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教育心理专题 电大答案 形考三

2018年 教育心理专题 电大答案 形考三
2018年 教育心理专题 电大答案 形考三

1.命题网络的形成

命题网络就表征着个体头脑里的知识结构。

命题网络的形成: 当两个命题有一共享成分时,就形成命题网络。

2.视觉意象

视觉意象即指闭上眼睛时能够浮现出来的形象, 仿佛“心里的画", 是心里的知识又一种基本的表征形式。

3.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指可以用语词来表达或表达清楚的知识;一般所说的“书本知识"都可以算在陈述性知识的范畴里。

4.精制

精制也称作"精细加工”, 是指对有待学习并记住的信息做增强意思的添加。

5.组织

组织就是把一个大的信息集即信息总集, 划分成诸多的子集, 并且表明子集之间的关系; 通俗地说, 这就是分门别类, 甚至是分层地分门别类.

6.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事或做成一事的知识, 也是关于如何解诀问题的知识。产生式作为知识的一种表征, 它表征程序性知识。

7.模式

模式宽泛地界定为一个刺激或反应的结构, 其中含有若干必要的元素或成分, 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组织方式。

8.概念

概念,就其最简单的语言形式而言,是一个词,用来指一类对象或其中的一个成员。概念不能用错。它可以规范地表现为“...是..."的命题。

9.序列行动

序列行动指一系列或一整套行动或行为或动作。一组奏效的序列行动将有条不紊地、麻利流畅地展开至结束。

10.合成

合成是学习行动序列知识的第二个子过程,它的任务是把若干独立的小产生式组合成一个更大的产生式, 乃至形成独一无二的“大一统"产生式。

11简述意象作为知识表征的特点。

答:

(1) 命题的表征是线形的, 而意象的表征是有块面的;

(2)命题的表征以字词为点, 因而是分离的; 意象的表征以线条衔接, 因而是连续的;

(3) 在命题的表征里, 表示不同大小的事物的文字都一般大, 因为命题表征的乃是抽象的意思, 而在意象的表征里, 不同大小的事物就可以有相对的大小, 因为意象表征的乃是事物的空间方面。意象显得十分具体而形象。

(4) 意象也是知识的一种非常经济的表征形式。要保持蕴涵许多命题的一个意象是比较轻松的。

12.请对意象的可操纵性作4点形象的描述。

答:

(1) 我们能够浮现出视觉意象, 正像我们看画片;

(2) 我们能够扫描意象, 正像我们看长长的摄影底片;

(3) 我们对意象能做心理旋转, 正好比我们在看故事片;

(4) 我们可以“剪辑"意象,正仿佛剪辑电影胶片......。

13.简述陈述性知识提取的两种情况。

答: 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可以看作回忆。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就是陈述性知识的使用, 表现为回答听到的或想到的提问。

提取的两种情况:

一种是直接提取, 发生在正好有一个现成答案时, 比如回答自己的姓名、住址、乘法运算之类;

另一种建构性提取, 专门应对没有现成答案可以采用的提问。从理论上说, 陈述性知识的这两种提取, 学习者应该都善于, 都具备。但是从实际上看, 建构性提取更加重要。所谓“建构性的提取”, 其实就是推理。

14.对序列行动与模式识别的产生式进行简要比较

答: 如何教好或学好程序性知识两种最基本的过程, 即模式识别和序列行动。

模式识别是序列行动的先诀条件。模式识别的产生式的特点是条件有多项, 行动在实质上只有一项。需要抓住的特征可以是很具体的, 也可以是很抽象的。

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模式识别产生式, 概化过程提供“是样例", 而辨别过程着重提供“非样例”.

序列行动指一系列或一整套行动或行为或动作。一组奏效的序列行动将有条不紊地、麻利流畅地展开至结束.

序列行动也可以用产生式来表征, 但有两点不同:

(1) 模式识别的产生式只有一项行动成分, 即分类或归属, 而典型的序列行动产生式却有多项行动成分.

(2) 模式识别是序列行动的必要条件或先决条件。.

尽管序列行动与模式识别关系密切, 可两者的学习过程毕竟很不同。序列行动的学习有两个子过程,一是程序化, 另一是合成。

15.大一统产生式有哪些优缺点?

答:合成后的特别是大一统的产生式有两个基本优点:

(1) 激活速度比多个产生式的激活速度快。这是因为大一统产生式需要激活的对象少了。

(2) 具有“专长性”或“专家性”。表现为在大一统产生式, 条件成分很“大路”, 而行动成分很“专门”。这样的大一统产生式运作起来将显示为这样的现实景象: 人们呈现一个很“大路"的现状, 提出一个很“大路"的要求, 而专家执行一系列“专门的"行动, 结果很快解诀了问题。这正是“专长”,“专家"的特征。

但是大一统产生式有潜在的弱点, 那就是由于产生式里的诸行动可以顺溜而下、一泻到底,中间无需思考,因此就容易成为“套路",流为“僵化",出现“定势效应”。。

16.简述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的相互区别与支持。

答:

区别:

(1)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不是"的知识, 而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

