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机械原理自己总结

考研机械原理自己总结
考研机械原理自己总结

机构的结构分析

1)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 5 ,最小约束数为 1 。

2)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高副将带入 1 个约束,而引入一个低副将带入 2 个约束。

3)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1)机构自由度F ≥1

2)机构原动件的数目等于机构的自由度数目

4)何谓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在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应如何处理?相关知识

5)杆组具有什么特点?如何确定杆组的级别和机构的级别?选择不同的原动件对机构级别有无影响?

4)试计算图4所示凸轮-连杆组合机构的自由度。

图4解:由图4可知,B,E两处的滚子转动为局部自由度,即F'=2;而虚约束p'=0。机构中,n=7,P L=8(C、F处虽各有两处接触,但都各算一个移动副),P h=2,于是由自由度计算公式得

F=3n-(2p l+p h-p')-F'=3×7-(2×8+2-0)-2=1

这里应注意:该机构在D处虽存在轨迹重合的问题,但由于D处相铰接的双滑块为一个Ⅱ级杆组,未引入约束,故机构不存在虚约束。

如果将相铰接的双滑块改为相固联的十字滑块时,则该机构就存在一个虚约束或变成含一个公共约束m=4的闭环机构了。

5)在图5所示机构中,A

B EF CD,试计算其自由度

图5解:由题意知,此平面机构A BCDEF具有特定的几何条件,故为平行四边形机构,由构件EF 及转动副E、F引入的一个约束为虚约束;G处的滚子转动为局部自由度;C处为复合铰链;G 及I处均为两构件在两处接触的高副,因过两接触线的公法线重合,故G、I处各只算一个高副。

解法1:如果去掉机构中虚约束和局部自由度,则n=6,P l=7,pP=2,并由自由度计算公式得:F=3n-2p l-p h=3×6-2×7-2=2

解法2:由机构简图知,n=8,p l=10,p h=2,p'=1,F'=1,

由自由度计算公式得:

F=3n-(2p l+p h-p')-F'=3×8-(2×10+2-1)-1=2 6)试计算图6所示齿轮-连杆组合机构的自由度。

图6

解:(1)由图6(a)知,n=5,p l=6(A,B处为复合铰链),p h=2,则

F=3n-2p l-p h=3×5-2×6-2=1

因该机构具有一个原动件,机构具有确定运动,故计算正确。

(2)如果按(1)的方法,则由图6(b)知,n=5,p l=5,p h=2,则

F=3n-2p l-p h=3×5-2×5-2=3

然而该机构实际自由度为1,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此计算错误呢?其原因是此机构中的两对齿轮副均提供了两个高副,即p h=4,则

F=3n-2p l-p h=3×5-2×5-4=1 参考文献

7)试确定图7(a)所示机构的自由度;并将其中的高副换成低副,确定机构所含的杆组合机构的级别(当取凸轮为原动件时)。

图7(a)

图7(b)

解:(1)计算机构的自由度。B处有局部自由度,G处为复合铰链,n=8,P l=10,P h=2,p'=0,F'=1,机构的自由度是:

F=3n-(2p l+p h-p')-F'=3×8-(2×10+2-0)-1=1

(2)高副低代后,机构如图7(b)所示。

(3)确定机构的杆组及机构的级别。该机构是由原动件1、机架9、两个Ⅱ级杆组(2'-3和6-7)和一个Ⅲ级杆组(4-5-6-8)组成的,故该机构为Ⅲ级机构。

8)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并在高副低代后,分析组成这次机构的基本杆组及杆组的级别

解:1.计算机构的自由度: F=3*4-2*5-1=12-10-1=1

2.高副低代入图红色所示:F=3*5-2*7=15-14=1

3.杆组分析:

9)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并在高副低代后,分析组成这次机构的基本杆组及杆组的级别

解:

1.计算机构自由度:F =3*5-(2*5+2)-2

=15-(10+2)-2 =1

2.高副低代后右图所示

3.高副低代后的机构自由度:F=5*3-2*7=1

4.机构杆组分析

机构的运动分析

当两构件组成转动副时,其相对速度瞬心在转动副的圆心处;组成移动副时,其瞬心在垂直于移动导路的无穷远处;组成滑动兼滚动的高副时,其瞬心在接触点两轮廓线的公法线上.

2.相对瞬心与绝对瞬心相同点是都是两构件上相对速度为零,绝对速度相等的点,而不同点是相对瞬心的绝对速度不为零,而绝对瞬心的绝对速度为零.

3.速度影像的相似原理只能用于同一构件上的两点,而不能用于机构不同构件上的各点.

4.速度瞬心可以定义为互相作平面相对运动的两构件上,相对速度为零,绝对速度相等的点.

5.3个彼此作平面平行运动的构件共有3 个速度瞬心,这几个瞬心必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含有6个构件的平面机构,其速度瞬心共有15个,其中5个是绝对瞬心,有9个相对瞬心.

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

1)一对心曲柄滑块机构,若以滑块为机架,则将演化成直动滑杆机构(定块机构,或移动导杆机构)机构。

2)在图1所示铰链四杆机构中,若机构以A B杆为机架时,则为双曲柄

机构;以BC杆为机架时,则为曲柄摇杆机构机构;以CD杆为机

架时,则为双摇杆机构;以A D杆为机架时,则为曲柄摇杆机构。

3)在偏距e>0的条件下,曲柄滑块机构具有急回特性。

4)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当曲柄和机架两次共线位置时出现最小传动角。

5)机构的压力角是指作用在从动件上力的作用线方向与作用点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压力角

愈大,则机构的传力效应越差。

6)机构处于死点位置时,其传动角γ为 0度,压力角α为90度。

7) 铰链四杆机构具有两个曲柄的条件是什么?条件1:各杆长度满足杆长条件

条件2:最短杆为机架或连架杆。

当最短杆为机架时,该四杆机构有两个曲柄,称为双曲柄机构;当最短杆为连架杆时,该机构有一个曲柄,称为曲柄摇杆机构。

8)何为连杆机构的传动角γ?传动角大小对四杆机构的工作有何影响?

9)铰链四杆机构在死点位置时,推动力任意增大也不能使机构产生运动,这与机构的自锁现象是

否相同?试加以说明?1、飞机起落架机构2、工件夹紧机构

10) 铰链四杆机构中,当最短杆和最长杆长度之和大于其它两杆长度之和时,只能获得双摇杆机构.

11)在平面四杆机构中,能实现急回运动的机构有曲柄摇杆机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摆动导杆机构.

12)在摆动导杆机构中,导杆摆角等于30o,其行程速比系数K的值为 1.4.

13) 在摆动导杆机构中,若以曲柄为原动件时,该机构的压力角为0度,其传动角为90度.

14) 一对心曲柄滑块机构中,若改为以曲柄为机架,则将演化为转动导杆机构.

2、计算题

1)试画出图2所示各机构的传动角γ和压力角α,并判断哪些机构在图示位置正处于死点。

(a)

(b)

(c) (d)

图2

2)设计一曲柄摇杆机构,要求满足以下条件:

(1)当机构处于两极限位置时,连杆平面

恰处于两给定位置,如图3所示:

(2)机构处于一极限位置时压力角为零。

图3

3)试设计一个曲柄摇杆机构,要求其连杆通过

图4所示两给定位置,并且最好使γmin≥40o,画

出机构运动简图,定出l AB,l BC,l CD,l AD的尺寸。图4

4)如图5所示,已知四杆机构的3个位置(G是机加上一定点),求连杆上一点E,使其在连杆的3个位置上GE等长。

图5

5)在图6的连杆机构中,已知各构件的尺寸为:

l AB=160mm,l BC=260mm,l CD=200mm,l AD=80mm;

构件A B为原动件,沿顺时针方向匀速回转,试

确定:

图6

6)图7为一已知的曲柄摇杆机构,现要求用一连杆将摇杆CD和滑块F联接起来,使摇杆的三个已知位置C1D、C2D、C3D和滑块的三个位置F1、F2、F3相对应(图示尺寸按比例绘出)。试确定此连杆的长度及其与摇杆CD交接点的位置。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1)凸轮机构从动件按余弦加速度规律运动时,在运动开始和终止的位置,加速度有突变,会产生柔性冲击。

