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康复训练

肢体康复训练
肢体康复训练

神经外科康复知识宣教

【肢体训练指导】

第一部分

[床上训练指导]

早期锻炼为了减少长期卧床带来的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神经功能障碍。条件病人生命体征稳定24-48小时开始。

1、良好的摆放

1)平卧位时:肩关节屈45度、外展60度,无内外旋;肘关节伸展位;腕关

节背伸位,手心向上;手指及各关节稍屈曲,可手握软毛巾等,注意保持拇指的对指中间位;髋关节伸直,防止内旋外旋;膝关节屈曲20-30度,垫以软毛巾或软枕;踝关节于中间位,摆放时顺手托起足跟,防止足下垂,可在床尾双足部堆放物品压双足,足底垫软枕。

2)健侧卧位时:间手屈曲外展,健肢屈曲,背部垫软垫,患手置于胸前并垫软

枕,手心向下,肘关节、腕关节伸直位;患肢置于软枕上,伸直位或膝关节稍屈位20-30度。

3)患侧卧位时:背部垫软枕,60-80度倾斜为佳,不可过渡侧卧,以免引起窒息;换手可置于屈曲90度位放于枕边,健手可置于胸前或身上;健肢伸直呈迈步或屈曲状,两下肢间最好垫软枕,以免压迫患肢,影响循环。

神经外科康复知识宣教

【肢体训练指导】

第二部分

[被动活动]适宜神志清楚和意识障碍病人,每日可进行2-3次。

1、肩关节屈、伸、外展、旋内、旋外等,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昏迷病人最大可达功能,不能用力过大,幅度由小到大,共2-3分钟为宜,防肩关节脱位。

2、肘关节屈伸、内旋、外旋等,用力适宜,频率不可过快,共2-3分钟。

3、腕关节背屈、背伸、环绕等。各方位活动3-3次,不可用力,以免骨折。

4、手指各关节的屈伸活动、拇指外展、环绕及与其余4指的对指,每次活动时间为5分钟左右。

(肘、腕、指关节活动图)

5、髋关节外展位、内收位、内外旋位,以病人能耐受为宜,昏迷病人外展15-30度,内收、内旋、外旋均为5度左右,不可用力过猛,速度适中,共活动2-3分钟,各方位活动2-3次为宜。

6、膝关节屈、伸位,旋内、旋外等,共活动4-5分钟。

7、踝关节跖骨、跖伸、环绕位等,共活动3分钟。

8、趾关节各趾的屈伸及环绕活动,共4-5分钟。

神经外科康复知识宣教

【肢体训练指导】

第三部分

[主动卧位]适宜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人。

1、、双手插握:助病人将患手五指分开,健手拇指压在患手拇指下面,其余4指相应交叉,并尽量向前伸直肘关节,以健手带动患手上举,在30度、60度、90度、120度时,可视情况要求病人保持5-15分钟左右,要求病人手不要晃动,不要憋气或过分用力。

2、桥式运动:病人平卧,双手平放于身体两侧或上举,双足抵于床边,助手压住病人双膝关节,尽量使臀部抬离床面,并保持不摇晃,两膝关节尽量并拢。做此动作时,抬高高度以病人最大能力为限,病人不要过分用力、憋气等,保持平静呼吸,时间可从2秒开始,减至1-2分钟,每日可做2-3次每次5下。

3、床上移行:病人以健手为着力点,健肢为支点在床上进行上下移行。健手握紧床头栏杆,健肢助患肢直立于床面,臀部抬离床面时顺势往上或往下做移动,即可自行完成床上的移动。如病人健手力量达到5级,病人以手抓住床边护栏,健足插入患肢膝关节下向健侧或患侧翻身。

a/下肢带动患侧下肢上台

b/侧下肢移动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 (机构试行) 姓名 省市 训练机构名称

使用说明 为使康复训练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有效改善肢体残疾儿童的康复状况,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全国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技术指导组”成员和有关专家,在总结以往康复训练档案基础上,结合新的训练任务和各地实际工作需要,制定了《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机构试行)》,供各地实施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任务使用。档案涉及功能评估、训练计划制定、训练情况记录、训练效果评估等康复训练流程的各个环节,对规范实施康复训练有重要的意义。现就档案的使用方法说明如下: 一、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及填写说明 (一)训练登记 筛选14岁以下,诊断明确、有康复潜力、有康复意愿、家长配合的肢体残疾儿童作为训练对象,纳入康复训练重点工程任务。由康复医师或训练人员填写“训练登记”。 (二)训练评估 康复对象的初次评估、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均依据“训练评估”进行。按照评估标准,由训练人员对训练对象的功能和能力逐项进行评估、计分。通过初次评估,掌握训练对象目前的功能障碍和困难情况,为制定训练计划、选择适宜的训练项目提供依据。通过中期评估(在康复训练的中期进行),按照“评估标准”,由训练人员再次对训练对象进行整体评估计分,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训练计划。通过末期评估,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的意见。“训练评估”由训练人员负责填写。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评估内容共18个项目,其中运动功能包括头部控制、翻身、坐、爬、站、转移、步行、上下台阶、伸手抓物、捏取物体10项;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进食、穿脱衣物、洗漱、入厕4项;社会适应能力包括理解、表达、做家务、参与社会生活和集体活动4项,姿势矫正训练贯穿于上述各项训练之中。 (三)训练计划 康复训练人员、残疾儿童家长、志愿工作者等人员,依据初次评估结果,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训练计划包括针对训练对象主要功能障碍和困难所确定的训练项目、采取的训练方法和预期实现的康复目标等。由康复训练人员负责填写“训练计划”。 (四)训练记录 由康复训练人员将训练内容、训练次数、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等情况进行记录,要求每周填写一次。 (五)评估与总结 “评估与总结”包括中、末期评估与总结两部分。肢体残疾儿童机构康复训练时间为三个月,在训练一个半月时进行中期评估,计算由初次评估至中期评估提高的分数,小结训练计划执行情况,掌握训练对象目前主要的功能障碍和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调整训练计划。末期评估与总结栏内应填写初次至末期提高的分数,判断训练效果,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的意见。由康复训练人员在相应栏目填写“评估与总结”。 (六)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用于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包括康复训练“评估项目”、“评分依据”和“效果判定”三项内容。“评估项目”与“训练评估”中的项目及说

