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福建专升本考试新闻专业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福建专升本考试新闻专业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福建专升本考试新闻专业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福建专升本考试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1、什么是传播?人类社会传播的五个特点P5-6

2、社会传播的五种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P8

3、大众传播的特点P9

4、社会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P10

5、精神生产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P16-17

6、传播隔阂的概念

7、人类语言的四个基本特征P27

8、人类语言的五个特点和四个基本特征P27

9、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

10、印刷传播时代:古腾堡印刷机的发明(填空常考)P31-32,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

类已经掌握了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判断常考)

11 、印刷媒介的意义(施拉姆的论述)P32

回答要点如下: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对欧洲的思想和社会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为欧洲的科学从中世纪漫长黑夜之后突飞猛进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印刷术还普及了教育,提高了阅读能力和增加了社会流动的机会。使信息的机械化生产成为可能,使书籍留存的机会增加,并促进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推广,书籍价格便宜使更多人可以获得知识,因而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2、电子媒介的意义: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P33第三段。以及世界上第一

台电报机的时间和发明人。意大利马克尼1895 年无线电通讯试验、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1957 年

13、哈特的媒介三分法P35-36 :示现、再现、机器三个媒介系统以及定义

14、信息社会的几个特点P38

15、贝尔的社会发展三大阶段P37

16、社会“高度信息化”阶段的三个特点P39

17、符号的定义:永井田男的符号定义P42-43

18、信号的特点P44 (要点记住);象征符与信号不同的特征P44

19、三类非语言符号P45 (要点记住)

2 0 、符号的三个基本功能(要点记住)

21、意义的定义P47 意义的三个不同类型P48

22、社会传播活动中除符号意义外,参与进来还有的三个方面的意义(传者的意义、受者的意义、情境形成的意义)P49-50

23、象征行为的特点P51 ;象征性社会互动P52;意义交换的前提(共通的意义空间)

P53

24、传播过程的要素(传者、讯息、媒介、受者、反馈)P58-59

25、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26、传播过程的三个特征P64

27、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

28、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的四个方面的理解P70-71

29、人内传播的定义:P73 ,

30、人内传播的几个环节和要素(要点: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P76-77;从四个方面理解人内传播P77 (要点)

31、人际传播的定义P81,人际传播的四个动机P82-83

32、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人际传播的四个特点(渠道多方法活、意义丰富复杂、双向性强、非制度化)P83-84

33、为什么说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姿态的传播功能( 5 个)

34、群体的概念:概念P89;群体的两个特征P90;;群体的三个社会功能P91

35、群体压力的概念P94;信息压力的概念P95;趋同心理的概念P95

36、集合行为的概念P95;集合行为产生的三个条件P96;集合行为的三种特殊的传播机制(暗示与感染;模仿与匿名;非常态流动)P96-99

37、组织的概念与结构特点:组织的广狭义P99;组织结构的三个特点P100

38、组织传播极其功能组织传播的定义P101,组织传播的四个功能P101-102

39、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三种渠道P102-103 (要点);组织内传播非正式渠道:两种形式P103 (要点);三个特点P103-104 (要点)

40、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书面媒体:会议;电话;组织内公共媒体(要点);计算

机网络;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公关宣传、广告宣传、企业标识系统P107-108 (要点)

41、大众传播的定义:大众传播的定义P111 (倒数第9行);大众传播的特点:大众传播的六大特点P111-112 (要点)

42、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拉斯韦尔的三功能学说P113;赖特的四功能说P114;施拉姆的概括P114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三功能观P115-116

43、近代大众传播的起点P116 19世纪30年代大众报刊的出现

44、廉价报纸的四个特点P117

45、电报的出现P117;电影的出现P118;广播的出现P118时间、地点、发明人等

46、电视媒介的特性P119 (可参考广告媒介特点来回答);电视媒介发展的四个方面新变化P119

47、大众传播与现代化信息环境:信息环境的概念P125;信息环境的三个内容P126( 1-7行);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信息环境的不同P126;大众传播在形成信息环境的两个优势

P126 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李普曼关于现代人“与客观信息的隔绝”的观点

P126-127 ;藤竹晓的拟态环境的环境化”观点P127 (此题若考,将有可能成为一道分析综合题目)

48、国家与政府四个方面的控制P130-131

49、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控制大众传播事业进行垄断的基本形式:三种P132

50、受众对媒介控制的四种手段P132-133

51、麦奎尔的“规范理论”的六种类型P134

52、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的四个坚持主要内容P135 ;此外第一个禁书法案、出版特许制度《星条法院法令》

53、对比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及其逐步变化的原因和背景(课后习题第二

节 5 题)

(一)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产生的背景P136;主要原理原则P136 ;米尔1859年

《论自由》

(二)社会责任理论:产生的背景P138;主要原理原则P1339,代表作《自由与责任

的报刊》1947 年

(三)民主参与理论:产生的背景P139;主要观点P139-140 ;及其几本著作和作者P139

54、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1)苏联:五个原则和规范P142 (2)我国:我过传播制度极其基本规范的四个方面内容(公有制、党性原则、多方面职能、经济功能)

P143-144 ;1848 年《新莱茵报》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总署成立

55、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麦奎尔概括的五个方面内容P145

56、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 1 )媒介即信息:“媒介即信息”是麦克卢汉对媒介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与地位的概括(媒介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媒介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媒介又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

标志)P148

(2)媒介:人的延伸;“媒介即人的延伸”的内容(任何媒介都是人的感觉和感观的扩展或延伸、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观能力的“统、分、再统”的历史)P149

(3)“热媒介”与“冷媒介”;对“热冷媒介”概念的解释P149

(4)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其意义P150;局限P149;正确理解媒介在社会发展和形态变革中的作用P150-151

57、“电视人”与“容器人”概念P152 日本电视开播时间

58、新媒介的概念、特点与P153-154

59、大众传媒的三个特点P157

60、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

(1)大众传媒的经营目标:媒体经济收益的两个方面P159

(2)大众传媒的宣传目标:宣传目标(非经济收益目标)P159;宣传目标的两种活动P160

(3)公共性与功利性: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与功利性的三个依据P160;公共性与功利性是大众传媒的权利基础和受制约的根据P160;“经营目标”宣“传目标”与“公共性公益