2)根据从动件凸轮廓线保持接触方法的不同,凸轮机构可分为力封闭和几何形状封闭两大类型。写出两种几何形状封闭的凸轮机构槽道凸轮和等径凸轮。

3)为了使凸轮廓面与从动件底面始终保持接触,可以利用从动件自身的重力,弹簧力,或依靠凸轮上的几何形状来实现。

4)凸轮机构的主要优点为只要适当地设计出凸轮廓线,就可以是从动件可以各种预期的运动规律。主要缺点为从动件与凸轮之间是高副(点接触、线接触),易磨损,所以凸轮机构多用在传力不大的场合。

5)为减小凸轮机构的推程压力角,可将从动杆由对心改为偏置,正确的偏置方向是将从动杆偏在凸轮转动中心的正偏置侧。

6)凸轮机构的从动件按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将发生突变,从而引起柔性冲击。

7)当凸轮机构的最大压力角超过许用压力角时,可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小压力角增大基圆半径、改变偏置方向。

8)凸轮基圆半径是从凸轮转动中心到理论廓线的最短距离。

9)平底垂直于导路的直动杆盘形凸轮机构,其压力角等于 0。

10)在凸轮机构推杆的四种常用运动规律中,等速运动运动规律有刚性冲击;等加速等减速、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有柔性冲击;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无冲击。

11)凸轮机构推杆运动规律的选择原则为首先要满足机器的工作要求,同时还应使机器具有良好的动力特性和使所设计的凸轮便于加工。

12)设计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凸轮廓线时,若发现工作廓线有变尖现象时,则尺寸参数上应采取的措施是适当增大基圆半径或适当减小滚子半径。

2、选择题及简答

1)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的理论廓线和实际廓线之间的关系为(d)

a)两条廓线相似 b)两条廓线相同

c)两条廓线之间的径向距离相等 d)两条廓线之间的法向距离相等

2)何谓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其在凸轮机构的设计中有何重要意义?一般是怎样处理的?

3)设计直动推杆盘形凸轮机构时,在推杆运动规律不变的条件下,要减小推程压力角,可采用哪两种措施?

措施1、将对心只动从动件改为偏置只动从动件

措施2、增大凸轮基圆半径

4)在图1中两图均为工作廓线为圆的偏心凸轮机构,试分别指出它们的理论廓线是圆还是非圆,运动规律是否相同。

左面凸轮的理论廓线是圆,右面凸轮的理论廓线是非圆.它们的运动规律不相同.

3、计算题

1)如右图2(a)所示为凸轮机构推杆的速度曲线,它有四段直线组成。

要求:在题图上画出推杆的位移曲线、加速度曲线;判断哪几个位置有冲击存在,是刚性冲击还是柔性冲击;在图示的F位置,凸轮与推杆之间有无惯性力作用,有无冲击存在。

解:由图2(a)所示推杆的速度曲线可知:

在OA段内(0≤δ≤π/2),因推杆的速度v=0,故此段为推杆的近休段,推杆的位移及加速度均为零,即s=0,a=0,如图2(b)及(c)所示。

在AD段内(π/2≤δ≤3π/2),因v>0,故为推杆的推程段。且在AB段内,因速度线图为上

升的斜直线,故推杆先等加速上升,位移曲线为抛物线运动曲线,而加速度曲线为正的水平直线段;在BC段内,速度线图为水平直线段,故推杆继续等速上升,位移线图为上升的斜直线,而加速度曲线为与δ轴重合的线段;在CD段内,速度线图为下降的斜直线,故推杆继续等减速上升,位移曲线为抛物线运动曲线,而加速度曲线为负的水平线段。作出推杆推程段的速度v及加速度a线图,如图2(b)及(c)所示。

在DE段内(3π/2≤δ≤2π),因v<0,故为推杆的回程段,且速度曲线为水平线段,推杆作等速下降运动。其位移曲线为下降的斜直线,而加速度曲线为与δ轴重合,且在D和E处其及加速度分别为负无穷大和正无穷大,如图2(b)及(c)所示。

由推杆速度曲线(图2(b))和加速度曲线(图2(c))知,在D及E处,与速度突变,且在相应的加速度线图上分别为负无穷大和正无穷大。故在凸轮机构D和E处有刚性冲击。在加速度线图上A",B",C"及D"处有加速度值的有限突变,因此,在这几处凸轮机构有柔性冲击。

在F处有正的加速度值,故有惯性力,但既无速度突变,又无加速度突变,因此,F处无冲击存在。

2)在图3(a)所示的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中,已知推程期的推杆运动规律线图如图3(b)、(c)所示。凸轮实际轮廓的最小半径为r min=30mm,滚子半径为r r=12mm,偏距e=14mm。试求:

(1)凸轮的基圆半径r0的值。

(2)取长度比例尺μl=2mm/mm,作图求解当凸轮转角为90o时,所对应的以下各项:

①确定理论廓线的对应点;

②确定实际廓线的对应点;

③画出该位置所对应的压力角。 ④凸轮与推杆的速度瞬心位置;

解:(1)凸轮的基圆半径为r 0=r min +r r =30+12=42mm 。 (2)取长度比例尺μl =2mm/mm,作原凸轮机构的位置图,如图3(a)所示,然后再求作当凸轮转过δ=90o

时对应的以下各项:

① 以O 为圆心分别以偏距e 和基圆半径r 0为半径作偏距圆和基圆,再过实际廓线推程段的起始点B'0作推杆的导路位置线B'0K 0与偏距圆相切,且与基圆交于点B 0,即得推杆滚子中心的初始位置。 根据反转法原理,推杆由B 0K 0位置沿-ω方向反转δ=90o

角,可在基圆上确定出C 点,过C 点作偏距圆的切线CK 即得推杆在此位置的导路位置线,在KC 延长线上取BC=s=21.875mmm,求得B 点,即为凸

轮转过90o时理论廓线上所求的对应点。

②过B 作凸轮理论廓线的法线nn ,其与滚子的交点B',即为凸轮实际廓线上的对应点。

③凸轮理论廓线B 点的法线与过凸轮轴心O 所作垂直于推杆导路方向线交于点P ,即为凸轮与推杆的

相对瞬心位置。

④B点处凸轮廓线的法线nn与过B点的推杆导路

方向线所夹的锐角α即为所求的凸轮机构的压力

角。

3)在直动尖顶推杆盘形凸轮机构中,图4所示推杆的运动规律尚不完全,试在图上补全各段的s-δ,v-δ,a-δ曲线,并指出哪些位置有刚性冲击,哪些位置有柔性冲击。

图4

4)图5中给出了某直动杆盘形凸轮机构的推杆的速度线图。要求:

(1)定性地画出其加速度和位移线图;

(2)说明此种运动规律的名称及特点(v,a的大小及冲击的性质);

(3)说明此种运动规律的适用场合。

参考

图5

5)用作图法作出一平底摆动推杆盘形凸轮机构的凸轮实际廓线,有关机构尺寸及推杆运动线图如图题6所示。只需画出凸轮转角180o范围内的轮廓线,不必写步骤,但需保留作图辅助线。

图6

6)欲设计一图题7所示直动杆盘形凸轮,要求在凸轮转角为0o~90o时,推杆以余弦加速度规律上升h=20mm,且取r0=25mm,e=10mm,r=5mm。试作:

(1)选定凸轮转向ω1,并简要说明选定的原因;

(2)用反转法绘出当凸轮转角δ=0o~90o时凸轮的工作廓线(画图的分度要求≤15o)。

(3)在图上标注出δ=45o时轮廓的压力角α。

7)图8所示的两种凸轮机构均为偏心圆盘。圆心为O,半径为R=30mm,偏心距l OA=10mm,偏距e=10mm。试求:

(1)这两种凸轮机构推杆的行程h和凸轮的基圆半径r0;

(2)这两种凸轮机构的最大压力角αmax的数值及发生的位置(均在图上标出)。

机械中的摩擦与效率

填空题

1、移动副的自所条件是β<φ;

转动副的自所条件是α≤ρ;

