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形原理重点及答案

材料成形原理重点及答案
材料成形原理重点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表面张力—表面上平行于表面切线方向且各方向大小相等的张力。表面张力是由于物体在表面上的质点受力不均匀所致。

粘度-表面上平行于表面切线方向且各方向大小相等的张力。或作用于液体表面的应力τ大小与垂直于该平面方向上的速度梯度dvx/dvy的比例系数。

表面自由能(表面能)-为产生新的单位面积表面时系统自由能的增量。

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即液态金属充填铸型的能力。

液态金属的流动性-是液态金属的工艺性能之一,与金属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及其物理性质有关。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0—特定温度T*下固相合金成分浓度CS*与液相合金成分CL*达到平衡时的比值。均质形核和异质形核-均质形核(Homogeneous nucleation) :形核前液相金属或合金中无外来固相质点而从液相自身发生形核的过程,亦称“自发形核” 。非均质形核(Hetergeneous nucleation) :依靠外来质点或型壁界面提供的衬底进行生核过程,亦称“异质形核”。

粗糙界面和光滑界面-从原子尺度上来看,固-液界面固相一侧的点阵位置只有50%左右被固相原子所占据,从而形成一个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界面层。粗糙界面在有些文献中也称为“非小晶面”。

光滑界面—从原子尺度上来看,固-液界面固相一侧的点阵位置几乎全部为固相原子占满,只留下少数空位或台阶,从而形成整体上平整光滑的界面结构。也称为“小晶面”或“小平面”。

“成分过冷”与“热过冷”-液态合金在凝固过程中溶质再分配引起固-液界面前沿的溶质富集,导致界面前沿熔体液相线的改变而可能产生所谓的“成分过冷”。这种仅由熔体存在的负温度梯度所造成的过冷,习惯上称为“热过冷” 。

内生生长和外生生长-晶体自型壁生核,然后由外向内单向延伸的生长方式,称为“外生生长”。平面生长、胞状生长和柱状枝晶生长皆属于外生生长。等轴枝晶在熔体内部自由生长的方式则称为“内生生长”。

枝晶间距-指相邻同次枝晶间的垂直距离。它是树枝晶组织细化程度的表征。

共生生长-是指在共晶合金结晶时,后析出的相依附于领先相表面而析出,进而形成相互交叠的双相晶核且具有共同的生长界面,依靠溶质原子在界面前沿两相间的横向扩散,互相不断地为相邻的另一相提供生长所需的组元,彼此偶合的共同向前生长。

离异生长-两相的析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彼此分离的,因而形成的组织没有共生共晶的特征。这种非共生生长的共晶结晶方式称为离异生长,所形成的组织称离异共晶。

孕育与变质-孕育主要是影响生核过程和促进晶粒游离以细化晶粒;而变质则是改变晶体的生长机理,从而影响晶体形貌。变质在改变共晶合金的非金属相的结晶形貌上有着重要的应用,而在等轴晶组织的获得和细化中采用的则是孕育方法。

联生结晶-熔池边界未熔母材晶粒表面,非自发形核就依附在这个表面,在较小的过冷度下以柱状晶的形态向焊缝中心生长,称为联生结晶(也称外延生长)。

择优生长-那些主干取向与热流方向平行的枝晶,较之取向不利的相邻枝晶生长得更为迅速。它们优先向内伸展并抑制相邻枝晶的生长。在逐渐淘汰趋向不利的晶体过程中发展成柱状晶组织。这种互相竞争淘汰的晶体生长过程称为晶体的择优生长。

快速凝固-是指采用急冷技术或深过冷技术获得很高的凝固前沿推进速率的凝固过程。

气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气体溶入金属的饱和浓度。影响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及压力、气体的种类和合金的成分。

熔渣的碱度-是熔渣中的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浓度的比值(分子理论)或液态熔渣中自由氧离子的浓度(或氧离子的活度)(离子理论)。

熔渣的氧化和还原能力-是指熔渣向液态金属中传入氧(或从液态金属中导出氧)的能力。

扩散脱氧-是在液态金属与熔渣界面上进行的,利用(FeO)与[FeO]能够互相转移, 趋于平衡时符合分配定律的机理进行脱氧。

25沉淀脱氧-是指溶解于液态金属中的脱氧剂直接和熔池中的[FeO]起作用,使其转化为不溶于液态金属的氧化物,并脱溶沉淀转入熔渣中的一种脱氧方式。

26真空脱氧-钢液的熔化过程是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利用抽真空降低气相中CO分压来加强钢液中碳的脱氧能力。

27 偏析-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

28微观和宏观偏析-微观偏析是指微小范围(约一个晶粒范围)内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有晶界和晶内偏析之分。宏观偏析是指宏观尺寸上的偏析,包括:正常偏析、逆偏析、V形偏析和逆V形偏析、带状偏析与层状偏析和重力偏析。

29 气孔-因气体分子聚集而产生的孔洞。气孔有析出性气孔、反应性气孔和侵入性气孔之分。

30、冷裂纹和热裂纹-金属凝固冷却至室温附近发生的开裂现象称之为冷裂纹;在固相线附近发生的裂纹称之为热裂纹。

32.溶质再分配-由于合金凝固过程中随温度的变化,固液界面前沿溶质富集并形成浓度梯度。所以,溶质必须在液、固两相重新分布,即所谓的“溶质再分配”。

33焊接-通过加热或加压,或者两者并用,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两个分离的工件(同种或异种金属或非金属,也可以是金属与非金属)产生原子(分子)间结合而形成永久性连接的工艺工程。

34热影响区-焊接过程中,焊缝周围未熔化的母材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发生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的区域。该区主要发生物理冶金过程。

36 焊接的合金化-把需要的合金元素加入到金属中去的过程。合金化的目的:首先,补偿在高温下金属由于蒸发或氧化造成的损失;其次是为了消除缺陷,改善焊缝金属的组织与性能,或为了获得具有特殊性能的堆焊金属。

39内力-在外力作用下,变形体内各质点就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力。

40内应力—没有外力的作用条件下,平衡物体内部的应力。

41焊接瞬时应力—在焊接加热冷却过程中某一瞬时中存在的应力。

42焊接残余应力—焊件完全冷却、温度均匀化后残留于焊件中的应力。

43焊接变形-在焊接过程中,由于不均匀加热和冷却收缩,势必使构件产生局部鼓曲、歪曲、弯曲或扭转等。焊接变形的基本形式有纵、横向收缩,角变形,弯曲变形,扭曲变形和波浪形等。实际的焊接变形常常是几种变形的组合。

44 裂纹-在应力与致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材料的原子结合遭到破坏,在形成新界面时产生的缝隙称为裂纹。

45 塑性-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46热塑性变形-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变形。

47、张量-由若干个当量坐标系改变时满足转换关系的所有分量的集合。

48 塑性-指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永久变形而不被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50、应力球张量-也称静水应力状态,不能使物体产生形状变化,而只能产生体积变化,即不能使物体产生塑性变形。

