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有效成分、和临床应用进展论文

丹参有效成分、和临床应用进展论文
丹参有效成分、和临床应用进展论文

丹参的有效成分、和临床应用进展【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47-01

【摘要】:丹参属于唇形科植物,是一种应用价值与药理活性很广泛的常用药材,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与清心除烦等作用,本文从丹参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我国丹参研究进展成果进行了综述,为丹参不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丹参;有效成分;临床应用;药理作用

丹参属于唇形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主要药用部位是根茎与干燥根,为我国传统常用的中草药,始记于《神农本草经》,并被列为上品药材,味苦而性微寒,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养血安神与凉血消痈等功效,在临床上常被应用于心脑血管的治疗,成为国内外现代中药研究热点,其广泛应用价值与药理活性给医药领域做出很大贡献,本文就丹参有效成分、临床应用等进展成果给予综述。

一、有效成分

丹参有效成分包含脂溶性与水溶性两部分,在丹参酮早期研究中,主要是对脂溶性成分的研究,经过多年努力,脂溶性丹参获得了很大成功,其成分主要有丹参酮ⅰ与丹参酮ⅱ,而丹参酮ⅱ又包含ⅱa与ⅱb,丹参酮的分子量是294,分子式为c19h18o3,属于天然抗氧剂,其成分还有隐丹参酮ⅰ、异丹参酮ⅰ、二氢丹参酮ⅰ、二氢丹参酮ⅰ、异隐丹参酮、丹参羟基酯与异丹参酮ⅱ等;水溶性

丹参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丹参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谷 雨 谷 巍 (武警吉林省公安边防总队医院?长春?130051) 于淑莲 (吉林人参研究院?通化?134001) 摘 要:丹参提取的化学成分,有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和水溶性酚酸类,脂溶性分有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等;水溶性成分有原儿茶醛、丹参素(丹参酸甲)、丹参酸乙、镁-丹参酚性酸B (L SA-R)等。近来对丹参的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善心、肝、肺、脑等脏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细胞的损伤;肝纤维化、肝硬变、肝癌的作用;调节免疫应答;抗感染和抗肿瘤等方面。 关键词:丹参 药理作用 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主产于河北、安徽、江苏、四川等地。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泥土,润透后切片,晒干。生用或酒炒用。1 天然抗氧化作用 丹参酮ⅡA是一种新的有效的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与DNA相互作用的抑制剂。它对DNA的保护作用很可能是通过消除脂类自由基而阻断脂质过氧化的链式反应,抑制DNA加成物的生成,从而减少了后者的细胞毒性。丹参酮能消除心肌线粒体膜自质过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脂类自由基,使线粒体呼吸功能不受影响。 2 对心血管药理作用 211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探讨了丹参酮ⅡA磺酸钠(简称DS-20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相关基因c-myc表达的影响,发现巨噬细胞源性生长因子可明显促进平滑肌细胞c-myc高表达,导致平滑肌细胞增殖,而DS-201能阻止这种作用,使c-myc表达水平下降,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提示DS-201可能通过阻止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2.2 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利用结扎狗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心肌硬死模型,静注DS-201,结果心肌硬死范围缩小,疗效非常显著,冠状动脉内给药后同样显著缩小狗心肌梗死面积,其疗效与潘生丁相当。 2.3 降低心肌耗氧量 降低心肌耗氧量有利于缺血性冠心病的治疗。阻断狗冠状动脉血流后,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其左室舒张压上升,而静滴DS-201的试验组则明显降低。说明DS-201可能通过降低左心室壁张力和心脏体积而降低心肌耗氧量。 2.4 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徐长庆等采用膜片钳全细胞式记录方法,观察了丹参酮ⅡA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及L-型钙电流的影响。结果证明,丹参酮ⅡA具有类异搏停样L-型钙通道阻断剂作用,可用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心律失常的防治。陶军等利用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了缺血-再灌注后心肌2,4 -亚甲二氧苯丙胺(MDA)生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肌酸激酶(C K)活性变化及DS-201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缺血-再灌注心肌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明显下降,同时血清C K活性显著升高,缺血和再灌注前给予DS-201 (5mg/kg)能显著降低心肌中MDA的生成和减少心肌C K的释放。用化学发光法显示DS-201对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和过氧化氢有消除作用。由此推测消除氧自由基是丹参酮防治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买长江用离体大鼠工作心模型,研究了丹参酮对心肌保护效果,并与异搏停对比。证实丹参酮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异搏停,作用机制与减少氧自由基有 52 人参研究 RENSH EN YANJ IU 2007年第1期

丹参酮的药理作用

丹参酮的药理作用 丹参酮,用于化脓性和外科感染;用于痤疮;用于宫颈糜烂;用于麻风。下面来介绍丹参酮的药理作用。 丹参酮的药理作用1.抑菌作用体外实验丹参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比小檗碱强,对结核杆菌H37RV株(最低抑菌浓度可达 1.5mg/ml以下)对两种毛发癣菌也有抑制作用。 2.抗炎作用大白鼠经灌胃给丹参酮有明显的抗炎症作用。在炎症第一期模型上对组织胺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蛋清、角叉菜胶和右旋糖酐所致急性关节肿有抑制作用;对渗出性甲醛腹膜炎有抑制作用。在炎症第二期模型上,对明胶所致小白鼠的白细胞游走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亚急性甲醛性关节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第三期炎症模型,棉球肉芽肿实验无抑制作用(即慢性期无作用)。丹参酮能使大白鼠血中PGF2α和PGE水平降低,可能与丹参酮的抗炎作用机制有关。 3.抗凝血作用丹参酮有抗凝作用。作用较原儿荼醛强。 4.其他作用丹参酮能提高小鼠在低压缺氧下的存活率或延长生存时间。丹参酮有抗雄激素作用,降低皮脂产生,有抗痤疮丙酸杆菌作用,减轻由细菌代谢所加剧的炎症。可用于治疗痤疮。丹参酮对伤寒菌苗致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小鼠实验表明丹参酮有较温和的、通过卵巢起作用的雌激素活性。

