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地球运动题库(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第三节地球运动题库(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第三节地球运动题库(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第三节地球运动题库(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知识点 考点

Ⅰ、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一、地球自转的含义

二、侧视图、俯视图中的自转方向

三、自转周期、自转角速度、线速度规律

四、公转的含义

五、公转的方向及周期、远日点和近日点的日

期及速度特征

学习目标 理解和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征(理解课本15页活动里的表格)

一、地球自转的含义

二、侧视图、俯视图中的自转方向

三、自转周期、自转角速度、线速度规律

基础组

1.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地轴的空间指向是随季节而变化的 B

.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

C .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

D .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时间为24小时,叫一个恒星日

2.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C )

A. 一般来说,地轴的空间位置随季节而变化,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斗星附近

B. 从北极上空来看,地球自西向东逆向自转;从南极来看,地球自东向西顺向自转

C. 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叫一个恒星日

D. 在地球上不同纬度的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3.下列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 )

4.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该图表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

B、图中A点的地理纬度是南纬23026ˊ

C、A点在的东南方

D、A点比B点的自转角速度稍大

5.右图中A 、C 、D 、E 、F 各点中,与B 点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相同

的有几个……(D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6.北京(40°N )和广州(23.5°N)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叙述是( C )

A 、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 、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大于北京

D 、线速度相同,角速度广州小于北京

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在短短的20多小时里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后顺利返回。请根据资料回答7~8题。

7.在飞行中,杨利伟约见到几次日出现象? ( B )

A.1次

B.7次

C.14次

D.28次

8.“神舟”五号在太空运行的速度与赤道上的地球自转速度相比 ( A )

A.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大些

B.角速度,线速度都较小

C.角速度,线速度都较大

D.角速度大些,线速度相等

9、位于地球上空的同步人造卫星,其绕日公转的速度与地面上对应点的自转速度相比较、两者的:A

A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 、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10.(安微省育英高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读 “地球公转示意图”,在图中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标出公转方向,地轴上标出自转方向。

33、读昼夜半球图,完成下列要求:(9分)

(1)此时北京时间为 月 日 时,

(2)A 、B 、C 地,地方时较早的是 ,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快的是

。 A 、B 、C 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点。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

呈 时

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 时针方

向旋转。

③④①②

B D C

A

(4)此图上由高纬度向低纬度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均向偏移。

提高组

1.(2010·上海综合)下图是一张天文爱好者经长时间曝光拍摄的“星星的轨迹”照片,这些有规律的弧线的形成,说明(D )

A.太阳在运动B.月球在公转

C.地球在公转D.地球在自转

解析:夜空中所见的星星多数是恒星。经过长时间曝光拍摄的“星星的轨迹”照片,其轨迹弧线反映的是地球的自转。

答案:D

2.如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及海拔高度关联图,根据图中a、b、c、d各点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和b点的线速度相同,因此它们的纬度一定相等

B.c点的线速度最大,故其纬度一定最高

C.同纬度的两地,海拔越低的地点,其自转线速度就越大

D.海拔高度相同,低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高纬度地区

解析: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受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两因素的影响。海拔高度相同,纬度位置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同一纬度,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

答案:D

读图,完成3~4题。

3.如果该图是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则甲点位于乙点的( B )

A.东南方B.西南方

C.东北方D.西北方

4.条件同上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A.自转线速度甲地大于乙地

1-28 ①

② ③ B .自转角速度甲地小于乙地

C .甲乙两地地方时相差11小时

D .12月22日白昼时间甲地大于乙地

解析:第4题,由图中的箭头可以判断,该图是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根据图中位置可判断甲点位于乙点的西南方。第5题,甲、乙两地角速度相等;乙地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于甲地;甲、乙两地地方时相差6小时左右;12月22日白昼时间甲地大于乙地。 答案:3.B 4.D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仅从地球自转速度来说,我国酒泉发射火箭的条件比美国休斯敦好

B、中山站、新加坡、鹿特丹三地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C、广州、武汉、北京三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依次增大

D、上海、漠河、曾母暗沙三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基本相同。

6.下列位置中那个自转线速度更大(不考虑地形):( D )

A 哈尔滨

B 北京

C 广州

D 南极长城站

7.下列城市中,其所在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慢的是(A )

A.哈尔滨

B.北京

C.重庆

D.广州

8.北京和广州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叙述是( C )

A .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 .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大于北京

D .线速度相同,角速度广州小于北京

9.如右图,四个平行箭头中指向东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关于图1-28中①②③④四地的自转速度说法正确的是

( A )

A .角速度:①=②=③=④

B .角速度:①=④>②=③

C .线速度:①=②=③=④

D .线速度:①>②>③>④

11.我国某中学天文爱好小组对星空的恒星进行观测研究,某夜

晚开始他们用摄像机长时间对准天空某区域连续进行拍摄,得到了如图

的图像(录影带高速播放过程中某瞬间截图),请你根据图像帮助他们进

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该小组把摄像机对准的天空区域为__________________,得到这样的

图像,摄像机的开机时间最少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图像中心的亮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星,成为亮点而不是亮圆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图像反映出(4分)( )

A .地球自转

B .地球公转

C .流星运动

D .恒星运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轻松作答。

答案:(1)北极星附近 23小时56分4秒

(2)北极 地球绕地轴自转,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A

12.读图1-9 “西半球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6分).

