势大

于CH3COO-的水解趋势。根据物料守恒,可推出(B)是正确的。

练习1、现有NH4Cl和氨水组成的混合溶液C(填“>”、“<”或“=”)

①若溶液的pH=7,则该溶液中C(NH4+) C(Cl-);

②若溶液的pH>7,则该溶液中C(NH4+) C(Cl-);

③若C(NH4+)< C(Cl-),则溶液的pH 7。

练习2、CH3COOH与CH3COONa等物质的量混合配制成稀溶液,pH值为4.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H3COOH的电离作用大于CH3COONa的水解作用

B、CH3COONa的水解作用大于CH3COOH的电离作用

C、CH3COOH的存在抑制了CH3COONa的水解

D、CH3COONa的存在抑制了CH3COOH的电离

2、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

【例】(2003年上海高考题)在10ml 0.1mol·L-1NaOH溶液中加入同体积、同浓度HAc溶液,反应后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错误的是( )。

A.c(Na+)>c(Ac-)>c(H+)>c(OH-) B.c(Na+)>c(Ac-)>c(OH-)>c(H+)

C.c(Na+)=c(Ac-)+c(HAC) D.c(Na+)+c(H+)=c(Ac-)+c(OH-)

[解析]由于混合的NaOH与HAc物质的量都为1×10-3mol,两者恰好反应生成NaAc,等同于单一溶质,故与题型①方法相同:

由于少量Ac-发生水解:Ac- + H2O HAc+ OH-,故有c(Na+)>c(Ac-)>c(OH-)>c(H+),根据物料守恒C正确,根据电荷守恒D正确,A错误,故该题选项为A。

练习:100 mL 0.1 mol·L-1 醋酸与50 mL 0.2 mol·L-1 NaOH溶液混合,在所得溶液中( )

A、c(Na+)>c(CH3COO-)>c(OH-)>c(H+)

B、c(Na+)>c(CH3COO-)>c(H+)>c(OH-)

C、c(Na+)>c(CH3COO-)>c(H+)=c(OH-)

D、c(Na+)=c(CH3COO-)>c(OH-)>c(H+)

3、两种物质反应,其中一种有剩余:

(1)酸与碱反应型

在审题时,要关注所给物质的量是“物质的量浓度”还是“pH”。(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抓住两溶液混合后剩余的弱酸或弱碱的电离程度和生成盐的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

【例1】:把0.02 mol·L-1 HAc溶液与0.01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混合液中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c(Ac-)>c(Na+)

B.c(HAc)>c(Ac-)

C.2c(H+)=c(Ac-)-c(HAc)

D.c(HAc)+c(Ac-)=0.01 mol·L-1

【例2】:将0.2mol·L-1HCN溶液和0.1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c(HCN)

B. c(Na+)>c(CN-)

C. c(HCN)-c(CN-)=c(OH-)

D. c(HCN)+c(CN-)=0.1mol·L-1

解析:上述溶液混合后,溶质为HCN和NaCN,由于该题已说明溶液显碱性,所以不能再按照HCN的电离处理,而应按NaCN水解为主。所以c(Na+)>c(CN-),选B D

【例3】设氨水的pH=x,某盐酸的pH=y,已知x+y=14,且x>11。将上述两溶液分别取等体积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c(Cl-)>c(NH4+)>c(H+)>c(OH-)

B. c(NH4+)>c(Cl-)>c(H+)>c(OH-)

C. c(NH4+)>c(Cl-)>c(OH-)>c(H+)

D. c(Cl-)>c(NH4+)>c(OH-)>c(H+)

解析:由于x+y=14,且x>11,所以氨水c(OH-) 和盐酸中的c(H+) 相等。两者等体积混合后,氨水过量,溶液显碱性,选C

【例4】(05江苏)常温下将稀NaOH溶液与稀CH3COOH溶液混合,不可能

...出现的结果A.pH >7,且c(OH—) >c(Na+) >c(H+) >c(CH3COO—) B.pH >7,且c(Na+) + c(H+) = c(OH—) + c(CH3COO—) C.pH <7,且c(CH3COO—) >c(H+) >c(Na+) >c(OH—) D.pH =7,且c(CH3COO—) >c(Na+) >c(H+) = c(OH—) 练习1:将pH=3的CH3COOH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的混合溶液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c(Na+)>c(CH3COO-)>c(H+) >c(OH-)

B、c(CH3COO-)>c(Na+)>c(H+)>c(OH-)

C、c(CH3COO-)>c(H+)>c(Na+)>c(OH-)

D、c(CH3COO-)>c(Na+)>c(OH-) >c(H+)

练习2:将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混合溶液中,关系式正确的是( )

A、c(Cl-)>c(NH4+)>c(OH-)>c(H+)

B、c(NH4+)>c(Cl-)>c(OH-)>c(H+)

C、c(Cl-)=c(NH4+)>c(H+)=c(OH-)

D、c(NH4+)>c(Cl-)>c(H+)>c(OH-)

练习3:等体积等浓度的MOH强碱溶液和HA弱酸溶液混合后,混合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A.c(M+)>c(OH-)>c(A-)>c(H+)

B. c(M+)>c(A-)>c(H+)>c(OH-)

C.c(M+)>c(A-)>c(OH-)>c(H+)

D. c(M+)+ c(H+) =c(A-)+ c(OH-)

分析: 由于等体积等浓度的上述物质混合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而生成强碱弱酸盐,所以所得溶液由于A-的水解而呈碱性,由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知CD项正确。

变式练习:(2004年上海卷)将标准状况下的2.24LCO2通入150ml1mol/LNaOH溶液中,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A)

A.c(HCO3-)略大于c(CO32-) B.c(HCO3-)等于c(CO32-)

C.c(Na+)等于c(CO32-)与c(HCO3-)之和 D.c(HCO3-)略小于c(CO32-)

[解析]计算得知,生成0.05mol Na2CO3和0.05 mol NaHCO3,而CO32-水解性大于HCO3-水解性,故A项正确。

※※变式:pH等于7型

【例5】.(2002年全国高考理综)常温下,将甲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pH=7,则此溶液中( )。

A.c(HCOO-)>c(Na+) B.c(HCOO-)<c(Na+) C.c(HCOO-)=c(Na+) D.无法确定[解析]本题绝不能理解为恰好反应,因完全反应生成甲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而现在Ph=7,故酸略为过量。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c(Na+)+ c(H+)= c(HCOO-)+c(OH-) 因pH=7,故c(H+)= c(OH-),所以有c(Na+)= c(HCOO-),答案为C。

练习、将m mol· L-1的盐酸和n mol·L-1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m与n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则盐酸中c(H+)与氨水中c(OH-)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

※※未指明酸碱的强弱:

例:一元酸HA溶液中,加入一定量强碱MOH溶液后,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M+] B.[A-]≤[M+]

C.若MA不水解,则[OH-]<[A-] D.若MA水解,则[OH-]>[A-]

解析:因为没有告知一元酸HA的相对强弱,因此要考虑两种情况,若是强酸,则[A-]=[M+] ,若是弱酸则[A-]<[M+] ,还要考虑MA的水解,所以选B C

练习、实验测得常温下0.1mol/L某一元酸(HA)溶液的pH值等于1,0.1mol/L某一元碱(BOH)溶液里[H+]/[OH-]=10-12。将此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呈的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

A.[B+]>[A-]>[OH-]>[H+] B.[A-]>[B+]>[H+]>[OH-]

C.[B+]=[A-]>[H+]=[OH-] D.[B+]>[A-]>[H+]>[OH-] (2)盐与碱(酸)反应型(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抓住两溶液混合后生成的弱酸或弱碱的电离程度和剩余盐的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

【例1】. (2001年上海高考题)将0.1mol·L-1醋酸钠溶液20mL与0.1mol·L-1盐酸10mL

混合后,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有关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c(CH3COO-)>c(Cl-)>c(H+)>c(CH3COOH) B.c(CH3COO-)>c(Cl-)>c(CH3COOH)>c(H+) C.c(CH3COO-)=c(Cl-)>c(H+)>c(CH3COOH)

