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提分练习】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

【精品提分练习】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
【精品提分练习】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

二、当仁,不让于师

释文题

“当仁,不让于师”是《论语·卫灵公》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面对仁德之事,对老师也不必谦让。从这句话里,我们能感受得到孔子对弟子人格的尊重,对仁义的重视,我们也能体

会到孔子与弟子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尽管绝大多数弟子都比孔子年轻很多,但他从不阻止

弟子表达自己的意愿,而是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孔子的这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很值得我

们深思,尽管他生活在 2 500年前的人类文明发祥时期。

明主旨

本课所录选文分别是从弟子对孔子的态度和评价、孔子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及孔子对待弟子

的态度和评价三个方面来刻画孔子形象的,既展现了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平等

的师生关系,又表现了孔子对仁德的高度重视和执著追求。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道.之斯行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子见南子,子路不说.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夫子矢.之曰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毋吾以.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莫.春者,春服既成同“________”,____________

⑦鼓瑟希.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智聪明、智慧②导引导③悦高兴

④誓发誓⑤已停止⑥暮晚⑦稀稀疏

(2)一词多义

①绝人虽欲自绝.:

不如早与之绝.: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抢呼欲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②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弥.天大罪: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敢拜子之弥.缝敝邑,寡君有望矣:

③莫莫.春者: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莫.须有:

④疾伯牛有疾.: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答案①断绝/绝交/停止/绝命/横渡/陡峭的②越发,更加/满/满,整/弥补③同“暮”,晚/没有(谁)/表否定,不/表测度,或许④一般的病/忧,患/痛心/强,猛烈/锐利

(3)古今异义

①君子学道则爱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丈夫或妻子;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

②君子一言以为..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认为。

答案①关爱别人。②以,可以;为,表现出来。

(4)虚词归纳

①也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吾与点也.:

陈胜者,阳城人也.: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于子路宿于.石门: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业精于.勤,荒于嬉:

当仁,不让于.师:

而君幸于.赵王:

仲尼岂贤于.子乎:

答案①句中表示停顿的语气词/句末语气词,表肯定/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句末语气词,表疑问②介词,在/介词,在……方面/介词,由于/介词,对/介词,被/介词,比

2.词类活用

(1)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谓立.之斯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之斯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博.我以文,约我以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噫!天丧.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名词作状语,沿着台阶(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立(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动,发动(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博,丰富(5)形容词作动词,用尽(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丧

3.特殊句式

(1)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2)偃之言是也!

(3)亡之,命矣夫!

(4)贤哉,回也!

(5)不吾知也!

(6)求,尔何如?

(7)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8)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9)其何伤于日月乎?

(10)仲尼岂贤于子乎?

(11)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12)吾无隐乎尔。

(13)当仁,不让于师。

(14)以吾一日长乎尔。

(1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16)异乎三子者之撰。

(17)浴乎沂,风乎舞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判断句,(4)主谓倒装句,(5)~(8)宾语前置句,(9)~(17)介宾短语后置句。4.语句翻译

(1)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孔子说:“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2)(我的)老师高不可及,正像天是不能够顺着梯子爬上去一样。

(3)老师善于一步一步有次序地引导别人,用各种文献典籍使我知识、视野广博,用礼这种规

范来约束我,使我想停止都不可能。

(4)我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让你们知道的,这就是孔丘啊。

(5)地位高的人学了道就会爱护别人,地位低的人学了道就容易被使唤了。

文本名句

1.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文外名句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4.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叔孙武叔毁仲尼。叔孙武叔诽谤孔子。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

子贡说:“这样做是没有用的!仲尼是不可诽谤的。他

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人的才德是丘陵,还可超越;仲尼的才德是太阳和月亮,

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

是没有办法超越的。人纵使想断绝与日月的关系,那对日月又有

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什么损害呢?只显示出他不知道高低轻重罢了!”(《论语·子张》)

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恭啊,孔子难道比你有才德吗?”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

子贡说:“高贵的人一句话可以表现出他的智慧,一句话

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

也可以表现出他的不智慧。所以说话不可以不慎重!我的老师

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高不可及,正像天是不能够顺着梯子爬上去一样。如果夫子

得邦家者,所谓

被封为诸侯或者得到封邑而成为卿大夫,那就像我们

立之斯立,道之斯

所说的:叫百姓立于礼百姓就会立于礼,引导百姓百姓就

行,绥之斯来,动之斯

会跟着走,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归附,发动百姓百姓就会团结和。其生也荣,其死也

协力。他活着的时候人人敬爱他,很荣耀;他死了,人人感到

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悲哀。我怎么可能赶得上他呢?”(《论语·子张》)

3.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颜渊感叹说:“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

弥高,钻之弥坚。瞻之

越望越觉得它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它坚实。看着它好

前,忽

在后

。夫子

循循然善

像在前面,忽然间却发现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有次序地引导

人,博

文,

别人,用各种文献典籍使我知识、视野广博,用礼这种规范来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

束,使我想停止都不可能。我已经竭尽了我的才能,老师的所立卓尔。虽欲从

之,学识道德依然像一座卓然矗立的东西。即便想追随他,

末由也已!”

也没有办法了!”(《论语

·子罕》) 4.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和仁,那我哪里敢当呢?不过我朝着圣为

不厌

倦,和仁的方向努力,而从不满足,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则可谓云尔

已矣

。”只是可以这样说罢了。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公西华说:“这正是弟子学不来的。”

(《论语·述而》)

5.

