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家问题的研究

对企业家问题的研究
对企业家问题的研究

对企业家问题的研究

【摘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民营企业已有了一定的规模,有相当一批企业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正朝着现代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中国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的人力资源状况。中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的主要问题在于掌握企业命脉的企业家素质不高,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企业家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据统计,世界上1 000家破产倒闭的大企业中,有850家与企业家决策失误有关。美国研究企业倒闭问题的学者阿乐德?曼曾指出,从30年代到80年代日本企业倒闭原因在管理者方面的占90%。可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队伍是保证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

首先本文对企业企业家素质的研究和目的做出详细的概括和分析,并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进行了概念界定。其次,通过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概括出了导致民营企业家素质问题的原因所在并提出了民营企业家应当具备的素质特征。最后,通过问题找出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民营企业家素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提升方法。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家素质;素质建设;道德修养

【正文】:

前言

中国的民营企业从资产规模来看,目前已经占据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从经济规模来看,约占我国GDP总产出的一半还多;从就业规模上看,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吸纳的劳动人口约占我国城镇总劳动力的65%还多。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等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营经济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我国的民营经济还比较脆弱,目前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我们去着力解决。

作为民营企业的高层管理主体,民营企业家责任重大,他们的素质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兴衰存亡。《吕氏春秋?求人》中说:“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可见一个国家的领导者(或参与领导者)对于整个国家安危荣辱的影响力,而民营企业家素质的高低对于整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样也在于此。

首先,研究民营企业家素质建设对社会的意义是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民营企业推动了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我国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加稳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极,企业家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优秀的企业家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企业家的素质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所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队伍也成为了促进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另外研究民营企业家素质建设对企业自身的意义是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是民营经济发展本身的客观要求。从民营企业的发展来看,由民营经济特定产权性质、经营方式所决定,民营企业家本人的素质状况决定着企业经营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实际状况。提升民营企业家的自身素质不仅可以强化自己的内功,还可以让企业培养优良素质的风气,让企业经得起外界的挑战。

一、我国民营企业家素质存在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家诚信缺乏的问题

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的发生,使公众对国产奶制品行业的信任危机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这次事件涉及到的几乎都是我国奶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它们不仅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和较高的社会知名度,而且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信誉度,这次事件的发生不得不让我们承认,当一些企业家面临企业的巨额利润和社会道德的两难选择时,大多数企业家都

会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忽视社会道德的要求。

这说明,在我国体制转换阶段,许多民营企业家在创业之初都或多或少地利用了当时市场经济的不完善与社会管理体制的不健全,许多企业家都是靠制假售假、投机和钻政策的空子起家的。虽然目前市场环境已经大为改善,但当初通过不诚信获得的原始资本积累仍然具有深深的烙印。所以,虽然平时这些民营企业家能够清醒的认识诚信的重要性,但在关键时刻却往往做出决然相反的决定。如随意编造经营业绩、制造良好的企业数据和诈骗民众等经营手段已经成为一些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民营企业家身上更多的是生意人的精明与狡黠,缺乏哲学家的头脑、政治家的胸怀。(注3)

(二)在与时俱进的理念的问题

前几年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称我国民营企业是“兔子脑袋,恐龙身体”,则说明民营企业已经成长了,已进入“二次创业”阶段,市场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民营企业家的思维仍然原地踏步,用过时的思维方式去指挥现在的企业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参与竞争。面对快速变化和竞争激烈的市场,许多民营企业家不但没有逐渐采用更为先进有效的管理方式、组织形式、激励机制等,而且没有判定一个完善的企业发展战略,甚至缺乏战略意识。

然而市场经济是不等人的,它的快速发展,也要求民营企业也要快速发展,同时还要带来了市场环境的重大变化。但是有些民营企业家的思维仍然原地踏步,民营企业家的举措总是止步不前,用过时的思维方式去指挥现在的企业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竞争,这势必会导致企业的失败,面对快速的变化和竞争强烈的市场环境,许多民营企业家不但没有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组织形式、奖励机制等,甚至没有判定出一个完整的企业发展战略,最终导致了企业一步错,步步错的局面。

(三)民营企业家个人修养、技能与心理素质的问题

民营企业家学历层次普遍偏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和管理培训,同时由于其作为企业家的成长早期对个人的品德修养要求并不高,所以目前在企业内部推进现代管理时普遍遭遇在企业建立个人权威所需的品德修养尚有欠缺,对系统的管理学、经济学知识了解不多,对管理技能掌握不够。全国工商联曾在国内21个城市的抽样调查显示,有70%左右的民营企业主竟然不懂财务报表,90%以上的民营企业主不懂英语和计算机。据近年我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调查结果表示,将近44%一50%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家队伍素质一般,而39%——48%的则认为企业家队伍的素质低下。新世纪的到来,知识成为决定企业成功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家要具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力,须具备丰富的知识。

另外随着竞争的加剧,民营企业家工作负荷越来越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对民营企业家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一方面,民营企业家为了企业发展而殚耩竭虑,勇挑重担,常常忽视了自我身心的调理。另一方面,企业经营环境日益复杂,企业家要处理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关系,其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许多民营企业家感到不胜负荷,与工作压力有关的疾病特别是生理紊乱和心理失衡非常普遍。

(四)创造性、创新性的问题

我国民营企业家的成长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成长过程,而是建立在其他类型的企业家(如国有企业的企业家)的衰退的背景下,是一种相对性的成长方式,具有不健全型和一定程度的畸形。民营企业的成长带有很强的机会色彩,靠一项优惠的政策或者打政策的“擦边球”和玩政策方面的“猫捉老鼠”游戏就能产生一个民营企业;在我国体制转换阶段,有些民营企业都是靠制假售价起家的,而且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是法规还是政策都处于“默认”状态,于是不少民营企业家就将防伪制假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所以说从企业家的本质来看,民营企业家的诞生和成长并不都是依靠来自于企业家对市场的机会的发现以及创新精神的应用,在与市场的无数次反馈中形成的。(注4)