性”的制约程度因具体媒介组织不同而不同P161

61、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中的作用(紧贴假新闻事件的综合分析题)

(1)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怀特的“把关”模式及后来对它的补充P162

(2)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新闻信息的客观属性;新闻选择中的业务标准与市场标准

P164;新闻报道宣传性的不同看法P164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新闻价值的概念P163

(3)把关过程的实质:理解把关实质时应把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考虑在内的原因P165

62、大众社会理论中的“大众”的概念及其主要特点P168

63、对比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1 )、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

受众对大众传媒的接触诸多因素制约P174;选择性接触假说” P176既念;IPP指数概

(2)、作为市场”的受众

从市场角度出发的受众”定义P177 ;受众市场(或消费者)观点的三个基本认识P177;

受众即市场”观点的变化过程P177;受众即市场”观点存在的四个问题P177(3 )、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

受众的三个基本权利(传播权、知晓权、传媒接近权的概念)P178-179 ;1967年美国学者巴隆提出的……

64、对电视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麦奎尔的满足四种基本类型P182

65、卡兹的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及其含义P183

66、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1)使用与满足”研究采用的新视角的三个意义P184;

(2)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局限性P185

67、什么是传播效果:传播效果的两重含义P188

68、传播效果的三个层次:1、传播效果三个层次;认知层面;心理和态度层面;行动层

面。2、大众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P189

69、传播效果研究的三个阶段P193

(一)、早期的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的概念P193子弹论”

的错误P195

(二)、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理论

这时期传播效果研究的重要特点和三个主要研究领域P195;传播流”的概念以及代表

作P195 ;政治既有倾向、选择接触性假说、意见领袖(如案例分析:明星代言)、两级传播等概念(名词解释常考),个人影响》的四个中介因素” P97

(三)《大众传播效果》与有限效果论”:克拉帕的五项一般定理” P198

(四)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

70、信源的可信性效果:可信性两个要素P201 ;霍夫兰的可信性效果”的概念P202

71、休眠效果”:休眠效果的内容P203

72、“)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的概念:两种方法的各自利弊P203;两种方法的有效性与

传播对象属性的关系P204 (适用于对广告案例的分析,如同类两种商品的对比等)

73、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对哪种方法更有效没有一致的原则P207

74、警钟效果”的功效P207

75、舆论领袖的概念P209;舆论领袖具有四个基本特征P209;测定舆论领袖的三项指

标P210 (明星代言的案例)

76、贾尼斯自信心假说P211

77、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及特点P214-215

78、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案例分析:假新闻、藏密拍油茶等虚假广告)

(1 )、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概要

构成假说的三个命题: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意见的表明与沉默”的扩散是一个社会传播过程;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环境P220-221 三个要点:P221

(2)、“沉默的螺旋”理论特点

考察大众传播与社会舆论关系时“沉默的螺旋”理论的舆论观:不同学科对舆论的理解

(政治哲学观点、社会学观点、行为科学观点、社会心理学观点P221-222;诺依曼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内容P222

考察大众传播与社会舆论关系时“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效果观P222

(3)、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研究与批判

“沉默的螺旋”的四个不足; “对社会孤立的恐惧”不应是绝对的常量,而是个加条件限制的变量; “多数意见”的压力及对它的抵制力依问题类型与性质应有程度上的不同;

“多数意见”社会压力受社会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忽略舆论变化过程与“少数派”的作用P223-224

“沉默的螺旋”的两个重要意义P224

79、“培养”理论的起源与背景格伯纳“培养”理论的内容P226

80、“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现代媒介社会的大众传播提供社会“共

识” 的功能远远超越了传统社会的宗教与教育(传播范围广、缓和矛盾与冲突的“熔炉”; 进而解释:强调大众传播在形成“共识”的巨大作用,又指出大众传媒带来的负面社会后果)P226-227 ;电视媒介形成“共识”的独特优势P227

81、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松伯格知沟”模式的中心内容P231,蒂奇诺的

“知沟”扩大三个原因P231 ;“上限效果”假说的内容P231 ;知沟”理论的应用研究极其意义卡茨曼的信息沟”理论主要观点P232-233;缩小社会信息沟”乃至知沟”的两个对策P234

(适用于广告种对不同传播对象采用不同的媒介策略的分析,但这个只是这个案例的其中一

点,如05 点的案例就应该由此分析)

82、地球村的概念:随着广播、电视和其它电子媒介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又译为世界村,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1967年在他的《媒介即信息》

一书中首次提出。

83、第十四章传播研究史和主要学派请大家注意一下有关学者、代表作和所提出的观点,很

可能出现在填空或者选择中。

84、对比传播学的主要学派几种观点及其区别,如批判学派的几个流派的区别

1、传播学的经验学派:

(一)经验性方法的意义及其局限性:经验性研究方法的三个主要原则P267;四个局限P267

(二)美国经验学派: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P268;多元主义的社会观P2668

(三)经验学派的主要研究成果:经验学派效果研究的14个重大成果P26669-270

2、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一)批判学派的由来极其立场: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的不同(研究目的不同、社会观

不同)P271-272

(二)批判学派中的主要流派:政治经济学派P273;文化研究学派P273-274 ;意识形态

霸权理论P274-275 ;哈伯马斯批判理论P275

一、对大众传播的现象的分析

女口:1通过某些案例,让大家分析信现代化信息环境的环境化对人类的影响?

2、针对假新闻、名人代言、广电总局颁布的禁止播放有关医疗卫生、美容、性药品的广告等现象请大家运用传播学知识进行分析?