螺旋副的自所条件是λ≤φ。

2、机械传动中,V带比平带应用广泛,从摩擦的角度来看,主要原因是 V带为槽面摩擦,fv 大。

3、普通螺纹的摩擦大于矩形螺纹的摩擦,因此,前者多用于紧固联接(传动、紧固联接)。

4、由若干机器并联构成的机组中,若其单机效率各不相同,其最高、最低效率分别为ηmax,ηmin,则机组的效率η为(D)。

(A)η<ηmin(B)η≥ηmax

(C)ηmin≤η≤ηmax(D)ηmin>η>ηmax

5、影响当量摩擦系数的因素有接触面间的摩擦系数f和接触面的几何形状。

计算题

1、如图所示由A、B、C、D四台机器构成

的机械系统,设各单机效率分别为

ηA,ηB,ηC,ηD,机器B、D的输出功率分别为

N B,N D

(1)该机械系统是串联,并联还是混联?混联

(2)写出该系统输入总功率N的计算式。

2、在如图所示的曲柄滑块机构中,已知各构件尺寸、作用在滑块上的水平驱动力F、各转动副处摩擦圆(图中用虚线表示)及移动副的摩擦角φ,不计各构件的惯性力和重力,试作出各构件的受力分析。

题2

3、图示楔块夹紧机构,各摩擦面的摩擦系

数为f,正行程时Q为阻抗力,P为驱动力。

试求:

(1)反行程自锁时α角应满足什么条

件?(α≤2φ)

(2)该机构正行程的机械效率η。

4、如图所示为由齿轮机构组成的双路传

动,已知两路输出功率相同,锥齿轮传动

效率η1=0.97,圆柱齿轮传动效率η2=0.98,

轴承摩擦不计,试计算该传动装置的总效

率η。

解:η=0.9506

机械的平衡

概念题

1、机械平衡的目的?设法消除或减少在机械运转中机构所产生的不平衡惯性力(Inertia force)和惯性力矩(Inertia moment)。

2、什么叫静平衡?当转子(回转件)的宽度与直径之比(宽径比)小于0.2时,其所有的质量都可以看作分布在垂直于轴线的同一个平面内。这种转子的不平衡是因为其质心位置不在回转轴线上,且不平衡现象在转子静止时就能显示出来,故称为静不平衡

什么叫动平衡?对于轴向尺寸较大的转子(b/D≥0.2),其质量就不能被认为分布在同一个平面内。这种转子的不平衡,除了存在静不平衡外,还会存在力偶的不平衡。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偏心轮以相反的位置安装在轴O上,此时回转件的总质心s位于其轴线上,已达到静平衡。

但是,这两个偏心轮回转时产生的惯性力F i1与F i2不在同一回转平面内,从而产生惯性力偶矩(Inertia moment)M=F i1l,将在轴承中引起动压力。该回转件虽已静平衡,但未达到动平衡。这种不平衡在转子的运转的情况下才能完全显示出来,故称为动不平衡。

各需几个平衡基面?

静平衡只需一个平衡面,而动平衡则需要两个平衡面.所以静平衡又叫Single-plane balance,而动平衡又叫two-plan balance.

3、刚性转子静平衡的力学条件是不平衡惯性力的矢量和为零;动平衡的力学条件是1)其惯性力的矢量和等于零,即∑P=0 ;(2)其惯性力矩的矢量和也等于零,即∑M=0

4、图1所示的两个转子,已知m1r1=m2r2,转子(a)是静不平衡的;转子(b)是动不平衡的。

图1

5、图2(a)、(b)、(c)中,s为总质心,图a),b) 中的转子具有静不平衡;图c)中的转子具有动不平衡。

计算题

1、如图所示曲轴上,四个曲拐位于同一平面内,若质径积m1r1=m2r2=m3r3=m4r4,l1=l2=l3,

试判断该曲轴是否符合动平衡条件?为什么?

该曲轴符合动平衡条件

齿轮机构及设计

填空题

1.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是: 两齿轮的模数相等和压力角相等。

2.一对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是:两轮法面上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

螺旋角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外啮合)或相同(内啮合),

2.一对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是两轮大端的模数和压力角相等。

3.蜗杆蜗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是: 其中间平面内蜗轮与蜗杆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 当两轴交错为90度时,还应使蜗杆的导程角等于涡轮螺旋角。

4.标准渐开线直齿圆锥齿轮的标准模数和压力角定义在大端。

5.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啮合传动时,两轮的节圆总是相切并相互作纯滚动的,而两轮的中心距不一定总等于两轮的分度圆半径之和。

6.共轭齿廓是指一对能满足齿廓啮合基本定律的齿廓。

7.用齿条刀具加工标准齿轮时,齿轮分度圆与齿条中线相切,加工变位齿轮时,中线与分度圆不相切。被加工的齿轮与齿条刀具相"啮合"时,齿轮节圆与分度圆重合。

8.有两个模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及齿数相等的直齿圆柱齿轮,一个为标准齿轮1,另一个为正变位齿轮2,试比较这两个齿轮的下列尺寸,哪一个较大、较小或相等:d b1 =d b2;d a1< d a2;d1=d2;d f1 s a2;s1 >s2。

9.标准齿轮除模数和压力角为标准值外,还应当满足的条件是分度圆上齿厚等于齿槽宽,即s=e 。

10.斜齿轮在法面上具有标准模数和标准压力角。

11.若两轴夹角为90度的渐开线直齿圆锥齿轮的齿数为Z1=25,Z2=40,则两轮的

分度圆锥角= 32度;= 58度。

12. 一对直齿圆锥齿轮传动时的分度圆锥角应根据齿轮齿数和两轴交角来决定。

13. 如图所示两对蜗杆传动中,(a)图蜗轮的转向为逆时针;(b)图蜗杆的螺旋方向为右旋。

14.用标准齿条型刀具加工标准齿轮时,其刀具的中线与轮坯分度圆之间做纯滚动.

选择题

1.一对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在啮合传动过程中,一对齿廓上的接触线长度是变化的。

A) 由小到大逐渐变化B) 由大到小逐渐变化C) 由小到大再到小逐渐变化D) 始终保持定值

2. 蜗轮和蜗杆轮齿的螺旋方向一定 a 。

(A)相同(B)不同

3.一对渐开线齿轮啮合时,啮合点处两者的压力角一般不相等,而在节点啮合时则一定相等。

A)一定相等B)一定不相等C)一般不相等

计算题

1.有两个m=3mm,=20°,h a*=1,

c*=0.25的标准齿条,其中线间的距离为

52mm,现在欲设计一个齿轮同时带动两齿

条,但需作无侧隙传动,而齿轮的轴心O1在

两齿条中线间距的中点上,见右图,试问:

1)齿轮是否为标准齿轮? 试确定其齿数z1,

分度圆直径d1,齿顶圆直径d a1,齿根圆直

径d f1及齿厚.

2)齿条移动的速度v2是否为(52/2)

*?

为什么?

2.一对斜齿圆柱标准齿轮外啮合传动,已知:m n=4mm, z1=24, z2=48, h an*=1, a=150mm,试问:

1)

螺旋角为多少?

2)两轮的分度圆直径d1,d2各为多少?

3)两轮的齿顶圆直径d a1,d a2各为多少?

3.已知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标准齿轮的参数m=10mm,=20度,z1=30,z2=54,若

安装时中心距a'=422mm,试问这对齿轮传动的啮合角'及节圆半径r1', r2'.

4.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标准齿轮传动,已知齿数z1=25, z2=55,模数m=2mm, =20°,h a*=1, c*=0.25。试求:

1)齿轮1在分度圆上齿廓的曲率半径;

2)齿轮2在齿顶圆上的压力角;

3)如果这对齿轮安装后的实际中心距a=81mm,求啮合角'和两轮节圆半径r1',r2'

轮系及其设计

问答题

1、什么是惰轮?它在轮系中起什么作用?

2、在定轴轮系中,如何来确定首、末轮之间的转向关系?

3、什么叫周转轮系的“转化机构”?它在计算周转轮系传动比中起什么作用?

4、计算混合轮系传动比的基本思路是什么?能否通过给整个轮系加上一个公共的

角速度(–ω)的方法来计算整个轮系的传动比?

