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知识教程》课程考核说明.doc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课程考核说明.doc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课程考核说明.doc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课程考核说明

壹.有关考核的问题说明

一、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中文专业(本科)的学生。

二、考核教材使用张双棣、张联荣、宋绍年、耿振生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学习指导》。学生可参考使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专题(2)期末复习指导》进行考试复习。

三、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了解与掌握程度和翻译古文的能力,考核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次。“了解”的层次要求学生对《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中讲授的所有基础知识都要知道所属的章节;“理解”的层次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中讲授的所有基本理论问题,并能够较简要、全面回答相应的提问。“应用”的层次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古代汉语知识教程》相关的知识解决古文翻译的问题。

四、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平时作业)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形成性考核成绩的平均值按20%的比例折算,期末考试分数按80%的比例折算,二者相加等于总成绩。

五、本课程的期末考试采取开卷方式。

六、本课程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七、本课程考试试题类型和分数比例如下:

1.简要回答下列问题(约20分);

2.标出下列唐诗(或宋词)的韵脚和韵部:(本题或为根据反切写出现代汉语拼音,约4分);

3.解释字词在句中的意义(约10分);

4.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原来是什么词,活用作什么,什么意义(约10分);

5.指出下列句中的宾语前置并说明其类型(或说明句中的名词状语及其作用,约10分);

6.翻译下列古文(约46分)。

贰.《古代汉语知识教程》期末考试试题及评分标准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共20分):

1.为什么说隶书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

2.春秋晚期以后金文中出现的美术字体有什么特点?这些字体主要流行在什么地区的国家?

3.近代汉语共同语的语音系统跟中古音的主要不同是什么?

4.什么是图画文字?图画文字和文字画的区别是什么?

二A、用汉语拼音注出下列《广韵》反切的被切字的现代普通话读音(4分)

博怪切之芮切

苦到切五劳切

二B、标出下列宋词的韵脚和韵部:(4分)

蝶恋花·暖日晴风

李清照

暖日晴风初破冻,

柳眼梅腮,

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

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

山枕斜蹊欹,

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

夜阑犹剪灯花弄。

三.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的句中义和今义,并说明古今的意义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有区别字,也请写出:(10分)

1.终日不获一禽。(《孟子·滕文公下》)

2.耕、渔与陶,非舜官也。(《韩非子·难一》)

3.孔君平疾笃,庾司空为会稽,省之,相问讯甚至。(《世说新语·方正》)

4.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孟子·梁惠王下》)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说明判断的依据:(10分):

1.膏锏有余,则车轻人。(《吴子·治兵》)

2.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3.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勾践。(《史记·淮阴侯列传》)

4.以其子妻之。(《论语·公冶长》)

五A.指出下列句中的宾语前置并说明其类型(10分):

1.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2.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孟子》)

3.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4.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诗经·郑风·褰裳》)

5.惟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

五B.指出下列句中的名词状语并说明其作用(10分):

1.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

2.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3.学士皆师尊之。(《汉书·董仲舒传》)

4.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庭斥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八、标点和翻译古文(46分):

1.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闻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智,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庄子之言,茫焉异之。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庄子?秋水)

2、3段略。

试题评分标准及部分参考答案

一.每题5分;共20分。

二A.每个1分,共4分。

二B.注韵脚(字下加着重号者)和所押的韵部有错最多只扣2分。共4分。

蝶恋花·暖日晴风

李清照

暖日晴风初破冻,(东韵)

柳眼梅腮,

已觉春心动。(东韵)

酒意诗情谁与共?(冬韵)

泪融残粉花钿重。(冬韵)

乍试夹衫金缕缝,(冬韵)

山枕斜蹊欹,

枕损钗头凤。(东韵)

独抱浓愁无好梦,(东韵)

夜阑犹剪灯花弄。(东韵)

四.每词2分,说明句中义和今义1分,说明古今变化或区别字(写出一项即可)1分。共10分

1.禽:(句)飞禽走兽总名。(今)主要指飞禽。缩小。

2.官:(句)官职。(今)官职。没变化。

3.甚至:(句)指十分周到。(今)程度副词。句中是两个词,现在是一个词。

4.“反”2分,“妻子”2分,共4分。

反:(句)返回。(今)相反。返回的意义写作“返”。

妻子:(句)指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缩小。

四.每个词类活用2分,说明不完整的扣1分。共10分,

1.本题4分。

轻:形容词同时活用作活用作使动动词和意动动词。使人感到车子轻快。

2.药:名词活用作意动动词。把…当作药。

3.霸:霸;名词活用为使动动词;使勾践成为霸主。

4.妻:名词活用为动词;嫁。

五A.每词2分。指出1分,说明类型1分。共10分。

1.谁: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2.是:用“之:复指前置宾语。

3.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4.我: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5.马首:用“是”复指前置宾语。

五B.每词2分。指出1分,说明作用1分。共10分。

1.人;名词状语;表比喻。

2.日;名词状语,表时间。

3.师:名词状语,表示对人态度。

4.庭:名词状语,表处所。

5.兄:名词状语,表示对人态度。

六.第一段共8个给分句,每句1分,意思对了即可给分;重点词6个,每个1 分;译文中出现的错别字酌情扣分。共14分。

原文:

①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闻仁义之行,②合同异,③离坚白,④然不然,⑤可不可;⑥困百家之智,⑦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庄子之言,茫焉异之。⑧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参考译文:

①公孙龙问魏牟说:“②我年轻的时候学习了先王之道,年长后明白了仁义的之行为,③能使事情的同和异合而为一,④能使物品的坚硬和白色分离,⑤能把不对的说成对的,⑥能把不可的说成可;⑦使百家之智困窘,⑧使善于讲话的众口屈服,我自以为是最通达的了。

现在我听到庄子的言论,⑨迷茫地感到奇异。⑩不知道是我的论辩不及庄子呢,还是才智不如庄子呢?现在我不能开口说什么了,请问这是什么道理。”

叁.《古代汉语知识教程》考核知识点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各章节的内容都在考核范围之内,各章节的问题说明如下。带★号的为重点掌握的问题,不带★号的为一般掌握的问题。

第一章汉字的产生

1.什么是文字?

2.★什么是结绳?什么是契刻?什么是八卦?它们和文字的产生有什么关系?

3.★什么是文字画?文字画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字画还不是文字?

4.★什么是图画文字?图画文和文字画的区别是什么?

5.为什么说大汶口期的陶器刻划符号是文字了?

6.文字的产生和逐步成熟与社会历史的进程是什么关系?

7.★为什么说殷商后期的甲骨文是很成熟的汉字体系?

8.★如何判断一种文字的性质?

9.★为什么说文字体系没有高级阶段与低级阶段之分,没有优劣之分?

10.为什么汉字没有演变成拼音文字?能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手段把汉字改成拼音文字?

11.★为什么说汉字是表意文字?

12.★教材所说的“汉字可以径称之为表意文字”与西洋学者认为汉字是表意文字的概念有什么不同?

13.为什么说要想抛弃汉字的表意体系,用表音文字去取代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也是行不通的?

第二章汉字的字体演变

1.秦书八体的名称和各体的含义是什么?

2.秦书八体是如何分类的?

3.大篆的名称始见于哪里?

4.什么是籀文?籀文和大篆是什么关系?

5.★汉字字体的演变大约经历了那些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6.★为什么说从小篆到隶书,是字体变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

7.什么是楷书?什么是草书?什么是行书?

8.什么是甲骨文?什么是甲骨卜辞?王懿荣和甲骨学有什么关系?

9.★每一片完整的卜辞记载的内容有哪几个方面,各方面的名称是什么?

