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工艺学教学PPT作者王英杰31622金属工艺学教案(高职)

金属工艺学教学PPT作者王英杰31622金属工艺学教案(高职)
金属工艺学教学PPT作者王英杰31622金属工艺学教案(高职)

教案一

【教学组织】

1.提问10分钟

2.讲解70分钟

3.小结5分钟

4.布置作业5分钟

【教学内容】

绪论

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人类使用材料的足迹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天然到合成的过程,目前人类已进入金属(如钛金属)、高分子、陶瓷及复合材料共同发展的时代。

二、节约金属材料

一是向地壳的深部要金属;二是向海洋要金属;三是节约金属材料,寻找它的代用品。

三、非金属材料的使用

非金属材料的使用,不仅满足了机械工程中的特殊需求,而且还大大简化了机械制造的工艺过程,降低了机械制造成本,提高了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其中比较突出的非金属材料就是:塑料、陶瓷与复合材料等。

四、机械零件加工技术的发展

例如,激光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在机械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应用,使得机械零件加工设备不断创新,零件的加工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和生产管理信息系统(MIS)的综合应用,突破了传统的机械零件加工方法,产生了巨大的变革。

五、我国在金属加工方面取得的成就

历史上我国是使用和加工金属材料最早的国家之一。

2008年我国钢铁产量突破5亿吨,成为国际钢铁市场上举足轻重的“第一力量”。

六、金属工艺学课程的性质

《金属工艺学》教材内容广、实践性强,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能、加工工艺方法及其应用范围等知识。该课程是融汇多种专业基础知识为一体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培养从事机械装备制造行业应用型、管理型、操作型及复合型人才的必修课程。

同学们在学习本课程时,一定要多联系自己在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方面的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要多讨论、多交流、多分析和多研究,特别是在实习中要多观察,勤于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更好地学好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全面发展。

第一章金属材料基础知识

第一节金属材料分类

●金属是指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有一定的强度和塑性,并具有光泽的物质。

●金属材料是由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要材料,并具有金属特性的工程材料。

●合金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金属材料。

图1-1 金属材料分类

●以铁或以它为主而形成的金属材料,称为钢铁材料(或称黑色金属),如各种钢材和铸铁。

●除钢铁材料以外的其它金属材料,统称为非铁金属(或称有色金属),如铜、铝、镁、锌、钛、锡、铅、铬、钼、钨、镍等。

第二节钢铁材料生产过程概述

●钢铁材料是铁和碳的合金。

钢铁材料按其碳的质量分数w(C)(含碳量)进行分类,可分为工业纯铁(w(C)<%);钢(w(C)=%~%)和白口铸铁或生铁(w(C)> %)。

一、炼铁

生铁由铁矿石经高炉冶炼而得,它是炼钢和铸件生产的主要原材料。

高炉炼铁的炉料主要是铁矿石、燃料(焦炭)和熔剂(石灰石)。

高炉冶炼出的铁不是纯铁,其中含有碳、硅、锰、硫、磷等杂质元素,这种铁称为生铁。

生铁是高炉冶炼的主要产品。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生铁可分为两类:铸造生铁和炼钢生铁。

二、炼钢

钢材生产是以生铁为主要原料,首先将生铁装入高温的炼钢炉里,通过氧化作用降低生铁中碳和杂质的质量分数,并使其到达需要的钢液,然后将钢液浇铸成钢锭或连续坯,再经过热轧或冷轧后,制成各种类型的型钢。

用生铁炼钢,实质上是一个氧化过程。

1.炼钢方法

炼钢方法热源主要原料主要特点

产品

氧气转炉氧化反应的化学热生铁、废钢

冶炼速度快,生产率高,成本低。钢的

品种较多,质量较好,适合于大量生产非合金钢和低合金钢

电弧炉电能废钢炉料通用性大,炉内气氛可以控制,脱

氧良好,能冶炼难熔合金钢。钢的质量

优良,品种多样

合金钢

2.钢的脱氧

按钢液脱氧程度的不同,钢可分为特殊镇静钢(TZ)、镇静钢(Z),半镇静钢(b)和沸腾钢(F)四种。 3.钢的浇注

钢液经脱氧后,除少数用来浇铸成铸钢件外,其余都浇铸成钢锭或连铸坯。

4.炼钢的最终产品

钢锭经过轧制最终形成板材、管材、型材、线材及其它类型的材料。

第三节机械制造过程概述

机械产品的制造过程一般分为设计、制造与使用三个阶段,如图1-4所示。

图1-4 机械产品制造过程的三个阶段

第四节金属材料的性能

金属材料的性能分为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

●使用性能是指金属材料为保证机械零件或工具正常工作应具备的性能,即在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性。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

●工艺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制造机械零件和工具的过程中,适应各种冷加工和热加工的性能。工艺性能也是金属材料采用某种加工方法制成成品的难易程度,它包括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焊接性能、

热处理性能及切削加工性能等。

一、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力作用下所显示的与弹性和非弹性反应相关或涉及应力──应变关系的性能,如强度、塑性、硬度、韧性、疲劳强度等。

●物体受外力作用后导致物体内部之间相互作用的力,称为内力。

●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σ(N/mm2)。

●应变?是指由外力所引起的物体原始尺寸或形状的相对变化(%)。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有:强度、刚度、塑性、硬度、韧性和疲劳强度等。

(一)强度与塑性

●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

●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金属材料的强度和塑性指标可以通过拉伸试验测得。

1.拉伸试验

●拉伸试验是指用静拉伸力对试样进行轴向拉伸,测量拉伸力和相应的伸长,并测其力学性能的试验。

(1)拉伸试样。拉伸试样通常采用圆柱形拉伸试样,分为短试样和长试样两种。

长试样L0=10d0;短试样L0=5d0。

a)拉断前 b)拉断后

图1-5 圆形拉伸试样

(2)试验方法。

2.力伸长曲线

●在进行拉伸试验时,拉伸力F和试样伸长量△L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力伸长曲线。

试样从开始拉伸到断裂要经过弹性变形阶段、屈服阶段、变形强化阶段、缩颈与断裂四个阶段。

图1-7 退火低碳钢力伸长曲线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金属材料分类和相关基本概念

2.难点:力学性能概念的理解、力伸长曲线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利用试样、挂图等教具。

2.利用多媒体资料进行短时演示。

【小结与布置作业】

1.小结

熟悉基本定义,注重将基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2.布置作业

尽量独立完成相应章节中的习题,必要时可相互交流与探讨问题。

教案二

【教学组织】

1.提问10分钟

2.讲解70分钟

3.小结5分钟

4.布置作业5分钟

【教学内容】

3.强度指标

金属材料的强度指标主要有:屈服点σs、规定残余伸长应力σ、抗拉强度σb等。

(1)屈服点和规定残余延伸应力。

●屈服点是指试样在拉伸试验过程中力不增加(保持恒定)仍然能继续伸长(变形)时的应力。屈服点用符号σs表示。单位为N/mm2或MPa。

●规定残余延伸应力是指试样卸除拉伸力后,其标距部分的残余伸长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达到规定值时的应力,用应力符号σ并加角标“r和规定残余伸长率”表示,如σ表示规定残余伸长率为%时的应力定为没有明显产生屈服现象金属材料的屈服点。

(2)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是指试样拉断前承受的最大标称拉应力。用符号σb表示,单位为N/mm2或MPa。

4.塑性指标

(1)断后伸长率。

●试样拉断后的标距伸长量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称为断后伸长率,用符号δ表示。

使用长试样测定的断后伸长率用符号δ10表示,通常写成δ;使用短试样测定的断后伸长率用符号δ5表示。

(2)断面收缩率。

●断面收缩率是指试样拉断后缩颈处横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与原始横截面积的百分比。

(二)硬度

●硬度是衡量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一种性能指标,也是指金属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或划痕的能力。

硬度测定方法有压入法、划痕法、回弹高度法等。在压入法中根据载荷、压头和表示方法的不同,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有布氏硬度(HBW)、洛氏硬度(HRA、HRB、HRC等)和维氏硬度(HV)。

1.布氏硬度

布氏硬度的试验原理是用一定直径的硬质合金球,以相应的试验力压入试样表面,经规定的保持时间后,卸除试验力,测量试样表面的压痕直径d,然后根据压痕直径d计算其硬度值的方法。

布氏硬度值是用球面压痕单位表面积上所承受的平均压力表示的,用符号HBW表示,上限为650HBW。

图1-8 布氏硬度试验原理图

布氏硬度的标注方法是:测定的硬度值应标注在硬度符号“HBW”的前面。除了保持时间为10~15s 的试验条件外,在其他条件下测得的硬度值,均应在硬度符号“HBW”的后面用相应的数字注明压头直径、试验力大小和试验力保持时间。例如,150HBW 10/1000/30。

2.洛氏硬度

洛氏硬度试验原理是以锥角为120°的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为1.5875mm的球(淬火钢球或硬质合金球),压入试样表面,试验时先加初试验力,然后加主试验力,压入试样表面之后,去除主试验力,在保留初试验力时,根据试样残余压痕深度增量来衡量试样的硬度大小。

测定的硬度数值写在符号“HR”的前面,符号“HR”后面写使用的标尺,如50HRC表示用“C”标尺测定的洛氏硬度值为50。

3.维氏硬度

维氏硬度的测定原理与布氏硬度基本相似,是以面夹角为136°的正四棱锥体金刚石为压头,试验时,在规定的试验力F(~)作用下,压入试样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试验力,则试样表面上压出一个正四棱锥形的压痕,测量压痕两对角线d的平均长度,可计算出其硬度值。维氏硬度用符号“HV”表示。