D.c(Na+)+c(H+)=c(CH3COO-)+c(Cl-)+c(OH-)

[解析]两溶液混合反应后,溶液实质上是生成等浓度醋酸和醋酸钠、氯化钠的混合溶液。因溶液呈酸性说明CH3COO-的水解程度小于CH3COOH的电离程度,所以c(CH3COO-)>c(Cl-)>c(CH3COOH),但CH3COOH电离程度较小,c(CH3COOH)>c(H+),故选项A、C错误,B 正确。依据电荷守恒原则,可知选项D也正确。综合上述答案选B、D。

【例2】下列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B

A .1mol·L-1氨水1mL与10mL0.1mol·L-1盐酸混合:c(Cl-)>c(NH4+)>c(OH-)>c(H+)

B.10mL0.1mol·L-1NH4Cl与5mL0.2mol·L-1NaOH溶液混合:c(Na+)=c(Cl-)>c(OH-)>c(H+) C.10mL0.1mol·L-1CH3COOH溶液与5mL0.2mol·L-1NaOH溶液混合:

c(Na+)=c(CH3COO-)>c(OH-)>c(H+)

D.10mL0.5mol·L-1CH3COONa溶液与6mL1mol·L-1盐酸混合:c(Cl-)>c(Na+)>c(OH-)>c(H+) 解析:A项中氨水与盐酸混合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铵,所以溶液显酸性,A错。B项中NH4Cl 与NaOH溶液混合恰好反应生成NH3·H2O和NaCl,溶液显碱性,B正确。C项混合后溶液中溶质为CH3COONa,CH3COO-要水解,C错。D项混合后溶质为CH3COOH 、HCl 、NaCl,溶液现酸性,D错。

【例3】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200mL Ba(OH)2溶液和150mL NaHCO3混合后,最终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OH-)>c(Ba2+)>c(Na+)>c(CO32-)

B. c(OH-)>c(Na+)>c(Ba2+)>C(H+)

C. c(OH-)=c(Ba2+)+c(Na+)+c(H+)

D. c(H+)+c(Na+)+2c(Ba2+)=c(OH-)

解析:为了便于计算,设Ba(OH)2和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和3mol,则n(OH-)=8mol n(Ba2+)=4mol n(Na+)=3mol n(HCO3-)=3mol ;反应后:

n(OH-)=5mol n(Ba2+)=1mol n(Na+)=3mol ,所以选B

练习1:将0.2 mol·L-1 CH3COOK 与0.1 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则溶液中下列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A.c(CH3COO-)=c(Cl-)=c(H+)>c(CH3COOH)

B.c(CH3COO-)=c(Cl-)>c(CH3COOH)>c(H+)

C.c(CH3COO-)>c(Cl-)>c(H+)>c(CH3COOH)

D.c(CH3COO-)>c(Cl-)>c(CH3COOH)>c(H+)

练习2:将0.4mol/LNH4Cl溶液和0.2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下列微粒的物

质的量关系正确的是()

A .c(NH4+)=c(Na+)=c(OH-)>c(NH3·H2O) B. c(NH4+)=c(Na+)>c(NH3·H2O) >c(OH-)>c(H+)

C.c(NH4+)>c(Na+)>c(OH-)>c(NH3·H2O)

D. c(NH4+)>c(Na+)>c(NH3·H2O) >c(OH-)>c(H+)

4、不同物质同种离子浓度比较型:

【例题】 (1996年上海高考题)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NH4+浓度最大的是()。

A.NH4Cl B.NH4HSO4 C.NH3COONH4 D.NH4HCO3

[解析] NH4+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NH4+ + H2O NH3·H2O + H+

B中NH4HSO4电离出大量H+,使平衡向左移动,故B中c(NH4+)大于A中的c(NH4+),C项的CH3COO-和D项的HCO3-水解均呈碱性,使平衡向右移动,故C、D中c(NH4+)小于A中c(NH4+),正确答案为B。

练习:

1、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①(NH4)2CO3 ②(NH4)2SO4 ③NH4HCO3④NH4HSO4⑤

NH4Cl ⑥NH3·H2O;按c(NH4+)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③⑤④⑥①③

B.⑥③⑤④①②

C.⑥⑤③④①②

D.⑥③⑤④②①

2、(2006重庆)11.温度相同、浓度均为0.2 mol/L的①(NH4)2SO4、②NaNO

3、

③NH4HSO4、④NH4NO3、⑤、⑥CH3COONa溶液,它们的pH值由

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

A.③①④②⑥⑤B.①③⑥④②⑤C.③②①⑥④⑤D.⑤⑥②④①③

5、其他类型

关注利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种类来判断溶液中溶质的可能情况:

有些题目给定了盐溶液中的阴阳离子种类,可以假设该溶液是相应酸与碱反应后的产物,因此存在酸碱过量问题。

【例1】已知某无色透明的溶液中所含的离子仅有Na+、CH3COO-、H+和OH-四种离子,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溶液所含的四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之间的关系是否只有一种可能(填“是”或“否”),其原因是:。

⑵某学生将该溶液中的四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了若干种可能,其中合理的是:

A. c(Na+)>c(CH3COO-)>c(OH-)>c(H+)

B. c(CH3COO-)=c(Na+)>c(OH-)=c(H+)

C. c(H+)>c(OH-)>c(Na+)>c(CH3COO-)

D. c(Na+)>c(CH3COO-)>c(H+)>c(OH-)

解析:由于溶液中所含的离子仅有Na+、CH3COO-、H+和OH-四种离子,所以可以认为是醋酸和NaOH反应后的溶液。因此该溶液中可能含有溶质CH3COONa ; CH3COONa、

CH3COOH; CH3COONa、NaOH等情况所以该溶液所含的四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之间的关系不能只有一种。第(2)问中C D选项不符和溶液中电荷守恒规律,选AB.

练习.已知某溶液中存在Cl-、NH4+、H+、OH- 四种离子经过四位同学测定其浓度大小关系如下,其中不可能的是( )

A.C(Cl-)>C(NH4+)>C(H+)>C(OH-)

B. C(Cl-)>C(H+)>C(NH4+)>C(OH-)

C.C(Cl-)>C(NH4+)>C(OH-)>C(H+)

D. C(OH-)>C(H+)>C(Cl-)>C(NH4+)

※※对所给的二元酸的电离,要关注电离的程度:是否完全电离。

【例2】某二元酸(化学式用H2A表示)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

H 2A==H++HA;HA-H++A2-回答下列问题:

⑴Na2A溶液显(填“酸性”,“中性”,或“碱性”)。理由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⑵在0.1mol·L-1的Na2A溶液中,下列微粒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A. c(A2-) +c( HA-)+c( H2A) =0.1mol·L-1

B. c(OH-)=c(H+) +c( HA-)

C. c(Na+ )+ c(H+) =c(OH-)+ c( HA-)+2c(A2-)

D. c(Na+ )= 2c(A2-) +2c( HA-)

⑶已知0.1mol·L-1NaHA溶液的pH=2,则0.1mol·L-1 H2A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是0.11 mol·L-1(填“<”,“>”,或“=”),理由是:

⑷0.1mol·L-1 NaHA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解析:由于“H 2A==H++HA;HA-H++A2-”,因此在NaHA溶液中仅存在: HA-H++A2-电离情况,没有HA-的水解过程。在H 2A溶液中H2A第一步电离产生的H+,抑制了HA-的电离。理解上述内容,答案迎刃而解。

练习:某二元弱酸(简写为H2A)溶液,按下式发生一级和二级电离:

H2A H++HA-;HA-H++A2-已知一级电离远大于二级电离,设有下列四种溶液:A.0.01mol.L-1的H 2A溶液 B.0.01mol.L-1的NaHA溶液(C(OH-)>C(H+) )

C.0.02mol.L-1的HCl与0.04mol.L-1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D.0.02mol.L-1的NaOH与0.02 mol.L-1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据此,填写下列空白(填代号)