5、周转轮系中各轮齿数的确定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计算题

1、在图所示轮系中,已知各轮齿数为:

。试求传动动比。

2、在图所示轮系中,已知各轮齿数为:Z1=24,Z1'=30,Z2=95,Z3=89,Z3'=102,Z4=80,Z4'=40,Z5=17。试求传动比i15。

3、在图所示的轮系中,已知各轮齿数为:Z1=90,Z2=60,z2'=30,Z3=30,Z3'=24,Z4=18,Z5=60,Z5'=36,Z6=32。运动从A,B两轴输入,由构件H 输出。已知n A=100r/min,n B=900r/min转向如图所示。试求输出轴H的转速n H的大小和方向。

问答题

1.惰轮又称过桥齿轮,它的齿数多少对传动比数值大小没有影响,但对末轮的转向将产生影响。

2.定轴轮系中,确定首、末轮之间的转向关系分以下三种情况:

⑴组成轮系的所有齿轮几何轴线全部平行。用(–1-)m来确定传动比的正、负号。其中m

为轮系中外啮合的对数。

⑵轮系中各齿轮几何轴线没有全部平行,但首、末两轮轴线平行。用在图上画箭头的方法确

定各轮的转向,若首末轮转向相同,传动比为正,反之为负。

⑶首、末两轮几何轴线不平行。在图上画箭头的方法确定首末轮的转向,传动比无正负之分。

3.在整个周转轮系中假想加上一个公共的角速度(–ωH),使转臂固定不动,这样,周转轮系

就转化为一个假想的定轴轮系。该假想的定轴轮系称为周转轮系的“转化机构”,它是解决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的一个“桥梁”。通过“转化机构”,可将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问题,转化为人们熟悉的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问题。

4.计算混合轮系传动比,首先必须正确地划分轮系的类型。对于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分别用相应的公式计算传动比,最后根据各基本轮系之间的联系,联立求解。由于混合轮系

中既有周转轮系,又有定轴轮系,所以不能通过给整个轮系加上一个公共角速度(–ωH)的方法来计算整个混合轮系的传动比。

5.周转轮系中各轮齿数的确定需要满足传动比条件、同心条件、装配条件和邻接条件。

计算题

1、解:

对于由齿轮1,2,3和齿轮5(系杆)所组成的周转轮系(行星轮系),有

由于,故有:

化简后可得:-----(a)

对于由齿轮1’,4,5和系杆H所组成的周转轮系(差

动轮系),有

自动控制原理总经典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总复习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一、学习要点 1.自动控制基本术语: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被控量、输入量、干扰量、受控对 象、控制器、反馈、负反馈控制原理等。 2.控制系统的基本方式: ①开环控制系统;②闭环控制系统;③复合控制系统。 3.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由受控对象和控制器组成。 4.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法,常有: 恒值系统与随动系统;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定常系统与时变系统等。 5.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稳、快、准。 6.典型输入信号:脉冲、阶跃、斜坡、抛物线、正弦。 二、基本要求 1.对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和方法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了解。 2.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术语,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分类,理解对自动控制 系统稳、准、快三方面的基本要求。 3.了解控制系统的典型输入信号。 4.掌握由系统工作原理图画方框图的方法。 三、容结构图

四、知识结构图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一、学习要点 1.数学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形式

(1)物理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2)数学工具—拉氏变换及反变换; (3)传递函数及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4)脉冲响应函数及应用。 2.数学模型的图形表示 (1)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梅逊公式的应用;(2)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的应用。 二、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数学模型的特点,对系统的相似性、简化性、动态模型、静态模型、输入变 量、输出变量、中间变量等概念,要准确掌握。 2、了解动态微分方程建立的一般方法及小偏差线性化的方法。 3、掌握运用拉氏变换解微分方程的方法,并对解的结构、运动模态与特征根的关系、零输入 响应、零状态响应等概念有清楚的理解。 4、正确理解传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意义。熟练掌握由传递函数派生出来的系统开环传递 函数、闭环传递函数、误差传递函数、典型环节传递函数等概念。(#) 5、掌握系统结构图和信号流图两种数学模型的定义和绘制方法,熟练掌握控制系统的结构 图及结构图的简化,并能用梅逊公式求系统传递函数。(##) 6、传递函数的求取方法: 1)直接法:由微分方程直接得到。 2)复阻抗法:只适用于电网络。 3)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用梅逊公式。 4)信号流图用梅逊公式。

考研资料最新最全真题答案 笔记 内部资料

店铺热门资料清单 东北地区(uangla) 东北财经大学-------管理学1,行政管理学2,经济学8会计学 大连理工大学----信号1材料科学新闻专业传热学行政管理877经济学876管理学828工程管理自动控制电子技术 东北师范大学语言文学 东北大学机械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自控 吉林大学经济学新闻学行政管理 大连海事大学海商法 京津地区(uangla) 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 北大-------光华金融学1半导体经济学院2行政管理学3传播学汇丰商学院2ccer国民经济学; 人大-------经济学综合18,431金融学综合5,管理综合4,新闻传播学1新闻传播硕士2,人力资源4行政管理 人行五道口(127拍拍店)7 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8,812经济学2,431金融学综合1,802管理学2; 北京交通大学-------通信6,电路;机械1管理学 中科院-------生化分子生物学1,信号2(统一命题,电子所,微电子所,微系统所),物理化学1,统一命题电子线路,微电子所电子线路,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对外贸易大学-------经济学,工商管理,431金融学综合1,国际法3; 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电路;经济学电子信号 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化学1金属学1管理学1;材料科学 南开大学-------经济学1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 燕山大学-------机械1 河北工业大学------电路2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传播学新闻学艺术硕士716设计艺术天津大学---------信号832运筹学431金融学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自动化1,经济与管理电路 中国石油大学物理化学(华东) 清华大学------电路原理;清华大学车辆工程;431金融学;信号 中央民族大学理论经济学 新闻与传播硕士MJC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资料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 北京工业大学自动控制 北京理工大学:882电路信号与系统经济学化工原理运筹 北京外国语大学经济学

燕山大学2018年《自动控制原理》考研大纲

燕山大学2018年《自动控制原理》考研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内容要求 1.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几种不同分类。重点掌握反馈的概念、基本控制方式、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2.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掌握传递函数;极点、零点;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误差传递函数的概念;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掌握建立电气系统(有源网络和无源网络)、机械系统(机械平移系统)的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模型的方法。重点掌握方框图化简或信号流图梅森增益公式获得系统传递函数的建模方法。 3.控制系统时域分析 要求能够分析系统的三大基本性能,即系统的稳(稳定性)、准(准确性)、快(快速性)。掌握如下概念:稳定性;动态(或暂态)性能指标(最大超调量、上升时间、峰值时间、调整时间);稳态(静态)性能指标(稳态误差);一阶、二阶系统的主要特征参量;欠阻尼、临界阻尼、过阻尼系统特点;主导极点。重点掌握系统稳定性判别(Routh判据);稳态误差终值计算(包括三个稳态误差系数的计算);二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计算。掌握利用主导极点对高阶系统模型的简化与性能分析。 4.根轨迹法 要求能够利用根轨迹(闭环系统特征方程的根随系统参数变化在S平面所形成的轨迹)分析系统性能。需掌握的概念:根轨迹;常规根轨迹;相角条件、幅值条件;根轨迹增益。重点掌握常规根轨迹的绘制(零度根轨迹不作要求)。掌握增加开环零、极点对根轨迹的影响;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稳定性与具有一定的动态响应特性(如衰减振荡、无超调等特性)的方法。 5.控制系统频域分析 要求能够利用频域分析方法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掌握如下概念:频率特性;开环频率特性、闭环频率特性;最小相位系统;幅值穿越频率(剪切频率)、相角穿越频率、相角裕度、幅值裕度;谐振频率、谐振峰值;截止频率、频带宽度;三频段。重点掌握开环频率特性Nyquist图、Bode图的绘制;由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什么就是自动控制?(填空) 自动控制:就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得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就是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按给定信号得变化规律去变化得过程。 2、自动控制系统得两种常用控制方式就是什么?(填空)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3、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得概念? 开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 特点:开环控制实施起来简单,但抗扰动能力较差,控制精度也不高. 闭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既有被控量对被控过程得影响。 主要特点:抗扰动能力强,控制精度高,但存在能否正常工作,即稳定与否得问题。 掌握典型闭环控制系统得结构。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各自得优缺点? (分析题:对一个实际得控制系统,能够参照下图画出其闭环控制方框图。) 4、控制系统得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各自得定义?(填空或判断) (1)、稳定性:系统受到外作用后,其动态过程得振荡倾向与系统恢复平衡得能力 (2)、快速性:通过动态过程时间长短来表征得 (3)、准确性:有输入给定值与输入响应得终值之间得差值来表征得 第二章 1、控制系统得数学模型有什么?(填空)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频率特性 2、了解微分方程得建立? (1)、确定系统得输入变量与输入变量 (2)、建立初始微分方程组.即根据各环节所遵循得基本物理规律,分别列写出相应得微分方程,并建立微分方程组 (3)、消除中间变量,将式子标准化。将与输入量有关得项写在方程式等号得右边,与输出量有关得项写在等号得左边 3、传递函数定义与性质?认真理解。(填空或选择) 传递函数: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得拉普拉斯变换域系统输入量得拉普拉斯变