维氏硬度数值写在符号“HV”的前面,试验条件写在符号“HV”的后面。例如,640HV30表示用30kgf 的试验力,保持10~15s测定的维氏硬度值是640;640HV30/20表示用30kgf的试验力,保持20s测定的维氏硬度值是640。

(三)韧性

1.一次冲击试验

●韧性是金属材料在断裂前吸收变形能量的能力。

金属材料的韧性大小通常采用吸收能量K(单位是焦尔)指标来衡量。

(1)夏比摆锤冲击试样。

夏比摆锤冲击试样有V型缺口试样和U型缺口试样两种,如图1-11所示。带V型缺口的试样,称为夏比V型缺口试样;带U型缺口的试样,称为夏比U型缺口试样。

a)夏比U型缺口试样 b)夏比V型缺口试样

图1-11 夏比摆锤冲击试样

(2)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

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是在摆锤式冲击试验机上进行的。计算公式是:

V型缺口试样:KV2或KV8=A KV1-A KV2(J)

U型缺口试样:KU2或KU8=A KU1-A KU2(J)

KV2或KU2表示用刀刃半径是2mm的摆锤测定的吸收能量;KV8或KU8表示用刀刃半径是8mm的摆锤测定的吸收能量。

吸收能量大,表示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试验力而不破坏的能力愈强。

图1-12 夏比冲击试验原理

吸收能量K对组织缺陷非常敏感,它可灵敏地反映出金属材料的质量、宏观缺口和显微组织的差异,能有效地检验金属材料在冶炼、成形加工、热处理工艺等方面的质量。

(3)吸收能量与温度的关系。

金属材料的吸收能量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一般包括高吸收能量区、过渡区和低吸收能量区三部分。

●当温度降至某一数值时,吸收能量急剧下降,金属材料由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这种现象称为冷脆转变。

●金属材料在一系列不同温度的冲击试验中,吸收能量急剧变化或断口韧性急剧转变的温度区域,称为韧脆转变温度。

韧脆转变温度是衡量金属材料冷脆倾向的指标。金属材料的韧脆转变温度愈低,说明金属材料的低温抗冲击性愈好。

2.多次冲击试验

金属材料在多次冲击下的破坏过程是由裂纹产生、裂纹扩张和瞬时断裂三个阶段组成。其破坏是每次冲击损伤积累发展的结果,不同于一次冲击的破坏过程。

多次冲击弯曲试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模拟零件的实际服役过程,为零件设计和选材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估计零件的使用寿命提供了依据。

在小能量多次冲击条件下,金属材料的多次冲击抗力大小,主要取决于金属材料强度的高低;在大能量多次冲击条件下,金属材料的多次冲击抗力大小,主要取决于金属材料塑性的高低。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金属材料的强度与塑性、硬度和韧性

2.难点:强度与塑性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利用试样、挂图等教具。

2.利用多媒体资料进行短时演示。

【小结与布置作业】

1.小结

熟悉基本定义,注重将基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布置作业

尽量独立完成相应章节中的习题,必要时可相互交流与探讨问题。

教案三

【教学组织】

1.提问10分钟

2.讲解70分钟

3.小结5分钟

4.布置作业5分钟

【教学内容】

(四)疲劳

1.疲劳现象

●循环应力和应变是指应力或应变的大小、方向,都随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一类应力和应变。

●零件工作时在承受低于制作金属材料的屈服点或规定残余伸长应力的循环应力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的工作后会发生突然断裂,这种现象称为金属的疲劳。

疲劳断裂首先是在零件的应力集中局部区域产生,先形成微小的裂纹核心,即微裂源。随后在循环应力作用下,微小裂纹继续扩展长大。由于微小裂纹不断扩展,使零件的有效工作面逐渐减小,因此,零件所受应力不断增加,当应力超过金属材料的断裂强度时,则突然发生疲劳断裂,形成最后断裂区。金属疲劳断裂的断口由微裂源、扩展区和瞬断区组成。

图1-16 疲劳断口示意图

2.疲劳强度

●金属在循环应力作用下能经受无限多次循环,而不断裂的最大应力值称为金属的疲劳强度。即循环次数值N无穷大时所对应的最大应力值,称为疲劳强度。

在工程实践中,一般是求疲劳极限,即对应于指定的循环基数下的中值疲劳强度。对于钢铁材料其循环基数为107,对于非铁金属其循环基数为108。对于对称循环应力,其疲劳强度用符号σ-1表示。

●金属材料在承受一定循环应力σ条件下,其断裂时相应的循环次数N可以用曲线来描述,这种曲

线称为σ-N曲线。

二、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工艺性能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是指金属在重力、电磁场、热力(温度)等物理因素作用下,其所表现出

的性能或固有的属性。它包括密度、熔点、导热性、导电性、热膨胀性和磁性等。

(1)密度。

●金属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金属的质量。

●一般将密度小于5×103kg/m3的金属称为轻金属,密度大于5×103kg/m3的金属称为重金属。

(2)熔点。

●金属和合金从固态向液态转变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熔点高的金属称为难熔金属(如钨、钼、钒等),可以用来制造耐高温零件。

●熔点低的金属称为易熔金属(如锡、铅等),可以用来制造保险丝和防火安全阀等零件。

(3)导热性。

●金属传导热量的能力称为导热性。

金属导热能力的大小常用热导率(亦称导热系数)λ表示。金属材料的热导率越大,说明其导热性越好。一般来说,纯金属的导热能力比合金好。

(4)导电性。

●金属能够传导电流的性能,称为导电性。

金属导电性的好坏,常用电阻率ρ表示,单位是Ω·m。金属的电阻率越小,其导电性越好。

(5)热膨胀性。

●金属材料随着温度变化而膨胀、收缩的特性称为热膨胀性。

一般来说,金属受热时膨胀而且体积增大,冷却时收缩而且体积缩小。金属热膨胀性的大小用线胀系数αl和体胀系数αv来表示。

(6)磁性。

●金属材料在磁场中被磁化而呈现磁性强弱的性能称为磁性。

根据金属材料在磁场中受到磁化程度的不同,金属材料可分为铁磁性材料和非铁磁性材料。

2.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

●金属的化学性能是指金属在室温或高温时抵抗各种化学介质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它包括耐腐蚀性、抗氧化性和化学稳定性等。

●金属材料在常温下抵抗氧、水及其它化学介质腐蚀破坏作用的能力,称为耐腐蚀性。

●金属材料在加热时抵抗氧化作用的能力,称为抗氧化性。

●化学稳定性是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与抗氧化性的总称。

3.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金属在铸造成形过程中获得外形准确、内部健全铸件的能力称为铸造性能。

铸造性能包括流动性、充型能力、吸气性、收缩性和偏析等。

●金属材料利用锻压加工方法成形的难易程度称为锻造性能。

锻造性能的好坏主要与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有关。塑性越好,变形抗力越小,金属的锻造性能越好。

●焊接性能是指材料在限定的施工条件下焊接成按规定设计要求的构件,并满足预定服役要求的

能力。

焊接性能好的金属材料可以获得没有裂缝、气孔等缺陷的焊缝,并且焊接接头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低碳钢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而高碳钢、不锈钢、铸铁的焊接性能则较差。

●切削加工性能是指金属在切削加工时的难易程度。

切削加工性能好的金属对刀具的磨损小,可以选用较大的切削用量,加工表面也比较光洁。

第五节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

一、晶体与非晶体

固态物质可分为晶体与非晶体两类。

●晶体是指其组成微粒(原子、离子或分子)呈规则排列的物质。

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规则的几何外形和各向异性特点,如金刚石、石墨及一般固态金属材料等。

●非晶体是指其组成微粒无规则地堆积在一起的物质,如玻璃、沥青、石蜡、松香等都是非晶体。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而且性能具有各向同性。

图1-18 简单立方晶格及其晶胞示意图

二、金属的晶体结构

(一)晶格

●抽象地用于描述原子在晶体中排列形式的空间几何格子,称为晶格。

(二)晶胞

●反映晶格特征、具有代表性的最小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晶胞的几何特征可以用晶胞的三条棱边的边长(晶格常数)a、b、c和三条棱边之间的夹角α、β、γ等六个参数来描述。

(三)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

常见的晶格类型是: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和密排六方晶格:

1.体心立方晶格

体心立方晶格的晶胞是立方体,立方体的8个顶角和中心各有一个原子,每个晶胞实有原子数是2个。具有这种晶格的金属有:α铁(α-Fe)、钨(W)、钼(Mo)、铬(Cr)、钒(V)、铌(Nb)等约30种金属。

图1-19 体心立方晶格示意图

2.面心立方晶格

面心立方晶格的晶胞也是立方体,立方体的八个顶角和六个面的中心各有一个原子,每个晶胞实有原子数是4个。具有这种晶格的金属有:γ铁(γ-Fe)、金(Au)、银(Ag)、铝(Al)、铜(Cu)、镍(Ni)、铅(Pb)等金属。

图1-20 面心立方晶格示意图

3.密排六方晶格

密排六方晶格的晶胞是六方柱体,在六方柱体的十二个顶角和上下底面中心各有一个原子,另外在上下面之间还有三个原子,每个晶胞实有原子数是6个。具有这种晶格的金属有:α钛(α-Ti)、镁( Mg)、锌(Zn)、铍(Be)、镉(Cd)等金属。