(1)B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等式关系有

D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等式关系有

(2) C(H+)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H2A)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A2-)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注隐含信息的发掘:

【例3】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

K+、NH4+、Cl-、Mg2+、Fe3+、CO32—、SO42—,现每次取100.00ml进行实验。

①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②第二份加足量NaOH后加热,收集到气体0.896L(标准状态下)。

③第三份加足量BaCl2后,得干燥沉淀6.27g,沉淀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剩2.33g。

试回答有关问题:

⑴判断K+、Cl-是否存在?K+;Cl-(填下列序号)。

A.一定存在B.可能存在C.一定不存在

⑵肯定存在的离子在原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

解析:由①可知溶液中Cl-、CO32—、SO42—三种中至少含有其中一种;由②能确定含NH4+,且c(NH4+)=0.4mol·L-1,第③步可以确定c(SO42-)=0.1mol·L-1;c(CO32-)=0.2mol·L-1,由于含有CO32—、SO42—,所以溶液中肯定不含Mg2+、Fe3+;因为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相等(即溶液是电中性的,这也是该题目隐含的信息),由上述所求的已知阴阳离子的浓度看出,是不守恒的,因此溶液中一定存在K+,且c(K+)≥0.2mol·L-1,Cl-不确定。

恒--描述出有S元素的离子和分子即可)

例三:Na2CO3溶液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

碳酸钠:电荷守恒

c(Na+)+c(H+)=2c(CO32-)+c(HCO3-)+c(OH-)

上式中,阴阳离子总电荷量要相等,由于1mol碳酸根电荷量是2mol负电荷,所以碳酸根所带电荷量是其物质的量的2倍。

物料守恒

n(Na+)是碳酸根离子物质的量的2倍,电离水解后,碳酸根以三种形式存在所以

c(Na+)=2[c(CO32-)+c(HCO3-)+c(H2CO3)]

质子守恒

水电离出的c(H+)=c(OH-)

在碳酸钠水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以(H+,HCO3-,H2CO3)三种形式存在,其中1mol碳酸分子中有2mol水电离出的氢离子

所以c(OH-)=c(H+)+c(HCO3-)+2c(H2CO3)

此外质子守恒也可以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两个式子相减而得到(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

⒈含特定元素的微粒(离子或分子)守恒

⒉不同元素间形成的特定微粒比守恒

⒊特定微粒的来源关系守恒

例1:在0.1mol/LNa3PO4溶液中:

根据P元素形成微粒总量守恒有:c[PO43-]+c[HPO42-]+c[H2PO4-]+c[H3PO4]=0.1mol/L

根据Na与P形成微粒的关系有:c[Na+]=3c[PO43-]+3c[HPO42-]+3c[H2PO4-]+3c[H3PO4]

根据H2O电离出的H+与OH-守恒有:c[OH-]=c[HPO42-]+2c[H2PO4-]+3c[H3PO4]+c[H+]

例2:NaHCO3 溶液中

c(Na+)等于碳酸氢根离子的浓度,电离水解后,碳酸氢根以三种形式存在

所以C(Na+)=C(HCO3-)+ C(CO32-)+C(H2CO3) 这个式子叫物料守恒

再例如,Na2CO3溶液中,

c(Na+)等于碳酸根离子的浓度2倍,电离水解后,碳酸根以三种形式存在

所以有C(Na+)= 2【C(CO32-)+C(HCO3-)+C(H2CO3)】

质子守恒

也可以由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关系联立得到

例如:Na2CO3溶液

①电荷守恒:C(Na+) +C(H+)===C(OH-) +2C(CO32-) +C(HCO3-) 正电荷=负电荷

②物料守恒:C(Na+)= 2C(CO32-) +2C(HCO3-) +2C(H2CO3)

①-②得质子守恒:C(OH-) =C(H+) +C(HCO3-) +2C(H2CO3) 水电离出的H+ =OH-

NaHCO3 溶液中

存在下列等式

①c(H+)+c(Na+)=c(HCO3-)+2c(CO32-)+c(OH-)

②c(Na+)=c(HCO3-)+c(CO32-)+c(H2CO3){物料守恒}

方法一:两式相减①-②得

c(H+)=c(OH-)+c(CO32-)-c(H2CO3)这个式子叫质子守恒。

方法二:由酸碱质子理论

原始物种:HCO3-,H2O

消耗质子产物H2CO3,产生质子产物CO32-,OH-

c(H+)=c(CO32-)+c(OH-)-c(H2CO3)即c(H+)+c(H2CO3)=c(CO32-)+c(OH-)

关系:剩余的质子数目=产生质子的产物数目-消耗质子的产物数目

直接用酸碱质子理论求质子平衡关系比较简单,但要细心;如果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关系联立得到则比较麻烦,但比较保险

又如NaH2PO4溶液

原始物种:H2PO4-,H2O

消耗质子产物:H3PO4 H+产生质子产物:HPO42-(产生一个质子),PO43-(产生二个质子),OH-

所以:c(H+)=c(HPO42-)+2c(PO43-)+c(OH-)-c(H3PO4)

可以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联立验证.

快速书写

快速书写质子守恒的方法:

第一步:定基准物(能得失氢离子的物质)(若为溶液则包括水)利用电离和水解得到得质子产物和失质子产物。

第二步:看基准物、得质子产物和失质子产物相差的质子数

第三步:列出质子守恒关系式得质子数=失质子数

第四步:用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加以验证

质子守恒的主要题型:

1.单一的酸溶液

例:H3PO4溶液中:

基准物:H2O 和H3PO4.

得质子产物:H3O+(相差1个质子)即H+

失质子产物:H2PO4- (相差1个质子)

HPO42-(差2个质子)

PO43-(相差3个质子)

OH- (相差1个质子)

质子守恒关系式为:

c(H+) = c(H2PO4-) + 2c(HPO42-) + 3c(PO43-) + c(OH-)

2.单一的碱溶液例:NH3·H2O溶液中:

基准物:H2O NH3·H2O

得质子产物:H3O+(相差1个质子)即H+

NH4+ (相差1个质子)

失质子产物:OH- (相差1个质子)

质子守恒关系式为:c(H+) + c(NH4+) = c(OH-) 不难看出单一的酸溶液或者碱溶液的质子守恒其实就是电荷守恒。混合酸的溶液或者混合碱溶液也是这个样子滴!

3.单一的正盐溶液

例(1):Na2CO3溶液

基准物:H2O CO32-

得质子产物:

H3O+(相差1个质子)即H+

HCO3-(相差1个质子)

H2CO3(相差2个质子)

失质子产物:OH- (相差1个质子)

质子守恒关系式为:c(H+) + c(HCO3-) + 2c(H2CO3) = c(OH-) 例(2):NH4Cl 溶液基准物:H2O 、NH4+ 得质子产物:H3O+(相差1个质子)即H+

失质子产物:

NH3·H2O(相差1个质子)

OH- (相差1个质子)

质子守恒关系式为c(H+) = c(NH3·H2O) + c(OH-)

例(3):(NH4)3PO4溶液

基准物:H2O 、NH4+ 、PO43-

得质子产物:

H3O+(相差1个质子)即H+

HPO42-(相差1个质子)

H2PO4- (相差2个质子)

H3PO4(相差3个质子)

失质子产物:

NH3·H2O(相差1个质子)

OH- (相差1个质子)

质子守恒关系式为c(H+) + c(HPO42-) + 2c(H2PO4-) + 3c(H3PO4) = c(NH3·H2O) + c(OH-)

4 .单一的酸式盐溶液

例(1):NaH2PO4溶液

基准物:H2O H2PO4-

得质子产物:H3O+(相差1个质子)即H+

H3PO4(相差1个质子)

失质子产物:

HPO42-(相差1个质子)

PO43-(相差2个质子)

OH- (相差1个质子)

质子守恒关系式为

c(H+) + c(H3PO4) = c(HPO42-) + 2c(PO43-) + c(OH-)