子曰:“当

,不

让于师

。”孔子说:“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论语·卫灵公》)

6.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

孔子说:“诸位认为我对大家有什么隐瞒的吗?我对你们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没有什么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让你们知道的,这就

是丘也。”

是孔丘啊。”(《论语·

述而》) 7.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

曰:“割鸡焉用牛刀!”说:“杀鸡怎么用宰牛的刀呢!”子游

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

道则

子游回答说:“从前我听先生说过:‘地位高的人学了道就

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会爱护别人,地位低的人学了道就容易被使唤了。’”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孔子说:“诸位!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跟他

之耳。”

开玩笑罢了。”(《论语

·阳货》) 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了。孔子对他发誓说:“我

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假如不对的话,天厌弃我吧!天厌弃我吧!”

(《论语·雍也》)

9.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

孔子说:“颜回多么有才德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

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狭窄的巷子里,别人受不了这种愁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的

乐。贤哉,回也!”

快乐。颜回多么有才德啊!”(《论语·雍也》)

10.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

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我比你们年长一点,就受拘束,而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你们平时总说:

‘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人们不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将怎么做呢?”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

子路轻率匆忙地回答:“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于

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

大国之间,有军队来侵凌它,饥荒接着战争到来;如果我仲由

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去治理它,等到三年,可以使百姓有勇气,并且懂得礼义道德。”

夫子哂之。

孔子听了,对他微微一笑。

“求,尔何如?”

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

冉求答道:“方圆六七十平方里,或者五六十平方里的小国,让我

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

去治理它,三年以后,可以使百姓衣食丰足。至于那礼乐教化,

以俟君子。”

就要等德行高的人了。”

“赤,尔何如?”

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

公西赤答道:“我不敢说能做到,而是愿意学习。诸侯祭祀

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的事情或者诸侯会盟的事情,我愿意穿上礼服,戴上礼帽,做一

小相焉。”个小小的司仪。”

“点,尔何如?”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呢?”

鼓瑟希,铿尔,舍瑟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

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站起来,回答说:“我的想法跟三位说的不同。”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孔子说:“那有什么妨碍呢?不过是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

也。”罢了。”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曾皙说:“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会和五六位

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乘凉,唱而归。”着歌回来。”夫子喟然叹曰:“吾与

点也!”

孔子感叹地说:“我赞许曾点啊!”三

,曾皙

。曾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后来才离开。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皙说:“他们三人的话怎么样?”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孔子说:“也就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曰:“夫子何哂由也?”曾皙说:“老师为什么要对仲由笑呢?”

曰:“为

以礼。

让,孔子说:“治理国家要用礼。可是他说的话一点儿也不谦让,是故

哂之。”

所以我笑他。”

“唯求则非邦也与?”“那么冉求所讲的就不是治理国家的事吗?”“安

见方

六七十

如五六十,

而非

邦“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平方里或者五六十平方里,就不是国也者?”家呢?”

“唯赤则非邦也与?”“公西赤所说的就不是治理国家的事吗?”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宗庙祭祀和诸侯会盟,不是诸侯国又是什么呢?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公西华做小相,那谁还能做大相呢!”

(《论语·先进》)

11.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

手,

伯牛得了病,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户里握着他的手,

曰:“亡之

,命矣夫

!斯

人也而有

疾也!斯

说:“死亡,这是命啊!这么好的人却得了这么恶的病啊!这么人也而有斯疾也!”

好的人却得了这么恶的病啊!”

(《论语·雍也》)

12.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

颜渊死了。孔子说:“唉!老天要了我的命!老天要了

予!”

我的命!”(《论语·

先进》)

13.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度悲痛。跟随孔子的人说:“您哀痛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过度了!”孔子说:“真的哀痛过度了吗?不为这个人哀痛还谁为?”

为谁哀痛呢?”(《论语·

先进》)

1.“当仁,不让于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但是

这是在一般情况下,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

2.子贡反驳陈子禽时说道:“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子贡这句话所针对的对象

是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子贡这句话针对的是陈子禽。因为子禽的劝说是说孔子不如子贡贤明,子贡的话是对

子禽一种不客气的反驳,甚至可以说有点恼怒的成分。高贵的人一句话可以表现出他的智慧,

一句话也可以表现出他的不智慧。子贡认为子禽的这句话属于后者。他认为子禽这样说是不

明智的,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因而紧接着就有一句:“言不可不慎也!”可以说是对子禽的

警告之语。接下来的话语,子贡用极其夸张的言辞对孔子的高尚德操和巨大影响进行了渲染

和介绍,这样,子禽的话就不攻自破,难以立足了。

3.当孔子谈到师生如何相处时,他说:“当仁,不让于师。”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人格魅力?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孔子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在一般情况下,学生不可违背老师。

但是,孔子提出,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必谦让,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

一位,把“仁”作为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

4.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节中,当众弟子谈完自己的理想时,孔子说:“吾与点也!”那么请问,曾皙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会得到孔子的赞同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当曾皙谈到自己的理想时说:“莫春者……,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一

种和谐社会与民同乐的真实写照,也是一个国家德政达到极致的体现,这表现出了曾皙仁爱

的思想和他治理国家的一种远大理想。

而孔子是主张“仁”“恕”的,当曾皙的这番描述结束时,正好合乎孔子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自然就引起了赞同,所以才有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所以,表面上看来,曾皙并没有谈论什么治国平天下的大事,而只是谈谈风月,说说游玩。

但实际上,他所描绘的,是远较子路等人的志向更为高远的境界。如果说子路等人的胸怀至

多还在小康国家,那么,曾皙所瞻望的,则已经是大同的世界了。这就叫举重若轻,四两拨

千斤。难怪孔子要脱口而出,由衷地发出赞叹来了。

读了“孔子见南子”一节,有人说子路不应批评老师,也有人说孔子确实做了不正当的事应

该批评,你怎么认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这一节让我们看到了孔子普通人的一面。孔子去见南子有没有做什么不正当的

