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重点试题解析

第十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重点试题解析
第十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重点试题解析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重点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 )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

C.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

2.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3.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4.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

5.关于问题的种类,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 )。

A.一般问题 B.有结构问题 C.无结构问题 D.特殊问题

6.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l司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

7.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

10.创造性的基本结构中不包括( )。

A.创造性人格 B.创造性思维 C.创造性意识 D.创造性勇气11.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

12.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

A.注意力 B.动机 C.情感 D.意志

13.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 )。

A.有结构的问题 B.无结构的问题 C.简单问题 D.复杂问题

14.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定势影响

15.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进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为( )。

A.讨论法 B.头脑风暴法 C.启发法 D.用途扩散法

16.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定势

二、填空题

1.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问题就是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 )。

2.问题解决有两种类型:一是( );二是( )。

3.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于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阐明解决问题的性质和过程的模式,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尝试错误性质的渐进过程,一个通过尝试,错误的行为动作逐渐减少,正确的行为动作逐渐增加,最终形成固定的、稳定的刺激一反应联结的过程。这就是( )。

4.德国心理学家苛勒于1917年提出了一种阐明解决问题的性质和过程的模式。该模式认为问题解决要求看出问题情境中的各种关系,而对这种关系的理解是突然产生的,是一个( )过程。

5.杜威的问题解决模型认为解决问题一般包括五个步骤,依次是:( )、( )、( )、 ( )、 ( )。

6.英国心理学家瓦拉斯1926年提出的关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理论模型,又称( )。

7.信息加工观点认为,问题解决过程可分为( )、( )、( )和( )四个阶段。

8.分析问题就是要分析问题的( )和( ),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把握问题的实质,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

9.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 )和( )。

16.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心理学家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训练方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和( )。

三、简答题

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有哪些?

2.简述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观点。

3.简述问题解决的特点。

4.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包括哪些方面?

5.简述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基本步骤。

四、论述题

1.论述创造性思维以及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一、选择题

1.C

解析: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的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的特点。题中只有C.选项符合要求,因此,答案为C。

2.C

解析:功能固着是指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正是功能固着的表现。因此,答案为C。

3.A

解析: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为此,可以把问题定义为: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因此,答案为A。

4.A

解析:问题情境与问题的解决密切相关。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心理眩惑”等情况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都影响问题的解决。因此,答案为A。

5.B

解析:有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正属于这类问题。因此,答案为B。

解析:流畅性是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变通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独创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方法,具有新奇性。因此,答案为B。

7.C

解析: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综合有关研究,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因此,答案为C。

8.D

解析: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创造有真正的创造和类似的创造之分。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后者产生的成品并非首创,只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金刚经》原文手抄稿不属于创造性作品,因此,答案为D。

解析:尽管对创造性有不同的定义,但一般认为,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因此,答案为D。

12.A

解析:智力因素通常是指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像力等,即认识能力的总和。它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表现出的心理,是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动机、情感和意志都属于非智力因素。因此,答案为A。

13.A

解析:有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教科书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教科书上的问题多属于有结构的问题。因此,答案为A。

解析: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问题解决的途径。利用原型启发,发展类比推理,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鸟是原型,它对飞机的发明起到了启发作用,故属于原型启发。因此,答案为A。

15.B

解析: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为头脑风暴法。因此,答案为B。

16.D

解析: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定势使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具有一种倾向习性,并影响问题是否顺利解决。因此,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情境

2.常规性问题解决;创造性问题解决

3.尝试——错误模型

4.顿悟

11.问题情境

12.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并给予反馈

13.真创造;类创造

14.流畅性;灵活性或变通性;独特性

15.发散性思维

l6.头脑风暴法;戈登技术

三、简答题

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有哪些?

答: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已有的知识经验

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储存方式决定了问题能否有效地解决。

(2)定势与功能固着

定势指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的倾向,有时有助于解决问题,有时妨碍问题解决。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3)原型启发与联想

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中看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原型是指对解决问题起启发作用的事物。

(4)情感与动机状态

一般说来,积极的情绪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消极的情绪会干扰问题的解决,这是从情绪的性质方面讲的。动机是促使人解决问题的动力。没有解决问题的动机,不可能有解决问题的行为,问题当然不可能解决。但动机过强,也会影响问题的顺利解决。

问题表征将任务范围或作业领域转化为问题空间,实现对问题的表征和理解。问题空间就是人对问题的内部表征,包含三种状态,即初始状态、中间状态和目标状态。初始状态指问题被认识时所处的情境;目标状态指要寻求的最终结果。中间状态指在实现从初始状态向目标状态的转变过程中,由操作引起的种种状态。

(2)选择操作

操作就是问题解决者把一种问题状态转变为另一种问题状态的认知活动,也叫算子。有些算子可随问题空间的形成而获得,有些则需进行选择。当问题空间较小时,正确的算子易于选择;当问题空间较大时,则难于选择正确的算子,需应用一定的问题解决策略来进行。问题解决策略就是人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案、计划或办法,它决定着问题解决的具体步骤。选择操作和确定问题解决策略密不可分,问题解决总是由一定策略来引导搜索的,可以将选择操作阶段同时看作是确定问题解决策略阶段。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两类:一是算法策略,指解题的一套规则,它精确地指明解题的步骤。二是启发式策略,指凭借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施操作

问题解决者实际运用算子来改变问题的起始状态或当前的状态,使之逐步接近并到达目标状态,也叫执行策略阶段。简单的问题只需少量操作,选定的策略就能顺利实施,复杂的问题则需要一系列操作才能完成,有时甚至选定的策略也无法实施。

(4)评价当前状态

对算子和策略是否合适,当前状态是否接近目标状态,问题是否已经得到解决等做出评价。当前状态被评价为目标状态,则问题得到解决,否则需进一步选择算子和改变策略,甚至需重新表征问题空间。

3.简述问题解决的特点。

答: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其基本特点如下:

(1)问题情境性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的。问题情境指出现在人的面前并使人感到不了解和无法解决的那种情况。它促使个体积极思考,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技能去寻求答案、解决问题。没有问题情境就没有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结果则是问题情境的消失。

(2)目的指向性

问题解决活动必须是有目的指向的活动,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没有明确目的指向的心理操作,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3)操作序列性