(2) 陈述性知识因为是靠词句话语来表述某事某物是否为真的,因此

是变化多端, 异常丰富的; 程序性知识因为是“做”, 而做得按照客观的规程, 因此相对而言是单调、统一的。

(3) 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 主要表现为回忆的性质, 讲究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得相同;程序性知识是更加动态的, 主要的性质是“转换”, 即输出的信息和输入的信息明显不同。相互支持: 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也是相互支持的:

从学的一面讲, 初学一项程序性知识时, 通常需要陈述性知识来引导的, 陈述性知识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 反之程序性知识也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比如当学习者设法看一看、做一做、体验一下时, 他们可以更牢固地保持相应的陈述性知识。

从用的一面讲, 在使用程序性知识时, 往往需要陈述性知识提供资料或判别准则, 而这些具体的陈述性知识都以概念的方式溶解在产生式的条件子句里, 使得每一个条件子句就蕴涵着一条陈述性知识。一个产生式有越多的条件子句,则这个行动的认知成分就越重。另一方面,当有了丰富的程序性知识时, 再认真地学习透彻地理解有关的陈述性知识, 再与逻辑推理和想象结合起来, 就容易导致创造发明

17.试论命题抽象性及其教学含义。

答:答: 所谓命题的抽象性, 是指导我们在听、读文句时, 一般总是把握其中的意思, 而不是去抓住文句的字词排列顺序。这有万纳的实验为证据。

命题抽象性的教学含义在于:

(1) 教师要身先突破文句的字词排列顺序而把握实质意思,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

(2)教师要琢磨和转换自己说写表达时的字词排列顺序,以符合学生习惯的字词排列顺序, 从而使学生先脱离课本而把握实质意思; (3) 在学生把握了实质意思后, 教师再帮助他们解析课本上的字词排列顺序,指出如何突破它们而达到已经掌握的那个实质意思的种种路径, 也就是教学生如何学习。

此外, 教师还要特别关心那些对答如流的、说或写的“和书上一模一样"的学生, 去探测他们是否掌握了实质意思。。

18.论述“同时激活于工作记忆系统”及其教学含义。

答:若两个信息单元有共同的成分, 因此想把它们组成一个知识网络, 那么就要确保这两个信息单元有机会同时处在工作记忆系统里。由于工作记忆系统的运作表现为有意识地觉察和思想, 因此所谓“激活", 就是指“自觉地想一想"。因此在教学中, 当教师估计前后两次教学内容逻辑上有关, 并且希望学生把它们联系起来保持在心里的话, 就要有意识地向学生同时提到这两个信息单元。

19.谈谈促进精制与组织的4种基本做法。

答:精制与组织都能促进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与提取,教学就应该设法

促成这两个过程的发生。下面是促成精制与组织的几种简便易行的手段。

(1) 意象指导。教学过程要促使学生形成意象, 意象能够促进回忆。

(2) 类比指导。意象指导比较适用于相当熟悉的或具体形象的材料, 对于不熟悉的或抽象的材料, 类比是管用的。

(3) 精制指导。改由学生自己来提供类比。由于每个学生都是拿自己熟悉的东西来作类比的, 这就不会发生因采用不熟悉的类比而导致不管用的问题了。

(4) 促进组织。在组织方面提供指导的基本做法是先提供提纲, 再阅读或聆听文本。在这里, 提纲起着鼓励学生去组织他们的记忆的作用。

20.请比较概化与辨别。

答: 所谓概化, 即指以同样的方式来反应不同的对象。所谓辨别是对一个产生式添加导致同样行动的独特条件成分, 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更特殊的产生式.

(1) 概化是去除各独立产生式中独特的但导致同样结果的条件成分, 而辨别是对一个产生式添加导致同样行动的独特条件成分;

(2) 概化是形成一个新的一般产生式, 而辨别是形成一个新的更特殊的产生式;

(3) 概化是扩大一个产生式的应用范围, 而辨别是缩小一个产生式的应用范围;

(4) 概化过程是扩大一个产生式的包容性, 从而表明被包容的各独立产生式实质上一样", 而辨别过程是缩小一个产生式的包容性, 从而表明它和原来别的产生式实质上不一样"。

21.如何促进概化与辨别。

答:促进正确概化的基本做法是紧凑呈现实例和呈现变式实例。

紧凑呈现实例的基本做法有:

(1) 同时呈现;

(2) 相继呈现;

(3) 同时-相继结合法。

呈现变式实例的基本做法是这样: 就拟呈现的一组实例而言, 它们应该在不属于某一概念的关键特征方面广泛变化, 从而突出这一概念的关键特征,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常以学习“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来说明呈现变式实例的必要性。

中央电大形考答案国际公法01-0007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得分:40 1. 国际法基本原则有() A. 任意法的性质 B. 强行法性质 C. 国法性质 D. 硬法的性质 满分:2 分 2.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强行法的性质,这表明( )。 A. 具有强行法性质的原则均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B. 国际社会尤其是一些大国要接受这一原则 C.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均应具备强行法的各种条件和特征 D. 如改变该原则,须经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 满分:2 分 3. ( ) 可以引起国家继承。 A. 政变引起的政权更迭 B. 宪法程序外的政权更迭 C. 领土主权被限制 D. 国际法主体发生变化 满分:2 分 4. 被誉为国际法创始人的是荷兰著名法学家( )。 A. 克林顿 B. 格老秀斯 C. 普芬道夫 D. 瓦特尔 满分:2 分 5. 在国家继承中,与被继承国对继承所涉领土的活动有关的被继承国的国家动产应转属继承国, 叫做()。 A. 白版原则 B. 移动条约界域原则 C. 领土转移协定原则 D. 领土实际生存原则 满分:2 分 6. 国家的核心构成要素是()。 A. 确定的领土

