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病学

口腔黏膜病学
口腔黏膜病学

口腔黏膜病学

[A1型题]

1.不属于感染性疾病的是

A.口腔结核

B.复发性疱疮性口炎

C.愿发性疱疮性口炎

D.鹅口疮

E.天疱疮

2.原发性疱疮性口炎的病因是感染了A.HSVⅠ

B.HSVⅡ

C.HIVⅠ

D.HIVⅡ

E.柯萨奇病毒A4

3.引起口腔单纯疱疹的主要致病菌为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单纯疱疹病毒

C.变形链球菌

D.柯萨奇病毒A16

E.白色念珠菌

4.疱疹性龈口炎的病因是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立克次体

E.衣原体

5.坏疽性口炎的发病原因可能是

A.局部创伤

B.维生素缺乏

C.口腔卫生不良

D.病毒感染

E.特殊细菌感染

6.I型单纯疱疹病毒复发感染的常见部位是A.颊黏膜

B.舌背黏膜

C.舌腹及舌侧缘黏膜

D.唇黏膜

E.唇红及周缘皮获

7.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成年人、老年人可引起A.唇疱疹

B.手-足-口

C.疱疮性咽峡炎

D.带状疱疮

E.水痘

8.下面哪种菌为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A.白色念珠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草绿色链球菌

D.溶血性链球菌

E.肺炎双球菌

9.与病原体侵入机体后是否致病无关的因素有A.病原体毒力

B.病原体数量

C.入侵途径与机体的适应性

D.龋病

E.机体的抵抗能力

10.不属于口腔念珠菌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为A.口干

B.烧灼感

C.疼痛

D.溃疡

E.味觉减退

11.口腔念珠菌病好发于新生儿的有

A.义齿性口炎

B.鹅口疮

C.抗生素口炎

D.念珠菌唇炎

E.念珠菌口角炎

12.哪种药物不能用于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A.2%~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

B.氯己定

C.西地碘

D.泼尼松,

E.制霉菌素

13.不会发生恶变的疾病有

A.白斑

B.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C.扁平苔藓

D.口腔红斑。

E.复发性阿弗它溃疡

14.治疗急性疱疹性龈口炎首选的全身药物为A.广谱抗生素

B.无环鸟苷

C.B族维生素

D.皮质类固醇

E.口炎冲剂

15.关于腺周口疮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损害常为多个大溃疡,罕见单发

B.溃疡直径为l~3cm或更大

C.常累及深层黏膜腺组织

D.溃疡周围组织红肿或微显隆起

E.病程可达数周至数月,愈后可留瘢痕

16.复发性口疮是一种有自限性疾病,通常轻型复发性口疮患者病程为A.2~4天

B.7~10天

C.1个月

D.数月

E.一年之内

17.发作不频繁的较大的孤立阿弗它溃疡,用何种药物烧灼可促进愈合并止痛A.3%碘酊

B.70%酒精

C.50%三氯醋酸

D.3%过氧化氢

E.碘伏

18.治愈后会留下瘢痕的疾病是

A.创伤性血疱

B.口炎型口疮

C.疱疮性口炎

D.腺周口疮

E.血管神经性水肿

19.以下哪项不能作为鉴别复发性疱疮性口炎和复发性疱疮样口炎的依据A.病损位置

B.发病年龄

C.病损大小

D.病损数目

E.性别

20.复发性口腔溃疡在临床上可分为以下哪几型A.轻型、口炎型、巨型

B.轻型、疱疹型、重型

C.轻型、疱疹型、坏死型

D.普通型、特殊型

E.充血型、溃疡型、坏死型

21.疱疹性龈口炎多见于

A.6个月~3岁婴幼儿。

B.学龄前儿童

C.青少年

D.中年人

E.老年人

22.与口角糜烂无关的因素

A.B族维生素缺乏,导致营养不良

B.细菌感染

C.先天遗传

D.真菌感染

E.老年无牙患者,牙合间距缩短

23.地图舌是一种

A.慢性增生性舌炎

B.急性萎缩性舌炎

C.慢性萎缩性舌炎

D.病毒感染性舌炎

E.慢性营养不良性舌炎

24.白斑的好发部位是

A.口底黏膜

B.舌腹黏膜

C.颊、舌黏膜

D.软、硬腭黏膜

E.唇红及唇黏膜

25.组织学表现为恶性者所占比例很高的疾病是A.白斑

B.红斑

C.扁平苔藓

D.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E.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26.梅毒的病原体是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螺旋体

E.寄生虫

27.治疗梅毒首选

A.红霉素

B.氯霉素

C.金霉素

D.青霉素

E.链霉素

28.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A.巨细胞病毒

B.EB病毒

C.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E.单纯疱疹病毒

29.以下哪项不是舌体上分布的乳头

A.轮廓乳头

B.叶状乳头

C.丝状乳头

D.切牙乳头

E.菌状乳头

30.下列哪项与沟纹舌和肉芽肿性唇炎组成梅罗综合征A.面神经麻痹

B.三叉神经痛

C.迷脂症

D.菱形舌

E.地图舌

31.关于颗粒型白斑下列哪项肯定是

A.属于均质型白斑

B.一般不伴有溃疡

C.甲苯胺蓝染色阴性

D.属于非均质型白斑

E.很少伴有白色念珠菌感染

32.白斑的诊断最确切的是

A.组织病理检查

B.血液生化检查

C.家族史

D.临床检查

E.直接免疫荧光检查

33.下列哪项不是扁平苔藓的口腔表现

A.糜烂

B.水疱

C.丘疹

D.斑块

E.皲裂

34.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好发于口腔黏膜的

A.颊部黏膜

B.舌背黏膜

C.下唇黏膜。

D.上唇黏膜

E.上腭黏膜

35.维生素B缺乏除有口角炎外,还表现为

A.鼻炎、唇炎

B.鼻炎、舌炎

C.舌炎、唇炎

D.咽炎、唇炎

E.鼻炎、咽炎

36.毛舌发生在

A.舌背

B.舌尖

C.舌根

D.舌缘

E.口底

37.不是HIV相关性牙周病的是

A.牙龈线性红斑

B.HIV相关性牙周炎

C.急性坏死性牙龈炎

D.坏死型牙周炎

E.坏死性口炎

38.以下哪项不是丝状乳头萎缩的原因

A.贫血

B.舔舌习惯

C.维生素B缺乏

D.真菌感染

E.地图舌

39.下列各项除了哪项以外不是口角炎的常见症状A.皮肤、黏膜充血

B.黏膜丘疹

C.口角湿白

D.口角皲裂

E.口角糜烂

40.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在皮肤的典型表现是

A.多形红斑.

B.蝶形红斑

C.靶形红斑

D.疱形红斑

E.萎缩性红斑

【A2型题】

1.患者,女,8个月,3天前出现轻度发热、流涎、拒食、烦躁不安。昨日出现口腔黏膜广泛充血水肿,有成簇小水疱及小溃疡。今日形成大面积糜烂,患儿疼痛、拒食、哭闹。拟诊断为

A.疱疮样口炎

B.多形红斑

C.原发性疱疹性口炎

D.复发性疱疹性口炎

E.重型口疮

2.患者,女性,36岁,主诉上唇中份疼痛3天,进食刺激性食物可加剧疼痛。口腔检查:相对右上第一中切牙唇侧黏膜见一直径为2mm溃疡,上覆假膜,溃疡基底充血,触痛明显,基底柔软。主诉近似病史约3年,每年发作8~10次,溃疡7~10天可自行愈合。拟诊断为

A.盘状红斑狼疮

B.天疱疮

C.轻型口疮

D.重型口疮

E.多形红斑

3.患者,男,23岁,一周来熬夜备考,前日出现乏力不适,开始并没有在意,觉左口角区有烧灼感、痒感、张力增加。晚上出现成簇的小水疱7~8个,周围发红,不适感明显。今日疱破后糜烂结浅黄结痂,触之有清亮液体流出。回忆几年前口角曾有类似病损出现。拟诊断为

A.天疱疮

B.疱疮样口炎

C.原发性疱疹性口炎

D.复发性疱疹性口炎

E.手-足-口病

4.女性患者,40岁,患病前有感冒史,前天唇周感觉灼痒半天后出现红斑及成簇的饱满小水疱,张力大且疱液清亮,一天后疱破糜烂后结痂。拟诊断为

A.口角炎

B.盘状红斑狼疮

C.唇疱疹

D.扁平苔藓

E.鹅口疮

5.患者女婴,4个月,1周来口腔黏膜出现白色凝乳状的斑点及斑块,可擦掉。患儿啼哭,哺乳困难。应怀疑为

A.鹅口疮

B.复发性龈口炎

C.疱疹性龈口炎

D.球菌性口炎

E.克隆病

6.男性患者,39岁,口内多处溃疡,疼痛不能进食。检查见唇颊及舌缘黏膜有小米粒的溃疡十余个,散在分布,周围黏膜广泛充血红肿。以往曾有多次类似病史发作。该患者应诊断为

