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

苯酚
苯酚

苯酚生产技术的进展

[摘要]本文概述了苯酚的生产技术及其最新进展,指出了异丙苯路线仍是今后生产苯酚的主要路线,以及该路线目前的研究重点;丙烯循环工艺有可能用于异丙苯路线的改造;苯直接氧化路线中以N20为氧化剂的工艺有可能实现工业化。[关键词]苯酚;异丙苯;丙烯;丙酮;氧化

由于聚碳酸酯需求的增长,双酚A成了苯酚的主要衍生物,2001年全球双酚A 消耗了苯酚量的36%、苯酚的树脂类物质消耗了苯酚量的30%、己内酰胺消耗了苯酚量的10%。在美国,双酚A消耗量占苯酚量的41%,西欧双酚A的消耗量更高,占苯酚量的46%。另外,工程塑料及医药行业对苯酚也有一定的需求。

目前,异丙苯路线是制备苯酚的主要方法,由于受丙酮市场的影响,世界上许多公司都在致力于开发不联产丙酮的苯酚路线,包括苯直接氧化制苯酚路线、Mitsui石化制备苯酚的丙烯循环工艺等。本文对苯酚的生产技术及其进展作了概述。

1.苯酚生产工艺

1.1异丙苯法制苯酚/丙酮

异丙苯法是生产苯酚/丙酮的主要方法。该法以丙烯和苯为原料,经烷基化制得异丙苯,然后氧化为过氧化氢异丙苯(cHP),最后分解成苯酚和丙酮。每生产1 t苯酚大约可副产0.62 t丙酮。异丙苯氧化为CHP通常在100℃、常压或几个大气压下进行,用空气作氧化剂,在碱性介质内进行。CHP的分解,一般用10%硫酸作催化剂,在45~75℃下进行。也有采用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使分解的产物不必中和,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1.2甲苯法制苯酚

该法由美国Dow化学公司开发,在1962年实现工业化。由甲苯与空气在钴盐催化剂作用下液相氧化生成苯甲酸,苯甲酸再在铜盐作用下与空气和水蒸气作用生成苯酚。该工艺流程较为简单,投资小,可根据市场需求改产苯甲酸或苯甲醛。由于在氧化脱羧过程中产生一些焦油状物,给苯酚收率及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带来一定影响。甲苯法成本比异丙苯法高,没有联产品,只副产c02和焦油。

1.3氯苯法制苯酚

该法可采用氯苯在10%~15%的烧碱或纯碱溶液中,于360~390℃、28~30 MPa下进行液相水解,然后用氯化氢使苯酚从钠盐中游离出来。也可采用磷酸钙/化硅作催化剂,在400~450℃下使氯苯水解生成苯酚。该法氯苯可由苯与氯气反应或苯与氯化氢/空气进行氧氯化反应制得,投资较大。

2.技术进展

2.1异丙苯路线技术

2.1.1 Exxon Mobil公司苯酚生产中的催化精馏技术和异丙苯制苯酚的固体酸催化剂.

Exxon Mobil公司的催化精馏技术[1,2]将反应过程和丙酮精馏过程结合在一起,降低了能耗,具有潜在的节能效益。此外,由于用固体酸催化剂[3,4]替代了通用的硫酸催化剂,还可免去产物的中和过程。催化剂床层中装填了直径为1 mm 的丸形粒子,床层呈松驰状,充裕的空隙间隔足以保证液相物流从床层上方向下流动,丙酮蒸汽从床层下方向上流动。纯度为99.57%的丙酮作为反应器顶端产物不断地被回收,同时从反应器塔底得到苯酚和其它重组分,再去下游精馏工序进行处理。通人反应器的液相CHP的流速,足以保持催化剂床层的湿度,实现等

温运作。异丙苯法现有装置可应用这项技术进行改造。采用的催化剂为一种磺化的固体zr—Fe—w氧化物,该催化剂可用于固定床反应器,稀释的CHP物流在80℃下通过催化剂床,在液时空速(以CHP计)为1.74~3.64 h。1下获得苯酚和丙酮的最佳收率[5]。

另外,该公司研究的催化剂还包括固体酸催化剂含铈和ⅣB金属的氧化物,固体酸催化剂M41S,该催化剂为无机、多孔、含磺酸盐的物质[6,7]。

2.1.2 Mitsui石化制备苯酚的丙烯循环工艺

该工艺包括:苯和丙烯反应合成异丙苯、氧化异丙苯生成CHP、酸裂解生成苯酚和丙酮、丙酮加氢生成异丙醇、异丙醇脱水生成丙烯、生成的丙烯循环等步骤,其中丙酮加氢可以通过固定床反应器进行[9]。从丙酮经异丙醇制得的丙烯,纯度较高,不含硫化物和重金属,用其作为制备异丙苯的原料可避免工业用丙烯的纯化步骤。目前,该工艺正在日本千叶苯酚装置上进行试验。

2.1.3提高氧化效率的进展

文献[10]。报道,使用级联反应器可以提高异丙苯的氧化效率,将级联反应器分成两部分,第一段中当ClIP的质量分数小于18%时,使用NH4NaC03作为活性碳酸盐作为提高氧化效率的助剂,而当CHP的质量分数大于18%时,使用Na2C03作为活性碳酸盐为助剂。通过将氨直接注入循环物流中,酸能够被有效地中和;在第二段中,逆流水洗除去杂质也有助于氧化效率的提高,控制pH可以提高氧化效率并能减少杂质含量。三井化学[11]“在异丙苯氧化制备CHP过程中,加入能够扑获自由基的特定物质,使异丙苯选择性的转化为CHP,比较好的物质是氧、氮、磷、硫、碳、硅的自由基。Rhodia[12]“在液相中,加入至少一种从碱金属和/或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或碳酸盐中选出的助剂,可有助于异丙苯转化为CHP。

2.1.4杂质分离、产品提纯方面的进展

General[13]纠在进行中和时维持裂解产物的pH为4~4.9,硫酸转变为硫酸氢盐,此时实质上在裂解产物中已无游离的硫酸存在,因此也减少了工艺设备的腐蚀,获得到苯酚焦油废物中cr的质量分数小于4×10-6。在异丙苯转变为苯酚的过程中,经常含有羰基型杂质,将羰基型杂质转变为高沸点物质后,使用常规技术如蒸馏便可将苯酚与高沸点物质分离[14]。Ilia[15]的工艺包括:异丙苯氧化生成CHP,氧化产物浓缩、分离未反应的异丙苯并将其循环至氧化段,使用预处理的吸附剂和脱附剂循环或连续吸附一脱附浓缩后的氧化产物、得到无DMBA(9,10一二甲基一1,2一苯并蒽)和AP(苯乙酮)的CHP,在酸催化剂作用下、多相或均相裂解CHP生成苯酚和丙酮,分离AP一异丙苯物流、得到AP和异丙苯、将异丙苯循环,将DMBA催化加氢生成异丙苯,分离苯酚、丙酮。该工艺避免了在CHP裂解和分离步骤中副产物的形成,简化并减少了CHP裂解产物分离的复杂步骤,与常规方法相比,提高了苯酚和丙酮的产率,减少了复杂的设备,同时也降低了能耗。三井化学[16]“提供了一种在温和条件下,连续高产苯酚和AMS(a一甲基苯乙烯),同时又控制HA形成的方法。为了控制异丙基苯酚和AMS二聚体的生成,生成AMS 的反应最好在塞流式反应器中进行,该反应器可以允许随着反应的进行,改变反应混合物的组分,产生并不完全一样的组分。