10.★卜辞记录的行款主要有哪些?

11.★从字的形体上看,甲骨文主要有哪些特点?

12.★甲骨文分几个时期?

13.研究甲骨文的重要著作有哪些?

14.什么是金文?什么是钟鼎文?

15.最早搜集研究金文的著作是什么?

16.★金文字体有什么特点?

17.★金文字体与甲骨文有什么不同?

18.★春秋晚期以后金文中出现的美术字体有什么特点?这些字体主要流行在什么地区的国家?

19.★什么是秦系文字?其特点是什么?

20.什么是石鼓文?

21.★石鼓文、小篆与西周金文有什么关系?

22.为什么说小篆不是李斯创造的?李斯对文字所作的整理主要有哪些?

23.★六国文字有什么特点?

24.★什么是隶书?隶书是如何产生的?

25.古隶和今隶有什么区别?

26.★隶书对篆书字形结构的改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7.“隶定”和“隶变”有什么不同?

28.什么是草书?广义草书和狭义草书的概念有什么区别?

29.说明楷书和今隶的异同。

30.行书是怎样产生的?行书有什么特点?

第三章汉字的字形结构

1.什么是六书?

2.★说明汉儒对六书的说明的异同?

3.★清代学者戴震对六书是造字之本提出质疑的根据是什么?他提出了什么理论?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4.★唐兰为什么提出“三书说”?

5.说明唐兰、陈梦家、刘又辛的三书说的异同。

6.什么是象形字?其特点是什么?

7.如何分析象形字?(注意掌握教材分析的象形字)

8.什么是指事字?其特点是什么?与象形字、会意字有什么不同?

9.什么是会意字?会意字有哪些类型,特点是什么?

10.如何判断会意字?

11.什么是形声字?其特点是什么?

12.形声字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13.如何认识声旁的表意作用?

第四章汉字的应用和发展

1.什么是假借?

2.什么是本字?什么是假借字?什么是假借义?什么是通假字?

3.★为什么说没有本字的假借,在文字产生的早期是一种重要的形式?

4.没有本字的假借,在其应用和发展过程中,主要有哪些情况?

5.从假借字被借去表示的词的数目看,假借又可以分为几类?

6.构成假借字的条件是什么?

7.假借与引申有什么区别?

8.字义与词义有什么区别?

9.★汉字在发展中为什么会出现分化的现象?

10.汉字的分别字主要有哪些情况?

11.什么是古今字?古今字是怎样产生的?

12.汉字的简化主要有哪些方式?

13.为什么说汉字简化要有一定限度,不能一味简化,越简越好?

14.什么是异体字?异体字与古今字有什么不同?

15.异体字构成方式有哪些?

第五章汉字的历史贡献

1.★如何认识汉字的历史贡献?

2.★为什么说汉字促进了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稳定,巩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

3.汉字书写为什么能成为一种艺术?

第六章对古汉语词汇的基本认识

1.认识古代汉语单音词占优势地位的特点对学习古代汉语有什么意义?

2.★汉语词汇的复音化发展过程中一部分双音结构,两个语素的组合呈现出一种不大稳定的状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联绵词?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4.分析联绵词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5.什么是重言?

6.分析叠音词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7.为什么叠音词在古代汉语中用得比较多?

8.什么是偏义复词?

9.偏义复词和一般并列复合词的区别是什么?

10.分析偏义复词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1.什么是“别言”?什么是“浑言”?

12.通名和专名的关系有哪几种情况?

13.如何看待通名和专名?

第七章古代汉语中词汇与文字的关系

1.★汉字简化之后在字和词的对应关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最值得注意的是那种情况?

2.什么是异体字?异体字表示词与字的什么关系?

3.异体字常见的字形结构类型有几种?

4.★判定异体字的根本标准是什么?在判定异体字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5.在对于异体字的具体处理是否可以采用两种标准?

6.★什么是同形字?同形字与所表示的词的关系与异体字有什么不同?

7.同形字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8.同形字和假借字有什么不同?

9.怎样判定假借字?

10.为什么不能把某个字简单地看作就是某个词?

11.★什么是区别字?为什么教材把古今字称作区别字?

12.区别字所表示的意义有哪些类型?

13.区别字有什么功能?

14.什么是本原词?什么是滋生词?什么是借表词?

15.由于词义的变化而生成的新的语义单位能不能说是一个新词?

16.什么是同源词?

第八章古汉语词汇中词的意义

1.什么是词义?

2.★词的各种意义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3.★词义的核心和最稳定的部分是什么?

4.词义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5.★认识词义和确定词义需要注意哪些关系?

6.词义与概念有什么关系?

7.为什么要将词义和所指区别开来?

8.言语与语言有什么不同?

9.★为什么义位、义素都是语言义而不是言语义?

10.★什么叫“因文生义”,什么叫“望文生义”。二者有什么不同?

11.★研究词义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2.什么叫术语义?什么叫语文义?为什么掌握词义首先应当了解词的语文义?

13.什么叫文化义?如何分析认识文化义?

14.★接触古人对词义的训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15.★什么是义位?义位的划分对于学习古汉语词汇有什么意义?

16.义位与义项是什么关系?

17.★词义与语素义有什么区别?

18.★如何归纳义位?归纳义位的时候应当注意的那些问题?

19.什么是“泛指”?什么是“特指”?什么是“本指”?

20.★什么是义素?了解义素的概念对更清楚地认识一个词的意义,认识词和词之间的意义关系,了解词义的发展变化有什么帮助?

21.如何分析义素?

22.什么是聚合词群?分析聚合词群需要注意什么?

23.★什么是指称义素?什么是区别性义素?它们在分析义位时有什么作用?

第九章词义的发展变化

1.★为什么对待词义要有一个历史观点?

2.古今词义发生的变化主要有哪几种情况?

3.什么是词的本义?什么是词的引申义?

4.掌握词的本义对分析词的引申义有什么作用?

5.词义引申的基本规律或主要的趋势是什么?

6.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几种类型?

7.如何断定一个引申义是由它的前一个引申义派生出来的?

8.词义变化的结果有哪几种情况?

9.★词义范围的变化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哪种情况?

10.如何分析词义范围的变化?

11.什么是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

12.什么是词义轻重的变化和色彩的变化?

13.★从原则上讲,义素的变化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14.★如何从义素的角度分析词义的变化?

15.遗传义素对分析词义变化有什么意义?

第十章古汉语中词与词的意义关系

1.古汉语中词与词的各种意义关系有几个方面?

2.什么是词义的组合关系?什么是词义的聚合关系?

3.★古汉语中词义的聚合关系重要有哪几种?

4.什么是词的同义关系?

5.分析词的同义关系要注意什么问题?

6.什么是互训、同训、递训?它们对确认词的同义关系有什么作用?

7.辨析词的同义关系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8.反义关系有几种类型?各自有什么的特点?性质有什么不同?9.确定词的反义关系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10.如何深入了解反义关系的构成?

11.什么是反训?认识反训现象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12.★反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有几种情况值得注意?

13.什么是词的类义关系?词的类义关系有什么特点?

14.★类义关系与同义关系、反义关系有什么区别?

15.如何区分词的类义关系与同义关系?

16.★什么是词的同位关系?什么是词的上下位的关系?

17.如何对下位义和上位义进行义素分析?

18.分析上位义和下位义要注意什么问题?

19.★古代学者的训释词的方式大致有几类类?

20.什么是同源词?

21.★判定同源词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22.同源词和同源字有什么区别?

23.同源词的书写形式大致有几种情况?

24.词的语源义与本义是什么关系?

