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桩基础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桩基础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桩基础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项目名称:岚皋县兴隆.名都(县城兴隆街拆迁及民脱

贫搬迁安置房)工程

建设单位:明源房地产开发

设计单位:中冶建工集团

监理单位:信宇市政工程监理

施工单位:岚皋县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第十项目部

编制人:年月日审核人:年月日审定人:年月日

岚皋县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第十项目部

二0一七年一月五日

桩基础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首期工程桩基平面布置图》

2、《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DBJ15-60-2008);

3、《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0G409;

5、《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7-2011);

6、业主有关的招标文件等。

二.工程概况:

1、场地地质条件

本工程场地土层自上而下分布为:1层人工填土、2-2层淤泥质土、2-3层砾砂、2-4层淤泥质土、3-1层粘土、3-2层粗砂、3-3层含粘性土圆砾、4层砾质粘土、5-1层全风化花岗岩、5-2层强风化花岗岩、5-3层中风化花岗岩。

2、设计要求及设计工作量

桩径1000mm,壁厚125mm;桩体混凝土强度C80,桩端持力层为中风化岩岩层;桩长20—32米,桩顶标高为2.4米—5.35米;预应力管桩型号为PHC—AB500(125),计55335延米。

三.施工方案概况:

当采用静力压入沉桩设备时,应对场地地基承载力进行复核,如不能满足宜回填道渣处理。

终止沉桩标准:结合经试桩确认的有关施工参数,以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2d进行定性控制。压桩力为参考。

1)当桩入土深度L>25m时,终压力值可取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的2.0倍,终压次数为1—2次;但桩周土为黏性土且灵敏度较高时,终压力值则可取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的1.7—1.9倍,终压次数为1—2次;

2)当16m<L≤25m时,终压力值可取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的2.0—2.4倍,终压次数为2—3次;

静压过程中往桩孔底灌注高度为1.5—2.0m的C30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桩顶填芯混凝土长度L=1.5m,采用C35微膨胀混凝土。

四.施工工艺及主要施工方法:

4.1总体施工方案:

平整场地→施工放样→稳桩机、对位→房屋部分实验桩施工→实验桩检测→房屋部分管桩施工→出入场线及坡道部分实验桩施工→实验桩检测→剩余管桩施工→桩基检测验收

4.2施工顺序:

4.2.1、测量放线定桩位埋桩尖:

1)根据提供的测量基准点用经纬仪放出各轴线,定出桩位,埋好桩尖。

2)每根桩施工前均用经纬仪复测桩位,并请监理人员检查验收。

4.2.2、桩机就位:

1)将压桩机移至桩位处,观察水平仪和挂在压架上的垂球,调平机身。

2)以导桩器中心为准,用垂球对准桩尖圆心,找准桩位。

4.2.3、吊桩、插桩:

1)驱动夹持油缸,将夹持板放置在适应高度。

2)启动卷扬机吊起管桩,再将管桩(或桩段)吊入夹持梁,夹持油缸驱动夹持滑块,通过夹持板将管桩夹紧,然后压桩油缸作伸程动作,使夹持机构在导向桩架向下运动,带动管桩挤入土中。3)微微启动压桩油缸,将管桩压入土中0.5~1.0m后,用经纬仪调整桩身垂直度。

4.2.4、压桩

通过定位装置重新调整管桩的垂直度,然后启动压桩油缸,将管桩慢慢压入土中。压桩油缸行程走满,夹持油缸伸程,然后压桩油缸做回程动作,上述运动往复交替,即可实现桩机的压桩工作,油缸每次压桩行程为2米。压桩时控制好施压速度。

4.2.5、接桩

当下节桩压到露出地表0.8m左右时,应接上节桩,上、下节桩应在同一中心线上,接桩前清洁钢套周边表面,上、下节之间的间隙用铁片填实焊牢,焊缝必须焊透、饱满,焊缝完成后需要自然冷却8分钟,符合设计及规验收要求,并请监理公司验收