5.体内过程观察丹参酮经十二指肠给药后药物进入肝脏并由胆汁排出的情况,结果表明,大鼠十二指肠给药后一般在1h左右即可测得胆汁中有微量丹参酮排出,其排出高峰在给药后3h左右。不同结构的丹参酮在肝内排泄速度不相同。此外实验中还发现在用氯仿提胆汁的丹参酮后,胆汁的水溶液部分有变性蛋白析出,其含量与不同给药组之间有一定联系。 丹参酮的简介丹参酮亦称总丹参酮。是从中药丹参(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根)中提取的具有抑菌作用的脂溶性菲醌化合物,从中分得丹参酮I、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异隐丹参酮等10余个丹参酮单体,其中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Ⅱ,羟基丹参酮、丹参酸甲酯、丹参酮ⅡB 5个单体具有抗菌作用,尚有抗炎、降温作用。丹参酮ⅡA的磺化产物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溶于水,经临床试用证明治疗心绞痛效果显著,副作用小,为一治疗冠心病的新药。总丹参酮有抗菌、消炎、活血化瘀、促进伤口愈合等多方面作用,长期服用未见有明显副作用。 丹参的不良反应个别患者在丹参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胃痛、食欲减少,口咽干燥,恶心呕吐,与丹参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有关,宜停药,并可口服胃舒平、普鲁苯辛等药,重者可皮下注射阿托品。个别晚期血吸虫肝脾肿大患者在服用大剂量丹参后会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应停用丹参,并给予止血剂、维生素等。丹参可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全身皮肤瘙痒、皮疹、寻麻疹,有的还伴见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甚则恶寒、头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随即面色苍白、肢冷汗出、

药学论文 丹参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丹参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探讨丹参的药理作用新用途,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丹参的药理作用及其广泛,包括扩张血管,抗血栓,对心肌的保护,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外周循环,改善缺血在灌注损伤,保护肝,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消炎等作用。结论:丹参的药理作用疗效确切,在临床上有广泛应用,值得更深入研究。 关键词:丹参;植物来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前言丹参为唇形科鼠尾属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1]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丹参的药理活性主要是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如扩张血管加快血流、改善微循环、改变血液黏滞性、抗氧化、抗凝血、增加心肌供血等,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高血脂症、脑血管病[12]。现就丹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化学成分 丹参的化学成分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部分,前者为丹参酮类,主要有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丹参羟甲酯、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二氢丹参酮Ⅰ以及异丹参酮Ⅱ、异丹参酮、二氢异丹参酮Ⅰ;后者主要为酚酸类,包括丹参素、原儿茶醛、丹参酸甲、已、丙[1]。 2药理作用 2.1心血管系统作用 2.1.1扩张血管的作用陈士良等[2]自制微米缩窄器造成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模型,结果提示,复方丹参注射液有直接扩张冠脉,改善缺血区血供的作用。 2.1.2抗血栓形成的作用白细胞与血栓形成的关系很早就引起极大关注。富血小板栓部位常有白细胞聚集,白细胞通过呼吸爆发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及过氧化氢等激活血小板。白细胞与血小板的黏附在炎症、血栓形成、组织损伤及性播散凝血中起重要作用。姜开余等[3]考察丹参素对血小板,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各种细胞黏附分子,包括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 一、总论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操根及根茎,性微寒,味苦,具有活血祛瘀、养血安神、调经止痛、凉血消痛的功效,《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古代广泛用于心血管、血液类的疾病。丹参为常用中药,《中华人民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x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效,其有效成分为脂溶性的二萜化合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物。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水溶性成分丹参素、丹酚酸以及脂溶性成分丹参酮,另含丹参新酮及鼠尾草酚等。 二、丹参的化学成分 丹参的有效成分主要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脂溶性方面,现已得到40余中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以分为两类,即丹参酮类和罗列酮类。丹参酮类化合物多数属于二萜化合物,其部分是二萜醌类化合物,如丹参酮I、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丹参酮Ⅲ、异丹参酮、异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Ⅱ-A、二氢丹参酮I、丹参新醌甲、左旋二氢丹参酮I、丹参新醌乙、丹参新醌丙等。另外有新的二萜醌结构的新丹参酮类化合物及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如新隐丹参酮Ⅱ,环酚乳酰胺、油酰新隐形丹参酮和油酰丹参新醌A等。丹参的水溶性成分均具有酚酸性结构,其中最早发现的丹山素,化学名称为3,4-二羟基苯乳酸。此后发现了一系列酚酸类化合物,命名为丹酚酸并按照英文字母排序,主要水溶性成分有丹参酚酸A、B、C、D、E、F、H、I、J,四甲基丹参酚酸C,还有迷迭香酸、紫草酸等。丹参的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都是丹参的有效成分。脂溶性的丹参酮类以改善血液循环、抗菌和抗炎为主,而水溶性的丹酚类则以抗氧化、抗凝血、抗血栓形成、调血脂和细胞保护作用明显。 三、丹参的药理作用 (一)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 1抗心肌缺血 丹参可以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同时促进侧支循环的开放,改善血液流变性,提高缺氧耐受力,抗脂质过氧化,清除有害的自由基,调节血液在心肌重新分布。通过上述综合作用而保护缺血的心肌。丹酚酸 B 在高钾、高钙和组胺刺激的离体冠状动脉环收缩模型中均表现出舒作用,这一作用通过阻断钙通道来实现。丹酚酸B可通过多条通路增加冠状动脉NO生成,扩冠状动脉血管。2抗心律失常作用 细胞钠离子、钾离子失衡及钙超载是引起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丹参酮ⅡA 使正常心肌钙离子降低,明显抑制细胞钙超载,有钙通道阻滞作用。丹参酮ⅡA 对大鼠心室肌细胞上的钾通道具有抑制作,瞬时外向电流主要参与动作电位的复极1期,向整流钾电流主要参与静息膜电位的维持和动作电位复极3期。这两种电流的抑制应使动作电位时程延长。而据报道,动作电位时程是缩短的,这主要是由于丹参酮ⅡA能显著地阻断向钙电流,进而引起动作电位时程缩短。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摘要】丹参是具有很多药理作用的活血化瘀药,主 要成份是丹参酮(I、H A、H B)、异丹参酮(I、H )等,对近年来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丹参药理作用综述 Abstract:Red sage has many pharmacological fun cti on for activating blood to remove stasis , its main component is tanshinone (I, II A, n B) and iso 拟tanshinone (I, II) , etc.The article makes summary on its pharmacology by differe nt parts. Key words:red sage ; pharmacological function ; review 丹参为中国的传统中药,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并被列为上品。丹参以唇型科鼠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 (SaiviamiltiorrhizaBu nge )的干燥根及根茎入药。为临床之常用 药物,尤以治疗冠心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最为常用,且疗效颇佳,但 若有出血倾向者应慎用,多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