(1)在图中画出晨昏线和夜半球(用斜线表示)。

(2)A 、B 、C 、D 四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_____;6个月后白天最长的是________________。

(3)按区时计算,此刻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今天与昨天相比,今天占全球总面积之比的叙述,最准确的是(选择填空) ________________。 A .大于一半 B .小于一半 C .等于一半

四、公转的含义

五、公转的方向及周期、远日点和近日点的日期及速度特征

基础组

1.当地球公转运行到近日点附近时:( )

A 、公转速度较快

B 、公转速度较慢

C 、北半球正值春季

D 、南半球正值秋季

(安微省育英高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中甲、乙、丙、丁将轨道均分成四等分,读图回答7—9题。

7.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多的一段是(

)

图1-9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8. 2009年7月22日发生日全食,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9.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P 点时( )

A.合肥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

B.我国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季节

C.北半球昼短夜长,昼渐长

D.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答案 7.C 8.D 9.C

2.(安微省育英高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读 “地球公转示意图”,在图中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标出公转方向,地轴上标出自转方向。

3.(10分)读图1-23

,完成下列要求:

(1) 画出地轴,标出二分二至的位置和名称。

(2) 当地球运行到A 点位置时,公转速度较______。

4.读“地球公转的位置”图(从地球北极上空俯视),回答:(10分)

③④①②B D C A

(1)图中A、B两位置代表的节气名称分别是:A ,B 。

(2)在A、B、C、D四位置中,地球公转线速度最快的是,角速度最慢的是

提高组

(2010年江苏省高三百校大联考二卷)图 1 为“地球公转、月球公转示意图”,图 2 为“科考队员在北极点附近某处一天中不同时刻拍摄的太阳照片”。读图回答 1~2 题。

1.科考队在拍摄照片时,地球公转的位置可能在图 1 中的()

A.A 处

B.B 处

C.C 处

D.D 处

2.有关图示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A.此图包括三级天体系统

B.日全食发生时,月球位于 E 点

C.太阳位于 a 所指位置时,拍摄者看到的太阳方位是正南

D.太阳位于 a 所指位置时,拍摄者所在地的地方时为 O : 00

答案 1. C 2. D

(山东省烟台市2010届高三一模)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3~4题。

3.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

4.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答案 3.B 4. B

5.(2011·柳州模拟)读“中心点为地球某一极点的示意图”,M

为地球某一同步通信卫星,箭头表示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方向。

关于该通信卫星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M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比a点大

B.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个恒星日

C.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24小时

D.在b点观察到M的运动方向为自东向西

解析:由于M为地球同步卫星,其公转的线速度比a点大,而

角速度相同;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周期一致,为1个恒星日。同步卫星与地球上的点位置是相对静止。

答案:B

(2011·邯郸调研)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6~8题。

6.当地球公转至图中所示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极昼极夜的范围呈扩大趋势

B.晨昏线与地轴之间的夹角呈缩小的趋势

C.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并且直射点向北移动

D.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7.地球从甲处经乙、丙、丁回到甲公转一周(甲、乙、丙、丁之间等距)四段之间用时最少的是( )

A.丁—甲段 B.甲—乙段

C.乙—丙段D.丙—丁段

解析:第6题,由图可看出,地球公转至图中位置时是1月初过后不久,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且向北移动,极昼极夜的范围呈缩小趋势;晨昏线与地轴之间夹角呈缩小的趋势;此时我国北方还处在冬季,不会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第7题,若黄赤交角增大,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的范围均增大;太阳在地球上直射的范围增大;北极点出现极昼的天数不变;但中纬度地区昼夜变化幅度增大,夏季昼将增长,冬季夜将增长。第8题,丁—甲段经过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所用时间最少。

答案:6.B 7.A

8.当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时()

A 北京昼短夜长

B 黄河河水结冰

C 塔里木河水上涨

D 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9、北半球夏至日()

A.是12月22日

B.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近

C.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D.太阳直射点在23026/N

10.下列四幅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地球公转速度较慢的是

11、正当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时,悉尼的季节应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广东省湛江十四中2010届高三10月月考)读下图,完成13—14题:

13.当图中的角度由目前状况逐渐减小为0°的过程中,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发生的是()A.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加快 B.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极夜范围由北极圈向北极点逐渐缩小 D.黄河出现明显的汛期

14.若图中甲地的昼长为10小时,则该地的经度应当是()

A.15°E B.30°E C.15°W D.30°W

答案13.C 14.A

33、读图1-15回答问题(图中心点为南极):(9分)(1)此时北京时间为月日

时,南半球为季节,

地球绕日公转速度

(填"快"或"慢").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图上点

为太阳直射点.