回答要点:首先人的行为是在特定的自然坏境和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同时人的行为也

在调节自身与环境的关系的活动,大众传播是以传播信息、提示外部环境变化为基本职能

的社会信息系统,它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1、信息环境的概念P125;2、信息环境的三个内容P126(1-7行);3、大众传播在形成信息环境的两个优势P126 4、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李普曼关于现代人与客观信息的隔绝”的观点P126-127;藤竹晓的拟态环境的环境化”观点P127。

其次要结合传播过程的要素(传者、讯息、媒介、受者、反馈)来进行分析,(一)、信

源的可信性效果:可信性两个要素P201(二)媒介: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中的作用:(1)把关人”理论(2)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新闻信息的客观属性;新闻选择中的业务标准与市场标准

P164;新闻报道宣传性的不同看法P164(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新闻价值的概念P163

(3)把关过程的实质:理解把关实质时应把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考虑在内的原因P165(三)、

信息的意见领袖(四)、受众:受众对大众传媒的接触诸多因素制约P174;选择性接触假说” P176沉默的螺旋理论、受众对媒介控制的四种手段P132-133 (五)、效果(反馈)大

众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P189

(注:1、不知道是否注意到本人在回答上面问题的时候,采用的方法就是我多次提到

的,希望大家在熟悉知识上,对知识进行整理,形成有效的记忆链;2、需要说明的是假如

考试时真的出现以上类似的题目,请大家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选择的回答,不可照搬

照抄以上的答案要点,同时回答时要注意回答的层次感)

二、体外化信息系统经历了功能分化和多样化的过程,正迎来一个重新统合的年代,大家如何理解?(课本第二章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内容)

三、对比传播学的主要学派几种观点

四、对比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及其逐步变化的原因和背景

五、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对比与理解:

(注:二至五题请大家参考前面所归纳的要点,结合课文进行归纳)

接下来我们来讲讲对广告知识点的掌握,通过几个月的准备大家基本上都会形成这样的共识,传播学难以理解,广告则相对容易,由于大家都曾经上过广告心理

Excel考点2019(整理有步骤) (1)

Excel知识点 一、数据编辑 1.输入数据 ?在指定单元格中输入数据 ?在新插入的行中输入数据 ?在指定单元格区域填充数据001,002,003…… 方法:①选中指定区域的第一个单元格。②选择“开始”选项卡,单击“字体”功能组右下角的小箭头,打开“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选择“数字”选项卡,在“分类”列表框中选择“文本”,单击“确定”按钮。③在选中单元格中输入“001”,按Enter键。④重新选中指定区域的第一个单元格,拖拽右下角填充柄到指定区域的最后一个单元格,释放鼠标左键。 2.复制数据 ?将当前工作表的部分内容复制到另一个工作表的指定位置(值和数字格式) 方法:选中要复制的内容,右击选择“复制”。选中复制到的位置,右击选择“粘贴”的第一个按钮。 ?将文件中的内容复制到工作表的指定位置(word文档、.rtf文件、.txt文件、htm文档)方法:打开试题文件夹下的指定文件,选中要复制的内容,右击选择“复制”。选中复制到的位置,右击选择“粘贴”的第一个按钮。 二、数据运算 1.编辑公式(+、-、*、/) 方法:选中存放运算结果的单元格,输入以=开头的公式,按Enter键。 2.使用函数(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 方法:选中存放运算结果的单元格,选择“开始”选项卡,单击“编辑”功能组中“自动求和”按钮旁边的向下箭头,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相应函数,编辑运算区域,按Enter 键。 三、表格格式化 1.设置数字单元格格式 ?数值格式(小数位数、千位分隔符) ?货币格式 ?百分比格式(小数位数) ?文本格式(将单元格形式改为“文本”) 方法:选择“开始”选项卡,单击“字体”功能组右下角的小箭头,打开“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选择“数字”选项卡。 2.水平对齐方式(跨列居中)、垂直对齐方式、合并单元格 方法:打开“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选择“对齐”选项卡。 3.字体、字形、字号、下划线、颜色 方法:打开“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选择“字体”选项卡。 4.添加边框(线条样式、线条颜色、内外边框) 方法:打开“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选择“边框”选项卡。 注意:先选择线条样式和颜色,在选择内外边框。 5.添加底纹(填充颜色或背景色) 方法:打开“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选择“填充”选项卡。 6.条件格式化

教育传播学复习提纲

传播学概念: 传播学是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逐渐形成,我国大陆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逐步引进的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总体上传播学所包含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除大众传媒外,本书中所介绍的内向传播、人际传播、小群体传播、组织传播等,都属于传播研究的领域,因此对传播的概念理解应当更宽泛一些。传播学研究具有跨学科性质,包括了不同的研究立场、角度和方法。 四大定义人和主要贡献: 1.亚里士多德的演讲模式 2.拉斯维尔的5W模式 3.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 4.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演讲模式: 核心:说服 演讲者-演讲稿-听众 场合 5W模式: 传播者-传播内容-渠道媒介-受众-效果 Who what which whom what effect 数学模式: 信源、讯息、发射器、信号、噪音、接收到的信号、接收器、讯息、信宿 循环模式: 编码者、解释者、译码者——译码者、解释者、编码者 传播双方要放在同一完全平等的关系,不能区分传授双方的区别。不适用于大众传播,双方要在共同意义空间,才能有交流的可能。 自我概念的形成: 1.内在刺激和外在刺激 2.接收 3.处理①记忆②检索③排序④吸收 4.传递 5.反馈 6.干扰 “镜中我”:有三个阶段或三重含义构成 1.我们所想象的我们在别人面前的形象,这时感觉阶段,是我们设想的他人感觉 2.我们所想象的别人对我们这种形象的评价,这是解释或定义阶段,即我们想象的他人的判断 3.由上述想象中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这是自我反映的阶段 因此,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自我意识也就是通过“我看人看我”的方式形成。 “约哈里窗户” 四个区域:1.开放区域2.隐秘区域3.盲目区域4.未知区域 米德的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是一个宽阔的视野,而不是一种特殊的理论。他认为人类传播通过符号及其意义的交流产生,因此,可以通过认识个体如何赋予他们与他人之间交流的符号信息以意义来理解人类行为。

计算机二级考试office高级应用Excel函数复习重点汇总(精简)