Phenolchemie[17]”通过抽提方法减少高沸点物流中的盐含量,酸催化裂解之后用NaOH溶液中和生成的盐通常用水抽提的方法除去,但该法要求有机相中的水层要完全除去,该公司通过将水和有机液体都加入到含高沸点物质的馏分中,这样加快了相的分层,有助于盐类物质的除去,加入的有机液体能通过简单蒸馏的方法除去。Sunoco公司[18]“用取代的胺类物质中和酸催化剂,避免了盐类物质的

引入。

2.2苯直接氯化制苯酚工艺

苯直接氧化制苯酚工艺之所以具有吸引力是因为可以不用异丙苯。在现行的工业装置中,去除异丙苯装置可以使异丙苯一苯酚联合装置中的固定投资成本减少约25%。直接氧化工艺所节约的费用足可以弥补传统工艺中副产物丙酮的收入损失。

2.2.1 Solutia公司以N20为氧化剂的氧化工艺

Solutia与俄罗斯Boreskov公司共同开发出无副产苯酚工艺路线[19]。Solutia 新工艺以金属改性的沸石为催化荆,用N20氧化苯生成苯酚。Solutia苯酚工艺较好的催化剂是含铁的酸式ZSM一5或ZSM一11沸石催化剂,其组成最好含

Fe

20

3

0.45%,且SiO

2

/A1

2

3

摩尔比为100/1。为解决催化剂失活及苯酚选择性

降低的问题,Solutia/BIC公司又开发新催化剂及工艺,称催化剂半周期寿命可达3~4天。据称,将催化剂用500~900℃水蒸气处理2 h,可提高产率。

另外苯氧化催化剂可在高温下用空气吹扫失活的催化剂床层,对催化剂进行再生,再生后的催化剂可完全恢复活性。而且在再生100次后仍有催化功能。Solutia工艺苯直接氧化法的另一个难点是有副反应的发生。苯易与N

2

0燃烧生成

C0

2。当以苯计算的选择性每降低1%时,以N

2

0计算的选择性则降低15%。由于N20

原料供应有限,因此必须严格控制上述副反应的发生。在该工艺中,每mol苯酚

生成约259.2 kJ热量,而且苯深度氧化为c晚产生的热量更多。系统过热时会导致选择性下降,催化剂寿命降低,因此必须设计出合适的反应器。操作中苯/N

2

O 摩尔比为9/1,当N,O转化率达100%时,以苯计算,苯酚选择性为97%~100%,催化剂有很好的产率。另外。过量苯有很好的热容,无需添加惰性气体。

温度对苯酚的选择性影响不大,当从350℃升到430℃时,选择性仅从100%下降到98%。由于温度影响不大,又对催化剂稳定性进行了改进,并可采用普通的绝热活塞式流动反应器。Solutia苯酚工艺选择性高,流程简单。其优势是可

利用己二酸生产过程中产出的废N

2

O。因而对己二酸生产厂商非常具有吸引力[20,21]。Solutia公司原准备将该技术应用于美国佛罗里达州Pensacola地区1.4 Mt /a的苯酚装置上,但由于美国苯酚市场的不景气,已被迫中止。

2.2.2 GeneralElectric公司以@为氧化剂的氧化工艺

General Electric公司提出了一种更经济、应用更广的工艺,即以空气为氧化剂。该公司介绍,在空气与氢气存在下,钒基催化剂可将苯选择性转化成苯酚[22]。

催化剂最好为钒、铌或钽的氧化物或碱金属盐,同时含有中性给电子配体与阴离子配体。在不锈钢贮罐中加入O.01 gVO(acac)2、0.02 g毗啶甲酸与50 ml 苯(其中acac为乙酰丙酮化合物),用含有喷气搅拌轴与冷凝管的盖子密封后,边搅拌边加热至100℃,并用含氢气2.1%的空气加压至6.9 MPa,18 h后冷却,生成0.012 g苯酚,无其它副产物。这说明每mol催化剂可转化3.5 mol苯酚。但是若实现工业化还必须提高反应速率,并保持高的苯酚选择性。

2.2.3 Sunoco公司以Q为氧化剂的氧化工艺

Sunoco公司[23,24]透露了以分子氧为催化剂的苯制苯酚工艺。该研究的关键在于确定选择性部分氧化过程所需的配位体(如钒、铌、铜、钯、镍、银等),以组成合适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在装有金板的连续搅拌油罐反应器中,180℃和5.58~5.78 MPa下,氮气中含7%的氧气为氧化剂,以负载在二氧化钛上的钒基螯合物(含1.2%金属)为催化剂,在苯转化率为1%时苯酚选择性大于97%。

该工艺采用价格便宜的氧气为氧化剂替代亚硝酸,其优势是可以产生伴产产品,且不使用供应逐渐紧张的丙烯为原料。

2.2.4韩国以0

2

为氧化剂的氧化工艺[25,26]

韩国化学技术研究院开发出苯直接氧化制取苯酚的一步法工艺,在50℃下,氢气/氧气/氮气以1/1/2的体积比通人由苯和醋酸以1/1比例组成的溶液中(含有两种不同沸石催化剂形成的淤浆),在催化剂作用下,产出的苯酚选择性大于97%。该催化体系由Y一沸石和ZSM 5沸石组成,其中Y一沸石含4%Pd和1.1%吸附的乙基蒽醌,ZSM-5沸石中含2%的钛。虽然Y一沸石有助于在原位形成过氧化氢或它的乙基蒽醌前驱体,而含钛的ZSM一5沸石则对苯的反应起催化作用。该体系的不足之处是产量低。

2.2.5 Enichem公司以H202为氧化剂的氧化工艺

Enichem公司[27]采用了一种两相反应溶剂体系,以H202为氧化剂直接制取苯酚,有机相由原料苯和一种有机溶剂组成(最好溶剂为乙腈),含水相由H202和催化剂组成。催化体系由含氮的杂芳族化合物羧酸配体、无机或有机酸性溶剂和Fe2+或Fe3+盐类物质组成。

最佳催化体系组成为:0.03 mmo[FeSO。·7H20、0.1 mmol 5一甲基一吡嗪2一羧酸、0.07mmol三氟乙酸和6.45 ml的水。18.6 mmol的苯和9.16 ml

的乙腈与该催化体系合并,反应初期加入0.22 ml浓度为30%的H

20

2

。将反应混

合物加热到70℃,加热10 min。在该催化体系作用下,H

20

2

的转化率为93%,H

2

2

制苯酚的选择性为86%。苯的转化率为8%,苯制苯酚的选择性为96%。由于存在两相溶剂体系,所以合成苯酚的选择性高。苯酚在含水相中形成后,能立即渗人有机相中,避免了苯酚的进一步氧化[28]。

3结语

异丙苯路线是制备苯酚的主要方法,在该路线中,催化剂、新型催化蒸馏塔、提高氧化效率、杂质分离以简化工艺步骤等方面(尤其是杂质分离)的改进是研究的重点。由于受今后丙酮供过于求的影响,世界上许多公司都在开发不联产丙酮的苯酚路线,其中,可能工业化的路线为以N20为氧化剂的苯直接氧化制苯酚路线,但该工艺由于受N20来源的限制,故只对N20来源丰富的厂商如己二酸生产厂商具有吸引力。而以02、H202为氧化剂的工艺要想实现工业化,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三井石化制备苯酚的丙烯循环工艺有可能应用于现有的异丙苯制苯酚、丙酮装置的改造。Sumitomo化学公司开发的仲丁基苯制苯酚和甲乙酮的路线也是制苯酚方法的一个选择,但该路线同样受到甲乙酮需求市场的影响。