B. 政府 C. 固定的居民 D. 主权 满分:2 分 7. ( )被视为是近代国际法形成的标志的事件之一。 A.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的召开 B. 《万国公法》的发表 C. 《陆战法规惯例公约》的签订 D. 《联合国宪章》的制定 满分:2 分 8. ( )被视为是近代国际法形成的标志的事件之一。 A. 国际联盟的成立 B. 《战争与和平法》的发表 C. 《陆战法规惯例公约》的签订 D. 《联合国宪章》的制定 满分:2 分 9. 既有国家对新国家给予不完全的、有限的、临时的承认,叫做()。 A. 法律上的承认 B. 简单承认 C. 事实上的承认 D. 宣告承认 满分:2 分 10. 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特征之一是各国公认,这意味着( )。 A. 一国不能创造国际法 B. 一国可以创造国际法 C. 第三世界国家可以创造国际法 D. 大国可以创造国际法 满分:2 分 11. 认为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源于人类良知、理性和法律意识的学派叫做()。 A. 实在法学派 B. 规法学派 C. 格老秀斯派 D. 自然法学派 满分:2 分 12. 学者对国家承认的效果的研究从理论上提出了两种主,其中之一是() A. 宣告说 B. 平行说

(2018更新)最新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学》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2018更新)最新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学》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100% 通过 2016年秋期河南电大把《心理学》纳入到“教学考一体化”平台进行网考,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内容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选题 1. 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是() (2.00分) A. 思维 B. 知觉 C. 记忆 D. 感觉 2. 家长的教育素质包括教育理念、教育能力、()、教养方式。 (2.00分) A. 教育水平 B. 心理素质 C. 教育观念 D. 教育理论 3. 家庭是由具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2.00分) A. 亲情关系 B. 收养关系 C. 宗族关系 D. 父子关系 4.()家庭关系是群婚发展的最典型阶段。 (2.00分) A. 血缘家庭 B. 对偶家庭 C. 普那路亚家庭 D. 一夫一妻制 5.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 (2.00分) A. 绝对感受性 B. 差别阈限 C. 差别感觉阈限 D. 绝对感觉阈限 6. ()心理学研究方法很难重复,对结果也很难进行检验和证实,对所得结果很难进行精确的分析。 (2.00分) A. 实验法 B. 心理测量法 C. 个案法 D. 观察法 7. 国民教育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三个支柱组成。 (2.00分) A. 正规教育 B. 环境教育 C. 人文教育 D. 社会教育 8. 父母的教养方式大致可分为民主权威型、严厉专制型、()、冷漠忽略型四种类型。 (2.00分) A. 绝对权威型 B. 宽松民主型 C. 放任忽视型 D. 娇惯纵容型 9. 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最好的感觉通道是() (2.00分) A. 触觉 B. 视觉 C. 听觉 D. 嗅觉 10.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注意品质的一项是( ) (2.00分) A. 注意的广度 B. 注意的选择性 C. 注意的转移 D. 注意的稳定性 11. 上课时,学生被窗外的声音吸引,这种心理现象是() (2.00分) A. 随意前注意 B. 随意注意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电大专科形考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5 分,共40 分) 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P14 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 .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P42 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P48- 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 运动阶段(0-2 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前运算阶段(2-7 岁)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 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 岁以后)能不借助具体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 4 .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P58- 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 .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P65 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内涵: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

的变化;学习过程可 6 、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P76 班杜拉将认知因素引入行为主义观点中形成了的一种新的理论,他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 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观察学习避免了尝试错误,暗中摸索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过程。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 或称“榜样”) 的行为( 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 ,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班杜拉认为,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直接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任何学习,只要通过观察榜样示范就能够进行,因此,对于人类来说,观察学习更为重要。班杜拉非常重视观察学习,他认为:(1 )观察学习能够产生与直接学习相同的效果。(2 )观察学习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7 、简述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P88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 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根据上述信息加工的流程,加涅进一步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8 、简述奥苏泊尔关于新旧观念同化的三种方式。P83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原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因此原有