51、加工硬化-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位错运动所受到的阻力增大),金属的强度和硬度增加,而塑性和韧性下降,即产生了加工硬化。

53、滑移-晶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其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和该晶面上的一定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产生的相对移动。

54、主切应力平面-一般把切应力有极值的平面称为主切应力平面

55、平面应变状态-如果物体内所有质点都只在同一个坐标平面内发生变形,而在该平面的法线方向没

有变形,这种变形称为平面变形。

二、简答题

1 实际液态金属的结构

实际金属和合金的液体由大量时聚时散、此起彼伏游动着的原子团簇、空穴所组成,同时也含有各种固态、液态或气态杂质或化合物,而且还表现出能量、结构及浓度三种起伏特征,其结构相当复杂。

2 液态金属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

1)熔点表面张力与原子间作用力的关系:原子间结合力u0↑→表面内能↑→表面自由能↑→表面张力↑2)表面张力与原子体积(δ3)成反比,与价电子数Z成正比

3)温度表面张力与温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4)溶质元素合金元素或微量杂质元素对表面张力的影响。向系统中加入削弱原子间结合力的组元,会使u0减小,使表面内能和表面张力降低。

3 简述大平板铸件凝固时间计算的平方根定律

τ=ξ2/K2,即金属凝固时间与凝固层厚度的平方成正比。K为凝固系数,可由试验测定。当凝固结束时,ξ为大平板厚度的一半。

4 铸件凝固方式的分类(逐层凝固、糊状凝固、中间凝固)

根据固、液相区的宽度,可将凝固过程分为1.逐层凝固方式与2.体积凝固方式(或糊状凝固方式)。当固液相区很窄时称为逐层凝固方式,反之为体积凝固方式。固液相区宽度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中间凝固方式”。

5 简述Jackson因子与界面结构的关系

Jackson因子α可视为固—液界面结构的判据:凡α≤2的物质,晶体表面有一半空缺位置时自由能降低,此时的固—液界面形态被称为粗糙界面,大部分金属属于此类;凡属α>5的物质凝固时界面为光滑面,有机物及无机物属于此类;α=2~5的物质,常为多种方式的混合,Bi、Si、Sb等属于此类。

6 试写出“固相无扩散,液相只有有限扩散”条件下“成分过冷”的判据,并分析哪些条件有助于形成“成分过冷”。

“固相无扩散,液相只有有限扩散”条件下“成分过冷”的判据:

00

(1)

L

L

G m C K R D K

-

<

下列条件有助于形成“成分过冷”:

(1)液相中温度梯度G L小,即温度场不陡。(2)晶体生长速度快(R大)。(3)液相线斜率m L大。

(4)原始成分浓度C0高。(5)液相中溶质扩散系数D L低。(6)K0<1时,K0小;K0>1时,K0大。

7 写出成分过冷判别式(在“固相无扩散,液相为有限扩散”条件下),讨论溶质原始含量C0、晶体生长速度R、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温度梯度GL对成分过冷程度的影响,并以图示或文字描述它们对合金单相固溶体结晶形貌的影响。

答:成分过冷判别式为:

00

(1)

L l

G m C K

R K

-

<

(1)随着C0增加,成分过冷程度增加;

(2)随着R增加,成分过冷程度增加;

(3)随着GL减小,成分过冷程度增加;

如图所示,当C0一定时,GL减小,或R增加,晶体形貌由平面晶依次发展为胞状树枝晶、柱状树枝晶、等轴树枝晶;而当GL、R一定时,随C0的增加晶体形貌也同样由平面晶依次发展为胞状树枝晶、柱状树枝晶、等轴树枝晶。

8 层片状共晶的形核和长大方式

材料成型原理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材料成形原理》命题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材料成形原理》考试科目是我校为招收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由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命题。考试的评价标准是普通高等学校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和相近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应考范围包括:焊接热源及热过程,熔池凝固及焊缝固态相变,焊接化学冶金,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焊接缺陷与控制;金属塑性成形的物理基础,应力分析,应变分析,屈服准则,应力应变关系,变形与流动问题,塑性成形力学的工程应用。 三、评价目标 《材料成形原理》是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和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考试旨在考查考生是否了解材料成形的基本过程、基本特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否掌握了材料成形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及应用。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 答题时间:180分钟;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焊接热源及热过程 1、与焊接热过程相关的基本概念 2、熔焊过程温度场 3、焊接热循环 二、熔池凝固及焊缝固态相变 1、焊接熔池凝固特点 2、焊接熔池结晶形态 3、结晶组织的细化 4、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不均匀性 5、焊缝固态相变 6、焊缝性能的控制 三、焊接化学冶金 1、焊接化学冶金过程的特点 2、焊缝金属与气相的相互作用 3、焊缝金属与熔渣的相互作用 4、焊缝金属的脱氧与脱硫 5、合金过渡 四、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 1、焊接热循环条件下的金属组织转变特点 2、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

五、焊接缺陷与控制 1、焊缝中的夹杂与气孔 2、焊接裂纹 六、金属塑性成形的物理基础 1、冷塑性变形与热塑性变形 2、影响塑性与变形抗力的因素 七、应力分析 1、应力张量的性质 2、点的应力状态与任意斜面上的应力 3、主应力,主切应力,等效应力 4、应力球张量与偏张量 八、应变分析 1、应变张量的性质 2、工程应变、对数应变、真实应变 九、屈服准则 1、Tresca屈服准则与Mises屈服准则 2、屈服轨迹与屈服表面 十、应力应变关系 1、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2、增量理论与全量理论 十一、变形与流动问题 1、影响变形与流动的因素 2、摩擦及其影响 十二、塑性成形力学的工程应用。 1、主应力法的应用 2、滑移线法的应用 2014试题范围:今年的真题跟去年论坛里回忆的真题考的内容有80%都不一样。还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100分,选做题50分。必做题包括塑性和焊接,选做题塑性焊接二选一。必做题前四题是塑性,后五题为焊接。选做题中:塑性部分是三题计算题,焊接部分有五题,第一题是计算题,后四题为分析简答题。 必做题:塑性考了 1.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2.什么是应力偏张量,应力球张量以及它们的物理意义。 3.考了对数应变和相对应变。4.还考了塑性成形过程中的力学方程。焊接考了 1.结晶裂纹的影响因素,防治措施 2.还考了熔渣的脱氧 3.熔渣的碱度对金属氧化,脱氧等等的影响。其他的忘了,跟去年考的很不一样,好多不会。 选作题;塑性是考了三个计算题,我没注意看,反正考了利用屈服准则来计算,还考了正应力,切应力,主应力的计算。最后一题利用主应力法来计算什么,我选做题选的是焊接,