例(2):NH4HCO3溶液基准物:H2O 、NH4+ 、HCO3- 得质子产物:H3O+(相差1个质子)即H+

H2CO3(相差1个质子)

失质子产物:

NH3·H2O(相差1个质子)

CO32- (相差1个质子)

OH- (相差1个质子)

质子守恒关系式为c(H+)+ c(H2CO3) = c(NH3·H2O) + c(CO32-) + c(OH-)

例(3):(NH4)2HPO4溶液基准物:H2O 、NH4+、HPO42- 得质子产物:H3O+(相差1个质子)即H+

H2PO4- (相差1个质子)

H3PO4 (相差2个质子)

失质子产物:NH3·H2O(相差1个质子)

PO43- (相差1个质子)

OH- (相差1个质子)

质子守恒关系式为c(H+) + c(H2PO4-) + 2c(H3PO4) = c(NH3·H2O) + c(PO43-) + c(OH-)

5.多种盐的混合溶液例:CH3COONa与NaF的混合液基准物:H2O CH3COO- F-

得质子产物:

H3O+(相差1个质子)即H+

CH3COOH(相差1个质子)

HF(相差1个质子)

失质子产物:OH- (相差1个质子) 质子守恒关系式为c(H+) + c(CH3COOH) + c(HF) = c(OH-)

6.酸碱反应后的混合溶液:此类型混合溶液,应运用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联立消去强酸或强碱离子后得到质子守恒变式。质子守恒关系式特殊。例(1):同浓度同体积的CH3COONa与CH3COOH混合液

物料守恒:c(CH3COO-)+ c(CH3COOH) = 2c(Na+)

电荷守恒:c(Na+)+ c(H+) = c(CH3COO-) + c(OH-)即2c(Na+) + 2c(H+) = 2c(CH3COO-) + 2c(OH-)

质子守恒关系式为:2c(H+) + c(CH3COOH) = c(CH3COO-) + 2c(OH-)

例(2):同浓度同体积的CH3COONa与NaOH混合液

物料守恒:2[c(CH3COO-)+ c(CH3COOH) ]= c(Na+)

电荷守恒:c(Na+) + c(H+) = c(CH3COO-) + c(OH-)

质子守恒关系式为:c(H+) + 2c(CH3COOH) + c(CH3COO-) = c(OH-)

例(3):同浓度同体积的NH4Cl与NH3·H2O混合液

物料守恒:c(NH4+)+ c(NH3·H2O) =2 c(Cl-)

电荷守恒:c(NH4+) + c(H+) = c(Cl-) + c(OH-)即2c(NH4+) +2 c(H+) = 2c(Cl-) + 2c(OH-)

质子守恒关系式为:2c(H+) +c(NH4+) = c(NH3·H2O) + 2c(OH-) 例(4):同浓度同体积的NH4Cl与HCl混合液

物料守恒:2[ c(NH4+)+ c(NH3·H2O) ]= c(Cl-)

电荷守恒:c(NH4+) + c(H+) = c(Cl-) + c(OH-)

质子守恒关系式为:c(H+) = c(NH4+) + 2c(NH3·H2O) + c(OH-)

质子守恒解读

一般情况下,很少单独考虑质子守恒,实际上在盐(水)溶液中存在的质子守恒可看作是物料守恒与电荷守恒的叠加项

所谓的质子守恒,实质是从水的电离出发,考虑弱酸根离子结合水电离出的H+或弱碱阳离子结合水电离出的OH-,然后在溶液中寻找H+和OH-的“藏身”之所,而列出的等式关系。常用于盐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的比较

下面以Na2CO3溶液、NH4Cl溶液和(NH4)2CO3溶液为例,来确定它们的溶液中各自存在的质子守恒关系。

1、Na2CO3溶液

在不考虑CO32-水解时,水电离出的H+与OH-的物质的量是相等的,但当CO32-水解结合部分水电离出的H+后,分别生成了HCO3-(结合一个H+)和H2CO3(结合两个H+),而OH-未被消耗,因此可列出等式关系:c(OH-)=c(H+)+c(HCO3-)+2×c(H2CO3),即Na2CO3溶液中的质子守恒

2、NH4Cl溶液

NH4+水解结合的是由水电离出的部分OH-,生成了NH3·H2O,而H+未被消耗,因此可列出等式关系:c(H+)=c(OH-)+c(NH3·H2O),即为NH4Cl溶液中的质子守恒

3、(NH4)2CO3溶液

NH4+水解结合的是由水电离出的部分OH-,生成了NH3·H2O;CO32-水解结合部分水电离出的H+,分别生成了HCO3-和H2CO3,H+、OH-都有一部分被消耗,分别寻找H+、OH-在溶液中的“藏身”之所,即可列出下列等式关系:

c(H+)+c(HCO3-)+2×c(H2CO3)=c(OH-)+c(NH3·H2O),即为(NH4)2CO3溶液中的质子守恒。

高中化学质子守恒教案

高中化学质子守恒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高中化学质子守恒教案 高中化学质子守恒教案 高中化学质子守恒教案篇一:高中化学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的写法 如何写化学中三大守恒式(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 这三个守恒的最大应用是判断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或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式。电荷守恒,,即溶液永远是电中性的,所以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量,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量例: +-- NH4Cl溶液:c(NH+ 4)+ c(H)= c(Cl)+ c(OH) 写这个等式要注意2点: 1、要判断准确溶液中存在的所有离子,不能漏掉。 2、注意离子自身带的电荷数目。如, - , Na2CO3溶液:c(Na,)+ c(H,)= 2c(CO2)+ c(HCO, 33)+ c(OH)- , NaHCO3溶液:c(Na,)+ c(H,)= 2c(CO2) + c(HCO, 33)+ c(OH) NaOH溶液:c(Na,) + c(H,) = c(OH-) - , , Na3PO4溶液:c(Na,) + c(H,) = 3c(PO3) + 2c(HPO2) + c(H2PO, 444) + c(OH) 物料守恒,,即加入的溶质组成中存在的某些元素之间的特

定比例关系,由于水溶液中一定存在水的H、O元素,所以物料守恒中的等式一定是非H、O元素的关系。例: - NH4Cl溶液:化学式中N:Cl=1:1,即得到,c(NH+ 4)+ c(NH3H2O) = c(Cl) , Na2CO3溶液:Na:C=2:1,即得到,c(Na+) = 2c(CO2 + HCO , 33 + H2CO3) , NaHCO3溶液:Na:C=1:1,即得到,c(Na+) = c(CO2)+ c(HCO, 33) + c(H2CO3) 写这个等式要注意,把所有含这种元素的粒子都要考虑在内,可以是离子,也可以是分子。 质子守恒,,即H+守恒,溶液中失去H+总数等于得到H+总数,利用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推出。 实际上,有了上面2个守恒就够了,质子守恒不需要背。例如: NH4Cl溶液: 如何写化学中三大守恒式(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 +--电荷守恒:c(NH+ 4) + c(H) = c(Cl) + c(OH) -物料守恒:c(NH+ 4) + c(NH3H2O) = c(Cl) 处理一下,约去无关的Cl-,得到,c(H+) = c(OH-) + c(NH3H2O),即是质子守恒 Na2CO3溶液: - ,

