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车号牌的发展历程

军车号牌的发展历程
军车号牌的发展历程

军车号牌的发展历程

军牌发展史:自1951年起共历经六代

我军车辆号牌已历经六代,这六代分别为“51式”、“53式”、“84式”、“92式”、“97式”和“2004式”。

1、第一代“51式”军车号牌(1951年1月至1955年12月)

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以下简称“总后”)颁发了《军用汽车管理暂行规则

草案》,全军首次对军车号牌式样、制发、管理等作了规定:号牌分汽车号牌、机器脚踏车号

牌两种,其中汽车号牌编号为6位阿拉伯数字。

2、第二代“53式”军车号牌(1956年1月至1984年7月)

1955年11月,总后颁发了《关于汽车、拖拉机、履带牵引车、机踏车的车号、类别标志,夜间识别标志与行车执照发放制作规定》,并于1956年1月正式启用新的军车号牌。大、小车型号牌编号均为5位数,号码前有“军”字和军区符号,而且是首次使用天干地支区分军区及

军兵种。军车号牌按规定的规格、型式用油漆喷制而成。

3、第三代“84式”军车号牌(1984年8月至1992年12月)

“84式”军车号牌分为正式号牌、挂车号牌、试车号牌和临时号牌四种,由字头、字头号和序号三部分组成。正式号牌字头使用军区所在地汉语拼音首字母(一些特殊的除外),字头号为2位阿拉伯数字,序号为4位阿拉伯数字。

“84式”军车号牌由中央军委统一式样,再由各大单位制作核发;号牌由铁质喷漆、字符

冲压而成。

4、第四代“92式”军车号牌(1993年1月至1997年7月)

“92式”军车号牌,由字头、字头号、间隔符号和序号四部分组成。正式号牌字头使用甲、乙、丙、丁等天干汉字区分单位,字头号为2位阿拉伯数字,序号为4位阿拉伯数字。“92式”军车号牌首次使用了防伪技术。

5、第五代“97式”军车号牌(1997年8月至2004年11月)

“97式”军车号牌的字头和“92式”一样,仍为甲、乙、丙、丁等天干汉字,而字头号则改用大写英文字母,序号增为5位阿拉伯数字。

值得一提的是,“97式”军车号牌首次在号牌上采用不同颜色的字头号,以区分前后号牌(俗称“前红后黑”)。这种区分前后号牌的方式,一直沿用至最新一代“2012式”军车号牌上。

“97式”军车号牌采用铝合金材质制作,车牌面膜上设置了军徽和小汽车防伪标记,牌面

贴有定向反光膜,增强了防伪功能及防锈性能,延长了车牌使用寿命。

6、第六代“2004式”军车号牌(2004年12月至2013年4月)

“2004式”军车号牌字头首次使用大单位名称的第一个汉字,如“海”(海军)、“北”(北京军区)、“广”(广州军区)等;字头号仍为大写英文字母,序号仍为5位阿拉伯数字。字头、字头号、间隔符(小车号牌)、序号的组合规则。这一代号牌的具体格式。

“2004式”军车号牌内还嵌入了非接触式防伪及信息射频卡,输入了车辆的基本参数信息,可用手持识别器鉴别真伪;军车号牌背面则压印了特殊的防伪花纹。

7、第七代“2012式”军车号牌(2013年5月正式启用)

“2012式”军车号牌分为正式号牌、挂车号牌、试车号牌、临时号牌、飞行保障车辆专用

号牌(空军)五种。

正式号牌分为大车号牌、小车号牌和摩托车号牌。正式号牌由字头、字头号、间隔符(小车号牌)、序号组成。其中:字头,使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字头号,使用大写英文字母;间隔符,为正方形方块;序号,大车号牌、小车号牌为5位阿拉伯数字,摩托车号牌为4位阿拉伯数字。

“2012式”军车号牌的亮点在于其防伪技术含有更高的科技含量——其采用了信息防伪、荧

光防伪、3D光学防伪、激光三维隐烁防伪、激光刻印编码防伪、轧印特殊花纹防伪等六项防伪

技术。此外,新式车牌还应用了高速公路收费站的“ETC技术”——当车辆进入ETC通道时,

收费站管理系统会自动核对车辆信息,假冒军车将不予通行,并立即通告军队有关部门进行查扣。

总结:我国军车号牌的历次升级换代,不仅是样式上的变化,而且还是防伪技术及管理手

段的进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