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管理调研报告【推荐】

渔业管理调研报告【推荐】
渔业管理调研报告【推荐】

渔业管理调研报告

嫩江是松花江最大的支流,嫩江全长1371千米,流域面积28.3万平方千米。嫩江古名称难水,明代称脑温江,清初名诺尼江,蒙语的意思为“碧绿的江”。嫩江源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支脉伊勒呼里山,南流在嫩江县以上接纳大兴安岭东坡和小兴安岭西坡流出的许多支流,出山后,流入松嫩平原,在扶馀县三岔河附近与第二松花江汇合后,东流入松花江。支流主要有甘河、讷谟尔河、诺敏河、绰尔河、洮儿河等,30多条大小河流形成了典型的羽状水系,同时,还包括420平方公里的湿地——扎龙自然保护区。为了全面了解和反映嫩江流域渔业资源及渔业管理情况,我结合工作实践进行了深入调研,初步掌握了总体资源情况和工作情况,现报告如下:

一、嫩江流域的水文、渔业资源概况

嫩江流域属于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370-500毫米,上游多于下游,年均流量723立方米/秒,年均径流量228亿立方米;嫩江洪水期江面宽1-2千米,水深8-13米。每年11月中旬河流结冰,11月下旬封冻,翌年4月初解冻,4月中旬终冰,结冰期160天左右,冰厚1米左右。经过1998年那场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齐齐哈尔市加大了水利工程投入力度,已建成大型水库5座,中型蓄水工程28座、小型蓄水工程174座,近年又在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境内建设了大型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尼尔基水库,防洪效益将十分显著,我市现在的城市堤防标准为50年一遇,设计的洪峰流量为每秒钟12000立方

米,城市的防洪标准达到了100年一遇。为了进一步改善嫩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从70年代初开始,投资建设了北部、中部和南部三个引嫩工程,统称“三引”,“三引”控制区域已使退化的草原、减少的芦苇、消失的泡沼又恢复了生机,鸟类来此栖息,渔业得到大发展,粮食产量得到提高。目前,嫩江的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共有鱼类15科,58属,88种,以鲤科鱼类为最多,共有55种,占鱼类总数的,“三花”、“五罗”就是我们嫩江独有的特产。

二、我市渔业船舶基本情况

我市目前共有农业部确定的渔船检验机构4个,其中,地市级1个,县级3个,机构人员总数48人,验船师12人,验船员6人。2012年是全国“渔业水上安全年”,市渔业船舶检验处从2012年年初以来始终注重渔业水上安全监管,定期深入实地,以现场登船检验、强化船舶信息管理、进入农户对渔民进行安全教育为重点,对辖区内的所有渔业船舶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尤其是对船证不符的情况进行了重点查处。目前的基本情况是,我市共有渔业船舶2111艘,其中,机动渔船1784艘,非机动船327艘。12M≤L≤24M的5艘,L≤12M的2106艘。钢质渔船2107艘,木质4艘,渔船登记总吨位2587吨,渔业船舶登记总功率千瓦。这些渔船已经全部检验完毕,全市共收取渔业船舶检验费万元。其中齐市本级一万元,经过这次大规模检查,全处执法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全处无重大违法违纪案件,船检人员无不作为、乱作为行为,无行政败诉败议案件。