A.天疱疮

B.疱疹性龈口炎

C.自塞病

D.带状疱疹

E.疱疹样口疮

7.女性患者,56岁,佩戴全口义齿一年.近日义齿区黏膜疼痛不适,影响进食活动。检查:在上颌义齿腭侧面区域黏膜呈亮红色、水肿,有斑点状假膜。涂片见孢子和菌丝,患者同时有口角炎。该患者应诊断为

A.球菌性口炎

B.扁平苔藓

C.白斑

E.义齿性口炎

8.男性患者,24岁,主诉舌部疼痛4天,进食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可加剧疼痛。检查见左舌缘及舌腹有一直径1mm溃疡,“黄红凹痛”表现,基底柔软,有复发史。溃疡一周左右可自行愈合。拟诊断为

A.疱疹性口疮

B.球菌性口炎

C.轻型口疮

D.重型口疮

E.多形红斑

9.女性患者,38岁,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近来溃疡此起彼伏影响进食及工作.经检查诊断为疱疹样口疮。下列治疗措施不妥者是

A.氯己定溶液含漱

B.西地碘

C.0.5%达克罗宁

D.转移因子

E.氨苯砜

10.男性患者,48岁,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此次右颊黏膜已溃疡20天,仍疼痛不适明显。检查见牙周及牙齿健康,右颊黏膜近磨牙后垫见一深在溃疡,火山口状深至肌层,直径Icm左右.周围充血明显。拟诊断为

A.轻型口疮

B.单纯疱疹

C.癌性溃疡

D.腺周口疮

E.疱疹样口疮

11.男性患者,24岁,双颊出现白色条纹病损半年。查:双颊及下唇内侧黏膜有条形白纹。临床应诊断为

A.球菌性口炎

B.扁平苔藓

C.癌性溃疡

E.白色念珠菌病

12.女性患者,65岁.发现舌背红色斑块1年,病损时常变换位置,无自觉症状,偶有刺痛。患者可能的诊断不可能是

A.游走性舌炎

B.地图样舌炎

C.地图舌

D.剥脱性舌炎

E.萎缩性舌炎

13.女性患者.41岁,下唇糜烂半年不愈。临床见下唇唇红缘有一lcm×1.5cm 红色萎缩斑,中央凹陷,边缘隆起有放射状白色角化条纹。口内未见其他病损。下列因素中可能与患者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内分泌因素

B.消化道因素

C.心血管

D.冷热刺激

E.日光照射

14.男性患者,39岁。出现口腔溃疡1周,经检查舌背有一钱币大小孤立溃疡,表面有棕色薄痂,触之有软骨样感觉。患者承认与另一梅毒患者有性接触史。该患者的病损属于

A.二期梅毒损害

B.一期梅毒损害

C.先天梅毒损害

D.后天梅毒损害

E.三期梅毒损害

15.女性患者,56岁。舌背后1/3处存在散在肿大突起,轮廓清晰,发红。疼痛不明显,患者无意间发现,恐慌来诊。患者的诊断为

A.叶状乳头炎

B.菌状乳头炎

C.轮廓乳头炎

D.舌癌

E.丝状乳头炎

16.女性患者,42岁,下唇唇红发生椭圆形红斑糜烂,边缘稍隆。周边有红晕并见毛细血管扩张及红晕周围呈放射状排列的细短白纹。病损区超出唇红缘累及皮肤,唇红与皮肤界限消失。拟诊断为

A.糜烂性唇炎

B.唇扁平苔藓

C.唇盘状红斑狼疮

D.腺性唇炎

E.变态反应性唇炎

17.男性患者,45岁,发现左颊黏膜白色斑块1个月,临床检查:除左颊孤立性白色斑块外未发现其他病损。下列哪项提供的信息不足以作为本病的发病因素A.吸烟习惯’

B.病损局部机械刺激

C.白色念珠菌感染

D.唾液pH值偏高

E.嗜酒习惯

18.男性患者,63岁,左颊黏膜出现一白色斑块,均质状,不能被擦去,触诊无明显疼痛,涂片镜检三次未找到芽孢或菌丝,左下尖牙至第一磨牙为不良修复体,无吸烟、酗酒史。治疗措施不妥者是

A.去除不良修复体

B.口服维生素A

C.0.2%维A酸局部涂擦

D.硝酸银局部处理白色斑块,以促进斑消退

E.定期随访,如出现恶变指征,可考虑早期手术切除

19.女性患者,55岁.右上后牙牙龈反复起疱,探针不能探入疱周围黏膜下。可发现抗基底膜区抗体的方法是

A.直接免疫荧光检查

B.间接免疫荧光检查

C.脱落细胞检查

D.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

E.组织病理学检查

20.女性患者,38岁,自觉左颊黏膜粗糙半月,有时伴有刺激痛。临床检查见双颊黏膜有网状条纹,左颊黏膜充血。以下哪项还可以作为诊断依据

A.鼻充血

B.眼结膜充血

C.外阴溃疡史

D.月经紊乱

E.皮肤有Wickham纹

[B1型题]

(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病因不清,多种因素作用

B.真菌感染

C.局部刺激

D.长期使用激素、免疫力降低、婴幼儿

E.病毒感染

1.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

2.雪口病的病因

(3~5题共用备选答案)

A.轻型口疮

B.疱疹型溃疡

C.腺周口疮

D.疱疹性口炎

E.白塞综合征

3.复发性口疮,按临床分型,溃疡少于3~5个,直径<5mm,症状轻的称4.溃疡扩大,直径1~2cm,深及黏膜腺,呈“弹坑状”损害,称

5.复发性口疮同时或先后交替出现眼、外生殖及皮肤病变,称

(6—8题共用备选答案)

A.内分泌失调

B.舔唇不良习惯

D.残根残冠刺激

E.消化不良

6.慢性唇炎的病因

7.创伤性溃疡的病因

8.疱疹性口炎的诱因

(9~11题共用备选答案)

A.牙龈

B.颊黏膜

C.上腭

D.舌背

E.下唇唇红

9.扁平苔藓的好发部位为

10.类天疱疮的好发部位为

11.盘状红斑狼疮的好发部位为

[A3/A4型题]

(1~4题共用题干)

患儿,男性,1岁,发病2日,起初低热乏力,流涎、拒食。今起口腔黏膜广泛充血且有成簇小水疱及小溃疡,很快形成大面积糜烂。患儿疼痛、哭闹,检查可见病损集中在口腔前部,未累及牙龈。

1.拟诊断为

A.复发性口疮

B.原发性疱疹性口炎

C.多形红斑

D.手-足-口病

E.带状疱疹

2.临床症状分期不包括

A.前驱期

B.充血期

C.水疱期

D.糜烂期

3.病因为

A.真菌感染

B.HSVII感染

C.柯萨奇A4型病毒

D.HSV工感染

E.柯萨奇A16型病毒

4.不适当的治疗方法是

A.阿昔洛韦

B.聚肌胞

C.转移因子

D.漱口液

E.泼尼松

(5~7题共用题干)

女性患者,21岁,主诉舌尖疼痛4天,进食及说话可疼痛加重。检查可见舌尖中份及舌腹黏膜有一直径2.5mm溃疡3个,周围充血明显,上覆黄色假膜,触痛明显,基底柔软。7年来溃疡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近几月发作次数增多,溃疡数目增加,愈合时间延长。

5.拟诊断为

A.疱疹样口疮

B.轻型口疮

C.天疱疮

D.重型口疮

E.疱疹性口炎

6.非本病病损的好发部位

A.颊黏膜

B.唇黏膜

C.舌黏膜

D.牙龈黏膜

E.口底黏膜

7.对于本病病因比较恰当的描述为

A.完全是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问题

B.由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

C.完全是遗传因素决定的

D.完全是环境因素引起的

E.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8~10题共用题干)

男性患者,68岁,口腔溃疡一月左右不见好转,疼痛明显。影响咀嚼及说话等活动。检查见牙周情况尚可.牙齿排列基本整齐,右下第二磨牙残冠边缘锐利,牙体中心可见大块牙龈息肉,相对舌缘见一深在溃疡,直径1.2cm左右.边缘轻度隆起,色泽灰白,触痛并不明显。

