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伤寒论重点 姜建国

山东中医药大学伤寒论重点 姜建国
山东中医药大学伤寒论重点 姜建国

姜建国《伤寒论讲义》总结归纳

六经提纲:

1太阳病脉证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病机:外邪袭表,营卫不和.

2阳明病提纲: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病机:燥热亢盛,正邪剧烈相争.腹满.脉大(实证沉实而大,热证洪大滑数) 3少阳病脉证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胸胁苦满.脉弦细. 病机:邪犯少阳,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之间,致胆火内郁,枢机不利.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功能障碍或三焦的决读失权.

4太阴病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病机脾阳虚弱,寒湿内盛.脉弱5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病机:全身气血虚衰.咽痛.脉沉微细.

6厥阴病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病机:阴阳错杂,虚风内动.

治法代表方

太阳病解肌发汗桂枝汤或麻黄汤

阳明病清热泻下白虎汤或承气汤

少阳病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太阴病温中祛寒理中丸

少阴病回阳救逆四逆汤

厥阴病清上温下乌梅丸

1.伤寒的涵义

广义: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言凡感受外邪如风.寒.暑.湿.燥.火引起发热的疾病

狭义:单纯指感受六淫邪气中的“寒”邪而发的外感热病

2.《伤寒论》中变证得治疗原则?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3.简述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证的主要脉证.病机和治法

太阳中风太阳伤寒

主症①发热—风邪犯表,卫阳浮盛,抗邪于外

②汗出—卫阳不固,营阴失护,弱而不守

③恶风寒—邪扰卫阳,卫阳失其温煦

④鼻鸣—肺合皮毛,开窍于鼻,皮毛受邪,肺窍不利⑤

干呕—胃为卫之源,表气失和,卫病干胃,胃气上逆①头痛.发热.恶风—寒邪伤于肌表

②身疼体痛骨节疼痛—寒凝经脉,经气不利

③无汗—寒性收引,卫气合而不开,汗孔闭塞

④喘—肺合皮毛,表闭则肺气不宣

病机风邪束表,营卫不和,卫强营弱寒邪外束,卫阳郁遏,营阳涩滞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开腠发汗,固肺平喘

方药桂枝汤麻黄汤

鉴别要点汗出与无汗,脉浮缓与浮紧

4.简述太阳伤寒.中风.温病的鉴别要点.

1.太阳伤寒的典型脉症:发热恶寒.无汗.体痛.脉浮紧, 反映了寒邪致病的病理特点

2.太阳中风的典型脉症: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 反映了风邪致病的病理特点.

3.温病的典型脉症:发热而渴.不恶寒.温病初期,其病在表卫分证,亦有恶寒,但多伴微渴.舌红.脉数与中风.伤寒有别.

5.“荣弱卫强”的含义

荣弱卫强”即营弱卫强,太阳中风证病机.

所谓卫强,并非生理情况下的卫气强盛,而是指风寒袭表,卫气浮盛于外,与邪交争而成发热的亢奋现象;

所谓营弱,也不是营阴真正的虚弱,而是由于卫气失其正常的固外开合之职,营阴不能内守而汗出,与“卫强”相比,呈现相对不足的状态

6.麻黄汤.麻杏甘石汤.小青龙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皆可治喘,其病机及症状特点P39/63

麻黄汤肺合皮毛,表闭肺气不宣风寒束表,卫遏营滞,肺气失宣.喘而无汗,头痛发热,身疼腰痛

骨节疼痛,恶风寒,苔白,脉浮紧

麻杏甘石汤邪热迫肺,肺气不利,逆而作

邪热壅肺,肺失宣肃喘.咳.汗出.无大热.口渴.苔黄

脉数

小青龙汤水饮内停引起肺气的肃降则

喘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寒饮犯肺喘.干呕.发热而咳.小便不利,小

腹满

桂枝加厚风寒迫肺,肺气上逆素有喘疾之人中风而诱发气逆作喘,或自汗出.发热恶寒.头痛.苔白脉

朴杏子汤太阳病误下邪入肺中,肺气不利作喘浮缓

7.麻黄汤证与葛根汤证的区别

相同:风寒束表,卫闭营郁之伤寒表实证,证候相似

不同:麻黄汤证为风寒外束,肺气不宣, 见表实而喘,虽有头项强痛而无项背强几几;

葛根汤证为风寒外束,经气不利, 见表实证兼项背强几几而无喘.

8.葛根汤证与桂枝加葛根汤证有何异同

相同:太阳病兼项背强几几,

不同:桂枝加葛根汤证为表虚证兼经腧不利,故见“汗出恶风”;

葛根汤证为伤寒表实证兼经腧不利,故见“无汗恶风”

.汗出与否是两者的鉴别要点

9.为何表虚证兼项背强几几用桂枝汤加葛根,而表实证兼项背强几几却不用麻黄汤加葛根?

因表实证兼项背强几几为风寒之邪阻滞太阳经腧,使津液不能濡养经脉所致,如用峻汗的麻黄汤加葛根发汗,恐其过汗伤正损伤津液,难以达到升津液.濡润经脉之目的.

葛根汤是由桂枝汤加麻黄.葛根而成.这样既能收发汗升津之效,又无过汗之虞.且方中之芍药.甘草.大枣酸甘化阴,既可缓筋脉之急,又为津液生发之源.

10.桂枝去芍药汤中为何去掉芍药?桂枝加芍药汤中为何加入芍药?p26/168

桂枝去芍药汤用于太阳病误下,胸阳不振的证治<脉促胸满>,方中芍药抑阳助阴非胸阳被遏所宜,故去之,更利于桂枝汤通阳.

桂枝加芍药汤<新加汤用于荣虚身痛的证治,身疼痛,脉沉迟>倍用芍药乃取其苦泄之力以除血痹,通脾络,止腹痛用于太阳误下,邪陷太阳的证治

11.试述大青龙汤证的证候.病机.治法.方药.及配伍意义

.主要证候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

.辨证要点不汗出而烦躁.由于伤寒表实不得汗解,阳郁不得宣泄,进而化热,郁热内扰则生烦躁.即烦躁源于内热,内热源于表闭阳郁,阳郁则源于无汗.

病机风寒外束,内有郁热,

治法外散风寒,内清里热.

方用大青龙汤.

配伍意义重用麻黄,并佐以桂枝.生姜辛温发汗,外散风寒;

石膏辛寒清热,以除烦躁;

炙甘草.大枣和中以资汗源.

诸药合用,既能发汗解表,又可清热除烦,为表里双解之剂

12.试述小青龙汤证的证候.病机.治法.方药.及配伍意义.

主要证候发热恶寒,无汗,干呕,咳喘,脉浮紧

病机外感风寒,内挟水饮.

治法辛温解表,温化水饮.

方用小青龙汤.

配伍意义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又兼能利水,

再配以桂枝更增解表通阳散寒之力

细心.干姜温化寒饮;

半夏降逆止呕,与干姜相伍,又可温化中焦水寒之邪,

以上诸药皆为辛温之品,恐其辛散太过,故加两味酸敛之品: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酸敛护阴,且与桂枝相伍,调和营卫. 另加炙甘草调药和中. 诸药合用可奏外散风寒,内蠲水饮之功

13.试述大.小青龙汤证的异同点

相同:.均为表里同病,且表病均属风寒束表,卫闭营郁的伤寒表实证,故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为两者所共有, 治法上两者都是表里双解, 以辛温发汗解表为主.

区别主要在于里证的不同:大青龙汤证之里证为阳热内郁,以烦躁为主证,治疗上要兼清里热;

小青龙汤证之里证为水饮内停,以咳喘干呕为主症,治疗上兼以温化水饮.

14.表郁轻证有几种类型?试述其证治异同.

类型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桂枝二越脾一汤证

三证相同点病机均为表郁邪微,

症状均有发热恶寒,热多寒少,

治法均为辛温微汗

.不同桂麻各半汤证为表郁稍重,表现为寒热一日二三度发,面赤,身痒,治以小发其汗,用桂枝汤.麻黄汤两方各取1/3 用量相合,在三方中发汗力最大;

桂二麻一汤证表郁较轻,表现为寒热一日再发,治法为微发其汗,取桂枝汤原量的5/12,麻黄汤原量的2/9,按两方比例2:1组方,其发汗力量较桂麻各半汤为轻;

桂二越一汤,属表郁兼内热,除寒热并见外,尚有轻微的里热烦躁,治以辛温微汗,兼清里热,取桂枝汤与越脾汤按2:1量合方,为表里双解之轻剂.

15.表里同病,表里先后的治疗原则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伤寒论》表里先后治则,即当表里同病时,可根据表里证的轻重缓急分别选用先表后里,先里后表,表里同治等不同的治疗方法.(1)先表后里.乃治疗常法,适用于表里同病而表证较重.里证属实且病势不急之情形.若不遵循这一原则,反而先行攻下,则可导致表邪内陷,引起变证,故仲景曰“此为逆”也.如太阳蓄血轻证兼表证,热痞兼表证等即属此类;(2)先里后表.是治疗之变法.适用于表里同病,里证属实或属虚但病势急重之病证,若不先治其里,必致证情危贻,往往影响患者生命,故先治其里,待里证缓解后再议解表.如太阳蓄血重证兼表证,少阴阳衰阴盛兼表证等;(3)表里同治.即表证里证同时治疗的方法,适用于表里同病,里证较轻,表邪不著,单解表则里证不去,单治里则表证不解的病证.本法在具体运用时又有偏重于表,或偏重里,或表里并重之分,如大青龙汤证.桂枝人参汤证.麻黄细辛附子汤证即是其例.

16.简述大青龙汤证与桂枝二越脾一汤证有何异同

相同均为外感风寒,内有郁热,表里俱实之证.

不同大青龙汤证表寒里热证重,表现为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故方中发汗解表之麻桂和清泻里热之石膏用量较大,较之桂二越一汤,少一味益阴的芍药,多一味宣肺降气的杏仁,其发汗解表,内清郁热之功较强;

桂枝二越脾一汤证表寒里热证轻,表现为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微见烦.渴,故治法宜小发其汗,兼清郁热.

