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知识点总结

高考散文知识点总结
高考散文知识点总结

高考散文知识点专题大总结

一、散文特点

形散神不散、语言优美、内涵深邃

“形散”主要表现在:1、时间跨度大。如秦牧的散文《土地》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

2、空间转换广。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写雨,一下子写台北的雨,一下子写大陆的雨,一下子写美国的雨,一下子写古人如何听雨,自己童年如何听雨,一下子写现代人如何听雨……

3、事件牵涉多。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4、表达方式活。茅盾名篇《白杨礼赞》,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章开头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看到的黄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议论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神不散”就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二、散文分类

①记叙性散文——记人叙事、细节描写、反映世态

②抒情性散文——咏物状景、借物抒情、言志抒情

③议论性散文——议论说理、杂感随想、哲理感悟

记叙性散文:

1、特点: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多是叙述日常生活中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2、典型的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抒情性散文(状物性散文):

1、特点: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2、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议论性散文(哲理散文)

1、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2、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3、议论文与议论性散文作比较

①语体风格

议论性散文与一般议论文相比,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它的语体风格。一般议论文属政论语体,要求以抽象思维为内核的“线状结构”的语言,它更强调清晰的理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而议论性散文属文学语体,它用的是以形象思维为内核的“片状结构”语言,它要通过具体的充满情感的描写,展现一幅幅画面,而且要把自己的观点蕴涵其中。

②论证结构

就结构而言,议论文要求有严密的论证过程(即形成“论证结构”),按照逻辑层层展开,或是起承转合,或是演绎归纳,设置分论点则环环相扣,使用论据则精要概括,总之都强调规整严正、简洁清晰。议论性散文也是“议论”,也有议论的层次,但它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严格,它往往以内心感受为线索,由若干片段描写衔接而成。例如下面两段文字,主题都是:赞扬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提倡抛弃世俗。

例1

跟随他人的期望可以声名显赫,可以去争取物质世界的充裕,这事实上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但并非所有的人都是如此追求。他们视功利如鸿毛,内心澄澈如水,如入无碍之境。司马迁在他人眼里完全是个废人,苏格拉底日日拖着肥大的身躯踽踽独行,贝多芬在他人看来只是个聋子,但他们都超乎他人的期望成为伟人。我们不禁要反省他们对于人生的自我认识,凡是精神伟大的人都拥有一颗自我认识的心,强烈的精神意识能帮助他们摒除外界的干扰,他们选择的是通向精神殿堂的捷径。不论世殊事异,他们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奋斗拼搏,从未放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们在他人期望的悖论中走向辉煌。

例2

桀骜不驯的李白把人生看作是一场漂泊,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自己设置的轨道上,不为周遭的一切所牵绊,包括富贵功名——尽管他也曾十分向往功名利禄;而淡泊名利的诗人陶渊明则毅然拒绝了朝廷上的钩心斗角,远离喧嚣,归隐田园,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生活;还有范仲淹选择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态度,辛弃疾选择了时刻准备着为国捐躯,上阵杀敌的人生道路——虽然直到双鬓斑白他仍壮志难酬。无论这些伟人的选择是否高尚,无论最终他们是否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只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选择,就应该义无返顾地走下去。评析

例1是议论文的写法。先说事实,再行分析,最后总结出“在他人期望的悖论中走向辉煌”的一般规律。整个语段虽然渗透着作者的情感,但有鲜明的理性和逻辑。

例2是议论性散文的写法。它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个特写镜头,一个个意象,作者的观点、理念就渗透在这些镜头、意象之中,读者要通过这些镜头、意象去感悟作者的观点、理念。整个语段,虽然不乏内在的逻辑,但人物的形象性更为突出,情感也更加强烈。

例1 侧重理性,除了给人理性的认识,还能给人审美的愉悦。

例2侧重于感性,文字显然更有“视觉冲击力”,更能吸引读者。

三、阅读知识储备

(一)表达方式

1、记叙

①叙述的技巧:

顺叙:A-B-C按照时间或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使情节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倒叙:C-A-B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插叙:A-D-B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谨,内容更加丰富。

补叙:A-B-D在结尾用少量文字为必要情节进行解释说明,使读者对情节了解更加全面。

平叙:A+A+A“花开数朵,各表一枝”,同一时间在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一起叙述,使错综复杂的情节条理清晰。

