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智能视频监控在智慧城管中的应用

高清智能视频监控在智慧城管中的应用
高清智能视频监控在智慧城管中的应用

高清智能视频监控在智慧城管中的应用

深圳市贝尔信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智慧城市研究院整理

2013年3月29日

第一章概述

智慧城管是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框架下,依托现代技术,运用数字基础资源、多维信息采集、协同工作处置、智能督查考评、预警决策分析等手段,量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建设城管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智慧城管的建设是数字城管建设的深化和演进,是以利用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高速光纤宽带网路、智能视频分析、GIS等信息和通信技术建设智慧型的“高共享、大城管/大市政”为建设目标,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基础。

本文主要就县(市)区智慧城管建设中的机构、制度建设,系统建设,包括项目管理、项目内容、资金投入等方面问题进行分析、论述和建议。

第二章机构、制度建设

2.1 成立领导小组

为推进各县(市)区智慧城管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各县(市)区应成立智慧城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组织和协调各县(市)区智慧城管工作,审定项目建设等重大事项,确定体制机制的建设,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协调各网络单位的协作关系,并对项目的运作情况进行宏观监督和指导。领导小组建议由政府办、发改委、财政局、公安局、住建委、城管局、县(市)区政府信息中心等相关部门以及街道、乡镇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组长建议由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担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日常管理、协调和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设主任和副主任,主任、副主任建议由县(市)区政府办分管主任和城管局负责人担任。

2.2 确立实施机构

智慧城管建设实施主体应在智慧城管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领导下,由本地区城市管理主管部门牵头和主管,县(市)区政府信息中心给予技术上的保障。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整个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所有管理职责,保证项目总体进度和各职能组的工作质量和进度,定期了解和检查各组的完成情况和设计质量,定期向项目领导小组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建后运行中主要按照标准和要求,负责系统总体运行、管理,负责对智慧城管日常问题发现、督促处置、协调、评价等管理工作。

鉴于建设涉及多部分构成,集成要求高,因此,应考虑以下承建主体:

1、系统集成单位,主要负责项目的集成建设、硬件采购和应用软件开发等。系统集成单位应符合具有信息系统集成相关资质,具备完备的服务管理体系和本地化服务能力,具备智慧城管或数字城管项目实施经验等条件。

2、项目监理单位,主要负责对项目方案制定和建设、验收过程的监理等。项目监理单位应具有信息化监理相关资质,可保证提供工程师驻场监理,有智慧城管或数字城管监理经验可优先考虑。

3、基础GIS 数据普查建库单位,主要负责对万米单元网格的划分、基础地形图的处理、部件的普查和部件属性界定的牵头组织工作以及数据入库等。普查建库单位应具有相关测绘资质,有智慧城管或数字城管部件普查相关经验者可优先考虑。

2.3 成立智慧城管中心

各县(市)区智慧城管机构设立可采取“职责上监管分离、机构上合署办公”的做法,成立相当于副处级(县市为副科级)的事业单位智慧城管中心,具体负责本县(市)区智慧城管的实施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智慧城管系统建设和管理的具体工作;负责对城市管理部件、事件问题的立案审核、结案归档等监督考评工作;负责协调解决系统覆盖区

域内综合性、跨区域、跨部门的重大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问题;负责智慧城管协同网络单位问题处置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负责拟定智慧城管信息采集工作标准;承担区域内信息采集员的相关培训和岗位资格认证;承担中心城区智慧城管协同网络单位的相关培训、指导和服务保障工作;承担96310(12319)城管热线电话和网络受理平台及市长电话、政务网上办公系统等相关投诉、举报的受理、交办、跟踪和评价工作。

智慧城管中心宜设置监督考评、运行协调、技术保障、办公室等职能科室,设置受理员、派遣员、值班长(指挥长)等岗位。岗位描述:

受理员:是智慧城管中心组成人员,主要负责受理信息采集员、社会公众、各相关部门、各级领导等通过多种手段和渠道发现的城市管理部件、事件问题。负责对上报部件、事件问题的受理、审核、立案、批转、结案等工作。

值班长:是智慧城管中心组成人员,主要负责对受理员不能准确判断是否可以立案或结案的城管问题或案件进行最终决定和仲裁,负责对重大、疑难、突发性紧急问题和案件的办理,案件值班长具有受理员的全部职权,并负责对受理员工作的管理和日常考评。

派遣员:是智慧城管中心组成人员,主要负责将智慧城管中心立案后批转来的案卷派遣到相应的专业处理部门,对专业部门办理完结的案件进行督查。

指挥长:对专业部门办理有疑难的案卷进行协调督办;对专业部门的缓办、延期申请进行审批;负责对派遣员工作的管理和日常考评。

本着合理利用人员,在县(市)区智慧城管中心将岗位进行合并,设置受理派遣员6-8名,值班长(指挥长)2-4名。

2.4 健全网络单位

城市管理事、部件问题处置责任部门或单位均为智慧城管的协同网络单位,包括:公安、经信委、民政、国土、环保、规划、住建委、城管、水利、林业、旅游、贸易等政府部门,给排水、燃气、公交、路桥、热力等公共事业部门,电信、移动、联通、铁通、广电等通信运营商,以及智慧城管覆盖区域所在地的街道(乡镇)、社区等。其工作职责主要是依据城市事、部件处置标准,在规定时间内对问题进行处置和解决。其工作职责主要是依据城市事、部件处置标准,在规定时间内对问题进行处置和解决。各县(市)区网络单位的纳入参考《智慧城管部件和事件分类标准与立案、结案规范》,根据各县(市)区的本地情况设置,并通过当地政府下发文件予以确认。

2.5 组建信息采集员队伍

信息采集员队伍,是政府派出的巡逻在大街小巷的“侦察兵”,其工作职责就是主动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并及时上报;负责对社会公众举报的城市管理问题进行核实;负责对已经处置完成的城市管理问题进行核查。

信息采集员是城市管理问题的主要发现者,信息来源的收集者,负责城市管理问题的现场信息和处置结果信息的采集、分类、处理、报送。负责对城市管理问题的核实和核查工作。

信息采集员是城市管理的“移动的电子眼”,信息采集员队伍的建设也是智慧城市管理建设中一块重要工作,信息采集员队伍的质量决定了智慧城管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质量和监督的力度。

信息采集员主要工作内容

1、负责在工作区域内对城市管理事件和部件的巡查工作,并将发现的城市管理事件或部件问题及时上报智慧城管中心。

2、负责对社会公众等渠道举报的城市管理事件或部件问题进行现场核实。

3、负责对城市管理事件或部件处理结果进行现场核查确认。

4、根据巡查现场实际情况,按照管理要求和程序,处理一些简单的城市管理事件问题。

信息采集员队伍应采用全职人员组成,数量由面积、工作时间、巡查频率等因素决定,但县一级应不少于1.2人/平方公里的人员配比。这类人员的来源,可以由以下三个渠道: 1、向社会公开招聘,招聘人员主要为下岗需再就业人员。

2、对现有人员资源进行整合,由现有城管执法人员、协管员等承担。

3、市场化运作,将信息采集的工作交由服务外包企业,由该公司负责提供信息采集服务,中心只对采集的质量、规范进行考核即可。

市场化运作将极大的提高了信息采集的效率,减轻了政府负担,是政府服务职能外包的一个良好案例。建议各县(市)区采用市场化运行方式组建监督员队伍。

2.6 建设制度体系

1、制定标准规范、指挥手册

部件、事件的分类和属性范围的设定。城市管理的事件、对象和部件的编码应该依据建设部颁发的《城市市政监管信息化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和《智慧城管部件和事件分类标准与立案、结案规范》的基础上,根据本县(市)区的实际,制定《智慧城管部件和事件分类标准与立案、结案规范》。该标准将规定城市管理信息化中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的术语和定义、城市管理部件分类与编码、城市管理事件分类与编码和归属部门代码等技术要求。可借鉴市平台的《智慧城管部件和事件分类标准与立案、结案规范》。

2、制定工作考核办法

智慧城管平台以标准化的处置结果统计数据为依据,构建对各协同部门和监督机构的考核制度体系,形成一个监督轴驱动多部门组成的处置轴,全面提升处置效率的核心动力机制。相关内容可借鉴市平台的《智慧城管工作考核办法》。

第三章项目建设前期准备

根据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规定要求及一般规律,信息系统的建前准备需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前期需求调研,编写项目建议书向发改部门申报;

2、经发改部门确认后,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向发改部门申请正式立项,发改部门组织专家对可行报告进行论证后,论证通过的将予以立项,同时根据可行报告的预算,向财政申请落实资金;

3、完成项目立项后,编制项目实施工作方案;

4、编制项目建设技术方案,报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审批;

5、经审批同意后,与政府采购部门联系,确定标段的划分和采购的方式,并编制好招标文件,按照采购流程开展公示和招投标工作。招标完成后,签订项目合同,工程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3.1 编制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议书的作用是向本地区发改部门提出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建议。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提出的背景、主要需求、基本的可行性、预算概要等内容。为确保项目的顺利立项,编写项目建议书之前,要开展详细的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管理的需求。要根据本地区城市管理的实际,调研纳入智慧城管的内容和范围,城市管理问题处置责任单位等内容。结合智慧城管系统建设的基本要求,切实挖掘和分析用户的需求,准确分析和描述用户需要的最终成果模型。

2、基础数据调研。要做好智慧城管拟覆盖区域的面积调研,了解这些区域内城市管理对象的基本情况,以及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建设情况等。

3、基础网络环境调研。由于智慧城管信息系统要覆盖全部的网络责任单位,这些单位的网络联通情况直接影响智慧城管网络建设的方案编制,特别是要加强对电子政务网的覆盖情况调研,因为电子政务网将是智慧城管运行的主要承载网。

3.2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待发改部门对项目建议初审同意后,需要开展可行性研究。这个阶段需要对项目建设

的需求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并提出对应的技术解决方案,对投资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并对预期的成果进行描述。

3.3 编制实施方案

项目实施工作方案是基于项目前期调研并在项目立项完成后编制的用来指导智慧城管项目整个实施工作的纲要性文件,对智慧城管建设工作进行统一安排,达到统一认识、明确目标、理清思路、达成共识的目的,因智慧城管建设涉及多部门分工协作,工作方案一般由城管部门编制,县(市)区政府发文。

方案中应明确智慧城管建设的领导机构和运作机构,提出项目的总体建设目标和内容,明确智慧城管项目建设的工作步骤,并对信息采集方式确立、资金来源等项目建设相关事项进行明确。

3.4编制项目建设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是在工作方案的基础上,对项目建设的具体实施的内容、计划、实现方案、经费等进行细化,用于指导整个项目建设。建设方案编制应做到“四细化”:

1、细化建设内容。通过进一步分析和挖掘系统建设需求,明确系统建设内容,并对内容进行系统化,通过子系统的分解和集成来构成所需要建设的所有内容。

2、细化技术方案。针对建设内容,提出具体的、可行的技术实现方案。

3、细化实施计划。与工作方案中的步骤相比,该计划是细粒度的,往往是针对工作方案中某阶段工作的具体展开。

4、细化项目经费。对项目建设的经费进行详细的测算,包括:软件开发费用(包括接入和建设费用)、硬件采购费用(信息采集器购置、服务器购置)、机房及监督指挥大厅装修费用、项目集成费用、第一年系统运维费用等等。