运动是肢体残疾康复最好的方法

运动是肢体残疾康复最好地方法 在我们所处地社会中,会常常见到身存残疾地人.这些人由于一些躯体功能或者心理功能地障碍,不能或难以适应正常地生活和工作.残疾人成为一个社会地弱势群体.我们所学习地特殊教育专业就是让这些残疾人能够得到一定程度地康复,从身体和心里地角度,以便他们能够更便捷地在社会之中生活和工作.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地残疾一般包括:视力障碍,听力障碍,智力障碍,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每一个类别都有不同地致病机理和治疗方法.本文主要讨论地是这其中地肢体残疾. 随着社会地不断发展,各种技术手段地不断进步,我们已经可喜地看到各种新地技术运用在残疾人身上,特别是肢体残疾,现在已经有很多完备地技术在支持这一方面.然而只有技术是不够地,在医学逐渐进步地今天,我们可以给肢体残疾地人装上义肢,但必须结合充足地锻炼才可以让残疾人更好地掌握与康复.所以在本文提出运动是对肢体残疾最好地康复. 一、肢体残疾地定义及分类 、肢体残疾地定义 肢体残疾是残疾地一种类型.年月全国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定义为:因四肢残疾或四肢.躯干麻痹.畸形等,导致人体运动系统不同程度地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这种功能障碍在现代地医学条件下尚无法使之完全复原,这是残疾地病理要素.这些损害会导致躯体生理功能或精神心理功能地下降或丧失,这会导致残疾者在其年龄、性别、文化适应地社会角色方面存在困难. 、肢体残疾地分类 按照造成残疾地不同原因将肢体残疾分为以下几类:.上肢或下肢因外伤.病变而截除或先天性残缺..上肢或下肢因外伤或病变或发育异常所导致地畸形或功能障碍..脊椎因外伤.病变或发育异常所导致地畸形或功能障碍..中枢神经.周围神经因外伤.病变或发育异常所导致躯干或四肢地功能障碍. 二、肢体残疾各种分类地生理特征 、上肢和下肢截肢和先天性残疾 截肢 截肢分为小截肢和大截肢.小截肢是在清除感染和坏死组织地同时,指通过对部分血管重建或肢体矫正,进行开放性地局部截肢,有限地切除部分组织.大截肢是是因无法通过血管重建、药物控制或小截肢来减轻严重疾病状态,对患者地肢体进行截除. 截肢也是存在风险地,会有一些并发症产生,例如组织失去生命力肌肉、肌腱、关节或骨头可能会持续性地坏死;皮肤缺乏弹性,深压会产生有明显地坑;周围血管病变,如动脉博动消失、间歇性痉挛、静止性疼痛、血液循环不良等情况. 先天性残疾 先天性残疾是指出生时或出生后在外形结构方面异常或有缺陷、功能障碍、代谢异常、智力低下等疾病.先天性残疾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就具有地疾病和损伤,二是胎儿在产出时在产道中发生地疾病和损伤.这些疾病和

体育课身体素质练习教案

体育课素质练习教案 班级七年级项目素质周次一 教材1、恢复性身体素质练习2、体育游戏 目标1、使学生能掌握往素质训练的方法 2、发展学生的耐力、速度和力量 3、培养学生自信、勇敢、坚强意志的精神品质。 重点动作规范到位,呼吸和动作相互协调 难点有节奏的进行练习 结构课的内容运动量 组织教法要求t n 开始部分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相互问好 3、宣布课的内容 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1′ 组织:* * * * * * * * * * * * * * *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学生 教师 要求:集合整队“快、静、齐” 准备部分1、热身跑 2、徒手操: a、扩胸运动 b、体转运动 c、腹背运动 d、弓步压腿 e、侧压腿 f、膝关节运动 g、手腕脚踝运动 3、辅助性练习: a、单腿跳接抱膝跳 b、柔韧练习 c、高抬腿练习 5~ 6′ 1 分 2 分 5圈 4×8 拍 30″ ×2 组 30次 ×2 组 组织:一路纵队 要求:间隔一米五,前后对齐 组织: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 教法:教师领做,学生模仿 要求:1、动作正确,大方舒展 2、动作有力度,有节奏 3、练习认真,动作协调 组织:同上 要求:胳膊前后摆动,大臂和小臂固 定夹角90°左右 要求:用手掌触地,腿不弯曲 要求:练习时,重心高,大腿抬置水 平,大小腿折叠,身体直立