②叙述人称的技巧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增强真实感。

第二人称:亲切自然,增强抒情性。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述和议论。

2、描写的技巧:

人物描写(5描+1描):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

侧面注意:对比、衬托

景物描写(5觉+7色+4方):视、听、嗅、味、触+赤、橙、黄、绿、青、蓝、紫+上下左右、东西南北、远近高低、前后左右

侧面注意:虚实(想象为虚、回忆为虚、未来为虚)、动静(“动”包含动作和声音两方面)

3、议论的技巧:

在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文章的主旨;

在中间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4、抒情的技巧: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在开头能定文章基调;在结尾能升华主题。

5、说明的技巧(略)

因为说明语言具有准确、具体的特点,而散文一般是细腻、生动而优美的语言,所以在散文中不单独强调说明这种表达方式。

(二)表现手法

对比:在两种互相对立事物的比较中突出主体,凸显正面,使形象鲜明。

衬托:以描述的环境、气氛等烘托主体人事物,突显中心,表达强烈感情。

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现,进行的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造势。

铺垫:用来衬托、引出下面主题的。铺垫一般只有单独的情节,并不重复出现同一内容。比如你要形容冬天冷,你不直接说冷,而可以通过描叙冬天里万物萧索,一点一点达到目的。

伏笔: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所以伏笔强调的是上文对下文的暗示、交待。你在上文里埋了颗雷,下文说到雷爆炸了,如果上文没提埋雷,直接说雷爆炸了……这不很奇怪?

渲染:以浓墨重彩的描绘营造氛围,为行文设铺垫,凸显人物性格,增强感染力。

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还可使要表达的意思含蓄、深刻。

象征:化抽象A为形象B,文中一般只保留形象B,如我爱她,但不说“我爱她”,而说“我送她一颗苹果”,那么苹果则象征着我的爱。

比喻:也有化抽象A为形象B的作用,一般两者都会在文中存在,且以抽象A为叙述主体,如“我对她的爱就像苹果一样甜蜜”。

托物言志: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深刻生动地表现深层含义。

联想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可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

抑扬结合:为褒先贬,为损先扬,鲜明对照和强烈反差,收到特殊效果。

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或人物的性格,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以小见大:即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主题,可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

(三)修辞技巧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拟人:描写形象生动,赋予生命力,表意丰富。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创造气氛。

比喻&夸张:比喻是“泪如泉水”;夸张是“泪如泉涌”。比喻有本体、喻体、比喻词,是两个名词之间的相通;夸张是对事物的某一特点进行扩大或缩小,因此必须有动作出现。

比喻&拟人:比喻句一般含有本体、喻体、比喻词;拟人句一般只有拟态和它的动作。句子中出现比喻词一定是比喻。如“春天像姑娘一样款款而来”是比喻句;“春姑娘款款而来”则是拟人句。

排比:能强烈表达思想感情。议论,能增加语势,说理更透彻;抒情,可淋漓尽致。

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感染力强。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

反问:强调语气,强化情感。

对偶:有音乐感,有节奏感,表意凝练。

(四)谋篇布局技巧

承上启下

总领全文

引起下文

过渡自然

前后呼应

伏笔照应

制造悬念

照应开头

总结上文

卒章显志

详略主次

文章或段落开头:

1、总领全文;

2、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

3、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

4、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5、制造悬念。

文章或段落中间:

1、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前后呼应;

3、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

4、照应上文,转换话题。

文章或段落结尾:

1、升华感情;

2、深化主题;

3、总结上文;

4、卒章显志,点明主题;

5、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首尾圆合;

6、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快速读懂有效方法:理清思路,归纳勾连,浓缩成文。

1、首先:以自然段落为单位,标画圈点领起句段、过渡句段,标志事件阶段过程的时间词,标志段落之间语意因果、转折、并列的关联词,标志层次的总分词语,段落间的指代词,段落中心句,表达主旨的议论抒情句段。

2、其次:合并,即对总分段落、前后因果段落、前后并列段落合并归纳,形成几个层次。

提取,即以层次为单位,提取主体内容。一般截取原文语句加以组合。

3、最后:把标画圈点和提取的文字进行前后勾连,适当添加关联词,形成一篇逻辑较为通顺的简易小短文。(原文本的浓缩版)

准确解题

一、梳理思路类试题。答题提示:解答这类题,必须读懂,准确切分全文层次,这类题答案是各层意概括。答题格式:文章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可分点作答。