3.5 确定承建单位

由于建设内容的多样性,往往一家承建单位难以完成所有的建设内容,需要对建设内容进行分段采购。分段采购的依据就是建设内容的相对独立性。比如基础地理数据库的建设和部件数据库的普查建库,内容相对独立,且只能由有相应测绘资质的单位来承担。硬件集成、软件开发、工作环境装修等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考虑到各县(市)区城管部门信息化管理力量的问题,为减少项目建设中各承建单位的协调难度,可采集公开招聘集成单位的做法,并由其负责整个项目中各分项的集成工作。

第四章项目建设内容

县(市)区智慧城管建设要按照“以最小投入,实现最大效益”的思路,充分借鉴先进城市经验,结合本地实际,着力构建全县(市)区统一的智慧城管平台,逐步形成“覆盖全面、信息融合、运转高效、全国领先”的智慧城管系统,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处置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以智慧城管为抓手,建立综合协调机制,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工作保障,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全力助推市委“六个加快”战略的实施。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1、建立智慧城管领导运作机构;

2、建立智慧城管信息系统网络基础平台,整合网络资源;

3、建立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数据库;

4、部署智慧城管业务应用系统;

5、建立智慧城管综合监督评价体系。

4.1 系统架构

根据智慧城管项目建设目标和业务特点、发展需要,设计一个稳定、可靠、高效、可扩展性好的系统架构。在尽可能保障现有需求和考虑未来系统扩展需要的基础上,采用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进行设计,采用J2EE的技术架构,遵循多层体系、业务规范、数据资源标准等标准体系,强调各类基础资源的复用和可扩展性,实现对现有系统和资源的整合与集成,并扩展新的功能。

1、基础设施层主要指保障上层系统正常运行的硬件设备和运行于硬件上的基础系统,包括核心网络、互联网、无线网和政务网等网络资源,还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备份设备、网络设备、场地建设等,为系统提供数据存取、通信、安全等基础设施。

2、支撑层为平台提供了基础的服务支撑能力,并将这些服务能力依据不同功能划分,以松散耦合的形式组织成各类基础服务。这些基础服务在SOA的总体架构内互相提供服务和数据,构成了上层应用系统所需要的底层应用支撑。

3、应用层主要分为核心业务系统、实时管控、公众服务等应用群。

4、展现层即用户界面,为平台各类用户提供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终端展现界面,各种应用的服务、功能及信息被集成在展现层,用户通过实时管控平台、城管通终端、执法通终端、各类公众网站等方面实现日常管理、公众服务和决策辅助的相关功能。系统总体架构可参考如下:

4.2 业务流程

城市管理业务流程是在智慧城管中心高位监管管理体系下的具体办事流程,这一流程的主要参与者是信息采集员、智慧城管中心(受理员、派遣员、值班长、指挥长)和协同部门(包括镇、村等)。流程的业务阶段可划分为七个阶段。在这七个阶段中,所有参与者

各司其职,形成智慧城管的闭环流程,做到全面及时发现、快速精确定位、规范有效处置。系统简要流程图如下:

整个流程分为下面几个阶段:

1、问题收集阶段

智慧城管系统的信息来源主要包括巡查发现、热线举报、视频监控、考评发现、智能分析、专项普查、领导督办、短信上报、媒体监督、执法发现等。

2、问题受理阶段

信息采集员上报的问题通过信息采集终端(“城管通”)上报至智慧城管中心,由中心受理员进行登记、综合判别并受理。

其他来源的问题如:公众举报热线反映的问题、领导批件转来的有关部件、事件问题及部门批转的问题等由智慧城管中心座席员统一接收,进行登记、综合判别并受理。

3、核实阶段

对需要进行确认信息准确性的问题,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核实,对未通过核实的问题,做不受理(申请不立案),并向相关方说明原因。

4、立案阶段

受理员登记核实问题完成后,进行审核立案。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做不立案处理并说明原因。

5、案件派遣阶段

智慧城管中心负责进行任务派遣和处理。任务派遣遵循“属地原则”与“属主原则”,智慧城管中心的派遣员按照《指挥手册》要求,将工作表单派送到监管单位和承办单位。

6、案件处置阶段

各协同处置部门负责对智慧城管中心派遣的城市管理事、部件问题进行处理,并在问题处理完毕后,将处理结果及时地反馈到智慧城管中心。智慧城管中心根据《指挥手册》的要求负责对案件的处理过程进行督促和管理。

7、核查阶段

协同单位在问题处理完毕之后,向智慧城管中心进行反馈,由智慧城管中心负责对问题进行审核核查,核查不通过的案件回退给处置单位进行再次处理。在智慧城管中心收到派遣员核查反馈的案件后,受理员会及时将案件发给信息采集员进行核查,确认是否完成。

8、结案阶段

审核通过的案件进行核查结案,对不符合结案要求的,发回处置单位进行二次处置。

9、综合评价阶段

城市管理问题通过智慧城管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处理完成后,智慧城管系统记录了该问题的整个处理过程,包括受理、立案、派单、处理、结案各环节的时间和人员,特别是协同部门的处理及时情况、处理质量情况都记录在系统中。这些数据作为综合评价考核的基础数据,依据相关考核评价标准模型,系统生成考核评价结果。

4.3 运行模式

1、“两轴”互动。智慧城管运行中,强化监督、指挥的互动与合作,监督轴按标准进行立案交办,指挥轴处理好派遣和协调处置。

2、细化标准。严格按照智慧城管事件、部件处置标准和立、结案规范,结合本地实际,编制本地区智慧城管事、部件立、结案规范,强化管理标准的刚性,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

3、规范采集。遵照《智慧城管信息采集规范要求》,对信息采集员开展必要的培训和采集行为监督;要注重与专业监督机构资源上的整合,建立日常问题发现的机制,确保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处置。

4、协调处置。要明确事、部件所对应的责任部门,对涉及的问题准确进行派遣,一些边界或职责交叉的问题,要强化协调的力度,确保的问题解决。

4.4地理信息数据建设

4.4.1 数据内容

地理信息数据是各县(市)区实施智慧城管的基础条件。各县(市)区智慧城管基础普查数据内容标准可参照《智慧城管系统空间数据规范》及住建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213),需要采集的数据分为四类:基础地理数据、网格数据、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普查的有网格数据、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各县(市)区在数据普查的过程中要遵循普查作业标准,采用的数据底图的坐标系统须为同一坐标系统。单元网格的划分应基于法定的地形测量数据进行,地形测量数据比例尺一般以1:500或1:1000为宜,但不应小于1:2000。

4.4.2 网格数据

采用网格技术,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方便管理、管理对象等原则,以一定的范围为基本单位,以社区为专题网格,将行政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的单元。网格数据包括行政区界、街道界、社区界、单元网格界四类数据。

单元网格编码要求

单元网格编码由14位数字组成,依次为:6位县级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3位街道(镇)代码、3位社区代码和2位单元网格顺序码,编码结构如下图所示:

4.4.3 部件数据

部件是指城市市政管理公共区域内的各项设施,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等市政工程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

各个部件的属性除了标准中定义的属性,根据不同部件管理部门的要求,扩展部件相应属性内容。提供部件数据的同时必须同时提供相应的部件数据提交说明表单文档,该表单应按照部件的大小类(名称和编码)分层次给出部件数据量(部件个数)。

在部件普查调查过程中,产权单位的核查和确定是城市部件普查建库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智慧城管运行及部件责任单位确定的关键属性,产权单位确定一般需要城管或专业部门的配合。

事、部件编码要求

部件编码(标识码)的结构应为:部件(分类)代码 + 流水号。事件通过(事件代码)标识码进行编码标识。事、部件代码由10位数字组成,依次为:6位县级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2位大类代码、2位小类代码。代码结构如下图所示:

县级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为6位,按照GB/T 2260的规定执行。

大类代码为2位,表示部件大类,具体划分为:01~06分别表示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及其它设施类;21表示扩展部件类。

小类代码为2位,表示部件小类,具体编码方法为:

依照部件小类从01-99由小到大顺序编写。流水号为6位,表示部件定位标图顺序号,依照部件定位标图从000001-999999由小到大顺序编写。

4.4.4 地理编码数据

地理编码数据库以点、线、面方式表现城市地理实体。通过地理编码实现地址空间的相对定位,可以使城市中的各种数据资源通过地址信息反映到空间位置上来,提高空间信息的可读性,在各种空间范围行政区内达到信息的整合。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对城市部件进行分类分项管理,最终实现城市管理由盲目到精确,由人工管理到信息管理的转变。

地理编码数据应涵盖以下内容:

1、行政区划数据:包括镇、街道办事处、社区。

2、单元网格数据:单元网格数据。

3、地名数据:包括现状地名、历史地名、历史沿革地名、地名别名等数据。

4、道路数据:包括主要道路、现状道路、胡同、一级街坊、二级街坊数据。

5、城市部件数据:包括城市部件大类、城市部件编码等。

6、标志物地址。标志物地址包括以下内容:

(1) 具有地名意义的纪念地与建筑物,包括建筑物、广场、体育设施、公园绿地、纪念地、名胜古迹等;

(2) 具有地名意义的单位与院落,包括医院、学校、单位等。

(3) 具有地名意义的交通运输设施,包括桥梁、道路环岛、交通站场等。标志物地址的基本地点名称为描述该标志物的标准名称,能唯一标识特定地点。

7、兴趣点地址:兴趣点地址包括沿街巷及小区中具有地理标识作用的店铺、公共设施、单位和建筑等。基本地点名称为描述该兴趣点的最小名称单元。兴趣点地址按以下方式唯一标识特定地点:[街巷名称/小区名称 | 兴趣点]。

4.4.5基础地形图

基础地形数据包括基础地形图(道路、水系、建筑物等图层)、行政区划图以及环境、城市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人文、社会经济等众多的基础空间信息和非空间信息。

所提交的数据(影像图除外)均需采用本市独立的坐标系,按照ArcGIS的shpfile 格式或ArcGIS Personal Geodatabase格式整幅、分层提供数据,要求属性数据齐全。

1、网格数据

网格数据按照图层名称进行分类,每一个小类为一个单独的图层。对于数据文件的命名按照该图层数据的内容来命名,如该图层是单元网格划分图,则图层数据文件命名为单元网格图。

图层名称图层类型备注

行政区划图面状

街道图面状

社区图面状

单元网格图面状

道路(桥梁)图面状

2、部件数据

部件数据以住建部标准为基准,按照小类进行划分,每一个小类为一个单独的图层,不应分块或分区提供。如果有扩展的部件,同样按照部件的小类整幅、分层提供,同时还需提供该小类对应的部件符号库字体文件(ttf格式)和图示。对于每一个图层数据文件的命名,按照小类的名称命名。部件图层类型有点状、线状的也有面状的,按照实际情况确定。

3、地理编码数据

地理编码数据按照数据内容进行划分,整幅、分层提供。共提交如下三个图层:

对于数据文件的命名按照该图层数据的内容来命名。

图层名称图层类型备注

兴趣点地址图层点状

门(楼)牌号地址图层点状

标志性建筑物地址图层点状

本部分提出的数据成果要求仅仅是为了满足本市智慧城管系统能够运行的技术要求,真正提交给建设方的最终成果应还应包括文档描述、纸质图幅等,具体按照建设方的要求提供。

4.5软硬件运行环境建设

市一级已经建成了覆盖一市六区的智慧城管平台,建设有网络服务器及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系统软件、无线网络系统等运行环境,同时也考虑了一定的冗余拓展。各个县(市)区建设智慧城管的软硬件运行环境上可选择假设在市一级软硬件基础上采用集中式建设的方式,又可以参照市一级智慧城管建设的内容自主建设软硬件环境。