二、我国民营企业家素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民营企业家道德诚信问题的原因分析

1. 政治体制原因导致我国民营企业家的素质不能得到提高

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前提条件是建立企业家制度。从总体情况看,我国企业家制度建设同市场化改革进程并不适应。首先,我国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与此同时,企业家制度的雏形还没有形成;其次,这些年,一些企业家、特别是创业型企业家由于道德缺失问题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能不说同企业家制度的缺失直接相关。我们在指出企业家个人因素的同时,更需要清楚地看到我国企业家制度建设滞后的客观现实。

2. 制度的缺乏和不完善使企业家的行为存在种种冲突

虽然中共十五大、十六大确立了管理、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重大原则,但由于没有形成相应的具体制度规定,实践中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试验和探索还有可能由于触犯现有的制度和法律规定而受到惩罚。由此看来,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并着力建立企业家制度。在经济转轨时期,制度的缺乏和不完善使企业家的行为存在种种冲突,也就是说,企业家的行为既有规则的一面,也有不规则的一面。著名转轨经济学家、波兰前第一副总理科勒德克教授曾经指出:“如果企业家精神主要是面向资本形成、投资、扩大出口、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以及公平竞争的,那么增长集团可能是强有力的。但是,如果企业家精神的指导思想是对现有资本进行再分配、收购与兼并、逃税和避税、对劳动力的剥削以及不公平竞争,那么这就是一种‘资本主义的民粹主义’,并且社会中有影响力的集团会倾向于‘反经济增’长。因此,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加快建立企业家制度,是弘扬企业家精神、规范企业家行为的客观要求。(注5)

(二)我国民营企业家在与时俱进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1.计划经济发展背景导致我国民营企业家存在惰性

我国经济起步晚,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不完善,市场经济道德观没有形成,企业家道德观也相对比较滞后,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企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的,基本都是作为政府的附属机构存在,企业的任何行为都听命于政府,那时的厂长、经理等企业领导人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他们只是一味的听从政府的安排,对道德素质完全没有意识,政府也只是顾着发号施令,只注重企业获得了多少利润,注重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及企业领导人的道德素质置若罔闻。。

2.只注重经济效益、忽略道德的建设

现在,企业逐渐脱离了政府的管束,成为了独立的经济实体,过去的厂长、经理也逐渐演变成了现在以经营、管理企业为主要任务的企业家群体,但是他们仍然遵循过去的做法,只是注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被推向了市场,不再受政府管制,企业家就要根据这一变化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把消费者的利益、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联系起来,促进企业全面、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注6)

(三)民营企业家个人修养、技能与心理素质方面存的问题分析

1.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教育没有跟上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今天的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趋于规范,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除少数民营高科技企业外,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发展都走入低谷。民营企业发展步履趋于缓慢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其中家族式企业的经营理念以及哥们、兄弟的封闭式管理是一个重要原因。“家族化”管理实质上就是一种亲缘管理。据调查,目前,全国实行“家族式”企业管理的民营企业约占民营企业总数的70%;在这种企业里,近40%的管理人员是家族或男家族成员。企业的经营管理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发展前途。落后的,不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经营管理模式必然会制约企业的发展;反之,先进的、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经营管理模式则会促进和加快企业的

企业家精神测度的文献综述

企业家精神测度的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企业家精神研究的理论化,学者对企业家精神的定量性研究已成为新的研究趋势,定量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企业家精神的测度问题。本文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从企业家精神的创新性、冒险性以及创业性对企业家精神的测量进行文献综述。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测度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文献综述 一、引言 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表示:要大力提倡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协同起来,有机结合,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快转型,抢抓机遇,紧贴市场需求,形成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更好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创新技术产品服务,不断提升中国制造水平,是百年老店的两大支柱。这一方面说明当前我国企业家精神相对缺乏,另一方面表明在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逐步由投资驱动走向创新驱动型经济的过程中,企业更加迫切需要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的实质是创新及创业活动,创新产生的价值就是企业家精神的度量值。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限于宏观和定性层面,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针对企业家精神的测量进行文献综述。 二、企业家精神测量综述

笔者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发现多数学者将创新性、创业性和冒险性作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维度。鉴于此,本文从企业家精神的创新性、冒险性以及创业性三个方面对企业家精神的测量进行综述。 (一)创新性的测度 创新性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测量企业家精神的一个重要维度。Acs&Audretsch认为创新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确定创新的投入和创新带来的产出效益,因此国外很多学者直接利用科技投入数额作为创新活动的衡量指标。[1]如Acs直接使用千人所取得的发明的数量,Aghion利用发明专利的数量来研究企业家的创新活动,这一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单,能够容易地获得所需要的统计资料,一直被广泛采用。 (二)冒险性的测度 企业家普遍具有冒险的冲动。在早期企业家精神的内涵研究中,学者通常会用企业家是否会采取冒险行动来定义其是否具有企业家精神。由于企业离开和进入市场的资料比较容易获得,多数学者就利用企业数量来测量区域内企业家的冒险性。科斯在企业的本质中强调,市场内企业数量最能直观地反映一个市场的竞争力。[2]在此基础上,Nickell把企业的超额利润值作为企业家竞争性的度量指标。[3]Birch认为企业规模变化也是反映企业家精神冒险性的指标。[4]国内学者何予平则利用企业进人比率来测量企业家精神。[5]