动过速、脑血栓等,已被现代临床实验和药理实验研究所证实活血化 瘀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1] 1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丹参可减轻急性心肌梗塞造成的心脏循环障碍,促使冠状动脉间桥式或侧枝血管开放,使梗塞区内毛细血管损伤减轻。心肌梗塞1周的实验犬应用丹参后,梗塞区域内以成熟的肉芽组织为主]2]。丹参组的动物心肌梗塞区内再生的心肌细胞明显增多。姜传仓等报道丹参素能诱导人成纤维细胞LDL受体m RNA水平升高;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血清T C及LD L;1C水平降低,而T C及LDL以C降低在改善血浆粘度中起一定作用。对小鼠缺氧心肌、兔局限性心肌缺血及犬低温停搏全心心肌缺血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4]。张淑芳等报道,蟾蜍及兔耳血管灌流实验,表明丹参煎剂有扩张血管作用。另据报道, 丹参素有缩小犬冠状动脉结扎后心肌梗塞范围和改善左心室功能的作用。 2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丹参中主要的水溶性成分一丹参酸乙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采用体外四氯化碳熏蒸直接造成的肝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该成分直接保护细胞膜,影响花生四烯酸级联过程及抗氧化作用有关]5]。丹参单体 IH764拟3可显著减轻大鼠四氯化碳肝纤维化程度,能明显降低肝羟脯氨酸和、型前胶原mRN含量,降低血 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素(LN)水平,改善肝功能。组织学检查也显示

丹参的临床应用

丹参的临床应用 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将白花丹参晒干切碎压为细末,用白酒55度浸泡15天,配制成5~10%白花丹参酒。每次服20~30毫升,日服3次;如病情较重,疼痛剧烈,而且会饮酒者,每次可服50毫升,每日2~3次,或顿服药酒以醉为度。试治34例,单纯服用药酒者8例,其余26例 以药酒为主,在不同时期配合其它中药。结果,临床治愈15例,显著好转9例,进步3例,无效7例。多数病人服后有止痛作用,能改善患肢症状,四肢有发热感觉,或有明显 发热感向肢体远端冲动,对游走性浅静脉炎也有效果。大多数病人服后无不良反应,个别 有皮肤瘙痒;长期服用可发生胃痛、胃纳减退等,应暂停药观察。对肝炎、溃疡病、高血 压病、肾炎等忌用。 治疗血吸虫病肝脾肿大 采集丹参根晒干后切片,水煎2次,过滤,滤液合并煎成30~50%煎剂,临用时酌加 糖浆。分甲、乙、丙三组共治疗41例,分别按每公斤体重0.3~0.5克、0.6~0.9克、 1.O~1.6克给药,分别连服42、30、30日为一治程。对照组8例,每日服酵母片1.5~2克。对照结果表明丹参对肝脾大小及性质的改变有相当效果。27例肝肿大患者,治后12 例缩小,15例变软,12例无改变;脾肿大41例,治疗后缩小者20例,变软者22例,无 改变者19例。其中以丙组用量大及甲组疗程长者疗效较为显著,一般在治疗lO~15日后 见效。但所有病例末见肝脾缩小到正常者。本品似对病期较短,病情较轻者易于见效。如 配合合理的饮食与休息,必能提高疗效。丹参的毒性极低,曾将剂量提高至每日45克, 连用83天,亦无不良后果。但有1例剂量并不大每日30克,用至第9天即发生原因不明 的上消化道出血;故认为凡有呕吐、便血、咯血、血尿、紫癜等出血倾向者忌用丹参。 治疗冠心病 用丹参提取物制成片剂每片含提取物0.2克内服,每次2片,每日3次每日量相当原 生药2两。以两周至一个月为一疗程。观察323例,服药1~9个月不等。结果心绞痛的 总有效率为82.3%,其中显效率为20.3%;疗效以中、轻度较好;服药2个月者疗效比1个 月的为高。心电图的总有效率为53.2%,显效率占14.8%;其中慢性冠状动脉缺血病变疗效 较优于心肌梗塞病变,二级梯运动试验阳性及可疑阳性病例疗效高于一般心电图缺血病变 病例,中、轻度患者疗效优于重度病例。停药后之疗效估价,有待进一步观察。对绝大部 分病例无明显副作用,仅对很少数病例的周围血象、胃肠道、肝功能SGPT等似有一定影响。 另曾以丹参、降香制成复方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药各1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0余例,结果症状的有效率在82%以上,心电图的有效率为50%左右。用法:根据病情轻重缓急采 用三种注射方法:㈠静脉滴注-注射液4毫升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5%葡萄糖500毫升内

