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生物处理技术

高效生物处理技术
高效生物处理技术

高效生物处理技术作为有机废水二级处理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在工业废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中。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引入,废水生物处理的发展方向也逐渐明朗。江苏瑞达科技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从清洁化生产、“三废”治理、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项目规划,提供系统、实用的解决方案。江苏瑞达科技给大家介绍一下高效生物处理技术。

高效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除去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一种方法,分需氧生物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两种。好氧处理包括:稳定塘(氧化塘),土地处理,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氧化沟工艺,活性污泥工艺等。厌氧处理包括:UASB、厌氧接触法、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档板式厌氧法、厌氧生物滤池、厌氧膨胀床和流化床,以及第三代厌氧工艺EGSB和IC厌氧反应器等。

在同一反应器中复合好氧和厌氧生化过程,并使微生物的悬浮生长和附着生长相结合,

可维持反应器内微生物的多样性,提高生物处理法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效率。

开发具有高密度生物群、高传质速度的生物反应器,比如深井曝气法等,与传统工艺相比有机负荷可增加到几十倍,提高了设备处理有机物的负荷能力。

发展各种耐水量、水质、毒物、酸碱冲击能力强的工艺,提高出水水质的稳定性,比如AB工艺、SBR 工艺和固定化微生物法等,都在耐冲击负荷能力方面有大的改进。

开发生物处理的细菌系列,对不同污染物寻求高效特性菌,在组合工艺中每一阶段培植特征菌,尽可能提高设备中主体单元的菌浓度,是实施生物处理法的关键所在。

与物理化学方法相结合发展多元组合工艺,比如活性炭生物膜法、生物絮凝法、A/O 工艺和活性生物滤池等,在去除难降解物质和生物脱氮方面都有比较理想的效果。

设备发展的新理念主要体现在传统设备的改进、新材料的应用、设备的集成化和自动控制技术的提高等方面,新设备在结构上有很多的突破,在关键的部件上应用了许多新材料,并且各类设备在自动控制技术方面具有极大的提高,在新型设备中应用各种流量计、浓度计、粒度测量仪和各种传感器,使设备成为动态仪器化处理装置,大大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在许多关键设备上以小型高效设备取代传统大型设备,还使微生物处理、加药混合化学处理、凝聚与沉降、浓缩和过滤成为一体,用小巧紧凑的模块式组合设备取代传统设备用于水处理中。

由于生物处理工艺的内容和范围很广,而且发展也很迅速,国内外许多行业开发出生物处理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尤其是研究开发了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生物难降解物质、氮磷营养物质等能够实现有效去除的新工艺和新方法,是当今废水处理领域的热点。生物处理技术因其独特的优点,将在今后进一步得以充实和完善。

ao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工艺介绍

A/O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工艺介绍 A/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操作简单,运转费用低,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是目前较为成熟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能有效地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1、工艺流程 见下图: 经处理后的餐饮污水 2、工艺说明 污水由排水系统收集后,进入污水处理站的格栅井,去除颗粒杂物后,进入调节池,进行均质均量,调节池中设置预曝气系统,再经液位控制仪传递信号,由提升泵送至初沉池沉淀,废水自流至A级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酸化水解和硝化反硝化,降低有机物浓度,去除部分氨氮,然后入流O级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好氧生化反应,在此绝大部分有机污染物通过生物氧化、吸附得以降解,出水自流至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后,沉淀池上清液流入消毒池,经投加氯片接触溶解,杀灭水中有害菌种后达标外排。 由格栅截留下的杂物定期装入小车倾倒至垃圾场,二沉池中的污泥部分回流至A级生物处理池,另一部分污泥至污泥池进行污泥消化后定期抽吸外运,污泥池上清液回流至调节池再处理。 3、工艺设施 (1)格栅井 设置目的: 在生活污水进入调节池前设置一道格栅,用以去除生活污水中的软性缠绕物、较大固颗粒杂物及飘浮物,从而保护后续工作水泵使用寿命并降低系统处理工作负荷。 设置特点: 格栅井设置钢筋砼结构,格栅采用手动机械框式。 (2)调节池 设置目的: 生活污水经格栅处理后进入调节池进行水量、水质的调节均化,保证后续生化处理系统水量、水质的均衡、稳定,并设置预曝气系统,用于充氧搅拌,以防止污水中悬浮颗粒沉淀而发臭,又对污水中有机物起到一定的降解功效,提高整个系统的抗冲击性能和处理效果。 设计特点:

调节池设计为钢筋砼结构。 (3)调节池提升水泵 设置目的: 调节池内设置潜污泵,经均量,均质的污水提升至后级处理。 设计特点: 潜污泵设置二台,液位控制,水泵采用无堵塞撕裂杂物泵。 (4)沉淀池 设置目的: 进行固液分离去除生化池中剥落下来的生物膜和悬浮污泥,使污水真正净化。 设计特点: 设计为竖流式沉淀池,其污泥降解效果好。 采用三角堰出水,使出水效果稳定。 污泥采用气提法定时排泥至污泥池,并设污泥气提回流装置,部分污泥回流至A级生物处理池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也减少了污泥的生成,也利于污水中氨氮的去除。 该池设计为A3钢结构。 (5)A级生物处理池(缺氧池) 设置目的: 将污水进一步混合,充分利用池内高效生物弹性填料作为细菌载体,靠兼氧微生物将污水中难溶解有机物转化为可溶解性有机物,将大分子有机物水解成小分子有机物,以利于后道O级生物处理池进一步氧化分解,同时通过回流的硝炭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可进行部分硝化和反硝化,去除氨氮。 设计特点: 内置高效生物弹性填料,又具有水解酸化功能,同时可调节成为O级生物氧化池,以增加生化停留时间,提高处理效率。 该池设计为A3钢结构。 (6)O级生物处理池(生物接触氧化池) 设置目的: 该池为本污水处理的核心部分,分二段,前一段在较高的有机负荷下,通过附着于填料上的大量不同种属的微生物群落共同参与下的生化降解和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各种有机物质,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大幅度降低。后段在有机负荷较低的情况下,通过硝化菌的作用,在氧量充足的条件下降解污水中的氨氮,同时也使污水中的COD值降低到更低的水平,使污水得以净化。 设计特点: 该池由池体、填料、布水装置和充氧曝气系统等部分组成。 该池以生物膜法为主,兼有活性污泥法的特点。 池中填料采用弹性立体组合填料,该填料具有比表面积大,使用寿命长,易挂膜耐腐蚀不结团堵塞。填料在水中自由舒展,对水中气泡作多层次切割,更相对增加了曝气效果,填料成笼式安装,拆卸、检修方便。 该池分二级,使水质降解成梯度,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同时设计采用相应导流紊流措施,使整体设计更趋合理化。 池中曝气管路选用优质ABS管,耐腐蚀。不堵塞,氧利用率高。 该池设计为A3钢结构。 (7)沉淀池 设置目的: 进行固液分离去除生化池中剥落下来的生物膜和悬浮污泥,使污水真正净化。 设计特点: 设计为竖流式沉淀池,其污泥降解效果好。