基本部 分 1、折返跑 2、行进间高抬腿 3、前踢跑 4、跨大步(后蹬跑) 二、体育游戏:贴烧饼 * * * * * * * * * * * * 2组 2组 3组 3组 组织: 间距15米 要求:1、以最大步幅,最少次数跨过 规定距离 2、做时,后蹬腿稍作停留 3、要协调摆臂 要求:1双手固定在腰部,手端平,要 用腿去碰手 2抬起的腿要大小腿折叠 3行进间有节奏感,身体保持直立 要求:1抬腿时大小腿折叠,下落时小 腿往前伸(或甩) 2身体稍后仰,重心高 3双臂协调摆动 要求:1快速完成规定距离 2折返要摸线 3折返要迅速完成 组织:男女生分成两队围成圈 教法: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及方法 要求:注意安全,贴人时只能贴前面 不得拉拽被贴人 结束部分1、放松活动 2、教师点评,总结本课的好处和 不足之处 3收拾器材 4宣布下课 2 分 2×8 拍 组织:成四列横队 要求: 1、充分放松 2、注意听讲 3、体育委员及时收器材 课后反馈场地 器材 秒表一块 哨子一个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方法 一、功能锻炼:这是偏瘫病人家庭护理的重要环节,因为病人长期卧床不能活动,全身器官生理功能减退,如肢体长期不活动,肌肉逐渐萎缩。心、肺功能减退,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因此,功能锻炼有利病体康复,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二、完全性偏瘫阶段:可采用按摩、推拿和被动活动,帮助病人功能锻炼。动作应该由轻到重、再轻。被动活动不要用力过度。每次全身锻炼约15-30分钟。每天数次。瘫痪肢体位置要适当,肘弯曲、腕和手指伸直、踝关节保持90℃。 三、部分功能恢复阶段:这一阶段要继续前一阶段的各项锻炼。同时帮助病人翻身、起坐。站立锻炼,先扶床架、椅背站立,然后徒手站立。肢体简单运动锻炼,如上肢的上瘵、外展、外旋、肘关节的伸屈活动、下肢的伸屈和足的伸屈活动。 四、基本恢复阶段:在站立和上肢简单活动的基础上开始练习走路,手的精细动作和语言功能恢复。步行锻炼先在扶持下左右摆动身体,两腿轮流负重,继之踏步,逐步过渡到手扶拐杖独自行走。在出现划圈步态时,应练习屈膝和提腿动作。上肢锻炼可练习拿碗、汤匙、筷,穿脱衣服以及编织、打算盘等精细活动。失语者要帮助语言功能恢复锻炼。 五、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以及海带、海蜇、虾皮和虾米,适当进食鱼肉、鸡肉、蛋和奶及奶制品,以保证足够蛋白质的摄入。有高血压者要控制食盐的摄入,一般每天

5克为宜。进食有困难者要喂食或鼻饲。鼻饲前应先抽到胃液后再灌注食物,以防食物误入气管。每次食物灌注完毕,要灌注少量温开水清洗管腔,然后夹紧鼻饲管。长期鼻饲者应每周换胃管一次。及时清洁鼻和口腔。 六、其他:要帮助病人树立信心。要经常翻身,以免发生褥疮。注意居室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但又要避免穿堂风,当心着凉感冒。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通便。要保证病人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睡眠,以利早日康复。

残疾人康复档案

表9: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档案 姓名 省市(地) 县(市、区)乡镇(街道)

使用说明 肢体残疾人的康复训练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任务。为使康复训练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有效改善肢体残疾人的康复状况,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全国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技术指导组”成员和有关专家,在总结以往康复训练档案基础上,结合新的训练任务和各地实际工作需要,制定了《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档案》,供各地实施肢体残疾康复训练任务使用。档案涉及功能评估、训练计划制定、训练情况记录、训练效果评估等康复训练流程的各个环节,对规范实施康复训练有重要的意义。现就档案的使用方法说明如下: 一、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及填写说明 (一)训练登记 筛选诊断明确、有康复潜力、有康复意愿、家庭成员配合的肢体残疾人作为训练对象,纳入康复训练重点工程任务。由康复员填写“训练登记”。 (二)训练评估 训练对象的初次评估、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均依据“训练评估”进行。按照评估标准,由康复指导员对训练对象的功能和能力逐项进行评估、计分。通过初次评估,掌握训练对象目前的功能障碍和困难情况,为制定训练计划、选择适宜的训练项目提供依据。通过中期评估(在康复训练的中期进行),按照“评估标准”,由康复指导员再次对训练对象进行整体评估计分,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训练计划。通过末期评估,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的意见。“训练评估”由康复指导员负责填写。 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评估内容共13个项目,其中运动功能包括翻身、坐、站、转移、步行或驱动轮椅、上下台阶6项;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进食、穿脱衣