8.拟诊断为

A.轻型口疮

B.癌性溃疡

C.天疱疮

D.腺周口疮

E.创伤性溃疡

9.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为

A.口服抗生素

B.迅速活检

C.拔除残冠

D.氯己定含漱

E.局部涂消炎防腐药

10.本病的病因为

A.化学性灼伤

B.自伤性刺激

C.冷热刺激伤

D.非自伤性刺激

E.非机械刺激引起

(11~14题共用题干)

男性患者,65岁.双侧口角糜烂1月余。临床检查见口内无牙颌,垂直距离短,双口角皮肤黏膜充血、湿白、皲裂。

11.欲确定该病的病因应进行以下检查,除了

A.甲苯胺蓝染色

B.细菌培养

C.口角涂片

D.真菌培养

E.血清维生素水平测定

12.垂直距离变短可造成

A.口角潮湿

B.口角干燥

C.营养不良

D.不引起口角病变

E.口内不适

13.确定患者有无白色念珠菌感染应

A.查见念珠菌孢子

B.查见念珠菌丝

C.根据临床症状

D.根据病理结果

E.根据血清抗体测定结果

14.欲确定患者有无球菌感染应

A.根据病理结果确诊

B.根据临床症状确诊

C.根据以往病史确诊

D.根据细菌培养确诊

E.根据药敏试验确诊

(15~17题共用题干)

女性患者,43岁,下唇糜烂半年不愈。临床见下唇唇红缘lcm×2cm红色萎缩斑,中央凹陷,边缘隆起有放射状白色角化条纹。口内未见他处病损。15.患者最常见的皮肤病损部位是

A.前胸

B.腰背

C.四肢

D.躯干

E.头面部

16.下列哪项不是该病的病理表现

A.出现棘层角质栓

B.棘层变薄

C.固有层淋巴细胞浸润带

D.出现胶原小体

E.胶原纤维变性

17.哪项对患者所做检查没有帮助

A.过敏试验

B.组织病理检查

C.免疫病理检查

D.血清抗体检查

E.皮肤病损检查

(18~20共用题干)

女性患者,43岁,自觉左颊黏膜粗糙1个月,有时伴刺激痛。临床检查见双颊黏膜有网状白色条纹,左颊有黏膜充血。

18.以下哪项对诊断最为重要

A.直接免疫荧光检查

B.组织病理检查

C.脱落细胞涂片检查

D.病损组织细胞培养

E.病损组织甲苯胺蓝染色

l9.下列哪项不是患者所患疾病的组织病理表现

A.胶原纤维变性

B.出现胶样小体

C.上皮不全角化

D.基底细胞液化变化

E.固有层结缔组织中有密集的淋巴细胞浸润带

20.与患者所患疾病发病因素无关的是

A.心理因素

B.感染因素

C.创伤因素

D.免疫因素

E.遗传因素

口腔粘膜病(完整版)

口腔粘膜的组织结构 上皮角质细胞由表入里分为四层 1、角化层:细胞核及细胞器消失,均质的角化蛋白(嗜酸性) 2、颗粒层:细胞核浓缩,细胞扁平(嗜碱性) 3、棘层:细胞体积大,层数最多,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最活跃(层次最多) 4、基底层:是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有增殖能力,和深部棘层细胞都称为生发层(增值) 上皮非角质细胞由基底层、棘层、中间层、表层构成。 包括黑色素细胞、梅克尔细胞(位于基底层,触觉感受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位于基底层和棘层,免疫功能细胞)——因细胞不着色,称为透明细胞 口腔粘膜病 第一节、口腔粘膜的基本病理变化 1、过度正角化 棘层增厚明显,细胞核消失 过度不全角化 增厚的角化层残留细胞核 2、角化不良(错角化) 含义:在上皮的棘层或基底层出现角化珠 可分为两种: 一种为良性角化不良,指在棘层高度增生的上皮组织钉突中出现,如白斑; 一种为恶性角化不良,见于重度异常增生,见于原位癌或鳞状细胞癌 3、上皮异常增生 基底核消失;核质增加;上皮钉突呈滴状;细胞多形性;核分裂增多;棘层出现角化团 4、棘层松解 棘层细胞桥溶解、张力原纤维断裂,细胞解离,形成裂隙 多见于天疱疮 5、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 基底细胞内水肿,胞浆呈空泡状,严重时细胞液化、溶解、破碎、消失 常见于扁平苔藓、红斑狼疮 角质层:上皮的最浅层.细胞扁平,细胞器消失, 胞质内充满角质蛋白,染成红色均质状 正角化:角化细胞中胞核完全消失者 不全角化:角化细胞中胞核固缩而未消失者 空泡性变: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肿大,胞质清亮,呈空泡状(本质属于水变性). 液化:细胞液化溶解而破碎 (本质属于液化性坏死).

完整word版口腔粘膜病学个人整理

第一章口腔粘膜病學概論 口腔黏膜病oral mucosal diseases:是涵蓋主要累及口腔黏膜組織の類型各異、種類眾多の疾病總稱。 分類:被覆黏膜、咀嚼黏膜、特殊黏膜 結構:上皮層(基底層、棘層、粒層、角化層)、基底膜、固有層、黏膜下層 功能:屏障保護功能(唾液屏障、上皮屏障、免疫屏障)感覺功能、溫度調節及分泌功能等 ★口腔黏膜病の基本特點 (1)性別:某些疾病具有明顯の性別差異,如RAU發生於女性者明顯多於男性 (2)年齡:如RAU好發於青壯年 (3)部位:口底-舌腹のU形區、口角內側三角形區域、軟齶複合體為危險區域 (4)損害:更迭性與重疊性、部位の差異性、病損の共存性(同一疾病在不同階段可出現不同類型の損害稱為更迭性;不同疾病在不同階段出現相同の損害稱為重疊性) (5)診斷方法:除了結合臨床病損進行診斷,還常需結合病理,有時還需要治療性診斷 (6)治療: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局部疾病全身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 (7)轉歸:大多預後良好,某些也有癌變の可能 ★口腔黏膜病の基本臨床病損 (1)斑macule與斑片patch:指皮膚黏膜上の顏色改變,常較周圍顏色變深,直徑小於2cm稱為斑,大於2cm稱為斑片。斑與斑片一般不高出黏膜表面,不變厚,亦無硬結。 (2)丘疹papule:黏膜上小の實體性突起,針頭大小,直徑一般小於1cm。基底形狀為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形狀可以為尖形、圓形或扁平形,顏色呈灰白色或紅色,消退後不留痕跡。扁平苔蘚為典型の丘疹。 丘斑plaque:多數由多個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徑大於1cm,其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堅實の病損,為白色或灰白色,表面比較平滑或粗糙,可看到有溝裂將病損分割開。白斑和癌可呈現丘斑病損 (3)皰vesicle:黏膜內貯存液體而成皰,呈圓形突起,直徑小於1cm;大於1cm稱為大皰bulla;由膿性物取代透明の皰液稱為膿皰pustule。 上皮內皰——皰在上皮內稱為上皮內皰,只有上皮の部分形成皰壁,皰壁較薄而柔軟 上皮下皰——皰在上皮下稱為上皮下皰,上皮全層構成皰壁,皰壁較厚。 (4)潰瘍ulcer:是黏膜上皮の完整性發生持續性缺損或破壞,表層壞死脫落而形成凹陷。(5)糜爛erosion:是黏膜の—種表淺缺損,為上皮の部分損傷,不損及基底細胞層。 (6)結節nodule:是一種突起於口腔黏膜の實體病損,為結締組織團塊,迫使其表面上皮向外突起,形成表淺損害,其大小不等,形狀不定,一般為5cm,顏色從粉紅至深紫色。 (7)腫瘤tumor:是一種起自黏膜而向外突起の實質性生長物,其大小、形狀、顏色不等。(8)萎縮atrophy:為組織細胞の體積變小,但數量不減少。可呈現發紅の病變,上皮變薄發紅,表面覆蓋の上皮變薄,結締組織內豐富の血管分布清楚可見,病變部位略凹陷,特有の一些上皮結構消失,被一薄層上皮所取代。 (9)皸裂rhagades:為黏膜表面の線狀裂口,由炎性浸潤使組織失去彈性變脆而成。 (10)假膜pseudomembrane:為灰白色或黃白色膜,由炎性滲出の纖維素、壞死脫落の上皮細胞和炎性細胞聚集在一起形成,可以擦掉。 (11)痂crust:為纖維素性及炎性滲出物與上皮表層粘連凝固而成,多為黃白色痂皮。