中央电大网上形考03任务部分参考答案

03任务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0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1. 企业编制成本计划时,应根据其生产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进行,在规模比较小的企业, 其成本计划的编制可采取( C )。 A. 三级成本计划编制方式 B. 二级成本计划编制方式 C. 一级成本计划编制方式 D. 一级和二级相结合的编制方式 2. 企业在编制成本计划时,一般是先编制(B)。 A. 基本生产车间的成本计划 B. 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计划 C. 制造费用总预算 D. 期间费用预算 3. 成本报表属于( B )。 A. 对外报表 B. 对内报表 C. 既是对内报表,又是对外报表 D. 对内还是对外由企业决定 4. 可比产品降低额与可比产品降低率之间的关系是( C )。 A. 成反比 B. 成正比 C. 同方向变动 D. 无直接关系 5. 填制商品产品成本表必须做到( A )。 A. 可比、不可比产品须分别填列 B. 可比、不可比产品可合并填列 C. 既可分别,也可合并填列 D. 填制时无需划分可比、不可比产品 6. 计算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的分母是可比产品按(A )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 A. 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B. 上年计划平均单位成本 C. 本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D. 本年计划平均单位成本 7.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是指( C )。 A. Σ(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划产量×本年实际单位成本) B. Σ(实际产量×本年计划单位成本)-(实际产量×本年实际单位成本) C. Σ(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实际产量×本年实际单位成本) D. Σ(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实际产量×本年计划单位成本) 8. 成本考核的目标是(D )。 A. 符合国家法令 B. 符合国家计划

2017年电大实用心理学形考作业答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电大2010春汉文本科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 (第1-3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1.正后象和负后象P30 答:当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时,叫正后像;当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相反时,叫负后像。 2.韦伯定律P26 答:差别感觉阈限与原刺激量之间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称作韦伯定律。 3.知觉P34 答: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4.感觉适应P27 答:指在同一感觉器官中,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连续作用,导致对刺激感受性的变化。 5.单眼线索P42 答:人即使只使用一只眼睛,也能感受到尝试线索,这样的线索叫做单眼线索。 6.催眠P58 答:广义上讲,催眠是一些暗示有特殊反应能力的人在知觉、记忆、动机和自我控制感方面发生的一种觉知状态;狭义上讲,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7.意识P50 答:意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 8.注意P61 答: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举例说明心理学的功能。P18-20 答:(1)认识内外世界。 (2)调控行为。 (3)预测未来。 (4)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 2.列举几种主要的意识状态。P51 答:(1)睡眠。(2)梦。(3)催眠。(4)白日梦。 3.简述四种注意的品质及特征。P61-63 答:(1)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所能持续的时间。 (3)注意的分配。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 (4)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4.举例说明注意的几种类型及其特征。P64 答:(1)不随意注意,又称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中央电大形考答案刑法二.docx

刑法学#-0002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共15题,共15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1分) 聚众犯罪都属于共同犯罪。 √ × 2.(1分) 甲与乙因宅基地边界问题发生纠纷,引起殴斗。在殴斗过程中,甲拿刀朝乙肚子上猛刺一刀后逃走,致乙死亡。甲对乙的死亡在主观上属于直接故意。 √ × 3.(1分) 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 4.(1分) 李四被抓获归案后,向公安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李四不成立自首,不可以从轻处罚。 √ × 5.(1分) 丁某基于杀害的意思,对被害人李某使用暴力,后者重伤后昏迷,丁即将其扔下深渊。事后查明:李某是在被抛弃时碰上巨石而摔死的。丁某只构成故意杀人罪。

√ × 6.(1分)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行为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 × 7.(1分) 死刑缓期执行的判决,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 × 8.(1分) 甲以杀人的故意对乙实施暴力,造成乙休克后,甲以为乙已经死亡,为了隐匿罪迹,将乙藏在附近的水沟里,离开现场。后经鉴定,乙是溺水死亡。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 × 9.(1分) 甲在他人的诱骗下参与了绑架,对其应以胁从犯论处。 √ × 10.(1分) 贪污罪的犯罪客体是国家公务人员的公务行为的廉洁性和公共财物的所有权。 √ × 11.(1分)

犯罪分子提供重要线索,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并且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的属于重大立功,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 × 12.(1分) 中国公民谭某去美国留学,在美国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按照我国刑法应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该案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 × 13.(1分) 家住A县的甲被判处管制,在其远在B县的亲属死亡时,甲也可以自己决定是否去参加葬礼。 √ × 14.(1分) 甲拾得他人的信用卡后,到ATM机上提款2万元,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 × 15.(1分) 不作为是指没有实施有义务实施的行为,而并不等于没有任何举动。 √ × 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6.(2分)

中央电大金融学形考任务第一章参考答案

题目1 正确 获得6.00分中的6.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属于贸易融资的行为。 选择一项: A. 信用证 B. 公司债权 C. 购买外国企业债券 D. 股票 反馈 知识点提示:贸易融资的形式。参见教材本章第四节。正确答案是:信用证 题目2 正确 获得6.00分中的6.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现代社会中,不同的经济部门之间有的总体是盈余的,有的总体是赤字的,他们之间主要通过( )活动来实现平衡。 选择一项: A. 金融 B. 财政 C. 救济 D. 调整消费 反馈 知识点提示:社会经济主体的金融交易及其关系。参见教材本章引言。 正确答案是:金融 题目3 不正确 获得6.00分中的0.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各经济部门的金融活动及其彼此间的平衡关系可以通过( )来反映。 选择一项: A. 资产负债表 B. 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表 C. 资金流量表 D. 现金流量表

