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一面》拓展阅读(阿累其人其事《铁流》《毁灭》鲁迅口袋里的一块钱)

课文《一面》拓展阅读(阿累其人其事《铁流》《毁灭》鲁迅口袋里的一块钱)
课文《一面》拓展阅读(阿累其人其事《铁流》《毁灭》鲁迅口袋里的一块钱)

课文《一面》拓展阅读(可下载打印)

共3篇文章:

1、阿累其人其事

2、《铁流》与《毁灭》

3、鲁迅口袋里的一块钱

口述历史

阿累其人其事

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课本上,都选有阿累回忆鲁迅的文章《一面》,但书下没有关于作者的注释,一般人对他并不了解。

从《一面》中看,阿累只是一个地位低下而喜欢读书的汽车售票员。实际上他的一生经历很不平凡。

阿累,原名朱宗仁,又名朱凡榕、朱石青、朱一苇、朱凡。1909年1月7日出生于江苏省涟水县王集乡的一个书香门第。祖父朱同寿,光绪丙子科举人,选授靖江县训导。父亲朱际云,清廪贡生,对地方教育事业有很大建树。

阿累从县立小学毕业后,先后求学于金陵大学附属中学、上海立达学园、同文书院,1930年6月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1年“九一八”后,参加反帝大同盟。次年,参加“左翼剧联”。8月,受中共派遣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年秋天的一个中午,阿累在内山书店偶然遇见鲁迅先生,这“一面”成了他一生

《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 象。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 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想象并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3.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历史,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之情。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 文化。 2、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课件出示昔日辉煌图片。 这是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这是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这座园林的名字就是——圆明园。然而这座圆满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无情地毁灭了! 2、圆明园昔日究竟是怎样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 走进圆明园,了解圆明园的昨天与今天。 二、预习交流,解决难点 自由读课文,小组交流:圆明园昔日究竟是怎样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 三、交流品读

(一)感受昔日辉煌 1、出示课件,欣赏圆明园美景。 2、多么精美、多么壮观的园林呀,课文又是如何描写的,请自由读,想一想: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景观? 3、圆明园除了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这些宏伟建筑之外,还有别的吗?(理解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4、学生带着自豪与惊叹的口气朗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这就是人间天堂的圆明园,这就是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就是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的圆明园。然而,这都成了我们的梦!我们再也看不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化为了一片灰烬。 (二)研读“毁灭” 1、是谁犯下了这滔天罪行? 2、“侵略者”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指名读 “他们把园内凡是 ....统统 .....;拿不走的 .....;实在运不走的 .......,就 .....。” 3、听到这里,你有何感想?(愤慨、痛苦、痛惜.......) 4、请大家带着你对这些残暴的侵略者的愤恨读一读最后一个段落的最后两句。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这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三)体味“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呢?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当年这些强盗野蛮抢夺、肆意破坏的情景。 2、课件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断 3、面对这把罪恶之火,面对如今只剩下的残垣断壁,此刻,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形容你此时的心情? 生:悲痛、痛惜、痛恨 4、同学们,在历史的学习中你们会找到更多的答案,我想告诉你们的是,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除了痛恨甚至仇恨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还应该反观自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后作业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后作业 一、下列各组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A宫殿玲珑B剔透坡澜C陵园红伟 二、读拼音,写词语。 1.他们在jiāo wài()建造了一座jīn bì huī huáng()的行宫。 2.他们把这些假冒伪劣商品都tǒng yī()xiāo huǐ()了。 三、根据意思填成语。 1.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 2.不可以估计。形容数量大或程度重。() 3.珍异难得的宝物。() 四、读一读,完成练习。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这段文字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从中我们能感受到圆明园的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圆明园的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文整体梳理。 圆明园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座园子组成,因此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这座园子于_________________(时间)被________焚毁,给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六、重点段落品析。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

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许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这段文字采用了()的结构方式。 A总分总B分总C总分 2.画线句子描写了游人的感受,从侧面表现出圆明园的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从三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特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圆明园毁灭了,我们的很多文物流落海外,陈列在别国的博物馆里,面对这种现实,你有什么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A 二、1.郊外金碧辉煌 2. 统一销毁 三、1.众星拱月 2.不可估量 3.奇珍异宝 四、比喻大而美喜爱和赞美 五、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圆明三园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 六、1.A 2.美丽 3.汇集各地名胜之精华融入祖国灿烂文化元素 吸取西洋建筑的风格 七、示例:圆明园的毁灭告诉了我,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使我们损失了巨大的财