25.★浑言与析言、统言与析言、散文与对文是什么意思?26.研究同义关系的变化需要注意什么?

27.同义词减少的原因有什么?

28.关于反义关系的变化应当注意什么?

第十一章词汇的发展变化

1.名称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几种情况?

2.★从名称与指称对象的关系看,新名的生成大致有几种情况?

3.新名的构成大致有几种情况?

4.从结构上看,汉语的复音词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5.如何判断一个语言片断是词组还是一个复音词?

6.怎样判断复音形式结构是否稳定?

7.怎样判断词义的单一化?

8.★什么是义域?

9.古汉语的词汇系统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认识?

10.★什么是语义场?语义场有几类?

11.正确地划分语义场对认识古汉语词汇系统有什么意义?

第十二章古代汉语的基本词类

1.古代汉语的最小语法单位是什么?

2.为什么确定古代汉语某词词类归属的方法同确定现代汉语某词的词类归属有所不同?

3.★确定古代汉语词类的最基本的方法是什么?

4.★古代汉语名词的语法功能有哪些?有哪两项基本的语法功能是现代汉语名词所不具备的?

5.★古代汉语中名词充当状语有那些类型?

6.★什么是名词的活用?

7.★什么是名词活用为使动动词?如何翻译为现代汉语?

8.★什么是名词活用为意动动词?如何翻译为现代汉语?

9.★判断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标准有哪些?

10.古代汉语的代词和现代汉语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那里?

11.★古代汉语里哪类代词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

12.为什么先秦汉语里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只是借用指示代词来表达第三人称的意义?

13.★古代汉语的指示代词系统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不同?

14.什么是无定代词?

15.根据疑问代词指代的询问对象,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可以分成几类?

16.古代汉语的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的突出特征是什么?

17.★形容词活用主要有几种情况?

18.★判断性质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标准是什么?

19.古代汉语的状态形容词可分为几种类型?

20.古代汉语的数词同现代汉语的数词有什么差别?

21.古代汉语整数和零数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22.古代汉语分数表达方式需要注意什么?

23.数词有什么语法功能?

24.★什么是使动动词?它的语义特征是什么?

25.★什么是意动动词?它的语义特征是什么?

26.★什么是为动动词?它的语义特征是什么?

27.古代汉语的副词有几类?

28.★什么是表示禁止性否定副词?意思是什么?

29.古代汉语语气副词有几类?

30.古代汉语的副词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有哪些?

31.连词同介词的区别是什么?

32.★古代汉语助词语法功能是什么?

33.★陈述和指称怎样相互转化?

34.★什么是转指,什么是自指?什么是指称化?

35.★“提取”在指称化中有什么作用?

36.★在古代汉语的语法系统里,指称化和名词化有什么区别?

37.古代汉语的语气词同现代汉语的语气词相比,有什么差别?

38.古代汉语的语气词有几类?

第十三章古代汉语的基本句法结构

1.★古代汉语基本句法结构的类型同现代汉语主要差异是什么?

2.如何分析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

3.★古代汉语的结构关系有几种基本?

4.★古代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性质有几种类型?

5.确定某种组合结构类型的依据有哪些?其中最重要的依据是什么?6.★古代汉语的助词结构与现代汉语的助词结构形式上主要有什么差别?7.古代汉语的助词结构主要有哪些?

第十四章古代汉语的基本句类

1.句类是如何划分的?

2.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有几种?

3.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表达功能有几种?

4.根据谓语的构成情况,古代汉语的描写句可以分成几类?

5.古代汉语的被动句的形式标记有几种?

6.★如何考察和识别一个句子是主动意义还是被动意义?

7.划分复句与单句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8.古代汉语的复句有几种类型?

9.教材对古代汉语单句的划分有什么特点?

10.状中结构的单句的特征是什么?

11.★充任状语的自指化谓词性成分有几种类型?

第十五章关于汉语音韵的入门知识

1.学习古汉语为什么需要掌握一些古代的语音知识?

2.什么是音韵学?

3.什么是音类?什么是音值?

4.表示音类的方法有几种?

5.区分音类的标准有几种?

6.韵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7.韵的名称叫什么?

8.什么是音值?

9.★什么是上古音?上古音又分为几个阶段?

10.什么是“雅言”?

11.★春秋以前和战国时期的韵母是怎么归纳出来的?

12.★上古音的代表性音系是什么?

13.★什么是中古音?中古音分为几个时期?

14.汉语音韵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15.★中古汉语的代表性音系是什么?

16.什么是近代音?

17.★近代汉语共同语的语音系统跟中古音的主要不同是什么?18.★近代汉语语音的代表性音系是什么?

第十六章古音是怎样研究出来的

1.古音是怎样研究出来的?

2.什么是韵书?

3.★中古和近代代表性的韵书是什么,采取什么体例?

4.什么是韵部?什么是韵目?

5.★什么是反切?反切的原理是是什么?

6.★被切字的零声母是怎样表示的?

7.★什么是反切系联法?其基本方法和基本功效是什么?8.什么是等韵图?

9.什么是开合、四等、四呼?

10.什么是韵系?

11.什么是转?什么是韵摄?

12.★五音、七音、九音是怎样划分的?

13.什么是清浊?

14.什么是字母?

15.★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字母系统是什么?

第十七章《切韵》音系

1.《切韵》是怎样写出来的?

2.★《切韵》系韵书主要有哪些?

3.★《广韵》韵目的特点是什么?

4.★《切韵》音系的性质是什么?

5.★《切韵》音系在汉语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

6.历史上对于《切韵》音系的研究主要方法有哪些?7.《切韵》声母的特点是什么?

8.《切韵》的声母现代普通话声母的主要变化有哪些?9.为什么《广韵》的206韵,不等于206个韵母?

10.《切韵》韵母的特点是什么?

11.拟构《切韵》的韵母系统的共性原则是什么?12.《切韵》的入声调到现代发生了什么变化?

13.如何识别入声字?

第十八章唐诗宋词韵部

1.★近体诗用韵的标准是什么?

2.★什么是平水韵?

3.★宋词押韵的特点和依据是什么?

第十九章先秦音系

1.研究先秦声母的主要材料是什么?

2.★先秦声母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先秦韵部是怎么归纳出来的?

4.什么叫做“阴阳对转”?

5.先秦的声调分几个?和中古声调有什么不同?

第二十章《中原音韵》音系

1.★《中原音韵》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有什么特点?

2.《中原音韵》的体例与以往的古老韵书有什么不同?

3.《中原音韵》有多少个韵部?

4.★《中原音韵》韵母系统跟《切韵》之间的重大差别是什么?

5.《中原音韵》的调类系统有什么特点?