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模拟电子电路读图)【圣才出品】

第11章 模拟电子电路读图 11.1 复习笔记 一、读图的思路和步骤 1.了解用途:了解所读电路应用于何处及其所起作用。 2.化整为零:将所读电路分解为若干具有独立功能的部分。 3.分析功能:选择合适的方法分析每部分电路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功能。 4.统观整体:将每部分电路用框图表示,根据各部分联系将框图连接起来,得到整个电路的方框图。 5.性能估算:对各部分电路进行定量估算,从而得出整个电路的性能指标。 二、基本分析方法回顾 1.小信号情况下的等效电路法 用半导体管在低频小信号作用下的等效电路取代放大电路交流通路中的管子,便可得到放大电路的交流等效电路。 2.频率响应的求解办法 : 首先画出适于信号频率0∞的等效电路,求出电路的上、下限频率,然后写出电压放大倍数的表达式,最后画出波特图。 3.反馈的判断方法 反馈的判断方法包括有无反馈、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反馈极性(利用瞬时极性法)的判断,以及交流负反馈反馈组态(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电流并联)的判断。

5.运算电路运算关系的求解方法 以“虚短”和“虚断”为基础,利用节点电流法和叠加原理适于多个输入信号的情况.即可求出输出与输入的运算关系式。 6.电压比较器电压传输特性的分析方法 令集成运放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电位相等求出阈值电压,根据输入电压作用于集成运放的同相、反相输入端来确定输出电压在输入电压过阈值电压时的跃变方向。 7.波形发生器的判断方法 ①正弦波振荡:需要满足正反馈和选频网络两个条件才能振荡; ②非正弦波振荡:先观察是否有RC电路或积分电路,然后观察两个输出状态是否可以自动转换,即能否起振。 8.功率放大电路最大输出功率和转换效率的分析方法 首先求出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然后求出负载上可能获得的最大交流功率,即为最大输出功率。输出最大输出功率时,电源提供的平均电流与电源电压相乘,即得到电源的平均功率。最大输出功率与此时电源提供的平均功率之比为转换效率。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总结1

HEFEI UNIVERSITY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总结 系别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专业自动化 班级 09自动化(1)班 姓名 完成时间 2011.12.29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总结 前言 自动控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制造、农业、交通、航空及航天等众多产业部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改善了人们的劳动环境,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今天的社会中,自动化装置无所不在,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本学期我们开了自动控制原理这门专业课,下面主要介绍下我对这门课前五章的认识和总结。 一、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传递函数的定义: 在线性定常系统中,当初是条件为零时,系统输出的拉氏变换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 (1)零极点表达式: (2)时间常数表达式: 2.信号流图

(1)信号流图的组成 节点:用来表示变量或信号的点,用符号“○”表示。 支路:连接两节点的定向线段,用符号“→”表示。(2)信号流图与结构图的关系 3.梅逊公式

其中:Δ=1-La+LbLc-LdLeLf+...成为特征试。 Pi:从输入端到输出端第k条前向通路的总传递函数 Δi:在Δ中,将与第i条前向通路相接触的回路所在项除去后所余下的部分,称为余子式。 La:所有单回路的“回路传递函数”之和 LbLc:两两不接触回路,其“回路传递函数”乘积之和 LdLeL:所有三个互不接触回路,其“回路传递函数”乘积之和“回路传递函数”指反馈回路的前向通路和反馈通路的传递函数只积并且包含表示反馈极性的正负号。 二、线性系统的时域分 1.ζ、ωn坐标轴上表示如下: (1)闭环主导 极点:

当一个极点距离虚轴较近,且周围没有其他闭环极点和零点,并且该极点的实部的绝对值应比其他极点的实部绝对值小5倍以上。(2)对于任何线性定常连续控制系统由如下的关系: ①系统的输入信号导数的响应等于系统对该输入信号响应的导数; ②系统对输入信号积分的响应等于系统对该输入信号响应的积分,积分常数由初始条件确定。 2.劳斯判据: 设系统特征方程为 : 劳斯判据指出: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劳斯表中第一列系数都大于零,否则系统不稳定,而且第一列系数符号改变的次数就是系统特征方程中正实部根的个数。 劳斯判据特殊情况的处理 ⑴某行第一列元素为零而该行元素不全为零时——用一个很小的正数ε代替第一列的零元素参与计算,表格计算完成后再令ε→0。 ⑵某行元素全部为零时—利用上一行元素构成辅助方程,对辅助方程求导得到新的方程,用新方程的系数代替该行的零元素继续计算。 3.稳态误差 (1)定义: (2)各种误差系数的定义公式

数字电路考研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考研真题与笔记

数字电路考研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考研真题 与笔记 一、数电考研考点复习笔记 1.1 复习笔记 本章是《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的开篇,主要讲述了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以及数字信号的描述方法,进而讨论了数制、二进制的算术运算、二进制代码和数字逻辑的基本运算,是整本教材的学习基础。笔记所列内容,读者应力求理解和熟练运用。 一、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1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见表1-1-1) 表1-1-1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2数字信号的描述方法(见表1-1-2)

表1-1-2 数字信号的描述方法 3数字波形详细特征 (1)数字波形的两种类型见表1-1-3 表1-1-3 数字波形的类型 (2)周期性和非周期性 与模拟信号波形相同,数字波形亦有周期型和非周期性之分。周期性数字波形常用周期T和频率f来描述。脉冲波形的脉冲宽度用表示,所以占空比 (3)实际数字信号波形 在实际的数字系统中,数字信号并不理想。当从低电平跳变到高电平,或从高电平跳到低电平时,边沿没有那么陡峭,而要经历一个过渡过程。图1-1-1为非理想脉冲波形。

图1-1-1 非理想脉冲波形(4)波形图、时序图或定时图 波形图、时序图或定时图概述见表1-1-4。 表1-1-4 波形图、时序图或定时图概述 时序图和定时图区别与特征见表1-1-5。 表1-1-5 时序图、定时图特征 二、数制 1几种常用的进制(见表1-1-6) 表1-1-6 几种常用的进制

2进制之间的转换 (1)其他进制转十进制 任意一个其他进制数转化成十进制可用如下表达式表示: 其中R表示进制,Ki表示相应位的值。例如(二进制转十进制):(1011.01)2=1×23+0×22+1×21+1×20+0×2-1+1×2-2=(11.25)10。 (2)十进制转二进制 ①整数部分的转换:将十进制数除以2,取所余数为k0;将其商再除以2,取其余数为k1,……以此类推,直到所得商等于0为止,余数k n…k1k0(从下往上排)即为二进制数。以273.69为例,如图1-1-2所示。 ②小数部分的转换:将十进制数乘以2,取乘积的整数部分为k-1;将乘积的小数部分再乘以2,取乘积的整数部分为k-2,……以此类推,直到求出要求的位数