(3)B、C、D、E四点中

黑夜最长的是

(4)此时太阳高度角大于0°

的地区是

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教案

陕西省西安市第六十六中学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教案三维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些基本数据:方向、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转偏向力、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过程,并能演示 4. 1.通过运用地球仪或课件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周期、轨道和速度等,分析各自 2.能够准确地画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并能据图 通过对地球运动、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等自然现象的认识,提高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1. 2. 3. 教学难点 1.恒星 2.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对太阳直射点的影响、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4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太阳辐射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请同学们复习回顾并填写下表内容。

师 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地球运动的一些基本特点,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以下表格内容。 生 师 板 书: 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 生 分组演示地球自转的方向,并注意观察从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地球各呈什么时针 师生总结,获取正确结论: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通过演示,我们了解了地球的自转方向,那么地球自转一周(360°)所用的时间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24 生阅读教材,完成P 16活动内容。可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 课件显示: 图1 拉长投影中地球与恒星之间的相对距离,日地距离可以更靠近一些。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 推进新课 师恒星日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的,遥远的恒星相对于地球而言是不动的,此时地球的公转将会忽略不计。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 如图1电脑显示动画:假设遥远的恒星和太阳(S )同时对着地球上的一点P ,设地球只自转而不公转,那么地球在E 1处自转一周(电脑显示P 点绕圆运动一周,360 如图2 动画的过程是:地球一边自转(即P 点绕圆心运动),一边由E 1向E 2运动(公转),当地球到达E 2点停止,此时P

2018年高考真题之地球运动专题

2018年高考真题之地球运动专题 一、单选题 20(浙江省普通高校2018年4月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试题)18年2月8日,南天区出现流星雨。右图为当天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太阳系部分行星位置示意图。完成24、25题。 1.流星发亮的原因是流星体 A.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B.捕获太阳带电粒子 C.摩擦地球稠密大气 D.反射太阳短波辐射 答案: C 2.当天晚上,地球上能够观察到火星、木星、土星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答案: A 天津(2018年高考真题天津卷)广播电视塔(简称“天塔”)高度约415米。读图文材料,回答8—9题。 3.拍摄到该照片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 A.5:00—7:00 B.8:00—10:00 C.12:00—14:00 D.15.00—17:00 答案: B 【解析】结合天塔位置示意图中天塔周围连接天塔道路的形状,再观察天塔景观照片中天塔周围连接天塔

道路的情况,可判断此时影子朝向西北,故太阳应位于东南,为上午,排除CD;北半球冬季,5:00多天津还末日出,而8:00—10:00天津无论冬季夏季,日影都朝向西北。选B。 4.拍摄到该照片的日期最可能介于 A.1月15日到2月15日 B.3月1日到3月30日 C.5月15日到6月15日 D.10月1日到10月30日 答案: C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影长大约为天塔高度的一半左右,结合天津市的纬度(接近40°N)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据此选C。也可以结合图示信息,此时影长较短,水面无冰,结合天空云量较多等做初步判断。 下图(2018年高考真题江苏卷)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5.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答案: D 【解析】根据太阳视运动图,二分二至,太阳高度角最高的时候,太阳方位都位于该地的正南方向,所以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①所示节气,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所以其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的节气为冬至。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6.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 琼 B. 新 C. 苏 D. 赣 答案: B 【解析】根据①所示太阳视运动图和第1问可知,该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23°,又因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可以假设当地纬度为α,则冬至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为:23°=90°-(α +23.5°),该地纬度约为43.5°N,琼、新、苏、赣四个省级行政区,琼、苏、赣三省的纬度均低于40°N,43.5°N横穿新。故B选项正确,A、C、D项错误。 下图(2018年高考真题海南卷)示意海南岛的位置。读图,完成12~13题。

最新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测试题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测试题 一、填空: 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地心说理论。他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他认为太阳处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法国有一位叫傅科的物理学家,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2、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的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3、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公转。 4、我国目前统一采用的地方时是北京时间。 二、判断: (× )1、同一时间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 )2、极地一年中有长长的白天或长长的黑夜现象。 (√)3、在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手电筒代表太阳。 ( × )4、北半球在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南极。 (√)5、摆具有保持摆方向不变的特点。 (√)6、一年四季中,其他的星星都围绕着北极星东升西落。 (√)7、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够证明地球在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转动。 (× )8、乌鲁木齐比北京先迎来黎明。 (√ )9、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10、当2008年8月8日晚上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时候,美国纽约的人们将会在上午通过电视直播观看到盛大的开幕式。 三、选择: 1、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C)。 A、24小时 B、一个月 C、一年 2、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 B )。 A、头顶正上方 B、北极星 C、北斗星 3、秋分时,太阳直射在( B )。 A、南极 B、赤道 C、北极 4、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会发现天空中的星座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 B )移动。 A、由西向东 B、由东向西 C、由北向南 5、在星星旋转的照片中,圆环中心的亮点就是(C )。 A、月亮 B、北斗星 C、北极星 6、在不同的季节,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 B )。 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 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C、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 7、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做( C ) A、赤道 B、纬线 C、经线 8、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 B )个时区。 A、12 B、24 C 、36 9、傅科是通过观察( B )而发现地球在自转的。 A、星星 B、摆 C、水流

地球的运动教案示例123课时

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4.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5.知道五带的界线及各自的特点。 能力目标 1.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能用简单的工具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能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初步学会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动手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探索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必须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无神论教育。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2.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1.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2.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教学方法 演示、分析、写结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地球仪和手电筒等。 2.绘制有关投影片及教具。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第二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季节变化 第三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五带划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方法1 播放“地球运动”录像导入。 方法 2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周正好是八万里。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现象。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讲授新课] 设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请同学们先看一个演示,大家要注意仔细观察。 演示教师用三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如没有三球仪,教师可在讲桌中假设一个太阳,用地球仪进行演示) 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同学们观察到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 生答一是围绕地轴自转,二是围绕太阳公转。 过渡大家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看看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有哪些规律。 板书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活动 1.投影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比较表(见板书设计),并指导学生画到笔记本上。