好氧生物处理

好氧生物膜法: 好氧生物膜法是使微生物附着在载体表面上,污水在流经载体表面过程中,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为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所吸附和转化,污水得到净化,微生物自身也得以繁衍增殖。迄今为止,属于好氧生物膜处理法的工艺有生物滤池(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设备和生物流化床等。 简介: 好氧生物膜法是利用固着生长的微生物——生物膜的代谢作用去除有机物,主要适用于处理溶解性有机物,污水同生物膜接触后,溶解性有机物和少量悬浮物被生物膜吸附降解为稳定的无机物(CO2、H2O等)。 好氧生物膜结构: 好氧生物膜由多种多样的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黏附在生物滤池滤料上或黏附在生物转盘盘片上的一层带黏性、薄膜状的微生物混合群体。好氧生物膜在滤池内的分布不同于活性污泥,生物膜附着在滤料上不动,废水自上而下淋洒在生物膜上。水滴从上到下与生物膜接触,几分钟内废水中的有机和无机杂质逐级被生物膜吸附。滤池内不同高度(不同层次)的生物膜所得到的营养不同,致使不同高度的微生物种群和数量不同。微生物相是分层的,若把生物滤池分上、中、下3层,则上层营养物浓度高,生长的全是细菌,有少数鞭毛虫。中层微生物得到的除废水中营养物外,还有上层微生物的代谢

产物,微生物的种类比上层稍多,有菌胶团、浮游球衣菌、鞭毛虫、变形虫、豆形虫、肾形虫等。下层有机物浓度低,低分子有机物较多,微生物种类更多,有菌胶团、浮游球衣菌外,有以钟虫为主的固着型纤毛虫和少数游泳型纤毛虫,如檐纤虫和漫游虫,另外还有轮虫等。 好氧生物处理: 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生物代谢以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 定义: 利用好氧微生物处理有机污染物的方法。 原理: 微生物利用水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为底物进行好氧代谢,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逐级释放能量,最终以低能位的无机物稳定下来,达到无害化的要求,以便返回自然环境或进一步处理。 应用: 污水处理工程中,好氧生物处理法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

简析环保生物处理技术

环境生物技术是指将生物科学与工程技术应用于水、大气、土壤等环境污染治理、污染预防、生物修复、环境监测等。 广义上讲:凡是涉及环境污染控制的一切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工程技术。 狭义上讲:直接或间接利用生物或生物体的某些组成部分或某些机能,建立降低或消除污染物产生的生产工艺或者能够高效净化环境污染,同时又能生产有用物质的工程技术。 生物技术已是环境保护中应用最广的、最为重要的单项技术,其在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治理、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环境监测和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等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具体来看看有哪些具体的环境生物技术和应用: 01 污水的生物净化我国的水污染十分严重,高浓度有机物废水的处理是我国水污染治理的重点难题。 污水中有毒物质的成分十分复杂,包括各种酚类、氰化物、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汞、有机酸、醛、醇及蛋白质等等。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可以解除污水的毒害作用,从而使污水中的有毒物质转化为有益的无毒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 该部分主要包含:①活性污泥法;②生物膜法;③厌氧生物处理法;④自然生物处理法。 举例看,比如微生物高效菌能够将氰化物(氰化钾、氰氢酸、氰化亚铜等)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氨;利用专门分解硫化物的微生物可以从废水中回收硫磺;利用能够降解石油烃的超级菌以清除油对水质的污染等。 还可以将大量的微生物高效菌凝聚在泥粒上形成活性污泥,用来分解和吸附废水中的有毒物质,污水净化后沉积的污泥中存在丰富的氮、磷、钾等元素,是很好的有机肥料。 02 固体废物的生物降解固体废物的生物降解在众多的处理方法中(如堆肥、焚烧、热处理等),生物处理具有成本低、运行费用低、操作简单、易管理等优点。城市垃圾的“生物反应堆”理论就是其中的一种,它与传统的卫生填埋相

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工艺1

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 目录 第一节水解(酸化)工艺与厌氧工艺 (3) 一、基本原理 (3) 二、水解-好氧工艺的开发 (4) 三、水解(酸化)工艺与厌氧发酵的区别 (5) 第三节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特点 (7) 1、水解池与厌氧UASB工艺启动方式不同 (7) 2、水解池可取代初沉池 (8) 3、较好的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 (9) 4、水解过程可改变污水中有机物形态及性质,有利于后续好氧处理 (9) 5、在低温条件下仍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10) 6、有利于好氧后处理 (10) 7、可以同时达到对剩余污泥的稳定 (11) 第四节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的机理 (11) 一、有机物形态对水解去除率的影响 (11) 二、有机物降解途径 (12) 三、水解池动态特性分析 (13) 四、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 (14) 第五节水解工艺对后续好氧工艺的影响 (19) 1、有机物含量显著减少 (19) 2、B/C比值和溶解性有机物比例显著增加 (20) 3、BOD5降解动力学 (20) 4、污泥和COD去除平衡 (21) 第六节水解工艺的污泥处理 (22) 一、传统污泥处理的目的和手段 (23) 二、污泥有机物的降解表 (24)