口腔黏膜病学_题库

口腔粘膜病题库-选择题 1、下列对基底膜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基底膜的超微结构是一种膜 B、基底膜是胶原纤维与致密板、透明板连接的纤维复合物 C、基底膜是上皮和结缔组织的界面结构 D、基底膜主要有支持、连接和固着作用 E、基底膜是半透膜,便于物质交换 答案:A 2、口腔粘膜防御屏障包括 A、唾液屏障 B、上皮屏障 C、免疫细胞屏障 D、免疫球蛋白屏障 E、以上都是答案:E 3、粘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称为 A、萎缩 B、坏死 C、溃疡 D、假膜 E、丘疹 答案:C 4、糜烂是 A、粘膜表面的线状裂口 B、粘膜上的实体性突起 C、粘膜内贮存液体 D、粘膜上较局限的颜色异常 E、粘膜上皮的表浅缺损 答案:E 5、口腔粘膜疱性损害疱壁的厚薄取决于 A、疱内液量多少 B、疱的部位在皮下还是皮内 C、疱的数量 D、疱的大小 E、疱基底炎性反应的严重程度 答案:B 6、萎缩是 A、粘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 B、上皮变薄 C、上皮的部分损伤 D、粘膜上较局限的颜色异常 E、粘膜表面的线状裂口 答案:B 7、复发性唇疱疹愈合后 A、留瘢痕,无色素沉着 B、留瘢痕,有色素沉着 C、不留瘢痕,无色素沉着 D、不留瘢痕,有色素沉着 E、以上都不对 答案:D 8、复发性唇疱疹的治疗,最有效的是局部使用 A、氢化可的松乳膏 B、新霉素乳胶 C、0.01%硫酸镁湿敷 D、5%无环鸟苷软膏 E、杆菌肽软膏 答案:D 9、下述哪一项临床表现符合口腔粘膜带状疱疹 A、散在分布的单个小溃疡 B、各处成簇小水疱 C、单侧性皮肤-粘膜疱疹,沿三叉神经分支排列,且疼痛明显 D、广泛糜烂 E、单个或几个大小不等的水疱 答案:C 10、颞下部皮肤发生带状疱疹,说明损害累及三叉神经哪一支 A、第一支 B、第二支 C、第三支 D、第一支及第二支 E、第二支及第三支 答案:B

口腔医学考试重点

口腔医学 题型:填空——20分 选择——30分 名解——10分 简答——40分 1.在口腔内,以牙列为分界线,将口腔分为牙列内的固有口腔和牙列外周的口腔前庭两部 分。口腔前庭由牙列、牙槽骨及牙龈与其外侧的唇、颊组织器官构成,因此唇、颊器官的表面形态即为口腔前庭的表面形态。 2.牙组织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钙化的硬组织和牙髓腔内的软组织牙髓组成。牙 釉质是人体中最硬的一种组织。 3.从萌出时间和次序来看,一般从6岁至12岁,口腔内乳牙逐渐脱落,恒牙相继萌出, 恒牙和乳牙发生交替,此时口腔内既有乳牙,又有恒牙,这种乳、恒牙混合排列于牙弓上的时期成为混合牙列期。 4.上颌动脉(颌内动脉)位置较深。自颈动脉分出,向内前方走行,经下颌骨髁突颈部内 侧至颞下窝,分布于上、下颌骨和咀嚼肌。行颞下颌关节区手术时易伤及该动脉,应特别小心。 5.口腔检查常用的器械为:口镜、镊子、探针及其他(如挖匙)。 6.牙髓活力测试:临床上常用牙髓对温度或电流的不同反应来协助诊断牙髓是否患病,病 变的发展阶段,以及牙髓的活力是否存在。正常情况下,牙髓对20℃~50℃之间的温度刺激不产生反应。一旦发生炎症,则对温度刺激反应敏感;如发生变性或坏死,则反应迟钝或消失。 7.X线牙片检查又称根尖片,为临床最常用于牙影像检查的X线片,是口腔颌面部应用最 广泛的一种检查方法。体层摄影检查技术分为平面体层摄影和曲面体层摄影,用于口腔颌面部检查的曲面体层摄影检查又称全景X线片检查,是体层摄影技术应用于口腔颌面部检查的最主要方法。 8.口腔卫生保健的方法:刷牙、漱口、洁牙间隙、牙龈按摩、龈上洁治术。 9.龋齿是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临 床特征是牙体硬组织,包括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在颜色、形态和质地等方面均发生变化。 10.龋齿的病因:①口腔致龋菌群的作用;②蔗糖等适宜的细菌底物;③敏感的宿主;④在 口腔滞留足够的时间。这是龋病病因的四联因素理论。 11.四环素牙初呈黄色,在阳光照射下呈现明亮的黄色荧光,以后逐渐由黄色变成棕褐色或 深灰色。四环素还可在母体通过胎盘引起乳牙着色。前牙比后牙着色明显,乳牙比恒牙着色明显。四环素牙对牙的影响主要是着色,有时也合并釉质发育不全。 12.牙隐裂临床表现:表浅常无明显症状,较深时则遇冷热刺激敏感,或有咬合不适感。深 达牙本质者,多有慢性牙髓炎症状,有时也可急性发作,并出现定点性咀嚼剧痛。13.急性牙髓炎临床特点是发病急,疼痛剧烈。临床表现:①疼痛剧烈,疼痛性质具有下列 特点:自发性阵痛;夜间疼痛加剧;温度刺激疼痛加剧;疼痛不能定位。②患牙可查及极近髓腔的深龋、填充物、深牙周袋或外伤等。③探诊常可引起剧烈疼痛,有时可探及微小穿髓孔。④温度测验时,患牙的反应极其敏感。⑤处于晚期炎症的患牙,可出现垂直方向的轻度叩痛。

口腔粘膜病(完整版)教学文案

口腔粘膜病(完整版)

口腔粘膜的组织结构 上皮角质细胞由表入里分为四层 1、角化层:细胞核及细胞器消失,均质的角化蛋白(嗜酸性) 2、颗粒层:细胞核浓缩,细胞扁平(嗜碱性) 3、棘层:细胞体积大,层数最多,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最活跃(层次最多) 4、基底层:是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有增殖能力,和深部棘层细胞都称为生发层(增值) 上皮非角质细胞由基底层、棘层、中间层、表层构成。 包括黑色素细胞、梅克尔细胞(位于基底层,触觉感受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位于基底层和棘层,免疫功能细胞)——因细胞不着色,称为透明细胞 口腔粘膜病 第一节、口腔粘膜的基本病理变化 1、过度正角化 棘层增厚明显,细胞核消失 过度不全角化 增厚的角化层残留细胞核 2、角化不良(错角化) 含义:在上皮的棘层或基底层出现角化珠 可分为两种: 一种为良性角化不良,指在棘层高度增生的上皮组织钉突中出现,如白斑; 一种为恶性角化不良,见于重度异常增生,见于原位癌或鳞状细胞癌 3、上皮异常增生 基底核消失;核质增加;上皮钉突呈滴状;细胞多形性;核分裂增多;棘层出现角化团 4、棘层松解 棘层细胞桥溶解、张力原纤维断裂,细胞解离,形成裂隙 多见于天疱疮 5、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 基底细胞内水肿,胞浆呈空泡状,严重时细胞液化、溶解、破碎、消失 常见于扁平苔藓、红斑狼疮 角质层:上皮的最浅层.细胞扁平,细胞器消失, 胞质内充满角质蛋白,染成红色均质状 正角化:角化细胞中胞核完全消失者 不全角化:角化细胞中胞核固缩而未消失者

6、疱 粘膜或皮肤内液体的贮存形成半圆形的突起 口腔粘膜其他地方的庖形成后易破裂,不易结痂皮 分类:按内容物(水疱、血疱、脓疱) 按大小(5mm 为标准,大疱、小疱) 疱疹:小的水疱聚集成簇. 7、糜烂 机械刺激或药物烧伤引起 上皮浅层破坏,未侵及上皮全层 糜烂面一般鲜红,表面平滑而湿润,可有疼痛 8、溃疡 粘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脱落形成凹陷;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 溃疡累及上皮层,不留瘢痕,累及粘膜下层,可留瘢痕 9、斑 是粘膜或皮肤上的颜色异常,范围局限,大小不一; 不高起,不变厚,也无硬度的改变,可为暂时性或永久性 如红斑(粘膜固有层的血管充血)、黑斑(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增多) 10、丘疹 消失后不留痕迹 表现:①上皮增生;②浆液渗出;③炎症细胞浸润 肉眼:黏膜或皮肤上突起的小疹,大小不等,针头或粟粒样大,红色或灰白色,质较硬 镜下:上皮增厚,表层可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固有层有浆液渗出及炎细胞浸润 第二节口腔粘膜病 一、白斑(P208)癌前病变 1、定义: 指发生在粘膜表面的白色斑块,不能被擦掉,也不能被诊断为其他任何疾病者。 2、病因:局部长期刺激(吸烟、咀嚼槟榔、不良修复体等) 如何鉴别充血与出血? 破片压迫法,消失充血; 仍有血,出血。