4.5.1集中建设模式

4.5.1.1概述

智慧城管集中平台模式,即市级平台和所辖的县(市)区级平台采用统一软硬件平台和应用系统平台,共同投资建设,网络互联、协同办公。

市级智慧城管已经实现了一市六区统一智慧城管平台的建设,设计过程中平台已经规划建设模式为市区县集中式一体化模式,各县(市)区智慧城管在市级平台基础上进行扩容,共享市级投入的硬件、软件平台,实现全市统一平台办公。实行联网后,县(市)区智慧城管之间的功能和运行不会受到相互影响,各县(市)区智慧城管实现独立的监督指

挥。

采取集中建设模式推动县(市)区智慧城管项目建设和联网,每个县市至少可节约资金300多万元。市县二级联网后,可以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有利于市级平台指导所辖各县(市)区智慧城管平台开展工作,有利于自上而下加强监管和考评。集中平台建设完成后,还可通过搭积木方式整合水利、公安、电力、通信、城市供排水等城市应用。

集中建设条件下,系统的业务数据、GIS数据、系统数据等集中存储在市级平台,通过业务平台进行统一的管理和配置,以服务的方式向各个县发布,而且各个服务的发布是相互独立的。因此业务平台实现了按照各个县的管理要求定制与之完全匹配的业务系统,真正实现了系统与管理的统一和独立。

1、对管理模式的定制服务

针对各个县(市)区的地理位置、发展状况的不同,只有采取合理的管理模式才能充分发挥智慧城管系统的作用。

2、对管理流程的定制服务

各个县(市)区的管理流程是与各自的机构设置和管理习惯相一致的,平台为各个不同区域提供相对独立的工作流定制功能,具备流程节点与人员、部门、岗位、权限、表单的一体化设计。

3、建立个性化的立案、处置、结案标准

立案、处置、结案标准体现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业务平台针对同一类问题,针对各个县(市)区的具体要求实现个性化定制功能。为满足日益复杂的管理要求,提供了可靠的业务和权限管理能力。

4、对考评体系的定制服务

针对不同城市的考核关注重点不同,相对独立的为各个区域提供报表统计与评价功能,按照不同的权限,各个区域仅能使用本区域的评价结果,上一级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调用所辖城市的考评结果。

4.5.1.2集中建设优势

采用集中建设模式有以下优势:

1、缩短建设周期

采用集中建设模式,可借鉴市平台建设成功的经验,少走“冤枉路”。

采用集中建设模式,共享市平台软硬件平台资源,节省采购与建设软硬件平台的所用时间。

采用集中建设模式,只需接入市智慧城管应用系统平台,即可实现智慧城管应用建设,节省大量时间开发、调试智慧城管应用系统。

2、节省建设投资

采用集中式智慧城管集中平台模式建设,可共享市智慧城管的软硬件平台资源。

3、减少系统管理维护成本

采用集中建设智慧城管集中平台模式建设,将软硬件平台与应用系统集中在市平台,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和统一维护,可减少管理维护成本,并方便问题定位、提高系统应急能力。

4.5.1.3集中式建设内容

智慧城管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型信息化系统,要求在统一的系统运行环境中,能够同时部署和运行智慧城管信息系统的各个业务子系统,要求能够支撑智慧城管数据集中管理、业务分布式管理的体系。同时智慧城管的核心支撑平台需要具有较高的系统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市级平台规划建立一套完整的智慧城管系统。

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1、应用、通信、等服务器

2、存储设备

3、网络设备

4、安全设备

5、无线网络系统

这一平台充分保障了智慧城管业务的连续性,县(市)区可以通过网络接入智慧城管平台共享使用,而无须单独重新构建。

1、有线网络建设

智慧城管系统是要以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实现各级城市管理部门的联网和信息共享。建立智慧城管专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智慧城管建设的重要内容。各县(市)区智慧城管网络接入市智慧城管网络是实现各县(市)区共享访问市智慧城管系统的基础。

为节约资金投入,需要对现有信息和网络资源实行整合共享。各县(市)区可通过接入到市电子政务外网的资源共享网络,从而实现各县(市)区新建的智慧城管中心访问市智慧城管平台。

各县(市)区智慧城管有线网络接入市智慧城管网络建设需要实现:

(1)智慧城管网络建设依托电子政务外网资源,在接入市智慧城管网络平台方面,首先需要实现本市电子政务外网与市电子政务外网的互连互通。

(2)各县(市)区的智慧城管中心作为当地智慧城管的日常监督指挥机构,要求持续地接入访问市智慧城管平台。因此需要以VPN 专网方式接入,以便实现智慧城管中心的坐席终端无需拨号即可直接访问智慧城管系统。

(3)对于其它智慧城管协同网络单位,则通过在终端上安装智慧城管专用拨号VPN 软件,进行拨号接入智慧城管网络VPN,实现与智慧城管平台的网络连通。

2、共享无线采集系统

无线采集系统平台由无线采集终端、无线数据网络、采集系统软件、无线采集系统与智慧城管业务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城管通服务器四部分组成。

目前市级平台的无线采集系统情况如下:

(1)无线采集终端:基于GPRS网络安卓操作系统的手机终端。

(2)无线数据网络:基于移动GPRS 数据专网。

(3)采集系统软件:“城管通”子系统。

(4)城管通服务器:无线采集系统与智慧城管业务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市级已经就中心六区智慧城管无线手持终端、移动单兵设备车载GPS、移动视频车等进行了设备租赁和数据流量费用的招标。各县(市)区在接入市级平台时,无需建设无线采集系统,可以参照市局的招标结果租用运营商的无线数据网络,购置无线采集终端,即可实现共用无线采集系统平台。

3、共享硬件平台

市智慧城管支撑平台中的核心数据库服务器、存储系统、备份系统在设计了一个全冗余的环境,关键的服务器如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通讯服务器都采用集群技术构架,可以提供高并发访问和可持续性的应用访问,不仅满足了市智慧城管系统数据存储的需要,也具备充分的扩展性,能满足各个县多系统接入的需要。当性能出现瓶颈时,可以通过简便地增加新的服务器来解决。

存储系统一个全冗余的SAN 存储环境,并规划配置了完备的数据备份系统,充分保障了数据安全性和业务的高可用性。县(市)区接入后,只需将原有业务存储系统进行扩容就可以满足业务需要。

4、共享系统软件平台

系统软件平台主要包括数据库管理软件、地理信息平台及JAVA中间件等。

(1)数据库管理软件

目前市级平台已一套企业版(含RAC 功能)的Oracle10g 数据库管理软件,完全满足各县市接入需要。

(2)地理信息平台

目前市级平台已经采用国内主流的ArcGIS地理信息软件。县(市)区进行接入时,无需购置GIS地理信息平台,只需要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建库、管理、更新、维护、GIS 应用发布,即可实现共用GIS 服务平台。

(3)JAVA中间件

市级平台已经采用了IBM Websphere中间件软件,随着市县的接入,如出现性能瓶颈,增加应用服务器后,只需增加相应中间件授权即可满足需求。

(4)共享安全系统

市级的系统安全包括两个方面:

①建立了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及分区域的安全威胁评级及针对性的安全策略制定执行、检查。

②运用技术手段保障。在服务器、网络的边界区域及数据中心区域采用防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防护等综合安全技术进行安全保障。为市级平台全网的运维管理考虑专门布署一套能够及时发现、告警来自服务器、网络、应用系统等问题的运维管理系统。充分保障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各县(市)区可以通过市电子政务外网或者专网安全地接入到市智慧城管平台。

5、共享智慧城管业务系统平台

数字城市管理综合业务系统是整个智慧城管系统的主要应用系统,是智慧城管日常运作平台。主要包括核心业务系统、实时管控平台、统一定位系统等,本着节约成本,资源共享的原则,各县(市)区在智慧城管建设时不再另行开发系统,将完全接入市智慧城管平台。业务系统统一接入市级平台。

各县(市)区在接入市级平台时,只要根据当地的智慧城管中心及网络单位人员配置,在市级业务系统中增加本地区的基础数据,如单位名称、岗位角色、用户配置、权限设置、事部件立、结案标准等,相关人员经过系统使用培训,既可实现业务系统运行。

业务系统基于Oracle数据库和ArcGIS平台,采用J2EE的架构进行设计,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平台适应性和扩展性;接口采用标准的XML定义,通过WebService方式与其它业务系统进行数据交换。根据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需求,应用系统包括了住建部规定的核心模块、实时管控和统一定位平台。

在集中式建设模式下,应用软件需要做如下的一些调整工作:

(1)对市级系统改造、联调及集成测试

实现县(市)区的问题上报、信息采集员受理、值班长立案、派遣员派单、协同网络部门处理、信息采集员核查、值班长结案的完整流程的运转。

(2)县(市)区平台统计分析体系研发与实施

征求和收集县(市)区管理人员的需求,按照行业的相关标准进行设计。评价体系主要包含专业部门和各岗位人员的评价考核。

(3)手持终端的针对性研发和实施

收集县(市)区中心对城管通手持终端等的需求,针对不同的机型进行适应性开发和调整,并进行实时部署。

(4)实时管控平台的研发与实施

定制部署属于县(市)区本地特色的实时管控平台,实时展现人员、案卷等信息情况。

(5)各个专业部门终端部署与调试,指导安装

县(市)区专业部门终端基础软件的安装,包括flashplayer、java虚拟机、Adobe Acrobat Reader等,安装完毕后进行调试。

(6)使用手册编写

完成信息采集员、值班长,派遣员,专业部门的系统使用手册。包括: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介绍,常用的操作步骤、常见问题解决的说明。

(7)现场技术支持、指导

负责保障系统稳定,对系统BUG以及异常情况进行处理,对县(市)区工作人员对系统使用中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

4.5.2独立建设模式

4.5.2.1概述

智慧城管独立式模式,即各个县(市)区按照市一级智慧城管平台建设的相关标准及规范进行建设,与市一级平台的网络互联,实现有关案卷的上传下达,系统案卷、人员、

车载、视频等数量、状态的实时同步,区域考评统计报表的生成。

4.5.2.2独立建设优势

(1)自主性强

各县市在集中建设模式下,业务系统的个性化拓展及调整受到市级平台的一定限制,尤其是在市级平台运行业务系统外的拓展应用,如果与核心业务系统有存在接口,直接部署在市一级平台软硬件环境中的可行性较小,如放在县市自己独立的服务器中,通过接口对联,对市一级系统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集中建设条件下,县市的拓展延伸将受到一定的限制。

独立建设平台的条件下,各县市可根据本地实情进行延伸建设,突出各地特色应用。

(2)县市稳定可靠性强

集中建设模式下,区县智慧城管平台中例如城管问题上报等无线应用依赖于市级平台的无线专线接入,县市中心及协同网络单位访问智慧城管平台依赖于县市政务网与市级政务网之间的连通,即使在条件运行的情况下建设了双链路保证这条链路的安全性,但集中条件下对市级系统的网络、服务器性能等的依赖较强,如出现断链路、市级服务器故障等状况,将造成县市智慧城管平台瘫痪无法使用。

县市单独建设模式下,无线接入、有线接入都通过专线接入了核心服务器群,对市局运行环境的依赖程度较弱,安全可靠性较强。

(3)网络访问速度更优

各县市独立建设智慧城管平台,与市一级用接口进行互联,地图数据、业务数据等都存放在本地,同时不依赖于县市与市一级电子政务网络的互联情况,本地业务系统的访问速度将优于集中建设模式。

(4)无线运营商可选

目前市一级无线运营只联入了移动,集中式条件下,县市智慧城管中心无线网络建设上无选择余地。若在单独建设条件下,县市可根据本地网络情况、资费情况自由选择运营商。

4.5.2.3独立式建设内容

各县市独立建设智慧城管平台,需要建设一整套的运行支撑平台,包括:包括网络建设、软硬件平台建设、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应用软件建设等内容。