17.简述心阳虚的类型.治法及代表方药.

(1)心阳虚心悸证: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治法温通心阳,潜镇安神.方药桂枝甘草汤(桂枝.炙甘草)

(2)心阳虚烦躁证: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治法温通心阳,潜镇安神.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炙甘草.龙骨.牡蛎).

(3)心阳虚惊狂证:惊狂,卧起不安者. 治法温通心阳,潜镇安神,兼以涤痰.方药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牡蛎.蜀漆.龙骨).

(4)心阳虚奔豚证:气从少腹上冲心.治法温通心阳,平冲降逆.方药桂枝加桂汤(桂枝.芍药.生姜.炙甘草.大枣).

(5)心阳虚欲作奔豚证:其人心下悸,欲作奔豚.治法温通心阳,化气利水.方药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

18.苓桂术甘汤证与真武汤证均为阳虚水停证,二者有何异同?

同:均为水饮为患,而见头眩,脉沉.

异:苓桂术甘汤证主要是脾阳虚,水停中焦,病情轻,水气上冲而致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

真武汤证主要是少阳阳虚水冷,水停下焦,病情重,轻者仅见四肢重痛,重者可见四肢浮肿,症见发热,心下悸,头眩.重者还可出现水饮横流四溢,遍及全身上下,症见腹痛,自下利手足厥冷.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或咳或呕或小便利等19.热痞证包括哪两个方证,两者有何异同?

热痞证包括大黄黄连泻心汤证附子泻心汤证.

相同同属热痞,

不同大黄黄连泻心汤证病机为胃热气滞,

主证是心下痞,按之濡,关脉浮与里热证如心烦.口渴.小便黄赤等

.治以泄热消痞.方用大黄黄烈泻心汤.

方中大黄泄热和胃,黄连泻心胃之火,黄芩泻中焦实火.并用麻沸汤渍,取其气之清扬,

以清上部无形之热.

附子泻心汤病机为胃热气滞,兼有卫阳不固.

主证除热痞之心下痞,按之濡,心烦口渴等证外,又见卫阳不固之恶寒汗出

治以泄热消痞,扶阳固表.

方用附子泻心汤.方中大黄.黄连.黄芩以沸水浸渍少顷,取其气以清上部之邪热,附子别煮取汁以扶阳固表.

20.比较寒热错杂痞证证治

同:脾胃不和,寒热错杂,气机痞塞,证都有心下痞满.呕吐.肠鸣下利,药物配伍均用寒温并用,功补兼施.

异:半夏泻心汤——心下痞满.呕吐下利.误下后脾胃伤,邪热内陷,寒热错杂于中焦.

生姜泻心汤——心下痞满.干意食臭,肋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为特点,内有水饮,兼食滞,重用生姜温阳化饮.

甘草泻心汤----多次误下,痞利俱甚,中阳受损,水谷不化,干呕心烦不得安,用甘草温补中阳

2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与附子泻心汤证证侯.病机有何不同?二方煎服法有何特点及临床意义?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侯心下痞,伴口渴心烦,小便赤,舌红,苔黄

.病机邪热郁于中焦.

煎服法:将大黄.黄连用煮沸的水浸泡三到五分钟,取其汁分再服

.临床意义:意在取其气之轻扬,不欲其味之重浊,使之利于清无形之热而不在泻有形之邪.

附子泻心汤证侯:心下痞闷不适,伴身热.口渴.心烦.尿赤.脉数,复有恶寒,汗出,卫阳不足之证.

病机:邪热郁于中焦(热痞)兼表阳虚.

煎服法:附子别煮取汁,三黄(黄芩.黄连.大黄)用煮沸之水浸泡三.五分钟,取两者汁混合分服

.临床意义:三黄沸水浸泡取汁,取其气之轻扬以泄热消痞,炮附子另煎去汁,则辛热醇厚之性,尽收其中, 以利温经复阳.

同异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病机寒热错杂于中,脾胃不和,升降失常兼水食内停中虚更甚证候呕吐.肠鸣.下利,心下痞呕吐较重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痞利较甚,兼干噫食臭)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痞利最重)

治法辛开苦降,和胃消痞降逆宣散水气和中补虚,消痞止利

方药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大枣.甘草重用半夏降逆止呕重用生姜宣散水饮,同时减少干姜的用量重用炙甘草,以补虚和中

22.论述黄连汤证的病机.主证.治法.方义.方中为何使用桂枝?

病机上热下寒,升降失调

.主证胸中有热而气逆,所以欲呕吐;腹中有寒邪而气滞,所以腹中痛.本证热者自热,寒者自寒,格拒不交,

治法清上温下,和胃降逆方用黄连汤.

方义黄连清在上之热,干姜温在下之寒,二药相伍辛开苦降为主药. 炙甘草.人参.大枣益气和中, 半夏降逆和胃止呕

. 桂枝辛温散寒,宣通上下之阳气,使寒热得调,则疾病自愈.

23.五苓散主治何证?其主证.病机.治法.方药是什么?

五苓散主治太阳蓄水证. 小便不利太阳表邪循经入腑,影响膀胱的气化功能,水液内停,;

口渴喜饮水蓄于内,阳气不能化气升津;

微热.脉浮或浮数表证不除,正邪相争,

烦躁不眠,口渴欲饮汗出过多,伤及胃中津液

水入即吐蓄水重证水邪至下向上逆于胃,胃失和降,随入随吐,

.病机:水蓄膀胱,气化不利,兼有表证未除.

治法:通阳化气行水.外散风寒.

方药:五苓散方用猪苓.茯苓.泽泻,导水下行,通利小便;

白术健脾气,助脾运湿;

桂枝通阳化气行水,兼解表. 本方用作散剂,取其发散之意,服药期多饮暖水以助药力.

24.试述少阴阴虚水热互结证的主症.病机.治法.方药如何?它与五苓散证有何不同?

主症心烦不得眠,咳而呕渴,下利,小便不利等.

病机少阴阴虚,水热互结.

治法滋阴清热,淡渗利水.

治法猪苓汤. 方中阿胶滋阴润燥,化濕清热利水不伤阴,

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水,共为养阴润燥,清热利水.

猪苓汤证与五苓散证的主要区别,1.症候性质的不同,猪苓汤证性质属热,阴液不足;五苓散证性质属寒,阳气不足.

2.病变部位的不同,猪苓汤证是里证,五苓散证是表里同病

3.临床表现上,猪苓汤证有心烦不得眠,咳而呕渴,下利等;五苓散证可见脉浮身有微热,甚则渴欲饮水,水入则吐等.

4,治法上,清热育阴利水;化气行水,兼解表.

5.用药上,除共用茯苓.猪苓.泽泻外,猪苓汤用阿胶滋阴,滑石清热;五苓散用白术健脾,桂枝通阳化气解表.

25.猪苓汤证与五苓散证的证治异同?

相同都属下焦水停证,病机均有气化不利,水饮内停,

证候表现均有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的特点,

治法上均以利水为主,均用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水.

不同猪苓汤证是阳明病下后,津伤而邪热未去,水热互结于下焦,

其证性质属热,阴液不足.其脉浮发热是里热,口渴为津伤.水蓄,且有不恶寒.舌红少苔等见症.

治宜清热利水育阴,

方中用化濕.阿胶清热滋阴,而不用温热的桂枝.白术.

五苓散证是太阳表邪未解,随经入里,膀胱气化不利,水寒互结于下焦,

其证性质属寒,里无热邪.其脉浮发热是表证;口渴是水蓄而津不上承,且伴有恶寒.舌苔白等表证.

治宜化气利水,兼以解表,

方中用白术健脾燥湿,桂枝辛温通阳化气,兼以解表.

26.真武汤和附子汤如何区别运用?

同:均为少阴阳虚,水湿为患.均用茯苓.白术.附子.芍药.

异:真武汤—病机水湿泛滥(变动不居)

主症头眩,心下悸,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腹痛,自下利,四肢沉重疼痛,甚则浮肿,小便不利

治法温阳化气,以散水饮

方药附术半量,重用生姜以温散水饮,不用人参

附子汤—病机寒湿凝滞,经脉不利

主症背恶寒,手足冷,身体骨节疼痛

治法温补元气,以祛寒湿

方药倍用术附,去姜加人参以温补阳气

27.真武汤证与五苓散证如何鉴别

.相同均属下焦水气为患.

不同真武汤少阴水脏阳虚,不能制水,水邪泛滥而成,

其证以腹痛.下利.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为主,兼见阳虚寒盛之象,

治当温阳化气行水,兼以解表之法,

五苓散.

28.猪苓汤证与真武汤证如何鉴别?

相同均属水气为患, 均有咳.呕.下利.小便不利之症.

不同:猪苓汤证少阴阴虚有热,水气不化,水热烦扰, 兼有心烦不得眠.小便短赤不利.舌质偏红而少津,

治宜育阴清热利水.

真武汤证少阴阳虚寒盛,水气不化,水寒浸渍, 兼有腹痛.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而色白.舌淡苔滑等, 治宜温阳化气利水.

29.苓桂术甘汤证与真武汤证均有头眩,如何鉴别?

鉴别点在于:苓桂术甘汤证是由于邪在太阳,治当汗解,而反用吐下之法,损伤脾胃之阳,脾运失职,水饮内停,

而阳虚不能升清于上,则清窍反被上冲之水气所蒙,故起则头眩;

真武汤证是由于太阳病汗不如法,表证虽解,而少阴阳气大伤,肾阳亦虚,不能制水,水气泛滥上下内外, 若清阳不升,清窍反被上逆之水气所蒙,故头眩.

两证均为水气为病,都可致头眩,但一病在脾,一病在肾.

脾虚水停常伴见心下逆满,气上冲心,不思饮食,脉沉紧,

肾阳虚水泛则常伴有畏寒肢冷,心悸等, 治疗上前者温阳健脾,用苓桂术甘汤;后者温肾利水,用真武汤.