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分析

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分析 摘要:大学生创业是提高个人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现行大学创业教育的缺失和制度的束缚,导致大学生创业困顿不前。强化大学生创业的国家干预,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持,营造支持创业的社会氛围,提高大学生自身的能力,是帮助大学生创业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现状对策 一、绪论: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它的最终结果是创造社会财富,带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人类社会有经济活动开始,创业就已经产生了,可以说,创业是任何社会发展阶段都必不可少的经济活动。中国目前的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创业无疑是推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中国的创业进程中,大学生是创业大军中的一股强有力的后备力量,然而,大学生创业现状却不容乐观。此外,目前中国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自主创业,既能创造社会财富,也能提供就业岗位,缓解中国的就业压力。因此,如何正确地引导、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提高他们创业的成功几率也成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了大学生创业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二、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中国大学生创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之初,而广泛的大学生创业则是在1998 年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他们的加入为创业大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在当今的社会经济状况下,大学生创业相比过去面临更多的市场机会,同时,大学生创业的动机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在大学扩招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是良好的,创业被认为是摆脱工作束缚,使个人价值得到更大的发挥,从而达到理想彼岸的金光大道。而现在,除了自我实现的要求,大学生也渐渐开始用一种更为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创业,尤其在失业严重的时期,很多人有了为自己工作的想法,开始进行创业。 除了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创业环境变化也同样对大学生创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持续扩招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从2011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来看,将有30% 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在此情况下,党和政府已经把鼓励、促进大学生创业作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措施之一。尤其是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批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各地政府部门也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等,国内众多高校也纷纷创立了自己的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以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各种条件不断完善的前提下,大学生创业将机会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增大了。并且,大学生作为创业大军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拥有比较高的文化水平,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各种羁绊也较少,所以创业能够轻装上阵。但相比之下,由于涉世不深,缺乏各种经验,资本积累薄弱等原因也容易导致大学生创业的夭折。就目前来看,大学生创业的成果并不是十分乐观的。在所有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中,首次创业成功的比率是非常低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整体的创业成功率基本达到30%,而在创业大军中,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3%左右,只占到了成功创业企业的一成。从大学生创业低成功率来看,大学生创业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创业缺乏经验

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论文

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论 文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简述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企业家需要具备的理念、素质与能力以及在我国现阶段企业家培育的机制与途径 什么样人才算企业家企业家不是一种职位或头衔,它的实质是一种精神。企业家是参与企业的组织和管理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 早期经济学家萨伊认为,企业家是冒险家,是把土地、劳动、资本这三个结合在一起进行活动的第四个生产要素,他承担着可能破产的风险。 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企业家是以自己的创新力、洞察力和统帅力,发现和消除市场的不平衡性,创造交易机会和效用,给生产过程提出方向,使生产要素组织化的人。美国经济学家认为,企业家是不断在经济结构内部进行“革命突变”,对旧的生产方式进行“创造性破坏”,实现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人。 美国经济学家德鲁克也认为,企业家是革新者,是勇于承担风险、有目的地寻找革新源泉、善于捕捉变化、并把变化作为可供开发利用机会的人。 由上表述也可看出企业家的一些本质特征:冒险家,创新者。因此,我们不妨将企业家定义为:企业家是担负着对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富有冒险和创新精神的高级管理人才。企业家与一般厂长、经理等经营者之不同,主要表现就在于企业家敢于冒险,善于创新。企业家是经济学上的概念,企业家代表一种素质,而不是一种职务。直接解释:企业家就是企业中能够让企业合法经营、不断发展具有社会责任的人。 企业的发起人、经理人、和投资人都有资格成为企业家,又都有可能不是企业家。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的本质。企业家是参与企业的组织和管理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 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学习精神、执着精神和诚信精神的论述最有代表性,此外,我觉得实干精神也是企业家最显着的特征之一。 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 熊彼特关于企业家是从事“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的创新者观点,凸显了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和特征。一个企业最大的隐患,就是创新精神的消亡。一个企业,要么增值,要么就是在人力资源上报废,创新必须成为企业家的本能。但创新不是“天才的闪烁”,而是企业家艰苦工作的结果。创新是企业家活动的典型特征,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等等。创新精神的实质是“做不同的事,而不是将已经做过的事做得更好一些”。所以,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更象一名充满激情的艺术家。 冒险是企业家精神的天性 坎迪隆(Richard Cantillion)和奈特(Frank Rnight)两位经济学家,将企业家精神与风险(risk)或不确定性(uncertainty)联系在一起。没有甘冒风险和承担风险的魄力,就不可能成为企业家。企业创新风险是二进制的,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只能对冲不能交易,企业家没有别的第三条道路。在美国3M公司有一个很有价值的口号:“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和无数个青蛙接吻”。“接吻青蛙”常常意味着冒险与失败,但是“如果你不想犯错误,那么什么也别干”。同样,对1939年在美国硅谷成立的惠普、1946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索尼、 1976年在台湾成立的Acer、1984年分别在中国北京、青岛成立的联想和等众多企业而言,虽然这些企业创始人

[回顾与展望]探究企业家精神的研究

探究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一、企业家及企业家的精神的定义 Casson(1982)认为企业家是一个专长於不确定性环境下作出稀有资源协调判决性的决定,及有能力去发现及把握机会者。Herbert 等(1989)认为企业家是一个专长于挑起关于地点、形式、资源及惯例等决定的负责人。Shane 等(2000)认为企业家精神,作为一个学术项目,就是试图理解如何引入未来商品及服务机会,这些机会被何人创造、发现及利用,及其后果为何。Acs 等(2003) 把企业家精神定义为进行所有新创及有动力的业务。Stevenson(2004)则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追寻现时所控制资源所得以外的机会。 二、历史回顾 1.起源 虽然企业家精神在学术方面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范畴,但企业家这名称早在12 世纪的欧洲中出现。受制于当时的封建制度,这概念要到18 世纪才被注意。Cantillon(1755)给予它一个经济发展的位置,定义为一个用定价购买输入而用不能确定的价钱出售输出,导致市场平衡的人。Knigh(t 1921)带出风险这个概念,认为企业家的技巧在于能够处理社会上的不确定性。Schumpeter(1934)则引人一个基于改变的经济理论,指出企业家就是一个能破坏平衡而引入创新的人,企业家也就是经济改变的推动者。 2.二次世界大战后 二次大战后战争有关的产品大量转化为商业用途,但这段时间内鲜有新企业的创立,企业家活动也降至一个低点。虽然有推动者如Drucker、Hayek、Schumpter 及Chandler,但一直要到McClelland (1961) 才把企业家的位置放在经济发展或衰落来研究,继而产生从行为科学的角度来研究企业家精神,也有开始研究企业家的特征。Casson(1982)认为传统经济学所依赖的完美信息假设就是窒碍企业家精神研究的发展,他当时强调建立一个企业家理论,作为分析经济成功或失败的理由,十分重要。 3.上世纪80 至90 年代 这时代是一个转折点,新科技的发现及将知识用于经济发展,企业家活动也因为经济的动力增加而显露,同时研究者如Carlson(1992)发现大型机构在迎接新的市场时显得缺乏弹性,研究者的兴趣就转向小型企业。这个时期虽然企业家行为增加,但全职的研究学者数目依然很少,关于企业家精神的定义也没有一致的看法,早期的企业家特征研究也在这时间受到批评,Brockhaus 等(1985)指出企业家特征大致相同的假设是错误的,因为各企业家之间的差异性很高。 4.上世纪90 年代以后 Casson(1990)编辑了大量过去有关企业家精神的文章,出版第一份有关企业家精神的全面性评论,主要分为经济理论、企业及行业、文化及经济发展等方面。随后Westhead 等(2000)