高中化学溶液中的三个平衡与三个守恒

高中化学溶液中的三个平衡与三个守恒 一、溶液中的三个平衡 在中学阶段溶液中的三个平衡包括:电离平衡、水解平衡以及沉淀溶解平衡,这三种平衡都遵循勒夏特列原理——当只改变体系的一个条件时,平衡向能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1. 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溶度积常数均只与温度有关。电离平衡常数和水的离子积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和水的电离均为吸热过程。 2. 弱酸的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①若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则溶液显碱性,如:NaHCO3、NaHS、Na2HPO4;②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则溶液显酸性,如:NaHSO3、NaH2PO4等。 3.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在生产、生活以及医疗中可用来进行污水的处理、物质的提纯、疾病的检查和治疗。解决这类问题时应充分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加以分析。 当Q C>K SP时,生成沉淀;当Q C<K SP时,沉淀溶解;当Q C=K SP时,达到平衡状态。 4. 彻底的双水解 常见的含有下列离子的两种盐混合时,阳离子的水解阴离子的水解相互促进,会发生较彻底的双水解。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书写这些物质的水解方程式时,应用“===”,并将沉淀及气体分别用“↓”、“↑”符号标出。如:当Al3+分别遇到AlO2-、CO32-、HCO3-、S2-时,[3AlO2-+ Al3+ + 6H2O === 4Al(OH)3↓];当Fe3+分别遇到CO32-、HCO3-、AlO2-时;还有NH4+与Al3+;SiO3与Fe3+、Al3+等离子的混合。 另外,还有些盐溶液在加热时,水解受到促进,而水解产物之一为可挥发性酸时,酸的挥发又促进水解,故加热蒸干这些盐溶液得不到对应的溶质,而是对应的碱(或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如:①金属阳离子易水解的挥发性强酸盐溶液蒸干后得到氢氧化物,继续加热后得到金属氧化物,如FeCl3、AlCl3、Mg(NO3)2溶液蒸干灼烧得到的是Fe2O3、Al2O3、MgO 而不是FeCl3、AlCl3、Mg(NO3)2固体;②金属阳离子易水解的难挥发性强酸盐溶液蒸干后得到原溶质,如Al2(SO4)3、Fe(SO4)3等。③阴离子易水解的强碱盐,如Na2CO3等溶液蒸干后也可得到原溶质;④阴阳离子均易水解,此类盐溶液蒸干后得不到任何物质,如(NH4)2CO3

高一化学计算专题复习:差量法

高一化学化学计算专题复习一:差量法人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化学计算专题复习一:差量法 化学反应中任何两个量的差与其中任何一个量成正比关系;任何两个量的和与其中任何一个量成正比关系,应用以上关系解题的方法即差量法或和量法。 【典型例题】 [例1] 把氯气通入浓氨水中,发生下列反应2432683N Cl NH NH Cl +=+,把1.12L 氯氮混合气(90%氯气和10%氮气)通过浓氨水,实验测得逸出气体(除氨气和水蒸气)体积为0.672L (50%氯气和50%的氮气)问有多少克氨被氧化?(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 解析: 解:设反应中有x g 氨被氧化,根据方程式8 mol 氨有2 mol 被氧化, 解之:g x 34.0= [例2] 在500mL l mol/L 的硫酸铜溶液中,放入一块铁片反应一段时间后,将铁片取出洗净干燥后称量,铁片质量增加了g 75.0,问析出了多少克铜?反应后硫酸亚铁摩尔浓度是多少? 解析: 解:设有g x 铜析出,有y mol 硫酸亚铁生成,根据反应方程式有: 解之1.0,35.6==y g x mol ,硫酸亚铁的摩尔浓度= 2.05 .01 .0=mol/L 。 [例3] 把盛有等质量盐酸的两个等质量的烧杯,分别置于托盘天平两端,将一定量的铁粉和碳酸钙粉末都溶解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则加入的铁粉和碳酸钙粉末的质量比是多少? 解析: 解:设加入的铁粉和碳酸钙粉末的质量分别为g y g x 和。反应后两烧杯中净增加质量相等,设净增加质量都为g m ,则有:

解之)(56 100 g m y = 所以铁与碳酸钙质量比为:675 39256100:5456=m m 。 [例4] 把g 1含杂质(不可燃)的黄铁矿试样在氧气中燃烧后得残渣g 76.0。此黄铁矿的纯度为( ) A. 85% B. 80% C. 72% D. 16% 解析: 解:设试样中含二硫化铁g x ,根据反应方程式: ↑++2322 282114SO O Fe O FeS 高温 1204? : 理论质量差量166328?-? x : 实际质量差量76.01- 解之72.0=x 此黄铁矿的纯度= %,72%1001 72 .0=?选C 。 [例5] 向一定量的碘化钾溶液中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直到黄色沉淀不再产生为止,结果所生成的溶液和原碘化钾溶液的质量相等,由此可知,加入的硝酸银溶液的百分比浓度是多少? 解析: 解:设原溶液有x mol 碘化钾,则加入x mol 硝酸银和y mol 水,因此原溶液中减少的是- I 离子的质量,增加的是加入的- 3NO 离子和水的质量,减增两量相等有: y x x 1862127+=,解得1865x y = ,所以硝酸银的百分比浓度= =?+%10018170170y x x %3.72%10018 65 18170170=??+x x x [例6]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g 190,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称重质量为g 128。求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百分含量。 解析: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二、复习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ns能级各有1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n p能级各有3个原子轨道,相互垂直(用p x、p y、p z表示);n d能级各有5个原子轨道;n f能级各有7个原子轨道。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2)泡利原理: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3)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各个轨道时,优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4)洪特规则的特例:电子排布在p、d、f等能级时,当其处于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即p0、d0、f0、p3、d5、f7、p6、d10、f14,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最稳定。 能量最低原理表述的是“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而不是说电子填充到能量最低的轨道中去,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都使“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 电子数 (5)(n-1)d能级上电子数等于10时,副族元素的族序数=n s能级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的能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 (1)原子的电子层构型和周期的划分 周期是指能层(电子层)相同,按照最高能级组电子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横行为一个周期,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除稀有气体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原子的电子构型和族的划分 族是指价电子数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同),按照电子层数依次增加的顺序排列的一列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列为一个族(第Ⅷ族除外)。共有十八个列,十六个族。同主族周期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元素的分区 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分别为s区、p区、d区、f区和ds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2、元素周期律

化学四大平衡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中学化学平衡理论体系及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中学化学教材中,有一个平衡理论体系,包括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 水解平衡、络合平衡等。化学平衡是这一平衡理论体系的核心。系统掌握反应速率与 化学平衡的概念、理论及应用对于深入认识其他平衡,重要的酸、碱、盐的性质和用 途,化工生产中适宜条件的选择等,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深入掌握元素化合物 的知识,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正因为它的重要性,所以,在历年高考中,这一部分向 来是考试的热点、难点。 一、化学平衡理论 1、化学平衡定义: 2、勒夏特列原理: 3、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讨论、归纳] 生产生活实例涉及的平衡根据勒原理所采取的措施或原因 解释 1.接触法制硫酸2SO2+O22SO3通入过量的空气 2.合成氨工业N2+3H22NH3高压(20MPa-50MPa),及时分离 液化氨气 3.金属钠从熔化的氯化钾中置换金属钾Na + KCl NaC l + K↑控制好温度使得钾以气态形式逸 出。 4.候氏制碱法NH3+CO2+H2O==NH4HCO3 NH4HCO3+NaCl NaHCO3↓+NH4Cl 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足量氨气 5.草木灰和铵态氮肥不CO 3 2-+H2O HCO3-+ OH-两水解相互促进,形成更多的

能混合使用NH4++H 2O NH3·H2O + H+NH3·H2O,损失肥效 6.配置三氯化铁溶液应在浓盐酸中进行Fe3++3H2O Fe(OH)3+3H+在强酸性环境下,Fe3+的水解受到 抑制 7.用热的纯碱水洗油污 或对金属进行表面处 理 CO32-+H2O HCO3-+OH-加热促进水解,OH-离子浓度增大 1、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A.往硫化氢水溶液中加碱有利于S2-的增加 B.加催化剂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C.合成氨时不断将生成的氨液化,有利于提高氨的产率。 D.合成氨时常采用500℃ 的高温 2、已知工业上真空炼铷(熔融)原理如下:2RbCl +Mg == MgCl2 +2Rb(g),对于此反应 的进行能给予正确解释的是() A.铷的金属活动性不如镁强,故镁可置换铷。 B.铷的沸点比镁低,把铷蒸气抽出时 平衡右移。 C.氯化镁的稳定性不如氯化铷强。 D.铷的单质状态较化合态更稳定。 3、在加热条件下,KCN 溶液中会挥发出剧毒的HCN,从平衡移动的角度来看,挥 发出HCN的原因是。为了避免产生HCN,应采取的措施 是向KCN溶液中加入。 4、把FeCl3溶液蒸干并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其原因 是。 5、把Al2(SO4)3溶液蒸干,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其原因 是。 6、在泡沫灭火剂中放入的两种化学药品是NaHCO3溶液与Al2(SO4)3溶液,其灭火原 理是什么? 7、请解释:为什么生活中饮用的碳酸型饮料打开瓶盖倒入玻璃杯时会泛起大量泡沫。 解释:碳酸型饮料中未溶解的二氧化碳与溶解的二氧化碳存在平衡:CO2(g) CO2(aq),打开瓶盖时,二氧化碳的压力减小,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释放二氧化 碳的方向移动,以减弱气体的压力下降对平衡的影响。因此,生活中饮用的碳酸型饮 料打开瓶盖倒入玻璃杯时会泛起大量泡沫。 二、中学化学常见四大平衡 1、[讨论、归纳] 常见化学平衡体系 化学平衡 体系 化学平衡溶解平衡水解平衡