口腔疾病考点总结

口腔疾病考点总结 龋病 龋病的概述 ·定义:一种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病因学:四联因素学说 牙菌斑—龋病发病最重要因素 获得性膜形成和细菌初期聚集—细菌迅速生长繁殖—菌斑成熟 处理要点 药物疗法 充填

健康指导 有效控制菌斑,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每次刷牙2~3分钟。正确使用牙线,清除牙齿邻面的菌斑。 控制蔗糖的摄入量,少吃精制的碳水化合物食品,如蔗糖、饼干、糕点、含糖饮料等。纤维素性食物如蔬菜、肉类等,对牙面有机械性摩擦和清洗作用,而且不容易发酵,有阻抑龋病发生的作用。 指导患者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龋病。 急性牙髓炎 病因 感染 牙齿发育缺陷、牙折、楔状缺损、牙隐裂 药物、充填材料和方法选用不当

钻磨牙齿时产生的高温 症状——疼 自发性、阵发性痛 疼痛常在夜间发作 放射性或牵涉性痛 温度刺激使疼痛加剧,化脓期时,冷刺激可使疼痛缓解鉴别诊断 深龋:不疼 三叉神经痛:扳机点 处理要点 应急处理 牙髓治疗 牙髓切断术、根尖诱导成形术 根管治疗

慢性龈缘炎 患者常在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一般无自发性出血。有些患者有牙龈肿胀不适及口臭等症状。 游离龈和龈乳头呈鲜红或暗红色,龈缘变厚可出现糜烂和肉芽增生,龈乳头变圆钝,质地松软,触之易出血。 龈沟探诊深度可达3mm以上,形成龈袋,但无附着丧失。 处理要点 洁治术 消除造成菌斑滞留和刺激牙龈的因素 可配合局部药物治疗 1%过氧化氢溶液或0.12%~0.2%氯己定溶液,每日含漱2次,每次10ml,含漱1分钟。

口腔黏膜病学重点(相关知识)

口腔黏膜病学重点 第一章口腔黏膜病学概论 ·口腔黏膜:口腔内的湿润衬里 ·口腔黏膜病:主要累及口腔黏膜组织的类型各异,种类众多的疾病的总称 ·口腔黏膜病学:研究口腔黏膜病的基础理论和临床诊治的学科 ·癌前病变:一种比正常组织发生癌的可能性更大,在形态学上已有变化的组织,如白斑、红斑。 ·癌前状态:处于常态,但伴有癌变危险。如口腔扁平苔藓,黏膜下纤维性变 ·口腔黏膜的危险区域: 口底舌腹U型区 口角内侧三角区 软腭复合体 ·基本临床病损: (1)斑:皮肤黏膜不高出表面的颜色改变,直径小于2cm (2)丘疹:黏膜上小的实体性突起,直径小与1cm (3)疱:黏膜内贮存液体而成疱,直径小于1cm,分为上皮内疱和上皮下疱 (4)溃疡: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表层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浅层溃疡只破坏上皮层,愈合后无瘢痕。 (5)糜烂:黏膜浅表的部分上皮损伤,不损及基底细胞层 (6)萎缩:组织细胞的体积变小,数量不减少 (7)皲裂:黏膜表面线状裂口,由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 (8)假膜:灰白色或者黄白色,由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而形成的膜 (9)痂:凝固的组织和血浆与上皮表层粘连而成 (10)鳞屑:已经或即将脱落的表皮角质细胞 第二章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疱疹性口炎,疱疹样口炎,带状疱疹,手足口病的鉴别 疱疹性口炎疱疹样口炎带状疱疹手足口病 病原体单纯疱疹病毒 (HSV)I型多,II 型少 水痘-带状疱疹病 毒(VZV) Cox A16,EV71 好发年龄6个月—2岁婴幼 儿 10—30岁成年人3岁以下幼儿 好发部位口腔黏膜任何部位胸腹,腰部,老年离心性分布,口腔

(完整word版)口腔粘膜病学整理笔记

口腔粘膜病学 第一章口腔粘膜病概论 前言口腔粘膜组织的病变,除局部原因引起损害外,往往是全身性疾病的口腔表征,有时甚至是早期或唯一的表现。口腔粘膜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其病种繁多,有常见、少见、罕见的病种,常有同病异症,或异病同症的表现,有许多口腔粘膜的诊断又含有一些边缘学科的内容。在讲解过程中,侧重于口腔基本病损、全身症状、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一节概述 口腔粘膜病(oral mucosal diseases):是指发生在口腔粘膜及口腔软组织的类型各异、种类众多的疾病。但口腔肿瘤及牙龈炎症除外,归颌面外科及牙周科诊治。 特点:临床病损多样,病因复杂,病种繁多。常具有性别特点、年龄特点、部位特点、病损特点、治疗特点、转归特点等。 第二节口腔粘膜的组织结构、分类及功能 一、组织结构: 上皮-复层鳞状上皮。从表层向下依次分为角化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基底细胞层。 固有层-上皮和结缔组织交替伸入部分。分乳头层和网状层。该层对上皮起到支持、营养等功能。 基底膜-连接上皮和结缔组织的部分。形成的交错面可以分散表层所承受的机械压力。 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提供上皮营养,有血管、神经、淋巴管、腺体、脂肪组织等。二、分类: 被覆粘膜-仅起覆盖作用。如唇、颊、口底、舌腹、软腭等。 咀嚼粘膜-有耐摩擦的能力。如硬腭和附着龈表面。 特殊粘膜-为覆盖在舌背表面的粘膜。表面粗糙,有许多乳头突起,粘膜表层主要是正角化,无粘膜下层。舌肌纤维可伸入基底膜内。 三、口腔粘膜的功能: 1.屏障保护功能 口腔粘膜防御屏障包括物理化学屏障和免疫屏障。 ①唾液屏障:唾液形成了口腔粘膜的第一道屏障。 ②上皮屏障:完整的粘膜上皮是阻止异物、微生物进入深层组织的天然生理屏障。 ③免疫细胞屏障:上皮内的淋巴细胞包括抑制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B淋巴细胞,在受到抗原刺激后发生增殖反应,产生淋巴因子,发挥免疫功能。 ④免疫球蛋白屏障或称为体液免疫屏障:SIgA是最重要的免疫球蛋白,它能保留在上皮细胞或细菌表面,成为一种“抗菌涂层”。 2.感觉功能 口腔粘膜不仅对痛觉、触觉和温觉具有敏锐的感觉功能,而且还有司味觉的作用。这一

《口腔黏膜病学》测试题一

《口腔黏膜病学》测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15分,每个3分) 1.糜烂: 2.雪口病: 3.血管神经性水肿: 4.口腔扁平苔藓: 5..针刺反应: 二.填空题(15分, 每空1分) 1.口腔黏膜由上皮及上皮下的结缔组织所组成,二者间以分隔。 2. 结核性溃疡呈状,创伤性溃疡形态与切合。 3.变态反应多在机体受发生,且变态反应性疾病不发生于普通人群,而发生于。 4.白塞病是一种以为病理基础的慢性进行性、复发性、系统损害性疾病,与患者有关。 5、瘢痕性类天疱疮又称为黏膜类天疱疮,在口腔内最早出现体征的部位是牙龈,其典型表现呈的损害。 6.苔藓样反应可因服用等药物或修复牙体缺损应用充填物而引起。 7.地图舌是一种舌部炎症,又因其具有多变,“国界”部位时常变动的缘故,又称为游走性舌炎。 8.急性光化性唇炎以为主要临床特征。 9.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后天梅毒95%通过传播。 10.抗生素性口炎的病损特征可以表现。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口腔黏膜病损不仅具有部位的差异性,而且,具有病损的共存性。()2.HSV-1的致病力大于HSV-2。() 3.Lyell syndrome 又称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是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而Steven-Johnson syndrome 是属于感染性疾病。() 4.RAU的溃疡既具有明显的灼痛,又具有周期性复发的特点。() 5.天疱疮分为四型,其中,红斑型为最重的一型。() 6.OLP的唇部病损与DLE的唇部病损十分相似,可根据病损是否超出唇红边缘而累及皮肤来判断,一般来说,前者的病损累及皮肤,使唇红缘黏膜-皮肤界限模糊。() 7.光化性唇炎是过度日光照射引起的唇炎,好发于夏季,多见于中年女性患者。() 8.不吸烟的年轻女性白斑患者,白斑癌变的可能性不大。() 9.口腔白色角化病与白斑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损害呈灰白色,后者为白色()。 10.HIV主要侵犯、破坏CD4淋巴细胞,使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受损,最终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而导致死亡。() 四、单选题(每题1分,共40分)