物、洗漱、入厕4项;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交流、做家务、参与社会生活和集体活动3项。 (三)训练计划 康复指导员组织康复员、残疾人及其亲友、志愿工作者等人员,依据初次评估结果,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训练计划包括针对训练对象主要功能障碍和困难所确定的训练项目、训练场所、采取的训练方法和预期实现的康复目标等。由康复指导员负责填写“训练计划”。 (四)训练记录 由康复员将训练内容、训练次数、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等情况进行记录,要求每个月填写一次。 (五)评估与总结 “评估与总结”包括中、末期评估与总结两部分。肢体残疾康复训练的第三个月末进行中期评估,计算由初次评估至中期评估提高的分数,小结训练计划执行情况,掌握训练对象目前主要的功能障碍和困难,训练中存在哪些问题,并据此调整训练计划。末期评估与总结栏内应填写初次至末期提高的分数,判断训练效果,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的意见。由康复指导员在相应栏目填写“评估与总结”。 (六)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用于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包括康复训练“评估项目”、“评分依据”和“效果判定”三项内容。“评估项目”与“训练评估”中的项目及说明一致。“评分依据”是依据训练对象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规定的动作、活动的程度和范围,分为四个等级评估计分。“效果判定”通过对康复对象初次与末期评估分值之差判定训练效果。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 案运动 石岗小学-----丁太平 1、头部控制 抬头和头部控制能力是正常儿童发育过程中最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如果患儿不会抬头和控制头部,便很难学会其他活动。 (1)卧位时的训练仰卧位时,克通过使用色彩且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吸引患儿抬头。如果患儿不能抬头,则可按(图8b0的方式让患儿俯卧,按从颈至腰骶部的方向用手指用力的按压脊柱两侧的背部肌肉,帮助他抬头。如果患儿是应背部肌肉力量较差而不能抬头,可在其前胸垫上厚毛巾或毯子来帮助他抬头,或将其面对面抱在胸前,与其谈话或做游戏。在这一体位下,患儿抬头所需的力量要小的多。仰卧位时,双手抓住患儿的双侧上臂,轻轻地将其拉起来,直至其头稍后仰,再将其放下,如此多次反复,注意如果在拉起的过程中,患儿的头完

全后仰或是双下肢出现僵硬的伸直时,则应停止这种训练活动。 (2)坐位时的训练当患儿在被拉起时不能控制头部的情况下,可将其坐于大人腿上,轻轻地使其稍后仰,并鼓励患儿保持抬头的姿势,随着其头部控制能力的增强,后仰的幅度可增大并可使其左右倾斜的练习或做一些游戏。

2、翻身活动训练 这是在患儿获得较好的头部控制后,应立即开始的训练活动。首先,让患儿俯卧使用拨浪鼓或能发出声响的玩具,在其面前吸引他的注意力。慢慢将玩具移至侧方,鼓励患儿侧向伸手拿玩具,此时,再慢慢将玩具高度太高,吸引患儿转身至侧卧甚至仰卧。如果患儿翻不过来,则可通过以手抬患儿的腿来帮助他。同样,也要做从仰卧位翻身至侧卧位的练习,可用玩具达到这一点。 3、坐位平衡训练 如果患儿在坐位时不能保持平衡。首先可训练他的上肢保护性反应能力。方法是:让患儿仰卧在圆桶状物体或球上,缓慢的侧向滚动圆桶,鼓励患儿伸手保护自己,也可让患儿仰卧于训练者的腿上,做此练习。 当患儿获得了较好的保护性反应能力后,可让其坐起,双手在髋以上扶着患儿,使之想两侧和前后摇晃,训练他的平衡能力。此外,还应训练患儿在坐位时伸手拿物体等和抗外力干扰平衡的能力。