部编版《14.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实录(两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实录(一) 【教学目标】 1.认识“珑、剔、莱、瑶、宏、烬”6个认读字和“杭、损、皇”等14个生字;理解并积累“举世闻名、皇家园林、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诗情画意、奇珍异宝、一片灰烬、不可估量”等四字词语。 2. 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明晰各段间的联系。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过程,感受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4. 学习整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 1. 根据阅读的需要从课文中提取关键性信息,并联系重点内容的构建感知昔日圆明园的辉煌。 2. 学习整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教学难点】 学习整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课堂教学实录】 课前谈话 师:孩子们,见到你么很高兴。知道我从哪里来吗? 生:北京。 师:知道我姓什么啊? 生:贾。 师:刚才都听到了,是吧?知道我姓什么的,我们都来打声招呼吧!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我呀,特别喜欢听声音洪亮的问好声。 生:老师好! 师:我们再来用自己洪亮的声音大声招呼:我们再来一遍: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欸,贾老师好! 师:我相信你们是真心的希望我好,所以我还想从你们问候声中听到那份的饱含深意,同学们好。 生:贾老师好! 师:简单的几句问好之后,我想我没现在已经是朋友啦。。那么现在我们大朋友和小朋友们,咱们玩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好,猜字谜。认真看,这个字,是你认识的。谁认识?你说? 生:这应该是个“水”字。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你真了不起,这是一个甲骨文,看起来就像流动的水,他就是“水”字。那我们再来一个? 生:好。 生:这个是“山”字。 师:哎,这个就像高高低低的山峰一样,他就是“山” 师:行啊,我对你们刮目先看了,要不要来个难的试试? 生:好。 师:看清楚了啊,这个字可真是有点难。 生:这个字可能是“十”。 师:“十”字? 生:没错。 师:为什么? 生:我看猜他是交叉十字路口。 师:像不像? 生:像。 师:这才叫像啊。哎,他还真不是“十”字。 (生笑) 生:我觉得这个字像个“井”字”

《圆明园的毁灭》阅读题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wáng huáng)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反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l ín líng)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péng féng)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

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fúfó)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我会选择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4分)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景观()仿照()仿佛() 3、用“~~~~~”划出文中的排比句。(2分) 4、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2分) (1)()的殿堂(2()的亭台楼阁(3)()的乡村田野(4)()的民族建筑 5、缩写句子。(2分)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6、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3分)

(1)风景名胜():A、超过B、优美的地方C、能担任,能承受 (2)举世闻名():A、用鼻子嗅B、知道C、有名望 (3)武陵春色():A、情景,景象B、颜色C、脸上表现的神情 7、本文是从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 三个方面来描写圆明园的,其中 _________方面写得最详细。(4分) 8、本文标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在内容上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昔日的辉煌?(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9、看着昔日辉煌的圆明园,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5分)

《鲁迅传》读后感范文

《鲁迅传》读后感范文 《鲁迅传》为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与传记作家、鲁迅的同乡挚友许寿裳所著。他用真切的事实和朴实的理解迅速找到了鲁迅精神的闪光点。一起来看看读后感,欢迎读者参考! 臧克家曾为了纪念一个人作了这样一首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是谁?相信大家都清楚,他就是我们敬爱的鲁迅先生。 最近,我就读了一本关于鲁迅先生的书籍,书名就叫做《鲁迅传》。书本主要将鲁迅的经历、行状、思想、作品放在一个特定的圆里,从而使我们更好地认识鲁迅这位伟人一个用爱国心点亮了中国前进的道路的人。 正所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鲁迅一生铁血丹心,呼唤光明,为的是能使祖国振兴,人民得到解放。他赶赴日本学医,梦想通过学医医治国人,当发现救治身体并不是最要紧的事时,毅然弃医从文,拿起笔唤醒沉睡在铁笼的麻木的国人。遭遇各种迫害时,他辗转各地,用韧的战斗精神来继续为国家服务。就这样,他一生永不停歇地进行战斗,一直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方。为国家,为人民,百折不挠,殚精竭力。