问题解决需要运用高级规则,进行信息的重组。只包括一个心理步骤、只需要简单的记忆提取的活动,虽有明确的目的性,但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问题本身是客观存在的,有的问题较为明显,容易发现;有的问题则比较隐蔽,不易被人发现。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个体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一个人能否敏锐地发现问题,往往决定着他活动的水平和效率,甚至是事业的成败。发现问题取决于三个因素:①主体活动的积极性。主体活动的积极性越高,接触面越广,就越能发现常人所发现不了的问题。②主体的求知欲望。有强烈求知欲望的人,不满足于对事物的一般了解,喜欢刨根问底,常能在别人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③主体的知识经验。知识经验愈丰富,视野就愈开阔,就愈容易发现问题。

(2)明确问题

明确问题就是认清问题的关键。认清问题的关键,思维活动才会有明确的目标,才能有条不紊地围绕问题的核心展开。要明确问题,就必须分析问题。问题包括要求和条件两个方面,要求是指问题解决要达到的目标,条件指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能利用的因素和必须接受的限制。分析问题就是要分析问题的要求和条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把握问题的实质,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

(3)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方法和策略。提出假设是具有创造性的阶段,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对同一个问题,往往会提出多种假设,这就需要进行选择,以确定最佳方案。最佳方案的产出不在于假设的数量,而在于假设的合理性即假设的质。良好的假设常常是从众多的假设中挑选出来的。

提出假设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两个条件:①个体思维的灵活性。思维越灵活,越能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就越能提出众多的合理的假设。②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问题解决相关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扩大假设的数量并提高其质量。

(4)检验假设

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①直接检验,即通过实践来检验。一个假设在付诸实施之后如获得预期的结果,就是正确的。②间接检验,即通过推论来检验。有些假设不可能或不允许采取实践检验的策略,需要在头脑中用推论的方式进行。通过推论,淘汰错误的假设,保留合理的假设,选择最佳的假设,这是解决问题过程中最常用的检验方法。

5.简述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基本步骤。

答: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直接依赖于问题解决策略的训练。心理学家提出了各种训练问题解决策略的方案和程序。一般来说,问题解决能力训练遵循以下的基本步骤:

(1)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地投身于问题解决的活动之中,创造性地看待问题,要让学生有时间酝酿和讨论。如果学生觉得他们的想法会受到教师的认真考虑并有可取之处,他们就会更愿意投入到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去。教师要注意创设一个接纳学生意见的氛围,增强学生参与解决问题活动的动机。

(2)鼓励学生仔细地界定问题

学生在试图解决问题之前,必须正确理解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简要的陈述和明确的界定,并让学生进行练习,检查他们对问题的目标状态、已知条件及其相互关系是否理解,以培养学生仔细界定问题的习惯。

(3)教育学生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师应通过具体实例向学生示范如何分析问题,区分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让学生考虑并写出他们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必须使用哪些条件,以及运用这些条件来解决问题,学会对问题的解决做出规划。

(4)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假设,而不要对这些想法进行过多的评判,以免过早地局限于某一解决问题的方案中。这时,重要的是数量,而不是质量。

(5)评价每个假设的优缺点

学生提出多种假设后,教师应引导他们考虑各种假设的意义,评价其可行性。当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都可行时,它们之中必定有一个是费时最少的。也要引导学生把时间价值、金钱投入和道德要求结合考虑,以帮助学生选择最好的假设。

(6)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教师让学生了解习惯定势、功能固着、酝酿效应、动机情绪、知识经验、问题情境等对学生问题解决有什么影响,发挥这些因素的积极作用和克服其阻碍作用的有效策略是什么。

(7)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并给予反馈

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是不断地解决问题实践的结果。应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实际地解决现实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使学生在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教师对学生问题解决的情况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分析存在的障碍,并教授他们克服障碍的方法,以促进其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四、论述题

1.论述创造性思维以及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答: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以发散思维为核心、聚合思维为支持性因素的、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有机结合的操作方式。它的构成及其培养方法分别如下:

(1)创造性思维的构成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既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又离不开创造性的想像。

①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分析思维即逻辑思维,是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做出合乎逻辑的结论。直觉思维是依靠直觉突然地看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预感到问题或情境的意义和结果,并直接指向目标。直觉思维过程,没有明显的分析活动,没有严密的逻辑推理,与分析思维进程完全不同。

②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辐合思维遵循单.一的模式归一地求取答案,思维过程就是要明确地指向这个正确的答案。发散思维是假定一个问题有多种答案,思维的方向往外发散,寻找各种可能的正确答案。

③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抽象思维指运用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形象思维指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当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都比较弱时,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必须达到一定的阈限,才有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

④再造想像基础上的创造想像。想像是一种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人类的创造性思维离不开想像。通过想像,把概念与形象、具体与抽象、现在与未来、科学与幻想巧妙地结合起来。再造想像是根据别人对某一事

物的描述而相应地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在创造活动中,人脑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称为创造想像。

(2)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①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高度容忍标新立异者和偏离常规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寻求正确答案;要鼓励学生质疑争辩,自由讨论;要指导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②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法。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心理学家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训练方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头脑风暴法和戈登技术。

“头脑风暴法”的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上,暂缓做出评价,以便于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教学活动要遵守以下规则:禁止提出批评性意见(暂缓评价);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追求与众不同的、关系不密切的,甚至离题的想法。

戈登技术是美国学者戈登于1961年提出的培养创造能力的技术,是运用头脑风暴法在讨论问题之前向与会者或学生提出完整和详细的问题。但戈登技术只提出一个抽象的问题。

创造性的提高是知识、技能和策略几方面同时发展的结果。创造性培养的基本策略,应是在专业知识教学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还应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结合进行智慧活动的训练。创造性培养的最好场合和手段应该是日常教学活动。当然,也不排斥直接的智慧训练的一定效果和可行性,不排斥课堂教学之外的作为辅助手段的创造发明发现等活动,对培养学生动脑筋的习惯与创造精神及创造能力所起的作用。脱离专业知识教学的其他做法,不应干扰或取代作为学生创造性培养的主要途径的课堂教学,否则将是舍本逐末。

2.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任何问题的解决都要受到知识、策略和技能等因素的影响。有的因素能促进问题的解决,有的因素却阻碍问题的顺利解决。具体而言,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