事我们可以存而不论,只从我们看到的事实部分来说,我觉得子路对孔子的批评是正确的,

因为既然孔子去见了南子,就有做了不正当的事的可能。子路能当面指责老师可能的错误行

为,是值得赞赏的。也可见孔子为推行政见学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精神以及师生关系的

平等、融洽。孔子是否做了不正当的事是一回事,别人是否相信孔子的清白是另一回事。尤

其是作为一个教人做君子的老师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做不正当的事,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

事情。

争与不争,智慧其中

①争,是一切生物进化的动力和理由;不争,是人对待生活的平淡态度。争与不争,蕴

含着人生的大智慧。

②达尔文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争,似乎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生物必备

的能力:植物要发芽、生长,就要与其他植物争空气、阳光、水分;动物要发展、壮大,就

要与其他动物争领地、水源、食物。“两眼一睁,开始竞争”成了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生物

的真实写照。

③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不争,是相对的,这种不争是生存的

智慧,当然也是争的最高境界。不争,不是逃避,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旷达胸怀,是一种博

大包容。(1)

④争与不争,智慧其中。

⑤晚清重臣、洋务运动健将张之洞曾在科举考试中中探花,按道理讲,名列三甲的成绩

已经让很多人无法企及,但张之洞很是沮丧,他认为自己应该独占鳌头;而在为人处世上,

他曾经评价自己“平生有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士争名,三不与无谓争闲气”。张之洞的争与不争彰显了人生的智慧:争,是“平生不做第二人选”的人生信条;不争,是

内敛孤傲、不染杂尘的人生境界。(2)

⑥被后人称为“诗仙”的李白和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是同时代的人:李白,恃才傲物、睥睨天下;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二人没有争诗坛“老大”的地位,而是惺惺相惜,在不

争中为唐诗的辉煌贡献着各自的力量。“不争”,是从有利于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角度思

考的。

⑦打败越国的夫差和最终消灭吴国的勾践一生都在“争”:一场大战,越国亡国,勾践

到吴国为奴;随即,勾践“切齿仇冤,棒心钓饵,尝胆权谋”,最终一战雪耻。“争”,关系到了生存。

⑧争与不争,不是随机的选择,而是要考虑面对的境遇:争,不是皆争、乱争、必争;

不争,不是放纵、胆怯、逃避。

⑨桉树因为“争”而成为干旱地区首选的树种,它可以二十四小时不停地吸收地下水和

各种养料,即便是营养过剩,还要不停地吸收养分。但正是这种无所不在的“争”,造成周围树木死亡,甚至地下水干涸。于是,当地人不得不忍痛割爱,砍伐桉树,种植其他树种。

小丑鱼居住在海葵的触手之间,这些鱼会带来食物与海葵共享,而海葵的触手中含有有毒的

刺细胞,可使小丑鱼免于被掠食,小丑鱼本身则会分泌一种黏液在身体表面,保护自己不被

海葵伤害。小丑鱼与海葵的“不争”,使得它们更加快乐地生活。(3)

⑩争与不争,智慧其中,所以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又说“当仁,不让于师”。(4) 思悟亮点

(1)①~③段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提示文章首先阐述“争”“不争”体现的意义,然后用达尔文、老子的话体现的意义来剖

析“争”与不争”的内涵。

(2)第⑤段使用张之洞的“争与不争”做论据,说明了什么道理?

提示说明“争”与“不争”要看具体情况。

(3)⑥~⑨段运用了哪些事例从不同角度说明“争与不争”的问题?

提示举了李白、杜甫和夫差、勾践以及桉树、小丑鱼、海葵的事例做论据。

(4)第⑩段引用孔子的名言有什么作用?

提示用孔子的话重申“争与不争”要看具体情况的论点。

(5)本文在论证过程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在论证过程中,文章十分注重对论点的两面论证,不说“争”与“不争”中哪一方更好,而是讨论不同的情况下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即“争与不争,智慧其中”。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

B.舍.瑟而作舍:舍弃

C.为.国以礼为:治理

D.其言不让.让:谦让

答案 B

解析舍:放下。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②夫子矢之曰③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④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⑤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⑥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⑦莫春者⑧唯求则非邦也与⑨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A.①②⑤B.③④⑥C.⑦⑧⑨D.③⑤⑨

答案 D

解析①“知”通“智”。②“矢”通“誓”。④第二个“以”通“已”。⑥“希”通“稀”。

⑦“莫”通“暮”。⑧“与”通“欤”。

3.对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以吾一日长乎.尔

(2)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

A.(1)中“乎”的意义不同,(2)中“尔”的意义相同

B.(1)中“乎”的意义不同,(2)中“尔”的意义也不同

C.(1)中“乎”的意义相同,(2)中“尔”的意义不同

D.(1)中“乎”的意义相同,(2)中“尔”的意义也相同

答案 B

解析前“乎”为句末语气词;后“乎”为介词,于。前“尔”为第二人称代词,你;后“尔”为音节助词。

4.下列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B.博.我以文

C.如会同,端.章甫D.风.乎舞雩

答案 B

解析B项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博。A、C、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5.下列与“不吾知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邻之厚,君之薄也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非曰能之,愿学焉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答案 B

解析B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

其项类皋陶

..,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明年,孔子自蔡如叶。叶公问政,孔子曰:“政在来远附迩。”他日,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

老之将至云尔。”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

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

中国言《六艺

..》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B.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C.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D.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云尔

答案 A

解析“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句中“曰”是停顿的标志,“由”是子路的名,应该单独停顿。“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中“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具体写孔子的“为人”,语意明确,应该断开。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皋陶(ɡāo yáo),偃姓,又作咎陶、咎繇,亦作“皐陶”“皋繇”或“皐繇”,古代汉族

传说中的人物。皋陶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

B.庙堂,太庙的明堂,是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常用来借指朝廷。

C.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如刘备《出师表》中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的句子。布衣之交,即指贫贱之交。

D.六艺,含义有二:①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②指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现代多指前者。

答案 C

解析《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对郑国人对他的外在形象的描述认为是恰当的,而不赞成“累累若丧家之狗”的评

价。

B.孔子认为自己“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突出表现了

孔子好学的一面。

C.“《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句话表明了司

马迁对孔子的极度颂扬之情和敬仰之情。

D.孔子的影响在当时已经很大,学者推崇他,天子王侯都以孔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

答案 A

解析孔子对外在形象的描述认为是不恰当的,认为“累累若丧家之狗”的比喻是恰当的。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公问政,孔子曰:“政在来远附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犬,的确是这样啊!的确是这样啊!