材料成型原理题库

陶瓷大学材料成型原理题库 热传导:在连续介质内部或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而仅依靠分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来传递热量。 热对流:流体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 热辐射:是物质由于本身温度的原因激发产生电磁波而被另一低温物体吸收后,又重新全部或部分地转变为热能的过程。 均质形核:晶核在一个体系内均匀地分布 凝固:物质由液相转变为固相的过程 过冷度:所谓过冷度是指在一定压力下冷凝水的温度低于相应压力下饱和温度的差值 成分过冷:这种由固-液界面前方溶质再分配引起的过冷,称为成分过冷 偏析: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发生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 残余应力:是消除外力或不均匀的温度场等作用后仍留在物体内的自相平衡的内应力 定向凝固原则:定向凝固原则是采取各种措施,保证铸件结构上各部分按距离冒口的距离由远及近,朝冒口方向凝固,冒口本身最后凝固。 屈服准则:是塑性力学基本方程之一,是判断材料从弹性进入塑性状态的判据 简单加载;在加载过程中各个应力分量按同一比例增加,应力主轴方向固定不变 滑移线:塑性变形金属表面所呈现的由滑移所形成的条纹 本构关系;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 弥散强化:指一种通过在均匀材料中加入硬质颗粒的一种材料的强化手段 最小阻力定律:塑性变形体内有可能沿不同方向流动的质点只选择阻力最小方向流动的规律 边界摩擦:单分子膜润滑状态下的摩擦 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中添加少量的物质,以改善晶粒形核绿的工艺 孕育处理;抑制柱状晶生长,达到细化晶粒,改善宏观组织的工艺 真实应力:单向拉伸或压缩时作用在试样瞬时横截面上是实际应力 热塑性变形: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变形 塑性: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塑性加工:使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并获得所需形状的一种加工工艺 相变应力:金属在凝固后冷却过程中产生相变而带来的0应力 变形抗力:反应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 超塑性: 材料在一定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下,呈现出异常低的流变应力,异常高的流变性能的现象

材料成形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材料成型原理 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 第一部分:液态金属凝固学 1.1 答:(1)纯金属的液态结构是由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或裂纹组成。原子集团的空穴或 裂纹内分布着排列无规则的游离的原子,这样的结构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液体内部 存在着能量起伏。 (2)实际的液态合金是由各种成分的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裂纹、杂质气泡 组成的鱼目混珠的“混浊”液体,也就是说,实际的液态合金除了存在能量起伏外, 还存在结构起伏。 1.2答: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是界面张力的一个特例。表面张力对应于液-气的交界面,而 界面张力对应于固-液、液-气、固-固、固-气、液-液、气-气的交界面。 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ρ的关系如(1)ρ=2?/r,因表面张力而长生的曲面为球面时,r为球面的半径;(2)ρ=?(1/r1+1/r2),式中r1、r2分别为曲面的曲率半径。 附加压力是因为液面弯曲后由表面张力引起的。 1.3答: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和冲型能力都是影响成形产品质量的因素;不同点:流动性是确 定条件下的冲型能力,它是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由液态合金的成分、温度、杂 质含量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而冲型能力首先取决于流动性,同时又与铸件结构、 浇注条件及铸型等条件有关。 提高液态金属的冲型能力的措施: (1)金属性质方面:①改善合金成分;②结晶潜热L要大;③比热、密度、导热系大; ④粘度、表面张力大。 (2)铸型性质方面:①蓄热系数大;②适当提高铸型温度;③提高透气性。 (3)浇注条件方面:①提高浇注温度;②提高浇注压力。 (4)铸件结构方面:①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铸件厚度; ②降低结构复杂程度。 1.4 解:浇注模型如下:

2005年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形原理考研试题

华中科技大学 二O O 五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材料成形原理 适用专业:材料加工工程 (除画图题外,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 题上及草稿纸上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交回) 试卷编号:416 共 3 页 第 1 页 姓名: 报考学科、专业: 准考证号码: 密封线内不要写题 注意:本试卷分A 、B 、C 、D 四部分,其中A 卷为必作题卷,B 、C 、D 卷为选作题卷(任选其中一卷),各卷满分为75分,总分150分。 例如:A 卷(75分)+B 卷(75分)=150分;或:A 卷(75分)+C 卷(75分)=150分 或:A 卷(75分)+D 卷(75分)=150分。 A 卷(75分) 一、名词解释(2×5=10分) 1.非均质形核;2.成分过冷;3.定向凝固;4.反应性气孔;5.带状偏析 二、简述题(8×5=40分) 1.影响液态金属界面张力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单相合金平面生长的条件是什么? 3.防止凝固组织产生缩孔缩松的途径主要有哪几种? 4.为什么使用碱性焊条比酸性焊条对工件表面铁锈(FeO ?nH 2O )更敏感? 5.如何消除焊件内部的残余应力? 6.熔焊接头和钎焊接头在连接机理上有何区别? 7.焊接工艺参数(有效热功率q 和焊接速度v )对低碳钢薄板焊接(平对接焊缝)的温度场有何影响? 8.低碳钢焊缝的室温组织是什么?

试卷编号:416 共 3 页 三、(6分) 何谓一阶张量?何谓二阶张量? 四、(6分) 何谓塑性指标,它是否具有普遍与绝对的意义? 五、(6分) 试写出计算摩擦应力的两个常用公式。 六、(7分) 在金属塑性加工的理论分析中,常将实际的金属材料分成哪几种材料模型?并画出对应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的示意图。 B 卷(75分) 焊 接 (分析计算题) 一、(20分) 已知焊条药皮质量系数为0.4,焊丝含Mn 量为9%,其过渡系数为0.8, 母材含Mn 量为1.5%,熔合比为0.2。要求焊缝中Mn ≥12%以确保其耐磨性能,药皮中要加入多少含Mn 量为75%的锰铁合金粉? 二、(20分) 在焊接工艺中,合金化的目的是什么?常采用哪几种合金化方式? 三、(20分) 16Mn 焊接HAZ 的组织区域有哪几种?分别分析它们的形成条件。 四、(15分) 焊缝金属中,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如何减少焊缝金属中 氢的含量? C 卷(75分) 金属塑性成形力学 一、(21分) 试从等效应力σ的定义式出发,证明: ''32ij ij σσσ= 式中,'ij σ是应力偏张量。 二、(33分) 设有薄壁圆筒,半径为r ,两端面是半径为r 的薄壁半球壳,设壁厚全部为t<0),试求对应的应变速率张量? (21分)大圆筒拉深为小圆筒,如下图所示。设变形只发生在工件的圆锥面上,锥面与轴线的夹角为α,不计接触面上的摩擦应力,且忽略凹模出口处的弯曲效应,圆筒的厚度为t 且在拉深时保持不变,设材料的真实应力为s ,试用主应力法求拉深力。 D 卷(75分) 液态金属凝固学 一. (15分)细化凝固组织的生核剂主要有哪几类,其生核作用的机理分别是什么? 二. (20分)用Al-10%Cu 合金浇注一水平细长试棒,使其自左至右单向凝固,并保持固-液界面为平面,当固相无Cu 的扩散,液相中Cu 均匀混合时,求: (1) 凝固20%时,固液界面的*s C 和*L C 。 (2) 凝固完毕,共晶体所占比例。 (3) 如果凝固条件现改为完全平衡凝固,凝固后试棒中共晶体的数量有多少? (Al-Cu 合金相图的主要参数:33.0%E C Cu =, 5.7%sm C Cu =,660m T =℃,548E T =℃。) 三. (20分)何谓热力学能障和动力学能障?凝固过程是如何克服这两个能障的? 四. (20分)试述析出性气孔的特征、形成机理及主要防止措施。