地球运动练习题 答案

地球运动基础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地球自转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方向北极上空看自西向东,南极上空看自东向西 B.周期是一个太阳日 C.角速度处处相等,线速度赤道处最大 D.恒星日长度为23小时56分4秒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 A. 产生昼夜现象 B.使赤道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 C.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D.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地方时不同 3.关于地球公转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B.公转轨道为正圆形 C.公转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 D.公转速度是在近日点最慢,远日点最快 4.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远日点时: A.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B.此日后地球公转的速度逐渐减慢 C.北半球正值夏季 D.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5.若黄赤交角从23°26′变为24°时,则地表各温度带面积: A.温带缩小,寒带、热带面积扩大。 B.温带增大,寒带、热带面积缩小。 C.温带缩小,寒带、热带面积缩小。 D.温带、热带面积增大,寒带面积缩小。 6.当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时,下列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哈尔滨 7.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中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北的地区是: A.赤道以南地区 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C.赤道以北至北极圈之间地区 D.赤道以北地区 8.冬至日,我国白昼最长的地点是: A.曾母暗沙 B.武汉 C.沈阳 D.漠河 9.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地点的地球自转角速度都一样 B.赤道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C.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D.两极点只有角速度,无线速度。 10.关于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面与地轴的夹角 B.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 C.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 D.回归线和赤道之间的夹角 11. 当晨线与20°W经线重合时: A. 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 B. 西半球与昼半球重合 C. 70°E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D. 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昼现象 12.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A.秋分日后逐渐变大 B.春分日后逐渐变大 C.夏至日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D.冬至日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13.在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 A.季节变化相同 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地方时相同 D.昼夜长短相

地球的运动试题

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1-6),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1-6中地球公转到不同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C.________,D.________。 (2)地球公转至B点时,北极圈内有________现象,此时,北京的昼夜长短 情况是________。 2010年11月12日~27日第十六届亚运会在广州举行。读图8“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2~3题。 2.广州亚运会期间,地球运行在图中的()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3.广州亚运会期间,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D.出现极昼现象 读右图,判断4~5题。 4.在该图中() A.太阳正好直射在赤道地区 B.南极地区笼罩在黑夜之中 C.北京的天还没亮呢 D.对全球来说,白昼范围大于黑夜范围 5.如图中所示,北京() A.正午太阳升到了一年中的最高位置 B.正好是新学期刚开学 C.白天短,黑夜 长 D.是一年中风沙天气最多的季节 6、读地球的五带图,回答: (1)在图上填写五带的名称 (2)在五带中,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带和 带。 (3)热带气候终年寒冷 北温带和南温带气候终年炎热 北寒带和南寒带气候四季变化明显 7.(2008·山东)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 A.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B.各地的昼夜交替现象 C.一年中,学校操场上旗杆影子的长短和方向随季节发生变化 D.济南球迷上午9:00观看美国当地时间20:00举行的NBA篮球赛 8.(2008·山东)下列节日中,学校所在地昼夜长短差异最大的是( ) A.三月八日妇女节B.五月一日国际劳动节 C.七月一日党的生日D.九月十日教师节 9.读地球公转示意图2-1-6,判断下列正确的是( ) A.当地球公转到①位置时,潍坊市是秋分 B.当地球公转到②位置时,阳光直射北回归线 C.当地球公转到③位置时,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D.当地球公转到④位置时,是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 10.我国某一口井,每年只有1天有阳光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纬度和时间搭配正确的是( ) A.23.5°S——冬至日B.23.5°S——夏至日 C.23.5°N——冬至日D.23.5°N——夏至日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作者姓名:杨学文:延庆县第五中学 张云霞:延庆县第三中学 课题: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结合相关示意图分析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等。 学情分析:延庆五中学生在初中大部分为学校中等生,在进入高中时,属于较差质量的生源。但是,尽管生源质量差,他们的地理科学习基础却相差不大,仍然有希望在地理科的学习中获得较好成绩。这样的学生也有一点非常令人担心的毛病:那就是学习习惯非常不好,这样的现状导致了学生们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因此,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教师们主要在两方面下工夫,一方面是在自己的专业知识方面下工夫,争取让教师自身成为有人格魅力,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师,另一方面,就是在授课的时候,狠抓学生的课堂常规,慢慢让学生形成好的习惯,最终,受益于好习惯。基于以上认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通常是将知识化难为易,在课堂中穿插大量的与生活和知识有关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认为地理有用而提高学习地理科的欲望。在本节教学实施过程中,大量采用与实际生活有关的事例、现象,或者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小故事、flash等助学生容易地理解和接受本节教材的知识。 学习目标:1、学生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 2、学生通过观察说明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关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学生结合相关示意图概括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 4、学生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黄赤交角的形成 5、学生能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并用相关的图准确解析太阳 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6、学生能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环境产生的意义 7、学生能联系实际解释时差、季节的形成原因,并了解时区、区时和日界线 等最基本的概念。 8、学生能形成正确的宇宙观并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更加激发了对科学的探索 的精神。 教材分析:本节是继前两节学习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后,学习的内容从宇宙转移到地球,并且主要研究地球这颗行星的基本特征之一——地球的运动,主要讲解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形式及其意义。地球运动部分是很难学的一部分知识,之所以难学是因为学生难以建立空间概念。化解这一难点的关键是尽量用地球仪演示,或者画立体图,还有就是电脑动画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想象地球运动的情况及产生的地理意义。在学习了两种基本形式以后,继续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对于地球产生的地理意义,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讲述,一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二是地球公转的地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地理七年级上第1单元:达标训练(地球的运动) 达标训练基础?巩固?达标 1读图1.10,请在赤道上用箭头画出地球自转方向。??解析:地球自西向东自转,面向地球仪,靠近身体 的一侧半球,符合“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所以应该在赤道上向右画一箭头。??答案:如下图??图1.10 2读图1.11,完成下列各题。??图1.11 (1)在图1.11中,用///描绘出夜半球的范围。??(2)当北半球的节气时会出现这种光照情况,此时南北半球 的昼夜长短情况是。??解析:此题考查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相等。当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时,北半球有可能是春分,也有可能是秋分。??答案:(1)如下图??(2)春分或秋 分相等 3请在图1.12中填写如下纬线的名称及其纬度: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赤道;在正确位置填写南北极点的纬度,在正确范围内填写地球五带的名称。??图1.12 答案:?? 4北极圈范围内全 部出现极昼现象的一天是()?? A.春分日 B.秋分日 C.夏至 日 D.冬至日??解析: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时,北极圈内全部范围内都会出现极昼现象,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夏至日。??答案:C 5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且全年昼夜等长的是()?? A.南北回归线之间 B.南回归线上?? C.赤道上 D.北回归线上??解析: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一年为一个周期,所以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而南北回归线之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全年昼夜等长的地方只有赤道,而赤道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也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所以符合题意的只有选项C。答案:C 6下列四个纬度中,最有可能四季分明的是()??A.40°N B.80°S C.21°S D.0°??解析:五带中具有四季 分明特点的是北温带和南温带,其纬度范围介于南北纬??23.5??°到南北纬66.5°之间。选项B属于南寒带,选项C属于热带,选项D 位于赤道,也属于热带,符合题意的只有选项A,位于北温带。??答案:A 7关于地球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自东向 西自转 B.地球自西向东公转?? C.地球公转方向自南向北 D.地轴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教案学案