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

序号:编码: 第七届“挑战杯” 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作品申报书作品名称: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___基于创业难的思考 学校全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个人申报者姓名 (集体名称):五六人(物流人) 类别: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科技制作 □小发明创造

【摘要】在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严峻,伴随着政府政策引导与社会观念的转变,大学生创业意识,就业方向也悄然发生转变。通过对大学生创业问题的调查研究,我们旨在了解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在创业前准备的真实状况,分析大学生创业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给大学生提出合理性的建议。该课题调查了不同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及在校大学生在不同行业创业中遇到的困难。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在自主创业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困难,如:缺乏资金,工作经验不足等。最后我们给出了大学生自主创业在遇到困难时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大学生在自主创业中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创业;创业难;建议

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 ______基于自主创业难的思考一、背景介绍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我国的创业活动日趋活跃,1988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的内容,掀起了我国首次自主创业浪潮,一大批政治精英、社会精英和科技精英纷纷“下海”投身于创业队伍中,先后涌现出联想、华为、海尔、TCL、奇瑞、吉利和比亚迪等一大批优秀的民族企业,也因此造就了一大批创业型富豪企业家,这些自主创业富豪企业家在追求个人财富和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在创造社会财富和解决就业压力,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的崛起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那些具有高等教育背景、合法创富的“知本家”更是“知识创造财富”的践行者和楷模,已成为有志于自主创业的中国大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偶像,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校对国家和社会的又一大人才贡献。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及应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占据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知识创富”已经成为新经济条件下最先进的商业创富模式及最高效的财富聚集法则。与此同时大学生创业活动也随同知识经济一起到来,美国大学校园的创业计划竞赛源于1983年,当时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奥斯汀分校的两位

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概念的阐释

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概念的阐释企业是一个社会的经济细胞,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在现代市场经济里充当着微观主体的角色。企业家为企业而存在,企业家角色是企业人格化的象征,企业家是企业价值增长的重要源泉,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而企业家群体所具有的特殊的精神特征、品质素质是随着企业家角色的历史发展演变而发展丰富起来的,研究企业家精神,就要先理解和把握企业家的概念。 一、企业家概念的演进 “企业家”(Entrepreneur)一词在16世纪早期出现在法语中,指用于领导军事远征军(武装探险、开拓殖民地冒险)的人,后来泛指从事冒险活动的人。最先给“企业家”一词下定义的是18世纪中叶的法国作家贝利多尔,他定义为“按不固定的价格购买劳动力和物资,而按合同价格出售产品的人”。而最早把“企业家”这一概念用在经济学中的是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梯龙,他在1775年《商业概览》一书中将企业家定义为承担经营风险的人。这一概念后经穆勒在英国加以大力推广,得到广泛的传播。于是,“企业家”便成为经济学乃至其他学科如社会学、管理学、文化学、心理行为学等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不同学科对企业家概念的内涵有不同的界定,即便在经济学界,因研究的视角和出发点的不一致,得出的解释也就不尽相同;而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当时人们对企业家涵义的认识也各有不同。企业家理论的研究大致经历了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研究、现代企业理论(如交易费用、代理理论等)阶段。现在笔者根据国内外相关文

献对企业家的论述,归纳企业家这一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论断表述(见表1-1)。 表1-1 企业家内涵界定的不同观点和主要代表人物 从各个经济学家对“企业家”概念的表述解释来看,对企业家理论的研究成果是非常丰富的,研究的历史也较长,但是至今仍然存在没有形成系统

企业家精神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结业论文 企业家精神的现状及原因 分析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经济管理 专 业: 中国·大庆 2010 年 6月

摘要:在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与企业的经济实力密不可分,而企业家精神在社会变革、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认真审视当前我国企业家精神的现状,重新塑造中国企业家精神,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企业家;企业家精神;成因 1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对企业家概念的界定可谓见仁见智。马歇尔认为企业家是以自己的创新力、洞察力和统率力发现市场机会,并组织生产要素实现市场需要的人。熊彼特则强调企业家是不断在对旧的生产方式进行“创造性破坏”,实现生产要素新组合的人。德鲁克也认为,企业家是革新者,是敢于担当风险,有目的地寻找革新的源泉,善于捕捉变化,并把变化作为可供开发利用机会的人。从市场经济行为主体角度而言的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在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表现出来的在产品、市场、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有目的的创新活动、价值取向和基本信念、精神状态与道德行为原则的总称,是企业精神的人格化、具体化。企业家的精神是推动企业家及企业活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合作和道德是企业家精神的三大支柱。 (1)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质特征,也是企业家的标志。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企业家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21世纪,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足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企业家作为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和承担者,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国家发达的重要前提之一,也是企业持久不衰的动力企业家不仅是创新活动的主体,而且是企业技术核心能力形成过程中关键的人力资本保障。由于企业家精神的存在,企业才具有创新的活力,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才得以激发,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创新的氛围。 (2)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华。竞争与合作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都是利益关系的调节方式。竞争是动力,合作是方向。合作就是把各家的优点和长处综合起来,把力量集中起来,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合作精神是面向未来的企业家精神。百事与麦当劳的合作、宝洁公司与联合利华项目合并都是典型的例子。 (3)道德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良好的道德是企业家必不可少的精神品质,它能产生威信,使企业家赢得员工的信任,它能产生感染力和号召力,使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安全感、责任感,并进一步转化为对企业的忠诚,产生强大的内聚力。日本松下集团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其产品质量,总裁松下幸之助先生对待下属一律同仁同时也被传为佳话。企业家良好的道德角色还有利于树立良好公众形象,保持与消费者长久不衰的亲和力,赢得更多的合作者及他们的信赖和支持,同时也可以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商机和效益。

