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经贸关系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文)

中非经贸关系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文)
中非经贸关系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文)

摘要:近年来,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非经贸关系发展迅速,更进一步加强中非经贸合作是符合中非双方人民利益的。本文从分析中非经贸关系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中非经贸关系发展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并为加强中非经贸关系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非经贸关系机遇与挑战

中国与非洲人民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双方的经贸往来可追溯到公元九、十世纪的唐、宋时期,至今已具逾千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多数非洲国家仍未获得独立,仅有埃及和摩洛哥同中国有经贸往来,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许多非洲国家获得了独立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从而为中非经贸合作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使得中非经贸合作得以稳步发展并初具规模。1980年—1999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顺利实施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非经贸关系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新的进展,双方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力度也不断加大,中国在非洲的十一国建立了“中国投资开发贸易中心”,为中国企业开拓非洲市场提供各类服务,进一步推动了中非经贸关系多元化。

进入21世纪以来,非洲地区政局总体稳定,经济继续好转,这个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世界第二大洲,曾被世界忽视的大陆一夜之间成了世界关注的地方。中国与非洲几十年来奠定的友好与合作的基础,使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具有广阔前景。近年来,在中非合作论坛的推动下,中非经贸合作发展迅速。目前中国与49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与22个非洲国家签署了涉及33个项目的优惠贷款框架协议。为扩大从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进口,自2005年起,我国就开始对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实施部分输华商品免关税待遇。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中方又将受惠商品范围扩大至478个税目。为进一步向非洲商品开放市场,增强非洲商品的出口竞争能力,2010年之后的三年内,中国政府将逐步给予非洲所有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5%的产品免关税待遇。2010年中国首先开始对60%的产品实施免关税,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输华免关税受惠商品由此前的478个税目扩大到4700多个税目。中非经贸关系已由过去的单一的政府间援助向形式多样、互利合作的方向发展,中非贸易额也比过去有较大的增长,我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呈现蓬勃发展的新态势。

然而,在近年来中非经贸关系发展迅速的大背景下,双方贸易也潜伏着不可持续性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加于解决。

中非经贸关系发展迅速、成果显著,表现出贸易额增长趣闻、贸易结构稳定、投资规模增长、投资领域拓宽、经济技术领域合作成果显著等特征。

中非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新中国成立及非洲独立解放运动后,虽然偶有局部动荡,但和平的经济建设是世界发展的主基调;中非贸易互补性强,双

方政府都对双边贸易给予了极大的政策支持,中非经贸合作赶上了一个历史机遇期。

20世纪50、60年代,非洲国家纷纷独立,将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部分国家开始调整原有的产业政策,重新配置资源,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积极扶持本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据世界银行下属国际金融公司评估,未来十年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耗资2500亿美元,市场容量巨大。埃及政府自2000年起就启动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每年雨季投入10亿美元。南非政府拟投资65亿美元,将全国的电网相连,并在2012年前是先户户通电的目标。非洲国家广泛存在的问题不仅是基础设施落后,从学校到医院、商场,以及包括各类日用品和视频在内的设施和物资也是其所大量短缺的。这些都为我国企业走进非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中非贸易互补性强贸易互补性主要表现在:(1)资源互补性。中国近年保持高速的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量极大。而非洲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大陆,其石油、天然气、矿产品、木材等,是中国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2)技术互补性强。非洲的采矿业、轻工业、农业等,大多面临着生产技术落后、设备陈旧、技术工人缺乏等问题,急需技术更新,而中国的一些实用技术,不像发达世界的技术这么昂贵,涉及面又比较广,适合非洲需求。(3)需求互补性强。非洲的石油、矿产品、木材等商品,对于中国有重要意义。几乎所有非洲国家对轻工、家电、电子、纺织、家电、建材、农业、食品等的进口需求量很大,这些领域恰恰是中国企业的强项,中国商品性价比高,较适合非洲消费者的需求,也受到经销商的欢迎。

我国政府对非的宏观政策为我企业在非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日益完善的平台与政策.半个多世纪以来,中非双方政治关系密切,高层互访不断,人员往来频繁,这为双方经贸合作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伴随中非经贸合作的不断加强,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政策和措施,并加以持续扶植,成为我企业走向非洲的强力后盾。中非于1999年10月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加强了中非之间的贸易往来。此外,近年来我国政府和许多非洲国家签署了配套广泛的协议,这些协议为当地带来各种好处,如现金、投资、较低成本的信贷、技术专家和技术培训,有力协助了我企业对非走出去工作。

要保证中非经贸关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全方位考虑,为双边经贸往来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中非经贸关系发展,应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和民间组织唱戏的原则,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抵御国际舆论压力、澄清“中国威胁论”的谣言,提供产业引导资金等措施,为中方企业和民间组织参与中非经贸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推动中非关系新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