此外,★词汇部分、文字部分各章节所分析的例句,音韵部分介绍的唐诗宋词的韵脚、韵部(第十八章)都要很好地掌握。

古汉语基础知识

古汉语基础知识 一、文言字形 (一)古今字 上古时代,汉字的数量比后代要少得多,一字往往兼有几个义项,等到后来又造出了新字,原字的意义就有所改变。这样,我们把较早的字叫做“古字”,把较后的字叫做“今字”。 常见的古今字列举:①女—汝②反—返③孰—熟④奉—捧⑤见—现⑥受—授⑦暴—曝⑧知—智⑨内—纳⑩直—值。 (二)异体字 异体字是音同义通而写法不同的字。列举:①泪—涙②崖—崕 (三)通假字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不用原来该用的那个字,而用另一个字替代。这种文字使用的替代现象叫“通假”,其中被代替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代替的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 (1)双声通假 借字和本字声母相同的通假字。列举:①“亡”通“无”②“谬”通“穆”③“责”通“债”。 (2)叠韵通假 借字和本字韵母相同的通假字。列举:①“不”通“否”②“干”通“岸”③“还”通“旋”④“景”通“影”。 (3)同音通假 借字和本字的声母、韵母完全相同的通假字。列举:①“案”通“按”②“有”通“又” ③“蚤”通“早”④“得”通“德”。 (4)形近通假 借字和本字由于形近而通假。列举:①“堕”通“隳”②“被”通“披”③“盖”通“盍”。 二、文言词语 (一)实词 1.单音词和复音词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复音词为主(主要是双音词),所以不要把文言实词中两个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另外,还要注意古汉语中同义词(近义词)连用和偏义复词现象。 2.古今异义 ①词义扩大:原有意义狭小,现在使用范围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如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现为江流通用词。 ②词义缩小:原有意义范围较大,现在使用范围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如“丈夫”,古义是男子的通称,现代汉语中“丈夫”专指“妻”的配偶。 ③词义转移:由原有表示的对象,转为另一对象。如“币”古义指“礼物”,今义已转移为“钱”的意思。“走”古义为“跑”,今义是“步行”的意思。 ④词义感情色彩变化。如“爪牙”,古义指“勇士、武将”,现指“帮凶”一类的人。又如,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资料

名词解释、简答 1、字母 字母就是表示古代声母的代表字。 2、五音 早期音韵学著作中分析声纽的术语。所谓五音,是指声母按发音部位分成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五音中,唇音又分为重、轻唇音,舌音分为舌头音、舌上音,齿音又分为齿头音和正齿音。 3、清浊 从发音方法来分,清音是不带音声母,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浊音是带音声母,发音时声带振动。 4、阴声韵 阴声韵,简称阴声,指无韵尾或以元音 [-u][-i]收尾的韵,如表中的戈果过韵和脂旨至韵。 5、阳声韵 阳声韵,简称阳声,指以鼻音[-m][-n][-?]收尾的韵,如表中的侵寝沁韵、真轸震韵和东董送韵。 6、白话 古白话指自唐宋以来逐渐形成的口语实录,以北方口语为基础。古白话的真正兴起是在唐宋,如唐代的变文、禅宗语录。宋代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古白话的正式形成。古白话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7、文言 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如《诗》、《书》、《礼》、《春秋》、《老子》、《论语》、《荀子》等所使用的;以及后来历代作者仿古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如两汉诗文歌赋、唐宋散文等。文言有两大特点:第一,它是脱离口语的,因此带有超方言性;第二,它带有人为的仿古性,因此是超越时代的。 8、六书 六书是战国以后的人根据汉字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9、许慎对六书的定义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10、四体二用 清代学者戴震提出,是对六书的分类情况。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 11、古无轻唇 清代钱大昕首先提出,上古音中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只有重唇音帮、旁、並、明。后来的轻唇音都是由重唇音分化来的。 12、古无舌上 清代钱大昕首先提出,上古音中没有知、彻、澄等舌上音,这类音中古时期才从端、透、定等舌头音中分化出来。

我国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试题解答举例与考核知识点汇总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试题解答举例及考核知识点说明 一、终结性考试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试题题型包括填空题、简答题、字形分析题等。以下各小题是示例性的,因此小题总分与该大题的分数不合。 一、填空(每空1分,回答不完整的不给分,共10分): 1.汉字学萌芽于()时期,创立于()时期。 2.“小学”本来是对从事初级教育的学校的称呼,因为文字是小学所学的 主要内容,所以汉代用“小学”一词指称()。 ……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部首”的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 么影响? …… 三、分析下列汉字的构造类型(分析到小类,每字1分,共10分) 朱,伐,睹…… 四、写出下列黑体字的读音(每字1分,共10分) 阿房宫,天姥山,阳夏 …… 五、按照要求说明句中的异体字、繁简字(30分) (一)找出句中的异体字并与规范字一并说明造字结构特点:(每小题3分,

共15分) 1.都广之国,番禺之埜。(梁江淹《空青赋》) 2.脣如激丹,齿如齐贝。(《庄子·盗跖》) …… (二)写出句中加黑字形所对应的繁体字或简体字,并说明在句中的字义。(每字3分,共15分): 1.既张我弓,既挟我矢。发彼小豝,殪此大兕。(《诗·小雅·吉日》) ……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期末考试评分标准 一、每空1分,回答不完整的不给分,共10分。 1.先秦;东汉。 2.文字学。 二、每题10分,共40分。 1、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部首”的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部首是许慎创造的。《说文解字》按照具有相同偏旁的原则对所收字进行了归类,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为一类,这样的类,许慎叫它作“部”,每部字取它们所共有的偏旁作为该部字的部目,同时又是该部字的首字,故名之曰部首。许慎用汉字部首系统建立了整个汉字形意系统,解释部首之间、部首与汉字之

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及考核办法

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及考核办法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国家课程标准对各学科、各学段的教学要求,及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2、适应性原则:教学方案的设计及其实施过程应能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教学目标,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其它能力。 3、多元性原则: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发展性原则: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发展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评价所得出的结论主要用来进行纵向比较,发现教师变化的轨迹,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引导学生质疑、探究,积极实践,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 1、教学目标 (1)符合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能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对学科的要求,结合教材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适合学生学习实际:能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学科认知水平及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3)基本能按教学目标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2、学习知识 (1)教师在课堂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能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利用相关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从中去感悟知识、学习知识,并能掌握知识。 (2)改变课堂教学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乐于探究知识的生成、变化和发展。 3、培养技能 (1)能根据学科特点创设形式多样的实践情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年龄特点,注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的养成。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学过程 (1)学习活动的组织: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精心安排和组织下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教师与学生要共同创造学习环境。教师应紧扣学习主题,有序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实现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标。 (2)学习方式的引导:课堂能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的过程要真实、自然,具有实效。 (3)思维的发展:课堂上的问题设计、实验操作、作业布置等,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助于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及反思意识。

古代汉语常识部分

第一章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工具书:把所选定的领域里的知识或资料,按一定的编排方法汇集在一起,供人们查检使用。工具书能够解答疑难问题,指引治学门径,能够告诉我们研究一个问题需要看那些书,并给我们提供一些研究线索。提供研究资料。但工具书中存在错误和时代局限性。 一、字典辞书的编排、注音与释义 (一)编排方式: 1.部首法: 按部首进行编排,部首以笔画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在同一部首中,字的先后以笔画的多少而确定,笔画少的排在前面,笔画多的排在后面。这种检字法的优点是容易掌握,但是部首不容易确定,而且查检的速度比较慢。另外,要注意两点: (1)部首与汉字的偏旁不能相混:部首是统率汉字的一部之首,而偏旁是汉字结构中的一部分,在古代汉语中,左为偏,右为旁,上下左右合称为偏旁。所以,部首和偏旁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2)各个字典的部首并不一样。《说文解字》的部首有540个,而《汉语大字典》的部首是200个,《康熙字典》的部首是214个。 2.笔画法: 按照汉字的笔画的多少进行编排。汉字笔画相同的,又根据横、竖、撇、折、点的顺序进行排列。这种检字法的优点是容易掌握,但是,不熟悉汉字笔画、笔顺规则的容易出错,另外,查检的速度也不快。 3.音序法: 按照汉字的汉语拼音使用的26个字母(或者是注音符号、平水韵等)的顺序进行编排。这