二、内容要点概括类试题。

答题提示:阅读过程中要准确切分全文或局部段落分层,便于整合概括答案点。分点答案要有并列意识:几点答案,必须是不同方面的内容,必须是各角度、各层面、不同感情、不同事件的分类并列概括,绝非同一方面(同一角度、同一层次)的种属关系。

答案组织要有摘句意识: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

三、表达技巧类试题。

答题提示:

一要明确回答运用何种表达技巧;

二要揭示作品运用这种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

内容;三要阐述运用这种表达技巧的表达作用和好处。

答题格式:运用什么技法

表达什么内容(突出了什么食物的何种特点)

达到了怎样的效果(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思想感情)

四、要求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试题

答题提示:

一是景物本身的自然环境特征;

二是对人物的烘托作用;

三是对社会环境的暗示

(这一点要视情况而定)

;四是在结构上为下文铺垫。

答题格式:此处景物描写渲染了(烘托、衬托)了某种环境的……特点(氛围、意境),表现了人物的……情绪(心理),为下文写……作铺垫。

五、要求明确文章开头段落的安排用意。

答题提示:答案要考虑四点;

一与文题是否照应;二是否自然引出下文,为下文铺垫;三与

结尾是否照应;四与主体内容是否形成正衬或反衬。

答题格式:开头点题(照应文题,或首尾呼应)

,自然引出下文,为下文叙写……事(人、

物)作铺垫,使行文自然巧妙。或:与下文写……作对比,从而突出……

六、要求明确文章中间某处(段)的写作用意。

答题提示:因相应文字在文中或段中,用意要考虑三点:一要明确文字本身要表达的内容;

二要考虑它与前后文之间的结构关系(一般为承上启下,前后呼应)

;三要考虑与主体内容

的关系(一般为因果、反衬、对比等关系)

七、个性解读类题目

答题提示:用原文的语句或思想内涵并结合自己生活中的认识概括作答。

答题格式:亮观点(总)——扣文本(分)——联实际(分)——下结论(总)

八、答题语言规则:

要显:不能含蓄、笼统。

要简:不要啰嗦、繁琐;要概括、简洁;

要通:不要有语病

要选好句式:用判断句、陈述句,不用省略句和问句。

冬天

朱自清

1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2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而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3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

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4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选自1933年12月1日《中学生》第40号)

提示:可以根据自然段表述的内容及意义不同来分析。

1、试对选文作结构分析:

第一段:叙述冬天吃豆腐的情形,表达了暖暖的父子亲情。(第1自然段)

第二段:叙述冬天和友人夜游西湖的情形,表达了暖暖的友情。(第2自然段)

第三段:叙述了一家人在台州过冬天的情形,表达了深深的夫妻爱情。(第3自然段)

第四段:总述一句,说明亲情、友情、爱情的可贵。(第4自然段)

2、试对选文作主旨概括:

本文写了发生在冬天的三个生活片断,表达了要珍视亲情、友情、爱情的思想。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

龙应台

(1)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一百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

(2)有一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我特别带了八十五岁的父亲去听。从小听他唱“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浅水龙,困在了沙滩……”,老人想必喜欢。

(3)遥远的十世纪,宋朝汉人和辽国胡人在荒凉的战场上连年交战。杨四郎家人一一壮烈阵亡,自己被敌人俘虏,娶了敌人的公主,在异域苟活十五年。铁镜公主聪慧而善良,异乡对儿女已是故乡,但四郎对母亲的思念无法遏止。悲剧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潜回宋营探望老母的片刻。卡在“汉贼不两立”的政治斗争之间,在爱情和亲情无法两全之间,在个人处境和国家利益严重冲突之间,已是中年的四郎跪在地上对母亲痛哭失声:“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

(4)我突然觉得身边的父亲有点异样,侧头看他,发现他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5)父亲十六岁那年,在湖南衡山乡下,挑了两个空竹篓到市场去,准备帮母亲买菜。路上碰见国民党