材料成型原理(上)考试重点复习题

《材料成形原理》阶段测验 (第一章)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1、下图中偶分布函数g(r),液体g(r)为c图,晶态固体g(r)为a图,气体g(r)为 b 图。 (a)(b)(c) 2、液态金属是由大量不停“游动”着的原子团簇组成,团簇内为某种有序结构,团簇周围是一些散乱无序的原子。由于“能量起伏”,一部分金属原子(离子)从某个团簇中分化出去,同时又会有另一些原子组合到该团簇中,此起彼伏,不断发生着这样的涨落过程,似乎原子团簇本身在“游动”一样,团簇的尺寸及其内部原子数量都随时间和空间发生着改变,这种现象称为结构起伏。 3、对于液态合金,若同种元素的原子间结合力F(A-A、B-B) 大于异类元素的原子间结合力F(A-B),则形成富A及富B的原子团簇,具有这样的原子团簇的液体仅有“拓扑短程序”;若熔体的异类组元具有负的混合热,往往F(A -B)>F(A-A、B-B),则在液体中形成具有A-B化学键的原子团簇,具有这样的原子团簇的液体同时还有“化学短程序”。 4、液体的原子之间结合力(或原子间结合能U)越大,则内摩擦阻力越大,粘度也就越大。液 体粘度η随原子间结合能U按指数关系增加,即(公式):?? ? ? ? ? = T U T B B k exp k 2 3 τ δ η。 5、加入价电子多的溶质元素,由于造成合金表面双电层的电荷密度大,从而造成对表面压力大,而使整个系统的表面张力增大。 6、铸件的浇注系统静压头H越大,液态金属密度 1 ρ及比热 1 C、合金的结晶潜热H ?越大,浇注温 度 浇 T、铸型温度T型越高,充型能力越强。 7、两相质点间结合力越大,界面能越小,界面张力就越小。两相间的界面张力越大,则润湿角越大,表示两相间润湿性越差。 8、铸件的浇注系统静压头H越大,液态金属密度 1 ρ及比热 1 C、 合金的结晶潜热H ?越小,浇注温度 浇 T、铸型温度T型越高, 充型能力越强。 9、右图为碱金属液态的径向分布函数RDF,请在图中标注液 态K的平均原子间距r1的位置,并以积分面积(涂剖面线)表 达液态K的配位数N1的求法。见图中标注 10、试总结原子间相互作用力、温度、原子间距、表面活性元 素对液态金属的粘度、表面张力的总体规律。(可写于背面)

重点总结 (1)

第一节了解即可,没有出过题。 第二节 1. 纯金属的液态结构(11 页第三段) 2. 实际金属的液态结构(11 页第四段第五行,从“因此,实际液态金 属-----”到段末) 3. 名词解释温度起伏,结构起伏,能量起伏(11 页三、四段中) 4. 13 页第一段“X 射线衍射-----” 第三节 5. 影响液态金属粘度的因素(14 页) (1)化学成分,难熔化合物的液体粘度较高,熔点低的共晶成分合金粘度低 (2)温度,液体金属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3)非金属夹杂物,非金属夹杂物使液态金属粘度增加 6. 粘度在材料成形过程中的意义 (1)对液态金属净化的影响 (2)对液态合金流动阻力的影响 (3)对凝固过程中对流的影响 7. 名词解释,表面张力(15 页最下面一句“总之,一小部分---”) 8. 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16 页第一段) 9. 衡量界面张力的参数(16 页第五段及第六段) 10. 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见2005 年A 卷二大题1 小题) 第四节 11.流变铸造及特点(21 页第一段“即使固相体积分数达到---”至最后,及21 页最后一段,22 页第一段) 12.半固态金属表观粘度的影响因素(21 页2 3 4 段)

1. 铸造概念(22 页第一段第一句) 第一节 2. 液态金属充型能力和流动性有何本质区别(见2006 年A 卷第2 题) 3. 两种金属停止流动机理 (1)纯金属和窄结晶温度范围合金的停止流动机理(22 页最后一段) (2)款结晶温度范围合金停止流动机理(23 页第二三段) 4. 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及促进措施 (一)金属性质方面的因素 1.合金成分2.结晶潜热3. 金属比热容4. 液态金属粘度5. 表面张力 (二)铸型性质方面的因素 1. 铸型蓄热系数,蓄热系数越大,铸型的激冷能力就越强 2. 铸造温度 (三)浇注条件方面因素 1. 浇注温度 2. 充型压头 3. 浇注系统结构 (四)铸件结构方面因素 1. 折算厚度 2. 铸件复杂程度 (每点后最好总结一句话) 第二节 5. 金属凝固过程中的流动(第二节1、2 段) 第三节 6. 了解存在三种传热;对流传热,传导传热,辐射传热即可 7. 铸件的凝固方式及影响因素(34 页倒数第二段到36 页第一段) 第四节 8. 了解存在三种计算凝固时间的方法1 理论计算法2 平方根定律3 折算厚度法即可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型原理考试重点.

第一篇第一章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1.凝固不过只是一种相变过程,即物质从液态转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2.相变不只是发生在固相、液相、气相三相之间,在固相中间也是会有相变,即同素异构转变。 3.对金属晶体加热以后,晶体受热膨胀,若对晶体进一步加热,则达到激活能数值的原子数量也进一步增加。原子离开点阵后,即留下自由点阵—空穴。 空穴的产生,造成局部地区的势垒的减少,使得邻近的原子进入空穴位置,这样就是造成空穴的位移。在熔点附近,空穴数目可以达到原子总数的1%。这样在实际晶体中,除按一定点阵排列外,尚有离位原子与空穴。 当这些原子的数量达到某一数量值时,首先在晶界处的原子跨越势垒而处于激活状态,以致能脱离晶粒的表面而向邻近的晶粒跳跃,导致原有晶粒失去固定形状与尺寸,晶粒间可出现相对流动,称为晶界粘性流动。 液态金属中的原子排列,在几个原子间距的小范围内与固态原子基本一致,而远离原子后就完全不同于固态,这个就称为“近程有序”、“远程无序”。固态的原子为远程有序。 4.在熔点温度的固态变为同温度的液态时,金属要吸收大量的热量,称为熔化潜热。 5.固态金属的加热熔化符合热力学规律:Eq=d(U+pV)=dU+pdV=dH dS=Eq/T,其大小描述了金属由固态变成液态时原子由规则排列变成非规则排列的紊乱程度。 6.熵值变化是系统结构紊乱性变化的量度。 7.液态金属的结构:纯金属结构是由原子集团、游离原子和空穴组成;液态金属的结构是不稳定的,而是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这种原子集团与空穴的变化现象称为“结构起伏”,同时还存在大量的能量起伏。