EXCEL 2010 常用函数应用 1. VLOOKUP 函数的使用方法 (这个一定要会) VLOOKUP 是一个查找函数,给定一个查找的目标,它就能从指定的查找区域中查找返回想要查找到的值。它的基本语法为: 方法一:VLOOKUP (查找目标,查找范围,返回值的列数,精确 OR 模糊查找) 下面以一个实例来介绍一下这四个参数的使用 例 1:如下图所示,要求根据表二中的姓名,查找姓名所对应的年龄 公式:B13 =VLOOKUP(A13,$B$2:$D$8,3,0) 方法二: 返回值的列数 精确 OR 模糊查找

2.符合多个条件的数据求和——SUMIFS 可以添加更多条件 3.MID函数 (1)在C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MID(A2,4,1)&"班"”, 说明:MID函数是截取字符串函数,主要功能是从一个文本字符串的指定位置开始,截取指定数目的字符。本题中“=MID(A2,4,1)&"班"”是指从A2单元格的字符串中的第4位开始,截取1个字符,“&”为连接运算符,可以将两个文本字符串连接在一起,在本题中将截取出的字符和“班”字连接。 (2)=IF(MID(B3,3,2)="01","法律一班",IF(MID(B3,3,2)="02","法律二班 ",IF(MID(B3,3,2)="03","法律三班","法律四班")))” 4.IF函数见教材实例 C列“等级”的评定由IF函数来求得,C2=IF(B2>=90,"优秀",IF(B2>=80,"良好",IF(B2>=70,"中等",IF(B2>=60,"及格","补考")))) 5.名次排位函数——RANK 函数 rank 函数最常用的是求某一个数值在某一区域内的排名。 rank 函数语法形式:=RANK(D2,$D$2:$D$21,0) 6.根据日期判断是否周末(2013年1月20日星期日) =IF(WEEKDAY(A3,2)>5,"是","否")

教育传播学复习提纲

第1章绪论 (2) 一、传播的含义 (2) 二、人际传播 (2) 三、组织传播 (2) 四、教育传播 (2) 五、教育传播的概念 (3) 六、教育传播的构成要素 (3) 七、互联网引发的教育传播变革 (3) 第2章教育传播过程与模式 (4) 一、编码和译码 (4) 二、教育传播过程的阶段 (4) 三、拉斯韦尔模式(5W模式) (5) 四、香农—韦弗模式 (5) 五、师生面对面传播模式 (6) 第3章教育传播符号 (6) 一、符号的本质 (6) 二、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6) 三、信息的本质 (7) 四、教育信息的主要来源:★教师:★客观事物:直接接触、感知 ★教学信息体:载有事物信息的物质载体 (7) 五、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中运用的原则:★要有明确的教育教学目的;★要有 针对性;★要有适当的强化;★要进行不断的调整;★要有整体性; (7) 第4章教育传播通道与媒体 (7) 一、教育传播通道的含义及其要素 (7) 二、教育传播通道的含义及其特点 (8) 三、教育传播通道的类型 (8) 四、教育传播通道中的干扰 (8) 五、媒体与教育传播媒体 (9) 六、简述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9) 七、教育传播媒体的一般功能和作用 (10) 第5章教育传播中的教师和学生 (10) 一、教育传播中教师的任务 (10) 二、教育差不多中教师的传播行为 (10) 三、教师的素质要求 (10) 四、教育传播中学生的任务 (11) 第6章教育传播环境 (11) 一、教育传播环境的概念 (11) 二、对教育传播影响较直接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三、网络传播环境 (12) 四、教育传播环境对教师的作用 (12) 五、教育传播环境对学生的作用 (12) 六、实现教育传播环境的优化的途径: (13) 第7章教育传播效果 (13) 一、教育传播效果的表征 (13)

教育传播学复习资料

08-09-1 教育传播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传播、教育传播、大众传播、符号、系统、传播学、信息资源、把关人、模式、人际传播、媒介、受传者、群体传播、教学媒体、文化、信息、意义、网络传播、教育媒介、教学系统、受传者、组织传播、传播效果、群体、传播者、编码、受传者、语言符号、解码、反馈、讯息、受众、人际传播.非语言符号.组织传播 二、填空、选择 1.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的阶段。 2.传播学研究目的的三个层次。 3.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的五个传播要素。拉斯韦尔传播三功能说指的功能、拉斯韦尔的5w模式忽略了传播过程中要素 4.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5.传播模式具有的功能。 6.传播效果的类型及含义。 7.“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观点的提出者。 8.“把关人”概念是由___________提出的,教育传播中的主要把关人。 9.教育信息具有的特性。 10.卢因对传播学的贡献 11.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是。 12.首先提出:“地球村”概念的是 13.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阶段 14.传播学传播中的四要素模式中的四个要素。 15.信息包括的层次。 16.教育传播媒体具有的特性。 17.教育传播中教育传播心理主要包括的方面。 18.教育传播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19.传播学研究调查问卷设计的原则、传播调查问卷由等内容组成。 20. 从整体上看教育传播的主要功能 21.赖特的传播四功能 22.教育传播效果具有的主要特性。 23.设计和布置教室环境的基本原则是 24.教育传播环境具有的基本功能 25师生互动制具有的特点 26.根据教师的性格特征分,教师的类型 27.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的功能概括为 28.教育信息具有的五个特性。 29.传播学学科具有的5大特点。 30.优化传播效果的五个环节 31.教育传播媒体具有的特性。 32.教育传播经历了的四个阶段。 33. 媒介既讯息是____________的论点。 34.传播学诞生于的国家。 35.提出传播具有一般社会功能的传播学奠基人是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 1、P3 2003年全国抗击SARS的斗争中,关于“非典”的病原和病源的报道,给予中国媒体极深的经验教训。 2、P5 媒体审判,即以媒体的判断代替法院的审判。 3、P6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把新闻自由的实践看作是探索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如何运行的伟大尝试。 4、P6 “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引出来的。 5、P23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6、P24 大众传播特点: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7、P26 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案例整理) 8、P36 变动产生新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典型案例 9、P37 新闻五要素:谁、时间、地点、原因、事情