高一地理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10 新人教版必修1 太阳高度的计算,一直是地球运动中重点和难点,考生遇到此类问题时难以作对。我在教学 中发现掌握一些公式,有利于快速解题,既减少了思维量,又节省了大量时间。 1.直射点的纬度=1/2×(出现极昼的点最大的太阳高度+该点最小的太阳高度) 注:出现极昼时:①极点的最大的太阳高度=该点最小的太阳高度 ②刚出现极昼的点最小的太阳高度=0 2.直射点的纬度+刚出现极昼点的纬度=90° 3.正午太阳高度=90°-︱所求点的纬度+/-直射点的纬度︱ (所求点与直射点在赤道的同侧取“+”号,在赤道的异侧取“-”号) 4.寒带,温带:某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2×黄赤交角 热带:某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2×该地的纬度 例1:右图是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某地在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 (1) 该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 A.23°N B 23°26′N C 23°S D 23°26′S′ (2) 刚出现极昼点的纬度为: A.90°N B 67°N C.66°34′S D 67°S (3)该地的地理纬度可能为: A.20°N B 70°N C 20°S D 66°34′S (解题思路)根据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得知太阳直射北半球,该地为北半球;由公式1算出 直射纬度=1/2×(43°+3°)=23°;由公式 2算出:刚出现极昼点的纬度=90°-23°= 67°;由公式3算出:43°=90°-(所求点的 纬度-23°),得所求点的纬度为70°,因此答 案为(1)A (2)B (3)B。 例2:图中MC MD分别为旗杆一年正午投 影最长和最短时的影长,求该地的纬度: A. 15°37′20″N B . 46°52′N C.50°56′40″N D . 50°56′40″S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20201020062806)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三维目标 一r知识打技能 1.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些基本数据:方向、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 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转偏向力、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 第能正确判断晨昏级. 3.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过程,并能演示 其运动规律。 4. 土軍疋H祓氏怎和TT O ''J戊肿花山变-匕邈I」「丄变化?? 一"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运用地球仪或课件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周期、轨道和速度等,分析各自 的特点及产半的地理规象. 2. 能够准确地画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并能据图 .分祈全據外地的任夜长短状阮和币T-丈卩I心度的变化■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地球运动、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等自然现象的认识,提高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进-步树立世强的物质件及物质运动刼律性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2. 3. 教学难点 1. 2.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对太阳直射点的影响、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4说