实际液态金属极其复杂,其中包括各种化学成分的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夹杂物及气泡,是一种“浑浊”的液体。存在温度起伏、结构起伏和成分起伏。 8.液态金属的性质:⑴粘度:实质上就是原子间作用力,影响因素①化学成分 一般的难熔化合物的物体粘度高,而熔点低的共晶成分合金的粘度低;②温度 液态金属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③非金属夹杂物 液态金属中固态的非金属夹杂物使液态金属的粘度增加,主要是因为夹杂物的存在使液态金属成为不均匀的多相体系,液相流动时的内摩擦力增加所致。意义:①对液态金属净化的影响;上浮的动力F=V(γ1-γ2),半径在0.1cm 以下的球形杂质阻力Fc=6πrνη,由此可知速度,此即斯托克斯公式;②对液态合金流动阻力的影响;当液体以层流方式流动时,阻力系数大,流动阻力大,因此在成型过程中以紊流方式流动最好;③对液态金属中液态合金对流的影响,液态金属在冷却和凝固过程中,由于存在温度差和浓度差而产生浮力,它是液态合金对流的驱动力,当浮力大于或等于粘滞力时则产生对流,粘度越大对流强度越小。 ⑵表面张力液体或固体同空气或真空接触的界面叫表面,一小部分的液体单独在大气中出现时,力图保持球形状态,说明总有一个力的作用使其趋向球状,这个力称为表面张力。 液体内部分子或原子处于力的平衡状态,而表面层上的分子或原子受力不均匀,结果产生指向液体内部的合力,此即表面张力产生的根源。 ΔW=σΔA=ΔGb ,即为单元 面积的自由能,界面能σAB=σA+σB―W AB 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①熔点,表面张力的实质是质点间的作用力,故原子间结合力大的物质,其熔点、沸点高,则表面张力往往越大。②温度 大部分金属和合金,如铝、镁,锌等,其表面张力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因为温度升高使液体质点间结合力减弱。③溶质元素 溶质元素对表面张力的影响分为两类,使表面张力降低的溶质元素叫做表面活性元素,“活性”之义表面含量大于内部含量,称为正吸附元素;提高表面张力的元素称为非表面活性元素,θ σσσcos Lc Sc SL +=

材料成形原理经典试题及答案

《材料成形基础》试卷(A)卷 考试时间:120 分钟考试方式:半开卷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 润湿角是衡量界面张力的标志,润湿角?≥90°,表面液体不能润湿固体;2.晶体结晶时,有时会以枝晶生长方式进行,此时固液界面前液体中的温度梯度为负。3.灰铸铁凝固时,其收缩量远小于白口铁或钢,其原因在于碳的石墨化膨胀作用。 4. 孕育和变质处理是控制金属(或合金)铸态组织的主要方法,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孕育主要影响生核过程,而变质则主要改变晶体生长方式。 5.液态金属成形过程中在固相线附近产生的裂纹称为热裂纹,而在室温附近产生的裂纹称为冷裂纹。 6.铸造合金从浇注温度冷却到室温一般要经历液态收缩、固态收缩和凝固收缩三个收缩阶段。 7.焊缝中的宏观偏析可分为层状偏析和区域偏析。 8.液态金属成形过程中在附近产生的裂纹称为热裂纹,而在附近产生的裂纹成为冷裂纹。 9.铸件凝固方式有逐层凝固、体积凝固、中间凝固,其中逐层凝固方式容易产生集中性缩孔,一般采用同时凝固原则可以消除;体积凝固方式易产生分散性缩松,采用顺序凝固原则可以消除此缺陷。 10.金属塑性加工就是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产生塑性变形加工方法。

1.12.塑性变形时,由于外力所作的功转化为热能,从而使物体的温度升高的现象称为 温度效应。 2.13.在完全不产生回复和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塑性变形称为冷变形。 14.多晶体塑性变形时,除了晶内的滑移和产生,还包括晶界的滑动和转动。 3.15.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 4.16.物体在变形时,如果只在一个平面内产生变形,在这个平面称为塑性流平面。17.细晶超塑性时要求其组织超细化、等轴化和稳定化。18.轧制时,变形区可以分为后滑区、中性区和前滑区三个区域。19.棒材挤压变形时,其变形过程分为填充和挤压两个阶段。20.冲裁件的切断面由圆角带、光亮带、断裂带三个部分组成。 二、判断题(在括号内打“√”或“×”,每小题0.5分,共10分)1.酸性渣一般称为长渣,碱性渣一般称为短渣,前者不适宜仰焊,后者可适用于全位置焊。(√ ) 2.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时,通常的焊接工艺为:采取预热、后热处理,大的线能量。( x ) 3.电弧电压增加,焊缝含氮量增加;焊接电流增加,焊缝含氮量减少。(√ ) 4.电弧电压增加时,熔池的最大深度增大;焊接电流增加,熔池的最大宽度增大。( x ) 5.在非均质生核中,外来固相凹面衬底的生核能力比凸面衬底弱。( x ) 6.液态金属导热系数越小,其相应的充型能力就越好;与此相同,铸型的导热系数越小,越有利于液态金属的充型。(√ ) 7.在K0<1的合金中,由于逆偏析,使得合金铸件表层范围内溶质的浓度分布由外向内逐渐降低。(√ ) 8. 粘度反映了原子间结合力的强弱,与熔点有共同性,难熔化合物的粘度较高,而熔点较低的共晶成分合金其粘度较熔点较高的非共晶成分合金的低。 (√ ) 9.两边是塑性区的速度间断线在速端图中为两条光滑曲线,并且两曲线的距离即为速度间断线的间断值。(√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材料成形原理考试大纲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材料成形原理》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10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1. 本课程学习的基本目标及要求 1.1对液态成形、连接成形、固态塑性成形的基本过程有全面的较深入的理解,掌握其 基本原理和规律。 1.2了解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掌握液态金属凝固的基本原理,冶金处理及其对产品 性能的影响。 1.3掌握材料成形中化学冶金基本规律和缺陷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防止措施。 1.4掌握塑性成形过程中的应力与应变的基础理论,金属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2.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2.1考试时间180分钟,采用闭卷笔试。 2.2题形为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和分析论述题。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1. 液态成形理论基础 1.1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材料的固液转变 ●液态金属的结构与分析 ●液态金属的性质 ●半固态金属的流变性及表观粘度 1.2 液态成形中的流动与传热 ●液态金属的流动性与充型能力 ●凝固过程中的液体流动 ●凝固过程中的热量传输 ●铸件的凝固时间 1.3 液态金属的凝固形核及生长方式 ●凝固热力学 ●均质形核与异质形核 ●纯金属晶体的长大方式 1.4 单相合金与多相合金的凝固 ●单相合金的凝固 ●共晶合金的凝固 ●偏晶合金与包晶合金的凝固