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培育策略研究

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培育策略研究 摘要:企业家以及与之相关的企业家精神是制约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最稀缺的要素之一。因此,准确理解、把握企业家的内涵,探讨企业家精神的构成,提出中国培育企业家精神的策略就显得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创新 一、企业家的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家”这个称谓被经常使用,凡是企业的经营者或拥有者常被冠以“企业家”的名号。笔者认为,“企壮家”涵义的模糊,不但使我们在理论研究上常常犯指鹿为马的错误,也严重影响了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对企业家概念的界定可谓见仁见智。英国的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企业家们属于敢于冒险和承担风险的有高度技能的职业阶层。”奥地利学派的柯兹纳将企业家定义为:“具有一般人所不具有的、能够敏锐地发现市场获利机会的洞察力的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指出:“企业家是实现创新、进行新组合的人,否则只能是管理者。”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家就是赋予资源以生产财富的能力的人。”可见,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人对企业家就有不同认识。但总的来说,企业家界定的关键就是敢于创新、敢于冒风险,具有战略家的眼光、能够把握未来世界发展的主要潮流和方向,并且具有良好的素质和修养等等,只有这样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才能真正称的上是企业家。 二、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具备企业家精神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造就了一批在各自行业独领风骚的企业家,也使企业家精神成为当代社会经济学的一个热门命题。毋庸置疑,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的激荡中,任何一个富有远见和勤于思辨的中国企业家都无法回避职业精神的深度考量,并在理念和行为上构建起符合民族特点和时代发展要求的企业家精神。成功的企业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和一个极具凝聚力的企业家精神。恰如郭士纳之于IBM,韦尔奇之于GE,柳传志之于联想,张瑞敏之于海尔……。人们不断挖掘他们的企业家精神:有人提出企业家精神就是创新精神;有人提出“狼性”精神——主动性、敏锐性、团队性。具体来说,企业家精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精神 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熊比特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的本质特征,创新的发起者与实施者就是企业家。按照熊比特创新理论的观点,所谓“创新”,就是建立起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二)敬业精神 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对事业的忠诚和责任,是企业家的“顶峰体验”和不竭动力。在巨大的竞争压力环境中,领导的带头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在挑战面前不畏惧,在困难面前不退缩,通过榜样引路、以点带面和互帮互学等活动,会使整个团队始终充满拼搏进取精神,在企业中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三)合作精神 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华。Dorothy Leonard 称之为建立“whole-brained”的团队。企业家不是用左脑或右脑而是用“组织大脑”来解决问题。对规章制度的倾向性认识决定了企业员工的参与程度,而员工参与合作的程度又决定了企业对环境的敏感性,企业对环境的

关于企业家精神的文献综述

企业家精神研究综述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微观运行主体。它一方面为人类生产和创造着物质财富;另一方面更为人类承载与传播着精神文明。企业成长已经成为经济繁荣的重要基础,成为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而企业家在企业,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文从企业家的界定,企业家的形内涵以及特征,中国企业家精神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企业家该如何培养进行了总结,从前人的研究中分析得到了企业家精神的评述。 关键词: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创新 1企业家的界定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1999)对企业家有其独特的理解,他说那些具有新的观念和专利的人们能够推动新产品的出现,或降低以前产品的成本[1]。他把做这样一些事情的人称为创新者或企业家。他们具有眼光,有创造力,在经营中勇于引入新思想。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1998)认为,从一般意义上讲,企业家是为谋取利润,并为此承担风险的人,是能开拓新的市场,引导新的需求,创造新的顾客的人[2]。企业家是革新者,他们与众不同,有目的地寻求新的源泉,善于捕捉变化,并能把变化作为可供开发利用的机会。 吕爱权(2006)认为企业家界定的关键就是敢于创新、敢于冒风险,具有战略家的眼光、能够把握未来世界发展的主要潮流和方向,并且具有良好的素质和修养等,只有这样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才能真正称得上企业家[3]。 2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与特征 2.1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钱颖一(2010)认为企业家精神不是一种职业,也不是一种职务,而是一种取向,一种态度[4]。并非所有管理者、创业者、企业家都具有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一种时常以新方式整合资源以提高生产力的心态。 方虹(2012)提出企业家精神是指具有企业家素质的人或所属组织机构,基于一定创新意识和进取态度之上,敢于承担风险和挑战不确定性,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投资机会,发挥个人特性或团队合作精神,为个人或组织机构获取竞争优势和实现效益最大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5]。 张玉梅(2014)则认为冒险是企业家的天性[6]。商场如战场,机遇往往翩然而至而又瞬时即逝。随着机遇降临的,有丰厚的收益,同时也有高风险。能不能抓住机遇,敢不敢接受挑战,是考验一个人勇气、智慧、能力的试金石,也是一个人能否成为企业家

论企业家精神的三个层次及其启示(精)