第 1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太阳辐射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请同学们复习回顾并填写下表内容。 投彩: (投様表格,强问检查) 概念成因特点所处位置 里子 八\、J 光球 耀斑色球 太阳风日冕 学牛冋fr/.b a,'TW价恙纭,井依次投彩展示如卜: 概念成因特点 所处 位置里子 八\、J 太阳光球上的暗黑的斑点它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 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活 动周期为11年 光球耀斑 太阳色球有时出现的突然增 大、增亮的斑块 太阳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能量造 成的 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 最激烈的显示 色球太阳风日冕层大气带电粒子流脱离太阳引力飞向宇宙空间日冕地球运动围绕中心运动方向运动周期运动速度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生习权教刊,门韦榇允?几成去格空门人祥。 师糧. 板书: 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 生分组演示地球自转的方向,并注意观察从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地球各呈什么时针方向转动。 师生总结,获取正确结论: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如下图所示。 通过演示,我们了解了地球的自转方向,那么地球自转一周(360 °)所用的时间就是

地球的运动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测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位于太平洋上的远望五号测量船(约150°E)对其进行同步监测。据此完成1~3题。 1.“嫦娥二号”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A.地月系B.太阳系 C.银河系D.总星系 2.卫星发射时,远望五号测量船所在地的地方时为() A.18时59分57秒 B.未到18时59分57秒 C.已过18时59分57秒 D.次日18时59分57秒 3.与月球相比,地球的特殊性在于 A.没有大气层B.有自转运动 C.有公转运动D.存在生命现象 【解析】1选A,2选C,3选D。该题利用“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的背景条件,分别考核天体系统、地方时的计算及地球的特殊性等相关知识。月球围绕地球运动,形成天体系统地月系。北京(东八区)发射时,东经150°(东十区)的地方时应该为20时59分57秒,地球的特殊性是有生命存在。 4.以下地理现象中,不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时差的产生 D.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解析】选A。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是一个本身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即使没有地球自转,也有昼夜现象。

5.下列时间中,地球公转的线速度越来越快的是( ) A.9月23日到次年1月初 B.1月初到3月21日 C.3月21日到7月初 D.1月初到9月23日 【解析】选A。越接近近日点附近时,地球公转的速度越快,1月初地球到达公转轨道的近日点。 6.刚去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总因为倒时差而不适应,造成中美两国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 C.地转偏向力的存在 D.纬度的不同 【解析】选B。因为地球的自转,使得不同经度出现了不同的地方时,因而产生了时差。 2010年第16届亚运会火炬于10月13日上午9:00在中山开始传递。回答7、8题。 7.火炬传递时,非洲的达累斯萨拉姆(6°50′S, 39°18′E)的区时是( ) A.10月13日1点 B.10月13日4点 C.10月13日12点 D.10月12日1点 8.火炬从中山开始传递时,地球位置最接近图1(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中的( ) 图1 A.甲到乙之间 B.乙到丙之间

高中地理地球运动试题

右图中的外圆圈表示30°纬线圈,O为海洋, ∠AOD=75°。读图回答问题。 1.若劣弧AD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落时刻 (当地地方时)是() A.21时30分 B.20时30分 C.19时00分 D.18时30分 2.若劣弧AD表示2007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2007年2月28日,则北京时间为 ()A.2月28日13点B.2月29日13点 C.3月1日1点D.2月28日1点 3.当图中A点的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B.影响我国最大的气象灾害是寒潮 C.成都必定处于下半夜D.B地一定处于白昼 图为北半球某纬线圈的昼夜分割情况,其中为昼弧, =,α等于20°,据此回答问题。 4.此时,太平洋标准时间为 A.13时40分 B.22时20分 C.10时 D.9时40分 5.此时,过地心与M相对应的点的昼长为 A.9小时20分 B.10小时40分 C.13小时20分 D.14小时40分 6、读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下图中最外圈为赤道,虚线表示回归线与极圈, ABC代表晨昏线,黑粗线为日期分界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外围正确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在图上标出180°E、45°W经线的度数。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2)在图上相应位置用斜线画出夜半球 (3)如果有一架飞机沿着晨昏线从A飞到C, 其飞行方向是。

(4)此日,地球公转速度较。 (5)此日,北京天安门广场旗杆在日出、正午、日落时的日影朝向依次是()A.西南.正南.东南 B.正西.正北.正东 C.西北.正北.东北D.西北.正北.东南 (6)此日过后,北京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 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B.昼长夜短,但昼渐短夜渐长 C.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D.昼短夜长,但昼渐长夜渐短 (7)此时A点正午太阳高度为度,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7.下图甲图中曲线ABC的昏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日期为,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或慢); (2)此时北京时间为时; (3)此时地球上新的一天和旧的一天的分界线是、此时新的一天在地球上占。 (4)乙图中虚线小圆为极圈,在乙图中,画出此时的晨昏线,并标出夜半球。 正当美国宇航局为“勇气”号出现的问题一筹莫展时,“勇气”号的孪生兄弟“机遇” 号火星车仍按照原计划于太平洋标准时间2004年1月24日晚9时05分(北京时间25日下午1时05分)在火星表面登陆,以寻找火星上是否存在水的线索。阅读材料,完成9—10题。 8.材料中的“太平洋标准时间”指的是() A.太平洋中部的地方时 B.西五区的区时 C.120°W的地方时 D.美国东部共同使用的时间 9.下列四幅图中与太平洋标准时间6月8日15时的情况相吻合的是() 读图14,回答问题。 1500W 00 1800 虚线为晨昏线 B 阴影表示黑夜 A 1450E 8日 C 1650 9日 N N 8日 9日 1650 D 图13