(2)叶公询问为政之道,孔子说:“为政之道在于招徕远方贤人而安抚身边百姓。”

参考译文

孔子前往郑国,和弟子互相走失,孔子独自站在城外的东门。有个郑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然而从腰以下比禹差三寸,憔悴颓丧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子贡把实话告诉了孔子。孔子欣然笑着说:“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犬,的确是这样啊!的确是这样啊!”

第二年,孔子从蔡国前往楚国叶县。叶公询问为政之道,孔子说:“为政之道在于招徕远方贤人而安抚身边百姓。”有一天,叶公向子路问孔子的为人,子路没作回答。孔子听说

此事,说:“仲由,你为什么不回答说‘他为人呀,学习道理不感疲倦,教诲别人不觉厌烦,

发奋努力废寝忘食,乐于此道而忘却了忧愁,不知衰老将要到来’等等。”

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尽管

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我阅读孔氏的书籍,可以想见到他的为人。去

到鲁地,观看仲尼的宗庙厅堂、车辆服装、礼乐器物,儒生们按时在孔子故居演习礼仪,我

流连忘返以至留在那里无法离去。天下从君王直至贤人,是很多很多了,生前都荣耀一时,

死后也就完结。孔子是个平民,(却)传世十几代,学者们尊崇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

讲习《六经》的都要以孔夫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三、语言表达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人文音乐有利于培育健康人格。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人文音乐教育既利于传承民族

精神文化,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我国古代社会,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认为音乐具有极强的教化功能,在《论语》中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说法。一个人通过学习诗,在内心修养、情感意象等方

面得到培养和陶冶,通过学习礼,使行为修养、人际交流等方面得到培养和陶冶,然后再通

过“乐”的教化,将前面的学习有机融合,③____________________。人通过“乐”的教化功能,修养成一个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

答案(示例)①又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②音乐教育占有重要地位③使人外在修养与内在修养融为一体

解析解答此题,要通读一遍,了解大意,找到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推断,然后再写出

答案。根据空①前一句“既利于……”可推知空①后应填“又利于……”,再根据“人文音乐有利于培育健康人格”这句话可推知空①的内容应为“又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根据“孔子认为音乐具有极强的教化功能”一句可知音乐很重要,由此可推知空②的内容可为“音乐教育占有重要地位”;根据“一个人通过学习诗,在内心修养、情感意象等方面得到

培养和陶冶,通过学习礼,使行为修养、人际交流等方面得到培养和陶冶”可知人的外在修养和内在修养均很重要,而音乐恰恰把二者有机融合,由此可推知空③的内容应为“使人外在修养与内在修养融为一体”。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全国首款以孔子以及《论语》为主题的福利彩票,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发行。这套名为“中华名人——孔子”的彩票,票面选取了三幅作于明清时期的孔子画像,将儒家经典著作《论

语》中的名言警句用作奖符,对应不同级别的奖金,如一等奖奖符为“礼之用,和为贵”,中奖者可领取30万元的奖金;最低第八级能够拿10元奖金,奖符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彩票发行一个星期以来,销售额已经超过200万元,表现明显好于其他同类别

的即开型彩票。中心最初设计彩票的理念其实十分简单,希望在销售彩票募集公益金的同时

宣传儒家文化,但不少人认为发行“孔子彩票”与弘扬儒家学说和孔子思想没有任何关联,

这是借文化之名行敛财之举。

你对孔子彩票的发行持何种态度?请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不少于10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我赞同孔子彩票的发行。首先有利于宣传儒家文化,在彩票上印孔子画像和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让更多的人了解孔子及其言论,甚至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

次孔子彩票借用文化主题的影响力来扩大福彩公益金的募集能力。在满足彩民购彩心理的同

时,引导彩民关注社会困难群体。这恰恰符合孔子“仁者爱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仁

爱精神。

(示例二)我反对孔子彩票的发行。首先福利彩票之于广大民众而言,博彩的乐趣可能才是第

一位的,购买彩票的普通群众对儒家文化并不是很了解。通过这些奖符让他们学习孔子思想,有点缘木求鱼。其次孔子彩票的发行亵渎孔子及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虽然孔子也主张言传