身体素质恢复练习教案及反思.doc

体育与健康教育课教案

身体素质恢复练习教学反思 龙宪芬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尊重差异,关心特殊,是我们提升的关键。目标引领教学,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学的出发点 由于学生的个体的不同,我们的教学内容也不能,因为学生的个体不同而改变教学内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因材施教呢?我的做法,例如学习蹲踞式跳远时我就利用了平时课堂表现,速度、爆发力好的同学一组,速度、爆发力差的同学一组,给他们都设计了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只要能达到目标的同学担任下节课的管理员,对速度和爆发力特好的学生给他们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希望他们能够掌握跳远的技术动作,从而提升更好自己的运动成绩。对运动能力比较差的同学提出了希望是希望他们能达到自己的运动目标。逐步掌握运动技能,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二、尊重差异,关心特殊,提升课堂质量 由于学生的差异确实是存在的,我们大家不可能回避的事,那么我们就要面对现实,尊重学生的差异,利用学生的差异,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关心特殊体质的学生,让他们感到教师对他们的真心和关怀,让他们感到体育给他们带来的幸福感,让身体素质好的同学更好的发挥他们的特长,实现优越的彰显。 三、目标引领教学,激发学生练习的热情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学生的能力大小更是事实存在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面对现实中的学生呢?首先是熟悉学生,其次掌握学生的运动能力,再就是看看学生已经掌握的技能有哪些。根据这些给他们设计合理的目标,让每个孩子都有种跳一跳就能够着的感觉,从而加强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1、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The weather was splendid on that day, which I thought was rare. I still remember some people told me that in Britain there was weather and no climate. During the same day, it might snow in the morning, rain at noon, shine in the afternoon and be windy before the night falls. So I think I was lucky。 20.6.156.15.202013:2013:20:34Jun-2013:20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二〇二〇年六月十五日2020年6月15日星期一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13:206.15.202013:206.15.202013:2013:20:346.15.202013:206.15.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6.15.20206.15.202013:2013:2013:20:3413:20:34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Monday, June 15, 2020June 20Monday, June 15, 20206/15/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1时20分1时20分15-Jun-206.15.2020 7、志气这东西是能传染的,你能感染着笼罩在你的环境中的精神。那些在你周围不断向上奋发的人的胜利,会鼓励激发你作更艰苦 的奋斗,以求达到如象他们所做的样子。20.6.1520.6.1520.6.15。2020年6月15日星期一二〇二〇年六月十五日 8、时间是一位可爱的恋人,对你是多么的爱慕倾心,每分每秒都在叮嘱:劳动,创造!别虚度了一生! 13:2013:20:346.15.2020Monday, June 15, 2020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 (机构试行) 姓名 省市 训练机构名称

使用说明 肢体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任务。为使康复训练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有效改善肢体残疾儿童的康复状况,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全国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技术指导组”成员和有关专家,在总结以往康复训练档案基础上,结合新的训练任务和各地实际工作需要,制定了《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机构试行)》,供各地实施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任务使用。档案涉及功能评估、训练计划制定、训练情况记录、训练效果评估等康复训练流程的各个环节,对规范实施康复训练有重要的意义。现就档案的使用方法说明如下: 一、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及填写说明 (一)训练登记 筛选14岁以下,诊断明确、有康复潜力、有康复意愿、家长配合的肢体残疾儿童作为训练对象,纳入康复训练重点工程任务。由康复医师或训练人员填写“训练登记”。 (二)训练评估 康复对象的初次评估、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均依据“训练评估”进行。按照评估标准,由训练人员对训练对象的功能和能力逐项进行评估、计分。通过初次评估,掌握训练对象目前的功能障碍和困难情况,为制定训练计划、选择适宜的训练项目提供依据。通过中期评估(在康复训练的中期进行),按照“评估标准”,由训练人员再次对训练对象进行整体评估计分,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训练计划。通过末期评估,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的意见。“训练评估”由训练人员负责填写。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 运动能力 1头部控制 抬头和头部控制能力是正常儿童发育过程中最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如果患儿不会抬头和控制头部,便很难学会其他活动。 (1)卧位时的训练仰卧位时,克通过使用色彩且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吸引患儿抬头。如果患儿不能抬头,则可按(图8b0的方式让患儿俯卧,按从颈至腰骶部的方向用手指用力的按压脊柱两侧的背部肌肉,帮助他抬头。如果患儿是应背部肌肉力量较差而不能抬头,可在其前胸垫上厚毛巾或毯子来帮助他抬头,或将其面对面抱在胸前,与其谈话或做游戏。在这一体位下,患儿抬头所需的力量要小的多。仰卧位时,双手抓住患儿的双侧上臂,轻轻地将其拉起来,直至其头稍后仰,再将其放下,如此多次反复,注意如果在拉起的过程中,患儿的头完全后仰或是双下肢出现僵硬的伸直时,则应停止这种训练活动。 (2)坐位时的训练当患儿在被拉起时不能控制头部的情况下,可将其坐于大人腿上,轻轻地使其稍后仰,并鼓励患儿保持抬头的姿势,随着其头部控制能力的增强,后仰的幅度可增大并可使其左右倾斜的练习或做一些游戏。 2、翻身活动训练 这是在患儿获得较好的头部控制后,应立即开始的训练活动。首先,让患儿俯卧使用拨浪鼓或能发出声响的玩具,在其面前吸引他的注意力。慢慢将玩具移至侧方,鼓励患儿侧向伸手拿玩具,此时,再慢慢将玩具高度太高,吸引患儿转身至侧卧甚至仰卧。如果患儿翻不过来,则可通过以手抬患儿的腿来帮助他。同样,也要做从仰卧位翻身至侧卧位的练习,可用玩具达到这一点。 3、坐位平衡训练 如果患儿在坐位时不能保持平衡。首先可训练他的上肢保护性反应能力。方法是:让患儿仰卧在圆桶状物体或球上,缓慢的侧向滚动圆桶,鼓励患儿伸手保护自己,也可让患儿仰卧于训练者的腿上,做此练习。 当患儿获得了较好的保护性反应能力后,可让其坐起,双手在髋以上扶着患儿,使之想两侧和前后摇晃,训练他的平衡能力。此外,还应训练患儿在坐位时伸手拿物体等和抗外力干扰平衡的能力。 4、爬行训练 在患儿俯卧位能较好的控制头部时,应开始这项训练。其方法是:让患儿处于四肢跪位,将有趣的玩具置于前方较远处,鼓励患儿爬过去取该玩具。如果患儿不能向前挪动下肢爬行,则可通过抬高其髋部来帮助他。除了向前爬还应该训练侧向爬行、向后爬行,有下肢痉挛的患儿,还可制作一简单的爬行车,让其俯卧于上练习爬行。 5、站立训练 站立位训练刚开始时,以双手扶住患儿的髋部,让其双脚分开,以便有较大的支撑面而使患儿站立。可侧向轻推患儿,使其学会重心的左右转移,也可前后轻推患儿锻炼他的站位平衡能力,随着患儿站位平衡能力的改善,可将双手移至患儿的肩部来给予支持或是仅让其抓住一绳索或带子来给予支持。 6、转移 教会患儿床、轮椅和坐便器之间的转移,刚开始,给与较多的帮助下完成,逐步减少帮助,最后患儿能独立完成。 7、步行行走训练可让患儿在简易平行杠中练习行走,也可提供学步车练习行走,当患