叶圣陶是这样评价鲁迅先生的: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撒到大众心里。虽然我们与他相隔几十年,时代也已然不同,但今天的我们依然在传颂他,热爱他。《鲁迅传》这本书让我们更懂得鲁迅先生,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们在当今社会如何做一个像鲁迅先生一样的真正中国人!当我读完这本书,我发现,鲁迅先生就是那个永远的中国魂啊! 纵观历史,从古到今,像鲁迅这样的为中国的发展付出毕生精力的爱国志士还有很多:1910年年仅14岁的 __在校长的问题下,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邓稼先为中国研制出了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给国防武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xx年,袁隆平的超级杂交水稻试验田的亩产首次突破900千克。这一颗颗爱国之心,不都是铸造成现代强 __的重要因素吗?他们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的民族之魂! 柏拉图曾说过:人不仅为自己而生,而且也为祖国活着。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即使社会风气变了,人们的思想变了,但我们的这种民族之魂永远都在,我们的这种家国情怀始终没有变过。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国家才是个人与家庭最大的梦工场,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唯有同频共振才能奏出最美的乐曲。

【语文】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 14 圆明园的毁灭课内外阅读训练

【语文】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 14 圆明园的毁灭课内外阅读训练 一、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以及模拟试题 1.课外阅读。 能力的真谛 ①能力,就是做事的本事。什么样的人最有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说,善于思考的人最有能力。 ②为什么相似的工作条件,相当的智力状况,有的人能出类拔萃,创出骄人的业绩,有的人则工作平平,见不到特色和浪花?其实,每个人都有能力把本职工作干好,只不过有人还没有真正把握能力的真谛,而优秀者已经在思考的小路上踏出了闪光的足迹。 ③船的力量在于帆桨,人的力量在于思考。山因势而变,水因时而变,人因思而变。一个善于并且会正确思考的人,才真正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拿破仑曾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剑,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剑更有力量。 ④古今中外凡是有能力创造重大成就的人,都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思考。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就经过了“十年的思考”。他说:“学习知识需要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黑格尔在著书立说之前,曾缄默6年,不露锋芒。在这6年中,他以思为主,专研哲学。哲学史学家认为,这平静的6年,其实是黑格尔一生中最富有成效的思考时刻。 ⑤现实生活中,仔细研究我们周围的成功者,无一不是善于思考者。但也有一些人,要么整天忙忙碌碌地干这干那,要么无所事事地去东游西逛,就是不给自己留下一点思考的时间,也从来不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到头来,时间用上了,精力耗费了,工作却没有多大起色。 ⑥只有努力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形成人人思考、自觉思考、终生思考的好风气,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才能提高。 (1)本文的题目是“能力的真谛”,作者在文中告诉我们能力的真谛是什么?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 (2)本文语言生动,意义丰富深刻。请根据上下文说说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的含义。(3)第④自然段,作者列举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事例,说明了“________”的观点。(4)第⑤自然段作者结合现实生活,运用________的写法,表明了________的观点。【答案】(1)善于思考的人最有能力。 (2)优秀者通过思考在工作上已经取得了成就。 (3)爱因斯坦;黑格尔;凡是有能力创造重大成就的人,都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思考 (4)对比;思考造就成功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按要求找到答案。(2)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3)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此题意在明白对比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对比”,就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

特级教师《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特级教师《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导语)大文豪雨果曾经说过:“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有一个世界的奇 迹,那就是圆明园。” 板书: 圆明园。 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次走进圆明园,去了解它的灿烂辉煌,去感受它的屈辱, 血泪。 你们想了解有关圆明园的哪些知识呢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XX 同学,你为我们朗读第二自然段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考虑:通过这一自然段,你了解了圆明园的哪些知识? 生个别朗读。 师:谁愿意来向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我了解到圆明园位于北京的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师:好,着告诉我们了圆明园所在的位置,那举世闻名什么意思呢? 生:全世界都知道它。 师:好,那就是说圆明园的知名度怎样? 生:知名度很高。 师:此外,你们还了解到些什么? 生:它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 师:这讲圆明园的组成,圆明园仅仅包括这些吗? 生:还有许多小园,众星拱月的环绕在圆明园的周围? 师:众星拱月怎样理解? 生:许多星星围绕着月亮,形容众多事物围绕着一个中心。 师: (出示圆明园位置示意图)我这里有一幅圆明三园位置布局的示意图, 谁 能为大家添上众星拱月的小园,把布局图补充完整。 你可以自己现在练习本上画一画,也可以和你的学习伙伴商量商量。 学生讨论,个别添图。 师:从这幅图,你感受到些什么? 生:圆明园规模宏大。