三、污泥脱水性能及处理 (24) 第七节水解池的启动和运行 (26) 一、水解池的启动方式 (26) 二、配水系统 (28) 三、排泥 (31) 四、负荷变化对水解池处理效果的影响 (32) 第八节水解工艺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 (33) 一、芳香类化合物的去除 (34) 二、奈的去除 (34) 三、卤代烃的去除 (34) 四、难生物降解工业废水处理的实际应用 (34) 五、高悬浮物含量废水的水解处理工艺 (35) 六、水解工艺的适用范围及要求 (36) 第九节水解-好氧工艺技术经济分析 (38) 一、厌氧处理应用的经济分析 (38) 二、水解-好氧系统设计参数 (39) 第十节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设计指南 (41) 一、预处理设施 (41) 二、水解池的详细设计要求 (41) 三、反应器的配水系统 (42) 四、管道设计 (45) 五、出水收集设备 (45) 六、排泥设备 (46)

第二节 生物处理工艺在废水处理中的地位

第二节生物处理工艺在废水处理中的地位 一、有机污染物在废水中的存在形式及其主要去除方法 1、颗粒状有机物(>1μm): 可以采用机械沉淀法进行去除的颗粒物; 2、胶体状有机物(1nm~100nm): 不能采用机械沉淀法进行去除的较小的有机颗粒物; 3、溶解性有机物(<1nm): 以分散的分子状态存在于水中的有机物 4、生物法处理的主要对象: 废水中呈胶体状和溶解状态的有机物;废水中溶解状态的营养元素N和P。 二、废水处理程度的分级 废水处理程度的分级:一级处理——预处理或前处理;二级处理——生物处理;三级处理——深度处理 1、一级处理: 去除效果:E BOD≈ 30%, E SS≈ 50%; 主要功能:①去除颗粒状有机物,减轻后续生物处理的负担;②调节水量、水质、水温等,有利于后续的生物处理。 主要方法:物化法,如:沉砂、沉淀、气浮、除油、中和、调节、加热或冷却等 2、二级处理: 去除效果:E BOD≈ 85~90%,E SS≈ 90%; 主要功能:大量去除胶体状和溶解状有机物,保证出水达标排放; 主要方法:各种形式的生物处理工艺 3、三级处理: 主要目的:①去除二级处理出水中残存的SS、有机物,或脱色、杀菌, ②脱氮、除磷——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方法: 主要方法:①物化法——超滤、混凝、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加氯消毒等; ②生物法——生物法脱氮除磷,等 早期,在国内还将脱氮除磷作为深度处理看待,认为在我国水环境中主要的污染物还只是有机物,对氮、磷引起的污染的严重性还认识不足;但近年来,随着国内多个大型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和近海海域赤潮现象的日益增多,对于控制废水中的氮、磷的排放逐渐有了新的认识,因此,在新的排放标准中,也将氮、磷指标列入,并且在很多新建污水厂的设计和运行上对于氮、磷的控制都有了明确要求,因此生物脱氮除磷已经逐渐转变为二级处理的范畴,不再作为三级处理来要求了。 三、我国水环境中有机物污染的严重状况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与废水好氧生物处理的原理,特点及适用条件.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与废水好氧生物处理的原理,特点及适用条件 好氧生物处理 好氧生物处理是在有游离氧(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微生物利用废水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以溶解状与胶体状的为主),作为营养源进行好氧代谢。 过程:有机物被微生物摄取后,通过代谢活动,约有三分之一被分解、稳定,并提供其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约有三分之二被转化,合成为新的原生质(细胞质),即进行微生物自身生长繁殖。后者就是废水生物处理中的活性污泥或生物膜的增长部分,通常称其剩余活性污泥或生物膜,又称生物污泥。在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生物污泥经固—液分离后,需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处置。 优点:好氧生物处理的反应速度较快,所需的反应时间较短,故处理构筑物容积较小。且处理过程中散发的臭气较少。所以,目前对中、低浓度的有机废水,或者说BOD浓度小于500mg/L的有机废水,基本上采用好氧生物处理法。 在废水处理工程中,好氧生物处理法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 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没有游离氧存在的条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在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降解、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能量。在这个过程中,有机物的转化分为三部分进行:部分转化为CH4,这是一种可燃气体,可回收利用;还有部分被分解为 CO2、H20、NH3、H2S等无机物,并为细胞合成提供能量;少量有机物被转化、合成为新的原生质的组成部分。由于仅少量有机物用于合成,故相对于好氧生物处理法,其污泥增长率小得多。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不需另加氧源,故运行费用低。此外,它还具有剩余污泥量少,可回收能量(CH4)等优点。其主要缺点是反应速度较慢,反应时间较长,处理构筑物容积大等。但通过对新型构筑物的研究开发,其容积可缩小。此外,为维持较高的反应速度,需维持较高的反应温度,就要消耗能源。 对于有机污泥和高浓度有机废水(一般BOD5≥2 000mg/L)可采用厌氧生物处理法。

