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辨析

病句辨析补充要点
辨析病句的方法很多,在梳理知识方法时尽可能细化。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寻找、揣摩、归纳、运用有效的方法。我们可以从审读关键词语的角度细化辨析病句的方法。
(一)否定词
有否定词出现的句子容易犯以下两种错误:
1.滥用否定,弄反语意
一个句子,如果多次出现“不”、“没有”之类的否定词,很有可能出现语病,即句子字面意义可能和要表达的意义正好相反。如:
(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1993年)—— “防止”和“不再”形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恰与应表达的意思相反。
(2)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挡风。(1994年)—— “忌”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否定词,后面再加上一个否定词“不可”,也形成双重否定,使得句意与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
(3)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1998年)——否定词有“否认”和“不”,另外还有一个反问词,也相当于否定词。这样,句子含三重否定,即等于一重否定,从而将句意搞反了。
2否定词位置不当
例如,我的思路被窗外小贩的叫卖声不时的打断.
——“被”字句中的否定词不能出现在“被”的后面。例句中,“不时”应调到“思路”与“被”之间。
规律:有否定词出现的句子,容易出现滥用否定,弄反语意。注意把握:
(1) 牢记“奇数否定为否定,偶数否定为肯定”的原则。
(2) 反问句本身相当于一重否定。
(3) 注意一些特殊的词语后是否有否定词,如禁、忌、禁止、防止、拒绝、避免、推辞、阻挡等。
(二)两面词
一个语句,若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之类的两面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句子可能犯有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毛病。如:
(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人才。(1993年)—— “能否”是两面词,是从两个方面来说的;后半句中“要”是一面词,只是从“能”的方面来说的,这就造成“一面对二面”的毛病。
(2)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1995年上海卷)
(3)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1996年)
(4)“两面对一面对两面”或“一面对两面对一面”类型 ⑦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否是地方。 ⑧照片拍得好

,诗歌写得是否有味,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认识、艺术修养所决定的。 ⑦句中“语言的好坏”是两方面意思,“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是一方面意思,而后面的“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否是地方”又是两方面意思,犯了“两面对一面对两面”的搭配不当关系错误。 ⑧句中“照片拍得好”是一方面意思,“诗歌写得是否有味”是两方面的意思,而“一个人的思想认识、艺术修养”又是一方面的意思,犯了“一面对两面对一面”的搭配不当关系错误。
(5) “面与面交叉”类型 ⑨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位资深院士大胆指出,失业率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 ⑩物体在液体中是沉还是浮,决定于液体对物体的浮力比物体所受的重力大还是小。 ⑨句中“失业率的高”应该导致“发展速度的慢”,“失业率的低”应该导致“发展速度的快”;对于第⑩个句子,学过物理的人都应该知道,浮力比物体所受的重力大时,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是“浮”,浮力比物体所受的重力小时,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是“沉”,而本句中的“沉还是浮”与后面的“大还是小”正好形成交叉对应关系,犯了“面与面交叉”类型的搭配不当错误。
规律:有“是否、好坏、是不是“等两面词语,常出现前后不照应的错误。注意把握:
(1) 前半句(或后半句)有两面词,后半句(或前半句)只涉及到一面,且不能作相反理解,则为病句。例如,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前句的一面与后句的两面不对应。
(2) 前半句(或后半句)有两面词,后半句(或前半句)虽没有两面词,但后半句(或前半句)的动宾搭配或作为宾语的名词性短语可作正反理解,则不是病句。例如,居住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居民的心情。——前半句有两面词“好坏”,后半句虽然没有两面词,但“心情”一词,可作正反两面理解,所以能与前半句的两面词“好坏”搭配。
(三)关联词
一个语句出现了关联词,我们要想到,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关联词是否放错了位置,分句之间语意的关系是否恰当,有没有强加因果,关联词语是否赘余或残缺等等。如:
(1) 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1992年)
——“无论”是表无条件的关联词语,后面不能带并列性的词组,只能带选择性的词组,“干部和群众”应说成“干部或群众”。
(2)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了顶峰。(1993年)——关联词搭配不当,将“不管”改为“尽管”
(3)尽管他行车以三十万