高中有机化学计算题方法总结

方程式通式 CXHY +(x+ 4y )O2 →xCO2+ 2y H2O CXHYOz +(x+2 4z y ) O2 →xCO2+2y H2O 注意 1、有机物的状态:一般地,常温C 1—C 4气态; C 5—C 8液态(新戊烷C 5常温气态, 标况液态); C 9以上固态(不严格) 1、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 【引例】完全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在相同条件下,需要O 2最多的是( B ) A. 乙酸乙酯 CH 3COOC 2H 5 B. 异丁烷 CH(CH 3)3 C. 乙醇 C 2H 5OH D. 葡萄糖 C 6H 12O 6 ①等物质的量的烃C X H Y 完全燃烧时,耗氧

量决定于的x+ 4y 值,此值越大,耗氧量 越多; ②等物质的量的烃的含氧衍生物C X H Y O Z 完全燃烧耗氧量决定于的x+2 4z y 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注】C X H Y 和C X H Y O Z 混搭比较——把衍生物C X H Y O Z 分子式写成残基·不耗氧的 CO 2 · H 2O 后,剩余残基再跟烃C X H Y 比较。如比较乙烯C 2H 4和乳酸C 3H 6O 3,后者就可写成 C 2H 41CO 21H 2O ,故等物质的量的二者耗氧量相同。 【练习】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各组物质,耗氧量不相同的是( B ) A .乙烷CH 3CH 3与丙酸C 2H 5COOH B .乙烯CH 2=CH 2与乙二醇CH 2OH CH 2OH C .乙炔HC ≡CH 与乙醛CH 3CHO D .乙炔HC ≡CH 与乙二醇CH 2OH CH 2OH

(完整版)高中化学三大平衡

水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高中化学中,水溶液中的化学平衡包括了: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等。看是三大平衡,其实只有一大平衡,既化学反应平衡。所有关于平衡的原理、规律、计算都是相通的,在学习过程中,不可将他们割裂开来。 化学平衡勒夏特列原理(又称平衡移动原理)是一个定性预测化学平衡点的原理,内容为:在一个已经达到平衡的反应中,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但不能完全消除这种改变。 比如一个可逆反应中,当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时,平衡要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的移动使得增加的反应物浓度又会逐步减少;但这种减弱不可能消除增加反应物浓度对这种反应物本身的影响,与旧的平衡体系中这种反应物的浓度相比而言,还是增加了,转化率还是降低了。 1、不管是电离、水解还是沉淀溶解,一般情况下,正反应的程度都不高,即产物的浓度是较低的,或者说产物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除外。 2、弄清楚三类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1.温度: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2.浓度:弱电解质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 3.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含有与该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从而使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朝着生成弱电解质分子的方向移动,弱电解质的解离度降低的效应称为同离子效应 4.化学反应:某一物质将电离的离子反应掉,电离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1、电离平衡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离子化速率(即电离速率)等于其分子化速率(即结合速率) (如:水部分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同时,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的可逆过程) 范围:弱电解质(共价化合物)在水溶液中 外界影响因素:1)温度:加热促进电离,既平衡向正反向移动(电离是吸热的) 2)浓度:越稀越电离,加水是促进电离的,因为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向离子数目增多的方向移动) 3)外加酸碱:抑制电离,由于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增多,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2、水解平衡 定义:在水溶液中,盐溶液中电离出的弱酸根离子或弱碱根离子能和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的过程。 范围:含有弱酸根或弱碱根的盐溶液 外界影响因素:1)温度:加热促进水解,既平衡向正反向移动(水解是吸热的,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2)浓度:越稀越水解,加水是促进水解的,因为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 3)外加酸碱盐:同离子子效应。

化学四大平衡

中学化学平衡理论体系及勒夏特列原理得应用 中学化学教材中,有一个平衡理论体系,包括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络合平衡等。化学平衡就是这一平衡理论体系得核心。系统掌握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得概念、理论及应用对于深入认识其她平衡,重要得酸、碱、盐得性质与用途,化工生产中适宜条件得选择等,具有承上启下得作用;对于深入掌握元素化合物得知识,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正因为它得重要性,所以,在历年高考中,这一部分向来就是考试得热点、难点。 一、化学平衡理论 1、化学平衡定义: 2、勒夏特列原理: 3、勒夏特列原理得应用: 1、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得就是( ) A、往硫化氢水溶液中加碱有利于S2-得增加 B、加催化剂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C、合成氨时不断将生成得氨液化,有利于提高氨得产率。 D、合成氨时常采用500℃得高温 2、已知工业上真空炼铷(熔融)原理如下:2RbCl +Mg == MgCl2 +2Rb(g),对于此反应得进行能给予正确解释得就是( ) A、铷得金属活动性不如镁强,故镁可置换铷。 B、铷得沸点比镁低,把铷蒸气抽出时平衡右移。 C、氯化镁得稳定性不如氯化铷强。 D、铷得单质状态较化合态更稳定。 3、在加热条件下,KCN 溶液中会挥发出剧毒得HCN,从平衡移动得角度来瞧,挥发出HCN得原因就 是。为了避免产生HCN,应采取得措施就是向KCN溶液中加入。 4、把FeCl3溶液蒸干并灼烧,最后得到得主要固体产物就是其原因就是。