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废水

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废水 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污水成分已愈来愈复杂。某些难降解的有机物质和有毒物质,需要运用微生物的方法进行处理,污水具备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条件,因而微生物能从污水中获取养分,同时降解和利用有害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废水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废水中呈溶解态或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作用,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一种处理方法。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以其消耗少、效率高、成本低、工艺操作管理方便可靠和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而备受人们的青睐。 关键词污水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水质 1. 污水生物处理的特征 1.1 污水与污水生物处理 污水中的污染物质成分极其复杂,一般生活污水的主要成分是代谢废物和食物残渣,工业废水可能含有较多的金属、酚类、甲醛等化学物质。此外污水中还含有大量非病原微生物和少量病原菌及病毒。污水的生物处理就是以污水中的混合微生物群体作为工作主体,对污水中的各种有机污染物进行吸收、转化,同时通过扩散、吸附、凝聚、氧化分解、沉淀等作用,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因此,污水生物处理实际上是水体自净的强化,不同的是,在去除了污水中的污染物后,必须将微生物从出水中分离出来,这种分离主要是通过微生物本身的絮凝和原生动物、轮虫等的吞食作用完成的。 1.2 生化需氧量及生物处理的应用 在污水处理中,通常是以有机物在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这一综合性指标来表示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如生化需氧量(BOD)和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是指在特定的温度和时间(通常这5 d、20℃下,微生物分解污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称为BOD5。BOD5约占生化需氧总量的2/3,故采用BOD5来表示污水中可降解有机物的浓度是比较合适的。但污水中有机物并不是都能较快降解的,在工业废水中,可以结合COD等指标表示有机污染物的浓度。 只有BOD高的废水才适宜采用生物处理,COD很高但BOD不高的废水不宜采用生物处理。对于有毒的废水,只要毒物能降解,就可用生物法处理,关键是控制毒物浓度和驯化

有机废气生物处理技术

1生物法的概念 生物法净化有机废气是在已成熟的采用微生物处理废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净化实质上是一种氧化分解过程:附着在多孔、潮湿介质上的活性微生物以废气中有机组分作为其生命活动的能源或养分,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CO2、H20)或细胞组成物质。 与废水生物处理过程的最大区别在于:废气中的有机物质首先要经过由气相到液相(或固体表面液膜)的传质过程,然后溶解于液相中的有机成分在浓度差的推动下,进一步扩散至介质周围的生物膜,进而被其中的微生物捕捉吸收;在此条件下,进入微生物体内的污染物在其自身的代谢过程中作为能源和营养物质被分解,产生的代谢物一部分溶入液相,一部分作为细胞物质或细胞代谢能源,还有一部分,(如CO2)则析出到空气中,废气中的有机物通过上述过程不断减少,从而被净化。 2生物法处理有机废气机理 对于生化法处理废气的机理研究尽管已做了不少的工作,当至今仍没有统一理论。目前在世界上公认影响较大的是荷兰学者,依据传统的双模理论提出额生物膜理论。另外一种是PEDERSEN、孙佩石等根据吸附理论提出的吸附-生物膜理论所为生物膜及是由微生物群体在固体载体表面构成的粘性膜结构。润湿环境下,微生物以废气中有机物为能源,将其氧化分解过程中,得以生长、繁殖并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膜。这种生物膜尤其在处理浓度或生物可降解性强的废气时,

更显示了优越性。 3生物法的工艺特点 由于微生物对各种污染物均有较强、较快的适应性,并可将其作为代谢底物而降解、转化、因此,与传统的废气处理技术相比,生物处理技术具有效果好、投资及运行费用低,安全性好,无二次污染,易于管理等优点。同时,由于废气生物处理系手机的再生可直接通过吸收剂中微生物的作用来实现,而不需要先理化吸收和吸附那样的专门设备,从而简化了工艺流程和工业设备,降低运行操作费用,所以,生物处理技术已逐渐成为世界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4主要工艺及对比 4.1生物过滤床 生物过滤床是一种在其中填入具有吸附性滤料(如泥炭、土壤、活性炭等物质)的净化装置。挂生物膜前,在过滤床中渗入PH缓冲剂和N、P、K等营养元素(如NH4NO3和K2HPO3),当具有一定温度的废气进入生物滤床,通过约0.5-1m厚的生物活性填料层时,滤料中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放线菌、原生动物、藻类等)即可通过接触而捕获废气中的哟机务并将其作为自身生长的碳源。因此,废气通过生物过滤床后即可被净化,而滤料层中的微生物在生化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不断生长繁殖,从而使生物滤池的操作得以持续进行,滤料使用一年后一半呈酸性,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生物过滤床中的水只是滞留在微生物膜的表面和内层中,没有形

生物法处理废气的技术探讨

广州和风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https://www.360docs.net/doc/3d673911.html,/ 生物法处理废气的技术探讨 摘要:生物法处理工业有机废气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运用。本文介绍了生物过滤、生物吸收和生物滴滤三种工艺条件比较成熟的生物法,指出了它们的原理、净化过程以及自身的优缺点,并罗列了几个新型的生物处理工艺。最后,对生物法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关键词:生物法有机废气生物过滤生物吸收生物滴滤 引言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冶炼厂、印刷厂和化工厂等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有机废气。这些气体从组成来看,含有酯类、醛酮、芳香烃类和酚等有机化合物。这些物质绝大多数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而且污染环境,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战屡目标。工业有机废气污染物的控制问题业已引起了广大科学工作者们的高度重视,并就相关课题开展了大量工作。多年来,处理有机废气的常规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催化氧化和焚烧法等。这些传统的处理手段虽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自身仍有很多的局限性。国外自80年代以来,开始用生物技术对工业废气进行处理,技术清洁,操作简便,在常温常压下就可以进行反应,尤其在低浓度、高流量的废气净化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生物法处理技术当前概况 1.1 处理原理 对于生物法净化废气的机理研究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荷兰学者Ottengraf S P P依据吸附操作的双膜理论提出的生物膜学说在全球范围内有较大的影响力,为多数人所接受和认可。该法实质上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复杂的有机物转变为简单、无毒的无机物和其它细胞质。经历的步骤如下:1)有机物首先由气膜扩散至液膜,跟水相进行接触,并溶解于其中。 2)液膜和生物膜之间存在浓度差,在此推动力的作用下,有机物扩散至生物膜,进生物法处理废气的技术探讨而被微生物捕获并加以吸收。3)微生物自身进行代写活动,可以将进入的有机污染物当做营养物质和能量来源进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其它工艺水处理教案