种检字法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检字法。只要您懂得汉语拼音,掌握起来是非常容易的,查检速度也比较快。在古代汉语的工具书中,也有使用平水韵排列汉字的先后顺序的,也有按照平、上、去、入古代的四声进行编排的。这种检字法的缺点是如果不知道汉字的拼音,就会无法查检,而且,汉语同音字太多,一个字往往有几十个同音字,给查检也带来一定的麻烦,另外,方言区的人在查检汉字时,往往会遇到平舌音与翘舌音、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鼻音与边音等容易混淆的字音的困扰,直接影响了查检的速度。 4.法: 按照四角(或者三角等其他)的顺序进行编排。角的形式分为十种,分别用0到9来表示,每个汉字按照左上、右上、左下、右下的顺序取四个角的代表,组成这个汉字的总的,例如端字是0212,小是9000等,然后从字典上找到对应的,就可以查检到要查检的汉字,这种检字法的优点是速度比较快,缺点是不容易确定汉字的,而且,还要受到汉字是繁体字还是简化字的影响。 该检字法将汉字的笔划分成十种类型,每种类型取一个数字作代号。 0 1 2 3 4 5 6 7 8 9 名称头横垂点叉串方角八小 笔形广一丨丿丶十扌囗八小 例字言天山之草打国见分尖 上述笔形与的对应关系可以用口诀表示:“横1垂23点捺,叉4串5方框6,7角8八9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依照这个口诀,取汉字四角的笔形,按左上、右上、左下、右下的顺序构成一个字的代表,再以代表数字的多少排列先后。 取角的规则:〈1〉能取复笔时尽量取复笔。如“言”左上角取“亠”,不取“丶”。〈2〉一笔取过一次,第二次作“0”,如“十”作4000。〈3〉平行之笔取左右不取上下。如“非”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作业参考答案 《汉语专题(2)》作业(一) 文字部分 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 2.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秦书八体是。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新莽时代的六书是。 4.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采用的字体是。 5.大篆的名称始见于。 6.汉字字体演变的个阶段是。 7.甲骨文是在被金石学家偶然发现的。甲骨主要出现在,那里是,称作。 8.甲骨主要出现在,那里是商王盘庚迁殷后的商王朝都城的遗址,称作 殷墟。 9.完整的甲骨卜辞,大概记载四个方面的内容。 10辞记录的行款主要有:。 11.甲骨文形体的主要特点是。 12.占卜时,对占卜的事,经常要从反正两方面设问,称为。 13.甲骨学者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根据他所定的十项标准分为个时期,具体是。 14.刘锷的《铁云藏龟》是第一部,孙诒让的《契文举例》是第一部。考释方面集大成的著作有,资料方面最丰富的著作有,工具书方面有孙海波的,的《甲骨文字典》,综合研究著作有陈梦家的。 15.在铜器上铸铭文,开始于,则大为流行。 16 金文字体与甲骨文的不同主要有。 17春秋晚期以后金文美术字体的主要特点有。 18.战国时期六国文字又称。六国文字的特点是:。 19 20.目前发现的秦国文字,有石鼓文和诅楚文等石刻文字。据学者考证,这些石鼓约刻成于 21.隶书一般分为和。隶书产生于,它是在战国末期 的基础上形成的。隶书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大约之后,隶书已经成熟了。这种发展,到时期已经完成。 22.楷书又名或。这种字体是在基础上形成的。楷书的形成,大约在。魏晋时代是它与并行

的时期。 23.六书之名始见于。这时的六书大概是识字的科目。首次说出六书内容的,是,对六书解 24.许慎对“六书”的说解是。 25.清代学者对六书是造字之本提出了质疑。他提出的“四体二用”说的意思是。 26.唐兰的提出的三书说的意思是。 27 28.陈梦家、刘又辛将文字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是。 二.解释下列名词: 1.图画文字 2.籀文 3.甲骨卜辞 4.钟鼎文 5.隶定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判定汉字所属的类型? 2.为什么教材也认为“汉字也可以径称之为表意文字”,这和西洋学者所说的表意文字有什么不同?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的秦书八体是从什么角度划分的? 4.汉字字体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5.隶书是怎么产生的?隶书在汉字字体演变过程中的意义是什么? 6.没有本字的假借,在其应用和发展过程中的有三种情况是么?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假借字并说明是属于哪种情况的假借?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背诵

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2)按音序排列。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如:元,始也。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如:斗,十升也。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 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它试图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首先,这部词典是迄今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挥文词典。其次,这部词典引例丰富,是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保证了收词立目、释义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点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 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B、加上词头词尾。 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13、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文字学主要凭字形辨别本义。 14、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 1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16、押韵分为三种: A、句句押韵。 B、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如《诗经》 C、交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 17、《诗经》押韵主要格式: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个人与团队管理》课程考核说明(2009年)

通用管理能力基础级系列课程 个人与团队管理课程 考核说明(2009年) 第一部分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一、考核说明制定依据 本大纲制定的依据是《通用管理能力认证标准》、《个人与团队管理教学大纲》、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资格鉴定中心的相关文件和规定、中央电大相关的文件和规定。 二、考核对象 本课的考核对象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管理学科工商管理专业(专科)和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的学生和有志学习该课程并掌握相应技能的求学者。 三、考核方式 考试由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统一组织,由中央电大具体实施。卷面成绩达60分及以上者可获得《通用管理能力水平等级证书》。该课程的学习教育评价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组成。成绩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 1.形成性考核:由中央电大统一布置,下发形成性考核册。由课程辅导教师评定成绩,省级电大审核,中央电大不定期抽查。 2.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形式是闭卷笔试。 四、命题依据

本课程命题的依据是课程教学要求、教学大纲(《通用管理能力认证标准》、《通用管理能力教学大纲》)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教材《个人与团队管理》(第二版)(上、下册)(英国Corinne Leech、Karen Holems等著,天向互动教育中心编译)。 五、考核总体要求 《个人与团队管理》(第二版)(上、下册)的内容共包括十个单元36章。第一单元讲述了自我规划的思想和方法;第二单元讲述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第三单元讲述了沟通的重要性以及沟通的方法和技巧;第四单元讲述了如何进行工作沟通、如何撰写工作报告以及工作谈判的有关内容;第五单元讲述了有关组织的运作情况;第六单元讲述了如何分析处理团队内部、外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团队建设;第七单元讲述了团队学习;第八单元讲述如何实现团队的目标;第九单元讲述了团队中的激励问题;第十单元讲述了团队建设中团队领导者所扮演的各种角色。 对于期末考试的内容,总体分为两个要求:有关知识、技能的学习,按照“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分配时间和精力;有关能力的培养,需要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应用。 ●了解:要求学员知道这部分内容。 ●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理解。 ●重点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同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 践当中。 六、命题原则