丹参中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丹参中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施洋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天津,中国 300193) 【摘要】目的:1、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丹参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测定;2、通过大孔树脂吸附法对丹参中的有效成分(主要是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酚酸类化合物)进行分离;3、比较丹参和抗生素类药物的抗菌作用及机制,找出其药效团,并对其进行化学修饰。 【关键词】丹参有效成分 HPLC测定大孔树脂吸附法分离药效团化学修饰第一部分:丹参概述 1.1丹参简介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是我国一种传统的中药,属于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Salvia)植物。该署约包括700—1050余种植物,遍布在全球温暖地带,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地区和西亚。在我国该属植物约有83种,25个变种,9个变型,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由于该属是个大属,所以丹参有很多亲缘植物,如甘西鼠尾草Salvia przewalskii Maxim.栗色属尾草Salvia castanea Diels.云南鼠尾草Salvia yunnanensis C.H.Wright等,它们在许多地方被当作丹参的代用品。【1】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对丹参的药用性能有所了解。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人们对丹参的了解和应用在不断的深化和发展。我国最早的药书《神农本草经》就有对丹参的描述,“味苦,微寒,主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瘤.除瘕,止烦满,益气。”明末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丹参在活血化淤、养血、安神、调妇人经血、止血崩带下及治疗丹毒的功效。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大突破了古代各种条件的限制,从丹参的植物学、植物化学、药理学到制剂与临床应用等方面均有系统的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2010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把丹参的药理功效归纳为“祛淤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肿瘤,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2】现在,丹参制剂主要有复方丹参注射液,丹参注射液,丹参酮IIA 磺酸钠注射液等,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中风、慢性迁延性肝炎、肾脏疾患以及感染性疾病等。【3】 丹参的形态如图l-l所示。它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约35-80厘米,密被柔毛,多分枝,根圆柱形,肉质,外面砖红色,内乳白色,长约5-15厘米,直径4-16毫米,疏生支根。奇数羽状复叶,叶柄长l-7.5厘米,小叶3-5(7)片,长1.5-8厘米,宽0.8—5厘米,顶端小叶较大,小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斜圆形,边缘具锯齿,两面疏被柔毛,下面较密。轮伞花序6至多花,组成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密被腺毛和长柔毛;苞片披针形,被腺毛;花萼钟状,长约1-1.3厘米,先端二唇形,萼筒喉部密被白色柔毛;花冠蓝紫色,二唇形,长2-2.7厘米,冠筒外伸,上唇长约1.2-1.5厘米,镰刀状,向上竖立,

丹参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收稿日期:2003-05-19 作者简介:冯玲玲(1969— ),女,湖北襄樊人,植物学硕士研究生。丹参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冯玲玲 周吉源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汉武汉430079) 摘 要 本文从丹参的药用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制剂等药物学方面以及丹参的组织培养、有效成分积累的调控、品种改良和选育等开发应用方面对近期有关丹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力图阐述丹参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关键词 药用资源;开发应用;生物工程;丹参 The R esearch Statu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ion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Feng Lingling ,Zhou Jiyuan (Cellege of Life Science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summarized the newest research on material medica of the medical re 2s ources ,chemical com positions ,pharmacological functions and medical preparation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as well as the newest research on discover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issue culture ,adjusting and controlling of accu 2mulated active principle ,im proving and screening of Salvia miltiorrhiza ,s o that the status quo of discovery and prospection of application could be expressed clearly. K ey w ords Medical res ources ;Discovery and application ;Biology engineering ;Salvia miltiorrhiza 中药丹参是唇形科鼠尾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的干燥根及根茎,因其色红且形状似参而得名“丹参”,又称血参、紫丹参、红丹参等。丹参作为一传统中药在我国沿用已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本草经疏》、《本草纲目》中都有记载。丹参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功效[1],主治冠心病、心绞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症。近年来研究发现用来治疗心血管疾病,疗效显著。有关丹参的研究较多且日趋深入,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有关丹参药物学及开发应用方面的研究发展概况,以期能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1 丹参的药物学研究 1.1 形态特征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的多年生直立草本,高 约35~80cm ,多分枝。根圆柱形,肉质,外面砖红色,内部乳白色。奇数羽状复叶,叶柄长1.3~7.5cm ;小叶3~7片,长1.5~8cm ,宽1~4cm 。轮伞花 序6至多花,组成总状花序,密被腺毛和长柔毛;花萼钟形,带紫色,先端2唇形。能育雄蕊2,着生于下唇的中下部,药隔长1.7~2cm ,小型果椭圆形。花期5~9月,花后见果。种子发芽率低,一般不采用种子繁殖。1.2 资源分布 丹参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湖北、甘肃、四川等省区,野生的丹参常见于山坡、草丛、林下、溪谷旁。目前野生丹参资源由于过度采收已遭破坏,各地虽有栽培品种,但品质退化严重,质量参差不齐。1.3 化学成分 丹参主要含两类成分:一为脂溶性的二萜类化合物,二为水溶性的多聚酚酸类成分。 1.3.1 丹参脂溶性成分 (1)邻醌型丹参酮类二萜 — 4—第23卷第2期2004年4月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Chinese Wild Plant Resources V ol.23N o.2Apr.2004