参考文献

[1]Santiesteban J G,Levin D Production of Phenol Using ReactiveDistillation[P].WO 0146102,2001—06—28

[2]Santlesteban J G,Levin 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Phenol UsingReactiveDistillation[P]US 6441252,2002—08—27

[3]Santiesteban JG,LevinD,Vartuli J C Production ofPhenol[P].

wo 0064849.2000—11—02

[4 7 ECN.Mar 26,2001:35

[5][J]Chem Innovation,2001,31(5):35

[6]Santiesteban JG.LevinD,Vartuli J C Production 01Phenol[P]US 6297406.2001 10—02

[7] Santiesteban J G,Levm D.Zhang L Production of Phenol[P]

1US 6441251.2002—08—27

[8]Pukuhara H,Matsunaga F Phenol Preparation P?and PropyleneRe.veryTherefrom[P3 US 5017729,1991—05 21

[9]Pukuhara H.Matsunaga F Phenol Preparation P?and PropyleneRecoveryTherefrom[P]US 5081321,1992—01—14

[10]ZakoshanskyV M,Griaznov A K,Vasilieva I l,et d CumeneOxidation ProceSs[P3 us 5908962.1999 06—01

[11] Kato K,Kuroda H,Fujita T,et al Proee船for Producing Hy.dmperoxides[P]US 6291718,2001—09-18

[12]Amadio J,Quenton Y M,Houzard x,et al Process for thePreparation of Cumene Hydroperoxide[P]US 6043399.2000—03—28

[13]GriaznovAK,et al[P]US 5510543,1996 04 23

[14]Hasyagar U,et al Production and Purlficati∞of Phenol:HydmxyacetoneRemoval by Hydrotalcite[P]US 6486365,2002—11-26

[15]Vassfieva II,Zakoshansky V M Wastele船Economic Method ofProduction ofPhenol andAcetone[P]US 6252124.2001一06—26

[16]yasaka N,Shlrahata T Proces.s tor the production。f Phenol[P].US 5998677,1999—12 07

[17]Weber M,Jordan W,Bickert P,et al[P]US 6489518,2002—12—03

[18]Keenan S R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Phenol mad Acetone byDecomposition of Cumene HydropemxJde[P]US 6201157,2001 03—13

[19]UriarteA K,Gro蟠M J,Rooks C W Transpon HydroxylationReactor【Pj US 5892132.1999—04-06

[20][J]CAlm Inn—tion,2001,31(12):54

[21 J ECN,Sep 25,2000:59

[22]Bamhart T M Method and Composition for Hydroxylation ofAromatic Substrates[P]us 6265622,2001 07—24

[23]Durante V A,Karmaksr S,Wijesekera T P[P]US 5981424,

1999—11—09

[24][J]Chem Innovation,2000.30(2):54

[25]Jegal J,Lee K H.Process for Preparing Hydroxylated AromaticsbyHydrogen andOxygen[P]WO 9964129,1999 12—16

[26] ECN,May 22~29,2000:31

[27]Vignola R,Battistel E,bianchi D,et d Process for the HydroxyIation of Aromatic Hydrocarbons[P].Us 6071848,2000—06

[28][J]Chem lnno御tion,2000.30(12):41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苯酚和丙酮的生产

编号:No.28 课题:苯酚和丙酮的生产 授课内容: ●苯酚和丙酮生产反应原理 ●苯酚和丙酮生产工艺流程 知识目标: ●了解苯酚和丙酮的主要用途 ●掌握以丙烯和苯为原料生产苯酚和丙酮反应原理 ●掌握以丙烯和苯为原料生产苯酚和丙酮工艺流程 能力目标: ●分析以丙烯和苯为原料生产苯酚和丙酮反应模式 ●分析和判断主副反应程度对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 思考与练习: ●苯酚和丙酮生产过程所用催化剂组成和特点 ●影响苯酚和丙酮生产反应过程的主要因素 ●苯酚和丙酮生产工艺流程的构成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年月日

第二节苯酚和丙酮的生产 一、概述 1.苯酚、丙酮的性质和用途 苯酚俗名石炭酸,为无色针状或白色块状有芳香味的晶体。当接触光或暴露在空气中时,有逐步转为红色的趋势,如有碱性物质存在时,可加速这一转化过程。苯酚溶解于乙醇、乙醚、氯仿、甘油、二硫化碳中,在室温下稍溶于水,几乎不溶于石油醚,65.5℃时,苯酚和水可以任意比例互溶。苯酚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介质类,对各种细胞有直接损害,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腐蚀作用,工作场所苯酚最高允许浓度为5ppm。 苯酚是生产染料、医药、炸药、塑料等的重要原料。 丙酮是无色、透明、易燃、易挥发的液体,具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略甜。与水、乙醇、二甲基甲酰胺、氯仿、乙醚及大多数油品互溶。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 2.56~13%,空气中允许浓度0.40mg/L。 丙酮是重要的有机溶剂,同时又是表面活性剂、药物、有机玻璃、环氧树脂的原料。 2.苯酚、丙酮的生产方法 条件下分解成苯酚和丙酮,此法是当前工业上生产苯酚和丙酮的主要方法。 二、苯酚、丙酮的生产原理 由异丙苯氧化生成苯酚、丙酮分两步完成,首先由异丙苯氧化生成过氧化氢异丙苯,然后经分解即得苯酚、丙酮。 (一)过氧化氢异丙苯的生成 1.主、副反应 主反应:

(整理)乳化剂类型分类介绍

乳化剂类型分类介绍 乳化剂从来源上可分为天然物和人工合成品两大类。而按其在两相中所形成乳化体系性质又可分为水包油(O/W)型和油包水(W/O)型两类。 衡量乳化性能最常用的指标是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HLB值低表示乳化剂的亲油性强,易形成油包水(W/O)型体系;HLB值高则表示亲水性强,易形成水包油(O/W)型体系。因此HLB值有一定的加和性,利用这一特性,可制备出不同HLB值系列的乳液。 乳化剂类型 乳化剂分子中有亲水和亲油两个部分。根据它们的亲水部分的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负离子型乳化剂为在水中电离生成带有烷基或芳基的负离子亲水基团的乳化剂,如羧酸盐、硫酸盐和磺酸盐等。这类乳化剂最常用,产量最大,常见的商品有:肥皂(C15~17H31~35CO2Na)、硬脂酸钠盐(C17H35CO2Na)、十二烷基硫酸钠盐(C12H25OSO3Na)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盐(结构式如)等。负离子型乳化剂要求在碱性或中性条件下使用,不能在酸性条件下使用。在使用多种乳化剂配制乳液时,负离子型乳化剂可以互相混合使用,也可与非离子型乳化剂混配使用。负离子型和正离子型乳化剂不能同时使用在一个乳状液中,如果混合使用会破坏乳状液的稳定性。 正离子型乳化剂为在水中电离生成带有烷基或芳基的正离子亲水基团。这类乳化剂的品种较少,都是胺的衍生物,例如 N-十二烷