立体化古代汉语教程第一单元文选及译文

立体化古代汉语教程第一单元文选及译文 一 顔淵死1,顔路請子之車以爲之椁2。子曰:“才不才3,亦各言其子也4。鯉也死5,有棺而無椁。吾不徒行以爲之椁6。以吾從大夫之後7,不可徒行也。” (顔淵死了,他的父親顔路想請求孔子把他的車讓出來去給顔淵做外棺。孔子說:“不管有才還是無才,但各人總是向著自己的兒子。(我的兒子)孔鯉死的時候也是只有棺材而沒有外棺,我沒有讓自己天天走路而把車子拿去給他做外棺。因爲我好歹也是一個大夫品級,是不能天天徒步走路的。”) 二 衞人迎新婦1,婦上車,問:“驂馬,誰馬也2?”御曰3:“借之4。”新婦謂僕曰:“拊驂5,無笞服6。”車至門,扶7,敎送母8:“滅竈9,將失火10。”入室見臼11,曰:“徙之牖下12,妨往來者。”主人笑之。此三言者13,皆要言也14,然而不免爲笑者15,蚤晚之時失也16。 (有個衛國人迎娶新媳婦,新媳婦上車後,問:“驂馬,是誰家的馬?”駕車的人說:“是借來的。”新媳婦對駕車的人說:“打驂馬,別打轅馬。”車子到夫家門口,扶新媳婦進門,新媳婦對伴娘說:“把竈裏的火滅掉,防備失火。”到了屋裏看到舂米的石臼,新媳婦又說:“把石臼搬到窗戶下,妨礙來往的人走路。”主人都覺得可笑。這三句話,都是很要緊的話,然而免不了要受人嘲笑,是因爲她說話沒有選擇恰當的時機。) 三 孟子曰:“無或乎王之不智也1。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2。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3,吾如有萌焉何哉4?今夫弈之爲數5,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6,通國之善弈者也7。使弈秋誨二人弈8,其一人專心致志9,惟弈秋之爲聽10。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爲有鴻鵠將至11,思援弓繳而射之12,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爲是其智弗若與13?曰:非然也。” (孟子說:“不要對王的不聰明感到奇怪。即使有一種很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卻凍它十天,也是不可能有再生長的。我與王相見的次數太少了,我離開他,那些凍他的人就來了,所以王即使有善良之心的萌芽,我又能有什麽幫助呢?比如下棋,那是一門小技術,可是如果不一心一意,那也學不好。弈秋是全國棋下得最好的人。假如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一個人一心一意,祇聽弈秋的講解;另一個呢,雖然也聽著,心裏卻總認爲會有天鵝飛來,想著拿弓箭去射它。這樣,雖然和那個人一起學習,他的成績一定比不上那個人。是這個人他的才智比不上人家嗎?我說,肯定不是的。) 四

古代汉语基本知识

古代汉语基本知识 什么是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指的是“五四“以前历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语言有口头与书面之分。口语一闪即逝,古人的口语不可能保留至今,它只能从古人流传的典籍中反映出来。因此,我们所说的古代汉语,实际是指古代汉民族的书面语,是无声的古代诗文。 古代汉语书面语大致有两大系统: 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这即通常所谓文言。 二是六朝开始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我们通常学习和研究的古代汉语指的是文言文。 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1.提高阅读文言的能力,便于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 2. 提高现代汉语的语言修养,增强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 3.培养教中学语文特别是文言文的能力。 课程的性质与学习内容: 1、文字学常识 2、音韵学常识 3、词汇学常识 4、语法学常识 5.修辞学常识 6.训诂学常识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们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就叫“词类活用。”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本是形容词,但是在这里充当谓语动词,意思是染绿了。这是诗人为了修辞表达的需要而采用的一种临时性的手法。从古代汉语的角度来说,形容词“绿”在此活用为动词。 词类活用和词兼类的辨别: 兼类,是指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这些功能的表现,是经常性的而不是临时的,因而这个词同时兼属不同的词类。 活用,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 例: “甘其食,美其服。”——“食”为名词,食物。《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公赐之食,食舍肉。”——前“食”为名词,食物。后“食”为动词,吃。这句意思是,吃东西时把肉放在一边。此选自《郑伯》,公即郑伯郑庄公,之代指颍考叔。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食”为动词,使动用法,给……吃。现代表示这个意思的词已经写做“饲养”的“饲”了。 “食”兼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因此属于词兼类。现代汉语也具有这两种词类:“废寝

课程考核有关说明

一、课程考核有关说明 (一)考核对象 “艺术概论”是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师范类专业本科一门限选的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全国在职的中小学教师凡参加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和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习者,均要参加本课程的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总分为100 分, 平时形成性考核占总分的40%,期末终结性考试占总学分的60%。以下6 个方面的平时形成性考核的内容,各试点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报中央电大考试中心和师范部备案。 1.独立完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布置的“艺术概论作业与评价”,约占10 分。 2.阶段性学习测验: 艺术作品分析,约占5 分。 3.教学实践活动: 观赏一种艺术作品,撰写鉴赏文章1 篇(1000 字左右),约占10 分。 4.开展专题研讨:原则上在网上进行, 以下载的讨论发言文字为准,农村及边远地区无法上网的学生, 按照所在分校或工作站责任教师布置的讨论题作书面发言。约占5 分。 5.学习记录:通过“纸质记录袋”或“电子文件夹”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约占 5 分。 6.小组学习:由学生讨论后形成个人学习总结(1000字以上)。约占5 分。 根据《广播电视大学全国统一课程形成性考核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做如下要求: 第一,本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未达到及格线者(即形考成绩未达到24 分),不得参加终结性考试。 第二,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成绩均达到及格,方可获得本课程相应学分,课程综合成绩以合成成绩记录。 第三,课程综合性考试成绩不及格,形成性考核及格成绩继续有效,可以重新参加下一轮课程的终结性考试。课程终结性考试成绩和形成性考核成绩均不及格,则需要重新参加该门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 第四,如果学生第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提出希望取得更好的考核成绩,可以重新参加该门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课程考核说明.doc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课程考核说明 壹.有关考核的问题说明 一、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中文专业(本科)的学生。 二、考核教材使用张双棣、张联荣、宋绍年、耿振生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学习指导》。学生可参考使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专题(2)期末复习指导》进行考试复习。 三、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了解与掌握程度和翻译古文的能力,考核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次。“了解”的层次要求学生对《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中讲授的所有基础知识都要知道所属的章节;“理解”的层次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中讲授的所有基本理论问题,并能够较简要、全面回答相应的提问。“应用”的层次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古代汉语知识教程》相关的知识解决古文翻译的问题。 四、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平时作业)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形成性考核成绩的平均值按20%的比例折算,期末考试分数按80%的比例折算,二者相加等于总成绩。 五、本课程的期末考试采取开卷方式。 六、本课程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七、本课程考试试题类型和分数比例如下: 1.简要回答下列问题(约20分); 2.标出下列唐诗(或宋词)的韵脚和韵部:(本题或为根据反切写出现代汉语拼音,约4分); 3.解释字词在句中的意义(约10分); 4.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原来是什么词,活用作什么,什么意义(约10分); 5.指出下列句中的宾语前置并说明其类型(或说明句中的名词状语及其作用,约10分); 6.翻译下列古文(约46分)。 贰.《古代汉语知识教程》期末考试试题及评分标准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共20分): 1.为什么说隶书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第一课汉字的结构与演变 一、汉字的性质 根据记录语言的主要角度或主要方式、手段的不同,可以将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大类:拼音文字和构意文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 汉字属于构意文字,一般也称为表意文字。 表意文字发展的初期,通过描摹事物形体的外部特点或轮廓来构形的字为数很多。例如“門”,就是早期的象形字。 在发展过程中,由主要描摹事物的外形轮廓来反映词义,发展为用图形或符号的组合来反映词义。这就是汉字中的指事字、会意字。例甲骨文: 指事字:上下刃亦朱 会意字:莫吹啓祝折 构意手段的最高阶段是用义符和声符拼合的方式构造字形。这就是汉字中的形声字。 例:皇煌簧惶蝗江河湖 汉语中的词绝大多数都是多义的,其中有一个义项与记录这个词的字形最为贴切,可以直接解释字形构造的理念,我们这把个义项称为本义。是现有的书面语言材料中可以追溯的最早词义。 二、汉字的结构 需要掌握传统文字学的“六书”,要先掌握一个概念“造意”(见书P9) (一)象形 象形是一种通过勾勒事物的轮廓来构拟字型的造字方法 例: 人大女又目耳口齒 日月草木水戈户門 牛羊犬豕馬鹿弓矢 大凡用象形字记录的词,多是表示具体实物的名词,但有少数例外,它所表示的是这种实物所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还有一种称为“合体象形”(P10) (二)指事 指事是用形体简单的符号记录词义,或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抽象指事符或区别符号以构成新字。所谓指事,含有表明事物、指明事物的意思。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从结构上看,大多数指事字都是在一个象形字上增加指事性或区别性的笔画构成的,早汉字结构中,指事字是为数最少的。 (三)会意 会意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来构成新字的造字方法。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两种类型: 1、形合会意字:通过部件的象物性的组合来表示新意构成新字。字中构件摆放的位置往往也成为区别构意的手段,不能随意摆放。例:从,牧,莫,舂