丹参综述-(2)

丹参综述 摘要:近年来,对丹参的化学成份、药理活性、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丹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研究和开发必将促进药现代化的发展。丹参有多种药理活性,目前对其化学成分已基本清楚,但各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尤其对各成分之间的交互作用还没有完全了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研究工作者可以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最新的精制与检测技术更加清楚地解释丹参中各种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开发出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以便为深入研究提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 关键词:来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展望 1.来源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苦微寒,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热安神的功效。[1] 目前存在的掺伪品有:甘肃丹参、云南丹参、土丹参、褐毛丹参等。 ; 2.化学成分 在2010版《药典》中,明确指出了丹参中的有效成分。但我们一般把它们分为两大类,水溶性的有效成分和脂溶性的有效成分,还含黄酮类,三萜类,甾醇等其他成分。 脂溶性成分 丹参的脂溶性主要为二萜醌类化合物。其中邻醌型的丹参酮类二萜这类化合物在丹参中的量较高,有较强的生理活性,是丹参主要有效部位之一。该类化合物主要有: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丹参甲酯、丹参新酮、二氢丹参酮Ⅰ、丹参二醇等。之中最主要的脂溶性成分为丹参酮ⅡA,其量约为药材的%~%。另外,对醌型的罗列酮类二萜这类化合物在丹参中的量很低。其他类型的二萜该类化合物种类少且量低,主要有丹参螺旋内酯、新隐丹参酮、鼠尾草卡偌醇、阿罗卡二醇等。 水溶性成分 # 如丹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B、C、D、E、F、G、H、I、J,迷迭香酸,紫草酸,咖啡酸,四甲基丹酚酸F,异丹酚酸C等。丹酚酸A是1分子丹参素与2分子咖啡酸缩合而成,丹酚酸B是3分子丹参素与1分子咖啡酸缩合而成,丹酚酸C是2分子丹参素缩合而成 3.药理作用 丹参脂溶性成份 丹参具有活性的脂溶性成份主要为丹参酮类。国内外学者对丹参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 ①强心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丹参的设计研究进展

丹参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丹参;有效成分;提取分离;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丹参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中草药之一,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综述了丹参的有效成分、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和丹参的临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lavia miltiorrhiza Bunge Key words:Slavia miltiorrhiza Bunge;Effective components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Research progress Abstract:Slavia miltiorrhiza Bunge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It has many pharmacological effects.This paper reviewed the active component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the technology of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of the effective ingredients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effect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1 前言 丹参(Slavia miltiorrhiza Bunge)为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部位主要为其干燥的根茎,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中草药之一。主要产于、、、和等地,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以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吴普本草》载:“茎华小,方如茬,有毛,根赤,三月五月采根,阴干。”《本草图经》称:“二月生苗,高一尺许,茎干方棱,青色。叶生相对,如薄荷而有毛,三月开花,红紫色,似花。根赤,大如指,长亦尺余,一苗数根。”《本草纲目》记载,丹参色赤味苦,气平而降,阴中之阳也。《滇南本草》说丹参能“补心定志,安神宁心”。《中华人民国药典》对丹参功效的概括