图1-21 密排六方晶格示意图

三、金属的实际晶体结构

●原子从一个核心(或晶核)按同一方向进行排列生长而形成的晶体,称为单晶体。

自然界存在的单晶体有水晶、金刚石等,采用特殊方法也可获得单晶体,如单晶硅、单晶锗等,

单晶体具有显著的各向异性特点。

●由许多晶粒组成的晶体称为多晶体。

●多晶体材料内部以晶界分开的、晶体学位向相同的晶体称为晶粒。

●将任何两个晶体学位向不同的晶粒隔开的那个内界面称为晶界。

●原子排列不规则的部位称为晶体缺陷。

根据晶体缺陷的几何特点,可将晶体缺陷分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种。

(一)点缺陷

●点缺陷是晶体中呈点状的缺陷,即在三维空间上尺寸都很小的晶体缺陷。

最常见的缺陷是晶格空位和间隙原子。原子空缺的位置称为空位;存在于晶格间隙位置的原子称为间隙原子。

(二)线缺陷

●线缺陷是指晶体内部某一平面上沿一方向呈线状分布的缺陷。线缺陷主要指各种类型的位错。

●位错是指晶格中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某种有规律的错排现象。

(三)面缺陷

●面缺陷是指晶体内部呈面状分布的缺陷,通常是指晶界和亚晶界。

图1-25 晶界过渡结构示意图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金属材料疲劳强度和晶体结构

2.难点:晶体缺陷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利用试样、挂图等教具。

2.利用多媒体资料进行短时演示。

【小结与布置作业】

1.小结

熟悉基本定义,注重将基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布置作业

尽量独立完成相应章节中的习题,必要时可相互交流与探讨问题。

教案四

【教学组织】

1.提问10分钟

2.讲解70分钟

3.小结5分钟

4.布置作业5分钟

【教学内容】

第六节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金属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通过凝固形成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

一、冷却曲线与过冷度

纯金属的结晶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的,通常采用热分析法测量其结晶温度。

液态金属冷却到某一温度时,在冷却曲线上出现一水平线段,这个水平线段所对应的温度就是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T0)。

●在实际结晶过程中,液态金属冷却到理论结晶温度 (T0)以下的某一温度时,才开始结晶,这种现象称为过冷。

●理论结晶温度T0与实际结晶温度T1之差△T,称为过冷度。

实际上金属总是在过冷的情况下结晶的,同一金属结晶时的过冷度不是一个恒定值,过冷度的大小与冷却速度有关,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就越大,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也就越低。

过冷是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金属要进行结晶,还要满足动力学条件,如必须有原子的移动和扩散等。

二、金属的结晶过程

晶核的形成和晶核的长大就是金属结晶的基本过程。

a)熔液 b)形核 c)形核与晶核长大 d) 晶核长大 e)结晶结束

图1-27 纯金属结晶过程示意图

晶核的长大方式主要是平面生长方式和树枝状生长方式。

纯金属晶核的长大主要以结晶表面向前平移的方式进行,即采取平面生长方式.

当过冷度较大,液态金属中存在未熔化的微粒时,金属晶核的长大主要以树枝状生长方式长大。当液态金属采用树枝状生长方式长大时,最后凝固的树枝之间不能及时填满,晶体的树枝状就很容易

显漏出来,如在很多金属铸锭表面可以看到树枝状的浮雕。

三、金属结晶后的晶粒大小

1.晶粒大小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

晶粒越细小,金属的强度、硬度愈高,塑性、韧性愈好。

2.晶粒大小的控制

在生产中为了获得细小的晶粒组织,常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1)加快液态金属的冷却速度,增大过冷度。

(2)采用变质处理。

(3)采用机械搅拌、机械振动、超声波振动和电磁振动等措施,使生长中的树枝晶破碎和细化,而且破碎的树枝晶又可起到新晶核作用,使晶核数量增多,从而可细化晶粒。

第七节金属材料的同素异构转变

●在固态下由一种晶格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的转变过程,称为同素异构转变或称同素异晶转变。

纯铁的同素异晶转变转变是:

图1-30 纯铁的冷却曲线和同素异构转变

同素异构转变是钢铁材料的一个重要特性,也是钢铁材料能够进行热处理的理论依据。同素异构转变是通过原子的重新排列来完成的,这一过程类似于队列变换,具有如下特点:(1)同素异构转变是由晶核形成和晶核长大两个基本过程完成的,新晶核优先在原晶界处生成;

(2)同素异构转变也有过冷(或过热)现象,而且转变时具有较大的过冷度;

(3)同素异构转变过程中,有相变潜热产生,在冷却曲线上也出现水平线段,但这种转变是在固态下进行的;

(4)同素异构转变时常伴有金属的体积变化等。

第八节合金的晶体结构与结晶过程

一、基本概念

●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称为组元。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元按不同比例配制而成的一系列不同化学成分的所有合金,称为合金系。

●相是指在一个合金系统中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并与该系统的其余部分以界面分开的部分。

●组织是指用金相观察方法,在金属及其合金内部看到的涉及晶体或晶粒的大小、方向、形状、排列状况等组成关系的构造情况。

二、合金的晶体结构

根据合金中各组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合金中的晶体结构可分为固溶体、金属化合物及机械混合物三种类型。

(一)固溶体

●合金在固态下一种组元的晶格内溶解了另一种原子而形成的晶体相,称为固溶体。

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所占位置的不同,可将固溶体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

1.置换固溶体

●溶质原子代替一部分溶剂原子,占据溶剂晶格的部分结点位置时,所形成的晶体相,称为置换固溶体。

按溶质溶解度的不同,置换固溶体又可分为有限固溶体和无限固溶体。

a) 置换固溶体 b) 间隙固溶体

图1-32 固溶体的类型

2.间隙固溶体

●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不占据溶剂晶格的结点位置,而是嵌入溶剂晶格的各结点之间的间隙内时,所形成的晶体相,称为间隙固溶体。

无论是置换固溶体,还是间隙固溶体,异类原子的插入都将使固溶体晶格发生畸变,增加位错运动的阻力,使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提高。这种通过溶入溶质原子形成固溶体,使合金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固溶强化是强化金属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

a)间隙固溶体 b)置换固溶体(大溶质原子) c)固溶体(小溶质原子)

图1-33 形成固溶体时产生的晶格畸变

(二)金属化合物

●金属化合物是指合金中各组元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一种新相。

金属化合物具有与其构成组元晶格截然不同的特殊晶格,熔点高,硬而脆。

(三)机械混合物

●由两相或两相以上组成的多相组织,称为机械混合物。

在机械混合物中各组成相仍保持着它原有晶格的类型和性能,而整个机械混合物的性能则介于各组成相的性能之间,并与各组成相的性能以及相的数量、形状、大小和分布状况等密切相关。

三、合金结晶过程

合金的结晶过程与纯金属一样,也是晶核形成和晶核长大两个过程。同时结晶时也需要一定的过冷度,结晶后形成由多晶体。合金的结晶过程中具有如下特点:

(1)纯金属的结晶是在恒温下进行,只有一个结晶温度。而绝大多数合金是在一个温度范围内进行结晶的,一般结晶的开始温度与终止温度是不相同,一般有两个结晶温度。

(2)合金在结晶过程中,在局部范围内相的化学成分(即浓度)有差异,当结晶终止后,整个晶体的平均化学成分与原合金的化学成分相同。

(3)合金结晶后一般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形成单相固溶体;第二种情况是形成单相金属化合物或同时结晶出两相机械混合物(如共晶体);第三种情况是结晶开始时形成单相固溶体,剩余液体又同时结晶出两相机械混合物(如共晶体)。

四、合金结晶冷却曲线

合金结晶过程比纯金属复杂得多,但其结晶过程仍可用结晶冷却曲线来描述。一般合金的结晶冷却曲线有以下三种形式:

图1-34 合金的结晶冷却曲线

Ⅰ—形成单相固溶体Ⅱ—形成单相金属化合物或析出共晶体Ⅲ—形成机械混合物

●从一定化学成分的液体合金中同时结晶出两种固相物质,则该转变过程称为共晶转变(或称共晶反应),其结晶产物称为共晶体。共晶转变是在恒温下进行的。

●在固态下由一种单相固溶体同时析出两相固体物质,称为共析转变(或称共析反应)。共析转变与共晶转变一样,也是在恒温条件下进行的。

第九节金属材料的铸锭组织特征

一、金属材料的铸锭组织结构

金属铸锭呈现三个不同的结晶区:表面细晶粒区、柱状晶粒区和等轴晶粒区。

表面细晶粒区的组织特点是:晶粒细长,区域厚度较小,组织致密,成分均匀,力学性能较好。

在柱状晶粒区,两排柱状晶粒相遇的接合面上存在着脆弱区,此区域常有低熔点杂质及非金属夹杂物积聚,使金属材料的强度和塑性降低。这种组织在锻造和轧制时,容易使金属材料沿接合面开裂。

等轴晶粒区的组织特点是:晶粒粗大,组织疏松,力学性能较差。

在金属铸锭中,除存在组织不均匀外,还常有缩孔、气泡、偏析、夹杂等缺陷。

根据浇注方法的不同,金属铸锭分为钢锭模铸锭(简称铸锭)和连续铸锭。

二、定向结晶和单晶

●定向结晶是通过控制冷却方式,使铸件沿轴向形成一定的温度梯度,从而使铸件从一端开始凝固,并按一定方向逐步向另一端结晶的工艺方法。

用该工艺方法生产出了整个铸件都是由同一方向的柱状晶所构成的涡轮叶片。这种叶片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其工作温度则可达930℃。

●单晶是其原子都按照一个规律和一致的位向排列的一个晶体。

单晶制备的基本原理是使液体结晶时只形成一个晶核,再由这个晶核提拉成一整块晶体。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纯金属的结晶过程、金属材料的同素异构转变

2.难点:合金的晶体结构、金属材料的铸锭组织特征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利用试样、挂图等教具。