5、把Al2(SO4)3溶液蒸干,最后得到得主要固体产物就是其原因就是。 6、在泡沫灭火剂中放入得两种化学药品就是NaHCO3溶液与Al2(SO4)3溶液,其灭火原理就是什么? 7、请解释:为什么生活中饮用得碳酸型饮料打开瓶盖倒入玻璃杯时会泛起大量泡沫。 解释:碳酸型饮料中未溶解得二氧化碳与溶解得二氧化碳存在平衡:CO2(g) CO2(aq),打开瓶盖时,二氧化碳得压力减小,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释放二氧化碳得方向移动,以减弱气体得压力下降对平衡得影响。因此,生活中饮用得碳酸型饮料打开瓶盖倒入玻璃杯时会泛起大量泡沫。 二、中学化学常见四大平衡 1)Mg(OH)2(s) Mg2+(aq)+2OH-(aq) 2)HAc(aq) H+(aq)+Ac-(aq) 3)CO+Cu2O Cu+CO2 4)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5)C(s)+H2O(g) CO(g)+H2(g) 6)HCO3-(aq) H+(aq)+CO32-(aq) 2、常见四大平衡研究对象及举例 A、化学平衡:可逆反应。如:; 加热不利于氨得生成,增大压强有利于氨得生成。 例1、竖炉冶铁工艺流程如图,使天然气产生部分氧化,并在特殊得燃烧器中使氧气与天然气燃烧CH4(g)+2O2(g)=CO2(g)+2H2O(g),催化反应室发生得反应为:CH4(g)+H2O(g) CO(g)+3H2(g) ?H1=+216kJ/mol;CH4(g)+ CO2(g)2CO(g) + 2H2(g) ?H2=+260kJ/mol(不考虑其她平衡得存在),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AD A.增大催化反应室得压强,甲烷得转化率减小 B.催化室需维持在550~750℃,目得仅就是提高CH4转化得速率 C.设置燃烧室得主要目得就是产生CO2与水蒸气作原料气与甲烷反应 D.若催化反应室中,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CH4)=amol,n(CO)=bmol,n(H2)=cmol,则通入催化反应室得CH4得物质得量为a+(b+c)/4 例2: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投入3mol H2与1mol N2,发生如下反应:N2+3H22NH3 1)完成v-t图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主要有:差量法、十字交叉法、平均法、守恒法、极值法、关系式法、方程式叠加法、等量代换法、摩尔电子质量法、讨论法、图象法(略)、对称法(略)。 一、差量法 在一定量溶剂的饱和溶液中,由于温度改变(升高或降低),使溶质的溶解度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溶质(或饱和溶液)质量的差量;每个物质均有固定的化学组成,任意两个物质的物理量之间均存在差量;同样,在一个封闭体系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尽管反应前后质量守恒,但物质的量、固液气各态物质质量、气体体积等会发生变化,形成差量。差量法就是根据这些差量值,列出比例式来求解的一种化学计算方法。该方法运用的数学知识为等比定律及其衍生式: a b c d a c b d == --或c a d b --。差量法是简化化学计算的一种主要手段,在中学阶段运用相当普遍。常见的类型有:溶解度差、组成差、质量差、体积差、物质的量差等。在运用时要注意物质的状态相相同,差量物质的物 理量单位要一致。 1.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 ,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 2.5g 。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实验室用冷却结晶法提纯KNO 3,先在100℃时将KNO 3配成饱和溶液,再冷却到30℃,析出KNO 3。现欲制备500g 较纯的KNO 3,问在100℃时应将多少克KNO 3溶解于多少克水中。(KNO 3的溶解度100℃时为246g ,30℃时为46g ) 3.某金属元素R 的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m ,相同价态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 ,则金属元素R 的化合价为多少? 4.将镁、铝、铁分别投入质量相等、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结束后所得各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投入的镁、铝、铁三种金属的质量大小关系为( ) (A )Al >Mg >Fe (B )Fe >Mg >Al (C )Mg >Al >Fe (D )Mg=Fe=Al 5.取Na 2CO 3和NaHCO 3混和物9.5g ,先加水配成稀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加9.6g 碱石灰(成分是CaO 和NaOH ),充分反应后,使Ca 2+、HCO 3-、CO 32-都转化为CaCO 3沉淀。再将反应容器内水分蒸干,可得20g 白色固体。试求: (1)原混和物中Na 2CO 3和NaHCO 3的质量; (2)碱石灰中CaO 和NaOH 的质量。 6.将12.8g 由CuSO 4和Fe 组成的固体,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滤出不溶物,干燥后称量得5.2g 。试求原混和物中CuSO 4和Fe 的质量。 二、十字交叉法 凡能列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来求解的命题,即二组分的平均值,均可用十字交叉法,此法把乘除运算转化为加减运算,给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 十字交叉法的表达式推导如下:设A 、B 表示十字交叉的两个分量,AB —— 表示两个分量合成的平均量,x A 、x B 分别表示A 和B 占平均量的百分数,且x A +x B =1,则有:

2017-2018版高中化学溶液离子水解与电离中三大守恒知识点例题习题解析

高中化学溶液离子水解与电离中三大守恒详解 电解质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判断是近年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解此类型题的关键是掌握“两平衡、两原理”,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和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原理。首先,我们先来研究一下解决这类问题的理论基础。 一、电离平衡理论和水解平衡理论 1.电离理论: ⑴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消耗的电解质及产生的微粒都是少量的,同时注意考虑水的电离的存在;⑵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的,主要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2.水解理论: 从盐类的水解的特征分析:水解程度是微弱的(一般不超过2‰)。例如:NaHCO3溶液中,c(HCO3―)>>c(H2CO3)或c(OH― ) 理清溶液中的平衡关系并分清主次: ⑴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因水解而损耗;如NaHCO3溶液中有:c(Na+)>c(HCO3-)。 ⑵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的水解是微量的(双水解除外),因此水解生成的弱电解质及产生H+的(或OH-)也是微量,但由于水的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平衡的存在,所以水解后的酸性溶液中c(H+)(或碱性溶液中的c(OH-))总是大于水解产生的弱电解质的浓度;⑶一般来说“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如水解呈酸性的溶液中c(H+)>c(OH-),水解呈碱性的溶液中c(OH-)>c(H+);⑷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主要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二、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的负电荷总数等于阳离子的正电荷总数, 电荷守恒的重要应用是依据电荷守恒列出等式,比较或计算离子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如(1)在只含有A+、M-、H+、OH―四种离子的溶液中c(A+)+c(H+)==c(M-)+c(OH―),若c(H+)>c(OH―),则必然有c(A+)<c(M-)。盐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 例如,在NaHCO3溶液中,有如下关系: C(Na+)+c(H+)==c(HCO3―)+c(OH―)+2c(CO32―) 如NH4Cl溶液中:c(NH4+)+c(H+)=c(Cl-)+c(OH-) 如Na2CO3溶液中:c(Na+)+c(H+)=2c(CO32-)+c(HCO3-)+c(OH-) 书写电荷守恒式必须①准确的判断溶液中离子的种类;②弄清离子浓度和电荷浓度的关系。 2、物料守恒:就电解质溶液而言,物料守恒是指电解质发生变化(反应或电离)前某元素

高中的化学计算公式.docx

高中化学公式 1.有关物质的量( mol )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 mol ) (2)物质的量( mol ) (3)气体物质的量(mol )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 2.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1) 基本公式①溶液密度(g/mL)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③物质的 量浓度( mol/L )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物质的量浓度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 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溶质的质量不变)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即c (浓)· V(浓)=c(稀)· V(稀)] (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 个溶液呈电中性) 3.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 (1)基本公式: ① ② (2)相同温度下,溶解度(S)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关系: (3)温度不变,蒸发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 (4)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 4.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 (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 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 用。 (2)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混):(混) 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0℃,)的混合气体。 (3)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另一气体 A 的密度之比D(通常称作相对密度):则 5.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 (1)某物质X 的化学反应速率: (2)对于下列反应:

2020高考化学冲刺核心素养专题 四大平衡常数(Ka、Kh、Kw、Ksp)的综合应用含解析

核心素养微专题 四大平衡常数(K a、K h、K w、K sp)的综合应用 1.四大平衡常数的比较 常数符号适用体系影响因素表达式 水的离子积常数K w 任意水 溶液 温度升高, K w 增大 K w =c(OH-)·c(H+) 电离常数酸K a 弱酸 溶液 升温, K值增大 HA H++A-,电离常数K a= 碱K b 弱碱 溶液 BOH B++OH-,电离常数K b= 盐的水解常数K h 盐溶液 升温,K h 值增大 A-+H 2 O OH-+HA,水解常数K h= 溶度积常数K sp 难溶电 解质溶液 升温,大 多数K sp 值增大 M m A n的饱和溶液:K sp= c m(M n+)·c n(A m-) 2.四大平衡常数的应用 (1)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Q c 与K的关系平衡移动方向溶解平衡 Q c >K逆向沉淀生成 Q c =K不移动饱和溶液 Q c

①K h=②K h= (3)判断离子浓度比值的大小变化。如将NH 3·H 2 O溶液加水稀释,c(OH-)减小,由 于电离平衡常数为,此值不变,故的值增大。(4)利用四大平衡常数进行有关计算。 【典例】(2019·武汉模拟)(1)用0.1 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00 mL、浓度均为0.1 mol·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得到滴定过程中溶液p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而变化的两条滴定曲线。 ①滴定醋酸的曲线是________(填“Ⅰ”或“Ⅱ”)。 ②V1和V2的关系:V1________V2(填“>”“=”或“<”)。 (2)25 ℃时,a mol·L-1的醋酸与0.01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呈中性,则醋酸的电离常数为_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审题流程】明确意义作判断,紧扣关系解计算 【解析】(1)①醋酸为弱酸,盐酸为强酸,等浓度时醋酸的pH大,曲线Ⅱ为滴定盐酸曲线,曲线Ⅰ为滴定醋酸曲线,答案填Ⅰ; ②醋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的醋酸钠溶液显碱性,要使溶液pH=7,需要醋酸稍过量,而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的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所以