丹参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 中医中药 ? 291 秋季腹泻是我国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常可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甘草锌系由甘草提取的有效成份与锌结合制得的有机锌制剂,甘草中的甘草酸、黄酮等能加速上皮的修复。锌能加速肠黏膜细胞再生,修复肠黏膜,有利于肠黏膜对水和钠的重吸收,使水和电解质分泌减少,缓解腹泻症状[3] 。锌还是多种酶的辅酶,可增加肠上皮细胞刷状缘的酶水平及活性,是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的免疫机制,动物研究表明,锌可提高细胞免疫反应及增加肠道分泌型IgA的分泌,促进肠黏膜功能的恢复[4]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在腹泻的治疗中推荐使用锌元素20 mg/d(6个月以下者10 mg/d),连续治疗10~14d [5] 。指出补锌治疗有利于缩短腹泻的病程、减轻症状、以及预防未来3个月内腹泻病的复发。补锌作为一项较新的腹泻病辅助治疗措施,已被WHO和UNICEF推荐到全球儿童腹泻病治疗的全过程。 复合脉冲磁疗仪是引进国外经皮给药电离治疗系统的先进技术,与祖国传统医学相结合集电疗、热疗、针灸、磁疗为一体具有消炎、镇痛、收敛、止泻、疏通经络提高机体免疫等功效。该仪器通过复合脉冲波,直接作用在病灶部位,结合中医理论,同时通过终极电极作用于相应穴位上,进行复合波刺激,达到疏通经络、健脾益气,活血止痛、收敛止泻、调节胃肠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具有治疗时间短、安全有效,无痛、无创的特点,易于被患儿家长接受;本结果显示于常规补液、抗病毒等综合治疗的同时口服甘草锌联合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治疗秋季腹泻可明显缩短腹泻的病程,提高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参考文献 [1] 吴瑞平,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240. [2] 全国腹泻防治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 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384. [3] 陈丽琼,包芸芸,高淑强.口服锌制剂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秋季 腹泻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6,12(2):26-27.[4] 卢宏柱,伍晓红.锌佐治婴幼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研究[J].中国 当代儿科杂志,2002,4(4):315-316. [5] WHO/UNICEF jiont statement.Clinical management of acute diarrhea[R].Genera;The United Nating's Children's Fund/World Health Orgarnization,2002:1-8. 表1 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χ— ±s)组别体温正常呕吐消失腹泻消失住院时间治疗组(100例) 3.13±1.3 3.41±1.19 6.25±1.327.81±1.82对照组(100例)3.57±1.184.14±1.35 6.76±1.258.85±2.02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 <0.01 表2 两组疗效对比(例) 显效有效无效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879587%96%对照组 54 30 15 55 % 84% P <0.01 丹参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赵仁霞 (山东省新泰市中医院,山东 新泰 271200) 【关键词】丹参;药理研究;临床应用;丹参制剂 中图分类号:R282.7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1)12-0291-02 丹参及其制剂具有活血化淤、通脉养心、凉血消痈、除烦安神等功效。近20多年来,其各种制剂和剂型已经应用于临床。希望对丹参药理研究的阐述,加大对丹参的研究和开发应用,提高这传统中药的应用价值,造福于人类健康。 丹参是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野生和栽培,现多为栽培,主产于安徽、江苏、四川、山东、山西、陕西、河北等省地。春秋两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切成厚片,晒干,多生用或酒炙用。以根条粗壮、色紫红、无霉虫蛀者为佳,以根中含结晶性呋喃菲醌衍生物的色素类成分(如丹参酮等)含量高者为优。其含量测定多用高效液相色普法。现代研究丹参中含脂溶性成分丹参酮I、丹参酮II、羟基丹参酮、丹参酸甲酯、丹参新酮、丹参醇、丹参酚等,水溶性成分主要含有丹参素、丹参酸甲、乙、丙,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等[1] 。1 现代药理研究 1.1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用细胞模型来对丹参成分进行研究,发现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也降低,同时还有对抗脂蛋白氧化的作用。 1.2 对慢性肝炎的保护作用 通过对35例严重慢性肝炎患者治疗前后彩超和其他检验项目对 照,显示使用丹参注射液对照治疗的,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肝细胞网状内皮系统活性明显提高,肝部血液循环明显加快,肝细胞损伤和纤维化明显降低,肝细胞解毒活性和再生功能明显提高。1.3 对肺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对11例不同原因所致的肺纤维化患者,通过对症治疗和配合丹参的辅助治疗15d后,对照治疗前后CT片或磁共振片后,肺纤维化病变程度明显受到了抑制,肺泡功能也得到了改善,各种肺脏体征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1.4 对心、脑缺血和能量代谢的作用 临床实验证明,对心、脑供血不足患者,经静脉点滴丹参注射夜后,各种胸闷,胸痛,心绞痛和头晕,头痛等等病症有明显的改变,这可能由于心、脑动脉血管的病变如心、脑动脉硬化,致使局部心、脑动脉管腔变窄或完全阻塞,或形成血栓,造成心、脑血流供应不足。丹参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和防止血液凝固的作用。实验证明其作用的大小和剂量有相应的关系。同时,静脉滴注丹参后,心肌和脑组织中的ATP含量明显增加,这样对其能量的消耗起到保护作用。1.5 抗炎作用 高骥援等[2]通过对4种不同剂量的丹参酮,作用于人体白细胞化学运动影响的实验观察,证明一定浓度(10mg/mL以上)的丹参酮能

丹参的临床应用进展

丹参的临床应用进展 【关键词】丹参;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介绍丹参的临床应用范围、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综合分析多年来有关文献资料,总结丹参的临床应用成就及发展趋势。结果:丹参被认知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尤以治疗冠心病、中老年性脑血管疾病、各种类型心衰、小儿肺炎作用突出,治疗糖尿病并发末梢神经炎、慢性肾炎、高血压、血管性头痛、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作用明显,辅助治疗慢性咽炎、消化性溃疡、胰腺炎、眩晕、细菌性阴道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他难治性皮肤病作用肯定。丹参不能与藜芦合用、丹参注射液不能与环磷酰胺、氟尿嘧啶、阿糖胞苷合用,也不能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结论:丹参的临床应用广泛,但要注意合理应用。 [关键词]丹参;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合理用药 丹参制剂为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的中药制剂。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拓展,越来越值得关注,现就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作一综述。 1 丹参制剂的药物组成及药理作用

1.1 药物组成 丹参常用的剂型有:复方丹参注射液,含丹参、降香等量;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片,含丹参浸膏0.1 g、三七、冰片适量;丹参酮片,含0.2 g;复方丹参滴丸等。 1.2 药理作用 丹参性苦微寒、有活血化瘀、养心除烦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具广泛的药理作用[1]。抗凝、促纤溶;扩血管,尤以扩冠状动脉作用强;改善微循环;钙通道阻滞剂作用;清除自由基、保护线粒体;抗菌作用;抗感染作用;调节免疫功能;其他:有保肝、保肾、保护胃黏膜,防止上消化道出血,降压、降血脂、镇静、解热,祛痰,促进组织修复,抗癌等作用。丹参酮还具有雌激素活性。 2 临床应用 2.1 治疗冠心病 马爱贞[2]报道冠心病65例,轻者给予复方丹参片2片/次,每日3次口服,疗程6个月~12个月,重者予复方丹参注射液16 ml 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疗程15 d~30 d。