论企业家精神的三个层次及其启示 时鹏程/许磊 【专题名称】企业管理研究【专题号】F31 【复印期号】2006年06期【原文出处】《外国经济与管理》(沪)2006年2期第44~51页【作者简介】时鹏程,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100043) 许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注册会计师。(北京100043)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国外企业家精神研究的回顾和总结,率先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企业家精神的三个层次论,即强调个体及其与环境互动的个体层次论、强调企业组织及其与环境互动的组织层次论和强调范围更广阔的企业家精神的社会层次论。目的在于为了解、掌握、研究和开发企业家精神提供一个有用的视角或认识工具。【关键词】企业家精神/个体层次论/组织层次论/社会层次论 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急剧变化,创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西方国家的GDP增长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新创企业。著名管理学家Peter F. Drucker曾经指出,[1] 世界目前的经济已由“管理型经济”转变为“创业型经济”,企业惟有重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才能再创企业生机。创业的动因源于企业家精神,因此企业家精神对于个人、组织和社会变得日益重要,甚至不可或缺。笔者试图在多年追踪研究企业家精神和积累大量的英文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分析框架和视角,以便更好地梳理国外学者研究企业家精神的脉络,并且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和本质。所以,本文的重点是研究脉络分析,而不是关于企业家精神的内容阐述。本文所提到的企业均为创业型企业。 一、企业家精神研究当前的企业家精神研究越来越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趋势。一方面,至今仍无统一、公认、标准的关于企业家精神的定义;另一方面,它的研究领域正在急速扩张。Gwen Richtermeyer博士(2003)[2] 将该领域研究划分为22个主题:文化/种族,经济增长,教育/培训,理论与实践,伦理研究,家族企业研究,金融研究,企业业绩/计划研究,性别研究,人力资本研究,二次创业者与一次创业者比较研究,跨国创业/不同国家对比/国家个案研究,全球化、出口和小企业研究,激励研究,企业创建或解散研究,创业者特质研究,质量控制系统,资源观视角下的企业,社会网络/商业组织/企业联盟,战略计划和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分配,以及团队、技术及技术型企业和创业投资等。Henri A. Schildt和Antti Sillanp(2004)[3] 又从文献被引用频率的角度对企业家精神研究进行了分类评价,梳理出15组能代表理论研究主流的主题。这些主题同样涉及面非常广泛,涉及经济发展、文化、组织间关系、新创企业、大企业改革、企业国际联盟、组织学习和社会网络等多方面的问题;同时,每个方面又有很多发散性研究,并不一定有自己小范围的主流。因此,构建一个统一框架以便了解、认识和掌握企业家精神,就显得尤其重要。下面,本文就从企业家精神的定义来展开讨论。 (一)关于企业家精神的定义对企业家精神定义离不开对" entrepreneurship" 的词义辨析。目前国内有将entrepreneurship译成创业、创业学、[4] 创业精神、企业家精神等。本文作者建议采用P. Davidsson(2003)[5] 对" entrepreneurship" 的辨析。他在Kirzner(1973)、Venkataraman(1997)、Shan和Venkataraman(2000,2001)以及Gartner(1988,2001)关于" entrepreneurship" 定义的基础上,将" entrepreneurship" 的定义分为两类:一类是将" entrepreneurship" 作为一个学术领域看待,认为关于" entrepreneurship" 的研究应获得关于"

浅谈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浅谈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09-10T09:40:07.0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作者:刘逍[导读] 摘要:企业家因为企业而存在,也是企业人格化的象征,企业家所具有精神,是一种能够影响企业发展的行为,也是企业价值增长的重要源泉,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史无前例”的以中央专门文件的形式明确了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并肯定了企业家是经济活 动的重要主体。 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11 摘要:企业家因为企业而存在,也是企业人格化的象征,企业家所具有精神,是一种能够影响企业发展的行为,也是企业价值增长的重要源泉,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史无前例”的以中央专门文件的形式明确了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并肯定了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特别是国际化时代,国有企业肩负“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使命,更需要具有创新、拼搏、敢担当、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通过以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为基础,阐述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并结合我国企业在培养企业家精神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提升和培育对策。 关键词:企业家;企业家精神;诚信;创新 1.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1.1企业家精神的发展 在18世纪3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1]首先提出了“企业家”的概念,即:“企业家”使经济资源的效率从低到高。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家是将有限资源整合,以创造更大价值的人。“企业家精神”来自“企业家”。此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对“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下面选取了一些学者观点:(1)萨伊[2]认为,企业家是“把所有生产资料、劳动力、各种形式的资本或土地结合起来的经济行为者。”(2)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精神是别人未曾做过的事情,而且具有创造性内涵的魅力。(3)美国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熊彼特的观点上进行了延伸,提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为创新。(4)舒尔茨认为创业就是处理非均衡的能力。 很长一段时间,企业家的概念经常在商业和个人特征方面进行阐述和定义。20世纪之后,企业家精神融入管理,行为和心理学学科。从管理学角度阐述,那些人尽皆知的企业家,他们的成功并不只是说他们创造的某种产品,而是其在带领企业创造产品的过程中,注入企业的核心精神,就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企业家精神”。例如,迪士尼乐园的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Walt Disney),其卓越不在于创建迪斯尼乐园,也不在于画出了米老鼠和唐老鸭,而在于他及他的迪士尼公司给世界大朋友、小朋友制造梦幻和快乐的超凡能力;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Akio Morita),其伟大的创作不是电子收录机或彩色显像管,是管理学界正在研究的索尼精神;再说在中国餐饮界创造传奇的海底捞和他的创始人张勇,海底捞的成功不单于这份火锅的味道有多好,也不在于创造出“夏天排队吃火锅”的奇观,而是企业所创造的一种服务及其代表的一种精神,毫无疑问,海底捞模式不仅在业界引起热议,也成为了各大商学院的经典案例。 总之,企业家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意义层面很多。但是,我们可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企业家精神的普遍内涵,即:创新、实干、不执着于冒险而关注于机遇。 1.2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特别内涵 纵观经济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它也是企业家的创新史和企业家精神的实践史。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让一批有眼光、有胆识的优秀企业家们具有了发挥创造力、释放才能的机会和空间,激发了中国企业的企业家精神,在市场竞争中迅速成长,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复盘这40年中国经济取得的辉煌成就,原因在于: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国策;另一方面,是中国企业家的企业家精神。 在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企业家不仅具有企业家精神,而且与西方企业家相比还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那些中国商界有所大成又具社会威望的企业家们,无一例外是“兴业、报国、福天下”的实践家。代表当代中国企业家的独特精神内涵。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中央政府特殊文件形式“史无前例”明确界定了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和价值。并肯定了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 与此同时,“意见”还用三个“弘扬”来体现新时期中国倡导的杰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涵: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精神、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精神、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精神。 2.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的影响 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尽管内涵和层次存在差异,但一般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创新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家精神总是与创新,建立、引领和重塑企业,捕捉市场机会,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等内容相结合。企业家精神对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促使企业成长,创造就业机会具有重要作用。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将更多依赖创造和实现各种经济运行中企业家价值的过程。企业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业创新,推动企业发展,显着促进经济变化和长期增长。 3. 当前我国企业在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方面存在的不足 通过对经济史的研究,物质的富裕与民众精神素养的提升并无完全必然的关系,同样,公司的发展和成长并不一定提升企业家精神,但也可以说,一个带领企业不断发展的企业家,一定具备优秀企业家的精神特质。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家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现代中国新的文化注入了很多如讲求效率质量均衡发展、创新敬业等优质因子。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家不那么“精神”,有的精于钻营与腐败分子沆瀣一气,有的钻政策法律空子、套钱欺诈,有的粗制滥造、糊弄了事,有的甘当“老赖”、为富不仁,尽管是个别企业家的个体素质问题,但也个中折射了中国经济或显或隐的问题和在企业家精神培育方面存在的不足。。