2.利用多媒体资料进行短时演示。

【小结与布置作业】

1.小结

熟悉基本定义,注重将基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布置作业

尽量独立完成相应章节中的习题,必要时可相互交流与探讨问题。

教案五

【教学组织】

1.提问10分钟

2.讲解70分钟

3.小结5分钟

4.布置作业5分钟

【教学内容】

第十节铁碳合金状态图

●铁碳合金是由铁和碳两种元素为主组成的合金。

一、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

铁碳合金在固态下的基本组织有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和莱氏体。

1.铁素体(F)

●铁素体是指α-Fe或其内固溶有一种或数种其他元素所形成的晶体点阵为体心立方的固溶体,用符号F(或α)表示。

铁素体仍保持α-Fe的体心立方晶格。铁素体的溶碳量很小,在727℃时溶碳量最大(W(C)=%)。铁素体的性能几乎与纯铁相同,强度和硬度较低(σb=180~280MPa,50~80HBW),而塑性和韧性好(δ=30%~50%,KU≈128~160J)。铁素体在770℃(居里点)有磁性转变,在770℃以下具有铁磁性,在770℃以上则失去铁磁性。

2.奥氏体(A)

●奥氏体是指γ-Fe内固溶有碳和(或)其它元素所形成的晶体点阵为面心立方的固溶体,常用符号A(或γ)表示。

奥氏体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奥氏体溶碳能力较大,在1148℃时溶碳量最大(W(C)=%),随着温度下降溶碳量逐渐减少,在727℃时的溶碳量为W(C)=%。

奥氏体是非铁磁性相,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σb≈400MPa,160~220HBW),塑性好(δ≈40%~50%)。稳定的奥氏体属于铁碳合金的高温组织,当铁碳合金缓冷到727℃时,奥氏体将发生转变,转变为其它类型的组织。

3.渗碳体(Fe3C)

●渗碳体是指晶体点阵为正交点阵、化学成分近似于Fe3C的一种间隙式化合物,以符号Cm表示。

渗碳体的晶格形式,与碳和铁都不一样,是复杂的晶格类型。渗碳体碳的质量分数是W(C)=%,熔点为1227℃。渗碳体硬度高(约为800HV),脆性大,塑性与韧性极低。渗碳体不发生同素异构转变,有磁性转变,在230℃以下具有弱铁磁性,而在230℃以上则失去磁性。渗碳体是亚稳定的金属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渗碳体可分解成铁和石墨。

(4)--金属工艺学课程期末考试(答案题解)

《金属工艺学》试卷A 1、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 强度 、 硬度 、 塑性 、 韧性 等。 2. 金属的结晶过程包括 晶核形成 和 晶核长大 。 3. 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产物有 珠光体 、 贝氏体 和 马氏体 三种类型。 4. 电阻焊按接头形式包括 点焊 、 缝焊 和 对焊 。 5. 合金的流动性差,易产生 浇不足 、 冷隔 等铸件缺陷。 6. 焊接热影响区包括 熔合区 、 过热区 、 正火区 、 部分相变区 。 7. 按照外形不同,切屑可分为 节状切屑 、 带状切屑 、 粒状切屑 、 崩碎切屑 四类。 8. 一般机械加工中,使用最多的刀具材料是 高速钢 和 硬质合金 。 9. 常用的切削液有 水溶液 、 切削油 和 乳化液 。 10. 板料冲压的基本工序可分为两大类 分离工序 和 成形工序 。 2、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 金属在疲劳试验时,试样承受的载荷为( 4)。 (1) 静载荷 (2) 动载荷 (3) 冲击载荷 (4) 交变载荷 2. 固溶强化的根本原因是( 3)。 (1) 晶格类型发生变化 (2) 晶粒变细 (3) 晶格发生畸变 (4) 晶格发生滑移 3. A1、Ar1、Ac1、A3之间的关系为( 2 )。 (1) A1>Ar1>Ac1>A3 (2) Ar1A1>Ac1>A3 (4) A3

金属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1.影响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有:金属成分、温度和压力和铸型填充条件。 2.可锻性常用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来综合衡量。 3.镶嵌件一般用压力铸造方法制造,而离心铸造方法便于浇注双金属铸件。 4.金属型铸造采用金属材料制作铸型,为保证铸件质量需要在工艺上常采取的措施包括:喷刷涂料、保持合适的工作温度、严格控制开型时间、浇注灰口铸铁件要防止产生白口组织。 5.锤上模锻的锻模模膛根据其功用不同,可分为模锻模膛、制坯模膛两大类。 6.落料件尺寸取决于凹模刃口尺寸,冲孔件的尺寸取决于凸模刃口(冲子)尺寸。(落料件的光面尺寸与凹模的尺寸相等的,故应该以凹模尺寸为基准,冲孔工件的光面的孔径与凸模尺寸相等,故应该以凸模尺寸为基准。)7.埋弧自动焊常用来焊接长的直线焊缝和较大直径的环形焊缝。 8.电弧燃烧非常稳定,可焊接很薄的箔材的电弧焊方法是等离子弧焊。 9.钎焊可根据钎料熔点的不同分为软钎焊和硬钎焊。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结构斜度?什么是拔模斜度?二者有何区别? 拔模斜度:铸件上垂直分型面的各个侧面应具有斜度,以便于把模样(或型芯)从型砂中(或从芯盒中)取出,并避免破坏型腔(或型芯)。此斜度称为拔模斜度。 结构斜度:凡垂直分型面的非加工表面都应设计出斜度,以利于造型时拔模,并确保型腔质量。 结构斜度是在零件图上非加工表面设计的斜度,一般斜度值比较大。 拔模斜度是在铸造工艺图上方便起模,在垂直分型面的各个侧面设计的工艺斜度,一般斜度比较小。有结构斜度的表面,不加工艺斜度。 2.下面铸件有几种分型面?分别在图上标出。大批量生产时应选哪一种?为什么?

分模两箱造型,分型面只有一个,生产效率高; 型芯呈水平状态,便于安放且稳定。 3.说明模锻件为什么要有斜度和圆角? 斜度:便于从模膛中取出锻件; 圆角:增大锻件强度,使锻造时金属易于充满模膛,避免锻模上的内尖角处产生裂纹,减缓锻模外尖角处的磨损,从而提高锻模的使用寿命。 4.比较落料和拉深工序的凸凹模结构及间隙有什么不同? 落料的凸凹模有刃口,拉深凸凹模为圆角;

金属工艺学课后答案

金属工艺学课后答案 1、什么是应力?什么是应变? 答:试样单位截面上的拉力,称为应力,用符号ζ表示,单位是MPa。 试样单位长度上的伸长量,称为应变,用符号ε表示。 2、画出低碳钢拉伸曲线图,并指出缩颈现象发生在拉伸图上哪一点?若没有出现缩颈现象,是否表示试样没有发生塑性变形? 答:b 点发生缩颈现象。若没有出现缩颈现象,试样并不是没有发生塑性变形,而是没有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 3、将钟表发条拉直是弹性变形还是塑性变形?怎样判断它的变形性质? 答:将钟表发条拉直是弹性变形,因为当时钟停止时,钟表发条恢复了原状,故属弹性变形。 4、布氏硬度法和洛氏硬度法各有什么优缺点?各适用于何种场合。下列情况应采用哪种硬 度法测定其硬度? 答:布氏硬度法:(1)优点:压痕面积大,硬度值比较稳定,故测试数据重复性好,准确度 较洛氏硬度法高。(2)缺点:测试费时,且压痕较大,不适于成品检验。 (3)应用:硬度值HB 小于450 的毛坯材料。 洛氏硬度法:(1)优点:设备简单,测试简单、迅速,并不损坏被测零件。 (2)缺点:测得的硬度值重复性较差,对组织偏析材料尤为明显。 (3)应用:一般淬火件,调质件。 库存钢材——布氏硬度锻件——布氏硬度 硬质合金刀头——洛氏硬度台虎钳钳口——洛氏硬度。 5、下列符号所表示的力学性能指标的名称、含义和单位是什么? ζ:强度,表示材料在外加拉应力的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单位MPa。 ζs:屈服强度,指金属材料开始发生明显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单位MPa。 ζb:抗拉强度,指金属材料在拉断前可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单位MPa。 ζ0.2:屈服强度,试样在产生0.2%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单位MPa。 ζ-1:疲劳强度,表示金属材料在无数次的循环载荷作用下不致引起断裂的最大应力,单位MPa。 δ:伸长率,试样产生塑性变形而发生破坏是的最大伸长量。 αk:冲击韧性,金属材料在一次性、大能量冲击下,发生断裂,断口处面积所承受的冲击功,单位是J/cm2 HRC:洛氏硬度,无单位。 HBS:布氏硬度,无单位。表示金属材料在受外加压力作用下,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HBW:布氏硬度,无单位。 1、金属的晶粒粗细对其力学性能有什么影响? 答:晶粒越细小,ζb、HB、αk 越高;晶粒越粗,ζb、HB,、αk,、δ下降。 2、什么是同素异晶转变?试画出纯铁的冷却曲线,并指出室温和1100℃时的纯铁晶格有什 么不同? 答:随温度的改变,固态金属晶格也随之改变的现象,称为同素异