第五章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3)——其它工艺 第一节 氧化沟工艺 氧化沟也称氧化渠,又称循环曝气池,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是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Pasveer 首先设计的;最初一般用于日处理水量在5000m 3以下的城市污水。 一、氧化沟的工作原理与特征 1、氧化沟的工艺流程 图1 氧化沟及氧化沟系统平面图 图2 以氧化沟为主的废水处理流程 2、氧化沟的特征 ① 池体狭长,(可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池深度较浅,一般在2米左右; ② 曝气装置多采用表面机械曝气器,竖轴、横轴曝气器都可以; ③ 进、出水装置简单; ??构造上的特征 ④ 氧化沟呈完全混合?推流式;沟内的混合液呈推流式快速流动(0.4~0.5m/s ),由于流速高,原废水很快就与沟内混合液相混合,因此氧化沟又是完全混合的; ⑤ BOD 负荷低,类似于活性污泥法的延时曝气法,处理出水水质良好; ⑥ 对水温、水质和水量的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 ⑦ 污泥产率低,剩余污泥产量少; ⑧ 污泥龄长,可达15~30d ,为传统活性污泥法的3~6倍; ⑨ 世代时间很长的细菌如硝化细菌能在反应器内得以生存,从而使氧化沟具有脱氮的功能。 二、氧化沟的几种典型的构造型式 原废水 格栅 氧 化 沟 出水

目前主要的氧化沟形式有:Carrousel氧化沟、Orbal氧化沟、交替工作式 氧化沟、曝气—沉淀一体化氧化沟等四种。 1、Carrousel 式氧化沟(图3) Carrousel 式氧化沟又称平行多渠形氧化沟;是60年代末荷兰DHV公司开 创的。采用竖轴低速表面曝气器;水深可达4~4.5m,沟内流速达0.3~0.4m/s; 混合液在沟内每5~20min循环一次;沟内混合液总量是入流废水量的30~50倍; BOD5去除率可达95%以上,脱氮率可达90%,除磷效率可达50%;应用广泛,最大规模为650000m3/d;在国内主要有昆明兰花沟污水处理厂、上海龙华肉联厂、桂林市东区废水厂等。 2、Orbal氧化沟(图4) Orbal氧化沟又称同心圆型氧化沟,其主要特点如下: ①圆形或椭圆形的沟渠,能更好地利用水流惯性,可节省能耗; ②多沟串联可减少水流短路现象; ③最外层第一沟的容积为总容积的60~70%,其中的DO接近于 零,为反硝化和磷的释放创造了条件; ④第二、三沟的容积分别为总容积的20~30%和10%,而DO则 分别为1和2mg/l; ⑤这种沟渠间的DO浓度差,有利于提高充氧效率; Orbal氧化沟在国内的主要工程实例有:①抚顺石油二厂废水处理站(28,800m3/d);②北京燕山石化公司新建废水处理厂(60000m3/d);③成都市天彭镇污水处理厂。 3、交替工作氧化沟 交替工作氧化沟由丹麦Kruger公司所开发的,有二沟和三沟式两种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其中的每一条沟均交替用做曝气池和沉淀池,而无需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装置;但其中的曝气转刷的利用率较低,D型二沟只有40%,三沟式则提高到了58%; 图5:VR型氧化沟图6:D型氧化沟

好氧生物处理原理

好氧生物处理原理 好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生物代谢以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那么好氧生物处理原理是怎样的呢?生物处理是指什么呢?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固体废弃物安全小知识。 好氧生物处理的原理 微生物利用水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为底物进行好氧代谢,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逐级释放能量,最终以低能位的无机物稳定下来,达到无害化的要求,以便返回自然环境或进一步处理。另,在充足供氧条件下,好氧段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NH4+)氧化为NO3- ,进而为厌氧异养菌提供NO3-。 影响好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因素 ①溶解氧(DO):约1~2mg/l;

② 水温:是重要因素之一,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生化反应的速率加快,增殖速率也加快;细胞的组成物如蛋白质、核酸等对温度很敏感,温度突升或降并超过一定限度时,会有不可逆的破坏;最适宜温度 15~30°C;40°C 或10°C后,会有不利影响。 ③ 营养物质:细胞组成中,C、H、O、N约占90~97%;其余3~10%为无机元素,主要的是P;生活污水一般不需再投加营养物质;而某些工业废水则需要,一般对于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应按BOD : N : P = 100 : 5 : 1 投加N和P;其它无机营养元素:K、Mg、Ca、S、Na等;微量元素:Fe、Cu、Mn、Mo、Si、硼等; ④pH值:一般好氧微生物的最适宜pH在6.5~8.5之间;pH 4.5时,真菌将占优势,引起污泥膨胀;另一方面,微生物的活动也会影响混合液的pH值。

⑤有毒物质(抑制物质):重金属;氰化物;H2S;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酚、醇、醛等; ⑥有机负荷率:污水中的有机物本来是微生物的食物,但太多时,也会不利于微生物; ⑦氧化还原电位:好氧细菌:+300 ~ 400 mV,至少要求大于+100 mV;厌氧细菌:要求小于+100 mV,对于严格厌氧细菌,则-100 mV,甚至-300 mV。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技术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技术 生物接触氧化技术是生物膜法的一种形式,是在生物滤池的基础上,从接触曝气法改良演化而来的,因此有人称为“浸没式滤池法”、“接触曝气法”等。 一、生物接触氧化法与其他方法比较,具有如下特点: 优点 1、BOD负荷高,MLSS量大,相对地说效率较高,并且对负荷的急剧变动 适应性强。 2、处理时间短。在处理水量相同的条件下,所需装置设备小,因而占地面 积小。 3、维护管理方便,无污泥回流,没有活性污泥法中所容易产生的污泥膨胀。 4、易于培菌驯化,较长时期停运后,若再运转时生物膜恢复快。 5、剩余污泥量少。 缺点 1、填料上的生物膜的量需视BOD负荷而异。BOD负荷高,则生物膜数量多;反之亦然。因此不能借助于运转条件的变化任意地调节生物量和装置的效能。 2、生物膜量随负荷增加而增加,负荷过高,则生物膜过厚,易于堵塞填料。所以,必须要有负荷界限和必要的防堵塞冲洗措施。 3、大量产生后生动物(如轮虫类等)。若生物膜瞬时大块地脱落,则易影响处理水水质。 4、组合状的接触填料会影响均匀地曝气与搅拌。 二、处理机理 1、主要起作用的是生物膜 好气性污水处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活性污泥法,一种是生物膜法。从生物处理的基点——微生物转化有机物的功能来看,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微生物存在状态的不同。在活性污泥法中,微生物以絮状结构悬浮在所需净化的污水中,经充分混合而成为混合液;在生物膜法中,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态附着在固体填料表面上与所需净化的污水接触。生物接触氧化法是在生物滤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生物膜固定和污水流动来说,相似于生物滤池法。从污水充满曝气池和采用人工曝气看,它又相似于活性污泥法。所以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点介于生物