(1)有关的知识经验

任何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一定的知识、策略和技能,知识经验的不足常常是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原因。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专门领域的知识、技能和策略,专门的知识经验对于解决问题至关重要。这方面的研究集中体现在专家和新手差异的研究上。专家和新手的知识结构特征不同。专家记忆中的知识是经过很好组

织的,在搜寻解决问题的途径时能很好地得到运用。专家不仅具有丰富的陈述性知识,而且他们的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的特点也不同于新手。在解题方式上,专家常常以更抽象的方式表征问题,他们一般不需要中间过程就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新手需要很多中间过程,需要有意识地加以注意。在解题策略上,专家运用的是从已知条件前进到目标的策略;新手则倾向于从要求解决的问题倒退到已知条件的策略来解题。专家更多地利用直觉即生活经验的表征来解决问题;而新手则更多地依赖正确的方程式来解题。

(2)定势与功能固着

①定势。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问题情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能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地解决问题;在问题情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定势会妨碍人采用新的解决方法。

②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当一个人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他功能。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的功能。

(3)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个体面临的刺激模式与其已有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呈现的刺激模式能直接提供适合于解决问题的线索,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途径和方法;如果刺激模式掩蔽或干扰了问题解决的线索,那就会增加解决问题的困难。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本来是简单而熟悉的问题,但由于问题呈现的方式有了改变,而干扰或阻碍问题解决的情况。

(4)酝酿效应

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突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酝酿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可能与对定势的克服有关。

(5)原型启发

启发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原型启发在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作用特别明显。科学上的许多创造发明都得益于原型启发。原型能起到启发作用,是因为原型与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点或相似处。通过联想,可以从原型中间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6)情绪和动机状态

情绪和动机状态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在一定限度内,情绪和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情绪过于高昂或过于低沉,都会降低问题

解决的效率。中等强度的动机和相对平和的心境,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情绪的性质也影响问题解决。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利于问题解决,消极的情绪状态不利于问题解决。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不仅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第七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单项选择题 1. 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变通性、独创性和_ A. 对样性 B. 迅速性 C. 流畅性 D. 价值性()C 2. 个人面对问题情景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高见,具有新奇性,这反映了创造性的什么特征? _ A. 变通性 B. 流畅性 C. 独创性 D. 先进性(C ) 3?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_ A. 既定疑点 B. 理论假设 C. 刺激情境 D. 给定途径(C) 4. “对代数式a2 - 2ab + B2 进行因式分解,属于_的问题

A. 有结构 B. 无结构 C. 创造性 D. 认知性(A ) 5. 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_的问题 A. 创造性 B. 认知性 C. 有结构 C.无结构 (C ) 6.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的问题属于_的问题 A. 有结构 B. 无结构 C. 一般性 D. 认知性(B) 7. 数学老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_ A. 牢记题目内容 B. 很好的完成对心里问题的表征 C. 有效的监控解题过程 D. 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B) 8. 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_ A. 发现问题

B. 理解问题 C. 问题检验 D. 问题解决( D) 9. 下面选项中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 无目地的幻想 B. 穿衣等自动化的操作 C. 比较 D. 发明创造(D) 10. 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其首要环节是_ A. 发现问题 B. 提出问题 C. 分析问题 D. 理解问题(A) 11. 认知心理学将理解问题看作是头脑中形成的过程 A. 问题结构 B. 问题线索 C. 问题内容 D. 问题空间(D ) 12. 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的过程是_ A. 发现问题 B. 理解问题 C. 提出假设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问题(整理)教学提纲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 简答 1)什么是问题?问题的成分及种类有哪些? 定义: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三个基本成分:1、给定的条件,即问题的起始状态;2、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3、存在的限制或障碍,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之间不是直接的,必须通过一定的认知活动或思维活动才能找到答案。 分类:有结构的问题(或界定清晰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界定含糊的问题)。 2)举例说明什么是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 1、有结构的问题: 两个基本特征:①问题的明确性。问题的目标很明确,问题解决者可以很确切地知道他需要达到什么目标。问题的条件是明确给出的,而且问题的条件与目标之间具有对应性,所给的条件是解决问题所必需的,也是充分的。②解法的确定性。从条件通向目标的方法是确定的,有明确的算法规则,可以经过一定的推理转换而得出,而且答案是唯一的。这种问题一般是定义明确的、封闭性的问题。课本中的练习题多为这类问题。 2、无结构的问题: 无结构的问题在结构上具有不明确性,在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它往往与某些概念原理密切联系在一起。问题的一个或多个侧面是不明确的。比如问题的目标可能是不明确的,例如要在城市中新开通一条公交路线,是怎样的?再比如设计一堂好课,写一篇游记作文等。另外问题的初始条件也可能是不明确的,甚至是不充分的。相应的这类问题的解法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常常没有可以预见的、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有多种解法和思路,从不同角度看,各种答案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且需要把一些知识综合起来。例如如何治理空气污染?需要物理化学、数学及社会科学等知识。在实际情境中的真实问题常常是无结构的问题。通常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 3)什么是问题解决?其基本特点是什么?(一般包括那些成分)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6)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一)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方式等的影响。 (二)已有的知识经验。 (三)定势与功能固着: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即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 另外,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7)在教学中如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习题)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选择题: 1.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 】P138 A.刺激情境 B.既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2.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C 】P138 A.明确问题 B.模糊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 3.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 B 】P138 A.数学应用题 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C.《背影》的作者是谁 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4、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B 】P145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想象 D.记忆 5、创造性的核心成分是【 B 】 A.创造性想象 B.创造性思维 C.智力技能 D.智慧水平 6、一位学生能征很短的时间内说出砖头的许多用途,表明他发散思维中哪一部分较强? 【 C 】P146 A.变通性 B.独创性 C.流畅性 D.深刻性 7、一位学生能够想到别人都没有想到的好答案,说明他发散心思维中的哪一部分较强? 【 C 】P146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深刻性 8、学生解答问题时“一题多解”探求多种答案。这种思维形式是【 A 】P145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概括思维 I).间接思维 9、人们往往认为书本是用来学习的,笔是用来写字的,而不容易想到它们别的方面的 用途,这种现象称为【 D 】P142 A.定势 B.原型 C.原型启发 D.功能固着 10、下面哪一点不属于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B 】P138 A.目的性 B.能动性 C.序列性 D.认知性 11、问题解决中最困难且最富挑战性的一个阶段是【】 A.表征问题 B.选择策略 C.执行策略 D.识别问题 L2、有利于创造性培养的家庭气氛应该是【 C 】P146 A.纵爱 B.放任 C.民主 D.严厉 13、下面关于创造性和智力的关系,正确的论述是【 C 】P147 A.高智商者一定高创造力 B.低创造力者一定低智商 C.高创造力者一定高智商 D.高创造力者不一定高智商 14、从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看,其首要环节是【 A 】 P139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15、专家相对于新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势在于【 B 】 A.记忆容量大 B.归类和存储信息的组块大 C.知识容量大 D.动机强烈16、( )问题解决是指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A 】P139 A.常规性 B.发明性 C.创造性 D.无结构的 17、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 C 】P139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B.苛勒的顿悟说 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D.杜威的分阶段说 18、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 A 】P138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笔记——第八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09-10-22 浏览次数:1393 [大] [中] [小] 第一节问题解决的性质与过程 一、问题解决及其分类 (一)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来逐渐解除疑惑、得到明朗的理解的过程。 问题的解决一般都涉及以下要素:①初始条件②目标③障碍④解决方法 (二)问题的分类 1.结构良好问题 结构良好问题有二个基本特征。第一,问题的明确性。第二,解法的确定性。 在结构良好问题中,有一类问题被称为“谜题”(puzzle problems),这是较早的研究问题解决的认知心理学家所采用的问题。 学校情境中的结构良好问题一般都是与一定的知识领域相联系的。 2.结构不良问题 这类问题在结构上具有不明确性,在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它往往与某些概念原理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在实际情境中的真实问题常常都是结构不良问题。结构不良问题常常与学习者的生活密切相关,因而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究欲,而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学习者要自己明确问题的目标,并确定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和技能。 二、结构良好问题的解决过程 图8.1结构良好问题的解决过程 (一)建立问题表征 解决问题首先要建立问题表征(problem representation),也就是要理解问题的意思,澄清问题到底是什么。学习者要分析问题的表述,明确把握问题的基本要点,包括问题的已知条件、所求的目标、各个条件与目标之间构成的基本关系以及可能的问题解决策略,也就是要建立问题表征。 值得注意的是,问题表征不是问题的客观的描述或存在形式,而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地“建构”起来的心理表征。在分析、理解问题的表述时,学习者实际上需要激活、调动自己有关的背景知识,来澄清问题中蕴含的基本要点和基本关系,明确问题的结构。 在以往解决问题的经验的基础上,学习者会对各种问题的结构特征及其解法形成一定理解,这就在头脑中构成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图式(problem schema)。 研究表明,专家由于具有更丰富的领域知识,有更丰富、更精细的问题图式,因而可以更好地把当前的问题与有关的问题图式和原理知识联系起来,更快、更迅速地解决问题。 二、构良好问题的解决过程 (二)搜寻解法 基于上一环节所建立的问题表征,学习者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分析初始条件与目标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出达到目标、解决问题的方法、路线。 学习者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问题类比 研究表明,学习者并不总能看到当前问题与以往的问题之间的相似性,当给学生一些提示线索时,他们可以较容易地看到这种相似性,但如果不给他们提示线索,他们常常难以联想起自己曾解决过的问题。