1、网络建设

网络建设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有线和无线通讯技术,将智慧城管流程里包括的信息采集员、智慧城管中心、各协同部门连接起来,达到案件信息的即时传递和数据共享。

(1)充分利用电子政务专网,在此基础上连通尚未接入的单位。

(2)建设与无线运营商之间的专用网络。建设从无线运营商平台到城管通服务器端的虚拟专用网络。

与无线运营商的网络连接

(3)服务器内部的核心网络建设。通过光纤连接各类型服务器、网络安全设备、存储设备,网络带宽要求为1000M。

2、硬件平台建设

智慧城管硬件平台一般都包含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通讯服务器、备份服务器等网络服务器,磁盘阵列、磁带库、SAN光纤交换机等存储备份设备;

对于关键性服务器,如数据库服务器及应用服务器宜采用负载均衡技术进行设计,多台服务器组成群集,保证各服务器之间压力平均分担,又避免出现单点故障,影响系统正常运转。

通过对县一级用户量分析,为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和高效,一般网络服务器最低配置建议选用2台数据库服务器、2台应用服务器、1台城管通服务器。

系统应配备SAN存储,用于存储业务数据、多媒体数据等,存储设计应至少保证5年业务数据的存储,容量应不低于3T。同时应配备磁带库。

3、系统软件平台建设

系统软件平台主要包括:数据库平台、地理信息平台、JAVA中间件等。

(1)数据库平台

数据库平台应选择Oracle 10g 企业版带RAC组件。

(2)地理信息平台

地理信息平台选用ESRI公司ArcGIS平台。

(3)JAVA中间件

中间件软件宜选用Weblogic、Websphere、金蝶等。

软件平台还包括防毒杀毒软件、备份软件,通过多种软件的合理搭配,为应用系统运行提供良好环境。

4、安全系统建设

(1)网络系统安全

智慧城管平台应涉及相应的地理信息数据,此部分有涉密要求,同时,需考虑整体网络的安全访问邀请,安全技术体系通常是在安全策略指导下合理配置和部署:网络隔离与访问控制、入侵检测与响应、防病毒、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等技术设备,并且在各个设备或系统之间,能够实现系统功能互补和协调动作。

安全防御手段

①网络隔离与访问控制

通过对特定网段、服务进行物理和逻辑隔离,并建立访问控制机制,将绝大多数攻击阻止在网络和服务的边界以外。

②漏洞发现与堵塞

通过对网络和运行系统安全漏洞的周期检查,发现可能被攻击所利用的漏洞,并利用

补丁或从管理上堵塞漏洞。

③入侵检测与响应

通过对特定网络(段)、服务建立的入侵检测与响应体系,实时检测出攻击倾向和行为,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如断开网络连接和服务、记录攻击过程、加强审计等)。

④加密保护

主动的加密通信,可使攻击者不能了解、修改敏感信息(如VPN方式)或数据加密通信方式;对保密或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可防止窃取或丢失。

⑤备份和恢复

良好的备份和恢复机制,可在攻击造成损失时,尽快地恢复数据和系统服务,条件允许时可以考虑采用异地备份的机制来保证数据的安全。

4.5.2.4自建智慧城管业务系统平台

1、信息系统建设

数字城市管理综合业务系统是整个智慧城管系统的主要应用系统,是智慧城管日常运作平台。主要包括核心业务系统、实时管控平台、支撑服务系统建设、内部接口模块等,各模块简要功能介绍见下表。

序号系统名称规格型号(功能描述)

一、智慧城管核心业务系统

1 信息

采集

管理

城管通

为信息采集员量身定制的手持信息采集终端,通过该

系统,信息采集员可以将日常巡查发现的城市管理问

题,在拍照、录音并形成案件表单后,快速上报到智

慧城管中心。此外信息采集员还可以利用该系统接收

智慧城管中心分派的各项任务,对城市管理问题进行

核实核查。

2 2 信息

受理

管理

监督

受理

子系统

支持监督受理工作的系统平台,可支持热线接入、城

管通等案卷来源接入。提供GIS页面辅助、事部件标

准、案例参考等功能,支持信息采集员核实。

地理

编码

子系统

地理

编码

子系统

通过地理编码,将城市现有的地址进行空间化、数字

化和规范化,在地址名称和地址实际空间位置之间建

立起对应关系,实现地址空间的相对定位,可以使城

市中的各种数据资源通过地址信息反映到空间位置

上来,提高空间信息的可读性,在各种空间范围内达

到信息的整合。

3 协同

处置

管理

协同

工作

子系统

协同工作子系统是供监督指挥中心各岗位用户使用

的办公平台,用户在系统上可以办理日常的案件,实

现对业务流程中的所有案件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功能,

案件处理和流转的全程控制,并在案件上填写意见和

审批信息。系统提供案件转发、回退、延期、挂账、

督办等操作。

4 评价

分析

管理

综合

评价

子系统

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实现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将其以

图形化或表格化的方式展示出来,实现对部门、区域、

人员的综合评价。

二、实时管控

5 实时

管控

实时

管控

系统

实时管控系统通过城市管理基础信息和实况信息集

成,基于GIS平台实现空间化、可视化的日常管理平

台。队伍管理系统承担两大功能,一是对下级部门的

统一监督管理,二是对本级单位的城市管理资源调

度。

三、支撑服务系统建设

6 基础

管理

服务

基础

管理

服务

系统

系统的权限管理可以实现基于部门、岗位和人员的分

别管理,分级控制,不同的人员登录只能修改本人权

限之内的配置信息。

7 空间

信息

管理

服务

空间

信息

管理

服务

系统

用于维护智慧城管信息系统所使用的空间地理信息

数据,实现空间地理信息数据的发布,并对不同地图

来源的整合。

当用户空间管理范围、空间数据、部件数据发生变化

时,系统管理员通过系统可以实现空间数据的维护。

8 统一

定位

管理

定位

管理

服务

系统

基于智慧城管数据交换模块升级,提供城管通、执法

通、渣土车等车载终端等多种终端的定位服务。

四、接口模块建设

9 接口

模块

建设

数据

交换

子系统

智慧城管项目由于建设内容众多,需在内部各子系统

及外部各关联系统间建立多个接口模块,包括呼叫中

心受理与协同工作、无线数据采集与受理等之间的模

块。

2、与市智慧城管平台对接系统

县市一级智慧城管平台建设完成后需与市智慧城管平台进行互联,实现信息交互。主要内容包括:

(1)市所接属于各县市的城管问题投诉案卷能够进行下派,各县市系统能够将下派案卷的处置结果进行处理反馈;县市有案卷需要市一级委办局进行统筹协调解决的,可以上报至市一级平台进行协调,将最终的处置结果反馈至县市一级平台。实现市与县市一级平台案卷的上传下达。

(2)对信息采集、视频监控发现、96310(12319)热线等各类事件以及事件之后的立案、处置、反馈等各环节状态的实时追踪,及时监管,实现系统案卷、人员、视频等数量、状态的实时同步。

(3)为实现市的一体化考评的目标,县市一级平台应按照市智慧城管平台规定的统计模板及指标,通过系统定时定期自动上传统计结果,以便市一级根据大市的统计分析情况做一些宏观层面的业务指导和工作规范。

3、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视频监控系统是智慧城管平台的重要建设内容,县市智慧城管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应参照市《关于印发市智慧城管智能管控系统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结合动态的巡查管理需求,重点建设包括固定视频监控、车载无线视频监控、单兵无线视频监控等各类前端设备,并横向整合如公安、交通、环保等部门视频监控资源,建设视频监控系统。

(1)视频监控布设规范

固定视频监控点布设场所

①城市管理违法行为多发区域、无照经营、跨门经营、人行道违章停车、建筑工地夜间施工等违法行为集中区域;

②城市管理人群聚集控制区域:宾馆、饭店、商场、医院、学校、幼儿园、文化娱乐场所、体育场馆、广场、公园、停车场等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

③城市管理交通枢纽控制区域:重点道路、主要交通路口,地下通道、过街天桥,

机场、火车站、地铁车站,公共汽车站等交通枢纽;

④城市管理重点设施控制区域:城市供水、排水、电力、燃气、热力、内河河道等重要城市基础设施及保护范围;

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地点和区域。

根据以上规范布设的视频监控点,按照城市管理标准化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划分为示范类、规范类、达标类区域。

固定视频监控点覆盖密度,按道路长度估算。

繁华商业地段:平均每150米设置1个固定监控点。

主要道路(含样板路)、管理重点区域:平均每250米设置1个固定监控点。

次要道路、背街小巷:平均每500米设置1个固定监控点。

按区域面积估算

示范类区块、繁华商业地段:平均每35000平方米设置1个固定监控点。

规范类区块、主要道路(含样板路)、管理重点区域:平均每50000平方米设置1个固定监控点。

达标类区块、次要道路、背街小巷:平均每80000平方米设置1个固定监控点。

(2)移动视频和单兵系统配置

在固定视频监控覆盖基础上,各县市应根据实际情况配置车载监控和单兵系统进行辅助覆盖。

(3)遵循的互联协议及标准

互联接口和通信协议。为了实现不同设备和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控,实现视频资源的共享,智慧城管中心必须按照《跨区域视频监控联网共享技术规范》(DB33/T629-2007)规定的视音频传输要求,联网接口技术要求和设备用户地址编码要求进行系统建设,采用相应通信协议,使得能实现平台互联。

优先采用符合DB33/T629-2007标准的数字视频监控设备,以便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对于不符合DB33/T629-2007标准的视频监控设备,系统应设置复合该标准的联网单元。

设备接口和控制协议

在设备之间进行模拟联网的应保证矩阵有足够输入和输出接口。PTZ的控制协议应符合PELCO-D标准。

视音频编码标准

各级共享平台的视音频编码应采用统一的标准。重要的实时图像和历史图像应在视音频编码算法中采取防篡改安全措施;编码设备供应商应提供相应解码模块。

前端摄像机的选择

①城区光线较好的地方可以采用一体化彩色球型摄像机。

②光线相对较差的城郊或郊区可以采用一体化彩色黑白二用球型摄像机。

③固定目标监视的监控点可以采用枪式固定摄像机(彩色或黑白)。

④对于多目标监控点,可以采用二个或二个以上摄像机,其中可以是二个枪式固定摄像机、一个枪式固定摄像机和一个一体化快球、多个枪式固定摄像机和一个一体化快球、二个一体化快球等多种组合方式;对于需要进行智能视频分析的快球,应能支持主要的快球控制协议,能够返回虚拟坐标信息。

⑤光线差或需要晚上监控的区域可以采用红外线摄像机(枪式或云台),取得有限范围内的低照度环境下的监控图像,必要时可增加照明灯光。

⑥摄像机的选型和配置应根据监控点具体需求,可以灵活组合。

⑦近距离的几个摄像机应共用一个多路光端机进行信号转发。

⑧摄像机的安装应能覆盖需要监控的区域,尽可能配置灯光,提高照度,以获得较好质量的图像。

(4)立杆基础、电源、机箱要求

摄像机的安装可采用根据环境不同的方式,可利用建筑物墙体、借杆或选用简单型立杆、加强型立杆安装的方式进行安装。采用立杆安装方式时,具体式样应考虑立杆和周围环境的协调。