谈中国企业家精神

谈中国企业家精神 摘要: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繁荣,一个企业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倚赖于有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在运作,然而,企业家的产生并非易事,除了天生禀赋外,还要有外在大环境的配合。然而,企业家的精神确实可以学习和传承的。讨论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缺失原因及培育措施将是一个有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益事。 关键字:企业家精神影响因素培育 一、何为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entrepreneur)一词最早出自西方,它源于法文entreprendre,意思是“敢于承担一切风险和责任而开创并领导一项事业的人”,带有冒险家的意思。在这里,风险和责任是内涵基础,开创和领导是外延表现。此后不少人名家也都对企业家下过自己的定义。从现代企业来看,企业家的本质应是创新,即不同于同行业的发展模式且其创新行为能够带来对整个行业和社会的影响。1企业家是一种稀缺资源,它源于个人天生的企业家禀赋,张维迎说:“企业家先天的素质是最重要的,后天的知识是第二位的。”2但是企业家精神却是可以在现代培育的。从“企业家精神”这个术语的内涵上分析,精神首先是一种精神品质,企业家精神就是企业家在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表现出来的在产品、市场、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有目的的创新活动、价值取向和基本信念、精神状态与道德行为原则的总称,是企业精神的人格化、具体化。企业家的精神是推动企业家及企业活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合作和道德是企业家精神的三大支柱。3由新古典经济学开始,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承认企业家精神是使土地、劳动力和资本这三大传统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而创造巨大社会财富的第四大生产要素。4 二、企业家精神形成的影响因素 1张序,《企业家概念及其相关问题辨析》,《社会科学研究》,2005.1.第122页。 2同上,第126页。 3田耘,《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商业现代化》,2009年4月下旬刊第573期,第167页。 4张序,《企业家概念及其相关问题辨析》,《社会科学研究》,2005.1.第122页,第127页。

企业家精神研究

企业家精神研究 投资者、企业家、管理者、设计师、工程师、工人等均是工程共同体的组成部分,本文致力于研究工程共同体中的企业家群体的精神的内涵、价值和养成路径等问题。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影响企业未来的关键。企业家以及企业家精神是决定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政府、企业管理者深知人才、技术、管理已成为企业占有市场的有力保障,然而却忽视了企业家精神这个企业永葆竞争力的基石。 20世纪以来我国处于经济复兴、实体经济崛起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技术支持;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需要企业家精神的指引。当下,我国经济软实力已经在近20年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提高,但由于以市场换技术这一特殊的发展方式,造成了我国企业内部核心技术缺失以及创新能力不足的软肋。企业文化的缺乏加剧了企业内部发展动力不足,而企业家精神恰好决定了企业文化的精髓之处。文化作为企业的重要软实力,从始至终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科技哲学的视阈出发,围绕企业家精神探讨三个问题,一是企业家的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二是企业家精神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价值是什么?三是企业家精神如何养成?面对剧烈变化的全球市场,企业唯有以变应变——不断推动经济组织的提升与变革,从应变到领变,不断创新,并将企业精神贯穿到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全过程,才能不断实现企业的超越发展。本文运用文本分析、案例分析、多学科综合研究等方法,结合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聚焦当下国家最新政策,分析企业家精神的代表案例,并借鉴相关学术研究成果,而展开研究。对企业家精神进行全方面剖析,本文认为,创新精神、强烈的责任感、前瞻意识和奉献精神是企业家应具备的优良精神内涵,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家自身涵养、企业文化、经济发展、社会价值观念等都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要养成良好的企业家精神就要不断培育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责任意识及其工匠精神。建立符合时代特征的企业家精神,从而实现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SYB创业培训现状及对策