板书: 规模宏大。 师:同学们好好的品读一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读出圆明园规模的宏大来。 学生自由练读。 个别学生有感情朗读。 学生集体有感情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过渡)圆明园不仅规模宏大,建筑也非常宏伟。 板书: 建筑宏伟。 出示填空题,教师提出要求: 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课文, 然后来完成填空题。 完成有困难的同学可 以找学习伙伴商量商量,也可以找你的大学习伙伴,是谁呀! 生:书本。 师:这可是个好伙伴,还有谁。 生:老师。 师:对了,我很愿意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下面我们就来完成填空题吧。 附填空题: 1、 圆明园的建筑中华丽雄伟的有___, 小巧精致的有___;热闹繁华的有___, 宁静自然的有___。 2、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有___,___,___,___。 3、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有___,___。 4、这里不仅有___,还有___。 学生自学: 师:谁愿意为大家完成第一个填空题。 生:个别填空 1,圆明园的建筑中华丽雄伟的有(金碧辉煌的殿堂),小巧精 致的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繁华的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宁静 自然的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为什么说是象征呢? 生: 因为这不是真正的热闹街市和田园风光, 是王公贵族们仿照民间的景观 建造的。 师: 风格如此迥异的建筑竟能如此融洽的融合为一体, 谁能来读读文中的第 一句话,读出两种建筑风格的不同。 生:自由练读。 个别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什么叫“各地名胜”? 生:各个地方最优美的景点。

读《鲁迅传》有感

读《鲁迅传》有感. 有人说他是异乡人。 他嶙峋的脊骨,生硬的线条,如绍兴那一块块青灰色的石板路,坚硬、冰冷。 当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即将被手持钢刀的日本士兵斩首示众,而许多站在周围观看的中国人,虽然和日本人一样身强体壮,但个个无动于衷,脸上是麻木的神情。这时身边一名日本学生说:“看这些中国人麻木的样子,就知道中国一定会灭亡!”听到这话他忽然地站起来向那说话的日本人投去两道威严不屈的目光,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他的心里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一个被五花大绑的中国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脑海闪过,鲁迅想到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使治好了他们的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 他极为沉痛而愤慨地写道:“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用这样的反语来表达他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所受到的极大的震动,以及改变志向,弃医学文的决心。 他毅然脱下了白大褂,用锋利的笔尖做武器,闪着凛冽的寒光,直刺敌人的咽喉,直指人心。 从此一个古老的水乡却沉蕴着柔美的风景。粉墙黛瓦,流水人家,糅杂着草与土的芳香,眼前的悠悠碧水,耳攀的颤颤浆声,勾画出一个充满诗意,纯粹柔情的绍兴。 在水乡软玻璃似的明镜里,曲曲折折地倒映出棱角分明,一派豪情的