10、P41 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11、P44 信息分类: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广义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一般信息: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狭义信息: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12、P45 信息特点:共享性(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13、P53 “魔弹论”就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宣传对象只是俯首帖耳的听众。 14、P55 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15、P57 舆论定义:是公众针对特定公共事务的一致意见(态度),其目的就是要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excel期末知识点总结

1.文件的建立与打开: office图表新建新工作簿确定 打开 2.文件的保存与加密保存: office图表保存 xls 准备加密文档输入密码确定再次输入并确定 3.强制换行:alt+enter 4.删除与清除:删除整个单元格,清除格式、内容、批注 5.填充序列: 等差等比: 在单元格中输入起始值开始填充序列选择等差等比、行列输入步长值、终止值 文字序列: 在单元格输入文字序列 office按钮 excel选项常用编辑自定义序列选中刚才输入的文字序列导入确定6.复制移动: 移动覆盖左键拖拽 复制移动覆盖 ctrl+左键拖拽 移动插入 shift+左键拖拽 复制移动插入 ctrl+shift+左键拖拽 7.插入行列:选中要插入数量的行或列右键插入 8.为行、列、单元格命名: 先选中要命名的区域在左上角的名称框内输入名字 直观,快速选定 如何删除名称:公式名称管理器选中删除 9.批注:单击单元格审阅新建批注 10.科学计数法: >=12位用科计表示 123456789012=1.234567E+11 1.A3=R3C1 R为行C为列 C1 C2 C3 R1 R2 R3A3 2.数组运算Ctrl+Shift+Enter 3.将某一函数,作为另一函数的参数调用。最多可以嵌套七层 COUNT(参数1,参数2,…)功能:求一系列数据中数值型数据的个数。 COUNTA(参数1,参数2,…)功能:求“非空”单元格的个数。 COUNTBLANK(参数1,参数2,…)功能:求“空”单元格的个数。 COUNTIF功能:求符合条件的单元格数 4.四舍五入函数ROUND(number, num_digits) =ROUND(1234.567,2)=1234.57 =ROUND(1234.567,1)=1234.6 =ROUND(1234.567,0)=1235 =ROUND(1234.567,-1)=1230 =ROUND(1234.567,-2)=1200 负的往左,正的往右

教育传播学试题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教育传播学试题一 1.教育传播进入电子传播阶段是在 A.19世纪40年代以后B.19世纪70年代末以后 C.19世纪末以后D.20世纪20年代末以后 2.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被称为()A.自我传播B.人际传播C.群体传播D.组织传播 3.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A.双向沟通B.多向传递C.单向流动D.循环往复 4.被誉为“语言学之父”的是()A.皮尔士B.索绪尔C.怀特D.连尼科夫 5.拉斯韦尔的“5W”模式最初是() A.文字模式B.图像模式C.数字模式D.表格模式 6.提出“S-M-C-R”传播过程模式的学者是() A.贝罗B.拉斯韦尔C.施拉姆D.德福勒 7.传播过程中,在接收端将信号转换为符号叫做()A.信源编码B.信道编码C.信道译码D.信宿译码 8.关于符号叙述正确的是()A.符号是可以发射的B.符号是具有物理性的 C.符号是信号的信号D.符号是具体的 9.聋哑人使用的手势语属于()A.象征性动作B.解说性动作 C.调节性动作D.适应性动作 10.信息在传递中会损耗、变形的教育传播系统结构是()A.开环结构B.闭环结构C.二步结构D.交叉结构 11.微笑不但表现在脸面上,还表现在眼睛上和全身肌肉的放松上,这是非语言符号的A.重要性B.普遍性C.多维性D.整体性 12.从说服传播的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A.信源的可信性B.内容的说服力 C.传播对象的自身属性D.媒介的权威性 13.“老张的画很值钱”这一话语对于语言的误用在于()A.个人经验的影响B.两极化的影响 C.语言内涵的影响D.事实推论的混淆 14.信息论的创始人是()A.香农B.韦弗C.维纳D.皮尔士 15.内涵意义是()A.表示符号与事物间的代表性关系B.往往带有情感上的爱憎 C.是客观性的D.是字典上所表述的含义 16.计算机媒体属于()

教育传播学期末复习总结

教育传播学复习 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1.什么是传播 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情感,以达到互相了解和影响的过程。 传播是人类为了一定的目的,使用各种符号、信号和媒体进行交流的活动。 2.什么是教育传播 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踏实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3.教育传播环境 教育传播环境是指围绕教育传播活动四周的一切事物,是教育传播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和 4.大众传播 传播者专门编制的内容,通过媒体,对广大受众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 5.符号 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要素,符号代表事物,它能脱离参加传播活动的双方而独立存在。符号是负载或传递信息的基元,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及代码系统,如声音、图形、姿态、表情等。 6.子弹论 传播有特别强大的作用,传播就象枪弹,受播者就象靶子,传播就象打靶

一样,只要传播,受播者就会应声倒下。 7.把关人 把关人就是信息传递线路上有权决定让哪些信息通过的人。把关人控制着信息的流量、流向,影响着对信息的理解。教师作为教育传播者,是教育信息的主要把关人。 8.教育传播中教师的性格特点分哪几类 【1】理智型教师:特征是爱好读书,喜欢独立思考。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能正确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意志型教师:特征是工作的精确性和组织能力强。趋向于预先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讲课紧凑,系统性强,但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情感型教师:特征是与学生联系密切,能对后进生顺利地开展工作。易受学生情绪影响,易于冲动,缺乏自信。 【4】组织型教师:真正的多面手,能把各方面的才能融于一身,如注意力的合理分配,有预见性以及创造性的工作态度。喜欢想象和形容,富于感染。 9.拉斯韦尔模式五W模式 【1】控制分析:研究谁,也就是传播者,进而探讨传播行为的原动力 【2】内容分析:研究说什么(信息内容)以及怎样说的问题 【3】媒体分析:研究传播通道,除了研究媒体的性能外,还要探讨媒体与传播对象的关系 【4】受众(对象)分析:研究庞大而又复杂的受传者,了解其一般的和个别的兴趣与需要 【5】效果分析:研究受传者对接收信息所产生的意见、态度与行为的改变等 10.说明教育信息来源渠道有哪些 【1】教师:教师是一个特殊的信息体,他不仅运载着前人已获取的知识与经验信息,要通过教学活动把这些教育信息有目的、有计划地传输给学生。而