基二甲胺,可用于聚合反应。 非离子型乳化剂为一类新型的乳化剂,其特点是在水中不电离。它的亲水部分是各种极性基团,常见的有聚氧乙烯醚类和聚氧丙烯醚类。它的亲油部分(烷基或芳基)直接与氧乙烯醚键结合。典型的产品有对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结构式如)。非离子型乳化剂的聚醚链上的氧原子可以与水产生氢键缔合,因而可以溶解在水中。它既可在酸性条件下使用,也可在碱性条件下使用,而且乳化效果很好,广泛用于化工、纺织、农药、石油和乳胶等的生产。 乳化剂的种类 第一大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一、醚类非离子助剂 1、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 1)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NP系列、农乳100号 110 120 130 140 壬基酚/环氧乙烷质量比 1:1 1:2 1:3 1:4 EO平均摩尔数 4-5 9-10 14-15 19-20 2)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OP系列、磷辛10号(仲辛基酚聚氧乙烯醚) · 3)双、三丁基酚聚氧乙烯醚 (C4H9)- -O(EO)nH 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乳化剂11号(旅顺化工厂) 5)苯乙基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乳化剂12号(旅顺化工厂) 2、苄基酚聚氧乙烯醚 1)二、三苄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BP、梧乳BP,浊点65-70℃

苯酚催化氧化制对苯二酚的两步法工艺_胡玉才

第22卷第6期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V ol22,N o6 2006年12月Chem ical Reactio n Eng ineer ing and T echnolog y Dec.2006 文章编号:1001-7631(2006)06-0544-05 苯酚催化氧化制对苯二酚的两步法工艺 胡玉才1 韩德红2 齐曾红1 殷 平1 梁 涛1 (1.鲁东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山东烟台 264025; 2.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化工系,山东潍坊 261031) 摘要:以苯酚为原料,复合金属离子为催化剂,研究用气相氧化合成苯醌,用铁粉还原苯醌制对苯二酚 的两步法工艺,考察了氧化过程中的工艺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苯酚催化氧化制苯醌适宜的 工艺条件是以甲醇为溶剂、摩尔比为1 3的Cu(NO3)2和NaNO3为催化剂、催化剂加入量为苯酚质量的 1/2、70 、2.7M Pa、反应2.5h。在此反应条件下,苯酚转化率可达90%,苯醌选择性达88%。以铁 粉作还原剂,将苯醌还原为对苯二酚,苯醌可完全转化,对苯二酚的选择性可达99.5%。 关键词:苯酚;催化氧化;苯醌;对苯二酚 中图分类号:O625.31+2 O642.32 文献标识码:A 对苯二酚(H Q)是一种附加值高、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照像显影剂、自动氧化抑制剂、单体阻聚剂、橡胶防老化剂及合成染料等。H Q生产工艺有苯胺氧化法、对 二异丙苯过氧化法和苯酚直接氧化法。合成H Q的氧化剂有过氧羧酸、过氧酮和过氧化氢等,所用的催化剂有无机酸、有机酸、有机金属络合物和分子筛。前两种生产工艺复杂、三废处理困难、生产成本高。苯酚直接氧化法是上世纪70年代出现的,以H2O2为氧化剂,采用不同的催化剂。其中,法国Rhone Poulenc 公司以H3PO4/H ClO4为催化剂,日本U be公司以硫酸盐为催化剂,意大利Enichem公司以钛硅分子筛(T S 1)为催化剂。Enichem公司建设的104t/a苯二酚生产装置于1996年试运行[1],该法无环境污染,选择性高,是目前最先进的生产工艺。但由于苯二酚比苯酚更易于氧化,生产过程中苯酚大大过量,导致苯酚转化率不超过25%,大量未反应的苯酚需与产物分离并循环使用。此外,联产邻苯二酚(CT),CT与H Q产量之比约为1 1,而H Q的市场需求量是CT的8倍,因而成本较高。 目前我国生产H Q的厂家比较多,总生产能力约为4000t/a,都采用经典的苯胺法,产量小,污染严重,难以大规模生产,属于技术落后、关停并转之列。出于环保和经济方面的需要,国内学者对苯酚直接氧化制H Q进行了广泛的研究[2~8],同样存在着联产CT的缺点。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工作以价格低廉、性能优良的Cu2+/Na+作为催化剂活性组分,研究苯酚催化氧化合成对苯二酚的两步法工艺,为H Q开辟新的生产途径。 1 技术路线及反应机理 苯酚催化氧化制H Q采取两步法工艺,第一步氧化反应,第二步还原反应。苯酚在溶剂中的催化氧化反应可能属于自由基反应。复合型催化剂Cu2+/Na+的一个不成对电子离域在氧分子上,在强极性溶剂存在下进行络合而成为良好的携氧活性体,此活性体可能与苯酚羟基上的氢原子结合,形成苯氧自由基,带氢的活性体再与苯氧自由基作用,生成苯醌(BQ)和水,活性体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收稿日期:2006 02 27;修订日期:2006 08 11 作者简介:胡玉才(1970-),男,副教授。E mail:hu yucai88@https://www.360docs.net/doc/3c1263035.html, 基金项目: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2004BS08001);鲁东大学自然科学基金(032913,042901)

苯酚硫酸法测多糖含量

苯酚硫酸法测多糖含量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一、硫酸苯酚法测多糖含量 1、试剂配制 1. 浓硫酸:分析纯,% 2. 5%苯酚:取苯酚5 g,置100 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后,置棕色试剂瓶中,冰箱中冷藏储存备用。 3. 标准葡聚糖(Dextran,Pharmacia)或分析纯葡萄糖。准确称取20m g经105℃干燥至恒重的葡萄糖标准品于500ml容量瓶中,蒸馏水溶解定容。 2、制作标准曲线 准确称取标准葡聚糖(或葡萄糖)10mg于2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分别吸取、、、、、、及,各以蒸馏水补至,然后加入5%苯酚1ml及浓硫酸,摇匀冷却,室温放置20min以后于490nm测光密度,以水按同样显色操作为空白,横坐标为多糖微克数,纵坐标为光密度值,得标准曲线。 123456780 标准葡萄糖溶液 (mL) 蒸馏水(mL) 5%苯酚(mL) 浓硫酸(mL) 3 注意事项

(1)此法简单、快速、灵敏、重复性好,对每种糖仅制作一条标准曲线,颜色持久。 (2)制作标准线宜用相应的标准多糖,如用葡萄糖,应以校正系数校正μg数。(3)对杂多糖,分析结果可根据各单糖的组成比及主要组分单糖的标准曲线的校正系数加以校正计算 (4)测定时根据光密度值确定取样的量。光密度值最好在——之间。比如:小于之下可以考虑取样品时取2克,仍取样品液,如大于可以减半取的样品液测定。 (5)正常的反应溶液是深棕色。糖越多颜色越深。注意硫酸的纯度。空白的颜色很深,说明你的空白中的苯酚被氧化了深红是醌(苯酚氧化生成)的颜色颜色过深的话说明你的酚的难度过大,一般是5%但是没遇到你说的那么严重,不是深红色的做的好的时候颜色很浅,颜色深点也有肯能。 操作的时候有几条你需要注意的,这些对你的检测结果影响极大 1、苯酚需要重蒸,配制的苯酚溶液需要妥善保存。 2、样品检测的时候,向样品中加了苯酚溶液需要迅速摇匀,加入硫酸基本操作:硫酸沿壁加,最好能旋转比色管,让硫酸能均匀的沿壁流下。 3、加完硫酸需要立即摇匀,前提是塞子要配套,不怕烫热、冷水浴,要准确。