废水生物处理技术

第四章废水生物处理技术 第六节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3) ——其它工艺主要内容 ●第一节氧化沟工艺 ●第二节A—B(吸附—生物降解)法工艺 ●第三节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SBR)工艺 ●第四节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 ●第五节曝气生物滤池(ABF)工艺 第一节氧化沟(Oxidation Ditch)工艺 ●又称氧化渠或循环曝气池,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 ●50年代,荷兰,Pasveer; ●早期:适用于5000m3/d以下,城市污水; ●目前:各种规模的城市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 一、氧化沟的工作原理与特征 1、氧化沟的工艺流程 2、氧化沟的特征 ●1)构造上的特征 ①池体狭长;池深较浅,一般在2~5m左右; ②曝气装置多用表面机械曝气器, 竖轴曝气器,如:低速曝气叶轮; 横轴曝气器,如:曝气转刷、曝气转盘; ③进、出水装置简单。 ●2)工艺上的特征 ①氧化沟内的流态呈循环混合态; ●沟内混合液呈推流式快速流动(0.4~0.5m/s); ●进水流量与沟内流量相比很小,完全混合的; ②有机负荷很低,相当于延时曝气法,出水水质好; ③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对水温、水质、水量等的变动有适应性; ④污泥产率低,剩余污泥产量少;污泥龄长,可达15~30d; ⑤具有生物脱氮的功能。 二、典型的氧化沟工艺 ●Carrousel氧化沟 ●Orbal氧化沟 ●交替工作式氧化沟 ●曝气—沉淀一体化氧化沟 1、Carrousel 氧化沟 ●平行多渠形氧化沟; ●60年代末,荷兰DHV公司; ●采用竖轴低速表面曝气器; ●水深4~4.5m,沟内流速0.3~0.4m/s; ●混合液在沟内每5~20min循环一次; ●沟内混合液总量是进水量的30~50倍; ●BOD5去除率可达95%以上;

2 好氧生物处理(原理与工艺)

异氧微生物 第二章 好氧生物处理(原理与工艺) 2.1 基本概念 2.1.1 好氧生物处理的基本生物过程 所谓“好氧”:是指这类生物必须在有分子态氧气(O 2)的存在下,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生化反应,主要包括大部分微生物、动物以及我们人类; 所谓“厌氧”:是能在无分子态氧存在的条件下,能进行正常的生理生化反应的生物,如厌氧细菌、酵母菌等。 好氧生物处理过程的生化反应方程式: ● 分解反应(又称氧化反应、异化代谢、分解代谢) CHONS + O 2 CO 2 + H 2O + NH 3 + SO 42- +?+能量 (有机物的组成元素) ● 合成反应(也称合成代谢、同化作用) C 、H 、O 、N 、S + 能量 C 5H 7NO 2 ● 内源呼吸(也称细胞物质的自身氧化) C 5H 7NO 2 + O 2 CO 2 + H 2O + NH 3 + SO 42- +?+能量 在正常情况下,各类微生物细胞物质的成分是相对稳定的,一般可用下列实验式来表示: 细菌: C 5H 7NO 2; 真菌: C 16H 17NO 6; 藻类: C 5H 8NO 2;原生动物: C 7H 14NO 3 分解与合成的相互关系: 1) 二者不可分,而是相互依赖的; a . 分解过程为合成提供能量和前物,而合成则给分解提供物质基础; b .分解过程是一个产能过程,合成过程则是一个耗能过程。 2) 对有机物的去除,二者都有重要贡献; 3)合成量的大小, 对于后续污泥的处理有直接影响(污泥的处理费用一般可以占整个城市污水处理厂的 微生物 异氧微生物

40~50%)。 不同形式的有机物被生物降解的历程也不同: 一方面: ● 结构简单、小分子、可溶性物质,直接进入细胞壁; ● 结构复杂、大分子、胶体状或颗粒状的物质,则首先被微生物吸附,随后在胞外酶的作用下被水解液 化成小分子有机物,再进入细胞内。 另一方面:有机物的化学结构不同,其降解过程也会不同: 如: 糖类 脂类 蛋白质 2.1.2 影响好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因素 1)溶解氧(DO ): 约1~2mg/l 2)水温:是重要因素之一, a .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生化反应的速率加快,增殖速率也加快; b . 细胞的组成物如蛋白质、核酸等对温度很敏感,温度突升或降并超过一定限度时,会有不 可逆的破坏; 最适宜温度 15~30?C ; >40?C 或< 10?C 后,会有不利影响。 3)营养物质: 细胞组成中,C 、H 、O 、N 约占90~97% 其余3~10%为无机元素,主要的是P 。 生活污水一般不需再投加营养物质; 而某些工业废水则需要, 一般对于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应按BOD : N : P = 100 : 5 : 1 投加N 和P 。 其它无机营养元素:K 、Mg 、Ca 、S 、Na 等; 微量元素: Fe 、Cu 、Mn 、Mo 、Si 、硼等; 4)pH 值: 一般好氧微生物的最适宜pH 在6.5~8.5之间; pH < 4.5时,真菌将占优势,引起污泥膨胀; 另一方面,微生物的活动也会影响混合液的pH 值。 5)有毒物质(抑制物质) 主要有: 重金属 蛋白质的沉淀剂(变性;与-SH 结合而失活) 氰化物 H 2S 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酚、醇、醛 使蛋白质变性或脱水 染料等; 活性污泥系统中有毒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 TCA 循环