新闻学概论总结

新闻学概论总结 《新闻学概论》课程是新闻传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新闻学概论》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新闻事业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新闻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掌握新闻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为今后的新闻理论研究和从事新闻业务工作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学习者应明确学习和研究新闻理论的意义,掌握学习和研究的科学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规范新闻学的学习和研究,同时又要联系中国新闻工作的实际,总结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新闻学理论。 明确新闻学的研究对象,理解新闻事业、新闻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新闻理论的研究意义和方法。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新闻现象。 新闻学有广、狭两义,广义的新闻学包括: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实务(采、写、编、评、摄、经营管理),狭义的新闻学就是新闻理论。 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人类社会新闻传播的特点、样式、规律、功能、目的等等。重点是现代新闻业和社会的关系,具体说,新闻业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及其与社会的互动。 《新闻学概论》中的新闻学,主要是在狭义上使用。 一、中国新闻教育对新闻学发展的贡献: 1、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可以视为中国正式新闻教育的开端。 2、我国大学设立新闻系始于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在普通文科内创办报学系,由上海英文《密勒氏评论报》主笔柏德逊(Don Patterson)主持系务,并发行英文《约大周刊》。 3、我们认为,新闻学要想发展到“学术性专业的层次”,这种研究视域和理论建构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说政治、经济、文化视域对新闻学研究来说还具有一定的外在性,那么专业视域则是新闻学研究的内在视域。它以新闻和新闻传播为自己的特定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新闻和新闻传播自身的逻辑和质的规定性来思考各种实践层面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可以把专业视域称之为“本质视域”。 二、学习新闻学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1、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2、指导我们正确对待新出现的各种新闻现象。 3、指导我国新闻改革的顺利进行。

excel总结知识点

Excel知识点 【工作表、工作簿的基本操作】 1.Excel文件是一个工作簿(Book1.xls),一个工作簿默认包括3张工作表,一个工作表包括65536(行)*256(列)个单元格,多个连续的单元格组成了单元格区域。 2.工作表的删除、插入、删除、重命名、复制、移动。 3.工作表单元格区域的选取配合Shift键和Ctrl键。 4.输入数据时,文本型数据默认左对齐,数值型数据默认右对齐(数值型数据变为文本型数据加英文状态下单引号“’”,分数输入前加“0 ”),日期型数据用分隔线(—/)分开。 5.数据、文本、公式、函数均可以自动填充、移动、复制。 6.工作表的格式化:(1)格式| 单元格(2)选中| 右键| 设置单元格格式。7.表格的制作:格式| 单元格| 边框。 8.数据区域的条件格式:格式| 条件格式。 9.行、列的插入、删除、高度、宽度的调整(出现###表示列宽过小,应适当加宽列宽)。 ※【公式和函数的应用】 1.公式的使用:+ —* / 。 2.函数的使用:Sum average max min if and or count countif。 3.用公式或函数计算前需先输入“=”,要熟练掌握if函数与其他函数的嵌套。 4.条件格式的应用(“格式”菜单/“条件格式”,并掌握删除条件的方法)。【图表应用】 1.用图表来表示数据以及对图表的编辑和格式化,需注意以下问题: (1)插入图表之前需根据要求正确选好数据源(能连续选择尽可能连续选择)。(2)掌握对图表各部分进行格式化设置(双击要修改部分,数值轴刻度的修改)(3)掌握如何修改图表中的错误项的方法。(图表区内单击右键) 【数据分析】 数据排序 1.简单排序

《教育传播学》试卷四及答案

第一学期《教育传播学》试题(B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得分评卷人 1、教育传播 2、媒体 3、教育传播环境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得分评卷人 1、拉斯威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所界定的传播的三大功能是:、和。 2、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在重优化阶段的研究重心是。 3、教育传播系统的最重要功能是。 4、亚里斯多德的传播模式被认为最适合用于类传播过程。 5、贝罗传播模式的四个基本要素是、、、和。 6、教育传播媒体按其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可以分为、、、和。 三、简述题:(每题8分,共48分) 得分评卷人 1、简述教育传播在其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 2、简述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3、简述研究传播过程中,所建立的模式的主要功能。 4、简述非语言符号的特性。 5、简述麦克鲁汉媒体理论的基本观点,并作简要评价 6、简述重复作用原理。 四、论述题:(共22分) 得分评卷人

阐述在教育传播中常用的非语言符号及其有效的运用方法。(22分) 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教育传播 教育传播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5分)。 2、媒体 媒体是英文Media的译名,也称媒介,是指载有信息的物体;连接传者与受者双方的中介物;人们用来传递和取得信息的工具(5分)。 3、教育传播环境 教育传播环境是指围绕教育传播活动四周的一切事物;是教育传播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和(5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拉斯威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所界定的传播的三大功能是:监视环境、应付环境和传递遗产。 2、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在其重优化阶段的研究重心是教育传播过程的优化设计。 3、教育传播系统的最重要功能是受教育者的学习。 4、亚里斯多德的传播模式被认为最适合用于公众演说类传播过程。 5、贝罗传播模式将播过程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它们是:信源、信息、通道和受播者。 6、教育传播媒体按其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可以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交互媒体和综合媒体。 三、简述题:(每题8分,共48分) 1、简述教育传播在其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 答案要点: 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信息量大、质量高,达到了系统化、科学化(2分);传播媒体多样化、多媒化(2分);传播方式,除口耳相传、读写训练外,又有了人机对话(2分);传播中使用的感官,是视、听觉并用(2分)。 2、简述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答案要点: 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有: (1)教育传播系统的研究(1分)。 (2)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研究(1分)。 (3)教育传播内容的研究(0.5分)。 (4)教育传播符号的研究(0.5分)。 (5)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研究(1分)。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百度网盘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百度网盘 【篇一: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百度网盘】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 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和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 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 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使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 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 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 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也认为是3 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 眼睛。 8.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 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 可逆的) 9.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和物体大小相等;(3)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和物体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和物体左右倒置。 11.平面镜使用:(1)成像;(2)改变光路。 12.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 体使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 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 变化的现象。