电源应有过流过压保护装置;每个前端监控点必须配备备用电源,供电时间不低于8小时;机箱和立杆应具备接地防雷装置,防雷接地电阻≤10Ω。

机箱大小应能放置光端机、电源等设备,采取底部进线,机箱应离地30cm安装,箱体材料应采用不锈钢或优质冷轧钢喷塑,同时应具备箱体的防护和通风散热功能。

(5)车载视频监控系统要求

前端监控系统要求

前端系统主要包括:车载云台摄像机、3G车载无线硬盘录像机以及各种线材等。可将车载云台摄像机采集的视频信号压缩、编码之后,通过3G无线网络进行传输,最终接入到统一的视频专网。前端车载DVR可以实现至少24小时本地录像;

数据备份可采用硬盘方式,硬盘安装结构需经过特殊减震处理;

录像数据采用专用格式,无法篡改数据,保证数据安全,并提供外部USB或SATA接口,用于录像导出;

支持DC8V-36V宽电压输入,适应车辆在形势、刹车、加速时电瓶的输出电压变化;

支持通过远程对云台实现控制。

(6)网络传输要求

①支持双码流(独立的录像码流和网传码流);

②适合窄带传输和无线传输;

③单播/组播可选;

④支持远程网络实时监控及录像文件下载;

⑤支持远程网络查询及回放硬盘录像机上的录像文件;

⑥在无线信号稳定情况下,支持最高D1标准25帧图像质量。

(7)单兵无线视频监控要求

①支持双码流(独立的录像码流和网传码流);

②支持多种录像方式:包括本地SD卡存储和网络存储,SD卡存储可满足至少32G 存储容量;

③集视频、语音、数据采集、3G或WIFI无线网络传输和GPS定位等功能与一体;

④在无线信号稳定情况下,支持最高D1标准25帧图像质量;

⑤支持通过配备大容量电池,实现6-8小时工作续航;

⑥支持IP66防水防尘等级;

⑦设备可配腰挂式或壁挂式配件,摄像头支持配备耳夹式、肩挂式等固定配件。

(8)视频管理平台功能要求

通过统一视频监控系统,应能实现不同设备及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控,实现视音频的采集、传输、转换、显示、存储、控制等功能;能进行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保证信息的安全;能提供与其他业务系统的数据接口。

(9)实时监视功能

不论在白天、晚上还是其他恶劣天气,视频终端均能观察到前端现场的实时图像。实时点播时,能按照指定设备、指定通道进行图像的实时监视调用,调用时不能影响别的通道进行图像传输,支持监视图像的无级缩放、图像抓帧,支持跨设备的图像组屏。针对夜间情况可以根据需要,辅助使用红外灯、LED、激光等补光设备。

(10)远程控制

各类用户终端,经授权后能通过数字或模拟方式对任意一路实时监视图像进行切换和控制,并能够设定控制优先级,对级别高的用户请求应有相应措施保证优先响应。

(11)存储和备份

系统应能将所采集的视频图像进行数字化图像记录,并能记录用户操作、设备巡检等系统日志信息。智慧城管中心应配置存储设备,满足视频图像7天存储要求。

(12)历史图像的检索和回放

系统应能在智慧城管中心用户终端上根据权限和级别,按照指定设备、通道、时间等要素检索历史图像文件并回放。

回放应支持正常播放、快速播放、慢速播放、逐帧进退、画面暂停、图像抓帧等。支持回放图像的无级缩放。

(13)电子地图功能

系统应具有实现电子地图(点阵或矢量地图)功能的接口。

系统应能通过设备编码和其他方式实现在电子地图上直观地调用监控图像。

(14)系统的扩充和升级

系统应为扩展或与其他系统互联留有相应接口,作为系统扩展考虑,系统应能与智慧城管业务子系统相互集成。

(15)系统的人机交互

系统应具有直观、友好、简洁的人机交互界面。系统应具有视频画面分割显示、字幕叠加等处理功能。系统应能反映自身的运行情况,给出指示正常状态/报警状态/故障状态等指示信息。

(16)用户与权限管理

视频管理平台应具有对接入的用户进行授权和认证的功能。用户及权限管理模块应定义用户对设备的操作权限、访问数据的权限和使用程序的权限。

智慧城管中心的用户应有权限获取所辖范围内的历史图像和实时监视图像,当需要获取非管辖范围内的历史图像和实时图像时,需要获得有效授权。

用户可提供对前端设备进行独占性控制的锁定及解锁功能,锁定和解锁方式可设定。

(17)网络与设备管理

负责在智能管控范围内对系统设备、网络进行管理,收集、监测网络内的监控设备、相关服务器的运行情况。

对有权限调用访问本级智能管控范围的用户操作进行管理和记录,在联网系统内部实现时钟同步。

(18)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系统应具备保证信息安全的各项措施,包括身份认证、设备认证、前端设备和移动监控系统的接入和传输安全、图像信息的防篡改等。

4.6 96310(12319)热线呼叫中心系统

根据智慧城管业务规模和坐席数量的不同,热线受理系统的建设方式也有所不同,可以选择自建或者租用运营商呼叫中心平台的方式来建设,各县(市)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建设方案。一般建议当坐席数量达到6个以上,且坐席业务相对繁忙时,就需要配置独立的语音交换系统并建立具备语音导航、录音等功能的呼叫中心系统。

4.7 中心场地建设

智慧城管日常监督指挥工作的场地建设,是智慧城管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建设内容。具体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工作大厅和配套办公用房装修;机房改建工程;综合布线工程;机房配电、UPS 电源系统、精密空调系统、门禁系统、监控系统、消防系统、视频及音响系统、控制台及机柜机架安装、配套办公设备采购安装等。

工作大厅

工作大厅由坐席受理和协同网络两个区域构成。分别用于受理坐席人员和网络协同单位的日常工作以及领导现场指挥。根据各县(市)区城市规模和业务量的不同,对智慧城管中心大厅的场地需求会略有不同。一般建议大厅面积在人均20平方米,至少100平方米,层高在3 米以上(便于安装指挥设施)。

工作大厅设备主要包括:大屏幕系统、坐席系统、座席员PC终端、空调、门禁、消防系统、音响系统、网络综合布线以及其他办公用品等等。

1、办公场所

办公场地主要由:领导办公室、运行协调科室、监督考评科室、技术保障科室、办公室、会议室等组成。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布置。办公场地一般建议在人均20平方米。

2、机房

机房面积一般10平方米以上,安放一个标准机柜。用于安装本地的网络设备、网络配线柜、语音交换设备、接入服务器等设备。机房位置建议临近监督指挥大厅,也可考虑与当地机构内已有的局域网络机房共用。

智慧城管中心场地包括大屏幕、受理员坐席、领导参观席,为不影响受理员日常工作,

智能交通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视频监控系统 、概述 视频智能分析监控系统是道路交通指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为交通指挥人员提供道路交通的直观信息与实时交通状况,便于及时发现各种交通违章和其他可疑情况,有利于交通指挥人员迅速作出响应;视频智能分析监控系统的实时录像功能同时也是处理交通事故和协助社会治安整治的取证手段。可以说,视频智能分析监控对于加强安全防范和交通管理至关重要。 伴随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新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兴建,人、车流量都不

断增长,相应的,视频智能分析监控系统也一再扩容。在监控系统越来越庞大、监控信息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单纯依赖有限的交管人力资源来实现全时、全面的监控,成为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本方案的提出,旨在利用当今最前沿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对目前的城市道路交通监控系统进行改造,实现道路交通中异常行为的智能识别、提前发现和自动报警,从而减轻交管监控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监测准确度,使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更加有效。

需求分析 2.1 城市道路交通智能视频智能分析监控系统的主要作用: 1)路况监视:各路口的摄像机会及时将所监控区域的实时图像传回交通指挥中心,使交通指挥人员实时掌握各路口和路段的交通状况 2)智能分析:针对整个监控系统的路口较多,出现许多违反交通规则行为的情况下,以传统的监控模式,只凭人的肉眼和事后查,例如:路段人车流量、信号灯是否正常工 作、是否有违章行为和交通事故发生。这些信息能帮助交通管理部门及时采取合适的 处理方式。看录像来做到,任务量是相当多。所以我们所说的智能监控就是通过智能 视频分析设备来代替人力完成监视和查询违章的交通事件。 3)录像:视频智能分析监控的图像会保存到交通指挥中心的录像服务器上,作为处理交通事故、违规行为甚至是治安犯罪等各种突发情况的取证依据。 2.2 对视频智能分析监控系统的主要要求: (1)满足7*24 小时运行要求。系统运行必须稳定可靠,故障率低,检修方便。 (2)画面延迟小,图像清晰度高。 (3)技术领先,有一定前瞻性,满足较长期间的需求。 (4)多层级联网,并能适应灵活扩容的需要。 (5)能有效减轻交管部门工作负荷,缓解城市增长迅速与交通警力不足间的矛盾。 2.3 智能交通客户功能需求分析: 违章或故障、事故停车: 在车道上或禁止停车区域出现停车现象,不论是因车辆故障停车或违章停车,都或属于极为危险的事件,或属于易引起交通阻塞的违章行为,需要及时进行处理,而事故停车也需要管理部门及时知晓尽快处理以恢复交通,视频分析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停车行为,提醒交通管理部门及时处理。(使用弃置规则) 违章左转右转:在某些道口,是不允许进行左转或右转,否则不但容易引起交通阻塞,也容易引起交通事故导致生命财产的损失,通过视频分析技术自动检测违章左转或右转行为,可以对这

音视频监控系统产品技术要求

音视频监控系统产品技 术要求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音视频监控系统产品技术要求:一、室内智能中速球型摄像机 摄像机参数应不低于以下参数:18倍彩色摄像机, 1/4英寸HAD CCD; 75(H)*582(V),44万像素;f=-73.8mm,F=; 18倍光学*12倍电子;

480TVL,信噪比大于50dB ,彩色最低照度, 白平衡(自动/手动) 背光补偿(ON/OFF 二、16路DVR高清D1硬盘录像机 另外还需支持以下功能: 1、支持多达16路PAL/NTSC制式视频信号,每路皆可实时每秒25帧的独立硬件压缩,采用视频压缩技术,支持变码率,可设定视频图像质量,也可设定视频图像的压缩码流。 2、支持多达16路音频信号,每路音频信号独立实时压缩,采用音频压缩标准,压缩码率为16Kbps。

3、视频和音频信号压缩后生成复合的H.264码流,码流回放时视频和音频保持同步。也可设置单一视频流。 4、支持视频参数动态设置。 5、支持编码参数动态设置。 6、支持4CIF、2CIF、CIF和QCIF分辨率。 7、支持多区域移动侦测。 8、支持OSD,日期和时间的显示格式、显示位置可以设置,日期和时间自动增加。 9、支持LOGO。 10、支持水印(WATER-MARK)技术。 ◆实时监控功能 11、支持监视器或高清显示器视频输出。 12、支持虚拟键盘,每个通道均可按照需要设置相应的参数。 13、支持画面轮巡功能,并可设置轮巡的通道顺序。 14、支持语音对讲功能。 15、集成了RS485键盘的云镜控制功能,并可调用虚拟云镜控制条。 16、支持预置位、巡航、模式路径的设置及调用。 录像 17、文件记录有六种模式:定时录像、手动录像、移动侦测录像、报警录像、移动侦测录像和报警录像、移动侦测录像或报警录像。2、支持8块SATA硬盘,硬盘文件系统为EXT3格式。硬盘上文件可以选择循环和非循环两种记录方式。18、支持图像局部遮挡。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云平台整体方案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云平台 整体方案 二〇一五年九月