30.何谓坏病?其治疗原则是什么

坏病即变证,

治疗原则“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一原则的内涵就是辨证论治.

31.何为水逆证,其产生的病机是什么?如何治疗?

水逆是水邪停蓄于膀胱,气不化津,以致口渴引饮,饮入即吐的一种症状,是蓄水重证的表现.

病机水蓄膀胱,气化不利,

水邪至下向上逆于胃,胃失和降,随入随吐,故出现水入即吐.

治法:通阳化气行水,外散风寒.

方药:五苓散方用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

32.试述如何治疗蓄血证(蓄血证可用哪三方进行治疗,三者如何鉴别?).

蓄血证可用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治疗.

三者都可治疗蓄血证,但病情有轻重之分,病势有缓急之异,

鉴别:桃核承气汤证为邪热与瘀血初结,血结不坚不深,病证尚浅,

主证其人如狂.少腹急结.小便自利且有“血自下,下者愈”的转归.当表证已解,血不自下,

治以泻下瘀热.

方药桃核承气汤. 方中桃仁活血化瘀;桂枝通经活血,以助桃仁;大黄清泻热邪,去瘀生新;

芒硝软坚散结;炙甘草调和诸药

.抵当汤证为邪热与瘀血久结,血结较深,病势较急,病情较重,

主证其人发狂.少腹硬满.脉沉而微或沉结,

治以破瘀泄热.

方药:抵当汤. 方中大黄泻热逐瘀;桃仁活血化瘀以滑利;水蛭.虻虫破瘀积恶血.

抵当丸证为瘀热内结,病势较缓,

主证仅见少腹满,小便自利.

治以泻热逐瘀,峻药缓图

方药:抵当丸.药物组成与抵当汤完全相同,水蛭.虻虫用量减少,桃仁用量加重,改汤剂为丸剂,

并以水煮丸,使攻逐瘀血力量缓和,药力轻缓而绵长.

33.简述太阳蓄水证与太阳蓄血证的区别.

相同均为太阳表邪不解,随经入里.

病位均在下焦,

主证均可见少腹急结.

不同点:太阳蓄水证为邪气与水结在膀胱气分,影响膀胱的气化功能,故见小便不利;

太阳蓄血证为邪热与血结于下焦血分,热与血结,故见神智方面的主证, 如其人如狂或其人发狂,

因邪结于气分,不关气分,故小便多自利.

两者的鉴别要点:小便利与不利,有无神志症状

34.抵当汤与抵当丸两者用药相同,如何区别使用?

抵当汤与抵当丸两者用药相同,但用量与剂型却不同,故主治证也不同

.抵当汤用量大且为汤剂, 药力峻猛,取效迅速,用于治疗蓄血之重证且病势较急,临床可见其人发狂,少腹硬满, 身黄,脉沉结或沉微.

抵当丸方中水蛭.虻虫.用量减少三分之一,且改汤剂为丸剂,使攻逐瘀血力量缓和,用于治疗蓄血重证,但病势较缓者.

35.大.小结胸证:

1.小结胸证病变范围比较局限,“正在心下”,仅限于胃脘部;大结胸证则从胸膈到心下甚至波及少腹

2小结胸证“按之则痛”;大结胸证痛而拒按.

3小结胸证为痰热互结;大结胸证为水热互结.

4小结胸证宜清热化痰散结,方用小陷胸汤;大结胸证宜邪热逐水开结,方用大陷胸汤.

36.如何区分结胸证与痞证?

相同两者病变部位相近,均以心下为主.但两者病机.主证.治法等却大不相同.

不同结胸证病机寒邪或热邪与有形痰水结于心下胸胁,

病性属实.

主证以心下胸胁硬满疼痛为特点,

治以攻逐破结.

痞证病机无形之邪气壅塞于心下,使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气机壅塞而成

病性或热或寒或寒热错杂,或实或虚实互见.

主证以心下痞,按之濡,不硬不痛为证候特点.

治以和胃消痞为主

37.葛根汤证与葛根芩连汤证的证治有何异同

相同皆有下利之症.

不同:葛根汤证表证突出,

病机太阳表邪,内迫大肠

证候特点发热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因里无热邪,故见舌淡,溲清,排泄物臭秽不甚,

无肛门灼热等症状.

治用葛根汤,解表升阳止利

.葛根芩连汤证里证突出,

病机表邪内陷,热迫肠腑,

证候特点发热.喘而汗出口苦.苔黄.溲赤.肛门灼热.利下臭秽等里热见证,

治用葛根芩连汤,清热解表止利.

38.何谓阳明病外证?其病机如何?

阳明病外证,即阳明里热实证反映于外的证候,表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里热炽盛,蒸腾于外,则见身热;里热蒸腾,迫津外泄,则见汗自出;表邪已解,故不恶寒;里热亢盛,故反恶热.此皆阳明里实证之外候,为阳明热证与实证所共有,也是阳明病的辨证要点.

39.阳明热证.实证:

病机:津伤燥化,阳明热实.

阳明热证之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

阳明实证之潮热谵语,腹满痛拒按,大便秘结.舌红,苔黄或焦燥,脉洪大滑数或沉实而大

40.试从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的组方配伍.功用的异同,阐述三方所主治证候的区别.

相同均用大黄, 均有攻下热实的作用,

主治阳明腑实证, 症见发热或潮热,心烦,腹胀满,大便难等.

不同调胃承气汤组方配伍大黄配以大剂芒硝,辅以甘草,具有良好的通便泻热作用,且泻下而不伤肠胃,

适用于阳明腑实燥热重而结聚较轻的证候,

症见蒸蒸发热,心烦较重,兼有腹胀满,大便硬等.

大承气汤组方配伍大黄配芒硝,并合以厚朴配枳实,全方具有通便泻热,攻积导滞的作用,

适用于阳明热重,肠胃结聚亦重,

症见潮热,心烦讝语,腹胀满痛,大便闭结等.

小承气汤组方配伍大黄配以小剂量的厚朴.枳实,全方虽有泻下导滞的作用,但力量较轻,

适用于阳明腑实轻证,

症见微热,或潮热,微烦,大便硬等

41.比较三承气汤的病机.主症.治法与方药组成

调胃承气汤病机里热但不甚实,虽有结滞,大便常未至坚硬者

主症如实热在胃,心烦者胃气不和谵语者,胃实燥热腹胀满者,蒸蒸发热者,

治法泻热和胃

方药组成方用大黄泻热开结推陈致新,重用芒硝意在泻热,炙甘草甘平和中,顾护胃气.

小承气汤病机里热不甚但也成实,大便硬未至潮热者

主症大便硬而微烦,谵语,下后大便复硬而少者

治法泻热通便,行气导滞.

方药组成方用大黄泻热去实推陈致新以荡涤肠胃,厚朴行气陈满,枳实行气破结.

大承气汤病机热甚而实,大便硬,发潮热者,或燥屎已成者

主症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谵语,

治法攻下热实,荡涤燥屎,

方药组成方中大黄泻热荡实,芒硝泻热软坚润燥,厚朴枳实行气破滞开结

42.三阳经头痛有何不同?

太阳病头痛重在后枕部,发热与恶寒并见,且见脉浮. 乃风寒郁滞,太阳经气不利,疼痛有紧束感,

阳明病头痛重在前额,多但热不寒,其脉多洪大滑数. 乃阳明里热循经,经气郁滞呈胀痛.

少阳病头痛以两侧为主,且往来寒热,其脉多弦. 乃少阳经气不利,郁火循经上犯

43.三阳病均有发热,请简述各自的特点及其机制.

太阳病之发热为发热恶寒并见,

病机风寒袭表,正邪交争于体表所致

. 阳明病之发热身热而不恶寒,

病机病邪入里,里热炽盛,蒸腾于外所致.

少阳病之发热往来寒热,

病机邪入半表半里,枢机不利,正邪交争,正胜则热,邪胜则寒.

44.(论述)简述小柴胡汤证的证候特点.病机.治法及代表方义

证候特点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后世称之为小柴胡汤“四大主症”.

病入少阳,邪居半表半里,枢机不利,正邪分争,进退于表里之间,邪胜则恶寒,正胜则发热,正邪分争,

互有进退,故往来寒热;邪郁少阳,经气不利,故胸胁苦满;肝胆气郁,疏泄不利,故默默而寡言;

木郁克土,脾失健运,故不欲食;胆火内郁,火扰心神则心烦;胆热犯胃,胃失和降则频频作呕.

病机少阳受邪,枢机不利,胆热内郁,脾胃失和,

治法和解少阳,

方用小柴胡汤.

方中柴胡.黄芩和解疏郁;生姜.半夏降逆止呕;人参.甘草.大枣益气和中,扶正祛邪.

45.小柴胡汤的使用原则是什么?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试举例说明

使用原则“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但这一“证”必须是能反映出其病理是少火被郁,或邪结胁下,方可运用小柴胡汤,否则便不可用之.可见这一证并非毫无准则,如“往来寒热,胸胁若满,呕而发热,伤寒脉弦细”等都是.

临床意义①辨证论治②抓主语

46.小柴胡汤:加减法

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

若渴――去半夏,加人参量.栝楼根

若腹中痛――去黄芩,加芍药

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

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

若渴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

47.试述《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的加减法及其意义

①大柴胡汤是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芍药枳实(意义见上)

②柴胡桂枝汤是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半,主治少阳兼太阳病未罢之轻证,见发热恶寒节支烦疼微呕,心下支结,意为枢转少阳兼解表

③柴胡加芒硝汤为小柴胡加芒硝,治少阳兼阳明潮热之证,见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

④柴胡桂枝干姜汤为小柴胡去半夏.人参.大枣.生姜加桂枝.干姜.栝楼根.牡蛎,主治少阳兼痰饮内结证.见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胸胁满微结,枢转少阳兼温化痰饮

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小柴胡去甘草加龙骨.牡蛎.铅丹.大黄.茯苓.桂枝,主治伤寒下后复惊谵语证,见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为枢转少阳,镇静安神

48.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药物组成及配伍意义.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由小柴胡汤去甘草,加桂枝.茯苓.大黄.龙骨.牡蛎.铅丹而成.因邪入少阳,故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畅枢机,扶正祛邪.加桂枝通达郁阳;加大黄泄热和胃;加龙骨.牡蛎.铅丹重镇安神;加茯苓淡渗利水,宁心安神;去炙甘草以免其甘缓留邪.诸药合用,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安内解外,使表里错杂之邪得以速解.