反馈 知识点提示:资金流量表的功能。参见教材本章引言。 正确答案是:资金流量表 题目4 正确 获得6.00分中的6.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居民的赤字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方式弥补( )。 选择一项: A. 购买债券 B. 消费贷款 C. 发行股票 D. 购买保险 反馈 知识点提示:居民赤字的弥补方式。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正确答案是:消费贷款 题目5 正确 获得6.00分中的6.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现代金融体系建立的基础是( )。 选择一项: A. 现代货币制度 B. 现代信用制度 C.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D. A和B 反馈 知识点提示: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参见教材本章第五节。正确答案是:A和B 标记题目 信息文本 多选题(每题8分,共5道) 题目6 未回答 满分8.00

中央电大网上形考04任务部分参考答案.doc

04任务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0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1. 下列支出中,可以列入产品成本的有( B )。 A. 被没收的财物 B. 机物料消耗 C. 捐赠支出 D. 违约金支出 2. 对某些费用支出的数额、比例作出具体规定的是( B )。 A. 成本开支范围 B. 费用开支标准 C. 成本项目 D. 费用要素 3. 质量成本趋势分析的指标有( B )。 A. 产值质量成本率 B. 销售基数 C. 销售收入质量成本率 D. 质量成本利润率 4. 把质量成本的核算和正常的会计核算截然分开的方法称为( B )。 A. 单轨制 B. 双轨制 C. 集中制 D. 非集中制 5. 作业成本计算法计算间接费用分配率应考虑( D )。 A. 生产工时 B. 作业目的 C. 总量标准 D. 成本动因 6. 作业成本管理的核心是( B )。 A. 客户需求 B. 作业分析 C. 作业重构 D. 作业考评 7.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程序首先是( B )。 A. 确认计划目标、时间和范围 B. 划分作业,建立作业中心 C. 搜集与作业有关的资料 D. 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8. 作业成本计算法下间接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为( A )。 A. 订购量越大,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的单位成本越低 B. 订购量越大,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的单位成本越高 C. 订购量越小,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的单位成本越低

D. 无论订购量多少,计算出的单位成本都是相同的 9. 下列对作业成本计算法不正确的表述是( C )。 A.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应用受到适用条件的限制 B. 作业的计量和分配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C. 成本动因有着严谨的判断方法 D. 作业成本计算法并没有解决与作业活动无关的间接费用分配问题 10. 在JIT制度下,制造费用的分配,通常是在( B )。 A. 材料购进时 B. 产品生产完成时 C. 材料领用时 D. 会计期末时 二、多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1. 质量成本一般包括( ABCD )。 A. 预防成本 B. 鉴定成本 C. 内部故障成本 D. 外部故障成本 E. 标准成本 2. 质量管理成本包括( CD )。 A. 内部故障成本 B. 外部故障成本 C. 预防成本 D. 鉴定成本 E. 定额成本 3. 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主要区别体现在(BCDE )。 A. 成本计算基础不同 B. 成本计算对象不同 C. 成本计算程序不同 D. 费用分配标准不同 E. 提供的成本信息不同 4. 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应具备的条件有(ABCDE )。 A. 制造费用比重相当大 B. 产品种类很多 C. 作业环节较多 D. 生产运行数量相差很大并且生产准备成本昂贵 E. 会计电算化程度较高 5. 选择适当的成本动因通常应考虑的因素有(BCD )。 A. 产品的种类 B. 成本动因资料是否易得 C. 与作业实际消耗的相关度 D. 成本动因引发的人的行为 E. 执行者的判断经验 6. 下列作业的成本驱动因素即成本动因为采购单数量的有(AC )。 A. 购入材料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医护心理学形考答案

01任务 01任务_0001 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1. 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称为 A. 迁移 B. 定势 C. 暗示 D. 功能固着 E. 知觉特点 2. 吃完糖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是酸的现象称为 A. 感觉适应 B. 联觉作用 C. 感觉作用 D. 感觉补偿 E. 感觉对比 3.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称为 A. 情绪 B. 感觉 C. 知觉 D. 思维 E. 记忆 4. 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称为 A. 性格 B. 情绪 C. 人格 D. 感觉 E. 知觉 5. 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心理学流派是 A. 行为主义 B. 人本主义 C. 完型主义 D. 精神分析 E. 构造主义 6. 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是知觉的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稳定性 D. 理解性 E. 恒常性 7.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称为 A. 感觉 B. 知觉 C. 记忆 D. 思维 E. 幻觉 8. 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心、身常常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反应的的观点称为 A. 社会影响的观点 B. 自我评价的观点 C. 心身统一的观点 D. 主动调节的观点 E. 情绪作用的观点 9. 是否获得满足所引起的较低级的简单的体验称为 A. 情感 B. 情绪 C. 认知 D. 思维 E. 行为 10. 马斯洛认为需要的最低层次为 A. 生理需要 B. 安全需要 C. 自我实现