好氧生物处理的基本生物过程

一、好氧生物处理的基本生物过程 所谓“好氧”:是指这类生物必须在有分子态氧气(O2)的存在下,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生化反应,主要包括大部分微生物、动物以及我们人类; 所谓“厌氧”:是能在无分子态氧存在的条件下,能进行正常的生理生化反应的生物,如厌氧细菌、酵母菌等。 好氧生物处理过程的生化反应方程式: ①分解反应(又称氧化反应、异化代谢、分解代谢) 异氧微生物 CHONS + O2 CO2 + H2O + NH3 + SO42- +?+能量 (有机物的组成元素) ②合成反应(也称合成代谢、同化作用) C、H、O、N、S+ 能量C5H7NO2 ③内源呼吸(也称细胞物质的自身氧化) 微生物 C5H7NO2 + O2CO2+ H2O + NH3 + SO42- +?+能量 在正常情况下,各类微生物细胞物质的成分是相对稳定的,一般可用下列实验式来表示:细菌:C5H7NO2;真菌:C16H17NO6;藻类:C5H8NO2;原生动物:C7H14NO3 分解与合成的相互关系: 1)二者不可分,而是相互依赖的;a、分解过程为合成提供能量和前物,而合成则给分解提供物质基础;b、分解过程是一个产能过程,合成过程则是一个耗能过程。 2)对有机物的去除,二者都有重要贡献;3)合成量的大小,对后续污泥的处理有直接影响(污泥的处理费用一般可以占整个城市污水处理厂的40~50%)。 不同形式的有机物被生物降解的历程也不同: 一方面:结构简单、小分子、可溶性物质,直接进入细胞壁;结构复杂、大分子、胶体状或颗粒状的物质,则首先被微生物吸附,随后在胞外酶的作用下被水解液化成小分子有机物,再进入细胞内。 另一方面:有机物的化学结构不同,其降解过程也会不同,如:糖类;脂类;蛋白质 二、影响好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因素 ①溶解氧(DO):约1~2mg/l; ②水温:是重要因素之一,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生化反应的速率加快,增殖速率也加快;细胞的组成物如蛋白质、核酸等对温度很敏感,温度突升或降并超过一定限度时,会有不可逆的破坏;最适宜温度15~30?C;>40?C或< 10?C后,会有不利影响。

生物样品分析前处理技术

生物样品分析前处理技术

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涉及很多方面,但主要应考虑生物样品的种类,被测定药物的性质和测定方法三个方面的问题。1.样品的分离、纯化技术应该依据生物样品的类型。例如,血浆或血清需除蛋白,使药物从蛋白结合物中释出;唾液样品则主要采用离心沉淀除去粘蛋白;尿液样品常采用酸或酶水解使药物从缀合物中释出,当原型药物排泄在尿中时,可简单地用水稀释一定倍数后进行测定。2.根据被测定药物的结构、理化及药理性质、存在形式、浓度范围等,采取相应的前处理方法。例如,药物的酸碱性(pka)、溶解性质涉及到药物的提取手段;是否具有挥发性涉及到能否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药物的光谱特性及官能团性质涉及到分析仪器的选择、能否制成衍生物及应用特殊检测器的可能性。药物在样品中的浓度相差很大,浓度大的样品,对前处理要求可稍低;浓度越低则样品前处理要求越高。此外,药物在体内常产生许多代谢产物,其中一些代谢物仍具有药理活性,需要与原型药分别测定,因而也要了解药物的药理学性质和药物动力学特性。3.样品于测定前是否需要纯化以及纯化到什么程度均与其后采用的测定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即纯化程度与所用测定方法的专属性、分离能力、检测系统对不纯样品污染的耐受程度等密切相关。一般说来,放射免疫测定法由于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因此当初步除去主要干扰物质之后即可直接测定微量样品;而对灵敏度和专属性较差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分离要求就要相应高一些;至于常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为防止蛋白质等杂质沉积在色谱柱上,上柱前需对生物样品进行去蛋白,有时对被测组分进行提取、制备衍生物等前处理。 样品处理步骤与分析方法的选择 (一)去除蛋白质 在测定血样时,首先应去除蛋白质。去除蛋白质可使结合型的药物均出来,以便测定药物的总浓度;去除蛋白质也可预防提取过程中蛋白质发泡,减少乳化的形成,以及可以保护仪器性能(如保护HPLC柱不被沾污),延长使用期限。去除蛋白法有以下几种。 1.加入与水相混溶的有机溶剂加入水溶性的有机溶剂;可使蛋白质的分子内及分子间的氢键发生变化而使蛋白质凝聚,使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释放出来。常用的水溶性有机溶剂有:乙腈、甲醇、乙醇、丙醇、丙酮、四氢呋喃等。含药物的血浆或血清与水溶性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1:(1~3)时,就可以将90%以上的蛋白质除去。水溶性有机溶剂的种类不同时,析出的蛋白质形状亦不同;并且所得上清液的pH值也稍有差别,如用乙腈或甲醇时,上清液pH为8.5~9.5,用乙醇或丙酮时,上清液pH为9~10。操作时,将水溶性有机溶剂与血浆或血清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离心分离,取上清液作为样品。通常分离血浆或血清用的离心机(3000r/min)不能将蛋白质沉淀完全,而采用超速离心机(10000r/min)离心1~2min 便可将析出的蛋白质完全沉淀。离心时应用超速离心机专用的具塞塑料尖底管,可使析出的蛋白质牢固地粘在管底,便于上清液的吸取。 2.加入中性盐加入中性盐,使溶液的离子强度发生变化。中性盐能将与蛋白质水合的水置换出来,从而使蛋白质脱水而沉淀。常用的中性盐有:饱和硫酸铵、硫酸钠、镁盐、磷酸盐及枸橼酸盐等。操作时,如按血清与饱和硫酸铵的比例为1:2,混合,离心(10000r/min)1~2min,即可除去90%以上的蛋白质。所得上清液的pH为7.0~7.7这种利用盐析的方法与有机溶剂提取法并用时,药物的回收率高,因而常常被采用。 3.加入强酸当pH低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蛋白质以阳离子形式存在。此时加入强酸,可与蛋白质阳离子形成不溶住盐而沉淀。常用的强酸有:10%三氯醋酸、6%高氯酸、硫酸-钨酸混合液及5%偏磷酸等。含药物血清与强酸的比例为1:0.6混合,离心〈10000r/min)1~2min,就可以除去90%以上的蛋白质。取上清液作为样品。因加入了强酸,上清液呈酸性(pH0~4),在酸性下分解的药物不宜用本法除蛋白。过量的三氯醋酸可经煮沸,分解为氯仿和二氧化碳而被除去;也有用乙醚提取过量三氯醋酸的方法。过量的高氯酸可用碳酸钾、