新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绪论: 1.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2)社会责任论 3)发展新闻学 4)党报理论 2. 1918年,蔡元培创立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3. 1919年,徐宝璜出版中国人写的第一本完整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 4. 1978年建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的新闻学研究机构。 第二章 一、新闻起源 1、唯心主义的“生理本能”和“心理欲求”说 代表人物: 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 代表作品:《新闻学原理》 主要观点:人类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是新闻欲的源泉。 2、唯物主义的“社会生产实践说” 主要观点: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在原始社会就已开始,人类通过传播新闻信息协调行动、趋利避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参考作品:恩格斯《劳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阐明好奇心源自于人类劳动过程 二、新闻传播发展过程(十个阶段) (一)、原始人的手势语交流:原始人智力低下,语言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手势语成为最初的表达手段。 (二)、口语新闻媒介:当有声语言完善到可以交流的程度,出现了原始新闻的传播,语言和说话器官构成口语新闻媒介。以上两方面都可称为新闻传播的人身载体。 (三)、实物媒介:以某些物体作为媒介,构成原始社会的实物新闻媒介。 (四)、声光媒介:原始社会的声光媒介,多指用鼓声,烽火和烟雾传播信息。需要事先对信号的含义进行约定,并在视听能力所及的限度内使用。这种传播的共时性和有限距离,制约了传播范围。 (五)、图示媒介:图示媒介用线条把事物的分布写下来,构成信息画面,是象形思维的产物。以上三个方面的传播媒介可通称为体外传播载体。 (六)、手抄媒体:标志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开始,传媒发展出现了第一次历史性跨跃。成果:1)文字 2)手抄新闻:如中国殷墟甲骨文;盛行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中期; 3)手抄报纸:如唐代《邸报》;公元前59年,罗马议事厅《每日纪闻》;1550年至1566年间的意大利《威尼斯公报》是最有名的手抄报纸。 (七)、印刷媒体:一种高效复制的媒介,开拓了辽阔的信息空间,标志着第二次新闻传播革命的出现。第一份以报纸形式出现的新闻传单,是1529年维也纳政府因土耳其的侵入而刊印的,其内容是向整个基督教世界要求援助这个被围困的城市。 1605年,英国第一位报人:奈森尼乐巴特出版了《约克郡谋杀案》新闻专刊; 1814年,《泰晤士报》和《晚邮报》采用了蒸汽印刷机,宣布了印刷新闻时代的到来。(八)、电子新闻媒介:电信号及其发射、接收装置传播信息,称作电子媒介。广播与电视成为新闻传播的第三、第四次革命。 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威斯汀豪斯公司的KDKA电台正式播音;1925年10月,苏格兰的约翰贝尔德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 1936年,世界上最早的电视台:BBC电视台在英国伦敦建立; 同年11月20日,世界上最早的电视节目英国伦敦奥林匹克展览厅内诞生,著名的女歌星艾德尔迪克森演唱了一首名叫《电视》的歌。 (九)、互联网传播媒介:20世纪70年代兴起,又称“第四媒体”,互联网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五次传播革命的开始。

Excel操作题知识点答辩

Excel操作知识点 一、操作基本概念 1、工作薄book:一个EXCEL文件就称为一个工作薄,一个工作薄中可以包含若干张工作表。 2、工作表sheet:工作薄中的每一张表格称为工作表,每张工作表都有一个标签,默认为sheet1\sheet2\sheet3来命名(一个工作薄默认为由3个工作表组成。 3、行标题:工作表中的每一行行首数字(1、2、3、称为行标题;一张工作表最多有65536行。 4、列标题:工作表中每一列列首的字母(A、B、C称为列标题;一张工作表最多有256列。 二、工作表的基本操作 1、工作表的插入:例如,在sheet2前插入一新工作表则:右击“sheet2”,——“插入”——在菜单中选择“工作表”——“确定” 重命名:右击标签——“重命名”——输入名称——按回车键 删除:右击标签——“删除” 2、数据修改 输入:直接输入 单元格格式设置:“格式”——“单元格…”菜单,里面包括:数字(数字格式,对齐(对齐方式,字体(字体颜色等,边框(单元格表格边框,注意:先点线形和颜色,再选边框,图案(单元格表格底纹。 3、行,列操作

插入:都是在你选择行或者列的前面插入,右击行或列的名称——“插入” 删除:右击行或列的名称——“删除” 改变行高或列宽:选择行或列,“格式”——“行”——“行高”——输入值——确定 “格式”——“列”——“列宽”——输入值——确定 ★:按CTRL键可选择不相邻的单元格、行、列。 4、合并单无格:选择多个单元格,单击“格式”工具栏上“合并及居中”按钮。 5、自动填充数据,方法:先在前面两个单元输入数据并选中,鼠标指向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为十字光标时拖出所需的序列。另外,在用公式和函数计算出结果时,用鼠标指向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为十字光标时拖出所需的序列 6、设置打印区域:选中需要设置的单元格,文件—打印区域—设置打印区域 三、公式与函数 1、公式的使用:以“=”开头,用单元格名称,如:=A1+B1+C1 2、函数:自动求和(Sum,自动求平均值(Average,最大值/小值函数(MAX/MIN。 注意:计算时,要选择正确的数据区域。 四、排序 选择全部数据或者选择数据区域的任意一个单元格,“数据”——“排序”,然后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主要关键字”,“升序”或者“降序”。若有次要关键字,第三关键字的依次选择,最后确定。 注意:如果有部分行不参加排序的,则选中其他全部单元格,然后再排序。 五、筛选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