D. 自尊需要 E. 归属需要 11. 情绪带有的特点不包括 A. 情境性 B. 短暂性 C. 外部性 D. 社会性 E. 不稳定性 12. 根据内容,记忆的种类不包括 A. 运动记忆 B. 形象记忆 C. 逻辑记忆 D. 机械记忆 E. 情绪记忆 13. “食、色,性也”指的是人的需要类型为 A. 生理需要 B. 精神需要 C. 道德需要 D. 社会需要 E. 文明需要 14. 人在动物园中看到狮子,丝毫不会有害怕的感觉,但看到迎面跑来一头狮子时会惊恐万分,引起这种情绪反应的因素是 A. 刺激 B. 环境 C. 认知 D. 生理 E. 病理 15. 情绪出现问题后的调节方法不应采取的为 A. 适度活动 B. 音乐疗法 C. 自我暗示 D. 不停宣泄 E. 放松训练 16. 对于复杂的工作要提高学习效率应保持的情绪状态一般为 A. 很低焦虑 B. 较低焦虑 C. 中等焦虑 D. 较高焦虑 E. 很高焦虑 17. 人格形成的标志为 A. 自我意识与社会化 B. 独立经验与道德化 C. 共同经验与社会化 D. 遗传素质与环境 E. 自我成长与教育 18. 人的外部感觉不包括 A. 味觉 B. 痛觉 C. 触觉 D. 机体觉 E. 温度觉 19.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 A. 感觉对比 B. 联觉作用 C. 感觉作用 D. 感觉补偿 E. 感觉适应 20. 一种使人的一切体验和活动都染上情绪色彩的、比较轻微而持久的情绪状态称为 A. 激情 B. 心境 C. 应激 D. 感情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人文英语4》网上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人文英语4》网上形考任务试题 及答案 适用专业:法学、汉语言文学、护理、社会工作、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和园艺。 单元自测1 试题及答案题目为随机,用查找功能(Ctrl+F)搜索题目[题目]–Do you think I can borrow your bike for a few hour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m sorry, but I really need it this afternoon. I don't think so. I am afraid you can. [答案]I'm sorry, but I really need it this afternoon. [题目]–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the tim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t's three thirty by my watch. You'd better buy a watch. Can you see the clock?[答案]It's three thirty by my watch. [题目]–Good afternoon. Can I help yo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es, I think so, too. I need to buy a birthday present for my son. I don't think I need any of your help. [答案]I need to buy a birthday present for my son. [题目]–Hello, may I speak to Joh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 are wanted on the telephone. Can I leave a message for him?Just a second, please. [答案]Just a second, please. [题目]–Thank you for your invitation. –

2017年电大《心理学》(中央电大)形考答案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 (第1—3章) 一、名词解释 1、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个体心理及其活动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2、认知是指人们认识活动的过程,即个体对感觉信号接收、检测、转换、简约、合成、编码、储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断和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 3、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4、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5、意识是物质的一种高级有序组织形式,是指生物由其物理感知系统能够感知的特征总和以及相关的感知处理活动。 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7、催眠是指对人或动物刺激视觉,听觉或触觉来引起半睡眠状态,对人还可以用言语的暗示引起。 8、感觉是动物及人体接受外界传来的及发自体内组织和器官的刺激之特性。 9、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10、绝对阈限是指能可靠地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物理能量)。 11、韦伯定律,即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用公式来表示,就是△Φ/Φ=C,其中Φ为原刺激量,△Φ为此时的差别阈限,C为常数,又称为韦柏率。 12、似动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 13、三色论是指根据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可以产生各种色的色光混合规律,假设在视网膜上有三种神经纤维,每种神经纤维的兴奋都会引起一种原色的感觉。 14、对立过程理论是指它们的性质根本对立,但在当代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具有而关于五种社会形态的划分是具体的,是实际社会制度的历史反映和理论推断。 二、简答题 1、简述心理学的功能。 (1) 认识内外世界;(2) 调控行为; (3) 预测未来;(4) 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 2、列举几种主要的意识状态,并简要说明意识的作用。 答:(1)睡眠;(2)梦;(3)催眠;(4)白日梦。意识的作用: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创造性,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实践,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3.简述注意的特点及外部表现。

中央电大形考答案国际公法010007

中央电大形考答案国际公法010007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得分:40 1. 国际法基本原则有() A. 任意法的性质 B. 强行法性质 C. 国内法性质 D. 硬法的性质 满分:2 分 2.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强行法的性质,这表明( )。 A. 具有强行法性质的原则均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B. 国际社会特别是一些大国要接受这一原则 C.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均应具备强行法的各种条件和特征 D. 如改变该原则,须经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 满分:2 分 3. ( ) 能够引起国家继承。 A. 政变引起的政权更迭 B. 宪法程序外的政权更迭 C. 领土主权被限制 D. 国际法主体发生变化 满分:2 分 4. 被誉为国际法创始人的是荷兰著名法学家( )。 A. 克林顿 B. 格老秀斯 C. 普芬道夫

D. 瓦特尔 满分:2 分 5. 在国家继承中,与被继承国对继承所涉领土的活动有关的被继承国的国家动产应转属继承 国,叫做()。 A. 白版原则 B. 移动条约界域原则 C. 领土转移协定原则 D. 领土实际生存原则 满分:2 分 6. 国家的核心构成要素是()。 A. 确定的领土 B. 政府 C. 固定的居民 D. 主权 满分:2 分 7. ( )被视为是近代国际法形成的标志的事件之一。 A.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的召开 B. 《万国公法》的发表 C. 《陆战法规惯例公约》的签订 D. 《联合国宪章》的制定 满分:2 分 8. ( )被视为是近代国际法形成的标志的事件之一。 A. 国际联盟的成立 B. 《战争与和平法》的发表