口腔黏膜病门诊病历汇总

口腔念珠菌病 (一) 患儿,女4个月。 主诉:患儿3周来啼哭,不如困哪;口腔内粘膜发红,上有白色可擦去。 现病史:患儿3周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不适、拒食、流涎、烦躁,并出现口腔内粘膜发红,上有白色可擦去物,未经治疗。 既往史:否认系统病史及过敏史。 专科检查:患儿颊、舌、软腭及咽部黏膜充血水肿,有散在白色柔软小斑点及斑块,状如凝乳,成半粘附性略微高起,稍加用力可擦去;部分斑片擦去后见红色糜烂面。全身检查示:患儿啼哭不安,无明显全身症状。 实验室检查:取口腔黏膜假膜样本涂片直接镜检,课件折光性强的芽生孢子和假菌丝。 诊断:念珠菌性口炎。 处方:4%碳酸氢钠液5ml含漱或清洗口腔3次/日 2%氯己定含漱液5ml含漱或清洗口腔3次/日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喷剂涂患处3次/日 医嘱:1.7日复诊。 2.4%碳酸氢钠液消毒日常用品。 3.清淡饮食,不适随诊。 (二) 患者,女性,59岁。 主诉:口腔黏膜疼痛1个月,进食无味一周。 现病史:患者3个月前因牙列缺失行全口义齿修复,2个月前义齿压痛行软衬处理后缓解。近1个月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口干不适、进刺激性食物疼痛,并出现口腔内黏膜发红,自行抗感染治疗无效。 既往史:COPD病史5年,否认过敏史。 专科检查:上颌一尺基托下口腔黏膜组织充血发红,下颌稍轻,散在白色假膜;舌背乳头呈团块萎缩。无明显全身症状。 实验室检查:取口腔黏膜假膜样本涂片直接镜检,课件折光性强的芽生孢子和假菌丝。 诊断:念珠菌性口炎。 处方:氟康挫胶囊100mg 口服一次/日(首次剂量加倍) 4%碳酸氢钠液5ml含漱或清洗口腔3次/日 2%氯己定含漱液5ml含漱或清洗口腔3次/日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喷剂涂患处3次/日 医嘱:1.7日复诊。 2.清淡饮食,不适随诊。 口腔单纯疱疹 (一) 患儿,女,三岁 主诉:患儿一周前感冒,发热,3天后口腔黏膜起疱,破溃,疼痛,影响进食。 现病史:家属诉患儿3周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不适、拒食、流涎、烦躁,并出现口腔内黏膜起疱、溃烂。患儿口腔破溃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曾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既往史:否认系统病史及过敏史。 专科检查:舌背、舌尖、双侧上颌乳磨牙腭侧牙龈、唇粘膜有多处密集小圆形溃疡、溃疡周

口腔粘膜病学重点总结(仅供借鉴)

口腔黏膜病学 第一章概论 一、口腔黏膜的分类 ⑴咀嚼黏膜:牙龈、硬腭黏膜。 ⑵被覆黏膜:唇颊内侧、舌下,口底,前庭穹隆。 ⑶特殊黏膜;舌前部的乳头区,舌后部的淋巴区。 二、※口腔黏膜病的特点 (1)性别特点:发病、预后上具有性别差异; (2)年龄特点:不同类型疾病有不同的好发年龄段; (3)部位特点:不同部位的口腔粘膜对疾病的感受性不同; (4)损害特点:A.更迭与重叠性,B.部位的差异性,C.损害的共存性; 更迭与重叠性:同一病变,其损害在病变的不同阶段可以发生不同类型的损害,称为损害的更迭性;不同的病变在损害的不同阶段也可能出现相同的病损,称为重叠。(5)诊断方法上的特点:临床表现结合病理检查; (6)治疗上的特点: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局部疾病全身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7)转归上的特点:多数具有良好的预后,但某些损害如癌前病变则需注意 ·口腔中有三个危险区:口底-舌腹的U型区;颊黏膜内侧、口角区的三角形区域;软腭复合体(包括软腭、咽前柱、舌侧缘的磨牙后垫),发生在这些区域的癌极易恶变。 三、※口腔粘膜病的基本病损。 1.斑(macule)与斑片(patch):都是指皮肤黏膜上的颜色改变;如果直径小于2cm的局限的颜色异常,称之为斑;若斑密集融合成直径大于2cm的损害,称为斑片。 2.丘疹(papule)与斑块(plaque):黏膜上一种小的实体性突起,针头大小,直径一般小于1cm.基底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形状可为尖形、圆形和扁平形。 常见疾病为扁平苔藓。 斑块又译作丘斑,多数由多个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其界限清楚, 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坚实的病损,为白色或灰白色,可看到有沟裂将病损分割开 来,常见病为白班和癌,慢性盘状红斑狼疮也可有此损害。 3.疱(vesicle):黏膜内贮存液体而成疱,呈圆形,突起,直径小于1cm,表面为半球形。若疱的部位在上皮内,称为上皮内疱或棘层内疱;若疱的部位在上皮下, 称为上皮下疱或基层下疱。疱性损害可见于病毒感染,药物反应,烫伤和疱性皮 肤病等。 4.大疱(bulla):若疱损害直径大于1cm,称为大疱。典型的大疱见于天疱疮或类天疱疮以及典型的疱性疾病 5.脓疱(pustule):也是一种疱型病损,其内由脓性物取代了透明的疱液。少见。 6.溃疡 ..(ulcer):是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因其表面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浅层溃疡只破坏上皮层,愈合后无瘢痕,如轻型阿弗他溃疡。深层溃疡 则病变波及黏膜下层,愈合后有瘢痕。 7.糜烂 ..(erosion):是黏膜的一种表浅病损,为上皮的部分损伤,不损及基底细包层。 大小形状不定,边界不清,表面光滑。常见于上皮内疱破溃后。可有痛感。 8.结节(nodule):是一种突起于口腔黏膜的实体性病损。它是一个团块,迫使其表面上皮向外突起,形成表浅损害,其大小不一,一般直径为5cm,形状不定,颜色

口腔黏膜病学重点

口腔粘膜病学李茜 1 名词解释 1各异、种类较多的疾病 总称 2macule 小于2mm。 3papule直径1- 10mm . 4vesicie 1 cm。如脓、血、 . 5ulcer 落形成凹陷。

6erosion 胞层。 7atrophy 8rhagades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 9.pseudomembrane 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在一 10、结核初疮 2-3周潜伏期 痛 11

潜掘状边缘 预后差 12、寻常狼疮 狼疮 13、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antigen) hapten) 受同一种抗原物质再次刺激后发生。 14erythema multiforme) 病。 15、虹膜状红斑(iris lesion)0.5cm左右的圆形红斑的中心有粟粒大小

1-2 色环状。 16、斯-Steven-Johnson syndrome ---多腔孔糜烂性外胚层综合 2 3痊愈后可复发 17Behcet’s disease BD-眼-生殖器三联征。以反复发作的眼、口、生殖器和 皮肤的损害为基本特征。还可出现关节、心血管、神经、消化、呼吸、泌尿等多系统的病变。以口腔溃疡为最基本的 100%。20-40岁男性多见 18 Bednar

Riga-Fede 的溃疡。因过短舌系带和过锐的新萌中切牙摩擦引起。 19、.RS) 典型症状为关节炎、尿道炎、结 床表现。 20、天疱疮pemphigus出现不易愈合的大疱性损害。 21、副肿瘤性天疱疮(paraneoplastic pemphigus, PNP) 子或其代谢产物的作用而诱发的皮肤黏 膜疾病。