科技信息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13年第1期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创业能不能成功,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创业者拥有的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推动创业促进就业,首 先必须在创业培训上下大功夫。为贯彻党中央在十七大报告提出的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方针,全国 各地都在开展SYB 创业培训。 SYB 创业教育项目的全称是“Start Your Business ”,意为“创办你 的企业”,它是“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 )系列培训教程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由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开发、与中国原劳动与社会保障 部合作推出的,为有愿望开办中小企业者量身定制的培训项目。 1SYB 创业培训现状 现今,全国各省市地区都在开展SYB 培训,并取得了十分可喜的 成绩。以常州市为例,今年1-9月份,全市共举办创业培训班198期, 开展创业培训9670人,其中创业能力培训5195人,扶持创业3620 人,带动就业17946人。成绩是喜人的,但在SYB 组织报名和培训教 学方面,笔者也发现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值得改进的地方。 1.1创业培训目标比较模糊 目前,很多地方进行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培训任务和指标,没 有一个明确的培训目标。即使有目标也是列出了一些培训的目标,比 如使参加创业培训的学员能够顺利地完成创业过程,学到创业知识 等,但是这些属于总体目标,还不够明确和细化。比如没有强调应该 培养什么样的人,通过培训学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这不仅不利 于对创业培训的考核,也不利于安排创业培训的内容和课程。在对创 业培训学员的调查中,有38.5%的学员反映培训过程中目标比较模 糊,自己对整个课程体系的安排不清晰,28%的学员反映培训目标不 明确,参加创业培训班没有目标性。 1.2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创业培训的教师不同于一般高等院校和职技学校的教师,他们 除了掌握理论知识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按照创业培训师 资的要求,创业培训教师应当具有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教育背景,二 至三年的企业工作经验,并有时间和精力从事创业培训和指导工作。 目前,多数培训机构所聘请的教师很大一部分是大中专院校里的教 授、讲师,他们虽然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对于创业过程中的许多 实际问题了解得还不够深,这就难免出现“纸上谈兵”的尴尬。同时, 因这些教师来自高校,多为兼职从事创业培训工作,往往因为时间冲 突不能随意调配,从而影响SIYB 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另一部分教 师则来源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群团组织,他们中的许多人往往不 具备经济类或管理类的教育背景,甚少从事教育和培训工作,也缺乏 在企业的实践工作经验,在授课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对教材把握不准 等情况,使培训效果受到影响。 1.3创业培训的教学安排不够合理 成人教学不同于一般学校教育和儿童教学,成人有自己的学习 特点和认知心理,这就要求培训机构能够根据成人的学习特点安排 教学内容。在对学员的调查中发现,认为培训机构的教学安排合理的 学员比例占36%,认为比较合理的占31%,认为不合理的占23%,其 它10%;由此可见,创业培训的教学安排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1.4培训实施后的评估相对滞后 对培训效果进行严格、科学的评估,及时检查培训效果,是保证 培训质量的手段。但在对学员的调查中,有36%的学员认为没有进行 有效的评估,34%的学员认为从来没有进行过培训评估,而30%的学 员对评估的结构不甚了解。这些数据说明,培训机构没有很好的进行 评估工作,也没有将评估后的结果应用到改进培训效果中来。 2改进措施 2.1了解需求,首要明确培训目标SYB 创业培训的对象是有志创业或者已经开始创业的中小型企业主,因此,作为培训机构,必须充分了解学员的真实需求,明确创业培训的目标在于培养和提高被培训者的基本创业素质并使他们切实掌握创业知识。笔者认为,创业培训的目标可以归纳如下:(1)让学员了解成功的小企业的特征和创办企业失败的共同原因;学会评价他们自身各方面条件是否适合创办企业;学会估算他们创办小企业所需的资金数量及学会选择一个切合实际的企业构思。(2)教会学员如何准备创业计划;使学员了解创办他们的(新)企业所要采取的行动。(3)对于已完成创业意识和创业计划培训内容,且创业项目可行、创业计划可实施的学员应通过技能培训,使学员能够了解和掌握创办企业过程中常见的技术理论和操作问题,便于企业的管理和经营。(4)让学员在今后的经营中能够遵纪守法,并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2.2优势互补,不断提升师资能力创业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的特殊性,对创业培训师资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严格的规定,因此,创业培训的师资应包括教授创业理论知识的专职教师、创办企业成功的企业家、掌握各类专业及职业技能的教师和政府部门相关政策(如工商、税务、金融、卫生、劳动等)专家,是一支综合教师力量的整合体。此外,对传授创业理论知识的专职教师提出进一步要求,要具备一定的创业经历、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并要掌握能够与创业培训特性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师资队伍一定要从社会资源中广泛挖掘,选拔那些确实能够承担培训教学任务的教师资源。2.3理清思路,逐步合理教学安排培训实施是通过双向交流,直接对学员发生培训作用的过程。做好培训实施,教学安排是关键。培训机构必须紧紧围绕SYB 培训的宗旨和目标,理清思路,合理安排教学。笔者认为在教学安排上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围绕创办企业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来确定教学内容,强调针对性、可操作性;第二,要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指导学员运用创业知识和方法,进行创办企业的实际运作;第三,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采用课堂讲授、教师答题、专家咨询、案例分析、现身说法、专题讲座、参观考察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培训效果;第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员创业知识学习和创业实践相结合,实行边培训、边调查、边策划、边咨询、边制订计划、边实施的思路,对部分条件成熟的学员可采取边学边干;第五,要为学员创造与创业成功者正面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培训机构可以组织学员去一些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比较集中的商街、市场、园区等参观学习,或者请创业成功人士走进课堂座谈交流,从而让学员从创业成功者热烈的生产经营氛围中获取自主创业的激情和动力,从与创业成功者面对面的交流中获取创业的方法、技巧、教训及建议,以便在今后的创业道路上少走弯路,提高创业的成功率。2.4重视评估,建立健全评估体系培训评估不但能够了解受训者的学习效果,还能了解培训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的问题,也能提高受训者对培训的重视程度,对于保证培训效果,促进培训机构的持续改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培训评估应该包括学员对培训课程的评价、师资对培训学员受训情况的评价、培训效果综合测试、学员行为的改善、绩效的提高、培训后续效果展望等各个方面。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是,进行日常监督。培训机构可在每个班级安放一个意见箱,学员可把意见和评价投入箱中,或实行每日意见反馈制度,制定《每日培训意见反馈表》,要求学员对每天的授课情况进行点评。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教师都要对收到的评价信息进行分析、(下转第504页)SYB创业培训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李伟清 (常州市劳动就业训练中心,江苏常州213161) 【摘要】本文针对现今SYB 培训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从培训目标、师资建设、教学安排、建立和健全评估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SYB ;创业培训;现状;对策 ○百家论剑○4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