复方丹参片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综述

复方丹参片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综述 1 前言 复方丹参片由丹参、三七、冰片三味中药组成,该方由上海中药二厂于1975年研制,中国药典1977年版至2010年版均有收载。临床运用40年,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本文对复方丹参片近5年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2 现代药理作用 2.1 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研究发现复方丹参片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Akt-eNOS信号通路,活化Akt促进eNOS的磷酸化,促进NO的释放,降低氧自由基的生成,减少促凋亡因子的活化,调节细胞凋亡信号途径中的Bcl-2家族蛋白及Caspsase-3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1]。 2.2 抗脑缺血 余小平等[2]认为,复方丹参片可明显改善急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缩小梗死面积,显著增加大鼠脑内VEGF和bFGF蛋白的表达,促进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缺血组织侧枝循环的建立,增强急性脑缺血大鼠梗死灶周围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梗死灶周围的血管新生。 2.3 抗老年痴呆 复方丹参片可通过调节Aβ25-35诱导所致的老年痴呆模型小鼠脑组织中炎症因子BDNF与RACK1的表达,从而改善痴呆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3]。复方丹参片可以提高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β-淀

粉样蛋白生成。覃仁安等[4]研究证实复方丹参片可通过减少β淀粉样前体蛋白在AD模型大鼠脑内的表达来改善AD的症状。同时还可以降低AD转基因细胞模型中淀粉样前体蛋白mRNA 的表达[5]。实验还发现复方丹参片可以减少AD转基因细胞模型Aβ的生成[6],减少AD转基因细胞模型Tau蛋白表达[7]。 2.4 抑制血小板聚集 朱艳芳等[8]研究发现,复方丹参片可抑制高脂血症小鼠血小板高活化状态和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聚集率、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从而降低血脂。 2.5 其他 肖彦燊等[9]研究发现复方丹参片组大鼠骨组织中的骨量增加,骨质疏松程度明显缓解,说明复方丹参片能够有效增加骨量形成,减轻骨质疏松。此外实验研究发现复方丹参片对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它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增强糖尿病大鼠对外源性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能改善糖耐量、胰岛素耐量,促进血糖代谢,抑制摄糖后血糖持续升高[10]。 3 临床研究 3.1 冠心病、心绞痛 刘准[11]临床采用复方丹参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发现150例患者进行复方丹参片治疗后,其中显效70例,有效为50例,无效30例,有效率占80%。蔡桂英[12]用复方丹参片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电图缺血表现、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 3.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姬晓鹏等[13]运用复方丹参片治疗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90例,疗程2个月。研究结果表明患者血浆中环磷酸腺苷、前列环素、前列腺环素合酶mRNA

丹参的临床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d4629089.html, 丹参的临床应用 作者:肖志华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2年第36期 【关键词】丹参;冠心病;脑出血 中图分类号R93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805(2012)36-0154-02 丹参性苦微寒,具有祛瘀止血、活血调经、清心除烦的功效,其有效成分为脂溶性的二萜化合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物,包括丹参酮、二氢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丹参素、丹酚酸等。中医有“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之说,其功效可见一斑。近年来随着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丹参在临床上不断有新的进展,应用日益广泛。 1丹参的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丹参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1]。(1)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心肌、扩张血管(尤以扩张冠状动脉作用强)、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形成等作用;(2)改善微循环;(3)调节组织修复和再生;(4)保肝作用;(5)抗菌消炎:丹参对革兰氏阳性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抗菌有效成分为总丹参酮,尤以孢丹参酮的作用最强。总丹参酮对炎症的第一期、第二期以及急性和亚急性炎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对炎症的第三期即慢性期无治疗作用;(6)抗肿瘤:丹参的有效成分丹参酮可以通过对各种肿瘤细胞的杀伤、诱导分化及诱导凋亡等机制来发挥其抗肿瘤作用;(7)抗氧化作用:丹参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丹参素、丹酚酸均是有效的抗氧化剂,尤以丹酚酸的抗氧化作用最强;(8)对 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催眠作用:与传统医学认为丹参具有清心除烦的功效相一致;(9)性激素样作用:丹参酮Ⅰ有温和的雌激素样抗雄激素的作用;(10)其他:有钙通道阻滞作用、调节免疫功能、保肾、保护胃黏膜,防止上消化道出血、降血压、降血脂、祛痰等作用。 2丹参的临床应用 2.1防治呼吸系统疾病 2.1.1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有报道43例口服复方丹参片组上感发生率7.1%,与未服药对照组发生率36.4%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 2.1.2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有报道予丹参注射液治疗33例,结果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 2.2治疗心血管疾病