《金属工艺学》(下册)习题答案

《金属工艺学》< 下册)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I?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工件上会形成三个表面,它们是已加工表面、 待加工表面、和过渡表面。2 ?切削运动分主运动和览给运动__ 两类。 3 ?切削用量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 4.刀具静止参考系主要由基面、主切削面、正交平面所构成。 5.是前角的符号,是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前刀面与基面间的夹角。 6.是刃倾角的符号,是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与基面间的夹角。 7.过切削刃上的一个点,并垂直于基面和切削平面的是正交平面。 8.为了减小残留面积,减小表面粗糙度Ra值,可以采用的方法和措施有: 减小主偏角、减小副偏角和减小进给量。 9.常见切屑种类有:带状切屑、节状切屑和崩碎切屑。 10.切屑厚度压缩比是切屑厚度与切削层公称厚度之比值,其数值越大,切削力越大,切削温度越高,表面越粗糙。 II?总切削力可分解为切削力、进给力和背向力三个切削分力。 12.刀具磨损的三个阶段是:初期磨损阶段、正常磨损阶段和急剧磨损阶段。刀具重磨和换刀应安排在正常磨损阶段后期、急剧磨损发生之前。 13?刀具耐用度是指刀具从开始切削至磨损量达到规定的磨钝标准为止的实际切削总 时间。 14 ?产生积屑瘤的条件是:①切削塑性金屑,②中等切速切削,粗加工加工时可利用积屑瘤,精加工加工时尽量避免产生积屑瘤。 15?用圆柱铣刀铣平面时,有两种铣削方式,即—逆铣—和—顺铣—。一般铣削常采用逆铣—。 16?对钢材精车时用高速,其主要目的是避免产生积屑瘤。 17.磨削加工的实质是磨粒对工件进行刻划、滑擦和切削三种作用的综合过程。 18.砂轮的硬度是磨粒受力后从砂轮表面脱落的难易程度,工件材料硬,应选用硬度 较软砂轮,磨削有色金属等软材料时,应选用较硬砂轮。 19?机床上常用的传动副有带传动、齿轮传动、齿轮齿条传动、丝杠螺母(螺杆〉传动和蜗轮蜗杆传动 20.机床传动系统中,常用的机械有级变速机构有:滑移齿轮变速、离合器式齿轮变速 等 21.对于刚度好、长度长、余量多的外圆面,先用横磨法分段进行粗磨,相邻两段间有5-10的搭接,工件上留下0.01?0.03的余量,再用纵磨法精磨,这种加工方法称为综合磨法。

金属工艺学基础--名词解释

铸造:铸造是一种将液态金属(一般为合金)缴入铸型型腔、冷却凝固后获得毛胚火零件(通称为铸件)的成形工艺。 铸造应力:铸件收缩应力、热应力和相变应力的矢量和。 熔模铸造:也称失蜡铸造,因为熔模铸件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和较好的表面质量又称为精密铸造。 铸造偏析在铸件凝固后,其截面上的不同部位,以至晶粒内部,产生化学成分的不均匀现象,称为铸造偏析。 剪切工序:使板料沿不封闭轮廓线分离的工序。 砂型铸造:用型砂紧实成铸型并用重力浇注的铸造方法。 金属型铸造:用重力浇注将熔融金属浇入金属铸型获得铸件的方法。压力铸造:熔融金属在高压下高速充型,并在压力下凝固的铸造方法。离心铸造:熔融金属浇入绕水平、倾斜或垂直轴旋转的铸型,在离心力作用下,凝固成形的铸件轴线与旋转铸型轴线重合的铸造方法。铸件多是简单的圆筒形,不用芯子形成圆筒内孔。 锻造: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 冲压:板料的冲压成形是利用冲模使板料产生分离或变形的成形工艺。焊接:通过加热和(或)加压,使工件达到原子结合且不可拆卸连接的一种加工方法。包括熔焊、压焊、钎焊等。 收缩性:合金在浇注,凝固直至冷却到室温的过程中体积或尺寸减缩的现象。 流动性:合金的流动性是指合金本身在液态下的流动能力。 定向凝固:利用合金凝固时晶粒沿热流相反方向生长的原理,控制热流方向,使铸件沿规定方向结晶的铸造技术。 同时凝固:是指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尽量减小铸件各部分之间的温度差,使铸件的各部分几乎同时进行凝固。 落料:利用冲裁取得一定外形的制件或坯料的冲压方法。 轧制: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在旋转轧辊的压力作用下,产生连续塑性变形,获得要求的截面形状并改变其性能的方法。 挤压:用冲头或凸模对放置在凹模中的坯料加压,使之产生塑性流动,从而获得相应于模具的型孔或凹凸模形状的制件的锻压方法。 冲孔:把坯料内的材料以封闭的轮廓和坯料分离开来,得到带孔制件的冲压方法。 模锻:利用模具使毛坯变形而获得锻件的锻造方法。 自由锻造:自由锻造是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金属在上下砧面间各个方向自由变形,不受任何限制而获得所需形状及尺寸和一定机械性能的锻件的一种加工方法,简称自由锻。 飞边(槽):锤上模锻锻模上的组成部分,用以增加金属从模膛中流出的阻力,促使金属充满模膛,同时容纳多余的金属。 冲孔连皮:在模锻当中,模锻件上的通孔,不能直接锻出,只能锻成盲孔,中间留有一定厚度的金属层δ,称为冲孔连皮。 压力焊:利用焊接时施加一定压力而完成焊接的方法。 熔化焊:焊接过程中,将焊接接头在高温等的作用下至熔化状态。 可焊性:材料在规定的施焊条件下,焊接成设计要求所规定的构件并满足预定服役要求的能力。 可锻性:材料在锻造过程中经受塑性变形不开裂的能力。 热焊法是将铸件整体或局部缓慢预热到600~700℃,焊接中保持400℃以上,焊后缓慢冷却。 冷焊法是焊补前不对铸件预热或在低于400℃的温度下预热的焊补方法。 拉深:变形区在一拉一压的应力状态作用下,使板料(浅的空心坯)成形为空心件(深的空心件)而厚度基本不变的加工方法。 弯曲:采用一定的工模具将毛坯弯成所规定的外形的锻造工序。 成形:使用某种工艺手段,将坯料或工件制成具有预定形状和尺寸的工艺过程。 压力焊:是通过对焊接区域施加一定的压力来实现焊接的方法。 埋弧焊是一种电弧在焊剂层下燃烧并进行焊接的电弧焊方法。 氩弧焊是采用惰性气体——氩气作为保护气体的气体保护焊方法。电渣焊是利用电流通过液体熔渣所生产的电阻热进行焊接的方法 电阻焊是将焊件组装后通过电极施加压力,利用电流通过接头的接触面及邻近区域 所产生的电阻热进行焊接的方法。 摩擦焊是利用焊件表面相互摩擦所产生的热,使端面达到热塑性状态,然后迅速顶压,完成焊接的一种压焊方法。 熔焊是一种将焊件接头部位加热至熔化状态,不加压力完成焊接过程的方法。 压焊是在焊接过程中必须对焊件施加压力(加热或不加热)以完成焊接的方法。 钎焊是采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钎料,将焊件和钎料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低于母材熔点的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填充接头间隙并与母材相互扩散实现连接焊件的方法。 咬边:在焊缝与母材的交接处产生的沟槽和凹陷。 缩孔:液态金属凝固过程中由于体积收缩所形成的孔洞。 缩松:缩松是指铸件最后凝固的区域没有得到液态金属或合金的补缩形成分散和细小的缩孔。 分型面:铸型组元间的接合面。 分模面:分开磨具取出产品和教主系统凝料的课分离的接触表面。 连续模:连续模,指的是压力机在一次冲压行程中,采用带状冲压原材料,在一副模具上用几个不同的工位同时完成多道冲压工序的冷冲压冲模,模具每冲压完成一次,料带定距移动一次,至产品完成。 复合模: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模具的同一部位上,同时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的冲压工序的冲模。 简单模:指在曲柄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完成一个过程的冲模。 起模斜度:为使模样(或型芯)易于从砂型(或芯盒)中取出,凡垂直与分型面的侧壁,制造模样时必须作出一定的倾斜度,称为起模斜度

金属工艺学期末总复习题及答案

《金属工艺学》期末总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 1、测定淬火钢件的硬度,一般常选用(B)来测试。 A、布氏硬度计; B、洛氏硬度计; C、维氏硬度计。 2、材料抵抗变形或断裂的能力称为(A)。 A、强度; B、硬度; C、塑性; D、韧性; E、疲劳强度。 3、奥氏体为(B)晶格。 A、体心立方; B、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 4、金属的(C)越好,则其锻造性能越好。 A、强度; B、硬度; C、塑性; D、韧性; E、疲劳强度。 5、铁碳合金相图上ES线,用代号(B)表示。 A、A1 ; B、Acm ; C、A3 。 6、T10A牌号中,10表示其平均碳的质量分数为(B)。 A、0.10%; B、1.0%; C、10%。 7、在下列三种钢中,(C)钢的弹性最好。 A、T10A; B、20 ; C、65 。 8、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应选择在(A)。 A、Ac1+10~20℃; B、Accm以上; C、Ac3+30~50℃。 9、选择制造下列零件的材料:冷冲压件(A);齿轮(C);小弹簧(B)。 A、08F; B、70; C、45。 10、选择制造下列工具所用的材料:锉刀(C);手工锯条(B)。 A、T9Mn; B、T10A; C、T12 。 11、调质处理就是(C)。