第一章整体技术构架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方案整体架构基于“信息联网、资源共享、服务实战”的理念,为了完善当地政府(区\市\县)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结合当地政府各局委办的实际需求,把握立体化、动态化、信息化、社会化四个着力点建立全覆盖防控、基础设施支撑、实战应用、指挥调度、保障体系五个方面,打造具有当地特点的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起点、群众最满意的智慧安防”的目标。 根据广电针对全省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构想,智慧城市整体建设可以按照“感知、传输、管理、应用”的基本原则,将整个智慧城市的架构分为四个层次,整体结构如下: 图1:智慧城市整体结构图

********在智慧城市视频监控领域,提供了包括前端视频感知设备、网络传输设备、管理平台以及视频业务应用在的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视频监控系统总体架构图如下: 图2:整体解决方案 基础支持体系是整个系统的数据中心和传输中心,是其他体系的正常工作桥梁;全覆盖防控体系是整个系统数据信息的源泉,是其他体系的数据采集之源;实战应用体系利用采集的数据信息,结合实际业务应用流程,服务于实战应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体系。通过建立四大体系,加强安防信息化建设应用,助推治安防控提档升级,打造智慧安防的新目标。 视频监控系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社会治安防控的重要举措。 为了使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同时又能紧跟先进技术的前沿,本着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的原则,依据“圈、块、格、点”的规划设计原则对省各地(区\市\县)视频监控系统未来三到五年的建设容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在详细调研已建系统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对未来的建设进行指导。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目标通常分为以下两个阶段实现:第一阶段(两年):本阶段主要是建设当地政府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需要建设的容包含了: 监控资源。主要是图像监控资源,扩充后的监控点要能基本覆盖全市各主要街道、各企业,做到全天候实时监控。主要包含高清视频系统、高清卡口系统、高清电子警察系统等。 传输网络。数字视频专网传输网络计划在原有的网络上基础上进行扩容,将所有监控资源接入。 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功能。视频监控管理平台是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通过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实现政府视频资源和社会单位视频资源的联网共享。同时基于现有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功能单一的现状,对功能进行拓展,建成服务于公安实战的业务模块。 运维管理系统。实现对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及其基础支撑运行环境的可视、可控、可管理,从根本上提高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运维管理水平。 对已建成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对监控系统部分软硬件进行改造和升级,对各个监控区域进行整合,实现和市局平台的互联对接。 第二阶段(三年):高度整合,深度应用,服务创新,品牌效应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要求

第一节视频安防系统设计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物内部及周边地区安全技术防范用视频进空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技术要求,是设计、验收安全技术防范用电视监控系统的基本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以安防监控为目的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中的电视监控系统的设计,其他领域的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参照使用。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仅适用于模拟系统或部分采用数字技术的模拟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报警系统环境试验 报警系统电源装置、测试方法和性能规范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属于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视频 video 基于目前的电视模式( PAL 彩色制式, CCIR 黑白制式 625 行, 2:1 隔

行扫描),所需的大约为 6MHz 或更高带宽的基带信号。 3.2 视频探测 video detecting 采用光电成像技术(从近红外到可见光谱范围内)对目标进行感知并生成视频图象信号的一种探测手段。 3.3 视频监控 video monitoring 利用视频探测手段对目标进行监视、控制和信息记录。 3.4 视频传输 video transmitting 利用有线或无线传输介质,直接或通过调制解调等手段,将视频图像信号从一处传到另一处,从一台设备传到另一台设备。本系统中通常包括视频图像信号从前端摄像机到视频主机设备,从视频主机到显示终端,从视频主机到分控,从视频光发射机到视频光接收机等。 3.5 视频主机 video controller /switcher 通常指视频控制主机,它是视频系统 * 作控制的核心设备,通常可以完成对图象的切换、云台和镜头的控制等。 3.6 报警图像复核 video check to alarm 当报警事件发生时,视频监控系统能够自动实时调用与报警区域相关的图像,以便对现场状态进行观察复核。 3.7 报警联动 action with alarm 报警事件发生时,引发报警设备以外的其他设备进行动作(如报警图像复核,照明控制等)。 3.8 视频音频同步 synchronization of video and audio 指对同一现场传来的视频、音频信号的同步切换。 3.9 环境照度 environmental illumination 反映目标所处环境明暗的物理量,数值上等于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光通量。参见附录 A 。 3.10 图像质量 picture quality 指能够为观察者分辨的光学图像质量,它通常包括像素数量、分辨率和信噪比,但主要表现为信噪比。参见附录 A 。 3.11图像分辨率 picture resolution

2021年智慧景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2021年 智慧景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建设方案

目录 1项目概述 (1) 1.1监控需求 (1) 1.2监控中心及监控分中心的设置 (2) 1.3建设高分辨率、高帧率实时监控系统 (2) 1.4建设野外高可用、高可靠监控系统 (3) 1.5本案不考虑监控用传输网络的建设内容 (3) 2系统建设难点及对应技术解决方案 (3) 2.1大屏幕显示用摄像机 (3) 2.2大量野外监控前端 (4) 2.3智能视频分析 (4) 2.4大数据量数字视频数据管理 (4) 3设计依据的标准及原则 (5) 3.1 系统设计依据的相关标准 (5) 3.2系统设计原则要求 (6) 4详细方案设计 (8) 4.1系统拓扑结构图 (8) 4.2系统布局结构图 (9) 4.3数字视频监控前端 (10) 4.3.1摄像机 (10) 4.3.2网络型普通球机:一般景点的环境监控 (10) 4.3.3网络型普通枪机:一般景点部位监控 (11)

4.3.5网络型高清枪机:重要部位的DLP监控 (16) 4.3.6网络型红外枪机:用于24小时全天候监控 (18) 4.4网络传输设计 (20) 4.4.1带宽和吞吐量 (21) 4.4.2网络延迟和时间抖动 (22) 4.4.3网络设计及规划 (23) 4.5监控后台设计 (23) 4.5.1智能分析概述 (24) 4.5.2智能监控产品的功能 (26) 4.5.3智能监控系统 (27) 4.5.4平台软件功能 (28) 5系统点位分布图 (32) 6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计划 (33) 6.1 概述 (33) 6.2 项目工作范围及双方职责 (33) 6.2.1 甲方工作范围及职责 (34) 6.2.2 本公司工作范围及职责 (34) 6.3 工程实施和管理 (35) 6.3.1 工程实施管理原则 (35) 6.3.2 工程实施管理的目标和要求 (36) 6.3.3 工程实施管理内容 (36)

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一.系统概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行业在实际应用中对安全防范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数字网络监控技术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安防和自动化管理,已被各个行业安防监控系统所广泛采用。它一方面使单位管理部门能获取各个重要场所内的情况、安全防范,产生的大量实时信息,更有利于加强对单位的安全的管理;另一方面又可提高工作效率,达到现代化网络的管理水平。 安装数字网络监控系统,能大大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实时高度监控可视区域,做到控制现场人员的实际运作现状,实时快速的反映所发生的一切事物,便于及时应付处理突发变故事件等;达到安全防范和安全管理的宏观动态监控、微观取证的目的。 根据“数字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项目和有关部门的设计规范要求,结合我公司从事保安监控系统工程设计经验,遵循技术的先进性、系统的扩展性、整体设计的实效性和高性能价格比。在系统的设计中,强调设计的综合管理及操作性能,力求系统操作简便、实用和直观性。 系统设计强调中心监控的综合管理和操作性能,力求系统操作简便直观。一方面激活内部配置管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加强过程控制,以提高管理的水平;另一方面需要使有关部门在事后获取相关录像记录,提供有效现场证据和线索,在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面防范。 二.设计原则 2.1基本情况介绍 一共有36个监控点。组建这样大型的系统,根据我们对监控行业的了解和丰富的工程经验,认为其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视频监控覆盖到大楼各通道或重要区域的监控需求的地方,对其进行24小时实时 视频监控,特殊区域还可以进行实时音视频监控; 二、在监控中心可以远程控制球机监控点的云台,实现变焦、变光圈、聚焦的控制,

智慧工地网络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智慧工地网络视频监控 解决方案

目录 前言 (4) 第一章方案提供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6) 第二章方案准则、依据及特点 (7) 2.1方案建设指导思想: (8) 2.2系统优势 (8) 2.3规划依据、规范和标准系统设计依据 (9) 第三章系统设计 (10) 3.1 总体设计 (10) 3.2 前端监控资源采集 (11) 3.3 前端主要设备说明: (11) 3.4 网络传输系统 (18) 3.5 网络视频管理软件平台 (29) 3.5 网络视频监控存储部分 (32) 1. 视频录像存储容量计算: (32) 2.监控系统存储方式: (33) 3.6 显示控制部分 (34) 3.7 供电系统及接地系统 (42) 第四章系统拓扑图 (43) 第五章系统安装与调试 (44) 5.2机构组织 (44) 5.3施工部署 (45) 5.4、现场施工管理 (46) 5.5、调试竣工验收 (47) 5.6、安装调试 (48)

第六章培训与售后服务 (48) 第七章系统设备清单 (49)

前言 由于数字视频监控具有传统模拟监控无法比拟的优点,而且符合当前信息社会中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所以数字视频监控正在逐步取代模拟监控,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安防趋势视频监控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在人类感官接受的各种信息中约有80%来自视觉。视频、图像是对客观事物形象、生动的描述,是直观而具体的信息表达形式,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载体。特别是在今天的信息社会,随着网络、通信和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视频监控以其直观、方便和内容丰富等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监控产品也正经历着从模拟化向数字化、网络化的革命。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在九十年代初以前,主要是以模拟设备为主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称为第一代模拟监控系统。九十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高和视频技术的发展,人们利用计算机的高速数据处理能力进行视频的采集和处理,利用显示器的高分辨率实现图像的多画面显示,从而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这种基于P C机的多媒体主控台系统称为第二代数字化本地视频监控系统。九十年代末,随着网络带宽、计算机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的快速提高,以及各种实用视频处理技术的出现,视频监控步入了全数字化的网络时代,称为第三代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第三代视频监控系统以网络为依托,以数字视频的压缩、传输、存储和播放为核心,以智能实用的图像分析为特色,引发了视频监控行业的技术革命,受到了学术界、产业界和使用部门的高度重视。 与传统的模拟监控相比,数字监控具有许多优点。 第一,便于计算机处理。由于对视频图像进行了数字化,所以可以充分利用计算