鲁迅。那柔软的水玻璃上折射出一把明晃晃的刀,不,比刀更有杀伤力,“哗”地从水中掠起,撩开了众人的羞耻心。 曾经,也是这片柔情的水乡,人民看见烈士的血从侵略者刀尖淌下,却仍是一副麻木的表情,甚至有人会用血裹着的馒头治病!如此的愚昧无知,思想上被束缚得无可救药。. 一声呐喊,划破了寂寥的长空,激起满城碧波,也激起了鲁迅的愤恨。他咆哮,用笔杆在咆哮! 任人宰割的民族,没有骨气和灵魂,竟麻木地生活在狰狞和丑恶的社会之中!鲁迅暴怒!他的笔锋直刺向这个暗无天日的社会,以笔的力度宣示着一个中国人的铮铮铁骨!!他最终登上了思想的舞台,向旧中国开火,他不畏惧死,也不可能在文坛中倒下。他挥舞着笔,敌人被鲁迅打得满身血痕,魂飞魄散,但鲁迅还要用笔斗争下去,深思凝重的背影,震耳欲聋的话语,振兴了中华民族!也振奋了每个国民的心!! 提起鲁迅,往往会使人想起巍峨的华山,冷峻而稳重。他又似山颠的一棵雪松,俯瞰神州。 在他的一生里,写下了许多不朽的文章,但在他童真的记忆里也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随江南的水波在心头荡漾,随恬淡的月光濡染出宁静的水乡。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少年时套着银项圈的闰土,在雪地捕鸟中遗留下小小的秕谷,还有桑葚,皂荚,覆盆子,童年的纯真也不逊于笔锋的尖锐.。 住在北京时,每天晚上都会有客人来访,鲁迅总是热情接待,不仅亲自为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同步练习(附标准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同步练习(附答案)

————————————————————————————————作者:————————————————————————————————日期:

21.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生字区。 损皇珑剔杭莱瑶 宏宋侵统销瑰烬 基础区。 一、看拼音,写词语。 xiāo huǐ sǔn shī qīn rùɡuī bǎo hónɡ wěi ɡū liɑnɡ diàn tánɡ huī jìn 二、给下列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唐朝(tánɡ tán)玲珑(línɡ nínɡ)侵略(liè lüè)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新版】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请举起你写字的手,我们一起来写《圆明园的毁灭》。这里的“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读“圆明园”。 生:圆明园。 师:再读。 生:圆明园。 师:再读. 生:圆明园。 师:一个完美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两个强盗给毁灭了。(补写:的毁灭)再读课题。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再读。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再读。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打开课文,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师:读了课文的开头,你知道了什么? 生:读了课文的开头,我知道圆明园被毁灭了。 生:读了课文的开头,我知道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 师:这里的“量”不读liàng,而是读liáng。

生:不可估量。 师:你把文章中的这句话读一下。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黑板上板书:不可估量不可估量) 师: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头就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读了后心情是怎么样的,有什么滋味? 生:我感到很悲痛。 生:我觉得很可惜。 生:很伤心,很痛恨! 师:痛恨?你痛恨谁啊? 生:我痛恨英国和法国人,是他们烧毁了圆明园。 师:能用“人”去称呼他们吗? 生:不能。 师:他们简直不是人,是禽兽,是强盗,是畜生!这样的悲痛,这样的伤心可以估量吗? 生:不可估量! (教师在黑板上又板书:不可估量) 师:那么读了课文最后一节,你又知道了什么呢? 生:我知道了圆明园被大火被烧了,最后化为了灰烬。 师:那是什么化为了灰烬? 生:艺术瑰宝化为了灰烬。