A、淬火+低温回火; B、淬火+中温回火; C、淬火+高温回火。 12、化学热处理与其它热处理方法的基本区别是(C)。 A、加热温度; B、组织变化; C、改变表面化学成分。 13、零件渗碳后,一般需经(A)处理才能达到表面高硬度和耐磨的目的。 A、淬火+低温回火; B、正火; C、调质。 14、将相应的牌号填入空格内:普通黄铜(A);特殊黄铜(D); 锡青铜(B);硅青铜(C)。 A、H70; B、QSn4-1; C、QSi 3-1; D、HAl 77-2。 15、拉伸试验时,试样拉断前能承受的最大标称应力称为材料的(B)。 A、屈服点; B、抗拉强度; C、弹性极限。 16、作疲劳试验时,试样承受的载荷为(C)。 A、静载荷; B、冲击载荷; C、循环载荷。 17、铁素体为(A)晶格。 A、体心立方; B、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 18、铁碳合金相图上GS线,用代号(C)表示。 A、A1 ; B、Acm ; C、A3 。 19、铁碳合金相图上的共析线是(C),共晶线是(A)。 A、ECF线; B、ACD线; C、PSK线。 20、08F牌号中,08表示其平均碳的质量分数为(A)。 A、0.08%; B、0.8%; C、8%。 21、选择制造下列工具所用的材料:锉刀(C);手工锯条(B)。 A、T9A ; B、T10 ; C、T12 。 22、将下列合金钢牌号归类:耐磨钢(B);合金弹簧钢(A);

《金属工艺学》(下册)习题答案

《金属工艺学》(下册)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工件上会形成三个表面,它们是已加工表面、 待加工表面、和过渡表面。 2.切削运动分主运动和__进给运动___两类。 3.切削用量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和___背吃刀量___。 4. 刀具静止参考系主要由基面、主切削面、正交平面所构成。 γ是前角的符号,是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前刀面与基面间的夹角。 5.0 6.sλ是刃倾角的符号,是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与基面间的夹角。 7.过切削刃上的一个点,并垂直于基面和切削平面的是正交平面。 8. 为了减小残留面积,减小表面粗糙度Ra值,可以采用的方法和措施有: 减小主偏角、减小副偏角和减小进给量。 9.常见切屑种类有:带状切屑、节状切屑和崩碎切屑。 10.切屑厚度压缩比是切屑厚度与切削层公称厚度之比值,其数值越大,切削力越大,切削温度越高,表面越粗糙。 11.总切削力可分解为切削力、进给力和背向力三个切削分力。12.刀具磨损的三个阶段是:初期磨损阶段、正常磨损阶段和急剧磨损阶段。 刀具重磨和换刀应安排在正常磨损阶段后期、急剧磨损发生之前。 13.刀具耐用度是指刀具从开始切削至磨损量达到规定的磨钝标准为止的实际切削总时间。 14.产生积屑瘤的条件是:①切削塑性金屑,②中等切速切削,粗加工加工时可利用积屑瘤,精加工加工时尽量避免产生积屑瘤。 15.用圆柱铣刀铣平面时,有两种铣削方式,即逆铣和顺铣。一般铣削常采用逆铣。 16.对钢材精车时用高速,其主要目的是避免产生积屑瘤。 17.磨削加工的实质是磨粒对工件进行刻划、滑擦和切削三种作用的综合过程。 18.砂轮的硬度是磨粒受力后从砂轮表面脱落的难易程度,工件材料硬,应选用硬度较软砂轮,磨削有色金属等软材料时,应选用较硬砂轮。 19.机床上常用的传动副有带传动、齿轮传动、齿轮齿条传动、丝杠螺母(螺杆)传动和蜗轮蜗杆传动 20.机床传动系统中,常用的机械有级变速机构有:滑移齿轮变速、离合器式齿轮变速等

金属工艺学期末复习

金属工艺 第二章名词解释 1.疲劳断裂:在变动载荷的作用下,零件经过较长时间工作或多次应力循环后所发生的突然断裂现象。 2.拉伸曲线:拉伸过程中载荷(F)与试样的伸长量(△L)之间的关系,过程;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P5 第三章名词解释 1.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T=Tm-Tn) 第四章名词解释 铁碳合金相图☆P33——41 第五章名词解释 1.退火:将工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或在临界点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以缓慢的冷却速度(一般随炉冷却)进行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2.正火:将钢件加热到Ac 3或Ac cm 以上30——50℃,保温适当的时间后,从炉中 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3.淬火:将工件加热到Ac 3或Ac 1 以上30——50℃奥氏体化后,保温一定的时间, 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冷却(一般为油冷或水冷),获得马氏体或(和)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4.回火:工件淬硬后,重新加热到A 1 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5.C曲线(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表示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的温度,转变时间与转变产物及转变量(转变开始及终了)的关系曲线图。☆P47——48 第六章名词解释 1.冷脆:杂质元素(磷)使钢的塑性和韧性显著下降,并且温度愈低脆性愈严重。 2.热脆:当钢在热变形加工时,共晶体首先熔化,使钢的强度,韧性下降而产生脆性开裂。 3.孕育铸铁:经过孕育处理的灰铸铁☆P93 第十章名词解释 1.铸造:将熔融金属浇铸,压射或吸入铸型型腔中,待其凝固后而得到一定形状和性能的铸件。 2.浇注系统(浇道):为了使熔融金属溶液顺利填充型腔和冒口而开设于铸型中的一系列通道。 第十一章名词解释 1.冷变形强化(加工硬化):金属材料在冷塑性变形时,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提高,但塑性和韧性下降。 第十二章名词解释 1.手工电弧焊:用手工操作焊条进行焊接的一种电弧焊方法。 ☆各种金属焊接性能的比较P209——214. 第二章填空题 1.金属塑性的指标主要有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两种。 2.洛氏硬度的标尺有HRA,HRB,HRC三种。 3.常用测定硬度的方法有布氏硬度测试法,洛氏硬度测试法和维氏硬度测试法。

金属工艺学复习要点

第一篇金属材料材料导论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 第一节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的定义: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的性能。 一、强度与塑性 概念:应力;应变 拉伸实验 F( k· F ?L(mm) ?L e 1.强度: 定义:塑性变形、断裂的能力。 衡量指标:屈服强度、抗拉强度。 (1)屈服点: 定义: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应力。 公式:σs=F s/A o(MPa) (2)抗拉强度: 定义:最大应力值。 公式:σb=F b/A o 2.塑性: 定义:发生塑性变形,不破坏的能力。 衡量指标:伸长率、断面收缩率。 (1)伸长率: 定义: 公式:δ=(L1-L0)/L0×100% (2)断面收缩率: 定义: 公式:Ψ=(A0-A1)/A0×100% 总结:δ、Ψ越大,塑性越好,越易变形但不会断裂。

二、硬度 硬度: 定义:抵抗更硬物体压入的能力。 衡量: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等。 1.布氏硬度:HB (1)应用范围:铸铁、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 (2)优缺点:精确、方便、材料限制、非成品检验和薄片。 2.洛氏硬度:HRC用的最多 一定锥形的金刚石(淬火钢球),在规定载荷和时间后,测出的压痕深度差即硬度的大小(表盘表示)。 (1)应用范围:钢及合金钢。 (2)优缺点:测成品、薄的工件,无材料限制,但不精确。 总结:数值越大,硬度越高。 第二章铁碳合金 第一节纯铁的晶体结构及其同素异晶转变 一、金属的结晶 结晶:液态金属凝结成固态金属的现象。 实际结晶温度-金属以实际冷却速度冷却结晶得到的结晶温度Tn。一、金属结晶的过冷现象: 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总是低于理论结晶温度,Tn

金属工艺学期末试卷

金属工艺学期末考试卷 (适用数控、模具、汽修专业) 一、填空题(共15分,每空格0.5分) 1机械零件常用毛坯种有、、 、、等。 2 焊接方法按焊接过程特点可为、、。 3 整个焊接接头由:、、组成。 4 一个零件完整的工艺过程由、、、 、组成。 5 焊接性能较好的金属材料是和。 6 机械零件材料选择的一般原为、、。 7 零件失效的主要类型有、、、 。 8 造成定位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和不重合。 9 在焊接长直水平焊缝和大直径环缝应选用焊,仅在立焊位置焊构件应选用焊,焊接易氧化的铝件时多用焊。 二 单选题(每题1.5分,共15分) 1 焊接时在被焊工件的结合处产生()使分离的工件连为一体。

A 机械力 B 原子间结合力 C 粘接力 D A、B和C 2 工件焊接后应进行() A 重结晶退火 B 去应力退火 C 再结晶退火 D 扩散退火 3 根据加工要求,不需要限制六个自由度的定位方案称为() A 过定位 B 欠定位 C 完全定位 D 不完全定位 4 零件加工时精基准一般为() A 工件毛坯面 B 工件的已加工表面 C 工件待加工表面 5 在机械加工中直接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使之成为所需零件的过程称() A 生产过程 B 工艺过程 C 工艺规程 D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6 对于重要结构,承受冲击载荷或在低温下工作的结构焊接时应选用碱性焊条,原因是() A 焊缝金属含氢量低 B 焊缝金属韧性好 C 焊缝金属抗裂性强 D A、B和C 7 按基准的不同作用分为设计基准和()两类 A 工艺基准 B 定位基准 C 测量基准 D 装配基准 8 在进行机械加工时,必须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据一个正确位置,这是() A 夹紧 B 装夹 C 压紧 D 定位 9 ()是工艺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 A 工序 B 工步 C 复合工步 D 工位 10 焊接时各类残渣的量多没有足够的时间浮出熔池表面就会产生() A 气孔 B 裂纹 C未焊透 D 夹渣

金属工艺学_邓文英_第五版_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

第一章(p11) 1.什么是应力?什么是应变? 答:应力是试样单位横截面的拉力;应变是试样在应力作用下单位长度的伸长量 2.缩颈现象在拉伸实验中当载荷超过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载荷时,试样上有部分开始变细,出现了“缩颈”;缩颈发生在拉伸曲线上bk 段;不是,塑性变形在产生缩颈现象前就已经发生,如果没有出现缩颈现象也不表示没有出现塑性变形。 4.布氏硬度法和洛氏硬度法各有什么优缺点?下列材料或零件通常采用哪种方法检查其硬度? 库存钢材硬质合金刀头 锻件台虎钳钳口 洛氏硬度法测试简便,缺点是测量费时,且压痕较大,不适于成品检验。 布氏硬度法测试值较稳定,准确度较洛氏法高。;迅速,因压痕小,不损伤零件,可用于成品检验。其缺点是测得的硬度值重复性较差,需在不同部位测量数次。 硬质合金刀头,台虎钳钳口用洛氏硬度法检验。 库存钢材和锻件用布氏硬度法检验。 第五题 下列符号所表示的力学性能指标名称和含义是什么?