教育评价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教育评价的本质是价值判断。 2.按功能及用途划分,可将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3.按评价对象的层次划分,可将评价分为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 4.按评价主体划分,可将评价分为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 5.按评价方法划分,可将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6.评价的总目标都可分解为三个子系统,即条件指标系统、过程指标系统和效果指标系统。而教育评价标准也相应由三部分构成,即素质标准、职责标准和效能标准。 7.教育评价标准中的评语式标准可归纳为分等评语式、期望评语式和积分评语式三种。 8.教育评价标准中的数量式标准可分为数量点式标准和数量区间式标准。 9.教育评价中常用的量表有类别量表、等级量表、等距量表和模糊量表。 二、名词解释: 1.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社会确定的教育目标和价值标准,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受教育者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 2.教育测量:教育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理论、规则,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对象进行数量化描述的过程。 3.教育督导:是指行使督导职权的机构和人员,受本级政府或同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对下级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以保证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4.教育评价过程:教育评价过程是教育评价活动所经过的程序,具有时间的连续性、顺序性以及动态性,教育评价的过程也是管理的过程,是和管理过程相始终的。 5.教育评价标准:是指对应于相应的评价指标或项目,被评对象达到什么程度或水平才是合乎要求的,或是优秀的、良好的等。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评价的目的。 答:⑴获取信息的目的⑵诊断问题、促进发展的目的⑶控制和监督的目的⑷决策的目的⑸激励前进的目的。 2.教育评价有哪些功能? 答:⑴导向的功能⑵诊断的功能⑶鉴定的功能 ⑷改进的功能⑸激励的功能⑹控制的功能。 3.教育评价有哪些特点? 答:⑴教育评价是以事实判断为基础的价值判 断⑵教育评价的基本标准是国家的教育目标 ⑶教育评价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⑷教育评价 过程是主客体互动、评价与指导统一的过程⑸ 教育评价是一种心理特征鲜明的主体性活动。 4.简述泰勒模式。 答:泰勒模式又称“行为目标模式”就是以教 育目标为导向,把教育目标转化为可测量的学 生的行为目标,并根据这些行为目标编制课 程、教材或教学方案,开展教学活动,然后依 据行为目标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判断 实际进行活动的效果达到预期教育目标的程 度。 5.简述CIPP模式。 答:CIPP模式是由斯塔弗尔比姆于1966年提出 的。这一模式由背景评价-contextuation、 输入评价-input uation 、过程评价- process uation和成果评价-production uation组成。CIPP是这四种评价的缩写。该 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把教育评价看成是“为决策 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其中背景评价是为计 划决策服务,输入评价是为组织决策服务,过 程评价是为决策的实施服务,成果评价是为再 决策服务的。 6.简述教育评价背景分析的主要内容。 答:⑴社会发展背景分析⑵教育发展阶段性需 要分析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政策制度要求或 评价委托人的需要分析—领导者及管理者需 要分析⑷被评对象自身需要和心理准备分析 等。 7.常见的教育评价机构主要有哪些? 答:⑴教育管理部门的评价机构⑵民间学术团 体的评价组织机构⑶教育管理部门和社会力 量相结合的评价机构⑷自我评价的组织机构。 8.教育评价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⑴评价的目的和指导思想⑵评价的内容⑶ 对评价指标体系中方法、工具的有关说明⑷评 价实施程序的说明⑸附录。 9.教育评价方案应具备哪些主要特征? 答:⑴目的性⑵可靠性⑶有效性⑷规范性⑸可 行性。 10.简述制定教育评价方案的一般步骤。 答:⑴确定教育评价的目的⑵设计评价项目, 即根据特定的评价目的设计评价项目⑶确定 权重系数⑷确定评价标准⑸设计评价工具及 采集信息所需表格,确定评价信息的统计方法 ⑹确定评价的组织领导及实施程序。 11.简述确定教育评价标准的依据。 答:⑴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⑵ 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⑶教育规律和人 的心理活动规律⑷从被评者实际出发,实事求 是⑸评价主体的需要。 四、论述题: 1.教育评价有哪些基本原则,在评价中如何贯 彻这些原则? 答:⑴方向性原则,是指评价必须坚持引导教 育工作更好地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满足社会 和个体发展需要的正确方向,保证教育活动沿 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⑵科学性原则,是指 进行评价必须把握教育和教育评价的客观规 律,实事求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从客观实 际出发获取真实信息,依据科学的标准,对教 育活动的过程和成果进行分析判断。不能凭主 观想象、主观臆断⑶激励性原则,是指评价应 促使被评对象形成继续努力或在进一步的活 动中克服不足之处,增强提高活动效果的动机 或期望。⑷可行性原则,是指教育评价要在保 证正确方向和科学、客观的前提下,尽量使评 价简便易行⑸实效性原则,是指评价要有实际 作用,即有指导实际、改进工作的效用。 2.在评价中贯彻这些原则的要求与作法? 答:⑴贯彻方向性原则,最主要的是要求教育 评价在确定评价目的和标准时,必须以国家的 教育目标为基本的、总的依据。具体来说,要 求要通过科学地设计指标体系的内容和标准, 恰当地确定权重,合理地呈现和使用评价结果 等,引导、推动教育活动朝着符合国家教育方 针、政策所要求的方向发展。促进教育工作落 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是教育评价 的出发点和归宿⑵贯彻科学性原则,要求确定 的评价指标必须符合评价的目的,反映被评对 象的本质特征,注意指标间的联系与交叉,避 免指标重叠;评价标准要合理,即符合国家规 定,又符合实际,评价者要正确理解和把握评 价标准,克服主观随意性和感情因素的影响; 评价方法的选择要与评价对象的性质相适应, 尽量采用现代的、科学的方法技术,定性方向 和定量方向相结合。这样才能使评价信息的搜 集更加全面准确,评价信息的分析处理更加科 学,结论更加可靠⑶贯彻激励性原则,首先要 使教育评价过程及其结果客观、公正、准确, 否则,评价对象就会产生不安和排斥心理,这 样不仅不能产生激励作用,反而会产生负面影 响。其次,制定评价目标和具体标准要从评价 对象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评价对象的客观环 境和条件,不要过高或过低,使被评对象通过 努力有可能达到目的。③要求评价的实施者这 样评价对象个体心理状态,评价技术的操作应 考虑评价对象的可接受程度,要求评价者了解 并尊重评价对象的意见,并向被评对象及时反 馈评价的结果,以激发评价对象在进一步的活 动中保持优势、克服不足之处的动机和行为⑷ 贯彻可行性原则,①要求在正确、科学的前提 下应抓住被评对象的本质特征,尽量简化指标 体系;②要求评价标准高低适度,同时注意评 价对象的层次性、差异性;③评价组织实施中, 搜集信息的方法要在科学的前提下使其简化, 让人能理解、会用。评价中应将科学性和可行 性结合起来⑸贯彻实效性原则,①要求评价目 的必须明确,针对实际问题,充分利用评价的 导向作用,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②要求评价 过程主客体相互沟通,及时反馈评价信息,并 帮助评价对象解决,有利于促使被评对象主动 参与,自觉改进工作。提高评价的实效性是实 现评价目的的根本要求。 3.设计教育评价指标系统应坚持哪些原则?为 什么要坚持这些原则? 答:⑴导向性原则⑵科学性原则⑶整体性原则 ⑷可测性原则⑸可行性原则。在设计教育评价 指标系统中坚持这些原则才能搞好评价工作。 ⑴坚持导向性原则①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 向作为目标方向,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 的要求。②要坚持大方向和效目标的统一,要 把总的方向和阶段性的重点统一起来。把工作 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统一起来,提高对阶段 性效目标的评价,促进其落实,逐渐提高,最 终全面实现总方向指导下的大目标⑵坚持科 学性原则,因为科学性是人们做任何事都追求 的目标。指标设计的科学性①要求指标与目标 一致;②要求同一指标体系中指标要相容,不