身教、有教无类,但“寓教于彩”“寓教于赌”,已经歪曲了儒家文化的本意,逾越了儒家

学说以及文化传播的底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教案

必修一第三单元 本单元收录的三篇散文,都是现当代写人记事的散文名篇,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写悲惨忧伤之事,表悲悼、愤怒和怀念之情,给人以沉重感、正义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写先师形象,表敬爱之情,诙谐之趣,给人以轻松感、幽默感。 《记念刘和珍君》对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无比沉痛的悼念,对反动派虐杀爱国青年愤怒的控诉,让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大义凛然的爱国女子,更让我们透过文字感受到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 《小狗包弟》通过对小狗悲惨命运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深深歉意,表达了对“文革”的控诉,使我们对那个“特殊年代”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反思。《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似记事而写人。作者并未从政治家、思想家的角度去渲染先生的伟绩,而是通过一次演讲来表现先生渊博的学识、洒脱的真性情。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个性化的语言 体会这几篇散文不同的语言风格。《记念刘和珍君》多运用警策语言,哲理深刻,起到强烈的艺术效果;《小狗包弟》语言质朴深沉,蕴涵作者内心诚挚深沉的情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言简练传神、幽默而蕴藉。 2、领悟独特的情味 写人记事散文不惟叙事,还重在抒情,把握整篇文章的情感线索。情味不仅局限于情感,还包括情趣、情味等。《记念刘和珍君》有对刘和珍等爱国青年的无比沉痛的悼念,有对反动派虐杀爱国青年的愤怒控诉,有对“沉睡在铁屋子”里的国民的呐喊。《小狗包弟》通过对小狗包弟悲惨命运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深深歉意和对“文革”罪行的有力控诉。《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通过对梁任公先生演讲时喜怒哀乐的神态、语言等的生动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他的景仰之情、欣赏之情和赞美之情。 3、掌握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 本单元记叙的人物个性鲜明、作者的情感真挚浓烈,是我们学习写人记事散文的很好范本。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表达交流”第三单元“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学会观察,掌握写出人物个性的方法,学会在叙事过程中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 记念刘和珍君 学情分析: 1、本文写作于上世纪20年代,教学过程中可以联系时代背景,调动学生已有的中国现代史知识,认识“三一八”惨案的背景、过程、影响等,并了解刘和珍等学生的情况,以丰富和深化对课文的感受、理解。要引导学生接受鲁迅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受鲁迅刚正的性格、澎湃的激情、高度的正义感和嫉恶如仇的精神。学习过去那个年代的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勇敢精神。 2、本文篇幅较长,高一学生对文中内涵深刻、感情丰富的语言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鼓励学生反复诵读,结合全文和段落的语境仔细揣摩。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是以作者的悲愤之情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2、深入了解鲁迅及其人品文品。 3、了解惨案发生的背景及原因。 4、理清文章脉络。

先秦诸子选读名句默写精粹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文学常识及名句默写检测 一、文学常识: 1、孔子是家学派的创始人,与苏格拉底、佛陀、耶稣并称四大圣人。孔子思想核心是“”,其理想人格的核心是。孔子还有一个重要思想是,孔子张扬之德,即。反对“过”与“不及”。其代表作是语录体著作,此书与、、并称为“四书”。 2、《民为贵》选自,作者,被后世称为亚圣,和他均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在人性论方面的主张却刚好相反。其学说包含三个内容:其一,在人性上他张扬;其二,在君、国、民方面,他宣扬;能反映此思想的语句是,,。其三,在治民方面,他提倡。在《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一课中,能体现此思想,并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语意相近的语句是:,。,。,,,。 3、在先秦诸子中,最奇特的一部著作是,又称,此书充满了意出尘外的想象,善用异彩纷呈的 来说理。作者庄子,是的另一位巨擘,他继承了的思想学说,他主张人要,。其基本底蕴是对。此书共33篇,分为,,。相传《内篇》是其本人所作,其中最著名的篇章是,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和超脱。在《无端崖之辞》一课中,讲了许多寓言故事,比如成语,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如成语,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在此则寓言故事中,他举匠石和郢人的故事,抒发了知音难觅的感慨,请再举几个相似的例子,, 。 4、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立者,他的核心思想是,他鼓吹天有意志,人间有鬼神并且灵验,其宗旨是促使人们兼相爱、交相利。 5、韩非子,是先秦学说当之无愧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荀子的,常常用自己对人性的认识,来论证、以及势治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6、荀子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他有极强的,他弘扬了孔子的思想,并试图把伦理道德规范落实到法制当中。 7、提出“有无相生”观点的人是,姓,名,字,著有一书。此书又称,分上、下篇。上篇三十七章,又称,下篇四十四章,又称。《老子》思想的核心是“”。它是宇宙中的终极存在,它创造了万物;同时它还是一种的东西。9、先秦诸子的议论文之所以富有魅力,首先一个原因是,其次一个原因是。 二、名句默写: 1、子曰:“,则远怨矣!” 2、子曰:“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子曰:“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4、子曰:“,不悱不发。,则不复也。”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其何以行之哉? 6、孔子论述“学”与“思”关系的两句是:,。 7、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 8、,非道弘人。 9、子曰:“,是谓过也。”10、岁寒,。 11、子在川上曰:“,。”12、君子去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13、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1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5、天时不如地利,。 16、,。寡助之至,亲戚畔之;,。17、,。敬人者,人恒敬之。18、,,天下可运于掌。 19、,,:此之谓大丈夫。20、,。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21、故有之以为利,。22、,跨者不行,,自是者不彰,;自矜者不长。 23、知人者智,。,自胜者强。24、大小多少,,,为大于其细。25、,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千里之行,。26、是以兵强则灭,。,柔弱处上。27、,。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28、民之从事,。,则无败事。29、其安易持,,,其微易散。 30、默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1、《论语》中体现小人和君子学习礼乐后有差异的语句是,。 2、在《论语》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语句是,。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全套教案

窦娥冤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学会研究性阅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介绍元杂剧的体制。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介绍关汉卿: 2.介绍元杂剧: 指导阅读 1.阅读“自读提示”中与本折有关的情节。 2.阅读课文。 3.提问式阐述:文学史上公认课文所选部分是全剧的高潮。但在前两折里,已经把窦娥受害的故事情节交待得清楚明白。窦娥与张驴儿的冲突,窦娥在公堂上的斗争,都已在前两折里表现出来,那么高潮为什么出现在第三折里?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发现;第三折里仅有窦娥指天发誓,刑场受戮,故事情节简单,而构成窦娥矛盾冲突的对立面,如社会恶势力的代表张驴儿、元代残酷统治的典型官府都隐藏在幕后,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更没有高潮,可见,全剧高潮出在第三折里是与戏剧本身的特点分不开的。 4.提问: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5.提问: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按“思考和练习”一的要求) 明确:10个曲牌有3个层次。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6.分析第1层。齐读第1层两支曲子。 7.提问: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明确: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又因为窦娥的冲突对象隐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对象。由于内心的悲愤难以控制,便构成了对天地的怨恨与控诉。 布置作业 1.默写[滚绣球]曲牌,整理“思考和练习”五。 2.结合“思考和练习”三,研究阅读第2、3两个层次。 3.熟悉剧本的三个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导读课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导读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导读课教案1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重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 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 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 二、做采访准备 1、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 (教师做好记录) 2、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三、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三、感悟课文内容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⑴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⑵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⑶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四、个性阅读,独特见解 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五、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如: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