酚、苯学案,酚、苯酚知识总结

酚 1.酚: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官能团为酚羟基。如(苯酚), (邻甲基苯酚)等。 2.苯酚的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的晶体,常温下微溶于水,65℃以上与水混溶,有毒,有腐蚀性,若皮肤上沾到苯酚,可用酒精洗涤。 苯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造酚醛树脂、染料、医药、农药等。苯酚的稀溶液可以直接杀菌消毒,如日常药皂中常加入少量的苯酚。 3.苯酚的化学性质: (1)燃烧反应:C 6H 6O+7O 2――→点燃6CO 2+3H 2O 。 (2)取代反应:向盛有少量稀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生成2,4,6-三溴苯酚(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苯酚易发生取代反应,且发生在-OH 的邻、对位上,说明-OH 对苯环上的H 原子有活化作用。 写出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2,4,6-三溴苯酚易溶于苯等有机溶剂,不能用溴水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杂质。可以用NaOH 溶液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具体实验过程为:向混合物中加入NaOH 溶液,充分振荡后静置,用分液漏斗分离出上层液体。 (3)显色反应:酚羟基与FeCl 3溶液作用溶液显紫色,利用此性质也可以检验酚羟基的存在。 (不作要求) (4)弱酸性:苯酚俗称石炭酸,显弱酸性,其电离方程式为。 与Na 反应:。 与NaOH 溶液反应:。 苯酚有酸性,而甲醇没有酸性,说明苯环对-OH 上的H 原子有活化作用。 写出 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苯酚酸性强弱的探究,比较CH3COOH、H2CO3、C6H5OH、HCO-3的酸性强弱: A中的试剂是CH3COOH和碳酸钠,B中试剂是饱和NaHCO3,C中试剂是苯酚钠溶液。 A中的反应是: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 B中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CH3COOH。 C中溶液变浑浊,反应为。 由此可判断酸性强弱:CH3COOH>H2CO3>C6H5OH>HCO3-。 注意: a.苯酚酸性很弱,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b.苯酚钠与CO2的反应,无论二氧化碳是否过量,都生成NaHCO3。 c.苯酚能与Na2CO3反应但不会生成CO2,反应为。(5)氧化反应: a.苯酚在空气中会慢慢被氧化呈粉红色:+O2→(C℃H℃O℃,对苯醌) +H℃O。 b.苯酚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3+4KMnO℃→3(C℃H℃O℃,对苯醌) +4MnO℃+4KOH+H℃O。 补充: 酚醛树脂的合成:。 反应原理:在浓盐酸的作用下,甲醛中的氧原子和苯酚中羟基邻位的两个H原子会脱去结合成水,这样甲醛就变成-CH2-,而苯酚则变成,这两个结构交替连接就形成了线性酚醛树 脂。 酚醛树脂的应用:制造各种涂料、胶粘剂及隔热保温材料等。

苯酚的工业生产合成路线

四、简述制备以下产品的工艺过程,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C l SO 3H N H 2 SO 3H 答:氯苯用过量的98%的硫酸在100℃左右进行一磺化,生成4-氯苯磺酸,向磺化液中加入稍过量的98%的发烟硝酸进行一硝化,得3-硝基-4-氯苯磺酸,后者在水介质中与亚硫酸氢钠进行磺基置换氯的反应,得2-硝基苯-1,4-二磺酸,最后经硝基还原,即得到2- 氨基苯-1,4-二磺酸(即苯胺-2,5-双磺酸)。其合成路线如下: C l C H 3SO 3H C l NO 2 SO 3H SO 3H NO 2SO 3H SO 3H N H 2 SO 3H 五、总结苯酚的工业生产曾用过哪些合成路线,写出反应方程式,标明分别属于哪类单元反应,指出各种路线的优缺点。 答:1、异丙苯法: CH 2CHCH 3C CH 3CH 3H C-烷化 氧化 C CH 3 CH 3O OH OH 酸性重排 分解 此法优点是,原料费用低,排放废液很少。但此法必须与石油化工相结合,利用石油馏分裂解时产生的丙烯进行大规模生产。 2、苯的磺化-碱熔法:

SO 3 H O H 磺化水解(碱熔) 此法的优点是技术要求不高、苯酚质量好。缺点是消耗大量的硫酸和氢氧化钠,废液多,工艺落后。 3、氯苯的气固相接触催化水解法: C l O H 氯化气固相接触催化水解 此法与苯用氯化氢的氧化氯化法生产氯苯相结合,理论上只消耗苯,但由于两步反应的单程转化率都比较低,反应混合物的分离和后处理相当复杂,并且有大量含酚废水需处理。 4、氯苯的高压液相碱性水解法: C l O H 氯化高压液相碱性水解 此法的缺点是消耗大量的氯气和氢氧化钠,并且需要使用耐高温、高压的管式反应器。 5、苯甲酸的氧化-脱羧法: O H C O O H 氧化氧化-脱羧CH 3 此法的优点是以甲苯为起始原料,苯甲酸可在一个反应器完成氧化和脱羧反应,不需要依赖石油化工,缺点是有副产的焦油废渣需处理,成本高于异丙苯法。 重氮盐的脱氮反应也可以制取酚类,但常用于制取萘酚蒽酚等;苯的直接氧化制苯

有关苯酚的几个问题

---------------------------------------------------------------最新资料推荐------------------------------------------------------ 有关苯酚的几个问题 有关苯酚的几个问题苯酚与过量溴水的反应《化学教学》1997 年第 7 期第 9 页刊登了《一组有关苯酚的实验》一文,文中说:向苯酚的稀溶液中滴加浓溴水至过量,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是因为生成了黄色难溶于水的 2,4,4,6-四溴环己二烯酮沉淀。 我们认为这种解释很值得商榷。 我们重复原文所述实验,现象与原文基本一致,当苯酚过量时,白色沉淀逐渐转变为棕红色沉淀,用玻璃棒搅动,可以看到该沉淀中混有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碱,沉淀消失(溶解);再加入酸,沉淀又复出现,这说明沉淀物中含有酚羟基。 向棕红色沉淀物中加入浓苯酚,振荡,仍有沉淀,将其放入温水浴中微热,沉淀消失,溶液分为两层,上层为水层,下层为棕红色油状液体的有机层,稍冷,棕红色油状液体固化,这与邻溴苯酚的性质(黄色或红色油状液体,不溶于水,熔点 5-6℃)一致。 根据邢其毅、徐瑞秋、周政编写的《基础有机化学》第 745-756 页,2,4,4,6-四溴环己二烯硐不是黄色沉淀而是无色沉淀,故原文所得到黄色物质就不应该是 2,4,4,6-四溴环己二烯酮,可能是邻溴苯酚,因为 2,4,4,6-四溴环己二烯酮本身是一种溴化试剂,容易与苯酚反应,生成红色或黄色的邻溴苯酚,其反应如下:因此,我们认为当向苯酚溶液中滴加过量浓溴水时,生成的红棕色沉淀是三溴苯酚和邻溴苯酚的混合物,而不是 2,4,4,6-四 1 / 14