σb抗拉强度它是指金属材料在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σs屈服点它是指拉伸试样产生屈服时的应力。 σ2.0规定残余拉伸强度 σ1-疲劳强度它是指金属材料在应力可经受无数次应力循环不发生疲劳断裂,此应力称为材料的疲劳强度。 σ应力它指试样单位横截面的拉力。 a K冲击韧度它是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的变形能量的能力韧性。 HRC 洛氏硬度它是指将金刚石圆锥体施以100N的初始压力,使得压头与试样始终保持紧密接触,然后,向压头施加主载荷,保持数秒后卸除主载荷。以残余压痕深度计算其硬度值。 HBS 布氏硬度它是指用钢球直径为10mm,载荷为3000N为压头测试出的金属的布氏硬度。 HBW 布氏硬度它是指以硬质合金球为压头的新型布氏度计。 第二章(p23) (1)什么是“过冷现象”?过冷度指什么? 答: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平衡结晶温度),这种线性称为“过冷”;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2)金属的晶粒粗细对其力学性能有什么影响?细化晶粒的途径有哪些? 答:金属的晶粒粗细对其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同一成分的金属,晶粒愈细,其强度、硬度愈高,而且塑性和韧性也愈好。

(完整版)金属工艺学题库及答案

金属材料热处理与加工应用题库及答案 目录 项目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2) 一、单选(共46 题) (2) 二、判断(共 2 题) (4) 三、填空(共15 题) (4) 四、名词解释(共12 题) (5) 五、简答(共 6 题) (5) 项目二热加工工艺 (7) 一、单选(共32 题) (7) 二、判断(共18 题) (8) 三、填空(共16 题) (9) 四、名词解释(共 5 题) (9) 五、简答(共14 题) (10) 项目三冷加工工艺 (13) 一、填空(共 3 题) (13) 二、简答(共 2 题) (13)

项目一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一、单选(共 46 题) 1?金属a —Fe 属于(A )晶格。 A.体心立方 B 面心立方 C 密排六方晶格 D 斜排立方晶格 2?铁与碳形成的稳定化合物 Fe 3C 称为:(C ) A.铁素体 B 奥氏体 C 渗碳体 D 珠光体 3.强度和硬度都较高的铁碳合金是 :( A )° A.珠光体 B 渗碳体 C 奥氏体 D.铁素体 4.碳在丫一Fe 中的间隙固溶体, 称为:( B )° A.铁素体 B 奥氏体 C 渗碳体 D.珠光体 4.硬度高而极脆的铁碳合金是: C )。 A.铁素体 B 奥氏体 C 渗碳体 D.珠光体 5.由丫一Fe 转变成a —Fe 是属于:( D )° A.共析转变 B 共晶转变 C 晶粒变 D.同素异构转变 6.铁素体(F ) 是:( D )。 A.纯铁 B 混合物 C 化合物 D.固溶体 7.金属结晶时, 冷却速度越快,其实际结晶温度将:( B )。 A. 越高 B 越低 C 越接近理论结晶温度 D 固溶体 8.为细化晶粒, 可采用:( B 。 A.快速浇注 B 加变质剂 C.以砂型代金属型 D.固溶体 9.晶体中的位错属于:( C )。 A.体缺陷 B 面缺陷 C 线缺陷 D.点缺 陷 10. 下列哪种是 高级优质钢:( C )。 A.10 号钢 B.T 7 C.T 8 A D.30Cr 11. 优质碳素结构钢“ 4 5”,其中钢的平均含碳量为:( C )。 A.45% B0.O45 % C0.45 % D4.5 % 12. 优质碳钢的钢号是以( A )命名。 A.含碳量 B 硬度 C 抗拉强度 D 屈服极限 13. 优质碳素钢之所以优质,是因为有害成分( B )含量少。 A.碳 B.硫 C.硅 D.锰 14. 碳素工具钢的钢号中数字表示钢中平均含碳量的( C )。 A.十分数 B.百分数 C.千分数 D.万分数 1 5 .碳钢中含硫量过高时,将容易引起( B )。 A.冷脆 B 热脆 C 氢脆 D.兰脆 16.选用钢材应以( C )为基础。 A.硬度 B 含碳量 C 综合机械性能 D 价格 17.属于中碳钢的是(B )° A.20 号钢 B.30号钢 C.60 号钢 D.70 号 钢 18.下列金属中, 焊接性最差的是( D )。 A. 低碳钢 B 中碳钢 C.高碳钢 D.铸铁

金属工艺学下册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工件上会形成三个表面,它们是 已加工表面 、 待加工表面 、和 过渡表面 。 2.切削运动分 主运动 和__进给运动___两类。 3.切削用量包括 切削速度 、 进给量 和___背吃刀量___。 4. 刀具静止参考系主要由 基面 、 主切削面 、 正交平面 所构成。 5. 0γ是 前角 的符号,是在 正交平 面内测量的 前刀 面与 基 面间的夹角。 6.s λ是 刃倾角 的符号,是在 切削平 面内测量的 主切削刃 与 基 面间的夹角。 7.过切削刃上的一个点,并垂直于基面和切削平面的是 正交平面 。 8. 为了减小残留面积,减小表面粗糙度Ra 值,可以采用的方法和措施有: 减小主偏角 、 减小副偏角 和 减小进给量 。 9.常见切屑种类有: 带状切屑 、 节状切屑 和 崩碎切屑 。 10. 切屑厚度压缩比是 切屑厚度 与 切削层公称厚度 之比值,其数值越大,切削力越大,切削温度越高,表面越粗糙。 11.总切削力可分解为 切削力 、 进给力 和 背向力 三个切削分力。 12.刀具磨损的三个阶段是:初期磨损阶段、正常磨损阶段和急剧磨损阶段。 刀具重磨和换刀应安排在 正常磨损阶段 后期、 急剧磨损发生 之前。 13.刀具耐用度是指刀具从开始切削至磨损量达到规定的磨钝标准为止的实际切削总时间。 14.产生积屑瘤的条件是:①切削塑性金屑,②中等切速切削,粗加工加工时可利用积屑瘤,精加工加工时尽量避免产生积屑瘤。 15.用圆柱铣刀铣平面时,有两种铣削方式,即 逆铣 和 顺铣 。一般铣削常采用 逆铣 。 16.对钢材精车时用高速,其主要目的是 避免产生积屑瘤 。 17.磨削加工的实质是磨粒对工件进行 刻划 、 滑擦 和 切削 三种作用的综合过程。 18.砂轮的硬度是 磨粒受力后从砂轮表面脱落的难易程度 ,工件材料硬,应选用硬度 较软 砂轮,磨削有色金属等软材料时,应选用 较硬 砂轮。 19.机床上常用的传动副有 带传动 、 齿轮传动 、 齿轮齿条传动 、 丝杠螺母(螺杆)传动和 蜗轮蜗杆传 动 20.机床传动系统中,常用的机械有级变速机构有:滑移齿轮变速、离合器式齿轮变速等 21.对于刚度好、长度长、余量多的外圆面,先用横磨法分段进行粗磨,相邻两段间有5-10的搭接,工件上留下0.01~0.03的余量,再用纵磨法精磨,这种加工方法称为综合磨法。 22.珩磨一般在专门的珩磨机床上进行,珩磨头与机床主轴应浮动连接。单件小批生产时亦可在改装的立式钻床或 卧式车床上进行。 23.根据齿轮传动的特点和不同用途,对齿轮精度的主要要求有: ①运动的准确性;②传动的平稳性;③齿面承裁的均匀性。 24.渐开线圆柱齿轮副分成13个精度等级,其中0、1、2级为远景级,7级精度为基本级。

金属工艺学实习是一门实践基础课.doc

前言 金属工艺学实习是一门实践基础课,是一门传授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的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学习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必不可少的必修课,是非机类有关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必不可少的必修课,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和现代机械制造技术。 金属工艺学实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机械加工工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训练学生的良好作风,这也是我们对同学的基本要求。 本实习报告由基础实验教学部机械基础实验室编制,以清华大学《金属工艺学实习》、东南大学《属工艺学实习教程》和上届使用的金工实习报告为基础。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基础实验教学部领导的大力支持,金工厂的带教师傅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在此表示感谢。 注意:金工实习实习一周的学生不做标有“﹡”符号的题目。