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视频监控技术规范书 第一章概述与总体技术要求 1.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视频监控系统主要设备的技术要求、系统级联方式、监控图像传输、显示、存储及应用,以及系统测试、验收和维护管理的相关规则。 1.1.1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报警与监控系统。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综合运用安全防范、通信、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等技术,构建具有信息采集、传输、控制、显示、存储与处理等功能的能够实现不同设备及系统间互联、互通、互控的监控综合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对需要防范和监控的目标实施有效的视频监控、报警处置,并可为城市应急体系建设提供相应的信息平台。 2.监控设备。用于监控的信息采集、编码、处理、存储、传输、安全控制等设备。 3.监控资源。监控设备和各类监控系统提供的图像、声音、报警信号和业务数据等资源信息,主要分为社会监控资源和公安监控资源。社会监控资源,指社会各企事业、个人主导建设的监控资源。公安监控资源,指公安机关主导建设的监控资源。 4.监控平台。对联网系统内的资源进行集成和处理,对设备和网络进行管理,提供相关业务服务的平台。用户通过调用监控平台的服务来进行监控管理、业务处理。 5.监控中心。对各类报警与监控资源进行集中监控管理和指挥调度的场所。 6.用户。是资源使用者,通过共享平台的接口访问,来使用共享平台提供的资源和服务,进行监控管理和业务处理。主要包括用户终端和应用系统。 7.视频专网。专用于承载监控系统信息的传输和交换,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网络,并且与其他网络物理隔离。 8.流媒体。能以一定策略控制、可连续传输、以稳定的码流速率输出、可连续实施播放的数字视频、音频数据流。 9.卡口监控系统。利用光电、计算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远程数据通信等技术对经过卡口的车辆图像和车辆信息进行全天候实时采集、识别、记录、比对、监测的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完成布/撤控、报警、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10.卡口前端车辆图像捕获率。卡口前端摄像机记录的有效车辆数与实际通过卡口的车辆数的百分比。11.号牌捕获率。号牌被自动识别的车辆数与号牌信息有效的车辆总数的百分比。 12.SIP协议。由IETF组织制定的多方多媒体通信的框架协议。它是一个基于文本的应用层控制协议,独立于底层传输协议,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IP网上的双方或多方多媒体会话。 13.SIP设备。支持通信协议SIP的监控资源和设备,主要有网络摄像机、编码器、报警、出入口控制与存储设备等。 14.SIP网关。负责在SIP网络和非SIP网络之间协议转换,以实现网络之间的信息交互。用于不同标准的监控系统之间对接的协议转换。 15.边界接入平台。保证与监控平台不在同一安全域内的监控资源接入监控平台的安全性,不在同一个安全域内的资源的系统不能直接接入和进行访问,需要通过边界接入平台才能进行IP方式的接入。 16.高清视频。由美国影视工程师协会确定的高清标准格式,指经过视频编码后的图像分辨率达到1080P 以上(含)的数字视频,即分辨率不小于1920×1080像素的监控图像。 17.高清摄像机。指摄像机图像分辨率达到1080P以上,本规范未指明的均为1080P以上的高清摄像机。18.网络摄像机。网络摄像机是拥有独立的IP地址和嵌入式的操作系统从而实现网络监控的智能化产品,它可以通过LAN,或者是无线网络适配器直接连接到网络上。 1.1.2 符号及缩略语 720P 分辨率为1280×720逐行扫描的视频图像

智能化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WORD文档可编辑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1.传统视频监控系统的不足 20多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系统经历了3代:以视频矩阵为代表的模拟系统、以硬盘录像机为代表部分数字化的系统和以视频服务器为代表的完全数字化的系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视频监控系统与设备虽然在功能和性能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仍然受到了一些固有因素的限制,从而导致整个系统在安全性和实用性的不高,无法发挥具体的作用。主要包括如下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保安值班人员具有人类自身的弱点,在值班时间内,注意能力不可能一直高度集中,不可能全天24小时进行有效的监视,有时无法察觉安全威胁。 2)图像不能长时间显示,几乎没有一个视频监控系统会按照和摄像机数目相同的模式配置显示设备,在中大型系统中,均采用模拟视频矩阵或者数字视频矩阵采用成组切换或者通用巡视的方式把视频图像切换到显示设备上。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有大量的摄像机采集的视频图像,传输到监控中心以后,值班人员无法看到,而刚好在不显示某路视频图像的时间内就有值得注意的异常现象出现,由于值班人员并未当场发现并处理,这时,只能通过事后回放录像文件才能查找到相应的图像信息。这是由于监控视频图像的海量数据和相对较少的显示设备造成的矛盾。 3)数据分析困难,传统视频监控系统缺乏智能因素,录像数据无法被有效的分类存储,最多只能打上时间标签,或者按照某一通道的外接报警信

号或者简单的视频移动报警触发录像,数据分析工作变得非常耗时,很难获得全部的相关信息。 4)传统视频监控系统是一种“被动监控”,目前的监控系统大部分情况下都仅起到一个“录像”的工作,即将一段时间内的视频图像传输到硬盘录像机进行保存,在发生异常情况或者突发事件后,需要查找录像,找出时间发生时的视频图像,但此时损失和影响已经造成,无法挽回,完全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被动监控”。在这种意义上说,传输的视频监控系统还没有入侵报警系统实时性高和实用。 2.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个人认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定义为第四代视频监控。 智能视频能够在图像及图像描述之间建立映射关系,从而使计算机能够通过数字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来理解视频画面中的内容。视频监控中所说的智能视频技术主要指的是:“自动的分析和抽取视频源中的关键信息”。如果把摄像机看作人的眼睛,而智能视频系统或设备则可以看作人的大脑。智能视频技术借助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对视频画面中的海量数据进行高速分析,过滤掉用户不关心的信息,而仅仅为用户提供有用的关键信息,并依据设定的规则进行判断和报警,是视频监控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智能视频监控技术以常见的网络数字视频监控技术为基础,具备大家熟知的网络视频监控的优势,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还具有更大的优势: 1)全天候监控:借助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全天候24小时可靠监控,彻底改变以往完全由值班人员对监控画面进行监视和分析的模式,通过嵌

网络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方案

网络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方案 一、监控系统架构及组网 网络高清方案由前端子系统和监控中心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前端子系统在各个点位部署高清网络摄像机及相应配套设备,监控中心主要部署存储设备、显示大屏、视频综合管理一体机、核心交换机、客户端PC等设备。此外,传输网络为前端子系统与监控中心的信息传输提供通道,主要包括光纤收发器、EPON设备和接入交换机等。 监控中心网络高清方案物理拓扑如下图所示: 二、监控系统的需求 1)系统需要有中心平台进行统一管理,涵盖全方位的系统管理功能; 2)实现高清视频解码、拼接控制、大屏显示、平台管理等功能的一体化,监控中心设备组网结构清晰简单,便于维护; 3)系统需全IP网络化,从而实现灵活组网,便捷管理; 4)系统具备智能化属性,能对事件作出及时响应,事后检索效率高。 5)系统应满足高清视频的采集、传输、存储及显示,实现端到端的高清; 6)降低视频码率,提高视频预览的效果,降低存储成本。 三、设计原则 本系统以先进性、可靠性、实用性、经济性、扩展性为基本原则,具体如下:先进性:采用成熟、主流的设备构建系统,系统建设充分利用当前最新的视音频、数据、网络等技术,充分兼顾需求和技术的不断变化,建设业内领先的高清视频监控系统。 可靠性:系统硬件采用电信级专业设备,对关键设备采取冗余备份措施,软件采用模块化、分层隔离的设计思想,确保整个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实用性:系统的设计突出应用,以现实需求为导向,以有效应用为核心,以技术建设与工作机制的同步协调为保障,确保系统能有效服务于用户的工作需要。 经济性:系统整体配置性能高,价格合理,建设成本和投入较低,同时方案

智慧农业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智慧农业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近年来,随着智能农业、精准农业的发展,智能感知芯片、移动嵌入式系统等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逐步拓宽。在监视农作物灌溉情况、土壤空气变更、以及大面积的地表检测,收集温度、湿度、风力、大气、降雨量,有关土地的湿度、土壤氮噒钾含量和土壤pH值等方面,物联网技术正在精准农业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从而实现科学监测,科学种植,帮助农民抗灾、减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了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1.2需求分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农作物种植在全国范围内都非常广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好坏、及时与否对于农作物的产量、质量影响至关重要。农作物出现病虫害时能够及时诊断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农业专家又相对匮乏,不能够做到在灾害发生时及时出现在现场,因此农作物无线远程监控产品在农业领域就有了用武之地。在传统农业中,人们获取农田信息的方式很有限,主要是通过人工测量,获取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例如食用菌工厂化,刚开始人们开始注意到CO2浓度,温湿度对作物生长的作用,但是不舍得在传感器和自动控制领域中出太多钱,每天浪费人力,去每个房间用CO2检测仪检测CO2浓度,自己去开启风机。而通过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有效降低人力消耗和对农田环境的影响,获取精确的作物环境和作物信息。在现代农业中,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了一张张功能各异的监控网络,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可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准确地捕捉发生问题的位置。这样一来,农业逐渐地从以人力为

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很大转变。 但是仅仅依靠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控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各项参数。不足以完成对农作物生长的实时跟踪,及时反馈各种病虫害并由专家分析解决。众多智能感知芯片监控的环境信息最终目的便是服务于农作物的健康茁壮成长,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那么怎样才能实时记录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及时处理各种病虫害又避免由于每天逐一记录数据而带来的大量的人力成本呢? 由某某市某某技术股份有线公司开发的智能农业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章设计依据与原则 2.1设计思路 智能农业监控系统以3G/wifi网络为骨架,将监控中心、远程监控工作站、数据服务器、无线移动通讯网、终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服务器为核心实现分布式多级监控,具有“经济、实用、性能价格比高、可伸缩性强”的优点。 2.2设计原则 先进性:本方案设计采用的产品和系统是当代先进计算机技术、安防技术的应用成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特别是采用OFDM 通信技术,使系统安全性、无线信道抗干扰能力、抗衰落能力大大增强,并提高了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 智能化:系统中采用的产品和平台具有智能特征,比如自主编程、记忆功能、主动检测等;前端设备与系统具备良好而可靠的通讯能力和故障自动检测、报警功能等。

视频监控系统改造项目技术方案.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背景 随着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建设使用实践的不断深入,安全技术防范已成为治安防范的重要手段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预防、发现、控制等方面,发挥着人防、物防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安全技术防范体系建设,在构建防、控、管一体化公共安全防控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平安是改革和发展的保障,是和谐的前提。 根据以上情况,结合白河县公安局五期天眼高清视频监控平台项目改造的实际需求,决定建设高清安防视频监控系统,进一步加强行政中心防控,高效,快速处置突发事件,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 (二)需求分析 白河县公安局五期天眼高清视频监控平台项目,在原有监控平台基础上采用光纤收发器组网,保证视频信号传输流畅、实时;并且可以与陕西公安视频监控及联网传输平台互联、互通、互信,实现无缝对接;所采用设备均响应招标文件所提出的性能要求;可通过网关接入社会资源,并且预留接口且满足接入GPS/GIS系统兼容等可扩展条件;前端采集设备接入县公安局监控中心的网络带宽不低于1000MHz,网络带宽应满足前端设备接入监控中心互联的带宽要求,并留有余量。 (三)建设依据 ?视频监控系统各个环节符合《陕西省安全技术防范条例》的要求。必须达到《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90)、《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标准》 (GA/T699.1~ GA/T 669.10)、《视频监控联网共享系统管理平台规范》 (DB61/T524-2011)、《视频监控联网共享系统技术规范》(DB61/T525-2011)、《陕 西省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工程建设要求》(陕公通字[2008]49号)的要求

水利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1分析

建设背景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视频通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电信、金融和物业管理等各个行业,在改善劳动条件、保障人员及财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水利作为传统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日益突出的水资源问题,已严重制约着社会发展。水利信息化建设已是刻不容缓,它是实现防汛抗旱科学指挥,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防汛抗旱决策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 随着“数字水利”时代已经到来,视频通信技术也在水利行业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实施水利设施远程视频实时监控系统建设,在闸门、重要水工建筑物以及河道、控制室、配电室等重要工程区域位置布设的图像监控点,可形象反映水流情况、重要水工设施的运行状态、水环境等情况,也可及时对可能或正在发生的汛情、旱情、险情、灾情进行动态监视,随时了解现场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补救措施确保水利设施安全运行,是保证运行安全、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工具,对领导科学决策和减少洪水灾害,缓解城市的防洪压力,保障人民