苯酚含量的测定

苯酚含量的测定 一、实训目的 1.掌握KBrO3-KBr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2.掌握溴量法测定苯酚的原理与方法。 3.掌握本实验空白实验的实际意义与方法。 二、原理 KBrO3与KBr在酸性介质中反应,可产生相当量的Br2。Br2与苯酚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稳定的三溴苯酚,反应如下: KBrO3 + 5KBr + 6HCl = 3 Br2 + 6KCl + 3H2O 若加入过量的Br2与苯酚反应后,剩余的Br2用过量的KI还原,析出的I2可用 Na2S2O3标准滴定溶液滴定。 Br2 + 2KI = I2 + 2 KBr I2 + 2Na2S2O3 = Na2S4O6 +2NaI 三、试剂 1.苯酚试样。 2.固体KBrO3、KBr。 3.浓HCl。 4.KI溶液(100g/L)。 5.NaOH溶液(100g/L)。 6.Na2S2O3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0、1 mol/L。 7.淀粉指示液(5g/L)。 8.氯仿 四、实训内容 1.配制KBrO3-KBr标准溶液c(1/6 KBrO3)=0、1 mol/L:称取0、5g(准至0、1g) KBrO3与2、5gKBr,放于烧杯中,加少量水溶解,稀释至150mL,搅匀备用。 2、苯酚纯度的测定 准确称取苯酚试样0、2~0、3g(称准至0、0001g)放于盛有5mLNaOH溶液的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仔细将溶液转入250mL容量瓶中,用少量水洗涤烧杯数次,定量转入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 用移液管移取试液25、00mL,放于碘量瓶中,用滴定管准确加入KBrO3-KBr标准溶液30、00~35、00mL,微开碘量瓶塞,加入10mL(1+1)HCl,立即盖紧瓶塞,振摇1~2min,用蒸馏水封好瓶口,与暗处放置15min。微启瓶塞,加入KI溶液10mL,盖紧瓶塞,充分摇匀后,加氯仿2mL,摇匀。打开瓶塞,冲洗瓶塞与瓶壁,立即用c(Na2S2O3)=0、1 mol/L Na2S2O3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黄色时加淀粉指示剂3mL,继续滴定至蓝色恰好消失即为终点。记录消耗Na2S2O3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 。

苯酚安全技术说明书

苯酚安全技术说明书 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苯酚108-95-2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急性毒性-经口,类别3*;急性毒性-经皮,类别3*;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2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苯酚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可抑制中枢神经或损害肝、肾功能。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蒸气可致头痛、头晕、乏力、视物模糊、肺水肿等。误服引起消化道灼伤,出现烧灼痛,呼出气带酚味,呕吐物或大便可带血液,有胃肠穿孔的可能,可出现休克、肺水肿、肝或肾损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可死于呼吸衰竭。眼接触可致灼伤。可经灼伤皮肤吸收经一定潜伏期后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中毒:可引起头痛、头晕、咳嗽、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严重者引起蛋白尿。可致皮炎。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可燃,高毒,具强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甘油、聚乙烯乙二醇或聚乙烯乙二醇和酒精混合液 (7:3)抹洗,然后用水彻底清洗。或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立即给饮植物油15~30mL。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小量泄漏:用干石灰、苏打灰覆盖。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尽可能采取隔离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

实验一、硫酸苯酚法测多糖含量

实验一 硫酸-苯酚法测多糖含量 1.目的要求 测量蒽酮硫酸法不能测量的血清型的过程样品中的多糖含量 2.方法原理 糖在浓硫酸作用下,水解生成单糖,并迅速脱水生成糖醛衍生物,然后与苯酚缩合成橙黄色化合物,且颜色稳定,在波长490 nm处和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其吸光度与多糖含量呈线性关系正比,从而可以利用分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并利用标准曲线定量测定样品的多糖含量,本方法可用于多糖、单糖含量的测定。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浓硫酸,苯酚,蒸馏装置,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坐标纸或电脑等。 4.掌握要点 硫酸显色的安全、准确操作,单糖到多糖的转换系数。 5.试剂配制 1)葡萄糖标准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干燥恒重的葡萄糖100 mg,蒸馏水准确定容至100 mL的1 mg/L的葡萄糖液,摇匀后准确吸取10 mL该溶液,蒸馏水稀释定容至100 mL,即得100 ug/mL的葡萄糖标准液。2)90%苯酚液的配制 准确移取苯酚90mL,蒸馏水定容至100 mL,即得90%苯酚液,棕色瓶中避光保存 3)6%苯酚液的配制 将90%苯酚液稀释至6%,即一体积储存液对应十四体积纯水,临用现配。 6.实验步骤表1 标准曲线的制作步骤 管号0 1 2 3 4 5 6 7 葡萄糖 0.0 0.1 0.2 0.3 0.4 0.6 0.8 1.0 苯酚液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浓硫酸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取8支干净的具塞试管按表2方法在操作,先在冰水浴中加入0.5ml的苯酚溶液,震荡摇匀后缓慢逐滴加入纯硫酸,以不放热或微量放热为宜,摇匀后恒温加塞沸水放置20min,取出凉水冷却10min,以0号作为空白调零,在最大吸收波长处(490nm)测定吸光度。以葡萄糖浓度X为横坐标(ug/mL),吸光度Y为纵坐标,从而来绘制标准曲线。用exceL软件求得回归方程 2)待测样品多糖的测定与计算 将提取得到的待测多糖用蒸馏水溶解,定容至100 mL,取溶解后的溶液,按标准曲线中的测定方法,以样液为参比液,测定溶液的吸光值,按回归方程计算待测溶液的多糖浓度,注意乘换算系数。

工业苯酚纯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工业苯酚纯度的测定 (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理学院(625014)应用化学09-2 王雨20096824 ) 【摘要】本实验以溴酸钾法和碘量法配合使用间接测定了工业苯酚的纯度。先进行空白试验,由空白试验计算出Na 2S 2O 3溶液的浓度,进而测定出工业苯酚的纯度。测得Na 2S 2O 3溶液的浓度为0.04355mol·L -1 ,工业苯酚的纯度为88.61% ,标准偏差为 0.0032。 【关键词】溴酸钾法;碘量法 ; 工业苯酚 ; 纯度 1 引言 苯酚是煤焦油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许多高分子材料(酚醛树脂等)、合成染料、医药、农药等方面的主要原料。它广泛的用于消毒、杀菌等。另一方面,苯酚的生产和应用,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苯酚在实际应用中是经常要测定的项目之一。 一定量的KBrO 3与过量的KBr 在酸性介质中反应产生一定量的Br 2,然后Br 2与苯酚发 生取代反应,生成稳定的三溴苯酚,反应式如下: --+ 3BrO +5Br +6H =223Br +3H O 剩余的Br 2用过量的KI 还原,析出的I 2用NaS 2O 3标准溶液滴定: 222--2-223 46 Br +2K I=I +2K Br I +2S O =2I +S O 由以上反应可以看出,被测物质苯酚与滴定剂Na 2S 2O 3之间存在以下计量关系: 6522223C H OH 3Br 3I 6Na S O Na 2S 2O 3溶液可用KBrO 3通过碘量法标定,它们之间存在以下计量关系: - 322223BrO 3Br 3I 6N a S O 本实验中测定和标定(空白试验)在相同条件下平行进行,这样做可以减小系统误差。 2 实验部分 2.1 试剂与仪器