●对流对凝固组织的影响及半固态金属的凝固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凝固 1.5 铸件凝固组织的形成与控制 ●铸件宏观凝固组织的特征及形成机理 ●铸件宏观组织的控制 ●气孔与夹杂的形成机理及控制 ●缩孔与缩松的形成原理 ●化学成分的偏析 ●变形与裂纹 1.6 特殊条件下的凝固 ●快速凝固 ●定向凝固 ●非重力凝固 2. 连接成形理论基础 2.1 焊缝及其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 ●焊接及其冶金特点 ●焊缝金属的组织与性能 ●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 2.2 成形过程的冶金反应原理 ●成形工艺中的冶金反应特点 ●液态金属与气体界面的反应 ●液态金属与熔渣的反应 ●合金化 ●工艺条件对冶金反应的影响 2.3成形缺陷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措施 ●内应力 ●焊接变形 ●裂纹 ●焊缝中的气体与夹杂物 ●焊缝中的化学成分不均匀性 2.4 特种连接成形原理与方法 ●超塑成形/扩散连接 ●扩散连接技术 ●摩擦焊技术 ●微连接技术 3. 金属塑性加工力学基础 3.1 应力与应变理论 ●应力空间 ●应变空间

《材料成形原理》重点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表面张力—表面上平行于表面切线方向且各方向大小相等的张力。表面张力是由于物体在表面上的质点受力不均匀所致。 2 粘度-表面上平行于表面切线方向且各方向大小相等的张力。或作用于液体表面的应力τ大小与垂直于该平面方向上的速度梯度dvx/dvy的比例系数。 3 表面自由能(表面能)-为产生新的单位面积表面时系统自由能的增量。 4 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即液态金属充填铸型的能力。 5 液态金属的流动性-是液态金属的工艺性能之一,与金属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及其物理性质有关。 6 铸型的蓄热系数-表示铸型从液态金属吸取并储存在本身中热量的能力。 7 不稳定温度场-温度场不仅在空间上变化,并且也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场 稳定温度场-不随时间而变的温度场(即温度只是坐标的函数): 8 温度梯度—是指温度随距离的变化率。或沿等温面或等温线某法线方向的温度变化率。 9 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0—特定温度T*下固相合金成分浓度CS*与液相合金成分CL*达到平衡时的比值。 10 均质形核和异质形核-均质形核(Homogeneous nucleation) :形核前液相金属或合金中无外来固相质点而从液相自身发生形核的过程,亦称“自发形核”。非均质形核(Hetergeneous nucleation) :依靠外来质点或型壁界面提供的衬底进行生核过程,亦称“异质形核”。 11、粗糙界面和光滑界面-从原子尺度上来看,固-液界面固相一侧的点阵位置只有50%左右被固相原子所占据,从而形成一个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界面层。粗糙界面在有些文献中也称为“非小晶面”。

材料成型原理复习

《材料成型原理》试卷 一、铸件形成原理部分(共40分) (1)过冷度;(2)液态成形;(3)复合材料;(4) 定向凝固; (1)过冷度: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称为过冷度。 (2)液态成形:将液态金属浇入铸型后,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和性能的铸件或铸锭的加工法。 (3)复合材料: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复合组成的一种多相固体。(4)定向凝固:定向凝固是使金属或合金在熔体中定向生长晶体的一种工艺方法。 (5)溶质再分配系数:凝固过程中固-液界面固相侧溶质质量分数与液相中溶质质量分数之比,称为溶质再分配系数。 2、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液态金属凝固过程的因素有哪些?影响液态金属凝固的过程的主要因素是化学成分;冷却速率是影响凝固过程的主要工艺因素;液态合金的结构和性质等对液态金属的凝固也具有重要影响。 (2)热过冷与成分过冷有什么本质区别?热过冷完全由热扩散控制。成分过冷由固-液界前方溶质的再分配引起的,成分过冷不仅受热扩散控制,更受溶质扩散控制。 (3)简述铸件(锭)典型宏观凝固组织的三个晶区.表面细晶粒区是紧靠型壁的激冷组织,由无规则排列的细小等轴晶组成;中间柱状晶区由垂直于型壁彼此平行排列的柱状晶粒组成;内部等轴晶区由各向同性的等轴晶组成。 3、对于厚大金属型钢锭如何获得细等轴晶组织?降低浇注温度,有利于游离晶粒的残存和产生较多的游离晶粒;对金属液处理,向液态金属中添加生核剂,强化非均质形核;浇注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到低温快速浇注,使游离晶不重熔;引起铸型内液体流动,游离晶增多,获得等轴晶。 二、焊接原理部分1简述氢在金属中的有害作用。氢脆,白点,气孔,冷裂纹2写出锰沉淀脱氧反应式,并说明熔渣的酸碱性对锰脱氧效果的影响.[Mn] + [FeO] = [Fe] + (MnO),酸性渣脱氧效果好,碱度越大,锰的脱氧效果越差。3冷裂纹的三大形成要素是什麽?钢材的淬硬倾向,氢含量及其分布,拘束应力状态4说明低碳钢或不易淬火钢热影响区组织分布.(1)熔合区:组织不均匀;(2)过热区:组织粗大; (3)相变重结晶区(正火区):组织均匀细小;(4)不完全重结晶区:晶粒大小不一,组织分布不均匀. 一、填空题 1.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主要由液态金属的成分、温度和杂质含量等决定。 2.液态金属或合金凝固的驱动力由过冷度提供。 3.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取决于固液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温度梯度,当温度梯度为正时,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为平面长大方式,当温度梯度为负时,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为树枝晶长大方式。 4.液态金属凝固过程中的液体流动主要包括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 5.液态金属凝固时由热扩散引起的过冷称为热过冷。 6.铸件宏观凝固组织一般包括表层细晶粒区、中间柱状晶区和内部等轴晶区不同形态的晶区。 7.内应力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热应力、相变应力和机械应力三种。 8.铸造金属或合金从浇铸温度冷却到室温一般要经历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三个收缩阶段。 9.铸件中的成分偏析按范围大小可分为微观偏析和宏观偏析二大类。