口腔医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口腔重点(选修) 1.牙体的组成:牙冠、牙根、牙颈 2.牙的组织结构:牙釉质、牙本质、牙骨 3.牙周组织:牙槽骨、牙龈、牙周膜和牙骨质 4.乳牙、恒牙的萌出时间及顺序 乳牙萌出顺序:ABDCE A乳中切牙 B乳侧切呀 C乳尖牙 D第一乳磨牙 E第二乳磨牙 恒牙萌出顺序:上颌恒牙:61243578或者61245378 下颌恒牙:61234578或者61243578 恒牙的标识与书写 1中切牙 2侧切牙 3尖牙 4第一前磨牙 5第二前磨牙 6第一磨牙 7第二磨牙 8第三磨牙 5.上颌骨的一体四突:上颌体、额突、颧突、腭突、牙槽突 6.下颌骨骨折好发部位:颏孔区、正中联合、下颌角、颏突颈 7.三叉神经的分支: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 面神经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 8.三大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9.口腔常用检查器械:口镜、镊子、探针 10.口腔保健方法(简答) 1.要学会漱口。其方法是:口含多半口水,闭嘴,上下牙齿自然接触,鼓动两颊和唇部,用水的力量反复冲洗口腔各部,使滞留在牙齿缝隙中的食物和粘附在牙齿上的细菌得以消除。饭后漱口要用温水,避免冷水刺激口腔,亦可用温茶水,因为茶水中含有微量氟类矿物质,有预防龋齿的作用。 2.要坚持刷牙。选用软毛牙刷,刷牙时不要使劲,但要仔细、规律地刷,即上牙向下刷,下牙向上刷,里里外外都要刷到。还要强调睡前刷牙,由于白天进食后,牙齿表面及牙齿缝隙中粘附着食物的残渣和细菌,而夜间睡眠时,老年人分泌的唾液极少,冲洗口腔的作用几乎是零,口腔内的温度与湿度使食物残渣容易发酵,细菌繁殖能力加强,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损伤牙齿。因此,睡前刷牙在保护牙齿上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要经常按摩牙龈。按摩牙龈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增加牙龈组织氧和其他营养物质的供应,促进新陈代谢,延缓牙龈萎缩。方法是:用洗干净的手指直接在牙龈上按摩,按摩时按压和旋转运动相结合,重复10~20次,牙龈的外面和里面都应进行按摩。 4.要经常叩齿。刷牙后,口腔微闭,上下牙齿相互轻叩作响,用力不宜过大,所有的牙齿全要叩到。叩齿能够促进下颌关节、面部肌肉、牙龈和牙周的血液循环,叩齿锻炼了牙周围的软硬组织,坚固了牙齿。 5.要经常咽津。方法是:坐卧姿势不限,但是全身要放松,口微闭,舌头舐上腭,以刺激唾液的分泌,待唾液满口时,分3口将唾液徐徐咽下,一日数次即可。咽津可以生津,促进唾液的分泌,提高消化功能。 11.龋病:龋病是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 损,表现为无机质的脱矿和有机质的分解,随着病程的发展而有一色泽 变化到形成实质性病损的演变过程。 病因:细菌、食物、宿主、时间

科目:口腔黏膜病学-教师:凌天牖

科目:口腔黏膜病学 授课对象: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 授课内容:第九章口腔性传播疾病 (《口腔黏膜病学》第二版,李秉奇主编) 授课时数:100分钟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各种口腔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 2、掌握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3、掌握艾滋病的口腔表现及诊断标准 【教学重点】: 1、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2、艾滋病的口腔表现及诊断标准 【教学难点】 1、梅毒、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 2、艾滋病的口腔表现及诊断标准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脑、多媒体投影仪、粉笔、黑板、教鞭 【教学步骤】:具体内容几时间安排 概述口腔性传播疾病的现状 5’ 第一节梅毒(多媒体图76、77、78、79、80、81) 30’定义病因 病理 临床表现:先天梅毒 后天梅毒一期梅毒

二期梅毒 三期梅毒 治疗 第二节淋病 10’ 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急性球菌性口炎急性假膜型急球菌口炎急性坏死性龈口炎第三节尖锐湿疣(多媒体图91、92、93) 10’ 定义 病因 临床表现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第四节艾滋病(多媒体图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 40’定义 病因 分期

窗口期和潜伏期 临床感染分期 典型的HIV感染从开始到死亡经历以下自然阶段: 1、HIV体内播散期 2、原发HIV播散期 3、症状HIV感染期 4、爱滋病前期 5、爱滋病期 6、爱艾滋病晚期 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口腔表现 1、真菌感染 2、毛状白斑 3.Kaposi肉瘤 4.口腔疱疹 5.AIDS相关牙周病变 6.坏死性口炎 7.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8.非霍奇金淋巴瘤 9.涎腺疾病 10.乳头状瘤/局灶性上皮增生 11.儿童患者的口腔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小结 5’ 【思考题】 1、梅毒、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2、口腔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教学参考书】 1、《口腔黏膜病学》2003年6月第二版,李秉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皮肤性病学》2002年11月第五版,张学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课后记】 【板书计划】 口腔性传播疾病 一、梅毒 二、淋病 三、尖锐湿疣 四、艾滋病

口腔粘膜病学个人整理

第一章口腔粘膜病学概论 就是涵盖主要累及口腔黏膜组织得类型各异、种类众多得疾病总称。 分类:被覆黏膜、咀嚼黏膜、特殊黏膜 结构:上皮层(基底层、棘层、粒层、角化层)、基底膜、固有层、黏膜下层 功能:屏障保护功能(唾液屏障、上皮屏障、免疫屏障)感觉功能、温度调节及分泌功能等 ★口腔黏膜病得基本特点 (1)性别:某些疾病具有明显得性别差异,如RAU发生于女性者明显多于男性 (2)年龄:如RAU好发于青壮年 (3)部位:口底—舌腹得U形区、口角内侧三角形区域、软腭复合体为危险区域 (4)损害:更迭性与重叠性、部位得差异性、病损得共存性(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可出现不同类型得损害称为更迭性;不同疾病在不同阶段出现相同得损害称为重叠性) (5)诊断方法:除了结合临床病损进行诊断,还常需结合病理,有时还需要治疗性诊断 (6)治疗: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局部疾病全身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7)转归:大多预后良好,某些也有癌变得可能 ★口腔黏膜病得基本临床病损 (1)斑macule与斑片patch:指皮肤黏膜上得颜色改变,常较周围颜色变深,直径小于2cm称为斑,大于2cm称为斑片。斑与斑片一般不高出黏膜表面,不变厚,亦无硬结。 (2)丘疹papule:黏膜上小得实体性突起,针头大小,直径一般小于1cm。基底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形状可以为尖形、圆形或扁平形,颜色呈灰白色或红色,消退后不留痕迹。扁平苔藓为典型得丘疹、 丘斑plaque:多数由多个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其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坚实得病损,为白色或灰白色,表面比较平滑或粗糙,可瞧到有沟裂将病损分割开。白斑与癌可呈现丘斑病损 (3)疱vesicle:黏膜内贮存液体而成疱,呈圆形突起,直径小于1cm;大于1cm称为大疱bulla;由脓性物取代透明得疱液称为脓疱pustule。 上皮内疱——疱在上皮内称为上皮内疱,只有上皮得部分形成疱壁,疱壁较薄而柔软 上皮下疱—-疱在上皮下称为上皮下疱,上皮全层构成疱壁,疱壁较厚。 (4)溃疡ulcer:就是黏膜上皮得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表层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 (5)糜烂erosion:就是黏膜得-种表浅缺损,为上皮得部分损伤,不损及基底细胞层。 (6)结节nodule:就是一种突起于口腔黏膜得实体病损,为结缔组织团块,迫使其表面上皮向外突起,形成表浅损害,其大小不等,形状不定,一般为5cm,颜色从粉红至深紫色、 (7)肿瘤tumor:就是一种起自黏膜而向外突起得实质性生长物,其大小、形状、颜色不等。(8)萎缩atrophy:为组织细胞得体积变小,但数量不减少。可呈现发红得病变,上皮变薄发红,表面覆盖得上皮变薄,结缔组织内丰富得血管分布清楚可见,病变部位略凹陷,特有得一些上皮结构消失,被一薄层上皮所取代、 (9)皲裂rhagades:为黏膜表面得线状裂口,由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 (10)假膜pseudomembrane:为灰白色或黄白色膜,由炎性渗出得纤维素、坏死脱落得上皮细胞与炎性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可以擦掉。 (11)痂crust:为纤维素性及炎性渗出物与上皮表层粘连凝固而成,多为黄白色痂皮、 (12)鳞屑scale:就是指已经或即将脱落得表皮角质细胞,常由角化过度与角化不全而来。(13)体内局部细胞得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necrosis,较大范围得坏死,又受腐败细菌作用而发生腐败称为坏疽gangrene

口腔黏膜病学重点

口腔黏膜病学重点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口腔黏膜病学重点 第一章口腔黏膜病学概论 ·口腔黏膜:口腔内的湿润衬里 ·口腔黏膜病:主要累及口腔黏膜组织的类型各异,种类众多的疾病的总称 ·口腔黏膜病学:研究口腔黏膜病的基础理论和临床诊治的学科 ·癌前病变:一种比正常组织发生癌的可能性更大,在形态学上已有变化的组织,如白斑、红斑。 ·癌前状态:处于常态,但伴有癌变危险。如口腔扁平苔藓,黏膜下纤维性变 ·口腔黏膜的危险区域: 口底舌腹U型区 口角内侧三角区 软腭复合体 ·基本临床病损: (1)斑:皮肤黏膜不高出表面的颜色改变,直径小于2cm (2)丘疹:黏膜上小的实体性突起,直径小与1cm (3)疱:黏膜内贮存液体而成疱,直径小于1cm,分为上皮内疱和上皮下疱 (4)溃疡: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表层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浅层溃疡只破坏上皮层,愈合后无瘢痕。 (5)糜烂:黏膜浅表的部分上皮损伤,不损及基底细胞层