2002-2016年中国矿业大学808机械原理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汇编

2017版中国矿业大学《808机械原理》全套考研资料 我们是布丁考研网中国矿大考研团队,是在读学长。我们亲身经历过中国矿大考研,录取后把自己当年考研时用过的资料重新整理,从本校的研招办拿到了最新的真题,同时新添加很多高参考价值的内部复习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希望能帮助大家成功考入中国矿大。此外,我们还提供学长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服务,适合二战、在职、基础或本科不好的同学,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把握重点和考点。有任何考中国矿大相关的疑问,也可以咨询我们,学长会提供免费的解答。更多信息,请关注布丁考研网。 以下为本科目的资料清单(有实物图及预览,货真价实): 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原理》全套考研资料 一、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原理》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11月份统一更新)2015年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4年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3年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2年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1年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0年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9年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8年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6年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5年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4年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3年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2年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二、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原理》期中期末试卷及答案 三、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原理》笔记 1、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原理》复习要点 2、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原理》本科生课件 3、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原理》参考书目、考试大纲、适用专业 四、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原理》习题集 1、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原理》近十年考研真题题型及要点分析 五、赠送(电子版,邮箱发送) 1、机械原理复习经验及流程 2、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学院2011-2016年报录比 3、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学院2012-2016年复试分数线 4、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学院硕士生导师简介及联系方式 以下为截图预览: 2015年真题答案

湖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复习总结(精辟)

自动控制理论(一)复习指南和要求【】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复习指南与要点解析 要求: 根据系统结构图应用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和简化或者应用信号流图与梅森公式求传递函数(方法不同,但同一系统两者结果必须相同) 一、控制系统3种模型,即时域模型----微分方程;※ 复域模型 ——传递函数;频域模型——频率特性。其中重点为传递函数。 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式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式之比)和性质。 零初始条件下:如要求传递函数需拉氏变换,这句话必须的。 二、※※※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和简化--- 实际上,也就是消去中间变量求取系统总传递函数的过程。 1.等效原则:变换前后变量关系保持等效,简化的前后要保持一致(P45) 2.结构图基本连接方式只有串联、并联和反馈连接三种。如果结构图彼此交叉,看不出3种基本连接方式,就应用移出引出点或比较点先解套,再画简。其中: ※引出点前移在移动支路中乘以()G s 。(注意:只须记住此,其他根据倒数关系导出即可) 引出点后移在移动支路中乘以1/()G s 。 相加点前移在移动支路中乘以1/()G s 。 相加点后移在移动支路中乘以()G s 。 [注]:乘以或者除以()G s ,()G s 到底在系统中指什么,关键看引出点或者相加点在谁的前后移动。在谁的前后移动,()G s 就是谁。 例1: ) 解法 1: 1) 3()G s 前面的引出点后移到3()G s 的后面(注:这句话可不写,但是必须绘制出下面的结构图,) 2) 消除反馈连接

) 3) 消除反馈连接 4) 得出传递函数 123121232123()()()() ()1()()()()()()()()() G s G s G s C s R s G s G s H s G s G s H s G s G s G s =+++ [注]:可以不写你是怎么做的,但是相应的解套的那步结构图必须绘制出来。一般,考虑到考试时间限制,化简结构图只须在纸上绘制出2-3个简化的结构图步骤即可,最后给出传递函数 () () C s R s =。。。。) 解法 2: 1()G s 后面的相加点前移到1()G s 前面,并与原来左数第二个相加点交换位置,即可解套,自己试一下。 [注]: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其最终传递函数 () () C s R s =一定相同) [注]:※※※比较点和引出点相邻,一般不交换位置※※※,切忌,否则要引线) 三. ※※※应用信号流图与梅森公式求传递函数 梅森公式: ∑=??=n k k k P P 1 1 式中,P —总增益;n —前向通道总数;P k —第k 条前向通道增益; △—系统特征式,即Λ+-+-=?∑∑∑f e d c b a L L L L L L 1 Li —回路增益; ∑La —所有回路增益之和; ∑LbLc —所有两个不接触回路增益乘积之和; ∑LdLeLf —所有三个不接触回路增益乘积之和; △k —第k 条前向通道的余因子式,在△计算式中删除与第k 条前向通道接触的回路。 [注] :一般给出的是结构图,若用梅森公式求传递函数,则必须先画出信号流图。 注意2:在应用梅森公式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漏项。前向通道总数不要少,各个回路不要漏。 例2: 已知系统的方框图如图所示 。试求闭环传递函数C (s )/R (s ) (提示:应用信号流图及梅森公式) 解1) [注]

机械原理考研真题(A卷)

姓名 : 报考专业: 准考证号码: 密封线内不要写题 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机械原理(■A 卷□B 卷)科目代码:819 考试时间:3小时 满分 150 分 可使用的常用工具:□无 √计算器 √直尺 √圆规(请在使用工具前打√) 注意:所有答题内容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错选、多选均无分) 1.对于机构,下面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 由一系列人为的运动单元组成 B. 各单元之间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C. 是由构件组成的系统 D. 可以完成机械功或机械能转换 2.平面连杆机构中,同一位置的传动角与压力角的关系为_____。 A .互余 B .互补 C .相等 D .没关系 3.一对齿轮啮合过程中,下面关于节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始终相切 B .始终通过节点 C .始终和分度圆重合 D .随中心距增大而增大 4.生产工艺要求某机构将输入的匀速单向运动,转变为按照正玄规律变化的移动输出,一种可供选择的机构是 。 A .齿轮齿条机构 B.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C.偏置曲柄滑块机构 D.摆动导杆机构 5.图1示转动副在驱动力矩M d 的作用下等速转动,Q 为径向载荷,ρ为摩擦圆半径,则运动副全反力R 21应是图中 所示作用线。 图1 M d Q A B C D R 21 ρ 1 2

p n p p = .一对平行轴斜齿轮传动,其传动比 。 21v v z z B .ω1a r D .

)判断在用齿条型刀具加工这 0.013779 0.014904 0.016092 0.017345 0.018665 0.020054

数电考研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考研真题与复习笔记

数电考研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考研真题与复习 笔记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第1章数制和码制 一、选择题 在以下代码中,是无权码的有()。[北京邮电大学2015研] A.8421BCD码 B.5421BCD码 C.余三码 D.格雷码 【答案】CD查看答案 【解析】编码可分为有权码和无权码,两者的区别在于每一位是否有权值。有权码的每一位都有具体的权值,常见的有8421BCD码、5421BCD码等;无权码的每一位不具有权值,整个代码仅代表一个数值。 二、填空题 1(10100011.11)2=()10=()8421BCD。[电子科技大学2009研] 【答案】163.75;000101100011.01110101查看答案 【解析】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时,按公式D=∑k i×2i求和即可,再由十进制数的每位数对应写出8421BCD码。 2数(39.875)10的二进制数为(),十六进制数为()。[重庆大学2014研] 【答案】100111.111;27.E查看答案

【解析】将十进制数转化为二进制数时,整数部分除以2取余,小数部分乘以2取整,得到(39.875)10=(100111.111)2。4位二进制数有16个状态,不够4位的,若为整数位则前补零,若为小数位则后补零,即(100111.111)2=(0010 0111.1110)2=(27.E)16。 3(10000111)8421BCD=()2=()8=()10=()16。[山东大学2014研] 【答案】1010111;127;87;57查看答案 【解析】8421BCD码就是利用四个位元来储存一个十进制的数码。所以可先将8421BCD码转换成10进制再进行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的转换。(1000 0111)8421BCD=(87)10=(1010111)2 2进制转8进制,三位为一组,整数向前补0,因此(001 010 111)2=(127)8。同理,2进制转16进制每4位为一组,(0101 0111)2=(57)16。 4(2B)16=()2=()8=()10=()8421BCD。[山东大学2015研] 【答案】00101011;53;43;01000011查看答案 【解析】4位二进制数有16个状态,因此可以将一位16进制数转化为4位二进制数,得到(2B)16=(0010 1011)2;八进制由0~7八个数码表示,可以将一组二进制数从右往左,3位二进制数分成一组,得到(00 101 011)2=(53)8;将每位二进制数与其权值相乘,然后再相加得到相应的十进制数,(0010 1011)2=(43)10;8421BCD码是一种二进制的数字编码形式,用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代码。因此可以将每位二进制数转化为4位8421BCD码,(43)10=(0100 0011)8421BCD。