合格后方可继续下压。接桩采用2 台电焊机同时对角对称焊接,时间控制在40分钟以,以免桩周土固化,给续压带来困难。

4.2.6、送桩

当管桩(或上节桩)压到接近自然地面时,用专用送桩器将桩压送到设计标高,送桩器断面应平整,器身垂直,最后标高应用水准仪控制。送桩结束后,卸出送桩器,回填桩孔。

4.3主要施工工艺

本工程采用静压桩进行施工,桩机本身能独立吊桩、夹桩、压桩的施工作业,全部动作为全液压驱动。

4.4重难点工程控制

本工程的工程重点为地质条件的确认,管桩的连续性及垂直度控制;本工程的工程难点为桩基的施工周期短、工期紧。五.资源配置:

静压桩机1台、锤击桩机3台、柴油发电机3台

放线工2人、打桩工16人、电焊工8人、电工2人、力工8人;

PHC—AB500(125)管桩54558延米。

六、施工进度计划:

划管桩施工配合土方填筑进度,分段逐步展开施工,将管桩施工分为四步:

第一步:12.10—12.24 施工房屋部分18根实验桩,计504延米;

第二步:12.25—1.8施工出入场线及坡道部分实验桩10根,计273延米;

第三步:12.25——1.17房屋部分桩基施工1695根,计47469延米;

第四步:1.18——1.23出入场线及坡道部分桩基施工331根,计8184延米。

七、质量管理保证措施

1、质量保证体系

认真执行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树立“诚信为本、质量第一”的质量方针,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2、施工现场建立项目经理部

工程施工建立项目经理部,下设技术组负责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设质量岗,对施工各道工序质量实行24小时全天候的监督、检查、监控工作,并及时与项目施工监理方联系,配合进行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和原材料检查验收与抽样送检工作。建立行之有效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质量工作职责,使工程施工质量纳入有序的控制之中。为着重解决施工中遇到的质量难题,主要关键工序项目经理部将建立有领导、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参加的QC小组,从而在组织上保证工程质量。

八、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针对本工程施工工序特点,将施工分出数道工序,对于每道工序我方必须首先自检,验收合格后,质检员签字认可;然后报

请监理单位检查,验收合格后,签字认可。只有当监理方最终验收合格后,才被允许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对于监理方和建设方提出的整改意见,我方必须不折不扣执行,直至完全符合设计规验收要求。为此着重抓好以下环节:

(一) 质量教育

1、了解图纸

组织有关人员认真阅读施工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及监理单提供的工程监理监督文件,了解设计意图,坚持按图施工原则,按程序作业,按规验收。

2、质量教育

搞好质量教育工作,提高全体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做好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认真执行单桩质量自检、互检、交接验收制度。

(二)施工过程控制

1、管桩进场要有合格证,并逐节严格按规及设计要求进行验收,发现不符合要求者,坚决不准进场。

2、管桩的吊装、运输与堆放。

(1)管桩吊装时宜采用两支点法,也可采用勾吊法,吊钩钩于管桩两端板处,绳索与桩身水平交角应大于45度。

(2)管桩在起吊、装卸、运输过程中,必须做到平稳,轻起轻放,严禁抛掷、碰撞、滚落。

(3)管桩在运输、堆放时的支点位置距二端均为0.2L(L为

管桩长度)。

(4)堆桩场地要平稳坚实,不得产生过大的或不均匀沉陷。支点垫木的间距应与吊点位置相同,并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各层垫木应上下对齐处于同一垂直线上,最下层的垫木应适当加宽。堆放层数不宜超过三层。不同规格的桩应分别堆放,堆放位置和方法应根据打桩位置,吊运方式以及打桩顺序等综合考虑。

3、桩位定位采用二次经纬仪校正复核,并经监理公司复核认可,测放精度≤2cm。定期复核测量控制点。

4、垂直度保证措施

(1)桩机的基础必须稳固,安装必须周正、水平,压桩时,导向压桩架、送桩器和桩身应在同一条中心线上。

(2) 采用双向经纬仪校正桩身垂直,经纬仪应放在距桩机约20米处,成90度方向设置。如发现垂直度超标(0.5%),应及时调整、重新压桩。

(3) 严格检查桩顶平整度,保证缓冲垫厚薄均匀。

(4) 压桩过程中必须使管桩轴心受压,若有偏移及时调整,确保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5%。电焊接桩前要校正好上下桩管的垂直度,上下节桩中心线偏差小于2mm。

5、桩位偏差保证措施

(1) 制定科学合理的压桩流程,减少挤土影响,避免压桩时影响邻桩。

(2) 提高就位精度,桩尖与桩心偏差≤1cm。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