生命财产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建设目标 网真视频指挥调度系统建设目标是充分利用视频压缩技术、多媒体网络等高新技术手段,建设覆盖地市水利系统主要河湖、重要河道、水工建筑物及其管理单位的覆盖面广、技术兼容、高效实用的系统,实现视频信息的科学管理。 具体建设目标为: 水利设施管理可视化 地(市)水利局、县(区)水利局和水利设施管理处在日常管理中利用系统的远程监控功能,对分散的水利工程设施实施管理,可以通过视频监控水库的蓄水水位情况,保证水位安全;水闸、水泵站及水库溢洪道使用实时视频监控,避免误操作,做到无人值守;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分析河道水文情况,监控河道上下游及两岸情况,并监控河道的水质,防止污染。 实现视频信息资源共享 通过系统建设,各级水利管理机构可及时对可能或正在发生的汛情、险情、灾情进行动态监视,随时了解现场情况,实现地(市)水利局、县(区)水利局和水利设施管理处统一的分级管理、分级控制、分级存储、分级检索,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补救措施确保水利系统的安全运行。 在水利行业管理中发挥视频信息辅助决策作用 充分开发视频信息资源,实现决策支持的科学化。对于视频信息的管理,最终从数据处

智慧城市综合视频监控平台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综合视频监控平台 解决方案

目录 1、项目必要性及需求分析 (4) 1.1 接入需求 (4) 1.1.1 接口开放性 (4) 1.1.2 无线视频数据接入稳定性 (5) 1.2 呈现需求 (5) 1.2.1 多终端支持及实时转码 (5) 1.2.2 全屏多画面、单画面 (5) 1.2.3 GIS呈现 (5) 1.3 视频流分发功能 (6) 1.4 处理需求 (6) 1.4.1 智能识别 (6) 1.4.2 前端设备状态读取及控制 (6) 1.4.3 录像及存储功能 (6) 1.4.4 智能分析结果告警 (7) 1.4.5 子平台扩展 (7) 1.5 管理维护需求 (7) 1.5.1 摄像机状态维护 (7) 1.5.2 客户端系统支持 (7) 1.5.3 摄像头多级目录管理 (7) 1.5.4 账号登录权限管理 (8) 1.5.5 升级扩容改造管理 (8) 1.5.6 服务器状态监控、负载均衡和数据备份 (8) 1.6 系统性能需求 (8) 1.6.1 系统扩展性 (8) 1.6.2 系统鲁棒性 (8) 1.6.3 系统响应速度 (9) 1.6.4 系统接入能力和并发处理能力 (9) 1.6.5 存储能力 (9) 1.6.6 视频传输时延 (9) 1.6.7 智能分析处理能力 (9) 1.6.8 智能分析统计误报率、漏报率 (10)

2 系统架构 (11) 2.1 系统拓扑图 (11) 2.2 系统模块示意图 (12) 2.2.1 系统模块功能描述 (13) 3 系统方案 (15) 3.1 系统逻框图 (15) 3.2 子系统描述 (17) 3.2.1 接入系统 (17) 3.2.2 存储系统 (19) 3.2.3 处理系统 (24) 3.2.4 中心调度管理系统 (28) 3.2.5流媒体服务器集群 (35) 3.2.6终端设备 (39) 4 建设方案 (41) 4.1 建设方案拓扑图 (41) 4.2 软硬件部署 (42) 4.2.1 部署方式 (42) 4.2.2服务器设备和软件规划 (42) 4.3 网络通信部署 (44) 4.3.1与第三方平台的通信部署 (44) 4.3.2与第三方平台的网络部署 (44) 4.3.3与移动终端的通信部署 (45) 4.4 维护制度 (45) 4.5 前端设备命名 (45) 4.6 建设周期 (46) 4.7 应用接口和对接 (46)

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2018 XX地区XX项目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XXXXXXXXXX 有限公司 2018/8/1

系统概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行业在实际应用中对安全防范行业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而数字网络监控技术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安防和自动化管理,已被各个行业安防监控系统所广泛采用。它一方面使单位管理部门能获取各个重要场所内的情况、安全防范, 产生的大量实时信息,更有利于加强对单位的安全的管理;另一方面又可提高工作效率,达到现代化网络的管理水平。 安装数字网络监控系统,能大大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实时高度监控可视区域,做到控制现场人员的实际运作现状,实时快速的反映所发生的一切事物,便于及时应付处理突发变故事件等;达到安全防范和安全管理的宏观动态监控、微观取证的目的。 根据“数字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项目和有关部门的设计规范要求,结合我公司从事保安监控系统工程设计经验,遵循技术的先进性、系统的扩展性、整体设计的实效性和高性能价格比。在系统的设计中,强调设计的综合管理及操作性能,力求系统操作简便、实用和直观性。 系统设计强调中心监控的综合管理和操作性能,力求系统操作简便直观。一方面激活内部配置管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加强过程控制,以提高管理的水平;另一方面需要使有关部门在事后获取相关录像记录,提供有效现场证据和线索,在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面防范。 二.设计原则 2.1基本情况介绍 一共有36 个监控点。组建这样大型的系统,根据我们对监控行业的了解和丰富的工程 经验,认为其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视频监控覆盖到大楼各通道或重要区域的监控需求的地方,对其进行24小时实时视频监控,特殊区域还可以进行实时音视频监控;

智慧工地视频监控系统

智慧工地视频监控系统 1.需求分析 在事故多发的施工现场,保证施工质量、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工地的建筑材料、及设备的财产安全是建筑企业管理者关心的头等大事;每个建筑企业或者是开发商在地区或者全国都会有很多的建筑工地,这些工地分布很散,很难有足够的人力和精力去频繁的到现场去监管、检查,所以造成管理上的困难。根据上述内容,对建筑企业用户具体的需求分析如下: 远程对分散的建筑工地进行统一管理,避免使用人力频繁的去现场监管、检查,减少工地人员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及时了解工地现场施工实时情况,施工动态和进度,防范措施是否到位,特别是对于场面比较大的工地,对于重点项目企业领导也需要远程监管。 监管建筑工地现场的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的财产安全,避免物品的丢失或失窃给企业造成损失; 将施工实况展现于客户面前,向客户展现工地的建设规划和进度,达到一个宣传效果,也使得销售计划能够合理制定; 防范外来人员的翻墙入侵、越界出逃,非法入侵危险区及仓库等场所,保证工地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2.平台设计 海康威视iVMS-8700综合安防管理平台是一套“集成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平台,包含视频、报警、门禁、访客、巡查、考勤、停车场、可视对讲、动环等多个子系统。在一个平台下即可实现多子系统的统一管理与互联互

动,真正做到“一体化”的管理,提高用户的易用性和管理效率。iVMS-8700综合安防管理平台是自主研发的基于SOA系统架构的集成多系统的联网平台,采用先进的软硬件开发技术,满足系统集中管理、多级联网、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多业务融合等需求,广泛应用于综合安防领域,满足领域内弱电综合管理的迫切需求。(由于本次智慧工地涉及到的是视频监控一类,所以平台设计只介绍视频区块的内容和特点) 平台架构设计 平台架构图 综合安防管理平台从系统架构上分为设备接入层、数据交互层、基础应用层、业务实现层、业务表现层。 图1.平台架构图

智能化视频监控系统设计说明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1.传统视频监控系统的不足 20多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系统经历了3代:以视频矩阵为代表的模拟系统、以硬盘录像机为代表部分数字化的系统和以视频服务器为代表的完全数字化的系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视频监控系统与设备虽然在功能和性能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仍然受到了一些固有因素的限制,从而导致整个系统在安全性和实用性的不高,无法发挥具体的作用。主要包括如下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保安值班人员具有人类自身的弱点,在值班时间内,注意能力不可能一直高度集中,不可能全天24小时进行有效的监视,有时无法察觉安全威胁。 2)图像不能长时间显示,几乎没有一个视频监控系统会按照和摄像机数目相同的模式配置显示设备,在中大型系统中,均采用模拟视频矩阵或者数字视频矩阵采用成组切换或者通用巡视的方式把视频图像切换到显示设备上。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有大量的摄像机采集的视频图像,传输到监控中心以后,值班人员无法看到,而刚好在不显示某路视频图像的时间内就有值得注意的异常现象出现,由于值班人员并未当场发现并处理,这时,只能通过事后回放录像文件才能查找到相应的图像信息。这是由于监控视频图像的海量数据和相对较少的显示设备造成的矛盾。 3)数据分析困难,传统视频监控系统缺乏智能因素,录像数据无法被有效的分类存储,最多只能打上时间标签,或者按照某一通道的外接报警信

号或者简单的视频移动报警触发录像,数据分析工作变得非常耗时,很难获得全部的相关信息。 4)传统视频监控系统是一种“被动监控”,目前的监控系统大部分情况下都仅起到一个“录像”的工作,即将一段时间内的视频图像传输到硬盘录像机进行保存,在发生异常情况或者突发事件后,需要查找录像,找出时间发生时的视频图像,但此时损失和影响已经造成,无法挽回,完全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被动监控”。在这种意义上说,传输的视频监控系统还没有入侵报警系统实时性高和实用。 2.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个人认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定义为第四代视频监控。 智能视频能够在图像及图像描述之间建立映射关系,从而使计算机能够通过数字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来理解视频画面中的内容。视频监控中所说的智能视频技术主要指的是:“自动的分析和抽取视频源中的关键信息”。如果把摄像机看作人的眼睛,而智能视频系统或设备则可以看作人的大脑。智能视频技术借助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对视频画面中的海量数据进行高速分析,过滤掉用户不关心的信息,而仅仅为用户提供有用的关键信息,并依据设定的规则进行判断和报警,是视频监控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智能视频监控技术以常见的网络数字视频监控技术为基础,具备大家熟知的网络视频监控的优势,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还具有更大的优势: 1)全天候监控:借助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全天候24小时可靠监控,彻底改变以往完全由值班人员对监控画面进行监视和分析的模式,通过

视频监控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文/吴映霞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增大,公共环境越来越复杂,视频监控系统已经成为平安城市和智慧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监控系统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尤其受到重视。经过十年的发展,如今,这些一线城市已逐渐着力向智慧城市靠拢——智慧北京成为首都信息化发展的新形态,也是未来十年北京市信息化发展的主题,上海重点围绕公共服务领域打造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发展,广州作为全国三大互联网出口枢纽地之一,近几年构建起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基本框架,也在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和信息化建设。 在一线城市的带动下,二三线城市迎来了技防建设的发展新变化,例如广西在平安城市和智慧社区建设方面近几年取得了明显成效,与科达等国内一线厂商的合作中,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也日渐成为广西各城市监控系统的建设核心。 图像采集——应用的基础 社区是平安城市的基本单元。智慧社区的安防系统在保障人们生活安全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随着视频监控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地平安城市在最近几年的应用发展过程中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障碍,而亟需解决的问题便是如何保证采集到的图像清晰可用。 近几年来,广西智慧社区安防在前端建设上,一方面,监控点的覆盖在不断完善,实现由重点区域覆盖到全面覆盖,另一方面,则是由强调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科达在参与广西各城市平安城市建设中,力求布点与前端采集在类型上实现图像价值最大化,在前端布控过程中,除应用了形态各异的高清摄像机之外,一些特定的场所,对智能跟踪、卡口、车辆抓拍等特色前端也需求旺盛。 多形态前端获取高清图像 根据部署场景不同以及应用功能不同,智慧社区的安防系统中需要用到大量不同类型的高清IP摄像机。而各类型的前端在图像采集上各有所长,如普通高清枪机可满足大部分监控场景的最佳性价比要求,从而被大量部署在城市道路以及公共广场等场所。红外摄像机在没有外部灯光的场所可保证夜间图像效果。高清高速球凭借运转速度快、定位精准、监控方式灵活、监控范围广等特点,在高清IP 摄像机的运用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以南宁为例,项目要求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全高清化、全网络化的图像实时采集和传输,一期工程建设的2000多个高清监控点覆盖了案件多发区域、商业金融集中区域、人口密集区域和城市进出口、区域进出口、重点单位门口等各类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