2018年浙江大学845自动控制原理考研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科目代码845)考试大纲这个大纲是2017年9月25日浙大控制官网才出的,虽然是新的,但是和以前基本 一模一样,没有变化。 参考书目: (1)各出版社出版的各种自动控制原理教材及习题集 (2)孙优贤、王慧主编. 自动控制原理.北京:化工出版社,2011年6月 (3)胡寿松主编.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第五版、第六版). 分别于2001年2月、 2007年6月、2013年5月由科学出版社的(该书初版于1979年,前三版均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亦可作为参考书) 特别提醒:本考试大纲仅适合报考2018级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硕 士研究生、专业课考《自动控制原理》(科目代码845)的考生。该门课程的 满分为150分。 一、总的要求 全面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深入理解与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 综合设计的方法,并能用这些基本的原理与方法举一反三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基本要求 (1)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自动控制系统组 成、分类,能熟练地将具体对象的控制系统物理结构图表示抽象成控制系统的方块图表示,能清楚地分析其中各种物理量、信息流之间的关系。 (2)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能建立给定典型环节与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状态空间等模型;能熟练地通过方块图简化方法与信号流图等方法获得系统总的传递函数;能根据要求进行各种数学模型之间的相互转换。 (3)线性时不变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熟悉一阶、二阶及高阶系统的特征,掌握基 于微分方程模型的时域分析,包括微分方程的求解、拉普拉斯变换的应用;状态空间模型的求解与分析;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计算;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稳态误差系数与稳态误差的计算等。 (4)根轨迹:掌握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及推广法则;能正 确绘制根轨迹并利用根轨迹分析方法进行系统性能的分析,根据性能要求进行设计。

武汉理工 机械原理考研试题及答案

武汉理工大学考研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原理 一、填空题: 1.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自由度数等于。 2.同一构件上各点的速度多边形必于对应点位置组成的多边形。 3.在转子平衡问题中,偏心质量产生的惯性力可以用相对地表示。 4.机械系统的等效力学模型是具有,其上作用有的等效构件。 5.无急回运动的曲柄摇杆机构,极位夹角等于,行程速比系数等于。 6.平面连杆机构中,同一位置的传动角与压力角之和等于。 7.一个曲柄摇杆机构,极位夹角等于36o,则行程速比系数等于。 8.为减小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应该凸轮的基圆半径。 9.凸轮推杆按等加速等减速规律运动时,在运动阶段的前半程作运动,后半程 作运动。 10.增大模数,齿轮传动的重合度;增多齿数,齿轮传动的重合度。 11.平行轴齿轮传动中,外啮合的两齿轮转向相,内啮合的两齿轮转向相。 12.轮系运转时,如果各齿轮轴线的位置相对于机架都不改变,这种轮系是轮系。 13.三个彼此作平面运动的构件共有个速度瞬心,且位于。 14.铰链四杆机构中传动角γ为,传动效率最大。 15.连杆是不直接和相联的构件;平面连杆机构中的运动副均为。 16.偏心轮机构是通过由铰链四杆机构演化而来的。 17.机械发生自锁时,其机械效率。 18.刚性转子的动平衡的条件是。 19.曲柄摇杆机构中的最小传动角出现在与两次共线的位置时。 20.具有急回特性的曲杆摇杆机构行程速比系数k 1。 21.四杆机构的压力角和传动角互为,压力角越大,其传力性能越。 22.一个齿数为Z,分度圆螺旋角为β的斜齿圆柱齿轮,其当量齿数为。 23.设计蜗杆传动时蜗杆的分度圆直径必须取值,且与其相匹配。 24.差动轮系是机构自由度等于的周转轮系。 25.平面低副具有个约束,个自由度。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什么是自动控制?(填空) 自动控制: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是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按给定信号的变化规律去变化的过程。 2.自动控制系统的两种常用控制方式是什么?(填空)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3.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概念? 开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 特点:开环控制实施起来简单,但抗扰动能力较差,控制精度也不高。 闭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既有被控量对被控过程的影响。 主要特点:抗扰动能力强,控制精度高,但存在能否正常工作,即稳定与否的问题。 掌握典型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各自的优缺点? (分析题:对一个实际的控制系统,能够参照下图画出其闭环控制方框图。) 4.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各自的定义?(填空或判断) (1)、稳定性:系统受到外作用后,其动态过程的振荡倾向和系统恢复平衡的能力 (2)、快速性:通过动态过程时间长短来表征的 (3)、准确性:有输入给定值与输入响应的终值之间的差值 e来表征的 ss 第二章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什么?(填空)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频率特性 2.了解微分方程的建立? (1)、确定系统的输入变量和输入变量 (2)、建立初始微分方程组。即根据各环节所遵循的基本物理规律,分别列写出相应的微分方程,并建立微分方程组 (3)、消除中间变量,将式子标准化。将与输入量有关的项写在方程式等号的右边,与输出量有关的项写在等号的左边

3.传递函数定义和性质?认真理解。(填空或选择) 传递函数: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域系统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 5.动态结构图的等效变换与化简。三种基本形式,尤其是式2-61。主要掌握结构图的化简用法,参考P38习题2-9(a)、(e)、(f)。(化简) 等效变换,是指被变换部分的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在变换前后保持不变。串联,并联,反馈连接,综合点和引出点的移动(P27) 6.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重点是给定作用下)、误差传递函数(重点是给定作用下):式2-63、2-64、2-66 系统的反馈量B(s)与误差信号E(s)的比值,称为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分为给定信号R(s)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和扰动信号D(s)作用下的

邱关源《电路》笔记及课后习题(电路定理)【圣才出品】

第4章电路定理 4.1 复习笔记 一、叠加定理 叠加定理:在线性电路中,任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等于每一独立电源单独作用于电路时在该支路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应用方法:给出电路中变量的参考方向;画出各独立源单独作用时的等效电路;在等效电路中求出相应的待求电压电流变量或中间变量;运用叠加定理求出原电路中的待求电压电流变量。 注:①该定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②计算元件的功率时不可应用叠加的方法;③在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不作用的电压源短路,不作用的电流源开路;各分电路在叠加计算时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可取为与原电路相同方向,取代数和时注意各分量的正负号。 二、替代定理 给定任意一个线性电阻电路,如果第j条支路的电压u j和电流i j已知,那么这条支路就可以用一个具有电压等于u j的独立电压源,或者一个具有电流等于i j的独立电流源来代替,替代后的电路中的全部电压和电流均将保持原值,如图4-1-1所示。

图4-1-1 三、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1.一个线性含源一端口网络如图4-1-2(a)所示,对外电路来说,可以用一个电压源和电阻的串联组合来等效替代,这一等效电路称为戴维宁等效电路,如图4-1-2(b)所示。电压源的电压等于该一端口网络的开路电压u oc,而电阻等于该一端口网络中所有独立源为零值时的等效电阻R eq。 图4-1-2 2.一个线性含源一端口网络N,可以等效为一个电流源和电阻的并联组合,这样的等效电路称为诺顿等效电路,如图4-1-2(c)所示。电流源的电流等于该网络N的短路电流i sc,并联电阻R eq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源为零值时所得网络N0的等效电阻R eq。

自动控制原理考研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考研大纲 科目名称:控制理论 适用专业:仿生装备与控制工程 参考书目:《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版,胡寿松编,科学出版社; 《自动控制理论》第二版,邹伯敏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第二版,王孝武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考试时间:3小时 考试方式:笔试 总分:150分 考试范围:包括经典控制理论(不包含非线性部分)与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经典控制理论内容占70%,现代控制理论内容占30%。 经典控制理论部分 第一章绪论 1. 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几种不同分类。 2. 重点掌握反馈的概念、基本控制方式、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控制理论的两大任务是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系统分析和设计中首先要建立被研究系统的数学模型。本章主要给出古典控制理论使用的系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的建立。 本章要求: 1.掌握的概念:传递函数;极点、零点;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误差传递函数;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2.重点掌握建立电气系统、机械系统的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模型的方法。 3.重点掌握方框图化简或信号流图梅森增益公式获得系统传递函数的建模方法。 第三章控制系统时域分析 根据研究系统采用的不同数学模型,分析方法是不同的,本章给出利用系统传递函数数学模型求取时间响应的系统时域分析法。主要是分析系统的三大基本性能,即系统的稳(稳定性)、准(准确性)、快(快速性)。稳定性是系统工作的必要条件;快速性和相对稳定程度(振荡幅度)是评价系统动态响应的性能指标;准确性是指系统稳态响应的稳态精度,用稳态误差来衡量,需注意:讨论的稳态误差是指由输入信号和系统结构引起的系统稳态时的误差。 本章要求: 1.掌握的概念:稳定性;动态(或暂态)性能指标(最大超调量、上升时间、峰值时间、调整时间);稳态(静态)性能指标(稳态误差);一阶、二阶系统的主要特征参量;欠阻尼、临界阻尼、过阻尼系统特点;主导极点。 2.重点掌握系统稳定性判别(Routh判据);稳态误差终值计算(包括三个稳态误差系数的计算);二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计算。 3.掌握利用主导极点对高阶系统模型的简化与性能分析。 第四章根轨迹法 闭环系统特征方程的根(系统闭环极点)在S平面的分布完全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决定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因此利用根轨迹(闭环系统特征方程的根随系统参数变化在S 平面所形成的轨迹)可对系统性能进行分析。根轨迹法是经典控制理论系统分析与设计的两大主要方法之一,是利用开环传递函数分析闭环系统性能。根轨迹绘制依据根轨迹方程(由