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1.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有何特点 心理学上所研究的“问题解决”中的“问题”,不是肯定、否定、或简单一句话即可以回答的问题,而是那些必须运用一系列认知操作程序才能解决的“难题”。概括起来,问题是指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立即知道做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问题包含四个成分:(1)问题情境;(2)已有的知识、技能;(3)障碍;(4)方法。 问题解决是指对问题形成一个新的答案或解决方案。这一答案不是简单应用已经学过的规则,而是对已有的知识、技能或概念、原理进行重新改组,形成一个适应问题要求的方案。 问题解决有以下特点: (1)问题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是新问题,即第一次遇到的问题。 (2)问题解决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它将已掌握的概念、原理根据当前问题的要求进 行重新转换或组合。 (3)问题一旦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的原理或规则,就贮存下来,并成为学 生认知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问题解决是更为高级的一种学习活动。 2.有代表性的问题解决有哪些 关于问题解决的理论有许多,其中有代表性主要为试误说、顿悟说(相关内容参见第 3章)信息加工模式和现代认知理论等 信息加工理论从信息加工转换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的过程,将问题解决看成是信息加工系统(即大脑或计算机)对信息的加工,把最初的信息经过加工转换成最终的信息状态的过程。他们认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体会遇到各种问题情境,这些问题情境的综合就构成了问题状态,问题状态可以分为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一系列中间状态。问题解决的目的就是设法从问题的初始状态一步步转变为目标状态。将一种问题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的操作称为算子,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利用算子从初始状态转变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研究者当属纽厄尔和西蒙。 现代认知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来解释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们既不利用动物也不借助于计算机,而是研究人类解决某类问题的实际过程。对问题解决技能的培养和教学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奥苏伯尔等人的模式;格拉斯的模式;基克等人的模式。 (1)奥苏伯尔和鲁宾森以数学问题的解决为原型,提出问题解决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呈现问题情境; 第二,明确问题的目标和已知条件,将问题情境与已有的知识基础或认知结构联系 起来; 第三,填补空隙,这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即根据已知条件和目标,根据有关背景命题、某些原理或策略来填补问题空间; 第四,解答后进行检验。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不仅描述了解题的一般阶段,而且指出了原有认知结构中各种成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作用,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指明了方向。但是,这一模式是以数学中的几何问题解决为原型的,并不全适于其他学科的问题解决,所以缺乏一般性。 1 2 3 4 5

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十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模拟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 C )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 C.用一个词来造句D.荡秋千 2.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C )。 A.思维定势B.原型启发C.功能固着D.酝酿效应 3.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 )。 A.刺激情境B.即定疑问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 4.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 5.关于问题的种类,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 B )。 A.一般问题B.有结构问题C.无结构问题D.特殊问题 6.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l司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B )。 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 7.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C )。 A.思维程序B.调查研究C.验证假设D.论证假设 10.创造性的基本结构中不包括( )。 A.创造性人格B.创造性思维C.创造性意识D.创造性勇气