苯酚硫酸法测总糖

苯酚-硫酸法 苯酚-硫酸法是利用多糖在硫酸的作用下先水解成单糖,并迅速脱水生成糖醛衍生物,然后与苯酚生成橙黄色化合物。再以比色法测定。 [试剂] 6%苯酚: 先配置80%苯酚:80g苯酚(分析纯重蒸馏试剂)加20g水使之溶解,可置冰箱中避光长期储存。 再配置6%苯酚:取75ul的80%苯酚于烧杯中,加入960ul水(每次测定均需现配),测定的时候就用6%的苯酚来测! 浓硫酸 [操作] 1.制作标准曲线:准确称取标准葡聚糖(或葡萄糖)20mg于5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分别吸取0.4、0.6、0.8、1.0、1.2、1.4、1.6及1.8ml,各以蒸馏水补至2.0ml,然后加入6%苯酚1.0ml及浓硫酸5.0ml,摇匀冷却,室温放置20分钟以后于490nm测光密度,以2.0ml水按同样显色操作为空白,横坐标为多糖微克数,纵坐标为光密度值,得标准曲线。 2.样品含量测定: 吸取2.0ml样品,然后加入6%苯酚1.0ml及浓硫酸5.0ml,摇匀冷却室温放置30分钟以后于490nm测光密度。每次测定取双样对照。以标准曲线计算多糖含量。 可能有以下问题需要注意:

1。苯酚是否重蒸、其溶液浓度、是否现配现用 2。加入硫酸后是否加热、显色时间的确定 3。阁下所选波长:这个最为重要,因为已糖及其甲基化衍生物在490nm下有最大吸收峰,而戊糖、糠醛酸及其甲基化衍生物在480nm下有最大吸收峰。如果阁下的多糖样品不是单一品而是数种混合(纯化也难一达到100%纯),则波长一定要扫描过再做 4。加浓硫酸前要摇匀,加之后也要摇匀。 苯酚-硫酸法是利用多糖在硫酸的作用下先水解成单糖,并迅速脱水生成糖醛衍生物,然后与苯酚生成橙黄色化合物。再以比色法测定。 原理多糖在硫酸的作用下先水解成单糖,并迅速脱水生成糖醛衍生物,然后与苯酚生成橙黄色化合物。再以比色法测定。 试剂 1.浓硫酸:分析纯,95.5% 2.80%苯酚:80克苯酚(分析纯重蒸馏试剂)加20克水使之溶解,可置冰箱中避光长期储存。 3.6%苯酚:临用前以80%苯酚配制。(每次测定均需现配) 4.标准葡聚糖(Dextran,瑞典Pharmacia),或分析纯葡萄糖。 5.15%三氯乙酸(15%TCA):15克TCA加85克水使之溶解,可置冰箱中长期储存。 6.5%三氯乙酸(5%TCA):25克TCA加475克水使之溶解,可置冰箱中长期储存。

工业用合成苯酚国标

工业用合成苯酚 GB/T 339-200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用合成苯酚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安全等。 本标准适用于异丙苯法和磺化法制取的工业用合成苯酚。该产品为生产染料、合成树脂、塑料、合成纤维和农药等的原料。 相对分子质量:94.11(按199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90-19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T 1250-1989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 GB/T 3143-1982(1990) 液体化学产品颜色测定法(Hazen单位—铂一钻色号)(neqI SO 2211:1973) GB/T 6283-1986 化工产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卡尔·费休法(通用方法)(eqvI SO 760:1978) GI/T 6678-1986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1/T 6680-1986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6682-19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neqI SO 3696:1987) GB/T 7533一1993 有机化工产品结晶点的试验方法(neqISO1392:1977)

3 要求 3.1 外观:熔融液体或结晶固体,无沉淀、无混浊。 3.2 工业用合成苯酚应符合表1所示的技术要求。 表 1 技术要求 3.3熔融色度:必要时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4 试验方法 本标准所用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为GB/T 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 4.1 外观 将液态试样置于50m L比色管中目测。 4.2 结晶点的测定 按 GB/T 7533规定进行,并有下列规定。 4.2.1 主温度计:允许使用局浸式温度计。 4.2.2 试样预先不干燥。 4.2.3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得大于0.05℃ 4.3 溶解试验 4.3.1 仪器与设备

苯酚

临朐中学高二化学有机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 编制: 审核: 使用时间:2014-12 苯酚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苯酚的结构式、性质、用途等; 2、通过对乙醇与苯酚以及苯与苯酚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知道基团 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4、通过从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入手来分析物质性质的“思路教学”,使学生学会 研究 二 .教学重点 难点: 1、苯酚的结构及化学性质 2、醇和酚结构的差别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对比法 四.知识联接: 乙醇 苯的结构及化学性质 【自主学习】 一、酚 1.概念:________和________直接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 2.酚的结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点演练】 1.下列物质中属于酚类的是( ) 2.写出分子式为C 7H 8O 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课堂探究】 二、苯酚 1.物理性质 (1)纯净的苯酚是____色、有________气味的晶体。 (2)常温下苯酚在水中溶解度________,高于65℃,能与水________,易溶于 ________等有机溶剂。

(3)苯酚____毒,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________洗涤。 2.化学性质 (1)苯环对羟基的影响 ①苯酚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强碱的反应: 如与NaOH 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苯酚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1.如何使苯酚钠的澄清溶液变混浊 ; 结论:苯酚的酸性比 的还弱,但比 强。 2.设计一个简单的一次性完成实验的装 置图,验证醋酸溶液、二氧化碳水溶液,苯 酚溶液的酸性强弱顺序是CH 3COOH > H 2CO 3>C 6H 5OH 。 (1)利用图所示的仪器可以组装实验装置, 则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 接_________ 。 (2)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与Na 2CO 3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 。 ④苯酚分子中的碳氧键因受苯环影响,不易断裂,因此苯酚不能与氢卤酸反应生 成卤苯。 (2)羟基对苯环的影响 取代反应 苯酚与浓溴水反应:实验现象 : 反应方程式: ; 【注意】(1)这样的取代反应没有催化剂就反应了,也不必用液溴,用浓溴水即 可反应,不象在前面的苯与液溴的反应,要在催化剂和液溴的条件下,才能进 行,说明 ;

11-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标准曲线

紫外分光光度法绘制苯酚标准曲线 一、实验目的 掌握紫外光谱法进行物质定性、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 2、学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含有苯环和共轭双键的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区有特征吸收。物质结构不同对紫外及可见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其中,最大吸收波长λ、摩尔吸收系数ε及吸收曲线的形状不同是进行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 由于在λmax处吸光度A有最大值,在此波长下A随浓度的变化最为明显,方法的灵敏度最大,故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作苯酚水溶液(试液)的吸收光谱曲线,再由曲线上找出λmax,据此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分析时,若被分析物质浓度太低或太高,可使透光率的读数扩展10倍或缩小10倍,有利于低浓度或高浓度的分析,其方法原理是依据朗伯-比耳定律:A=εbc。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 主要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cm石英吸收池2个;50mL比色管5支;5mL、1支;吸耳球1个。 试剂:苯酚标准溶液:100mg/L; 四、实验步骤 (1)、分析溶液的配制 取5支50mL的比色管,用移液管分别准确加入0.5mL、1mL、1.5mL、2.0mL、2.5mL浓度为100mg/L 的苯酚标准溶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25mL刻度,摇匀。实验数据记录于标准表中。 (2)、确定最大吸收波长 取稀释后浓度为8 mg/L的苯酚标准溶液,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用1cm石英吸收池,去离子水作参比溶液,在200~330nm波长范围内进行扫描,绘制苯酚的吸收曲线。在曲线上找出λmax1、λmax2。 (3)、标准曲线的制作 各浓度的苯酚标准溶液,用1cm石英吸收池,去离子水作参比溶液,在选定的最大波长下,按顺序从低至高浓度依次测量各溶液的吸光度,实验数据记录于标准表中。以吸光度对浓度作图,作出标准工作曲线。 五、数据记录及结果分析 标准曲线图 六、思考题 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