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6版笔记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

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攻重浩精研学习网提供资料 第1章数制和码制 1.1复习笔记 本章作为《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的开篇章节,是数字电路学习的基础。本章介绍了与数制和码制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包括常用的数制和码制,最后给出了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和二进制算术运算的原理和步骤。本章重点内容为: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原码、反码、补码的定义及相互转换,以及二进制的补码运算。 一、概述 1数码的概念及其两种意义(见表1-1-1) 表1-1-1数码的概念及其两种意义 2数制和码制基本概念(见表1-1-2) 表1-1-2数制和码制基本概念 二、几种常用的数制 常用的数制有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几种。任意N进制的展开形式为: D=∑k i×N i 式中,k i是第i位的系数,N为计数的基数,N i为第i位的权。 关于各种数制特征、展开形式、示例总结见表1-1-3。 表1-1-3各种数制特征、展开式、示例总结

三、不同数制间的转换 1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 转换时将二进制数的各项按展开成十进制数,然后相加,即可得到等值的十进制数。例如:(1011.01)2=1×23+0×22+1×21+1×20+0×2-1+1×2-2=(11.25)10。 2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 (1)整数部分的转换:将十进制数除以2,取余数为k0;将其商再除以2,取其余数为k1,……以此类推,直到所得商等于0为止,余数k n…k1k0(从下往上排)即为二进制数。以273.69为例,如图1-1-1所示。 (2)小数部分的转换:将十进制数乘以2,取乘积的整数部分为k-1;将乘积的小数部分再乘以2,取乘积的整数部分为k-2,……以此类推,直到求出要求的位数为止,k-1k-2k-3…(从上往下排)即为二进制数。以273.69为例,如图1-1-2所示。 图1-1-1十-二进制整数部分的转换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文化路英 才街2号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什么是自动控制?(填空) 2.自动控制系统的两种常用控制方式是什么?(填空) 3.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概念?掌握典型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各自的优缺点?(分析题:对一个实际的控制系统,能够参照下图画出其闭环控制方框图。) sa 4.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各自的定义?(填空或判断) 第二章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什么?(填空) 2.了解微分方程的建立? 3.传递函数定义和性质?认真理解。(填空或选择) 4.七个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必须掌握)。了解其特点。(简答) 5.动态结构图的等效变换与化简。三种基本形式,尤其是式2-61。主要掌握结构图的化简用法,参考P38习题2-9(a)、(e)、(f)。(化简) 6.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重点是给定作用下)、误差传递函数(重 点是给定作用下):式2-63、2-64、2-66 第三章 1.P42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各自的定义,各自衡量了什么性能?(填空或选择) 2.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填空或选择) 3.二阶系统: (1)传递函数、两个参数各自的含义;(填空)

(2)单位阶跃响应的分类,不同阻尼比时响应的大致情况(图3-10);(填空)(3)欠阻尼情况的单位阶跃响应:掌握式3-21、3-23~3-27;参考P51例3-4的欠阻尼情况、P72习题3-6。 4.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劳斯判据的简单应用:参考P55例3-5、3-6。(分析题) 5.用误差系数法求解给定作用下的稳态误差。参考P72习题3-13。(计算题) 第四章 1.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和频率特性的概念。 2.七个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必须掌握)。了解其伯德图的形状。(简答题) 3.绘制伯德图的步骤(主要是L(ω)) 4.根据伯德图求传递函数:参考P110习题4-4。(分析题) 5.奈氏判据的用法:参考P111习题4-6。(分析题) 6.相位裕量和幅值裕量的概念、意义及工程中对二者的要求。(填空或判断) 7.开环频率特性与时域指标的关系中低频段、中频段、高频段各自影响什么性能?注意相位裕量和穿越频率各自影响什么性能?(填空或判断) 第五章 1.常用的校正方案有什么?(填空) 2.PID控制: (1)时域表达式P122式5-18 (2)P、PI、PD、PID控制各自的优缺点?(简答题) 第六章 填空

2016年清华大学电路原理考研,复试真题,考研大纲,考研流程,考研笔记,真题解析

清华考研详解与指导 清华大学2015年国际法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50分)(忘了一个,顺序不是这样子的) 1.反致 2.属人法 3.分配性链接 4.法人设立准据法主义 5.反倾销 6.提单 7.税收管辖权 8.浮动汇率 9.许可协议10. 清华大学《827电路原理》考研真题 一、综述 827电路原理试题较之往年覆盖面广,综合性强,重基础,重计算,重速度。其中,对正弦稳态电路的考察有所加强,而动态电路部分相对削弱,现在对各题分述如下。 二、分述 1、(1)理想变压器+并联谐振:理想变压器的副边借有并联的电感与电容,告诉了电感与电容支路的电流表读数相等,由这个条件可求出电路工作的频率值,再代入原边的电感值计算得到原边电路的阻抗,最后求出原边电流;(2)卷积:是一个指数函数和一个延时正比例函数的卷积,直接用公式计算即可,可以把指数函数选作先对称后平移的项,这样只需分三个时间段进行讨论即可; 2、三相电路:(1)电源和负载均为星形连接,且三相对称,直接抽单相计算线电流;(2)共B接法的二表法测电路的三相有功功率,要画图和计算两块功率表的读数,注意的读数为负数;(3)当A相负载对中性点短路后求各相电源的有功,先用节点法求出各相电流,再计算各相电源的有功功率; 3、理想运放的问题:共有2级理想运放,其中第一级为负反馈,第二级为正反馈,解答时先要判断出这一信息,然后(1)求第一级的输出,因为第一级运放是负反馈,故可以用“虚断”和“虚短”,得到输出(实为一个反向比例放大器);(2)求第二级的输出,因为是正反馈,所以“虚断”仍成立,但“虚短”不成立,不过,由正反馈的性质,运放要么工作在正向饱和区,要么工作在反向饱和区,即输出始终

自动控制原理总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总总结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自动控制原理》总复习 1. 2. 3. 4. 5.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稳、快、准。 6. 典型输入信号:脉冲、阶跃、斜坡、抛物线、正弦。 二、基本要求 1. 对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和方法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了解。 2. 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术语,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分类,理解对自 动控制系统稳、准、快三方面的基本要求。 3. 了解控制系统的典型输入信号。 4. 掌握由系统工作原理图画方框图的方法。 三、内容结构图

1 (1 (3 2 (1)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梅逊公式的应用;(2)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的应用。 二、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数学模型的特点,对系统的相似性、简化性、动态模型、静态模型、输入变 量、输出变量、中间变量等概念,要准确掌握。 2、了解动态微分方程建立的一般方法及小偏差线性化的方法。 3、掌握运用拉氏变换解微分方程的方法,并对解的结构、运动模态与特征根的关系、零输入 响应、零状态响应等概念有清楚的理解。 4、正确理解传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意义。熟练掌握由传递函数派生出来的系统开环传 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误差传递函数、典型环节传递函数等概念。(#) 5、掌握系统结构图和信号流图两种数学模型的定义和绘制方法,熟练掌握控制系统的结 构图及结构图的简化,并能用梅逊公式求系统传递函数。(##) 6、传递函数的求取方法: 1)直接法:由微分方程直接得到。 2)复阻抗法:只适用于电网络。

3)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用梅逊公式。 4)信号流图用梅逊公式。 4.一般了解高阶系统的暂态响应,掌握闭环主导极点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