最新地球的运动练习题汇编

1.下列一些自然现象,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四季变化现象 C.昼夜现象D.昼夜交替现象 2.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是因为() A.太阳和星星绕着地球转 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始终是斜着身子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有个夹角 5.关于地球公转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②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东向西 ③地球公转的轨道近似正圆,周期为一个月 ④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太阳直射最北、最南的界线是() A.南回归线和北极圈 B.北极圈和南极圈 C.北回归线和南极圈 D.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 7.地球上连续的白昼和黑夜现象只出现在() A.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区 B.南、北纬66.5°的纬线圈上 C.南极圈至南极点之间,北极圈至北极点之间

D.高纬度地区 9.12月22日这一天() A.北半球是夏季 B.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C.南半球是冬季 D.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10.当太阳光线直射在北回归线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南半球是夏季 B.此时我们学校正处于冬季 C.南京白昼时间达一年中最大值 D.此时赤道上才会昼夜平分 11.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升得最高、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是() A.6月21日或22日 B.3月20日或21日 C.12月22日或23日 D.9月22日或23日 12.天安门广场每天国旗升旗时刻与日出同时,下列节日中,升旗时刻最早的是() A.“五一”劳动节 B.“六一”儿童节 C.“八一”建军节 D.“十一”国庆节 13.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地区() A.高纬地区 B.温带地区 C.低纬地区 D.回归线附近地区 14.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 A.热带 B.北寒带 C.北温带D.南温带

高中地理 1.3地球的运动最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1.3 地球的运动 1.3.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3.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二、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教学媒体教具】 投影片、投影仪、吹塑圆片一个(圆片上系一红绳)、地球仪、彩色墨水、滴管、椭球仪、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纸模型。 教学过程 【设疑引入】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是否相等呢? 【学生回答】是 【总结讲解】我认为这种说法要辨证的去对待,若位于赤道地区,说法很科学,但对于我们这个地区而言却不是很科学,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并不完全相等。这些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运动造成的,这节课我们就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过渡】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形式,下面我们逐一学习。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 【提问】教室的东西南北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教师转动地球仪。 【提问】描述自转的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转换地球仪的观察角度,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方观察转动的地球仪。 【提问】描述从北极看和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状态。

【学生回答】略。 【板书】 记忆方法:右手——四指半握,大拇指代表 地轴指向北极星,四指为自转方向 【提问】 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 【学生回答】略。 【演示】 地球仪自转。 【提问】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 【学生回答】略。 【过渡】 刚才同学回答的很好,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随观测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我们一般以太阳和天空中的恒星为参照物,相应的周期我们分别称之为太阳日和恒星日。 【演示和讲解】运用“太阳日和恒星日”(课本第13页)投影片分析“恒星日与太阳日图”中 注意交代:恒星(除太阳外)距离地 很遥远,不论地球公转到何处,所 到的恒星方位几乎不变 【同时用吹塑片演示】 (1)在黑板上框按一图钉代表太阳S ,将一个吹塑片上的红绳固定,让该吹塑片如课本插图中的E 1状态,在吹塑片和绳的交点上作记号P ,在黑板上描出红绳和地球的位置; (2)让该吹塑片以P 为参考点自转并绕日公转到E 2位置,作图。在黑板上用虚线连接太阳和E 2,P 点未在此线上,说明以太阳为参考点时,地球还未自转一周。在黑板上做E 2到P 的延长线,此线的上方为遥远的宇宙中的一颗恒星H ,该线与SPE 1线平行,以该恒星为参考点,则说明地球自转了一周。 (3)要保证以太阳为参考点的自转一周,地球必须继续向前公转到E 3点,使S 、P 、E 3三点一线。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太阳日比一个恒星日多转出一个角度SE 3H 。 结论: 恒星日23h56 '4''(3600)——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24h(360059')——昼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试题:地球运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地球运动 一、选择题 每年的5月31日前后,日落时(地方时19时左右)的金色阳光洒满美国纽约曼哈顿(40°N,74°W)的所有某走向的街道,呈现一幅壮观的景象,即“曼哈顿悬日”。下图示意此时阳光与街道的位置关系。据此回答1~2题。 1.5月31日,曼哈顿的人们欣赏“悬日”景观时,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全球6月1日的范围约占一半 B.天安门广场正举行升旗仪式 C.智利圣地亚哥(西五区)夕阳西下 D.巴黎埃菲尔铁塔一年中影子最短 2.曼哈顿该走向街道,日落时会出现同样“悬日”现象的另一日期,可能是( ) A.9月10日 B.1月15日 C.7月12日 D.12月10日 解析第1题,曼哈顿经度是74°W,时间为19时左右,计算可知,此时0时经线为1°E,则6月1日范围为1°E向东到180°,约占全球范围的一半。天安门广场举行升旗仪式与日出同时,根据计算,此时北京时间为8时左右,而该日北京日出时间早于6时。曼哈顿位于西五区,智利圣地亚哥也在西五区,此时时间也是19时左右,但智利圣地亚哥在南半球,该日昼短夜长,日落在18时前。巴黎埃菲尔铁塔一年中影子最短是在夏至日。第2题,曼哈顿该走向街道,日落时会出现同样“悬日”现象的另一日期应该是与5月31日太阳直射纬度相同的日期,且这两个日期近似与夏至日时间间隔相同,计算可知该日可能为7月12日。 答案 1.A 2.C 某日正午,家住哈尔滨的王女士驾车途经市内某东西向道路和南北向道路的交