11.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 A.智力技能B.思维品质C.思维程序D.能力或特性 12.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A )。 A.注意力B.动机C.情感D.意志 13.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 A )。 A.有结构的问题B.无结构的问题C.简单问题D.复杂问题 14.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A )。 A.原型启发B.功能固着C.负向迁移D.定势影响 15.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进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为( B )。 A.讨论法B.头脑风暴法C.启发法D.用途扩散法 16.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D )。 A.原型启发B.功能固着C.负向迁移D.定势 二、填空题 1.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问题就是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 情境)。 2.问题解决有两种类型:一是( 常规性问题解决);二是( 创造性问题解决)。 3.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于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阐明解决问题的性质和过程的模式,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尝试错误性质的渐进过程,一个通过尝试,错误的行为动作逐渐减少,正确的行为动作逐渐增加,最终形成固定的、稳定的刺激一反应联结的过程。这就是( 尝试——错误模型)。 4.德国心理学家苛勒于1917年提出了一种阐明解决问题的性质和过程的模式。该模式认为问题解决要求看出问题情境中的各种关系,而对这种关系的理解是突然产生的,是一个( 顿悟)过程。 5.杜威的问题解决模型认为解决问题一般包括五个步骤,依次是:( )、( )、( )、( )、( )。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一、不定向选择题 1、瓦拉斯1926年提出的创造性思维阶段包括()。 A、准备期 B、交流期 C、酝酿期 D、豁朗期 E、验证期 2、以下属于问题解决的特点有()。 A、目的性 B、认知性 C、序列性 D、知识性 E、指向性 3、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A、集约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辐射性 E、独创性 4、下面关于无结构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A、无结构的问题在结构上具有不明确性 B、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 C、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唯一性 D、问题的初始条件可能是不明确的 E、无结构问题比有结构问题更能激发学习者的探究欲 5、哪些搜寻解法的策略会干扰问题图式的获得?() A、问题类比 B、想法——检验 C、问题分解 D、“手段——目的”分析 E、问题怀疑 6、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表现在()。 A、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B、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C、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D、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E、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 7、在搜寻解法阶段,当学习者对一个问题一无所知时,学习者只能采用的策略是()。 A、问题类比 B、“手段——目的”分析 C、问题分解 D、想法——检验 8、“木头除了做桌椅板凳外,还能作什么用?”这属于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形态扩散 D、方法扩散 9、基克提出了一个问题解决过程的模式,认为一般性的问题解决大致包括的阶段是()。 A、建立问题表征 B、搜寻解法 C、执行解法 D、评价 10、在规定的时间内,面对相同的问题,有的人能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反映了思维的()。 A、独创性 B、多维性 C、变通性 D、流畅性 11、高创造性者具有的个性特征包括()。 A、幽默感 B、好幻想 C、强烈的好奇心 D、独立性 12、为分析问题,找到解法,学习者可以采用的策略有()。 A、问题类比 B、“手段——目的”分析 C、问题分解 D、想法——检验 E、问题怀疑 13、下列选项中,属于无结构问题的是()。 A、1+1=? B、世界上有几大洋? C、有“世界屋脊”之称的是? D、衣服有哪些功能? E、如何治理空气污染?

创造性问题解决(CPS)模式

14.4 创造性问题解决(CPS)模式 在众多的问题解决模式中,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创造力中心所发展的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CPS),算是相当周延的。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Parnes,1967),除了以系统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外,特别强调问题解决者在选择或执行方案之前,应尽可能想出各种多样的解决方法。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盖分为六个步骤,分别是:发现事实、发现问题、发现构想、发现解决途径、寻求接受。每个阶段又分为扩散性思考与聚敛性思考两阶段。兹将创造性问题解决过程六个阶段简介如下: (一)发现困惑 指困惑的发现在扩散阶段应该尽可能将过去的经验、角色,从目前的机会中放开出来;在聚敛阶段应该接受各种挑战,作有系统的努力,尽量反应出问题的情形。 (二)发现事实 指事实发现在扩散阶段应该广泛搜集资料,由许多不同的消息及观点来审视问题的情境;在聚敛阶段应该将大部分重要资料做出定义及分析。 (三)发现问题 指问题的发现在扩散阶段应该对主要问题及次要问题做出各种可能的陈述;在聚敛阶段应该将一个工作的问题陈述出来。 (四)产生想法 指想法的产生在扩散阶段应该对问题的陈述发展出很多的可能选择;在聚敛阶段能选择较具有独创及实用的意见。 (五)寻求解决方法 指解决方法的寻求在扩散阶段能列出可能的批判;在聚敛阶段能选择几个批判标准来加以评价,并且能让意见更好。 (六)寻求接受 指接受的寻求在扩散阶段能考虑所有可能的帮助或支持,并且发展潜在的实行步骤;在聚敛阶段能面对部份证实的方案采取行动计划。 问题解决过程由于一般固有方式无法加以解决,必须产生新的反应,使问题解决过程圆满。而创造性问题解决过程即是希望学习者在面对问题时,能跳脱问题的情境,从有别以往的知识、经验,作各种可能的反应,同时兼顾新奇性与实用性,以建立出具有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出来。 不论信息再怎么发达,科技再怎么进步,问题解决终究需要人来加以主宰。过去由于人力、物力、社会结构单纯,各种问题解决藉由一些既有经验、方法即可以加以解决。然而当今社会现象复杂,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一些现有物质条件也未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因此问题的解决或发现,是需要藉由创造力来展现更高的运作,使问题解决更能符合社会现象。问题解决过程若要具备有创造性,应该建立以下五个方式: (一)心思创造性 指心思的改变程度。问题解决过程应该敞开心胸、跳开既有的认知方式,使问题解决过程更新颖及独特。 (二)问题创造性 指问题的定义程度。问题解决过程对于问题的发现往往可以从问题的不同角度及多面性来加以进行。 (三)随机创造性 指来源的运用程度。问题解决过程可以运用周遭各种可能的相关事物、人物、情境线索来加以构想、解决问题。 (四)技术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培养