C. 《陆战法规惯例公约》的签订 D. 《联合国宪章》的制定 满分:2 分 9. 既有国家对新国家给予不完全的、有限的、临时的承认,叫做()。 A. 法律上的承认 B. 简单承认 C. 事实上的承认 D. 宣告承认 满分:2 分 10. 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特征之一是各国公认,这意味着( )。 A. 一国不能创造国际法 B. 一国能够创造国际法 C. 第三世界国家能够创造国际法 D. 大国能够创造国际法 满分:2 分 11. 认为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源于人类良知、理性和法律意识的学派叫做()。 A. 实在法学派 B. 规范法学派 C. 格老秀斯派 D. 自然法学派 满分:2 分 12. 学者对国家承认的效果的研究从理论上提出了两种主张,其中之一是() A. 宣告说 B. 平行说

电大心理学第三形考作业

心理学第三形考作业 一、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总分15.00) 1. 以下属于一般能力的有( BCD )。 A. 色彩鉴别能力 B. 观察力 C. 记忆力 D. 抽象概括能力 2. 属于马斯洛需要理论内容的有( ABC )。 A. 安全需要 B. 尊重需要 C. 生理需要 D. 成功需要 3. 学习动机的主要类型包括( AB )。 A. 成就动机 B. 效能动机 C. 高级动机 D. 求知欲 E. 求得赞许的动机 4.

5.根据情绪的不同特点,可将情绪调节分为(ABD ) A. 修正调节 B. 维持调节 C. 动机调节 D. 增强调节 5. 动机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ABCD) A. 维持性 B. 活动性 C. 动力性 D. 指向性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总分15.00) 1.性格 答: 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 2.人格 答: 综合中西方学者的观点,可以将人格界定为: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3.认知风格 答: 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信息加工方式。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总分30.00) 1.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和概括。技能是人们通过练习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主要表现为动作执行的经验。能力与知识、技能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相互促进又彼此制约。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含义不同,它们分属于不同的范畴。第二,能力与知识、技能在来源上有区别,个体知识、技能完全是后天的;能力则除了要受后天的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外,还要受个体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 第三,知识和技能是随着一个人不断学习和实践而日益增长和积累的,能力在人的一生中则是逐渐形成、发展和相对衰退或者停滞的过程。 第四,从迁移的特点来看,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范围相对较窄,它们只能在类似的活动、行为或情境中发生迁移;而能力则有广泛

中央电大形考答案《入学指南》

中央电大形考及参考答案(上) (一)填空题 1.___________________sin lim 0=-→x x x x .答案:0 2.设 ? ?=≠+=0,0,1)(2x k x x x f ,在0=x 处连续,则________=k .答案:1 3.曲线x y =在)1,1(的切线方程是 .答案:2121+= x y 4.设函数52)1(2++=+x x x f ,则____________)(='x f .答案:x 2 5.设x x x f sin )(=,则__________)2π(=''f .答案:2π- (二)单项选择题 1. 函数2 12-+-=x x x y 的连续区间是( )答案:D A .),1()1,(+∞?-∞ B .),2()2,(+∞-?--∞ C .),1()1,2()2,(+∞?-?--∞ D .),2()2,(+∞-?--∞或),1()1,(+∞?-∞ 2. 下列极限计算正确的是( )答案:B A.1lim 0=→x x x B.1lim 0=+→x x x C.11sin lim 0=→x x x D.1sin lim =∞→x x x 3. 设y x =lg2,则d y =( ).答案:B A .12d x x B .1d x x ln10 C .ln10x x d D .1d x x 4. 若函数f (x )在点x 0处可导,则( )是错误的.答案:B A .函数f (x )在点x 0处有定义 B .A x f x x =→)(lim 0 ,但)(0x f A ≠ C .函数f (x )在点x 0处连续 D .函数f (x )在点x 0处可微

2018电大心理学形考作业一二三答案解析及终结性考核答案解析

题目1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是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有问题联系q416472522或加群512485956 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3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知觉是大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4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5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6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注意的种类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两种。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7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记忆是对过去所学经验的保留,是对过去所学经验在需要时不必再加练习即可重 现的心理过程。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8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格式塔的顿悟说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中央电大形考电算会计理论测试题参考答案