关于开展肢体残疾人康复活动的方案

关于开展肢体残疾人康复活动的方案

关于开展肢体残疾人康复(保健)活动的方案(试行) 乡镇残联: 为了有效提高和改善肢体残疾人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解决他们由于经济困难而无法得到正规机构及时系统的康复训练而耽误改善和补偿部分身体功能的最佳时机等问题。经研究,利用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场地,试点通过购买服务形式开展肢体残疾人康复(保健)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康复训练(保健)对象 脑出血、脑梗塞、脑瘫、脊髓损伤、骨折、神经损伤等引起的功能障碍的肢体残疾人,居住在县城或县城周边,能方便到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进行康复训练,首期康复训练对象暂定15-20人,重点是轻度能自理的残疾人,已办证残疾人优先。 二、康复训练(保健)内容: 1、对患者实现康复训练: 针对不同康复对象制定康复训练计划,通过按摩、器械训练、平衡训练、作业治疗等综合康复,进行规范的、不少于两个月的康复训练,帮助其提高运动功能、生活自理的能力。 2、对患者家属进行培训:帮助家属树立全面康复理念,掌握康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使康复训练在家庭中得到进一步延伸,促进患者实现康复最佳效果。 三、康复训练(保健)时间:

首期康复训练时间暂定二个月,每个星期二、四的上午进行半天训练,每次康复训练安排按摩师2名。 四、其它事项: 1、对参加康复训练(保健)对象暂不收取任何费用,县残联组织康复保健人员免费提供康复训练。 2、康复训练(保健)对象提供残疾人证和身份证,建立个人康复训练档案(见附表)。 3、康复训练(保健)对象按康复训练计划,在康复训练时间内自己到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康复训练室,参加康复训练活动。县残联对康复训练对象酌情给予交通补贴。 4、试点结束后,其他乡镇参照执行。 附件: 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表(改良巴氏指数) 2、康复训练情况个案表 东至县残疾人联合会 2016年4月26日 发送:各乡镇残联

肢体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

肢体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 ●动作的安排要从简单到复杂,每学习一个新动作前,务必了解其具体目的、内容、功能和正确动作要领。每练一个动作时,务必做到姿势准确,并把大脑的意念集中在这个动作上和正在锻炼的主要身体部位上,以训练大脑意念对这个动作的准确“控制力”。没有锻炼意念的控制力,则永远只是被动活动,达不到锻炼的目的。把“被动运动”训练成自己的“主动运动”,才是真正训练的主题。 ●课程要灵活设置,避免机械教条,要吸引病人的兴趣,使病人能够积极参加。在一次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课程中,我们姑且把每个特定动作连续不断地做多少次数算为一组,其负荷量是由共做多少组来计算的。那么每一次锻炼的总负荷量则是由各个不同动作的负荷量相加而成。力度越大,次数和动作组数越多,总负荷量就越大。同样的负荷量在越短的时间内完成,也就是说,一个动作和相邻的动作之间的间隔时间越短,运动强度就越大。根据运动医学的研究,当做某个动作时感到吃力,在做到已感到难以继续再坚持的情况下,而仍然努力继续坚持的程度越高,对特定肌肉的剌激强度就越大。负荷量和强度的增加因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身体条件不同、瘫痪程度不同的中风病人,其运动量的增加程度都应有所不同。另外,要时常变化锻炼项目和肌肉。如果锻炼某组肌肉而长期采用不变的动作,就会因为动作已经习惯而机械化,感受不到新鲜刺激,从而降低锻炼效果。一般,每经过1~2 个月可改变一下重复锻炼课程的内容,也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同时制定两个或三个不同的课程,交替进行训练。即使对同一肌肉、关节部位,肢体功能康复运动也要选用多个不同动作,使用不同的器械,以保持运动的趣味性和新鲜感,另外,同一个动作,只要变动一下速度、角度、力度和器械,也会产生不同的刺激。 ●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中风病人锻炼某一肌肉,或训练某种日常生活功能时,就应该使该肌肉连续受到所需要的一定强度的剌激,并使之完成一定量的工作负荷,来促使人体的组织与力量适应这种强度的剌激和负荷。更重要的是,要在人体的组织和力量已发展到能完全适应某种刺激强度和胜任某项工作负荷时,再逐步适当增大剌激强度和负荷量,否则,就会停止进步。 ●要掌握适当的“度”,切勿锻炼过度与一般的体育锻炼一样,中风肢体功能康复锻炼也是要消耗人体一定的热量和营养的,但引起的补偿更多,重建的也更强,这是进行肢体功能康复的前提。补偿和重建都需要有足够的营养支持,它主要是在人体休息( 主要是在睡眠)时进行的。因此,锻炼的强度越大,需要的营养就越多,所需的休息质量就越高。否则,就会产生疲劳过度,将会大大影响康复进程。中风病人多是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或高血压等问题,心脏功能也不如正常人,所以,在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时候,更加强调一个“度”,以第二天不感到疲劳为度,切忌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这样不但不能达到肢体功能康复的目的,反而诱发其他疾病,恶化肢体功能,造成处理的困难。 ●要防止意外伤害预防扭伤筋骨、撕伤肌肉和韧带等事故的发生,这些情况会使肢体功能康复锻炼中断而前功尽弃。在每次开始锻炼时,应先做些充分的准备活动,以放松肌肉、韧带。开始进行新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动作时,应由家属在旁保护,以保证安全,直到病人完全适应和熟悉新的动作为止。