第九章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培养 【评价目标】 1. 识记问题的实质与类型,问题解决的实质及其特点,创造性的实质及其鉴别。 2. 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观点,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理解问题、问题解决、问题空间、算法策略、启发式策略、手段—目标分析策略、目标递归策略、定势、功能固着、问题情境、启发、创造性、发散性思维等术语。 3. 理解创造性思维的构成、创造性与智力、创造性与人格。 4. 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训练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实例分析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及训练。 5.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一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概述 一、问题和问题解决 (一)问题的实质与类型所谓问题,是指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问题就是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刺激情境。问题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成分:①给定: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②目标:关于构成问题结论的描述,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问 题解决就是要把问题的给定状态转换成目标状态。③障碍:正确的解决方法不是直接显而易见的,必须间接通过一定的认知操作才能改变给定状态,逐渐达到目标状态。 根据问题的明确程度可分为结构良好的问题和结构不良的问题。结构良好的问题指给定 状态、目标状态和用于转换状态的方法都很明确的问题。这类问题较易解决,而且可以确定某一解决方案或答案是否正确。结构不良的问题指给定状态、目标状态和用于转换状态的方法中有一项或几项缺乏明确界定的问题。结构良好问题与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策略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可以将问题解决的策略分为算法求解策略和启发式求解策略。算法求解策略是保 证解决某一特定问题的一种方法或程序,是一种规则系统。启发式求解策略是一种通用的、适应面较广的问题解决策略,较多地被应用于复杂的定义和不完善问题的求解。通常学科教学中的许多问题都是结构良好的问题,而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都是结构不良的问题。 (二)问题解决的实质与特点 问题解决是指由一定的情景引起,个体按照一定的目标,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不是一种被动的、非自动化的加工,而是一种有目的的、主动的认知活动过程。纽韦尔和西蒙用问题空间的概念来说明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空间是指问题解决者对所要解决问题的一切可能的认识状态,包括对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认识,以及如何由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认识等。他们认为,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的认知搜索,以找到一条从问题

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

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授课教师:洪荣昭教授

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 壹、思考模式 贰、创意决策与愿景分析 参、建构决策「指标化」 肆、结语 决策态度量表

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 一、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思考模式 问题无所不在、无所不有,且有时解决一个问题伴衍另一些问题。但『面对阳光,阴影在您的背后』,意指面对问题者,才能没有放不下的事,而要如何面对问题,才不会被问题缠绊(如何面对阳光,而不被阳光灼烧双眼)。则必须有效地培养问题解决的思考模式、选择适当的思考模式,才能让问题解决『一了百了』。 (一)问题解决的基本模式 一般问题解决的思考,必须对问题有察觉力,再看问题的原因分析,才能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进一步而言,问题可能是方法不对,或条件不够,而无法解决。是以问题解决的主要历程,通常包含下列几个要件:(发现问题、问题原因分析、根据问题做可能的对策、验证对策、综合概念整理、新问题)。 图一:问题解决历程的基本架构 从问题解决历程的理论来看,问题解决的能力包含了: ①问题发现力、②原因分析力、③问题对策的假设力、④对策假设的验证力、 ⑤解决问题的概念整理力。 1. 问题发现力:能感知任何不寻常的现象,或和过去经验没有『共振』的现象, 换句话说,感知『该有的现象,却没发生,不该发生的现象, 却存在』。 2. 原因分析力:试着联想(水平、类似......)因果或作用,关系或多元关系,如 关系的包含性(inclusion)或排他性(exclusion),或性质 变化的判断、归纳。 3. 对策假设力:以过去的知识或经验来进行取代、扩展、重组、缩小、组合等 推论,找出解决问题可能的方法或概念。

创造性问题解决

“创造性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在《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实践》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尝试创设了一种新的“创造性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它是根据创新教育理论,遵循数学课程标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以数学问题为依托。以讨论探究为手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健康个性为目标的教学活动。 一、“创造性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1.创造性原则。教师要激励学生提出更多更好的新问题、新观点,鼓励学生“教师没教过的也敢做”的创造精神,对学生的独辟蹊径、标新立异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强化。 2.探索性原则。面对数学问题和教学目标,教师要激励学生保持高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热情讨论,踊跃发言,善于交流,勇于探索。 3.问题性原则。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独立地探究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老师没有讲过的也敢想”的问题意识,从中体验到自尊心和责任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4.情境性原则。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诸如生活、问题、讨论、交流、合作等多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判断和推理中学数学、做数学、 用数学。 5.民主性原则。课堂教学氛围要互动和谐、生动活泼,师生、生生关系要民主平等。教师要主动引发学生自由发现、探索数学问题。切忌以老师的权威压制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6.个体性原则。教师要根据学生自己已有的发展水平进行差异性教学,允许学生存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上的时间差和程度差,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关注学生的求异思维尊重主体,张扬个性,发展特长,培养不同层面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创造性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创造性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创造性地创设出以教学耳标为中心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这种情境中,自学初探并创造性地提出各种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然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索研讨。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最后通过应用评价来内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情感,完善建构。上述教学思路实际上是课堂教学过程发展的基本程序,我们把这个程序归纳为“设境引疑——创造质疑——讨论解疑——交流反馈——整合归纳——多元评价”六段式教学结构模式。 1.设境引疑。教师必须善于启发引导,创造性地设计数学“问题”情境,将课题内容转化为学生认识的矛盾、内在的需要。还要不断创造性地设疑激疑。让学生充分感受教材中所蕴含的各种数学矛盾和数学问题。

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教学单元第十一章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教学章节第一节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实质第二节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第三节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四节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第五节创造性及其培养 教学要求1.了解问题和问题解决的实质; 2.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及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3.掌握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途径; 4.理解并掌握创造性的培养。 重点、难点计划课时1、问题及问题实质;问题解决能力及创造性的培养途径。 2、通过大量举例及课堂内讨论,让学生理解问题及问题解决的实 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造性培养的要点。 4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问题和问题解决的实质 一、问题及其类型 (一)问题的实质 问题就是“难题”或者“疑难”,是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感到疑难的情境。例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请打一双音节词。如果你感到疑惑,这就构成问题。但问题不同于简单的习题,问题的解决需要复杂的认知操作,而简单的习题依据已有的经验可以立即作出解答。 问题一般包括四种成分:1)起始状态,指用一些已知条件对问题作出的描述;2)目标状态,指疑难解决后的最终状态;3)障碍,指那些阻碍目标实现的因素;4)方法,指用来解决问题的程序、步骤和策略。 (二)问题的类型 1.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 根据问题的明确程度,可以分为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 2.排列问题、结构推导问题和转换问题 根据问题的结构形式,可以分为排列问题、结构推导问题和转换问题。排列问题给出了所有的成分,要求问题解决者以一定方式进行排列,以达成目标状