新闻学概论考点与知识点

《新闻学概论》 知识点和考点 一、名词解释、填空题 (说明:但是可能会在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中用到) 绪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前提、基本概念、最终效果)(P6页)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是美国。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该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2)主要观点: ①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人民有权利监督政府,最重要、最常见的中介就是报刊。即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力。 ③“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其要义是让人民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地表达各自的意见。而充分表达意见的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④对事实的信念。从个体主义至上的价值观出发,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强调,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大众灌输某种标准的观点,而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缺陷: 1.它最大的缺陷:就是对公众的通讯工具的逐日进行的工作未能提供严格的标 准。 2.报刊作为私人企业和作为社会工具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 3.自由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垄断,资本薄弱的报纸无力和大报竞争,最后只能 被淘汰或兼并。 2.社会责任理论(P8页) 3.发展新闻学(“三功能”P10页) 媒介有守望、整合、教育的功能 第二章: 4.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观(P26页) 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2.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第三章: 5.狭义的信息(P44页)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6.宣传(P49页)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 7.决定宣传效益因素(P52页)

(完整word版)福建专升本考试新闻专业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福建专升本考试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1、什么是传播?人类社会传播的五个特点P5-6 2、社会传播的五种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P8 3、大众传播的特点P9 4、社会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P10 5、精神生产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P16-17 6、传播隔阂的概念 7、人类语言的四个基本特征P27 8、人类语言的五个特点和四个基本特征P27 9、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 10、印刷传播时代:古腾堡印刷机的发明(填空常考)P31-32,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 类已经掌握了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判断常考) 11 、印刷媒介的意义(施拉姆的论述)P32 回答要点如下: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对欧洲的思想和社会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为欧洲的科学从中世纪漫长黑夜之后突飞猛进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印刷术还普及了教育,提高了阅读能力和增加了社会流动的机会。使信息的机械化生产成为可能,使书籍留存的机会增加,并促进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推广,书籍价格便宜使更多人可以获得知识,因而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2、电子媒介的意义: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P33第三段。以及世界上第一 台电报机的时间和发明人。意大利马克尼1895 年无线电通讯试验、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1957 年 13、哈特的媒介三分法P35-36 :示现、再现、机器三个媒介系统以及定义 14、信息社会的几个特点P38 15、贝尔的社会发展三大阶段P37 16、社会“高度信息化”阶段的三个特点P39 17、符号的定义:永井田男的符号定义P42-43 18、信号的特点P44 (要点记住);象征符与信号不同的特征P44 19、三类非语言符号P45 (要点记住) 2 0 、符号的三个基本功能(要点记住) 21、意义的定义P47 意义的三个不同类型P48 22、社会传播活动中除符号意义外,参与进来还有的三个方面的意义(传者的意义、受者的意义、情境形成的意义)P49-50 23、象征行为的特点P51 ;象征性社会互动P52;意义交换的前提(共通的意义空间) P53 24、传播过程的要素(传者、讯息、媒介、受者、反馈)P58-59 25、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26、传播过程的三个特征P64 27、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 1、P3 2003年全国抗击SARS的斗争中,关于“非典”的病原和病源的报道,给予中国媒体极深的经验教训。 2、P5 媒体审判,即以媒体的判断代替法院的审判。 3、P6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把新闻自由的实践看作是探索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如何运行的伟大尝试。 4、P6 “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引出来的。 5、P23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6、P24 大众传播特点: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7、P26 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案例整理) 8、P36 变动产生新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典型案例 9、P37 新闻五要素:谁、时间、地点、原因、事情

10、P41 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11、P44 信息分类: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广义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一般信息: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狭义信息: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12、P45 信息特点:共享性(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13、P53 “魔弹论”就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宣传对象只是俯首帖耳的听众。 14、P55 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15、P57 舆论定义:是公众针对特定公共事务的一致意见(态度),其目的就是要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Excel知识点大全

必修:excel上机考试知识点 一、数据的计算 1、函数法(共四个函数) :单击填和的单元格——插入——函数——SUM——修改参数范围:单击填平均值的单元格——插入——函数——AVERAGE——修改参数范围 :单击填和的单元格——插入——函数——MAX——修改参数范围:单击填和的单元格——插入——函数——MIN——修改参数范围2、:单击填结果的单元格——输入公式例如:输入“=(B2-C2)*(E2-D2)” 二、:选择参与排序的所有数据——数据——排序——选择主要关 键字(例如按总分排序,关键字则选总分)——选择升序或降 序 三、:单击自动填充柄拖拽鼠标(即在选中的单元格右下角单击鼠 标拖拽) 四、:行标或列标上单击右键 五、右键点击——设置单元格格式(小数点精确几位,文本,百分比,字体对齐方式靠下,填充颜色合并居中,内边框和外边框等) 六、:选中数据区域——插入——图表(标题、分类标志、 行列选择、显示值、显示图例)上机主要考的图表有簇 状柱形图、三维饼图、折线图三种。

七、,填充颜色:插入——图片——自选图形——星星—— 在指定位置拖拽 八、:格式——条件格式 九、:在窗口左下脚双击Sheet1改为学生成绩。 十、选中数据区域——数据——筛选——自动筛选 十一、:视图——显示比例 第三章信息加工与表达 第四节数据信息的加工——计算和排序 一、数据的计算 (一)函数法 1、SUM( ) 定位置:单击要填写计算总和的单元格。 找函数:选择“插入”菜单中“函数”选项,在“插入函数”属性框中选择求和函数SUM,点击“确定”,如下图所示。或者直接单击工具栏中的求和函数按钮。 选范围:在“函数参数”属性框中观察求和数值的范围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则手工修改下图中圈起的位置,将其改为正确的范围,或用鼠标直接在正确的数据区域上拖拽。最后执行“确定”按钮 2、AVERAGE( ) 定位置:单击要填写计算平均数的单元格。 找函数:选择“插入”菜单中“函数”选项,在“插入函数”属性框中选择求平均函数AVERAGE,点击“确定”,如下图所示。 选范围:在“函数参数”属性框(如下图所示)中观察求平均数值的范围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则手工修改下图中圈起的位置,将其改为正确的范围,或用鼠标直接在正确的数据区域上拖拽。最后执行“确定”按钮。 3、MAX( ) 定位置:单击要填写计算最大值的单元格。 找函数:选择“插入”菜单中“函数”选项,在“插入函数”属性框中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