人教部编语文语文五年级上册 14 圆明园的毁灭课内外阅读训练

人教部编语文语文五年级上册 14 圆明园的毁灭课内外阅读训练 一、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以及模拟试题 1.课外阅读。 有一天,我从学校里跑出来,流着泪,很伤心地走回家里。 妈妈抱着弟弟,站在门口。弟弟向我招招手,妈妈亲切地微笑着,欢迎我回来。 但是我淌______(tānɡtǎnɡ)着泪的脸,使得妈妈很惊奇。她连忙拉着我的手,一边走过去,一边问我:“为什么这么伤心?” “妈妈,我想做的、我要做的事情,老师不让我做!”我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呜呜咽咽地说。 “呀!到底什么事?”妈妈温和地问我。 “学校里要开家长会……要演剧……但是老师这一次不选我……当主角,却只要我在后台……工作!那小龙反做了……做了主角了!”我呜呜咽咽地,连话也说不清楚了。 妈妈伸出手来,要我看看她戴着的手表。 云你看看这手表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妈妈一边揩干我的眼泪一边温和地问。 “那是一块玻璃,两个指针。”我回答说。 妈妈把弟弟放在一旁,脱下手表,把表壳打开,又问我:“你看见了些什么呢?” “小齿轮和螺______(luó ruó)丝!”这时我完全忘记了我的伤心事。 妈妈继续说:“当表的指针不走,或走得不准的时候别人就会说‘这表是虚有外表’。可是怎样才能使它会走,并且走得准确呢?就得靠这些小齿轮和螺丝,还有许多你看不到的部分。” 停了一会儿,妈妈又望着我意味深长地说:“这没有人喝彩的工作,却是重要的工作,而且是不能没有的。” 我忽然明白起来,心里觉得很轻松、很快乐。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________ (2)把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划去。 (3)给画线句子加上标点。 (4)手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部件组成的,其中让人喝彩的有________,没有人喝彩的有________。 (5)老师让“我”在后台工作,“我”为什么哭了? (6)最后“我”明白了什么?你周围有没有人做着“没有人喝彩却又是重要的工作”?请举一例。 【答案】(1)没有人喝彩的工作 (2)tānɡ|ruó (3)“,!?”, (4)一块玻璃;两个指针;小齿轮;螺丝;一块玻璃、两个指针;小齿轮、螺丝 (5)因为“我”想做的、“我”要做的事情,老师不让“我”做!“我”觉得在后台工作没有人喝彩。 (6)“我”明白了:在后台工作虽然是没有人喝彩的工作,却是重要的工作,而且是不能没有的。举例:儿童节演出前,老师辛苦地教我们跳舞,在演出的那一天,老师只能在台下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4圆明园的毁灭(含答案)人教统编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 14.圆明园的毁灭 一、用“√”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下雪了,一片片小雪花玲珑.(lóng lǒng)剔.(tī tì)透,纷纷扬扬地飘落。漫步圆明园,想到昔日宏.(gōng hóng)伟的建筑化为一片灰烬.(jǐn jìn),心中的波澜.(làn lán)久久难以平复。 二、读拼音,写词语。 huī jìn sǔn shī xiāo huǐ ()()() ɡuī bǎo hónɡ wěi qīn lüè ()()()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天南地()众星()月 金()辉煌玲珑()透 亭台楼()田()风光 诗情画()不可()量 四、给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漫”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水过满,向外流;②淹没;③到处都是,满,遍;④广阔,长;⑤不受约束,随便。 水漫金山( ) 长夜漫漫( ) 漫山遍野( ) 漫不经心( ) 五、根据句子的意思,用“举”字组成合适的四字词语,填写在句子

里。 1.()的万里长城,如今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 2.妈妈经常跟我说,想问题要学会灵活地思考,要能够(),把从一件事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做其他类似的事情上,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 3.这次参加外出学习交流活动,真可以算得上是(),因为我不仅增长了见识,还结识了很多新朋友…… 六、按照要求改写句子。 1.北京西郊的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改成“字被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园中有民族建筑。园中有西洋景观。(用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天的游览是最有趣的一天。(病句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 于永正_教案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于永正 课前花絮。 师:同学们好! 生:于老师好! 师:怎么知道我姓于的? 生:老师说的。 师:说我姓于。老师还告诉你们什么? 生:你叫于永正。 生:你是一位全国特级教师。 师:全国特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众笑)还讲什么? 生:你上课时对待学生很平等。 师(笑):说的好话真不少。 生:你当学生是自己的朋友。 生:你跑过许多省市。 师:跑过,用腿跑。(做奔跑状)(众笑)到过,跑过也行,快就用跑,跑过许多省市。 生:你是一位中年男性。(笑声。) 师:中年男性,不是女性。是男是女? (众笑。) 师:你们老师贵姓? 生:邱老师。 师:当你一见到我的时候,对你们老师说的话产生怀疑吗?

有什么想法? 生:你头发白了。 师:不是中年男性了。 (众笑。) 生:老年男性。 师:看来邱老师说得不准确。不是中年男性,是老年男性。 生:你很幽默,很平易近人。 师:很幽默,很平易近人。来,握握手。(与该生握手)你很会思考。 生:原来于老师也是戴眼镜的。 师:戴眼镜好,后面的同学看不见──在下面做小动作看不见。 师:对我产生怀疑吗?中年男性一下子变成老年男性。对邱老师的话还相信吗?光听说就相信这不是科学的学习态度。 生:应该眼见为实。 师:你对邱老师的话半信半疑? 生:是的。 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两节课后请你站起来,把你对我的印象说一说,好吗?一言为定。 (指着刚发言的学生说。) 生(大声):一言为定。 (抚肩示意生坐下。) 评:教学伊始,于老师利用与学生初次见面这一特殊情境,与学生进行交流。看似闲聊,实是切切实实的言语交际训练。可