49.小柴胡汤证与大柴胡汤证应如何区别?

大柴胡汤证与小柴胡汤证,均为邪入少阳,枢机不利.但大柴胡汤证兼阳明里实,除小柴胡汤证之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等症外,尚有郁郁微烦.呕不止.心下痞硬.腹满痛.不大便或下利等证.故小柴胡汤证只宜和解少阳;大柴胡汤证除和解少阳外,还应通下里实,方药为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芍药.枳实.大黄而成.两方虽以柴胡命名,但制方有大小,所针对病机.症状有差异,临床宜鉴别应用.

50.阳虚烦躁有何特点?

心阳虚烦躁:心悸.烦躁不宁.怵惕不寐.多汗.脉虚浮.选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脾阳虚烦躁:心中悸.烦躁不安.水饮内生.头晕目眩.脉沉紧.选方小建中汤

肾阳虚烦躁:昼日烦躁不得眠多伴四肢厥冷,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细,身无大热.选方干姜附子汤

51.何谓戴阳证?其病机.主症.治疗如何?

戴阳证是指体内阴寒内盛,下元虚衰,真阳上浮而导致的内真寒上假热的证候.本证的主要特点是在阳衰阴盛证吐利.肢厥等症的基础上,又出现面赤如妆,游移不定或咽痛等表现.治疗宜破阴回阳,宣通上下,方用白通汤;

若利下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为阳亡阴竭,虚阳上越之证,宜用白通加猪胆汁汤,引阳入阴,破阴回阳,通宣上下.

52.如何区分少阴病太少两感证与阴盛格阳证的发热?

少阴病太少两感证与少阴病阴盛格阳证均可见发热,但病机与治法截然不同,应当进行鉴别. 太少两感证之发热为风寒束表,正邪相争所致,属表证.故其发热为全身发热,遍及手足,且与恶寒并见,其脉虽沉而不弱.阴盛格阳证之发热乃阴盛于内,格阳于外的真寒假热,属里证.其虽有发热,但手足厥逆,并伴见下利清谷之症,其脉微而欲绝.

53.简述当归四逆汤证.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的症状.病机.治法和方药.

当归四逆汤的辨证要点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症状余姚有指尖.鼻尖.耳廓青紫,四肢关节痛,身疼腰痛,脘腹冷痛,月经愆期,痛经等.病机为营血不足,寒凝经脉;治法为养血通脉,温经散寒.方药用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通草.大枣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是在营血不足,寒凝经脉的基础上,兼有反复胃痛,发则呕逆吐涎等,当包括与肝.胃相关的沉寒痼疾,如呕吐脘痛,舌卷囊缩,寒疝痛经,少腹冷痛等病证.病机为血虚寒凝经脉,寒邪沉积脏腑.治宜暖肝温胃,通阳泄浊,方药用当归.桂枝.赤芍.细辛.甘草.通草.大枣.吴茱萸.生姜.

54.试述四逆散证与四逆汤证的异同:

阳郁/阳虚两证均以四逆为主症,故两证所用主治之方均以“四逆”名之.但两者的病机却不同

四逆散证之四逆乃阳郁气滞不达四肢所致,故称为“气郁致厥”.其证即无阳虚阴盛之虚寒证,又无阳热内郁之热证, 且四逆程度较轻,治以舒畅气机,透达郁阳之法.

四逆汤证之四逆乃阳衰阴盛.四肢失煦使然,且四逆程度较重,故称“寒厥”,多伴有下利清谷,欲吐不吐,恶寒蜷卧,脉沉微等症,治当回阳救逆

55.黄连阿胶汤的主证.病机.治则.方药组成

①病机:少阴热化证(多由素体阴虚,更感外邪,二三日后邪从热化虚火更旺)

②主证:心中烦,不得卧,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③治则:清阴清热

④方药:黄连黄芩苦寒泻心火,阿胶芍药滋阴养血,鸡子黄为血肉之品,擅入心肾,滋养心血

☆黄连阿胶汤的主证.病机.治法.方药是什么?(4分)答:其主证是:心中烦不得卧;当伴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病机:少阴邪从热化,肾水亏于下,心火亢于上,心肾不交,水火不济.治法:清热育阴.方药:黄连阿胶汤.组成:黄连.黄芩.阿胶.芍药.鸡子黄

56.黄连阿胶汤证与栀子豉汤证如何鉴别?

两证皆有心烦不得眠的主症,但病理机制不同.

黄连阿胶汤证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正虚邪实之证,多伴见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

治以滋阴清热,交通心肾之法.

栀子豉汤证为无形邪热留扰胸膈,性质属热.属实,无阴虚病变,以心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心中懊恼.胸中窒.心中结痛.舌苔黄白相间等为证候特点, 治宜清宣郁热,解郁除烦.

57.鉴别阳明腹满和太阴腹满?

(255)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病因阳明腑实,腑气不通,气机壅滞,故大实大满之候.属内实腹满,腹痛拒按,大便不通,舌苔黄厚干燥等. 从中可看出,阳明腹满拒按,大便不通,舌苔黄厚干燥

太阴腹满为脾虚寒湿所致,(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脾主大腹,中焦阳虚,寒凝气滞湿阻,气机不畅,脾络不通,则隐隐作痛,时作时止,喜温喜按,腹部隐痛阵作,喜温喜按,

58.《伤寒论》中热利三方如何区别运用.

热利方: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黄芩汤. 同:发热.口渴.肛门灼热.大便臭秽.舌红.苔黄.脉数

异:白头翁汤——肝经湿热下迫大肠,及热痢下重,证以里急后重,下利脓血为主.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葛根芩连汤——挟表而入里,热迫大肠. 证以喘而汗出为主,里热下利兼表证.治以清热止痢兼以透表.

黄芩汤——少阳郁火下迫阳明大肠下利,以口苦脉弦为主,少阳阳明合利.治以清热止利,泻少阳胆火.

59.比较湿热发黄三方的证治.方名.证侯.病机.治法

湿热郁蒸,里实发黄泻热利湿,利胆退黄

茵陈蒿汤但头汗出.身无热.齐颈而止.小便不

利.渴引水浆.腹微满.大便不畅或便秘

湿热郁蒸,发黄清热利湿,泻湿退黄

栀子柏皮汤发热.身黄.小便不利.或见口渴.心烦

懊恼

湿热郁蒸,兼表证发黄解表清里,利湿退黄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身黄.发热.无汗.身痒.小便不利.或见

恶寒.身疼.脉浮

60.如何判断寒热真假?

(11)病人身太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一般真热者,恶热:真寒者,恶寒.今“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则与常情不符.因为真有大热之人,应不欲衣被.今身虽大热,而反欲覆被加衣,表明是阴寒凝结于内,虚阳浮越于外,为内真寒外假热证.“病人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亦非常情,因为确有大寒之人,必欲覆被加衣以御其寒.今身虽大寒,而病者反不欲衣被甚至欲去衣被,则表明邪热壅盛于内,阳气不能透达于外,为内真热外假寒证.

61.太阴腹痛的证治有哪些?

○1.腹满时痛——脾阳受损,营卫失和——桂枝加芍药汤方

○2.大实痛——脾伤气滞,伤络较甚——桂枝加大黄汤

○3.腹中急痛——经脉受邪,气血亏虚——小建中汤方

○4腹痛吐利——脾脏受邪,阳虚寒凝——理中汤方.

62.厥证的病机和临床特点是什么?有哪几个厥?及各自代表方?

厥证的病机:阴阳气不相顺接.

临床特点:手足逆冷,冷甚者过肘膝关节.

○1热厥——白虎汤

○2寒厥——四逆汤

○3气郁致厥——四逆散

○4血虚致厥——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干姜汤

○5水饮致厥——茯苓甘草汤

○6痰厥——瓜蒂散

○7脉厥——四逆汤

○8蛔厥——乌梅丸

63.试论《伤寒论》六经证治中有哪些厥证,主要症状.病机.治法.用方如何?

在厥证治法中,怎样理解“厥不可下”和“厥应下之”.

(1)蛔厥:症状以腹部.胃脘部疼痛为主,且时作时止,常在进食后发生疼痛与呕吐,手足厥冷多在剧痛时出现,痛减时消失.病机为上热下寒,蛔虫内扰,气机逆乱.治宜清上温下,安蛔止痛.方用乌梅丸.

(2)脏厥:症状以手足厥冷不缓解,周身肌肤皆冷,脉微为主要表现.病机为真阳将绝,脏气衰败.治宜急温脾肾,回阳救逆.方用四逆汤.证候特点是血虚同时,又有寒凝经脉.

(3)血虚寒凝致厥:主要症状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病机为营血不足,寒凝经脉.治法为养血通脉,温经散寒.方用当归四逆汤.

(4)热厥:主要症状为手足厥冷,躯干发热,舌红苔黄,脉滑.病机为瘀热于内,阳不外达.治宜辛寒清热.方用白虎汤.

(5)痰厥:主要症状为手足厥冷,心下满烦,舌苔白滑腻,脉乍紧.病机为痰食阻滞胸中,治宜涌吐停痰宿食.方用瓜蒂散.

(6)水厥:主要症状为四肢厥冷,心下悸,被寒冷,舌苔白腻或白滑.病机为阳虚饮停.治宜温化水饮.方用茯苓甘草汤.

(7)气厥:主要症状为四逆,或咳,或心下悸,或小便不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病机为肝郁气滞,阳气内郁.治宜疏畅气机,透达郁阳.方用四逆散.