丹参的药理作用及副作用研究

·3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药 物 研 究 The Medicine Study 供了组方的理论依据,从现代实验研究角度分析,其为当归补血汤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但为使当归补血汤在今后能更有效、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窦骏,董群,曲卫敏,等.不同剂量黄芪配伍的当归补血汤对小鼠NK和IL-2活性的影响[J].黄河医学,1994,3(1):13-14. [2]?陶艳艳,陈园,陈高峰,等.当归补血汤不同配比组方的抗肝纤维化作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1):40-44. [3]?刘炎,王淑敏,刘志强.当归补血汤中黄芪甲苷含量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1):29-30. [4]?王文萍,王华伟,曹琦琛,等.当归补血汤不同配伍比例时阿魏酸含量的比较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8,11(6):381-382. [5]?万益群,余枭然.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当归补血汤中的微量硒[J].分析试验室,2008,27(2):48-50. [6]?赵奎君,钟萌,杨恩来.当归和黄芪的比例变化对当归补血汤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J].中国药师,2006,9(11):1032-1034. [7]?武荣兰,封顺,徐世美,等.FAAS法分析当归、黄芪及当归补血汤中金属元素的形态[J].分析测试学报,2004,23(5):51-55. 丹参的药理作用及副作用研究 李继荣 郑殿红 吉林省东辽县医院药剂科,吉林 东辽 136200 【摘 要】丹参在我国医疗上应用历史悠久,功效甚广。传统医学记载,丹参性寒、味苦,归心经、心包经,专走血分。丹参能通血脉,功擅活血化瘀,故俗称“一味丹参抵四物。”常用的制剂有丹参片、复方丹参片、丹参心舒片、丹参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 【关键词】丹参;药理;副作用;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0)24-031-1 临床上丹参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具有改善微循环、抗菌等作用。同时丹参又和所有的药物一样具有毒副作用,为了使临床更加安全有效的准确使用丹参,笔者将丹参的药理作用及毒副作用分析研究如下。 1 丹参的药理作用 1.1 丹参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丹参注射液(每毫升含相当生药1克)0.3及0.4毫升对豚鼠及家兔的离体心脏有扩张冠脉的作用,豚鼠冠脉流量25%,家兔20.4%ua使心率减慢,心收缩力先有短暂的抑制,然后渐渐有所加强;煎剂对离体及在体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并引起房室传导阻滞。丹参及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毫升含丹参、降香各1克)静脉注射对麻醉猫及家兔均能产生降压作用(平均降低30毫米汞柱左右,但均可迅速恢复),此作用可为阿托品所阻断,与心得安并不产生协同;对离体兔耳血管仅有短暂而微弱的血管舒张作用。煎剂于兔、狗亦表现降压,于蟾蜍全身灌离体兔耳实验均有扩张血管作用。丹参煎剂1天或连续10天给兔灌胃,对垂体后叶素所致的T波增高现象无影响,但能使其迅速恢复,提示它能缩短心肌缺血的持续时间。 1.2 对脂质代谢的影响 在临床上丹参注射液可使部分病例胆甾醇下降。但在实验性动脉粥样化之大白鼠身上,口服丹参煎剂,未表现降血脂作用,对主动脉病变亦无保护作用。 1.3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丹参或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小白鼠表现明显的镇静作用,并能延长环已烯巴比妥的睡眠时间。 1.4 抗菌作用 丹参酒精浸剂1比100000试管内对结核菌表现抑制,对小鼠实验性结核病有治疗效果,而对豚鼠的则无效。试管内能抑制某些致病性真菌及霍乱弧菌的生长。 1.5 其他作用 丹参煎剂0.5克/公斤对家兔肌肉注射有降血糖作用,且可持续至5小时之久。丹参无雌激素样作用。现代临床研究认为:丹参在治疗冠心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迁延性肝炎、晚期血吸虫病、肝脾肿大方面,不仅疗效比较满意,而且心电图检查报导,服丹参后有半数以上得到改善。目前,冠心病的治疗和预防,一般多服用以丹参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丹参片和冲剂,这说明本品扩张冠脉的作用是显著的。绿茶功能清心神,化痰湿,《唐本草》说它有“祛疾热、消宿食、利小便”的作用。现代研究提示,茶中的咖啡碱有扩张心血管、增强毛细血管的功能;其多酚类物质还有降低血脂和血糖的作用,并能及时防治胆固醇升高、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塞等冠心病、高血脂症。用丹参配茶叶,显然是防治冠心病、高血脂症比较理想的茶剂。 2 丹参的毒副作用及临床注意事项 2.1 丹参也有它的副作用 实践证明,丹参对胃肠有刺激作用,如长期服用丹参,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纳呆、泛酸等症。有胃肠疾病的人服用丹参时可加服陈皮、鸡内金、白扁豆等健胃之。 2.2 丹参不可和阿司匹林一起服用 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目前已被作为冠心病患者治疗的基本药物。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起到治疗作用,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则有可能导致出血时间延长,甚至出血。 丹参也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降低血黏稠度的作用。与阿司匹林同用相当于加大了阿司匹林的药物剂量,容易导致出血。服用华法林抗凝血的患者也应当小心,同时服用丹参也可能会导致出血。 2.3 需和丹参分开服用和使用的药物 2.3.1 心得安 其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配伍,会产生混浊,从而影响两种药物的药效。 2.3.2 阿托品 可加快心率。与丹参合用时,阿托品能阻断丹参所具有的降低血压效应,从而减轻丹参的药效。 2.3.3 维生素C注射液 维生素C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混合后,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两药效力均下降,溶液混浊。 2.3.4 维生素K 维生素K具有止血作用,而丹参有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两者作用相反可导致药效降低。 2.3.5 维生素B6、B1 丹参片所含的活性物质与维生素B6或B1合用时,可产生沉淀,降低药物疗效。临床禁止配伍使用。 2.3.6 钙剂 氯化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钙剂与丹参合用时,可结合生成鞣酸盐沉淀物,不易被吸收。 2.3.7 牛奶、黄豆 服丹参片忌同时食用牛奶、黄豆。 参考文献 [1]?郭凤莲.丹参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医院学杂志,1999,6(6):13. [2]?刘园庆,刘丽君,姚芳琦.丹参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2008,7(1):9. [3]?唐中,周京国.丹参对血小板活化的抑制作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0):12. [4]?柴瑞震.丹参的药理研究近况[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3,10(6):390-392. 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