谓亲切自然,不露痕迹。 第一课时 师:师生问好后就不要再站了,现在上课。知道学哪篇课文吗? 生(齐):《圆明园的毁灭》。 师:书读了几遍? 生:两遍。 师:有看三遍的吗? 生:我。 (三、五个举手。) 师:好,请坐。有超过她的吗?你看了四遍,很好。看一遍是预习,看两遍就不错了。看四遍更不得了。这叫自学,自觉地学习。请同学们把右手抬起来,咱们一起写课题好不好?圆,写得潇洒一点;的,上齐下不齐;毁,注意笔顺;灭,上面一横长一点。请大家读一读。 (生齐读课题。) 评:教师在黑板上写的字流露的是情感、责任、体贴。于老师寓写字教学于课题板书之中,不仅能使学生确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同时有利于学生美好情感的形成。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读书要学会做记号。请拿出笔。别人做记号是留下他思考的痕迹。读书做记号是留下你思考的痕迹。请你默读一遍,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写得特别好的地方,作者感受特别深的地方做记号。(教师巡视)我发现大多数同学把第三段最后一句画下来了,我知道你为什么画这一段。对,加上批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后练习题含答案14圆明园的毁灭

14 圆明园的毁灭 第一课时 一、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估量举世()()()星()月 金()辉()玲珑()()诗()画() 天()海()风()名()()珍()宝 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留恋流连 1.假日里,我们在北海公园划船,()在绿树红墙之中。 2.游人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桂林,心中还()着漓江山水。 损失损害 3.这幢大楼设计和施工都不符合要求,要推倒重建,()很大。 4.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做()国家和集体利益的事。 三、照样子,用关联词写句子。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是……也是…… 2.圆明园不仅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不仅……还…… 第二课时 阅读文段,选择正确的答案。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选段第一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A.概括中心 B.总结全文 C.引起下文 D.承上启下 2. 这段话的结构方式是()。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3.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 A.介绍圆明园宏伟的建筑。 B.介绍圆明园独特的布局。

C.介绍圆明园珍贵的历史文物。 D.介绍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不可闻名众拱碧煌剔透情意南北景胜奇异 二、1.流连 2.留恋 3.损失 4.损害 三、1.父母是我们的启蒙老师,也是我们的朋友。 2.在冰天雪地里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锻炼意志。 第二课时 1.D 2.C 3.C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材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理解能力,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历史了解较少。因此,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视频,补充相关的历史资料就很有必要。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

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教学难点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以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课,奠定情感基调 1.我们学习过课文《颐和园》,知道了北京的颐和园是一座依山傍水,气象万千的古典园林。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但是,你们可能不知道,在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比这大3倍的皇家园林。可惜,这一园林,在159年前就被英法联军的大火毁灭了。出示多媒体课件:火烧圆明园后的残墙断壁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想说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它。齐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火烧圆明园后的残墙断壁图片,把学生带入情景,奠定本堂课的情感基调。) 2.课前我们预习了课文,本课许多四字词语用得十分精妙,我们再来读一读:

鲁迅传记读后感

鲁迅传记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鲁迅传记读后感(一) 前不久,我刚听完了《鲁迅传》这本书,书中主要介绍了鲁迅一生的经历和生活。我认为这本书非常好。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鲁迅。他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是浙江绍兴人,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界最崇敬的笔名。他去过日本留学,开始是做医生,后来又成了作家。 在《鲁迅传》一书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鲁迅的精神。鲁迅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革命事业上。虽然他家很穷,但仍造就了一位伟人,真是好厉害!因为当时中国正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非常时期,而鲁迅则带领大家在这场暴风雨中前行。他顶住压力发表了许多着名的小说,真是太顽强了!我认为他才是真正的中国人,不做日本鬼子的奴隶,不当日本鬼子的俘虏。所以,我们应当学习他的精神。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说的这句话一点不错,而他也是这么做的。他的身影永远刻在我的心中! 鲁迅传记读后感(二)