古代汉语答案(郭锡良版教材)

练习二 一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的词哪一个是本义,哪一个不是?请说明理由(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1.“鄙”在第二句中义为“边邑”,是本义。从字形看,其意符为“邑”,旧注训为“边”,字义与字形相合。在第一句中义为“浅陋”、“见识短”,为引申义。 2.“共”是“供”的古字,在第一句中义为“供给”,是本义。在第二句中用的是副词“共同”义,是引申义。 3.从字形看,“及”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像一只手抓住了一个人。《说文解字》:“及,逮也。”“及”在第一句中义为“赶上”,字形与字义相合,与《说文》释义相合,是本义;在第二句中义为“到”、“至”,是引申义。 4.《说文解字》:“疾,病也。”“疾”字在第二句中义为“病”,与字形以及《说文解字》释义相合,是本义;而在第一句中义为“快”、“急速”,是引申义。 5.“乡”字甲骨文像两人对食之状,上古时代同一氏族部落的人在一起共食,故其本义是在一起生活的人或地方,即今所谓“家乡、乡里”。“乡”在第一句中义为“乡里”、“同乡”,是本义;在第二句中义为“朝向”,是“向”的通假字,不是本义。二什么叫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而使其具有另一类词的功能。这就叫做词类活用。例如:《公羊传〃庄公十三年》:“曹子手剑而从之。”“手”本是名词,句中是动词“拿”的意思,还带了宾语“剑”,临时具有了动词的意义和语法特点,就是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是: 1.两者表达的含义不同。使动用法所表达的含义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而意动用法所表达的含义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 2.两者的使用范围不同。能够有使动含义的词有动词与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等,而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名词的活用。三举例说明古代汉语的几种被动句式。 1.“于”字被动句式 2.“为”字被动句式 3.“为……所”被动句式 4.“见”字被动句式 5.“见……于”被动句式 6.“被”字被动句式 四古代汉语判断句中的“乃”、“即”、“维”、“惟”、“非”是不是判断词,为什么? 古代汉语判断句中的“乃”、“即”、“维”、“惟”、“非”都不是判断词。因为它们都不具备判断词的性质。“乃”、“即”是副词,在判断句中起加强肯定语气的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就”、“便”等,所以当汉语中出现判断词“是”以后,它们还可以用在“是”前,构成“乃是”、“即是”等,可理解为“就是”、“便是”。“维”也可写作“惟”,它是句中语气词,起引出谓语作用,不仅可以用于判断句中,也可以用于其他类型的句子中。如《尚书?吕刑》:“蚩尤惟始作乱。”“惟始作乱”即开始作乱,不能理解为“是开始作乱”,故“维”不是判断词。“非”也经常用于判断句的谓语前,它是否定副词,不是判断词。五指出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哪些不是被动句,被动句有什么不同形式: 1.前句是,无标志。 2.是,“见……于”式。 3.前句是,“于”字式。 4.后句是,“为……所”式。 5.前句是,无标志。 6.后句是,“为……所”式。 7.前句是,“见”字式。 8.后句是,“于”字式。六下列句子哪些是宾语前臵?哪些不是?说明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 1.不是。之,代词,指代梁王兔苑。用作“想”的宾语。2.是。“何厌”作“有”的前臵宾语。之,代词,复指前臵宾语。 3.不是。之,连词。前一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后一个“之”用于定中之间。 4.是。“不谷”作“为”的前臵宾语,“先君之好”作“继”的前臵宾语。之,连词,用于定中之间。 5.是。“之”作“行”的前臵宾语。之,代词,代指所闻之事。6.不是。两处的两个“之”,前一“之”字是代词,代指书籍,用作宾语;后一“之”字是连词,用于定中之间。 7.“奚以”是宾语前臵,疑问代词“奚”作介词“以”的前臵宾语。之,动词,到、去。 七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序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1.古:何陋之有。“何陋”作动词“有”的前臵宾语。今:有何陋。宾语后臵。 2.古:谁与守。“谁”作介词“与”的前臵宾语。今:与谁守。宾语后臵。 3.古:未之见。“之”作动词“见”的前臵宾语。今:未见之。宾语后臵。 4.古:莫之能一。“之”作动词“一”的前臵宾语。今:莫能一之。宾语后臵。 5.古:不余欺。“余”作动词“欺”的前臵宾语。今:不欺余。宾语后臵。 6.古:奚为。“奚”作介词“为”的前臵宾语。今:为奚,即为什么。宾语后臵。 7.古:弗敢我谋,弗敢我杀。“我”作动词“谋”、“杀”的前臵宾语。今:弗敢谋我,弗敢杀我。宾语后臵。 8.古:唯余马首是瞻。“余马首”作动词“瞻”的前臵宾语。今:唯瞻余马首。宾语后臵。 9.古:孰法。“孰”作动词“法”的前臵宾语。今:法孰,即效法哪个。宾语后臵。 10.古:恶乎长。“恶”作介词“乎”的前臵宾语。今:乎(于)恶长,即在哪方面擅长。宾语后臵。 八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属于哪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状语) 1.陋:形容词意动用法。“陋之”即“认为它(小丘)不好”。2.食、见:动词使动用法。“食之”即“让他(子路)吃”,“见(现)其二子”即“使他的两个儿子出来相见”。 3.朝:动词使动用法。“朝秦楚”即“使秦国、楚国来朝拜”。4.来:动词使动用法。“不能来”即“不能来之”,也就是不能使“远人”归顺的意思。 5.降:动词使动用法。“降巡”即“使张巡投降”。 6.弱:形容词使动用法。“弱秦”即“使秦国变弱”。 7.后一个“君、臣、父、子”名词活用为动词。“君君”即国君要像个国君,“臣臣”即大臣要像个大臣,“父父”即父亲要像个父亲,“子子”即儿子要像个儿子。 8.善:形容词意动用法。省略了宾语“之”,“善之”即“认为他(孙膑)好”。 客:名词作状语。“客待之”即“像对待客人一样地对待他(孙膑)”。 9.水: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的意思。 10.云、响、景: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云集”即像云一样地聚集,“响应”即像回音一样地应和,“景从”即像影子一样地跟从(“景”是“影”的古字)。 九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或词组,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词性、意义和用法有什么不同? 1.少:古义为稍,程度副词;今义为少,形容词。 2.稍:古义为逐渐,时间副词;今义为略微,程度副词。3.曾:古义为竟然,情态副词;今义为曾经,时间副词。4.直:古义为只、仅,范围副词;今义为不弯曲,形容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