政府招兵,这十六岁的少年放下竹篓就跟着去了。此后在战争的炮火声中辗转流离,在两岸的斗争对峙中

仓皇度日,七十年岁月如江水漂月,一生不曾再见到那来不及道别的母亲。

(6)他的眼泪一直流,一直流。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

(7)然后我发现,流泪的不只他。斜出去前一两排一位白发老人也在拭泪,隔座陪伴的中年儿子递过纸

巾后,将一只手环抱着老人瘦弱的肩膀。

(8)谢幕以后,人们纷纷站起来,我才发现,啊,四周多是中年儿女陪伴而来的老人家,有的拄着拐杖,

有的坐着轮椅。他们不说话,因为眼里还有泪光。

(9)中年的儿女们彼此不识,但是在眼光接触的时候,沉默中仿佛已经交换了一组密码。曲终人散的时

候,人们正要各奔东西,但是在那个当下,在那一个空间,这些互不相识的人变成了一个关系紧密、温情

脉脉的群体。

(10)在那以后,我陪父亲去听过好几次的《四郎探母》,每一次都会遇见父老们和他们中年的子女;每

一次都像是一场灵魂的洗涤,感情的疗伤,社区的礼拜。

(11)从《四郎探母》,我如醍醐灌顶似的发觉,是的,我懂了为什么《伊底帕斯》能在星空下演两千年

仍让人震撼,为什么《李尔王》在四百年后仍让人感动。

(12)文化,或者说,艺术,做了什么呢?

(13)它使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老兵们从四郎的命

运里认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处境,认出了处境中的残酷和荒谬,而且,四郎的语言——“千拜万拜,赎不

过儿的罪来”——为他拔出了深深扎进肉里无法拔出的自责和痛苦。艺术像一块沾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

拭他灵魂深处从未愈合的伤口。

(14)文化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他发现,他的经验不是孤立的

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他的痛苦和喜悦,是一个可以与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悦。孤立的个人因而产生归属

感。

(15)它使零散的、疏离的各个小撮团体找到连结而转型成精神相通、休戚与共的社群。“四郎”把本来

封锁孤立的经验变成共同的经验,塑成公共的记忆,从而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凝聚了社会的文化认同。白

发苍苍的老兵,若有所感的中年儿女,或者对这段历史原本漠然的外人,在经历过“四郎”之后,已经变

成一个拥有共同情感而彼此体谅的社会。

(16)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而公

民社会,因为不依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

1、简析文中第11段“我懂了为什么《伊底帕斯》能在星空下演两千年仍让人震撼,为什么《李尔王》

在四百年后仍让人感动”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作者从一场戏说起,阐述“文化为什么重要”,请分条概括作者所阐释的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

3、赏析第16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文章标题“如果你为四郎哭泣”是一个假设复句的前半部分,请补出该句的后半部分,并简要阐明

理由。如果你为四郎哭泣,。理

由:。

5、龙应台在她的文章《为什么需要人文素养》中谈到了文学的一种“功能”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

见”,你通过《如果你为四郎哭泣》一文能看见哪些感动?(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从结构上看,由《四郎探母》这出戏,联系到世界其他民族的文艺作品,从而为下文阐述文化的作用做

好铺垫。

(2)从内容上看,《四郎探母》说明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广泛的,而《伊底帕斯》,《李尔王》

长久以来所产生的“震撼”“感动”进一步佐证了作者的这一认识,说明了文化的相通性。 (每个角度2

分,意思对即可。)

2、(1)文化艺术既能使人找到了解自己处境、发泄痛苦、表达情感的方式,抚慰受伤的心灵。(2)又能使

孤独的个人找到所属的社会群体,产生归属感。(3)文化能将孤立的个体凝成精神相通的群体社会,是公

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答出第1点,得1分;答出第2或3点,得2分)

3、这段话主要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把人比喻为“散落的珠子”,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作为个体存在的独立

零散状态;把文化喻为“细丝”“黏合剂”,形象地说明了文化的重要性,其中的“柔弱”和“强韧”准确

地写出了文化的两个特点——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看起来是柔弱无力的,但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能

使人具有归属感。从而突出了本文的主旨:文化重要。

4、补写示例:(1)如果你为四郎哭泣,那么你就走进了文化的认同。 (2)如果你为四郎哭泣,那么你就会彻

悟到文化的震撼力。 (3)如果你为四郎哭泣,那么你就走进了一个拥有共同情感而彼此体谅的社会。理由:

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表达文化的认同作用及意义,“为四郎哭泣”是促使作者思考的生活经历表象,其

实质是要思考情感的共鸣与文化的共振。(语句补写2分,要求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理由阐明2分,

言之成理即可。)