阅读了一本叫《鲁迅传》的书,但看后,让我真的爱不释手,因为这本书让我不仅读到了鲁迅的思想,情感,知识,态度和言行,还了解到了鲁迅的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反省,更认识到了鲁迅强烈的爱国情怀。正是因为有了对人生刻骨铭心的爱,有着一个建设祖国的中国梦,才有了对人生言行的痛彻骨髓的恨,才有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写照。 鲁迅于一八八一年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一周姓家庭。在幼小的时候,鲁迅家里很富裕,但在十三岁时,家里遭了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鲁迅被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鲁迅的父亲又生了重病,约三年多,死去了。鲁迅十八岁时,便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后,即被派往日本留学。但待到东京的预备学校毕业,鲁迅决定要学医了。原因一是不想中国人都像他父亲一样被庸医治死;二是让中国人身体健壮。但有一次,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被斩,其他的中国人在旁边看热闹。因此鲁迅觉得国民现在的问题不是身体健康与否,而是思想不觉悟,没有走出愚昧无知的状态,最需要改变的是他们的精神状态,于是鲁迅弃医从文。 阅读这书后我不得不承认我们国家正是因为有像鲁迅那样的爱国者,我们的国家才会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他们都有着一个建设祖国的中国梦,只有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全面步入小康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每个人都应牢牢记住我们是祖国的,

小学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类文阅读-14 圆明园的毁灭 哭泣的圆明园(节选) 张晓慧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一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是阴凄凄的天,是冷嗖嗖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选自《校园蒲公英经典阅读系列守护心灵》武汉大学出版社) 1.依据文章,在括号内填写适当的词语。 浩渺的()()的罗马石柱()的壁画 流畅的()()的天空()的石块 2.再列举两个“阴凄凄”“冷嗖嗖”形式的词语,并选择一个造句。

造句: 3.圆明园的遗址位于,它的肌体曾经被蹂躏,它的也经历了摧毁,冲天的大火在这里燃烧,我感受到了。 4.分析文章画线的句子,说一说,作者的“震撼”都来自哪里。 5.你认为文章的题目叫“哭泣的圆明园”和“圆明园”哪个更好? 【参考答案】 1.湖水断碎永不磨灭曲线灰苍苍一地 2.金灿灿黑乎乎海平面上缓缓升起那个金灿灿的太阳。 3.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八国联军骨骼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 4.玉石纹理依旧华美:欧式的曲线依旧精致:罗马石柱依旧贵族。 5.“哭泣的圆明园”更好一些。因为将圆明园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它的伤心与难过。 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节选)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该)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强盗洗劫财物,()强盗在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单四元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同步练习A卷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单四元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同步练习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积累运用 (共7题;共37分) 1. (8分)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全副精神,高度集中。________ ②仔细地看。________ ③一个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端正庄严。________ ④自作主张,直接行动。________ ⑤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________ 2. (10分)加一笔,减一笔,汉字变魔术。 了—(子)云—________ 目—________ 大—________ 日—________ 干—________ 禾—________ 王—________ 百—________ 个—________ 3. (4分)形近字组词 ①蔽________ 弊________ ② 蹦________ 绷________ 4. (4分)读下面的词语,分别找出反义词。 慎重隐藏鼓舞陡峭 隐蔽轻易倾斜柔弱 鼓励垂直平坦柔软 反义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3分)先补充词语,再根据意思选词语填空。 ________息凝________ 温柔________ 枝折________ 生气________ ①聚精会神地看。________ ②形容富有朝气,富有活力。________ 6. (6分)回忆课文,填一填。 ________的树苗________的小树 ________的额头 ________的风景________的笑容 ________的日子 7. (2分)读句子,按要求做题。 急流汹涌的江面上,远远地出现了一只小筏子,就像一只小小的蜻蜓,落在水里拼命挣扎着逆流而上。”这句话的意思是() A . 写出了竹筏的危险。 B . 从侧面说出划桨人的勇敢。 C . 写出了江水的汹涌险恶。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16分) 8. (11分)阅读课文《小桥流水人家》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意思,并体会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那段日子”是指:________ ;“那些美好的印象”又是指:________。 (2)“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说明了什么?我从这句活中体会到了什么? 9. (5分)读选文,完成练习。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