(8)冷结膀胱关元致厥:主要症状为四肢厥冷,小腹硬满而凉,恶寒,脉沉紧或弦.病机为沉寒内伏,凝结于小腹.治宜温经散寒,用灸关元法或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在厥证治法中,“厥不可下”是指虚寒类的厥逆证禁用下法,,治当温经回阳.而“厥应下之”是指里实热厥,治宜倾斜为主,若腹实内结则应攻下.

64.少阴咽痛各证的证型及治疗方剂.

○1.少阴阴虚,虚热上扰咽痛的猪肤汤证——猪肤汤

○2.邪热客于少阴经,上犯咽部的甘草汤.桔梗汤证——甘草汤.桔梗汤

○3.少阴痰热阻闭而咽伤生疮的苦酒汤证——苦酒汤

○4.少阴客寒咽痛的半夏散及汤证——半夏散及汤

64.少阴病兼表证应如何论治?

少阴病兼表证,证有轻重,法有异同,药有侧重,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情况:其一,少阴病兼表证初病之时,病邪偏表,证势较重,里虚较轻,治宜麻黄细辛附子汤温经解表. 其二,少阴病兼表证病程较长,病势较缓,但无里虚寒证,治宜麻黄附子甘草汤温经微汗. 其三,少阴病兼表证,里虚较甚,见有下利清谷之症者,治当先温其里,宜四逆汤,再行解表.如第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此即少阴病兼表证,里虚较甚者先温其里的具体应用.

65.试述四逆汤证.通脉四逆汤证.白通汤证的异同.

三证皆属少阴寒化证,均以阳衰阴盛为主要病机,其症状均可见下利清谷,手足厥逆,心烦蜷卧,脉沉微细,均以四逆汤为基本方破阴回阳.然三者的证治亦有不同

四逆汤为少阴寒化证的基本证候,症见下利清谷,四肢厥逆,恶寒蜷卧,脉沉微细,为阳衰阴盛之证,治用四逆汤回阳救逆.通脉四逆汤证是在四逆汤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其病机除阳衰阴盛外,尚有格阳于外的特点,其证候表现更见身反不恶寒,脉微欲绝等真寒假热.虚阳外浮等,为阴盛格阳证,治宜破阴回阳,通达内外,方用通脉四逆汤.

白通汤证除具有与四逆汤证相同的病机与症状外,尚有戴阳于上的病理变化,更见面赤的症状,为阴盛戴阳证,治宜破阴回阳,宣通上下,方用白通汤.

67.当归四逆.吴茱萸:厥阴病寒症.

当归四逆吴茱萸

病机素体血虚,外感风寒,气血运行不畅肝寒犯胃,浊阳上逆

症状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干呕,厥阴头痛

治则养血通脉,温经散寒暖肝,温胃,降浊

68.桃花汤.白头翁汤均下痢便血.

桃花汤白头翁汤

病机脾肾阳虚,下焦滑脱不禁肝经温热,下通大肠,损伤脉络

症状白多赤少,口不渴赤多白少,心烦渴

69.《伤寒论》中吴茱萸汤的运用有哪些,如何区别

一为阳明病篇“食谷欲呕”,主要论述阳明寒证,以揭示阳明非但热实,亦有寒之变证,突出了双向辩证思维,其病机为阳明中寒,胃寒生浊,治上温胃散寒,降逆止呕.

二为少阴病篇“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主要从少阴病疑似证的角度,揭示少阴寒化危证鉴别诊断的辩证意义,其病机是中焦虚衰,寒浊阻塞,当温为降浊.

三为厥阴病篇“干呕吐涎沫,头痛”主要论述厥阴病本证,并与厥阴热证相类比,揭示厥阴肝病寒有上逆.热有下注的逆向病机与证型.病机为肝胃虚衰,浊阴上逆,当以温肝降浊.

三条所述,位置不同,但病在肝胃,阴寒内盛,浊阴上逆的病机却是一致的,而吴茱萸汤主渭肝胃,又善降浊.所以异病同治(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70.麻黄汤证.桂枝新加汤证.附子汤证皆可出现身痛,应如何鉴别?

三证虽然都可以出现身痛症状,但病机与治法却有本质的不同.

附子汤证的身痛是因少阴阳虚,寒湿不化,凝滞经脉.骨节,性质属虚.属寒,伴见手足寒.背恶寒.口中和.脉沉等症状,治当温经扶阳.散寒除湿,阳气复,寒湿去,则身痛即愈.

麻黄汤证的身痛为风寒之邪闭郁肌表,营阴郁滞,必伴有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等表证,治以麻黄汤发汗解表,汗出邪去则身痛自除.

桂枝新加汤证的身痛,属气营两伤,筋脉失养,证见汗出.身痛.脉沉迟,治当益气养营,营卫通利,气血充而身痛可止.

71.试举4种不同病机导致的烦躁症,并分述它们的辨证要点及治法方要

①里热郁滞,不得发散,如大青龙汤证,证见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方要: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姜.大枣.石膏.治宜辛温解表发汗兼清里热

②心阳受损,心神不宁,如桂甘龙牡汤证,证见烦躁伴胸闷.心悸,治宜温通心阳兼镇心神.方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

③误下阴阳两虚,如茯苓四逆汤证,证见烦躁伴无热恶寒,四肢厥冷,但欲寐,脉微细,治宜回阳救逆,益气安神.方要:附子.

茯苓.人参.干姜.甘草

④实热,结聚,心神受扰,如大承气汤证,证见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烦躁,治宜峻下热结,攻下燥屎.方要:大黄.芒硝.枳实.厚朴

栀子豉汤—虚烦,

猪苓汤—心烦不得眠,

吴茱萸汤—烦躁欲死,

大柴胡汤—郁郁微烦,

黄连阿胶汤—心中烦,不得卧,

乌梅丸—时烦时静

72.试分别举例说明桂枝.大黄在《伤寒论》方中的三种不同功效

①桂枝:在太阳中风证中用其辛温之性,解肌祛风,在心阳虚.奔豚证中取其温通心阳,平冲降逆之功,(桂枝加桂汤)

在脾胃阳虚证中(苓桂术甘汤)取其温阳化气而藏利水之功,在桂枝附子汤中取其祛风.文通经络之功

②大黄:在三承气汤中泻热去实,推陈致新,在桃核承气汤中取其活血化瘀之功,在茵陈蒿汤中除瘀热,在大黄黄连泻心汤中邪热和胃开结

73.茵陈蒿汤.大承气汤.桂枝加大黄汤分别主治哪种病证?方中大黄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①茵陈蒿汤主治湿热发黄偏于里者,方中大黄清泄瘀热,推陈致新,使湿热浊气从后阴出

②大承气汤主治阳明腑实证里热俱实者,方中大黄泻热

伤寒论背诵条文归纳--考试重点

伤寒论背诵条文归纳 00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00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00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0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259.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65.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337.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0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0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0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054.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090.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0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桂枝汤+附子一枚过汗致阳虚汗漏,表未解 020.太阳病,发热,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太阳病发汗太过气营不足身痛 0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 0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 打印版

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 第一讲《伤寒论》 导言 一、《伤寒论》的历史变革 《伤寒论》原名叫《伤寒杂病论》。也有人叫《伤寒卒病论》,考“卒”字乃是“杂”字的误写。 这部书是公元196 年-204 年后汉人张机(字仲景)所写的作品。 张仲景,南郡涅阳人,约生于公元150年-219年,他的事迹汉书无传。据唐《明医录》载.“甫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所著论,其言精而典,其法简而详,非浅闻寡见所能及。” 东汉末年,连年战争,百姓流离失所,导致了疾疫流行,死的人很多。张仲景家族是拥有两百多人口的南阳大族,在疫情的危害下,还不到十年时间就死亡了三分之二的人口,其中死于伤寒的则占十分之七。 张仲景在序文中曾哀叹地说:“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从而激发了他著书活人的志愿。为了著书济世,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广泛地吸收了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并给合自己的体会,在前人的基础上而又有所创新。经过了辛勒的劳动和反复的印证,终于写出了《伤寒杂病论》十六卷。 这部作品问世不久,就遭到了兵火的摧残,致使原书十六卷残缺不全。 公元256年一316年,西晋太医王叔和搜集了一些残存之书,进行整理并撰次成篇,但只整理了十卷,对十六卷的原貌已不复见。所以晋以后的《隋书经籍志》和《唐书艺文志》只载《伤寒论》十卷,而不再称十六卷。 到了公元1065年,宋朝的治平年间,政府指令高保衡、林亿等人校正医书,把开宝年间节度使高继冲进上的《伤寒论》十卷,总二十二篇,加以校正,同时梓板而颁行于世。在这个时闻,翰林学士王沫在馆阁日,从蠹简中检得的《金匮玉函要略方论》三卷,也加以校正而刊行于世。 二、《伤寒论》是一部什么书 《伤寒杂病论》本来是伤寒与杂病有机联系,相提并论的一部书。自宋治平梓板简称《伤寒论》,而林亿等人又有十卷论伤寒,六卷论杂病的说法,使人误解为《伤寒论》是专论伤寒,而《金匮玉函要略方》则专论杂病,这一看法一直流传至今。 为了正确理解本书起见,先介绍一下什么是伤寒,什么是杂病,以及伤寒与杂病的内在联系,方能对本书作出正确的评价。 先说伤寒: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素问·热论》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这句话是指广义伤寒面言,及于狭义伤寒,则只限风寒,而不包括风寒以外的其它邪气。 考《伤寒论》的内容则是主论风寒,兼论杂病,它虽亦提及温病等证,乃是与风寒进行鉴别,作为伤寒类证而出现。所以,不象伤寒那样论述全面,也没有系统的治法。因此,还不能说《伤寒论》就是讲的广义伤寒。 再说杂病.汉时对疾病的分科,尚无今日内外科之称,当时对外感发热的急性热病,皆叫做伤寒;对伤寒以外的疾病,包括了许多慢性病,都称之为杂病。 伤寒与杂病。本来是两种不同的发病形式,但张仲景把它们共揉一书之中,而相提并论的理由是和以下几个问题有关的: 1、因伤寒单纯发病者少,而与杂病相兼者则多,故伤寒与杂病合论则全面。 2、人分男女,体有强弱,感邪虽一,发病则异,而且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故辨证不明杂病,不明脏腑的寒热虚实,则亦不能明伤寒。所以,只论伤寒,不论杂病,则不能曲尽辨证之长。 3、有的病人先患它病,后感伤寒,内伤外感,病情杂沓,难求一致,无法用伤寒一种发病形式而统摄诸病。 基于上述的问题,故柯韵伯对此深有体会的说:“伤寒之中最多杂病,虚实互显,故将伤寒、杂病合而参之,此扼要法也”。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伤寒论》是通过伤寒与杂病的具体的事实,以反映它的辨证方法。也可以这样说,伤寒与杂病必须共论,方能显示六经辨证以统摄诸病的意义。故柯韵伯又说:“盖伤寒之外皆杂病,病不能脱大经,故立六经而分司之。”反映了六经辨证以统摄伤寒、杂病这一事实。 同时应该指出的是,《伤寒论》这部书言简意赅,极尽含蓄吐纳之能事,故在辨证说理中有其潜移默化的感染力,起到了文以载道的效果。 另外,还应看到作者在六经辨证中,只讲某经之为病,不讲某经之伤寒,把百病兼括于六经而不能离其范围,所以它只在六经上求根本,而不在伤寒上求枝叶,因而突出了六经辨证的特点。 方中行也认为《伤寒论》是论病之书,非为伤寒一病而设,这些提法,确实抓住了《伤寒论》的主要精神。 根据上述理由,说明了伤寒与杂病互相共论以阐明辨证论治之理,本来不存在伤寒在前,杂病在后;或十卷论伤寒,六卷论杂病的说法。学习《伤寒论》目的是在于辨证论治,绝不可降格以求而满足于辨伤寒之一病。 三、六经的概念 六经的实质:《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核心,究竟六经的实质是否存在,在伤寒学中