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关联词语在复句中有在主语前和主语后的位置问题,这有前后分句的主语是否相同而定。前后分句主语相同,前一分句的连词在主语后;前后分句的主语不同,前一个分句的连词在主语前。因此,例句中,“尽管”应调到“他”之后。
(4)白尼的学说不只对人类思想的影响极为深刻,而且在科学史上引起了空前的革命。——递进关系复句的分句顺序不合理。前后两个分句主次未分清,分句位置应互换。
(5)这本书以出版好几年了,所以作者最近做了较大的修改。——强加因果。前后两个分句不存在因果关系,应去掉“所以”。
(6)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群众的称赞。(1997年)——关联词赘余。“从创作到演出”的意思就是“无论创作还是演出”,这样,句中的“无论”就属于赘余。
(7)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数额的生活费。(2003年)——关联词赘余。“万一”表示假设,与句中的“若”重复。
(8)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布传,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漏用关联词。“由于”后面的分句中缺少表示结果的连词,应在“至今”前加上“所以”。
(四)代词
有代词出现的句子容易犯代词或指示代词指代不明的错误。如:
我认为,应该尽可能使用简化字,不要滥用繁体字,这样会给汉字规范化和青少年学习增加困难。
(五)介词
有介词出现的句子容易犯主语残缺、介词搭配不当、介词结构成分残缺的错误。如:
(1)通过这次学习,使我的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滥用介词导致缺主语。去掉“通过” ,让“学习”作主语;或者去掉“使”,让“水平”作主语
(2)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介词搭配不当,应把“在……中”改为“在……下”
(3)参加亚运会的中国游泳队,是有20名集训队员中挑选出的12名选手组成的。——介词残缺。句子是两个介宾短语套合而成,即“由……组成”和“从……中挑选”,应该在“由”的后面加上“从”。
(六)数量词
一个语句出现了有数量词,我们要考虑以下几点:
1.“至少”、“最多”、“最低”、“最高”、“超过”等词语,后面不能用概数,应该用确数。如:这次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据有关部门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三

千万元以上。——“至少”不能用概数。
2.“减少”、“降低”、“缩小”不能用倍数,可以用分数或百分数。如:去年全厂耗煤两千吨,今年只耗煤四百吨,今年比去年减少了五倍。——“减少”不能用倍数。
3.数字表述不要出现重复,例如,我们年级大约有500人左右。——“大约”与“左右”重复,应删去一个。
4.数字表述不要出现矛盾,如“近”不能和“余”同时出现。例如,据初步统计,目前社会上百分之近二十左右的人将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近”与“左右”矛盾,应删去一个。
5.注意集体概念的名词不和具体数字搭配,如不能说“500多个岁月”、“50多个莘莘学子”、“两本书籍”等
6.“翻番”的概念要搞清楚,10翻一番为20,10翻两番为30。例如,今年我厂总值为80万元,比去年的40万元翻了两番。——应为“翻了一番”
7.量词和中心词搭配要合理。如:蜜蜂没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量词与中心词不搭配,应为“50万朵花的花粉”。
8.注意“增加到”和“增加了”的区别,“增加到”包含底数,“增加了”不包含底数,如20万变为40万,可以说“增加到两倍”或“增加了一倍”。例如,现在全国白酒年总产量486万吨,比1994年的10?8万吨增加了45倍。——“增加了”不包含底数,应该是“增加了44倍”。
(七)并列短语
有并列短语出现的句子容易犯下以下的错误:
1.名词性的并列短语,短语中有重复、交叉、从属现象。如:
会议结束后,全体与会者和大会主席团在新落成的科技实验楼前合影留念。——并列不当(属“不合逻辑”语病) “全体与会者”包含“大会主席团”,大小概念并列不当 。
2.动词性的并列短语,并列短语中语序混乱.如:
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语序不当,前后不能相互对应,应改为“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
3.短语中的几个并列成分因性质、词性等不同而不能并列。如:
传统画竹采用直幅,因为这样能较好地体现篁竹的挺拔、气势与高洁。——“高洁”不一定要直幅才能表现,可删去。
4.并列短语与所搭配的主语、宾语等中心词搭配不当。这种情况,在此类语病中占较大比重。如:
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搭配不当.并列短语充当主语,“节奏”与“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不能搭配
(八)谦敬词
汉语中,谦词用于称呼自己,敬词用于称呼对方,遇到使用谦敬词的句

子时,要注意其含义及使用对象。如:
1.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戒我们,在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地做人。——“令尊”是敬词,用于称呼别人的父亲,这一句用来指自己的父亲,不妥。
2.王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建议。——“抛砖引玉”是谦词,比喻用自己粗浅的见解引出别人的高见。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别人。
3.对新教材的修订,大家已经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最后我想再补充几点,就权当抛砖引玉吧。——“抛砖引玉”常用于先发言的人,是谦词。这一句用于后发言的人,不得体。
常用谦词有:家父、家母、舍弟、寒舍、愚见、拙见。常用的敬词有:令尊、令堂、令郎、令嫒、惠顾、惠存。掌握常用谦敬词的含义及使用对象,是辨析这一类语病的关键。
(九)文言词
一个句子出现了文言词,我们要确定该文言词在句中的含义,以便准确判断该句子有无语病。如:
1.除此之外,据我的愚见,集子里许多诗句的形成也受了古典诗歌传统的影响。——“愚见”指自己的意见,加上“我的”,赘余。
2.这所大学的一些学生语文水平实在低下,传扬出去,准会被别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大方”指见识广博的人,与“别人”重复,“贻笑大方”指让内行见笑,表被动,与“被”重复。
3.“顺美”牌服装无论是用料的质地、设计的款式、加工的水平还是包装,都可堪称上乘。——“堪”是能够可以的意思,,与“可”重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