材料成形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材料成型原理 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 第一部分:液态金属凝固学 答:(1)纯金属的液态结构是由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或裂纹组成。原子集团的空穴或裂 纹内分布着排列无规则的游离的原子,这样的结构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液体内部存在着能量起伏。 (2)实际的液态合金是由各种成分的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裂纹、杂质气泡组成的鱼目混珠的“混浊”液体,也就是说,实际的液态合金除了存在能量起伏外,还存在结构起伏。 答: 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是界面张力的一个特例。表面张力对应于液-气的交界面,而界 面张力对应于固-液、液-气、固-固、固-气、液-液、气-气的交界面。 表面张力σ和界面张力ρ的关系如(1)ρ=2σ/r,因表面张力而长生的曲面为球面时,r 为球面的半径;(2)ρ=σ(1/r 1+1/r 2),式中r 1、r 2分别为曲面的曲率半径。 附加压力是因为液面弯曲后由表面张力引起的。 答: 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和冲型能力都是影响成形产品质量的因素;不同点:流动性是确定条 件下的冲型能力,它是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由液态合金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而冲型能力首先取决于流动性,同时又与铸件结构、浇注条件及铸型等条件有关。 提高液态金属的冲型能力的措施: (1)金属性质方面:①改善合金成分;②结晶潜热L 要大;③比热、密度、导热系大; ④粘度、表面张力大。 (2)铸型性质方面:①蓄热系数大;②适当提高铸型温度;③提高透气性。 (3)浇注条件方面:①提高浇注温度;②提高浇注压力。 (4)铸件结构方面:①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铸件厚度; ②降低结构复杂程度。 解: 浇注模型如下: 则产生机械粘砂的临界压力 ρ=2σ/r 显然 r = 2 1 ×= 则 ρ=4 10*5.05 .1*2-=6000Pa 不产生机械粘砂所允许的压头为 H =ρ/(ρ液*g )= 10 *75006000 = 解: 由Stokes 公式 上浮速度 9 2(2v )12r r r -=

材料成形原理试题总复习题

材料成形原理-金属塑性加工原理考试总复习 一、填空题 1.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准则较符合实际的。 2、硫元素的存在使得碳钢易于产生。 2.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 3.应力状态中的应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 4.平面应变时,其平均正应力 m中间主应力 2。 5.钢材中磷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 6.材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其拉伸变形的延伸率超过100%的现象叫。 7.材料经过连续两次拉伸变形,第一次的真实应变为 1=0.1,第二次的真实应变为 2= 0.25,则总的真实应变 =。 8.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叫材料的。 10、塑性成形中的三种摩擦状态分别是:、、。 11、就大多数金属而言,其总的趋势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塑性。 12、钢冷挤压前,需要对坯料表面进行润滑处理。 13、为了提高润滑剂的润滑、耐磨、防腐等性能常在润滑油中加入的少量活性物质的总称叫。 14、对数应变的特点是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和。 15、塑性指标的常用测量方法。 16、弹性变形机理原子间距的变化;塑性变形机理位错运动为主。 17、金属塑性指标有:延伸率,断面收缩率,扭转转数,冲击韧性。 18、真实应变是用表示的变形,反映了工件的真实变形程度,即,工程应变(或名义应变)用绝对变形量与工件原始尺寸的比来表示,即。两者关系 为。 19、两向应力状态的米赛斯屈服轨迹在应力主空间为。 20、物体的变形分为两部分:1) , 2) 。其中,引起变化与球应力张量有关,引起变化与偏应力张量有关。 二、下列各小题均有多个答案,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于横线上 1.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 A、理想塑性材料;B、理想弹性材料;C、硬化材料; 2.用近似平衡微分方程和近似塑性条件求解塑性成形问题的方法称为。 A、解析法;B、主应力法;C、滑移线法; 3.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准则较符合实际的。 A、密席斯;B、屈雷斯加;C密席斯与屈雷斯加; 4.塑性变形之前不产生弹性变形(或者忽略弹性变形)的材料叫做。 A、理想弹性材料;B、理想刚塑性材料;C、塑性材料;

材料成形原理重点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表面张力—表面上平行于表面切线方向且各方向大小相等的张力。表面张力是由于物体在表面上的质点受力不均匀所致。 粘度-表面上平行于表面切线方向且各方向大小相等的张力。或作用于液体表面的应力τ大小与垂直于该平面方向上的速度梯度dvx/dvy的比例系数。 表面自由能(表面能)-为产生新的单位面积表面时系统自由能的增量。 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即液态金属充填铸型的能力。 液态金属的流动性-是液态金属的工艺性能之一,与金属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及其物理性质有关。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0—特定温度T*下固相合金成分浓度CS*与液相合金成分CL*达到平衡时的比值。均质形核和异质形核-均质形核(Homogeneous nucleation) :形核前液相金属或合金中无外来固相质点而从液相自身发生形核的过程,亦称“自发形核” 。非均质形核(Hetergeneous nucleation) :依靠外来质点或型壁界面提供的衬底进行生核过程,亦称“异质形核”。 粗糙界面和光滑界面-从原子尺度上来看,固-液界面固相一侧的点阵位置只有50%左右被固相原子所占据,从而形成一个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界面层。粗糙界面在有些文献中也称为“非小晶面”。 光滑界面—从原子尺度上来看,固-液界面固相一侧的点阵位置几乎全部为固相原子占满,只留下少数空位或台阶,从而形成整体上平整光滑的界面结构。也称为“小晶面”或“小平面”。 “成分过冷”与“热过冷”-液态合金在凝固过程中溶质再分配引起固-液界面前沿的溶质富集,导致界面前沿熔体液相线的改变而可能产生所谓的“成分过冷”。这种仅由熔体存在的负温度梯度所造成的过冷,习惯上称为“热过冷” 。 内生生长和外生生长-晶体自型壁生核,然后由外向内单向延伸的生长方式,称为“外生生长”。平面生长、胞状生长和柱状枝晶生长皆属于外生生长。等轴枝晶在熔体内部自由生长的方式则称为“内生生长”。 枝晶间距-指相邻同次枝晶间的垂直距离。它是树枝晶组织细化程度的表征。 共生生长-是指在共晶合金结晶时,后析出的相依附于领先相表面而析出,进而形成相互交叠的双相晶核且具有共同的生长界面,依靠溶质原子在界面前沿两相间的横向扩散,互相不断地为相邻的另一相提供生长所需的组元,彼此偶合的共同向前生长。 离异生长-两相的析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彼此分离的,因而形成的组织没有共生共晶的特征。这种非共生生长的共晶结晶方式称为离异生长,所形成的组织称离异共晶。 孕育与变质-孕育主要是影响生核过程和促进晶粒游离以细化晶粒;而变质则是改变晶体的生长机理,从而影响晶体形貌。变质在改变共晶合金的非金属相的结晶形貌上有着重要的应用,而在等轴晶组织的获得和细化中采用的则是孕育方法。 联生结晶-熔池边界未熔母材晶粒表面,非自发形核就依附在这个表面,在较小的过冷度下以柱状晶的形态向焊缝中心生长,称为联生结晶(也称外延生长)。 择优生长-那些主干取向与热流方向平行的枝晶,较之取向不利的相邻枝晶生长得更为迅速。它们优先向内伸展并抑制相邻枝晶的生长。在逐渐淘汰趋向不利的晶体过程中发展成柱状晶组织。这种互相竞争淘汰的晶体生长过程称为晶体的择优生长。 快速凝固-是指采用急冷技术或深过冷技术获得很高的凝固前沿推进速率的凝固过程。 气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气体溶入金属的饱和浓度。影响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及压力、气体的种类和合金的成分。 熔渣的碱度-是熔渣中的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浓度的比值(分子理论)或液态熔渣中自由氧离子的浓度(或氧离子的活度)(离子理论)。 熔渣的氧化和还原能力-是指熔渣向液态金属中传入氧(或从液态金属中导出氧)的能力。

超有用的材料成型原理试卷试题及答案(精选.)