《伤寒论》背诵条文内容

《傷寒論》背誦條文內容 1、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2、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3、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 12、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13、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 16、(上)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16.(下)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20、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23、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25、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26、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27、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31、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 32、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33、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34、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 35、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38、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 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sun,此為逆也。 39、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發之。 40、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欬,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41、傷寒心下有水氣,欬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 53、病常自汗出者,此為榮氣和,榮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榮氣諧和故爾。以榮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榮衛和則愈。宜桂枝湯。

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校级优秀毕业生公示名单

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校级优秀毕业生公示名单 按照山东省人事厅、校有关文件要求,各学院本着公开、公正的原则,对2008年校级优秀毕业生进行了认真评选。经学校审查,陈萌等381名被评为2008年校级优秀毕业生,现将名单予以公示; 一、本专科优秀毕业生 基础医学院(121人) 陈萌赵环环臧翠翠徐强李静刘丽慧 靳岭辛嫣燕张路迟辉唐亮王省 杨易宋德臣李芳芳梁明吕浩王炎 高博郭建姜楠刘文君王传梅肖瑞 许媛慧赵大鹏赵延娜迟涛胜高占瑞郭炜 纪小美贾广媛李经颂孙伟瑜王剑薛海鹏 王凯郑玫朱璇李晓玲马碧涛黄玮 李玉成刘锟毛妮宋红彬赵林冰杨荣盼 张瑞王桂蒙梁静雅董小康王蕾王越 司源尚子乂刘文佳李强寇军燕管士伟 冯春霞陈源张向超陈桂风董蓓蓓李昌 张庆杰李丽丽潘登郝苗隗嘉鸿高燕 杨珂耿贵锋吴继芳徐伟任东孙妮娜 刘茜茜李宗芳柴红静赵见文伍婧娟钟长安 陈砚真胡延柱李超李玉王静任书亭 谢伟鑫杨忠马全健王馨蕾刘金芳刘晶晶 梁晓明李永强成涛燕化霞张书娟田海宁 刘春阳崔云鹏郭波郑学芳辛花岳子俊 杨洁邢亚明商辉辉周先磊李胜君裴友翠 罗丹王轩张波牛德国刘辉赵丽 任登锋 药学院(102人) 于刚李明月贾猛周英芬陈志丛张业川 吴超朱祥霞徐珊珊王有龙代娜张一军 彭作兰严立业徐公明张春伟郭丽萍刘鑫 马赞冯春雷李晓蕾王小虎吴萍杨学伟

段其书葛晶晶崔妍鞠美玲刘琼晏贝贝郭振杰张玲袁玉玲王鹏赵金凤陈丛丛王启永高铭良陈朋伟杨灿肖腾云李学段聪聪孙樱丹杨小磊郭霞孙丽萍赵永强王文仁沈惟良刘芳瑞薛刚赵健韦迎春余媛君马宁徐璐罗珊珊章宸吴长岩王振华姜建华黄延亮于燕袁海宁王延春张玉朋孙桂芝毕晓雷贾临超李莹莹徐明婧王徽梁琳范军明刘波巢玉彬郭方马荣华张玥张靖万广辉葛萍萍陈伟徐灵巧戚发恒李磊张乐林毛平平王芳高天屹单晓娟杨清波孙蕾刘敏吴桂丹许致林王翔聂树博蒋东旭宋昌鸽范秀平针灸推拿学院(45人) 孙伟张翠萍隋明庚田超孙晓君李安春马洪举崔云龙陈晟刘丛丛宫宝杰王俊磊任燕波赵慧魏宝王燕孔东杨晓琳董保兴战永亮杨然李婷赵兰风路亮王黎明杜辉刘团辉安增亮张永光胡晓刘敬军季友山徐德科王伟李斌丛竼李喜宾朱振明刘志玲于保金钱新新徐远建舒大青卢加庆王颜华 护理学院(34人) 乔海燕刘娜娜潘同慧王娇滕宏宇王建杨素娟王若维徐婧陈明月盛岩徐晓芝张伟辛永亮柏庆宁张霞魏淑军姚菲李安娜蒲欣薛明玥刘瑜李娅娜许庆超国焕甄淑娟王开海王艳芳单晓玲何晓彬王雪王丽孙晓华孙亚男 人文社科学院(9人) 刘广勇刘银平赵鹏杨银霞陈强强范海楠董琛曲平刘来彪 外国语学院(5人) 王肖婷董晓茹毛莎莎刘麒刘婷婷乔佳

伤寒论重点背诵条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

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

毕业证编号与学校编号查询,很全的列表没有找不到的哦

毕业证编号与学校编号查询,很全的列表没有找不到的哦10378 安徽财贸学院编号 10379 宿州师范专科学校编号 10380 巢湖学院编号 10381 淮南师范学院编号 10383 铜陵学院编号 10384 厦门大学编号 10385 华侨大学编号 10386 福州大学编号 10388 福建工程学院编号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编号 10390 集美大学编号 10392 福建医科大学编号 10393 福建中医学院编号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编号 10395 闽江学院编号 10397 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编号 10398 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编号 10399 泉州师范学院编号 10402 漳州师范学院编号 10403 南昌大学编号

10404 华东交通大学编号10405 东华理工学院编号10406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编号10407 南方冶金学院编号10408 景德镇陶瓷学院编号10410 江西农业大学编号10411 江西医学院编号10412 江西中医学院编号10413 赣南医学院编号10414 江西师范大学编号10416 上饶师范学院编号10417 宜春学院编号 10418 赣南师范学院编号10419 井冈山师范学院编号10420 抚州师范专科学校编号10421 江西财经大学编号10422 山东大学编号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编号10424 山东科技大学编号10426 青岛科技大学编号10427 济南大学编号

10429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编号10430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编号10431 山东轻工业学院编号10433 山东理工大学编号10434 山东农业大学编号10435 莱阳农学院编号10438 潍坊医学院编号10439 泰山医学院编号10440 滨州医学院编号10441 山东中医药大学编号10442 临沂医学专科学校编号10443 济宁医学院编号10444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编号10445 山东师范大学编号10446 曲阜师范大学编号10447 聊城大学编号 10448 德州学院编号 10449 滨州师范专科学校编号10451 烟台师范学院编号10452 临沂师范学院编号10453 泰山学院编号