先秦诸子选读要背的带翻译

《先秦诸子选读》要背的(带翻译) 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译文】过去的不可挽回,未来的还可以赶上。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真贤德!一篮饭,一瓢水,在陋巷,人人都愁闷,他却乐在其中。颜回真贤德!” 3.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译文】曾点说:“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人,带上六七个童子,在沂水边沐浴,在高坡上吹风,一路唱着歌而回。” 4.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5.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6.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缺点,象日蚀月蚀。一有缺点,人人都能看见;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 7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子夏说:“小人犯了错一定要掩饰。” 8.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孔子说:“人能弘扬道义,不是道义能壮大人的门面。” 9.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免怨恨。”10.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做莒父的市长,问政。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1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 1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 命题人:宝鸡铁一中沈静 班级 ------------- 姓名------------ 第Ⅰ卷(28分) 一、(1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颛臾(duān )后羿(yì)社稷(jì)鳏寡孤独(guān )B.阙如(quē)期功(qī)弑君(shì)鲜为人知(xiān)C.忝居(tiǎn)怃然(wǔ)击磬(qìng)荷枪实弹(hè)D.孝弟(tì)忠恕(shù)左衽(rèn)被发行吟(bèi)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狩猎修葺钻燧改火及及可危B.渎职沮丧礼崩乐坏克己复礼C.迂阔肇始譬如北辰治丝益棼D.陪臣轻裘始作俑者待价而沽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政治家和士人都充斥急功近利的情绪,他们提出了许多政治策略和措施都是短视的。 B.孔子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他的主张被人们视为迂腐。C.孔子在奔走于列国之间的年代里,曾多次受到暴力威胁,每次他都以坚定的信心克服了困难。 D.无论历史条件还是自身条件,孔子若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其困难都比汤、武大得多。

4、下列画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保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我们如果不加强廉政建设,就会祸起萧墙,自己搞垮自己。 B.比赛开始了,远动员们陈力就列,发令枪一响,就箭一般地向前跑去。 C.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思想阵营日益巩固,资产阶级思想阵营分崩离析。 D.片面追求升学率,只能培养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于国于民都有害处。 5、对下列古代文化知识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 A.千乘之国,指国力强大的国家。古时四匹马拉的一辆车称一乘。 B.“萧墙”指国君官门内当门的照壁,“有国者”、“有家者”分别指国君和诸侯。 C.古代认为大伦有五条,即君臣有思、父子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D.“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头、手、身、脚;“五谷不分”中的“五谷”指稻、黍、稷、麦、菽。 6、对下列文学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也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B.《论语》由孔子编写,全书共20篇;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C.《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D.“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今女安,则为之 C.使子路反见之 D.泛爱众而亲仁 8、下列各句和“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中词类活用方式相同的一项是()A.愿无伐善,无施劳 B.既来之,则安之

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 《采薇》教案

《诗经》两首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常识:包含了那段时间的诗歌、内容、写法和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每首诗的内容、中心、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通过三首诗了解“国风”的写作内容,体会民间的歌谣的特色。 4、了解卫、秦、邶三地不同的文化背景,体味独特的文化内容。 采薇 【学习目标】 1、疏通课文,整体感知这首古代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反复诵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3、背诵并默写课文,归纳《诗经》的艺术特点,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学习方法】颂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前提详解 1、作者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而成。《史记·孔子世家》说: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礼义。……305篇,孔子皆歌弦之。”一般认为,现存的《诗经》基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严格遵守“礼”,特别强调“仁”,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整理编定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其言论,主要记载在《论语》中,其思想,从汉朝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背景介绍 《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得最高文学成就。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的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3、相关资料 《诗经》的语言特点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

(完整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读课

课题:第一单元课型:导读课课时:1 总时数: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窃读记》和《走遍天下书为侣》是精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和《我的长生果》是略读课文。这几篇课文的内容都围绕着阅读。《窃读记》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走遍天下书为侣》告诉我们要以书为伴,终身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与季羡林的对话,使我们知道读书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的长生果》通过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另外配合本组专题,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语文园地”等多项训练内容。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明白阅读的意义,激发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一生。 二、设计理念 1.整合教学资源。 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学习的结合。内容的整合,有利于集中精力突破重点,整合以后,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学习效率更高了。 2.优化学习的过程。 语文学习虽然会有多种收获,但对语文教学本身而言,应该以感悟理解文本,获得方法为主。 3.注重语言积累。 积累语言是语文课极其重要的任务,。语言积累要靠背诵和记忆,但是又不能单纯靠记忆和背诵来检验积累的情况。 三、学习目标 1.认识2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能读准词语盘点中的词语,会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一本好书,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古今中外有成就人,都喜欢阅读,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组课文“我爱阅读”。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阅读单元导读,明确本组单元要求。 2.认真阅读本组课文,完成读书单。 3.小组合作讨论共同完成。