中央电大形考电算会计理论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 1.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账簿的特征是(B) A.采用平行登记方式来登记 B.没有具体格式由用户自己来设定 C.严格划分为总账、明细账 D.采用科目汇总表核算格式 2.下列对于会计科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A.已制过单的科目不能直接修改 B.已录入期初余额的科目不能直接修改 C.已有余额的科目可以直接删除 D.没有余额的末级科目可以直接删除 3.会计报表按照以编制日期为标准可以分为(B) A.外部报表和内部报表 B.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编制的报表和企业为某种特定的需要编制的一次性报表 C.单位会计报表和汇总会计报表 D.简单报表和复合报表 4.在编制报表时确定表元的数据来源的公式是指(C) A.报表审核公式 B.报表舍位平衡公式 C.报表运算公式 D.总帐函数 5.当输入的科目名称有重名时系统会(B) A.不能通过 B.自动提示重名科目供选择 C.提示修改重名科目 D.任选一个输入 6.就是将报表中选定的数据以图形方式显示使用户直观地得到数据的大小或变化的情况(B) A.视图分析法 B.图形分析法 C.形表分析法 D.视表分析法 7.单元属性是指(B) A.单个单元、区域或组合单元 B.单元内容的性质如数字、字符还是表样 C.数据单位 D.数据的显示格式 8.部门档案用于设置部门相关信息一般不包括(D) A.部门编码 B.部门名称 C.部门属性 D.部门位置 9.以提供经营、管理服务为主会计信息系统层次是(B) A.核算信息层次 B.管理信息 C.预测信息层次 D.决策信息层次 10.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购销存部分一般以(D)核心。 A.采购计划 B.采购管理 C.销售管理 D.库存核算和管理 11.(B)架起了报表处理子系统与其他系统、同一报表文件中不同报页之间、不同报表文件之间以及同一报表内部数据传递 的桥梁。 A.函数 B.自变量 C.表达式 D.运算符 12.在用友畅捷通软件中银行存款科目必须设置为(B)辅助核算才能进行银行对账工作。 A.日记账 B.银行账 C.明细账 D.多栏账 13.在报表处理子系统中格式状态下输入内容的单元均默认为(B) A.数值单元 B.表样单元 C.字符单元 D.关键字 14.在编制报表时发生数据溢出是因为表栏的宽度(B)数据长度。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等于 15.下列有关报表删除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C) A.可以删除编制得到的数据表 B.可以删除表结构 C.不能删除表结构 D.报表结构一旦删除若需要使用只有重新设置 16.下列(D)不是账务处理子系统日常业务处理的内容。 A.凭证审核 B.凭证记账 C.期初余额录入 D.凭证输入 17.(A)余额在计算机内用负数表示。 A.红字 B.蓝字 C.借方 D.贷方 18.在报表软件中报表项目包括(C) A.表头内容、表体项目、关键字 B.表头内容、关键字、表尾项目 C.表头内容、表体项目、表尾项目 D.关键字、表体项目、表尾项目 19.(C)是报表数据之间关系的检查公式。 A.报表运算公式 B.报表舍位平衡公式 C.报表审核公式 D.表达式 20对于结账操作每月可进行(A) A.一次 B.多次 C.二次 D.三次 21.(C)是对各个部门或部分部门指定期间内的收入情况和费用开支情况汇总分析的报表。 A.部门总账 B.部门明细账 C.部门收支分析表 D.部门计划执行报告 1、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工作任务是(C) A.减轻会计人员繁重的手工劳动 B.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C.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D.减少会计人员的数量 2、计算机进行会计业务处理与手工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的方法和流程(D)

2018年电大心理学形考作业1-3答案及终结性考核答案

选择一项: 对 错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3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知觉是大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4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5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6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注意的种类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两种。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7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记忆是对过去所学经验的保留,是对过去所学经验在需要时不必再加练习即可重 现的心理过程。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8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格式塔的顿悟说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9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定势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因素。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0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决策制定中常用的策略有可用性策略、代表性策略。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1 不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0.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题】决策制定中常用的策略有可用性策略和()。 选择一项: A. 代表性策略

中央电大形考答案国际公法030002

中央电大形考答案国际公法030002

国际公法03_000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60分钟试卷得分:0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得分:40 1. 在多边条约的全体当事国之间修订条约叫做()。 A. 条约的重新实施 B. 条约的修改 C. 条约的修正 D. 条约的解释 满分:2 分 2. 现代国际法上,人权的含义是指()。 A. 人所享有或应享有的基本权利 B. “天赋人权” C. 对少数民族保护的权利 D. 国际社会对人权的保护 满分:2 分 3. “归化”是指()取得国籍。 A. 因出生 B. 因婚姻 C. 因申请 D. 因收养 满分:2 分

4. 中国迄今共颁布过()部国籍法。 A. 1 B. 2 C. 3 D. 4 满分:2 分 5. 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签订于()。 A. 1961年 B. 1962年 C. 1963年 D. 1964年 满分:2 分 6. 使馆制度(即常住使团制度)产生于()世纪,她对以后外交关系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A. 15 B. 16 C. 17 D. 18 满分:2 分 7. 国家经过使领馆对在国外的本国国民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叫做()。 A. 国家保护 B. 外交保护 C. 使馆保护 D. 领事保护 满分:2 分

8. ()首次以普遍性国际文件的形式对人权及基本自由的具体内容作出了系统而详细的阐释。 A. 联合国宪章 B.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C. 世界人权宣言 D. 消除种族歧视公约 满分:2 分 9. 根据1969年条约法公约和1986年条约法公约,条约是指国际法主体之间以书面缔结并受() 支配的国际协议。 A. 缔约国国家元首个人意志 B. 国际法 C. 国际私法 D. 缔约国国内法 满分:2 分 10. 中国缔约权由()行使。 A. 国务院 B. 外交部 C. 国家主席 D. 全国人大常委会 满分:2 分 11. 外交关系法体系中最重要的公约是() A. 特别使团公约 B. 哈瓦那外交官公约 C. 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 D. 联合国特权与豁免公约 满分:2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