郝万山伤寒论28讲肾阳虚证

第28 讲肾阳虚证太阳变证,是指的大阳病失治或者误治以後,使临床证候发生了新变化。而新的证候,又不能够用六经正名来命名的,我们就把它叫做太阳变证。我们前面学了,太阳变证的一部分证候,我们首先谈到了变证的治则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由于变证或寒或热,或虚或实,或在脏,或在腑,变化多端,错综复杂,所以在《伤寒论》中就举出了热证的例子、虚寒证的例子。热证的例子我们前面举了虚烦证的例子,举了葛根芩连汤〔证〕,里热又兼有表证发热的例子,举了麻杏石甘汤〔证〕,邪热壅肺的例子。虚寒证的例子,我们首先谈到了心阳虚的一组证候,那就是桂枝甘草汤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证,还有桂枝加桂汤证。随後我们讲了水气病的例子,心阳虚,下焦水邪欲乘虚上冲而出现脐下悸动,奔豚发作前兆的症状,用苓桂枣甘汤,心脾阳虚,水邪上逆,出现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用苓桂术甘汤。水气病还涉及到脾阳虚,脾虚水停,水邪停滞以後,阻遏大阳经气,阻遏太阳腑气,阻遏中焦气机,而出现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等等,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疗,这是我们上次课提到的关於水气病的〔证治〕,随後我们又提到了一组脾虚证,其中有脾虚运化失司、痰湿阻滞,然後出现腹满的厚姜半甘参汤证,又有脾虚气血不足,心脏失养,出现心中悸而烦的小建中汤证。还有脾阳虚,运化失司,寒湿内盛,寒湿下注,里虚寒的下利,又兼有表证的桂枝人参汤证。 现在我们接着往下讲新课,就谈一组肾阳虚的证候。肾阳虚的证候,我们先谈61 条,“下之後,复 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这一条的主症,《伤寒论》的原文说,是“昼日烦躁不得眠” 。这是一个甚麽样的证候呢?应当确切地说这是一个肢体躁动不宁而不自知的躁烦证。躁烦证它的临床特徵是肢体躁动不宁而不自知,它和烦躁不同,烦躁是因烦而躁,因为他有心烦才坐卧不宁,才辗转反侧出现了肢体的躁动。而这这种病人,他是肢体躁动不宁而不自知,严重的时候撮空理线,循衣摸床,这是我们中医大家都熟悉的两个词,肢体躁动不宁,问他找甚麽?要干甚麽?也不会回答,他也不会回答心烦不心烦。是甚麽样的病机导致这样的症状?主要是肾阳虚衰,虚弱的阳气,其实这个病我们在前面曾经提到过,在讲大青龙汤适应证的时候,和少阴阳虚的躁烦证相鉴别的时候,提到过,弱阳勉强和盛阴相争,但是争而不胜,在这种情况下他就出现了,肢体躁动不宁的一种躁扰的症状,为甚麽说是“昼日烦躁不得眠”呢?白天自然界阳气盛,所以肾阳在自然界的阳气资助下,还能够勉强和阴寒相争,所以白天出现躁动不宁,“夜而安静”,不是说夜间病好了,而是夜间自然界中的阴气盛,肾阳得不到阳气的资助,得不到自然界阳气的资助,就更加虚衰,夜间就无力和阴寒相争,不争则静,完全是阴寒邪气占据了优势,阳气没有力量和阴寒相争,不争则静,所以“夜而安静”不是病情减轻了,而是病情更加沉重了。虚弱的阳气连和阴寒邪气相争的能力都没有了,当然就不躁动了。这样的一个证候,见到了肢体躁动不宁,那必须进行鉴别。 下面第一个症状“不呕” ,病人没有呕吐,除外了少阳病胆热扰心的心烦,少阳病是胆热气郁的证候,由於足少阳胆经的经别过於心,所以当少阳胆腑之热循经上扰心神的时候,可以出现心烦。少阳病的主证之一就有心烦喜呕嘛,所以这里的不呕,就告诉你这不是少阳病,言外之意,这里的躁动不宁的证候,不是少阳病的胆热扰心的心烦。“不渴”就除外了阳明里热里实上扰心神的烦躁,阳明的经别上通於心,所以当阳明里热里实,循经上扰心神的时候,常常有烦躁,严重的时候还有心中懊恼,现在有烦躁的证候,肢体躁动不宁,会不会是阳明里热里实上扰心神所造成的烦躁呢?所以他在这里说不渴,那就说这不是阳明病,不是阳明之热、阳明之实热上扰心神所造成的心烦,

最新伤寒论重点条文-一般考试必考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 3 6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 13 20 26 31 34 35 38 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64 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 82 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 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 135 138 146 154 161 163 177 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236、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 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77 303 305

319 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 337、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351 378 伤寒:伤寒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使之一切外感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之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直中: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直接进入三阴经的一种发病方式。凡直中者,病情一般较重 胸胁苦满:苦,用作动词。即病人苦于胸胁满闷不适 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多声音高亢 合病:二经或二经症状同时出现者 并病:一经症状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者,谓之并病 坏病:指因误治使病情恶化,难以用六经正名者 热越:即热邪发泄于外之意 阳浮而阴竭:一指营卫,卫气浮盛,故称阳浮;营阴不足,故称阴弱。一指脉象,轻按则浮,故称阳浮;重按见弱,故称阴弱 荣气和:荣气,即营气。和,平和,即正常。荣气和,即营气未受邪 口不仁:言语不利,食不知味,口中粘腻不清爽 口中合:指口中不苦、不燥、不渴 消渴:形容口渴太甚,急欲饮水,饮不解渴之状 水逆:宿水内停,新水不能受纳,以致渴欲饮水,水入即吐 虚烦:指无形热邪扰于胸膈而致的烦躁。虚,非正气虚,乃与有形实热相对而言,意指热邪之无形 协热而利:协,合也。热,指表热。协热而利,指表热不解而兼下利 酒家:指嗜酒之人 喘家:指素患喘疾之人 目瞑:指闭目懒睁,有畏光感 恍惚心乱:神识昏惑模糊,心中慌乱不安 清谷:即泻下未消化的食物 心中懊憹:心中烦闷殊甚,莫可名状 藏结:证候名。藏亦作脏。指由脏气虚衰,阴寒凝结,气血阻滞而形成的病证 痞:证候名,指痞证,以心下痞塞不舒,按之柔软不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 剂颈而还:剂通齐。剂颈而还,指头部汗出,到颈部而止,颈部以下无汗 脾约:脾之转输功能为胃热所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致肠燥便结者 汗出濈濈然:濈,水外流;汗出濈濈然,是汗出连绵不断的意思 心愦愦:愦,糊涂,昏乱。心愦愦,即形容心中烦乱不安之状 潦水:指地面流动的雨水 郑声:语言重复,声音低微,见于虚证 自利:指自发性下利,非误治所致 脾家实:实,此处指正气充实,非邪实,即脾阳恢复之义 胃家实:胃肠燥热亢盛。胃家,泛胃肠而言;实,是指病证的性质,即邪气盛 但欲寐:精神萎靡,呈似睡非睡状态 下厥上竭:因阳气虚于下而厥逆,故称下厥;因阴血出于上而耗竭,故称上竭 气上撞心:心,泛指心胸部位。气上撞心,即病人自觉有气上冲心胸部位

李冠杰先生经方使用经验和体会11.14讲座

---------------------------------------------------------------最新资料推荐------------------------------------------------------ 李冠杰先生经方使用经验和体会11.14讲座 李冠杰先生对中医经方研究及临床使用 11.14 讲座(01)下面呢我们就以三个问题开始说: 第一个就是自己对经方体系的一点理解吧;第二个方面对经方应用方的一些问题;第三个问题就是对胡希恕老师和冯世伦老师的学术思想的一点理解就是自己在学习中的一点体会。 那么首先说第一个问题对经方体系自己的一点认识,先从中医里面一个很不正常的情况说起。 我在青岛有两个学生,这两个学生都学医十年了,但是他们都觉得自己中医临床疗效都不理想后来就决心学经方,认识他们后就约我到青岛去过一次,其中我有一个学生他做过六年药剂师,对他本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经历,我就跟他聊,你做了这么多年的药剂师(也就是在药店里抓药),我觉着他对中医开方的现状还是很了解的,我就问他: 你以前做药剂师的时候,一天收了一百个处方,那么你这一百个药方里面有多少是经方?他想了想就对我说: 一百个方子里面要是能有五个经方就算是多的。 也就是说他这一天的中药处方里经方占不到百分之五,这是我学生的一个情况。 像这类情况大家应该知道的也不少吧,凡是从事临床工作的应该都有这方面的经验,甚至你现在看看包括网上的一些东西,杂志 1 / 6

上的一些东西都是这样的情况。 再比如说最近的我们遇到的甲流看一看预防甲流的药、治疗甲流的一些药方,我现在一直在关注着它,现在我们当地甲流还很少,但是我很关注这些问题。 我在网上看看了这么多天,就只有一个人发帖子甲流在有的地方在用经方治,用的是什么、用的是什么经方,其他的帖子基本上都不是在用经方。 这里边就带出一个问题出来,一个什么问题呢?我们再仔细的去想一想,咱就说中医的经典。 经方嘛,大家都知道张仲景的这套经方体系是中医里面的经典,我们再去仔细的想一想他这个经方经典经典到什么程度,它是不是中医的经典呢?大家都知道中医里面的经典都是一些古书首当其冲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内经》再往下就是《伤寒论》再排在《伤寒论》后边就是《金贵要略》那么在《金贵要略》的后边,这里边就开始有分歧了,有的人说是《神农本草》还有的人说是《温病条辨》咱不说别的了,就说多了的这两种说法。 咱们再退一步,就是把四大经典改成三大经典,因为第四大经典有争议,所以我们就退回来,我们就讨论前三个经典,这前三个经典《内经》、《伤寒》、《金贵要略》,就这三本书。 而且这里面《金贵要略》和《伤寒论》是同一本书,实际上这也就是两大经典没有争议,大伙都公认的。 我们仔细去看这两大经典,严格的说《黄帝内经》它不是一本

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历年真题整理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2005年 1请结合阴阳学说的观点,谈一下你对唐王冰注解《素问.至真要大论》时所提出的“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认识。 2请简述气的主要来源。 3《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请谈谈你的认识。 4请用简单的表格,说明十二经脉的名称、分类、简要循行部位。 5请简述疠气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原因。 6何谓五行的相生和相克?五行的生克制化对事物有何作用? 7试述肝脾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8何谓“辨证求因”?辨证求因在临床上有何重要指导意义? 9试述整体观念在医学模式转变中的作用? 10中医体质学说在临床辨证治疗方面有哪些应用? 2006年 1《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有何贡献? 2何谓七情?简述七情致病的特点是什么? 3试述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和在四肢的分布规律。 4试分析脑在中医脏腑学说中的地位及其意义。 5试述内生“五邪”学说的主要内容。 6《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出:“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请据此简述你对三因制宜基本治则的认识。 7《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请阐释其含义,并说明其临床指导意义。 8《难经七十七难》曰“见肝之病,则知肝传脾,故先实其脾气。”请结合五行学说,谈谈你的认识。 9请简述气的生成与脏腑的关系。 10请谈谈你对肾藏精的认识。 2007年 1试述阴阳自和的含义及其意义。 2“肺与秋气相通应”有何临床意义。 3请阐述痰饮致病的特点。 4试从整体观念的角度论述中医学的形神统一观。