残疾人康复服务记录表

残疾人康复服务随访记录表 姓名: 编号□□-□□□□□ 主要残疾 视力残疾□ 听力残疾□ 言语残疾□ 肢体残疾□ 智力残疾□ 精神残疾□ 多重残疾 否□ 视力残疾□ 听力残疾□ 言语残疾□ 肢体残疾□ 智力残疾□ 精神残疾□ 残疾程度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未评定□ 随访日期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随访方式 1门诊 2家庭 3电话 □ 1门诊2家庭3电话□ 1门诊2家庭3电话 □ 1门诊2家庭3电话 □ 体 检 血压(mmHg ) / / / / 体重(kg) 心 率 / / / / 其 他 康 复 服 务 情 况 ①医疗康复 ②功能训练 ③辅助器具 ④心理服务 ⑤知识普及 ⑥转介服务 □/□/□/□/□/□/ □/□/□/□/□/□/ □/□/□/□/□/□/ □/□/□/□/□/□/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转介服务 原 因 转介去向 功能训练情况〔肢体残 疾及智障儿童功能训练者填〕 功能训练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训练场地 1社区 2家庭 □ 1社区 2家庭 □ 1社区 2家庭 □ 1社区 2家庭 □ 训练评估分数 分 分 分 分 康复目标 ①运动能力改善②感知能力提高③认知能力提高④交往能力提高⑤自理能力提高⑥适应能力提高 □/□/□/□/□/□/ □/□/□/□/□/□/ □/□/□/□/□/□/ □/□/□/□/□/□/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训练效果 1显效 2有效3无效 □ 1显效2有3无效 □ 1显效 2有效 3无效□ 1显效 2有效 3无效 □ 遵医行为 1良好 2一般 3差 □ 1良好 2一般 3差 □ 1良好 2一般 3差 □ 1良好 2一般 3差 □ 此次随访分类 1满意2一般3不满意 □ 1满意2一般3不满意 □ 1满意2一般3不满意 □ 1满意2一般3不满意 □ 下次随访日期 服务对象或家属签名 随访医生签名