(6)萎缩:组织细胞的体积变小,数量不减少 (7)皲裂:黏膜表面线状裂口,由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8)假膜:灰白色或者黄白色,由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而形成的膜 (9)痂:凝固的组织和血浆与上皮表层粘连而成 (10)鳞屑:已经或即将脱落的表皮角质细胞 第二章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疱疹性口炎,疱疹样口炎,带状疱疹,手足口病的鉴别

·口腔结核,重型口疮,口腔鳞状细胞癌,创伤性溃疡鉴别 ·念珠菌性白斑,口腔白斑,斑块状扁平苔藓鉴别

口腔粘膜病学个人整理

第一章口腔粘膜病学概论 是涵盖主要累及口腔黏膜组织的类型各异、种类众多的疾病总称。 分类:被覆黏膜、咀嚼黏膜、特殊黏膜 结构:上皮层(基底层、棘层、粒层、角化层)、基底膜、固有层、黏膜下层 功能:屏障保护功能(唾液屏障、上皮屏障、免疫屏障)感觉功能、温度调节及分泌功能等 ★口腔黏膜病的基本特点 (1)性别:某些疾病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如RAU发生于女性者明显多于男性 (2)年龄:如RAU好发于青壮年 (3)部位:口底-舌腹的U形区、口角内侧三角形区域、软腭复合体为危险区域 (4)损害:更迭性与重叠性、部位的差异性、病损的共存性(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可出现不同类型的损害称为更迭性;不同疾病在不同阶段出现相同的损害称为重叠性) (5)诊断方法:除了结合临床病损进行诊断,还常需结合病理,有时还需要治疗性诊断 (6)治疗: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局部疾病全身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7)转归:大多预后良好,某些也有癌变的可能 ★口腔黏膜病的基本临床病损 (1)斑macule与斑片patch:指皮肤黏膜上的颜色改变,常较周围颜色变深,直径小于2cm 称为斑,大于2cm称为斑片。斑与斑片一般不高出黏膜表面,不变厚,亦无硬结。 (2)丘疹papule:黏膜上小的实体性突起,针头大小,直径一般小于1cm。基底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形状可以为尖形、圆形或扁平形,颜色呈灰白色或红色,消退后不留痕迹。扁平苔藓为典型的丘疹。 丘斑plaque:多数由多个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其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坚实的病损,为白色或灰白色,表面比较平滑或粗糙,可看到有沟裂将病损分割开。白斑和癌可呈现丘斑病损 (3)疱vesicle:黏膜内贮存液体而成疱,呈圆形突起,直径小于1cm;大于1cm称为大疱bulla;由脓性物取代透明的疱液称为脓疱pustule。 上皮内疱——疱在上皮内称为上皮内疱,只有上皮的部分形成疱壁,疱壁较薄而柔软 上皮下疱——疱在上皮下称为上皮下疱,上皮全层构成疱壁,疱壁较厚。 (4)溃疡ulcer:是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表层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5)糜烂erosion:是黏膜的—种表浅缺损,为上皮的部分损伤,不损及基底细胞层。 (6)结节nodule:是一种突起于口腔黏膜的实体病损,为结缔组织团块,迫使其表面上皮向外突起,形成表浅损害,其大小不等,形状不定,一般为5cm,颜色从粉红至深紫色。 (7)肿瘤tumor:是一种起自黏膜而向外突起的实质性生长物,其大小、形状、颜色不等。(8)萎缩atrophy:为组织细胞的体积变小,但数量不减少。可呈现发红的病变,上皮变薄发红,表面覆盖的上皮变薄,结缔组织内丰富的血管分布清楚可见,病变部位略凹陷,特有的一些上皮结构消失,被一薄层上皮所取代。 (9)皲裂rhagades:为黏膜表面的线状裂口,由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10)假膜pseudomembrane:为灰白色或黄白色膜,由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可以擦掉。 (11)痂crust:为纤维素性及炎性渗出物与上皮表层粘连凝固而成,多为黄白色痂皮。 (12)鳞屑scale:是指已经或即将脱落的表皮角质细胞,常由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而来。(13)体内局部细胞的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necrosis,较大范围的坏死,又受腐败细菌作用而发生腐败称为坏疽gangrene

(完整word版)口腔粘膜病学个人整理

第一章口腔粘膜病學概論 是涵蓋主要累及口腔黏膜組織の類型各異、種類眾多の疾病總稱。 分類:被覆黏膜、咀嚼黏膜、特殊黏膜 結構:上皮層(基底層、棘層、粒層、角化層)、基底膜、固有層、黏膜下層 功能:屏障保護功能(唾液屏障、上皮屏障、免疫屏障)感覺功能、溫度調節及分泌功能等★口腔黏膜病の基本特點 (1)性別:某些疾病具有明顯の性別差異,如RAU發生於女性者明顯多於男性 (2)年齡:如RAU好發於青壯年 (3)部位:口底-舌腹のU形區、口角內側三角形區域、軟齶複合體為危險區域 (4)損害:更迭性與重疊性、部位の差異性、病損の共存性(同一疾病在不同階段可出現不同類型の損害稱為更迭性;不同疾病在不同階段出現相同の損害稱為重疊性) (5)診斷方法:除了結合臨床病損進行診斷,還常需結合病理,有時還需要治療性診斷(6)治療: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局部疾病全身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 (7)轉歸:大多預後良好,某些也有癌變の可能 ★口腔黏膜病の基本臨床病損 (1)斑macule與斑片patch:指皮膚黏膜上の顏色改變,常較周圍顏色變深,直徑小於2cm 稱為斑,大於2cm稱為斑片。斑與斑片一般不高出黏膜表面,不變厚,亦無硬結。 (2)丘疹papule:黏膜上小の實體性突起,針頭大小,直徑一般小於1cm。基底形狀為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形狀可以為尖形、圓形或扁平形,顏色呈灰白色或紅色,消退後不留痕跡。扁平苔蘚為典型の丘疹。 丘斑plaque:多數由多個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徑大於1cm,其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堅實の病損,為白色或灰白色,表面比較平滑或粗糙,可看到有溝裂將病損分割開。白斑和癌可呈現丘斑病損 (3)皰vesicle:黏膜內貯存液體而成皰,呈圓形突起,直徑小於1cm;大於1cm稱為大皰bulla;由膿性物取代透明の皰液稱為膿皰pustule。 上皮內皰——皰在上皮內稱為上皮內皰,只有上皮の部分形成皰壁,皰壁較薄而柔軟 上皮下皰——皰在上皮下稱為上皮下皰,上皮全層構成皰壁,皰壁較厚。 (4)潰瘍ulcer:是黏膜上皮の完整性發生持續性缺損或破壞,表層壞死脫落而形成凹陷。(5)糜爛erosion:是黏膜の—種表淺缺損,為上皮の部分損傷,不損及基底細胞層。(6)結節nodule:是一種突起於口腔黏膜の實體病損,為結締組織團塊,迫使其表面上皮向外突起,形成表淺損害,其大小不等,形狀不定,一般為5cm,顏色從粉紅至深紫色。(7)腫瘤tumor:是一種起自黏膜而向外突起の實質性生長物,其大小、形狀、顏色不等。(8)萎縮atrophy:為組織細胞の體積變小,但數量不減少。可呈現發紅の病變,上皮變薄發紅,表面覆蓋の上皮變薄,結締組織內豐富の血管分布清楚可見,病變部位略凹陷,特有の一些上皮結構消失,被一薄層上皮所取代。 (9)皸裂rhagades:為黏膜表面の線狀裂口,由炎性浸潤使組織失去彈性變脆而成。(10)假膜pseudomembrane:為灰白色或黃白色膜,由炎性滲出の纖維素、壞死脫落の上皮細胞和炎性細胞聚集在一起形成,可以擦掉。 (11)痂crust:為纖維素性及炎性滲出物與上皮表層粘連凝固而成,多為黃白色痂皮。(12)鱗屑scale:是指已經或即將脫落の表皮角質細胞,常由角化過度和角化不全而來。(13)體內局部細胞の病理性死亡稱為壞死necrosis,較大範圍の壞死,又受腐敗細菌作用而發生腐敗稱為壞疽gangren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