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经典辅助线做法汇总

全等三角形经典辅助线做法汇总
全等三角形经典辅助线做法汇总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有答

案)

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

间的相等

【三角形辅助线做法】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1.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

合一”的性质解题

2.倍长中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

3. 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

4. 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

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 :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

6. 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 度或120 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

7.角度数为30 、60 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 度或60 度,可以从

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 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 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 的特殊直角三角形,

或40-60-80 的特殊直角三角形, 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

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

4)(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 )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3)可以在该角的两边上,距离角的顶点相等长度的位置上截取二点,然后从这两点再向角平分线上的某点作边线,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

5)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

6)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7)已知某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那么可以在垂直平分线上的某点向该线段的两个端点作连线,出一对全等三角形。

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

一、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

例1、(“希望杯”试题)已知,如图△ ABC中,AB=5 , AC=3,则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

例2、如图,△ ABC中,E、F分别在AB、AC上,DE丄DF , D是中点,试比较BE+CF

与EF 的大小.

例3、如图,△ ABC中,BD=DC=AC , E是DC的中点,求证:AD平分/ BAE.

(一)中线倍长法:

例1、求证: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小于其他两边和的一半。

1

已知:如图,△ 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求证:AD < - (AB+AC)

2

1

分析:要证明AD < - (AB+AC),就是证明AB+AO2AD,也就是证明两条线

2

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而我们只能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但题中的三条

线段共点,没有构成一个三角形,不能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因此应该进行转化。待证

结论AB+AO2AD 中,出现了2AD,即中线AD应该加倍。

证明:延长AD 至E,使DE=AD,连CE,贝U AE=2AD。

在厶ADB和厶EDC中,

???△ ADB ◎△ EDC(SAS)

??? AB=CE

又在厶ACE中,

AC+CE >AE

1

??? AC+AB >2AD,即AD < - (AB+AC) 2

小结:(1)涉及三角形中线问题时,常采用延长中线一倍的办法,即中线倍长法它可以将分居中线两旁的两条边AB、AC和两个角/ BAD和/CAD集中于同

一个三角形中,以利于问题的获解

课题练习:ABC 中,AD 是 BAC 的平分线,且 BD=CD ,求证AB=AC

例4 :已知在厶ABC 中,AB=AC , D 在AB 上,E 在AC 的延长线上, 且 DF=EF ,求证:BD=CE

例 3 : △ ABC 中, AB=5 , AC=3,求中线 AD 的取值范围

DE 交BC 于F ,

E

连接BE

连接 CD

N

D

课堂练习:已知在△ 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且BE=AC,延长

BE交AC于F,求证:AF=EF

例5:已知:如图,在ABC中,AB AC , D、E在BC上,且DE=EC,过D作DF // BA 交AE 于点F, DF=AC.

求证:AE平分BAC

CD=AB,/ BDA= / BAD , AE 是厶ABD 的中线,求证:/ C= / BAE

课堂练习:已知

A

作业:

1、在四边形 ABCD 中,AB // DC , E 为BC 边的中点,/ BAE= / EAF , AF 与DC 的延

长线相交于点F 。试探究线段 AB 与AF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4 :已知 CD=AB ,/ BDA= / BAD , AE 是厶 ABD 的中线,求证:/ C= / BAE

2、已知:如图, ABC 中, C=90 , CM

AB 于 M ,

A T 平分 BAC 交CM 于D , 交

BC 于T,过D 作DE//AB 交BC 于E ,求证:CT=BE.

3 :已知在厶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 AC 于 F ,求证:AF=EF

E 是AD 上一点,且 BE=AC ,延长 BE 交

D

C

A

B

5、在四边形 ABCD 中,AB // DC , E 为BC 边的中点,/ BAE= / EAF , AF 与DC 的延 长线相交于点F 。试探究线段 AB 与AF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应用:

1、( 09崇文二模)以 ABC 的两边AB 、AC 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 Rt ABD 和等腰

Rt ACE , BAD CAE 90,连接DE ,M 、N 分别是BC 、DE 的中点.探究:AM 与 DE 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① 当 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AM 与DE 的位置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线段AM 与DE 的数量关系是 _____________ ;

(2)

将图①中的等腰 Rt ABD 绕点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0< <90)后,如图②所示,

(1 )问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改变?并说明理由

.

B

E

F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