高考化学计算方法与技巧

化学计算方法与技巧 化学计算主要包括以下类型:①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③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④有关溶液浓度(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⑤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⑥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⑦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⑧有关燃烧热的简单计算;⑨以上各种化学计算的综合应用。 常见题型为计算选择题,计算填空题、实验计算题、计算推断题和综合计算题,而计算推断题和综合计算题,力求拉开学生的层次。 一、化学计算的基本类型与解题策略 1.有关化学量与化学式的计算 有关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微粒数间的换算 推断 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考查热点分子式(化学式)、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 确定 相对原子质量 有机物的分子式、结构式 有机物的通式 掌握基本概念,找出各化学量之间的关系 解题策略加强与原子结构、元素化合物性质、有机物结构性质等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在常规解法和计算技巧中灵活选用 2.有关溶液的计算 有关溶质溶解度的计算 有关溶液浓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考查热点有关溶液pH的计算 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 有关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的计算,关键要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理清相互关系

一般可采用守恒法进行计算 有关溶液pH及离子浓度大小的计算,应在正确理解水的离子积、 解题策略 pH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解题时,首先明确溶液的酸(碱)性,明确c(H+)或c(OH-) 3.有关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计算 利用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进行计算 考查热点各物质反应速率间的换算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加强对速率概念、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 解题策略将等效平衡、等效转化法等分析推理方法与数学方法有机结合,在采用常规解法的同时,可采用极值法、估算法等解题技巧 4.有关氧化还原、电化学的计算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确定及量的计算 转移电子数、电荷数的计算 考查热点电极析出量及溶液中的变化量的计算 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其他典型计算 解题策略关键在于根据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列出守恒关系式求解 5.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运用计算技巧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考查热点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的计算 深刻理解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充分利用化学反应前后的有 解题策略关守恒关系 搞清各解题技巧的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读懂题目,正确选择 6.有关综合计算

高中化学水溶液中的三大平衡及其常数计算

水溶液中的三大平衡及其常数的有关计算 1.理解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K a、K b、K h)进行相关计算。 2.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3.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理解溶度积(K sp)的含义,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4.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命题热 点提炼 三年考情汇总核心素养链接 3.溶液 中的 “四大 平衡常 数”的 计算及 应用 2016·Ⅰ卷T12,T27 2018·Ⅲ卷T12 2017·Ⅰ卷T13(A)、 T27,Ⅱ卷T12(B),Ⅲ 卷T13(A) 2016·Ⅰ卷T27,Ⅱ 卷T28 1.平衡思想——能用动态平衡的观点考察,分析 水溶液中的电离、水解、溶解三大平衡。 2.证据推理——根据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变 化,推断反应的原理和变化的强弱。 3.实验探究——通过实验事实,探究水溶液中酸 碱性的实质。 4.模型认知——运用平衡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 示现象本质和规律。 水溶液中的三大平衡及其常数的有关计算 1.电离平衡与水解平衡的比较 电离平衡(如CH3COOH溶液) 水解平衡(如CH3COONa溶液)实质弱电解质的电离盐促进水的电离 升高温度 促进电离,离子浓度增大,K a 增大 促进水解,水解常数K h增大加水稀释 促进电离,离子浓度(除OH-外) 减小,K a不变 促进水解,离子浓度(除H+外)减小,水 解常数K h不变 加入相应离子 加入CH3COONa固体或盐酸, 抑制电离,K a不变 加入CH3COOH或NaOH,抑制水解, 水解常数K h不变 加入反应离子加入NaOH,促进电离,K a不变加入盐酸,促进水解,水解常数K h不变

2018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突破《四大平衡常数》知识点总结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复习专题突破《四大平衡常数》 一、水的离子积常数 1.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含义 H 2O ?H ++OH - 表达式:25 ℃时,K w =c (H +)·c (OH -)=1.0×10-14. 2.对K w 的理解 (1)K w 适用于纯水、稀的电解质(酸、碱、盐)水溶液. (2)恒温时,K w 不变;升温时,电离程度增大(因为电离一般吸热),K w 增大. 二、电离平衡常数(K a 、K b ) 1.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 如对于HA ?H ++A - ,K a =)A (H )A ()(H c c c -+?;BOH ?B ++OH -,K b =(BOH))(OH )(B c c c -+?. 2.K 值大小的意义 相同温度下,K 值越小表明电离程度越小,对应酸的酸性或碱的碱性越弱. 3.影响K 值大小的外因 同一电解质,K 值只与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K 值越大;此外对于多元弱酸来说,其K a 1?K a 2?K a 3. 三、水解平衡常数(K h ) 1.水解平衡常数的含义 A -+H 2O ?HA +OH -,达到平衡时有K h =) (A (HA))(OH -c c c ?-=K w K a .同理,强酸弱碱盐水解平衡常数与弱碱电离平衡常数K b 的关系为K h =K w K b . 2.影响K h 的因素 K h 值的大小是由发生水解的离子的性质与温度共同决定的;温度一定时,离子水解能力越强,K h 值越大;温度升高时,K h 值增大;对于多元弱酸阴离子或多元弱碱阳离子来说,其K h 1?K h 2?K h 3. 四、溶度积常数(K sp ) 1.溶度积常数K sp 的表达式 对于组成为A m B n 的电解质,饱和溶液中存在平衡A m B n (s)?m A n +(aq)+n B m -(aq),K sp =c m (A n +)·c n (B m -). 2.影响K sp 大小的因素 对于确定的物质来说,K sp 只与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升高温度,K sp 增大. 3.溶度积规则 当Q c >K sp 时,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当Q c =K sp 时,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当Q c

高中化学计算题经典例题

[化学计算例题与练习] 一.化学计算的技巧 一般指的是各种基本计算技能的巧用。主要有①关系式法,②方程或方程组法,③守恒法,④差量法,⑤平均值法,⑥极值法,⑦讨论法,⑧十字交叉法等。 一、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 【例题1】某种H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 再通入过量O2,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 A.g B.g C.g D.g 、 分析:此题宜根据以下关系式巧解: 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H2的质量。 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CO的质量。 所以,最后容器中国体质量增加了,应选A。 解析此题估算即可。解题关键是找出反应中量的关系。 【例题2】FeS2与硝酸反应产物有Fe3+和H2SO4,若反应中FeS2和HNO3物质的量之比是1∶8时,则HNO3的唯一还原产物是[] A.NO2B.NO C.N2O D.N2O3 分析:此题运用氧化还原关系式计算。反应中FeS2和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8,由于生成了Fe(NO3)3,则FeS2和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5。 ; 设N元素的变价为x,可列以下氧化还原关系式并解析:

该题关键是找出隐含的关系。 二、方程或方程组法 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例题3】(MCE 1999—24)用惰性电极电解M(NO3)x的水溶液,当阴极上增重a g时,在阳极上同时产生bL氧气(标准状况),从而可知M的原子量为[] 分析:方程或方程组法是最常用最不易出错的化学计算方法。 阴阳两极的电极反应: } 阴极:4Mx++4xe=4M 阳极:4xOH--4xe=2xH2O+xO2↑ 设M的原子量为y 正确答案是C。 【例题4】有某碱金属M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0 g,跟足量水充分反应后,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14 g无水晶体。该碱金属M可能是[] A.锂B.钠C.钾D.铷 (锂、钠、钾、铷的原子量分别为:、23、39、) 分析:碱金属及其氧化物跟水反应的反应式关系分别是:2M+2H2O=2MOH+H2↑M2O+H2O=2MOH 此题有多种解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