三、我市渔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部分航运从业人员对渔船载人、载货、超载以及风雨环境作业的行为,心存侥幸心理。2011年5月23日绥化市庆安县呼兰河绿野山庄河段李贵渡口就曾发生过客车坠河事故,造成6人遇难,14人失踪,仅3人生还。这个血的教训告诉我们:水上安全隐患已经成为美丽的江河上最不和谐的音符,加强水上安全教育是我们今后工作中的一个重点。二是上下游企业对保护渔业资源的认识不足,因违规排污造成渔业资源损失的事故时有发生。我市一直是全国的重工业基地,钢铁、重机、纺织、造纸、化工等数十家企业相继建成投产,这些企业每年向嫩江中直接排放的废水已经超过1.5亿吨,其中的污染物超过10万吨,COD、BOD、SS的含量99万吨以及氨氮、硫化物、重金属、砷等有害物质,使鱼类每年至少损失50万公斤,嫩江历史上大的污染就发生过两次:第一次是1958年齐齐哈尔钢厂排放了含有酚的废水,造成200余万公斤的鱼类死亡,经过多次治理,直到60年代才使鱼类资源得以恢复;第二次是1997年2月,嫩江县糖厂因氧化糖排水管道发生故障,制糖的废水被直接排入嫩江,造成嫩江县至齐齐哈尔240公里长的江段大面积污染,我市的浏园水厂停水9天,12500户4300人、300家企业的用水受到影响,直接经济损失万元。从9个断面的监测数据看,高锰酸盐、溶解氧、氨氮严重超标,13000公斤以上的死鱼浮上江面,直接经济损失16万元。三是受经济利益驱使,渔民的法律意识还相当淡薄。四是渔业管理投入不够、重视不足,历史欠账比较大。特别是各县市区在渔业管理的资金投入、执法服装设备购置方面还存在不小缺口。五是人员编制不足、工作力量不

充实。相对于2000多艘渔业船只,仅有的40几个人根本无法做到全时段、全过程的监管。六是相关配套制度还不健全、处罚手段刚性不足。特别是在监测制度建设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四、有关对策和建议

嫩江,既是我们齐齐哈尔生态状况的一个晴雨表,也是衡量沿途各地政府官员掌握科学发展观的一把标尺,更是提醒其他地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一声警钟。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城市,我市需要提前采取环保措施,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需要对“各管一段、分期进行”的传统治理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一)加大水上渔业安全监管。一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认真落实乡镇政府有关乡镇船舶和渡口安全管理责任,避免乡镇船舶安全监管在市、县政府有关部门中出现游离在国家法律法规之外的断层现象发生。二要定期联合安监,海事部门开展全市水上安全和渔业安全大检查,对各类水域及渔业船舶进行全面彻底检查排查,查找水上事故隐患,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认真整改。三要坚决取缔“三无”船舶、低质量船舶、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船舶。四要加强对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多年自然形成的乘船点的监管,乡镇政府要安排专人盯守;对于确需设立的渡口,应当按照渡口设立条件,由县(市、区)政府履行渡口审批程序,并按规定设立渡口名称、标志、乘客须知、渡口守则。五要设立有奖举报纳入到船舶检验工作之中,真正做到从源头上遏制隐患,避免“5·23”重大水上事故的惨剧在我市上演。

(二)必须坚持依法治渔。为有效控制渔业水域的污染,加强对水污染

的监管,保护和改善环境,通过法律手段来加强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我们要与排污单位建立起具有法律效力的《排放污染物合同书》制度,内容包括,填报水污染物排放的种类、数量、浓度、方式、去向、排污口的位置以及治理污染的有关技术资料,并对本单位排放的污染物做一个定性,定量监测,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排污单位应当严格按规定排放污染物,对不按规定排污的单位给予处罚,对造成渔业事故的排污单位的主管领导还要承担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三)尽快建立监测制度。这项制度是渔业水域防治污染的一个重要手段,对已有的渔业环境监测单位要进行一次重新梳理,上报自身存在的问题,拿出初步的改进方案,而对一些新建立的渔业环境监测单位要对其技术力量上的不足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改进监测落后的手段与实际工作不相适应的地方,使渔业环境监测系统真正成为嫩江水域环境监测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探索建立协调联动的长效机制。这几年的工作,使我深深感到,单凭我们市农委一家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加强与其它兄弟单位的密切联系与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将嫩江的保护上升到政府行为,至少是市政府这一级的行为。在宏观上有眼光,在微观上有效管用的具体措施,真正实现“两条腿”走路。我个人觉得,宣传到位,是治理工作的一大法宝,通过它,特别是政府的带头宣传,可以极大提升老百姓的知晓率,形成自上而下的立体宣传模式和自下而上、无处不在的自觉保护行动,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清澈的嫩江。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与市教育局的沟通和协调,利用深入学校讲课的方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