5如何应用中医体质学说指导临床辨证治疗。 6在中医脏腑学说中,“脑”的地位及其意义是什么? 7试述标本的内涵及治标和治本的缓急取舍?举例说明。 8张介宾说:“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以寒热分阴阳则阴阳不可混。”能用精气分阴阳来解释实寒、实热、虚寒、虚热等寒热性病证吗?解释这些寒热性病证的“阴阳”所指各是什么?简述之。 9试述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的概念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 10阴虚与津液不足有何区别和联系?试述之。 2008年 1如何理解“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2试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生理病理学意义。 3谈谈你对反治法的理解。 4卫生部长陈竺最近指出,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论治、治未病等核心思想,有望对新实际的医学模式转变带来深远影响。试述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对新医学模式的形成有何重要意义。 5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痰饮致病的特点是什么? 7火邪、热邪、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何异同? 8瘀血的成因有哪些?试述之。 9试述金元四大家中滋阴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其思想基础。 10试述肺与大肠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 2009 1.病、证、症的概念及其关系 2.阴阳交感与互藏 3.五脏与脑的关系 4.奇经八脉的关系 5.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6.何谓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请联系五脏论述 7.临床上如何应用因时制宜指导临床?为什么要因时制宜 8.论述治未病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 9.中医如何运用体质进行临床辩证论治 10.请论述中医内生五邪理论 2010年 1.蔵象学说 2.痰饮致病的特点 3.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的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4.肝阳上亢与肝火上炎的区别 5.阴虚与津液不足的区别 6.脑的功能作用

《伤寒论》原文整理,必背条文

00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00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00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0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259.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65.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337.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桂枝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0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0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0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054.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090.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0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附子一枚过汗致阳虚汗漏,表未解 020.太阳病,发热,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国家级名医独家秘方 Microsoft Word 文档

国家级名医秘验方 1.刘渡舟 刘渡舟,辽宁营口人,1917年9月20日出生,1932年拜当地名医王志远为师学医,后转从谢泗泉学习,前后七年。1956年在【北京中医学院】,从事中医教学与临床。先后任古典医籍教研室主任、伤寒论教研室主任、教授,《北京中医学院学报》主编,【国务院?学位评审委员会】中医组成员。 刘渡舟教授著述颇丰,主要著述有《伤寒论通俗讲话》《伤寒论十四讲》《伤寒论诠解》《伤寒挈要》等书。 刘教授在【北京中医学院】从教36年,为中医人才培养做出了具大贡献。自1978年以来,他指导培养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多名。主持了2项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1项获1992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柴胡解毒汤〕 〔组成〕1.柴胡10克 2.黄芩10克 3.茵陈蒿12克 4.土茯苓12克 5.凤尾草12克 6.草河车6克 〔主治〕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表现为谷丙转氨会显著升高,证见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备注〕1、1钱=3.75g 2、〔草河车〕即〔蚤休〕,乃常用草药。 2.俞慎初 俞慎初教授(图中者),男,1915年10月出生,福建福清人。系【福建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

俞老出生于中医世家,曾主编《现代医药》月刊。任上海《复兴中医》杂志编辑,【复兴中医专科学校】教务主任,并任【上海中医专科学校】【中华国医专科学校】教师。先后担任【福建省】政协委员,【中华医史学会】委员,【中国药学史学会】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专题研究咨询专家,【福建省医史学会】主委、名誉主委,【陈修园学说研究会】主委、名誉主委,《福建中医药》杂志编委会副主委,【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理事,【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卫生部《中国医学通史》编委会委员,【福建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台北中医药研究会】顾问。1989-1992年又先后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美国国际传记学院】编入《世界名人录》《澳大利亚及远东名人录》,被聘为国际传记协会顾问。 俞慎初教授从事中医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近60载,学宗古代医学经典《内》《难》及仲景学说,其临证重视医理,深究病机,辨证精详,制方药多崇古人之法,灵活运用前贤名方,且有变化创新。擅治内妇儿各科,尤长于治肝胆疾病。临床喜用虫类药物,善于从肝论治内妇科疾患,治疗胆囊炎、胆石症、中风偏瘫、鼻炎、咳喘及神志病证,每有独到之处。 〔加味五金汤〕 〔组成〕1.金钱草30克 2.海金砂15克 3.鸡内金10克 4.金铃子10克5.川郁金10克 6.玉米须15克。 〔主治〕肝胆结石,尿路结石,以及肝炎、胆囊炎、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服。 〔加减〕1.肝胆结石,加枳壳6克、朴硝6克 2.大便不通,加元明粉12克 3.尿路结石,加石苇12克、猫须草12克 4.有绞痛者,加元胡10克、生甘草3克,以缓解疼痛。 〔典型病例〕林某,男,60余岁,1984年8月就诊,患者侨居印度尼西亚40余年,4年来患胆囊结石症,经常右胁部胀痛,多在清晨四、五点左右。小便经常色黄如茶。因年

ternet基础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教案首页 教研室主任:曹慧 授课人: 学院年级专业年月日 题目:第七章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基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定义和功能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结构、组成和拓扑结构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内容与时间分配: 第一学时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 第二学时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结构、组成和拓扑结构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结构、组成和拓扑结构 难点--------局域网的基本组成和主要技术指标 教具准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教案内文 第一学时: 第七章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基础 §7.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7.1.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联机终端网络是一种主要的系统结构形式,从计算机技术上来看,这是由单用户独占一个系统发展到分时多用户系统,即多个终端用户分时占用主机上的资源,这种结构被称为第一代网络。 2.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 为了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并减轻主机的负担,以单机联机系统为基础,在主机和通信线路之间设置通信控制处理机,负责全部的通信任务,让主机专门进行数据处理,以提高效率;在终端会聚处设置集中器,其一端使用多条低速线路与各终端相连,另一端用一条高速线路与主机相连,实现高速通讯;使用多点通信线路即在一条通信线路上连接多个终端,以提高线路的利用率。 3.计算机网络 将多个单计算机联机系统连接起来,以一台或多台主机作为网络的中心,并利用通信线路将多台主机连接起来。连接形式有两种:一是主机通过通信线路直接连接的形式。二是在主机之间设置通信控制处理机,负责各主机之间的通信处理和控制。 7.1.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凡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讯线路和设备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可称为计算机网络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 数据交换和通信 计算机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终端之间,可以快速可靠地相互传递数据、程序或文件。 (2) 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中提供的资源(包括硬件、软件和数据)是计算机网络组网的主要目标之一。计算机的许多资源是十分昂贵的,不可能为每个用户所拥有,这些昂贵的资源都可以为计算机网络上的用户所共享。 (3)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提高可靠性表现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各台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彼此互为后备机,一旦某台计算机出现故障,故障机的任务就可由其他计算机代为处理,大大提高了可靠性。 (4) 分布式网络处理和负载均衡 对于大型的任务或当网络中某台计算机的任务负荷太重时,可将任务分散到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上进行,这样既可以处理大型的任务,使得一台计算机不会负担过重,又提高了计算机的利用率。

《伤寒论》背诵条文内容

《傷寒論》背誦條文內容 1、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2、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3、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 12、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13、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 16、(上)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16.(下)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20、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23、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25、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26、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27、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31、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 32、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33、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34、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 35、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38、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

山东中医药大学校徽xx年山东中医药大学大一新生开学报到时间和新生入学手册指

山东中医药大学校徽xx年山东中医药大学大一新生开学报 到时间和新生入学手册指 转眼到了8月中旬,xx年9月山东中医药大学又一大批学生即将走入大学校门,进入大学,摆脱了初高中那种学习压力,人生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开始,在同学们即将踏上新的征程时,我们也为你们高兴和骄傲,在你们临行前,除了父母的叮咛和期望以外,在这里还要提醒你们几件事儿,希望你们报到顺利,并预祝大学生活丰富多彩。 山东中医药大学大一新生报道交流群:119408121 xx年山东中医药大学新生开学报道时间和注意事项 一、山东中医药大学生报名注册流程 在乘校车前往校园的路途中,迎新人员会为新生们发《迎新手册》,手册里面的内容为两大块:学校介绍和入学流程介绍,另外还会附上校园的平面图。同学们要仔细阅读迎新手册,以便到校后顺利地办理各项手续。新生的报到手续总体分为两部分:住宿手续和入学手续。 xx年山东中医药大学大一新生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和收到查询时间通知 xx年山东中医药大学大一新生入学指南和入学手册 xx年山东中医药大学大一新生入学考试科目,考试资料和内容 xx年山东中医药大学大一新生入学必备物品清单(汇总篇) xx年山东中医药大学新生开学必备物品清单(最全) xx年山东中医药大学新生军训必备物品清单(女生)

xx年山东中医药大学大一新生入学必备品列表清单,大学新生开 学必备物品 xx年山东中医药大学新生转专业及转专业考试流程注意事项 xx年山东中医药大学大一新生军训科目和军训注意事项 xx年山东中医药大学新生QQ群,大一新生QQ群号 二、山东中医药大学新生资格审核 到达学校,你从校车下来后,就会看到各院系的迎新人员举着标 明院系的彩旗在车门口迎接新生。只要找到自己的院系的迎新人员,他们就会领你到你们院系的新生接待处。到了自己院系的新生接待处,就会有院系学工组的老师为你做新生资格审核,你必须出示自己的 * 、录取通知书和准考证,自带档案的同学需上交档案。而后你会被告知自己的宿舍房间号和领到一张报到证,上面会注明你的院系和你的学号,你凭着这张报到证去办理后续的手续。 三、山东中医药大学住宿手续 迎新的老师会安排一位师兄或师姐陪你去办理各项手续,有什么 不懂的可以马上请教。各位师兄师姐顶着烈日甚至有时是冒着大雨都面带微笑热情地为你服务,一定要记得对他们说声谢谢。学长会先带你去宿舍,办好住宿手续。住宿手续一般比较简单,通常只要到住宿管理中心或公寓一楼的宿管处,向工作人员出示你的报到证并填一些简单的个人资料,对方会告知你的宿舍号和床号并交给你一把宿舍钥匙。将行李放到分配好的宿舍,然后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去办理入学手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