先秦诸子名句默写

先秦诸子选读情景式默写 1.孔子说要用启发式教学,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的句子是:,。,。 2.君子无论是急促、仓促中,还是受磨难、挫折时,都会按照仁的要求去做:,,。 3. 孔子说做人不能不讲诚信的句子是:,。 4. 孔子在《论语·子路》中强调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的两句是:,。 5. 孔子表达“严于己,宽于人”的句子是:, 。 6.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7.《论语·卫灵公》中阐述儒家对人与道的基本看法的两句是: ,。 8.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表达做事要勤勉,做人接近有道德的人的句子是:,。9.《论语·子罕》中颜渊对孔子之道赞叹的两句: ,。 10.孔子告诫读书人须有远大抱负和坚强意志,因为他社会责任重大,前路漫长的句子:,。 11.《论语·卫灵公》中表达有志于仁德之士,把仁德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重要的句子:,,。 12. 曾皙描绘暮春咏归图的句子:,,, ,,,。

13.孔子是如何指导弟子颜渊学习的:,。 14.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化用了《论语》中的“,”,表达以往的不能挽救,将来的还可以补回。 15.《论语》中,“”一句告诉我们,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失去主见。 16.孔子在《论语·里仁》中告诫人们要向有德行的人看齐,同时认真反省自身缺点的句子是:,。 17. 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强调有了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的句子:,。 18. 孔子以大车小车为喻,阐明为人治国要讲诚信的句子是: ,,。 19. 能表现孔子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句子是:,。 20. 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 21.《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 。 22.《论语》中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 ,。 23.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的说明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24. 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自勉。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蜀道难》

蜀道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 二、教学重、难点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本诗进行赏析,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难点)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串讲法、赏析法。 四、2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 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们尊称为“诗仙”,那么这首给李白带“诗仙”美誉的《蜀道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 1、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②课题简析。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2、教师范读这首诗,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把握诗中比较生僻的读音和本诗的句读 噫吁嚱(yixūxi)鱼凫(fú)秦塞(sai)萦绕(yíng) 石栈(zhàn)猿猱(náo)参(shēn) 峥嵘(zhēngróng) 抚膺(yīng) 巉岩(chán)飞湍(tuan) 咨嗟(zījiē) 喧豗(huī)砯崖(png)崔嵬(wéi)吮血(shǔn) 2、在教师范读学生听读的基础,有学生齐声朗读本诗,教师检查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读音和句读,在学生有失误的地方予以纠正。在学生朗读的基础,教师对本诗中比较重要的字词予以解释,疏通文意。 噫吁:感叹词,蜀地方言。 开国何茫然:茫然,渺远貌。意谓远古事迹,茫昧难详。 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指开国之初。 不与秦塞通人烟:塞,山川险要的地方。通人烟,相互往来。 可以横绝峨眉巅:横绝,横着飞过去。巅,顶峰。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迂回、绕道。高标,可以做一方标志的最高峰。

《先秦诸子选读》名句默写答案

《论语》选读名句 1、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3、丈人曰: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4、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 5、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6、子曰: “当xx,不让xx。” 7、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8、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9、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10、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11、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人能xx道,非道xx人。 14、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岁寒,然后知xx之后凋也。” 17、子在xx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8、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9、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20、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1、xx曰: “士不可以不xx,任重而道远。” 2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3、君子xx,小人xx。 24、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25、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126、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2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9、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30、子曰: “xx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

《先秦诸子选读》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曰,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宪问》) 二、当仁,不让于师 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论语·子张》)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论语·子张》)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论语·子罕》)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论语·述而》)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6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论语·述而》)7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 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论语·雍也》) 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曰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人教《先秦诸子选读》名言名句整理(含解释)

人教《先秦诸子选读》名言名句整理(含解释)《论语》名句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b5E2R。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为以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地方法了.)p1Ean。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地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地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地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几个方面地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DXDiT。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忧愁).”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仁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RTCrp。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道不同,不相为谋.”“小不忍,则乱大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成全人家地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小人相反)

高中语文教案模板

高中语文教案模板 篇一: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二:语文教学设计参赛优秀模板(含高中和初中) 语文教学设计优秀模版(含高中和初中) 初中篇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2.文本简析:

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新授课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三、奇文探究共赏析(22分钟) 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并且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评价。 (一)研读入境品语言 展示例句,让学生运用联想法,替换法,咀嚼品味作者细腻而准确的写作手法。 (二)赏读入心悟情思 让学生“读其所喜,品其所爱”,重视诵读能力,并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这也是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学生边读边评边议,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并作好评价的引导。 (三)涵咏入理勇质疑 这个环节安排在这里是为了给学生讨论交流提供一个缓冲的空间,让学生质疑,这个疑问可以是预习课文时留下的,

第一单元课文导读

第一单元课文导读 一、单元学习内容 大自然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走进大自然,那美丽的风景会让人陶醉,那盎然的生机会让人激动……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妙,它等待着我们用心灵去倾听,去感受。本组教材就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 《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离开想象世界,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野”》那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 二、单元学习重点、难点 1、培养我们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2、引导我们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三、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组,要会写19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3、整体感受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 4、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过程与方法 1、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丰富课堂内容。 2、运用多种朗读方式,领悟课文内容。 3、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解释词语、句子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培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趣。 四、单元学习方法 本组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山中访友》把山林中的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山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联想把雨景描绘成一场音乐会。《草虫的村落》以独特的描述、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生命、美丽与智慧。《索溪峪的“野”》一文,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学习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本组教材的特点,融会贯通。采用以读为主的学习方式,在读中质疑,在读中解疑,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进入情境,浮现画面,体会重点句子的思想感情。读写结合,丰富语言的积累。 五、单元课时安排 学习本组课文建议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先秦诸子选读概述