陕西工学院考试试卷(B)标准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主要由液态金属的成分、温度和杂质含量等决定。2.液态金属或合金凝固的驱动力由过冷度提供。 3.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取决于固液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温度梯度,当温度梯度为正时,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为平面长大方式,当温度梯度为负时,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为树枝晶长大方式。 5.液态金属凝固过程中的液体流动主要包括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6.液态金属凝固时由热扩散引起的过冷称为热过冷。 7.铸件宏观凝固组织一般包括表层细晶粒区、中间柱状晶区和内部等轴晶区三个不同形态的晶区。 8.内应力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热应力、相变应力和机械应力三种。9.铸造金属或合金从浇铸温度冷却到室温一般要经历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三个收缩阶段。 10.铸件中的成分偏析按范围大小可分为微观偏析和宏观偏析二大类。 二、下列各小题均有多个答案,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于横线上(每空1分,共9分)。 1.塑性变形时,工具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大于工件表面的粗糙 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A、大于;B、等于;C、小于; 2.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A。 A、理想塑性材料;B、理想弹性材料;C、硬化材料; 3.用近似平衡微分方程和近似塑性条件求解塑性成形问题的方法称为 B。 A、解析法;B、主应力法;C、滑移线法; 4.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A准则较符合实际的。 A、密席斯;B、屈雷斯加;C密席斯与屈雷斯加;5.塑性变形之前不产生弹性变形(或者忽略弹性变形)的材料叫做B。 A、理想弹性材料;B、理想刚塑性材料;C、塑性材料; 6.硫元素的存在使得碳钢易于产生A。 A、热脆性;B、冷脆性;C、兰脆性; 7.应力状态中的B应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 A、拉应力;B、压应力;C、拉应力与压应力; 8.平面应变时,其平均正应力 mB中间主应力 2。 A、大于;B、等于;C、小于; 9.钢材中磷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 B 。 A、提高;B、降低;C、没有变化; 三、判断题(对打√,错打×,每题1分,共7分) 1.合金元素使钢的塑性增加,变形拉力下降。(X )

材料成形原理 吴树森 答案.docx1

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 第一部分:液态金属凝固学 1.1 答:(1)纯金属的液态结构是由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或裂 纹组成。原子集团的空穴或裂纹内分布着排列无规则的游离的 原子,这样的结构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液体内部存在着能量 起伏。 (2)实际的液态合金是由各种成分的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 穴、裂纹、杂质气泡组成的鱼目混珠的“混浊”液体,也就是说,实际的液态合金除了存在能量起伏外,还存在结构起伏。 1.2答: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是界面张力的一个特例。表面张力对应 于液-气的交界面,而界面张力对应于固-液、液-气、固- 固、固-气、液-液、气-气的交界面。 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ρ的关系如(1)ρ=2?/r,因表面张力而 长生的曲面为球面时,r为球面的半径;(2)ρ=?(1/r1+1/r2), 式中r1、r2分别为曲面的曲率半径。 附加压力是因为液面弯曲后由表面张力引起的。 1.3答: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和冲型能力都是影响成形产品质量的因 素;不同点:流动性是确定条件下的冲型能力,它是液态金属 本身的流动能力,由液态合金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决定, 与外界因素无关。而冲型能力首先取决于流动性,同时又与铸 件结构、浇注条件及铸型等条件有关。 提高液态金属的冲型能力的措施: (1)金属性质方面:①改善合金成分;②结晶潜热L要大;③比

热、密度、导热系大;④粘度、表面张力大。 (2)铸型性质方面:①蓄热系数大;②适当提高铸型温度;③ 提高透气性。 (3)浇注条件方面:①提高浇注温度;②提高浇注压力。 (4)铸件结构方面:①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铸件厚 度; ②降低结构复杂程度。 1.4 解: 浇注模型如下: 则产生机械粘砂的临界压力 ρ=2?/r 显然 r =2 1 ×0.1cm =0.05cm 则 ρ=4 10*5.05.1*2-=6000Pa 不产生机械粘砂所允许的压头为

材料成形原理试题

填空题: 1、铸件的宏观凝固组织主要是指 ,其通常包括 、 和 三个典型晶区。 2、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规律有 和 。 3、铸件凝固组织中的微观偏析可分为 、 和 等,其均可通过 方法消除。 4、在塑性加工中润滑的目的是 , 模具寿命和产品质量, 变形抗力,提高金属的充满模腔的能力等。 5、材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其拉伸变形的延伸率超过100%的现象叫 。 6、钢冷挤压前,需要对坯料表面进行 润滑处理。 7、铸造应力有 、 和? 三种。 8、铸件的宏观凝固组织主要是指 ,其通常包 括 、 和 三个典型晶区。 9、铸件凝固组织中的微观偏析可分为 、 和 等,其均可通 过 方法消除。 10、在塑性加工中润滑的目的是 , 模具寿命和产品质量, 变形 抗力,提高金属的充满模腔的能力等。 11、材料的加工过程可以用相关的材料流程、 流程和 流程来描述。材料流程中,用来产生材料的形状、尺寸和(或) 变化的过程称为基本过程。材料流程中的基本过 程又分为机械过程、 过程和化学过程过程。 12、通常所说弹塑性力学三大基础方程指的是 方程、 方程和 方 程 。其中表达变形与应变之间关系的是 方程。 13、液态金属成形过程中在 附近产生的裂纹称为热裂纹,而在 附近产生的裂纹称为冷裂纹。 14、润湿角是衡量界面张力的标志。界面张力达到平衡时,杨氏方程可写为 =θcos 。当 时,液体能润湿固体;=θcos 时,为绝对润湿; 当 时,液体绝对不能润湿固体。 15、在塑性加工中润滑的目的是 ,提高模具寿命和产品质量, 变形 抗力,提高金属的充满模腔的能力等。 16、材料中一点的两种应力状态相等的充要条件是两应力状态的 分别相等。 17、采用主应力法分析宽度为B 的细长薄板在平锤下压缩变形。已知平衡方程为: 02=+h dx d k x τσ,接触表面摩擦条件y k f στ=,利用近似屈服条件为k y x 2=-σσ,方程的通解为: ,其中的积分常数,可根据边界条件: 确定,C = 。 18.液态金属或合金中一般存在 起伏、 起伏和 起伏。 19、铸件的宏观凝固组织主要是指 ,其通常包 括 、 和 三个典型晶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