浅谈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应用

浅谈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以来收治的50例伴有肢体偏瘫的脑梗塞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肌力测验、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脑梗塞;应用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hemiplegia limb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nursing in cerebral infarction nursing. Methods 50 case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hemiplegia were selected from March 2014 to March 2016,and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two groups of 25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care,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hemiplegia rehabilitation training,compared two groups of nursing effect.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muscle strength test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hemiplegia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nursing method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Nursing application effect is remarkable,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hemiplegia limb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nursing method;cerebral infarction;application 脑梗塞属于脑血管疾病中的多发病,老年人是多发群体。该病具有起病速度快、致残率高的特点。尽管及时抢救患者后,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症状。因此,有效恢复患者的瘫痪肢体肌力至关重要。本文为了探讨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应用效果,特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伴有肢体偏瘫的脑梗塞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科自2014年3月~2016年3月以来收治的50例伴有肢体偏瘫的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证实,发病到住院时间均在1~3d;将伴有意识障碍、住院时间在2w以内等的患者排除在外。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为45~79岁,平均年龄为(68.23±11.52)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为43~81岁,平均年龄为(65.69±11.55)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2.1患肢训练 若脑梗塞患者具有稳定的病情,则可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指导,使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方法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是由于出生前、出生后或婴儿期,控制运动的部分脑组织受到损害,导致肌肉控制失调引起的身体运动困难和体位困难。小儿脑瘫一经医疗机构诊断确定以后,就应及早开展康复训练。 首先是正确的抱姿,即将小儿双腿骑跨在康复人员的腰间。为了加强小儿头的控制,可使其俯卧位双手支撑抬头、抬胸或仰卧时双上肢伸展,将其缓慢自仰卧拉至坐位。当小儿坐在床面上时,应诱发其向前方、侧方伸手取物,逐渐出现各方向的保护性反应,以增强坐位的稳定性。 对不会翻身的小儿,在其仰卧时,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并辅助屈曲腿带动身体旋转或握住翻动侧上肢使其伸展,内收,带动躯干翻身。学会爬行是行走的先决条件之一。小儿需双上肢伸展支撑,下肢以膝关节支撑使躯干与大腿成90°。姿势保持稳定后,可在小儿面前放置带有声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诱发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时可向前推动小儿足底,辅助其前行。 对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的小儿,训练者可在其仰卧时,四指握住足跟,以手掌压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与小腿之间角度尽量小于90°。还可以穿戴足踝矫形器,以利于矫正尖足、稳定踝关节,更好地进行站立、行走训练。 有的小儿双手握拳,不会抓物,训练者要坚持做被动手指伸展活动,将其大拇指外展伸开,其它手指就容易伸开了。 在运动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语言训练。以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小儿的注意力,力争其模仿训练者的发声、发音。创造良好的言语环境,及时纠正异常的发音。

对于四肢肌肉张力明显增高或四肢不自主的运动妨碍了患儿的活动时,可考虑使用解痉或控制徐动的药物,如:安定、力奥来素、安坦、美多巴等。 中医按摩可减低痉挛肌肉的张力,扩大四肢关节活动范围;针灸可采取头针在运动、语言区,以改善该区功能。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肢体残疾人的康复基础知识

肢体残疾人的康复基础知识、训练与服务 主要内容 偏瘫的康复训练 脑瘫的康复训练 截瘫的康复训练 骨关节疾患的康复训练 截肢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偏瘫的康复训练 偏瘫定义:是指因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等原因所导致的以半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残疾,同时可伴有失语、失认、情绪低落和视物不全等症状。 常见障碍 运动障碍:指偏瘫一侧的肢体不能活动、活动困难或不灵活,软瘫痉挛。 感觉障碍:偏瘫肢体麻木、疼痛 语言-言语障碍:右侧偏瘫者多见,表现为构音障碍、失语(表达性、感觉性、混合性)、书写障碍、阅读障碍、命名障碍。 认知障碍:认知包括识别、记忆、思维、推理等。表现为时间定向障碍、地点定向障碍、认为定向障碍、注意障碍 情绪障碍:情绪不稳定,如不言不语、吵闹不安,哭闹等。 能力下降:ADL能力下降、行走及上下楼困难、不能使用日常简单的工具(电话、伞等)、不能与人交流、丧失工作能力。 吞咽障碍:流口水、喝水呛咳、吞咽困难。 并发症: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 康复训练时间与目标 急性期(<1w) (1)以治疗为主、康复训练为辅; (2)康复目标:调整心理状态、防治各种并发症、恢复床上的一部分功能 恢复期(1w~6m) (1)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机 (2)康复目标:最大程度的恢复各种功能,争取达到基本独立生活、工作和学习。 后遗症期(>6m) (1)训练日常生活能力 (2)康复目标:学习使用各种辅具,争取最大限度地达到独立生活。 训练内容和方法 训练正确卧姿 翻身训练 卧床期常用的训练方法-桥式运动 适用于偏瘫肢体有一定活动能力者 缓解躯干和下肢痉挛 促进下肢正常运动 训练腰部控制能力 提高床上生活自理能力 卧床期常用的训练方法-抱膝运动 适用于偏瘫患者出现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时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语言治疗:约有22%-32%偏瘫者伴有语言-言语障碍,因此,语言训练必不可少。语言训练人员应先根据患者的语言情况和病变部位诊断出障碍类型,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途径的刺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 心理治疗:身体的残疾和功能的障碍常引发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并且疾病本身也会造成记忆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认知障碍。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增强患者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精神,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等。 文体疗法:是采用体育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这对于提高身体运动素质,增强体质和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是主要内容。 传统的物理疗法:对偏瘫的康复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运动疗法是通过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体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确的运动。 祖国传统医学早已用于治疗偏瘫,特别是利用针灸配合肢体运动具有独到之处。 截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物理疗法:徒手或借助器械,综合应用水疗、电疗、光疗等手段,改善全身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残存肌力,增强肌肉耐力,恢复协调和平衡能力,使截瘫病人学会翻身、起坐和床与轮椅之间及轮椅和厕所之间的转移动作。 作业治疗: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特点,从日常生活活动、生产劳动或闲暇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作业活动,对患者进行训练,提高患者身体的综合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使患者掌握进食、穿衣、入厕等日常生活动作,并学会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在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 康复工程:为患者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或矫形器,借助双杠、助行器或拐杖,使患者恢复站立能力,并能在小范围内步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