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探测技术教学大纲-曹立华

海底探测技术教学大纲-曹立华
海底探测技术教学大纲-曹立华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海底探测技术是依托现代科学技术产品,实现海底信息获取的技术方法。该课程的讲授,可有效提高学生海洋调查的动手能力和独立科研能力。课程系统介绍了海底探测设备的工作原理、作业程序和工作方法。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海底探测原理、海洋声学探测解译方法、探测解译范例剖析及方案设计3个组成部分。该课程的教学,为学生以后的教学实习和科研工作做好了探测方面的知识贮备。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获取海底信息的方法为主线,结合海洋地质知识,通过实际数据资料的处理与分析,以及作业方案的讨论与编制,使同学们将掌握的地质理论知识与探测方法联系起来,具备了其他实习和科研工作所需的探测方面的先期知识,再通过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的实际动手训练,可实现海底探测技术方法从理论到实际动手作业完整链条的教学训练。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海洋地质学、GPS测量与数据处理。

后置课程:海洋地质调查与资料处理技术、海洋测绘与3S技术综合实习、多波束

- 5 -

处理软件实习、浅剖处理实习等。。

二、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海洋调查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初步掌握海洋地质调查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掌握海洋声学调查资料的分析和处理原则,培养学生从事海洋地质调查和研究的实际动手工作能力,满足后续教学和科研实习对学生探测方面的知识需求。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具备如下能力:

(1)、了解海底探测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动态;

(2)、掌握海底探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提高海洋地质调查实际工作能力(3)、了解海底声学调查现场作业方法和工作程序,提高野外科考控制能力;

(4)、初步掌握海底声学探测资料的处理和解译,提高地质考察科研和分析能力;

(5)、初步掌握海洋地质调查和工程勘察技术方案的制定原则,提高解决海洋地质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要求

海底探测技术课程计是一门涉及到测绘学、地质学、地理学、海洋学和地震设备的多学科综合性的课程,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具有多方面的知识结构和较熟练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技术方案和合理的工作预算,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达到以上学习目的,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作业典型案例分析。本课程将包含较多课堂讨论和动手演练。

(2)收集实际工作资料,独立思考,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课下作业。

(3)根据个人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制定实施方案(甚至标书),不断

- 5 -

提高个人能力。

四、教学内容

- 5 -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 海道测量规范(GB 12327-1998)

[2]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

[3] 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GB 12763.8)

[4] 麦克奎林等,地震解释概论,石油工业出版社,1985

- 5 -

[5] 赵建虎,现代海洋测绘,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6] 于舟,海底声波探测的基础与应用. 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3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E.其他: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 5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