高效生物处理技术

高效生物处理技术作为有机废水二级处理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在工业废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中。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引入,废水生物处理的发展方向也逐渐明朗。江苏瑞达科技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从清洁化生产、“三废”治理、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项目规划,提供系统、实用的解决方案。江苏瑞达科技给大家介绍一下高效生物处理技术。 高效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除去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一种方法,分需氧生物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两种。好氧处理包括:稳定塘(氧化塘),土地处理,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氧化沟工艺,活性污泥工艺等。厌氧处理包括:UASB、厌氧接触法、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档板式厌氧法、厌氧生物滤池、厌氧膨胀床和流化床,以及第三代厌氧工艺EGSB和IC厌氧反应器等。 在同一反应器中复合好氧和厌氧生化过程,并使微生物的悬浮生长和附着生长相结合,

可维持反应器内微生物的多样性,提高生物处理法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效率。 开发具有高密度生物群、高传质速度的生物反应器,比如深井曝气法等,与传统工艺相比有机负荷可增加到几十倍,提高了设备处理有机物的负荷能力。 发展各种耐水量、水质、毒物、酸碱冲击能力强的工艺,提高出水水质的稳定性,比如AB工艺、SBR 工艺和固定化微生物法等,都在耐冲击负荷能力方面有大的改进。 开发生物处理的细菌系列,对不同污染物寻求高效特性菌,在组合工艺中每一阶段培植特征菌,尽可能提高设备中主体单元的菌浓度,是实施生物处理法的关键所在。 与物理化学方法相结合发展多元组合工艺,比如活性炭生物膜法、生物絮凝法、A/O 工艺和活性生物滤池等,在去除难降解物质和生物脱氮方面都有比较理想的效果。 设备发展的新理念主要体现在传统设备的改进、新材料的应用、设备的集成化和自动控制技术的提高等方面,新设备在结构上有很多的突破,在关键的部件上应用了许多新材料,并且各类设备在自动控制技术方面具有极大的提高,在新型设备中应用各种流量计、浓度计、粒度测量仪和各种传感器,使设备成为动态仪器化处理装置,大大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在许多关键设备上以小型高效设备取代传统大型设备,还使微生物处理、加药混合化学处理、凝聚与沉降、浓缩和过滤成为一体,用小巧紧凑的模块式组合设备取代传统设备用于水处理中。 由于生物处理工艺的内容和范围很广,而且发展也很迅速,国内外许多行业开发出生物处理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尤其是研究开发了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生物难降解物质、氮磷营养物质等能够实现有效去除的新工艺和新方法,是当今废水处理领域的热点。生物处理技术因其独特的优点,将在今后进一步得以充实和完善。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及工艺:生物处理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及工艺:生物处理 生物处理 所谓好氧生物污水处理技术,是指水处理过程采用好氧微生物来分解矿化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过程,因为水中微生物需要消耗一定的溶解氧,人们就称之为好氧处理过程。好氧处理的优点是出水水质好,不产生臭味,可以做为生物处理的终端工艺。其工程形式也分为很多种,如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氧化沟等。 3.1生物转盘 (1)概述 生物转盘工艺是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的一种,生物转盘填料载体上可生长繁育形成膜状生物性污泥——生物膜。生物转盘的核心处理装置是垂直固定在水平轴上附着一层生物膜的圆形盘片,转轴带动转盘以一定的速度不停地转动,生物膜交替的与废水和空气接触,形成一个连续的吸氧、吸附、氧化分解过程,使氧化槽内污水中的有机物减少,使污水得到净化。 生物转盘的优点:能耗低、管理方便;产泥量少、固液分离效果好;脱落的生物膜比活性污泥法易沉淀,不易发生堵塞。生物转盘的缺点:容积负荷较小;在寒冷的地区需采取保温措施。生物转盘适应的污水浓度范围较广,运行管理简单。 (2)设计事项 1)村庄集中污水处理宜采用单轴多级转盘,级数宜为1~3级。 2)生物转盘的BOD5表面有机负荷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一般处理城镇污水表面有机负荷为5g BOD5/(m2·d)~20g BOD5/(m2·d)。 根据已有运行经验资料: 要求出水BOD5≤60mg/L时,表面有机负荷为20g BOD5/(m2·d)~40g BOD5/(m2·d); 要求出水BOD5≤30mg/L时,表面有机负荷为10g BOD5/(m2·d)~20g BOD5/(m2·d)。 对于村庄集中污水处理,生物转盘的表面有机负荷可根据出水要求在6gBOD5(/~30g BOD5/(m2·d)之间取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