学生实习守则 一、学生实习制度 1.凡来实习的学生必须遵守。 2.遵守劳动纪律,按时上下班,遵守金工实习厂的各项规章制度,监守实习岗位,不得擅自离开,不做与实习无关的事,不准嬉戏喧哗,不准随地吐痰。 3.不准做私活。不得穿拖鞋、背心、裙子等上班,不留长指甲。 4.尊重指导师傅,认真听讲及观看示范动作。 5.遵守安全守则,严格执行各实训项目的安全操作技术规程。听从指挥,细心操作,做到安全实习。6.操作前应了解所用机床的性能和操作方法,必须按图纸的技术要求和指导师傅讲解的工艺方法进行加工,虚心学习,认真完成实习作业(零件)和课后作业(实习报告)。 7.搞好文明生产,经常保持岗位的整洁,工具、工件应放在规定位置,不得乱拿别人的工具、工件。8.爱护国家财产,不得任意操作或动用非指定的设备和工具,维护和保养好机器设备、量具、工具,凡无故损坏或丢失要按情节轻重折价或照价赔偿。 9.每天实习结束后,要做好下列工作: 1)整理和清点好自用的工具和工件。 2)做好机床、钳台等工位的清洁卫生。 3)经指导老师检查后,方能离开岗位。 10.违反实习厂有关规定且不听从批评教育者责令停止实习,进行检查,情节严重或态度恶劣者取消其实习资格。 二、学生实习考勤制度 1.学生实习期间应严格遵守金工实习规定的劳动纪律和考勤制度,不得迟到、早退或无故不参加实习,因事因工因病不能实习者,必须事先办理请假手续。 2.实习期间一律不准会客,不准请假,如有特殊情况必须经过批准,短时间内指导老师批准,长时间必须由学生所在院系批准,交与金工实习相关领导并给予批准才能请假。 3.实习中无故缺勤者,以旷课处理。旷课一次,不给操作考核成绩。 4.在每一个实习工种中,旷工或事假,则该工种实习操作不合格。 三、学生成绩考核办法 1、《金属工艺学实习》成绩由各项训练项目成绩综合评定,按比例折算汇总而成。其中任何一项不合格, 则认为实习总成绩不及格,此门课程则无学分。 2.积极地在广播站、院报及校报上宣传报道金工实习,总成绩给予相应的加分,迟到早退者,总成绩给予相应的扣分。

金属工艺学考试资料及答案

金属工艺学考试资料及答案

1、什么是熔模铸造?试述其大致工艺过程。(P169) 答:熔模铸造是用易熔材料制成模样,然后在模样上涂耐火材料,经硬化后,再将模样熔化,排出型外,获得无分型面铸型,浇注即可获得铸件。因为熔模广泛采用蜡质材料来制造,故这种方法也称失蜡铸造。它是发展较快的一种精密铸造方法。 工艺过程:1、压型制造 2、蜡模制造 3、蜡模组装4、结壳5、脱蜡 6、焙烧、浇注 7、落沙和清理。 2、与自由锻相比,模锻具有哪些优点?(P185) 答:与自由锻相比,模锻的优点:锻件的形状和尺寸比较精确,机械加工余量较小,节省加工工时,材料利用率高;可以锻制形状较为复杂的锻件;生产率较高;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低,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易于实现机械化;锻件内流线分布更为合理,力学性能高。 3、用φ50冲孔模具来生产φ50落料件能否保证冲压件的精度?为什么?P193 答:不能。落料和冲孔时,首先使金属发生弯曲,然后由于凸模和凹模刃口的作用,使坯料在与切口接触处开始出现裂纹,随着凸模继续往下压,上下两处裂纹扩展连在一起,使坯料分离。为了使成品边缘光滑,凸模刃口必须锋利,凸凹模间隙要适当均匀。而用φ50冲孔模具来生产φ50落料件没有间隙了。影响断面质量,模具寿命以及成品的尺寸精度。 4、用φ250×1.5板料能否一次拉深直径为φ50的拉深件?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保证正常生产? P194 答:不能,因为一次性拉伸,变形量过大,容易出现拉穿现象。为了避免拉穿,应分几次进行拉深,逐渐增加工件的深度,减小工件的直径,即所谓多次拉深。 5、解释应力与应变的概念 答: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附加内力称为应力,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不能产生位移时,它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将发生变化,这种形变就称为应变 6、说明晶粒粗细对力学性能的影响。P28 答:细晶粒的金属不仅仅强度较高,而且塑性及韧性也较好。因为晶粒越细,一定体积的晶粒数目越多,在同样变形条件下,变形量分散在更多的晶粒内进行,使各晶粒的变形也比较均匀而不致产生过分的应力集中现象。此外,晶粒越细,晶界就越多,越曲折,越不利于裂纹的传播,从而使其在断裂前能承受较大的塑性变形,表现出较高的塑性和韧性。 7、何谓退火和正火?两者的特点和用途有什么不同?P53 答:退火是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退火主要用于铸、锻、焊毛坯或半成品零件,作为预备热处理。退货后获得珠光体型组织。退火的主要目的:软化钢材以利于切削加工;消除内应力以防止工件变形;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为零件的最终热处理做准备。)正火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30到50摄氏度,保持适当时间,出炉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差别:前者冷却冷却速度快,得到的组织比较细小,强度和硬度也稍高些。(正火主要应用:1、对力学性能要求不高的结构、零件,可用正火作为最终热处理,以提高其强度硬度和韧性。2、对低、中

金属工艺学期末复习题

1. 《金属工艺学》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共析体称为。 2、铸件壁厚不均匀会产生应力,其中厚壁受,薄壁受。 3、消除和改善焊接热影响区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焊后进行热处理。 4、金属的塑性越好,变形抗力,金属的可锻性。 5、孔的常用加工方法有、、、等。 6、刀具耐用度是指刀具开始切削至达到为止的切削时间。 7、焊条是由和两部分组成。 8、普通车床的主运动是;进给运动是。 9、前角是面和面之间的夹角。 10、直流电焊机的两种接法是接和接法。 11、柴油机中有铸件毛坯和锻件毛坯零件:气缸是件,连杆是件。 12、切削用量三要素是、和。 13、工艺基准一般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和工序基准等。 14、工件的定位一般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 15、基准重合原则是在选择精基准时候尽量使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重合,以避免基准 不重合引起的误差。 16、焊条电弧焊常用的引弧方法有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17、切削用量三要素分别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8、车刀的正交参考系中的三个坐标平面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9、切削液的主要作用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清洗碎屑和防锈。 20、铸造时影响充型能力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浇注条件。 21、冲压包含两个工序含义一是板料分离称为__________ ,二是变形称为___________。 22、生产类型按产品生产数量的多少可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3、热处理的三大要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4、常用硬度指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25、金属的塑性变形会导致其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26、钢的整体热处理工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7、三面两刃一刀尖中的三面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切削液的主要作用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清洗碎屑和防锈。 29、铣削方式从切削部位分析,可以分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从铣刀切入点的 运动方向与工件运动方向分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0、砂轮的特性主要由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组织等决 定 31、车床的主要结构是三箱包括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一体即床体。 32、机加工的工艺过程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工步和行 程。 33、热处理的三大要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4、常用硬度指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工艺学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桉

《金属工艺学》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表示布氏硬度的符号是(D) A.HR B.HC C.HV D.HB 2.在铁-碳合金中,当含碳量超过(A)以后,钢的硬度虽然在继续增加,但强度却在明显下降。 A.0.8% B.1.2% C.1.0% D.1.1% 3.合金化学成份对流动性的影响主要取决于(B) A.熔点B.结晶温度范围C.凝固点D.过热温度 4.选择制造麻花钻的材料(B) A.硬质合金 B.陶瓷材料 C.高速钢 D.人造金钢石 5. 在正交平面中测量的后刀面与切削平面间的夹角为()。 A.刃倾角B.主偏角C.后角D.前角 6.珠光体是一种(C)。 A.固溶体 B.金属化合物 C.机械混合物 D.单相组织金属 7.以下冲压工序中,属于冲裁工序的是(A) A.落料B.拉深 C.挤压 D.弯曲 8.焊接热影响区中,对焊接接头性能不利的区域是(C) A.焊缝金属B.部分相变区C.熔合区D.正火区 9.车削时(B)属于主运动。 A.工件的移动 B.工件的转动 C.刀具的移动 D.刀具的转动 10.铸铁件产生热裂的原因为:(A)。 A.含硫过多 B.含磷过多 C.浇注温度太高 D. 浇注温度太低 二、判断题(在错误处划线并在线下面改正,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确定铸件浇注位置时,铸件的重要表面应朝上(下)或侧立。(×) 12.锻件中的纤维组织导致其力学性能具有各向异性。(√) 13.在生产中,习惯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方法称为预备热处理(调质处理)。(×) 14.疲劳强度是表示在冲击(疲劳)载荷作用下而不致引起断裂的最大应力。(×) 线。(×) 15.在铁碳合金相图中,PSK线是一条水平线(727℃),该线叫共晶线(共析线),通称A 1 16.珠光体是由奥氏体(铁素体)和渗碳体所形成的机械混合物,其平均含碳量为0.77%。(×) 17.普通黄铜是铜和铅(锌)组成的二元合金。(×) 18.碳素工具钢的牌号,如T8,T12,该数字表示钢的最低冲击韧性值(含碳量的1/1000)。(×) 19.设计落料模时,凹模的刃口尺寸等于工件尺寸,凸面的刃口尺寸等于凹模的刃口尺寸加(减)双边间隙。(×) 20.金属在0℃(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变形称为冷变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 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1.有一测试铸造应力用的应力框铸件,如图1-1所示,凝固冷却后,用钢锯沿A-A线锯断,此时断口间隙的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1)变大。(2分) 2)因为凝固冷却后,铸件ф30的粗杆处于拉应力状态,铸件ф10的细杆处于压应力状态。(1分)当沿A-A锯断后,粗杆给予细杆的压力被释放,所以断口间隙会变大。(2分) 22.分析在缓慢冷却条件下,50号钢的结晶过程和室温组织。 答:液相线之下开始析出A(1分),固相线之下全部为A(1分),GES线之下从A中开始析出F(1分),共析线之下残余A变为P(1分),室温组织为P+F(1分)。 23.刀具材料必须具备哪些性能? (1)较高地硬度;(2)足够的强度和韧度;(3)较好的工艺性;(4)较高的耐热性;(5)较好的工艺性。(各1分) 24.选择分模面的原则是什么? 答:选择分模面的原则是: (1)应保证模锻件能从模膛中取出来。(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