5、略

资料来源:北辰教育研究院

北辰教育:一对一课个性化外辅导 www.pedu.love

高考散文知识点归纳培训资料

散文知识点归纳 一、赏析散文手法常用的答题术语 1.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2.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善,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5)平叙:俗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3.描写技巧:(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4)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起到一种细腻逼真、形象生动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4.修辞手法:(1)比喻: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高深的事理浅显明白,使复杂的事情清晰突出,使抽象的事物生动具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2)比拟:使被描述的人或物特征鲜明、形象可感;使阐述的道理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使抒发的感情更为强烈,更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这种手法有时和人称的变化结合在一起运用。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5)对偶:整齐匀称,节奏鲜明;音调铿锵,富有音乐美;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概括力强。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表现强烈深挚的思想感情,起到强调主题思想、增强旋律美的作用。 (8)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9)反问:强调语气,强化情感 5.表现手法:(1)象征: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使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把不便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达出来,给读者以回味。 (2)村托: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4)托物言志: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富含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虚实结合: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紫湊,笔墨集中。 (6)动静相衬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7)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闸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二、赏析散文语言的四个角度 散文本身就是语言的艺术,散文的韵味随着语言的表达自然地散发出来,因此,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在散文中涉及的面十分广泛,可以从选择使用的词语、选用的句子及修辞手法上品味。 1、用词之美:(1)精美的炼字::动词、形容词的使用。作用:准确、简练、深刻、含蓄、直白、突出、 生动、形象、传神、充满动感,充满想象,等等 (2)叠词.作用:①语言具有生动性、形象性,从而增强语言艺术表现力,具有绘画美;②能使韵律铿锵悦耳,富有音乐美;③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具有形式美;④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⑤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有一气呵成之感。 (3)反复。作用:突出某种意思,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4)引用化用。作用:引用诗词,化用典故一一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2、句式之美(音韵之美)。(1)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2)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结合,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3、修辞之美。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修辞之美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4、描写之美。如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村静)、视听结合(有色有声)、对比衬托铺陈渲染,等等。 三、概括题解题原则 1.特点概括题:①圈定信息区间要准确。应根据题目概括的要求,准确圈定信息区间。 ②找准关键词句是关键。从圈定的信息区间中找出表现形象的关健词语、句子。然后将这些词语、句子适当归类,看哪几句是表现了哪一方面的形象或性格特点。 ③关注细节,形神概括。散文写人语言不像小说写人丰富、饱满,而是描写精细、简洁,概括时应注意仔细筛选文中的细节信息。注意从形神两方面加以概括。 圈定信息区间——寻找关键词句——形神两方面概括 2.原因概括题:原因概括题的特点是:题干呈现的往往是作者的观点(或结论),要求筛选、概括出作者持该观点的依据(或理由)。因此,在思考时,要有两个意识、两个结合原则。 ①两个意识:一是因果意识。要善于由果溯因,辨识一果多因。 二是层次意识。对相关文字划分层次,是不遗漏要点的重要保证。 ②两个结合原则:一是就近原则和分散原则相结合。范围(区间)在概括题中特别重要。凡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往往是答题点最密集的地方,故一定要“就近”思考。还有一两个要点在离题干语句较远的上下文,这时,可适当扩大搜索范围。 二是显性要点与隐性要点相结合。概括题一般都有隐性和显性两种信息要点,而隐性信息要点易遗漏,作答时必须坚持挖掘隐性要点的原则。 3.主旨情感题。 ①整体性原则: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做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正确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意图这也是阅读理 解文章的核心和归宿。 ②借助原则:概括主旨情感要善于借助,可以借助文章题目,主要形象,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等关健语句,从面准确概括归纳出文章的主旨情感。 四、散文探究题的答题模板 表述观点——分析论证——总结点题 分析论证过程归纳为四种类型:①观点——文本:这种题的标志性语句是“联系文本(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等。要筛选和运用好文本相关内容,注意摘录或者化用文本的相关字词句,整合成句,扣紧观点进行分析。 ②观点——事例:这种探究题的标志性语句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举例说明”等,分析过程中要注意事例的叙述简洁,分析到位,材料与观点要相互融合。 ③观点——理论:答题中的理论常见的有生活理论、文艺理论、写作理论等,这种分析过程要注意理论精辟概括,理论与观点相互印证。 ④观点——现实——观点:标志性语句是“联系文本(文章内容)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理由)”等。要筛选和运用好文本相关内容,还要结合现实进行分析。