苯酚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苯酚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苯酚 化学品英文名称:phenol 中文别名: 英文别名: 技术说明书编码: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苯酚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可抑制中枢神经或损害肝、肾功能。 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蒸气可致头痛、头晕、乏力、视物模糊、肺水肿等。误服引起消化道灼伤,出现烧灼痛,呼出气带酚味,呕吐物或大便可带血液,有胃肠穿孔的可能,可出现休克、肺水肿、肝或肾损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可死于呼吸衰竭。眼接触可致灼伤。可经灼伤皮肤吸收经一定潜伏期后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中毒:可引起头痛、

头晕、咳嗽、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严重者引起蛋白尿。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甘油、聚乙烯乙二醇或聚乙烯乙二醇和酒精混合液(7:3)抹洗,然后用水彻底清洗。或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立即给饮植物油15~30mL。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

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小量泄漏:用干石灰、苏打灰覆盖。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70%。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监测方法: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尽可能采取隔离操作。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透气型防毒服。

一种由苯直接羟基化制备苯酚及二酚的方法

苯直接羟基化制备苯酚及二酚的方法 本文由南通润丰润丰石油化工整理本办法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环保的制备苯酚及二酚的方法,能在较短的反应时间内获得较高的产率和选择性。 本办法的技术方案是以自制特种分子筛为催化剂,苯为原料,30%的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水为溶剂,反应在玻璃圆底烧瓶内密闭环境里搅拌下进行,苯与过氧化氢的摩尔比为1:0.8-1:2,苯与水的体积比为1:50-1:90,苯与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0.4-1:0.25,反应温度为30-90°C,反应时间为30-70分钟。 本办法中苯与催化剂的最优质量比为1:0.34,最佳反应温度为60-70 °C,最佳反应时间是45-65min。 本办法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特种催化剂的制备,以正硅酸乙酯作为硅源,三氯化钛溶液作为钛源,其中制备过程中加入的钛硅摩尔比为0.01-0.03,四丙基氢氧化铵溶液作为模板剂,其与正硅酸乙酯的质量比为1.4:1,混合溶液采用水热合成法,高压釜内反应,制得具有MFI拓扑结构的特种催化剂。 第二步,将催化剂、苯、过氧化氢、水加入玻璃圆底烧瓶,圆底烧瓶上接球形冷凝管,反应过程中全程通入冷凝水并保持磁力搅拌,使用磨口玻璃塞与封口膜使体系处于密闭状态。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过滤分离产物和催化剂,得到苯酚,对苯二酚,邻苯二酚和对苯醌的混合产物,反应液使用乙醚萃取后,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产物进行定量分析。苯酚及二酚的收率基于初始加入苯的摩尔量进行计算,选择性基于所有产物的摩尔总量进行计算。 本办法与已有技术相比有如下特点: ①本办法可以得到较好的结果:苯酚与二酚的收率可以达到53.4%,其选择性可以达到95%,苯的转化率可以达到56.3%。 ②自制的特种催化剂可以在反应后通过减压抽滤分离,焙烧后重复使用,其仍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 ③反应使用绿色的氧化剂双氧水,反应过程中不使用高毒性的物质,符合绿色发展的要求。 ④反应使用水作为溶剂,绿色环保,所有反应物在反应前全部加入,且反应时间较短,反应温度不高,因此反应易于操作,且耗能较少。 本文由南通润丰润丰石油化工整理

苯酚市场分析

苯酚的市场分析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产品简介 苯酚(phonel,C6H5OH)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针状晶体,有毒,是生产某些树脂、杀菌剂、防腐剂以及药物(如阿司匹林)的重要原料。也可用于消毒外科器械和排泄物的处理,皮肤杀菌、止痒及中耳炎。熔点43℃,常温下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跟水任意比例互溶。能部蛋白质变性,其溶液沾到皮肤上可用酒精洗涤。小部分苯酚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为醌而成粉红色。遇三价铁离子变色,通常用此方法检验苯酚 市场分析 苯酚为一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在合成树脂、塑料、医药、农药等诸多领域中的应用量很大。如它是合成水杨酸及水杨酸钠的起始原料,水杨酸又是合成阿司匹林的起始原料,每年我国用于合成水杨酸的苯酚数量就有十几万吨,近年来这方面的用量在不断增加,现已接近20万吨,占当年全国苯酚消耗量的12%左右。 近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市场对苯酚的需求量不断上升,且幅度较大。2001年,全国市场苯酚的消费量为45万吨;2005年,消费量达到73万吨;2007年,消费量达到100万吨;2009年,全国苯酚消费量为120万吨;2011年,消费量达到142万吨;2013年,消费量达到155万吨。目前,我国苯酚的市场需求量已达到170余万吨。从地域看,华东、华北、华南是我国苯酚消费的主要地区,其中华东地区消费量最多,一般占到全国的40%左右。从消费领域看,酚醛树脂、双酚A、水杨酸等是苯酚消费的主要产品,2013年这三大产品消耗苯酚的量分别为67万吨、34万吨和19万吨,分别占总量的43%、22%和12%左右。

国内市场苯酚旺盛的需求拉动了生产,近十多年来,我国苯酚的产量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2001年,我国苯酚产量为25万吨;2005年,苯酚产量达到44万吨;2009年,我国苯酚产量为53万吨,约占国内市场需求量的49.2%;2011年产量为70.4万吨,占国内市场需求量的49.3%;2013年,我国苯酚产量突破百万吨大关,达到119万吨,占国内市场需求量的76.7%。目前,我国苯酚的总生产能力已达到180万吨,年产量130万吨。长期以来,国产苯酚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每年都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尤其是近十几年的进口量增长很快。2001年,我国苯酚进口量为21万吨;2005年,进口量为29万吨;2007年,进口量为46万吨;2009年,进口量达56万吨,2010年进口量为63万吨,比上年增长了12.5%;2011年进口量为76万吨,比上年增长了20.6%。庞大的需求,刺激了国内一些企业纷纷投资扩大苯酚的生产能力,全国苯酚产能快速增长,新增产量大量增加,国产苯酚对市场的供应量越来越大,自给率明显提升,进口苯酚的数量则逐年大幅下降。2011年,我国苯酚的进口量为76.2万吨,自给率为49.3%;2012年,苯酚的进口量降到59.4万吨,自给率上升到了62.6%;2013年,苯酚的进口量降到36.5万吨,自给率则上升到了76.7%。 目前全世界苯酚的生产能力已达1500余万吨,绝大部分企业均采用异丙苯法生产。经过多年的市场洗礼,全球苯酚的生产已集中到少数大型企业中。据有关资料显示,现在全世界苯酚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普遍达到几十万吨以上,全球前十大苯酚企业的年生产能力都达到了70万吨,最大的3家企业其生产规模都超过了100万吨,排名第一的美国化学公司年生产规模达到150万吨。 和国际苯酚生产巨头相比,我国企业的生产能力都比较小,且单套装置的生产规模也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