态。结构推导问题给出了几个条件,要求问题解决者发现隐含在这些条件中的结构形式,并用来解决问题。转换问题只给出了一个初始状态,要求问题解决者发现一系列产生目标状态的操作,通过这些操作,使初始状态不断向目标状态转化,并最终达到总目标。 3.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 根据问题的结构特征和复杂程度,可以分为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结构良好问题有两个基本特点:1)问题的明确性;2)解法的确定性。例如小学课本中的习题多为这类问题,比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等。 结构良好问题在学校情境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实际情境中经常是结构不良问题。这种问题也有两个特点:1)结构上具有不明确性。这类问题的目标可能是不明确的,例如在城市中心开通一条公交路线,该怎么设计2)解法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这类问题经常没有可以预见的,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由多种解法和思路。例如:如何治理空气污染结构不良问题常常与学习者的生活密切相关,因而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究欲,发展他们的创造性。 二、问题解决及其特点 (一)问题解决的实质 问题解决是形成一个新答案,超越以前所学规则的简单应用而产生一个解决方案的过程。尽管学生遇到的问题各种各样,但从问题解决过程看,存在一些共同点。1)所要解决的是新的问题,初次遇到的问题。2)在解决问题中,要把掌握的简单规则重新组合,以适用于当前的问题。3)问题一旦解决,学生的某种能力或倾向会随之发生变化。之后可作为其认知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问题解决的特点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指由一定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运用一系列认知操作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几何题的证明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解决过程,几何题中,已知条件和求证结果,构成了问题解决的情境。而要证明结果,必须应用已知的条件进行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一般问题解决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 1.问题情境性。问题解决总由一定问题情境引起。所谓问题情境就是出现在人的面前并使其感到不了解和无法解决的那种情况。它会引起个体的认知失衡,从而促使个体积极思考并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技能去寻求答案。 2.目的指向性。问题解决是自觉的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没有明确目的指向性的心理操作(如白日梦)就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第十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十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名词解释 1、问题 2、问题解决 3、问题空间 4、功能固着 5、问题表征 二、填空 1.根据问题解决的早期行为主义观,桑代克的__________学习也称解决问题。尝试与错误3.基克等人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四阶段是(1)_________、(2)寻求解答阶段(3)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4)________________。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评价结果阶段 4.问题空间是由(1)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_三者构成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允许的操作 8.问题表征所需要的主要知识类型是_____________;解题计划的执行主要需要的知识类型是______________。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10.属于启发示策略的问题解决方法有手段-目的分析、爬山法、类比思维等。 11、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有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 三、选择 2.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对数学问题深层理解的决定因素是_______________。(1)思维的深刻性;(2)认知结构中题型图式的贮存与激活;(3)深刻的洞察力;(4)思维的灵活性。 3.在给学生教新的问题解决任务时,最适宜的方法是从学生熟悉的例子引入新课题。从知识分类学习论来看,最适当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 (1)熟悉的例子可以减轻初学者的工作记忆负担;(2)熟悉的例子可以使学生感到亲切;(3)可以避免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的限制;(4)这样可以促进新任务的学习与记忆。 4.教师在给小学六年级学生教授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时,所设计的例题的计算只要求精确到“e”为止。从知识分类学习论来看,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最适当解释是___________。(1)防止学生产生厌倦情绪;(2)可以突出认知策略教学; (3)防止学生课业负担过重;(4)突出数学概念与规则的学习。 6.根据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特征和不同类型知识在写作过程中的不同作用的原理,低年级儿童写作能力培养的重点是___________。 (1)发展作文构思能力;(2)通过作文修改以发展反省认知能力; (3)丰富儿童生活经验;(4)形成正确应用词、句的基本技能并丰富其生活经验。 7.专家与新手相比,专家在专门领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都更强。最适当的解释是___。(1)专家有更敏捷的记忆品质;(2)专家掌握了一般的记忆策略; (3)专家的智力水平普遍较高;(4)专家在专门领域有更丰富的知识与特殊的记忆策略。 9.研究表明,小学生的习作练习在写初稿时侧重于内容,放宽字、词、句以及标点方面的正确性要求,有助于提高终稿的质量。这种教学方法的心理学依据是_________。 (1)学生的写作兴趣;(2)循序渐进;(3)减轻工作记忆负担;(4)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10.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看,创造力培养的最好途径是___________。 (1)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2)进行反省认知训练; (3)加强基本技能训练;(4)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训

CPS 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简介 周家祥整理

CPS 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简介周家祥整理 CPS 最早是Osborn 和Parnes 在1950 至60 年代率先提出,而后由Treffinger、Isakn 等人修订,在美国水牛城持续发展至今已有50 年。它的基础是相信创造力可以由后天培养尤其是在创造性行动过程中最花时间的酝酿期(incubation),可以发展一些方法或步骤来剌激活动,以提高灵光一闪的比率,而CPS 模式是学界公认提升创造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CPS 强调分阶段解题,通常用于解决开放性问题,特征就是在解决问题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发散性思考」(divergent thinking)及「聚敛性思考」(convergent thinking),前者发挥 创造力,以免遗漏任何可能的解答;后者则通过理性思考评估,以从诸多解答中找出最佳者。历经多次修订,CPS 理念日臻成熟,最新的版本将CPS 界定成三个成分、六个阶段: 成分一:准备问题(understanding the problem) 1. 发现挑战(mess-finding,MF):定位并找出一个目标、任务或问题。 2. 发现数据(data-finding,DF):探索问题或工作的各个面向,并决定焦点所在。 3. 发现问题(problem-finding,PF):发展、精炼、厘清问题的叙述。 成分二:激发点子(generating ideas) 4. 发现点子(idea-finding,IF):找出可解决问题的各种点子。 成分三:行动的计划(planning for action) 5. 发现解答(solution-finding,SF):发展评价标准来评估各种点子。 6. 寻求解答(acceptance finding,AF):发展特定的行动计划并付诸实行。 上述六个阶段在实际解决问题时并不是线性的,而是自然灵活交替运用,并且未必都需 要运用到每一个成分及阶段;更重要的是在每个阶段进行时都要作「任务评价(task appraisal)」,以时时评估任务及计划的可行性。 参考资源: l 创造性的问题解决之简介 https://www.360docs.net/doc/3d7205684.html,.tw/Seminar/SMCrt2005/科学创造力问题解决之策略.pdf l 创造性问题解决(CPS)模式的沿革与应用 https://www.360docs.net/doc/3d7205684.html,.tw/profile/journal/创造性问题解决(CPS)模式的沿革与应用.pdf l 「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融入课程对国一学生生物科学习之影响 (请利用台湾师大博硕士论文系统查询 http://140.122.127.247/cgi-bin/nthufs/auth.cgi?dbid=00101&userid=reader&passwd=reader&o=lo g in) ~取自北一女中高瞻电子报2006/11/28 第4 号