最新2020高考理综知识点归纳

最新2020高考理综知识点归纳 2020高考理综知识点:物理部分 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够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可以看成质点。 2、参考系不一定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成不动的物体。 3、在时间轴上n秒时所指的就是n秒末。第n秒所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就是同一时刻。 4、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是等于路程的。 5、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6、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7、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8、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9、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10、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线上。 11、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12、图上两图线相交的点,不是相遇点,只是在这一时刻相等。 13、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解题前先搞清两坐标轴各

代表什么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图象与速度图象混淆。 14、找准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如位移关系、速度相等等。 15、用速度图象解题时要注意图线相交的点是速度相等的点而不是相遇处。 16、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 17、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既可充当阻力,也可充当动力。 18、滑动摩擦力只以μ和N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19、静摩擦力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可变性,在分析有关静摩擦力的问题时容易出错。 20、使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与细绳套在同一直线上,弹簧与木板面平行,避免弹簧与弹簧测力计外壳、弹簧测力计限位卡之间有摩擦。 21、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分力不一定小于合力。 22、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值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和,最小值不一定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差,要先判断能否为零。 23、两个力合成一个力的结果是惟一的,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情况不惟一,可以有多种分解方式。 24、物体在粗糙斜面上向前运动,并不一定受到向前的力,认为物体向前运动会存在一种向前的“冲力”的说法是错误的。 25、所有认为惯性与运动状态有关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因为惯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不是一种力,物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精选)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精选)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文学常识及名段名句 文学常识: ①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 ②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1922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颓废色彩。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自成一家。 ③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名段名句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学习作者运用的比喻、排比

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并学习合理安排描写顺序。平时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秋天,无论是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学会使用“文眼”,总领全文。) (3)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学会使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要描写的事物。) (4)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描写景物要细致,要有自己的主观感受。)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字词、成语 字词:沉闷、梦幻、嫦娥、诞生、落伍、翌年、酝酿、苛刻、横亘、辉煌、蓊蓊郁郁、弥望、袅娜、羞涩、渺茫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一、散文特点: 1、文学性(形象性):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借助人物、景物(意象、意境)表达思想情感。 2、选材的多元性:散文选材非常广泛,可以多角度,多侧面选材,也可以跨时空选材,信马由缰,但表达的思想情感是统一的。所谓“形散神聚”。 二、散文分类: 1、咏物散文:通过对景或物的环境和外表特征的记叙和描写,反映景或物的本质特征,进而揭示主题。咏物散文通常采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及托物言志、象征等表现手法,托物喻人。 2、抒情散文:或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或直抒胸意,抒发对人或事物的情感。多采用描写和抒情表达方式。 3、哲理散文:通过事物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来寓喻道理三、散文阅读考点: 1)字音、词语选用、词语在句中的含义(表层、深层) 2)呼应句、过渡句、仿写句子、句子在上下文语境中的含义(表层、深层)、句子的修辞手法等等; 3)概括文段内容; 4)理解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5)写自己的设想,谈自己的感悟; 6)品味语言; 7)文章的写法(表现手法)。 四、常见的三种写法: 1)对比; 2)衬托; 写景衬托:烘托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 主次衬托:突出主角。 3)象征(托物言志)。。。 五、十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结合修辞本身及句子本身作用作答)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2)排比:增强语势,写出了…… 3)对比、夸张:鲜明地突出了…… 4)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5)反问:加强语气 6)对偶、互文:句式整齐,音节和谐。 7)引用: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趣味性(增强文采、增强说服力) 六、结构上的作用: 1)点题 2)总起下文(或引出下文) 3)设悬 4)呼应(前后呼应、首尾呼应) 5)铺垫 6)过渡(承上启下)

关于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版

高考前重点知识回顾 第一章-集合 (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注]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2、集合运算:交、并、补.{|,} {|}{,} 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I U U 交:且并:或补:且C (三)简易逻辑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1、“或”、 “且”、 “非”的真假判断 4、四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 ?q. 第二章-函数 一、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①定义:①偶函数:)()(x f x f =-,②奇函数:)()(x f x f -=- 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c.求)(x f -; d.比较)()(x f x f 与-或)()(x f x f --与的关系。 (4)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 )10(≠>=a a a y x 且的图象和性质 对数函数y=log a x (a>0且a ≠1)的图象和性质:

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 总结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高考前重点知识回顾 第一章-集合 (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注]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2、集合运算:交、并、补. {|,}{|} {,} 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U 交:且并:或补:且C (三)简易逻辑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1、“或”、 “且”、 “非”的真假判断 4、四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q. 第二章-函数 一、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①定义:偶函数: )()(x f x f =-,奇函数:)()(x f x f -=- 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c.求 )(x f -;d.比较)()(x f x f 与-或)()(x f x f --与的关系。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x 且对数函数y=log a x (a>0且a ≠1)的图象和性质:

最新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与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与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 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解题方法: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 题型二: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全文看,XX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 (1)文首: 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⑶文末: 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欢迎关注语文月刊公众号 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 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 2.作者是如何写“……” 3.“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 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 方法: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1)叙述方式 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 (2)抒情手段: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最新完整版)阅读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最新完整版) 第一部分语文知识数字归纳记忆 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两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两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两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两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四种文学体裁: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道理、比喻、对比。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头、发展、高潮、结局。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表注释,表插说,表声音中断、延续,表话题转换,表意思递进。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抑扬。 七种常见短语类型: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后补、“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主要复句类型:并列、转折、条件、递进、选择、因果、假设。

地理高考知识点归纳分享

地理高考知识点归纳分享 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高三复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填补知识、技能的空白。 地理高考知识点1 1、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 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2、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 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3、地震 我国典型地区: 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形成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 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 害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 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部分适合小说诗歌) 一、熟悉文体 第一类:记叙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第二类:状物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第三类:议论性散文 也叫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二、储足知识 1.表达方式 ①叙述的技巧: 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②描写的技巧: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主题。 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也适用诗歌赏析):a、注意景物描写的层次,远景近景、高景低景相结合;b、动景和静景的结合或衬托;c、绘声绘色;d、运用视觉、听觉和心理感受来写景等。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衬或反衬,能突出要表现的事物。 正面描写:对人物或事物进行直接的描写。 渲染: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 白描:简练勾勒,生动传神。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高考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知识主干)

通用技术复习资料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与人的关系 技术是人类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人类需要着衣裳遮身避寒——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2)人类需要进食补充能量——食品烹饪加工、农作物栽培、家禽饲养技术。 (3)人类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建筑技术 (4)人类需要抵御野兽攻击和伤害——武器制造技术。 (5)人类需要出行——车、船制造技术。 (6)人类需要交往、保持联系——邮电通讯技术。 技术的作用: 保护人:提供抵抗不良环境,防止被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解放或延长了身体器官,拓展活动了空间,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强了各方面的能力。 发展人: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以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2、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容,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具体为: (1)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如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 (2)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数量减少,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度增加。例如: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使农业从业人口减少。 (3)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4)技术进步不仅带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而且渗透到军事、政治、文化各领域。 3、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1)利用技术,人类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如:填海造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都江堰、荷兰的风车。 (2)人类利用技术和改造自然要有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绿色”技术:主要包括绿色产品的生产技术以及清洁工艺等。 绿色产品: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不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产品的总称。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目的性 技术总是从一定的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人们的某方面的需求。例如:助听器的发明。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技术发明则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 3、技术的综合性 (1)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技术的在特性。一般地,每一项技术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 (2)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科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展,科学是回答“为什么”);科学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技术则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技术侧重改造和利用自然,力求有所发明(技术是解决“怎么办”),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技术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

关于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归纳

关于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 识点总结归纳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高考前重点知识回顾 第一章-集合 (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注]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2、集合运算:交、并、补.{|,}{|} {,} 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U 交:且并:或补:且C (三)简易逻辑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1、“或”、 “且”、 “非”的真假判断 4、四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q. 第二章-函数 一、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①定义:偶函数:)()(x f x f =-,奇函数:)()(x f x f -=- 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c.求)(x f -;d.比较)()(x f x f 与-或)()(x f x f --与的关系。 (4)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10(≠>=a a a y x 且的图象和性质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 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 一、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解题方法: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 二、题型二: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三、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 (1)文首: 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 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高考考点归纳

词汇与语法部分 一、考点归纳 语法部分: 词汇部分:

二、试题透视 【试题汇总】 1.冠词 (02-21) One way to understand thousands of new words is to gain __________ good knowledge of basic word formation. 答案:C A. / B. the C. a D. one (03-25) I earn 10 dollars ____ hour as ____ supermarket cashier on Saturdays . 答案:C A.a …an B.the …a C.an …a D.an…the 2.介词或介词短语 (02-22) Luckily, the bullet narrowly missed the captain __________ an inch. 答案:A A. by B. at C. to D. from (03-26) The conference has been held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tourism ____ the wildlife in the area. 答案:B A.in B.on C.at D.with (03-34) We were in____ when we left that we forgot the airline tickets . 答案:D A.a rush so anxious B.a such anxious rush C.so an anxious rush D.such an anxious rush (04-25) The accident is reported to have occurred __________ the first Sunday in February. 答案:B A. at B. on C. in D. to (05-25) John became a football coach in Sealion Middle School _________ the beginning of March. 答案:D A. on B. for C. with D. at (06-25) —It’s a top secret. —Yes, I see. I will keep the secret _____ you and me. 答案:D A. with B. around C. among D. between (07-25) Leaves are found on all kinds of trees, but they differ greatly size and shape. 答案:D A. on B. from C. by D. in (08-25) The two sportsmen congratulated each other _____ winning the match by shaking hands. 答案:B A. with B. on C. in D. to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011-2014年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部分自选模块 专题二十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考试题 A组2013年高考题 (2013浙江,01,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悲落叶 [北朝]萧综①悲落叶,联翩下重叠,重叠落且飞,纵横去不归。长枝交荫昔何密,黄鸟关关动相失。夕蕊杂凝露,朝花翻乱日。乱春日,起春风,春风春日此时同,一霜两霜犹可当。五晨六旦已飒黄。乍逐惊风举,高下任飘飏。悲落叶,落叶何时还?夙昔共根本,无复一相关。各随灰土去,高枝难重攀。 注:①萧综:字世谦,梁武帝次子,封豫章郡王,后投奔北魏。 (1)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点。(5分) (2)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5分) B组2009—2012年高考题 1.(2012浙江,01,10分)阅读下面的散文,然后回答问题。 吃野菜说 [清]龚鼎孳新雨后,绿芜如发,园蔬叶叶,青满畦径。启扉视之,知一年春事又将烂漫矣。家人间撷作羹,劣得一饱。野香拂拂,从匕箸间出,诚有如子瞻所谓饱霜雪之精、味含土膏①者。 独怜此物没蓬蒿中,与贫士为伍,寒窗一嚼,胜十日太牢②,甚不可进于达官贵人、钟鸣鼎食、芍药馔、朱砂羹之口。今中原嗷嗷,道殣相望,雁粪榆皮,所以仰以为命。甚且折骨解肢,与乌鸢争攫啄之利。吁,可悲也!彼达官贵人日啖浓鲜,当翠袖,奉卮华茵,度梦时亦曾念及野人藜藿③不继无耶? 昔人曰:民不可有此色,士大夫不可无此味。知言哉! 注:①土膏:土地中的膏泽。②太牢:古时祭祀用的猪、牛、羊,泛指美味佳肴。③藜藿:野菜。 (1)结合全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2)赏析这篇散文的写作特色。(6分) 2.(2011浙江,01,10分)阅读下面的散文,然后回答问题。 金山夜戏 [清]张岱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 B A a ? (答:,,)-??? ??? 1013 3. 注意下列性质: {}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3)德摩根定律: ()()()()()()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Y I I Y ==,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的取值范围。 5. 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逻辑连接词有“或”,“且”和()()∨∧“非”().? 若为真,当且仅当、均为真p q p q ∧

若为真,当且仅当、至少有一个为真 ∨ p q p q ?p p 若为真,当且仅当为假 6.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7. 对映射的概念了解吗?映射f:A→B,是否注意到A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中与之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构成映射? (一对一,多对一,允许B中有元素无原象。) 8.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9.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10. 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 0义域是_。 >->=+- f x a b b a F(x f x f x 如:函数的定义域是,,,则函数的定 ())()() [] - a a (答:,) 11. 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或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注明函数的定义域了吗? 12. 反函数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一一对应函数) 求反函数的步骤掌握了吗?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与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 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解题方法: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 题型二: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 (1)文首: 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 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欢迎关注语文月刊公众号 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 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 2.作者是如何写“……”? 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 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 方法: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叙述方式 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 (2)抒情手段: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