概述 一、设先秦诸子选修课的宗旨 设先秦诸子选修课的宗旨“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文化的教育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先秦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出现了许多学派,他们的论著代表着中华文化精神,对后世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开设《先秦诸子论著选读》课程,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吕思勉先生说:我国学术,只有先秦时候的诸子百家之学纯为我华夏民族的自创。先秦诸子创造了那时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并且深刻影响了身后两三千年的中国历史,可以说,先秦诸子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根。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先秦诸子尤其是其中的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追求,以道德为立身行事自处处人的根本,是道德人格思考和培养方面的大师。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使人格健全地发展 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各方面的问题,有异常敏锐深刻的洞察。他们或者教人以种种智慧的、积极的方式因应社会人生问题,或者启发人们对种种社会人生问题进行反思。这些睿智的思考现在看来仍然富有引导和启示意义。 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所以,有益于培养和加强学生把握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 先秦诸子散文原创性之强、哲思之深、风格流派之多、影响之远,它们都是空前的绝后的。 学习先秦诸子的文章,可以得到独特的享受,──一种将感性与理性深刻融合在一起的享受。 丰富学生的思想智慧,开启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其经典论说可资援引,其奇妙优美的表达可资借鉴。 所以,开设这门课程,又有益于提高他的写作能力。 二、“百家争鸣”和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宗法制动摇,兼并战争频仍、政治风云多变。正是在这种情势之下,士阶层空前活跃.有的聚徒讲学、有的游说各国。诸侯卿相争相养士,以招揽人才,壮大目己的势力,而贤能之士也借机献计献策,陈述己见。如战国中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学宫中各派学者荟萃,竟达上千人,他们论学议政,著书立说,盛况空前。 先秦诸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简称,它相对于经学、史学子学,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呈现出群星灿烂、盛况空前的局面,是我国古代史上光辉的一页。研究这一段丰富多彩的历史,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春秋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在各诸侯国都把主要精力用于政治、经济、军

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 《琵琶行(并序)》教案

琵琶行(并序)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白居易及行这种文学体裁; 2、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具体内涵; 3、体会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 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1、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出色音乐描写。 【教学难点】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 【教学准备】录音机、乐曲《春江花月夜》。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音乐是一种无形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它不像蓝天白云、飞禽走兽、山峰河流那样可视可感。如何才能把这难以捉摸的音乐用文字表现出来呢?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描写音乐的典范,自唐以来历咏不衰。今天,我们就一起聆听这美妙的音乐。(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了解作者及“行”这种体裁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定六位同学依次朗读序文和全诗,每人读一段,并正音。 2、小声播放乐曲《春江花月夜》,教师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3、把握诗歌内容: 学生快速默读诗序文和全诗,把彼此对应的部分找出来。 明确:序文的第二句(“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跟诗的第一段对应;第四、五句(“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同诗的第二、三段对应;第六、七句(“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跟第四段对应。 四、作业:反复读全诗。 第二课时 一、鉴赏诗歌: 1、提问:诗中几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 明确:诗人三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第一次暗写,琵琶女没有出场,她的演奏是诗人和他的客人听到的。第二次明写,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第三次仍是明写,但写得简略。 2、赏析琵琶女的第一次演奏 (1)学生自由朗读诗的第一段。 (2)学生思考:琵琶女第一次演奏的曲子是什么,文中没有明确交代,同学们能判定出是哪种基调吗?有什么理由? 明确:它的基调是悲凉的,理由有二:一是琵琶女在这“绕船明月江水寒”之际,显然是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二是它确实打动了“惨将别”中的主客的心,加重了离愁,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单元导读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安排的是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这些课文,有的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识理的成长过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讲述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利》),有的则是以童话的形式勉励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和追求(安徒生《丑小鸭》),有的给人以生活的告诫和启示(《诗两首》),有的通过讲述由。“神童”变为常人的故事引起人深深的思考(王安石《伤仲永》)。 教学这个单元,要达到的目标是。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功与失败,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阅读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揣摩精彩的、富有深意或感情色彩浓厚的语句,以便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传统课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但从成长的角度选入教材还是第一次。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少年鲁迅在游戏、学习中所表现的童真和童趣。发掘他对生活的情趣和感受,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从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中书选来的,书选的是最后一部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本文题目就可以看出,这一部分实际上写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小说其实展示的是作者自己童年生活的轨迹。书选的部分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的,所以文章采用插叙,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从回忆中展示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这样就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教学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了解插叙的巧妙,看看作者是用怎样的文字引出对往事的回忆的。本文重点写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含而不露。这主要是通过回忆儿时被打事件展示的。回忆当中,自始至终贯穿着作者对父亲的挚爱,也透露出父亲对自己的关爱,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 《丑小鸭》是一篇童话。童话讲的虽然是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却能给我们成长中的青少年以有益的启迪。这是一篇带有自传色彩的童话故事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丑小鸭对生活的执著追求和渴望,正是这种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使他最终从一个人人歧视、人人嘲弄的丑小鸭变成了一只令人羡慕的美丽的白天鹅。教学本文,也可以结合安徒生的生平讲一讲,因为丑小鸭其实是作者本人的一种自述。明白了这一点,学生就会对文章把丑小鸭写得那么生动感人有更深刻的了解,也会对学生的成长有更多的启发。 《诗两首》,一首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首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前一首没有通常所说的诗的意象,但多少年来却被人们广为传诵。作者的肺腑之言,殷殷劝慰,会使每一位读者受到强烈的震撼,也会从中汲取生活的力量。后一首诗,面对两条不同的路,“我”选择了那条人迹稀少、荒草没径而更加诱人的路,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读者稍一思考就会明白。教学这两首诗,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蕴含的道理,这样的道理加上学生自己对人生的体验或对未来的想像,看看能给自己哪些有益的启示。 《伤仲永》。作者先讲述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这段成长历程,然后由此引发议论,表达对这位“神童”的惋惜之情。告诫我们要重视后天的学习和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