《创造性解决问题》大纲

《创造性解决问题》 课程意义 和改进工作绩效的障碍,有些问题甚至长期困扰着你,有 些问题看似表面解决了,但其根源依然存在。为了有效解 决这些问题,你需要清晰理解解决问题的思维流程,深入 了解问题,从源头出发,将之分解,并运用创造性的思维 工具和方法,提出更多的创造性解法,从而步步紧逼、各 个击破。 培训目的 此次为期 2 天的内训课程,旨在帮助参与者 明确什么是问题?走出解决问题的误区,理解解 决问题的重点。 了解现有的解决问题的理论,掌握解决问题的6步法流程; 理解解决问题每个步骤的意义,熟练掌握每个步骤中推荐使用的工具和方法以及应用中的技巧; 学会团队合作思维模式,掌握团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效果。 授课形式 体验式培训风格,突出“实战”特点,注重应用,其中理论讲解30%,案例分析与讨论30%,小组练 习及实战30%,游戏5%,互动答疑5%。

讲师介绍 钱老师: 毕业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技术MBA,获国际权威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颁发的项目管理专家认证IPMP(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曾任四年的企顾司中国专职高级顾问,从事培训已有四年。 在培训之前,钱先生在制造业及IT行业有十年从业经验,担任过项目管理中的各种角色,从项目成员、项目经理到集团PMO的项目主管、事业部的项目总监及运营总监、集团运营的高级经理。钱先生熟悉项目流程和实际操作,对项目管理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所服务过的企业主要是国际知名的大型制造企业和IT信息技术公司,所接触和服务过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型企业和信息管理企业。 在某国内知名大型集团公司担任系统集成事业部项目兼运营总监期间,全面负责系统集成事业部的项目运营管理,具体包括整个事业部的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营管理、行政管理、ISO质量管理等方面工作。在集团层面,领导实施企业内部信息化系统,在该项目中,先后在SAP项目组和OA项目组中任项目负责人。在SAP项目组中对公司流程做现状描述和未来设计;在OA项目组中对公司项目管理相关业务模块做流程与系统设计,并负责系统的推广和实施。 在另外一家大型集团公司总部运营中心工作期间,作为项目负责人对集团总部的生产运营项目进行监控和管理,对集团软硬件产品进行梳理,并收集所有相关数据,进行成本与利润分析,为集团制定产品战略及价格定位提供数据依据。 结合企顾司集团的课程体系和个人的丰富经验,钱先生倡导的是体验式的培训,在课程设计中非常注意理论与实际紧密的结合,注重实战,课程极具操作性和指导性,同时辅以充分合理的案例和互动活动引起大家共鸣和感触。钱先生逻辑性强,善于沟通和总结,课程节奏紧凑、气氛活跃,一致受到学员的好评。

9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典型真题分析: 1.在解几何证明题时,学生常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先确定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条件,然后再将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与问题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对比,完成证明过程。这种方法属于问题解决中的( )。(2007年) A.反推法 B.算法式 C.简化法 D.类比法 【评析】答案为A。算法式:依照正规的,机械性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做法是将各种可能达到目标的方法都算出来,再一一尝试,确定哪一种为正确答案。反推法:目标递归策略,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类比法:把两个形式上相同的东西(通常是数学公式形式相同)类比,由已知直接得到未知。 2.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2008年4月) 【评析】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有:(1)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2)认知性,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心理加工实现的,整个活动过程依赖于一系列认知操作的进行。(3)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它需要运用高级规则进行信息的重组。 同步训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刺激情境 B.既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2.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 A.明确问题 B.模糊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 3.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 ) A.数学应用题 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C.《背影》的作者是谁 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4.( )问题解决是指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A.常规性 B.发明性 C.创造性 D.无结构的 5.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 )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B.苛勒的顿悟说 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D.杜威的分阶段说

TRIZ-创造性问题解决理论与实务

TRIZ-创造性问题解决理论与实务 上海长期开课 适合对象: 技术副总裁、总监、经理、产品流程工程总监、经理、工程师、研发总监、经理、工程师、六西格玛领航员/黑带大师/黑带 课程背景: RIZ 能教我们如何进行发明创造! TRIZ 能教我们如何构建未来! TRIZ 能改变你的思维方式,甚至是人类的文明! “你可以等待100年获得顿悟,也可以利用这些原理用15分钟解决问题。” ------前苏联发明家阿奇舒勒"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环顾当今世界,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技术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居主导地位。经济强国必然是科技强国。今天在一些发达国家,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已达60%──80%。而TRIZ(发明创新方法)正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最好方法。俄罗斯,从小学生、中学就开设了创新发明理论课(TRIZ).我们国家从小就只关注应试教育,忽略思维发散和创造性培养。因此,大多数人思维是收敛性,不是发散的。所以,中国人更需要TRIZ(创新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学习)。 目前众多世界知名企业都已经在研发设计流程中实施TRIZ,使用TRIZ解决每天遭遇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提高产品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提高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甚至用来建构未来科技的发展策略。 TRIZ目前正由福特、摩托罗拉、三星、3M、飞利浦、LG、Bosch、西门子、中兴通讯、华为、美的、南车集团等企业广泛推行。 应用TRIZ的行业:成套设备制造、采掘技术、动力技术、家用电器、仪器仪表、航空航天工业、自动、机械制造、化学工业、医疗技术、电气技术、食品工业、电子技术、制药工业、汽车工业、包装技术、精密机械等,军工企业应用最为显著。 课程收益: 1、了解TRIZ的基本概念,创造力相关基本概念; 2、定义技术矛盾,利用矛盾矩阵解决问题; 3、利用物场分析和标准解系统解决问题; 4、了解ARIZ的结构,掌握定义宏观和微观级别物理矛盾的方法; 5、综合利用TRIZ工具求解技术问题。 课程大纲: 前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原始的创新方法----试错法 二、人们对待新发明的态度 三、“你可以等待100年获得顿悟,也可以利用这些原理用15分钟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