叉口处,在等待直行绿灯时,王女士发现路口中间雕像的日影正好投向右转道路的中央位置(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3~4题。 3.此时王女士的车头应朝向( ) A.东 B.西 C.南 D.北 4.若两小时后王女士按原路返回,再次经过该十字路口,可能会发现( ) A.雕像的影子变短了 B.雕像的影子向西转过了大约30° C.太阳位于地平线附近 D.所驾汽车的影子朝向其左前方 解析第3题,哈尔滨位于北温带,雕像影子正午朝向北方,且位于右转道路的中央位置,所以王女士的车头应朝向正西。第4题,若两小时后王女士按原路返回,经过十字路口时,车辆向东行驶,此时太阳位于西南部天空,影子朝向东北方向,故王女士所驾汽车的影子朝向其左前方。再次经过该十字路口时,因太阳高度变小,雕像的影子变长。太阳视运动向西部天空转动,则雕像的影子向东转动,2小时后为14时,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上。 答案 3.B 4.D 下图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 ) A.春分 B.夏至

地球的运动测试题

《地球的运动》练习题 1.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自然现象是() A.昼夜现象 B.季节变化现象 C.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 D.昼夜更替现象 2.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 A.先看到日出 B.后看到日出 C.时刻晚 D.时刻相同 3.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 小时分钟小时分钟 4.当北京时间为10月1日12点(即东经120°的时间)时,位于东经45°的某地的时间是() 10月1日点9月30日点 10月1日点10月2日点 5.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这是因为() A.太阳和星星围绕着地球转 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C.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D.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转 6.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B.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 C.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不变 D.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个月 7.下面的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8.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升得最高、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是() A.3月20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9.当北京昼长大于夜长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A.赤道以南地区 B.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 C.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 D.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 10.当北半球是夏季时,南半球的季节是()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11.有关昼夜长短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地区在温带 B.太阳直射在哪条纬线上,该纬线上的地区就昼长夜短 C.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人教版

《地球的运动》教案(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知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2、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转,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教学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喜欢看姚明打篮球的同学请举手,哟!这么多球迷哇!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有时想看姚明在美国纽约的一场下午比赛现场实况转播,常常是等到晚上三四点钟呢?为什么两地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刚开学的时候,多数同学穿的是短袖,现在多数同学已穿长袖长裤了,而且每下一场雨我们就感觉一天比一天冷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地理知识有关了。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 教师:演示转动地球仪,并提问。 (1)地球怎样自转?(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2)观察并描述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教师:板图讲解不同的投影图地球自转方向的表示

学生同桌的两位同学演示地球的自转。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拨动地球仪的方向一定要自西向东(逆时针)。 (3)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24小时,15°) 教师: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 学生:讨论、回答。 (4)昼夜的形成 教师: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射到地球仪上。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 学生:地球仪一半亮,一半暗。 教师:为什么?如果地球仪是透明的,结果怎样? 学生:答略 教师:同样的道理,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昼夜就是这样形成的。 板书:2、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承转:地球不停的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板书:3、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师接着上面昼夜形成的演示进行:教师用手电筒照射自转的地球仪,并让学生仔细观察会产生什么现象?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课时3解析

课时3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学习目标定位] 1.能够运用图示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2.理解四季的更替规律和地球五带的划分。 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春分日至秋分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①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②长,夜越③短,北极四周出现④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 (2)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⑤小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⑥短,夜越⑦长,北极四周有⑧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 (3)春、秋分日:全球各地⑨昼夜等长,都是12小时。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⑩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思维活动 1.自9月1日开学到本年末,观察你所在的城市昼夜长短情况及其变化,注意期间是否经过二分二至中的某个节气。其变化是否有明显改变? 答案北半球各地区 时间9.1 →秋分→冬至→年末 昼夜 状况 昼长夜 短 昼变短 夜变长 昼夜 平分 昼变短 夜变长 昼最短 夜最长 昼变长 夜变短 昼短 夜长 二、四季更替和五带 1.形成原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 3.五带 (1)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2)五带的划分:包括?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 思维活动 2.全球哪些纬度地区会有明显的“四季”特征,哪些地区没有?

答案中纬度地区有,低纬度和高纬度没有。 探究点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探究活动阅读教材P 19图1.23“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完成下列问题。 (1)由图a、图b分析,夏(冬)至日时全球的昼夜长短具有怎样的分布规律?哪个范围的昼夜长短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哪个范围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2)结合图c,分析春、秋分日时全球的昼夜长短具有怎样的分布规律? (3)昼夜长短的变化与纬度有何关系? (4)太阳直射点与所在半球的昼夜长短有什么关系? (5)探究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极昼、极夜范围的关系。 答案(1)夏(冬)至日时,南(北)极圈及其以南(北)地区出现极夜,北(南)极圈及其以北(南)地区出现极昼,从南(北)极圈向北(南)到北(南)极圈昼渐长,北(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南(北)半球相反。 (2)春、秋分时全球各个纬度昼夜等分。 (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赤道地区,全年昼夜长短无变化。 (4)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其昼长大于夜长。 (5)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90°-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 反思归纳 1.昼夜长短状况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由此可见,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如下图所示: 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由此可见,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与直射点位置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